云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一中2023-2024學年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云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一中2023-2024學年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云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一中2023-2024學年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云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一中2023-2024學年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云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一中2023-2024學年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一中2023-2024學年高考壓軸卷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guī)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jiān)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的陰影部分是中國共產黨在某一時期的統(tǒng)轄區(qū)。據(jù)此判斷這一時期正處于A.北伐戰(zhàn)爭時期 B.國共十年對峙時期C.抗日戰(zhàn)爭時期 D.解放戰(zhàn)爭時期時期2.下圖a、b、c、d是儒家思想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對四個階段分析不正確的是A.a:秦朝“焚書坑儒”,儒學陷入低潮B.b: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正統(tǒng)思想C.c:魏晉南北朝隋唐道佛發(fā)展,儒學受沖擊D.d:明末清初思想批判的推動,儒學得到新發(fā)展3.如圖表明古代中國歷史上共有四個寒冷期,分別為:西周寒冷期、東漢南北朝寒冷期、兩宋寒冷期和明清寒冷期。氣候的變遷對中國社會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響。以下結論合理的是A.溫暖期比寒冷期更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強化B.寒冷期造成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大分裂C.明清兩朝的興衰深受到當時氣候的影響D.氣候變化影響古代中國經濟重心的轉移4.下面表格匯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所發(fā)行的郵票。其中,60周年的紀念郵票與之前相比,其主題的最主要變化在于紀念周年枚數(shù)和內容20周年4枚:毛主席的著作、八路軍東渡黃河、人民戰(zhàn)爭勝利、光榮參軍40周年2枚:盧溝橋抗日、戰(zhàn)斗在長城內外50周年8枚:七七戰(zhàn)火、臺兒莊大捷、百團大戰(zhàn)、敵后游擊戰(zhàn)、芒友會師、華僑捐獻、光復、偉大勝利60周年4枚:全民抗戰(zhàn)、中流砥柱、諾曼底登陸、攻克柏林1枚小型張:和平與正義A.強調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作用B.肯定了美蘇兩國對中國抗戰(zhàn)的援助C.展示了中華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偉大力量D.突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戰(zhàn)中的地位5.“美國聯(lián)邦憲法(TheConstitution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是聯(lián)邦黨人試圖造就口口口口的結果。其中的‘constitution’一詞,主要內涵是指經由人民約定而形成的根本大法,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最高政治原則而不是各個政治共同體的隨意聯(lián)合或結盟。”材料中的口口口口處應該填寫A.中央權威 B.邦聯(lián)政治 C.人民主權 D.民主共和6.“一五”期間建設的項目,特別是蘇聯(lián)援建的項目,主要配置在東北地區(qū)、中部地區(qū)和西部地區(qū)。150項中的106個民用工業(yè)企業(yè),布置在東北50個、中部32個;44個國防企業(yè),布置在中西部地區(qū)35個,其中21個安排在四川、陜西兩省。由此可見,該布局A.意在強化東北地區(qū)工業(yè)中心地位 B.突出資源分布與軍事需要的結合C.照搬了蘇聯(liá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模式 D.以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7.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年)的英國既有貴族宮殿式的莊園,也有農民破敗的茅屋草舍;既有工廠主舒適的生活享受,也有失業(yè)工人絕望的生存掙扎。當時的保守黨首相迪斯雷利曾說,英國是“兩個民族”的國家,“當茅屋不舒服時,宮殿是不會安全的?!边@一時代的現(xiàn)象表明()A.英國進行議會改革的必要性 B.英國民主政治的基礎被動搖C.工業(yè)化帶來一定的社會危機 D.自由主義不再適應社會需要8.1961年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簽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維持原有的對外文化交流基礎上,增加了圖書翻譯、展覽、美國研究等項目方面的活動,并在世界范圍內成立新的美國文化中心。這一舉措的主要目的是A.積極爭奪對外戰(zhàn)略空間 B.促進發(fā)展中國家的教育與文化發(fā)展C.增強美國經濟發(fā)展活力 D.緩和同蘇聯(lián)的外交對峙和文化沖突9.南宋士大夫葉適說“自漢至唐,猶有授田之制,……蓋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貿易,而官反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踩嗽V論田業(yè),只憑契照為之定奪?!痹撗哉摲从沉薃.從漢代到唐代一直實行均田制B.政府在土地配置中的職能已經轉化C.宋代土地租佃關系進一步發(fā)展D.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來自于土地買賣10.“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一書中說“滿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幟下領導過多次民族戰(zhàn)爭。這是一個轉折點,民族戰(zhàn)爭失敗的同時又意味著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這里的“轉折點”應該是A.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中日戰(zhàn)爭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11.下圖所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皇權的加強 B.中央集權的加強C.皇帝與宰相矛盾激化 D.君臣關系不斷變化12.在中國近代史上,英國公使曾說“我們可以在中國北京駐扎軍隊了”,這是因為A.簽訂《南京條約》 B.簽訂《天津條約》C.簽訂《馬關條約》 D.簽訂《辛丑條約》13.在我國西北、中原乃至長江流域的隋唐墓葬中普遍出現(xiàn)駿馬、駱駝和胡人等塑像如下圖,而宋以后的墓葬則幾乎絕跡。這主要是由于A.西北戰(zhàn)亂的頻繁B.民族矛盾的尖銳C.瓷器制造的繁榮D.絲綢之路的興盛14.馬克思認為“現(xiàn)代英國的一派出色的小說家,以他們那明白曉暢和令人感動的描寫,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會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論家和道德家合起來所做的還多;他們描寫了資產階級的各個階層”。與材料所述相關的作品是A.《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B.《西風頌》C.《大衛(wèi)·科波非爾》 D.《蘋果車》15.1964年10月17日,蘇聯(lián)《真理報》發(fā)表文章指出,當前:“裙帶關系,草率的結論,魯莽冒失的、脫離實際的決定和行動,吹牛皮說大話,根本不顧科學和實際經驗已經研究出來的結論,凡此種種都和列寧式的黨格格不入?!边@一論斷A.肅清了列寧新經濟政策的歷史影響 B.打破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東縛C.為勃列日涅夫的政策調整做了鋪墊 D.改變了蘇聯(lián)農業(yè)的落后面貌16.“續(xù)增條約畫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貿易,均照經準各條所開各口章程比例,畫一無別?!币陨衔淖之敵鲎裕篈.《南京條約》 B.《虎門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17.1982年11月,陳云指出:“經濟的搞活……就像鳥兒一樣,要給它設定一個有范圍的飛行空間,這個空間就是它的籠子,讓它在大小合適的籠子里飛”。這一思想被稱為“鳥籠經濟”論。該理論出現(xiàn)的背景是A.“兩個凡是”方針的提出B.改革開放序幕已經拉開C.國有企業(yè)改革全面展開D.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確立18.1878年,有報刊記載:“德律風初興,已屬奇技,不謂更創(chuàng)一奇思出乎其右者。美國有愛迭(迪)生者,其人本精格致之學,今德律風之用不獨能傳話,并能傳字。以德律風之筒頭置膜處裝一筆尖,筒口說話,空氣擊動其膜。膜即作凹凸形,聲分輕重,膜亦分輕重,筆尖亦隨而輕重之?!睂Υ私庾x正確的是A.“德律風”在當時受到廣泛追捧B.作者沒有充分了解愛迪生改良的“德律風”C.這一報道表明無線電報已傳入中國D.大眾報刊成為民眾文化生活的主體19.據(jù)統(tǒng)計,截至1929年10月1日,蘇聯(lián)共收到2670份承租申請。1921-1927年蘇聯(lián)與外國公司簽訂了172份租讓合同。據(jù)此可知,當時的蘇聯(lián)正在A.探索經濟建設新模式B.接受來自世界的援助C.利用大蕭條發(fā)展經濟D.反擊西方國家的封鎖20.下表是1949年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代表比例分配表:這說明此時的中國A.新生政權具有廣泛的民主性 B.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C.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 D.資產階級在政權中占據(jù)主導地位21.展望2019年,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其定義為歐洲人捍衛(wèi)多邊秩序的一-年,她提到:“兩次世界大戰(zhàn)所留下‘血的教訓’表明,國際合作的確定性正面臨壓....在符合我們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承擔更多的責任?!睂σ陨喜牧辖庾x正確的是A.歐盟各國的合作要建基于過去歷史教訓B.新形勢下德國在歐盟合作中起主導作用C.多邊秩序背景下歐盟各國難以獨善其身D.為避免歐洲沖突歐盟各國應該緊密合作22.出生于印度的英國人費雯·麗飾演過《魂斷藍橋》和《亂世佳人》等風靡世界的美國電影。下列相關表述正確的是A.近代科技促進了電影發(fā)展 B.電影是記錄歷史的新手段C.電影推動了全球文化交流 D.美國精神標志是開拓進取23.毛澤東在一篇報告中說:“應謹慎地、逐步地而又積極地引導占國民經濟總產值90%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yè)經濟……向著現(xiàn)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fā)展”。依據(jù)這一觀點,建國后進行了A.土地改革 B.農業(yè)改造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24.如圖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部分直屬機構和下屬機構示意圖,這說明當時清政府A.中央權力結構完善B.中樞決策過程變化C.中央機構趨于近代化D.中央權力下移的傾向25.戰(zhàn)國時期,商鞅針對當時“法力不張,法度廢弛”,特別是貴族高踞于法之上的橫行給社會造成的動亂,提出“壹刑”的主張,特別提出“有功于前,有敗于后,不為損刑”。其意在A.以人人平等來維護法律的公正性B.修正功過相抵所帶來的系列弊端C.限制貴族特權以實現(xiàn)法律的公平D.加強對百姓的控制實現(xiàn)富國強兵26.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認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產美元能夠購買的商品,而美國則負責生產美元……以印刷品的價格換取石油。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A.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B.世界銀行的成立C.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D.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27.1841年,英國保守黨黨魁皮爾在未獲得維多利亞女王支持的情況下參加競選,最終獲勝并迫使女王命其組閣、記者克羅克評論此舉為英國“歷史上第一次由人民為國王挑選首相的做法”,這反映出,當時英國A.議會政治進一步完善 B.首相必須對國王負責C.人民可直接選舉首相 D.執(zhí)政黨與國王的對立28.下列歷史事件按發(fā)生時間的先后排序,正確的是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29.如表,為不同史籍關于漢武帝時期“巫蠱之禍”事件經過的歷史敘述。據(jù)此判斷A.外戚江充制桐人陷害太子 B.太子謀反兵敗身亡C.儒家學說神秘化色彩濃厚 D.太子罹受巫蠱之冤30.在宋代,蜜蜂產品是上貢朝廷的必需品,《宋史·地理志》中記載了大量關于蜂產品上貢的情況。不僅是蜂蜜、蜜蠟,還有蜂子也在其中。除了蜂業(yè)大省陜西、山西、甘肅,其他各地也都要上貢一定數(shù)量的蜂產品。這主要反映了宋代A.蜂業(yè)商品化程度最高 B.下層民眾負擔較為沉重C.商業(yè)出現(xiàn)革命性劇變 D.國家經濟發(fā)展趨于均衡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同志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發(fā)表了重要談話,指清了改革的方向。南方談話被譽為改革開放的第二次宣言,影響極為深遠。結合國際背景,分析南方談話的歷史意義。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甲午戰(zhàn)爭之前,早期改良派已對洋務運動做過不同程度的批評。其中雖然不無深刻見解,但那終究不過是見諸言論,在洋務運動氣運未衰的時候,單靠言論是不會造成很大社會影響的。甲午一戰(zhàn),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用武器打破了洋務運動補苴罅漏的慘淡經營,比之筆墨議論,它更嚴酷得多,于是,前后凡三十年的洋務運動,因此成為民族反思的矢的。——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材料二奕?曾說“中國之敗,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鴻章之過,”(在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西化”,“化”之為義,在意思上,同“徹底”是相近的。)(黃遵憲《馬關紀事》)“中興以后講求洋務”者說:“今日言變法者,其犖犖大端,必曰練兵也,開礦也,通商也,斯故然也,然將率不由學校,能知兵乎?……其稍進者日:欲求新政,必興學校,可謂知本也,……科舉不改,聰明之士,皆務習貼括以取富貴,……官制不改,學成而無所用,……故百舉而無一效也。”(梁啟超《論變法不知本源之害》)“我國地廣人眾,不能不設海軍護衛(wèi),既設海軍,必全按西法,庶足不(以)御外侮,萬不得采擇與中國合宜者從之,不合宜者去之?!薄幾约孜绾?zhàn)幸存者敘錄(盛宣懷檔案資料《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下冊)(1)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甲午戰(zhàn)爭之前,對洋務運動反思有限的深層原因是什么?甲午戰(zhàn)爭之后,中國社會各個層面對洋務運動的開展有了那些新的的反思及革新設想?(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當時社會主流層面對戰(zhàn)爭失敗反思變革的具體舉措有哪些?主要影響又是什么?33.材料張伯行,清初理學名臣,生長于黃河下游的儀封縣。他從小耳聞目睹黃河水患帶來的災害,萌發(fā)了治理黃河的念頭??贾羞M士后,他繼續(xù)系統(tǒng)學習歷代治河著作,關注黃河堤防建設,康熙三十八年,黃河決堤,張伯行組織儀封縣城百姓采用沙土袋填筑決口,保住了全城百姓的生命財產。隨后在督修黃河南岸二百余里長堤和多處河務工程時,他提出《治河議十條》,其中有“黃水本強,宜分其勢而使其弱”、“黃河兩岸之遙堤宜出堅筑”、“運河之下流宜疏”等建議,康熙四十五年,他在任山東濟寧道期間。采用蓄水放船之法,解決漕運運行的難題,并結合實地考察結果,著述《運河備議》一書,康照六十年,黃河又發(fā)生險情,張伯行主張在沁、黃兩河交匯處修建一座河閘,以避免兩河河水匯集,導致水勢增大,引發(fā)水災;還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引沁河之水,以濟山東之漕運”,從而“成萬事之利”?!幾酝蹒妗稄埐兄魏臃铰允稣摗返龋?)根據(jù)材料,概括張伯行在治河方面的成就。(2)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簡析張伯行取得治河成就的主要因素。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地圖信息的能力。陰影部分是中國共產黨的統(tǒng)轄區(qū),從地圖來看,中共控制了東北、華北、華中等大片地區(qū),與此相符合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故D正確??键c: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解放戰(zhàn)爭【詳解】2、D【解析】試題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xiàn),a段的下降是因為秦朝的“焚書坑儒”、b段的上升是因為西漢中期的“獨尊儒術”、c段的下降是因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道教和佛教的發(fā)展,d段不應該是下降的趨勢,因為:明末清初思想批判的推動,儒學得到新發(fā)展,應該是上升的,所以綜上所述本題答案只能是D。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儒家思想發(fā)展的四個階段【名師點睛】近幾年新課標高考經常將圖表、圖片、表格作為材料引入試題,既活躍了命題形式,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種能力。此類題型做題基本技巧需要注意:一是要看圖表、圖片、表格所反映的時間、空間,界定答題范圍;二是要看圖表、圖片、表格反映的問題實質,確定答題方向;三是圖表、圖片、表格的關鍵信息,尤其是一些關鍵的數(shù)字信息,明確內涵和外延。3、D【解析】據(jù)材料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氣候的變化直接影響農業(yè)生產和人們的生活,因此氣候是促成經濟重心的南移深層原因,宋代我國經濟重心完成南移,故D選項正確;中央集權的強化是不斷上升的趨勢,與圖片中氣候的變遷的曲線圖不一致,故A選項錯誤;寒冷期也不是南北大分裂的主要原因,故B選項錯誤;明清兩朝的興衰是政治、經濟、民族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的,故C選項錯誤。故選D。點睛:本題屬于數(shù)據(jù)分析類選擇題,解題的方法一般是:區(qū)分時空范圍和階段、提取各個階段不同的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和歸納,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出結論和規(guī)律,例如,兩宋時期的氣候寒冷的數(shù)據(jù)密集,結合經濟重心南移的知識即可判斷。4、A【解析】

表格中20﹣50周年均以強調共產黨敵后抗戰(zhàn)為主,而60周年明顯注重全民抗戰(zhàn)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在抗戰(zhàn)中的作用,故本題選擇A項;B、C只是表格中反映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選項D屬于20﹣50周年主題,排除。5、A【解析】試題分析:該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旨在考查學生的史料閱讀與分析能力。材料中的聯(lián)邦黨人的目的是代表最高政治原則,而不是隨意的結盟,所以方格處應該填寫的是中央權威,故A項正確??键c: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美國共和制的確立·美國聯(lián)邦制6、B【解析】

蘇聯(lián)援建的項目多布局在東北、中部和西部地區(qū),此布局一方面迎合了資源的分布,有利于發(fā)展,另一方面布局中部和西部地區(qū)也有利于維護國防安全,故選B;東北只是布局地區(qū)之一,沒有體現(xiàn)中心地位,排除A;C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該布局兼顧資源分布與國防安全,并不僅僅是協(xié)調經濟發(fā)展,排除D。故選B。7、C【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時英國社會階層之間的貧富差距較大,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結合所學可知,從18世紀中后期到20世紀初期,英國先后進行了兩次工業(yè)革命,一方面極大地解放和發(fā)展了英國的社會生產力,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會貧富懸殊拉大,出現(xiàn)了一定的社會危機,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英國議會改革是使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參政權和選舉權,不能緩和材料中貴族與農民、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B選項錯誤,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后,其政治制度的基礎是代議制民主,并未發(fā)生動搖;D選項錯誤,依據(jù)材料信息無法得出此時自由主義不再適應社會的需要。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8、A【解析】

1961年是美蘇冷戰(zhàn)時期,美國在世界范圍內成立新的美國文化中心,主要目的是積極爭奪對外戰(zhàn)略空間,以適應冷戰(zhàn)需要,故選A;B不是美國的根本目的,排除;美國在世界范圍內成立新的美國文化中心,與增強美國經濟發(fā)展活力關系不大,排除C;當時,美蘇爭霸,這一舉措并非為了緩和同蘇聯(lián)的外交對峙和文化沖突,排除D。9、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自漢至唐,猶有授田之制”,均田制時期,政府的職能之一是分配土地;現(xiàn)今土地私自買賣,政府為土地買賣提供契約并收取一定的費用,政府職能發(fā)生變化。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土地制度·均田制10、D【解析】從材料中的“領導過多次民族戰(zhàn)爭”“失敗”“民族抵抗意識的全部喪失”等信息可知,這次戰(zhàn)爭后,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在華代理人,鎮(zhèn)壓反帝運動,這個轉折點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故D項正確。其它選項均不滿足條件,故排除。11、A【解析】

圖片反映了,官員從坐著奏事到站著奏事再到跪著,結合古代中國政治制度可知,這反映了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皇權不斷加強。A正確;材料表現(xiàn)的是皇帝和大臣的關系,中央集權突出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B錯誤;皇帝與宰相矛盾激化材料不能體現(xiàn),C錯誤;圖片反映了君權不斷加強,君臣關系的變化包含君權不斷加強和大臣權力不斷加強,D錯誤。故選A。12、D【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在中國北京駐扎軍隊”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01年列強逼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條約規(guī)定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qū),允許各國駐兵保護,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因此D選項正確。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中并未涉及在北京駐扎軍隊的內容,A選項錯誤;1858年的《天津條約》規(guī)定,“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但并未涉及在北京駐扎軍隊的內容,B選項錯誤;1895年的中日《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其中并未涉及在北京駐扎軍隊的內容,C選項錯誤。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13、D【解析】

依據(jù)材料隋唐墓葬中普遍出現(xiàn)駿馬、駱駝和胡人等塑像,而宋以后的墓葬幾乎絕跡,聯(lián)系所學可知隋唐時期絲綢之路興盛,而這些墓葬塑像正是絲路繁榮的表現(xiàn),選項D正確;材料未涉及西北戰(zhàn)亂的信息,而是強調隋唐時期絲路的興盛,選項A排除;隋唐時期實行羈縻政策,民族矛盾相對緩和,選項B排除;材料強調的是出土文物的特點,非制瓷技術,選項C脫離材料主旨,排除。14、C【解析】

材料信息“向世界揭示了政治的和社會的真理……他們描寫了資產階級的各個階層”體現(xiàn)的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色彩。依據(jù)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大師狄更斯的代表作《大衛(wèi)?科波非爾》符合題意,故C正確;《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西風頌》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作品,故AB錯誤;《蘋果車》完成于1928年,此時馬克思已經去世,故D不符合材料信息。15、C【解析】

當前“魯莽冒失的、脫離實際的決定和行動”顯然是指責赫魯曉夫的改革不切實際,是為勃列日涅夫改革做鋪墊,C項正確;材料內容與新經濟政策無關,A項錯誤;BD兩項表述均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C。16、C【解析】

材料“允以天津郡城??谧鳛橥ㄉ讨骸薄ⅰ胺灿杏⒚袢说戎链司幼≠Q易”等信息可知,此材料出自《北京條約》,其內容是承認《天津條約》繼續(xù)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故C項正確;《南京條約》開放的是廣州等五口為通商口岸,排除A;《虎門條約》沒有涉及通商口岸的內容,排除B;《馬關條約》開放重慶等四口通商口岸,排除D。故選C。17、B【解析】結合所學,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序幕已經拉開,“1982年11月”“經濟的搞活”反映的是經濟體制改革問題,故B正確;1977年提出“兩個凡是”方針,實際上是仍然堅持“左”的思想,不符合題意,排除A;1984年開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yè)改革開始,C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1992年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D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82年11月”“經濟的搞活”,聯(lián)系所學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史實分析解答。18、B【解析】

通過材料中對德律風的敘述可以看出,中國并沒有對德律風進行充分了解,沒有真正認識到其原理,故B正確;材料信息并未體現(xiàn)出德律風受到廣泛追捧,排除A;德律風是電話而不是無線電報,排除C;材料體現(xiàn)的是電話傳入中國,沒有涉及報刊相關信息,排除D。19、A【解析】

結合題干時間判斷,當時蘇聯(lián)正在實施新經濟政策,探索經濟建設的新模式,故選A;當時資本主義國家敵視蘇聯(lián),所以蘇聯(lián)不可能接受來自世界的援助,排除B;大蕭條指1929年到1933年,排除C;D與材料不符,排除D。20、A【解析】

材料表明,政治協(xié)商會議包含了各個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體現(xiàn)了新生政權具有廣泛的民主性。A正確;材料未體現(xiàn)出人民當家作主,不能證明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B排除;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基本完成,不是政協(xié)會議,C排除;據(jù)表格信息看,共產黨所占比例最高,因此是無產階級占據(jù)主導地位,D排除。故選A。21、B【解析】

依據(jù)材料“在符合我們自身利益的情況下,承擔更多的責任”并結合所學可知,默克爾表示德國應當承擔更多的責任,意味著德國在“國際合作”的歐盟中起主導作用。B正確;總結歷史教訓不符合材料主旨,A排除;材料只表述了國際合作的壓力,不代表難以獨善其身,C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德國想要在歐盟中地位,并非僅僅是表達合作,D排除。故選B。22、C【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魂斷藍橋》和《亂世佳人》是美國電影,但它風靡世界,又由出生于印度的英國人費雯·麗飾演,這說明電影推動了全球文化交流,故選C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科技與電影之間關系的信息,排除A項;電影是否是記錄歷史的新手段,僅從材料信息不得而知,排除B項;《魂斷藍橋》和《亂世佳人》的主體精神是否是開拓進取,從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D項。23、B【解析】

依據(jù)“引導占國民經濟總產值90%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yè)經濟……向著現(xiàn)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fā)展”結合所學可知,建國后對農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走農業(yè)合作化道路,建立了農村集體土地所有制,故選B;土地改革與現(xiàn)代化和集體化無關,排除A;人民公社化運動與“90%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yè)經濟”不符,排除C;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與集體化不符,排除D?!军c睛】抓住關鍵信息“引導占國民經濟總產值90%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yè)經濟……向著現(xiàn)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fā)展”,聯(lián)系我國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分析解答。24、C【解析】

依據(jù)表格中信息可知,總理衙門的架構體現(xiàn)了近代化的特征,因此C選項正確。材料僅涉及辦理外交事務的總理衙門的機構特征,A、B選項均未體現(xiàn),排除;材料并未涉及中央與地方權力格局的變化,D選項錯誤。故選C。25、C【解析】

由材料“有功于前,有敗于后,不為損刑”,可見商鞅執(zhí)法嚴格,無論何種情況,均不能減刑,這是對貴族特權的否定和貴族橫行的打擊,故排除B,C符合題意;在階級社會,不可能實現(xiàn)人人平等,而且商鞅的法治本質上也是人治,做不到真正的公正性,故A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是打擊貴族特權而非控制人民,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26、A【解析】

從“全世界都在努力生產美元能夠購買的商品,美國負責生產美元”可知,這種以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是A項所說事實;世界銀行以長期貸款推進經濟的恢復和開發(fā)B項與題意不符;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是促進貿易的自由化,與美元等同黃金的國際金融秩序無關,C項錯誤;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法西斯與反法西斯進行的較量,與材料中的經濟關系無關,D項錯誤。27、A【解析】

根據(jù)題干,保守黨黨魁皮爾作為第一個未得到國王支持而競選成功的首相,體現(xiàn)了國王對首相限制的大大削弱,議會政治進一步完善,故A項正確;英國首相對議會負責,排除B項;英國首相不是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而是議會選舉后產生,排除C項;材料中無法體現(xiàn)執(zhí)政黨與國王的對立,排除D項。故選A。28、A【解析】

①農民分到土地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②農業(yè)集體化是1953---1956年的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③是“文革時期”;④是1958年提出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故A正確;B、C、D錯誤。29、D【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充因此為奸”、“充遂謀太子”、“江充為奸”等信息可知,這三則材料都體現(xiàn)了太子罹受巫蠱之冤,因此D選項正確。AB選項都只符合部分記述,并不全面,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儒家學說的特征,C選項錯誤。30、B【解析】據(jù)材料“宋代,蜜蜂產品是上貢朝廷的必需品……陜西、山西、甘肅,其他各地也都要上貢一定數(shù)量的蜂產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蜜蜂產品上貢朝廷不能說明蜂業(yè)商品化,故A項錯誤;各省都要上貢一定數(shù)量的蜂產品,說明下層民眾負擔較為沉重,故B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xiàn)當時商業(yè)出現(xiàn)革命性劇變,故C項錯誤;材料也不能說明國家經濟發(fā)展趨于均衡,故D項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關鍵信息,同時注意區(qū)分選項中相關概念的不同點,例如“蜂業(yè)商品化、民眾負擔、商業(yè)革命性劇變、經濟發(fā)展均衡”,據(jù)此即可排除無關選項,得出正確答案。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嚴重挫折,我國改革開放事業(yè)面臨嚴峻考驗。南方談話指出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達到共同富裕;認為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qū)別。這些論斷澄清了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思想問題。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開,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改革開放事業(yè)進入新的階段。【解析】

南方談話的國際背景結合所學可以從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以及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遭受嚴重挫折分析。南方談話的歷史意義結合所學從南方談話的內容以及對于當年秋天十四大提出社會主義市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