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區(qū)市級名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1頁
上海市嘉定區(qū)市級名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2頁
上海市嘉定區(qū)市級名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3頁
上海市嘉定區(qū)市級名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4頁
上海市嘉定區(qū)市級名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市嘉定區(qū)市級名校2024年高三第二次診斷性檢測歷史試卷考生須知:1.全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全部在答題紙上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2.請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答字筆在“答題紙”上先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3.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殷商時代,只有具有忠敬和誠信之心的人才可以祭祀,要對神靈講誠信,不失信于神。春秋時期,主張變法改革的管仲認為誠信是集結人心、使天人團結一致的保證。這一變化反映出A.誠信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內容 B.誠信賦予了人文精神的內涵C.先秦文化具有宗法血緣特性 D.“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齊國萌發(fā)2.20世紀初,梁啟超倡議“為全體國民寫史,寫全體國民的歷史”,由此掀起了“史界革命”。梁啟超提出這一主張主要源于①中國近代社會的轉型②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③西學傳入的不斷影響④統(tǒng)治階級的極力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3.下表為1921—1927年中共黨員發(fā)展情況表。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一大二大三大四大五大50多人195人420人994人57967人A.民主革命運動的發(fā)展 B.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建立C.馬克思主義實現(xiàn)中國化 D.中共黨組織不斷完善4.黃留珠《秦漢仕進制度》中載:武帝元光元年,初行孝廉之舉,不是舉孝與廉各一人.而是各郡國各舉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據此可知A.漢代的選官制度逐漸完備 B.孝、廉是不同的選官依據C.儒學獨尊局面的完全形成 D.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5.《淺議中國政治制度對城市行政管理的影響》文中寫道:“…在這樣的制度框架下官員對下管理地方事務,對上服從或者等待調遣,很多建設環(huán)節(jié)僅限于政府強大的縱向行政運作體系中……“由此可見郡縣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A.不利于公眾力量的積極參與 B.有利于民生問題的有效解決C.有助于城市建設的科學規(guī)劃 D.官員疏于政務貪污腐敗成風6.古代中國官吏選拔經歷了“世襲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的過程。下列現(xiàn)象出現(xiàn)于“科舉制”時代的是A.“立嫡以長不以賢” B.“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C.“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D.“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7.17世紀荷蘭風俗畫家約翰內斯?維米東創(chuàng)作的油畫看上去仿佛反映了井然有序、克制內的地方風情,但如果你仔細觀察畫中的物——用加拿大河貍皮制作的奢華皮帽、中國的瓷盤、秘魯白銀鑄造的銀幣、印第安人用胭脂蟲染制的紅色布料——就會向你展現(xiàn)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能夠A.體現(xiàn)畫家豐富的藝術想象力 B.反映殖民擴張給荷蘭帶來的財富C.展示畫家所屬的印象派風格 D.折射工業(yè)革命給西歐帶來的繁榮8.經總理衙門批準,1878年海關總稅務司赫德指派德璀琳以天津為中心,在北京、天津、煙臺、牛莊、(營口)上海5處試辦郵政,發(fā)行郵票,設立書信局,收發(fā)中外信件。這一做法A.加速了沿海自然經濟的解體 B.建立起中國近代郵政體制C.推動了中國近代外交事業(yè)發(fā)展 D.適應了社會生活變化需要9.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義性質”,“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挖掉了古老民族工業(yè)的基礎,建立了同“一切丈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新的工業(yè)。其中“‘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挖掉了古老民族工業(yè)的基礎”在近代中國的表現(xiàn)是A.中國社會經濟卷入世界市場B.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入侵C.家庭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分離D.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10.有人用英國格言“兩個魔鬼勝過一個圣人”來形容資產階級民主憲政的特點,其強調的核心問題是A.魔鬼與圣人的區(qū)別 B.民主與憲政的關系C.魔鬼與圣人的數(shù)量 D.權力的制約與平衡11.在2007年10月紀念哥倫布首次抵達美洲活動中,有人說“今天是種族日,是美洲發(fā)現(xiàn)日,是兩個世界相遇日”。這一說法所依據的正確史實應包括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殺印第安人②哥倫布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③新航路架起溝通歐美的橋梁④工業(yè)文明與農耕文化由此交匯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1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征求意見稿,首次明確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下列能體現(xiàn)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A.“因材施教” B.“有教無類” C.“溫故而知新” D.“當仁不讓于師”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比較法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重要研究方法。文獻史料是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編篡概況案例:雍正二年(1724年)八月十七日清《起居注》由起居注官記錄當朝皇帝每日除私生活以外的言行,交總辦記錄官逐條查核,按月裝訂成冊歸檔,一經定稿,不再更改?!疤箲呀游?,無猜無疑,飲食起居,不加防范,生死利害,聽之于命?!鼻濉秾嶄洝沸禄实蹫橄瘸实劬幋邸皩嶄洝?。由親信大臣或大學士領銜主持編寫。修撰時參閱《起居注》等各種文檔,新皇帝親自考察,如有不滿發(fā)回重寫?!疤箲呀游?,無猜無疑,飲食起居,不加防范,此生利害,聽之于命?!敝赋觥镀鹁幼ⅰ泛汀秾嶄洝穼Π咐涗浀牟煌帲容^兩種文獻的史料價值并說明理由。14.(20分)思想啟蒙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為辛亥革命補上理念一課。雖然人們把“啟蒙運動”的桂冠贈與了它,但它與歐洲啟蒙運動,無論是思想譜系還是前因后果,都有著完全不同的DNA,無法相提并論。中國新文化運動,肇遠因于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從一開始就以民族主義為前提,以救亡為己任。所以當我們追溯那段歷史時,不難發(fā)現(xiàn),亡國滅種的陰影,一直盤桓在知識分子的心頭,也成了新文化運動一個轉貫穿始終的主要話題——葉曙明《重返五四現(xiàn)場》(1)為什么說新文化運動“肇遠因于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2)既然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無論是思想譜系還是前因后果,都有著完全不同的DNA”,為何它還會贏得“啟蒙運動”的桂冠?(3)你是否同意“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為辛亥革命補上理念一課”?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殷商時期,“只有具有忠敬和誠信之心的人才可以祭祀”;春秋時期,“誠信是集結人心、使天人團結一致的保證”。這一變化強化了誠信的作用,這反映出誠信被賦予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故B正確;材料信息未強調儒家文化,故A錯誤;宗法血緣特性不符合管仲的看法,故C錯誤;天人團結一致不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故D錯誤。2、B【解析】

20世紀初,中華民族危機深重,中國社會處于轉型時期,為了救亡圖存,在西學傳入的不斷影響下梁啟超提倡“史界革命”,①③符合題意;“史界革命”是社會精英救亡圖存的需要,不是人民群眾的迫切需求;“史界革命”并沒有得到統(tǒng)治階級的支持。①④不符合題意。排除A、C和D。故選B。3、A【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從中共一大到五大黨員人數(shù)增加看,正是由于此時國內民主革命運動的發(fā)展,有更多的人投身革命事業(yè),故A項正確;B項是1924年才建立,排除B項;此時馬克思主義還沒有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排除C項;D項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項。4、B【解析】

根據材料“不是舉孝與廉各一人.而是各郡國各舉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朝推行察舉制時期,要求各郡國推舉或孝或廉或兼?zhèn)湫⒘囊蝗?,說明當時孝和廉不是同一科目,對孝和廉區(qū)分的,即孝、廉是不同的選官依據,故B選項正確;根據材料“武帝元光元年,初行孝廉之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元光元年時期剛開始實行孝廉之舉,無法得出漢代選官制度逐漸完備的結論,故A選項錯誤;董仲舒在漢武帝時期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推動儒家建立獨尊的局面,但不能表述為“完全形成”,故C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標志是郡縣制的全面推行,故D選項錯誤;5、A【解析】

據材料“…在這樣的制度框架下官員對下管理地方事務,對上服從或者等待調遣,很多建設環(huán)節(jié)僅限于政府強大的縱向行政運作體系中……”可知,郡縣制制度下很多建設環(huán)節(jié)僅限于政府強大的縱向行政運作,民眾是被管理者而非參與者,故A符合題意;據材料沒有涉及“民生問題的有效解決”、“城市建設的科學規(guī)劃”、“官員疏于政務貪污腐敗成風”,B、C、D錯誤。6、C【解析】

試題分析:“立嫡以長不以賢”體現(xiàn)了嫡長子繼承制,“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體現(xiàn)了九品中正制,“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體現(xiàn)了科舉制,“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體現(xiàn)了察舉制。故C正確??键c: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的演變【詳解】7、B【解析】

據材料“……如果你仔細觀察畫中的物——用加拿大河貍皮制作的奢華皮帽、中國的瓷盤、秘魯白銀鑄造的銀幣、印第安人用胭脂蟲染制的紅色布料——就會向你展現(xiàn)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并結合所學可知,17世紀的荷蘭是“海上的馬車夫”,在世界貿易居于壟斷地位,稱霸海洋,從事海外殖民掠奪并給荷蘭帶來的巨額財富,B正確;結合所學可知,約翰內斯?維米東創(chuàng)作的油畫是當時現(xiàn)實的反映,A說法錯誤;材料沒有明顯體現(xiàn)印象派風格,即注意“光”和“色”,C錯誤;工業(yè)革命開始于18世紀中葉,D錯誤。8、D【解析】

依據材料“發(fā)行郵票,設立書信局,收發(fā)中外信件”并結合所學可知,近代中國與外國的往來增多,而郵政的創(chuàng)辦適應了社會生活變化需要。D正確;該做法對自然經濟解體沒有影響,A排除;大清郵局的設立,標志著中國近代郵政體制,B排除;收發(fā)中外信件不能推動中國近代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C排除。故選D。9、C【解析】“資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義性質”指的是資本主義的擴張性,“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挖掉了古老民族工業(yè)的基礎”,指的是,資本主義瓦解了被侵略地區(qū)的原有經濟,即自然經濟,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關”的新的工業(yè),指近代工業(yè)產生。就中國來說,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外國商品輸出,家庭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的自然經濟的逐漸的解體就是主要的表現(xiàn),故選C,ABD項都無法體現(xiàn)挖掉“古老民族工業(yè)的基礎”的內容?!久麕燑c睛】西方工業(yè)革命完成,急需擴大海外市場,商品輸出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的侵略方式。鴉片戰(zhàn)爭后,伴隨著外國列強的經濟侵略,中國的經濟結構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是自然經濟的解體,也就是挖掉“古老民族工業(yè)的基礎”,另一個方面中國也出現(xiàn)了新的經濟因素,主要是洋務工業(yè)和民族工業(yè)。10、D【解析】

“兩個魔鬼勝過一個圣人”意思是讓兩個魔鬼友好低相處并相互制約,把惡作劇減少到最低的程度?!皟蓚€魔鬼勝過一個圣人”來形容資產階級民主憲政的特點,是因為資產階級民主憲政強調權力的制約和平衡,故D符合題意;AC沒有揭示材料的主旨,故AC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民主與憲政的關系,故B不符合題意。故選D。11、D【解析】

種族日意味著對美洲土著的紀年,而世界相遇日意味著新航路開辟,美洲被發(fā)現(xiàn),歐美兩個大洲連通,D正確;A、B概括不全,排除;新航路開辟時尚未進行工業(yè)革命,④錯誤,排除C。12、B【解析】

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實行“有教無類”,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B正確;A、C和D都屬于教育的方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不同:《起居注》記載的“生死利害”被《實錄》改為“此生利害”。史料價值:《起居注》和《實錄》均為文獻史料,《起居注》是《實錄》的重要資料來源?!镀鹁幼ⅰ返挠涊d比《實錄》的記載可信度更高,史料價值更大。理由:《起居注》是當朝人記當日事,離事發(fā)時間間隔短;編篡過程程序嚴謹,記錄相對比較客觀;一經定稿不能更改。而《實錄》是后朝人撰寫先朝事,離事發(fā)時間間隔長;編篡過程受到皇帝干預,主觀性大;經常更改。【解析】

(1)不同:依據材料中“生死利害”“此生利害”的信息可知是《起居注》記載的“生死利害”被《實錄》改為“此生利害”。史料價值:依據材料和所學可知《起居注》和《實錄》均為文獻史料,但是《起居注》的記載比《實錄》的記載可信度更高,史料價值更大。理由:、依據所學從《起居注》記載的事情、時間以及編篡過程等分析出史料價值高。而《實錄》依據所學可知是是后朝人撰寫先朝事,離事發(fā)時間間隔長以及主觀性大回答。14、(1)民族危機因鴉片戰(zhàn)爭而凸顯,因甲午戰(zhàn)爭而激化。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腐朽統(tǒng)治,但沒有動搖封建專制制度的文化、思想基礎。(2)與啟蒙運動一樣,新文化運動批判了現(xiàn)行的封建專制制度,傳播了進步思想和先進文化,促成人們思維方式的變化,為后續(xù)的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所以,它同樣具有思想啟蒙的性質。(3)同意辛亥革命后建立起中華民國,但民主意識并未深入人心,專制殘余死灰復燃,導致帝制卷土重來。而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為資產階級民主政治作為系統(tǒng)的理論如答不同意(觀點),也可適當賦分,因為畢竟是從制度走向文化,本質上可以說是不同的追求?!窘馕觥?/p>

(1)根據材料“肇遠因于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從一開始就以民族主義為前提,以救亡為己任。所以當我們追溯那段歷史時,不難發(fā)現(xiàn),亡國滅種的陰影,一直盤桓在知識分子的心頭”可以看出作者認為新文化運動的目的是與挽救民族危亡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此把民族危機對應“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