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2019)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1.2《齊桓晉文之事》閱讀專項(課外)()_第1頁
人教部編(2019)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1.2《齊桓晉文之事》閱讀專項(課外)()_第2頁
人教部編(2019)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1.2《齊桓晉文之事》閱讀專項(課外)()_第3頁
人教部編(2019)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1.2《齊桓晉文之事》閱讀專項(課外)()_第4頁
人教部編(2019)高中語文必修下冊 1.2《齊桓晉文之事》閱讀專項(課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人教部編(2019)高中語文必修下冊1.2《齊桓晉文之事》閱讀專項(課外)()《齊桓晉文之事》課外閱讀拓展遷移

本套試卷共七道大題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田常欲作亂于齊,憚高、國、鮑、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魯。孔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夫魯,墳寡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為莫出?”子路請出,孔子止之,子張、子石請行,孔子弗許。子貢請行,孔子許之。

遂行,至齊,說田常曰:“君之伐魯過矣,夫魯,難伐之國。其城薄以卑②,其池狹以淺,其君惡而不仁,大臣傷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可與戰(zhàn)。君不如伐吳。夫吳,城高以厚,池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重器精兵盡在其中,又使明大夫守之,此易伐也?!碧锍7奕蛔魃唬骸白又y,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難。而以教常,何也?”子貢曰:“臣閱之,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今君憂在內。吾聞君三封面三不成者,大臣有不聽者也。今君破魯以廣齊,戰(zhàn)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君之功不與③焉,則交日疏于主。是君上驕主心,下恣群巨,求以成大事,難矣。夫上驕則恣,臣驕則爭,是君上與主有隙,下與大巨交爭也。如此,則君之立于齊危矣。故曰不如伐吳。伐吳不勝,民人外死,大臣內空,是君上無強臣之故,下無民人之過,弧主制齊者唯君也?!碧锍T唬骸吧啤km然,吾兵業(yè)已加魯矣,去而之吳,大臣疑我,奈何?”子貢曰:“君按兵無伐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許之使子貢南見吳王?!?/p>

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

(選自《史記·鐘尼弟子列傳》,有刪改)

(注)①高、國、鮑、晏:高昭子,國惠子,鮑牧、晏圉,齊國握有實權的卿大夫。②卑:矮小。③不與:不在其中。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君按兵無伐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許之/使子貢南見吳王。

B.君按兵無伐/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許之/使子貢南見吳王。

C.君按兵無伐/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許之/使子貢南見吳王。

D.君按兵無伐臣/請往使吳王/令之救魯而伐齊/君因以兵迎之/田常許之/使子貢南見吳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弟子”指門徒、徒弟;接受他人教導并幫助傳播和實行的人。“門弟子”指孔子門下的學生。

B.“二三子”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的“諸位”“你們”。文中是孔子對自己門徒的稱呼。

C.“甲兵”本來指鎧甲和兵器,后來也泛指裝備、軍事。文中“甲兵之事”意為“準備作戰(zhàn)武器”。

D.“大夫”,古代官名。先秦諸侯中,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明大夫”指賢明的大夫。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田常想要作亂,但忌憚高、國、鮑、晏等握有實權的卿大夫,就想帶兵去討伐魯國,名為伐魯,實為取得軍隊的控制權。

B.當魯國即將遭受齊國進攻之時,孔子的三言兩語,就突出了他關心魯國,號召,激勵弟子為國排憂解難的動人形象。

C.子貢的說辭,指陳利害,縱橫捭闔,道理奇特而切中要害,充分體現(xiàn)了子貢口齒伶俐、巧于辭令、胸有韜略和極能游說的特點。

D.田常之所以改變主意,同意攻打吳國,是因為贊同子貢所言;吳國比魯國強大,攻打強大的國家,他自己才會真正受益。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是君上驕主心,下恣群臣,求以成大事,難矣。

(2)雖然,吾兵業(yè)已加魯矣,去而之吳,大臣疑我,奈何?

5.閱讀全文,說說子貢勸說田常不要攻打魯國的理由有哪些。

6.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堅以新,士選以飽以:連詞,而且

B.吾聞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封:受封賞

C.上無強臣之敵,下無民人之過過:過錯

D.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存:使……保全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下列小題。

文帝議佐百姓詔①

劉恒

間者數(shù)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乃天道有不順、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與?何以致此?將百官之奉養(yǎng)或費,無用之事或多與?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夫度田非益寡,而計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猶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無乃百姓之從事于末②以害農者蕃、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眾與?細大之義,吾未能得其中。其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③、博士④議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遠思,無有所隱!

(注)①詔書:是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專用文書。②末:末業(yè),工商業(yè)。③二千石:官員的一級俸祿,這里指漢代郡守以上的官員。④博士:掌管書籍文獻,通曉古今,為當政者出謀劃策的官員。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劉啟

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①,害女紅者也。農事傷,則饑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夫饑寒并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矣。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②、祭服,為天下先。不受獻,減太官,省繇賦,欲天下務農蠶,素有畜積,以備災害。強毋攘弱,眾毋暴寡,老耆以壽終,幼孤得遂長。今歲或不登,民食頗寡,其咎安在?或詐偽為吏,吏以貨賂為市,漁奪百姓,侵牟萬民。縣丞,長吏也,奸法與盜盜,甚無謂也。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請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注)①纂組:赤色絲帶。②粢(cí)盛(chéng):古時盛在祭器內以供祭祀的谷物。

1.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度田非益寡益:利益

B.有可以佐百姓者佐:幫助

C.欲天下務農蠶務:從事

D.素有畜積,以備災害備:防備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其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議之

農事傷,則饑之本也

B.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

為長者折枝

C.以口量地

以奉宗廟粢盛、祭服

D.其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議之

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職

3.對下列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句是()

A.間者數(shù)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

近來連續(xù)幾年農作物欠收,又有水災旱災瘟疫疾病之災,我非常擔憂

B.無乃百姓之從事于末以害農者蕃、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眾與?

恐怕是百姓從事工商業(yè)以致?lián)p害農業(yè)的地方很多、做酒浪費的谷子很多,禽畜吃掉的糧食很多吧?

C.今歲或不登,民食頗寡,其咎安在?

有人說今年收成不好,人口又減少得很厲害,罪責在哪里呢?

D.縣丞,長吏也,奸法與盜盜,甚無謂也

縣丞是縣吏之長,執(zhí)法徇私,像盜賊一樣搶掠,很不應該

4.“夫饑寒并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矣”,這句話與《齊桓晉文之事》中的①_______(填寫原文中的一句話,意思要相對完整)說明了同樣的道理,這個道理是②___。

5.面對同樣的問題,漢文帝和漢景帝的應對措施分別是什么請概括說明。

6.用“/”給下面文段斷句。

蓋聞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劉邦《高帝招賢詔》)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李嚴字正方,南陽人也。少為郡職吏,以才干稱,建安十八年,嚴率眾降先主,先主拜嚴裨將軍。二十三年,盜賊馬秦、高勝等起事于郪,合聚部伍數(shù)萬人。到資中縣,時先主在漢中,嚴不更發(fā)兵,但率將郡士五千人討之,斬秦、勝等首,又越雋夷率(指越雋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高定遣軍圍新道縣,嚴馳往赴救,賊皆破走,加輔漢將軍,領郡如故。章武二年,先主征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并受遺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tǒng)內外軍事,留鎮(zhèn)永安,四年,轉為前將軍,以諸葛亮欲出軍漢中,嚴當知后事,移屯江州。嚴與孟達書曰:“吾與孔明俱受寄托,憂深責重,思得良伴?!绷烈嗯c達書曰:“部分(指部署處理政務)如流,趨舍罔滯,正方性也?!逼湟娰F重如此。八年,遷驃騎將軍。以曹真欲三道向漢川,亮命嚴將二萬人赴漢中。亮表嚴子豐為江州都督督軍,典嚴后事。亮以明年當出軍,命嚴以中都護署府事。

九年春,亮軍祁山,平催督運事。秋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不繼,平遣參軍狐忠、督軍成籓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嚴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以便歸”!欲以解己不辦之責,顯亮不進之愆也。又表后主,說“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zhàn)”。亮具出其前后手筆書疏本末,嚴違錯章灼。嚴辭窮情竭,首謝罪負。于是亮表嚴曰:“自先帝崩后,嚴所在治家,尚為小惠,安身求名,無憂國之事。臣當北出,欲得平兵以鎮(zhèn)漢中,嚴窮難縱橫,無有來意,而求以五郡為巴州刺史。臣知嚴鄙情欲因行之際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嚴子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嚴至之日都委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嚴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漢室傾危,伐嚴之短,莫若褒之。然謂平情在于榮利而已,不意平心顛倒乃爾?!比羰禄簦瑢⒅碌湐??!蹦藦U嚴為民,徙梓潼郡。

(節(jié)選自《三國志·蜀書·李嚴傳》,有刪改)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臣知嚴鄙情/欲因行之際/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嚴子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時之務/嚴至之日/都委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嚴之厚也/

B.臣知嚴鄙情/欲因行之際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嚴子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時之務/嚴至之日/都委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嚴之厚也/

C.臣知嚴鄙情/欲因行之際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嚴子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時之務/嚴至之日/都委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嚴之厚也/

D.臣知嚴鄙情/欲因行之際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嚴子豐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時之務/嚴至之日/都委諸事群臣/上下皆任臣待嚴之厚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夷是中國古代對東方民族或中原以外各民族的稱呼,孟子《齊桓晉文之事》中有“蒞中國而撫四夷也“句,“四夷”指中原以外的少數(shù)民族。

B.尚書令是古代官職名稱,始于秦,最初為掌管文書奏章,在后來的不同朝代,其職權地位并不相同,明朝廢除這一官職。

C.將軍是古代官名,戰(zhàn)國時為武官名,漢代有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wèi)將軍,前、后、左,右將軍等,《張衡傳》中有“大將軍鄧騭奇其才”句。

D.古人對“死”有許多諱稱,而且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的“死”亦有不同的諱稱,天子、皇后之死稱崩、甍、駕崩等,士人死稱不祿,一般人死稱涅槃、圓寂、仙逝,仙游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嚴歸降先主,討賊有功。他歸降劉備后,被任命為副將軍,盜賊馬秦、高勝聚人馬鬧事,李嚴率本郡士兵五千人討伐賊人,斬殺了賊首。

B.李嚴輔佐后主,受到重用。他與諸葛亮一起接受先主遺詔輔佐劉禪,做了中都護,負責內外軍事指揮,后又做前將軍,深受信任和重用。

C.李嚴履職不力,玩弄心計。他負責督辦運輸事務時,軍糧中斷,他假傳圣旨,讓諸葛亮退兵,亮退兵,他又說軍糧充足,為何退兵,欲擺脫責任,嫁禍于人。

D.李嚴因亮上表,被廢為平民。諸葛亮拿出確鑿證據揭發(fā)了李嚴的錯誤后,又上表后主,歷數(shù)李嚴種種問題,陳述自己的一些做法,后主接受亮的建議,廢李嚴為平民。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嚴馳往赴救,賊皆破走,加輔漢將軍,領郡如故。

(2)然謂嚴情在于榮利而已,不意嚴心顛倒乃爾。若事稽留,將致禍敗。

四、閱讀下面的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一)

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

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幫硕鴮W《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粚W《禮》,無以立?!幫硕鴮W《禮》。聞斯二者?!?/p>

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p>

(二)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p>

1.《詩》是我國第一部__________。

2.“五經”中除去《詩》、《禮》,還有的是:()

A.《孟子》B.《大學》C.《國語》D.《春秋》

3.古人姓名稱謂有許多規(guī)范,陳亢稱孔鯉為“伯魚”是為了________________。

4.“嘗獨立”的主語是____________;“趨”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6.舉《詩》中的一例,解讀劃線句。

五、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送陳升之序

王安石

①今世所謂良大夫者,有之矣,皆曰:是宜任大臣之事者。作而任大臣之事,上下一失望,何哉人之材有大小,而志有遠近也。彼其任者小而責之近,則煦煦然①仁而余于仁矣,孑孑然②義而有余于義矣。人見其仁義有余也,則曰:是其任者小而責之近,大任將有大此者。然上下竢③之云爾,然后作而任大臣之事。作而任大臣之事,宜有大此者焉,然則煦煦然而已矣,孑子然而已矣。故上下一失望。

②豈惟失望哉?后日誠有堪大臣之事,其名實烝④然于上,上必懲前日之所竢而逆疑焉;暴于下,下心懲前日之所竢而逆疑為。上下交疑,誠有堪大臣之事者而莫之或任。幸欲任,則左右小人得引前日之所竢懲之矣。

③噫!圣人謂知人難,君子惡名之溢于實為此。難則奈何?亦精之而已矣。惡之則奈何?亦充之而已矣。知難而不能精之,惡之而不能充之,其亦殆哉!

④予在揚州,朝之人過焉者,多堪大臣之事可信而望者,陳升之而已矣。今去官于宿州予不知復幾何時乃一見之也。予知升之作而任大臣之事,固有時矣。煦煦然仁而已矣孑孑然義而已矣,非予所以望于升之也。

(注)①煦煦然:和顏悅色貌。②孑孑然:謹小慎微貌。③竢:同“俟”,等待。④烝:眾多。⑤充之:指用真才實績充實自己的名聲。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處的虛詞是()

A.因B.故C.則D.且

2.對第①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先寫對良大夫寄予厚望,后寫任職后失望,前后對比。

B.認為應該根據官員能力大小與志向遠近任用人才。

C.第①段先敘述現(xiàn)象,然后分析其原因,說理條理清晰。

D.“煦煦然”、“孑孑然”是對一味恭維上司行為的批判。

3.分析第②段畫線句“豈惟失望哉”在文中的作用。

4.王安石提出“有補于世”的寫作主張,結合本文評析這一主張。

六、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鄒浩,字志完,常州晉陵人。第進士,調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范純仁為守,皆禮遇之。純仁屬撰樂語,浩辭。純仁曰:“翰林學士亦為之?!焙圃唬骸昂擦謱W士則可,祭酒、司業(yè)則不可?!奔內示粗x。后哲宗親擢為右正言。有請以王安石《三經義》發(fā)題試舉人者,浩論其不可而止。陜西奏邊功,中外皆賀,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然兵家之事未戰(zhàn)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茍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本〇|大水,浩言:“頻年水異繼作,雖盈虛之數(shù)所不可逃,而消復之方尤宜致謹。不以為數(shù)之當然,此消復之實也?!闭聬毾嘤檬拢罢鸷?,浩所言每觸惇忌,仍上章露劾,數(shù)其不忠慢上之罪,未報。章惇詆其狂妄,乃削官,羈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膚繼請治其祖送者王回等?;兆诹?,亟召還,復為右正言,遷左司諫。改起居舍人,進中書舍人。言:“陛下善繼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繼述之,以揚七廟之光,貽福萬世。”遷兵、吏二部侍郎。初,浩除諫官,恐貽親憂,欲固辭。母張氏曰:“兒能報國,無愧于公論,吾顧何憂?”及浩兩謫嶺表,母不易初意。稍復直龍圖閣。瘴疾作,危甚。楊時過常州,往省之。蕭然僅存余息,猶眷眷以國事為問,語不及私。卒,年五十二。高宗即位,詔曰:“浩在元符間,任諫爭,危言讜論,朝野推仰。”復其待制,又贈寶文閣直學士,賜謚忠。

(節(jié)選自《宋史·鄒浩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然兵家之事/未戰(zhàn)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茍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

B.然兵家之事/未戰(zhàn)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茍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

C.然兵家之事/未戰(zhàn)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茍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

D.然兵家之事/未戰(zhàn)則以決勝為難/既勝則以持勝為難/惟其時而已/茍為不然/將棄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將帥毋狃屢勝/圖惟厥終/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教授”,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學中的教員,與現(xiàn)代“教授”的含義不同。

B.“七廟”,古代帝王為維護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廟,后來也代指“國家”。

C.“元符”,宋哲宗的一個年號。年號是從漢武帝時開始使用的,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

名號。

D.“贈”,有追贈之義,指給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勛位。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鄒浩堅守職分,拒為越職之事。范純仁待之以禮,囑咐他撰寫樂語,且以翰林學士也寫樂語加以勸說,而鄒浩以祭酒、司業(yè)不能寫樂語為由推辭了。

B.鄒浩正視災情,重視消災關鍵。面對京東的水災,鄒浩認為雖然不能逃脫自然的變化,但是要謹慎地施行消災的方法,不能簡單地歸咎于天理所致。

C.鄒浩心系國家,病中關切國事。楊時經過常州,鄒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鄒浩身體已十分虛弱,但在談話中,他仍關切詢問國事,說話不涉及私事。

D.鄒浩忠君盡責,死后獲得榮耀。在元符年間,鄒浩擔任諫諍的職位,他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贊賞,獲得朝廷追封的榮耀。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浩所言每觸惇忌,仍上章露劾,數(shù)其不忠慢上之罪,未報。

(2)及浩兩謫嶺表,母不易初意。稍復直龍圖閣。

七、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與孫以寧書

方苞

昔歸震川嘗自恨足跡不出里閘,所見聞無奇節(jié)偉行可記。承命為征君作傳①,此吾文托記以增重也,敢不竭其愚心。

所示群賢論述皆未得體要,蓋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詳講學宗指及師友淵源,或條舉平生義俠之跡,或盛稱門墻廣大,海內向仰者多。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跡也,三者詳而征君之事隱也。

古之晰于文律者,所載之事,必與其人之規(guī)模相稱。太史公傳陸賈,其分奴婢、裝資,瑣璃者皆載焉。若蕭、曹世家而條舉其治績,則文字雖增十倍,不可得而備矣。故嘗見義于《留侯世家》,曰:“留侯所從容與上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贝嗣魇竞笫谰Y文之士以虛實詳略之權度也。宋元諸史,若市肆簿藉,使覽者不能終篇,坐此義不講耳。

征君義俠,舍楊、左之事②。,皆鄉(xiāng)曲自好者所能勉也;其門墻廣大,乃度時揣已,不敢如孔、孟之拒孺悲、夷之③,非得已也;至論學,則為書甚具,故并弗采著于傳上,而虛言其大略。昔歐陽公作《尹師魯墓志》,至以文自辯。而退之之志李無賓,至今有疑其太略者。夫元賓年不及三十,其德未成,業(yè)未著,而銘辭有曰:“才高乎當世,而行出乎古人。”則外此尚安有可言者乎?

仆此傳出,必有病其太略者,不知往昔群賢所述,惟務征實,故事愈詳而義愈狹。今詳者略,實者虛,而征君所藴蓄轉似可得之意言之外。他日載之家乘,達于史官,慎毋以彼而易此。惟足下的然昭晰,無惑于群言,是征君之所賴也,于仆之文無加損焉。如別有欲商論者,則明以喻之。

(注)①征君:即孫奇逢。②楊、左之事:指孫奇逢營救楊漣、左光斗的事。③孺悲:魯人,魯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學禮,孔子以有病為由,推辭不見。夷之:墨家信徒,曾通過徐辟求見孟子,未見。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敢不竭其愚心竭:盡。

B.不可得而備矣備:具備。

C.坐此義不講耳坐:因為。

D.必有病其太略者批評,指摘。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門墻,孔子弟子子貢把孔子高深的學問必做高高的宮墻,文中指師門。

B.世家,泛指世代顯貴的家族,司馬遷撰《史記》時以之記王侯諸國之事。

C.鄉(xiāng)曲,偏僻的村野,后指鄉(xiāng)里。文中批評“自好者”是村野鄙陋之人。

D.足下,古代常用于對上級或是朋友之間的敬稱,如《報任安書》中司馬遷稱任安“少卿足下”。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此三者,皆征君之末跡也,三者詳而征君之事隱也。

(2)愿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

4.根據文意,概括認為的寫傳記的主張。

八、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南宮適問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蕩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狈蜃硬淮稹?/p>

南宮適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論語·憲問》)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闭垖W為圃。曰:“吾不如老圃?!?/p>

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論語·子路》)

然則治天下獨可耕且為與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如必自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①也。故曰或勞心,或勞力: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義也。

(《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路:辛苦勞碌。

1.孔子為什么說樊遲是“小人”

2.結合以上三則材料,請談談儒家對“稼穡”的態(tài)度。

參考解析:

一、1.B2.C3.A

4.(1)因此您對上使國君產生驕縱的心理,對下使大臣們放縱無羈,想要因此成就大業(yè),太難了。

(2)雖然如此,可是我的軍隊已經開赴魯國了,現(xiàn)在從魯國撤軍轉而進兵吳國,大臣們懷疑我,怎么辦?

5.①魯國的國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們虛偽而無用,魯國的士兵百姓又厭惡打仗的事。②憂患在國內的,要去攻打強大的國家;憂患在國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國家。③田常要攻占魯國來擴充齊國的疆域,若是打勝了,田常的國君就更驕縱,占領了魯國土地,田常國家的大臣就會更尊貴,而田常的攻勞都不在其中。

6.C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仔細閱讀文段,可根據句意,從整體上將能斷開的先斷開,然后再根據句子中的主謂語或動賓關系,名詞作主語或賓語以及文言虛詞等標志性詞語斷句。題中,“臣”是“請往使吳王”的主語,二者意義相連,中間不可斷開,排除AD;“君”是“因以兵迎之”的主語,二者意義相連,中間不可斷開,排除C項。

2.本題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解釋的相關內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合語境的含義作答。題中C項,“文中‘甲兵之事’意為‘準備作戰(zhàn)武器’”錯,原文“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此不可與戰(zhàn)”的意思是“它的士兵百姓又厭惡打仗的事,這樣的國家不可以和它交戰(zhàn)”,可知“甲兵之事”在文中指“打仗的事”。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有關內容要點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類題答題時,注意對讀選項和原文,尋找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點詞句的翻譯上的錯誤。題中A項,“就想帶兵去討伐魯國”“實為取得軍隊的控制權”錯,原文“故移其兵欲以伐魯”的意思是“所以想轉移他們的軍隊去攻打魯國”,可知是想轉移高、國、鮑、晏等握有實權的卿大夫的軍隊去攻打魯國,并非親自帶兵,選項曲解了“移”的詞義;“實為取得軍隊的控制權”于文無據。

故選A。

4.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翻譯能力。文言翻譯是文言文的必考內容,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不能翻譯的助詞等刪掉,省略的內容根據上下文補充,這樣才能做到不丟分。平時訓練時注意自己確定句子的賦分點,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題中重點字詞:(1)上,對上;驕,使動用法,使……產生驕縱;下,對下,恣,使動用法,使……放縱無羈。(2)雖然,雖然如此;加,開赴;去,撤軍;之,進兵。

5.本題考查理解文本內容及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做此類題時,回歸原文,按照題干要求,如本題“說說子貢勸說田常不要攻打魯國的理由有哪些”,鎖定答題區(qū)域,結合文本內容,從不同的方面進行歸納,語言要簡潔準確。從“其君惡而不仁,大臣傷而無用,其士民又惡甲兵之事”可分析出“魯國的國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們虛偽而無用,魯國的士兵百姓又厭惡打仗的事”;從“憂在內者攻強,憂在外者攻弱”可分析出“憂患在國內的,要去攻打強大的國家;憂患在國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國家”;從“今君破魯以廣齊,戰(zhàn)勝以驕主。破國以尊臣,而君之功不與焉,則交日疏于主”可分析出“田常要攻占魯國來擴充齊國的疆域,若是打勝了,田常的國君就更驕縱,占領了魯國土地,田常國家的大臣就會更尊貴,而田常的攻勞都不在其中”。

6.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審題,看是選擇正確的選項還是錯誤的,別出現(xiàn)因為審題不清導致正誤錯位,留下遺憾。最好的方法是憑借知識遷移能力兼用排除法。題中C項,“過:過錯”錯,“上無強臣之敵,下無民人之過”的意思是“在上沒有強臣對抗,在下沒有百姓的非難”,“過”應譯為“非難”。

故選C。

田常想要在齊國叛亂,卻害怕高昭子,國惠子,鮑牧,晏圉的勢力,所以想轉移他們的軍隊去攻打魯國??鬃勇犝f這件事,對門下弟子們說:“魯國,是祖宗墳墓所在的地方,是我們出生的國家,我們的祖國危險到這種地步,諸位為什么不挺身而出呢?”子路請求前去,孔子制止了他。子張、子石請求前去救魯,孔子也不答應。子貢請求前去救魯,孔子答應他。

子貢就出發(fā)了,來到齊國,游說田常說:“您攻打魯國是錯誤的。魯國,是難攻打的國家,它的城墻單薄而矮小,它的護城河狹窄而水淺,它的國君愚昧而不仁慈,大臣們虛偽而用,它的士兵百姓又厭惡打仗的事,這樣的國家不可以和它交戰(zhàn)。您不如去攻打吳國。吳國,它的城墻高大而厚實,護城河寬闊而水深,鎧甲堅固而嶄新,士卒精良而精神飽滿,可貴的人才、精銳的部隊都在那里,又派英明的大臣守衛(wèi)著它,這樣的國家是容易攻打的?!碧锍nD時忿怒了,臉色一變說:“你認為難,人家認為容易;你認為容易的,人家認為是難的。用這些話來指教我,你是什么用心?”子貢說:“我聽說,憂患在國內的,要去攻打強大的國家;憂患在國外的,要去攻打弱小的國家。如今,您的憂患在國內。我聽說您多次被授予封號而多次未能封成,是因為朝中大臣的有反對你的呀?,F(xiàn)在,你要攻占魯國來擴充齊國的疆域,若是打勝了,你的國君就更驕縱,占領了魯國土地,你國的大臣就會更尊貴,而您的攻勞都不在其中,這樣,您和國君的關系會一天天地疏遠。這樣,對上,您使國君產生驕縱的心理,對下使大臣們放縱無羈,想要因此成就大業(yè),太困難啦。國君驕縱就要無所顧忌,大臣驕縱就要爭權奪利,這樣,對上您與國君感情上產生裂痕,對下您和大臣們相互爭奪。象這樣,那您在齊國的處境就危險了。所以說不如攻打吳國。假如攻打吳國不能取得勝利,百姓死在國外,大臣率兵作戰(zhàn)朝廷勢力空虛,這樣,在上沒有強臣對抗,在下沒有百姓的非難,孤立國君專制齊國的只有您了?!碧锍Uf:“好。雖然如此,可是我的軍隊已經開赴魯國了,現(xiàn)在從魯國撤軍轉而進兵吳國。大臣們懷疑我,怎么辦?”子貢說:“您按兵不動不要進攻,請讓我為您出使去見吳王,讓他出兵援助魯國而攻打齊國,您就趁機出兵迎擊它?!碧锍2杉{了子貢的意見,就派他南下去見吳王。

子貢一挺身而出,就使魯國得以保全,使齊國產生內亂,使吳國被打敗,使晉國強大越國稱霸。

二、1.A2.D3.C

4.①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②保障人民的衣食住行,才能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

5.漢文帝面對這個問題找不到原因,于是他頒布此詔書,希望能夠和各位大臣和有志之士一起協(xié)商。而漢景帝與漢文帝不同,他直截了當?shù)刂赋龉倮魝兊膯栴},打算整頓吏治,而且首先要求二千石高級官員各修其職,并讓丞相進行監(jiān)察管理。

6.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劉邦《高帝招賢詔》)

1.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比較多,所以答題時一定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結合上下文及本句語法關系來推斷實詞的含義。本題把所給選項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會發(fā)現(xiàn),A項,“夫度田非益寡”意思是“計算田地沒有更少”,“益”是“更加”的意思。

2.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含義和用法。A項,前一個“之”,代詞,這件事;后一個“之”,助詞,的。B項,前一個“為”,動詞,做、成為;后一個“為”,介詞,替。C項,前一個“以”,介詞,按照;后一個“以”,連詞,表目的,來。D項,兩個“其”都是表祈使的語氣,應當,要。故此題解析為D項。

3.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可根據語境大致翻譯選項所給句子,然后一一對比選項中給出的相應翻譯,找出解析。C項,“今”指今年;“歲”,收成;“不登”,不豐收;“民食”,人民的口糧;“咎”,罪責;“安在”,賓語前置,在安,在哪里?!敖駳q或不登,民食頗寡,其咎安在?”正確的翻譯為:今年收成不好,人民的口糧很少,罪責在哪里呢?

4.本題解答時首先要明確題干中給出句子的含義,然后回憶《齊桓晉文之事》的相關內容,找出意思相近的句子即可。“夫饑寒并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矣”意思是“饑寒同時出現(xiàn),而能不做壞事的人是很少的”,在《齊桓晉文之事》中有相同意思的句子是“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洱R桓晉文之事》中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沒有固定的產業(yè),卻有穩(wěn)定不變的思想,只有士人能做到。至于百姓,沒有固定的產業(yè),隨之就沒有穩(wěn)定不變的思想。如果沒有穩(wěn)定不變的思想,就會胡作非為,壞事沒有不干的了。本文中的句子和《齊桓晉文之事》中的句子都說明了要保障人民的衣食住行,才能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和道理。

5.本題考查篩選信息概括文章要點的能力。解答時可先通讀全文,篩選出相關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話進行總結。由原文“間者數(shù)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大之義,吾未能得其中。其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議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遠思,無有所隱”可概括出漢文帝是頒布詔書希望和各位大臣一起協(xié)商,找到辦法。由原文“或詐偽為吏,吏以貨賂為市,漁奪百姓,侵牟萬民”“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請其罪”可總結出漢景帝直接指出官吏們的問題,打算整頓吏治,而且具體做法是先要求二千石官員各修其職,由丞相來監(jiān)管。

6.本題考查正確斷句的能力,“賢士大夫”是名詞;“定”是平定的意思;“天下”是名詞;“以為”是固定結構,可譯為“使之成為”;“宗廟”是名詞,“世世奉宗廟”意思是“世世代代奉祀宗廟”;“矣”一般用于句末;“乎”與“可”連用,一般用于句末,意思是“可以嗎”;“者”用在句中可表停頓,根據這些信息,再結合上下文可推斷出需要斷句的部分的大意為我靠上天之靈,賢士大夫跟我一起平定了天下,使之成為一家,并想要天下長治久安,世世代代奉祀宗廟,永不斷絕。賢士大夫既然已經跟我一道平定了天下,而不跟我一道治理天下,享受國泰民安的利益,這怎么能行呢?賢士大夫中有肯跟我一起做事的,我一定要重用他,使他官高名揚。根據句意就可以正確斷句了。

(一)文帝議佐百姓詔

劉恒

近來連續(xù)幾年作物欠收,又有水災旱災和疾病成災,我非常擔憂啊。我愚而不明,不知道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我想,我的政策有過失因而執(zhí)政有過錯嗎?是天道有不順、地利或許沒有得到、人事大都失去了和睦、鬼神被遺棄沒有祭祀嗎?為什么會這樣呢?養(yǎng)官的俸祿是不是太多了,沒用的事是不是做得太多了?為什么民眾的糧食會匱乏呢?

計算田地沒有更少,統(tǒng)計民眾人口沒有增加,按照人口來算田地,那比古人還有多余啊,但吃的東西非常不足的,它的根源在哪里呢?難道是百姓從事商業(yè)損害農業(yè)的地方很多,還是做酒浪費的谷子很多,禽畜吃掉的糧食很多嗎?大大小小的道理,我沒能明白它的主要原因,要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們討論這個問題,有可以幫助百姓的辦法,用心大膽地廣開思路,不要有所隱瞞!

(二)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劉啟

在器物上雕鏤花紋圖形,是損害農業(yè)生產的事;編織精致華麗的絲帶,是傷害女工的事。農業(yè)生產受到損害,就是饑餓的根原;女工受到傷害,就是受凍產生的根原。饑寒同時出現(xiàn),而能不做壞事的人是很少的。我親自耕種田地,皇后親自種桑養(yǎng)蠶,為的是給祭祀祖廟時提供谷物和祭服,為天下人民作個先導。我不接受進獻的物品,減少膳食,減少老百姓的徭役賦稅,是要天下人民努力種田和養(yǎng)蠶,平時就有積蓄,用來防備災害。要使強大的不要侵犯弱小的,人多的不要欺凌人少的;使老人能長壽而終其天年,小孩和孤兒們能順利地成長。

今年收成不好,人民的口糧很少,原因在哪里呢?是不是有些奸詐虛偽的人擔任了官職,官吏用財物作交易,掠奪百姓,侵害人民?縣丞,是縣吏中的首領,他們借著執(zhí)法的機會做壞事,助盜為盜,這樣實在是失去了朝廷設置縣丞的用意。命令郡守們各自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對于不忠于職守、昏昧不明的郡守,丞相把他們的情況報告我,要請求治他們的罪。特把這道命令宣告天下,讓大家明確知道我的意圖。

(三)

據我所知做王的中沒有超過周文王的,稱霸的沒有超過齊桓公的,而他們都是依靠賢人的幫助成就了功名?,F(xiàn)在,天下的賢人也一定會有智慧才能,難道僅僅是只有古代的賢人有智慧才能嗎?問題就在于人主不同他們交接,他們哪能有機會入仕呢?我靠上天之靈,賢士大夫跟我一起平定了天下,使之成為一家,并想要天下長治久安,世世代代奉祀宗廟,永不斷絕。賢士大夫既然已經跟我一道平定了天下,而不跟我一道治理天下,享受國泰民安的利益,這怎么能行呢?賢士大夫中有肯跟我一起做事的,我一定要重用他,使他官高名揚。茲布告下天,讓大家清楚地了解我的意思。

三、1.B2.D3.C

4.(1)李嚴飛速趕來救援,賊人全被打敗逃走。加封輔漢將軍,像以前一樣兼任郡太守。(“馳往”“破走”“領”)

(2)然而原以為李嚴不過想求榮取利罷了,沒想到他竟然如此顛倒是非。如果這種事情拖延下去,將導致禍端失敗。(“意”“乃爾”“稽留”)

1.題干是“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通讀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為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注意主語常省略。其次找動詞,動詞通常作謂語。借助句子成份,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關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此外,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對文言文句讀有很大的輔助作用。斷句題還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斷開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題。比如本題:“欲因行之際逼臣取利也”的意思是:是想要趁出兵的機會,逼迫臣來得到他的私利。句中“欲因行之際”作狀語,“逼”作謂語,“也”是句末語氣詞。該句意完整,語法合理,故中間不應停頓,這樣就排除A項、D項。“待嚴之厚也”的意思是:對李平太優(yōu)厚了。故應在“特”之前停頓。排除C項。據此推斷B項正確。文言斷句后,語意要符合文意。疏通語意為:我知道李平鄙俗的心思,是想要趁出兵的機會,逼迫臣來得到他的私利,因此臣上表奏請任命李平的兒子李豐統(tǒng)帥主管江州,提高他的待遇,來求得解決一時之急。李平達到的時候,所有的事務都交給他負責,群臣上下都責怪臣對李平太優(yōu)厚了。

2.題干是“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平常的學習中,考生在平時學習中應多多識記積累相關的知識,應有意識的進行分類識記,比如科考類、官職升遷貶謫類、官職名稱類等等。D項,“涅槃、圓寂”稱佛教徒、道教徒之死,仙逝、仙游一般稱受人尊敬的人的死。

3.題干是“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時,閱讀一定要細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較,依據文意,力求明辨各選項表述的正誤。特別要注意其中的細微末節(jié)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內容上的歸納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無中生有,片面遺漏,強拉硬連,任意拔高,等等。C項,“假傳圣旨”“嫁禍于人”與文意不符。所以選C項。

4.題干是“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北绢}考查文言句子翻譯能力。此類題目在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虛詞,把握語境推斷。第一句關鍵點:“馳往”:“飛速前往”;“破走”:“被打敗逃跑”;“領”:“兼任官職”。第二句關鍵點:“榮利”;“求榮取利”;“意”:“料到、想到”;“顛倒乃爾”:“如此顛倒是非”;“稽留”;“拖延”。

李嚴字正方,南陽郡人。年輕時任郡吏,以有才干著稱。建安十八年,李嚴帶領部眾投降劉備,劉備任他為裨將軍。建安二十三年,馬泰、高勝等盜賊在郪縣起兵造反,糾聚起數(shù)萬人的軍隊。打到了資中縣,當時劉備正在漢中,李嚴沒有另外增加兵力,只率郡中士兵五千人前去討伐,平定了盜賊,斬殺了馬泰、高勝,又越雋夷率(指越雋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高定派遣軍隊包圍了新道縣,李嚴飛速趕來救援,賊人全被打敗逃走。加封輔漢將軍,像以前一樣兼任郡太守。章武三年,劉備病重,李嚴與諸葛亮一同受劉備遺詔輔佐少主劉禪;以李嚴為中都護,統(tǒng)領朝廷內外的軍事,留在永安鎮(zhèn)守。建興四年,轉任前將軍。因為諸葛亮準備出兵漢中,李嚴應當處理后方事務,便轉移屯兵駐到江州。李嚴給孟達寫信說:“我與諸葛孔明一起受先帝委托,憂慮深而責任重,希望得到很好的同伴。”諸葛亮也給孟達寫信“處理公務就像流水那樣順暢,果斷地決定取舍,沒有滯留,這就是李正方的天生優(yōu)點?!彼褪沁@樣地被人看重。建興八年,李嚴遷為驃騎將軍。因為曹魏大將曹真要三路進攻漢川,諸葛亮命令李嚴率二萬人赴漢中。諸葛亮又上表推薦李嚴的兒子李豐為江州都督督軍,主持處理李嚴走后留下的公事。諸葛亮因為第二就要出兵,又任命李嚴以中都護的身份處理丞相府的事務。

建興九春,諸葛亮屯軍祁山,李平負責催促都督后方運輸。到了夏末秋初的時候,正趕上大雨久下不停,后方的糧食運輸供給不上,李平派參軍狐忠、督軍成把這個意思告訴諸葛亮,請他撤軍。諸葛亮聽從了李平的意見撤軍。李平聽說軍隊退了回來,卻又裝成一副吃驚的樣子,說“軍糧非常富足,為什么撤回來了”,想用這個辦法開脫自己辦事不力的罪責,顯示是諸葛亮不進軍的責任。又向后主上表,說“我軍是假裝撤退,想以此引誘敵人出來再戰(zhàn)”。于是諸葛亮把李平前后親筆寫的書信全部拿出來,李平的過錯就很明顯了。李平理屈詞窮,只好低頭認錯,擔當罪責。于是諸葛亮上表彈劾李平說:“自從先帝逝世,李平在任上治理自己的家產,喜歡使用小恩小惠,只求自身安全,沽名釣譽,不對國家的事?lián)鷳n盡力。在我將要北伐曹魏的時候,想得到李平的兵力鎮(zhèn)守漢中,李平想法設法推辭抵制,絲毫沒有要出兵的意思,反而要求再給他五個郡讓他當巴州刺史。去我準備西征,想讓李平主持都督漢中的事務,李平稱說司馬懿等人設置官署征召官員。我知道李平鄙俗的心思,是想要趁出兵的機會,逼迫臣來得到他的私利,因此臣上表奏請任命李平的兒子李豐統(tǒng)帥主管江州,提高他的待遇,來求得解決一時之急。李平達到的時候,所有的事務都交給他負責,群臣上下都責怪臣對李平太優(yōu)厚了。只是由于國家大事尚未安定,漢朝面臨傾覆危亡,批評指責李平的不足,不如褒獎勉勵他。我只是以為李平的私念在于榮譽利益而已,沒料到他竟會這樣顛倒是非。”如果再讓他繼續(xù)留任,必然招致災禍?!庇谑蔷蛷U黜李平為平民。調到梓潼郡。

四、1.詩歌總集

2.D

3.表示禮貌和尊敬

4.孔子小步快走

5.近處講,運用其中道理侍奉父母;遠處講,運用其中道理服侍君上。

6.《黍離》這首詩表述了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每讀此詩,都會被吟唱者心中那股濃濃的憂郁哀怨所感染,一唱三嘆的語式又讓感傷的情緒顯得格外深沉、強烈。對國家,對百姓生活疾苦的了解,深深的刺痛了每一位讀者的心,讓讀者也產生共鳴,共同表述了對統(tǒng)治者的不滿和批判。

1.此題考查識記文學常識,主要識記、國別(朝代)、作品以及對作品相關內容的簡單評價。文學常識重點平時的積累與歸納?!对姟芳础对娊洝罚对娊洝肥俏覈钤绲囊徊吭姼杩偧?,孔子是極為重視的,現(xiàn)在所傳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據說是孔子編撰的,是儒家六經之首(“詩、書、禮、樂、易、春秋”——《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樂經》《春秋》,其中的《樂經》后來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經)。

2.此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學常識的能力。考查面比較廣,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對作家作品及相關內容的識記。四書五經的名字最早見于南宋,是由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將“四書”與“五經”進行整理合并而成的。所謂四書,指的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這四部,這是儒家文化思想教育的基本教材;所謂《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五部經典的合稱,這五部書是我國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獻,也是我國古代儒家的主要經典。《國語》又名《春秋外傳》或《左氏外傳》,相傳為春秋末魯國的左丘明所撰,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國別體史書。故選D。

3.此題考查古代文化常識的識記、理解能力。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天文、歷法、樂律、地理、官職、稱謂、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于冷僻的內容,考生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古人幼時取名,成年取字,名一般用作謙稱、卑稱,或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平輩之間,只有在很熟悉的情況下才相互稱名,在多數(shù)情況下,提到對方或直呼其名,被認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是出于禮貌和尊敬。伯魚:孔子的兒子孔鯉,字伯魚。陳亢是孔子的弟子,陳亢稱孔鯉為伯魚是禮貌稱謂。

4.此題考查分析文言句式和識記文言重點實詞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要結合上下文文意,從中找出省略的主語;對實詞的常見易誤詞義應重點記憶,對次常用意義應勤翻字典整理記憶,對陌生詞語學會推斷。“嘗獨立”的意思是“獨自站在那里”,這句話是孔鯉描述自己從父親那里接受教誨的情景,這里省略的主語是“孔子”?!磅広叾^庭”的意思是“我快步走過庭院”,“趨”的意思是“小步快走”。

5.此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句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本題中,邇:近;事,侍奉;君:君主。語句翻譯為“近處講,運用其中道理侍奉父母;遠處講,運用其中道理服侍君上”。

6.此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語句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要結合文言基本知識,抓住關鍵詞語的含義來理解句子的含義,然后按照題干要求,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答?!芭d”指詩歌的具體藝術形象可以感發(fā)情感,引起聯(lián)想、想象活動,在感情的涌動中獲得審美享受?!坝^”是說通過詩歌可以了解社會政治與道德風尚,以及的思想傾向與感情狀態(tài)。“群”是指詩歌可以使社會人群交流思想感情,統(tǒng)一認識,促進社會的和諧與團結?!霸埂笔菑娬{詩歌可以表述對社會不合理現(xiàn)象的不滿與批判。這是對詩歌社會作用最高度的贊頌。從“興”看,《詩經》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都是有感而發(fā)的,因而每一個字中都飽含感情。讀《詩經》的人,自然也能感受到這種感情,并使自己的感情受到熏陶。因而《詩經》起到了影響人們心志的作用,對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從“觀”看,《詩經》是有感而發(fā)的產物,是對它所誕生的時代的真實反應。我們對前人的生活狀況一無所知,要想有所了解,就得獲得當時的文獻資料。而學習《詩經》,有助于我們了解那個時代,以及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掌握全面的社會歷史知識,了解各種各樣的風俗民情。從“群”看,《詩經》中有不少篇章,是號召人們團結一致抵御外敵的,即便在今天看來,仍然有一定的號召力。從“怨”看,比如《采薇》表述的是人民遭受戰(zhàn)爭痛苦后的不滿,《氓》表述的是棄婦的不滿……自身的不滿情緒能運用詩歌發(fā)泄出來??忌蓮摹对娊洝分羞x擇一篇從“興觀群怨”四個方面解讀。

(一)

陳亢問伯魚說:“你也許聽到過與眾不同的教誨吧!”

伯魚回答說:“沒有。父親曾獨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過庭院,他說:‘學詩沒有?’我回答說:‘沒有。’他說‘不學《詩》,不能言談應對?!一貋砭蛯W《詩》。有一天,父親又獨自站在那里,我快步走過庭院,他問我:‘學禮嗎?’我答道:‘沒有?!f:‘不學禮,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我回來就去學禮?!蔽宜牭降木褪沁@兩次。

陳亢告辭后高興地說:“我問了一件事得到了三個收獲,聽到了學《詩》的道理,聽到了學禮的道理,聽到了君子不偏愛兒子的作風?!?/p>

(二)

孔子說:“學生們?yōu)槭裁床蝗W詩?詩,可以培養(yǎng)志趣,提高博觀天下的能力,懂得如何在群中相處,知道不得意時如何抒發(fā)怨憤。近處講,運用其中道理侍奉父母;遠處講,運用其中道理服侍君上。還可以多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p>

五、1.C2.D

3.示例:承接上文“上下一失望”,引出下文進一步的議論,上下交疑導致勝任大臣之任者不能得到真正任用,更突出了問題的嚴重性。

4.示例:本文探討朝廷如何選拔人才的重要問題,批評了當時社會識別人才方面的淺薄之見,揭露了朝政人事任用的弊端,提出了應該精細鑒別人才的觀點,勉勵有作為者應該以真才實績充實自己,很有現(xiàn)實意義?!坝醒a于世”的寫作主張體現(xiàn)“文以載道”思想,能夠積極干預現(xiàn)實,發(fā)揮文學改造社會的價值。

1.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用法及意思。解答時,注意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虛詞。根據“作而任大臣之事”和“上下一失望”的句間關系,應該選用表轉折的連詞。A項,因,在句子開頭,常用作連詞,表承接關系,譯為“于是、就”。B項,故,在句子開頭,常用作連詞,表因果關系,譯為“所以”。C項,則,在句子開頭,用作連詞,常表承接關系和轉折關系,譯為“那么”或“但是、卻”?!皠t”符合題干要求。D項,且,在句子開頭,用作連詞,表遞進關系,譯為“并且、而且”。

故選C。

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語句、分析思想內容的能力。解答時,要先突破字詞障礙,結合句間關系和內容層次,做好分析。第①段,“今世所謂良大夫者,有之矣,皆曰:是宜任大臣之事者”,這是寫對良大夫寄予厚望,后寫“作而任大臣之事……何哉?”是表明任職后失望,前后對比?!叭酥挠写笮?,而志有遠近也。彼其任者小而責之近,則煦煦然①仁而余于仁矣,孑孑然義而有余于義矣?!闭J為應該根據官員能力大小與志向遠近任用人才。先敘述現(xiàn)象,然后分析其原因,說理條理清晰?!办沆闳弧?、“孑孑然”聯(lián)系解釋和結尾一段看,是仁和義的表現(xiàn),選項D認為“是對一味恭維上司行為的批判”,不妥。故選D。

3.本題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時,要理解文章的內容,注意重要字詞的翻譯、理解,同時要結合上下文的語境,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考慮。從上下文關系看,“豈惟失望哉”承接上文“上下一失望”,引出下文進一步的議論,經過分析,得出“上下交疑,誠有堪大臣之事者而莫之或任”的認識,說明上下交疑導致勝任大臣之任者不能得到真正任用,這樣就更突出了問題的嚴重性。

4.本題考查分析評判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要根據原文,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作答。王安石提出“有補于世”的寫作主張,要求結合本文評析這一主張,離不開內容分析,舉例印證?!坝醒a于世”的寫作主張,是強調文章能積極干預現(xiàn)實,發(fā)揮文學改造社會的價值,體現(xiàn)的是“文以載道”的思想。本文由“人之材有大小,而志有遠近也”這一結論引入,探討朝廷如何選拔人才的重要問題,批評了當時社會識別人才方面的淺薄之見,揭露了朝政人事任用的弊端,提出了應該精細鑒別人才的觀點,勉勵有作為者應該以真才實績充實自己,這是“有補于世”的寫作主張的體現(xiàn),很有現(xiàn)實意義。

今世所謂的好大夫,有了,都說:這是應該擔任大臣之事的人。起來而擔任大臣之事,卻上下都失望,為什么呢?是人的才能有大小,志向有遠有近啊。那些擔任的事情小的要求不多,就和顏悅色仁愛并且仁愛有余,謹小慎微于道義而有余于道義了。人們見到他的仁義有余,就說:這是他擔任的事情小而要求不多,大的責任將有比這大的。這樣上下都等待他如此罷了,這之后起來而擔當起大臣之事。起來而擔當大臣之事,應該有比這大的,這樣就和顏悅色罷了,謹小慎微罷了。所以上下都失望。

難道只是失望嗎?后日果真有勝任大臣之事的,他的名聲確實比上級多,上級一定警戒前日之所等待的而反過來猜疑他;暴露出下級的不足,下級心里就會警戒前日之所等待的而反過來猜疑他。上下都猜疑他,果真有能勝任大臣之事的人卻沒有人勝任。有幸想要勝任,那么左右的小人就得以援引前日之所等待的警戒他了。

唉!圣人認為了解人難,君子討厭名聲超過實際做的這些事。難又如何?也要精進事務罷了。討厭它又如何?也要用真才實績充實自己的名聲罷了。知道困難而不能精進事務,討厭它而不能充實自己的名聲,大概也要危險了!

我在揚州,朝廷中的人拜訪我的,大多能勝任大臣之事值得信任和期望的人,只有陳升之而已。如今離開官任到宿州我不知再有幾時才能見他一面了。我了解陳升之起來擔任大臣之事,本來有機會。和顏悅色仁愛而已謹小慎微合乎道義而已,不是我期望于陳升之的。

六、1.B2.A3.C

4.(1)鄒浩所上奏的言論常常觸及到章惇,但鄒浩仍上章彈劾,羅列他對皇上不忠怠慢的罪過,沒有回音。

(2)等鄒浩兩次被貶到嶺表,他母親不改變初衷。不久(鄒浩)又任職龍圖閣。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先通讀語段,把握大概內容,辨別表述方式,這個語段主要是鄒浩在陜西軍功朝廷內外都祝賀之時,建言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要善始善終,故可抓住人名;然后找斷句的標志,先易后難。先抓名詞、動詞,再抓特殊句式。名詞(代詞):“將帥”;謂語動詞:“未戰(zhàn)”“棄”“愿”“圖”等。借助這些內容即可斷開。另此題“以持勝為難”中的“以為”不要斷開,“將帥”作前句的賓語。

2.A項“教授,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學中的教員”錯,應是官職名,指古時設置在地方官學中的學官。

3.試題分析:解答此題要整體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的觀點態(tài)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對原文中關鍵細節(jié)的理解??墒褂眉僭O法與代入法,與選項所在段落進行比對:C項“楊時經過常州,鄒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有誤,原文“楊時過常州,往省之”,是楊時經過常州,前往探訪生病中的鄒浩。

4.試題分析:文言文的翻譯要做到字字落實,一一對應。主要重點詞語的翻譯:(1)每:經常、常常,數(shù):列舉、羅列,慢:怠慢,報:答復。(2)及:等、等到,易:改變,稍:不久。

鄒浩字志完,常州晉陵人。他考中進士,調任揚州、潁昌府教授。呂公著、范純仁為守臣,都對他以禮相待。范純仁囑咐他撰寫樂語,鄒浩推辭了。范純仁說:“翰林學士也寫這個。”鄒浩說:“翰林學士能寫,祭酒、司業(yè)不能寫?!狈都內蕿榇说狼浮=涍^幾年,宋哲宗親自提升他為右正言。有人請求用王安石的《三經義》出題測試,鄒浩論述不可而停止。陜西報告守邊的功績,朝廷內外都祝賀,鄒浩說:“先帝的志愿由陛下成就了,是好事。然而用兵之事,戰(zhàn)前決勝負為難事,勝利后以保持勝利為難事,僅是時機不同罷了。假如不是這樣,將會丟棄戰(zhàn)功而招致后患。希望申告將帥,不要因為勝利而麻痹輕敵,應善始善終?!本〇|發(fā)大水,鄒浩上奏:“連年水災發(fā)作,雖然是自然的盈虧不能逃脫,但消災的方法應當謹慎。不能認為是天理所致,這是消除災異的關鍵?!闭聬殧埓髾啵蒿@赫,鄒浩所上奏的言論常常觸及到章惇,但鄒浩仍上章彈劾,羅列他對皇上不忠怠慢的罪過,沒有回音。章惇詆毀他狂妄,鄒浩被削官,羈管新州,蔡卞、安惇、左膚接著請求懲治那些為鄒浩餞行的王回等人?;兆诩次唬芸彀阉倩?,又為右正言,升任左司諫。改為起居舍人,進升中書舍人。他上奏說:“陛下很好地繼承神宗的遺志,繼承神宗的事業(yè),孝德已經很高。尚且還有五朝的圣政盛德,希望陛下查考而繼承,發(fā)揚七代的光彩,造福萬代。”升任兵部、吏部侍郎。當初,鄒浩任諫官,怕給親人帶來憂慮,想堅決拒絕。母親張氏說:“兒子能夠報答國家,無愧于公論,我有何擔憂!”等鄒浩兩次被貶到領表,他母親不改變初衷。不久又任職龍圖閣。瘴病發(fā)作,非常危險。楊時經過常州,前去探望。鄒浩虛弱得僅僅留有一點氣息,仍然關切地詢問國事,說話不涉及私事。鄒浩去世,年五十二歲。宋高宗即位,下詔說:“鄒浩在元符年間,任諫諍之職,正言直論,朝野推崇敬仰。”追復為待制,又贈寶文閣直學士,賜謚號忠。

七、1.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