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期中測試卷02(人民版)(解析版)_第1頁
2020-2021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期中測試卷02(人民版)(解析版)_第2頁
2020-2021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期中測試卷02(人民版)(解析版)_第3頁
2020-2021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期中測試卷02(人民版)(解析版)_第4頁
2020-2021學年高一歷史下學期期中測試卷02(人民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易金卷:2020-2021學年下學期期中測試卷02

高一歷史

(滿分:100分,時間:90分鐘)

注意事項:

I.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H卷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紙上。

2.回答第I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

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H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測試范圍:人民版必修二第1-4單元。

第I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

1.學者王家范說:“小農經濟以一家一戶作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產單元,物資再生產與人類自身的再生

產合而為一,使得這種生產結構系列簡單,具有頑強的自生產自組織的再生機制。'‘對這段話的主旨理解正

確的是

A.小農經濟因其結構簡單而十分脆弱B.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很難發(fā)展為復雜的經濟機制

C.小農經濟以家庭為單位,規(guī)模較小D.在落后生產力條件下小農經濟的存在有其合理性

【答案】D

【詳解】

據材料“具有頑強的自生產自組織的再生機制”可知,這段話強調小農經濟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故選D項;

材料強調的是小農經濟的頑強性而非脆弱性,排除A項;B、C兩項并非材料主旨,均排除。

2.我國古代的一些著作中有許多關于農業(yè)的敘述,如《荀子?王制》:“凡農之道,厚(候)之為寶?!薄掇r

書?糞田之宜》:“用糞猶用藥也。”《呂氏春秋?上農》:“時至而作,竭時而止?!洱R民要術》:“麥黃種麻,

麻黃種麥。”以上四則材料均反映了

A.中國古代農業(yè)生產注重節(jié)氣B.中國古代農業(yè)精耕細作的特點

C.中國古代農業(yè)尊重自然規(guī)律D.中國古代農業(yè)注重因地制宜

【答案】B

【詳解】

《荀子?王制》突出農業(yè)生產對氣候的重視,《農書?糞山之宜》突出農業(yè)生產對用肥的重視,《呂氏春秋?上

農》《齊民要術》強調要按照自然規(guī)律來搞好農業(yè)生產,四則材料綜合體現了中國古代農業(yè)精耕細作的特點,

故選B;A、C兩項僅僅強調了某一個方面,D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

3.《漢書》中言:“鹽鐵之利,二十倍于古?!啊妒酚洝分休d:“蜀地卓氏,使用奴僮千人,即鐵山鼓鑄?!?/p>

《鹽鐵論》中言:“往者豪強大家,采鐵石鼓鑄、煮海為鹽,一家聚眾至千余人?!坝纱丝梢姡藭r

A.鹽鐵皆為豪強所壟斷B.抑商政策已形同虛設

C.私營手工業(yè)發(fā)展迅速D.官營手工業(yè)規(guī)模宏大

【答案】C

【詳解】

“蜀地卓氏,使用奴僮千人,即鐵山鼓鑄?!薄耙患揖郾娭燎в嗳?'說明漢代私營冶鐵業(yè)規(guī)模大,發(fā)展迅速,故

選C;A、B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私營手工業(yè),排除D。

4.唐代紡織品的花式十分精美。高級綾絹類的花式有盤龍、對鳳、麒麟、獅子、天馬、辟邪、孔雀、仙鶴、

芝草、萬字、雙勝等十幾種,爭奇斗艷。這反映出,唐代

A.絲織工藝最為精湛B.紡織生產分工細密

C.紡織技術較為先進D.手工業(yè)生產規(guī)模大

【答案】C

【詳解】

唐代絲織品中高級綾絹類的花式達十幾種,說明唐代絲織業(yè)技術較為先進,故選C;沒有對比,不能得出“最

為精湛“,排除A;材料僅說明高級綾絹類的花式種類多,無法體現分工細密,排除B;材料無法體現“手工

業(yè)生產規(guī)模大”,排除D。

5.唐朝后期出現了“食券”和“飛錢”。府兵可在家鄉(xiāng)用糧食交換食券,然后在服役地區(qū)買食物。"飛錢''亦稱“便

換”“便錢”,商人在京城購買政府發(fā)放的憑證,在各地方財政部門可以拿到相等數額的錢。這些現象反映了

當時

A.已產生具交易憑證功能的紙幣B.經濟發(fā)展催生新金融業(yè)務

C.抑制商業(yè)發(fā)展的限制已被打破D.商人社會地位有顯著提高

【答案】B

【詳解】

材料中的“食券”和“匕錢”的產生主要和當時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有關,是為了適應大宗交易的需要而產生的,體

現的是經濟發(fā)展催生新金融業(yè)務,B正確;具交易憑證功能的紙幣是宋朝的交子,A排除;重農抑商政策貫

穿于整個封建社會,C排除;材料與商人地位提高無關,D排除。故選B。

6.宋代,上至皇室權貴、文化精英,下到地方士紳、市井小民,都流行用香為藥、和香為食,更在日常諸事

中與香為友。熙寧十年(1077年),僅廣州市舶司購買并運至京師的乳香就達348673斤。這說明宋代

A.民眾生活趨向世俗化B.社會需求推動絲路貿易

C.市民群體受理學影響D.南方經濟發(fā)展超過北方

【答案】B

【詳解】

由材料可知,宋代各階層從上到下在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香料,體現了香的社會需求量之大;結合所學宋

代海外貿易發(fā)展的知識可知,巨大的社會需求所帶來的利益刺激,推動了絲路香料貿易的興盛,故選B項;

材料不僅涉及民眾,也提到上層統(tǒng)治階級和文化精英,不僅描述了社會生活的特點,也涉及海上貿易的繁

榮,故A項是對材料的片面解讀,排除;宋人愛香與宋代文人倡導專修自身、崇尚道德有關,但材料并未

涉及宋人愛香的原因,故C項錯誤;僅從廣州市舶司的乳香交易量不能得出南方經濟發(fā)展超過北方的結論,

故D項錯誤。

7.據《夢溪筆談》記載,張詠任崇陽知縣時,因“民不務耕織”而唯以植茶獲利,遂下令將茶樹全部砍掉,

改種桑麻。有人入市買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種而費錢買菜?”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壟斷茶利商業(yè)環(huán)境惡劣B.農副產品較少投放市場

C.地方官員固守重農抑商思想D.商人社會地位愈加低下

【答案】C

【詳解】

材料“遂下令將茶樹全部砍掉,改種桑麻”“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種而費錢買菜?”體現的是張詠限制商業(yè)

發(fā)展,主張發(fā)展農業(yè)的思想,c正確;材料未涉及官府對茶利的壟斷,A排除;材料體現的是農副產品投放

到市場,引發(fā)地方官員不滿,B排除;材料與商人社會地位無關,D排除。故選C。

8.明成化七年(1471年),福建丘弘敏與其黨“泛海通番,至滿刺加(今馬六甲)及各國貿易。復至暹羅國

(今泰國),詐稱朝使,謁見番王”,回國后被福建沿海官軍逮捕。這一現象說明

A.閉關導致了沿海社會動蕩B.官方的朝貢貿易體系已瓦解

C.私商力圖突破海禁的限制D.海禁的實施惡化了中外關系

【答案】C

【詳解】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福建商人丘弘敏等人違反當時的海禁政策,私自至南洋各國,從事海外貿

易活動,這說明私商力圖突破海禁的限制,故選C項;材料沒有涉及沿海地區(qū)的社會情況,故排除A項;

朝貢貿易體系瓦解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B項不符合史實,故排除;材料體現不出中外關系的惡化,故排除D

項。

9.下表為洋務運動時期創(chuàng)辦的部分近代工業(yè)

時間創(chuàng)辦人企業(yè)名稱備注

1861年曾國藩安慶內軍械所洋務派創(chuàng)辦的第一家軍事匚業(yè)

1865年李鴻用江南制造總局當時清政府最大的軍事1.業(yè)

1866年左宗棠福州船政局當時清政府以大的造船廠

1890年張之洞湖北漢陽槍炮廠湖北兵工廠的前身

據此可知,洋務運動

A.以求打破列強對力量的壟斷B.求富思想與日俱增

C.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D.涉及行業(yè)范圍廣泛

【答案】A

【詳解】

洋務派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是打著“自強”的旗號,目的是增強國力特別是軍事力量,以求打破列強對力量的壟斷,

故A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軍事工業(yè)的創(chuàng)辦,與“求富”無關,故B錯誤;C項符合史實,但材料沒有反映,

故C錯誤;材料只反映了軍事工業(yè)的創(chuàng)辦,由此看來,涉及行業(yè)范圍相對較小,故D錯誤。

10.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的《中國商務報》報道:“風氣忽開,大為更變,商務則磚瓦絲繭,官事則郵

政銀行鐵路,一時間景運更新,中國變動之機,從未有如此之速者。”從中可知

A.戊戌變法推動了經濟發(fā)展B.南京臨時政府鼓勵民間設廠

C.民族資本主義短暫的春天D.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

【答案】D

【詳解】

根據材料中的關鍵詞“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商務”“如此之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甲午

中II戰(zhàn)爭后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的原因和表現,故D正確;戊戌變法發(fā)生在1898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于1912年,民族資本主義短暫的春天是在1912-1919年,故ABC都是材料時間不符,都排除。

11.下表所示是1894-1936年外國對華直接投資比例(單位:%)。這一時期列強對華直接投資

年份金融業(yè)貿易業(yè)運輸業(yè)制造業(yè)礦業(yè)公用事業(yè)

189431.2838.5312.2012.1100.92

19147.8614.8334.9011.506.152.77

193016.0028.1020.6015.807.606.00

193640.7222.269.4815.763.917.41

A.推動了中國民族工業(yè)快速發(fā)展B.具有強烈的掠奪性色彩

C.導致中國傳統(tǒng)經濟結構開始解體D.確立了外資經濟的主體地位

【答案】B

【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表中列強對華的投資主要用于貿易業(yè)以及與其相關的金融業(yè)、運輸業(yè),對工礦企業(yè)的投資,占

比始終不到20%,這說明外國在華的投資多集中于商業(yè)掠奪性企業(yè),具有強烈的掠奪性色彩,故B項正確;列

強對華投資體現了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不利于中國民族工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故A項錯誤;鴉片戰(zhàn)爭

后,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入侵,中國傳統(tǒng)經濟結構就已開始解體,故C項錯誤:近代中國自然經濟占據主體地位,

故D項錯誤。

12.1935?1936年間,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8.86%。1936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約230億美元,為日本

的1.8倍,占世界經濟的近4%,是近代中國經濟的最高點。這一時期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臨時政府的推動B.國內政局的穩(wěn)定

C.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推動D.科技發(fā)展的影響

【答案】C

【詳解】

根據題干時間“1935?1936年“可知,處了國民政府統(tǒng)治前期,根據題干材料可知,國民政府統(tǒng)治前期經濟

得到迅速發(fā)展,結合所學可知,國民政府統(tǒng)治前期國民政府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推動了經濟的發(fā)展,

因此這一時期中國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國民政府的推動,故C項正確;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及消失的

時間是1912年,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錯誤;此階段外部有日本大規(guī)模侵華,內部有國共政權的對峙,故

B錯誤;此時中國科技發(fā)展緩慢,故D錯誤。

13.1945年,美孚石油公司了解到國民政府要設立中國石油公司的情況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見。美孚認為,

戰(zhàn)后對中國石油事業(yè)的投資最好由私人企業(yè)進行。美孚還認為,中國開采內地石油將難以與進口石油競爭,

希望中國政府和美孚等公司進行合作。美孚石油公司此舉意在

A.幫助中國改變落后的工業(yè)基礎B.加深與國民政府的石油合作

C.爭取戰(zhàn)后中國市場的有利地位D.扶植美國在華新利益代言人

【答案】C

【詳解】

材料反映了1945年美孚石油公司對國民政府的石油事業(yè)給與建議并表達合作意愿,結合所學可知,此時正

值抗戰(zhàn)即將勝利之時,中國百廢待興,美國石油此舉意在爭取戰(zhàn)后中國市場的有利地位,故選C;美孚石油

公司并非真心幫助中國改變落后的工業(yè)基礎、加深與國民政府的石油合作,這些只是表面現象,其真實目

的是想搶占中國市場,故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美孚石油希望與國民政府合作,沒有體現美孚石油扶植代

言人,故排除D。

14.近代以來,1898年張騫在南通創(chuàng)辦大生紗廠,經過數年的慘淡經營,大生紗廠逐漸壯大,資本不斷增加,到

1911年為止,該廠獲利370多萬兩白銀,1917-1921年連續(xù)獲利560多萬兩白銀。可好景不長,1922年后,大生

紗廠開始走下坡路,1923年秋,大生紗廠因無款采購棉花一度停工。這一現象說明了()

A.思想解放是開始近代化的先決條件B.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先天不足

C.封建專制統(tǒng)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礙D.民族獨立是實現近代化的前提

【答案】D

【詳解】

根據題文中“1917-1921年連續(xù)獲利560多萬兩白銀??珊镁安婚L,1922年后大生紗廠開始走下坡路”可知中

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發(fā)展的障礙主要是帝國主義,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列強暫時放松經濟侵略的時

候,民族資本主乂迅速發(fā)展,當戰(zhàn)爭結束,列強卷土重來時民族資本主義迅速蕭條,所以民族獨立是前提,

故D正確;材料中沒有提到思想解放,故A錯誤:B是是民族工業(yè)的特點,題意沒有體現,排除B;C是

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因素,但與題干信息無關,故C排除。

15.有學者這樣描述中國近代經濟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馬達隆隆、汽笛長鳴,是工業(yè)文明曙光初現;

而第三世界則依然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傳統(tǒng)的畜牧業(yè)經濟;第二世界則是農民面朝黃

土背朝天,男耕女織,’耕''織’結合的傳統(tǒng)農業(yè)經濟?!睂Υ死斫庹_的是

A.近代工業(yè)發(fā)展穩(wěn)步發(fā)展B.民族工業(yè)占絕對優(yōu)勢

C.經濟發(fā)展區(qū)域差別明顯D.傳統(tǒng)農業(yè)占主導地位

【答案】C

【詳解】

材料體現的是部分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存在工業(yè)經濟、農耕經濟和游牧經濟三種形態(tài),說明的是經濟發(fā)展區(qū)

域差別明顯,c正確;AD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當時是小農經濟占據主導地位,B排除。故選C。

16.新中國初期的教科書插圖中有豐富的人物形象;工人頭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在工廠勞動;農民頭

包白毛巾,身穿圓領對襟或單衣,在農田、果園勞作;婦女一改此前的纖弱形象,呈現出勞動婦女的健康

美。此舉意在

A.倡導“五講”“四美”B.塑造社會的新風尚

C.貫徹“雙百”方針D.追求工業(yè)的現代化

【答案】B

【詳解】

材料反映了新中國初期的教科書提倡尊重和熱愛勞動的理念,以此塑造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風尚,故選B;

“五講”指的是講文明、講禮貌、講衛(wèi)生、講秩序、講道德;“四美”指的是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huán)境美;

與材料中“尊重:和熱愛勞動”主旨不符,故排除A;“雙百”方針是新中國關于文藝科技工作的指導方針,與材

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材料倡導工人、農民和婦女等階層熱愛勞動,”追求工業(yè)的現代化''是對材料的片面

解讀,故排除D。

17.1953年,周恩來指出:“斯大林同志在蘇聯實行第一、二個五年計劃當中,曾經先提出“技術決定一切”,

以后提出“干部決定一切我們現在是既要技術又要干部,這兩方面都需要加強起來?!薄凹纫夹g又要干部“

主要是為了

A.恢復發(fā)展國民經濟B.完成過渡時期的任務

C.鞏固人民民主政權D.維持中蘇間友好關系

【答案】B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即一五計劃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借鑒蘇聯的經驗教訓,兼顧技術和干部在經濟

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是為了完成過渡時期發(fā)展生產力和改造生產關系的任務,B項正確;恢復發(fā)展國民

經濟的任務在1952年已基本完成,A項錯誤;鞏固人民民主政權不是1953年黨和國家的主要任務,C項錯

誤;維持中蘇間友好關系不是中國吸取蘇聯經驗教訓的主要目的,D項錯誤。

18.1985年底,在鄭州市第二交通運輸公司向下屬的機動車輛廠提出新承包方案后,廠長宋北方要求“公司

對廠里的責任目標規(guī)定后,不得隨便搞行政干預第二天,宋北方就被公司免職。最終在中共鄭州市委的

調解下,公司恢復了宋北方的職務。這一事件說明

A.政企不分的弊端得到解決B.現代企業(yè)制度改革全面展開

C.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D.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曲折前行

【答案】D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5年底即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前期,宋北方為爭取擴大企業(yè)自主權與交通運輸公司發(fā)

生的糾紛,說明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曲折前行,D項正確:只有宋北方一個案例不能說明政企不分的弊端得

到了解決,A項錯誤;現代企業(yè)制度改革直到20世紀90年代才全面展開,B項錯誤;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

發(fā)展在材料中沒有體現,C項錯誤。

19.下表為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狀況簡表。據此可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1990年前后

工業(yè)總產值占全國比重33%利潤265.3億元.超過了國有企業(yè)利潤

1978年1988年

從事農業(yè)的勞動力

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比例為70.7%占全國勞動力總數的比例為59.5%

A.使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B.加速了農村城鎮(zhèn)化的進程

C.使農業(yè)總產值超過其他產業(yè)總值D.推動農村工業(yè)化基本實現

【答案】B

【詳解】

根據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產值的比重和勞動力總數比重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加速了農村鄉(xiāng)鎮(zhèn)化的

進程,故選B;成為支柱的說法過于夸張,排除A;材料沒有比較信息,不能說明超過其他產業(yè)總值,排除

C;我國農村尚未實現工業(yè)化,排除D。

20.1978年后,我國通過價格的“雙軌制”等方式逐步對農產品購銷體制和價格進行改革。以糧食為例,改

革開放初期,有定購價和超購加價之分:1985年后,又有合同定購價和議購價之分;1992年以后,全國各

地陸續(xù)放開了糧食的銷價。這一過程表明我國

A.看重農業(yè)產銷結構的合理性B.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C.關注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D.注重體制轉軌與社會穩(wěn)定的結合

【答案】D

【詳解】

材料所示,1978年以后,我國通過價格的“雙軌制'’等方式,對農產品購銷體制和價格進行漸進式改革,這

表明我國注重體制轉軌與社會穩(wěn)定的結合,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農業(yè)產銷結構的合理性”“農村剩余勞

動力的轉移”,AC兩項錯誤;1992年我國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B項錯誤。

21.中國平均法定關稅稅率下降的軌跡圖(1992—2003),下圖表明中國

平均關稅稅率(%)

A.對外開放程度不斷加深B.加入世貿組織成效較顯著

C.經濟特區(qū)建設效果明顯D.城市化和工業(yè)化水平提高

【答案】A

【詳解】

根據“中國平均法定關稅稅率下降的軌跡圖”可以看出,我國的法定稅率在不斷下降,這反映出我國的改革開

放在不斷地深化,不斷融入全球化之中,故A項正確;加入世貿是2001年,排除B項;材料沒有特指經濟

特區(qū),排除C項;材料主旨與城市化進程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項。故選A。

22.從1912年到1926年間,“中國社會最顯而易見的影響,是對傳統(tǒng)家庭權威的質疑,以及爭取婦女獨立

自主的權力”,"很多受過教育的女性,也有自己的職業(yè),更有大批的女工進入工廠工作造成這種現象的

原因解釋正確的是()

A.西方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B.辛亥革命和土地革命推進婦女解放

C.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思想解放D.民族工業(yè)的初步發(fā)展奠定經濟基礎

【答案】C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2年到1926年間,受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等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得到了解放,

質疑“傳統(tǒng)家庭權威”,爭取婦女獨立自主權力的社會現象增多,大量女性接受教育、有自己的職業(yè),進入工

廠工作,C項正確;西方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不是國人思想解放和新風尚出現的原因,A項錯誤;

土地革命發(fā)生在1927年到1937年國共對峙時期,B項錯誤;導致這一時期社會生活發(fā)生重大變化的經濟基

礎是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不是19世紀末民族工業(yè)的初步發(fā)展,D項錯誤。

23.20世紀的中國,有很多鄉(xiāng)僻土商,未出門之前對西學新說不明所以;后來由于出門遠行,坐了輪船、火車,見

了城市景象,頭腦開始開通,思想由此趨新。這表明,新式交通的發(fā)展()

A.開啟了西學東漸B.消弭了城鄉(xiāng)差距

C.推動了思想啟蒙D.加劇了城鄉(xiāng)互動

【答案】C

【詳解】

據材料信息,鄉(xiāng)僻士商“未出門之前對西學新說不明所以““坐了輪船、火車,見了城市景象,頭腦開始開通.

思想由此趨新“可知,新式交通的發(fā)展推動了思想啟蒙,故選C項;近代中國西學東漸開始于鴉片戰(zhàn)爭前后,

排除A項;B項中“消弭了”表述絕對,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鄉(xiāng)僻士商受到了新式交通、城市的影響,不能體現

城鄉(xiāng)互動,排除D項。

24.1898年3月,國人自辦的《格致新報》,通過翻譯《泰晤士報》《美國學問報》等報刊,及時向國人傳

播西方各國科技動態(tài),并就讀者的疑問進行交流答疑,這說明當時

A.政府密切關注歐美動態(tài)B.西方科技開始在中國傳播

C.媒體推動科學意識發(fā)展D.維新變法運動進展迅速

【答案】C

【詳解】

《格致新報》傳播西方科技動態(tài),而口.就讀者的疑問進行交流答疑,說明《格致新報》傳播西方科技動態(tài)

的做法受到部分中國讀者的關注,即媒體推動了科學意識的發(fā)展,故選C;《格致新報》屬于民間媒體,不

是政府機構,排除A;“開始”的說法不準確,排除B;材料僅反映了《格致新報》傳播西方科技,和維新變

法無關,排除D。

第n卷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題,共52分。

25.(1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長安城實行嚴格的“坊市''隔離制度。政府規(guī)定,“其市當以午時擊鼓二百下而眾以會,日入

前七刻擊怔三百下而散?!袃瘸颂迫送?,還有許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麗人,

還有黑人?;佞X衣裝、胡旋舞、高麗樂等深受唐人喜愛,廣為流行。

——《唐前期長安城的商業(yè)》

材料二“其余坊巷市井,買賣關撲,酒樓歌館,直至四鼓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賣早市者,

復起開張。無論四時皆然。“(關撲:賭博游戲四鼓:古代一更一鼓,四鼓是四更后半夜兩點左右)

——(宋)耐■得翁《都城紀勝》

“夢里曾作南柯守,少時元是東陵侯。今朝半醉歸草市,指點青簾上酒樓?!?/p>

——(宋)陸游《雜賦》

材料三清初,清政府采取閉關政策,限制海外貿易。康熙在位時,曾一度開放漳州、澳門、寧波等

少數港口,沿海地區(qū)對外貿易又趨繁盛。到乾隆、嘉慶年間,面對美國等國殖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動,對

外通商只限定在廣州一處,清政府又一次將海外貿易封閉起來。

——摘編自李世龍《試論中國古代的海外貿易》

(1)根據材料一歸納唐朝前期長安的城市特點。(4分)

(2)根據材料二指出宋代“市”的發(fā)展表現。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種發(fā)展反映了宋代政府對商業(yè)的政策有何

調整?(6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政府采取這一對外政策的原因?怎樣評價這一政策?(8分)

【答案】(1)坊市分離;市的交易時間受到限制;國際大都會(或“中外、民族交流頻繁”);文化多元。(4

分)

(2)表現:市突破J'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草市具備比較完備的飲食服務設施。

調整:政府對商業(yè)活動的限制有所放松。(6分)

(3)原因:根本原因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政治上是為了防范外敵、維護封建統(tǒng)治。(4)

評價:不僅妨礙中國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而且使得中國

與世隔絕,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為日后被動挨打埋下了禍根。(4分)

【詳解】

(1)特點:根據材料“長安城實行嚴格的‘坊''市'隔離制度”可歸納出坊市分離;根據材料“其市當以午時擊

鼓二百下而眾以會,日入前七刻擊鈿三百下而散”可歸納出市的交易時間受到限制;根據材料“還有許多高鼻

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麗人,還有黑人''可歸納出國際大都會;根據材料“回鶻衣裝、胡旋

舞、高麗樂等深受唐人喜愛,廣為流行”可歸納出文化多元。

(2)表現:根據材料“酒樓歌館,直至四鼓方靜”可歸納出市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根據材料“朝半醉歸

草市,指點青簾上酒樓'’可歸納出草市具備比較完備的飲食服務設施。調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的商

業(yè)發(fā)展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放寬。

(3)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清朝推行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需要從政治和經濟兩方面進行分析,如根本

原因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政治上是為了防范外敵、維護封建統(tǒng)治。評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閉關鎖

國政策的影響可從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來侵略及阻礙社會轉型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26.(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據記載,1864年前后,上海港附近松江、太倉的手工織造業(yè)情況是:“近日洋布大行,價才當

梭布三分之一。吾村專以紡織為業(yè),近聞已無紗可紡,松、太布市,削減大半?!?/p>

——彭澤益編《中國近代手工業(yè)史資料》

材料二已經壟斷中國卷煙市場的英美跨國公司——英美煙草公司,多方謀劃“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

年5月,它誣稱南洋公司為“日資”,其產品為“日貨”,大造輿論,并買通北洋政府官員下令其停業(yè)。南洋公

司認識到“若屈降外人,則公司必將衰敗因此,它聯合各界奮起抗爭,終于得以重新開業(yè)。

材料三宋子文對簡照南、簡玉階的南洋兄弟煙草股份有限公司垂涎已久。1936年3月,宋子文乘南

洋公司資金困難之機,低價收買股票20萬股,占南洋公司股票總額的一半。當時南洋股票面額15元,市價

7—8元,而宋子文只以5元錢收買,從而控制了這家中國最大的民營煙草公司。

(1)材料一反映什么現象,對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有何積極影響?(7分)

(2)根據材料二、三說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障礙有哪些。(3分)

【答案】(1)現象:在外國經濟侵略下,自然經濟逐漸走向解體(“洋布大行”,沖擊了中國傳統(tǒng)棉紡織業(yè),

導致紡與織、耕與織的分離加快。)(4分)

影響:提供原料市場、商品市場和勞動力(農民開始買洋紗織布,或直接買洋布,從而為機器棉紡織業(yè)的

產生準備了一定的原料市場和產品市場;造成農民、手工業(yè)者破產,為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3分)

(2)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3分)

【詳解】

(1)現象:根據“吾村專以紡織為業(yè),近聞己無紗可紡,松、太布市,削減大半”,結合所學得出在外國經

濟侵略下自然經濟逐漸走向解體。

影響:根據所學可知,自然經濟逐漸走向解體,為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原料市場、商品市場和勞

動力。

(2)根據“英美煙草公司,多方謀劃‘把南洋公司打垮'”“宋子文乘南洋公司資金困難之機,低價收買股票20

萬股”得出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

27.(2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從英國預購煉鐵機爐。有人提醒,先要確定煤鐵質地才能配置合適

的機爐,張之洞認為不必“先覓煤、鐵而后購機爐張之洞調任湖廣總督,購得大冶鐵礦,開始籌建漢陽鐵

r,由于找不到合適的煤,耗費六年時間和巨資,仍未能煉出合格的鋼鐵。盛宣懷接手后,招商股銀200

萬兩,并開辦萍鄉(xiāng)煤礦,但由于原來定購的機爐不適用,依然未能煉出好鋼,只得貸款改裝設備,才獲得

成功。通過克服種種困難,漢陽鐵廠成為中國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鋼鐵企業(yè),1949年后收歸國有。

——摘編自《中國近代工業(yè)史資料》

材料二工業(yè)化的速度首先決定于重工業(yè)的發(fā)展,因此我們必須以發(fā)展重工業(yè)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