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央行行長 貝利:銀行業(yè)的今天_第1頁
英國央行行長 貝利:銀行業(yè)的今天_第2頁
英國央行行長 貝利:銀行業(yè)的今天_第3頁
英國央行行長 貝利:銀行業(yè)的今天_第4頁
英國央行行長 貝利:銀行業(yè)的今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英國央行行長貝利:銀行業(yè)的今天英國央行行長貝利(AndrewBailey);廣東金融學院法學院講師、經濟法學博士王鑫編譯發(fā)布時間:2024-02-26今晚,我將集中討論銀行業(yè),特別是展望未來,對銀行本身以及更廣泛的貨幣和金融穩(wěn)定都很重要的問題。我將從一個重要和非常積極的觀點開始。在過去的四年里,我們經歷了重大的宏觀經濟混亂,我們不得不努力克服這些干擾。但是,它們沒有像我們過去看到的那樣,對英國銀行體系造成破壞,從而對金融穩(wěn)定造成破壞。這一次,銀行是通過放貸來支持經濟的,而不是反過來,情況應該是這樣的。關于放貸支持經濟的這一點很重要。在1986年的拉夫堡演講中,羅賓·利-彭伯頓(RobinLeigh-Pemberton)總結道:“對流動性和信貸發(fā)展的詳細研究是判斷金融狀況的基本要素,盡管它們不可能、也從來不是唯一的要素?!蹦敲矗陀刨J狀況而言,最近發(fā)生了什么?回到2020年初Covid爆發(fā)時,公司對流動性和信貸的需求出現(xiàn)了非同尋常但可以理解的增長,往往是作為面對巨大不確定和令人擔憂的狀況的預防措施。商業(yè)銀行、政府和英國央行共同滿足了這一需求——在我看來是正確的——銀行理所當然地排在第一位,公共當局只是在經濟沖擊的全面及史無前例的程度變得更加明顯時才介入?,F(xiàn)在看一看今天的情況,在疫情時期早期預防性動用的信貸的很大一部分正在得到償還,這與Covid沖擊的解除是一致的。但要判斷銀行體系目前的有效性,我們需要看一看新增貸款總額是否正在流向那些需要貸款的人。對于小公司和大公司來說,名義貸款總額都回到了2019年的平均水平左右。我們的區(qū)域機構告訴我們,這一情況與他們聽到的大致一致,但他們警告我們,仍有企業(yè)發(fā)現(xiàn)難以獲得營運資金。當然,所有貸款人都必須考慮借款人的風險。在家庭部門,消費信貸似乎強勁,而擔保貸款仍然疲軟,但基于抵押貸款申請和審批等更具前瞻性的指標,有一些初步跡象表明有所增強。在我們最新的季度信貸狀況調查中,貸款人預計未來三個月對有擔保和無擔保信貸的需求都將增加。我們對貸款機構的評估是,它們處于有利地位,有能力應對貸款的這種回升。這段時間是次貸危機后(GFC)銀行改革的第一次重大考驗,英國的銀行體系已經有效地渡過了難關。但是,有一個問題經常被銀行表達出來。即如果這是一個好消息,為什么銀行的估值如此低迷?關于銀行估值的問題,讓我們從一些事實開始,特別是與GFC之前時期的比較。我將使用英國的主要銀行作為證據(jù)基礎。這并不是因為我對中小銀行不感興趣,而只是因為這樣更容易將大銀行的數(shù)據(jù)與GFC之前的時期進行比較。如今,英國主要銀行的平均價格與有形賬面價值之比(市場對它們的估值相對于它們的賬面價值或經商譽等無形資產調整后的會計價值)為0.7。換句話說,市場對它們的估值低于會計價值。在2007年9月北巖銀行倒閉前的兩年里,當時的英國主要銀行集團的該數(shù)值為3.4。這一悖論是顯而易見的——銀行被市場以超過有形賬面價值300%的估值時期以災難告終。今天更大的穩(wěn)定性看起來更好,但對市場估值來說并非如此。這就給我們留下了一個謎題。讓我們看看更多的數(shù)據(jù)。如今,英國主要銀行的平均資產回報率為1%,次貸危機前的三年也是1%。但在次貸后的低利率時期,平均資產回報率降至0.4%左右。因此,利率水平與銀行的資產回報率之間存在聯(lián)系。我會回到這一點上來。乍一看,股本回報率的情況截然不同。在次貸危機之前的三年里,英國主要銀行的平均有形股本回報率為27%。在危機后的低利率時代,該數(shù)據(jù)約為6%。根據(jù)去年第三季度的最新數(shù)據(jù),該數(shù)據(jù)為13%。在資產回報率相同的情況下,英國銀行有形股本回報率自GFC之前以來的下降,大部分可以歸因于杠桿水平的降低,因為銀行現(xiàn)在的資本充足率是適當?shù)?。與次貸危機前相比,銀行的杠桿率要低得多——其股本的有形賬面價值增長了200%以上,而資產僅增長了70%左右。當然,在危機前幾乎沒有資本被證明是不明智的,剩下的就是痛苦的歷史(次貸危機的爆發(fā))。只是,這還不是故事的結尾。我們還需要看看投資者對他們承擔的風險所要求的回報,通常被稱為股本成本。我們無法直接觀察股本成本,但英國央行工作人員估計,在次貸危機前、次貸危機后低利率時期以及今天的最新數(shù)據(jù)中,合理的區(qū)間約為10%至15%。顯而易見的是,風險成本——股票投資者要求的回報——似乎沒有與更大的穩(wěn)定性和更低的單位股本風險相一致。股本成本仍保持在次貸危機前的水平,盡管它在次貸危機前顯然被錯誤定價?;蛟S這是因為投資者不接受(銀行業(yè))更穩(wěn)定的說法?我會對此給出兩個回應。首先,我可以接受,建立(銀行業(yè)已經)更穩(wěn)定的故事(信心)并將其付諸實踐需要時間,但我認為,我們現(xiàn)在已經看到銀行很好地度過了一些非常時期。其次,簡單地回到算術上來是很有用的。銀行的資本位于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端,因此它是資產融資的一部分。在負債的融資結構中有一個損失吸收能力的等級(先后順序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并不決定銀行面臨的風險。因此,如果更多的融資負債以股權的形式存在,而銀行面臨的風險保持不變,你可能會預計每單位資本的股權成本將會下降。這是因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每1英鎊股本面臨的風險較小。就銀行的市場估值而言,這里有一個謎團。但有兩個論點我確實想反駁。首先是次貸危機后的改革要求銀行持有過多資本(即資本要求過高)的觀點。資本是排在第一位承擔損失的資金。像我們所做的那樣,要求更多資本本身并不會增加或減少虧損的可能性。但它確實增加了對儲戶的保護,提高了優(yōu)先緩沖。這對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大有裨益。其次,有時有人斷言,各司法管轄區(qū)的資本規(guī)則和要求各不相同,這會影響估值。我不同意這種說法。對銀行的資本要求是由國際協(xié)議——巴塞爾進程——決定的。在執(zhí)行方面會有所不同,這反映了各國的特點,但結果大致一致。這種協(xié)調對于限制整個系統(tǒng)的風險和確保銀行之間的適當競爭力都很重要。目前,我們正在實施本應是金融危機后資本改革的最后一步——即巴塞爾3.1。鑒于英國當局在GFC之后在提高銀行體系的安全性和穩(wěn)健性方面取得的進展,我們預計巴塞爾3.1對英國銀行的整體資本水平的影響相對較小。這里的關鍵是,它在各個司法管轄區(qū)得到忠實執(zhí)行,既不多也不少。而且,隨著我們接近完成危機后的改革,現(xiàn)在是時候檢查我們是否已在各國實現(xiàn)了廣泛一致的資本要求。我這樣說是因為現(xiàn)在是進行這項檢查的重要時刻。接下來,我將繼續(xù)討論銀行負債和融資成本。這涉及存款利率和凈息差,即NIM(凈息差)。過去一年很好地表明了NIM對銀行收益的重要性,以及它對公眾對銀行的看法和它們之間的競爭有多么重要。我將從一些歷史開始,這對理解NIM發(fā)生了什么很重要。從次貸危機之前開始,當時英國央行的利率處于歷史上可以被描述為更正常的區(qū)間——即高于接近于零的利率——銀行的平均融資成本通常略低于英國央行的官方利率。次貸危機前,各大銀行的平均NIM為3.1%。從次貸危機結束到Covid爆發(fā)的十年間,平均NIM為2.8%,主要銀行的平均資產回報率為0.4%。較低的NIM可能反映了幾種因素在起作用。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如果不是主要因素)是,當英國央行(政策)利率因次貸危機的經濟影響而降至接近零的水平時,平均存款利率沒有下降那么多,因此存款的實際成本從略低于英國央行利率轉為略高于英國央行利率,但貸款利率并未完全抵消(平均存款利率上升)。我們現(xiàn)在可以回答的問題是,隨著貨幣政策委員會將英國央行利率上調至次貸危機前更典型的區(qū)間,這些關系發(fā)生了什么?答案是,存款利率平均低于而不是高于英國央行利率的舊關系已經重新建立。NIM目前的水平與2005年末次貸危機前的3.2%大致相當。從表面上看,更正常的狀況已經回歸。但讓我以對當前局勢的兩點評論來結束這一部分。首先,這種對過去模式的回歸確實意味著,整體存款利率的上升幅度略低于英國央行利率(上升)。自2021年12月開始加息以來,英國央行利率累計上漲5.15%,平均而言,有息存款有效利率累計上漲2.5個百分點。然而,這并不是故事的結束,因為在表面之下還發(fā)生了更多的事情。如果我們將存款分為定期存款和即期存款,我們會看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平均而言,自2021年12月以來,定期存款利率上調了3.7個百分點。但有息即期存款的實際利率上升幅度較小,平均為2.1個百分點。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情況,其后果是什么?監(jiān)管在這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對次貸危機的重要監(jiān)管回應之一是創(chuàng)建一個流動性監(jiān)管框架,包括凈穩(wěn)定融資比率,這將激勵銀行吸納相對更多的定期存款,而定期存款的擠兌速度不會那么快。這是為了增加穩(wěn)定而刻意做出的選擇。我的結論是,吸收更穩(wěn)定存款的動機已貫徹到利率定價中。第二個結論也與這些激勵措施一致,那就是銀行已經發(fā)生了從持有即期存款到持有定期存款的顯著轉變。證據(jù)表明,自(此次貨幣)緊縮周期開始以來,定期存款所占比例增加了8個百分點。讓我用一個簡短的問題來結束這一部分,這個問題是,凈息差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從而影響銀行的收益?毫無疑問,這取決于相當多的事情。但對應該發(fā)生的事情的答案是,銀行體系內部的競爭應該對回報產生最大的影響。存款擠兌的話題將我?guī)У搅私裢砦蚁胍懻摰南乱粋€問題。雖然我說過,英國銀行體系迄今已經很好地度過了最近的經濟沖擊,我預計它將繼續(xù)這樣做,但去年其他地方的銀行確實發(fā)生了一些重大事件。去年3月(美國硅谷銀行等銀行破產)是相當長的一個月。它提醒我們,永遠不要認為穩(wěn)定是理所當然的,并指出了銀行問題的一些特征是如何演變的。我認為,最突出的是銀行擠兌的速度和規(guī)模。傳統(tǒng)上,如果我們可以用這個詞來形容銀行擠兌,銀行就不會在一天內損失25%的存款。作為一個很好的例子,北巖銀行平均一天損失僅約5%。遺憾的是,對于我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在《星際迷航》中,斯波克先生從來沒有說過:這就是生活,吉姆,但不是我們所知道的那樣。但對于像我這樣見過幾家銀行倒閉的人來說,去年3月就有過這種感覺。除了,當然,這就是生活,我們現(xiàn)在確實知道了。這是數(shù)字技術的生活——包括數(shù)字銀行、支付和數(shù)字通信。對銀行的信心可能會喪失,擠兌可能會以過去不為人知的速度發(fā)生和蔓延。不需要在街上排隊。因此,銀行流動性和擠兌再次成為當下的話題。在這一點上,我想簡單地退后一步,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但在這種情況下,流動性真的是問題所在嗎?難道解決方案不是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的嗎?對此我的回答分別是肯定以及否定。銀行倒閉是由流動性問題還是償付能力問題造成的,這個問題由來已久,而且具有雞和蛋(誰先誰后)的特點。我記得一家經歷擠兌的銀行的首席執(zhí)行官告訴我,他們的銀行是全國資本最充裕的銀行,我的回答是問,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儲戶會涌向大門(擠兌在我的經驗中,擠兌主要指向償付能力問題,盡管這可能是未來的問題,而不是今天可以看到的問題,這是信心喪失的本質。但除此之外,即使擠兌是一種表象,也必須加以處理,以穩(wěn)定問題,并讓解決方案到位,因為這樣做需要一些時間,這也強化了流動性緩沖的必要性。作為次貸危機后改革的一部分,改革后的流動性政策的第二個支柱已經到位,即流動性覆蓋率。流動性覆蓋率要求銀行在正常時期持有足夠多的優(yōu)質流動資產,以在持續(xù)30天的重大壓力情景中生存下來壓力情景應)同時結合特殊沖擊以及整個市場的沖擊。凈穩(wěn)定融資比率旨在使銀行在資產構成和表外活動方面保持穩(wěn)定的融資狀況,包括限制對短期批發(fā)融資的過度依賴。這兩項支柱旨在相互促進,凈穩(wěn)定資金比率側重于資產與負債之間的期限錯配,流動性覆蓋率側重于持有可輕松轉換為現(xiàn)金的優(yōu)質流動資產,以應對資金外流。涉及的數(shù)字是相當大的。如今,英國主要銀行持有1.4萬億英鎊的高質量流動資產,相當于其流動性覆蓋率平均為149%。凈穩(wěn)定融資比率為135%。換句話說,在這兩種情況下,英國銀行都持有高于(監(jiān)管)要求的過剩流動性。但正如我們在去年春天所看到的那樣,世界在繼續(xù)前進。這些比率是在次貸危機后調整的,以應對我們當時看到的擠兌和流動性損失。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硅谷銀行等破產)是這種經歷的一個更強大的版本。那么,這是否使校準(監(jiān)管要求)不充分,需要補充呢?簡單化的答案是肯定的。更多的錢可以更快地流出(銀行)大門,因此它(監(jiān)管要求)必須跟上。我不認為答案有那么簡單。這將相當于說銀行應該更多地進行自我保險。但它將極大地推動銀行業(yè)走向狹義銀行模式,這將擾亂經濟中的信貸創(chuàng)造過程——放貸,帶來負面的經濟后果。支持經濟活動是所謂的部分(存款)準備金銀行業(yè)務(要求)。在部分準備金銀行業(yè)務中,只有部分存款負債由高流動性銀行資產支持。在我看來,改變這種安排并不是正確的做法。我認為,另一種更好的方式是補充現(xiàn)有的流動性制度,讓銀行更容易在央行獲得流動性保險,且這種保險的定價和風險管理都是適當?shù)摹Ec此同時,可能會對流動性制度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調整,或許是針對商業(yè)模式更脆弱的公司,并讓銀行準備好獲得流動性保險,以迅速將資產貨幣化?,F(xiàn)在,英格蘭銀行行長不能在不援引沃爾特·白芝浩精神的情況下就這個話題發(fā)表演講,這是沒有辦法做到的。正是白芝浩在他寫于1873年的《倫巴第街》一書中批評了英國央行在提高流動性方面的猶豫不決。我這樣說不僅是因為我喜歡讀白芝浩的書,也不是因為他的散文質量,他擔任《經濟學人》主編不是毫無意義的;而是因為本質上原則和教訓沒有改變。白芝浩的想法與我們今天面臨的情況同樣相關??只挪]有(像白芝浩的時代那樣)向這個國家發(fā)出電報,它們以更快的速度通過數(shù)字手段到達那里,但本質是相同的。第二點保持不變的是,除非反應令人信服地強勁,否則用白芝浩的話說,你招致了沒有優(yōu)勢的禍害。最后,白芝浩的結論——在商業(yè)銀行流動性的自我保險和央行的保險之間取得平衡——在今天仍然是正確的。然而,有兩點值得在這里強調,其中一點必須歸功于白芝浩,另一點是新新的觀點是,在存款保險和正式的銀行處置工具出現(xiàn)之前,白芝浩過得很好。因此,現(xiàn)在有了第三種和第四種形式的保護。存款保險意味著,在調整防御措施方面,應該把更多的重點放在未投保存款上,因為其更容易發(fā)生擠兌。但只有在我們都確信我們的銀行賬戶可以持續(xù)使用的情況下,我們才能淡化用于這一目的的投保存款,例如用于支付和接收付款。這就是銀行處置工具至關重要的地方,我認為,最近一段時間,英國有一個很好的故事要講。更古老的白芝浩觀點也至關重要。他非常清楚,央行保險(央行最后借款人職能)應適當反映貸款風險并對其進行定價,并應采用適當?shù)膽土P性費率。這是我們必須堅持的一項原則——這呼應了我引用白芝浩的第二句話,即在央行扮演他所描述的角色的情況下,銀行有動機降低自我保險。這就是為什么今天我們既有對銀行的流動性監(jiān)管,又有央行保險,而不能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這讓我得出了如何應對去年事件的結論。如果我們想要保留部分準備金制的銀行業(yè)在經濟中創(chuàng)造信貸的好處,答案基本上應該是確保信貸過程創(chuàng)造的資產可以在央行進行更大規(guī)模的再貼現(xiàn),并在一個可以非常迅速地操作的過程下進行。這就是我們近年來所做的。自2011年初以來,英格蘭銀行所有資產池持有的抵押品總額的調整后市值增加了3100億英鎊,從2050億英鎊增加到2023年底的5150億英鎊。這是可喜的進展,但在這方面還有更多工作要做。我想談的最后一個問題也與今天高度相關,與銀行在英國央行持有的準備金有關,就像白芝浩時代一樣。為什么這在現(xiàn)在是一個相關的問題?央行儲備是金融體系中流動性最強的資產——它們實際上是央行貨幣意義上的現(xiàn)金。它們是金融穩(wěn)定的重要支柱。它們在今天的系統(tǒng)中也扮演著第二個關鍵角色。他們以英國官方央行利率支付薪酬(利息),因此,他們?yōu)榇_保貨幣政策委員會的決定得到實施提供了支柱——他們鎖定了利率曲線的下端。出于貨幣政策的目的,還有其他作為央行運作的方式,但都或多或少涉及到準備金。這個體系中應該有多大程度或規(guī)模的準備金的問題很重要。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給出兩個答案——一個是關諢醣藝叩?;个蕵屬懻V鶉諼榷ǖ模芴宕鳶贛Ω檬橇秸咧薪細擼ǜ匾┑囊桓觥5獠⒚揮懈嫠呶頤譴鳶?;是告诉晤U欽飧鑫侍廡枰綰位卮稹。在次貸危機之前,英國主要銀行在英國央行持有100億英鎊的準備金。今天,他們持有4670億英鎊,占高質量流動資產存量的很大一部分。公平地說,次貸危機前的數(shù)字(規(guī)模)沒有充分考慮到金融穩(wěn)定的需要。今天的數(shù)字包括作為所謂的量化寬松政策產物而創(chuàng)建的準備金。通過實施量化寬松,英國央行增加了用于貨幣政策目的的準備金供應。量化寬松是一種資產互換——央行提供現(xiàn)金儲備或資金,以換取購買流動性較差的資產。因此,我們增加了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及其支持經濟活動的能力。因此,量化寬松增加了用于貨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