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過關練習考點20 步入近代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含解析)_第1頁
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過關練習考點20 步入近代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含解析)_第2頁
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過關練習考點20 步入近代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含解析)_第3頁
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過關練習考點20 步入近代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含解析)_第4頁
中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過關練習考點20 步入近代與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近代史概述一條主線:資本主義的產生、發(fā)展及鞏固。兩大問題:殖民侵略與反殖民斗爭(民族解放運動);資產階級壓迫與無產階級革命(國際工人運動)。三大時期: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壟斷資本主義時期。格局趨勢:逐步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后,東方從屬于西方的格局。政治趨勢:人治走向法治,專制走向民主。經濟趨勢:自然經濟向市場經濟發(fā)展,農業(yè)經濟向工業(yè)經濟發(fā)展,手工勞動走向機器生產。時空線索走向近代三、知識架構四、考點梳理考點一、步入近代(一)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租地農場背景(1)11世紀后,歐洲農村開展墾殖運動,墾殖者成為新開發(fā)地區(qū)的主人(2)農奴開始獲得對自己勞動力的自由支配權、人身自由增強(3)莊園制下的小塊土地不適應新的生產經營活動,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產生一些富農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雇傭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耕種,并將產品推向市場特點采用新的方式進行經營,雇傭農民;產品面向市場意義是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手工工場背景(1)農業(yè)發(fā)展促進城市商業(yè)發(fā)展(2)手工業(yè)者逐漸脫離農業(yè),他們更多為市場而生產特點集中的手工工場發(fā)展早期農村出現分散的手工工場,后來逐漸轉向集中的手工工場特點商人提供原料和統(tǒng)一的生產工具;工人成為完全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徹底的雇傭關系;在共同的地點集中勞動意義雇工分工合作,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能更好滿足社會對商品的需求農業(yè)和手工業(yè)變化的共同特點日益集中,都出現雇傭勞動關系,體現資本主義萌芽的發(fā)展西歐社會的發(fā)展富裕農民形成原因貴族抵押或變賣土地,富裕農民、騎士、鄉(xiāng)紳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集中土地影響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市民階級組成城市中的手工業(yè)者、商人享有權利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取得特殊法律保護政治影響政治權利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二)文藝復興運動1.文藝復興概念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展開的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性質新興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進程14世紀中葉,興起于意大利→15、16世紀,向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傳播。持續(xù)到17世紀背景經濟:14世紀中葉,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地工商業(yè)有了一定發(fā)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并有雄厚的財力為文學藝術提供物質基礎(2)思想: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和對人性的扼殺,對教會要求苦行禁欲、追求死后進入天堂的生活態(tài)度也漸生異議(3)文化:意大利自身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多樣化的人才。東羅馬帝國滅亡前后,一大批古希臘羅馬文化典籍的流入思想主張(1)主張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認為人是現實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人,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2)提倡發(fā)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的自由、幸福、物質享受(3)鼓勵發(fā)財致富和冒險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知識核心思想人文主義(其實質是世俗精神、科學精神、理性精神的融合)代表人物但丁簡介:但丁,意大利著名詩人地位:文藝復興的先驅。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與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稱文藝復興“文學三杰”(3)名言:“人不能像走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白咦约旱穆?,讓別人去說吧!”達·芬奇(1)簡介:達·芬奇是意大利著名畫家,且多才多藝(2)作品:他的畫作將藝術創(chuàng)作與科學探索結合起來,擅長刻畫人物內心世界。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充分體現人文主義精神(3)地位:達·芬奇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并稱文藝復興“美術三杰”莎士比亞(1)簡介: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著名的的文學家,代表了當時文學最高成就(2)名言:“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了翅膀?!碧攸c借助對古代希臘羅馬文化復興(繼承并發(fā)展)的方式,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性質新興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展開的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影響文藝復興覆蓋了當時歐洲主要國家,內容涉及到文等眾多領域,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沖破了封建制度的禁錮和陳腐的宗教神學束縛,促進了人的思想解放,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知識縱橫縱向:①古希臘文明與文藝復興:古希臘文明倡導的“人文主義”思想是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②雅典民主政治與西方民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成為近現代西方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源頭。異同比較文藝復興與百家爭鳴項目文藝復興百家爭鳴不同點時間14世紀中葉開始戰(zhàn)國時期地點歐洲中國發(fā)展階段西歐處于封建社會瓦解、工場手工業(yè)興起時期中國處于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初步形成的時代代表階級利益代表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利益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和小生產者的利益相同點(1)都發(fā)生在社會轉型時期,都是生產力發(fā)展和社會變革在思想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產生巨大反響的產物(2)都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方向。如中國的封建生產方式和西歐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3)都屬于當時的思想解放運動,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生產發(fā)展和歷史進步有巨大的推動作用(4)在新思想成就中,都突出了現實社會中“人”的巨大作用。中國以人為本的思想(民本思想)傾向突出,西歐形成了“人文主義”的思想2.《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蒙娜麗莎》《神曲》作者但丁概況構成:分為“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主題:作者借夢游三界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表達了市民階層的感情與理想地位《神曲》被認為是歐洲開始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標志莎士比亞的戲劇代表作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四大喜劇:《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3)其他名?。骸读_密歐與朱麗葉》也是其著名戲劇主題莎士比亞的作品反映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深刻批判封建道德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充分體現人文主義者的生活理想《蒙娜麗莎》作者達·芬奇概況是少婦肖像油畫。人物形象神態(tài)自若,嘴角含著一絲微笑,顯得恬靜,似乎又有點悲傷,富有生命的活力,給人以無限遐想和強烈的現實感。充分體現人文主義思想(三)探尋新航路1.探尋新航路的熱潮歷史因素經濟根源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fā)達。歐洲人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來自東方的絲綢、香料、瓷器、寶石和黃金等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社會根源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馬可·波羅行紀》中對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的描繪,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歐洲社會出現了關注東方的熱潮商路因素亞洲的商品要先匯聚到地中海地區(qū),再轉運歐洲各地,中間要經過印度商人、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的層層轉手,商品到達歐洲后,價格已經漲了8—10倍15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滅掉拜占庭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繳納高額關稅,使得從東方運往歐洲的商品價格更加昂貴。歐洲人越發(fā)想要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客觀條件地圓學說的流行隨著歐洲地理學的發(fā)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有的學者還能大致勾畫出地球的自然輪廓。他們斷定,從歐洲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一些人試圖環(huán)繞地球進行航行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的進步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中國人發(fā)明的指南針,用于“羅盤”導航技術,經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13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了羅盤技術同時,歐洲的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載重量增加;船的規(guī)模變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縱更加靈便2.探尋新航路的主要航海家及其活動航海家資助國家時間航行路線迪亞士葡萄牙1487—1488年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達非洲的好望角達·伽馬葡萄牙1497—1498年從葡萄牙出發(fā),繞過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到達印度西海岸哥倫布西班牙1492—1493年從西班牙出發(fā),橫渡大西洋,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古巴和海地等地(“發(fā)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西班牙1519—1522年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第一次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哥倫布到達了美洲,但他始終認為他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還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3.探尋新航路的意義:影響對世界新航路開辟(“地理大發(fā)現”)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隔絕和孤立發(fā)展的局面,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世界貿易從此步入繁盛,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開端(3)促進了物種的交換(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煙草、可可等被帶到了世界各地)、衣食結構、生產生活方式、習俗的變化(4)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打擊了天主教會神學思想統(tǒng)治,促進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對歐洲(1)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yè)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2)增進了歐洲人對世界其他地區(qū)的了解,揭開了近代歐洲早期殖民掠奪、擴張的序幕,加速了資本原始積累對亞、非、美地區(qū)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業(yè)聯系,往來密切歐洲文化隨之傳入亞、非、拉,對當地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3)亞、非、拉美開始淪為歐洲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逐步被納入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亞、非、美洲人民的苦難由此開始1.文藝復興是發(fā)現“人”的運動,新航路開辟是發(fā)現“世界”的活動。2.我們要樹立堅持真理的信念和開拓創(chuàng)新的品質。3.學習航海家敢于創(chuàng)新、不畏艱險、勇于拼搏的大無畏精神。1.文藝復興之所以首先興起于意大利的根本原因是意大利最早產生資本主義生產。2.首次發(fā)現美洲大陸的航海家是哥倫布;首次發(fā)現通往東方航線的是達.伽馬;首次進行環(huán)球航行,并且證明地圓學說的是麥哲倫.3.鄭和下西洋比新航路開辟早了半個多世紀,發(fā)展了亞非友好關系;而新航路開辟加緊了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四)早期殖民掠奪1.“三角貿易”主要從事國家西班牙(最先進行)、英國(獲利最大)、葡萄牙、法國目的補充和增加美洲的勞動力,獲取更大利潤關鍵信息: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反映內容:16~19世紀中期的三角貿易特點:貿易路線連接歐洲、美洲、非洲呈三角形實質: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英國經營概況(1)出程:從英國港口出發(fā),將火器、機械制品和酒類等工業(yè)品運往非洲傾銷(2)中程: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大陸,賣給當地種植園主(3)歸程:購進殖民地蔗糖、煙草等特產,滿載黃金白銀返回英國,用于國內擴大再生產名稱由來航程大致呈三角形,故該以販賣黑奴為中心的貿易被稱為“三角貿易”影響(1)對英國:種植園和黑奴貿易為英國帶來了巨額利潤(2)對歐洲:罪惡的奴隸貿易歷時數百年之久,是歐洲殖民國家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之一,為其聚斂了巨額財富(3)對美洲:促進了美洲的開發(fā),改變了美洲的人口和社會階層結構,促進了美洲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4)對非洲:使非洲失去大量人口,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破壞(5)對世界:密切了各洲際的聯系,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2.資本原始積累概念資本主義早期發(fā)展過程,資金、市場、勞動力、原料等的積累,有相當部分通過殖民掠奪、“三角貿易”來滿足,這個過程充滿了血腥史實葡萄牙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在亞、非、拉美建立殖民據點與商站,控制了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要道,并在當地進行掠奪式的貿易,侵占中國澳門和南美巴西西班牙(1)16世紀,西班牙憑借“無敵艦隊”,在美洲建立起殖民大帝國,并強占亞洲菲律賓(2)強迫美洲印第安人無償開采金銀礦。開發(fā)種植園,強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為奴隸在種植園勞作荷蘭(1)荷蘭一度控制著波羅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貿易,被稱為“海上馬車夫”(2)17世紀荷蘭加入殖民掠奪行列,入侵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奪取馬六甲海峽、錫蘭;中國臺灣、在非洲好望角建立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新尼德蘭殖民地法國17世紀下半葉,法國加入殖民爭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亞洲建立了法屬殖民地英國(1)1588年,英國戰(zhàn)勝西班牙“無敵艦隊”,逐漸成為海上霸主,開始在海外擴張殖民地(2)英國殖民者在美洲建立大種植園,生產工業(yè)所需原材料,并從事奴隸貿易(3)從17世紀下半葉起,英國通過與荷蘭、法國的一系列戰(zhàn)爭,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日不落帝國”影響(1)對殖民地:殖民活動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殖民者把歐洲文化帶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的社會發(fā)展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2)對歐洲:歐洲殖民國家以掠奪殖民地財富、銷售工業(yè)產品等形式形成的原始原始積累,為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3)對世界:將產自美洲、非洲和亞洲的作物帶到歐洲,同時向外銷售歐洲工業(yè)制品,有助于世界市場的逐漸形成認識(1)資本原始積累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是資本主義國家崛起的重要途徑(2)歐洲原始資本原始積累以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為主要手段,帶有野蠻性和殘酷性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擴張:文藝復興強調人的作用,增強了人們戰(zhàn)勝自然的勇氣,成為新航路開辟的精神動因;人文主義要求以人為中心,追求人在現世生活中的幸福,又帶有個人主義,導致西歐社會私欲膨脹,成為殖民擴張的思想基礎??键c二、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一)君主立憲制的英國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間1640--1688年背景(1)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經濟基礎):新航路開辟后,工商業(yè)的迅速發(fā)展、海外貿易和殖民侵略的獲益為英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積累了大量資金,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形成并壯大(2)資本主義發(fā)展受阻(根本原因):17世紀,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君主專制統(tǒng)治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3)議會限制王權的傳統(tǒng)(政治基礎):1215年,英格蘭頒布《大憲章》,逐漸確立了“王權有限”“王在法下”的原則;13世紀末,英國基本確立上下兩院的議會制度(4)議會和王權矛盾激化(主要原因):詹姆士一世和國王查理一世持續(xù)推行君主專斷政策,查理一世時解散議會,議會和王權矛盾不斷激化主要史實1640年革命(1)開始: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重新召開議會。議員借機抨擊王權,查理一世派軍隊闖入議會,挑起內戰(zhàn)(2)概況:經過幾年反復戰(zhàn)爭,議會軍最終打敗王軍。1649年,英國宣布成立共和國,以克倫威爾為首的軍隊勢力掌握了共和國權力(3)局限性:革命廢除了君主制,卻沒有終結個人專權統(tǒng)治光榮革命(1)原因: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查理一世有限地恢復了君主制。繼任者詹姆士二世企圖在英國恢復天主教和專制制度,激起人民的反抗(2)概況:1688年,英國議會廢除詹姆士二世,迎接其女兒瑪麗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國。這場政變沒有發(fā)生流血事件,史稱“光榮革命”結果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tǒng)治意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創(chuàng)立了議會權力至上的原則,確立了符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制,為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掃清了道路(2)從此,統(tǒng)治階級的內部分歧可以在議會中協(xié)商解決,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內戰(zhàn)(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為英國率先開展工業(yè)革命奠定了政治前提(4)推動了歐洲和世界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到來,被馬克思稱為是“歐洲范圍內的革命”2.英國君主立憲制《權利法案》內容(1)尊重傳統(tǒng):重申英國人“自古就有的權利”。如議會定期召開、享有討論國事和言論自由的權利、征稅權屬于議會、國民可以自由請愿等(2)限制王權:國王不經議會許可,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zhí)行,不得征收捐稅,不得維持常備軍等意義《權利法案》確立了英國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理論和法律基礎,“議會至上”原則和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tǒng)治在英國逐漸形成(2)英國王權由“神授”轉向“民授”,政治體制由專制走向民主,英國由“人治”社會向“法治”社會過渡英國君主立憲制概念保留王位限制王權、議會擁有最高權力和司法獨立的政治體制被稱為“君主立憲制”,又稱“議會君主制”。是資產階級的代議政體發(fā)展歷程(1)確立階段: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同時,保護英國基督新教,規(guī)定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擔任英國國王,英國國王也不能與天主教徒結婚(2)發(fā)展階段:1701年,英國議會通過《王位繼承法》,把王位繼承用議會立法固定下來。進一步限制王權,保證資產階級的自由和權利(3)完善階段:18世紀,隨著內閣制度的逐步確立,英國的代議制度建立,進一步完善君主立憲制特點議會行使國家最高權力,君主只是國家權力的象征歷史意義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開辟了道路(2)為世界其他國家限制專制王權提供了一個范式君主立憲制: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是指資本主義國家的君主權力受到憲法制約和限制的君主制,在該政體下,君主是名義上的世襲國家元首,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國家權力中心在議會。(二)美國的獨立1.獨立戰(zhàn)爭的序幕(1)北美概況:①從17世紀開始,英國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個殖民地。②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的移民來到北美,他們的辛勤勞動促進了當地農業(yè)和工商業(yè)的發(fā)展。③英國國王和貴族把北美看作英國的原料產地和銷售商品的市場,英國殖民者驅趕當地的印第安人,剝削歐洲移民和從非洲販來的黑奴。④1765年以后,英國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頒布了一系列新稅法,激化了北美人民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矛盾。(2)獨立戰(zhàn)爭的序幕:①導火索:1773年,英國政府授權東印度公司壟斷北美的茶葉貿易,引發(fā)了新的抗稅浪潮。②開始標志:1775年4月19日凌晨,800名開赴波士頓西北郊搜查軍火的英軍,在來克星頓與埋伏在那里的武裝村民交火,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來克星頓的槍聲)2.華盛頓與獨立戰(zhàn)爭(1)背景:來克星頓的槍聲激發(fā)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抵抗熱情,各地人民紛紛組織起來,武裝支援波士頓。(2)第二屆大陸會議時間1775年5月參會者北美13個殖民地的代表地點費城主要人物華盛頓主張武力反抗英軍成果會議一致決定把民兵整編為大陸軍,委任華盛頓為總司令(3)發(fā)展:北美人民要求獨立的呼聲越來越高。3.《獨立宣言》與美國憲法(1)《獨立宣言》時間1776年7月4日頒布機構大陸會議起草者杰斐遜主要內容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宣言列舉了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種種暴政,號召殖民地人民反對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意義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而獨立地位《獨立宣言》是第一個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政治要求的綱領性文獻,被稱為“第一個人權宣言”局限性宣言沒有宣布廢除奴隸制,事實上,天賦人權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2)薩拉托加大捷①背景:《獨立宣言》發(fā)表后,大陸軍與英軍的戰(zhàn)爭仍在進行。法國支持美國獨立。②概況:1777年,一支6000余人的英軍在薩拉托加陷入大陸軍的包圍,被迫投降。③地位:薩拉托加大捷是獨立戰(zhàn)爭的轉折點。④影響:之后,法國承認美國,公開參戰(zhàn)。歐洲各國也因與英國的矛盾結成了“武裝中立同盟”,英國陷入孤立。(3)獨立戰(zhàn)爭結束①約克鎮(zhèn)戰(zhàn)役:1781年,美法聯軍在約克鎮(zhèn)與英軍激戰(zhàn),英將康華利率部下投降。②1783年,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4)獨立戰(zhàn)爭的性質: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zhàn)爭,也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5)1787年美國憲法1787年憲法背景《獨立宣言》發(fā)表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憲法。美國建立后各州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中央軟弱無力制定1787年,各州代表齊聚費城,由華盛頓主持召開制憲會議,最終制定出《美利堅合眾國憲法》,史稱“1787年憲法”內容依據分權制衡原則設計出聯邦制共和國: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政體。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tǒng)(國家元首兼政府首腦)、國會與最高法院各司其職,相互制衡(2)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分享權力(3)總統(tǒng)和議員由選舉產生意義(1)世界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對后來許多國家的的資產階級革命及政治體制設計等產生了重要影響(2)新憲法使聯邦政府的權力大大加強,鞏固了北美獨立戰(zhàn)爭的成果,促進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局限性允許奴隸制存在,保留種族歧視條款,不承認黑人、印第安人和婦女享有與白人男子同等的權利民主共和制:是資本主義國家的一種政權組織形式,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并有一定的任期。這種制度又分為議會共和制和總統(tǒng)共和制。議會共和制的國家,立法權歸議會,行政權歸政府,政府以總理為首腦并對議會負責,總統(tǒng)是禮儀性和象征性的??偨y(tǒng)共和制國家,總統(tǒng)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掌立法和司法大權,體現了三權分立原則。(三)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1.舊制度的危機(1)政治概況:18世紀開始,法國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沒落。(2)經濟概況:國王路易十五通過加重稅收等方式阻礙資本主義的發(fā)展。(3)思想概況:啟蒙運動。①猛烈抨擊法國的封建制度;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對專制,提倡對民眾進行啟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驅散愚昧的黑暗。②這場以法國為中心,波及歐洲其他國家的反對舊制度的思想文化運動被稱為“啟蒙運動”。③啟蒙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論準備。2.法國大革命(1)背景:①舊制度對經濟發(fā)展的制約,致使法國各種社會矛盾激化。②支持美國獨立戰(zhàn)爭使法國政府債臺高筑,財政危機更加嚴重。(2)導火索:國王路易十六于1789年5月召開三級會議,討論征稅的問題。第三等級堅決要求增強自身的政治權利,并提出制定憲法的要求。按照原來的方式,三級會議分三個等級分別開會,每個等級,都只有一票表決權。在這次會議中,第三等級堅決要求增強自身的政治權利,主張三個等級合并開會,實行一人一票的表決制度。此后,第三等級的代表自行成立“國民議會”,作為民眾的唯一代表,提出制定憲法的要求。國王被迫讓步,一方面同意國民議會改名為“制憲議會”,要求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的代表都加入;另一方面卻暗中調集軍隊,企圖以武力控制局面。消息傳開,巴黎民眾不斷聚集并武裝起來,支持制憲議會。(3)過程開始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眾攻占了象征國王統(tǒng)治的巴士底獄,由此引發(fā)了全國城鄉(xiāng)的暴動。法國大革命開始了綱領文件1789年8月,制憲議會通過了《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制定憲法1791年,制憲議會制定了憲法,廢除了舊制度,確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曲折國王路易十六被迫接受憲法,但暗地里致信歐洲各國君主,呼吁他們武裝干涉法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組成聯軍,進逼巴黎。法國各地人民拿起武器,組織義勇軍救援巴黎。法國軍隊在瓦爾密擊退侵略者,將敵人趕出國境建立共和國隨后,法國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處死國王國王呼吁外國君主軍事干預的信件隨即被發(fā)現,巴黎民眾強烈要求懲辦國王。1793年,國王路易十六以叛國罪送上斷頭臺高潮外部法國大革命使歐洲各國君主深受震動,他們害怕革命傳播,決定絞殺法國的革命。英、荷、西與普、奧等國結成反法聯盟,從幾個方向進攻法國內部法國國內的保王黨勢力乘機抬頭,妄圖復辟應對在異常嚴峻的形勢下,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派組成了救國委員會,采取一系列嚴厲措施,平息了國內叛亂,打退了反法聯軍,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結果雅各賓派的打擊面過寬,搞得人人自危,結果羅伯斯庇爾等人也在政變中被送上斷頭臺。不久,新的反法聯軍又卷土重來(4)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tǒng)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1.《權利法案》、《獨立宣言》、《人權宣言》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綱領性文獻,是對封建社會和殖民統(tǒng)治的批判與否定,開啟了現代法制社會的先河。是資產階級革命的綱領性旗幟,體現了資產階級倡導的民主自由思想,有助于資產階級革命的發(fā)展,有助于資本主義法制社會的確立。2.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說明一種新的社會制度取代舊的社會制度,需要經過反復、長期和激烈的斗爭,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是這樣,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同樣也是如此。我們要懂得新事物戰(zhàn)勝舊事物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需要信心、勇氣和力量;懂得新事物戰(zhàn)勝舊事物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規(guī)律;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歷史的進步;懂得任何個人、階級和政黨必須為推動社會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1.<<權利法案>>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法律文件成果,<<獨立宣言>>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法律文件成果,<<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的法律文件成果.其中,<<權利法案>>中的”權利”,不能書寫為”權力”;<<獨立宣言>>被譽為“第一個人權宣言”。2.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反映了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內在要求和資產階級民主權利的政治要求,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取代封建主義社會的必然趨勢,而且這種取代是歷史的一種進步。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最大特點是什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聯盟,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最大特點。革命具有曲折性、復雜性、長期性。3.拿破侖帝國時間1804--1815年建立者拿破侖·波拿巴背景(1)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后,國內局勢動蕩(2)歐洲反法勢力趁機策劃進攻法國,法國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權準備階段奪取政權1799年,拿破侖發(fā)動霧月政變,建立執(zhí)政府,拿破侖出任第一執(zhí)政發(fā)展經濟改善財政和發(fā)展經濟,十分大力發(fā)展工商業(yè)和農業(yè)加強法制建設(1)概況:1804年制定《民法典(《拿破侖法典)《刑法典》和《商法典》(注:《民法典》先于帝國誕生)(2)目的: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將法國大革命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保存了下來(3)典型代表:拿破侖頒布的《民法典》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第一次確認民事權利平等、廢除貴族特權、財產所有權為限制和契約自由等資產階級民法基本原則,成為很多國家民法的參照藍本抵御外來干涉再次大敗反法同盟,使個人威望達到頂點建立1804年,拿破侖加冕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又稱拿破侖帝國)建立發(fā)展(1)1805~1809年,拿破侖多次打敗反法同盟軍隊,橫掃除俄國之外的歐洲大陸(2)在對外戰(zhàn)爭期間,廢除各地封建特權,同時對人民進行壓榨和掠奪衰亡(1)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國,大敗而歸(2)1815年,拿破侖在滑鐵盧戰(zhàn)敗,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影響積極維護和發(fā)展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推動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打擊了歐洲各國的封建統(tǒng)治,傳播了革命思想和法國革命的成果消極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掠奪被占領國家的財富,實行民族壓迫政策,激起了普遍的不滿和反抗1.華盛頓的評價:華盛頓領導美國人民克服重重困難,打敗英國殖民者,取得了民族獨立,是美國的開國元勛;開創(chuàng)了民主政治的先河,在美國建立了較為民主的政治制度。作為開國元勛和政治家,對美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于個人幸福之上,堅持民主,不戀個人權利。華盛頓成為美國最著名的歷史人物之一。2.拿破侖的評價:拿破侖是對法國和歐洲歷史甚至世界歷史都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他從一個普通的炮兵上尉到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從統(tǒng)治法國到征服幾乎整個歐洲大陸,從軍事斗爭到政治角逐,拿破侖曾屹立于法國和歐洲政治舞臺幾十年,他馳騁歐洲戰(zhàn)場和政壇的那段時間被稱為“拿破侖時代”。拿破侖奪取政權后,采取措施穩(wěn)定政局,建立資產階級的正常統(tǒng)治秩序,鼓勵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發(fā)展;頒布了《民法典》,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guī)范,進一步摧毀了封建制度,鞏固了資產階級社會的秩序;早期進行的對外戰(zhàn)爭捍衛(wèi)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傳播了法國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動搖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統(tǒng)治。后期進行的戰(zhàn)爭,侵犯了歐洲許多國家的獨立,掠奪各國人民,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災難,激起了各國人民的反抗,導致他的最終失敗??v觀其一生,拿破侖仍不失為一位資產階級的杰出政治家、軍事家,促進了世界歷史的進程。考向一比較文藝復興與新航路開辟1.“文藝復興對葡萄牙和西班牙這兩個沿海地區(qū)的影響是航海。到了這個時候,歐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歐洲這一個區(qū)域里看,要向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蘭跟上來,英國跟上來,法國也跟上來?!辈牧媳砻鰽.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是葡萄牙和西班牙B.文藝復興解放歐洲人的思想,促進了新航路的開辟C.新航路開辟使大西洋沿岸的經濟迅速繁榮起來D.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個整體【答案】B【解析】根據“文藝復興對葡萄牙和西班牙這兩個沿海地區(qū)的影響是航海。”可知,文藝復興解放歐洲人的思想,促進了新航路的開辟,B符合題意;文藝復興的發(fā)源地是意大利,A不符合題意;“新航路開辟使大西洋沿岸的經濟迅速繁榮起來”在題干中沒有體現,C不符合題意;題干沒有體現“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為-個整體”,D不符合題意。所以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2.14—16世紀,伴隨著西歐資本主義工商業(yè)萌芽并逐步發(fā)展,西歐開始醞釀一場巨大的變革。出現了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興起了文藝復興運動,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還出現了早期殖民掠奪。材料中提到的這些歷史事件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A.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B.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C.引發(fā)了歐洲的殖民侵略 D.提高了歐洲的國際地位【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4—16世紀,西歐的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出現、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等事件,從生產組織形式、思想文化、資本原始積累等方面共同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選項A符合題意;文藝復興運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排除B;西歐商品經濟空前繁榮,拓展海外市場和尋找原材料以及新航路的開辟共同引發(fā)了歐洲國家的殖民侵略,排除C;材料中的事件并未提高歐洲的國際地位,排除D。故選A.考向二“三角貿易”的影響與認識影響 (1)對殖民地:殖民活動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殖民者把歐洲文化帶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的社會發(fā)展走向產生了深遠影響(2)對歐洲:歐洲殖民國家以掠奪殖民地財富、銷售工業(yè)產品等形式形成的原始原始積累,為資本主義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3)對世界:將產自美洲、非洲和亞洲的作物帶到歐洲,同時向外銷售歐洲工業(yè)制品,有助于世界市場的逐漸形成2.認識 (1)資本原始積累是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是資本主義國家崛起的重要途徑(2)歐洲原始資本原始積累以奴隸貿易和殖民掠奪為主要手段,帶有野蠻性和殘酷性1.課程標準是歷史學習的指針,下面是從歷史課程標準中摘取的相關條目,請給其加上恰當的標題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 B.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C.西歐資本主義的興起 D.資本主義主義制度的確立【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產生;14世紀興起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以人文主義為核心,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文藝復興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這場運動沖擊了教會的陳腐說教,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奠定了思想基礎;新航路開辟以后,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yè)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fā)展;新航路開辟后,西歐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積累了資本,促進了資本主義發(fā)展,因此“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文藝復興”“新航路開辟”“早期殖民掠奪”歸納為一個主題應該是西歐資本主義的興起,歐洲開始步入近代,C符合題意;西歐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沒有體現“哥倫布發(fā)現美洲”,A排除;新航路開辟沒有體現“《神曲》”,B排除;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與“莎士比亞的戲劇”無關,D排除。故選擇C。2.據統(tǒng)計,僅1500—1650年的150年間,西班牙在美洲搜刮了1.6萬噸白銀和180噸黃金;15—19世紀的近400年間,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了上億的人口。這主要反映了A.三角貿易的互利性B.原始積累的重要性C.商品貿易的普遍性D.殖民活動的原始性【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據統(tǒng)計,僅1500‥‥1650年的150年間,西班牙在美洲搜刮1.6萬噸白銀和180噸黃金;15‥‥19世紀的近400年間,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了上億的人口”可知,材料反映了殖民活動的原始性和殘酷性。殖民者通過殘酷的手段獲得了大量財富,但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考向三近代資產階級制度創(chuàng)新(1)英國君主立憲制1689年英國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tǒng)治,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fā)展進程。(2)民主共和制: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為世界民主政治提供了典范。1.觀察如圖中A圖到B圖的變化,其變化與下列文獻的頒布有關的是A.《權利法案》 B.《人權宣言》C.《獨立宣言》 D.《1787年憲法》【答案】A【解析】A圖到B圖的變化反映了國王與議會地位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后,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力,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tǒng)治在英國確立,因此革命前英國的權力中心在于國王,革命后英國的權力中心在于議會,A正確;《人權宣言》頒布于法國大革命時期,并沒有確立君主立憲制,B排除;《獨立宣言》頒布于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并沒有確立君主立憲制,C排除;《1787年憲法》確立了美國的民主共和制,沒有保留國王,D排除。故選A。2.讀如圖:該圖反映了哪個國家的政體形式英國 B.美國 法國 D.俄國【答案】B【解析】考查點:美國的三權分立、權力制衡解題思路:根據題干中所給的圖示“總統(tǒng)擁有行政權;國會擁有立法權;最高法院擁有司法權”這三權之間分權制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獨立戰(zhàn)爭勝利后,為了鞏固勝利成功,美國頒布了《1787年憲法》,依據分權制衡的原則,行政、司法、和立法三權分立,總統(tǒng)、法院和國會各司其職,互相制衡,故B正確;英國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故排除A項;法國是共和制,故排除C項;俄國保留了沙皇,仍然是君主專制政體,故排除D項。故選B??枷蛩馁Y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1.長中九年級學生佩奇和佩宜在梳理歷史知識時,共同繪制以下思維導圖。請你判斷該思維導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zhàn)爭 法國大革命 D.俄國農奴制改革【答案】A【解析】依據示意圖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1640年,新議會的召開,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臺,英國宣布為共和國。1660年,查理二世接受議會有條件的邀請,做了英國國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fā)動政變,廢黜詹姆士二世,這次政變稱為“光榮革命”。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因此該思維導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A項符合題意;B項發(fā)生在1775—1783年,排除;C項發(fā)生在1789—1794年,排除;D項發(fā)生在1861年,排除。故選A。2.如圖漫畫表明北美通過獨立戰(zhàn)爭擺脫英國殖民統(tǒng)治 B.美國內戰(zhàn)后美國廢除奴隸制C.南方軍隊挑起內戰(zhàn),美國內伐爆發(fā) D.西班牙在美洲的統(tǒng)治被推翻【答案】A【解析】根據圖片標題《名為“美國”的烈馬掀翻了他的主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75年美國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通過獨立戰(zhàn)爭,美國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獲得了民主獨立。A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而不是美國內戰(zhàn),因此BC錯誤;1898年西班牙在美西戰(zhàn)爭中的失利終結了它在美洲的殖民統(tǒng)治。而美西戰(zhàn)爭是美國與西班牙爭奪殖民地的戰(zhàn)爭,而不是美國爭取民族獨立的戰(zhàn)爭,所以,題目中的主人指的是英國不是西班牙。與題不符,D錯誤。綜上故選A。

3.麥克尼爾在《世界史》中評價到:“由于新近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歐洲類型的社會牢固地扎根于美洲,美國的思想和制度一路高歌猛進進入世界,威脅著歐洲的舊制度,雖然以前它從未威脅過?!毕铝惺录钅荏w現這一觀點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法國大革命C.印度民族大起義 D.俄國1861年改革【答案】B【解析】題干材料“由于新近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歐洲類型的社會牢固地扎根于美洲,美國的思想和制度一路高歌猛進進入世界,威脅著歐洲的舊制度,雖然以前它從未威脅過?!币馑季褪敲绹毩?zhàn)爭后確立了歐洲的社會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美國的思想和制度傳到了世界,傳到了歐洲。即就是美國影響了歐洲。結合課本所學,美國獨立戰(zhàn)爭后,頒布了1787年憲法,依據三權分立原則確立了聯邦制共和國。對后來許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影響著法國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B正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fā)生美國獨立戰(zhàn)爭前,不可能受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影響。A排除;印度民族大起義發(fā)生在19世紀中期,與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間相差較遠,C排除;俄國1861年改革的發(fā)生受工業(yè)革命的影響。D排除;故選B。1.“在租地農場,土地所有者出租士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經營資本;租地農場主承租土地,提供種子、牲畜、農具和其余資本,使用雇傭工人來耕種土地?!币陨喜牧戏从车纳鐣a關系是A.原始社會 B.封建主義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2.在租地農場,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有的提供一部分經營資本,租地農場主承租土地,提供種子、牲畜、農具和其余資本,使用雇傭工人來耕種土地。這說明租地農場A.是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政治單位 B.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的生產效率C.使封建土地所有制經濟得到了強化 D.推動農業(yè)生產組織資本主義化3.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中敘述“從世界歷史的角度來說,文藝復興的重要性在哪里?很明顯,對人的重新強調和對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重新強調比之前中世紀的觀點更能導致海外擴張”。上述材料反映出文藝復興A.主張用“理性時光”驅散社會的黑暗 B.推動了自然科學發(fā)展C.解釋了封建神學觀念 D.轉變了人的價值觀念4.近代西方出現過這樣-一個時期,“不論你處理什么題材,你想到的都是現世,是此岸,是人世間,理性逐漸從神性回歸到人性中”。下列作品屬于這一-時期的有①《神曲》②《羅密歐與朱麗葉》③《人間喜劇》④《蒙娜麗莎》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D.①③④5.記錄片《大國崛起》中有這樣一段解說詞:“公元1500年前后的第六大發(fā)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的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它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根據材料判斷這個‘重要的分水嶺’的含義是A.世界各個地區(qū)從相互隔絕、孤立發(fā)展到連接成一個整體B.錘煉了歐洲人敢于胃險、勇于拼搏的精神C.殖民擴張和侵略活動從此開始D.人類歷史開始邁入近代社會的門檻6.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觀察下面“新航路開辟路線”圖,選出人物與圖中路線對應正確的一組是③——迪亞士 ①——哥倫布 ④——達·伽馬 D.②——麥哲倫及船隊7.英國乘客沃爾什,記載了他在“北極星”號販奴船上所見到的黑人奴隸:“所有人都被囚禁在嘎嘎作響的艙蓋下面,被夾在兩層甲板之中。空間是如此狹小,以至于他們都只能互相坐在對方的大腿之間,挨得如此之近,以至于完全不可能躺下來或換一個姿勢,日日夜夜都一樣……”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歷史史實?A.三角貿易B.黑奴貿易C.探尋新航路D.英國的殖民擴張8.學者錢乘旦在評價某一政治事件時說:“它在維護傳統(tǒng)與追求變革之間找到了一條適中的路,實現了斗爭與協(xié)調、更新與傳統(tǒng)的平衡。他最可能評價的是文藝復興 光榮革命 獨立戰(zhàn)爭 D.工業(yè)革命9.某學者在描述一場革命時,使用了下圖所示的示意圖,并將其解釋為:“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就像這個擺鐘的A、C兩點,它們擺來擺去,最終在中間的甲處找到了一種平衡,而這種平衡即將開創(chuàng)一個全新的時代?!毕铝羞x項對其解釋正確的一項是該革命的過程反復無常,沒有規(guī)律 B.甲處的平衡說明革命沒有取得最終的成功C.該革命受到了外來武裝干涉 D.甲處的平衡可能是君主立憲制10.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fā)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提供了將新學說付諸行動的一個實驗性的示范。“這場革命”和“新學說”指A.法國大革命人民主權 B.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三權分立C.“光榮革命”人民主權 D.德意志王朝戰(zhàn)爭三權分立11.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從世界史的觀點看,美國獨立戰(zhàn)爭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為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因為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不同類型的國家?!弊髡叱浞挚隙嗣绹锩麬.贏得了民族獨立 B.建立了民主共和制C.建立了君主專制 D.建立了君主立憲制12.美國獨立戰(zhàn)爭后制定了1787年憲法,法國大革命制定了1791年憲法。中華民國成立之后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說明A.頒布憲法標志新政權建立 B.健全法制是發(fā)揚民主的最終目標C.鞏固政權只能靠行政立法 D.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13.法國大革命后初期,代表貴族身份的華麗衣著被凸顯共和理念的服飾取代。這說明當時法國A.人人平等得以實現B.封建等級制受到沖擊C.貴族特權得到維護D.拿破侖帝國日漸衰弱14.合作探究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某班同學以分組的形式組織了一場“評價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的討論會,下面哪一組同學的觀點較全面、辯證地評價了拿破侖的對外戰(zhàn)爭甲組 乙組 丙組 D.丁組15.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如果一個封臣拒絕履行他應盡的義務,國王有權強制執(zhí)行……國王應按封臣們的勸告行事……如果封臣們認為國王濫用他的合法權利,可以對他加以限制。封建主義雖是一種領主和封臣的世襲制,但……有助于后來歐洲憲政政府思想的形成。——(美)R.R.帕爾默著《現代世界史(上冊)》材料二城市培育了資本主義萌芽。城市中的手工業(yè)有可能向工場手工業(yè)發(fā)展。最早在意大利……那里的資本主義勢力最為集中,所以文藝復興先從意大利開始……城市的興起對農村自然經濟是一種破壞……商品流入農村,農村開始出現貨幣地租。貨幣地租使勞動力的自由程度增加……——馬克垚著《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大航海時代開始后……美洲的古老文明先后淹沒,西班牙、葡萄牙在中南美洲……大力開發(fā)銀礦……非洲人被掠到美洲,在礦山和種植園從事異常艱苦的勞作……歐洲商人用美洲掠奪來的白銀,交換歐洲內部及亞洲的財富?!湟骶帯逗喢魇澜鐨v史讀本》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歐洲“封建主義”的特點,并指出其對歐洲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指出西歐“城市”發(fā)展的經濟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材料二中“工場手工業(yè)”的主要生產方式和“出現貨幣地租”引發(fā)的農村生產組織方式的變化。根據材料二,概括“丈藝復興從意大利開始”的原因。(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中“昨洲人被掠到美洲”的貿易活動。根據材料三,概括“大航海時代開始”對世界的影響。(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這一時期歐洲社會形態(tài)的演進過程。16.文藝作品是時代的反映。材料一這是16世紀英國的一首歌謠:一屋寬且長,織機二百張。織工二百人,排列成長行…旁有一巨室,女工共百人…附近又一室,少女二百人…戶外又一屋,貧兒一百五。列坐揀細毛,不敢辭勞苦。彼皆窶(jù,貧窮)人子,終日不得息。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又有一廣廳,五十修剪工。各自施妙技,天衣真無縫。又有八十人,將呢加漿洗。染工八十人,齊將顏色施。二十扦制匠,將呢折成匹?!妒澜缤ㄊ焚Y料選輯》(1)結合材料一,概括英國手工工場的特點。材料二(2)結合所學,寫出圖中每位藝術家的一個代表作。概括他們的藝術作品體現的共同主題。材料三英國作家笛福創(chuàng)作的小說《魯濱遜漂流記》出版于1719年,其中許多情節(jié)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歷史現象。小說梗概如下:魯濱遜出生于英國一個生活優(yōu)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險。他在巴西開辦了種植園,看到當地缺少勞動力轉而去非洲販賣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魯濱遜遇險漂流到一座荒島上。他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種植谷物,馴養(yǎng)動物,經過十多年,生活居然“過得很富?!?。后來,濱遜救出一個瀕臨被殺的“野人”,島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個小島都是他的個人財產。魯濱遜獲救回國后,還去“視察”過他的領地。(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補全下面的表格。故事情節(jié)反映的歷史事件或現象歷史事件或現象的影響航海冒險新航路的開辟①②三角貿易客觀上有助于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但也使非洲喪失了大量的精壯勞動力,造成了非洲的貧困。占領領地③客觀上有助于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但也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4)依據上述資料和所學,概括14—18世紀世界歷史發(fā)展的趨勢。17.追求民主與法制,反對專制與獨裁是世界各國人民的不懈追求,自人類誕生以來,世界各國人民為追求民主與法制進行了許多的嘗試與努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們的政治制度不是從我們鄰人的制度中模仿而來的,我們的制度是別人的模范……我們的制度之所以稱為民主政治,因為政權是在全體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數人手中。解決私人爭執(zhí)的時候,每個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伯里克利材料二有人認為:英國的“光榮革命”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變,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憲法”為歸宿的政治妥協(xié),而是議會與國王權力關系史上的決定性轉折點。材料三美國政治權力結構示意圖。材料四人們生來是自由的,在權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壓迫是天賦的權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請回答:(1)材料一中“我們的政治制度”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請根據材料一指出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現。(2)根據所學知識,材料二中議會與國王權力關系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美國1787年憲法確立了怎樣的政體形式。(4)材料四出自什么文獻?為什么說它在當時具有進步意義?(5)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概括人類政治文明演進的趨勢,并談談這對中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啟示。1.(2020年四川攀枝花)歷史評價是對歷史現象或事件進行態(tài)度與價值的評判。下列屬于歷史評價的是A.11世紀以后,歐洲各地開展墾殖運動,大量林地、荒地被開發(fā)B.領主出租自營地,他們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參與生產管理C.歐洲手工工場中出現的雇傭關系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征D.富裕農民、騎士、鄉(xiāng)紳不斷集中土地,逐漸控制鄉(xiāng)村行政事務2.(2020年湖南衡陽)文藝復興時期的知識分子正處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時代,他們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還關注現實人生,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這表明當時“知識分子”追求的是A.自由主義思想B.復興希羅馬古典文化C.人文主義思想D.民主平等思想3.(2020年湖南長沙)陳衡哲在《西洋史》中提到,文藝復興(Renaissance)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復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這兩個意義是都不錯的。該提法比較準確反映了A.文藝復興的興起與內容 B.文藝復興的原因與結果C.文藝復興的形式與實質 D.文藝復興的內容與影響4.(2020年黑龍江大慶)某位航海家成為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這位航海家是新航路的開辟示意圖哥倫布 鄭和 麥哲倫 D.杰斐遜5.(2020年貴州銅仁)“三角貿易”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如圖中能反映“三角貿易”航程路線的是A. B.C. D.6.(2020年四川南充)克倫威爾在內戰(zhàn)結束后掌握了共和國的最高權力,凌駕于議會之上。英國“議會至上”的原則確立于A.《人權宣言》的頒布 B.《權利法案》的頒布C.《獨立宣言》的頒布 D.《權利請愿書》的呈遞7.(2020年浙江麗水、金華)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fā)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提供了將新學說付諸行動的一個實驗性的示范?!斑@場革命”和“新學說”指A.法國大革命人民主權 B.美國獨立戰(zhàn)爭三權分立C.“光榮革命”人民主權 D.德意志王朝戰(zhàn)爭三權分立8.(2020年山東聊城)《大國崛起》中寫道:“拿破侖戰(zhàn)爭是大革命的繼續(xù),拿破侖帝國是法國革命的最后階段?!边@句話的主要含義是,拿破侖A.推翻了法國的君主統(tǒng)治 B.擴大了法國版圖C.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 D.消滅了反法聯盟9.(2020年湖南益陽)中西人文精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時至今日,在各自的文明發(fā)展中仍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的“人文”主義思潮主要指的是儒家思想的兩位代表人物的核心思想。其一是孔子的“仁”的思想,其二是孟子的“民本”思想。不管是孔子的“仁”,還是孟子的“民本”,都體現了關注人,重視人的作用。在這個時期強調個人道德的重要性,而不是再次強調神的重要性,認為人有了道德才配天命,而“德”卻是用來“保民”和“愛民”。其他如道家、墨家等,都有強烈的人文關懷?!浴栋偌覡庿Q與文藝復興的歷史比較》材料二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新啟蒙思潮首倡人文主義,也從此奠定了西方人文主義的基本傳統(tǒng)。從詞源說,Humanism(人文主義、人本主義或人道主義)源于拉丁語Humnitas(人文的),其基本精神在于強調尊重人,以人為中心,一切為了人的利益。它的批判矛頭直接指向封建意識形態(tài)、等級制度和宗教神學。——摘自《中西人文主義精神比較》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和墨家是如何體現人文關懷的?(2)文藝復興的先驅是誰?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你如何理解文藝復興并非簡單的“復興”?(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中西人文主義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什么?有什么現實意義?10.(2020年貴州黔西南)浩瀚的海洋吸引了中外航海家不懈地探索,不管他們探索的目的如何,航海技術的進步是支持他們完成航行的基本條件。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史》記載:(鄭和下西洋)“欲耀兵異域(外國),示中國富強?!?/p>

材料二恩格斯說:“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fā)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p>

(1)根據材料一,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鄭和下西洋為人類航海事業(yè)作出了什么貢獻?

(2)材料二中最先實現“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是哪位航海家?材料二反映了他航行美洲的目的是什么?

(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成功實現材料一、材料二航?;顒拥募夹g條件有哪些?11.(2020年湖南株洲)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下面是一些政治家評價1787年美國憲法的觀點——據《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等從材料中選擇你贊成的任意一種觀點并說明理由。要求:①觀點明確;②史論結合;③條理清楚??键c沖關1.【答案】C【解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最大的特點是存在雇傭關系。租地農場主是指承租土地,提供種子、牲畜、農具和其余資本,使用雇傭工人來耕種土地,并按照契約規(guī)定向土地所有者交納地租的農業(yè)資本家。題干材料“有的提供一部分經營資本……使用雇傭工人來耕種土地?!笨梢耘袛噙@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相關,故C符合題意;原始社會不存在租地關系,排除A;封建主義社會主要是租地,繳納稅收,不存在雇傭關系,排除B;社會主義社會是按勞分配的制度,排除D。故選C。2.【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租地農場主承租土地,提供種子、牲畜、農具和其余資本,使用雇傭工人來耕種土地”,可見租地農場已經出現了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雇傭關系,因此D正確;莊園是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政治單位,而租地農場的農產品和畜產品更多的進入市場,推動商品經濟的發(fā)展,A排除;題干沒有反映租地農場的生產效率情況,B排除;租地農場推動農業(yè)生產組織資本主義化,有利于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經濟,C排除。故選D。3.【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從世界歷史的角度來說,文藝復興的重要性在哪里?很明顯,對人的重新強調和對人所能取得的成就的重新強調比之前中世紀的觀點更能導致海外擴張”,反映了文藝復興強調人文主義。強調人的價值,鼓勵人們成為全職全能的人,這種觀點推動了西歐對海外擴張。D正確;啟蒙運動主張用“理性時光”驅散社會的黑暗,A排除;題干沒有涉及到自然科學發(fā)展,B排除;文藝復興強調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反對“封建神學”,C排除;故選D。4.【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和材料“不論你處理什么題材,你想到的都是現世,是此岸,是人世間,理性逐漸從神性回歸到人性中”可知,這就是人文主義,《神曲》《羅密歐與朱麗葉》《蒙娜麗莎》均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故①②③均符合題意;《人間喜劇》是巴爾扎克的代表作,是批判現實主義作品,故④不符合題意。故C符合題意,AB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C。5.【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公元1500年前后的第六大發(fā)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的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钡男畔?,結合所學可知,1500年,歐洲人為了尋求黃金,掠奪財富,開辟了新航路,發(fā)現了美洲,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世界各個地區(qū)從相互隔絕、孤立發(fā)展到連接成一個整體,這是‘重要的分水嶺’的含義,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的內容不符合‘重要的分水嶺’的含義,排除;故選A。6.【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487年迪亞士到達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7年達?伽馬到達印度西海岸,1519---1522年麥哲倫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①是哥倫布,②是迪亞士,③是達伽馬,④是麥哲倫,故B對應正確,符合題意;ACD對應錯誤,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7.【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的“所有人都被囚禁在嘎嘎作響的艙蓋下面,被夾在兩層甲板之中??臻g是如此狹小,以至于他們都只能互相坐在對方的大腿之間,挨得如此之近,以至于完全不可能躺下來或換一個姿勢,日日夜夜都一樣……”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奴隸販子從歐洲出發(fā),乘船到達非洲,在非洲通過各種卑鄙的方式俘獲黑人之后,他們把黑奴運往美洲,把黑奴賣給美洲的種植園主,然后,再把美洲的黃金和工業(yè)原料運回歐洲,這就是被稱為一本萬利的“黑奴貿易”,最先進行奴隸貿易的是葡萄牙人,給非洲人民帶來了災難。題干材料反映的是三角貿易的中程,也就是黑人奴隸從非洲被運到美洲的過程,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的內容對題干的材料理解不準確,排除;故選B。8.【答案】B【解析】據“它在維護傳統(tǒng)與追求變革之間找到了一條適中的路,實現了斗爭與協(xié)調、更新與傳統(tǒng)的平衡。”結合所學可知這件事最可能是“光榮革命”。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其他不滿國王專制統(tǒng)治的人士發(fā)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tǒng)治,迎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女婿荷蘭執(zhí)政威廉共同執(zhí)政。這一次政權變化沒有流血,西方人稱這次革命“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故B符合題意;A是思想解放運動,不是政治事件,排除;C是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反對英國殖民者的斗爭,與材料中“協(xié)調”“平衡”不符,排除;工業(yè)革命不是政治事件,D錯誤。9.【答案】D【解析】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fā)動宮廷政變,史稱“光榮革命”。1689年,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力,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了明確的制約。英國的君主立憲政體體現了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的妥協(xié)和利益平衡,甲處的平衡可能是君主立憲制,故D項正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雖然反復無常,但最終確立資產階級政體,A項錯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最終確立君主立憲政體,以資產階級的勝利告終,B項錯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沒有受到外來武裝干涉,C項錯誤。故選D。10.【答案】B【解析】由“在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fā)了一場革命”結合所學可知,1775年到1783年美國的獨立戰(zhàn)爭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tǒng)治,走上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因此材料中“這場革命”指的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美國獨立戰(zhàn)爭后,吸收了法國啟蒙運動中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制定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體。因此本題中的“新學說”指的是三權分立,B符合題意;法國大革命發(fā)生在法國,A排除;光榮革命發(fā)生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C排除;德意志王朝戰(zhàn)爭與“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fā)了一場革命”不符,D排除。故選B。11.【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革命“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不同類型的國家”是指創(chuàng)造了一種嶄新的政體,即總統(tǒng)共和政體,嚴格按照“三權分立”原則來運作本國政治,是近代世界上第一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實現共和的國家,作者充分肯定了美國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因此B正確。題干中強調了“并不是因為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獨立的國家”,所以贏得了民族獨立不是作者肯定的主要內容,A錯誤。美國獨立戰(zhàn)爭建立起的是聯邦制民主共和制,與君主專制和君主立憲制無關,CD錯誤。綜上故選B。12.【答案】D【解析】據題干信息可知,不同時期不同國家都是用立法的形式來鞏固政權,說明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所以D符合題意;頒布憲法標志新政權建立說法顯錯誤,所以A不符合題意;健全法制是發(fā)揚民主的手段之一,并非最終目標,所以B不符合題意;立法并不是鞏固政權的唯一方式,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鞏固政權,所以C不符合題意;故選D。13.【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法國大革命后初期,1789年,資產階級制憲議會頒布了《人權宣言》,該文獻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等基本原則。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度藱嘈浴肥欠▏蟾锩木V領性文件,是反封建專制的旗幟,是引導法國走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指針,所以代表貴族身份的華麗衣著被凸顯共和理念的服飾取代,說明當時法國封建等級制受到沖擊,C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14【答案】D【解析】拿破侖對外戰(zhàn)爭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對外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動搖了歐洲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具有積極意義。但是,后期的對外戰(zhàn)爭擴大了法國的范圍,具有侵略性。損害了歐洲各國人民的利益,激起各國人民的反抗,最終導致了拿破侖帝國的滅亡。所以答案選D。15.【答案】(1)封臣必須履行義務,國王必須正當使用合法權利,領主和封臣的世襲;有助于后來歐洲憲政政府思想的形成。

(2)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工場手工業(yè);破壞農村自然經濟。手工工場;租地農場。意大利的資本主義勢力最為集中。

(3)三角貿易。歐洲殖民者在美洲進行殖民掠奪;非洲黑人被販賣;世界開始成為一個整體。

(4)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窘馕觥浚?)根據所學和材料一“如果一個封臣拒絕履行他應盡的義務,國王有權強制執(zhí)行……國王應按封臣們的勸告行事……如果封臣們認為國王濫用他的合法權利,可以對他加以限制。封建主義雖是一種領主和封臣的世襲制……”可知,特點有,封臣必須履行義務,國王必須正當使用合法權利,領主和封臣的世襲;根據所學和材料一“……有助于后來歐洲憲政政府思想的形成”可知,它有助于后來歐洲憲政政府思想的形成。

(2)根據所學和材料二“……資本主義萌芽。城市中的手工業(yè)有可能向工場手工業(yè)發(fā)展……城市的興起對農村自然經濟是一種破壞……”可知,它的影響有,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工場手工業(yè),破壞農村自然經濟。根據所學可知,“工場手工業(yè)”的主要生產方式是手工工場,“出現貨幣地租”引發(fā)農村的租地農場。根據所學和材料二“……最早在意大利……那里的資本主義勢力最為集中,所以文藝復興先從意大利開始……”可知,“丈藝復興從意大利開始”的原因是,意大利的資本主義勢力最為集中。

(3)根據所學和材料三“……非洲人被掠到美洲,在礦山和種植園從事異常艱苦的勞作……”可知,在三角貿易中販賣黑人。根據所學和材料三“……中南美洲……大力開發(fā)銀礦……非洲人被掠到美洲……交換歐洲內部及亞洲的財富”可知,影響依次是,歐洲殖民者在美洲進行殖民掠奪,非洲黑人被販賣,世界開始成為一個整體。

(4)根據所學和材料一二“……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萌芽”可知,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16.【答案】(1)特點:規(guī)模比較大、有分工協(xié)作、雇傭童工、雇工工作辛苦、收入低等(2)但丁:《神曲》達?芬奇:《蒙娜麗莎》或者《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或者《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主題:人文主義。(3)①促進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②販賣黑奴。③早期殖民掠奪。(4)趨勢:人類開始邁入近代社會?!窘馕觥浚?)根據材料一“這是16世紀英國的一首歌謠:一屋寬且長,織機二百張。織工二百人,排列成長行…旁有一巨室,女工共百人…附近又一室,少女二百人…戶外又一屋,貧兒一百五。列坐揀細毛,不敢辭勞苦。彼皆窶(jù,貧窮)人子,終日不得息。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又有一廣廳,五十修剪工。各自施妙技,天衣真無縫。又有八十人,將呢加漿洗。染工八十人,齊將顏色施。二十扦制匠,將呢折成匹?!笨芍?,英國手工工場的特點是規(guī)模比較大、有分工協(xié)作、雇傭童工、雇工工作辛苦、收入低等。(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但丁的作品是《神曲》;達?芬奇的作品是《蒙娜麗莎》或者《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亞的作品是《哈姆雷特》或者《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他們的藝術作品體現的共同主題是人文主義。(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新航路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②三角貿易的情節(jié)是販賣黑奴,客觀上有助于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但也使非洲喪失了大量的精壯勞動力,造成了非洲的貧困;③早期殖民掠奪客觀上有助于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助于世界市場的形成,但也給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4)依據上述資料和所學,14—18世紀世界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是人類開始邁入近代社會。17.【答案】(1)政權掌握在全體公民手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議會的權力高于王權(或議會在國王之上)(3)三權分立(或民主共和政體)。(4)《人權宣言》因為它反對君主專制和等級制度。(5)趨勢:由專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或追求民主與法制。反對考制與獨裁);啟示: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依法治國;提高人們的法制觀念;增強依法辦事的意識;加快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等(可從不同角度談啟示,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據材料一“我們的政治制度”及提示信息—伯里克利可知,政治制度指雅典的民主政治。它開啟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特別是在伯里克利時期達到頂峰。據材料一可看出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現是政權掌握在全體公民手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據材料二“光榮革命”及所學知識分析可知,英國“光榮革命”后,1689年,議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從而議會與國王權力關系發(fā)生了變化,即議會的權力高于王權(或議會在國王之上)。(3)據材料三示意圖信息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美國1787年憲法規(guī)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總統(tǒng)、國會與最高法院及其相關機構各司其職,相互制衡,開創(chuàng)了資本主義社會新的政治體制,即三權分立(或民主共和政體)。(4)據材料四“人們生來是自由的,在權利上是平等的……私有財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材料出自《人權宣言》,是法國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促進了法國大革命的進行,具有反對君主專制和等級制度的進步意義。(5)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概括可知,人類政治文明演進的趨勢是:由專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或追求民主與法制。反對專制與獨裁);這種趨勢對中國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啟示: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依法治國;提高人們的法制觀念;增強依法辦事的意識;加快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等。直通中考1.【答案】C【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歷史史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而歷史評價則是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選項ABD屬于歷史史實,選項C屬于歷史評價。選項C符合題意。2.【答案】C【解析】依據“這一時期的知識分子正處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時代,他們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漸關注現實人生,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奔八鶎W知識可知,引起這一變化的是文藝復興發(fā)生。文藝復興開始于14世紀的意大利,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fā)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C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3.【答案】C【解析】考查點:文藝復興。解題思路:根據題干中“文藝復興的意義有兩個:一是復生,一是新生,這兩個意義是都不錯的”等信息可知,形式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生”,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的“新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藝復興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但對古典文化并非是簡單的“復興”,這其中有繼承,更有創(chuàng)新,因此是對古希臘羅馬文化“復生”;文藝復興是資產階級要求反教會神學世界觀的思想解放運動,推動歐洲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的“新生”。所以材料中提法比較準確反映了文藝復興的形式與實質。選項C符合題意;文藝復興的興起是因為資本主義的萌芽,A排除;文藝復興的原因是生產力的發(fā)展,新興的資產階級不滿教會對精神世界的控制,B排除;文藝復興的影響,是推動了歐洲思想文化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D排除。故選C。4.【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某位航海家成為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結合所學知識,新航路開辟過程中,麥哲倫船隊實現了首次環(huán)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C正確;哥倫布發(fā)現美洲新大陸。不符合題意,A排除;鄭和是中國古代明朝時期的航海家,不是歐洲人,B排除;杰斐遜是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獨立宣言》的起草者,不符合題意,D排除。故選C。5.【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角貿易的航程是從歐洲港口出發(fā),滿載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運往非洲傾銷(出程);在非洲擄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賣給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