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西方經濟學案例導論對自動售貨機的青睞在最近幾年中,日本的失業(yè)率一直低于其他國家。由于出生率下降,外來人口很少以及人口老齡化,日本勞動年齡人口持續(xù)減少。在日本由于勞動資源比較稀缺,所以勞動力的價格比較高昂。為了出售產品,日本零售商更多地依靠自動售貨機。因為自動售貨機不需要服務員。日本平均每人擁有的自動售貨機,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多,相當于美國的2倍以上,大約為歐洲的10倍,而且,日本的自動售貨機技術更先進。例如,有些自動售貨機,打一個電話,售貨商就知道什么時候需要添加產品或零錢,從而避免為售貨機添加貨物跑冤枉路。出售香煙或酒的自動售貨機還能檢驗汽車司機的駕駛執(zhí)照以判斷其法定年齡?!傲_波24小時超市“是東京一家完全自動化的便利店。顧客在瀏覽了陳列的各產品之后,點擊鍵盤上的產品代碼,一個貨斗在該店四周旋轉集攏產品,整個超市相當于一個巨大的自動售貨機。日本消費者使用自動售貨機的次數很多。在日本,每臺售貨機的價格為美國的兩倍。而且自動售貨機出售的產品種類很多。一些自動售貨機看來像個機器人,吸引顧客。日本自動售貨機十分流行原因不僅在于失業(yè)率較低,還在于日本自動售貨機的質量更先進可靠;另一方面,日本犯罪率較低和對財產更尊重,不像在美國拍打運行不正常的自動售貨機那樣普遍。估計自動售貨機在日本的使用還會增長,部分原因在技術創(chuàng)新和勞動力減少的推動。這案例主要說明兩點:第一,生產者以保護或節(jié)約更昂貴的資源的方式把資源組合起來;第二,各國的風俗習慣可能不同,從而會導致不同類的經濟安排。需求和供給1、礦物資源價格的長期表現
20世紀70年代初期是一個公眾關心地球自然資源的時期。類似羅馬俱樂部的組織曾經預言,我們的能源和礦物資源將很快耗盡,所以這些產品價格會飛漲,并使經濟停止增長。地球確實只有一定量的銅、鐵、煤等礦物,但是,在上個世紀里,這些礦物以及其他絕大多數礦物資源的價格相對于總體價格來說是下降了或基本保持不變。盡管價格在短期內有些變動,但從長期來看沒有出現顯著的價格上漲,即使現在的消費量大約是1880年的20倍。類似的格局也體現在其他礦物資源上,如銅、石油和煤。請用微觀經濟學的觀點來解釋這種格局的發(fā)生。2、汽油價格與小型汽車的需求
如果市場對某幾種產品的需求相互影響,糾纏不清,可能出現什么情況呢其中一種情況就是,導致一種產品的價格發(fā)生變化的因素,將同時影響對另一種產品的需求。舉例而言,在70年代,美國的汽油價格上升,這一變化馬上對小型汽車的需求產生了影響。
回顧70年代,美國市場的汽油價格兩次上升,第一次發(fā)生在1973年,當時石油輸出國組織切斷了對美國的石油輸出;第二次是在1979年,由于伊朗國王被推翻而導致該國石油供應癱瘓。經過這兩件事件,美國的汽油價格從1973年的每加侖美元急劇猛增到1981年的每加侖美元。作為“輪子上的國家”,石油價格急劇上升當然不是一件小事,美國人面臨一個嚴峻的節(jié)省汽油的問題。
既然公司和住宅的距離不可能縮短,人們只好繼續(xù)奔波于兩地之間。美國司機找到的解決辦法之一就是當他們需要放棄自己的舊車、購置新車的時候,選擇較小型的汽車,這樣每加侖汽油就可以多跑一段距離。
分析家們根據汽車的大小來分類確定其銷售額。就在第一次汽油價格上升之后,每年大約出售250萬輛大型汽車、280萬輛中型汽車以及230萬輛小型汽車。到了1985年,這三種汽車的銷售比例出現明顯變化,當年售出150萬輛大型汽車、220萬輛中型汽車以及370萬輛小型汽車。由此可見,大型汽車的銷售自70年代以來迅速下降;反過來,小型汽車的銷售卻持續(xù)攀升,只有中型汽車勉強算是保持了原有水平。
對于任何產品的需求曲線均假設其互補品的價格保持恒定。以汽車為例,它的互補品之一就是汽油。汽油價格上升導致小型汽車的需求曲線向右移動,與此同時大型汽車的需求曲線向左移動。
造成這種變化的理由是顯而易見的。假設你每年需要駕駛汽車行駛15000英里,每加侖汽油可供一輛大型汽車行駛15英里,如果是一輛小型汽車就可以行駛30英里。這就是說如果你堅持選擇大型汽車,每年你必須購買1000加侖汽油,如果你可以滿足于小型汽車,那么你只需購買一半的汽油,也就是500加侖就足夠了。當汽油價格處于1981年的最高點,即每加侖美元的時候,選擇小型汽油意味著每年你可以節(jié)省700美元。即便你曾經是大型汽車的擁有者,在這種情況下,在每年700美元的數字面前,難道你就不覺得有必要重新考慮一下小型汽車的好處嗎3、彈性理論
假如你是一個大型藝術博物館的館長。你的財務經理告訴你,博物館缺乏資金,并建議你考慮改變門票價格以增加總收益。你將怎么辦呢你是要提高門票價格,還是降低門票價格
回答取決于需求彈性。如果參觀博物館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那么,提高門票價格就會增加總收益。但是如果需求是富有彈性的,那么提高價格就會使參觀者人數減少得如此之多,以至于總收益會減少。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降價。參觀者人數會增加得如此之多,以至于總收益會增加。
為了估算需求的價格彈性,你需要請教你的統計學家。他們會用歷史數據來研究門票價格變化時,參觀博物館人數的逐年變動情況?;蛘咚麄円部梢杂脟鴥雀鞣N博物館藏人數的數據來說明門票價格影響參觀人數的其他因素--天氣、人口、藏品多少等等--以便把價格因素獨立出來。最后,這種數據分析會提供一個需求價格彈性大額估算,你可以用這種估算來決定對你的財務問題作出什么反應。分析:(1)什么是需求彈性你認為博物館應提高門票價格,還是降低門票價格(2)影響需求彈性的因素有哪些(3)武漢市的公園門票定價高低如何你怎樣看待這種現象你能找一種合理的定價方法嗎消費者行為理論案例分析海面上推到了最高限《洛杉磯時報》,1998年11月23日當沖浪者看著潮水上漲時,海浪將帶有咸味的海水灑落在威風中。飛艇射向空中,然后又沖進浪花中。在這個溫暖的秋日,在拉各納沿岸有花雕石頭房子和滿是樹叢陡壁的港灣中,只有兩個日光浴者與飛翔的海鳥分享海灘。過去,這里的游客不太多,大多是從珍寶島爬下來,把頂著花的旅游車停下來眺望原卡特琳那島。退休者和中產階級家庭和周末從島中心與霧中來的流浪者分享這天國景色。未來將會有許多游客不再去活動房營地而來到這里,這里為富人準備了一座有275個房間的休閑旅館,18座固定房間和19個單元房,還為其它每個人準備了海灘拖車、觀景點和70個停車位。在這里和在從圣地亞哥縣到圣巴巴拉之間所選的海岸地點,未來幾十年內沿著舊旅館旁邊將有四五座豪華賓館建成。受經濟、人口和政治因素的推動,在南加州至少有14個這樣的項目正在各個開發(fā)階段上…構成這些因素的基礎是繁榮的時代和眾多的老年人口。分析家說,幾百萬出于賺錢高峰年份的嬰兒潮時出生的人需要高水平的休閑,往往時一年中幾次短暫外出而不是它們孩提時代長期的暑假。在開發(fā)商與海岸線之間總是有像希拉俱樂部這樣關心環(huán)境的組織,它們采取一些措施使一些海灘的大項目拖延了好幾年。事情的本質正在老齡化的嬰兒潮出生的人們處于賺錢的頂峰,他們需要高質量的一年中數次短期休假的休閑設備,而不是一個長假期。為了滿足這種需求,在南加州所選擇的海岸地點至少有14個用豪華賓館代替活動房營地的項目正在各個開發(fā)階段中。關心環(huán)境的人反對并拖延這些大型海岸項目。生產理論案例分析1、馬爾薩斯人口論與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1766—1834)的人口論的一個主要依據便是報酬遞減定律。他認為,隨著人口的膨脹,越來越多的勞動耕種土地,地球上有限的土地將無法提供足夠的食物,最終勞動的邊際產出與平均產出下降,但又有更多的人需要食物,因而會產生大的饑荒。幸運的是,人類的歷史并沒有按馬爾薩斯的預言發(fā)展(盡管他正確地指出了“勞動邊際報酬”遞減)。在20世紀,技術發(fā)展突飛猛進,改變了許多國家(包括發(fā)展中國家,如印度)的食物的生產方式,勞動的平均產出因而上升。這些進步包括高產抗病的良種,更高效的化肥,更先進的收割機械。在“二戰(zhàn)”結束后,世界上總的食物生產的增幅總是或多或少地高于同期人口的增長。糧食產量增長的源泉之一是農用土地的增加。例如,從1961-1975年,非洲農業(yè)用地所占的百分比從32%上升至%,拉丁美洲則從%上升至%,在遠東地區(qū),該比值則從%上升至%。但同時,北美的農業(yè)用地則從%降至25.5%,西歐由%降至%。顯然,糧食產量的增加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技術的改進,而不是農業(yè)用地的增加。在一些地區(qū),如非洲的撒哈拉,饑荒仍是個嚴重的問題。勞動生產率低下是原因之一。雖然其他一些國家存在著農業(yè)剩余,但由于食物從生產率高的地區(qū)向生產率低的地區(qū)的再分配的困難和生產率低地區(qū)收入也低的緣故,饑荒仍威脅著部分人群。請問:(1)什么是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其發(fā)生作用的條件如何(2)人類歷史為什么沒有按照馬爾薩斯的預言發(fā)展(3)既然馬爾薩斯的預言失敗,你認為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還起作用嗎(4)請你談談“中國人口太多,將來需要世界來養(yǎng)活中國”或“誰來養(yǎng)活中國”的觀點。2、透視“大宇神話”大宇集團的基本情況韓國第二大企業(yè)集團大宇集團1999年11月1日向新聞界正式宣布,該集團董事長金宇中以及14名下屬公司的總經理決定辭職,以表示“對大字的債務危機負責,并為推行結構調整創(chuàng)造條件”。韓國媒體認為,這意味著“大宇集團解體進程已經完成”,“大宇集團已經消失”。大宇集團于1967年開始奠基立廠,其創(chuàng)辦人金字中當時是一名紡織品推銷員。經過30年的發(fā)展,通過政府的政策支持、銀行的信貸支持和在海內外的大力購并,大宇成為直逼韓國最大企業(yè)——現代集團的龐大商業(yè)帝國:1998年底,總資產高達640億美元,營業(yè)額占韓國GDP的5%;業(yè)務涉及貿易、汽車、電子、通用設備、重型機械、化纖、造船等眾多行業(yè);國內所屬企業(yè)曾多達41家,海外公司數量創(chuàng)下過600家的記錄,鼎盛時期,海外雇員多達幾十萬,大宇成為國際知名品牌。大宇是“章魚足式”擴張模式的積極推行者,認為企業(yè)規(guī)模越大,就越能立于不敗之地,即所謂的“大馬不死”。據報道,1993年金宇中提出“世界化經營”戰(zhàn)略時,大字在海外的企業(yè)只有15家,而到1998年底已增至600多家,“等于每3天增加一個企業(yè)”。還有更讓韓國人為大宇著迷的是:在韓國陷入金融危機的1997年,大字不僅沒有被危機困倒,反而在國內的集團排名中由第4位上升到第2位,金宇中本人也被美國《幸?!冯s志評為亞洲風云人物。1997年底韓國發(fā)生金融危機后,其他企業(yè)集團都開始收縮,但大字仍然我行我素,結果債務越背越重。尤其是1998年初,韓國政府提出“五大企業(yè)集團進行自律結構調整”方針后,其他集團把結構調整的重點放在改善財務結構方面,努力減輕債務負擔。大字卻認為,只要提高開工率,增加銷售額和出口就能躲過這場危機。因此,它繼續(xù)大量發(fā)行債券,進行“借貸式經營”。1998年大宇發(fā)行的公司債券達7萬億韓元(約億美元)。1998年第4季度,大宇的債務危機已初露端倪,在各方援助下才避過債務災難。此后,在嚴峻的債務壓力下,大夢方醒的大字雖作出了種種努力,但為時已晚。1999年7月中旬,大字向韓國政府發(fā)出求救信號;7月27日,大宇因“延遲重組”,被韓國4家債權銀行接管;8月11日,大宇在壓力下屈服,割價出售兩家財務出現問題的公司;8月16日,大字與債權人達成協議,在1999年底前,將出售盈利最佳的大宇證券公司,以及大字電器、大字造船、大字建筑公司等,大宇的汽車項目資產免遭處理?!?月16日協議”的達成,表明大字已處于破產清算前夕,遭遇“存”或“亡”的險境。由于在此后的幾個月中,經營依然不善,資產負債率仍然居高,大字最終不得不走向本文開頭所述的那一幕。財務杠桿與舉債經營大宇集團為什么會倒下在其轟然坍塌的背后,存在的問題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認有財務杠桿的消極作用在作怪。所謂財務杠桿是指由于固定性財務費用的存在,使企業(yè)息稅前利潤(EBIT)的微量變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大幅度變動的現象。也就是,銀行借款規(guī)模和利率水平一旦確定,其負擔的利息水平也就固定不變。因此,企業(yè)盈利水平越高,扣除債權人拿走某一固定利息之后,投資者(股東)得到的回報也就愈多。相反,企業(yè)盈利水平越低,債權人照樣拿走某一固定的利息,剩余給股東的回報也就愈少。當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況下,投資者不但得不到回報,甚至可能倒貼。由于利息是固定的,因此,舉債具有財務杠桿效應。而財務杠桿效應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給企業(yè)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也可以帶來負面、消極的影響。其前提是:總資產利潤率是否大于利率水平。當總資產利潤率大于利率時,舉債給企業(yè)帶來的是積極的正面影響;相反,當總資產利潤率小于利率時,舉債給企業(yè)帶來的是負面、消極的影響。大宇集團在政府政策和銀行信貸的支持下,走上了一條“舉債經營”之路。試圖通過大規(guī)模舉債,達到大規(guī)模擴張的目的,最后實現“市場占有率至上”的目標。如前所述,舉債經營能否給企業(yè)帶來積極效應,關鍵是兩條:一是資金的利用效果如何,二是資金的收回速度快慢。資金得到充分利用,當總資產利潤率大于利率時,舉債可以提高企業(yè)的盈利水平。資金投入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能夠及早產生效益并收回所投資金,則到期債務本息的償付就越有保證。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大宇集團已經顯現出經營上的困難,其銷售額和利潤均不能達到預期目的,而與此同時,債權金融機構又開始收回短期貸款,政府也無力再給它更多支持。1998年初韓國政府提出“五大企業(yè)集團進行自律結構調整”方針后,其他集團把結構調整的重點放在改善財務結構方面,努力減輕債務負擔。但大字卻認為,只要提高開工率,增加銷售額和出口就能躲過這場危機。因此,它繼續(xù)大量發(fā)行債券,進行‘借貸式經營”。正由于經營上的不善,加上資金周轉上的困難,韓國政府于7月26日下令債權銀行接手對大宇集團進行結構調整,以加快這個負債累累的集團的解散速度。由此可見,大宇集團的舉債經營所產生的財務杠桿效應是消極的,不僅難于提高企業(yè)的盈利能力,反而因巨大的償付壓力使企業(yè)陷于難于自拔的財務困境。從根本上說,大宇集團的解散,是其財務杠桿消極作用影響的結果。從資本結構原理看“大馬不死”神話大宇是“章魚足式”擴張模式的積極推行者,認為企業(yè)規(guī)模越大,就越能立于不敗之地。從資本結構理論的角度看,有規(guī)模不一定有效益。資本結構理論的目的在于,尋求一種能使股東價值達到最大的負債與權益結構。其基本思路有兩條:(1)“做餅原理”,即在保持現有資本結構不變的條件下,盡可能通過提高企業(yè)EBIT水平來實現提高EPS的目的(2)“分餅原理”,即在EBIT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如何通過改變資本結構來實現提高EPS的目的。很顯然,大宇集團走的是一條傳統思路,即“做餅原理”。試圖通過擴大企業(yè)規(guī)模來實現提高企業(yè)盈利水平的目的。而要把餅做大需要相應的資金。資金來源不同其所決定的資本結構也不同,相應地,財務杠桿的作用程度也不同。要將企業(yè)規(guī)模做大容易,只要像大宇集團那樣,通過大規(guī)模舉債即可實現,問題是所投入的資金能否產生效益。以債臺高筑為基礎的急劇擴張式企業(yè),其所面臨的不僅僅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局面,更多是一旦資金沒有得到有效利用而難于產生相應效益,就將產生消極的財務杠桿作用,并在這種負面的財務杠桿的作用下以幾倍的速度將企業(yè)推向虧損、甚至破產的境地。如前所說,有規(guī)模又要有效益,必須具備總資產利潤率大于借款利率這一基本前提。與此同時,企業(yè)一旦具備這一前提,就更應考慮資本結構理論的另一條思路,即“分餅原理”。當企業(yè)投入某一數額的資金可以產生一定EBIT水平時,企業(yè)應及時合理調整其資本結構,據此提高企業(yè)的EPS水平。而要實現這一思路,在理財上,必須遵循以下基本理財步驟:首先必須對投資項目進行嚴格的可行性研究,通過可行性研究把握市場和把握項目的盈利能力;在此基礎上,再根據項目的盈利能力謹慎選擇相應的籌資模式,以充分、合理利用財務杠桿的積極作用效應,提高企業(yè)的EPS水平。由此可見,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是比較正確的經營思路。將有限的財務資源投資到企業(yè)最具競爭能力的業(yè)務上,不僅可以提高企業(yè)的核心競爭能力,提高企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債務負擔和財務危機。啟示和思考1、舉債經營對企業(yè)的影響是雙方面的,其基本前提是總資產利潤率能否大于借款利率。只有當總資產利潤率大于借款利率時,才會給企業(yè)帶來有利的積極的財務杠桿作用;反之,將會給企業(yè)帶來負面、消極的影響。任何企業(yè)不能無條件地從事舉債經營。2、不求最大,但求最好。有規(guī)模并不等于一定有效益。一個企業(yè)的大小應取決于企業(yè)核心競爭能力大小的要求。只有擁有核心競爭能力,才能將企業(yè)做得最好。沒有核心競爭能力的企業(yè),一味追求企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其結果只能是無功而返,甚至陷入困境。3、我國資本市場上大批ST、PT上市公司以及大批靠國家政策和信貸支持發(fā)展起來而又債務累累的國有企業(yè),應從“大宇神話”破滅中吸取教訓。加強企業(yè)自身管理的改進及時從多元化經營的幻夢中醒悟過來,清理與企業(yè)核心競爭能力無關的資產和業(yè)務,保留與企業(yè)核心競爭能力相關的業(yè)務,優(yōu)化企業(yè)資本結構,進一步提高企業(yè)的核心競爭能力。成本理論電影院既會有規(guī)模經濟又會有規(guī)模不經濟,一個電影院,哪怕只有一個銀幕,也得有人賣票,有人出租攤位,有人放電影,如果增加一個銀幕,同班人馬可以完成兩個銀幕所需要的工作,生產效率會提高,此外,也會降低每一個銀幕的建造成本,因為每個影院只需要一個大廳和一套衛(wèi)生間。電影院還可以經營篇幅更大,更引人注目的廣告,并把成本分攤到更多影片上。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看到電影原所有者在同一影院增加越來越多的銀幕的原因,即他們利用了規(guī)模經濟。在去年十年中,美國電影銀幕數量從萬增加到萬,增加50%,這一增長率也超過了電影院的增長率。但是,為什么每家影院的銀幕,比方說有12個時,而不是20個或者30個時,就停止增加了呢應為其面臨許多問題。首先,通向電影院的公路是電影院無法控制的資源,隨著一家電影院銀幕數量的增加,該電影院周圍的交通擁擠會日益加重;第二,流行影片的供給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足夠大,即不是任何時候都能滿足那么多銀幕的放映。此外,時間本身也是廠商不能控制的資源。只有某些時間電影才受歡迎。時間安排比較難,因為,管理人員必須使不同場次電影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錯開,以避免太多觀眾同時到達和離開,造成交通擁擠。而且,不能創(chuàng)造額外的“黃金時間”。因此,電影院所有者不能控制的如:公路寬窄,影片供給,一天中“黃金時間”的數量等投入,這就會導致長期平均成本隨產量增加而上升,即規(guī)模不經濟。壟斷競爭與寡頭壟斷案例分析壟斷和油源供應有專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環(huán)節(jié)中的問題主要存在于銷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價機制兩方面,有集團通過壟斷油源供應和政府給予的加油站特許經營權把持了國內成品油市場,達到了操控油價、獲取暴利的目的。
“油價又漲啦,錢包又癟下去一塊。真搞不懂老美一天鬧個啥油價漲了,對他也沒好處,還帶著坑了咱?,F在掙點兒錢容易嗎”面對3月31日再次被調高的汽油價格,的士司機老宋無奈地搖搖頭。
然而一位研究宏觀經濟的不具名專家指出,由于中國成品油流通體制中存在很多問題,導致國際油價波動的影響在國內被人為放大了,這給中國國民經濟發(fā)展造成了極大危害。若不及早解決這些問題,“它們將成為未來(中國)發(fā)展的瓶頸。”
這位專家指出,目前成品油流通環(huán)節(jié)中的問題主要存在于銷售渠道管理和成品油定價機制兩方面,有集團通過壟斷油源供應和政府給予的加油站特許經營權把持了國內成品油市場,達到了操控油價、獲取暴利的目的。
兩大巨頭把持下的市場
據了解,目前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中,中石化、中石油兩大巨頭以旗下的5萬余座加油站占據了半數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余市場被數量眾多的社會加油站和數量不多的外資公司加油站(以下稱非石油石化系統的石油產品經銷商)所掌握。市場看起來實現了比較充分競爭,但是這一表象掩蓋的卻是中石化、中石油對市場的壟斷。
據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市場所鄧郁松先生介紹,國家出于對能源開發(fā)的保護,基本上將國內所有的石油開采和煉制能力都納入到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旗下。
兩大集團壟斷了國內全部的煉油能力后,形成了對成品油供應渠道的完全控制(即油源壟斷)。雖然每年尚有數量不多的成品油進口配額,但進口的成品油卻是以燃料油為主,汽油每年的進口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雖然非石油石化系統的石油產品經銷商也占據了一定的零售市場份額,但他們的成品油供應卻完全依賴于兩大集團。由于在零售市場,兩大集團和非石油石化系統的石油產品經銷商是競爭關系,所以兩大集團就可能利用其在批發(fā)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對非石油石化系統的石油產品經銷商進行排斥,以達到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目的。
該年報顯示,中國石化2003年國內成品油總銷量達7592萬噸,較2002年的7009萬噸提高了%。其中,零售量3885萬噸,較上年的3473萬噸提高1..9%;批發(fā)數量卻從上年的2273萬噸下降到2174萬噸,同比下降了%。眾所周知,零售比批發(fā)毛利率高很多。
一位熟知內幕的業(yè)內人士介紹,在中石化、中石油內部存在一個“省級結算價”,即中石化、中石油系統內的煉油廠與省級石油公司間的成品油結算價格。這個價格適用于獲得了成品油批發(fā)經營許可證的非石油石化系統的石油產品經銷商。
由于國內幾乎所有加油站銷售的成品油都是由兩大集團公司下屬的石油公司進行批發(fā),因此兩大集團公司可以通過內部價格轉移的方法,大幅度提高成品油的批發(fā)價,從而大幅度縮小非石油石化系統的石油產品經銷商的利潤空間,使他們無利可圖甚至虧損。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石油公司卻可以通過內部的利潤調劑實現生存與發(fā)展(即“內部緊密化、外部市場化”)。
據了解,在今年2月一次中石化的會議上,其集團總經理陳同海分析中石化去年收購加油站成本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成品油批發(fā)和零售之間的差價小,讓社會加油站業(yè)主自感無法生存。
利用油品供銷合同中對供貨數量的限制,就是兩大集團又一招。
據一家非石油石化系統石油經銷商的內部人士介紹,該公司自建立以來,一直是從中石化進油,承受著很高的“省級結算價”。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公司目前已經擁有加油站點幾十座,“在消費者心目中,公司品牌美譽度甚至比‘中國石化’還高”。2003年,該公司利潤總額“若是在中石化系統內省級石油公司利潤中排名,位置肯定很靠前”??伤麄儏s不敢加快公司發(fā)展的步伐,因為怕引起中石化的反感?!艾F在每月還能得到幾萬噸的成品油,如果他們不高興了,斷了我們的油源,那怎么辦”
而更為典型的一個例子是2003年“油荒”發(fā)生時,很多非石油石化系統的石油產品經銷商處于無油可賣的境地,而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卻依然照常經營。對此,中石化廣東省石油公司辦公室主任董光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石化公司有規(guī)定,按常量供應民辦油站,也就是說,如果該加油站平時每天向中石化入貨100噸,則現在也是供給100噸,超過則自尋進貨門路,中石化不予解決。
“省級結算價”、油品供銷合同再加上1998年中央政府為支持兩大集團上市和做大做強民族工業(yè)的目的給予兩大集團的加油站建設權和特許經營權,非石油石化系統的石油產品經銷商繼續(xù)發(fā)展的空間被控制了。
被詬病的“98定價機制”
據了解,1998年之前,由于中國原油產量足以滿足國內需求,因此石油價格基本上是由石油產品銷售企業(yè)自行決定的。那時,各地石油銷售企業(yè)自行采購成品油、自己決定成品油的銷售價格,中國成品油定價完全是市場化的。
隨著中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和原屬地方的石油銷售企業(yè)上劃至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中國無法繼續(xù)維持過去游離于國際價格之外自行定價的模式,原國家計委于1998年推出與國際市場掛鉤的定價制度。
具體來講,就是以目標市場的成品油交易價格為基礎,根據典型運雜費及國內關稅,加上由國家確定的成品油流通費用,形成由國家發(fā)改委頒布的國內成品油零售中準價;再由中石油與中石化在中準價上下浮動8%的范圍內,制定出旗下石油銷售單位具體的成品油零售價格。
為保證油價的平穩(wěn),制度規(guī)定建立價格穩(wěn)定機制,在國際油價上漲或下跌不是很劇烈時,由兩大集團內部自行消化波動成本。當然,什么時候調整價格,幅度多少,還要受當時國內形勢發(fā)展狀況而定。
然而,這個定價模式卻有一處致命的“死穴”。
一位不具名專家介紹,出于技術上的原因,與國際市場成品油價格直接掛鉤,就存在一個價格滯后期,即國內市場價格的確定必然要對照前一個時期的國際市場價格。根據目前國內的技術條件與管理水平,國家規(guī)定這個滯后期為一個月。
但在現代通信技術不斷發(fā)展的條件下,這個滯后期就為國內成品油市場交易各方都贏得了一個掌握市場價格行情的時間。對價格管理者來說是“事后價格”的中準價,對成品油交易者來說則是個“事前價格”。既然價格已經事先確定,就必然起調節(jié)市場交易行為的作用:價格上漲,就會出現生產者惜售、流通領域囤積、消費者多購或搶購的市場行為,放大甚至有時過度地放大對成品油的市場需求,推動國內成品油市場價格呈現進一步上漲趨勢;反之,價格下跌,就會相應出現生產者多售、流通領域減少購進量并積極拋售、消費者減少購買的市場行為,縮小有時甚至過度地縮小對成品油的市場需求。
“現在中國油品消費者既不能有效預見石油市場的風險,也不能采取有效的經濟措施和市場手段化解危機。2003年長三角地區(qū)發(fā)生的‘油荒’,雖然主要原因是當地電力緊張,企業(yè)大量采購柴油發(fā)電,但國際油價高企和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過于透明,使市場產生強烈的價格繼續(xù)上漲預期,從而引發(fā)搶購狂潮,也是重要的推動因素之一。如果能有更為合理的定價機制,也許造成的經濟損失就不會那樣大了?!?/p>
據了解,改革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呼聲近些年一直都沒有停息,但由于石油問題事關國家戰(zhàn)略安全,改革需要涉及多個部門,所以對成品油流通體制和定價機制改革一直是舉步維艱。
在中國較早進行油價波動研究的上海源復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濤介紹說,現在對國際油價波動的研究還很薄弱,因此經常會出現對未來油價波動預測的失誤。
兩大集團的“商業(yè)理性”
兩大集團在現有的成品油定價體制中,承擔著維護成品油價格穩(wěn)定的“重任”,然而它們卻都是海外上市公司。是毅然承擔起國家賦予的“重任”,還是維持一個“商人的本色”,兩大集團面臨抉擇。
有學者認為,中國原油開采成本較國際先進水平相差太遠。前期殼牌因為每桶原油開采成本達到美元,股票遭到拋售,而中國石油企業(yè)開采成本卻比這還要高許多。1998年國際原油價格跌到9美元一桶時,國際市場成品油價格也降到很低,但中國的成品油價卻依然維持高位,這為國內幾大石油公司分流改制上市提供了一個好的外部環(huán)境?,F在國際油價高企,幾大國企也應為國分擔一些成本。
可是在目前成品油流通市場中,這種善良的期待能實現嗎
據了解,2003年中國共進行了兩次成品油零售價調整:一次發(fā)生在上半年5月份,成品油價向下調整;另一次發(fā)生在下半年12月,油價上漲。
而這兩次價格調整的背景是新加坡、紐約、鹿特丹三地油價已有較長時間的同向調整,為此兩大集團承受了巨大的國際油價波動成本。
有不具名的兩大集團旗下煉油廠老總坦言,“國際油價上漲意味著我們的原料成本增加,可是市場價卻還維持不動,這意味著我們的利潤被稀釋,甚至可能出現虧損。我們也有利潤考核指標啊,這怎么能有生產積極性呢”
對此,那位學者指出,“目前中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并不高,煉油廠所需原油大部分是可以由國內自己供應的,且隨著生產技術進步和分流改制的推進,兩大集團的噸油加工成本實際上還在下降。此時選擇漲價不過是兩大集團的力量使然罷了。畢竟兩大集團壟斷著油源,而油源對于成品油市場來講才是最重要的。”1.導致油價上漲的因素有哪些油價是怎樣拉高的怎樣看“98定價機制”2.中國石油市場是否存在壟斷有什么特點與油價上漲有什么相關3.分析中國石油供給的壟斷體制在經濟效率方面導致的損失。分配理論美國最低工資法1998年3月,克林頓總統提議在兩年內將最低工資提高美元,使其達到美元。自從1938年制定25美分聯邦最低工資開始,經濟學家們就一直對最低工資法的利益與成本存在爭論。聯邦最低工資法起初只覆蓋了全部勞動力的43%,主要是那些在涉及洲際間商業(yè)活動的大型廠商里工作的工人。多年以來,最低工資不斷提高,覆蓋范圍也一再擴大,到1998年,最低工資法覆蓋了全部勞動力的86%,(仍然沒有涵蓋的群體包括從事家庭服務的勞動者和在小零售企業(yè)、小餐館里工作的人)。在克林頓提議增加最低工資的那段時間,大約有1200萬工人每小時工資在美元和美元之間,因此他們可能受到工資增加的影響。這個群體包括許多非熟練或年輕工人,他們大多數在服務業(yè)和零售業(yè)中從事臨時性的工作。最低工資立法的鼓吹者認為適當地實施最低工資能夠增加最貧困工人的收入,而對整個就業(yè)影響不大,甚至沒有影響。最低工資立法的批評者認為高于市場出清水平的最低工資會促使雇主相應減少工人雇傭量或者削減非工作報酬,造成很多負面影響。而首當其沖遭受解雇的工人是來自非熟練工人團體中的底層,即教育水平低、技能最差、健康有問題的人,他們正是政府希望保護和援助的對象,但結果卻是他們首先受到傷害。其他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首先,就業(yè)量的下降不僅表現為就業(yè)人數的下降,還可表現為就業(yè)工人工作時間的下降,所以會有相當一部分非熟練工人處于半失業(yè)狀態(tài);其次,當政府要求企業(yè)提高貨幣工資時,企業(yè)可以采取相應減少別的福利待遇的對策,使真實的工資上升幅度小于貨幣的上升幅度,甚至完全抵消。首先受到削減的福利可能會是非熟練工人,尤其是臨時工人的福利政策;第三,在那些受到最低工資法管制的行業(yè)找不到工作的人會轉向管制范圍之外的行業(yè),從而壓低這些行業(yè)的工資水平,雇主可以在挑選工人時采取更挑剔苛刻的態(tài)度,并按照自己的偏好實行歧視性雇傭政策,如性別歧視、種族歧視、年齡歧視等,所以,那些具有大多數雇主不喜歡的特征(如性別、膚色等)的工人變成了犧牲者。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已經公布了40多項考查最低工資變化對就業(yè)影響的研究報告。雖然少數已經發(fā)現最低工資對就業(yè)有較小的積極影響,但大部分已經發(fā)現或者沒有影響或者有消極的影響,特別是在年輕工人中。最低工資提高不可能總是對總的就業(yè)產生預期的消極影響,一個原因就是雇主常常針對工資的提高做出種種反應,如用臨時工作代替專職工作,以更稱職的享受最低工資的工人(如大學生)代替不大稱職的工人(如中學輟學的學生),以及調整工作的一些非工作因素在降到成本或提高生產力。最低工資的提高也增加了上學的機會成本。例如,一項研究發(fā)現最低工資的提高會鼓勵16~19歲的一些年輕人輟學去尋找工作,盡管許多人沒有找到工作。同時,已經離開學校的那些人會因為最低工資的提高而很可能成為失業(yè)者。因此最低工資的提高可能會對入學人數產生較大影響。如果政府不再修改最低工資標準,那么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價的上漲,最低工資標準將逐漸變得形同虛設。如果政府考慮重新規(guī)定這一標準,并將其定在市場均衡水平之上,也會碰到許多阻力。一些經濟學家甚至指出,最低收入家庭之所以貧困,不是因為家庭成員從事低工資工作,而是他們根本找不到工作或長期處于半失業(yè)狀態(tài),因而很難得到最低工資法的保護和幫助。微觀經濟政策案例分析1、外部性20世紀初的一天,列車在綠草如茵的英格蘭大地上飛馳。車上坐著英國經濟學家庇古(A·C·Pigou)。他邊欣賞風光,邊對同伴說:列車在田間經過,機車在田間經過,機車噴出的火花(當時是蒸汽機)飛到麥穗上,給農民造成了損失,但鐵路公司并不用向農民賠償。這正是市場經濟的無能為力之處,稱為“市場失靈”。將近70年后,1971年,美國經濟學家喬治·斯蒂格勒(G·j·Stigler)和阿爾欽(A·A·Alchian)同游日本。他們在高速列車(這時已是電氣機車)上見到窗外的禾田,想起了庇古當年的感慨,就問列車員,鐵路附近的農田是否受到列車的損害而減產。列車員說,恰恰相反,飛速馳過的列車把吃稻谷的飛鳥嚇走了,農民反而受益。當然鐵路公司也不能向農民收“趕鳥費”。這同樣是市場經濟無能為力的,也稱為“市場失靈”。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時代與地點結果不同。兩代經濟學家的感慨也不同。但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火車通過農田無論結果如何,其實說明了同一件事:市場經濟中外部性與市場失靈的關系。(1)舉出日常生活中外部性問題事例,討論它如何導致市場失靈。(2)為什么解決外部效應問題是國家調節(jié)微觀經濟的重要內容2、Windows98與微軟瀏覽器的捆綁銷售1998年6月,微軟公司推出了人們期待已久的Windows98操作系統,但很快就碰上了麻煩。此前一個月,美國司法部和20個州的司法部長便提起訴訟,指控微軟公司為了維護其操作系統的壟斷地位,并為了將這種壟斷擴大到互聯網軟件領域,而從事了掠奪性經營。全國90%的臺式電腦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原告指控說,微軟公司將其瀏覽器InternetExplorer和操作系統Windows98捆綁起來,并不像微軟公司所說的那樣只是為了方便顧客,而是為了擴大它的瀏覽器的市場份額。占據瀏覽器軟件市場的統治地位非常重要,因為控制互聯網關是控制整個電腦空間流量與商務的一個重要步驟。政府官員希望微軟公司的顧客能自由選擇瀏覽器。微軟公司對這些指控進行了反駁,并且聲稱,政府在干涉它創(chuàng)造有利于消費者的新產品的權利。在對起訴作出法律判決之前,微軟公司的選擇有:(a)將它的互聯網瀏覽器與Windows98拆開銷售,微軟公司認為這項工作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b)不僅將它們自己的瀏覽器與Windows98捆綁起來,也將它們的主要競爭對手的瀏覽器Netscape與Windows98捆綁起來。這是一項被比爾·蓋茨比作為“要求可口可樂公司所銷售的每箱六瓶的可口可樂必須裝有三瓶百事可樂”的工作。(c)繼續(xù)推出捆綁有微軟瀏覽器的Windows98。微軟公司選擇了(c),這一選擇包含了一定的風險,因為,如果這種做法最后被認為是反競爭的,那么其他公司就會為了獲得3倍于損失的賠償而控告微軟公司。對起訴的審理開始于1998年10月,24名證人預定出庭作證。政府雇用的一位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沃倫-伯爾頓(FrederickWarren-Boulton)作證說,微軟公司擁有壟斷力量,因為它有能力以排斥競爭者的方式確定自己產品的價格。“我認為微軟公司已經將價格提高到競爭水平以上”,因為它沒有競爭對手。他聲稱,微軟公司從事了旨在損害競爭對手的掠奪性做法(只有當該公司被發(fā)現擁有壟斷力量時,其做法才會被認為是非法德)。沃倫-伯爾頓之所以認為微軟公司的做法是“掠奪性的”,是因為它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增長收益,而是為了在瀏覽器大戰(zhàn)中獲勝。例如,微軟公司贈送InternetExplorer瀏覽器的決策,雖然會損失一些收益,但被視為打敗Netscape的一種手段。他聲稱,60%以上的新增互聯網用戶的電腦上,裝的是微軟公司的瀏覽器,所以微軟公司可能會占據瀏覽器市場的統治地位。微軟公司自認為是激烈競爭行業(yè)中的一個既積極進取又遵守法律的參與者。微軟的辯護律師們詳細講述了公司為了改進其操作系統所做的不懈努力,從NS-DOS一直到Windows98。他們指出,如果微軟不提高每個新版本的質量和價值,那么其操作系統就不會有這么大的市場份額。他們認為,高市場份額“根本不能反映軟件行業(yè)中激烈的競爭態(tài)勢”?!叭绻袌鲱I導者不能以快速的、有競爭力的步伐進行創(chuàng)新,那么,它也會面臨快速崩潰的處境?!蔽④浌拘Q,它計劃在1999財政年度投入30億美元用于研究和開發(fā)。比爾·蓋茨并不在預定的24個出庭證人之列。但在一次錄像聽證會過程中,政府律師對他審問了20個小時,其中的有些部分在審理時做了播放,以支持政府的訴訟。主持此次審理的聯邦法官說,“我認為,對每一旁聽者來說,不言自明的是,無論何種原因,在許多發(fā)面,蓋茨先生都一直沒有對聽證做出特別的反應?!泵绹浖c信息產業(yè)協會(美國最大的軟件產業(yè)貿易集團)提交給美國司法部的一份報告,建議對微軟公司進行重組。作為解決報告中所說的軟件行業(yè)缺乏競爭問題的一種方法,報告主張應該將微軟公司一分為三。第一家經營微軟操作系統,包括Windows;第二家經營微軟應用軟件,如Word、Excel和PowerPoint;第三家經營微軟的與互聯網有關的業(yè)務。根據這一報告,存在的問題是,目前在應用軟件領域與微軟公司競爭的公司,在分享微軟的操作系統技術方面,特別需要微軟公司的合作。不與微軟操作系統兼容的軟件干脆無法存在下去。因此,微軟公司在操作系統方面的統治地位阻礙著應用軟件行業(yè)中的競爭。3、公共物品外地人開車進出泉州市,會發(fā)現一個奇怪的景象:兩座過江大橋并行相隔,其中一座刺桐大橋與泉廈高速公路近在咫尺,但伸向高速公路的連接道卻孤零零地斷在半空,成了“斷頭路”;另一座相隔較遠的泉州大橋則花費巨資,修建了一條長達10多公里的連接線對車輛進行“引導”。這一“斷”一“連”,經由泉州市區(qū)的車輛要想駛上高速公路,至少要多花15分鐘的車程。當地的市民也說不清楚原因,只是告訴記者“前者是民營的,后者是政府收費的”。作為民間資金率先進入基礎設施領域的示范項目,泉州刺桐大橋幾年中的尷尬遭遇和現實窘境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反映出的深層問題耐人尋味。全國首創(chuàng):民資進入大橋建設1994年,為緩解交通負荷,泉州市決定在市區(qū)邊緣再造一座過江大橋。因政府財力不足,而外商投資條件苛刻,大橋建設計劃一拖再拖。這時,由泉州市15家私有企業(yè)合股成立的名流公司主動“請纓”加入。在獲得批準后,“泉川刺桐大橋開發(f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中名流公司控有60%的股份,政府資金占少量股份。1996年底,投資總額為億元的刺桐大橋建成通車。按照約定,刺桐大橋由項目投資法人建設經營30年,期滿后全部無償移交給政府。由于刺桐大橋首次吸收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并嚴格按照建設-經營-移交(即BOT方式)興建,因此引起了社會各界和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被稱為“國內首例民營BOT融資項目”。怪事發(fā)生:高速路連接線竟舍近求遠與民間資金進入時的“熱火”場面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刺桐大橋在建成運營后卻一路“怪事”。刺桐大橋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大橋和泉廈高速公路相距僅300米,所以公司在建設大橋時就預留了與高速公路連接的匝道,并已投入700多萬元。但這一合情合理的連接方案花了幾年的時間也沒獲得準許,而就在這一連接方案“卡殼”的同時,泉州市自己投資1.3億元,修建了一條長長的牛山連接線,“引導”車輛從政府收費的泉州大橋駛上高速公路。2001年當地媒體征集市民意見,讓刺桐大橋和高速公路實現對接成為泉州市民要求最強烈的問題之一。怪事真相:原是近億元過橋費作怪采訪中,一些熟知情況的干部直言:“怪事”其實并不奇怪。刺桐大橋建設時,早些年建成的泉州大橋收費權歸省里,但刺桐大橋建成后不久,泉州大橋收費權就下放到了泉州市,情況也由此發(fā)生了變化。兩橋并行相隔數百米,每年近億元的車輛過橋費使兩座大橋構成了激烈的競爭,事實上形成了民資與政府“爭利”的格局。爭利之下,難免出現“怪招”。福建省一位經濟部門負責人尖銳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門只對引進外資情有獨鐘,甚至制定指標,引為政績,而對民間資金卻處處設卡,視為異類和對手。這種狀況如不盡快改變,不僅民間投資熱情受阻;政府制定的啟動和擴大民間投資計劃也將成為“空中樓閣”。(據新華社電)與民爭利實在無理泉州市允許民間資本建造、經營大橋,開了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先河,這好比允許人家進了門。但橋建起來后,卻處處設卡、添堵,這又好比請進門后卻讓人站著,不給座位。這樣的“待客”之道,不僅令人寒心,而且實在是沒有道理。經濟的發(fā)展需要民間投資的快速增長,所以我們整天在講激活民間投資,可是民間投資剛剛露點頭,就遭遇到“壟斷利益集團”的強力“阻擊”,生怕人家發(fā)展得快,生怕人家多賺錢。在壟斷和權力面前,民營企業(yè)自然屬于“弱勢群體”,可最終吃虧的是老百姓,如此與民爭利,政府又怎么能建立起威信呢(據新華社)(1)公共物品的特點是什么泉州刺桐大橋是否屬于公共物品為什么(2)解釋泉州刺桐大橋建設的BOT機制,并予以評論。(3)為什么說政府在“與民爭利”政府怎樣“與民爭利”4、
醫(yī)療的外部效應
另一個政府取代市場的理由是醫(yī)療具有外部效應(Externality),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对u價與建議》沒有提這一點,但是這是個很是是而非的理由,因此有必要作耐心的分析,以防可能的濫用。
外部效應又是一個經濟學專業(yè)術語,指一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他人的福祗[1]。它可能是好事,叫作“正面外部效應”(PositiveExternality),比如我修繕一個鳥語花香的花園,可以直接讓鄰居心曠神怡;但很多情況下它是壞事,叫作“負面外部效應”(NegativeExternality),比如我放高分貝的音樂會吵著鄰居的休息,再比如化工廠的污染會直接使周圍的居民生活質量下降。一個人治病,直接讓家人放心,讓流水線上的同事工作效率增加,這是一種正面外部效應。相反若有病不治,讓家人擔心,讓同事效率降低,這是負面外部效應。如果他得的是傳染病,顯然他的負面外部效應會傳播千里,影響遠遠超過家人和同事的人群。
外部效應導致個體的利益和社會利益分歧(Divergenceofprivateinterestfrompublicinterest),使自由市場對“好”的東西供應不足,而“壞”的東西過量供應:如果我只考慮我的個體利益,我只會把花園修繕到我的邊際快樂(Marginalhappiness)和邊際成本(Marginalcost)相當的程度,但是如果我也考慮社會利益,即也考慮鄰居的快樂,并“快樂著他的快樂”,我和鄰居合起來的邊際快樂就會大于我一個人的,于是我就愿意把花園修得更好。同樣的,如果考慮到社會利益(損失),我就會少放高分貝音樂;如果化工廠考慮周圍居民的健康損失,并且“損失著他們的損失”,它們也會少排污。
因此一般政府有理由干預具有外部效應的行業(yè),用稅收或補貼等手段糾正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不一致,把供應量增加或減少到最優(yōu):當政府對化工廠的排污收稅,然后用之于周圍居民,化工廠立即會“損失著他們的損失”,減少排污量。那么既然醫(yī)療有正面的外部效應,政府是不是該補貼(獎勵)它,或者干脆“主導”它呢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再一次需要把普通醫(yī)療和公共衛(wèi)生分開。在公共衛(wèi)生領域,流行病的防治顯然有廣泛的正面外部效應,因此市場無法足夠供應,因此政府應當“發(fā)揮主導作用”。但是在普通醫(yī)療領域,外部效應局限在很小的范圍內,家人和幾個同事而已;再者,一個人是否就醫(yī)的決定往往是整個家庭的決定,而且隨著越來越多公司或單位為員工購買醫(yī)療保險,是否就醫(yī)的決定最終會是公司的決定,因此個體利益(這里的個體是家庭或公司)和社會利益并無明顯分歧[2],不需要政府來糾正,更不需要政府來“主導”。
醫(yī)療應與社會救濟、社會保險分開
當然,如果把醫(yī)療交給市場,必然會有一部分貧困人口無力靠自己的收入得到起碼的醫(yī)療,就像中等收入人群得不到高級轎車、華美的別墅一樣。因為醫(yī)療對人生存的重要性,任何高尚的社會都應該幫助它的貧困人口獲得起碼的醫(yī)療。但是這只能說明社會救濟的必要性,絲毫不成為政府“主導”醫(yī)療的理由,就像糧食固然對貧困人口重要,但是不能因此回到“人民公社”國家辦糧的時代。社會救濟最好用現金的方式支付,貧困人口自然會把現金用到他們的“刀刃”上,是求醫(yī)用藥,還是滿足溫飽,他們會理性地選擇。無論如何,沒有必要由國家來“主導”醫(yī)療,把社會救濟隱藏在醫(yī)療里。
同樣的,醫(yī)療也應該跟社會保險分開。在一個擁有成熟保險市場的社會,大多數人的個人醫(yī)療費用由私營保險公司支付。但是因為保險市場固有的特點,尤其是信息不對等(AsymmetricInformation)[3]和道德風險(MoralHazard)[4],市場決定的保險費(Premium)會讓很多貧困家庭望而生畏,這就是《評價與建議》指出的“疾病風險與個人經濟能力之間的矛盾”。為解決這個矛盾,多數西方國家都有全民的社會醫(yī)療保險,以保障一定水平的醫(yī)療保險。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建立全民醫(yī)保,這是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但是無論怎樣,這里只有一定程度的社會保險的必要性,沒有政府“主導”醫(yī)療的必要性。社會保險并不意味著去公家的醫(yī)院免費看病,而是受到社保的公民選擇醫(yī)院或診所(公立或私立)就醫(yī),然后報銷部分或全部費用。這樣我們不但可以保證公民得到過得去的醫(yī)療,還可以保證醫(yī)療行業(yè)的競爭局面,從而進一步保證公民的消費權益。社會保險也不僅僅是醫(yī)療保險,還要包括失業(yè)保險,工礦或自然災難的救助等等。跟社會救濟一樣,我們沒有理由把它隱藏在醫(yī)療里以追求“公平”,“公平”應該讓社會救濟、社會保險等社會福利提供。
把醫(yī)療和社會福利分開,并不僅僅因為它們概念上不同,而是為了保證醫(yī)療市場的競爭局面。只有保證這種競爭局面,消費者,無論是富有的,還是依靠社會福利的,才會真正成為“上帝”。讓政府代替市場,無論本意有多好,效果往往相反。如果判斷誰有資格享用某項醫(yī)療服務的標準不再是價格,那么權力的大小以及和權力的親近程度就會取而代之。這是任何改革必須避免的,如果改革的目標是提高普通百姓的福祗。國民收入核算理論案例分析計算產出的難題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估計值,它是將一個經濟里面數以百萬計的各種商品和勞務加起來而得出的一個總和。但是計算這一數值的同時會引起一些難題。以下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難題。(1).衡量質量的改變:今天的一個西紅柿和50年前沒什么兩樣,但是一架飛機或一輛汽車卻和20年前有了很大區(qū)別。一些產品的質量(和價格)幾乎每年都會發(fā)生變化??紤]一下計算機的迅速發(fā)展產生的問題。假如那些計算GDP的人們只使用計算機的市場價格進行計算,他們可能得出計算機產出上升緩慢,甚至是下降的結論,因為計算機的價格迅速下降。但是人們不想單純比較計算機的數量,否則將忽視新式計算機日益強大的事實。一種計算計算機產業(yè)的真實產出的方法應該同時考慮質量的改進。假如所作修正不夠充分,那么結果就會顯示產出增長比實際要小得多。或者應考慮一下醫(yī)療衛(wèi)生的改進產生的問題。以如今可供應用的醫(yī)療技術為例,經濟學家們應該怎樣將現在醫(yī)療保險產業(yè)的產出和幾十年前進行比較呢GDP統計學家們知道這些難題,想方設法基于質量變化作出某些修正。例如,70年代早期,由于首次要求汽車安裝防污設備,汽車價格上升。統計學家們需要確定增加了的成本是一種單純的價格提升,因此成為通貨膨脹的一個誘因,還是一種質量改進,有效提高了真實產出,因為消費者購買的是一輛更好的汽車。最后他們選擇了第二種意見。然而,統計數字的使用者應該記住,所有類型的修正肯定不時十全十美的。(2)衡量政府的服務標準的GDP的計算從銷售點的價格和數量出發(fā)。那么應該如何處理不出售或者不直接出售的商品呢這類商品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政府提供的服務。試想州政府官員們的工作效率提高,能夠迅速完成汽車注冊的程序,這可能意味著該州政府可以雇用較少的人手完成同樣的工作。但是車牌價格并非由競爭市場決定,納稅人交稅來支付有關政府職員的薪金。GDP的統計數字僅僅反映了政府職員的工作時間。如果政府的工作效率提高,得出的GDP數值反而可能下降,即使真實的產出即注冊數量增加。(3)衡量非經市場銷售的商品非經市場銷售的商品和服務,例如家庭成員完成的家務勞動,向國民收入統計學家提出了相似的難題。統計數字低估了經濟的產出的真實水平,因為它們忽視了類似這樣的經濟活動。舉例而言,如果一對夫婦留在家中打掃衛(wèi)生和做飯,這將不會被列入GDP的統計之內。但是,假如這對夫婦外出工作,另外雇人做清潔和烹調工作,那么這對夫婦和傭人的經濟活動都會被計入GDP中。(4)統計學問題的重要性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即使GDP的計算不盡完美(而這當然是肯定的),至少這些不盡完美的問題其實在各個時期都相差無幾,因此經濟學家仍然可以略帶猶豫地運用這些數據,作為經濟規(guī)模的一種描述。放在幾年的短時間里考察,這種看法確實相當正確。但是經濟結構將隨著時間推移發(fā)生變化,GDP計算過程中的這些偏差也會發(fā)生變化,于是產出和生產力的增長的計算可能出現很大的歪曲。例如,過去幾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家門,接受有薪工作,相應地她們會更多地聘請管家和在飯店就餐,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以往對GDP的低估有所減少,于是GDP的部分增長比真實情況更加明顯。另外,如果政府部門增長得比其他部門快,而GDP的計算方法又系統地忽略了公共部門的生產力的增長,那么就會得出生產力增長放緩的結論,但實際并非如。討論:GDP的計算方法在其他哪些情況下還存在缺陷第十二章國民收入的決定——IS-LM模型案例1:中國儲蓄水平對利率的反應程度20世紀90年代前半期,因為中國存在著通貨膨脹,人民幣的名義利率被確定在較高的水平上。而且為對付通貨膨脹,在名義利率之外,政府還確定了一個鼓勵居民儲蓄的保值貼補率。到了1996年4月,鑒于通貨膨脹明顯回落,又有3萬多億的巨額儲蓄存款躺在銀行里,中央銀行宣布停辦保值儲蓄業(yè)務,拉開此后一系列降息大戲的序幕。1996年5月1日,中央銀行第一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調個百分點,同時取消了1982年開始的8年期儲蓄存款。但降息后儲戶并不為所動,中央銀行于8月23日第二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調個百分點。1997年前9個月,由于通貨膨脹壓力繼續(xù)緩解,一年期存款實際利率達到199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10月23日,中央銀行第三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調個百分點。但這一年,全國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仍比上年凈增兩成,儲蓄余額達46000億元。1998年前2個月,物價在上年僅%的漲幅的基礎上繼續(xù)下跌。3月25日,中央銀行第四次小幅降低利率。由于2月20日發(fā)行的國債利率較同期儲蓄利率高得多,降息當日,很多儲蓄所的國庫券被搶購。1998年7月1日,第五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調個百分點。此時活期與3個月定期存款利率已創(chuàng)建國以來最低,但實際利率仍然超過8%,遠高于實際平均水平。與兩年前首次降息相比,中長期定期儲蓄利率實際上已減少了一半以上,但當月末,居民存款余額卻頑強沖到50000億元。12月7日,第六次降息,一年期名義利率降到%。由于全年通貨膨脹率為負%,實際利率仍達4%以上。利率下降、存款猛增的狀況很像西方經濟學描述的“流動性陷阱”現象。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名義利率雖然下降,但實際利率并未下降多少;而是除了儲蓄之外,其他投資渠道有限;三是中國住房制度、醫(yī)療制度、養(yǎng)老金制度、教育收費制度等同時面臨改革,人們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增強,因而儲蓄傾向增強。案例2:美國1979年的貨幣政策轉變美國1979年前后,貨幣政策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嚴重的負作用。這恐怕是當時美國政府沒有料到的事情。在20世紀70年代卡特總統上臺執(zhí)政前,福特政府采取的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很快,失業(yè)率由9%下降到%。但負效應是通貨膨脹率迅速上升,從%上升到%。到了1979年第三季度,卡特政府所要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高通貨膨脹。因此,采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控制貨幣供給,使貨幣的增長率一下子從1979年第三季度的%下降到第四季度的%。貨幣供給的下降,引發(fā)了兩個后果:一是利率迅速從%上升到第四季度的%,1980年第一季度的%;二是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變成了負增長,1980年第二季度增長率為-%。表1979美國貨幣政策變化時間貨幣增長率利率投資/GNPGNP增長率年季19792%%%-%19793%%%%19794%%%-%19801%%%%19802-%%%-%19803%%%%19804%%%%由于擔心經濟危機的爆發(fā),卡特政府又迅速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1980年第三季度,貨幣供給一下又猛增到了%,其結果是通貨膨脹再度飛升、投資只是略有回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由-%回升到%。但是,原本脆弱的美國經濟再也經不起忽冷忽熱的折騰,1981年以后美國經濟陷入了危機之中。有人形容美聯儲這段時間里的行為就像一個喝醉酒的司機。第十一章貨幣理論2004年初開始,中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政策措施陸續(xù),到第3季度,宏觀調控已經初見成效,國內生產總值繼續(xù)保持快速增長,第1~3季度經濟增長%,為1996年以來同期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試對以下中國宏觀調控在貨幣政策方面的數據進行分析,論述中國政府試圖在經濟宏觀調控中的預期目標和所實施政策的調控作用。貨幣信貸運行的基本情況在貨幣金融方面,宏觀調控政策效應逐漸顯現,貨幣供應量和銀行貨幣信貸投放增速下降并逐步向年初的調控目標靠攏,儲蓄存款增長速度也出現了持續(xù)的少增。中央銀行“量”、“價”手段并用,加大了對基礎貨幣的調控,商業(yè)銀行流動性平穩(wěn)。銀行間市場活躍,貨幣市場利率基本穩(wěn)定。(一)貨幣供應量M2增長速度從年初高位平穩(wěn)回落2004年1~4月份貨幣供應量M2增長速度較快,5月份以后貨幣供應量增速明顯減緩。截止到9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為萬億元,同比增長%,增幅比上年同期低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為萬億元,同比增長%,比上月末低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低個百分點。由于“十一”黃金周前現金投放較多,9月份現金凈投放1006億元,同比多投放307億元,當月末流通中現金M0的余額為萬億元。近些年9月份都是現金季節(jié)性大投放的月份。9月末,基礎貨幣余額為萬億元,同比增長%,增幅比上月末下降個百分點。9月份當月基礎貨幣投放2019億元,外匯占款投放占59%,由于財政存款下降投放的基礎貨幣占26%;基礎貨幣回籠452億元,回籠的主要渠道是發(fā)行中央銀行債券。到9月末,廣義貨幣M2乘數,比上月下降,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二)存款增速放慢,儲蓄存款增速持續(xù)下降9月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并表的各項存款余額為萬億元,同比增長%,增幅同比下降個百分點。其中,本外幣并表的居民儲蓄余額為萬億元,同比增長%,增幅同比下降個百分點;本外幣并表的企業(yè)存款月末余額為萬億元,同比增長%,增幅比上年同期低個百分點。9月末,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為萬億元,同比增長%。其中,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萬億元,同比增長%,比上年同期低個百分點,增長幅度已經連續(xù)8個月回落。目前,人民幣儲蓄存款的增長幅度是2002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月人民幣各項存款新增2557億元,同比少增2587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增加969億元,同比少增664億元;企業(yè)存款增加1572億元,同比少增1300億元,企業(yè)存款同比少增較多的主要原因是2004年國慶節(jié)長假前夕,企業(yè)工資、獎金發(fā)放較多,9月份工資性現金支出3012億元,比去年同期多發(fā)放361億元,導致企業(yè)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同比少增較多;財政和機關團體存款減少406億元,同比多減少396億元。(三)貸款增速逐步回落到調控目標之內9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本外幣并表余額為萬億元,同比增長%,增幅比去年同期低10個百分點,比上月末低個百分點。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萬億元,同比增長%,增幅比上月回落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個百分點。前9個月累計人民幣貸款增加17939億元,同比少增6697億元。其中9月份貸款增長出現回升勢頭。當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502億元,同比少增455億元。從投向看,9月份新增短期貸款1148億元,同比多增305億元,是2004年4月份以來短期貸款同比增加最多的月份;新增中長期貸款1259億元,同比少增499億元。9月末,外幣貸款余額為1346億美元,同比增長%,比上月回落個百分點。前9個月外幣貸款累計新增158億美元,同比少增80億美元。9月份當月新增外幣貸款2億美元,同比少增46億美元。(四)銀行間市場人民幣交易活躍,市場利率基本穩(wěn)定1~9月累計,全國銀行間市場人民幣交易累計成交101541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量億元。其中9月份,我國銀行間市場人民幣交易累計成交萬億元,比上月增加1865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215億元;9月份日均成交562億元,日均成交比上月增長%,比去年同期下降%。2004年以來,拆借市場利率基本平穩(wěn)。9月份,銀行間市場同業(yè)拆借月加權平均利率%,比上月低個百分點;質押式債券回購月加權平均利率%,比上月低個百分點,利率小幅回落。第十二章國民收入的決定——IS-LM模型案例1:中國儲蓄水平對利率的反應程度20世紀90年代前半期,因為中國存在著通貨膨脹,人民幣的名義利率被確定在較高的水平上。而且為對付通貨膨脹,在名義利率之外,政府還確定了一個鼓勵居民儲蓄的保值貼補率。到了1996年4月,鑒于通貨膨脹明顯回落,又有3萬多億的巨額儲蓄存款躺在銀行里,中央銀行宣布停辦保值儲蓄業(yè)務,拉開此后一系列降息大戲的序幕。1996年5月1日,中央銀行第一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調個百分點,同時取消了1982年開始的8年期儲蓄存款。但降息后儲戶并不為所動,中央銀行于8月23日第二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調個百分點。1997年前9個月,由于通貨膨脹壓力繼續(xù)緩解,一年期存款實際利率達到199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10月23日,中央銀行第三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調個百分點。但這一年,全國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仍比上年凈增兩成,儲蓄余額達46000億元。1998年前2個月,物價在上年僅%的漲幅的基礎上繼續(xù)下跌。3月25日,中央銀行第四次小幅降低利率。由于2月20日發(fā)行的國債利率較同期儲蓄利率高得多,降息當日,很多儲蓄所的國庫券被搶購。1998年7月1日,第五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下調個百分點。此時活期與3個月定期存款利率已創(chuàng)建國以來最低,但實際利率仍然超過8%,遠高于實際平均水平。與兩年前首次降息相比,中長期定期儲蓄利率實際上已減少了一半以上,但當月末,居民存款余額卻頑強沖到50000億元。12月7日,第六次降息,一年期名義利率降到%。由于全年通貨膨脹率為負%,實際利率仍達4%以上。利率下降、存款猛增的狀況很像西方經濟學描述的“流動性陷阱”現象。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名義利率雖然下降,但實際利率并未下降多少;而是除了儲蓄之外,其他投資渠道有限;三是中國住房制度、醫(yī)療制度、養(yǎng)老金制度、教育收費制度等同時面臨改革,人們對未來預期的不確定性增強,因而儲蓄傾向增強。案例2:美國1979年的貨幣政策轉變美國1979年前后,貨幣政策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對美國經濟產生了嚴重的負作用。這恐怕是當時美國政府沒有料到的事情。在20世紀70年代卡特總統上臺執(zhí)政前,福特政府采取的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刺激經濟,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很快,失業(yè)率由9%下降到%。但負效應是通貨膨脹率迅速上升,從%上升到%。到了1979年第三季度,卡特政府所要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高通貨膨脹。因此,采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控制貨幣供給,使貨幣的增長率一下子從1979年第三季度的%下降到第四季度的%。貨幣供給的下降,引發(fā)了兩個后果:一是利率迅速從%上升到第四季度的%,1980年第一季度的%;二是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變成了負增長,1980年第二季度增長率為-%。表1979美國貨幣政策變化時間貨幣增長率利率投資/GNPGNP增長率年季19792%%%-%19793%%%%19794%%%-%19801%%%%19802-%%%-%19803%%%%19804%%%%由于擔心經濟危機的爆發(fā),卡特政府又迅速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1980年第三季度,貨幣供給一下又猛增到了%,其結果是通貨膨脹再度飛升、投資只是略有回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由-%回升到%。但是,原本脆弱的美國經濟再也經不起忽冷忽熱的折騰,1981年以后美國經濟陷入了危機之中。有人形容美聯儲這段時間里的行為就像一個喝醉酒的司機。第十三章經濟周期理論和經濟增長理論1、中國體制改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制度創(chuàng)新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以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開始進行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并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農村實施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之改革和企業(yè)改制重組,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之中。從農村改革方面來看,由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徹底取代傳統的“三級所有制為基礎”的集中統一管理的體制,給農民自主經營權利,極大地激發(fā)了廣大農民的創(chuàng)造性和生產積極性,糾正了過去盲目追求超越生產力水平的“一大二公”的生產體制,使生產關系適應現階段農村生產力發(fā)展水平,解放了農業(yè)生產力。連續(xù)幾年我國農業(yè)生產出現快速增長,農業(yè)收入持續(xù)提高,農業(yè)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率,均達到歷史較高水平。農村體制改革的深入展開,不僅提高了農業(yè)生產力,鞏固了農業(yè)在國民經濟的基礎地位,而且有力地支持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展開。從以國有企業(yè)改革為主的經濟體制改革來看,二十多年來,國有企業(yè)改革一直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傳統國有企業(yè)具有多重身份:是一個生產單位,也是一個行政單位,又是一個社區(qū)單位。政企不分時傳統國有企業(yè)制度的根本弊端。傳統國有企業(yè)的種種問題都是由政企不分產生出來的。因此,國有企業(yè)改革也就是將政企不分作為改革對象,將政企分開作為改革目標。經過擴權讓利,全面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轉換企業(yè)經營機制與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及綜合改革四個階段的探索,確立了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的改革方向,使我國國有企業(yè)管理體制發(fā)生了深刻變化,盡管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國有企業(yè)改革仍然存在許多難點問題有待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但是以國有企業(yè)為中心的經濟體制改革,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是巨大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總量年均保持在8%—9%的增長速度,就是最好的證明。正確評價政府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政府與市場怎樣實現良性互動,政府在推動經濟增長中應發(fā)揮什么作用這是一個在理論上有爭論,在發(fā)展實踐中經常難以處理好的復雜問題。在20世紀下半葉,更經歷了肯定—否定—再肯定的曲折過程。因此,正確評價和有效發(fā)揮政府的作用,也是順利推動經濟增長能夠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認為政府和市場在經濟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和不同時期的作用各有側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盲目性,補充市場、規(guī)范市場、穩(wěn)定市場對經濟運行進行積極和恰當的干預。總之,既需要培育市場,維護市場秩序促使市場保持經濟運作的效率,推動市場更為順利和更為健康地運作,并促進社會公平方面發(fā)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關于政府作用同經濟增長的關系,世界銀行在1997年的《世界發(fā)展報告》中曾作過很有啟發(fā)意義的分析。報告以政府信譽指數作為標準,把全球100多個國家的政府作用按信譽指數分為高、中、低三個類別,并分析它們同經濟增長中兩個重要指標(投入率、人均GDP增長率)之間的相互關系。結果表明,政府信譽指數越低,投資率也越低,人均GDP增長也越低(甚至出現負增長);政府信譽指數處于中等水平的,投資率也呈中間狀態(tài),人均GDP增長也是中間水平??梢娬抛u的高低,即政府客觀調控能力的強弱,對經濟增長具有重要影響。中國作為一個市場經濟轉型國家,應該認真研究在經濟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政府應該如何恰當地發(fā)揮作用。是政府成為推動經濟的有力因素之一。即使在市場經濟最發(fā)達的美國,政府在保持宏觀經濟穩(wěn)定方面,在支持教育和培訓方面,在促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級消防設施操作員測試題(附答案)
- 網絡安全管理員高級工試題庫含答案
- 高級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師三級題庫+參考答案
- 通信網絡管理員高級題庫含參考答案
- 第八單元幾分之一(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2024國家能源集團第一紀檢中心系統內招聘擬錄用人員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國家電投福建公司招聘2人(福建福州)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19《大雁歸來》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同步課堂(統編版2024)
- 2025年硫代硫酸鹽項目合作計劃書
- 《測量長度-綜合與實踐 小小測量員》(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二年級上冊數學西師大版
- 光伏電站運維安全風險管控清單
- 保安員考核評分標準與細則
- 四年級豎式計算大全100道
- 履行法定義務糾正違法行為的模板
- 越劇基本知識講座
- 崗位績效獎勵制度
- JGT161-2016 無粘結預應力鋼絞線
- Visual Studio 2019(C#)Windows數據庫項目開發(fā)高職全套教學課件
- 深圳中考自主招生簡歷
- 壽光金遠東變性淀粉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乳酸、丙交酯、聚乳酸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表
- 美術社團活動記錄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