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我們的詮釋:《論語》中“道”的涵義“道”這個字在《論語》中大約出現(xiàn)了一百次。對于孔子思想的詮釋來說,“道”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并且,正如我們應當直接可以看到的,對于“道”這個字的哲學分析,支持著我們對于孔子宇宙論的獨特詮釋?!暗馈边@個字由兩部分構成,一個是“”,意思是“走過去”、“通過”;另一個是“首”,意思是“頭”、“首要的”。這兩個部分都提供了“道”這個會意字的意義。鑒于這種構成,“道”基本上可以被視為動詞。首先,幾乎所有由“”構成的字都是動詞。此外,在《書經》中,“道”字被屢屢用來指開通渠道并“引導”河流以防止河水泛濫。甚至“首”這一構成部分也有“引導”的涵義。如果將“道”的動詞意義作為基本涵義,那么,它的派生的幾種意義自然就會出現(xiàn)了,如“引導”、“道路”、“途徑”、“方式”、“方法”、“藝術”、“教導”、“解釋”等?!暗馈弊罨镜囊馑际恰颁佋O道路”,其引申的意思是指已經鋪設好從而能夠旅行的道路。許多孔子《論語》的注釋者常常將“道”名詞化,將其解釋為一種預先存在的理念,而與這一理念的相符是令人感到愉快的。盡管《論語》確實具體提到過這種意義上的“道”,但卻是以一種貶低的方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保ā墩撜Z·泰伯》)也就是說,簡單地被引導在現(xiàn)存的道路上行走,是與極為不同且更為困難的“開辟道路”有所區(qū)別的。我們將會論證,實現(xiàn)“道”就是去經驗、詮釋和影響這個世界,強化并拓展文化先驅所建立的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為后代提供交通圖和方向。因此,對孔子來說,“道”在根本上就是“人道”??鬃咏洺⒌烂枋鰹橐环N從前代所繼承的遺產: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道”在人中,由人傳承下去,為人所聆聽。并且,各個個體都以獨特和互不相同的方式來接受和體現(xiàn)“道”。有些時候,從文化傳統(tǒng)中繼承的“道”是與代表性的歷史人物相一致的,例如文王和武王。另一些時候,“道”則與諸如“三代”或“上古”這樣的歷史時期相一致。由于這些人物和時期是人類經驗某種特定的品質的真正象征,在這種歷史屬性以及“道”與君子、善人、圣人的抽象水準的聯(lián)系之間,事實上就差別不大。雖然有時孔子會將“道”界定為遙遠的歷史人物以及人類成就的最高典范,但孔子也堅信,“道”就在當前,在同代人身上,在老師身上,甚至在家人身上?!暗馈边€經常被歸于孔子本人,所謂“吾道”、“夫子之道”。在限定于人的世界來理解孔子“道”的概念時,有一個重要的考慮就是:人不僅是道的繼承者和傳播者,并且,人在事實上還是終極性的創(chuàng)造者。因此,我們應當論證:“道”出自于人類的活動。正如“道路”的比喻所提示的,至少對孔子本人來說,“道”最終是來自于人的根本。作為“道”的最初根源,人們行“義”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君子創(chuàng)造意義和價值,體現(xiàn)在文化傳統(tǒng)中的被繼承的“道”得到了傳播和進一步的拓展。所謂“隱居以求其態(tài),行義以達其道。”事實上,在“道”之不行的國家里,君子不是要成為隱士,而是要力圖繼續(xù)行道,并通過個人發(fā)揮能力賦予世界意義來使“道”得到復活。正所謂“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在《論語》中使用的有關“道”的比喻特征,揭示了其兩方面的性質,它既是恰當?shù)睦^承,又是個人的貢獻。所獲得的“道”被當作一條門徑,為有所覺悟的人提供方向。所謂“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道”是一個人的文化氛圍所架構的門徑,通過這一門徑,一個人得以成功。“道”是一個出發(fā)點,是一個確立方向的指示燈,而不是一個終極的目的地。世界就像是一個匠人的作坊,在這個作坊中,一個人學習各種技能和以往的經驗,作為為了自己的時空而創(chuàng)造性地獲得“道”的準備?!鞍俟ぞ铀烈猿善涫拢訉W以致其道?!薄暗馈钡漠a生和滋養(yǎng)來自于圣賢人物的努力,其實現(xiàn)也最終有賴于人的活動。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斷言成人不僅僅是跟隨別人亦步亦趨時,所強調的正是這種被忽略了的“弘道”的向度。在延續(xù)、拓展“道”的過程中,人類發(fā)揮著積極、創(chuàng)造性的作用。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弊鳛椤霸炀腿恕钡摹叭省迸c“造就世界”的“道”之間的直接關聯(lián),頗有助于澄清“道”的這種偶然性。貫穿《論語》始終,“道”都不斷地與“仁”彼此相連,如果不是由“仁”來定義的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在一個獨特的個人與其獨特的環(huán)境之間的動態(tài)互動過程中,這個人本身既得到了定義,也定義著該過程。正是由于這一點,《論語》中經常提及的“仁”,就仍然是模糊和不確定的?!暗馈笔且粡埓┰缴c死的通程車票,它由形成之中的人性和變化之中的世界之間的相互交流所決定。究極而言,人行道最終來自于自己的努力,它包括組織并構建人類經驗的歷史過程的所有方面。它是一個造就世界的過程,在形形色色的文化趣味的各種領域中,所有人所不斷獲得的種種成就的基本一致性使這一過程得到了統(tǒng)一。顏回這位孔子最喜愛的弟子曾經描述過:個人的努力需要沿著難以捉摸的“道”而行。他還強調了孔子在引導他不斷探索“道”的過程中對他的幫助: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意料之中的是,在《孟子》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顏回的“道”,并且可以肯定,顏回的道與古代的圣人禹和后稷的道是一樣的。一條被清晰描繪的道路上有什么,是由那些文化先驅們所打造的,并且,對于那些使用這條道路來開辟自己的不同生活道路的人來說,這條道路是保持開放的。但是,隨著環(huán)境在改變,時代將流逝,道也就隨之衰退和失落。恰如《論語·憲問》所謂“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笨鬃颖救司蜕钤谶@樣一個時代。在那個時代,古之道已經失落,周遭的環(huán)境則協(xié)力打破了美好的生活。因此,需要一個特定的人物來掃清道路,為將來的行路人提供新的開端,就是這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疤煜轮疅o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碧囟ㄈ宋镆獮榕f的道路重新定位,并開啟新的道路起點,這種責任是《論語》中的一個重要的主題。當一個人無法通過參與從政來推進“道”時,他可以退而求其次,在私人存在的領域內繼續(xù)行道: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道”是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是對世世代代所總結和傳承的人類經驗的詮釋。雖然“道”的體現(xiàn)總是需要一個特定的視角,但是在“道”的綜合性的擴展當中,對于歷史人物及其所在時期的不當區(qū)分面臨崩潰。每一種當前看問題的立場都是所有以往事件作用的結果,同時也是所有將來各種可能性的根據(jù),這樣一種事實表明了“道”的統(tǒng)一性。不但過去會重新塑造現(xiàn)在和將來,而且過去本身也會根據(jù)現(xiàn)在的各種結果被不斷地重新觀察和重新塑造??鬃蛹雀铝酥袊拿鳟斚碌奈幕晒浔救艘膊粩嗟乇蝗祟惤涷灤碌囊暯羌捌鋫戎攸c的轉換所重新塑造。就特性而言,“道”可以被描述為一種各種文化矢量的聚結。通過連續(xù)性的多重視角,那些文化矢量被整合并集中為一種可理解性的中心?!暗馈本哂胁煌I域的重要性和不同程度的成就,其較低的層面可以被描述為細枝末節(jié)的“小道”,如果這些“小道”不是彼此不同的話;而其中心的、更高的層面則是對人的生活的恰當關注。“善人”之“道”與“君子”之“道”這兩者,相對于“圣人”之“道”都還有所欠缺,然而,《論語》的文本在這一點上看起來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說,我們此處所面對的并非完全不同的“道”,而是面對的不同角度下的“道”的不同特性,這些不同特性是根據(jù)聚焦與涵蓋的不同程度來加以衡量的: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后傳焉譬諸草木,區(qū)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道”的多樣性在于:它解釋了我們文化興趣的每一個領域中那些具有重要性的東西。有音樂之道、射箭之道、大臣之道、還有天道。鑒于孔子對社會政治問題的格外關注,在《論語》中,關于“治道”的問題就占據(jù)了核心的位置。在每一個歷史時期,每一位重要的文化人物都不但以某種適合于其特定環(huán)境的適當方式體現(xiàn)著“道”,而且還能以其原創(chuàng)性的貢獻,在一個嶄新的方向上建立“道”的動力。我們可以強調個體性的“道”的特性,或者強調作為一種潛能的資源的“道”的連續(xù)性。盡管我們強調“道”的那種倍受忽略的多樣性與個體性的創(chuàng)造維度,但我們也并不希望忽視“道”的最為根本的連續(xù)性。我們所說的關鍵僅僅在于,在重視孔子思想中有關“道”的連續(xù)性的同時,我們也要理解在孔子思想中同樣重要的更新(novelty)與原創(chuàng)(originality),它們也都蘊涵在“道”之中。(二)、我們的回應:檢討其他學者對于《論語》中“道”的詮釋我們已經盡力大體描繪并論證了在孔子“道”概念中特定的人的核心與創(chuàng)造性角色。這是通過將孔子的“道”詮釋為人們聚焦世界的特定方式而達成的。要說明我們這種詮釋的涵義,最為有效的方式也許是針對與我們相對立的觀點來進行論述。那種觀點認為,孔子的“道”是某種超越原則的秩序。既然我們正在辯駁一種已經建立了的(如果不是流行的話)有關孔子的解讀,那么,那種觀點的著名代表人物就不乏其人。在其《論語》英譯本的導言中,韋利(ArthurWaley)將“道”定義為“一種一貫正確的統(tǒng)治方法”(oneinfalliblemethodofrule):因此,“天下有道”的意思是一種好的治理天下的方法得以流行,或者說一種好的方法得以流行,因為孔子“信古”,也就是說,孔子相信古代一些特定的君主曾經實行過那種一貫正確的統(tǒng)治方法,而政治家就是要去重新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韋利意識到這種狹義的定義無法說明“道”在《論語》中的所有情況:似乎還有其他的“道”,因為孔子提到過“此道”和“吾道”。但總體來說,“道”這個字在《論語》中只意味著一樣東西:古人的方法(古之道)。它可以從講述周代建立者的故事以及在那些建立者之前的近乎神話的故事中得以重建。劉殿爵不愿意將“道”的管轄范圍僅僅限定在政治領域,他將“道”解釋為“有關宇宙和人類真理的總和”:孔子所賦予“道”的重要性,可以從他“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話中看到。在這個意義上使用的“道”,似乎涵蓋了有關宇宙和人類真理的總和。不僅對個人而言,對國家來說也是同樣,要么有“道”,要么無“道”。和韋利一樣,劉殿爵也表示“道”還有偶然性的、個體性的用法:在“道”這個概念的使用中,還存在一些細微的意義差別?!暗馈北徽f成是某個人的“道”,例如,“先王之道”(《論語·學而》第12章)、“文武之道”(《論語·子張》第22章)或“夫子之道”(《論語·里仁》第15章)。當被如此區(qū)分時,“道”自然只能被認為是那些人自己所遵循的“道”。不過,劉殿爵仍然選擇將“道”的更為重要的用法與在西方思想發(fā)展中如此突出的超越原則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如此說來,“道”是一個非常具有感情色彩的用語,它和西方哲學、宗教著作中可以找到的“真理”概念非常接近。對于“道”的這種詮釋,最充分、最細致和最持久的說明應當屬于芬格萊特(HerbertFingarette)。在對“道”的解釋中,芬格萊特將“道”定義為“沒有十字路口的大道”。意思是說,“道”是一種“”唯一、確定的秩序。當我們注意到孔子把正確地遵循真實的大道的其他選擇看成是步入歧途、迷失或放棄那真實的道路時,孔子這種對于一元的、肯定的秩序的信守也是顯而易見的。也就是說,這個一元的秩序的唯一“替代物”就是無序、混沌。對芬格萊特來說,“道”是必需和絕對的?!暗馈敝允浅降牡赖路▌t,在于它是一個客觀的存在,不依賴于那些偶然的特殊性?!暗馈眲t說:處在我目前位置上的任何人都應當如此這般認為——我的專名并不是“道”或“禮”所固有的一部分。在“道”的一切方面,都具有一種內在的普遍性,而缺乏對于一種特定個體的根本指涉。我的個人存在是偶然的,但“道”卻并非如此?!暗馈辈粌H不依賴于這樣的所指就可以讓人明白理解,而且,它的道德權威也肯定不取決于把我指稱為我所是的那種獨一無二的存在。雖然許多將“道”詮釋為一種超越觀念的注釋者們會在芬格萊特這種詮釋的一些后果面前逡巡不前,但是,芬格萊特的確以一種系統(tǒng)的方式展示了將超越性歸于孔子所造成的后果。而我們認為,這樣做最嚴重的結果在于:孔子有關人的觀念變得貧乏了。在芬格萊特看來,有關是非的客觀存在的標準,其應用問題是認知上的事情:可以設想,并不包含同樣有效的選擇的觀念,但是預設了唯一要做的正確的事情,這時問題實際上變成:“怎么辦,它是正確的嗎它就是‘道’嗎”用更一般的說法,任務并沒有被構想成是一種選擇,而是努力把一些目標或行為分成客觀上正確(“是”)或不正確(“非”)兩類?!岢龅娜蝿詹皇沁x擇或決定,而是區(qū)分或辨別各種沖突矛盾的傾向?!喲灾?,任務是由認知而非選擇來提出的。顯然,這意味著人是根據(jù)某種客觀的標準而被造就和指導的:在《論語》中,關于人的基本概念是:他是一個生來就要進入這個世界之中的人——更具體地說,進入到社會之中的人,具有被塑造成一個圣賢君子的潛質?!绻麤]有能按照理想塑造好,那么,由于這個缺陷,他將會偏離大道。對于根據(jù)自己的選擇而使生活富有意義來說,個人的自主性是必要的。而這種“道”的存在限制了人的概念,排除了個人的自主性。人在終極的意義上不是一種自主的存在,并不像我們西方人所說的,他具有一種內在的、決定性的力量,這種力量在各種真實的選擇項之中可以做出選擇,從而塑造他自己的生活。對芬格萊特來說,人“行道”需要祛除個人的意愿,并且,個體的“自我”要服從于“道”的尊嚴。這種結果……磨礪或穩(wěn)固一個人所追求的“目標”或精神方向,為的是使之能夠堅定不移地走上那條真正的大道,也就是成為一個高尚的有文明修養(yǎng)的人(君子)。行道之人使寓于道之中的恢弘的精神尊嚴和力量在他身上得到了具體的表現(xiàn)。芬格萊特對“道”的詮釋把人描繪成一種管道或者媒介,通過這種管道或者媒介,寓于“道”之中的精神性得到了展現(xiàn)。意義和價值的終極根源就是這種客觀的“道”。人的成就越大,人的特性就越少,“道”也就越非個人化:由于的意志是促使“道”發(fā)揮作用并能夠實現(xiàn)的媒介,所以君子的“我”,作為純凈的人格,似乎已經變得晶瑩剔透。……因為這是一種雖然不太富有想象力,但在某一方面說來是更加確切的表達方式,它表達的是這樣的精神:“不是我的意志在行動,而是你的意志根據(jù)道而行。”事實上,對芬格萊特來說,在任何重要的意義上,特定的個人的觀念都消失在“道”之中了。一個人要么偏離“道”,那樣的話,這個人作為一個人來說就失敗了;要么使其個人的特性服從于更高的理想,那樣的話,這個人就成功地成為一個人。要去理解君子意志的內容,就是要去理解“道”,而不是去理解那作為一個特定個人的君子。私我表現(xiàn)于自我中心者的意志之中,而“道”則表現(xiàn)于君子的意志之中?!瓱o論是通過物理的或心理的辦法,還是借助于法律的或政治的手段,個人意志強加于人根本沒有立足之地。相反,一切人都應當在一種由“道”創(chuàng)造的互相尊重的和諧的氛圍中自愿合作。我們認為,這種對“道”的詮釋無法賦予孔子人的觀念以充分的價值。它將人的實現(xiàn)降低為滿足某種外在的存在圖式,剝奪了人作為人的意義和價值的最終創(chuàng)造者的身份。這樣做的詮釋,使得人的完成成為一種在基本上是邏輯陳述的東西,在這種邏輯陳述中,一個人必須完成一些必要的條件,以便成為一個預先決定了的產品。自我的決斷成為服從和模仿,創(chuàng)新成為過失。如此一來,人的實現(xiàn)就更多的是工藝而非藝術,更多的是復制而非創(chuàng)造。芬格萊特的詮釋與孔子對人的造就的理解相抵觸,在孔子看來,人的造就是一個沒有止境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真正的品質的增長是文化累積的作用及其多種可能性的豐富。用芬格萊特自己的比喻來說,人的交響樂是已經譜寫好了的,演奏這首交響樂的樂隊也已經是配置好了的,成為人就是演奏這首樂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遼寧省朝陽市朝陽縣柳城高中2025年全國高三模擬考試(六)生物試題含解析
- 洛陽科技職業(yè)學院《專業(yè)技能訓練》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棗莊市四十一中市級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一輪復習基礎知識檢測試題生物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鹽城市響水實驗、一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第四次月考試卷化學試題含解析
- 寧夏大學《傳統(tǒng)人居文化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民航職業(yè)技術學院《工程數(shù)值分析及實驗》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樂安縣2025年三年級數(shù)學第二學期期末復習檢測試題含解析
- 山東陽谷縣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一輪復習階段性考試(化學試題文)試題含解析
- 沈陽工程學院《商務英語視聽》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qū)第八十二中學2025屆下學期期中考初三試卷物理試題含解析
- 妊娠滋養(yǎng)細胞疾病的護理課件
- JJF 1847-2020 電子天平校準規(guī)范(高清版)
- 《XX醫(yī)院安寧療護建設實施方案》
- 污水處理站運行維護管理方案
- 起重機械產品質量證明書與合格證樣表剖析
- 《機電傳動控制》模塊化實驗裝置設計
-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單元練習題全冊
- 職業(yè)病危害接觸史證明
- 苯嗪草酮生產工藝演示
- 用款申請單模板
- 外包商準入、退出管理制度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