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哲學:中國哲學史(題庫版)1、名詞解釋
五殊二實正確答案:周敦頤《通書?理性命》:“五殊二實,二本則一,是萬為一,一實萬分,萬一各正,小大有定。”五殊,即五行金木水火土,二實指陰陽。周敦頤認為由太極演化出對立的陰陽,“陰(江南博哥)變陽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名詞解釋
天人之分正確答案:指肯定天與人、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不同和區(qū)別的觀點。荀子首先明確提出天人之分,《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強本而節(jié)用,則天不能貧;養(yǎng)備而動時,則天不能??;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故明于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辈娬{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唐劉禹錫所著《天論》,也強調天人之分,認為:“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動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強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辈⑶姨岢觯骸皻庑巯嗑?,力雄相長,天之能也”;“義制強訐,禮分長幼,佑賢尚功,建極閑邪,人之能也?!闭f明自然和社會分別具有不同的準則。3、名詞解釋
滌除玄覽正確答案:要把內心打掃的干干凈凈,不受一點外來干擾,像一面最清澈的鏡子不占一點塵灰,只有這樣才能理解道的真諦把握道。4、名詞解釋
架構宇宙觀正確答案:張東蓀1928年提出。認為宇宙的實質為無形體、無質料、無實質的架構,亦稱結構、伏構、配列、關系等,既非物又非心,時間空間則為最基本的架構。架構如同佛教之因緣,空無實質,但離不開人們的意識概念。架構由其締結樣式可產(chǎn)生新的架構,我們稱之為進化。5、問答題
談談荀子的天人關系論正確答案:天人關系論從本體論意義上是人道與天道不同,從認識論意義上是人可以認識天道,實踐論意義上是人可以改造自然。他反對宗教意義的天人感應,提出了“明于天人之分”的觀點,他認為自然界和人各有不同的職分,自然界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不能用自然現(xiàn)象來解釋社會之亂。1天行有常,強調自然界有它自身固定的客觀規(guī)律和法則。2明于天人之分,對天和人的職能有明確的區(qū)別,指出天的職能在于產(chǎn)生萬物以及時今的變化等,人的職能在于治理萬物及人類社會。3制天命而用之,人們在自然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他們能夠掌握認識利用自然規(guī)律。4、天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界,是與地相對的日月星辰等自然天象。5、人和萬物雖然都是自然的產(chǎn)物,但和萬物有根本的區(qū)別,區(qū)別在于人有道德和智慧,能按義的原則,形成社會組織。6、荀子的天人關系論也克服了道家的自然無為的片面觀點,同時也避免了孟子不顧客觀規(guī)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觀作用的錯誤觀點。6、問答題
談談王充的命定論正確答案:王充認為人初生時所稟受的元氣,在決定人性的同時也決定了人一生的命運。用氣稟來解釋強弱壽夭之命,這抹殺了人的階級差別得社會屬性。否認貧賤富貴與道德品質有關,駁斥善惡報應說。他把人的命運具體分為幾個方面:一是死生壽夭之命,即人年壽的長短。二是貴賤貧富之命,即人的社會地位和財產(chǎn)狀況。三是所當觸值之命或稱遭命,即遭遇意外事故而死。王充認為命運的這幾個方面都是初稟元氣時決定的。自然命定論,用自然界的原因來說明人類得社會歷史,認為國家得治亂王朝的興亡都是客觀的必然過程。7、名詞解釋
為我正確答案:楊朱政治、倫理學說的核心。《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韓非子?顯學》:“今有人于此,義不入危城,不處軍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脛一毛”。其特點是“輕物重生”,“不以物累其形”(《淮南子?氾論訓》)。認為天下大利,亦為身外之物,脛之一毛,卻屬己之形體;能尊生,雖富貴不以養(yǎng)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把道家養(yǎng)生理論推到極端?!读凶?楊朱》引其政治主張:“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填空題
墨子的哲學思想的核心思想()。正確答案:兼愛9、名詞解釋
性具說正確答案:性具說為天臺宗提出,性即是法性、真如,即認為一切諸法皆為真如法性之體所本具,因此他們提出眾生本性即具一切善法和惡法,佛與眾生本無根本差別,“即能修成,全是本具”。10、名詞解釋
周易正確答案:易:1.《周易》的簡稱2.指萬物的本原或根本原則?!兑?系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薄耙祝_物成務,冒天下之道?!?.《易?系辭上》:“生生之謂易”。東漢鄭玄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4.邵雍《觀物外篇》:“神者,易之主也;易者,神之用也?!?.王守仁《傳習錄》下:“良知即是易?!?1、填空題
商周哲學時期意識形態(tài)領域()觀占據(jù)了支配地位。正確答案:宗教世界12、名詞解釋
天放正確答案:莊子用語。指放任自然?!肚f子?馬蹄》:“吾意善治天下者不然。彼民有常性,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一而不黨,命曰天放。”西晉郭象注:“放之而自一耳,非黨也,故謂之天放?!?3、名詞解釋
大同正確答案:1.《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莊子學派認為的忘形骸、忘物我的精神境界?!肚f子?在宥》:“頌論形軀,合乎大同,大同而無己?!?.每一大類事物的共同性質?!肚f子?天下》“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4.《呂氏春秋?有始覽》用以概括天地萬物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天地萬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謂大同?!?4、名詞解釋
平均論正確答案:龔自珍認為貧富不均是歷代王朝治亂興亡的根源。上古時代沒有貧富差別,后來出現(xiàn)貧富差別且越來越大,“貧者日愈傾,富者日愈壅”,最終造成天下大亂國家滅亡。由此,他得出結論,貧富懸殊越大,亡天下就愈快;貧富差距縮小了,太平時代就來了。解決貧富問題的對策是“有天下者,莫高于平之之尚也?!本褪侵卫硖煜碌淖罡呃硐胧瞧骄敻?,靠“王心”來實現(xiàn),就是靠君主的公平的心。15、名詞解釋
復用無所有正確答案:“有之為有,恃無以生,事而為事,由無以成。夫道之而無語,名之而無名,視之而無形,聽之而無聲,則道之全焉?!庇袩o論從自然還是人事,都以無為根據(jù),無為本體。有之為有乃無之自然作用,此過程為道?!胺虻勒撸o所有者也。自天地以來,皆有所有矣。然猶謂之道者,以其能復用無所有也?!睙o所有者為道,無屬性與規(guī)定性,但因無規(guī)定性與萬物發(fā)生聯(lián)系,此過程就是復用無所有。對于無名的自然之道,人無法通過常識之名而達到徹底認知。16、名詞解釋
性善惡混論正確答案:楊雄主張的人性學說?!斗ㄑ?修身》:“人之性也,善惡混。修其善則為善人,修其惡則為惡人。氣也者,所以適善惡之馬也與?!闭J為人性兼含善惡,提出修性:“學者,所以修性也。”17、名詞解釋
良知即性正確答案:王艮認為性即道,即是天理,所以王艮說:“道也者,性也,天德良知也,不可須臾離也。”因此,良知就是天理,“惟其不慮而知,不學而能,所以為天然自有之理;惟其天然自有之理,所以不慮而知,不學而能?!碧炖砹贾巳私杂?,自然流行,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之中,“百姓日用之條理處,即是圣人之條理處,”只是“圣人知而不失,百姓不知即會失。”既然良知出于天理,所以良知就能不加任何思索自然知道自己對事物是知還是不知。因此王艮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良知也?!?8、填空題
陸王心學的代表人物()、()。正確答案:陸九淵;王陽明19、名詞解釋
即物實測正確答案:嚴復對近代實驗科學方法論的概括。意即科學認識必須從客觀事物的實際經(jīng)驗出發(fā)。認為近代科學方法,“一一皆本于即物實測”(《原強》)?!耙焕碇?,一法之立,必驗之物物事事而皆然,而后定為不易?!睆娬{“讀書得智,是第二手事?!保ā毒韧鰶Q論》)并反對傳統(tǒng)“舊學”,指出其“所以多無補者”,正在于它立根于臆造,而“非實測之所以會通故也”,“第其所本者,大抵心成之說?!?0、名詞解釋
援正確答案:后期墨家用語,意謂援引對方之論說來作類比推理?!赌?小取》:“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獨不可以然也?”孫詒讓《墨子閒詁》:“《說文》:援,引也。謂引彼以例此?!弊T戒甫《墨辯發(fā)微》:“引彼例此,故彼然此亦然,則所謂援者?!?1、名詞解釋
真際正確答案:馮友蘭用語,與實際相對。指在邏輯上先于事物而存在的“理世界”。《新理學?緒論》:“真際是指凡可稱為有者,亦可名為本然”;“實際是指有事實底存在者,亦可名為自然。”“有實際必有真際”,“有真際不必有實際”,真際比實際更根本,非感覺能把握而為思維把握,實際中的事物是變動的,真際中的理是永恒的。哲學“由知實際而知真際,宋儒所謂由著知微,正可說此。”22、單選
《周易》中的“三易”不包括()。A、變易B、不易C、簡易D、實易正確答案:D23、名詞解釋
爻辭正確答案:說明《周易》六十四卦中各爻要義的文辭,為各卦內容的主要部分。每卦六爻,每爻有爻題和爻辭。爻題皆為兩字:一個字表示爻的性質,陽爻用九,陰爻用六,另一個字表示爻的次序,自下而上,為初、二、三、四、五、上。如乾卦初爻:“初九:潛龍,勿用?!背蹙攀秦愁},“潛龍,勿用”是爻辭。24、名詞解釋
九思正確答案:《論語?季氏》: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鼻鍎氶墩撜Z正義》:“此章言君子有九眾之事當用心思慮使合禮儀也?!?5、名詞解釋
《禮記》正確答案:儒家經(jīng)典之一。系中國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本。西漢宣帝在位時,戴德、戴圣各自輯錄有一個選本,分別被后人稱為《大戴禮記》和《小戴禮記》,后者一般也簡稱《禮記》?!抖Y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中《大學》、《中庸》、《禮運》等篇有較豐富的哲學思想?!洞蟠鞫Y記》現(xiàn)存最早的注本是北周盧辯注?!缎〈鞫Y記》的主要注本有東漢鄭玄的《禮記注》,唐孔穎達的《禮記正義》、清朱彬的《禮記訓纂》和孫希旦的《禮記集解》等。26、名詞解釋
積習正確答案:是指恪守封建主義原則的習慣和維護封建主義統(tǒng)治的學問的積累。27、名詞解釋
自得正確答案:郭象用語。1.指以安于本性為滿足?!肚f子?逍遙游》注:“夫小大雖,而放于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份,逍遙一也?!?.指一種無根據(jù)的變化,義近于獨化。《莊子?大宗師》注:“然則凡得之者,外不資于道,內不由于己,掘然自得而獨化也?!?8、名詞解釋
三理正確答案:魏晉時期指聲無哀樂、養(yǎng)生和言盡意三種玄學理論?!妒勒f新語?文學》篇:“舊云,王丞相(導)過江左,止道生無哀樂、養(yǎng)生、言盡意三理而已。然宛轉關生,無所不入?!甭暉o哀樂認為,聲音不具有哀樂之情。養(yǎng)生認為,人可依靠導養(yǎng)得法來延年益壽。言盡意認為語言能夠完整、準確地表達思想。29、名詞解釋
俱分進化論正確答案:章太炎曾提出著名的俱分進化論,提出人類文明進化過程中苦樂、善惡一起進化的問題。30、名詞解釋
沖氣正確答案:老子用來指含有陰陽激蕩相互作用的氣?!独献?四十二章》:“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薄墩f文》:“沖,涌搖也?!币鉃槿f物包容著陰陽,陰陽二氣互相作用而形成和氣。一說作盅氣?!墩f文》:“盅,器虛也?!敝敢环N肉眼看不到的“沖虛之氣”。31、名詞解釋
谷神正確答案:老子用語,道的別稱。谷,山谷,象征虛空;神,變化莫測之意?!独献?六章》:“谷神不死,是謂玄牝?!蓖蹂鲎ⅲ骸肮壬?,谷中央無谷也。無形、無影、無逆、無違?!闭J為道虛無而又神秘莫測,是天地萬物的根源。一說“谷”同“榖”,西漢河上公注:“谷,養(yǎng)也。”意為道能生養(yǎng)天地萬物,故稱谷神。32、問答題
談談名教與自然的理論正確答案:郭象通過圣人的形象提出了自然和名教相結合的理想政治。1、在政治生活中崇尚自然應體現(xiàn)在精神境界上“常游外以冥內”2、在實際事務中堅守名教,克服貴無論鄙視日常事務的弊病。3、這種以名教和自然相結合的理論,調和了貴無和崇有的矛盾,既維護名教之利又有縱情任性之樂,充分適應門閥世族特權統(tǒng)治的需要。33、名詞解釋
無己正確答案:《莊子?逍遙游》:“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惫笞ⅲ骸盁o己,故順物,順物而至矣?!币庵^排除個人主觀成見,順應萬物。34、問答題
公孫龍《指物論》的主旨是什么正確答案:第一,主旨在“物莫非指”與“指非指”二論點。第二,“指”非時空之存在,與“物”不同,第三公孫龍分別“非”字的各種意義,“非”加于一概念前即形成“否定類”,在此篇稱為“非指”。35、名詞解釋
客形正確答案:喻指氣聚散變化的運動狀態(tài)?!墩?太和》:“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闭J為太虛即氣,事物無形和有形的變化都是氣暫時(客)的聚散。故“氣聚則離明(眼睛)得施而有形,氣不聚則離明不得施而無形,方其聚也,安得不謂之客,方其散也,安得遽謂之無?”36、名詞解釋
格心正確答案:陸王心學的認識方法和道德修養(yǎng)方法。陸九淵認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是理”。認識宇宙、道德修養(yǎng),只要向內反省,發(fā)明和涵泳本心?!叭诵挠胁?,須是剝落,剝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須是剝落得凈盡,方是?!蓖跏厝收J為:“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在心上做?!敝鲝垺案衿浞切摹?,“遷惡從善”。故說:“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于正之謂也。正其不正者,去惡之謂也;歸于正者,為善之謂也?!?7、名詞解釋
道樞正確答案:《莊子?齊物論》:“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成玄英疏:“樞,要也。體夫彼此俱空,是非兩幻,凝神獨見而無對于天下者,可謂會其玄極,得道樞要也?!鼻f子認為“道樞”在于消除或超越一切差別和對立。38、名詞解釋
宗法制度正確答案:宗法制度是中國古代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一種制度,它由原始的父系家長制血緣組織,經(jīng)過變質和擴大而成。所謂宗法制,其實就是以血親的名義而建立起來的官爵制度,一個按著嚴格的宗廟祭祀制度所分配出來的“敬宗”方式及其現(xiàn)象。39、名詞解釋
微生滅正確答案:譚嗣同用語。指以太自身的細微生滅。據(jù)佛教一剎那有無量生滅之說,認為以太中“生與滅相授之際,為之又微,至于無可微;密之又密,至于無可密”,可謂“旋生旋滅,即滅即生?!痹噲D以此來分析物質世界不生不滅,永恒運動、變化的原因。但又以此比附佛教輪回說,稱“輪回不已,則生死終不得息,以太之微生滅亦不得息”。(《仁學》)40、名詞解釋
天人關系正確答案:天人關系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問題,天人關系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天人相分還是天人合一,二是天是自然之天還是人格之天。41、名詞解釋
三論宗正確答案:中國佛教派別之一,因主要研習《中論》、提婆《百論》、《十二門論》而得名。隋吉藏為實際創(chuàng)始人?;纠碚摓橹T法性空的中道實相論。認為世界萬物皆由因緣和合而成,即緣起,離此即無事物獨立之實體,即性空,任何事物均為緣起和性空的統(tǒng)一。提出真俗二諦和八不中道說,認為真俗二諦“二而不二”,二者不可偏廢。萬物“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迸薪谭疵嫣岢龆兀暵劜睾推兴_藏)三法輪(根本法輪、枝末法輪、攝末歸本法輪)說。42、名詞解釋
心統(tǒng)性情正確答案:張載《正蒙?太和》:“心統(tǒng)性情者也?!闭J為“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敝X為心之特質,能綜合內外萬殊,性之發(fā)為情,情亦在心中。朱熹對此作出闡釋:“橫渠心統(tǒng)性情之說甚善,性是靜,情是動,心則兼動靜而言,或指體,或指用,隨人所看?!保ā吨熳诱Z類》卷六十二)又說:“性是未動,情是已動,心包得已動未動。蓋心之未動則為性,已動則為情,所謂心統(tǒng)性情也”(《朱子語類》卷五)。43、問答題
談一談你對孔子關于“禮”的學說的看法?正確答案:1、孔子思想的三大觀念是“禮”、“仁”、“中庸”。2、禮是儒的職業(yè)生活依托,當然就是孔子思想的總出發(fā)點。禮,泛指由上古社會傳承下來的社會規(guī)范,其涵義極為廣泛復雜?!吨芏Y》把禮歸結為五種,即吉、兇、軍、賓、嘉。3、孔子論治國之道,認為“為國以禮”;論處世之道,認為“齊之以禮”;論修身之道,認為“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不知禮,無以立”;論人生愉悅,認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4、孔子的“禮”的思想對中國古代社會的影響極其深遠,我們不應看到其維護封建等級特權制度所起的消極作用就對其全盤否定,孔子所推崇的重視禮儀道德,具體而言在處理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應遵循的“孝悌”應該被我們所繼承和發(fā)揚。同時我們在新時期應對“禮”賦予新的含義,如構建現(xiàn)代社會和諧的人際關系,“禮”即使內在的道德,又是具有外在的強制性。從而在道德教化中不斷自省自責,真正發(fā)掘民族文化的精神,營造更加和諧的社會氛圍。44、名詞解釋
崇有正確答案:魏晉時期一種以有為體的哲學思想,與貴無相對。主要代表人物為西晉裴頠。認為萬物自生,“自生而必體有,則有遺而生虧矣。”世界以有為體,“濟有者,皆有也?!迸u貴無派無中生有、以無為本的貴無思想和“口談浮虛,不遵禮法,尸祿耽寵,仕不事事”的作風,提倡有為而治。45、問答題
結合勞思光的《新編中國哲學史》(四卷本)和西方哲學相關知識,試分析勞思光的哲學觀正確答案:勞思光以黑格爾對哲學的理解為藍本,以基元問題研究帶動哲學思考。第一、他以“系統(tǒng)性”和“自覺意識”為哲學的根本要素。所謂“系統(tǒng)性”是指“主體性”與“客體性”之間的對應關系,而所謂“自覺意識”則是指生命的自覺,即主體的自由或最高自由;第二,他以“自我問題”作為哲學的基元問題,只是此問題在他看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變化的。其中,形軀我、情意我(生命我)、認知我以及德性我構成了自我問題,不同流派對此問題有不同程度的自覺,而只有孔孟對“德性我”達到了高度自覺。以是否有“心性論”的自覺為標尺,勞思光用之來衡量了中國哲學史上有所學派,如把宇宙論、形而上等視為第一等級的思想;第三,在依傍著西方哲學觀念來組織中國哲學寫法的舊的范式尚未打破的情形下,該著作可謂是對馮友蘭、胡適等的哲學史的深入推進,而就其缺陷而言,中西哲學許多觀念還是有根本區(qū)別的,這一定勞思光尚未覺察。如ontology,metaphysics等西方哲學核心概念,本不可直接與中國哲學中的“本體”、“形而上”相對應,而該著作在未做分疏的情況下就直接對應,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戕害了中國哲學的根本精神。46、名詞解釋
知難行易正確答案:知行觀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知代表主觀,行代表實踐,說的是認識世界和通過實踐改造世界的關系的問題。知難行易是明代王陽明提出的思想觀點,一般認為是帶有主觀唯心主義色彩的,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是主張由行致知,行先知后。1918年12月30日,孫中山撰寫《孫文學說》成書。此乃《建國方略》的一部分。書中提出“知難行易”學說。47、名詞解釋
經(jīng)權正確答案:宋理學用語?!敖?jīng)”指事物的常住性,“權”指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變動性。朱熹《朱子語類》:“經(jīng)是萬世常行之道,權是不得已而用之。”“經(jīng)者,道之常也;權者,道之變也?!睓嗖豢呻x經(jīng),“雖是權,依舊不離那經(jīng),權只是經(jīng)之變?!辈⑶遥皺嗖皇浅S玫孜锸??!?8、名詞解釋
三寶正確答案:1.《老子?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佛教稱佛法僧為三寶。3.道教名詞:“人有三寶三丹田。”另指精氣神內三寶和耳目口外三寶。49、名詞解釋
達道正確答案:人所共由的準則,有普遍真理的含義。語出《中庸》:“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敝祆渥ⅲ骸斑_道者,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即《書》所謂五典。孟子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保ā端臅戮浼ⅰ罚?0、問答題
孔子的仁學思想要點有哪些?正確答案:“仁”、“義”、“禮”為孔子學說的基本義。指一種高尚的美好品德??鬃右匀蕿樽罡叩牡赖略瓌t,以仁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仁的核心是愛人,主張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們的行為符合宗法制度的禮制,并把仁愛的原則推廣到政治之中。51、名詞解釋
達生正確答案:莊子用語,指通曉人生之道。《莊子?達生》:“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惫笞ⅲ骸吧鶡o以為者,分外物也?!鼻f子認為通達人生的人不應當超越本分而有所作為。后用以指一種自以為參透人生的消極處世態(tài)度。52、名詞解釋
靜因之道正確答案:戰(zhàn)國時齊國稷下學士提出的認識原則。《管子?心術上》:“是故有道之君,其處也若無知。其應物也若偶之。靜因之道也?!薄耙蛞舱?,舍己而以物為法者也。”認為正確的認識應該排除主觀成見,完全遵循客觀事物,為法術哲學提供了哲學基礎?!俄n非子?揚權》:“圣人之道,去智去巧……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參鞠之,終則有始,虛以靜后,未嘗用己?!?3、名詞解釋
貴無論正確答案:魏晉玄學的一種主要哲學思想。創(chuàng)始人為何晏、王弼。主要觀點是以“無”作為宇宙的本體,認為萬物(有)以無為存在的根據(jù),貴無論促進了中國古代本體論哲學的發(fā)展,但錯誤地以空洞的抽象觀念為宇宙萬物的本體,故受到后來以裴頠為代表的崇有論的批判。54、名詞解釋
復初說正確答案:王艮把自己的格物說和良知說結合起來,提出了一種復初說。王艮看來格物即是止至善,何謂至善呢?“至善即性善”。因此,格物也就是反求自己的本性,致良知而已。王艮在《復初說》中講:“知不善之動者,良知也。知不善之動而復之,乃所謂致良知以復其初也。”因為人心容易為功利引誘,所以致良知就是“知不善之動而復之,”以恢復本善之初。55、名詞解釋
靜坐中養(yǎng)出端倪正確答案:端倪,原意為初始或萌芽狀態(tài),語見莊子《大宗師》“反復終始,不知端倪”。陳獻章之端倪,有人作道德解,有人做神秘解。就心學立場來看,可以解釋為心之本體的展露,為倫理意義上的善端?!拔恼?、末習、著述等路頭一齊塞斷,一齊掃去,毋令半點芥蒂于我胸中,夫然后善端可養(yǎng),靜可能也?!?6、名詞解釋
參伍之道正確答案:指一種錯綜比較的認識方法。參伍,語出《易?系辭上》:“參伍以變,錯綜其數(shù)”通過爻位的錯綜比較以測事物的變化,因為《易》爻或三或五而變。韓非提出“參伍之道,行參以謀多,揆伍以責實”(《韓非子?八經(jīng)》),并提出人在自然界和社會的四種活動為參驗的基本內容:“言會眾端,必揆之以地,謀之以天,驗之以物,參之以人,四征者符,乃可以觀矣?!辈?jù)此提出形名參同的法治主張。57、名詞解釋
識仁正確答案:二程認為“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理智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背填椡怀鰪娬{了誠敬,誠就是真實不妄,敬就是專心于一。“誠者合內外之道,不誠無物?!薄罢\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同時,誠又是修養(yǎng)工夫之所出:“道之浩浩,何處下手?惟立誠才有可居之處,有可居之處則可以修業(yè)也?!本唧w方法為敬:“誠者,天之道;敬者,人之本。敬則誠?!闭\敬結合,便可識仁,“學要在敬也、誠也,中間便有一個仁?!钡皥?zhí)事須是敬,又不可矜持太過。”58、名詞解釋
離堅白正確答案:“堅白石二”是《堅白論》的新論題,在這一論題中,公孫龍以白石為例,闡述了他的“離堅白”觀點。公孫龍認為人的感覺是不能同時兼知石的堅性和白性的。即使人的理性心智參與進來,理性仍不能對各感官所獲得的諸感覺進行綜合,故此關于石頭的堅性與白色的認識是彼此分離的。他甚至認為,“堅”與“白”也可以離開具體的石頭而獨立自存,即獨立自藏于物外。公孫龍以感官的局限性為由,割裂了事物屬性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夸大了共性和一般的相對獨立性,使共性脫離了個性,一般脫離了個別,認為它們可以獨立自存,這顯然帶有唯心論的觀點。59、問答題
簡述《易經(jīng)》中樸素辯證法思想正確答案:1.運動變化的思想。第一,《系辭》的作者通過對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的考察,認識到一切事物都處在變化之中。第二,《系辭》更深入地討論了變化的原因,認為事物的變化是因為事物本身包含有對立面。由于對立面的相互作用,才有事物的變化。第三,《系辭》的作者認為,事物的變化都是從微小的變化開始的。2.“物極必反”的思想?!拔锊豢筛F”,就是說個別事物的發(fā)展有窮盡的事物。但天地萬物的發(fā)展是沒有窮盡的,無論在什么時候總是“未濟”。就是說,永遠處在變化的過程中。事物順利上升到頂點,就要向其反面轉化而為災了。這是說,在成功的時候,要同時考慮到禍患,并加以預防,這樣才能保持既得的勝利。這也反映了作者對事物發(fā)展到極點就要向其對立面轉化規(guī)律的認識。3.對“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猜測。《易經(jīng)》中提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正是天地,或者說是陰陽兩種矛盾勢力的相互作用,才使萬物得以順利的產(chǎn)生,運動和變化。這表明了作者對“對立統(tǒng)一”這一辯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有一定程度的猜測?!兑捉?jīng)》中還提到商湯革夏桀的命,周武王革商紂王的命,也都是合乎天和人的要求的。因此,變革時期的作用是十分偉大的。說明了變革即矛盾雙方的激烈斗爭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重大意義。這應該說是一種十分可貴的樸素辯證法思想。4.重視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60、名詞解釋
氣正確答案:本義為云煙、云氣。后用以指無形狀的充塞于整個宇宙的彌漫性物質,是構成物質存在的基本元素。61、名詞解釋
虛一而靜正確答案:是荀子的認識論思想,不是虛無和絕對的靜。虛,“不以所己臧害所將受”,即不要為已有的認識妨礙將要接受的認識;一,“心生而有知,知而有異,異也者,同時兼知。同時兼知之,兩也,然而有所謂之一,不以夫一害此一”,即人可能同時有兩種不同的認識。但是不能讓同時接受的不同認識互相妨礙;靜,“不以夢劇亂知”,即不要使幻想,假象擾亂正確的認識。62、名詞解釋
單與兼正確答案:《荀子?正名》:“同則同之,異則異之;單足以喻則單,單不足以喻則兼?!睏顐娮ⅲ骸皢危镏畣蚊?;兼,復名也。喻,曉也?!眴蚊竷群^少的概念,如馬;兼名指內涵較多的概念,如白馬。二者是從屬關系。63、名詞解釋
一物兩體正確答案:中國北宋張載提出的命題?!墩蓞伞分姓f:“一物兩體,氣也;一故神,兩故化;此天之所以參也。”這里的“兩體”指陰陽兩個對立面:“一”指對立面的統(tǒng)一;“神”指氣化運動的潛能;“化”指陰陽相互作用引起的變化。張載認為,有對立面的統(tǒng)一,才有運動的性能:有對立面,才有運動變化的過程。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統(tǒng)一體,對立和統(tǒng)一不可分割;其相互作用存在于統(tǒng)一體中。64、名詞解釋
盜竽正確答案:亦作“盜夸”。《老子?五十三章》:“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為盜夸(竽)?!表n非子進一步發(fā)展此思想,《解老》:“竽也者,五聲之長者也。故竽先則鐘瑟皆隨,竽唱則諸樂皆和。今大奸作,則俗之民唱;俗之民唱,則小盜必和,故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者,是為盜竽矣?!泵鞔_把學者、言談者、帶劍者、患御者、商工之民視為國家必須首先加以剪除的禍害。65、名詞解釋
內籀正確答案:嚴復對于歸納(induction)的意譯,與外籀相對,指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的歸納推理。嚴復在《西學通門徑動用說》中指出:西人“于格物窮理之用,其涂不過二端,一曰內籀,一曰外籀。”內籀是“推見至隱”之術:“察其曲而知其全也,執(zhí)其微以會其通者也。”指考察事物各別以概括事物的共相,通過事物的各種現(xiàn)象抽象出事物的一般。66、名詞解釋
天臺止觀正確答案:天臺宗的止觀說名目很多,歸結起來有三種止觀、兩個方面。三種止觀是指:一、漸次止觀,指初淺后深,如階梯一樣,需依次修習的止觀。二、不定止觀,指修習的次第可以隨機變更的止觀。三、圓頓止觀,指一開始便能證得佛教最高真理的止觀。此外還有一種小止觀,又稱童蒙止觀。天臺宗的止觀學說包括止和觀兩個方面?!鞍l(fā)菩提心即是觀,邪辟心息即是止。”發(fā)菩提心,就是指立下不證得天上正覺的佛理不罷休的志向。所謂邪辟心息,就是指一切與佛理相違背的思想得到止息。67、名詞解釋
真唯識量正確答案:玄奘留學天竺,對于唯識無境說還提出了一種新的解釋,被稱為“真唯識量”的思想。他認為真的命題只能是形色不能離開眼識而存在,理由是因為大乘佛教承認眼界色界眼識界所謂初三是包括三個方面的,眼界并不包括其他二界,就像眼識界也不包括眼界和色界一樣。按這樣的說法,唯識只意味著一切形色都不能離開意識,不是說只有意識而沒有形色,唯識真正的意義是形色不能離開意識而獨立存在。68、名詞解釋
學問思辨正確答案:儒家的修養(yǎng)方法。指學習、尋問、思考、辨別等過程?!兑?乾?文言》提出:“學以問之,思以辨之。”《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焙喎Q學問思辨。朱熹注:“學問思辨,所以擇善而為知,學而知也。篤行,所以固執(zhí)而為仁,利而行也?!?9、名詞解釋
反本正確答案:復歸于本源或根本?!抖Y記?禮器》:“禮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敝溉说谋拘浴M蹂鲋鲝垺耙詿o為本”,把本釋為無,認為“復者,反本之謂也。天地以本為心者也。凡動息則靜,靜非對動者也;語息則默,默非對語者也。然則天地雖大,富有萬物,雷動風行,運化萬變,寂然至無是其本矣?!保ā吨芤鬃?復卦》)70、問答題
簡述莊子對老子“道”的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正確答案:在中國哲學史上,老子最早提出“道”這個哲學概念,莊子繼承了老子關于“道”的思想,并有所發(fā)揮。1)道是世界的本原,又具有超越性——物物者非物。產(chǎn)生萬物的是與物相對的“道”,在莊子的思想里,道是產(chǎn)生萬物的精神實體。莊子認為,天沒有道不高,地沒有道不廣,日月沒有道不能運行,萬物沒有道不能繁榮昌盛,所有的東西都依靠著道,由道來決定。2)莊子的道具有普遍性,他無所不在。在道和物的關系上,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模式。莊子繼承了老子的思想,認為道是世界的本原。但莊子對“道”與“物”的關系做了一些更為深入和細致的研究,莊子認為“道”是萬物的本原,又不同于具體的事物,但又無所不在地存在于具體事物之中。3)道是自本自根,道以自己為本原。71、名詞解釋
類名正確答案:反映一類事物性質的概念?!赌?經(jīng)上》:“名:達、類、私?!薄督?jīng)說上》:“命之馬,類也。若實也者,必以是名也?!薄榜R”即類名。其外延小于達名,大于私名。荀子稱為“大別名”。《荀子?正名》:“有時而欲偏舉之,故謂之鳥獸,鳥獸也者,大別名也?!?2、名詞解釋
為正確答案:后期墨家首先作為認識論的重要范疇來考察。認為知識可以分為七種,《墨子?經(jīng)上》:“知:聞、說、親、名、實、合、為”,把“為”列在知識種類的最后一項,含有強調“為”是認識的目的與驗證的意思。并認為“為”是“志”(主觀動機)與“行”(行為客觀效果)的結合,“志、行,為也”(《經(jīng)說上》),還把“為”分六種:“存、亡、易、蕩、治、化”(《經(jīng)上》),即求存、去病、交易、蕩除、順治、變化六種改造自然和社會的行為。73、名詞解釋
五蠹正確答案:五蠹:《韓非子》篇名。篇中把歷史分為上古、中古、近古和當今幾個階段,提出“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反對“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主張法治。把學者(儒)、言談者(縱橫家)、帶劍者(游俠)、患御者(逃避兵役者)、工商之民稱為五蠹。主張除五蠹,“廢先王之教”,實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法治。74、名詞解釋
以辭抒意正確答案:后期墨家指以判斷表達思想?!赌?小取》:“以辭抒意”。辭,相當于判斷,意,事物的種種關系在人這里形成的思想。以辭抒意,必須在名實相符的基礎上,所下的判斷才是正確的?!洞笕 窂娬{:“夫辭,以故生,以理長,以類行者也。”立不明此三者,必然“妄也”、“困矣”。荀子也有類似思想:“辭也者,兼異實之名以論一意也”(《荀子?正名》)。75、名詞解釋
仁者渾然與萬物同體正確答案:以往儒者以孝悌、惻隱之心、博愛、博施濟眾等視為仁,二程認為此為仁之用,非仁之體。二程看來,仁就是理,仁就是道。從宇宙論上來說,生生之理為天道,其落實于人則為人道,故“道未始有天人之別,但在天則為天道,在地則為地道,其落實于人者則為人道。”人從自身推到天地萬物,但推除了人的自覺認識之外,還包括由內及外、推己及人、推己及物之過程,此過程即忠恕之道:“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忠恕一以貫之,忠者天理,恕者人道。忠者無妄,恕者所以形乎中也。忠者體,恕者用,大本達道也?!惫省叭收?,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有道有理,天人一也,更無分別?!薄疤烊吮緹o二,不必言合?!薄八^萬物一體者,皆有此理,只為從那里來。生生之謂易,生則一時生,皆完此理?!薄疤斓刂蟮略簧?,天地絪缊,生之謂性,萬物之生意最可觀,此元氣善之長也,斯所謂仁也?!?6、名詞解釋
術正確答案:手段、策略。法家的重要術語,實際上是君主駕馭群臣、治理國家的權術。2方法、學說,如道術、方術。77、名詞解釋
讖緯正確答案:說文:“讖者,驗也?!弊徥且环N“詭為隱語,預決吉兇”的預言,又名符讖,符命,有的有圖有文字,名圖讖。說文:“緯,織橫絲也”,相對經(jīng)而言,是以巫師、方士的迷信方術附會儒家的經(jīng)義,假托天意圣教來言符箓瑞應。讖緯大體以《易經(jīng)》中河圖、洛書的傳說和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為理論根據(jù),編造影射性的圖讖符命,也含有某些天文、歷法、地理、音律、醫(yī)學方面的內容。78、問答題
《老子》哲學的辯證法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局限性?正確答案:1、《老子》提出了“反者道之動”的命題,在中國哲學史上首次提出了否定的原理,構成了辯證法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2、《老子》揭示了事物運動的規(guī)律性?!胺础钡目傄?guī)律中蘊涵了兩個重要的思想:其一,相反對立,老子由此揭示了對立轉化的規(guī)律;其二,返本復初,老子由此揭示了循環(huán)運動的規(guī)律。3、《老子》提出了一系列的矛盾概念,認為這些矛盾的雙方既是對立的(“反”),又是相互依存和互相轉化的。4、《老子》認為,一書還認為事物向對立面轉化,有一個量變的積累過程。5、局限性:他是站在沒落貴族的立場上進行自我批評的,有很大的局限性。由于階級立場的限制,它害怕矛盾和反對轉化,從而產(chǎn)生了復古倒退的歷史觀和某些服務于統(tǒng)治權術的形而上學詭辯論。《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是半途而廢的,是包裹在唯心主義體系之中的。79、問答題
韓非子思想的理論來源主要有哪些?正確答案:來源有三:墨子、道家和儒家。如道家的“無為”,在法家學說中轉為御下之術;道家之智慧,在韓非子思想中轉為陰謀;墨家之“尚同”和“天志”即權威主義也為韓非子采用。80、名詞解釋
法先王正確答案:先秦一種法古的歷史觀點。即要求效法或遵循古代圣明君王的言行或制度。代表性的觀點有:“法古無過,循禮無邪”(見《商君書?更法》);“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也?!保ā吨杏埂罚把员胤Q堯舜”(《孟子?滕文公上》)等。荀子也批評過惠施、鄧析“不法先王,不是禮義”,批評子思、孟子“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統(tǒng)”。(《荀子?非十二子》)81、問答題
莊子的政治哲學正確答案:1、莊子對人類社會政治制度文化生活持全盤否定態(tài)度,主張回歸原始自然無為,反對仁義是非2、他從相對主義出發(fā),不承認有判斷社會政治制度是非善惡的客觀標準,主張多元并存,各適其性3、從天人關系出發(fā),認為自然是最完善的,人為加以改變會損害其本性,認為知識是造成天下動亂的主要原因4、莊子理想世界與群獸居,與萬物并5、莊子理想的政治統(tǒng)治是對什么都不聞不問,推崇的統(tǒng)治方法是不用心思,順應自然6、對戰(zhàn)國時劇烈的政治斗爭采取回避的態(tài)度,從虛無主義出發(fā),對當時統(tǒng)治者制定的各種道德制度竭力反對,認為是違反人性的。82、名詞解釋
主一之為敬正確答案:在講修養(yǎng)工夫時,程頤常用《周易?乾?文言》中的“閑邪”這個詞。閑邪的意思就是防范邪惡、消除妄念。程頤認為:“敬是閑邪之道”,“閑邪則誠自存?!薄伴e邪更著甚么工夫?但惟是動容貌、整思慮,則自然生敬?!薄叭绾问情e邪?非禮而勿視、聽、言、動,邪則閑矣?!背填U講敬,特別強調“主一”,“所謂敬者,主一之謂敬;所謂一者,無適之謂一。且欲涵泳主一之義,一則無二三矣?!倍陶J為,敬可生靜,但靜不能生敬;靜的歸宿是忘,敬則導向必有事焉的儒家入世價值理想。所以,主敬只是直內功夫,進一步還要方外的集義功夫,故人還需名理:“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在致知?!?3、名詞解釋
莫為正確答案:天地萬物自然變化而無主宰者,與或使相對?!肚f子?則陽》:“季真之莫為,接子之或使?!薄盎蚴箘t實,莫為則虛?!蹦獮?,謂天地萬物陰陽四時之變化,背后無物為之主宰;或使,則謂天地萬物陰陽四時的變化皆有主宰。84、名詞解釋
形名正確答案:亦稱刑名。原指形體和名稱的關系。認為事物之標志的形與事物之稱謂的名必須統(tǒng)一?!肚f子?天道》引《故書》:“有形有名,形名者古人有之?!贝呵飼r鄭國大夫鄧析“好刑名,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辭?!薄兑淖?大道上》已區(qū)分具體名詞與抽象名詞:“有形者必有名,有名者未必有形”,并強調“名以檢形,形以定名。名以定事,事以檢名?!惫珜O龍認為命色非命形,故白馬非馬。法家把名引申為法令、名分、言論等,主張“循名責實”。85、名詞解釋
良心正確答案:良心,是指一定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個人意識中的統(tǒng)一,是人們在道德實踐逐漸形成的履行道德義務的自覺意識。86、名詞解釋
五行相雜說正確答案:西周末期太史史伯說:“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边@句話表達了單一的東西不可能組成大千世界的思想。史伯還說:“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彼^和,他說:“以他平他謂之和”,即是不同的“實”之和合、統(tǒng)一,所謂“同”,即指相同的實之簡單相加或同一。他反對“去和以取同”,因為“若以同禆同,盡乃棄矣?!绷硗?,史伯還提出了一系列命題,接觸道對立統(tǒng)一的思想,他從“和無味以調口”、“和六律以聰耳”等經(jīng)驗出發(fā),提出“聲無一聽”,“物無一文”“味無一果”等命題。87、名詞解釋
五行正確答案: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尚書*洪范》對五行的特性作了說明,周太史史伯提出了“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的命題”。88、單選
金木水火土五行說是從哪個時代開始流行的()。A、春秋時期B、戰(zhàn)國時期C、秦漢時期D、三國時期正確答案:B89、名詞解釋
董仲舒的“三統(tǒng)”、“三正”正確答案:三統(tǒng):黑統(tǒng),白統(tǒng),赤統(tǒng)。三正:夏以寅月為正月,商以丑月為正月,周以子月為正月,寅月以黑色為上色,故夏代為黑統(tǒng),如此類推,歷史的變化就是黑白赤三統(tǒng)的周而復始。“新王必改制”,一個新的時代必須改正,“三統(tǒng)”并不是歷史轉變的動力,只是“新王受命”的標志。三統(tǒng)三正是歷史循環(huán)論,強調“治古”朝代雖更替,但不觸動封建生產(chǎn)關系,這是復古主義的歷史循環(huán)論,論證了封建制度的永恒性和不可侵犯。90、名詞解釋
度量分界正確答案:荀子提出的物質分配原則?!盾髯?禮論》:“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倍攘糠纸缂窗凑斩Y義來解決此欲多而物寡的矛盾,“使欲必不窮乎物,物不屈于欲,兩者相持而長?!?1、名詞解釋
靈府正確答案:靈,精神;府,處所。精神在人體中存留的處所,即心?!肚f子?德充符》:“死生、存亡、窮達、貧富、賢與不肖、毀譽、饑渴、寒暑,是事之變,命之行也?!豢扇胗陟`府。”唐成玄英疏:“靈府者,精神之宅也。夫至足者,不以憂患經(jīng)神,若皮外而過去?!?2、名詞解釋
正始之音正確答案:曹魏正始年間形成的玄學思潮。當時何晏作《論語集解》、《道德論》,王弼注《老子》、《周易》,“立論以為天地萬物以無為本”,用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jīng)典,開創(chuàng)了玄學清談之風。同時,傅嘏、鐘會、李豐、王廣等人辨析才性異同,成為玄學中的一個重要流派。這種思潮標志著從漢代經(jīng)學到魏晉玄學的轉折,后稱“正始之音”?!稌x書?衛(wèi)玠傳》:“昔王輔嗣吐金聲于中朝,此子復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緒,絕而復續(xù)。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之音!”93、名詞解釋
故正確答案:事物的原因和條件。墨子首先提出“辨其故”、“明其故”,追溯事物之所以然。后期墨家《經(jīng)上》:“故,所得而后成也?!辈压史殖桑骸靶」剩兄槐厝?,無之必不然”,即必要條件;“大故,有之必然,無之必不然”即充要條件。還提出“以故生、以理長、以類行”,“以說出故”等邏輯原則和方法。孟子、荀子對“故”也有論述,《孟子?離婁》:“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薄盾髯?正名》:“辨異而不過,推類而不悖,聽則合文,辯則盡故?!倍甲骼碛山?。94、名詞解釋
三材正確答案:指天地人,又指天道地道人道?!兑?系辭下》:“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薄兑?說卦》:“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材而兩之。”張載《橫渠易說?說卦》:“易一物而三才備:陰陽氣也,而謂之天;剛柔質也,而謂之地;仁義德也,而謂之人?!敝感巍?、神。邵雍《觀物外篇》:“神統(tǒng)于心,氣統(tǒng)于腎,形統(tǒng)于首。形氣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5、問答題
談談孟子的修養(yǎng)方法正確答案:孟子指出對一般人的修養(yǎng)方法是制民之產(chǎn),教之以人倫,而對于士,修養(yǎng)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寡欲,養(yǎng)氣,配義與道,磨煉心志。1、為了使人的思想品德符合宗法倫理的要求,提出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要保存“四端“,少與外物接觸,減少各種欲望。2、由于善端存在于心中,而欲又是人的一種本能,要培養(yǎng)一種由“義”的道德觀念和行為集合起來的“浩然之氣”。3、為發(fā)展善性提出存夜氣的修養(yǎng)方法,保存因內省所發(fā)現(xiàn)的良心,一種純潔善良的清明之氣,是神秘的自我修養(yǎng)方法。4、配義之道,一方面對儒家之道的明確認識,另一方面要努力去實行仁義。5、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鍛煉心志,只有經(jīng)過磨煉才能擔當起國家大任。6、反求諸己,根本問題在于主觀反省,注意保存天賦的那四種“心”。7、求放心,如果有了違背封建道德的思想和行為,應該閉門思過,檢查自己主觀上是否放棄了那些天賦的“心”,找回來,恢復本性。96、名詞解釋
獨化正確答案:中國西晉玄學家郭象思想體系中的一個核心概念。獨化的主要含義是:天地間任何事物的生成變化,外不依靠“道”,內不由于己,都是無原因無根據(jù)的。認為天地間每一事物的生成變化,都是各自獨立、無條件無原因的,如果要尋求事物生化的條件和原因,那末條件之外還有條件,原因之前還有原因,必將推致無窮無盡,萬物雖共同生存于天地間,相互之間在表面上“玄合”,但在實際上沒有任何內在聯(lián)系,“萬物雖聚而共成乎天,而皆歷然莫不獨見矣”。事物各自“獨化”,相互間沒有轉化的關系,“夫死者獨化而死耳,非夫生者生此死也”,“生者亦獨化而生耳”,“獨化而足”,“生與死各自成體”。郭象的“獨化”說,具有否定造物主的合理因素,但由于根本否定事物生化的條件和原因,否定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轉化,鼓吹萬物的“突然而自得”,“忽然而自爾”,“有不得變而為無,故一受成形,則化盡無期也”等等,成為一種帶有偶然論的神秘主義思想。97、名詞解釋
合二而一正確答案:語出方以智《東西均?三征》:“交也者,合二而一也;輪也者,首尾相銜也。凡有動靜往來,無不交輪,則真常貫合,于幾可征也?!庇闷涓爬ㄊ挛锩苓\動的規(guī)律,以強調“有一必有二,二本于一”,“兩間無不交,無不二而一?!?8、名詞解釋
復性說正確答案:李翱認為,“性者,天之命也”,“人之性皆善”,“百姓之性與圣人之性弗差”。而“情由性生”、“無性則情無所生矣”。“情不自情,因性而情;性不自性,由情以明?!毙允艿角椋ㄏ才謵蹛河┑拿曰?,“情既昏,性斯匿矣”,“故性不能充也。”主張去情復性,認為通過“視聽言行,循禮而動”,“忘嗜欲而歸性命之道”;“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物之性”;“弗思弗慮”,“知本無有思,動靜皆離”等方法,最后達到“廣大清明,照乎天地,感而遂通天下”的“至誠”境界,便是復性。99、名詞解釋
矩即性也正確答案:顧憲成表示性善乃己之為學宗旨,并參之有年,從而提出以性宰心。“只提出性字作主,這心便有管束??鬃幼匝浴畯男乃挥饩亍丶葱砸?。”顧憲成針對心學之說,特意提出性字,強調其對心的規(guī)范和主宰之意,也就是說性具有作為準則的規(guī)矩之意。就性之本身而言,則有另兩層涵義:善和理,以此來糾正由“無善無惡”引發(fā)的心學流弊。100、名詞解釋
儒家八派正確答案:亦稱“八儒”,戰(zhàn)國時儒家內部形成的派別?!俄n非子?顯學》:“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孟子)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荀子)之儒,有樂正氏之儒。”101、名詞解釋
愛力正確答案:康有為用物理學上電的吸引力,附會“仁”的觀念,說:“仁從二人,人道相偶,有吸引之意,即愛力也,實電力也。”又說:“不忍者(即仁),吸攝之力也?!边M而以“仁”、“愛力”為宇宙的本體和主宰。強調世界之生存,“無一不本于仁,茍無愛力,則乾坤應時而滅矣?!弊T嗣同也視“仁”與“愛力”為以太之“用”,力圖以愛力為本,拯救民族危亡。102、名詞解釋
卦氣正確答案:漢代易學術語。以《易》卦與四時氣候相配,故名??搽x震兌為四正卦,主四時,其爻主二十四氣。余六十卦,主六日七分,其爻主365.25日。內自復至乾、自姤至坤另為十二月消息卦,主十二辰,其爻主七十二候。其說出于西漢孟喜、京房。漢儒用以占驗吉兇,后又用于歷學。103、名詞解釋
言不盡意正確答案:語言不能夠完整準確地表達思想,與言盡意相對。語出《易?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蔽簳x玄學家發(fā)揮了這一思想,認為語言不能表達圣人的言外之意,不能反映超絕言象的世界本體。《魏志?荀彧傳》:“蓋理之微者,非物象之所舉也。今稱立象以盡意,此非通于(意)(象)外者也,系辭焉以盡言,此非言乎系表者也。斯則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蕰而不出矣?!?04、名詞解釋
阿賴耶識正確答案:亦譯為阿梨耶識、賴耶識等,意譯為藏識、無沒識等,佛教瑜伽行派和法相宗所立心法八識中的第八識。有多種含義,《成唯識論》將之歸結為三相:1.因相,即“能藏”。為此識包藏了能產(chǎn)生世界一切事物的種子,是萬物之因,又稱“一切種子識”。2.果相,即“所藏”。謂此識能按前世善惡行為引生后世相應報應,受熏而為種子所藏,又稱“異熟識”。3.自相,即阿賴耶識自體包含因果而相,有能藏、所藏、執(zhí)藏(被第七識執(zhí)為自我)三義,故又稱“藏識”。法相宗認為此識是物質世界和自身的本源,也是輪回果報的精神主體和由世間證得涅槃的依據(jù)。105、名詞解釋
王學三變正確答案:黃宗羲在《明儒學案》卷十《姚江學案》王守仁傳中提出,王陽明思想經(jīng)歷了前后三變,前三變指他的心學理論形成前的三次思想轉變,后三變指他的心學三個發(fā)展階段。前三變具體指:王陽明年輕時由好“詞章之學”專向求“圣人之道”;由格竹子引起對朱熹理學產(chǎn)生懷疑轉向佛老之學;貴州龍場悟格物致知之旨。后三變具體指:起初,他把心本體與感情分為二,認為感情的“已發(fā)之和”是由于之前的“未發(fā)之中”,即心本體。因此他主張求圣人之道以“收斂為主”,修養(yǎng)的方法是“默坐澄心”;此后,把未發(fā)之中與已發(fā)之和合而為一,稱之為良知,強調知行合一;晚年到達新境界,“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時時知是知非,時時無是無非,開口即得本心,更無假借湊泊,如赤日當空,而萬象畢照。”106、名詞解釋
恍惚正確答案:“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恍惚超越于感官之知,但是其中有物有象,包含一切?!暗乐疄槲铮┗形┿?。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07、名詞解釋
知天正確答案:荀子用來指順應自然而役使萬物?!盾髯?天論》:“其行曲治,其養(yǎng)曲適,其生不傷,夫是之謂知天?!闭J為人能正確利用認識器官,適應自然,就能“知其所為,知其所不為”,使“天地官而萬物役”,做到言行合治,奉養(yǎng)適度。108、名詞解釋
以說出故正確答案:《墨子?小取》:“以說出故。”說,相當于推理,論證,故,原因,理由;出故,申述原因或依據(jù)。《經(jīng)下》全篇為“以說出故”的實例。大都是先立辭,后出故,如“先而不以五路,說在久。”109、名詞解釋
變化氣質正確答案:常人氣質之性可以改變,“氣之不可變者,獨死生修夭而已”,故“唯其能克己,則為能變,化卻習俗之氣性,制得習俗之氣?!薄叭鐨赓|惡者,學即能移。今人所以多為氣所使而不得為賢者,蓋為不知學?!薄盀閷W大益,在自求變化氣質,不爾皆為人之弊,卒無所發(fā)明,不得見圣人之奧?!弊兓瘹赓|之目的在于返其本即天地之性。110、問答題
簡述老子與莊子道論的異同正確答案:老子首先從抽象的哲學意義把“道”規(guī)定為萬物的本體。莊子繼承發(fā)揮老子思想,以“道”為宇宙的本體?!暗馈钡奶卣髟谟谧宰匀蝗?,毫不造作。所以它在一切之上又在一切之中,這正是人所應該崇拜學習的。一切事物都是生死始終的,都局限在一定具體的時空范圍內。只有這個“道”是超越這一切的。它無始終,無生死,無喜怒,無愛惡。它表現(xiàn)為萬物的自生自化,它自身也就在這萬物之中。這一點雙方一致。;老子講“反者,道之動”,“無為”,莊子的“道”論,即莊子的本體論哲學。莊子講的“道”并不是自然本體,而是人的本體。他把人作為本體提到宇宙高度來論說,也就是說,它提出的是人的本體存在與宇宙自然存在的同一性。在莊子看來,這個人的本體存在,由于擺脫了一切“物役”從而獲得了絕對自由,所以它是無限的。莊子要求人必須仿效自然事物,既無知識又無愿欲、任憑那無目的而又合規(guī)律的客觀過程運行,莊子認為這樣才合乎“道”。表面上莊老并稱,老子講權術、重理智,確乎不動情感;莊子則道是無情卻有情,外表上講了許多超冷酷的話,實際上卻深深地透露出對人生、生命、感情的眷戀和愛護。這正是莊子的特色之一,他似乎看透了人生和生死,但終于并沒有舍棄和否定它。111、問答題
簡述韓非的歷史觀正確答案:韓非的歷史觀是進步的,他法制思想的理論基礎,是他的歷史觀。1他認為歷史是發(fā)展變化的。他把古代歷史分為三個階段,主張研究當代形勢,采取相應的措施,這從歷史觀上為地主階級的法治理論提供了依據(jù)。2試圖從物質生活方面來說明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從人口的增值和生活資料的多少來揭示是不正確的,但目的是為了論證社會制度變革的必要性。3從經(jīng)濟生活的影響來分析道德的性質。古代人之所以看輕財物,也是因為那時的財物多,而不是古代人“仁義”,現(xiàn)在人好爭奪也不是現(xiàn)在的人卑鄙,而是由于財務少,因此治理國家刑罰輕,不能說是慈愛,殺戮嚴不能說是殘暴。4韓非繼承了慎到的“自為”人性論,試圖從經(jīng)濟關系中來說明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系。他從地主階級的立場出發(fā),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看成赤裸裸的利害關系。5把社會的發(fā)展歸結為統(tǒng)治者的功勞是唯心主義的。112、名詞解釋
五德正確答案:1.五行之德。戰(zhàn)國末期鄒衍指水、火、金、木、土的天然德性。并以五行相生相克、終而復始的觀點,解釋歷史上王朝的更替。2.五種德性。儒家指溫良恭儉讓?!墩撜Z?學而》:“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敝祆渥⒃唬骸拔逭撸蜃又⒌?,光輝接于人者也?!薄秾O子兵法?計篇》指將領具備的五德,分別為智信仁勇嚴。113、名詞解釋
唯識宗正確答案:中國佛教宗派之一,因主張萬法唯識,故名。唐玄奘及其弟子窺基(慈恩大師)創(chuàng)立,亦名慈恩宗或法相宗,代表經(jīng)典為《成唯識論》。主張外境非有,內識非無的唯識無境理論;把思想認識的轉變即“轉依”,看成是由迷而悟,由染而凈的修習目的;用遍計所執(zhí)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的三自性說概括全部學說;同時介紹和運用佛教邏輯因明學。堅持五種姓或五乘種姓說,認為“無姓有情”者不能成佛。114、名詞解釋
六家七宗正確答案:東晉時期佛教般若學派別。魏晉時期,佛教學者用玄學觀點理解和論釋《般若經(jīng)》,對經(jīng)中“空”的意義理解發(fā)生歧異,形成許多派別。據(jù)南朝宋曇濟《六家七宗論》(原書軼,梁寶唱《續(xù)法論》曾引用)、隋吉藏《中論疏》、唐元康《肇論疏》等,一般認為六家七宗及其代表為:本無(道安)、即色(支道林)、識含(于法開)、幻化(道壹)、緣會(于道邃)、心無(支愍度);加上本無宗的分派本無異(竺法深、竺法汰)為七宗。一般認為本無、即色、心無三家最能概括當時的佛教主張。115、名詞解釋
神化正確答案:張載《正蒙?神化篇》:“惟神為能變化,以其一天下之動也。”事物奇妙和內容豐富的變化稱為“神”或“化”,張載繼承《易?系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的思想,認為事物的變化運動淵源于其內在的根據(jù):“一故神(自注:兩在故不測),兩故化(自注:推行于一)?!保ā墩?參兩篇》)116、問答題
簡述李翱《復性書》的主要內容。正確答案:1、李翱同韓愈一樣,以儒家思想排斥佛教。李翱首先發(fā)揮了《中庸》和孟子的性善說。2、其次,李翱提出情惡說,認為只有去情,才能復性,才能成圣。3、最后,李翱探討了去情復性,成為“圣人”的方法。117、名詞解釋
合同異正確答案:惠施學派的基本觀點,強調事物之間的統(tǒng)一性,與離堅白相對。《莊子?秋水》:“合同異,離堅白?!薄肚f子?天下》所列惠施歷物十事的第五事:“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苯沂臼挛锿愱P系的相對性,從而否認同和異概念的確定性,把同和異合二為一,引伸出“泛愛萬物,天地一體”的結論。合同異的著名論題有“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等。118、名詞解釋
盡心知性正確答案:孟子提出的反省內心的認識方法和道德修養(yǎng)方法。119、名詞解釋
太極正確答案:太即大,極指極至。語出《周易系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闭J為太極是天地萬物的本原,由太極產(chǎn)生陰陽,由陰陽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孫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用太極翻譯西文“以太”,仍視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時,太極(此用以譯西名以太也)動而生電子,電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質,物質聚而成地球,此世界進化之第一時期也。”表達了物質進化論觀點。120、問答題
莊子的人生境界正確答案:莊子認為人的本性是自然,自然是自由,人性非主宰性,所以他崇尚逍遙游。他認為“逍遙”的境界是“無所待”,真正的自由是不依賴于任何條件,無所待而游于無空,這既是莊子追求的生活境界,即道的自由世界,要達到這樣的絕對自由的境界,不僅要擺脫一切客觀條件的束縛,更重要的是要擺脫個人肉體的和精神的條件限制,真正做到“無己”。莊子的人生最高境界即“與道同體”的解脫自在,“各適其性”的自由觀的前提是“與物同化”的平等觀。121、名詞解釋
立靜主人極正確答案:講無極太極,其目的在于人極,人同萬物一樣由二氣交感而成,但人有辨別善惡之能力,于是圣人以中正仁義為做人原則,以主靜之法修身養(yǎng)性?!笆タ蓪W乎?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請問焉。曰:一為要。一者,無欲也。無欲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明通公溥,殊矣乎!”122、名詞解釋
麗物之知正確答案:黃宗羲指見聞之知,相對于湛然之知,即德性之知。人為知有兩種,一種是以客觀事物為基礎的“麗物之知”,一是具有先天直覺的“湛然之知”。指出:“有知有不知,此麗物之知動者也;為知為不知,此照心也。麗物之知,有知有不知,湛然之知,則無乎不知也?!?23、問答題
如何評價法家在歷史上的作用?正確答案:法家的產(chǎn)生順應了歷史的需要,秦的統(tǒng)一。提供治理大國的法術。用現(xiàn)代的術語說,法家所講的是組織和領導的理論和方法。誰若想組織人民,充當領袖,誰就會發(fā)現(xiàn)法家的理論與實踐仍然很有教益。很有用處,但是有一條,就是他一定要愿意走極權主義的路線。他們提出了治理大國的法術。這些法術把權力高度集中于國君一人之手。他們鼓吹的這些法術就是愚人也能懂會用。照他們所說,國君根本不需要是圣人或超人。只要忠實地執(zhí)行他們的法術,哪怕是僅有中人之資也能治國、并且治得很好。124、問答題
孔子的理想國正確答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保ā抖Y記?禮運》)理想是現(xiàn)實的折射,道學家由于對現(xiàn)實不滿而提出自己的主張,描繪一番理想圖景。而理想的存在正是人生的目標和動力,有了對理想國的定義和憧憬,孔子一生的追求和奉獻也有了更深刻的意義。125、名詞解釋
參驗正確答案:韓非的用語,強調必須考察認識、言論與客觀事物和規(guī)律是否符合,才能確定是非,只有比較各種言論、判斷,才能確定哪種言論或判斷是正確的。126、名詞解釋
性善論正確答案:中國古代人性論的主要觀點之一,戰(zhàn)國時孟子首先提出。性善就是說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價值,每個人生來就有向善的潛能。性善論是孟子仁政學說的理論基礎,對后世有重要影響,宋明學者予以改造后,成為中國古代人性論的正統(tǒng)理論。127、名詞解釋
明鬼正確答案:《墨子》篇名,一作《右鬼》。原有上中下三篇,現(xiàn)僅存下篇。墨子依據(jù)“眾之耳目之實”,三代圣王之事和典籍的記載認為有鬼神存在,有三類:天鬼神、山水鬼神、人死而為鬼者。鬼神無處不在,無所不知,參與人事,力量強大?!肮砩裰p,無小必賞之,鬼神之所罰,無大必罰之?!惫砩衽c天意(天志)一樣能賞善罰惡。提倡明鬼以消逆亂,以明兼愛,借鬼以治人,輔國家政教?!坝笈d天下之禮,楚天下之害,當若鬼神之有也?!?28、問答題
試述范縝的無神論思想正確答案:范縝認為形神相印,既有區(qū)別又有聯(lián)系,是統(tǒng)一體,這是范縝一元論的基本觀點,構成范縝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了佛教的“形神相異”。同時,形質神用,也是范縝重要觀念,他通過進一步分析“形”和“神”的各自特點,并以此來說明二者“不得相異”的關系,“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他認為特定的形質產(chǎn)生特定的作用,精神作用只是活著的人體所特有的屬性,人的精神活動必須以一定的生理器官為基礎。他把人的精神活動分為痛癢等感覺,簡稱“知”;判斷是非的思維,簡稱“慮”,兩者有差別但都是以一定的生理器官為基礎。范縝的無神論克服了先秦乃至兩漢以來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在形神關系上實際存在的二元論傾向的不徹底性,他在前人的基礎上,把形神看作“名殊而體一”,“質”是“形”派生的,“用”是“神”派生的,所以彼此永遠不可分離,這就堵住了過去無神論的漏洞,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從理論上駁倒了“形神分離”,“靈魂不死”的宗教唯心主義的觀點,把對形神問題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129、名詞解釋
天君正確答案:荀子用來指人的思維器官“心”。《荀子?天論》:“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天官指耳目鼻口形體等感覺器官。“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30、問答題
簡述墨子的認識論正確答案:墨子認識論是樸素唯物主義認識論,基本傾向是經(jīng)驗論,但對于理性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認識。1墨子肯定了人們的認識只能來源于人們的感官所能感覺到的客觀實際;2在中國哲學史上,墨子首先把“名”“實”問題提到了認識范圍,并做了唯物主義論證。墨子認為,“實”是第一性的,“名”是反應實的,是第二性的,只知其名不知其實,并不是真正的知;3墨子從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立場出發(fā),進一步提出了判斷是非真?zhèn)蔚臉藴蕟栴}。判斷利害必須有一定的標準。墨子認為這個標準有三個:第一個標準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第二個標準即“下元察百姓耳目之實”。第三個即“發(fā)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4與認識論相聯(lián)系,墨子在邏輯思想上首先提出了“類”、“故”的概念,作為明辨是非,審察異同的方法。131、問答題
簡述孟子“四端”學說。正確答案:孟子提出大量論證,來支持性善說,指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是人之四端。一切人的本性中都有此“四端”,若充分擴充,就變成四種“常德”,即儒家極其強調的仁、義、禮、智。這些德,若不受外部環(huán)境的阻礙,就會從內部自然發(fā)展(即擴充),有如種子自己長成樹,蓓蕾自己長成花。這也就是孟子同告子爭論的根本之點。告子認為人性本身無善無不善,因此道德是從外面人為地加上的東西,即所謂“義,外也”。人之所以異于禽獸,就在于有此“四端”。132、名詞解釋
天政正確答案:荀子用語。指人類正常生活需要遵守的自然規(guī)則?!盾髯?天論》:“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指適應人類生理需要來奉養(yǎng)人是福,反之是禍。133、名詞解釋
著變正確答案:張載《易說?乾卦》:“變言其著,化言其漸?!敝革@著變化,漸指逐漸變化。認為:“變則化,由粗入精也?;弥^之變,以著顯微也?!保ā墩?神化》)著變能引起漸化,漸化的裁斷就是著變。并認為著變以漸化為基礎,如“雷霆撼動雖速,然其所由來亦漸爾。”(《正蒙?參兩》)134、名詞解釋
不行而知正確答案:不用親身經(jīng)驗就察知一切。《老子?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牗,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35、名詞解釋
荊公新學正確答案:以王安石為代表的學派。新學,一般指由王安石主持編訂的《三經(jīng)新義》(即《詩義》、《書義》、《周官義》),以及王安石為釋經(jīng)而作的《字說》?!度?jīng)新義》的撰修,體現(xiàn)了王安石“以經(jīng)術造士”的思想。按其觀點,經(jīng)術造士乃是盛王之事,詮釋經(jīng)義,教育士子,乃為符合盛王之做法;在衰世中,偽說誣民,私學亂治;孔孟經(jīng)學之精義自秦火后散失,章句傳注陷溺了人心,也淹沒了經(jīng)義中之大道,遂使異端橫行不已;因此,他們要重新訓釋經(jīng)籍,明白義理,解除以往對經(jīng)學的曲解,從而能夠以經(jīng)學來導化民俗。雛形于仁宗嘉佑后期,形成影響在神宗熙寧、元豐之際。136、名詞解釋
比類相觀正確答案: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動物篇》:“或始同而終異,或始異而終同,比類相觀,乃知此物所以成彼物之利。”認為宇宙間事物存在并非孤立,“凡物,非相類則相反”,須用類比的方法才能分清事物的異同,發(fā)揮它們的作用。“惟于天下之物知之明,而后之,離之,消之,長之,乃成吾用?!笔菍堓d“物無孤立之理”的發(fā)展。137、名詞解釋
春秋大一統(tǒng)正確答案:“大一統(tǒng)”一詞,源出于《公羊傳?隱公元年》。在《春秋》中記載:“元年,春,王正月?!惫騻鹘忉尩溃骸霸暾吆??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謂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tǒng)也?!痹谶@里,大,即重視、尊重之意,一統(tǒng),指天下諸侯一統(tǒng)于周天子?!按笠唤y(tǒng)”的重新提出,是在漢武帝時期,提出者為董仲舒?!稘h書》記載的“天人三策”稱:“《春秋》大一統(tǒng)者,天地之常經(jīng),古今之通宜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tǒng);法制數(shù)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tǒng)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贝笠唤y(tǒng)為宇宙天下基本原則,社會政治也應依據(jù)天道實行大一統(tǒng)。一切人事倫常統(tǒng)一于天,即“以人隨君,以君隨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國則受命于君?!?38、名詞解釋
隆禮貴義正確答案:《荀子?議兵》:“隆禮貴義者其國治,簡禮賤義者其國亂?!避髯右远Y義為治國之本、為政前守,《勸學》:“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也?!庇忠匀说难孕心芊駥儆诙Y義為劃分等級的標準,《王制》:“雖王公大人之子孫也,不能屬于禮義,則歸于庶人。雖庶人之子孫也,積文學,正身行,能屬于禮義,則歸之于卿相大夫?!?39、名詞解釋
習心正確答案:熊十力用語。指人依據(jù)日常經(jīng)驗而虛妄地斷定追逐外在事物的習慣之心。亦稱為物化之心。是依本心的作用而產(chǎn)生,又與本心有根本區(qū)別。習心只有量智,而本心的實證、覺悟即性智。140、名詞解釋
禮樂之體正確答案:“先儒解者多引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移風易俗莫善于樂。此固是禮之大用也,然推本而言,禮只是一個序,樂只是一個和……天下無一物無禮樂,且置兩只椅子,才不正便是無序,無序便乖,乖便不和。”作為天地之序的禮和天地之和的樂,就是天理的體現(xiàn),與理為一,與天理之間的關系,也是理一分殊的關系。“上下之分,尊卑之義,理之當也,禮之本也,常履之道也……下順乎上,陰承乎陽,天下之正理也?!?41、名詞解釋
一念三千正確答案:一念即一念心,三千指三千世界,總括一切法之謂。智說:“此三千在一念心,若無心而已,介爾有心,即具三千。”這是說,三千世界即一切現(xiàn)象皆存在于一念心中,這是因為三千同一性故,皆為同一真如本心之顯現(xiàn),所以說一念三千。142、名詞解釋
尚賢正確答案:1.墨子用語。尚是崇尚,賢是賢才。墨子認為尚賢事能是政事之本,“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睂t良之士要“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發(fā)揮他們在政權中的作用。并主張“官無常貴,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雖在農(nóng)與工肆之人”,亦一視同仁。要求賢者能“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終身不倦?!?.《墨子》篇名,一作《上賢》,分上中下三篇。143、名詞解釋
天養(yǎng)正確答案:荀子用語。指人類利用自然界的萬物來養(yǎng)活自己?!盾髯?天論》:“財非其類以養(yǎng)其類,夫是之謂天養(yǎng)?!碧茥顐娮ⅲ骸柏斉c裁同。”飲食、衣服,與人異類,裁而用之,可使養(yǎng)口腹形體。144、名詞解釋
明德慎罰正確答案:《荀子?成相》:“治之理,禮與刑,君子以修百姓寧。明德慎罰,國家既治、四海平?!倍Y和刑,德和罰都是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不教而誅,則刑繁而邪不勝,教而不誅,則奸民不懲?!保ā陡粐罚┵p必當功,罰必稱罪,“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罰不當罪,不祥莫大焉?!保ā墩摗罚?45、名詞解釋
靈臺正確答案:莊子用語,即心?!肚f子?達生》:“工倕旋而蓋規(guī)矩,指與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靈臺一而不桎?!碧脐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是與物化之,不以心稽留也。”唐成玄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