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診療服務技術規(guī)范》 征求意見稿_第1頁
《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診療服務技術規(guī)范》 征求意見稿_第2頁
《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診療服務技術規(guī)范》 征求意見稿_第3頁
《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診療服務技術規(guī)范》 征求意見稿_第4頁
《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診療服務技術規(guī)范》 征求意見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1.020CCSC0445IDB45/TXXXX—XXXX II III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診斷標準 24.1診斷 24.1.1中醫(yī)診斷標準 24.1.2西醫(yī)診斷標準 24.2鑒別診斷 25治療 35.1原則 35.2方法 35.2.1一般治療 35.2.2中醫(yī)外治療法 35.2.3辨證內服中藥治療 55.3預防調攝 75.3.1保持正確姿勢 75.3.2適當鍛煉 75.3.3勞逸結合 76意外防護及處理 76.1藥物過敏 76.2暈針 76.3水泡 76.4惡心、嘔吐 76.5腹痛、腹瀉 7 8DB45/TXXXX—XXXX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草。本文件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醫(yī)藥管理局提出、歸口并宣貫。本文件起草單位:廣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yī)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陳鋒、韋貴康、韓杰、閆乾、祁文、劉汝專、潘漢升、李枝發(fā)、吳曉飛DB45/TXXXX—XXXX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中醫(yī)“痹癥”、“腰痛”范疇,是指由于多種原因造成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壓迫或刺激神經(jīng)根或硬膜囊產(chǎn)生的以腰痛、下肢放射痛為主要癥狀的病癥。本病是骨傷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全球腰椎間盤突出癥平均發(fā)病率大約2-3%,好發(fā)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腰椎間盤突出癥多發(fā)生于L4/5和L5/S1。不當?shù)纳罘绞饺缇米⒉划斪藙?、外力等危險因素,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中醫(yī)的腰痛癥多因腰椎間盤突出癥引起,腰痛一詞首見于《黃帝內經(jīng)》。腰腿痛的原因有感受風、寒、濕、熱及閃挫、瘀血、氣滯等。本病的病機在于肝腎不足,筋骨不健,復受扭挫,或感風寒濕邪,經(jīng)絡痹阻,氣滯血瘀,不通則痛。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治療方法較多,絕大多數(shù)腰椎間盤突出癥能經(jīng)過非手術療法使癥狀消失,但對疼痛嚴重、神經(jīng)損傷重的患者采用手術方法治療療程短、見效快,應用手術治療可以緩解神經(jīng)根的壓迫達到治愈。本病有病變節(jié)段多發(fā)、病程反復、難全愈的特點,患者常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影響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進而影響生活質量,嚴重的可導致職業(yè)人群喪失勞動能力,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治療方法較多、療效參差不齊、中醫(yī)操作技術缺乏規(guī)范,目前廣西區(qū)內尚無中醫(yī)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標準及規(guī)范,因此,制定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診療服務技術規(guī)范標準迫在眉睫。本標準制定目標是形成以中醫(yī)外治(包括脊柱整治三聯(lián)手法、中藥熱熨療法、穴位貼敷、中藥泥灸、中藥外洗或熏蒸法)、中藥內服、牽引、針灸療法、練功等具有地方特色治療方法的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藥技術服務規(guī)范標準。本標準的制定是在前期大量科研課題及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征詢長期從事這些療法的專家意見,由專家起草,對各療法運用的適應癥、禁忌癥、操作前準備、操作的流程、注意事項、意外情況的處理等方面細致完善的制定規(guī)范、標準。為廣西各級醫(yī)療機構醫(yī)務工作者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證提供參考,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治療的療效,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患者提供規(guī)范的中醫(yī)診療服務,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DB45/TXXXX—XXXX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診療服務技術規(guī)范本文界定了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術語和定義,規(guī)定了中醫(yī)診療服務技術的要求。本文件適用于中醫(yī)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6751.1-2023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第1部分:疾病GB/T16751.3-2023中醫(yī)臨床診療術語第3部分:治法DB44/T1425-2014中醫(yī)診療指南評價規(guī)范ZY/T001.1~001.9-94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discherniation腰椎間盤突出癥是指由于多種原因造成退變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突出,壓迫或刺激神經(jīng)根或硬膜囊產(chǎn)生的以腰痛、下肢放射痛為主要癥狀的病癥。3.2脊柱三聯(lián)整治手法SpinalTripleTherapyTechniques理筋通絡、正骨調節(jié)、對癥治療三種治療方法聯(lián)合應用的脊柱整理手法。3.3中醫(yī)針灸療法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therap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針法是把毫針刺入患者身體某一穴位,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的方法。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的方法。3.4中藥熨燙療法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roningtherapy在皮膚或特定部位熱敷藥物,并作敷熨滾燙等手法操作的治療方法。3.5中藥泥灸療法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udmoxibustion在穴位或患處貼敷某種藥泥的治療方法。3.6腰椎牽引療法Lumbartractiontherapy2DB45/TXXXX—XXXX應用外力對對腰椎施加牽拉力,治療腰椎疾病的方法。4診斷標準4.1診斷4.1.1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yè)標準1994版《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的診斷標準,具體如下:——有腰部外傷、慢性勞損或受寒濕史。大部分患者在發(fā)病前有慢性腰痛史;——常發(fā)生于青壯年;——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壓增加(如咳嗽、噴嚏)時疼痛加重;——脊柱側彎,腰生理孤度消失,病變部位椎旁有壓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動受限;——下肢受累神經(jīng)支配區(qū)有感覺過敏或遲鈍,病程長者可出現(xiàn)肌肉萎縮。直腿抬高或加強試驗陽性,膝、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減弱;——X線攝片、CT及MRI檢查:脊柱側彎,腰生理前凸消失,病變椎間間隙可能變窄,相鄰邊緣有骨贅增生。CT、MRI檢查可顯示椎間盤突出的部位及程度。4.1.2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骨科學分會脊柱外科學組2020版《腰椎間盤突出癥診療指南》[2]的診斷標準,具體如下:——急性或慢性腰痛,腰部活動受限或代償性側凸,可伴一側或雙側放射性神經(jīng)根性痛;——受累神經(jīng)支配區(qū)域可有肌肉無力或感覺異常及腱反射減弱;——可伴有鞍區(qū)感覺異?;蚨愎δ墚惓5锐R尾神經(jīng)綜合征的表現(xiàn);——腰椎局部壓痛或放射痛,椎旁肌緊張或痙攣;——股神經(jīng)牽拉試驗、直腿抬高試驗、直腿抬高加強試驗等神經(jīng)牽拉試驗陽性。——腰椎X線:可見腰椎局部不穩(wěn)、代償性側凸、椎間隙變窄、牽張性骨贅等表現(xiàn);——腰椎CT和MRI:可見對應節(jié)段的突出情況及神經(jīng)受壓情況。4.2鑒別診斷[3]4.2.1腰椎結核腰痛可伴有坐骨神經(jīng)痛,常有全身癥狀,午后低熱,乏力盜汗,腰部強直,血沉增快,下腹部可觸及寒性膿腫。X線片顯示椎間隙模糊、變窄,椎體相對邊緣有骨質破壞。4.2.2馬尾神經(jīng)瘤以神經(jīng)纖維瘤為多見,初期一般腰痛及局部壓痛不明顯,也無脊柱側凸、下腰椎活動受限等癥狀。發(fā)病較為緩慢但持續(xù)加重,無間隙性緩解,臥床時感到疼痛加重,夜不能眠。嚴重者可由腫瘤壓迫馬尾神經(jīng),發(fā)生下肢感覺和運動障礙,以及括約肌功能障礙。MRI可確認。4.2.3椎弓峽部裂和脊柱滑脫腰痛常伴有坐骨神經(jīng)痛,多數(shù)發(fā)生在L4~5,椎弓峽部裂在斜位X線片上顯示椎弓峽部有裂隙和骨缺損。椎體或棘突有臺階樣表現(xiàn)。X線片顯示椎弓峽部有裂隙,腰椎有移位。4.2.4強直性脊柱炎中年男性多見,腰背及骶髂關節(jié)疼痛,脊柱強直,各方向活動均受限癥狀多與氣候變化有關,血沉較快,病變呈進行性發(fā)展。X線片早期可見骶髂關節(jié)及腰椎小關節(jié)模糊,后期脊柱呈竹節(jié)樣改變。4.2.5梨狀肌綜合征3DB45/TXXXX—XXXX患者的主要癥狀是臀部痛或臀腿痛,患髖關節(jié)內收內旋活動時疼痛加重,嚴重者可有跛行。梨狀肌肌腹體表投影處可有明顯的壓痛,并可向下肢放射,部分患者可觸及深部的條索狀結節(jié)或痙攣的肌塊。梨狀肌緊張試驗陽性,即患髖關節(jié)內收內旋活動時疼痛加重,直腿抬高試驗在小于60°時疼痛加重,而大于60°時疼痛反而減輕,梨狀肌局部封閉后疼痛會消失。5治療5.1原則舒經(jīng)通絡、正骨柔筋、祛風寒濕、補腎疏肝、益氣和血。5.2方法5.2.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a)急性期應臥硬板床休息,選用硬板床或中等硬度床墊。b)起床活動時避免久坐及負重,久坐超過30~40分鐘,應該變換坐姿;避免搬動重物及負重下旋轉腰部。急性期佩戴腰圍,癥狀緩解后可積極參與日?;顒?,停用腰圍。c)療程為3~4周。練功療法可選用腰背肌功能鍛煉法,包括五點式、三點式、飛燕式、直腿抬高等功法?!妩c式、三點式:取仰臥位,把頭部、雙肘及雙足跟五個點作為支撐點,使勁向上挺腰抬臀,腰背肌功能加強后可改用頭部及雙足跟三個點作為支撐點,繼續(xù)進行功能鍛煉。——飛燕式:取俯臥位,頭轉向一側,兩腿交替向后做過伸動作→兩腿同時做過伸動作→兩腿不動、上身軀體向后背伸→上身與兩腿同時背伸→還原,每個動作重復10~20次?!蓖忍Ц撸貉雠P位,分別直腿抬高雙下肢,患肢直腿抬高逐漸增加。腰椎牽引療法患者仰臥于病床,縛骨盆牽引帶牽引,牽引重量1/5~1/3體重。每日牽引1次,每次約30分鐘,10天1個療程。5.2.2中醫(yī)外治療法脊柱整治三聯(lián)手法脊柱三聯(lián)手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a)理筋手法1)推散法以手掌或指腹于患處推按,反復數(shù)次。2)循經(jīng)按揉法:以滾法沿脊柱兩側自上而下數(shù)次放松骶棘肌,力度適中,繼以大魚際或掌循兩側足太陽膀胱經(jīng)反復按揉3次;再以雙手疊掌,掌根自胸腰椎督脈經(jīng)向下逐次移動按壓,以患者能耐受為度。3)理順法:用手掌于腰肌痙攣、肌肉有條索狀結節(jié)處按順時針方向揉按,反復數(shù)次。b)正骨手法4DB45/TXXXX—XXXX1)旋轉復位法:患者坐于雙聯(lián)椅的前椅,醫(yī)者坐于后椅,醫(yī)者一手拇指觸偏移棘突并固定之,另一手自患者腋部上肩,手把握對側肩部,然后使患者前屈60°~90°,同側屈45°,在拇指推擠棘突向對側外上方的同時,另一手向后上方旋轉。在對側的上方或下方棘突定位,按上述操作步驟重復進行一次。2)斜搬法:患者側臥位,患者下肢屈髖屈膝90°,健側下肢伸直位。醫(yī)者一手扶持肩前部,另一手扶持臀部,兩手用力,方向相反,力量相等,推拉搬(注意交叉點在患椎上),當遇到阻力時,突然加大推拉力,常聽到“咯”的一聲。然后患者改另一側臥,按上述操作方法進行,手法告畢。3)擺動復位法:患者俯臥位,醫(yī)生雙手分別置于患者兩側腳踝部,左右搖擺患者雙下肢,如此反復10次。c)調理手法:用拇指或手掌小魚際混合施術,或揉按或?推,或捏或拉,以調理氣血,舒順肌1)搖擺扣擊法:患者俯臥位,兩手向前扶持床邊緣,雙肩及兩肘部自然放松,雙下肢伸直并攏,雙膝關節(jié)稍屈曲;一助手握持患者雙踝部進行搖擺脊柱,擺動幅度從小到大,擺動節(jié)奏宜先慢再快后慢,以整條脊柱擺動到頸椎為佳;醫(yī)生雙手握空拳,自上而下交替彈捶扣擊患者腰骶部,扣擊力度要稍大,以患者能忍受為度。2)髂脛束推法:患者側臥位,上位下肢伸直,下位下肢屈曲;醫(yī)者右手掌面或前臂沿大腿根部由上往下推。反復5~8次,以患者能耐受為度。3)梨狀肌點按法:患者俯臥位,醫(yī)者拇指或肘尖部點按患側梨狀肌反應點,反復操作5~8次,以患者可以忍耐為度。中藥燙熨療法中藥燙熨療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a)藥物組成:燙療藥:伸筋藤50g、威靈仙25g、艾葉15g、姜黃15g、防風15g、獨活15g、千年健15g、細辛15g。b)操作方法:燙療藥用微波爐加熱或隔水蒸熱,溫度以43~45℃為宜,表面淋灑跌打酒,以浸濕不滴水為宜,以燙療包點燙、揉燙、滾揉或輕拍打患處3~5分鐘,燙療包溫度降到合適為宜,使用燙療治療儀加熱燙療包。c)療程:每日1~2次,每次約30分鐘,2周為1個療程。d)注意事項1)燙熨前評估患者局部皮膚、過敏史及對熱的耐受程度,防止燙傷及過敏反應的發(fā)生。2)治療期間注意詢問患者燙療包溫度情況,溫度過高會灼傷皮膚,溫度太低則達不到應有效果。對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等皮膚感覺功能減退者應預防低溫性燙傷。3)治療期間禁食海鮮、冷飲、辛辣、肥膩食物。燙熨結束后對患者的局部皮膚進行觀察,熱敷后3小時內不能清洗,從而保證藥效。4)為保證燙療藥包的衛(wèi)生,患者的燙療藥包在每次治療結束后用小盆獨立放置,并用十一方酒浸濕以備下次使用,每包燙療藥包使用3天后更換。中藥泥灸法a)藥物組成:白芥子10g、藏紅花10g、桑寄生10g、寬筋藤10g、透骨草10g、羌活10g、伸筋草10g、當歸10g、狗脊10g、川芎10g、乳香10g、雞血藤10g、杜仲10g,將藥物研磨成粉,與火山泥和蜂蠟混合攪拌均勻。b)操作方法:用微波爐加熱,溫度以38~42℃為宜,趁熱敷于患處,外層覆蓋保鮮膜保溫。5DB45/TXXXX—XXXXc)療程:每日1~2次,每次約30分鐘,2周為1個療程。d)注意事項:治療前評估患者局部皮膚、過敏史及對熱的耐受程度,治療期間注意詢問患者燙療包溫度情況。中藥外洗或熏蒸法a)藥物組成:當歸30g、海桐皮20g、透骨草30g、伸筋草30g、醋乳香6g、醋沒藥6g、三棱10g、莪術10g、地龍10g、艾葉15g、威靈仙20g、伸筋草20g、木瓜15g、雞血藤30g、絡石藤30g。b)操作方法:每劑藥加水煎制成藥液800mL,加入薰蒸床藥鍋內,通電預熱?;颊哐雠P于薰蒸床上,將腰部或下肢對準蒸汽孔,設定蒸汽溫度為38~42℃,對腰部或下肢熏蒸,待溫度合適后再用毛巾浸藥液搽洗患處。c)療程:每次薰洗30~60分鐘,每日1次。治療2周為1個療程。d)注意事項:治療前評估患者局部皮膚、過敏史及對熱的耐受程度。穴位敷貼療法a)藥物組成:清半夏10g、紅花10g、防風10g、獨活10g、白芥小茴香5g、細辛5g研成粉末,配生姜汁調和成黏度適中的膏狀物,治療時制成直徑約1cm藥丸,裝在密封箱中備用。b)操作方法:在調配好的中藥粉末中加入適量凡士林或蜂蜜調成膏狀,做成直徑約1cm的藥餅,用膠布固定于所選穴位上。敷藥后局部皮膚若出現(xiàn)紅疹、瘙癢、水泡等過敏現(xiàn)象,應暫停使c)常用穴:腎俞穴、大腸俞、次髎穴、承山穴、足三里穴、關元穴、脾俞穴、命門穴、環(huán)跳穴以及阿是穴。d)療程:每次貼敷4~6小時,每日1次。治療2周為1個療程。e)注意事項:治療前評估患者局部皮膚、過敏史,治療期間注意詢問患者穴位灼痛情況。針刺治療a)主穴:以坐骨神經(jīng)通路的壓痛點為主,夾脊、雙腎俞、雙大腸俞、環(huán)跳、承山、委中、陽陵b)辨證配穴:證屬風寒濕阻者取患側足三里,用泄法;證屬氣滯血瘀者配大腸俞、血海,用泄法;證屬肝腎虧虛型者配絕骨、腎俞(或氣海),用補法。c)療程:每天1次,7天為1個療程。艾灸治療a)灸法:溫和灸。b)操作方法:點燃艾條,將點燃的一端,在距離施灸穴位皮膚3cm處進行熏灸,以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處灸10~15分鐘,至局部皮膚紅暈為宜。c)穴位選擇:灸療主要適用于虛寒證,取穴:雙腎俞、雙大腸俞、關元、中脘、足三里、承山、涌泉。d)療程:每天1次,每次2~3個部位;7次為1個療程。5.2.3辨證內服中藥治療寒濕痹阻證6DB45/TXXXX—XXXX辨證施治如下?!Y候:腰腿冷痛重著,轉側不利,靜臥痛不減,受寒及陰雨加重,肢體發(fā)涼。舌質淡,苔白或膩,脈沉緊或濡緩?!畏ǎ荷⒑袧?,溫經(jīng)通絡。——推薦方藥:獨活寄生湯——藥物組成:獨活15g、桑寄生15g、杜仲10g、牛膝10g、細辛10g、秦艽10g、茯苓10g、——加減:偏陽虛時加淫羊藿10g,偏陰虛時加山茱萸10g、山藥10g,腎精虧虛者加菟絲子20g、女貞子20g。——煎服法:清水煎服,每日一劑,分2~3次飯后溫服,每次150mL~200mL?!煶蹋阂粋€療程2周,一般服用2~3個療程或視患者病情增減療程。濕熱浸淫證辨證施治如下?!Y候:腰腿痛如刺,痛有定處,日輕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轉受限,痛處拒按。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脈弦緊或澀?!畏ǎ呵鍩崂麧?,通絡止痛?!扑]方藥:宣痹湯——藥物組成:防己15g、杏仁15g、滑石15g、連翹9g、山梔9g、薏苡15g、半夏9g、蠶沙9g、赤小豆9g。——加減:濕熱重者加威靈仙12g、黃柏6g,下肢疼痛者加牛膝15g、木瓜10g,風濕重熱輕者加寬筋藤20g、青風藤15g?!宸ǎ呵逅宸?,每日一劑,分2~3次飯后溫服,每次150mL~200mL?!煶蹋阂粋€療程2周,一般服用2~3個療程或視患者病情增減療程。氣滯血瘀證辨證施治如下?!Y候:腰腿痛如刺,痛有定處,日輕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轉受限,痛處拒按。舌質暗紫,或有瘀斑,脈弦緊或澀。——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扑]方藥:身痛逐瘀湯——藥物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紅花9g、甘草6g、羌活3g、沒藥6g、當歸9g、五靈脂6g(炒)、香附3g、牛膝9g、地龍6g?!訙p:腰部正中疼痛者加狗脊12g,椎旁肌肉疼痛者加杜仲15g、獨活10g,下肢麻痛者加白芍20g、木瓜15g。——煎服法:清水煎服,每日一劑,分2~3次飯后溫服,每次150mL~200mL?!煶蹋阂粋€療程2周,一般服用2~3個療程或視患者病情增減療程。肝腎虧虛證辨證施治如下?!Y候:腰酸痛,腿膝乏力,勞累更甚,臥則減輕。偏陽虛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溫,少氣懶言,腰腿發(fā)涼,或有陽萎、早泄,婦女帶下清稀,舌質淡,脈沉細。偏陰虛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紅,倦怠乏力,心煩失眠,多夢或有遺精,婦女帶下色黃味臭,舌紅少苔,脈弦細數(shù)。7DB45/TXXXX—XXXX——治則:偏陽虛者,宜溫補腎陽,偏陰虛者,宜滋補腎陰?!扑]方藥:偏陽虛方用右歸丸,偏陰虛左歸丸加減?!幬锝M成:右歸丸:熟地黃30g、附子6g、肉桂6g、山藥15g、山茱萸10g、菟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