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課件:第一章 《機械運動》單元復習_第1頁
復習課件:第一章 《機械運動》單元復習_第2頁
復習課件:第一章 《機械運動》單元復習_第3頁
復習課件:第一章 《機械運動》單元復習_第4頁
復習課件:第一章 《機械運動》單元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機械運動單元復習八年級物理上冊?人教版第1節(jié)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第2節(jié)運動的描述第3節(jié)運動的快慢第4節(jié)測量平均速度第一章機械運動長度和時間的測量第1節(jié)本節(jié)知識點長度的測量02長度的單位01時間的測量03誤差04長度的測量長度的單位①國際單位:m(米)常用單位:km、dm、cm、mm、μm、nm①使用刻度尺前“三看”: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③測量結果:準確數(shù)值+1位估讀值+單位②單位換算: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②使用刻度尺時“五會”:選、放、看、讀、記④測量的特殊方法:累積法、平移法、化曲為直等知識結構(一)長度的測量知識結構(二)②測量工具①時間的單位:s、h、min換算:1h=60min1min=60s古代:日晷、沙漏、滴漏等?,F(xiàn)代:鐘表、電子表、停表等。③機械停表組成:外圈(大圈)以s為單位;內圈(小圈)以min為單位,不同停表量程分度值不同。讀數(shù):內圈示數(shù)(min)+外圈示數(shù)(s)根據(jù)內圈分針是否過半判斷加30s。

時間的測量知識結構(二)①概念: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②產生原因:測量工具、

環(huán)境影響、測量者因素。③減小方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④誤差與錯誤:誤差不是錯誤。錯誤可避免,誤差不可避免。誤差知識點一:長度的單位1.國際單位:m(米)常用單位:km、dm、cm、mm、μm、nm

2.單位換算:1km=103m

1dm=10-1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km

m

mm

μmnm103

103

103

103

m

dm

cm

mm101010日常用單位m、dm、cm、mm從大到小之間進率為10知識點一:長度的單位【例題1】人的一根頭發(fā)絲的直徑約60~90微米。60微米以下稱為細發(fā),60~90微米為普通發(fā),90微米以上為粗發(fā)。小明同學經(jīng)過精確測量,得到了自己頭發(fā)絲的直徑約65μm,65μm=______mm0.065

進行單位換算時,注意數(shù)值保持不變,然后乘以單位之間的進率,最后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結果。具體過程分析如下:【解析】65μm=65×1μm單位換算:1μm=10-3mm數(shù)值不變=65×10-3mm=0.065mm知識點二:長度的測量1.常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刻度尺2.正確使用刻度尺:

五會——“認”、“放”、“看”、“讀”、“記”①會“認”:

在使用刻度尺以前,找到零刻度線,認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觀察如圖所示的刻度尺,找出零刻度線的位置、單位、量程、分度值。單位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

cm0~20cm0.1cm靠近左側完好知識點二:長度的測量②會“放”

刻度尺要放正并使有刻度線的一側緊貼被測物體。

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有刻度線的一邊緊靠被測物體且與被測邊平行(甲圖),不能歪斜(乙圖)。甲乙√知識點二:長度的測量③會“看”

讀數(shù)時,視線應該垂直于被測物體及刻度尺?!痢痢?cm12345678910

知識點二:長度的測量④會“讀”讀數(shù)時,除讀出分度值以上的準確值外,還要估讀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shù)值(估讀值)。分度值準確值估讀值物體長度4.7cm0.05cm4.75cm0.1cm圖中鉛筆長度應該記錄為52.0mm或5.20cm。知識點二:長度的測量⑤會“記”記錄的測量結果應由準確數(shù)值、估讀數(shù)值和單位組成。圖中鉛筆長度應該記錄為47.4mm或4.74cm。

如果記錄為47.4,就是錯誤的。因為沒有單位,不清楚是47.4mm還是47.4cm或47.4dm等等。測量值=準確數(shù)值+估讀數(shù)值+單位知識點二:長度的測量視頻演示——《刻度尺的使用》知識點二:長度的測量CD【例題2】如圖甲、乙所示是用刻度尺測物體長度的做法,圖甲中放置正確的是____刻度尺。圖乙中觀測方法正確的是____,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該木塊的長度是_____cm。AB1mm3.15分度值準確值估讀值物體長度3.1cm0.05cm3.15cm0.1cm尺子要放正,刻度線貼齊平,視線要垂直,讀數(shù)要估計,記錄要單位。知識點二:長度的測量圓錐體的高度為8.2mm①配合法(平移法)借助于一些簡單的輔助器材把不可直接測量的長度“平移”到刻度尺上,從而可直接測出該長度。適用于測圓、圓柱體的直徑和圓錐體的高等。紀念幣的直徑為1.06cm3.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知識點二:長度的測量②累積法(測多算少法)

把多個相同的微小物體放在一起測量,再將測量結果除以被測量的個數(shù)就得到一個微小物體的長度。

測一張紙的厚度

測量細金屬絲的直徑:長度L圈數(shù)n知識點二:長度的測量③化曲為直法

適用于測較短的曲線長度,例如地圖冊上的鐵路線長。

測量一段曲線AB的長度

用無彈性的棉線與曲線完全重合,作好兩端的記號AB;然后拉直測出棉線長度l,即為曲線的長度。測出京滬高鐵兩地間鐵路線的長度

用棉線(圖中紅線)與地圖上兩地間鐵路線完全重合,測出棉線AB的長度,根據(jù)地圖的比例尺即可求出鐵路線的長度S:

S=SAB×n(n比例尺)ABABl=ABA.將細銅絲拉直,用刻度尺測出細銅絲的長度L1;B.將細銅絲緊密排繞在圓鉛筆桿上,用刻度尺測出圓鉛筆桿上銅絲繞圈總長度L2;C.數(shù)出排繞在鉛筆桿上的細銅絲的圈數(shù)n;D.計算細銅絲的直徑d;【例題3】小明欲測量一根長為L的細銅絲的直徑,他的實驗步驟如下:(1)以上步驟中,沒有必要的步驟是_____。(2)銅絲的直徑d=_________。(用以上題干中的字母表示)AL2/n知識點二:長度的測量

(1)由題意知,用銅絲的繞圈總長度L除以銅絲的圈數(shù)n,即得細銅絲的直徑d,不需將細銅絲拉直再用刻度尺測出其長度,即沒有必要的步驟是A。

(2)銅絲繞圈總長度L2,鉛筆桿上細銅絲的圈數(shù)n,則銅絲的直徑為d=L2/n?!窘馕觥恐R點三:時間的測量

①時間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符號是s。

常用單位:h、min

1h=60min

1min=60s在古代,人們用日晷、沙漏等計時儀器來測量時間。在現(xiàn)代生活中,測量時間的工具有:石英鐘、手表等。物理實驗中,常常用停表測量時間。1.時間的測量

②測量時間的工具:知識點三:時間的測量2.機械停表的使用

①機械停表的量程、分度值

機械停表的外圈(大表盤)以s為單位,內圈(小表盤)以min為單位,不同停表量程和分度值會不同,量程以小圈為準。

如圖所示,小表盤轉一圈量程為15min;大表盤轉一圈量程為30min,外圈分度值為0.1s。

知識點三:時間的測量左圖小表盤指針的示數(shù)是1min;因為小表盤指針過半分鐘刻度線,所以大表盤指針的示數(shù)為:37.8S。所以停表的讀數(shù)是1min37.8s。②機械停表的讀數(shù)示數(shù)=小盤讀數(shù)(min)+大盤讀數(shù)(s)在讀數(shù)時,先讀出小表盤上指針所通過的分鐘數(shù)(按整數(shù)讀);再觀察小表盤上的指針是否超過兩數(shù)字之間的半分鐘刻度線,若不超過,則大表盤按照0~30s讀數(shù),若超過,則大表盤按照31~60s讀數(shù)。

讀數(shù):視頻欣賞——《時間的測量》知識點三:時間的測量【例題4】如圖所示,是________(填測量工具名稱),是用來測量______的工具。此時的讀數(shù)是____min________s。停表時間537.5解析:

左圖小表盤指針的示數(shù)是5min(按整數(shù)讀);因為小表盤指針過半分鐘刻度線,所以大表盤指針的示數(shù)為:37.5S所以停表的讀數(shù)是5min37.5s。知識點四:誤差真實值:任何一個物理量都有它的客觀大小,這個客觀值稱為真實值。

測量值:用測量儀器測量出的值。①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②誤差的來源:a.測量工具;b.測量方法;c.環(huán)境影響;d.測量者的因素。1.誤差知識點四:誤差③減小誤差的辦法:a.多次測量取平均值;b.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

c.改進測量方法。誤差不是錯誤。測量錯誤是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guī)則、讀數(shù)時粗心造成的,是不該發(fā)生的,是能夠避免的。誤差是客觀存在的,不能避免。④誤差與錯誤知識點四:誤差【例題5】有一名同學,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測量同一本作業(yè)本的長度,5次測量記錄如下:l1=18.82cm、l2=18.83cm、l3=17.28cm、l4=18.81cm、l5=18.805cm。①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②其中有一次測量結果錯誤,這個錯誤的結果是____________。③有一次測量結果不合理,這個不合理的結果是____________。④這本作業(yè)本的長度是__________。1mml3=17.28cml5=18.805cm18.82cm

①最后1位是估讀值,倒數(shù)第2位就是分度值,故刻度尺分度值是1mm。②l3=17.28cm這次數(shù)據(jù)與其他四次比較差異太大,是錯誤的。③不合理的結果是l5=18.805cm,多估讀了一位數(shù),無意義。④作業(yè)本的長度是:(18.82cm

+

=18.83cm+18.81cm)/3=18.82cm【解析】運動的描述第2節(jié)本節(jié)知識點參照物02機械運動01把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①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或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③判斷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一看參照物、二看位置關系②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同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運動靜止參照物被研究物體位置改變位置不變判斷方法:兩個物體的運動快慢、運動方向都相同,這兩個物體叫做相對靜止。相對靜止參照物機械運動機械運動知識結構1.機械運動①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注:位置的變化包括:物體之間距離、方位的變化。知識點一: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一種常見的運動,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絕對靜止的物體是不存在的。②機械運動的普遍性①判斷物體的運動或靜止時,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我們在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時,首先要選定參照物。參照物可以根據(jù)需要來選擇。如果選擇的參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時,結論一般也不一樣。所以,物體的靜止和運動具有相對性。②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2.參照物:地球同步衛(wèi)星相對于地球是靜止的,但是相對于太陽是運動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知識點一:機械運動視頻欣賞——《運動的描述》知識點一:機械運動【例題6】A、B、C三人各乘一部電梯,A看見樓房在上升,B看見A上升,A看見C靜止不動,則他們相對于地面(

)A.A上升 B.B下降,且比A下降得快C.B下降,且比A下降得慢 D.C下降,且比A下降得快B知識點一:機械運動

A看見樓房在上升,說明A乘坐的電梯相對于地面在下降。A看見C靜止不動,說明A與C之間的位置保持不變,即A乘坐的電梯與C乘坐的電梯以相同的速度下降。B看到A上升,則B乘坐的電梯下降,且比A下降得快。綜上分析,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窘馕觥俊纠}7】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在我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如圖所示,嫦娥五號探測器在發(fā)射升空的過程中,以下列哪個物體為參照物,嫦娥五號探測器是靜止的()A.發(fā)射架 B.運載火箭C.月球D.地球B知識點一:機械運動

發(fā)射升空過程中,嫦娥五號探測器相對于發(fā)射架位置在不斷發(fā)生改變,是運動的,故A不符合題意。結合題意,運載火箭攜帶嫦娥五號探測器升空的過程中,嫦娥五號探測器相對于運載火箭的位置不變,所以以運載火箭為參照物,嫦娥五號探測器是靜止的,故B符合題意。【解析】運動的快慢第3節(jié)本節(jié)知識點勻速直線運動02速度01s-t圖像及v-t圖像03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不變的直線運動運動的快慢①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④單位:米/秒(m/s)、千米/時(km/h)1m/s=3.6km/h①相同時間比路程②定義: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直線運動的分類速度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②相同路程比時間知識結構

1.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①方法一:所用時間相同,通過的路程越大,物體運動的越快。②方法二:通過的路程相等,所用時間越少的物體,運動的越快。知識點一:速度【例題8】下面是兩種比較A、B轎車運動快慢方法的示意圖,由此可知(

A.第一種:相同時間比路程;第二種:相同時間比路程B.第一種:相同時間比路程;第二種:相同路程比時間C.第一種:相同路程比時間;第二種:相同時間比路程D.第一種:相同路程比時間;第二種:相同路程比時間B知識點一:速度

①由圖知,第一種方法中時間相等,路程長的B轎車運動較快,故采用的方法是相同時間比路程。②第二種方法中路程相等,所用時間短的B轎車運動較快,故采用的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時間。所以選B?!窘馕觥縱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時間。①速度:物理學中,把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②公式: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這個數(shù)值越大,表示物體運動越快。1m/s=3.6km/h

③速度單位:在交通運輸中,單位常用:單位換算:國際單位:m/s(m·s-1)km/h(km·h-1)2.速度

知識點一:速度【例題9】小聰一家開車去北京旅游,在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小聰看到如圖所示的交通標志牌,標志牌上的數(shù)字“4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車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從此標志牌處開往北京,最快需要______h能到達。行駛速度不能超過40km/h

1.5知識點一:速度

因為“40”表示行駛速度不能超過40km/h;“60km”表示距離北京還有60km的路程。由公式v=s/t可得:t=s/v=(60km)/(40km/h)=1.5h.【解析】

物體沿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3.機械運動的分類機械運動直線運動曲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變速直線運動②勻速直線運動①機械運動的分類知識點二:機械運動的分類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在相同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它的速度是變的。這種運動叫做變速直線運動。③變速直線運動④平均速度

知識點二:機械運動的分類視頻總結——《速度》

【例題10】小敏百米賽跑的成績是14s,她在前6s內的平均速度是7m/s,求小敏在賽跑過程中:(1)前6s內通過的路程;(2)后8s內的平均速度;(3)全程的平均速度(保留兩位小數(shù))。知識點二:機械運動的分類(1)前6s內通過的路程s1=v1t1=7m/s×6s=42m。

(2)后8s內通過的路程s2=s-s1=100m-42m=58m,后8s內的平均速度;v2=s_2/t_2=(58m)/(8s)=7.25m/s。(3)全程的平均速度v=s/t=(100m)/(14s)≈7.14m/s?!窘馕觥?.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像及v-t圖像s/mt/s02844612

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是一條與時間軸平行的直線。表示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v與時間t無關。v/m·s-1t/s02844612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直線,表示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成正比。知識點三: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像及v-t圖像【例題11】甲、乙兩車同時從同一起點出發(fā),同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它們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圖中能正確反映兩車運動距離與時間關系的是(

)D知識點三:勻速直線運動的s-t圖像及v-t圖像st0

甲乙

st0

乙甲

st0

乙甲

st0

甲乙

ABCD

由圖可知,相等的時間,乙通過的路程長,故乙的速度大。AB圖像中,表示兩車均靜止,不符合題意,所以D符合題意?!窘馕觥繙y量平均速度第4節(jié)本節(jié)知識點了解用位置傳感器測量速度的方法02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速度01測量速度測量原理:測量的物理量:長度s、時間t測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現(xiàn)代測速用位置傳感器測速雷達測速測量平均速度知識結構①實驗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測小車的平均速度③實驗器材:斜面、小車、刻度尺、停表、金屬片②實驗原理:(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時間)1.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④實驗裝置的組裝方法將長木板的一端用小木塊墊起,形成一個坡度很小的斜面,如圖所示。知識點一: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①測量全程的平均速度將小車放在斜面頂端,金屬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測出小車要通過的路程s1,同時用停表測量小車從斜面頂端滑下到撞擊金屬片的時間t1。利用公式v1=

s1/t1算出小車通過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2.實驗過程t1知識點一: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②測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將金屬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測出小車到金屬片的距離s2。測出小車從斜面頂端滑過斜面上半段s2所用的時間t2,算出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t2知識點一: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③計算下半段的平均速度通過前面的兩次實驗,可計算出小車通過下半段所用時間:t3=t1-t2

t3=t1-t2知識點一: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路程(m)運動時間(s)平均速度(m/s)s1=t1=v1=s2=t2=v2=s3=s2-s1=t3=t1-t2=v3=0.350.31.20.351.700.20.350.72.0結論:

小車在做加速直線運動。在不同的路程段,小車的平均速度大小不同。④分析計算數(shù)據(jù),歸納實驗結論所以講平均速度或計算平均速度時,必須強調是物體在哪一段時間內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知識點一: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知識點一: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視頻欣賞——《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例題12】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的實驗中:(1)測量原理:______。

(2)實驗步驟:①測路程:a.全段路程s1:用________測量小車車頭到金屬片的距離。b.上半段路程s2:將________移到斜面一半的位置,用刻度尺測量小車車頭

到金屬片的距離。

c.下半段路程s3:用___________減去________________就是下半段的路程.

②測時間:a.全段時間和上半段時間:用________測出車通過全段和上半段路程所用時間。b.下半段時間:用___________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小車通過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時間。小車通過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時間

刻度尺金屬片全段路程上半段的路程停表全段的時間知識點一: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4)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小車在不同路段,平均速度的大小__________,沿斜面下滑的過程中,速度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5)金屬片的作用是什么?斜面的坡度為什么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3)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填寫下表空白處。(平均速度的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次數(shù)路程(m)運動時間(s)平均速度(m/s)1s1=1.6t1=5.0v1=______2s2=0.8t2=2.8v2=______3s3=______t3=______v3=______0.82.20.360.290.32不同越來越大知識點一: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

(5)金屬片的作用是便于測量時間和讓小車停止運動。斜面的坡度過小,小車可能運動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過大,記錄時間不準確,實驗誤差大。

【解析】小車位置傳感器實驗裝置位置傳感器、小車、斜面、計算機等。①實驗器材:3.用位置傳感器測量速度計算機把在不同時間測出的運動物體的速度顯示在屏幕上(橫軸為時間,縱軸為速度),我們就可以直觀地看出物體的速度是增大的、減小的還是不變的。②實驗原理:位置傳感器B利用超聲波可以測出不同時刻小車A與它的距離。這樣計算機就可以算出運動的小車在不同位置時的速度。知識點二:用位置傳感器測量速度③實驗步驟通過速度變化圖像,發(fā)現(xiàn)小車的速度不斷變大,后減為零。

通過速度變化圖像我們發(fā)現(xiàn)手掌移動的速度在不斷變化。④實驗結論

a.調節(jié)傳感器的位置,使傳感器的激光對準小車,讓小車從斜面上滑下,觀察計算機顯示速度波形的變化情況。b.將手掌放在位置傳感器前,來回移動手掌,觀察計算機顯示速度波形的變化情況。知識點二:用位置傳感器測量速度綜合練習第一章機械運動1.2020年3月12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稱新型冠狀病毒已在全球大流行,各國政府號召人們戴口罩,人與人之間保持1~2m的距離,防止飛沫傳播。飛沫是指人咳嗽、打噴嚏或者說話時產生的直徑大于5μm的含水顆粒,下列關于5μm的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A.5μm×10-6mB.5×10-5dmC.5×10-6cmD.5×10-4mB單位換算關系:1μm=10-3mm1mm=10-3m。5μm=5×1μm=5×1μm=5×10-3mm=5×10-6m=5×10-5dm。選項B正確。注意:數(shù)值保持不變,把大小單位之間進行換算即可?!窘馕觥?.如圖所示的四個計時器,能成功記錄下短跑時間的是(

)A.只有甲和乙B.只有丙和丁C.只有乙和丙D.只有乙和丁B短跑所用時間少,用石英鐘或機械手表記錄時誤差大,用機械停表或電子停表均可。所以選B。【解析】3.如圖(1)所示,為了讓讀數(shù)更精確,應選擇______刻度尺,所測物塊的長度為______cm。清晨,王爺爺繞小區(qū)花園步行鍛煉身體,借助手機中的秒表測量了自己步行一圈的時間為2min24s,如圖(2)所示,停表外圈示數(shù)的單位為______,分度值為______s。乙2.80s0.2甲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5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所以乙的精確度高?!窘馕觥?.小亮在“長度的測量”實驗中。②一條紙帶厚薄均勻,他把紙帶緊密地環(huán)繞在圓柱形鉛筆上,直至恰好能套進一個圓環(huán)內,如圖2所示,紙帶環(huán)繞了n圈,則紙帶的厚度是:___________。①圖1中圓的直徑是_____cm。

1.55圖2圖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