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和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9/27/wKhkGWXxLpmAIfspAAGAmfOJ3tE726.jpg)
![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和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9/27/wKhkGWXxLpmAIfspAAGAmfOJ3tE7262.jpg)
![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和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9/27/wKhkGWXxLpmAIfspAAGAmfOJ3tE7263.jpg)
![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和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9/27/wKhkGWXxLpmAIfspAAGAmfOJ3tE7264.jpg)
![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和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9/27/wKhkGWXxLpmAIfspAAGAmfOJ3tE726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和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中國史專題復習之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日益密切,本專題將成為考試的重點。本專題復習時注意如下視角:(1)中國古代對外交通發(fā)展的情況。(2)中國古代對外交往范圍的擴大。(3)中外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史實。(4)中外交往中的重要人物的活動。(5)自古代至今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情況。(6)近現(xiàn)代中國的外交機構和外交政策的變化。(7)中國歷史上的閉關政策和當今對外開放政策的比較。(8)對比我國不同時期的外交政策及影響,認識對外開放的重要性及歸納國際關系的一些基本規(guī)律。(9)運用文明史觀或全球史觀去理解不同時期我國的國際地位及中外文明的發(fā)展與交流。(10)整理或歸納不同時期的中美、中日、中蘇關系演變的階段特征,從中探討雙方關系的歷史淵源及發(fā)展趨勢。知識整合一、中國古代的對外關系1.兩漢時期(1)與朝鮮的關系: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曾多次派人赴漢;三韓中的辰韓,引進中國文化、語言,稱謂與秦相似,有人稱之為“秦韓”。(2)同日本的交往:漢武帝時,日本有30多個國家通過朝鮮半島“使譯通于漢”;東漢光武帝時,賜給倭奴國使者金??;中國的鐵器、銅器、絲帛傳往日本。(3)絲綢之路的開通:絲綢之路溝通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諸國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中國的鐵器,絲綢和養(yǎng)蠶繅絲技術,以及鑄鐵術、井渠法、造紙術先后西傳;佛教也通過絲綢之路傳人中國。(4)海上絲綢之路:漢武帝后,開辟了與南海諸國及印度半島等地的水上交通線,從事經(jīng)常性的貿易往來,這就是近世所說的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加強了中國和東南亞,南亞各國的關系,從水路溝通了東西外交圈之間的聯(lián)系。(5)與西亞、歐洲的往來:安息利用陸上絲綢之路與漢朝頻繁交往,并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在漢朝與大秦間進行絲綢轉手貿易;97年,班超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到東漢,將象牙,犀角等禮物送給東漢皇帝。2.隋唐時期(1)和新羅的友好往來:新羅來唐朝的留學生最多,最著名的是崔致遠;長安等城市設“新羅坊”“新羅館”;新羅立國參用唐朝制度,還設立國學,教授儒學;新羅從唐朝引入茶種、雕版印刷術和制瓷、制銅技藝。(2)和日本的友好交往:中日互遣使臣,唐朝時日本10多次派出遣唐使;日本大化改新中的新政制度大都以唐制為藍本;都城的建造,仿照長安的樣式;各級學校教授儒學;日本同唐朝的貿易往來頻繁;日本的吉備真?zhèn)浜椭袊蔫b真為中日交往作出了突出貢獻。(3)和東南亞的往來:隋唐時,中國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互派使節(jié),交換土特產品。(4)與印度半島各國的往來:天竺一再遣使唐朝;中國創(chuàng)立的十進位記數(shù)法傳入推天竺;高僧玄奘和義凈在中印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5)和波斯的往來:隋朝時,中國和波斯已互遣使節(jié);唐朝時,波斯遭到大食的侵擾,其王及兒子先后前來求援;波斯商人大批在中國開設“波斯店”,做珠寶、香料生意。(6)和大食的往來:從唐高宗起,大食與中國通使,持續(xù)了一個半世紀;在唐朝,中國的造紙術傳入大食。(7)和歐洲東羅馬的往來:唐朝和東羅馬有使節(jié)往來;東羅馬的醫(yī)術、雜技在這時傳入中國;唐朝的絲綢、瓷器大量運往歐洲。(8)唐朝和非洲也有來往。3.明清時期(1)鄭和下西洋:從1405~1433年,鄭和先后7次航海,訪問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地區(qū)。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主動外交。(2)華僑開發(fā)南洋:鄭和下西洋后,大批中國人遷徙到南洋各島定居,對南洋的開發(fā)作出了重大貢獻。(3)戚繼光抗倭:明中期,倭患愈演愈烈。明將戚繼光率戚家軍在浙東抗倭,在臺州九戰(zhàn)九捷,取得重大勝利。到1565年,東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肅清。(4)葡萄牙租占澳門: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租借澳門為暫居貿易地。(5)鄭成功收復臺灣:明末,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1661年,鄭成功率戰(zhàn)艦在臺灣登陸,打敗荷蘭殖民者。1662年,臺灣回到祖國懷抱。(6)雅克薩之戰(zhàn)和《尼布楚條約》: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令清軍兩次打敗盤踞在雅克薩的俄軍,俄國政府被迫同意談判解決中俄東段邊界問題。1689年,中俄兩國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雙方經(jīng)過平等協(xié)商,正式簽訂了第一個中俄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二、近代中國的外交1.晚清外交機構的近代化(1)鴉片戰(zhàn)爭后,清朝被迫設立“五口通商大臣”,專門辦理對外交涉事宜。(2)1858年《天津條約》規(guī)定:外國公使進駐北京。(3)1861年,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務事宜的中央機構,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常設的外交機構。(4)《辛丑條約》規(guī)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上。2.南京臨時政府的外交政策南京臨時政府在《告各友邦書》中,承認清政府與帝國主義各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繼續(xù)有效。目的是為了爭取帝國主義的支持。3.北洋軍閥時的外交(1)1915年,袁世凱為了換取日本支持他稱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中除第5號內容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2)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政府代表提出正義要求卻遭到英美等列強的無理拒絕。(3)1924年,孫中山北上宣言中提出:對外要消滅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力。(4)五卅運動中,上海工商學聯(lián)合會提出了取消領事裁判權,英日軍隊從上海永遠撤走等談判條件。(5)1927年初,收回了漢口和九江的英租界。4.南京國民政府的外交(1)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對日本侵華奉行妥協(xié)退讓政策。(2)1943年11月,國民政府分別與英美簽訂協(xié)議,宣布英美等國通過不平等條約攫取的治外法權等一些特權被廢除。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1.開拓外交新局面(1949年至20世紀50年代中期)(1)新中國成立后,沖破美國的外交孤立政策,建國第一年,就同蘇聯(lián)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2)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3)1954年的日內瓦國際會議上,新中國不僅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地位參加,而且在會上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4)1955年,在亞非會議上,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2.對外關系的突破和轉機(20世紀70年代)(1)26屆聯(lián)大上,中國恢復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2)1972年,中美在上海簽訂《中美聯(lián)合公報》,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簽訂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的協(xié)定。(4)中美、中日建交后,國際上出現(xiàn)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5)毛澤東根據(jù)國際形勢的變化,逐漸形成了三個世界劃分的估計。3.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1)對戰(zhàn)爭與和平問題的看法有了變化。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成為我國的國策。(2)在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時期,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具體地表現(xiàn)為不結盟政策。(3)重視和第三世界國家發(fā)展關系。(4)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建設和平的周邊環(huán)境。(5)堅持長期實行對外開放政策。高頻考點1.我國古代對外交往的規(guī)律性認識(1)對外交往的主要目的:①傳播中國文化,宣揚中國聲威,擴大在海外的影響,樹立大國形象。②發(fā)展貿易,豐富自己的經(jīng)濟生活,經(jīng)濟互補互利。③學習外國文化,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進社會進步。作為封建王朝,開展對外交往的最根本目的,當然是維護和鞏固封建統(tǒng)治。(2)中國古代中外交流頻繁的原因:①中國古代先進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科學技術,是吸引周邊國家來我國學習的根本原因;②開放的對外政策是推動中外交流的重要條件;③隨著科技發(fā)展,造船技術、航海技術的進步,陸路和海路兩條絲綢之路的暢通也是中外交流源源不斷的客觀條件;④鄭和、玄奘等人對中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貢獻。(3)內容: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的內容,主要有:①政治上,互派使節(jié),互通友好。②經(jīng)濟上,發(fā)展貿易,互通有無。③文化上,互相學習交流,取長補短。④軍事上,有戰(zhàn)爭、有和平,有侵略與反侵略。(4)影響:中外頻繁的政治、經(jīng)濟和科技文化交流,對中國和世界的發(fā)展進步都有重大影響。一方面,兼收并蓄的政策不僅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有利于我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也推動了我國自身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中國的科技、政治、經(jīng)濟、文化源源不斷地外傳亞、歐、非,推動了整個世界特別是我國周邊國家的文明進步,擴大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形成了以中華文化圈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2.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
(1)秦漢王朝是東方的一大文明中心,中國輝煌燦爛的文化開始影響世界。(2)隋唐時期,國力強盛,文化輝煌燦爛,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影響了亞洲,形成了中國文化圈。(3)宋元時期,我國的封建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在當時世界上繼續(xù)處于領先地位。(4)明朝前期,國力強盛,鄭和下西洋的壯舉顯示了明朝在世界上的巨大影響力。明朝中期以后,世界歷史進入新的時期,由于封建專制制度束縛了生產力發(fā)展,清政府推行閉關鎖國政策,中國逐漸落伍。(5)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6)甲午戰(zhàn)爭后,中國被日本戰(zhàn)敗,國際地位一落千丈。《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7)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100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斗爭的完全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極大提高。(8)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tǒng)一的道路。(9)抗美援朝的勝利,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10)1971年,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權利。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1)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綜合國力有很大提高。1997年,香港回歸,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國恥,中國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高。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迅速崛起為發(fā)展中的地區(qū)大國。3.中美關系
(1)1844年,美國強迫清政府簽訂《望廈條約》,這是近代美國與中國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2)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美扮演“調停”角色。俄美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簽定《天津條約》。(3)一戰(zhàn)后召開華盛頓會議簽訂《九國公約》,又使中國回復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4)蔣介石上臺后,美國積極扶植蔣介石政權。(5)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美建立起合作關系。美國從軍事、經(jīng)濟等方面援助中國的抗戰(zhàn),中國戰(zhàn)場的抗戰(zhàn)有力配合著美國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對日軍的作戰(zhàn)。(6)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美國實行扶蔣反共政策,援助蔣介石發(fā)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zhàn)。(7)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對中國實行軍事包圍,外交孤立,經(jīng)濟封鎖,中美關系走向全面對抗。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一方面威脅中國安全,出現(xiàn)了中美在朝鮮戰(zhàn)場上兵戎相見的局面;一面派第七艦隊開赴臺灣海峽,阻撓中國解放臺灣。(8)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簽訂《中美聯(lián)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關系。(90中美正式建交后,雙方在廣泛的領域開始了合作關系但也存在諸多矛盾沖突。中美關系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一波三折的特點。08高考試題感悟(08江蘇,4)在唐詩和唐三彩中駱駝和胡人逐漸成為流行的文化符號,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①民族融合的加強②絲綢之路的暢通③文化政策的開放④古代商幫的推動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C四選項古代大商幫的出現(xiàn)主要是在明清時期,而且與題干聯(lián)系不大。故④不選。選C項。(08海南歷史,5)下列各項中,最早記載蕃薯(甘薯)傳入我國的文獻是()A.《齊民要術》B.《農書》C.《農政全書》D.《四洲志》解析:C甘薯傳入我國是在明朝中后期,《齊民要術》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農書》是中國元代綜合性農書;《農政全書》是明朝由徐光啟所編纂的,《四洲志》是鴉片戰(zhàn)爭后出現(xiàn)的。因此最早記載蕃薯(甘薯)傳入我國的文獻是《農政全書》。(08海南歷史,15)19世紀30年代,一位來華傳教士撰文說:如果不透徹了解中國歷史,要解決其長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問題將是徒勞的;如果這個民族與世隔絕的“秘密”不被發(fā)掘出來,那么,“將他們與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萬里長城就不能連根鏟除”。上述言論適應了當時西方國家()A.壟斷貿易的要求
B.商品輸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資本輸出的要求解析:B注意題干的時間是指19世紀30年代。只有B符合當時的西方的要求,希望打破中國的自然經(jīng)濟的狀態(tài),實現(xiàn)商品傾銷的目的。其余幾個選項是19世紀晚期的西方侵略的要求。(08天津卷,22)1895年4月,俄國財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領南滿(今東北南部),對我們將是威脅”,為保護西伯利亞鐵路的修筑,應“采取適當措施”。此措施是()A.阻止簽訂《馬關條約》B.聯(lián)合德、法干涉還遼C.租占旅順、大連D.修建滿洲鐵路解析:BA不符合史實,俄國并沒有阻止《馬關條約》簽訂;C和D是1898年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的內容;《馬關條約》簽訂后,俄國為阻止日本對其在中國東北對其利益構成威脅,聯(lián)合德、法干涉還遼,日本被迫把遼東半島歸還中國。(08四川文綜卷,15)在近代中國,協(xié)定關稅特權逐步為西方列強所共享。反映這一過程的條約包括A.《南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B.《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C.《望廈條約》《黃埔條約》《辛丑條約》D.《黃埔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解析:A。《南京條約》關于關稅的規(guī)定是“協(xié)定關稅”;《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均享有《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除割地賠款外的所有特權。而《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沒有關于關稅的特別規(guī)定,故選A。(08江蘇,6)1869年,《教會新報》的一篇文章寫道:“外國生產皆歸男醫(yī)接生,雖經(jīng)此例,似不成規(guī)矩。……男歸男醫(yī),女歸女醫(yī),豈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當時的中國A.雖已開放,但人們思想還比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觀念逐漸深入人心C.舊的風俗習慣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沖擊D.人們難以接受西方醫(yī)學知識解析:A材料的話意思是西方男醫(yī)生接生,但在中國不太合適。應該男醫(yī)生給男的看,女醫(yī)生給女的看。體現(xiàn)出到1869年,中國雖然由于列強的入侵,被迫開放,思想受到西方的沖擊影響,但是還是比較保守。(08年廣東文基,23)據(jù)學者研究,甲午戰(zhàn)爭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譯中國書籍有129種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幾年中,日本翻譯中國書籍僅有16種,而做過翻譯日本書籍卻達到了958種,其中多數(shù)為政治、法律類書籍。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馬關條約規(guī)定中國必須進口日本圖書B.日本為進一步侵略中國制造政治輿論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開放轉向封閉D.中國知識分子主張通過日本學習西方解析:C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中國的民族危機加深,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掀起了救亡圖存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學習日本明治維新,主張通過日本學習西方,C項符合題干要求。A、D項表述錯誤,B項也不符合當時的史實。(08寧夏,32)民國時期,民間多因循傳統(tǒng),視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1949年以后則以公歷1月1日為“元旦”。這一變化表明A.民國時期傳統(tǒng)節(jié)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傳統(tǒng)節(jié)日徹底改變C.近代西方節(jié)日在中國得到普及D.西方節(jié)日融入了中國文化元素答案:D解析: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本來是中國的民族文化,而采用西方的公歷為“元旦”,則反映了中西文化的融合。(08上海歷史,共同部分32)周恩來總理曾說:“1954年日內瓦會議的結果表明,國際間的沖突是可以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的?!蹦軌蝮w現(xiàn)這一精神的是A.三個世界理論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不結盟原則D.國家主權理論解析:B.本題主要考查對日內瓦會議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掌握,在日內瓦會議的第二階段,參加國家達成了協(xié)議,這表明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取得了一致,這正是體現(xiàn)了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與原則。(08年廣東單科,14)1974年,毛澤東提出了著名的三個世界理論: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屬于第一世界,美國以外的西方國家屬于第二世界,亞非拉廣大發(fā)展中國家屬于第三世界。這表明當時的中國A開始重視亞非拉國家的作用B無意與第一、第二世界搞好關系C已經(jīng)放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強調國際政治的主題是反對霸權主義解析:D在美蘇兩極爭霸的背景下,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劃分。毛澤東的戰(zhàn)略思想指明了兩個超級大國是當時造成世界不安和動亂的主要根源,它們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從而激起第三世界國家的強烈反對。中國作為第三世界國家的一員,堅決支持第三世界國家反對霸權主義的斗爭,支持第二世界國家反對超級大國干涉和控制的斗爭。中國堅決反對超級大國的擴張主義政策。(08江蘇,11)1950年中蘇兩國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2001年中俄等六國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這兩次外交活動表明中國始終A.堅定奉行友好結盟政策B.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C.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D.堅決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勢力解析:BA項進入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奉行的是不結盟政策,不符合2001年時中國的外交政策;C項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實行的是“一邊倒”的外交策略,國際上美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采取敵對封鎖政策;D項1950年時沒有涉及,只能選B項。;/wkd61xny名字與你們知道的不同,所以我把它畫下來吧?!闭f完,就走到桌前,提起毛筆就開始在紙上畫起來了。夢瑤走到司無言身旁看著畫紙上的一個個草藥的樣子,司無言畫的很逼真,所以夢瑤看了一眼就知道是什么草藥了。司無言一口氣畫出了五十多種草藥,將畫紙吹干再卷起來交給夢瑤,嚴肅的說道:“就是這些草藥了,越早找到越好,找不到你再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人教版部編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9課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聽課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1.5《分式方程的應用》聽評課記錄2
- 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23.3事件的概率1聽評課記錄滬教版五四制
- 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下冊6.3《世界上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聽課評課記錄1
- 蘇科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冊聽評課記錄《5-1物體位置的確定》
- 用功合同范本(2篇)
- 環(huán)境友好原材料采購合同(2篇)
-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shù)學《第2單元因數(shù)與倍數(shù) 第1課時 因數(shù)和倍數(shù)(1)》聽評課記錄
- 聽評課記錄2年級
- 統(tǒng)編教材部編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3.2 與世界深度互動》聽課評課記錄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自動化設備買賣合同模板2篇
- 江西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英語試題(含解析無聽力音頻有聽力原文)
- GA/T 2145-2024法庭科學涉火案件物證檢驗實驗室建設技術規(guī)范
- 2025內蒙古匯能煤化工限公司招聘300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中國融通資產管理集團限公司春季招聘(511人)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寵物護理行業(yè)客戶回訪制度構建
- 電廠檢修管理
- 《SPIN銷售法課件》課件
- 機動車屬性鑒定申請書
- 2024年中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學生版)
- 2024年度窯爐施工協(xié)議詳例細則版B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