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977年托列莫利諾斯國際漁船安全公約(附英文)文章屬性【締約國】【條約領域】海事【公布日期】1977.04.02【條約類別】公約【簽訂地點】正文1977年托列莫利諾斯國際漁船安全公約
(簽訂日期1977年4月2日生效日期1977年4月2日)
目錄
1977年托列莫利諾斯國際漁船安全公約
附則漁船構造和設備規(guī)則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構造、水密完整性和設備
第三章穩(wěn)性與適航性
第四章機電設備和定期無人機艙
第一節(jié)通則
第二節(jié)機械設備
第三節(jié)電氣設備
第四節(jié)定期無人機艙
第五章防火、探火、滅火和救火
第一節(jié)長度為55米或55米以上的船舶防火安全措施
第二節(jié)長度小于55米的船舶防火安全措施
第六章船員的保護
第七章救生設備
第八章應急程序、集合與操練
第九章無線電報與無線電話
第一節(jié)適用范圍與定義
第二節(jié)值班
第三節(jié)技術要求
第四節(jié)無線電日志
第十章船上航行設備
附錄一證書
附錄二救生設備的詳細說明
1977年托列莫利諾斯國際漁船安全公約
各締約國,
本著增進所有船舶,特別是漁船安全的愿望;
銘記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及國際船舶載重線公約對促進船舶安全的顯著貢獻;
鑒于這些國際公約的全部要求幾乎均不包括漁船;
為此,希望共同商訂有關漁船的構造和裝備的統(tǒng)一原則和規(guī)則,借以指導漁船及其船員的安全;
一致認為締結一個公約,可以最好地達到這一目的。
現(xiàn)協(xié)議如下:
第一條公約的一般義務
各締約國應實施本公約及其附則的各項規(guī)定,該附則應構成本公約的組成部分。除另有明文規(guī)定外,凡引用本公約時,同時也就是引用該附則。
第二條定義
除另有明文規(guī)定外,就本公約而言:
一、“締約國”系指本公約已對其生效的國家。
二、“漁船”或“船舶”系指用于商業(yè)性捕捉魚類、鯨魚、海豹、海象或其它海洋生物資源的船舶。
三、“本組織”系指政府間海事協(xié)商組織。
四、“秘書長”系指本組織秘書長。
五、“主管機關”系指船旗國政府。
第三條適用范圍
本公約適用于經(jīng)授權懸掛締約國國旗的遠洋漁船。
第四條證書與監(jiān)督
一、根據(jù)本條二款規(guī)定,對締約國當局按本公約頒發(fā)的證書,包括各種用途的證書,其他締約國應予承認,并視為與該締約國所頒發(fā)的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二、持有根據(jù)本公約附則第七條或第八條所發(fā)證書的船舶,當??吭谄渌喖s國港口時,應受該國政府正式授權的官員監(jiān)督,這種監(jiān)督的目的,僅在于查明船上是否備有有效的證書。除有明顯的理由使人相信該船舶及其設備的情況實質(zhì)上與證書所載情況不符外,此項證書應被承認。如果發(fā)生上述與證書不符的情況,或船上沒有有效的證書,執(zhí)行監(jiān)督的官員應將認為必須由船旗國采取改正措施的一切情況,立即通知船旗國領事,若領事不在,應即通知其外交代表,并將實情報知本組織。執(zhí)行監(jiān)督的官員應采取措施,以保證該船在符合出海時對船舶和船員都無危險的條件前不得啟航。
第五條不可抗力
一、不受本公約條款約束的船舶或在啟航時不要求持有本公約規(guī)定證書的船舶,在航行中由于天氣惡劣或其他不可抗力的原因而偏離預定航線時,不受本公約約束。
二、在確定是否符合本公約的規(guī)定時,對來自遭遇不可抗力的他船人員,或有義務搭載失事船舶的人員,或其他人員均不應計入。
第六條情報交流
一、各締約國應將下列文件送交本組織:
(一)已頒布的涉及本公約范圍內(nèi)各種事項的法律、命令、法令、規(guī)則和其他文件的文本。
(二)按本公約的規(guī)定授權負責有關船舶設計、建造和裝備等事項的非政府機構的名單。
(三)一全套根據(jù)本公約規(guī)定頒發(fā)的證書樣本。
二、本組織應將按本條一款(一)項的規(guī)定所收到的所有文件通知所有締約國。并將和它交流的涉及本條一款(二)項和(三)項內(nèi)容的任何情報,轉(zhuǎn)發(fā)給所有締約國。
第七條漁船事故
一、各締約國對其所屬的受本公約規(guī)定約束的任何漁船所發(fā)生的任何事故,當其認為調(diào)查該項事故有助于確定本規(guī)則可能需要的何種修改時,即應安排進行調(diào)查。
二、各締約國應將有關此項調(diào)查所獲得的適當資料提供給本組織。本組織根據(jù)此項資料所作的報告或建議,一律不得泄露有關船舶的辨認特征或國籍,或以任何方式確定或暗示任何船舶或個人承擔的責任。
第八條其他條約與解釋
本公約將不損害依據(jù)第25屆聯(lián)合國大會第2750號決議召集的聯(lián)合國海洋法會議有關海洋法的編纂和發(fā)展。也不損害任何國家對有關海洋法及對沿岸國、船旗國管轄主權性質(zhì)和程度的現(xiàn)在及將來的任何要求和法律見解。
第九條簽署、批準、接受、核準和加入
一、本公約從1977年10月1日起至1978年6月30日止在本組織總部開放簽署,此后仍可加入。各國可按下列方式參加本公約:
(一)簽署并對批準、接受或核準無保留;
(二)簽署而待批準、接受或核準,隨后再予批準、接受或核準;
(三)加入。
二、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本公約,應向秘書長交存一份相應的文件。
三、秘書長應將任何簽署,或者關于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的任何新文件的交存以及交存日期,通知所有簽署國或參加國。
第十條生效
一、本公約應在至少有15個國家,其長度為24米和24米以上的漁船合計艘數(shù)不少于世界擁有長度為24米和24米以上的漁船總艘數(shù)的50%,按第九條規(guī)定簽署,并對批準、接受或核準無保留,或者已交存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本公約的必不可少的文件之日,經(jīng)過12個月生效。
二、本組織應將本公約生效日期通知簽署或加入本公約的國家。
三、對于在本公約生效要求之后,但在本公約生效之前交存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件的國家,則此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應于本公約生效之日或在交存文件之日起經(jīng)過3個月生效,以晚者為準。
四、在本公約生效日以后交存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文件的國家,應自上述文件交存之后經(jīng)過3個月生效。
五、根據(jù)第十一條,對已生效的本公約作過修正以后交存的批準、接受、核準或加入的任何文件,應認為適用于修正后的公約。
第十一條修正
一、本公約可按本條各款規(guī)定的任一程序進行修正。
二、本組織內(nèi)審議后的修正:
(一)某一締約國提議的任何修正案應提交給秘書長,隨后由其將該修正案在本組織審議前至少6個月分發(fā)給本組織所有會員國和所有締約國。
(二)按上述所提議的和分發(fā)的任何修正案,應提交本組織海上安全委員會審議。
(三)締約國不論是否本組織的會員國,均有權參加海上安全委員會對修正案進行審議和通過的會議。
(四)修正案應在按照本款(三)項所規(guī)定而擴大的海上安全委員會(以下稱“海上安全委員會擴大會議”)上,經(jīng)到會并投票的締約國的三分之二多數(shù)通過,但在表決時至少應有三分之一的締約國出席。
(五)經(jīng)按照本款(四)項通過的修正案,應由秘書長通知所有締約國,以供接受。
(六)1.對本公約條款或附則第一條及第三條至第十一條的修正案,在其被三分之二的締約國接受之日,應認為已被接受。
2.對附則的修正案,除第一條和第三條至第十一條外,在下列情況下,應認為已被接受:
(1)從通知締約國供其接受之日起的兩年期限屆滿時;或
(2)在海上安全委員會擴大會議上,由到會并投票的締約國的三分之二多數(shù)通過時所確定的不短于一年的不同期限屆滿時。
但如果在上述期限內(nèi),三分之一以上的締約國或擁有長度等于和大于24米的漁船合計艘數(shù)不少于全體締約國所擁有長度等于和大于24米的漁船總艘數(shù)50%的締約國,通知秘書長反對該修正案,則應認為該修正案未被接受。
3.對本公約附則附錄的修正案,在海上安全委員會擴大會議上通過時所確定的不短于10個月的期限屆滿時,則應認為已被接受。除非在上述期限內(nèi),有三分之一及以上的締約國或擁有長度等于和大于24米的漁船合計艘數(shù)不少于全體締約國所擁有等于和大于24米的漁船總艘數(shù)50%的締約國通知本組織反對該修正案。
(七)1.關于對公約條款或附則第一條和第三條至第十一條的修正案,就那些業(yè)已接受該修正案的締約國而言,應在其被認為接受之日后經(jīng)過6個月生效;就該修正案被認為接受之日以后接受的各個締約國而言,應在其被接受之日后經(jīng)過6個月生效。
2.關于對附則及其附錄的修正案,除附則第一條和第三條至第十一條外,就所有締約國而言,應在其被認為接受之日后經(jīng)過6個月生效,但按照本款(六)項2目和3目的規(guī)定對該修正案表示過反對,并且未曾撤銷這種反對的締約國除外。然而,在該修正案生效日之前,任何締約國可通知秘書長,在該修正案生效之日算起不長于一年的期間內(nèi),或者在海上安全委員會擴大會議通過修正案時,經(jīng)到會并投票的締約國的三分之二多數(shù)可能確定的更為長的期間內(nèi),免于實行該修正案。
三、會議修正:
(一)應某一締約國的請求,并經(jīng)至少三分之一締約國的同意,本組織應召開締約國會議,審議對本公約的修正案。
(二)經(jīng)此種會議由到會并投票的締約國的三分之二多數(shù)通過的每一項修正案,應由秘書長通知全體締約國,以供接受。
(三)除會議另有決定外,該修正案分別根據(jù)本條二款(六)項和(七)項所規(guī)定的程序,應認為已被接受和應予生效;但在這些條款中凡提到海上安全委員會擴大會議這一名稱時,應認為就是指締約國會議。
四、拒絕接受對附則修正案的任何締約國應視為該項修正案對它不適用。
五、除另有明文規(guī)定外,對本公約所作的任何修正案,涉及到船舶構造者,應僅適用于在該修正案生效之日或以后建造的下述船舶:
(一)已安放龍骨的;或
(二)已開工建造的和某特定船舶同型的船;或
(三)分段裝配已經(jīng)開始,至少使用了50噸或整個結構材料總數(shù)的1%,以少者為準。
六、按照本條二款(七)項2目的規(guī)定對某項修正案的接受或反對的任何聲明,或任何通知,應以書面提交給秘書長。并由其將此種文件和收到日期通知所有締約國。
七、秘書長應將生效的任何修正案,連同每項這種修正案的生效日期,通知所有締約國。
第十二條退出
一、任何締約國,在本公約對其生效期滿5年后,可隨時退出本公約。
二、退出本公約,應書面通知秘書長后方為有效,秘書長應將收到的任何這種退出通知書和收到日期以及這種退出的生效日期,通知所有其他締約國。
三、退出本公約,應在秘書長收到退出通知12個月之后,或在通知中所載明的較此為長的期限屆滿后生效。
第十三條保存和登記
一、本公約應由秘書長保存,秘書長應將本公約核證無誤的副本,分發(fā)給本公約所有簽字國或加入本公約的各國。
二、本公約一經(jīng)生效,秘書長應按照聯(lián)合國憲章第102條的規(guī)定將本公約文本送交聯(lián)合國秘書長,以供登記和公布。
第十四條文字
本公約用英文、法文、俄文和西班牙文寫成單一文本,各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應備有阿拉伯文、德文和意大利文的正式譯本,并與簽署的原本一起存放。
下列具名的經(jīng)各國政府正式授權的代表*,特簽署本公約,以昭信守。
注:略去簽字部分。
本公約于1977年4月2日訂于托列莫利諾斯。附則:漁船構造和設備規(guī)則第一章總則第一條適用范圍
一、除另有明文規(guī)定外,本附則的規(guī)定適用于長度為24米或24米以上的新漁船,包括也加工本船漁獲物的漁船。
二、本附則的規(guī)定不適用于專門從事下列用途的船舶:
(一)體育或游覽的船舶;
(二)加工魚類或其他海洋生物的船舶;
(三)調(diào)查船和實習船;
(四)魚貨運輸船。
第二條定義
一、“新船”系指下列在本公約生效之日或以后的漁船:
(一)簽訂了建造或重大改建合同的漁船;
(二)在本公約生效之日以前簽訂建造或重大改建合同,而交船期是在本公約生效之日以后3年或3年以上的漁船;
(三)無建造合同的漁船:
1.安放了龍骨的漁船;
2.和某特定船舶結構同型的漁船;
3.分段裝配已經(jīng)開始,至少使用了50噸或整個結構材料總數(shù)的1%,以少者為準。
二、“現(xiàn)有船舶”系指非新的漁船。
三、“認可”系指經(jīng)主管機關的認可。
四、“船員”系指船長和在船上以任何職位從事或參加該船業(yè)務工作的所有人員。
五、“船長(L)”應取由龍骨線起量至最小深度85%處水線總長的96%,或者是該水線上從首柱前緣到舵桿軸線之間的長度,取其大者。船舶設計為傾斜龍骨時,其計量長度的水線應與設計水線平行。
六、“首垂線和尾垂線”應取自船長(L)的首端和尾端處。首垂線應與計量長度的水線上的首柱前緣重合。
七、“船寬(B)”系指船舶的最大寬度。對于金屬船殼的船舶是在船中處由兩肋骨型線間量得;對于其它任何材料船殼的船舶,在船中處由船體外殼面間量得。
八、(一)“船深(D)”系指在船中處,從龍骨線量至工作甲板船側處橫梁上緣的垂直距離。
(二)對于具有圓弧形舷緣的船舶,船深應量至甲板型線延伸線與舷側外板延伸線交點處。
(三)工作甲板呈梯級狀的漁船,且其甲板升高延伸線超過決定船深的那一點時,則船深應量至甲板較低部分的與升高部分相平行的延伸線。
九、“最深作業(yè)水線”系指允許的最大容許營運吃水的水線。
十、“船中”系指船長(L)的中點處。
十一、“船中剖面”系指由通過船中且垂直于水線面和中線面的垂直平面,截取船體型表面所確定的船體截面。
十二、“龍骨線”系指通過船中且平行于龍骨坡度的線:
(一)對于金屬船殼,龍骨上緣或者船殼板內(nèi)側與龍骨的交線。金屬船殼的方龍骨向上延伸到船殼板內(nèi)沿;
(二)木質(zhì)或鐵木混合結構船舶的龍骨鑲口底線處;或
(三)非木質(zhì)、非金屬材料船舶的船體輪廓外緣光順延伸到船底,與船舶中心線相交處。
十三、“基線”系指在船中與龍骨線相交的水平線。
十四、“工作甲板”系指用于捕撈作業(yè)的最深作業(yè)線以上的最低一層連續(xù)甲板。若船舶設有兩層或更多層連續(xù)甲板時,主管機關可允許將位于最深作業(yè)水線上面的較低一層甲板作為工作甲板。
十五、“上層建筑”系指在工作甲板上由船的一舷延伸至另一舷或者側壁板在船殼板內(nèi)側不超過0.04B的艙面結構。
十六、“封閉式上層建筑”系指具備下列條件的上層建筑:
(一)有效結構的封閉艙壁;
(二)在這些艙壁的任何出入口,設置與不穿孔結構等強度的永久性牢固的風雨密門,該門能兩面操作;
(三)上層建筑的端壁或側壁的其他開口,設有有效的風雨密關閉設備。
橋樓和尾樓不應作為封閉上層建筑,除非這些上層建筑內(nèi)設有通道。在圍壁開口關閉時,使船員能方便地隨時前往機艙或其他工作處所。
十七、“上層建筑甲板”系指形成上層建筑、甲板室或者工作甲板上高度不小于1.8米的其他建筑物頂部的連續(xù)甲板或局部甲板。高度小于1.8米的甲板室或其他建筑物的頂部,應與工作甲板一樣處理。
十八、“上層建筑或其他建筑物的高度”系指沿船側從上層建筑或其他建筑物的甲板橫梁上緣量到工作甲板橫梁上緣的最小垂直距離。
十九、“風雨密”系指在任何海況下,水不會透進船內(nèi)。
二十、“水密”系指所有設計的四周結構,在任何方向的水頭壓力下,能夠阻止水透過該結構。
二十一、“防撞艙壁”系指在船舶首部直通至工作甲板的水密艙壁,它應具備下述條件:
(一)此艙壁應與首垂線有一定距離:
1.長度為45米和45米以上的船舶,不小于0.05L且不大于0.08L;
2.長度45米以下的船舶,除主管機關許可外,不小于0.05L且不大于0.05L+1.35米;
3.不得小于2.0米。
(二)如船體水下部分向首垂線的前部延伸,例如球鼻首,則本款(一)項所規(guī)定的距離,應從首垂線的前部延伸長度的中點處或者從首垂線向前0.015L處量起,取其小者。
(三)假如在本款(一)項的規(guī)定范圍內(nèi),艙壁可以是臺階式或者凹形。
二十二、“主操舵裝置”系指在正常航行情況下為駕駛船舶而使舵產(chǎn)生動作所必需的機械、操舵動力設備以及附屬設備和對舵桿施加扭矩的設施(如舵柄或舵扇)。
二十三、“輔助操舵裝置”系指在主操舵裝置失效時用以操舵,仍能有效地操縱船舶的操舵設備。
二十四、“操舵裝置的動力設備”有:
(一)電動操舵裝置,由一臺電動機和有關電氣設備組成;
(二)電動液壓操舵裝置,由一臺電動機和有關電氣設備,以及與其相聯(lián)接的泵組成;
(三)其他液壓操舵裝置,由驅(qū)動發(fā)動機及其相連接的泵組成。
二十五、“最大營運前進速度”系指船舶處在最大允許營運吃水的情況下,在海上航行時所保持的最大設計速度。
二十六、“最大后退速度”系指船舶處在最大允許營運吃水的情況下,以最大設計倒車功率,估計所能達到的速度。
二十七、“燃油裝置”系指把油艙里的燃油輸送到燃油鍋爐或輸送到內(nèi)燃機的設備以及包括一切油壓大于0.18牛頓/平方毫米的壓力燃油泵、過濾器和加熱器。
二十八、“正常的作業(yè)和居住條件”系指船舶作為整體的情況下,其機器、設施、主推進和輔助推進裝置、操舵裝置及其他有關設備、安全助航設備、防火和防水設備、船內(nèi)外通信聯(lián)絡設備和信號裝置、脫險設施、救生艇的絞車等,都處于正常的工作狀況,并且滿足最低要求的舒適居住條件。
二十九、“癱船狀態(tài)”系指主推進裝置、鍋爐、輔機等由于缺乏動力而處于不能工作的狀態(tài)。
三十、“主配電板”系指由主電源直接供電并用來分配電能的配電板。
三十一、“定期無人機艙”系指包括主推進裝置和有關機械以及所有主供電電源設備的艙室,在各種運行情況下(包括操縱在內(nèi)),可以定時地而不須日夜值崗。
三十二、“不燃材料”系指某種材料加熱至約750℃時,既不燃燒,亦不發(fā)出足量的造成自燃的易燃蒸發(fā)氣體;此系通過規(guī)定的試驗程序確定,并取得主管機關的同意。除此以外的任何其它材料,均為“可燃材料”*。
注:*參閱本組織通過的270(VIII)決議:《關于鑒定船用結構材料為不燃性的試驗方法的建議案》。
三十三、“標準耐火試驗”系指將需要試驗的艙壁或甲板的試樣置于試驗爐內(nèi),加溫到大致相當于下列標準時間-溫度曲線的一種試驗,試樣暴露表面面積應不小于4.65平方米,其高度(或甲板長度)不少于2.44米,試樣應盡可能與所設計的構件近似,并在相當位置包括至少一個接頭。標準時間-溫度曲線應是連接下列各點的一條光滑曲線:
自開始至滿5分鐘時538℃
自開始至滿10分鐘時704℃
自開始至滿30分鐘時843℃
自開始至滿60分鐘時927℃
三十四、“‘A’級分隔”是由符合下列要求的艙壁與甲板所組成的分隔:
(一)它們應以鋼或其它等效的材料制造;
(二)它們應為適當?shù)姆罁霞訌姡?/p>
(三)它們的構造,應在一小時標準耐火試驗至結束時能防止煙及火焰通過;
(四)它們應用認可的不燃材料隔熱,使在下列時間內(nèi),其背火一面的平均溫度,較原溫度增高不超過139℃,且在任何一點包括任何接頭在內(nèi)的溫度,較原溫度增高不超過180℃:
“A-60”級60分鐘
“A-30”級30分鐘
“A-15”級15分鐘
“A-0”級0分鐘
主管機關可以要求將原型的艙壁或甲板進行一次試驗,以保證滿足上述完整性及溫升的要求。*
注:*參閱本組織通過的163(特Ⅳ)及215(Ⅶ)決議:《關于‘A’級和‘B’級分隔耐火試驗程序的建議案》。
三十五、“‘B’級分隔”是由符合下列要求的艙壁、甲板、天花板或襯板所組成的分隔:
(一)它們的構造應在最初半小時的標準耐火試驗至結束時,能防止火焰通過;
(二)它們應具有這樣的隔熱值,使在下列時間內(nèi),其背火一面的平均溫度,較原溫度增高不超過139℃,且在包括任何接頭在內(nèi)的任何一點的溫度,較原溫度增高不超過225℃:
“B-15”級15分鐘
“B-0”級0分鐘
(三)它們應以認可的不燃材料制成,“‘B’級分隔”的結構和裝配所用的一切材料應為不燃材料。如果可燃的膠合板(飾面)符合第五章的有關要求,則可允許例外。
主管機關可要求將原型分隔進行一次試驗,以保證滿足上述完整性和溫升的要求。**
注:**參閱本組織通過的163(特Ⅳ)及215(Ⅶ)決議:《關于‘A’級和‘B’級分隔耐火試驗程序的建議案》。
三十六、“‘C’級分隔”是指用認可的不燃材料制成的分隔。它們不需要滿足有關防止煙和火焰通過以及限制溫升的要求。
三十七、“‘F’級分隔”是指由艙壁、甲板、天花板或襯板所組成的分隔,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它們的構造應在最初半小時的標準耐火試驗至結束時,能防止火焰通過;
(二)它們應具有這樣的隔熱值,使在最初半小時的標準耐火試驗至結束時,其背火一面的平均溫度,較原溫度增高不超過139℃,且在包括任何接頭在內(nèi)的任何一點的溫度,較原溫度增高不超過225℃。
主管機關可要求將原型分隔進行一次試驗,以保證滿足上述完整性和溫升的要求。***
注:***參閱本組織通過的163(特Ⅵ)及215(Ⅶ)決議:《關于‘A’級和‘B’級分隔耐火試驗程序的建議案》。
三十八、“連續(xù)‘B’級天花板或襯板”是指只終止于“A”級或“B”級分隔處的“B”級天花板或襯板。
三十九、“鋼或其他等效材料”系指鋼本身或任何材料本身由于其所設隔熱物,當經(jīng)過標準耐火試驗相應曝火時間后,在結構性和完整性上與鋼具有同等的性能(例如帶有適當隔熱材料的鋁合金)。
四十、“低播焰性”系指所述表面能有效地限制火焰的蔓延,此系通過規(guī)定的試驗程序確定,并取得主管機關的同意。
四十一、“起居處所”系指用作公共處所、走廊、盥洗室、住室、辦公室、醫(yī)務室、電影院、游戲室、娛樂室、無烹調(diào)設備的配膳室以及類似的處所。
四十二、“公共處所”系指起居處所中用作大廳、餐室、休息室以及類似的固定圍蔽處所。
四十三、“服務處所”系指用作廚房、具有烹調(diào)設備的配膳室、小艙及儲藏室、不屬于機器處所組成的工作間,以及類似處所和通往這些處所的圍壁通道。
四十四、“控制站”系指船舶無線電設備、主要航行設備或應急電源所在的處所,或者是指火警指示器或失火控制設備集中的處所。
四十五、“A類機器處所”系指下述用途之一的內(nèi)燃機處所:
(一)用作主推進;或
(二)用作其他用途的合計總輸出功率不小于375千瓦,或者是指含有任何燃油鍋爐或燃油裝置的地方,以及通往這些處所的圍壁通道。
四十六、“機器處所”系指一切A類機器處所和一切其他包括推進機械、鍋爐、燃油裝置、蒸汽機和內(nèi)燃機、發(fā)電機、舵機、主要電動機、加油站、冷凍機、防搖裝置、通風機和空氣調(diào)節(jié)機械的處所以及類似處所和連同通往這些處所的圍壁通道。
四十七、“救生艇筏”系指棄船時,用以容納船上人員的艇筏,包括救生艇、救生筏以及在此情況下,適于防護和保護人員的經(jīng)認可的其它任何艇筏。
四十八、“救助艇”系指任何一種易于推進、易于操縱,且能由少數(shù)船員既容易又能迅速地使之下水,并適用于營救落水人員上船的小艇。
四十九、“氣脹式救生艇”系指一種具有分隔的結構、堅固耐磨、永久充氣的救生浮具。
五十、“降落裝置”系指將滿載額定人員及設備的救生艇從其搭載的位置處降落下水的裝置。
五十一、“自行起浮式救生艇筏”系指一種帶有裝置和儲艙以允許其脫離沉船,并能自動漂浮在海面上的艇筏。
第三條免除
一、對于具有新穎特征的任何船舶,如應用本規(guī)則的第二、三、四、五、六、七章的任何規(guī)定,會嚴重妨礙對發(fā)展這種特征的研究和對這種特征的采用時,主管機關可予免除這些要求。然而任何此種船舶應符合該主管機關認為適于其預定的用途,并能保證船舶的全面安全。
二、所謂免除第九章的要求,是指免除第一百三十二條和第一百三十九條第二款(二)項的內(nèi)容。所謂免除第十章的要求,是指免除第一百四十七條的內(nèi)容。
三、如果從本國基地港到船舶作業(yè)區(qū)的距離、船舶類型、氣象條件、一般航行無危險等等這些方面來看,執(zhí)行本附則規(guī)定是不合理的、不切實際的,則主管機關可以免除僅在本國沿岸附近從事捕撈作業(yè)的任何船舶對本附則的任何要求。然而,任何此種船舶應符合該主管機關認為適于其預定的用途,并能保證船舶的全面安全。
四、按照本條允許任何這種免除的主管機關應把此次免除的細節(jié)和理由通知本組織,本組織應將其轉(zhuǎn)知各締約國,以供參考。
第四條等效
一、主管機關可準許船上裝設的任何裝置、材料、設備或器具,或任何專門設施,作為本附則所要求的替代物,至少應與本附則所要求者具有同等效能。
二、主管機關準許采用符合本附則所要求的裝置、材料、設備或器具,或任何專門設施的替代物,應申報本組織憑以轉(zhuǎn)知各締約國并取相應措施。
第五條修理、替換和改裝
一、凡經(jīng)修理、替換、改裝以及與之有關的舾裝的船舶,至少仍應符合原先適用于該船的要求。
二、凡有重大性能以及與之有關的舾裝、修理、替換、改裝的船舶,在主管機關認為合理和屬于可行的范圍內(nèi),這種修理、替換、改裝之處應符合對新船的要求。
第六條檢驗
一、每艘船舶應接受下列檢驗:
(一)船舶營運前或根據(jù)第七條規(guī)定首次簽發(fā)證書前的初次檢驗,應包括船舶結構、穩(wěn)性、機械、布置、材料以及船體外部、鍋爐內(nèi)外部和本附則所涉及的船舶范圍內(nèi)的設備的全面檢驗。這項檢驗應保證布置、材料、結構用材尺寸、鍋爐和其他受壓容器及其附件、主輔機、電氣設備、無線電設備、機動救生艇的無線電報設備、救生艇筏的手提式無線電設備、應急無線電示位標(EPIRBs)、救生設備、探火及滅火系統(tǒng)、雷達、回聲測深儀、陀螺羅經(jīng)和其他設備,完全符合本附則的要求。這項檢驗還應保證船舶各部分及其設備的制造工藝在各方面均為合格,且該船確已按本公約附則和現(xiàn)行國際海上避碰規(guī)則的規(guī)定備有號燈和發(fā)出音響信號和遇險信號的設備。引航員軟梯也應檢驗,以確保其處于安全工作狀態(tài)并符合現(xiàn)行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的有關要求。
(二)定期檢驗的間隔期限規(guī)定如下:
1.船舶的結構和機器定為四年,參照第二、三、四、五、六章進行定期檢驗。如果船舶內(nèi)外部經(jīng)過檢查,認為合理和屬于實際可行的范圍內(nèi),則可展期一年;
2.船舶其他設備定為二年,參照第二、三、四、五、六、七和十章進行定期檢驗;
3.船舶無線電設備和無線電測向儀定為一年,參照第九、十章進行定期檢驗。
定期檢驗應保證本款(一)項所列項目,尤其是安全設備,完全符合本附則的要求;保證上述設備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并置船舶的穩(wěn)性報告在便于取閱之處,以隨時使用。但是,按照第七條簽發(fā)的證書期限,若按第十一條第二或四款規(guī)定延期時,則定期檢驗的間隔時間可以相應延長。
(三)中間檢驗是由主管機關對船舶結構或機器與設備按一定間隔期限進行的檢驗。這項檢驗應保證不致產(chǎn)生對船舶或船員安全有不利影響的變更。這種中間檢驗和其間隔期限應填入按第七條簽發(fā)的國際漁船安全證書中。
二、凡實施本附則各項規(guī)定的船舶檢驗,應由主管機關的官員來執(zhí)行。但是,主管機關可以委托為此目的而指定的驗船師或其認可的機構來執(zhí)行檢驗。在各種情況下,主管機關應確保檢驗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三、根據(jù)本條各款規(guī)定的任何檢驗完成以后,凡是經(jīng)過檢驗的結構、設備、部件、布置或材料,除直接替換這些設備或部件者外,非經(jīng)主管機關準許,概不得有重大變動。
第七條證書的簽發(fā)
一、(一)船舶經(jīng)檢驗,符合本附則相應的要求,應發(fā)給國際漁船安全證書。
(二)對于根據(jù)和按照本附則的規(guī)定受到某項免除的船舶,除發(fā)給本條(一)款所指證書以外,尚應發(fā)給國際漁船免除證書。
二、凡本條第一款所提及的證書,均應由主管機關或主管機關正式授權的任何個人或組織簽發(fā)。但無論由誰簽發(fā),主管機關都應對證書完全負責。
第八條另一締約國代發(fā)證書
一、一個締約國可應另一個締約國的請求對船舶進行檢驗,如認為符合本附則的要求,應按照本附則規(guī)定發(fā)給或授權發(fā)給證書。
二、證書和檢驗報告的文本應盡快地提交給請求國主管機關。
三、如此簽發(fā)的證書務必載明是受他國主管機關的委托而簽發(fā)的。此項證書與根據(jù)本附則第七條所發(fā)的證書具有同等效力,并受同樣的承認。
第九條證書格式
證書均應與本附則附錄一所附范本格式一致,應以簽發(fā)國的一種官方文字或數(shù)種官方文字寫成。若證書文本既非英文,又非法文者,則應包括這兩種文字之一的譯本。
第十條證書的貼示
根據(jù)本附則簽發(fā)的各項證書或核證無誤的副本都應貼示在船上顯明易到的地方。
第十一條證書有效期限
一、國際漁船安全證書期限不得超過四年。除本條第二、三、四款規(guī)定者外,根據(jù)第六條第一款(二)項和(三)項的要求,經(jīng)過定期檢驗和中間檢驗,證書展期不應超過一年。國際漁船免除證書有效期限不應超過國際漁船安全證書。
二、證書期滿或中止時,如船舶不在船旗國的港口,締約國可將該證書展期,但此項展期僅以能使該船完成其駛抵船旗國港口或預定檢驗國的航次為限;而且僅在正當和合理情況下才能如此辦理。
三、證書展期的期限概不得超過5個月,經(jīng)過這樣展期的船舶,在抵達船旗國或預定檢驗國的港口之后,不得因獲得上述展期而在未領到新證書前駛離該港。
四、未經(jīng)根據(jù)本條第二款規(guī)定加以展期的證書,主管機關可自該證書所載日期屆滿之日起,給予至多一個月的寬限期。
五、在下列情況下證書失效:
(一)未經(jīng)主管機關許可,船舶結構、設備、屬具、布置和材料發(fā)生重大變更者,但直接代替這些設備或?qū)倬哒叱猓?/p>
(二)在根據(jù)第六條第一款(二)項和(三)項規(guī)定的期間內(nèi),沒有執(zhí)行定期檢驗和中間檢驗者,或按本條第二或第四款已經(jīng)展期者;
(三)就締約國之間而論,當船舶更換成另一國的國旗時,船舶原來的船旗國,應盡快地將更換前船上所持有的各種證書的文本以及有關的檢驗報告(如備有時),送交該船新的船旗國。第二章構造、水密完整性和設備第十二條構造
一、船體、上層建筑、甲板室、機艙棚、梯道,以及任何其他的構造和船上設備等的構造和強度,應能足以經(jīng)受營運目的所預期的各種工況,并應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
二、用于冰區(qū)作業(yè)的船舶,應根據(jù)預期的航行條件和作業(yè)區(qū)域而加強船體。
三、艙壁、關閉裝置和此類艙壁上的開孔封閉蓋及其試驗方法,均應符合主管機關的要求。非木質(zhì)構造的船舶,應設置防撞艙壁,并至少在主機艙四周設置水密艙壁。該水密艙壁應延伸至工作甲板。木質(zhì)構造的船舶,也應設置這樣的艙壁,并應盡實際可能做到水密。
四、穿過防撞艙壁的管子,應安裝適當?shù)?、且可在工作甲板上面操作的閥門,其閥體則應設在前尖艙內(nèi)側的防撞艙壁上,在工作甲板以下的防撞艙壁上不準設門、人孔、通風道或其他任何開口。
五、設有長的前部上層建筑的船舶上,防撞艙壁應以風雨密部分延伸至工作甲板之上的甲板。此延伸部分若位于第二條二十一款的范圍之內(nèi),且其部分甲板形成具備有效風雨密的臺階者,則可不必直接延至艙壁之下。
六、工作甲板以上的防撞艙壁上的開口數(shù)目,應減至最少而又適合于該船的設計和正常操作。此類開口應是可關閉為風雨密的。
七、長度等于或大于75米的船舶,在防撞艙壁和后尖艙艙壁之間應盡可能設置水密雙層底。
第十三條水密門
一、按第十二條第三款所要求的水密艙壁上的開口數(shù)目,應減至最少而又適于總布置和船舶操作上的需要。此類開口應設置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的水密關閉設備。水密門應與鄰接的不開孔結構具有同等強度。
二、長度小于45米的船舶,這種門可以是絞鏈式的,但應能就地從門的兩面都可啟閉,并能在海上保持正常的關閉狀態(tài)。在門的兩側須附有說明在海上應將該門關閉的注意事項。
三、長度等于或大于45米的船舶,在下列處所設置的水密門應是滑動式的:
(一)除主管機關從船舶的類型和操作上考慮,認為是做不到的或不必要的以外,凡門檻位于最深作業(yè)水線以下的,及預計在海上要打開的處所;
(二)通往軸隧的機艙壁龕處所。
除此之外,水密門可以是絞鏈式的。
四、滑動式水密門應在船舶向左或向右傾斜至15°時,仍能操作。
五、滑動式水密門不論是手動的或其他方式的,均應能就地從門的兩面操作。長度等于或大于45米的船舶,這些門除設置在船員起居處所者外,均應能從工作甲板上容易到達的處所進行遙控操作。
六、在遙控操作位置上,須設有表明滑動門啟閉狀態(tài)時的指示裝置。
第十四條水密完整性
一、凡是能使海水進入船體內(nèi)的開口,均應根據(jù)本章有關條款的規(guī)定,設置關閉裝置。在捕撈作業(yè)時要開啟的甲板艙口通常應布置在船體中心線附近。但如能確保無誤于船舶安全,主管機關可同意其它的布置。
二、尾拖網(wǎng)漁船的魚艙蓋應是水密的、動力操縱的、并能在看得見艙蓋開閉的任何位置上進行控制。
第十五條風雨密門
一、凡是能使海水進入船體并危及船舶安全的封閉上層建筑艙壁及其他外部結構艙壁上的所有通道開口,均應設置固定于艙壁上的永久性門,該門應加框和扶強,以使其整個結構與所從屬的不開孔結構具有同等的強度,而且在關閉時能達到風雨密。為了可靠地達到風雨密,這些門應包括固定于艙壁或門上的墊片及夾緊具或其他等效裝置,且應在艙壁兩邊均能操作。
二、甲板上的門口、梯道口、直接敞露于??盏慕ㄖ锖蜋C艙棚的門檻高度,在工作甲板上至少為600毫米,在上層建筑甲板上至少為300毫米。若使用經(jīng)驗證明,且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除直接通向機器處所的門檻以外,上述高度可分別減至不低于380毫米和150毫米。
第十六條木質(zhì)艙蓋
一、艙口圍板高度,在露天工作甲板上至少為600毫米,在上層建筑甲板上至少為300毫米。
二、木質(zhì)艙蓋的成品厚度應包括由于加工粗糙而將磨損的余量。在任何情況下,這些蓋的成品厚度如以起碼40毫米為例,則每100毫米跨距至少厚4毫米,支承面寬度至少應為65毫米。
三、保證木質(zhì)艙蓋風雨密的布置,應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
第十七條非木質(zhì)艙蓋
一、艙口圍板在甲板以上的高度,應符合第十六條一款的規(guī)定。若使用經(jīng)驗證明,且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假如不因之有損船舶安全,圍板高度可以減低或者完全去掉。在這種情況下,艙口開口應做到盡可能的小。同時艙蓋應以絞鏈或其他等效裝置永久地固定,且能迅速關閉并以壓條扣緊。
二、為了強度計算,應假設艙蓋上承載貨物重量,或是采用下列靜負荷值,取其大者:
(一)長度等于24米的船舶:10.0千牛頓/平方米;
(二)長度等于或大于100米的船舶:17.0千牛頓/平方米;
長度為上述兩者之間的船舶,其負荷值應按內(nèi)插法求得。在距首垂線0.25L以后的上層建筑甲板上的艙口,其艙蓋上的負荷,主管機關可將其減少至不少于上述負荷值的75%。
三、低碳鋼制成的艙蓋,按第二款乘以4.25所計得的最大應力值不得超過材料的最小極限強度。在此負荷下的艙蓋撓度應不大于跨距的0.0028倍。
四、非低碳鋼制成的艙蓋的強度至少應同低碳鋼艙蓋的強度相等,同時其結構應具有足夠的剛性,以保證在第二款規(guī)定的負荷下的風雨密性。
五、艙蓋應設置足以保證風雨密的夾緊具和墊片,或設置主管機關認可的其他等效裝置。
第十八條機器處所開口
一、機器處所開口應被框固并圍以與鄰接的上層建筑具有同等強度的機艙棚。通向外部的出入口應設置符合第十五條要求的風雨密門。
二、其他壁龕開口處均應設置與完整結構具有同等強度的艙蓋并永久地固定,且能關閉成風雨密。
第十九條其他甲板開口
一、為了捕撈作業(yè)需要,可以設置旋入式、嵌入式或其他相當型式的平甲板小艙口和人孔,但均應能關閉成水密,其裝置應永久固定在相鄰的結構上。應重視開口尺度和布置以及關閉裝置的設計??梢栽O置金屬面接觸的關閉裝置,但其水密效能須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
二、除了艙口、機器處所開口、人孔以及工作甲板和上層建筑甲板上的與甲板齊平的小艙口以外的開口,應以設有水密門或其他等效裝置的圍蔽結構保護之。梯道應盡可能位于船舶中心線附近。
第二十條通風筒
一、長度等于或大于45米的船舶,除了機器處所通風筒筒身以外,其他通風筒筒身至少應高出工作甲板900毫米,高出上層建筑甲板760毫米;長度小于45米的船舶,上述筒身高度分別為760毫米和450毫米。機器處所通風筒筒身開口在甲板上的高度應取得主管機關同意。
二、通風筒筒身應與鄰接結構具有同等強度,應設置永久固定在通風筒或鄰近結構上的關閉裝置,且能關閉成風雨密。任何通風筒筒身高度超過900毫米時,應設專門支撐。
三、除主管機關特別要求外,長度等于或大于45米的船舶,其通風筒的筒身高度高出工作甲板4.5米以上或高出上層建筑甲板2.3米以上時,則不需要設置關閉裝置;長度小于45米的船舶,通風筒筒身的高度高出工作甲板3.4米以上或高出上層建筑甲板1.7米以上時,也不需要設置關閉裝置。如果主管機關認為海水未必會通過機器處所通風筒進入船體,則這些通風筒的關閉裝置可省略。
第二十一條空氣管
一、在通往甲板下各艙柜和空艙的空氣管,其延伸至工作甲板或上層建筑甲板之上的露天部分應和鄰接結構具有同等強度,而且要設置適當?shù)谋Wo??諝夤艿拈_口應設有永久固定在管子上或鄰近結構上的關閉裝置。
二、空氣管口至甲板上海水可能涌進處的高度,在工作甲板上至少應為760毫米,在上層建筑甲板上至少為450毫米。為了避免妨礙捕撈作業(yè),主管機關可允許降低空氣管的高度。
第二十二條測深裝置
一、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的測深裝置,應設置于:
(一)在航行中始終不易到達的那些艙的艙底;以及
(二)所有艙柜和隔離艙。
二、測深管的上端應按實際可能延伸至工作甲板上便于通達的位置,其開口應附設永久固定的關閉裝置。不延伸到工作甲板之上的測深管,應安裝自動關閉裝置。
第二十三條舷窗和窗
一、工作甲板下以及該甲板上的封閉建筑范圍內(nèi)的舷窗,應設有能關閉成水密的絞鏈式風暴蓋。
二、任何舷窗的設置,其下緣不得低于最深作業(yè)水線以上500毫米處。
三、舷窗及其玻璃和風暴蓋的構造應經(jīng)認可。
四、駕駛室的窗應采用堅韌安全的玻璃或其等效物。
五、如果主管機關確信不致?lián)p及船舶安全,可允許位于工作甲板處或工作甲板之上的甲板室側壁及后壁的舷窗和窗不設風暴蓋。
第二十四條進水口和泄水口
一、從工作甲板下部,或從封閉上層建筑內(nèi),或從工作甲板上裝有符合第十五條要求的風雨密門的甲板室內(nèi),凡有引向船殼的泄水口,均應裝設防止海水進入船內(nèi)的有效裝置。通常每一單獨泄水口應設一個自動止回閥,并附有設在易于通達位置上的正向關閉裝置。如主管機關認為海水經(jīng)該泄水口涌進船內(nèi)未必能導致泛濫危險,且管厚足夠,則可不設此閥。正向操作閥門之裝置,應設有表示其開關的指示器。
二、在有人操縱的機器處所里,機器運轉(zhuǎn)所必需的主、副海水進口和泄口,可以設置就地控制裝置,但應設在容易到達之處,且應配備有表明閥門開關的指示器。
三、根據(jù)本條所要求而附設在船殼和閥上的屬具均應為鋼、青銅或其他經(jīng)認可的韌性材料。船殼與閥之間的所有管子均應為鋼管。非鋼質(zhì)結構船舶的機器處所以外的管子,主管機關可準予采用其它材料。
第二十五條排水孔
一、工作甲板的露天舷墻部分形成阱時,則每一舷側每個阱所需最小排水孔面積A(單位為平方米)應由形成阱的舷墻長度l和高度按下列關系式確定:
(一)A=0.07l(l不必大于0.7L)。
(二)1.當舷墻平均高度大于1200毫米,則高度每增100毫米應按每米阱長增加排水孔面積0.004平方米。
2.當舷墻平均高度小于900毫米,則高度每少100毫米,可按每米阱長減少排水孔面積0.004平方米。
二、若主管機關認為船舶的舷弧不足以保證迅速而有效地將水從甲板排出時,則應增加按第一款計算所得的排水孔面積。
三、經(jīng)主管機關同意,上層建筑甲板上每個阱的最小排水孔面積,應不小于第一款計算所得面積A的一半。
四、排水孔應沿舷墻的長度的方向布置,以便保證甲板上的水能最迅速而有效地排出。排水孔的下緣應盡可能接近甲板。
五、魚池攔板和漁具堆放設備的布置應不影響排水孔的效能。構成魚池的攔板應能緊固于池位,且不阻礙甲板積水的排泄。
六、高度超過300毫米的排水孔,應設置間距不大于230毫米、且不小于150毫米的鐵條或其他合適的保護裝置。如果排水孔設有蓋板,則其構造應經(jīng)認可。須在捕撈作業(yè)中緊固排水孔蓋的裝置,應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且應設置在能迅速通達并便于操作的位置。
七、預定將在冰區(qū)作業(yè)的船舶,其排水孔蓋板和保護裝置,應能易于拆除,以限制積冰的增加。排水孔的大小及用以拆除此類保護裝置的屬具應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
第二十六條錨和系泊設備
為了迅速及安全操作而設計的錨設備,應包括拋錨設備、錨鏈或鋼索、止鏈器和一臺起錨機或用于起拋錨及在所有預計的運行條件中錨泊船舶用的其他裝置所組成。船舶還應裝備足夠在所有營運條件中均能安全系泊的系泊設備。錨和系泊設備應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
注:*參閱漁船和漁民安全規(guī)則第二篇附則Ⅱ:《關于錨和系泊設備的實算建議》。第三章穩(wěn)性與適航性第二十七條總則
船舶應滿足本章列舉于第三十三條的各種營運條件而設計和建造。復原力臂曲線的計算應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
注:**參閱本組織通過的A168(特Ⅳ)決議:《關于漁船完整穩(wěn)性建議》的附件一和A267(Ⅷ)決議:
《關于漁船穩(wěn)性數(shù)據(jù)精度的實施規(guī)程》。
第二十八條穩(wěn)性衡準
一、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的,由航行經(jīng)驗證實可以背離者除外,應滿足下列最低穩(wěn)性衡準值:
(一)復原力臂曲線(GZ曲線)下的面積在橫傾角達30°時,應不小于0.055米-弧度,在橫傾角達40°或當進水角θf小于40°時,應不小于0.090米-弧度。此外,橫傾角在30°與40°之間或者在30°與θf之間(θf角小于40°)則復原力臂曲線(GZ曲線)下的面積應不小于0.030米-弧度。θf是船體上層建筑或甲板室上不能迅速水密關閉的開口在開始浸水時的橫傾角。應用此標準時,凡不會發(fā)生累進浸水的小孔可不作為開口考慮;
(二)在橫傾角等于或大于30°時,復原力臂GZ至少應為200毫米;
(三)最大復原力臂值GZmax最好應在橫傾角大于30°時、但不得在小于25°時出現(xiàn);
(四)單甲板漁船的初穩(wěn)心高GM應不小于350毫米,對具有完全上層建筑或長度等于和超過70米的船舶,其初穩(wěn)心高,經(jīng)主管機關同意可予減少,但任何情況下,均應不小于150毫米。
二、設有除舭龍骨以外的其他減搖裝置時,應經(jīng)主管機關確認在一切營運條件下,仍能保持本條一款所規(guī)定的穩(wěn)性衡準。
三、為保證船舶符合本條一款要求而配置壓載物者,其性質(zhì)及布置應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
第二十九條魚艙進水
漁撈作業(yè)期間,不能迅速封閉艙蓋的敞開艙口,從而可能從它向魚艙連續(xù)進水者,則其對應橫傾角至少應為20°。若各個魚艙部分地或全部地進水后仍能滿足第二十八條一款所規(guī)定的穩(wěn)性衡準者除外。
第三十條特殊的漁撈方法
用特殊漁撈方法從事漁撈作業(yè)時,承受附加外力作用的船舶,必要時應按照第二十八條一款增加其穩(wěn)性衡準值,并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
第三十一條風暴與橫搖
船舶應能經(jīng)受得住在綜合海況下的風暴和橫搖的作用,包括把季節(jié)性天氣條件、作業(yè)區(qū)的海況、船型及其作業(yè)方式等都考慮在內(nèi),并應滿足主管機關的要求*。
注:*參閱本次大會最終議定書附件三建議案1:《綜合海況下風暴和橫搖影響的計算方法指南》。
第三十二條甲板積水
船舶應能承受甲板積水的影響,包括把季節(jié)性天氣條件、作業(yè)區(qū)的海況、船型及其作業(yè)方式等都考慮在內(nèi),并應滿足主管機關的要求**。
注:**參閱本次大會最終議定書附件三建議案2:《甲板積水影響的計算方法指南》。
第三十三條營運條件
一、所考慮的各種營運條件的數(shù)量和種類,需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且應包括如下各項:
(一)滿載燃料、備品、冰、漁具等開往漁場;
(二)滿載漁獲物離開漁場;
(三)滿載漁獲物和10%的備品、燃料等到達基地港;
(四)裝載20%的漁獲物和10%的備品、燃料等到達基地港。
二、除本條一款所指定的情況外,一切其他實際營運條件包括在衡準中其穩(wěn)性參數(shù)出現(xiàn)的最低值,亦均應滿足第二十八條的規(guī)定并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有關船型或作業(yè)區(qū)發(fā)生變更的特殊情況,亦應經(jīng)主管機關按本章的穩(wěn)性考慮而斟酌其影響并審準之。
三、關于本條一款所涉及的各種條件,其計算應包括下列內(nèi)容:
(一)允許載在甲板上的濕漁網(wǎng)及索具等的重量;
(二)若預期允許積冰,則遵從第三十四條的規(guī)定;
(三)除非與實際不一致外,均認為漁獲量是均勻分布的;
(四)若屬于本條一款(二)項和(三)項以及本條二款的營運條件,則應計入預期載在甲板上的漁獲物重量;
(五)不論專設的壓載艙或是其他亦可裝壓載水的艙柜里,若裝有壓載水,則應計入之;
(六)所許可的液體以及倘若載有適度漁獲物的自由表面影響性。
第三十四條積冰
一、對于在可能發(fā)生結冰的航區(qū)作業(yè)的船舶,應在穩(wěn)性計算中計入如下結冰重量*:
注:*關于可能發(fā)生結冰的海區(qū)和結冰允許量的修正,可參閱本次大會最終議定書附件三建議案3:《關于積冰的指南》。
(一)在露天甲板和通道上,每平方米30公斤;
(二)對于水面以上船體的每邊側投影面積,每平方米7.5公斤;
(三)欄桿、圓材(桅桿除外)和不帶篷帆的船舶索具等不連續(xù)面的側投影面積,以及其他小型物體的側投影面積,應按連續(xù)面總投影面積增加5%計算,該面積的靜矩則增加10%。
二、在已知必將出現(xiàn)結冰的航區(qū)作業(yè)的船舶必須:
(一)使設計結冰重量達到最小值;并
(二)配備按主管機關可能要求的除冰工具。
第三十五條傾斜試驗
一、每艘船舶完工后必須經(jīng)過一次傾斜試驗,以測定它在空船狀態(tài)時的實際排水量和重心位置。
二、船舶曾因改建而影響到其空船狀態(tài)和重心位置時,如主管機關認為必要,船舶應重做傾斜試驗并修改其穩(wěn)性報告。
三、主管機關可允許個別船舶免作傾斜試驗,若其基本穩(wěn)性數(shù)據(jù)與得自姐妹船的傾斜試驗等效,并須向主管機關申報從這些基本數(shù)據(jù)中為免試船取得可靠的穩(wěn)性報告。
第三十六條穩(wěn)性報告
一、應提供合適的船舶穩(wěn)性報告,使船長能夠容易而準確地估計船舶在各種營運條件下的穩(wěn)性**。此穩(wěn)性報告應包括專門的說明,以告誡船長哪些裝載情況可能對船舶的穩(wěn)性或縱傾產(chǎn)生有害影響。穩(wěn)性報告的副本應提交主管機關批準***。
注:**參閱本次大會最終議定書附件三的建議案4:《穩(wěn)性報告指南》。
***參閱本組織通過的A267(Ⅷ)決議:《關于漁船穩(wěn)性報告精確度的實施規(guī)則》。
二、經(jīng)批準的穩(wěn)性報告應保存在船上,易于隨時取用,并在船舶定期檢驗時備查,以確保其曾經(jīng)批準的實際營運條件。
三、當船舶進行了影響其穩(wěn)性的改建后,應重新作穩(wěn)性計算并提交主管機關批準。如主管機關決定穩(wěn)性報告須作修正,則應向船長提供新的報告,并撤銷原報告。
第三十七條活動魚艙隔板
漁獲物必須妥善安置以防止其滑動而使船舶引起危險的縱傾和橫傾,若裝置活動魚艙隔板,其尺寸應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
注:*參閱本組織通過的決議A168(特Ⅳ)并經(jīng)A268(Ⅷ)決議修正的完整穩(wěn)性的建議附錄V。
第三十八條船首高度
船舶首部應具有足夠的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的高度,以防止大量上浪。該高度的確定應考慮到季節(jié)性天氣條件、作業(yè)區(qū)的海況和船舶的類型及其作業(yè)方式**。
注:**參閱本次大會最終議定書附件三建議案5:《計算船首高方法指南》。
第三十九條可允許的最大作業(yè)吃水
可允許的最大作業(yè)吃水應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其相應的營運條件,應滿足本章的穩(wěn)性衡準以及第二章和第四章的有關要求。
第四十條分艙穩(wěn)性和破艙穩(wěn)性
長度100米或100米以上,載客100人或100人以上的船舶,應視船舶類型、工作任務和作業(yè)區(qū),假定任一艙室破損進水后,仍能保持正穩(wěn)性值的浮態(tài),并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
注:***參閱本次大會最終議定書附件三建議案6:《分艙與破艙穩(wěn)性計算指南》。第四章機電設備和定期無人機艙第一節(jié)通則第四十一條通則
機械設備:
一、主推進裝置、控制、蒸汽管、燃油、壓縮空氣、電氣和制冷系統(tǒng),輔機,鍋爐和其他受壓容器,管系和泵系的布置,操舵設備和裝置、軸系以及動力傳動的聯(lián)軸器的設計、制造、試驗、安裝和使用,均應滿足主管機關的要求。這些機械和裝備以及起重裝置、絞車、魚品處理和魚品加工設備,均應設防護措施,以使船上人員遭受的任何危險降至最低程度。對運轉(zhuǎn)部件、熱表面和其他危險處予以特別注意。
二、機器處所應設計成能安全和方便地接近所有機械及其操縱器以及任何其它需要操作的處所。各該處應通風良好。
三、(一)應提供設備以使推進裝置的運轉(zhuǎn)能力在一臺主要輔機操作失靈時,也能維持運轉(zhuǎn)或能進行修復,并對下列各方面的功能予以特別注意:
1.對主推進裝置的燃油供應;
2.潤滑油的正常供應;
3.包括可調(diào)螺距螺旋槳在內(nèi)的主推進裝置的液壓、氣動、電動控制裝置;
4.主推進裝置冷卻系統(tǒng)的冷卻水供應;
5.供啟動或控制用的空氣壓縮機和空氣瓶。
若主管機關鑒于全面安全已予注意,可允許部分降低工作能力以代替全速正常運轉(zhuǎn)。
(二)應提供設備,使嚴重失靈的漁船在無外援的條件下憑以使機器運轉(zhuǎn)。
四、船舶在靜態(tài)中縱傾或橫傾15°,或在動態(tài)中縱傾或橫傾22°.5,即:橫搖或同時發(fā)生縱搖(動力傾斜)7°.5的情況下,主推進裝置和對船舶推進及安全不可缺少的所有輔機都應具有運轉(zhuǎn)能力。主管機關可視船型、尺度和營運條件而考慮允許偏離上述角度。
五、在設計、制造和安裝推進機械系統(tǒng)時,應特別考慮這種機械在正常操作范圍內(nèi),任何類型的振動均不應產(chǎn)生過載應力。
電氣設備:
六、電氣設備的設計和制造應具備如下條件:
(一)不依靠應急電源而能維持船舶的正常操作和居住條件所需要的供電;
(二)當主電源發(fā)生故障時,供電必須保證安全;
(三)保護船員和船舶免于電擊。
七、第五十四至五十六條同樣地履行和適用并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
注:*參閱國際電氣技術委員會出版的《船舶電氣設備》92期刊物的建議。
無人機艙:
八、具有定期無人機艙的船舶除適用第五十七至六十二條的規(guī)定外,還適用第四十一至五十六條和六十三至一百零五條的規(guī)定。
九、應采取符合主管機關要求的措施,以確保全部設備的功能在各種營運條件下,包括駕駛操作都處于可靠狀態(tài),且其布置應便于定期檢查和日常試驗,以確保持續(xù)可靠地運轉(zhuǎn)。
十、機艙定期無人的船舶,應持有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的與操作相適應的證明文件。第二節(jié)機械設備
(參閱第四十一條)
第四十二條機械
一、主機和對船舶推進及安全不可缺少的輔機,應具備有效的控制裝置。
二、氣缺直徑大于200毫米或曲柄箱體積大于0.6立方米的內(nèi)燃機,應裝有認可型的具有足夠降壓面積的曲柄箱防爆安全閥。
三、主機或輔機包括受壓容器或機器的任何承受內(nèi)壓和可能出現(xiàn)超壓危險的部件,應在其適當部位配備防止超壓的保護裝置。
四、對于與船舶推進和安全或船員安全至關重要的一切用以傳遞機器動力的齒輪轉(zhuǎn)動裝置、每一個軸和聯(lián)軸器,其設計和制造應滿足在所有營運條件下能經(jīng)受最大工作應力。應適當考慮驅(qū)動發(fā)動機機型或上述部件的組合型式。
五、主推進機和相應的輔機,應設有發(fā)生故障時的自動斷開裝置,例如若潤滑油供應失效,將迅速導致?lián)p壞、完全斷裂或爆炸。還應裝有提前報警器,以便在自動斷開之前發(fā)出警告。主管機關可允許裝配其他設備代替自動斷開裝置,亦可視船型或其特殊用途而免除本款的規(guī)定。
第四十三條后退措施
一、船舶應有足夠的后退動力,以確保在一切正常情況下能適當控制船舶。
二、應在航行中驗證主機在適當?shù)臅r間內(nèi)變更螺旋槳推力的方向以及船舶從全速前進中在合理的距離內(nèi)停止的能力。
第四十四條蒸汽鍋爐、給水系統(tǒng)和蒸汽管系的布置
一、每臺蒸汽鍋爐和每臺非火力蒸汽發(fā)生器,應裝有不少于兩個具有足夠容量的安全閥。主管機關可視各種爐器的輸出量或任何其他特點而允許僅設一個能充分滿足防止超壓的安全閥。
二、無人管理操作的每個燃油蒸汽鍋爐,應設有安全設備,借以在低水位、空氣供給失誤或燃燒失誤情況時切斷燃油供應和報警。
三、主管機關應對蒸汽鍋爐裝備的供水系統(tǒng)、監(jiān)控裝置和安全設施予以特別考慮。務使在各個方面都確保鍋爐、蒸汽受壓容器和管系的安全。
第四十五條駕駛室與機器處所間的通信聯(lián)絡
駕駛室與機器處所操縱臺之間應裝備兩套分立的通信設備。其中之一應是機艙車鐘,但長度小于45米、其推進裝置由駕駛室直接操縱的船舶,主管機關可允許采用不同于機艙車鐘的其他通信工具。
第四十六條駕駛室操縱推進裝置
一、具有從駕駛室遙控推進裝置者,適用下列各項:
(一)所有營運條件,包括機動操縱在內(nèi),其航速、推力的方向以及若可能時則推進器的螺矩,應完全可從駕駛室控制;
(二)本款(一)項所述的遙控,應以主管機關認可的控制裝置實現(xiàn)之。在必要處還應帶有防止推進裝置超載的設備;
(三)駕駛室應具有主推進裝置的應急停車設備,且此設備應與本款(一)項述及的駕駛室控制系統(tǒng)各自獨立;
(四)可允許多項控制單元集結于任一控制站,但應每次僅能從其中一個站遙控推進裝置。每個站設一個指示器,顯示推進裝置的受控情況。駕駛室與機器處所之間的控制傳遞,僅可在機器處所或操縱室內(nèi)實施。船長小于45米的船舶,若駕駛室里的監(jiān)控和操縱設備足夠,主管機關可允許機器處所控制站僅是一個應急站。
(五)指示器應安裝在駕駛室內(nèi),用以顯示:
1.定距螺旋槳的轉(zhuǎn)速和方向;
2.可調(diào)距螺旋槳的轉(zhuǎn)速及其螺距;以及
3.第四十二條五款所要求的提前報警器。
(六)即使在遙控系統(tǒng)的任何部件失靈的情況下,也能在機器處所就地操縱推進裝置。
(七)除主管機關認為不可能外,遙控系統(tǒng)的設計應使之在失靈情況下仍能報警。推進的預調(diào)速度和方向應能維持,直到實現(xiàn)就地操縱為止。
(八)應具備有特殊裝置,以保證自動啟動系統(tǒng)不致耗盡其啟動能力。應設一個警報器以指示低啟動氣壓,并確定仍能允許主機啟動運轉(zhuǎn)的最低氣壓標志。
二、主機與有關輔機,包括主電源之具有各種不同程度的自控或遙控并置于控制室內(nèi)由人持續(xù)監(jiān)控者,則此控制室的設計、裝備和安裝,應使機器運轉(zhuǎn)象直接管理同樣安全和有效。
三、一般情況下,自動啟動、操作與控制系統(tǒng)應附有手動裝置,以便在自控和遙控系統(tǒng)的任一部件失靈時頂替之。
第四十七條空氣壓力系統(tǒng)
一、應提供設備以防空氣壓力系統(tǒng)的任何部分超壓,也應防止水套或空壓機箱殼和冷卻器由于裂縫滲入氣壓而導致超壓的危險,應設有適當?shù)男秹貉b置。
二、至內(nèi)燃機的啟動總管應具有足以防止啟動空氣管回火和內(nèi)部爆炸的效能。
三、啟動空氣壓縮機的所有輸出管,應直接引至啟動空氣瓶,而從空氣瓶至主輔機的所有啟動管應與壓縮機輸出管系統(tǒng)完全隔離。
四、應規(guī)定進入空氣壓力系統(tǒng)的油降至最小量,并將其排盡。
第四十八條燃油、潤滑油和其他可燃油的裝置
一、除應急發(fā)電機所用燃油閃點應不小于43℃外,凡經(jīng)認可的閃點儀測得(閉杯試驗)閃點小于60℃的燃油不應用作燃料。若主管機關認為必需的附加預防措施滿足,且儲存或使用燃油的艙柜溫度條件將不升越10℃以內(nèi)而低于燃油閃點者,可批準以閃點不小于43℃的燃油作一般用途。
二、油箱上應裝有能安全和有效地確定燃油數(shù)量的裝置。如果裝有測深管,其上端點應止于安全位置并應配有適宜的關閉設施。不準裝設管狀的玻璃液位表,但可以使用由堅實平玻璃制成并加防護、且具有自動關閉閥的液位表。若燃油艙柜的計量設備失靈或注油過量而不允許放泄,則可準用其他設施確定之。
三、一切油箱或燃油系統(tǒng)任何部件包括注入管,應具備防止超壓的設施。安全閥和空氣管或溢流管應排出至安全位置。
四、位于雙層底以上的燃油貯存柜、沉淀柜、日用油柜等處,應裝設旋塞或閥門,以防止油管損壞時燃油從其外溢;此旋塞或閥門應處于油柜所在處以外的安全位置,以便在萬一起火時可能關閉。位于軸隧、管隧或類似處所的深艙亦應裝設閥門,且應在隧道外部管系上另增一閥,借以有效控制火警。若此附加閥門裝在機器處所之內(nèi),則應能在機器處所之外操作。凡此,均須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
五、組成燃油系統(tǒng)的各泵應和任何其他系統(tǒng)隔開,此類泵且應裝有一個有效的安全閥,并使其形成閉合回路。燃油艙可交替用作液體壓載艙者,應具備隔離燃油和壓載系統(tǒng)的適當設施。
六、不許布置油箱于有燃油溢漏到熱表面從而導致易燃危險的地方。必須謹防燃油在壓力作用下從泵、濾清器或加熱器漏出而與受熱表面接觸。
七、(一)燃油管及其閥門和附屬件應是鋼質(zhì)或其他等效材料,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為必要的處所,可有限制地使用撓性管。此類撓性管和端接附屬物須具有足夠強度,并經(jīng)認可以有效的耐火材料制成,或具有耐火面層。
(二)燃油和潤滑油管道的必要部位應予屏蔽或以其他方式適當防護,以盡可能避免油類噴注或漏到熱表面或進入機器的吸氣口。管系接頭數(shù)量應保持最小值。
八、燃油艙應盡可能成為船體結構的一部分,并應設在A類機器處所之外。雙層底艙以外的燃油柜必需設在靠近或位于A類機器處所之內(nèi),并至少有一垂直邊與機器處所的邊緣鄰接,且最好與雙層底艙有個公共界面,而與機器處所的界接面積則應保持最小。當此油艙位于A類機器處所邊界之內(nèi)時,不應裝儲閃點小于60℃(閉杯試驗)的燃油。通常,應避免在易著火區(qū)尤其在A類機器處所內(nèi)使用日用油柜。經(jīng)許可使用日用油柜時,應設置一個寬大的油密溢盤,并有適當?shù)呐判构芤梁线m尺度的溢油柜。
九、機器處所的通風應滿足在正常條件下不致積聚油霧。
十、用于壓力油潤滑系統(tǒng)的儲藏、分配和利用的布置,應滿足主管機關的要求。在A類機器處所中和其他機器處所中凡實際可行處,此布置至少應遵從本條一、三、六和七款,以及主管機關可能認為還需要二和四款。本款不排除采用經(jīng)驗證具有一定耐火程度的潤滑系統(tǒng)溢流注視窗。
十一、第十條所指之處,控制、操縱系統(tǒng)和加熱系統(tǒng)凡用可燃油類在壓力下工作的動力傳輸系統(tǒng),其儲藏、分配和利用的布置,均應滿足主管機關的要求。存在點火設施的場所,該布置至少應遵照本條二和六款的規(guī)定,在強度和構造方面應分別遵照本條三和七款的規(guī)定。
第四十九條艙底水泵布置
一、應具備有效的污水泵站,使船舶在所有實際情況下,無論處于正浮或傾斜位置都有能力從任何水密艙內(nèi),無論是常備油艙或是常備水艙泵油水和泄油水。為此目的,必要時應設置舷邊吸入口,其布置應使艙底水易于流到吸入管中。主管機關認為無損于船舶安全的個別艙柜可免設艙底水泵系統(tǒng)。
二、(一)至少應裝有兩個獨立動力驅(qū)動的艙底泵,其中之一可由主機帶動。具有足夠流量的壓載水泵或其他通用泵,可用作動力驅(qū)動的艙底泵。
(二)動力艙底泵應能使通過主艙底水管的水的流速至少每秒2米,其內(nèi)徑最小應為:
--------
d=25+1.68√L(B+D)
式中:d為內(nèi)徑(毫米),L、B、D單位為米。
(三)除長度小于75米并僅有一個艙底泵的船舶可只設一個直接的艙底水吸入口外,依照本條所設的每一艙底泵,應各有一直接的艙底水吸入口,吸入口之一從機器處所的左舷引入,另一則從右舷引入。
(四)船底水吸入口的內(nèi)徑不得小于50毫米。船底泵系統(tǒng)的布置和規(guī)格為上述該泵的容量全率應能施效于防撞艙壁與后尖艙艙壁之間的每個水密艙柜。
三、可安裝一臺艙底水噴射器以組配一臺獨立驅(qū)動的高壓海水泵,作為代替本條二款(一)項所要求的獨立驅(qū)動艙底泵之一,但此種布置應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
四、在船上處理或加工漁獲物時可能產(chǎn)生大量積水的封閉場所,應具備足夠的排泄設施。
五、除采用厚壁鋼管外,艙底水管不應通過燃油艙、壓載艙和雙層底艙。
六、艙底泵系和壓載泵系應布置成能防止海水從舷外或壓載水艙進入魚艙或機器處所,或從一個水密艙通向另一個水密艙。從舷外或從壓載水艙抽水的每臺泵與艙底水的連接處,應安裝一個既不能同時通向艙底和大海,也不能同時通向艙底和壓載水艙的止回閥或旋塞。艙底水分配箱中的閥應是止回型的。
七、任何艙底水管穿過防撞艙壁處,應安裝一個由工作甲板遙控的正向關閉裝置,并附有顯示該閥位置的指示器,若該閥門裝在艙壁后面且在各種營運條件下均易于接近者,則可不必附設遙控裝置。
第五十條防噪音
必須采取措施減少機器處所噪音對船員的影響,使其達到主管機關滿意的水平。
第五十一條操舵裝置
一、船舶應具備經(jīng)主管機關認可的主操舵裝置和驅(qū)動舵葉的輔助設施。兩者的布置應盡可能合理可行,不致因其中之一有簡單失誤而影響到另一套無效。
二、如果在主操舵裝置處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的動力機組,而當其中的任一機組不能工作時,該主操舵裝置仍有能力按本條十款進行操舵,則不需配備輔助操舵裝置,每個動力機組應由各自分立的電路進行操作。
三、當動力啟動后,應在駕駛室顯示出舵的位置,動力操舵裝置的舵角顯示器,應獨立于操舵控制系統(tǒng)。
四、任一操舵裝置機組的失誤事故均應在駕駛室獲得警報。
五、駕駛室中應裝有顯示電機和電動液壓操舵裝置運轉(zhuǎn)狀態(tài)的指示器。線路和電機應裝有短路保護、過載報警器和無壓報警器。若設過電流保護裝置,應定為不小于電機或電流的滿載電流的兩倍,并應整定為允許適宜的起動電流通過。
六、主操舵裝置應有足夠的強度和在最大營運航速時能充分操縱船舶。主操舵裝置和舵桿應設計成當船舶處在最大速度倒車時,或當漁撈作業(yè)中作機動航行時應不致?lián)p壞。
七、主操舵裝置應能使船舶在最大容許營運吃水以最大航速前進時,把舵從一舷的35°轉(zhuǎn)至另一舷的35°。同時,舵從一舷的35°轉(zhuǎn)至另一舷的30°應不超過28秒鐘。凡須實現(xiàn)上述要求的船舶,其主操舵裝置應是動力操作。
八、主操舵裝置的動力機組應設置成當動力經(jīng)失電而恢復后,能在駕駛室借手動啟動或自動啟動。
九、驅(qū)動舵葉的輔助設施應有足夠強度和足以操縱處于可航速度的船舶,并在應急情況下能迅速投入使用。
十、輔助操舵設施應能使船舶在二分之一最大營運航速或以7海里航速(取大者)前進時,把舵從一舷側15°轉(zhuǎn)至另一舷側15°并不超過60秒鐘。凡須實現(xiàn)上述要求的輔助操舵設施,應是動力操作。
十一、長度為75米或75米以上的船舶,其電動或電動液壓操舵裝置應至少被雙回路的來自主配電板的電路所饋給,線路且應盡可能相離。
第五十二條輪機員報警器
長度為75米及75米以上的船舶,應裝有一個從發(fā)動機控制室或適當?shù)牟倏v臺上進行操作的、并能在輪機員起居處所里清楚地聽到的輪機員報警器。
第五十三條漁獲物保鮮制冷系統(tǒng)
一、制冷系統(tǒng)的設計、制造、試驗和安裝應注意在顧及所用致冷劑可能對人有傷害情況的系統(tǒng)安全性,并應滿足主管機關的要求。
二、用于制冷裝置的制冷劑應滿足主管機關的要求。絕不準用氯甲烷作致冷劑。
三、(一)應充分防護制冷設備振動、沖擊、膨脹和收縮等。并應裝有自動安全控制裝置,以防止溫度和壓力升高的危險。
(二)采用有毒或易燃的制冷劑的制冷系統(tǒng),應裝有引至對船或人無害之處的放泄設施。
四、(一)凡設置使用有毒致冷劑的制冷裝置包括冷凝器和貯氣筒的任何處所,應以氣密艙壁與鄰近艙室隔開。凡設置制冷機組包括冷凝器和貯氣筒的任何處所,應裝有檢漏裝置并在處所外面鄰近入口處設有指示器,并應具有獨立的通風系統(tǒng)和噴水系統(tǒng)。
(二)因船舶尺度而不切合于上述制約時,可在機器處所安置制冷系統(tǒng),但應使所用致冷劑假設或一旦全數(shù)逸出,而其劑量不致危害機器處所人員,并應設一警報器,使在該處所中發(fā)生任何泄漏而致氣體濃度危險時報警。
五、在制冷機器處所和冷藏室中應設報警器聯(lián)通駕駛室或控制站或應急出口,以免船員被困阻。該類處所的出口之中至少有一個應能從里面開啟。采用有毒或易燃氣體的制冷機器處所的各個出口,視實際可能使不直接導入任何起居處所。
六、在制冷系統(tǒng)中使用對人有害的任何致冷劑的地方,至少應備有兩套呼吸器,其一應設于致冷劑一旦泄漏而不致成為不能接近的位置。作為全船防火設備之一的呼吸器所設位置若亦符合上述要求,則亦可認作本條的全部或部分。采用儲壓式呼吸器的地方應有備用氧氣瓶。
七、應提供制冷系統(tǒng)的安全操作指南和應急程序,并張貼于船上明顯易見之處。第三節(jié)電氣設備
(參閱第四十一條)
第五十四條電力的主用電源
一、(一)維持船舶推進和安全所必需的輔助設備若以電力為唯一能源,則應配備的主用電源至少包括兩套發(fā)電機組,其中之一可由主機驅(qū)動。主管機關可允許采用具有同等電容量的其它裝置。
(二)該發(fā)電機組的功率應在任一發(fā)電機組發(fā)生停車時,仍能確保第四十一條六款(一)項所指除捕魚作業(yè)、漁獲物加工和保鮮所需動力以外的各職能裝置的輸電。但長度小于45米的船舶的任一發(fā)電機組萬一發(fā)生停車時,則僅須保證船舶推進和安全所必需的裝置運轉(zhuǎn)。
(三)船舶電力的主用電源的布置,應使第四十一條六款(一)項所指的職能裝置保持無涉于主推進機械或軸的轉(zhuǎn)數(shù)或換向。
(四)本款所要求的供電系統(tǒng)若以變壓器構成主要部件,則此系統(tǒng)應配置成保證供電的連續(xù)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喉感覺麻痹的健康宣教
- 電力系統(tǒng)分析課件孟祥萍
- 黑素細胞痣的臨床護理
- 小兒蕁麻疹的臨床護理
- 先天性耳廓畸形的健康宣教
- 哺乳期乳頭皸裂的健康宣教
-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課件-第4章
- 《第一章》課件-第五章技術體驗 - 智能交互
- 皮膚良性腫瘤的臨床護理
- 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的臨床護理
- 心理健康與大學生活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 國開汽車學院《項目管理》形考作業(yè)1-4答案
- 借款協(xié)議(父母借款給子女買房協(xié)議)(二篇)
- 外研版英語2024七年級上冊全冊單元知識清單(記憶版)
- 國家開放大學電大本科《工程經(jīng)濟與管理》2023-2024期末試題及答案(試卷代號:1141)
- 歌唱語音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齊魯師范學院
- 國開(甘肅)2024年春《地域文化(專)》形考任務1-4終考答案
- 健康膳食解碼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佳木斯大學
- MOOC 美在民間-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國家開放大學《Python語言基礎》實驗1:Python 基礎環(huán)境熟悉參考答案
-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24》解讀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