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閱讀-特殊句式(教師版)_第1頁
小升初文言文閱讀-特殊句式(教師版)_第2頁
小升初文言文閱讀-特殊句式(教師版)_第3頁
小升初文言文閱讀-特殊句式(教師版)_第4頁
小升初文言文閱讀-特殊句式(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小升初文言文閱讀9.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思維導(dǎo)圖】【知識要點】判斷句

對客觀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構(gòu)成判斷與被判斷關(guān)系的句子,叫判斷句。(一)、用“…….者,……也”來表示。諸葛孔明者,臥龍也。(二)、用“……者……也”來表示,即主語后面不用“,”號。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三)、用“……者也”表示判斷,翻譯時“者也”不譯。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四)、用“…….也”來表示。這有兩種情況:(1)主語后有“,”號,翻譯時便去掉“,”號,再加“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2)主語后無“,”號,只在主語后加“是”,“也”字不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五)、用動詞“為”作判斷,把“為”直接翻譯成“是”,語序不變。天下為公。(六)、用副詞表示判斷,這個副詞不代替判斷詞,所以翻譯時副詞照樣譯,只在其后加判斷詞“是”。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七)、用“是”表示判斷。斯是陋室。(八)、否定判斷句,用“非……也”表示,“非”翻譯成“不是”,“也”字不翻譯。韭士之怒也。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這種句子叫省略句。廉頗為趙將,(廉頗)伐齊,大破之。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便要(之)還家。三、被動句被動句是表示被動意義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詞表示被動。(一)用介詞“于”“受……于……”表示被動,“于”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xué)于余。(二)用“為”“為……所……”(“為”引出動作的主動者)“……為所……”表示被動。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三)用“見”“見……于……”表被動(“于”引進動作的主動者)。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四)用介詞“被”表被動予猶記周公之被逮(五)無任何標志,根據(jù)句意判斷帝感其誠??勺g為:上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五、賓語前置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讀,不解惑。一、閱讀狼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1.下面句子不是描寫狼狡詐本性的是(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C.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D.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3.第二段在全文內(nèi)容上起什么作用?你讀完這兩節(jié)文字受到什么啟發(fā)?【答案】1.D2.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3.起點明主題的作用。我們對待狼和像狼一樣兇惡的敵人,必須丟掉幻想,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戰(zhàn)勝他們,取得勝利?!窘馕觥?.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D.有誤,這句話是作者發(fā)表的議論,斗爭使屠戶對狼的狡詐有了深刻的認識,而不是描寫狼的狡詐;故選D。2.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到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幾何:多少;止:只是;耳:罷了。3.本題考查句段作用和閱讀啟示。第一問:此文先寫遇狼、怕狼、御狼、殺狼的故事,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議論,點明文章的主旨“狼再狡猾也會敗在人手里”。第二問:屬于開放性試題,答案不唯一,設(shè)想合理即可??梢詮娜绾螌Υ呛拖窭且粯觾磹旱臄橙说慕嵌葋砘卮鸺纯伞J纠河龅较窭且粯咏苹膲娜?,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縮,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勇敢機智,才能取得勝利?!军c睛】參考譯文: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zhuǎn)身看見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鉆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經(jīng)鉆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后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卓茂讓馬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嘗出門,有人認其馬。茂問之曰:“子亡馬幾何①時矣?”對曰:“月余日矣?!泵旭R數(shù)年,心知其謬,默然解以與之,而自挽②車而去。將去,顧之曰:“若非公之馬,幸③至丞相府歸我?!彼?,馬主別得亡者,乃詣丞相府歸馬,叩頭謝之。(選自《后漢書·卓茂傳》,有改動)【注釋】①幾何:多少。②挽:拉。③幸:希望。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1)嘗出門

嘗:

(2)子亡馬幾何時矣

亡:(3)顧之曰

顧:

(4)乃詣丞相府歸馬

詣:2.翻譯下列句子。若非公之馬,幸至丞相府歸我。3.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一說,這件小事分別表現(xiàn)了卓茂和“馬主”怎樣的品質(zhì)?【答案】1.曾經(jīng)丟失回頭看到2.如果不是你的馬,希望到丞相府歸還給我。3.仁厚(寬厚、寬容);誠實(結(jié)合文中內(nèi)容回答)【解析】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為:曾經(jīng)出行在外。嘗:曾經(jīng);(2)句意為:您丟失馬多長時間了?亡:丟失;(3)句意為:顧之曰。顧:回頭看;(4)句意為:于是到丞相府送馬。詣:到。2.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字詞:若,如果。至,到。歸,歸還。3.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內(nèi)容,概括人物性格從言行入手。根據(jù)文中信息,“茂有馬數(shù)年,心知非是,解以與之”,可知卓茂知道不是這人丟的馬,但還是解下馬給了他,表現(xiàn)了卓茂寬容大度的品質(zhì);根據(jù)“馬主別得亡者,乃詣丞相府歸馬”,可知后來那個人在另外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丟的馬,于是到丞相府去把馬還給了卓茂,表現(xiàn)了“馬主”講究誠信的品質(zhì)。【點睛】參考譯文:卓茂字子康,是南陽郡宛人。卓茂曾經(jīng)出行在外,有人指認他的馬是自己丟失的。卓茂問道:“您丟失馬多長時間了?”那人回答說:“一個多月了?!弊棵瘬碛羞@馬已經(jīng)幾年,心里知道那人弄錯了,但還是默默解開馬給了他,自己拉著車離去,將要離開時回頭說:“如果不是先生的馬,希望您到丞相府還給我?!焙髞碛幸惶欤R的主人在別處找到了丟失的馬,于是到丞相府送馬,磕頭向卓茂道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①蘇①自永樂間久不治,朝廷患之,屢遣使督責無效。后況②出郡守治此地。公既至,悉察得民隱,喟然曰:“郡久不治,病在賦重、民貧、吏胥③為奸耳?!币蚍傧阕宰#鄿p正賦七十二萬余石?;蛘f以禍福,不顧,卒得所請。次發(fā)④奸吏豪民數(shù)人,郡遂大治。初,郡多水患公講求其利無不曲盡。自后遂無墊⑤沒。②性剛明,見事必為,不計成敗,然卒皆底⑥于成。朝廷累有褒美宴勞之寵,而以蘇人仰之,終不遷其官,公亦為之不倦焉。(節(jié)選自《寓圃雜記》)【注釋】①蘇:指蘇州。②況:況鐘,字伯律,南昌人,時任蘇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③胥:古代的小官。④發(fā):揭發(fā)。⑤墊:陷沉,淹沒。⑥底:古同“抵”,達到。1.下面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理解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朝廷患之”中的“患”有“憂慮”“災(zāi)禍”“害病”等意,在此處取“憂慮”之意。B.“因焚香自祝”中的“因”與“未若柳絮因風起”中的“因”意思相同。C.“而以蘇人仰之”中的“而”與“學(xué)而不思則罔”中的“而”意思相同。D.“遷”有“變動,轉(zhuǎn)變”“貶謫”“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升職”等義項,“終不遷其官”中的“遷”應(yīng)為“升職”之意。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郡多水患/公講求/其利無不曲盡B.郡多水/患公講求其利/無不曲盡C.郡多水/患公講求/其利無不曲盡D.郡多水患/公講求其利/無不曲盡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公既至,悉察得民隱。4.況鐘治理蘇州期間,做了哪些事情,從而讓蘇州百姓能夠安居樂業(yè)?并概括況鐘形象的主要特點?!敬鸢浮?.B2.D3.況鐘到了以后,對百姓的隱情觀察得完全清楚。4.(1)減少賦稅;揭發(fā)壞人壞事;治理水患。(2)況鐘形象的主要特點:體恤百姓,治理有方,不顧個人得失?!窘馕觥?.本題考查詞語的含義辨析。B.因焚香自祝:于是燒香自祝。因:于是。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比作風吹柳絮滿天飛舞。因:由于,因為?!耙颉币馑疾煌?;故選B。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句意:蘇州多水災(zāi),況鐘重視它帶給百姓的利益,沒有不竭盡全力。“郡多水患”是對蘇州情況的介紹;“無不曲盡”是對“公講求其利”的補充,應(yīng)在“無不曲盡”前斷一處;因此斷句為:郡多水患/公講求其利/無不曲盡;故選D。3.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果遇到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份補充完整。重點詞語:公:況鐘,至:到;悉:全部,都;察:觀察;民隱:民間隱藏的事情。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的能力。答題時需要通曉全文大意。結(jié)合文章“奏減正賦七十二萬余石”可知,況鐘治理蘇州期間減少了賦稅;結(jié)合“次發(fā)奸吏豪民數(shù)人”可知,況鐘治理蘇州期間揭發(fā)壞人壞事;結(jié)合“初,郡多水患公講求其利無不曲盡。自后遂無墊沒”可知,況鐘治理蘇州期間治理水患。根據(jù)①段“公既至,悉察得民隱,喟然曰:“郡久不治,病在賦重、民貧、吏胥③為奸耳。”因焚香自祝,奏減正賦七十二萬余石?;蛘f以禍福,不顧,卒得所請。次發(fā)④奸吏豪民數(shù)人,郡遂大治。初,郡多水患公講求其利無不曲盡。自后遂無墊⑤沒”可知,況鐘來了以后,先了解民情,然后減少賦稅、揭發(fā)壞人做事、治理水患,最終政治修明,百姓安居樂業(yè),可見他非常體恤百姓,且治理有方,局勢得以穩(wěn)定。根據(jù)②段“性剛明,見事必為,不計成敗,然卒皆底⑥于成。朝廷累有褒美宴勞之寵,而以蘇人仰之,終不遷其官,公亦為之不倦焉”,可知,他一心為百姓做事,從不圖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军c睛】參考譯文:蘇州自永樂年間起長期處于無人治理狀態(tài),朝廷擔心這種情況,屢次派遣使者去督察都沒有效果。后來況鐘作為郡守治理這地方。況鐘到了以后,對百姓的隱情觀察得完全清楚,感慨地說:“蘇州郡長久無人治理,問題出在賦稅繁重、百姓貧困:地方官府中掌管簿書案牘的小吏狼狽為奸罷了?!庇谑菬阕宰#⒆嗾垳p少主要的賦稅七十二萬多石。有人用(這么做)會帶來的災(zāi)禍來勸說他,況鐘并不顧忌,最終(為百姓)所請求的都得到批準。其次,揭發(fā)隱秘的壞人壞事和不守法度、凌壓百姓的人數(shù)人,蘇州郡于是政治修明,局勢安定。當初,蘇州多水災(zāi),況鐘重視它帶給百姓的利益,沒有不竭盡全力。從此以后這里就不再被淹沒了。況鐘為人處事嚴明,看到事情一定去做,不計較成敗,但最終都能成功。朝廷多次有嘉獎贊美、設(shè)宴慰勞的恩寵,但是因為蘇州百姓人敬仰他,始終不升遷他的官職,況鐘也不會因此感到厭倦。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林道人詣謝公林道人詣謝公①。東陽②時始總角③,新病起,體未堪勞,與林公講論,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聽之,再遣信④令還,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兒?!币蛄魈楸阂詺w。謝公語同坐曰家嫂辭情慷慨致可傳述恨⑤不使朝士⑥見?。ㄟx自《世說新語》)(注)①林道人:指晉代和尚支遁,世稱林道人、林公;謝公:謝安,東晉名相,世稱謝太傅、謝公。②東陽:謝朗,謝安的侄子,曾任東陽太守。其父謝據(jù)早逝,下文“家難”指此事。③總角:古時兒童頭結(jié)成小髻,指代小孩。④信:傳信的人。⑤恨:遺憾。⑥朝士:朝廷官員。1.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與兒女講論文義

與林公講論B.未若柳絮因風起

因流涕抱兒以歸C.左將軍王凝之妻

母王夫人在壁后聽之D.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

吾日三省吾身2.用“/”給乙文中的畫線句斷句,斷三處。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3.王夫人為什么堅持要流涕抱兒以歸?【答案】1.A2.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兒。3.(1)新病起;(2)一生所寄,唯在此兒?!窘馕觥?.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均為:講解;B.趁、乘/隨即;C.人名,不譯/代詞,指這件事;D.日子/每天;故選A。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斷句:指在說話或朗讀時,在語句前后以及中間所作的間歇,其作用在于使句子結(jié)構(gòu)層次分明,也為了充分表達感情,朗讀停頓一般是以意思為單位的。句意為: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這個孩子身上。從句子的結(jié)構(gòu)及意思上看,“新婦少遭家難”是完整的一句話,其后應(yīng)停頓。“一生所寄”句式結(jié)構(gòu)較為固定,應(yīng)單獨成句,其后應(yīng)停頓。故本句斷句為“新婦少遭家難/一生所寄/唯在此兒”。3.本題考查對文言文文本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時,通讀全文,并結(jié)合重點句段進行歸納總結(jié)。文中謝東陽病剛好,身體不堪勞累,而且王夫人一生的寄托都在這個孩子身上,這兩點使得王夫人看到謝東陽在清談中勞累而感到非常擔心,兩次遣人叫他回來未果,于是自己出面哭著把兒子抱回去了。王夫人如此做的原因即原文中的“新病起”和“一生所寄,唯在此兒”。綜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點睛】參考譯文:僧人支道林去見謝公(謝安),東陽(謝朗)那時還是小孩,病剛好,身體經(jīng)不起勞累。他和林公談?wù)撔?,以至于互相辯駁,毫不相讓。東陽的母親王夫人在隔壁聽他們辯論,兩次派人叫東陽回去,但謝安卻留住不放。于是王夫人親自出來,說道:“我年輕時家門就遭不幸,一生的寄托,都在這個孩子身上。”隨即哭著把兒子抱回去了。謝公對同座的人說:“家嫂言辭情義都很感人,實在值得稱頌,恨不能讓朝中官員一見。”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題??追蛉思覀鞣蛉丝资希槭?。六歲隨兄從袁石齋先生學(xué)。課畢①坐而聽講,人咸②異之,先生未之奇也。越明年③,諸兄學(xué)詩,夫人亦詩;諸兄學(xué)文,夫人亦文。先生曰:“爾④讀書不過記名姓耳⑤,不似爾弟兄博取科名也。夫人曰:“不科名即不讀書耶⑥?”曰:“亦須曉義理?!狈蛉嗽唬骸皶粤x理何分兒女耶?”先生撫幾⑦而起曰七歲女子能發(fā)此論奇哉!庚午,夫人二十四歲,是年三月來嬪⑧于我。暇猶手不釋卷,偶感復(fù)爾吟詠,我從事鞅掌⑨,愧弗⑩能和。夫人曰;“塵俗紛沓中,惟此可渝靈府?耳。”(節(jié)選自《韻香閣詩草》)【注釋】①畢:全部,都;②咸:全;都;③越明年:到了第二年;④爾:你;⑤耳:罷了;⑥耶:語氣助詞,此處表示反問;⑦幾:桌子;⑧嬪:嫁。⑨鞅掌:事務(wù)紛擾繁忙。⑩弗:表否定,不;?渝靈府:浸潤心田。1.下列對劃橫線句翻譯正確的的一項是(

)A.(孔祥淑)每堂課都坐著聽講,人們都表現(xiàn)得很奇怪,但先生并不感到奇怪。B.(孔祥淑)畢恭畢敬坐著聽每堂課,人們都很表現(xiàn)得奇怪,但先生一點也不奇怪。C.(孔祥淑)畢恭畢敬坐著聽每堂課,人們都對此感到驚異,但先生一點也不奇怪。D.(孔祥淑)每堂課都坐著聽講,人們都對此感到驚異,但先生并不感到奇怪。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先生撫幾而起曰/七歲女子能發(fā)此論/奇哉!B.先生撫幾/而起曰七歲/女子能發(fā)此論奇哉!C.先生撫幾而起曰/七歲女子能發(fā)此/論奇哉!D.先生撫幾/而起曰/七歲女子能發(fā)此論奇哉!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六歲隨兄學(xué)習,就能做到“課畢坐而聽講”,可見孔祥淑讀書很專心。B.文章結(jié)尾處可見讀書是孔祥淑的愛好和精神寄托。C.文章按照時間先后順序來謀篇布局的。D.文章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4.袁石齋先生對孔祥淑的態(tài)度有何變化?他的這種言行變化表現(xiàn)出孔祥淑是一個怎樣的孩童?【答案】1.D2.A3.D4.袁石齋先生對孔祥淑的態(tài)度由“未之奇”到贊嘆“奇哉”;他的這種言行變化表現(xiàn)出孔祥淑是一個聰明明理善思善言、能言善辯的孩童?!窘馕觥?.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的時候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畢,都;坐,坐著;咸,全,都;異,對……感到驚異。正確翻譯為:(孔祥淑)每堂課都坐著聽講,人們都對此感到驚異,但先生并不感到奇怪。故選D。2.本題考查斷句。這句話意思是:先生拍著桌子站起來說:“七歲的女孩子能有此言論,奇才??!”“曰”是“說”的意思,其后是說話的內(nèi)容?!捌嬖铡笔歉袊@句,結(jié)合句意斷句為:先生撫幾而起曰/七歲女子能發(fā)此論/奇哉!故選A。3.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及手法。D.有誤。文章主要通過語言、動作描寫來刻畫人物。沒有心理描寫。故選D。4.本題考查對文章的分析、理解。根據(jù)“夫人曰:‘不科名即不讀書耶?’曰:‘亦須曉義理。’夫人曰:‘曉義理何分兒女耶?’”可知,孔祥淑認為:讀書是為了明曉義理,不應(yīng)有男女之別;根據(jù)“課畢坐而聽講,人咸異之。先生未之奇也”、“先生撫幾而起曰;‘七歲女子能發(fā)此論,奇哉!’”可知,先生由“未之奇”到發(fā)出“奇哉”的贊嘆;先生由“未之奇”到發(fā)出“奇哉”的贊嘆,可知孔祥淑是個聰明懂理、能言善辯的人。【點睛】參考譯文:夫人姓孔,名祥淑。六歲跟隨哥哥向袁石齋先生學(xué)習。上課的時候,她坐在那里聽講,大家都認為她奇異,先生并不認為奇怪。到了第二年,眾哥哥們學(xué)習作詩,夫人也學(xué)習作詩;眾哥哥們學(xué)習寫文章,夫人也學(xué)習寫文章。先生說:“你讀書不過為了寫姓名罷了,不像你的哥哥弟弟們要參加科舉考試?!狈蛉苏f:“不參加科舉考試就不讀書嗎?”先生說:“也應(yīng)該懂得倫理道德的準則。”夫人說:“既然要曉事明理,還分什么男女啊?”先生拍著桌子站起來說:“七歲的女孩子能有此言論,奇才??!如果是男兒,將來一定能成大器?!备缒辏蛉硕臍q,這一年的三月嫁給了我??臻e的時候仍然手不離卷的看書,有時有感而又吟詠詩句,我的工作又事紛擾煩忙,慚愧不能陪夫人一起。夫人說:“在世俗紛冗繁雜中,只有讀書才可以浸潤心田啊?!遍喿x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陀袉栮惣痉舰伲骸白鹁?,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②,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言之而去?!咀⑨尅竣訇惣痉剑杭搓愔\,陳元方親弟,陳太丘的第六個兒子。②阿:山腳。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1)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2)言之而去2.翻譯下面的句子。不知有功德與無也!3.選文與《陳太丘與友期》兩文中,陳季方和陳元方的回答方式各有特點,請依據(jù)你的理解填空。面對客人的問題,陳季方?jīng)]有正面回答,而是以為喻,說桂樹不知道山有多高,深淵有多深,自己不知道父親有什么功德,體現(xiàn)了他的;陳元方據(jù)理力爭,對友人直接說你這樣的做法既不講信用又沒有禮貌,體現(xiàn)了他的性情直率?!敬鸢浮?.(1)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2)離開2.(我)不知道我的父親有功德還是沒有功德。3.泰山(深淵)機智委婉【解析】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我的父親就好像生長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樹。家君: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2)句意:說完就離開了。去,離開。2.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時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先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語序調(diào)整。重點詞語:知,知道;有……與無,有沒有。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選文中,結(jié)合“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可知,面對客人的問題,陳季方?jīng)]有正面回答,而是以泰山和深淵為喻,面對客人的問題,陳季方?jīng)]有正面回答,而是把父親比作桂樹,以泰山和深淵為喻,說桂樹不知道山有多高,深淵有多深,自然推出自己不知道父親有什么功德,體現(xiàn)了他的機智委婉;《陳太丘與友期行》中,結(jié)合“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可知,面對友人的做法,陳元方據(jù)理力爭,不卑不亢,直接說你這樣的做法既不講信用又沒有禮貌,體現(xiàn)了他的性情直率?!军c睛】參考譯文:有人問陳季方說:“您的父親太丘,有什么功德能擔當天下如此好的聲名?”季方說:“我的父親就好像生長在泰山山腰的一株桂樹,上面是萬丈高的陡壁山峰,下面有無法測量的深淵;樹頂被甘露沾濕,樹根為泉水滋潤,在這樣的時候,桂樹又哪里會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淵有多深,所以(我)不知道我的父親有功德還是沒有功德。”說完就離開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頃歲孫莘老識歐陽文忠公,嘗乘間以文字問之。云:“無它術(shù)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無它術(shù)/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B.無它術(shù)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C.無它術(shù)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D.無它術(shù)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2.翻譯“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3.歐陽修認為寫好作文的訣竅是什么?【答案】1.A2.毛病不必等待別人指出,多寫自然能發(fā)現(xiàn)。(多寫自己能感覺到)(意思相近即可)3.勤讀書而多為之【解析】1.本題考查劃分文言句子朗讀節(jié)奏的能力。解答時,應(yīng)了解文言的句讀知識,學(xué)會有感情地朗讀文言文,培養(yǎng)語感并能根據(jù)句子中詞語的意思含義來劃分句子節(jié)奏。一般來說,主謂之間應(yīng)該有停頓,領(lǐng)起全句的語氣詞后應(yīng)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yīng)該有停頓。本句句意為:沒有其他辦法,只有勤奮讀書多動筆,文章自然就寫得精妙。“無它術(shù)”“惟勤讀書而多為之”點明觀點,“自工”點明“惟勤讀書而多為之”的結(jié)果;應(yīng)劃分為:無它術(shù)/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故選A。2.本題考查翻譯語句。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疵病,文章缺點。不必,不需要。待,等待。指摘,指出。見,同“現(xiàn)”,發(fā)現(xiàn)。3.本題考查文章的理解。根據(jù)文中“嘗乘間以文字問之。云:‘無它術(shù)惟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多作自能見之”可知,孫莘老向歐陽修詢問如何才能寫好文章的問題,歐陽修告訴他寫好文章的唯一辦法就是要勤奮、多讀書、多寫文章,這樣反復(fù)練習,才能寫得越來越好。所以歐陽修認為寫好作文的訣竅是勤讀書而多為之?!军c睛】參考譯文:近年來孫莘老結(jié)識歐陽修,曾經(jīng)乘著空隙問他怎樣才能寫好文章。歐陽修說:“沒有其他辦法,只有勤奮讀書多動筆,文章自然就寫得精妙。很多人的弊病在于:文章寫得太少,又懶于讀書,每當寫好一片篇文章,就想要超過別人,像這樣很少有能達到目標的人。文章的缺點不需要別人指出,只要寫多了,自己就能發(fā)現(xiàn)?!遍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孫少述與王荊公①交最厚,故荊公《別少述》詩云:“西去論心有幾人?”。荊公為相,數(shù)年不復(fù)相聞②,人謂二公不合,然少述不以為意也。及荊公罷相過高沙少述適在焉。急往造之,少述出見,惟相勞苦③,皆忘其窮達④。逐留荊公,置酒共飯,暢談經(jīng)學(xué),至暮乃散。荊公曰:“退即解舟⑤,無由再見?!便薷饔邢e之色。人然后知兩公之未易測也?!保ㄟx自《老學(xué)庵筆記》,有刪改)【注釋】①孫少述:人名,王荊公的朋友。王荊公:王安石,北宋文學(xué)家、政治家。②相聞:相互聯(lián)系。③惟相勞苦:只是相互安慰。④窮達:政治上的失意與顯達。⑤解舟:退居江湖。⑥惘惘:悵然若失的樣子。1.下列對文中字詞的理解或推斷,有明顯錯誤的一項是(

)A.“然少述不以為意也”與“意暇甚”(《狼》蒲松齡)中的“意”含義相同。B.“急往造之”中的“造”與成語“閉門造車”中的“造”含義不同。C.“置”有“放棄”“擺放”“建立”等義項,“置酒共飯”中的“置”應(yīng)為“擺放”之意。D.“惘惘各有惜別之色”中的“色”字本義為“以粉敷臉”,此處引申為“神色”。2.下列文中畫波浪線語句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及荊公罷/相過高沙少/述適在焉B.及荊公罷相/過高沙/少述適在焉C.及荊公罷/相過高沙/少述適在焉D.及荊公罷相/過高沙少/述適在焉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橫線語句的大意。人然后知兩公之未易測也。4.讀完這則小故事后,在交友方面你獲得了哪些啟示?【答案】1.A2.B3.人們才知道王安石和孫少述兩人(之間的交情)是難以推測的。4.①真正的友情不會受時間、距離、地位的影響:王安石為官時與孫少述來往不多,罷官回鄉(xiāng)后交往如故。②朋友要相互信任:人們議論他們關(guān)系不和,孫少述從不放在心上?!窘馕觥?.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A.“然少述不以為意也”句意:然而孫少述根本未將這件事放在心上;意:心?!耙庀旧酢本湟猓荷袂楹苡崎e;意:神情。兩句中“意”的含義不相同;故選A。2.本題考查斷句。句子意思:等王安石被罷相,路過高沙,孫少述也正好在這里?!凹扒G公罷相”點明“過高沙”的時機,“少述適在焉”完整表達句意;故斷為:及荊公罷相/過高沙/少述適在焉;故選B。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重點詞的理解。重點詞有:未易測,指難以推測。4.本題考查閱讀啟示。根據(jù)第二段“荊公為相,數(shù)年不復(fù)相聞……及荊公罷相過高沙少述適在焉。急往造之,少述出見,惟相勞苦,皆忘其窮達。逐留荊公,置酒共飯,暢談經(jīng)學(xué),至暮乃散”可知,王安石做宰相時與孫少述來往不多,罷官回鄉(xiāng)后,兩人相見如故相互慰問,都忘記了各自的失意或顯達;可知真正的友情不會受時間、距離、地位的影響;根據(jù)第二段“數(shù)年不復(fù)相聞,人謂二公不合,然少述不以為意也”可知,人們議論他們關(guān)系不和,孫少述從不放在心上;可知王安石為官時與孫少述來往不多,罷官回鄉(xiāng)后交往如故?!军c睛】參考譯文:孫少述,與王安石交情極深厚,所以王安石所作《別少述》詩中說:“你這次西去,能與我談心的有幾人?”王安石做宰相,(他們)多年不再互通音信,人們說他們之間已經(jīng)不和,然而孫少述根本未將這件事放在心上。等王安石被罷相,路過高沙,孫少述也正好在這里。(王安石)急忙去拜訪他,孫少述出來相見,兩人只是相互慰問,都忘記了各自的失意或顯達。(孫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擺設(shè)酒宴,一起吃飯,暢談經(jīng)學(xué),到晚上才分開。王安石說:“我這次從朝中退下即退居江湖,恐怕沒有辦法與你再見了。”兩人悵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難舍的神色。此后,人們才知道王安石和孫少述兩人(之間的交情)是難以推測的。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①古之君人①,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請求之?!本仓?,三月得千里馬。馬已死,買其首五百金,反以報君。②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對曰:“死馬且買之五百金,況生馬乎?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馬至者三?!稇?zhàn)國策·燕昭王收破燕》①君人:國君。②涓(juān)人:古代官中負責灑掃清潔的人,這里指親近的內(nèi)侍。③捐:白白浪費。④期年:一年。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遣之(遣:打發(fā))B.天下必以王為能市馬(市:買)C.反以報君(反:通“返”,返回)D.千里之馬至者三(三:好幾匹。言其多,這里卻是確指有三匹馬。)2.下列加點詞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錢覆其口

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B.而捐五百金

康肅笑而遣之C.古之君人

請求之D.涓人言于君曰

嘗射于家圃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涓人用五百金買下馬的骨頭,是為了讓天下人認為國君是能出高價買馬的人,千里馬很快就會有人送來。B.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要得到人才,首先是重視人才;精誠所至,金石為開。C.千金買馬骨的故事一直作為求賢、招賢的典型事例,傳為千古美談,為后代許多懷才不遇之士所向往、艷羨。D.從國君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國君表面上求賢若渴,實則是一個目光短淺、見識淺薄之人。4.把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所求者生馬,安事死馬而捐五百金?。?)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馬至者三?!敬鸢浮?.A2.A3.D4.(1)(我)所要買的是活馬,死馬有什么用(要死馬干什么),還白白浪費了五百金!(2)因此不到一年,買到三匹千里馬。【解析】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時,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礎(chǔ)上解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A.“君遣之”句意為:國君就派他去了。遣,派遣。而非“打發(fā)”;故選A。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注意根據(jù)語境確定詞義。A.以:都是介詞,“用”的意思;B.而:連詞,表轉(zhuǎn)折/連詞,表修飾;C.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代詞,代指千里馬;D.于:介詞,對/介詞,在;故選A。3.本題考查對文章的分析、理解。D.根據(jù)文章第①段“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請求之。’君遣之(古時有一位國君,想用千金求購千里馬,可是多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近侍對他說道:“請您讓我去買吧。國君就派他去了)”可知,君人“以千金求千里馬”并“遣”涓人去買馬,表現(xiàn)了君人求賢若渴、善于納諫、信任下屬的形象,并非“目光短淺、見識淺薄”;理解有誤;故選D。4.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1)重點詞:生馬,活著的馬;安,怎么;事,做(這件事);捐,白白浪費。(2)重點詞:期年,滿一年;至,到?!军c睛】參考譯文古時有一位國君,想用千金求購千里馬,可是多年也沒有買到。宮中有個近侍對他說道:“請您讓我去買吧?!眹团伤チ?。三個月后他終于找到了千里馬,可惜馬已經(jīng)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買了那匹馬的腦袋,回來向國君復(fù)命。國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馬,哪里用得著用五百金買一匹死馬呢?”這個近侍胸有成竹地對君主說:“死的千里馬尚且用五百金來買,更何況活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為大王您能夠買馬,千里馬現(xiàn)在快要到了?!庇谑遣坏揭荒辏脦灼デЮ锺R就到手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高公念東少宰①家居時,夏月獨行郊外,于堤邊柳陰中乘涼,一人車載瓦器抵堤下,屢擁不得上招公挽其車公欣然從之。適②縣尉張蓋至,驚曰:“此高公,何乃爾③?”公笑而去。達官遣役④來候公,公方與群兒浴河內(nèi),役亦就浴,呼公為洗背,問高侍郎家何在,一兒笑指公曰:“此即是?!币塾谒泄蛑x⑤,公亦于水中答之。公賦詩,兀坐⑥齋中。一無賴子與公族人相角,走訴公,且以頭撞公,家人奔赴,勸之去。公徐問曰:“此為誰,所言何事?”蓋公酣吟,毫不掛念,其胸次為何等物邪?。ü?jié)選自《筠廊二筆》)【注釋】①少宰:刑部侍郎。②適:恰好。③何乃爾:為何做這種事。④役(yì):差役,在官府中當差的人。⑤謝:認錯,道歉。⑥兀坐:端坐。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人車載瓦器抵堤下(到達) B.公笑而去(距離)C.公方與群兒浴河內(nèi)(正) D.且以頭撞公(用)2.下面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屢擁不得上/招公/挽其車公欣然從之B.屢擁/不得上招公挽其車/公欣然從之C.屢擁不得上/招公挽其車/公欣然從之D.屢擁不得上/招公挽其車公/欣然從之3.翻譯句子。(1)役于水中跪謝,公亦于水中答之。此為誰,所言何事?4.概括文中刻畫了高念東怎樣的形象?【答案】1.B2.C3.(1)差役嚇得在水中下跪道歉,高念東也在水中應(yīng)答他。(2)這是誰,所說的什么事?4.平易近人(或平等待人)、胸懷寬廣【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文詞義辨析。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等。B.高念東笑一笑走了。去,離開。并非距離的意思。故選B項。2.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也可根據(jù)虛詞、對話、修辭、句子結(jié)構(gòu)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等斷句?!皩覔聿坏蒙险泄炱滠嚬廊粡闹钡木湟馐菐状瓮瞎岸紱]有推上河堤,招呼高念東拉車,高念東很高興地答應(yīng)了他。根據(jù)句意,找謂語動詞“擁、招、從”,其中“擁”和“招”是“一人”發(fā)出的動作,“從”的主語是“公”,因此,應(yīng)在“公”前斷;同時,一個句子在沒有連詞成份時,不能同時有兩個謂語,因此,應(yīng)在“招”前斷。因此,正確節(jié)奏為屢擁不得上/招公挽其車/公欣然從之,故選C項。3.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注意:(1)謝:道歉;亦:也;答:應(yīng)答;(2)為:判斷動詞,是;言:說。4.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首先要理解文章內(nèi)容,“高公念東少宰家居時”與“屢擁不得上,招公挽其車,公欣然從之”講述了高念東做刑部侍郎時幫百姓推車的故事;“達官遣役來候公,公方與群兒浴河內(nèi),役亦就浴,呼公為洗背”講述了高念東和小孩一起洗澡,并給差役搓背的故事;“蓋公酣吟,毫不掛念,其胸次為何等物邪!”講述了一個無賴向高公告狀、評理,并遷怒于高公,他不僅不追究、問罪,而且內(nèi)心波平如鏡。由此可以看出高念東平易近人、心胸寬廣的形象特點?!军c睛】譯文:高念東以少宰職位而在家里居住時,夏天獨自在郊外行走,于堤邊柳陰中乘涼時,見一個推車的人車上載滿了陶器來到河堤下,幾次往上拱都沒有推上河堤,招呼高念東拉車,高念東很高興地答應(yīng)了他。恰恰縣尉張蓋這時候來了,吃驚地說:“這么高身份的人,為何做這種事?”高念東笑一笑走了。一個大官派遣差役來看望高念東,高念東正與一群小孩兒在河里洗澡,這個差役也下去洗,喊高念東幫著搓背,并問高侍郎的家在哪里,一個小孩兒笑著指高念東說:“這就是的?!辈钜蹏樀迷谒邢鹿蛘堊铮吣顤|也在水中應(yīng)答他。高公端坐在書房里做詩,一個無賴與高公的(一位)族人爭斗,跑來向高公告狀,并且用頭撞高公,(無賴的)家人跑來勸他離開,高公慢慢地問道:“這是誰?所說的是什么事啊?”這大概是因為高公正在盡興地吟詩,毫不在意(無賴撞他),他的胸懷是何等的(寬廣)啊。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范式守信范式字巨卿,少游學(xué)于太學(xué)①,與汝南②張邵(shào)為友。邵字元伯。二人并告③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④拜尊親見孺子焉?!蹦斯部刷萜谌?。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請設(shè)饌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⑧,爾何敢信之誠也?”對曰:“巨卿信士,必不違約?!蹦冈唬骸叭羧?,當為爾釀酒?!敝疗淙?,巨御果到,升堂⑨拜飲,盡歡而別。(選自《后漢書》,有刪改)【注】①大學(xué):京城最高學(xué)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內(nèi)。③告:告假。④過:拜訪。⑤克:約定。⑥白:告訴。⑦饌(zhuàn):飯食。⑧結(jié)言:用言辭訂約。⑨升堂:登上大廳。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與汝南張劭為友/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十二章》)B.乃共克期日/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十二章》C.若然/公欣然曰(《詠雪》)D.至其日/待君久不至(《陳太丘與友期行》)2.下列選項中的“而”字,用法及意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盡歡而別A.為人謀而不忠乎 B.人不知而不慍C.博學(xué)而篤志 D.學(xué)而時習之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后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B.后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C.后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D.后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4.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敢信之誠也?5.范式守信,從哪里可以看出?請結(jié)合原文簡要分析?!敬鸢浮?.D2.D3.D4.已經(jīng)分別了兩年,與遠方朋友的相約之言,你怎么敢相信它是真的呢?5.從好友張劭面對母親的質(zhì)疑時說“巨卿信士,必不違約”,可以看出范式在友人眼里一直十分講信用。從“至其日,巨卿果到”可以看出范式言出必行,講究信用。【解析】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要根據(jù)具體語境來理解辨析。A.是/替;B.日期/每天;C.這樣/……的樣子;D.到/到;故選D。2.本題考查文言虛詞“而”的用法及意義。“盡歡而別”的“而”是連詞,表承接;A.連詞,表轉(zhuǎn)折;B.連詞,表轉(zhuǎn)折;C.連詞,表并列;D.連詞,表承接;故選D。3.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fù)誦讀加以驗證。這個句子的大意是:兩年以后,我將到你家拜訪你的父母,看望你的子女?!昂蠖戤斶€”“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是三個連續(xù)的行為,可分為三層。據(jù)此斷句為:后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故選D。4.本題考查翻譯語句的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詞:之,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結(jié),相約;爾,你;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誠,真。5.本題考查篩選文章信息、概括人物形象特點的能力。根據(jù)“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jié)言,爾何敢信之誠也?’對曰:‘巨卿信士,必不違約’”可知,面對母親的置疑,張劭對友人范式毫不懷疑,在他眼里范式是個十分講信用的人;根據(jù)“至其日,巨御果到”,可知范式按時履行了兩年前的探訪約定,可見其言而有信,言出必行,是個講誠信、重情義的人?!军c睛】參考譯文:范式,字巨卿,年輕時在太學(xué)求學(xué),與汝南張劭是同窗好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離開太學(xué)返鄉(xiāng),范式對張劭說:“兩年后我會回來,到時候?qū)ツ慵野萃钭鹆钐么笕耍纯茨愕暮⒆??!庇谑且黄鸺s定了日期。兩年后,約定的日期將到,元伯將此事詳細地告知母親,請母親準備酒菜等候范式到來。母親說:“已經(jīng)分別了兩年,又是千里之外約定的話,你怎么敢如此確信不疑呢?”他回答說:“巨卿是個忠誠守信的人,一定不會違背?!蹦赣H說:“如果是這樣,我就替你準備酒席吧。”到了約定的那一天,巨卿果然來了,上堂拜見元伯父母,一起飲酒,極盡歡樂之后才告別。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守株待兔①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②,折頸而死。因釋其耒③而守株,冀④復(fù)得兔。兔不可復(fù)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選自《韓非子·五蠹》)(注釋)①株:殘留的樹樁。②觸:撞到。③耒(lěi):犁耙,古代耕田用的農(nóng)具。④冀:希望。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今欲以先王之政(2)皆守株之類也2.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兔走觸株,折頸而死。3.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示?【答案】1.(1)想要(2)全,都2.兔子跑過來撞到了樹,脖子折斷而死。3.做事情不能不勞而獲,要有勞動才會有收獲【解析】1.本題考查對重點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1)“今欲以先王之政”的句意是: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策略。欲:想要。(2)“皆守株之類也”的句意是: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皆:全,都。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譯語句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同時,還要注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在此題中,要注意“走(跑)、觸(撞)、折(折斷)、頸(脖子)”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3.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啟示。兔子撞死在樹墩子上,本是生活中的偶然現(xiàn)象,而宋國那個農(nóng)夫卻認為是會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把偶然當成了必然,違反了客觀規(guī)律,自然也就“兔不可復(fù)得”。這個成語故事告訴人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點睛】參考譯文:

宋國有個農(nóng)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只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于是,農(nóng)民便放下他的農(nóng)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語段,完成下面小題。支公①好鶴,住剡東峁山,有人遺其雙鶴,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②。鶴軒翥,不能復(fù)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林曰:“既有陵霄③之姿,何肯為人作耳目近玩?”養(yǎng)令翮成,置使飛去。(選自《世說新語》)注釋:①支公:晉朝和尚,本姓關(guān)氏,名遁,字道林,世稱支公。②翮:羽根,引申為鳥翼的代稱。③陵霄:即“凌霄”,直上云霄。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有人遺其雙鶴

遺:遺失 B.鶴軒翥

翥:飛C.乃反顧翅

顧:看 D.如有懊喪意

意:神態(tài)2.為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A.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B.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C.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D.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3.下列對文本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住在剡東峁山的支公非常喜歡鶴,他得到了兩只鶴。B.鶴想飛卻發(fā)現(xiàn)不能飛,是因為在少時被剪殘了翅膀。C.支公看到鶴不能飛起,從而流露出沮喪、自責的神情。D.支公最終明白了,鶴是渴望自由的鳥,不愿成為玩物。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養(yǎng)令翮成,置使飛去。【答案】1.A2.D3.C4.經(jīng)過調(diào)養(yǎng),等到鶴的羽根重新長出來,(支公)讓它們飛走了?!窘馕觥?.本題考查文言實詞。A.句意:有人送了他一對小鶴。遺:贈送;故選A。2.本題考查斷句。句子意思:過了一些時候,小鶴漸漸長出羽翼,時時想起飛?!吧贂r翅長欲飛”“支意惜之”獨立完整的表達句意,“乃鎩其翮”是采取的措施;正確斷句為:少時翅長欲飛/支意惜之/乃鎩其翮。故選D。3.本題考查內(nèi)容理解。C.“懊喪意”的主語是“鶴”;根據(jù)“鶴軒翥,不能復(fù)飛,乃反顧翅,垂頭視之,如有懊喪意”可知,鶴想舉翅高飛卻沒辦法再飛,看到自己的翅膀,然后低下頭來,看上去像人一樣沮喪;而不是“支公看到鶴不能飛起,從而流露出沮喪、自責的神情”;故選C。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養(yǎng),調(diào)養(yǎng);成,指羽毛重新長出來;使,讓。【點睛】參考譯文:支公(支道林)特別喜歡養(yǎng)鶴。他在浙江東部的昴山住的時候,有人送了他一對小鶴。過了一些時候,小鶴漸漸長出羽翼,時時想起飛。支公舍不得鶴飛走,就剪斷了鶴的羽根。鶴想舉翅高飛卻沒辦法再飛,于是回頭看自己的翅膀,然后低下頭來,看上去就像人一樣沮喪。支道林說:“鶴生來是應(yīng)該翱翔在天空的,哪里會甘心當人的寵物被眷養(yǎng)玩耍!”經(jīng)過一段時間調(diào)養(yǎng),等到鶴的羽毛重新長出來,讓它們飛走了。閱讀【甲】【乙】兩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甲文】雪夜訪戴王子猷①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②。時戴在剡③,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選自《世說新語·任誕》,有刪改)【注釋】①王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第五子。②戴安道:戴逵,字安道,東晉隱士。③剡:剡縣,地名?!疽椅摹吭佈┲x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選自《世說新語·言語》1.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劃一處)吾本乘興而行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經(jīng)宿方至

至:

(2)人問其故

故:(3)俄而雪驟

驟:

(4)撒鹽空中差可擬

擬: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未若柳絮因風起。【答案】1.吾/本乘興而行2.到原因急相比3.(1)我本來是乘著興致而行,興致盡了就返回,為什么一定要見戴逵呢?。?)不如比作柳絮乘風而起?!窘馕觥?.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節(jié)奏劃分。句意:我本來是乘著興致前往。主語“吾”,“本乘興而行”為“吾”的行為動作;故斷句為:吾/本乘興而行。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經(jīng)過一夜才到。至:到;(2)句意:有人問他為何這樣。故:原因;(3)句意:不一會兒,雪下大了。驟:急;(4)句意: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擬:相比。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