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的編碼與提取_第1頁
記憶的編碼與提取_第2頁
記憶的編碼與提取_第3頁
記憶的編碼與提取_第4頁
記憶的編碼與提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寫在最前面的實驗的分類(1)回憶類實驗

這類實驗共有三種:系列回憶、自由回憶和對偶回憶(2)再認類實驗

這類實驗有兩種基本程序。第一是“是/否”式的實驗,這是一種“二擇一”程序。第二是“迫選再認”的實驗,這是一種“多擇一”程序。記憶研究記憶實驗儀器和材料計算機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儀器。按照實驗程序要求編寫好軟件程序,,可以方便快捷地對文字和圖形等材料的呈現(xiàn)時間、間隔時間實行控制,并且可以自動記錄被試的口頭反應、按鍵反應,這樣被試在記憶測驗中的正誤反應、反應時都可被記錄下來。速示器也是研究記憶的常用儀器。其基本構造是一個長方形的不透光的箱子,箱子的一頭放置刺激項目片,另一頭是觀察窗,被試在這里接受刺激項目,且箱內燈光照明時間是可以控制的。現(xiàn)代較先進的速示器是由幾個箱子連接組成,每個箱子都是一個視野,分別先后或同時將不同的刺激項目呈現(xiàn)在一個平面上。

記憶實驗選用的材料是相當廣泛的。一般說來,凡是人們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東西都可以作為實驗材料,但是實際上由于實驗室的條件限制和為了進行實驗的方便,在實驗中所使用的材料一般要符合以下標準:

①材料對每個被試者來說,在熟悉程度上應是相等的。這樣才能保證所有被試者從同一基線開始學習,測出的效果才能歸之于實驗條件的作用。

②材料在數(shù)量上或意義上可以分為相等的單位。這樣既便于記分,又便于對實驗結果作數(shù)量化的分析。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倘若以掌握全部材料所需要的時間或嘗試的次數(shù)作為記分標準的話,就無需把材料分成相等的單位。

③材料應為被試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學會和掌握的。若一次使用的材料過多、費時過長,勢必會影響實驗的效果,同時讓被試這么長時間留在實驗室中也是不可能的。根據(jù)上述標準,在記憶實驗中可選用的材料還是很多的。這些材料概括起來有二大類:言語材料和非言語材料。言語材料又可分為無意義的和有意義的兩類。無意義音節(jié)是言語材料中的一種,言語材料是指音節(jié)、字母、單詞、句子、詩歌、散文和數(shù)字等。其中音節(jié)、字母和某種條件下的數(shù)字都屬于無意義的言語材料。有意義的記憶研究材料的內容和種類十分廣泛,可以是句子、詩歌、散文、詞匯到圖形、音樂等,很難盡述。研究者使用有意義材料從事記憶研究時,一點也不比使用無意義材料容易。將有意義材料分解成容易歸類的或便于定量的子單位,這些子單位可以是“意群”、“韻律”、“音節(jié)”、“詞性”、“長度”等等。其他刺激材料,如圖形材料,設計時要考慮“復雜性”、“抽象性”和“相似性”這三個因素。前人的經(jīng)驗表明:被試者面對要求其學習、記憶的圖形刺激所做的“意義搜索”過程,要比我們通常認為的“留下感覺印象”的過程復雜得多。由于這個原因,實驗者為了取得有效的結論,選擇刺激材料的任務就顯得很艱巨。除了“圖片材料”外,其他比較特殊并具有典型性的材料還有許多,如聽覺記憶材料、嗅覺記憶材料、動部分報告法三、部分報告法方法學每前進一步,我們便仿佛上升了一級階梯。50年代,斯珀靈(Sperling,1960)成功地研究了瞬時記憶,也是因為他首創(chuàng)了“部分報告”的方法。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既要求創(chuàng)新者具有了解現(xiàn)有方法的基礎,還要求對具體條件、設計思想等方面的問題作統(tǒng)籌考慮。實驗程序:被試注視刺激卡片50ms,然后他們只需報告4個字母,由聲音提示。高音指示被試報告上面一行的4個字母,中音指示被試報告中間一行,低音指示被試報告下面一行。3種音頻是隨機出現(xiàn)的,所以被試是無法猜測而必須看所有的字母。實驗結果:部分報告法的成績是3個多一點,由于這是報告一行的結果,實際的平均成績應該乘以3,即10個左右。例如,對每行有4個字符刺激,被試者平均報告量是3.04個,則準確率為76%,又知刺激項目的總字符是3×4=12個,以76%計準確率,則被試者的瞬時記憶量為9.12個證實:視覺形象的存儲可以在瞬間保存較多的信息,但這些信息也可以飛快的消失——在說出四個字母的時間后就消失了。自由回憶法自由回憶法(freerecallmethod)對所回憶的資料在順序上不加限制。(2)自由回憶法的程序比較簡單3)自由回憶規(guī)律①自由回憶的順序表現(xiàn)出一定的結構②自由回憶并沒有耗盡全部有關記憶③自由回憶法能體現(xiàn)系列材料效應系列中開始位置和結束位置的項目通常學習得快一些,而且錯誤少一些,而中間位置的項目學習起來則難得多。這就是系列位置效應。近因效應(或時近效應)表示末尾刺激的詞記憶最好近因效應(或時近效應)表示末尾刺激的詞記憶最好近因效應(或時近效應)表示末尾刺激的詞記憶最好記憶的多重存儲模型記憶的多重存儲模型強調記憶作為不同的結構而存在,所以多重存儲模型又叫做形態(tài)模型。他強調每一結構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感覺存儲、短時存儲和長時存儲三種不同的記憶結構,且它們在時間長短、容量和遺忘速度等方面是不同的。周圍環(huán)境的信息首先以感覺的形式即感覺登記進入這個信息加工系統(tǒng),如“只將食粥致神仙”進入眼底,在感覺登記中的信息或者消失的很快,或者進入了短時存儲部分(短時記憶)。短時記憶有限,只能保存很少的信息,信息在短時記憶中或者被遺忘或者進入長時存儲部分(長時記憶)。那么“只將食粥致神仙”這句話要么在短時記憶中只保留一分鐘左右,要么你就牢牢把這句話保留在長時記憶中。感覺記憶心理學家假設每一種感覺通道都有一種感覺記憶,每一種感覺記憶都能將感覺刺激的物理特征的精確表征保持幾秒鐘或更短的時間。是記憶系統(tǒng)的開始階段,它是一種原始的感覺形式,是記憶系統(tǒng)在對外界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之前的暫時登記。圖象記憶是感覺記憶的主要編碼形式。斯伯林的局部報告法證明了感覺記憶的存在。持續(xù)時間僅約1秒鐘的\o"記憶"記憶。又稱瞬時記憶。一切輸入記憶系統(tǒng)的信息,首先必須通過感覺器官的活動產(chǎn)生感覺知覺。當引起感覺知覺的刺激物不再繼續(xù)呈現(xiàn)時,其作用仍能繼續(xù)保持一個極短的時間。這種短暫的保持就是感覺記憶。由于它就像登記一樣把輸入的信息記錄下來,故又稱感覺登記。

進入感覺記憶的信息以感覺痕跡的形式被登記下來,其特點是:①信息完全依據(jù)它所具有的物理特性編碼,具有鮮明的形象性。②作用時間短。視感覺記憶約為0.25~1秒;聽感覺記憶雖可超過1秒,但也不長于4秒。③一般認為感覺記憶的容量為9~20個字母或物體,有時更多些。④感覺記憶痕跡很容易衰退,只有受到特別注意的材料,才轉入\o"短時記憶"短時記憶,否則就會很快消失。

美國心理學家G.斯珀林1960年首先提供了感覺記憶存在的證據(jù)。他在做記憶實驗時發(fā)現(xiàn),許多被試雖只能報告出4、5個字母,卻聲稱他們所看到的比所能報告的要多。為了查明被試究竟是沒有看清這些字母還是看到后又忘了,他創(chuàng)造了部分報告法。它與傳統(tǒng)的研究方法不同。過去的記憶實驗,總是要求被試將他記住的東西全部報告出來,以此計算\o"回憶"回憶的成績,可稱為全部報告法。斯珀林則讓被試只報告所記住的一部分東西。他用\o"速示器"速示器向被試呈現(xiàn)一張有12個字母的卡片(見圖)。\o"感覺記憶"字母分上、中、下3行,每行4個,呈現(xiàn)時間50毫秒。呈現(xiàn)畢,立即將高、中、低3種聲音按隨機順序給被試其中的一種。要求被試聽到高音信號,就立刻報告上面一行字母;聽到中音或低音,就報告中間或下邊一行字母。結果表明:若聲音恰在刺激卡片剛剛消失時呈現(xiàn),被試能報告出所指定的任何一行字母的76%。既然任何一行字母被試都能報告出來,就可以推算出他瞬間保持的應為12×76%=9.12個字母。這與前人關于瞬間只能辨認4、5個物體的結論有很大差異。斯珀林據(jù)此提出,人的記憶系統(tǒng)中還存在一個獨立的感覺記憶階段。

有些實驗證明,若把回憶與視覺刺激終止之間的間隔延長,回憶成績就明顯下降。聲音信號延遲0.15秒呈現(xiàn),回憶成績就降為立即回憶的60%;延遲0.3秒,則降為55%;延遲1秒,就降到4或5個字母了。斯珀林認為,所謂記憶或知覺范圍是4、5個項目的傳統(tǒng)說法,反映的并非信息存儲系統(tǒng)最初階段的容量,而是在映象消退之前轉入下一個記憶階段能夠提取出來的信息數(shù)量。具有鮮明的形象性感覺記憶中的信息是未經(jīng)任何心理加工的,以感覺痕跡的形式被登記下來,完全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編碼,并按感知的順序被登記,因此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各種感覺的后象就是這種感覺記憶的不同表現(xiàn)。感覺記憶中的信息保持時間極短外界信息在感覺記憶中的保持是很短暫的,圖像記憶保持的時間約0.25~1秒,聲象記憶雖超過1秒,但也不長于4秒,說明信息消失的速度很快,這一特點對信息加工來說極為重要。因為外界信息處于迅速變化狀態(tài),感官內登記的信息若不盡快地被選用或抹掉,就會同新輸入的信息混雜,從而喪失對最初信息的識別??梢娦畔⒌乃查g登記和急速消失是使感覺記憶保持高度效能的條件。雖然信息在感覺記憶階段停留的時間極短,但足以使人的認知系統(tǒng)對它們進行各項操作和加工了。記憶容量較大各種感覺記憶中,信息的儲存量都大于可被利用的信息量,幾乎進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記。記憶容量的大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點所決定,一般認為圖像記憶的容量為9~20個比特(bit)。感覺記憶痕跡容易衰退,信息的傳輸與衰變取決于注意感覺記憶中的信息都是未經(jīng)心理加工的信息,是尚未受到意義分析的信息,被登記的信息只有受到特別注意或模式識別,才能轉入短時記憶,并在那里賦予它以意義,否則就會很快衰退而消失。短時記憶:在注意的條件下,將有關信息短暫呈現(xiàn)一次(一般為1秒),這種當前信息的記憶。短時記憶所加工的信息有兩個來源:①短時記憶保持的時間(短時記憶保持的時間有限,大約15~30秒,一般認為在一分鐘之內)②短時記憶的容量(為7±2組塊)短時記憶的容量又稱為記憶廣度,指彼此無關事物短暫呈現(xiàn)后能記住的最大數(shù)量。美國心理學家Miller有關短時記憶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時記憶的刺激項目大約為7個,人的短時記憶廣度為7±2個組塊。短時記憶廣度與識記材料的性質和個體對識記材料的加工程度存在內在聯(lián)系。組塊能夠有效的擴大短時記憶的容量。組塊是短時記憶容量的信息單位,指將若干單個刺激聯(lián)合成有意義、較大信息單位的加工過程,即對刺激信息的再編碼??梢允且粋€數(shù)字、一個字母、也可以是一個單詞,甚至一個短語。如:PTK(3個組塊)H0T(1個組塊)DURINGTHENINETEENTHCENTURYDURING—THE—NINETEENTH—CENTURY決定短時記憶容量的因素并不是信息的數(shù)量而是信息的組塊數(shù)。組塊的大小有個別差異。短時記憶的特點:(1)保持的時間約在1分鐘之內;(2)信息容量為7±2個組塊;(3)信息大部分為聽覺編碼,也有視覺編碼、語義編碼。聽覺編碼在短時記憶中,對刺激信息主要以聽覺形式進行編碼和儲存,即使刺激信息已視覺方式呈現(xiàn),個體對視覺刺激進行加工處理時也會把他們轉換成聽覺代碼,即記憶中會存在形—音轉換的現(xiàn)象,視覺信息會以聲音形式進行加工,然后存儲。許多研究表明,短時存儲使用聲音編碼。Conrad1964年的研究中,以視覺方式給被試呈現(xiàn)兩種不同的字母串:聲音上混淆的,如CTVG和另一種聲音上不混淆的,如XVSL。他發(fā)現(xiàn)回憶聲音混淆的字母串時錯誤更多。如把B寫成P,把C寫成T,等等。1966年Baddeley擴展了Conrad的發(fā)現(xiàn),他給被試呈現(xiàn)一連串的5個單詞,一類單詞有類似的發(fā)音(如“man,mad,cap,can,map”);另一類單詞發(fā)音差別較大(如“pen,rig,day,bar,sup”);第三類單詞意義相近(如“huge,big,broad,long,tall”);第四類單詞意義不同(如“old,late,thin,wet,hot”)。結果表明,發(fā)音類似的單詞正確回憶率最低,而意義相近的單詞正確回憶率遠遠高于發(fā)音類似的單詞,這說明短存儲是以聲音編碼的。視覺編碼Ponser用Aa實驗證明短時記憶中存在視覺編碼在短時記憶的最初階段,存在視覺編碼過程,然后才向聽覺編碼過渡。短時記憶的提取短時記憶的提取指的是把短時記憶中的刺激信息回憶出來,或當該刺激再現(xiàn)時能夠在認。Sternberg采用加法反應時,進行了短時記憶提取的實驗研究假設短時記憶中被試對記憶項目的檢索和提取分為三種方式(1)平行掃描(2)自動停止系列掃描(3)完全系列掃描結果表明,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是以完全系列掃描方式進行的。復述是指通過語言重復剛剛識記的材料,以鞏固記憶的心理操作過程。在有復述的情況下,保持在短時記憶中的學習材料會向長時記憶轉移。實驗表明,學習任何材料以后,若使用分心技術干擾復述的進行,短時記憶的遺忘就會迅速發(fā)生。1959年,L.R.彼得森和M.J.彼得森夫婦讓被試識記三輔音連串后立即對某3位數(shù)進行“倒減3”的出聲運算,如309-3=306,要求每秒鐘減出1個數(shù),以干擾被試的復述。結果發(fā)現(xiàn),間隔6秒,有68%的被試不能回憶,間隔18秒,則有將近90%的被試不能回憶起三輔音連串。B.B.默多克不僅用三輔音連串,還用三詞組合作為實驗材料,用上述方法做過驗,也得到了相同的結果。復述分為保持性復述和精細復述。前者又稱簡單復述和機械復述。后者又稱整合性復述,它使短時記憶中的信息得到進一步加工和組織,使之與個體已有的知識建立聯(lián)系,從而使信息轉入長時記憶中。表1.不同語言單位的短時記憶容量語言單位實驗一系列呈現(xiàn)高頻實驗二系列呈現(xiàn)高頻實驗三系列—同時高中頻實驗四同時高中頻單音詞8.04(8.04)6.70(6.70)6.85(6.85)5.68(5.68)雙音詞7.74(15.48)5.80(11.6)5.50(11.0)3.73(7.46)四音節(jié)詞或成語5.89(23.56)4.50(18.0)3.65(11.6)2.65(10.6)七子句子5.19(36.33)———由上表看出,一般的趨勢是單音詞的短時記憶容量最大,按照雙音詞、四音節(jié)詞、句子的順序,容量逐漸變小。即短時記憶中的組塊數(shù)并不恒定。感覺記憶的邏輯功能在于,為大腦提供對輸入的信息進行選取和識別的時間,這種記憶好比是整個記憶系統(tǒng)的“接待室”,從感官輸入的所有信息都要在這里登記并接受處理。一、什么是長時記憶1、長時記憶的定義:長時記憶是指存儲時間在一分鐘以上的記憶。存儲著我們過去的所有知識和經(jīng)驗,為所有的心理活動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基礎。2、長時記憶特點:長時記憶信息在頭腦中存儲時間長,容量沒有限制。信息的來源大部分是對短時記憶內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獲得。二、長時記憶的編碼1、長時記憶編碼定義:就是把新的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框架內,或把一些分散的信息單元組合成一個新的知識框架。2、主要的形式:①按語義類別編碼:在記憶一系列詞語概念材料時,人們總是傾向于把他們按語義的關系組成一定的系統(tǒng),并進行歸類。有助于信息進入長時記憶。②以語言特點為中介的遍碼:借助語言的某些特點,如語義,發(fā)音、字形、等,對當前輸入的某些信息進行編碼,是它成為便于儲存的東西。這種編碼方式在記憶無意義音節(jié)時經(jīng)常使用??梢愿鶕?jù)發(fā)音的相似性,從而提高記憶效率。③主觀組織:學習無關聯(lián)的材料時,如果既沒有分類也沒有聯(lián)想意義上的聯(lián)系,這時會傾向于采取主觀組織對材料進行加工。這種主觀組織將分離的項目構成一個有聯(lián)系的整體,從而提高記憶的效率。影響長時記憶編碼的主要因素:①編碼時的意識狀態(tài):研究發(fā)現(xiàn)有意編碼效果明顯優(yōu)于自動編碼的效果。如O,B,P,C,M,O,R,B,要求被試記住其中幾個字母O,然后問被試有幾個字母O,它們是什么顏色,再問別的字母以及顏色,很明顯對字母O的回答最準確。但是,另一些實驗證明,由于有組織活動的參與,自動編碼也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②加工深度:由于信息加工的深度不同,所以記憶效果也是不同的。如在實驗中,要求第一組被試記住“主-謂-賓”結構的簡單句子;要求第二組對這個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另造句子,然后進行回憶。檢查時只給兩組被試提示主語,要求他們回憶賓語。結果顯示,第一組回憶率29%,第二組58%,兩組之間差異顯著。因此,深加工對記憶存儲的效果比較好。三、長時記憶的信息存儲1、信息存儲的動態(tài)變化:記憶存儲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已保持的經(jīng)驗會發(fā)生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質和量兩個方面。在量的方面,數(shù)量隨時間的遷移而逐漸下降;在質的方面,由于每個人的知識經(jīng)驗不同,加工、組織經(jīng)驗的方式也不同,人們存儲的經(jīng)驗會出現(xiàn)不同形式的變化:①內容簡略和概括,不重要的細節(jié)將逐漸趨于消失②內容變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義③內容變得更加具體,或者更為夸張和突出。2、信息存儲的條件和方法:①組織有效的復習②利用外部記憶手段③注意腦的健康和用腦衛(wèi)生。四、長時記憶的提取1、兩種基本形式:再認和回憶2、再認:是指人們對感知過、思考過或體驗過的事物,當它再度呈現(xiàn)時,仍能認識的心理過程。3、再認有感知和思維兩種水平,并表現(xiàn)為壓縮和開展的兩種形式。4、影響再認的因素:①材料的性質和數(shù)量②再認依賴于時間間隔③思維活動的積極性④個體的期待5、回憶:是人們過去經(jīng)歷過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頭腦中重新出現(xiàn)的過程?;貞浲ǔR月?lián)想為基礎。有時候會發(fā)生提取信息的困難,可能是由于干擾所引起的。6.再認回憶比較:再認比回憶簡單容易,有些東西可以再認,但不能回憶。五、長時記憶中信息的遺忘1、遺忘的概念:記憶的內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時有困難就是遺忘。遺忘有各種情況:能再認不能回憶叫不完全遺忘;不能再認也不能回憶叫完全遺忘;一時不能再認或重現(xiàn)叫臨時性遺忘;永久不能再認或者回憶叫永久性遺忘。2、遺忘的進程:艾賓浩斯的記憶遺忘曲線。遺忘過程最初很快,之后逐漸緩慢。3、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①識記材料的性質和數(shù)量②學習的程度③識記材料的系列位置④識記者的態(tài)度4、遺忘的原因:①衰退說:認為記憶痕跡得不到強化而逐漸減弱,以至最后消退。②干擾說:認為在學習和回憶之間收到其他刺激的干擾所致。③壓抑說:遺忘由于情緒或動機的壓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壓抑解除了,記憶就能恢復了④提取失?。涸谔崛⌒畔⒌臅r候沒找到適當?shù)奶崛【€索。⑤動機性遺忘:是一種主動性遺忘。3.區(qū)分短時存儲與長時存儲的證據(jù)1、恒定比例法則:這類實驗是在特殊的條件下學習完畢一系列單字之后進行較長時間的干擾活動(20S),扔出現(xiàn)近因效應。如果連續(xù)干擾條件下的近因效應不能用短時存儲來解釋的話,那么近因效應來自短時存儲說法的普遍性就值得懷疑了2、非常短暫的系類位置效應:這個實驗是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如1S)學習完一系列單字以后,仍出現(xiàn)系列位置曲線。大多數(shù)支持短時存儲不同于長時存儲的證據(jù)來自自由回憶任務(freerecalltask)的實驗。自由回憶實驗先是呈現(xiàn)一系列的項目(多半是單詞),大約2s一個項目。當最后一個項目呈現(xiàn)完畢后,要求被試回憶呈現(xiàn)的項目,可以不按呈現(xiàn)順序回憶。當把回憶結果以項目呈現(xiàn)順序為橫坐標,以正確回憶率為縱坐標作圖,就會獲得系列位置曲線(serialpositioncueve)。系列位置曲線可以分為3個部分:近因效應(recentyeffect,),指最后幾個項目回憶的最好。來自于短時存儲首因效應(primaryeffect,)指系列中開頭幾個項目回憶較好。來自于長時存儲漸進線(asymptote,)指曲線的中間部分回憶最差。①單詞頻率、呈現(xiàn)速度、系列長度以及心理狀態(tài)都對首因效應與漸進線有顯著作用,但不影響近因效應。②系列單詞呈現(xiàn)完畢后的干擾活動影響近因效應,但不影響首因效應與漸近線③短時存儲不同與長時存儲還得到負近因效應(negativerecency)的強有力支持。(負近因效應:近因部分單詞的回憶率低于系列位置曲線近因部分前面所有部分的回憶率,即所謂的負近因現(xiàn)象)負近因效應的顯著特點是:在最后的自由回憶中所有系列的最后幾個單字的回憶成績顯著低于漸近線,而在各個系列的立即自由回憶中同樣的這些單字的回憶成績卻最好即表現(xiàn)為近因效應。④短時存儲與長時存儲的生物學基礎。正常人和遺忘癥病人的系列位置曲線表明,遺忘癥病人的短時存儲功能正常,但長時存儲似乎完全喪失,可以說是存在著兩種存儲的很好的生物學證據(jù)。記憶的多重儲存模型的合理性及其弱點一、記憶的多重儲存模型的合理性把記憶區(qū)分為三個儲存系統(tǒng),即感覺寄存,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這種區(qū)分的根據(jù)在于各種系統(tǒng)有不同的儲存容量、不同的編碼方式以及不同的遺忘速度,Craik等人把3種不同的存儲結構做了很好的小結,如下圖所示:特點感覺存儲器短時存儲器長時存儲器登記信息注意之前的要求注意背誦信息的保持不可能繼續(xù)注意復述背誦組織信息的形式輸入的刻板語音的大部分是意義的復寫可能視覺的某些聽覺的可能意義的和視覺的容量大小無限信息的喪失消退置換可能無喪失由于干擾導致無法分辨信息或“捉住”痕跡存在0.25~2s到30s幾分鐘到幾年提取讀出可能是自動的項目提取線索在意識中的語音線索可能搜索過程Craik等人認為,三種存儲之間的差別突出說明了這個事實:在記憶系統(tǒng)中,刺激以不同的方式受到加工,一個單詞視覺的、聽覺的或意義方面在各種情形下受到的加工不同,有限容量的現(xiàn)象在多重存儲系統(tǒng)的有些地方是確實存在的,而這些基本的發(fā)現(xiàn)是任何記憶模型都必須考慮的。二、弱點1.在方法論上存在缺陷信息保持的久暫本身就是個有待解釋的基本現(xiàn)象,但與此同時,久暫的不同又產(chǎn)生了不同的3種記憶結構,再應用這些結構來解釋各種記憶現(xiàn)象。這種明顯的循環(huán)一直是用下述辦法來加以避免:詳細說明儲存系統(tǒng)的其他性質(例如,它們的容量和編碼特點),因此將他們獨立于將要解釋的現(xiàn)象。2.短時儲存的有限容量是“箱子”模型的主要特征之一但是,有限容量的性質是模糊不清的,到底有限容量指的是加工能力還是儲存能力,或者是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就一直是不清楚的。D.E.Broadbent1958年的通道有限容量觀點強調操作速率,N.C.Waugh和D.A.Norman1965年的模型則強調儲存容量,更早些G.A.Miller1956年對兩種解釋都采用,但對兩者的關系卻沒有明確的作出說明。通常認為,容量在“塊”的意義上是有限的,組塊是指在一個具體的實驗之前,很難語氣它的大小,實驗之后依照材料的意義性,幾個或許多項目能組合成塊。這樣,“塊”就是由實驗結果來定義的。由于組塊主要靠意義性來組合項目,所以,短時記憶的編碼就必須包括項目的語音,視覺和意義的特點了。如果是這樣,短時記憶的編碼也就會因沒有自己的特點而不存在了。的確有實驗證明,短時記憶的能保持信息的意義。記憶加工層次的途徑craik等人認為,記憶是同知覺加工的水平聯(lián)系在一起的。記憶被看成是從感覺分析的易逝的產(chǎn)物到意義----聯(lián)想操作的能長久保持的產(chǎn)物。用“加工層次”理論研究記憶的實驗程序:要求被試回答關于單詞的各種問題以引導他對單詞的不同層次進行加工(又稱為定向任務)。中等層次的加工可向被試提出某單詞與否與另一單詞押韻的問題(如呈現(xiàn)“柳”,問被試是否與“酒”押韻);深層的加工可通過讓被試回答一個詞是否可以歸入某個范疇或適合某一句子這類問題來實現(xiàn)(例如“朋友”一詞是否適合下面的句子:“他在街上遇見一位”),回答問題之后,再被試未曾預料的情況下讓他回憶或再認剛才他見到的單詞。加工層次的觀點認為,一個人對材料的記憶依賴于他對材料的加工深度即學習方式,凡是在意義的水平上加工,通常都會導致良好的記憶。記憶加工層次貢獻以及問題加工層次概念奠定了一個基礎,使得研究者有理由推論編碼障礙是記憶障礙的一種原因。記憶加工層次的缺陷:加工深度沒有獨立的指標來規(guī)定關于記憶提取的舉例Tulving 舉了個例子說明這個意思,設想你學過許多成對的單詞,其中一個是“少女----皇后”,學習完畢主試呈現(xiàn)“王后”,然后問你剛才見過“王后”這個單詞嗎?如果你說見過,那么“王后”本身就是一個有效的線索,他使頭腦儲存的“王后”復活了,如果你說未見過。那么一種可能是關于“王后”的記憶根本就沒有建立,還有可能因為干饒記憶痕跡消失,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王后”的記憶仍然存在,但呈現(xiàn)“王后”這個單詞不是有效線索。但如果給你呈現(xiàn)“少女”這個詞,問剛才哪個詞與“少女”在一起,你說“王后”,這樣你不能再認“王后”卻能回憶(線索回憶)“王后”!這就是“能回憶但不能在認”的現(xiàn)象。再如:別人和你說“腦白金”時,你說不知道,但別人若說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就收……,你沒等他說完就反應“腦白金”。所以無論是“王后”還是“腦白金”,在沒有適當?shù)奶崛l件或提取過程,他們就不能算是記憶,你可以叫它印記痕跡。如果永遠不能提取它,它就永遠不具備記憶的功能,因為包含不能提取印記的那部分腦,在結構上等同于不包含那種印記的其他部分腦。因此,把記憶理解為存儲是不對的。記憶一半是存儲,一半是提取。Roediger(1989)根據(jù)Tulving的思想把研究提取與編碼加工交互作用的實驗程序抽象成“編碼/提取范式”,這一編碼是對編碼特異性原則的形式表達。提取條件 A’B’A—A’A—B’B—A’B—B’編碼條件AB編碼/提取范式圖中A’和B’是兩種提取條件,如果僅進行A—A’與B—A’的實驗,那么A可以是機械背誦和想象的,圖形文字高頻字或低頻字,但在這兩種編碼條件下提取條件保持恒定,在這種情況下就是編碼實驗,如果僅進行A—A’與A—B’的實驗,那么編碼條件保持穩(wěn)定,但提取條件不同就是提取實驗,還有一點要注意,假定A與B是不同的編碼條件,提取A與A’,B與B’具有類似性,如果編碼特異性原則是正確的話,那么A—A’與B—B’條件下(提取條件與編碼條件匹配)的結果,要好于A—B’與B—A’條件下(提取與編碼匹配差)的結果。這一基本實驗范式曾用來研究許多記憶問題。舉例:下面是Thomson與Tulving1970年一系列實驗中的一個,2種學習條件結合,3種結合條件,共有6種實驗條件,這6種實驗條件采用組間設計,共有6組被試,在一種學習條件下,被試學習一系列的單詞,一次一個。在列一種學習條件下,同樣的單詞被呈現(xiàn),但每一個單詞旁邊有一個微弱的線索詞,不要求被試記住線索詞,只注意它就夠了,第一種提取條件沒有任何線索提供給被試,要求被試回憶所學單詞。第二種提取條件下微弱的線索提供給被試,但這種強有力的線索被試在實驗中并未學習過。表8.10Thomson與Tulving1970年實驗中的回憶概率提取線索無線索微弱的(火車)強有力(白的)0.490.430.680.300.820.23*線索詞對應于目標詞“黑的”*由上表可以看出當提取與學習匹配時,即使只有微弱的線索,也使回憶成績達到0.82,是6種實驗條件中最好的;當提取與條件匹配時,即使沒有任何線索,回憶成績也屬中等即0.49,好于不匹配的結果0.30、0.43和0.23。為學習過的強有力的線索的作用依賴學習條件而發(fā)生變化,當學習時無線索,回憶時提供強有力線索回憶達到0.68,當學習是有微弱線索但回憶時不使用,而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