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同步練習(原卷+解析卷)_第1頁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同步練習(原卷+解析卷)_第2頁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同步練習(原卷+解析卷)_第3頁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同步練習(原卷+解析卷)_第4頁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同步練習(原卷+解析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同步練習(原卷+解析卷)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同步練習(原卷)

一、積累運用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和漢字的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jié)水何淡淡

B.山島竦峙(shì)左遷龍標

C.秋風蕭瑟(sè)夕陽西下

D.子規(guī)啼(tí)枯籐老樹

2.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歌以詠志(表述,詠嘆)風正一帆懸(掛)

B.鄉(xiāng)書何處達(送到)老樹昏鴉(傍晚)

C.星漢燦爛(星星)海日生殘夜(升起來)

D.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風(秋風)

3.下列詩句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C.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D.枯藤/老樹/昏鴉

4.下列各組作家作品搭配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觀滄?!贰懿佟稑犯娂贰稍?/p>

B.《次北固山下》——王灣——《全唐詩》——五律

C.《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長慶集》——七律

D.《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全元散曲》——元曲

5.下列各句中畫線詞不是表示具體地名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B.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C.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D.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6.下面不是對偶的一句是()

A.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B.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C.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D.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7.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觀滄海》是曹操寫的一首樂府詩。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觀海望天,氣勢恢宏,表述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蘊萬物的寬廣胸懷和統(tǒng)一中原的偉大抱負。

B.《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開頭便選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的氣氛。

C.《次北固山下》這首詩雖然通篇寫景,但是懷鄉(xiāng)之情卻貫串始終。

D.“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中的六種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麗的秋景襯托著“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的描寫,更加突出了秋天風和日麗的景色和急欲歸家的歡快心情。

二、課內(nèi)古詩詞鑒賞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對《觀滄海》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

B.“水何澹?!泵鑼懥舜蠛5慕?,使人感受到海邊景色的壯麗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tài),而且讓我們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D.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詩歌合樂時所加的套語,與正文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guān)系。

2.請你結(jié)合詩歌簡要說明表述了詩人怎樣的志趣。

(二)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3.對詩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而作,是在得知王昌齡被貶到龍標做縣尉時特意寫的。

B.首句寫景,詩人描寫楊花飄零、子規(guī)啼叫,烘托無限喜悅之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C.“過五溪”見遷謫艱難、道路遙遠,寫出王昌齡被貶謫之地的偏遠,貶謫之路的艱辛。

D.這首詩將敘事抒情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充分顯示出李白的藝術(shù)價值,也是本詩具有長久藝術(shù)魅力的根本所在。

4.詩歌的最后兩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表述了什么感情?

(三)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詩題“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覽”的意思,表明詩人寫詩的地點。

B.首聯(lián)先寫“客路”后寫“行舟”,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

C.本詩景物描寫達到了一字傳神的水平,頷聯(lián)的“闊”既寫出了江水之勢,又寫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的景象。

D.尾聯(lián)的“鄉(xiāng)書”“歸雁”讓人感受到一種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6.詩的頸聯(lián)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請賞析其妙處。

(四)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題。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7.下列對這首小令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寫法具體而又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一個長期流落異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

B.“夕陽西下”一句,將前面九個獨立事物統(tǒng)一到一幅畫面中,有一種凄涼之美。

C.全篇沒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品因此更加動人。

D.最后兩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點明主旨,直抒天涯游子之悲情。

8.如果把“古道西風瘦馬”中“瘦馬”改為“駿馬”好不好?為什么?

一、閱讀下面的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及第后憶舊山

唐白居易

偶獻子虛登上第,卻吟招隱①憶中林②。

春蘿秋桂莫惆悵,縱有浮名不系心。

①招隱:以“招隱”為題的詩。②中林:故鄉(xiāng)的林野。

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詩歌第一句點明了詩人剛登皇榜及第的背景。

B.詩歌第二句借“憶中林”,表現(xiàn)了自己不會忘掉故鄉(xiāng)的林野,表述其對故鄉(xiāng)之深情。

C.詩人意欲與春蘿秋桂分享及第的喜悅,可惜春蘿秋桂不能理解詩人的心情,詩人深感惆悵。

D.詩句雖然用語平易通俗,卻意味醇厚,蘊含深沉,耐人尋思。

10.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春蘿秋桂莫惆悵,縱有浮名不系心”的妙處。

二、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

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1.對下面詩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便各施解數(shù),吐艷爭芳,爭芳斗菲;三四句,寫連那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英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飛舞。

B.詩人體物入微,發(fā)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C.此詩透過景物描寫讓讀者領(lǐng)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

D.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花于一體?!盁o才思”三字,是諧謔之筆,諷喻那些無真才實學之人。

12.請說出“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辭手法,并簡析其妙處。

三、閱讀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3.本詩是_________(填人名),詩中“幽篁”的意思是__________。三四句中的“相照”與上句中的“_________”一詞相呼應。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詩人晚年隱居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絕,刻畫了一個高潔脫俗的隱者形象。

B.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竹林中彈奏、長嘯之狀,表述了詩人因仕途坎坷而內(nèi)心落寞無限惆悵之情。

C.全詩寫月夜幽林寂靜,具有“以聲寫靜,以動襯靜”的藝術(shù)特色。

D.“明月來相照”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

四、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后面小題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5.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詩人返鄉(xiāng)途中歸心似箭,無奈長路漫漫,親人遠隔,淚雨滂沱。

B.“雙袖龍鐘淚不干”用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思鄉(xiāng)之情,也為下文捎書回家“報平安”做鋪墊。

C.詩中“馬上相逢”句寫出了彼此形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述了思家的深情。

D.這首詩以平實的語言,抒寫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愿意讓親人掛念的復雜情感。

16.“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兩句好在哪里?

五、閱讀下面古詩詞,完成各題。

送王適徐州赴舉

蘇轍

送別江南春雨淫,北方誰是子知音。

性如白玉燒猶冷,文似朱弦叩愈深。

萬里同舟寬老病,一杯分袂發(fā)悲吟。

明年榜上看名姓,楊柳春風正似今。

(1)下列對這首詩理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扣題,點明了送別的時令、地點、天氣以及友人要去的地方。

B.頷聯(lián)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詩人認為友人的性格雖然冷漠但溫潤如玉。

C.頸聯(lián)既實寫與友人以酒餞別,又實寫與友人萬里同舟的情景,是詩人的悲吟。

D.尾聯(lián)榜是春闈的杏榜,期待友人明年榜上有名,表述了對友人美好期待。

(2)這首詩表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六、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冬至日獨游吉祥寺①

[宋]蘇軾

井底微陽②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萎③。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①吉祥寺:即后來的廣福寺,寺中牡丹最盛。②微陽:指陽氣始生。古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③荄(gāi):草根。

18.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

A.詩人在首句用“回未回”寫出冬至日前后氣候的變化。

B.第二句描寫了淅淅瀝瀝的寒雨淋濕枯草、濕潤草根的景象。

C.此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

D.此詩寫了詩人冬至日在吉祥寺賞花,別有一番情調(diào)。

19.“不是花時肯獨來”中“獨”字別有意味,請談談你的理解。

七、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列各題。

九日送別

王之渙(唐)

薊庭①蕭瑟故人稀,何處登高且送歸。

今日暫同芳菊酒,明朝應作斷蓬②飛。

①薊(jì)庭:薊地的庭院。薊,古地名,在今北京城西南。②斷蓬:斷梗飛蓬,喻漂泊不定。蓬,即蓬蒿,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干枯,風吹折斷而飛。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題目來看,這是一首送別友人的詩歌。在中國古代,重陽節(jié)也被稱為“九日”。

B.這首詩的首句“薊庭蕭瑟故人稀”,點明了登高送別的地點是在薊州邊極荒涼蕭瑟之地。

C.第三句中的“暫”字,既有詩人和朋友分別的依依不舍,又含有暫時忘卻離別的憂傷,高高興興、開懷同飲菊花美酒這樣的復雜情感。

D.全詩抓住暮春的時令特點,表現(xiàn)送別者與被送者雙方“同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孤凄心情。

(2)末句“明朝應作斷蓬飛”表述了怎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八、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江山秋色圖①

胡行簡

連山縹緲樹槎牙②,江上西風雁影斜。

萬迭③秋光無限好,畫圍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詩為畫作《江山秋色圖》上的題詩。②槎(chá)牙:形容樹木錯雜不齊貌。③萬迭:萬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2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前兩句通過山、樹、江、風、雁等意象,營造了秋的意境。

B.前兩句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江山秋色圖,與題目照應。

C.本詩寫景從視覺感受出發(fā),寫出了多種景物的形態(tài)。

D.本詩是一首題畫七絕,讀起來音韻和諧優(yōu)美。

22.結(jié)合本詩三、四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人喜愛畫作《江山秋色圖》的原因。

第4課《古代詩歌四首》同步練習(解答卷)

一、積累運用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和漢字的書寫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jié)水何淡淡

B.山島竦峙(shì)左遷龍標

C.秋風蕭瑟(sè)夕陽西下

D.子規(guī)啼(tí)枯籐老樹

C

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字形的掌握情況,對漢字字形的正確書寫能力。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注意字音、字形的識記和積累,特別是形近字、多音字。A項,應為“水何澹澹”B項,“峙”應讀zhì;D項,應為“枯藤老樹”。故選C

2.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歌以詠志(表述,詠嘆)風正一帆懸(掛)

B.鄉(xiāng)書何處達(送到)老樹昏鴉(傍晚)

C.星漢燦爛(星星)海日生殘夜(升起來)

D.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風(秋風)

C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并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C項,解釋有誤,“星漢燦爛”中“星漢”應該是“銀河”的意思。

3.下列詩句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C.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D.枯藤/老樹/昏鴉

C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能力。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一定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來分析,要考慮到意義上是否恰當,有沒有把意義劃“破”??傊`活掌握,具體分析。C項的停頓不準確,應該為: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這是由兩個主謂短語組成的并列關(guān)系的一句詩。

4.下列各組作家作品搭配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觀滄?!贰懿佟稑犯娂贰稍?/p>

B.《次北固山下》——王灣——《全唐詩》——五律

C.《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長慶集》——七律

D.《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全元散曲》——元曲

A

A中應是“《觀滄?!贰懿佟稑犯娂贰朋w詩”。

5.下列各句中畫線詞不是表示具體地名的一項是()

A.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B.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C.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D.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C

這道題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字詞的解釋,是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最基礎(chǔ)的一項,只有對重點字詞解釋正確了,才能進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天涯”在天的邊緣處。喻距離很遠,是虛指。

6.下面不是對偶的一句是()

A.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B.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C.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D.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D

本題考查對偶。要解答本題,考生要具備一定的文學常識,知道對偶句的特點。對偶一般講究兩兩對仗,工整和諧。D項不對仗。

7.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觀滄?!肥遣懿賹懙囊皇讟犯?。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觀海望天,氣勢恢宏,表述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蘊萬物的寬廣胸懷和統(tǒng)一中原的偉大抱負。

B.《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開頭便選取兩種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繪出南國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種哀傷的氣氛。

C.《次北固山下》這首詩雖然通篇寫景,但是懷鄉(xiāng)之情卻貫串始終。

D.“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中的六種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麗的秋景襯托著“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的描寫,更加突出了秋天風和日麗的景色和急欲歸家的歡快心情。

D

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情感的把握。此類題目的答題方法如下:先要通讀全詩,從全詩中找到可以表現(xiàn)出感情的詞,如果沒有找到,就分析詩詞中的畫面,看這畫面中是否蘊含著的感情。當然還要注意聯(lián)系的寫作背景和個人遭遇D項表述有誤,“突出了秋天風和日麗的景色”“歡快心情”表述錯誤,這首曲抒發(fā)了天涯漂泊的游子的惆悵凄苦及思鄉(xiāng)之情。

二、課內(nèi)古詩詞鑒賞

(一)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對《觀滄海》這首詩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開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地點以及觀察的對象,“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

B.“水何澹澹”描寫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受到海邊景色的壯麗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大海波涌連天的形態(tài),而且讓我們仿佛聽到了驚濤拍岸的聲音。

D.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詩歌合樂時所加的套語,與正文內(nèi)容沒有直接關(guān)系。

2.請你結(jié)合詩歌簡要說明表述了詩人怎樣的志趣。

1.B

2.曹操借登高表述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一統(tǒng)天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1.考查對詩文內(nèi)容的理解。B.“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的意思是: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這是描寫大海的遠景;故選B。

2.考查對詩歌主旨的理解。

《觀滄海》是東漢末年詩人曹操創(chuàng)作的一首四言詩,《步出夏門行》的第一章。這首詩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時,用飽蘸浪漫主義激情的大筆,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述了詩人以景托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意思是太陽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fā)出的。銀河里的燦爛群星,也好像是從大海的懷抱里涌現(xiàn)出來的。這是的想象,寫出了曹操的壯志情懷。前面的描寫,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的聯(lián)想中表現(xiàn)出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胸襟、宏大的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體現(xiàn)出一統(tǒng)天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二)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3.對詩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而作,是在得知王昌齡被貶到龍標做縣尉時特意寫的。

B.首句寫景,詩人描寫楊花飄零、子規(guī)啼叫,烘托無限喜悅之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C.“過五溪”見遷謫艱難、道路遙遠,寫出王昌齡被貶謫之地的偏遠,貶謫之路的艱辛。

D.這首詩將敘事抒情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充分顯示出李白的藝術(shù)價值,也是本詩具有長久藝術(shù)魅力的根本所在。

4.詩歌的最后兩句使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表述了什么感情?

3.B

4.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把我的憂愁的心緒托付給明月,讓它伴隨您奔赴夜郎之西。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月亮人的情態(tài),無知無情的明月仿佛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述了詩人對友人貶謫遭遇的同情、前途的擔憂及關(guān)心和思念。

3.本題考查古詩的賞析。

B.有誤,首句寫景,楊花飄落,子規(guī)啼叫,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選項“烘托無限喜悅之情”的理解是錯誤的。故選B。

4.本題考查重點詩句的賞析。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把我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化的手法,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擬人化,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借此表述了詩人對王昌齡的同情慰藉與關(guān)心思念。據(jù)此理解賞析作答。

(三)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A.詩題“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覽”的意思,表明詩人寫詩的地點。

B.首聯(lián)先寫“客路”后寫“行舟”,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

C.本詩景物描寫達到了一字傳神的水平,頷聯(lián)的“闊”既寫出了江水之勢,又寫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的景象。

D.尾聯(lián)的“鄉(xiāng)書”“歸雁”讓人感受到一種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6.詩的頸聯(lián)歷來為人們所稱道,請賞析其妙處。

5.A

6.可從詞語的運用、修辭手法、描寫方法等角度進行賞析,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通過描寫景物,在殘夜未退紅日已出、舊年未盡新春已到的畫面中表現(xiàn)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入”賦予了“日”“春”以人的情態(tài),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自然理趣。

示例三:這兩句詩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海日”對“江春”“生”對“入”“殘夜”對“舊年”,詞性相同,互相對應,句式工整,形象生動,瑯瑯上口,整齊美觀,有音樂美。

示例四:表現(xiàn)手法:“日”“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表現(xiàn)了樂觀進取、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5.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

A.“詩題《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覽的意思”表述錯誤,“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并非“游覽”的意思。故選A。

6.本題考查詩歌鑒賞的能力。

可以從修辭、描寫、詞語運用、思想情感等角度入手。任選一個角度,結(jié)合詩句作答即可。

這兩句的意思是: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從煉意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xiàn)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shù)鼓舞力量。“海日”對“江春”,“殘夜”對“舊年”,“生”對“入”,對偶工整,形象生動。

示例:從表述哲理的角度來看,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

(四)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題。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7.下列對這首小令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小令用寓情于景的寫法具體而又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一個長期流落異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

B.“夕陽西下”一句,將前面九個獨立事物統(tǒng)一到一幅畫面中,有一種凄涼之美。

C.全篇沒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品因此更加動人。

D.最后兩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點明主旨,直抒天涯游子之悲情。

8.如果把“古道西風瘦馬”中“瘦馬”改為“駿馬”好不好?為什么?

7.C

8.不好。因為“瘦馬”是以馬之瘦襯托人之瘦(襯托游子奔波的困苦和疲倦),而“駿馬”則顯現(xiàn)出馬的強壯、有活力(襯人的精神抖擻),二者意境不同。

7.本題考查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C.有誤,“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一句直接抒情,可以從中感受到離家的悲涼心情;“沒有一句直接抒情”錯誤;故選C。

8.本題考查詩歌詞句的賞析。

首先表明觀點態(tài)度,其次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闡明理由。不好。“瘦”的意思是“瘦弱、羸弱”,“瘦馬”一詞寫出了道路上馬匹的瘦弱,用馬的瘦弱來襯托主人游子旅途奔波的困苦和疲倦;而“駿馬”則凸顯出馬匹的強壯、健壯,對應的則是主人精神的抖擻、得意,與全詩“枯藤老樹昏鴉”整體蒼涼、悲傷的意境不符。

一、閱讀下面的一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及第后憶舊山

唐白居易

偶獻子虛登上第,卻吟招隱①憶中林②。

春蘿秋桂莫惆悵,縱有浮名不系心。

①招隱:以“招隱”為題的詩。②中林:故鄉(xiāng)的林野。

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詩歌第一句點明了詩人剛登皇榜及第的背景。

B.詩歌第二句借“憶中林”,表現(xiàn)了自己不會忘掉故鄉(xiāng)的林野,表述其對故鄉(xiāng)之深情。

C.詩人意欲與春蘿秋桂分享及第的喜悅,可惜春蘿秋桂不能理解詩人的心情,詩人深感惆悵。

D.詩句雖然用語平易通俗,卻意味醇厚,蘊含深沉,耐人尋思。

10.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春蘿秋桂莫惆悵,縱有浮名不系心”的妙處。

9.C

10.故鄉(xiāng)春天的絲蘿秋天的桂啊,你們不要失望和感傷,我縱然進士及第,有此浮名,但它不能系住我的心。運用擬人,把春蘿秋桂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的心聲,表述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情,視功名如浮名的淡然。

9.本題考查詩句理解。

C.這句話的意思是故鄉(xiāng)春天的絲蘿秋天的桂啊,你們不要失望和感傷,我縱然進士及第,有此浮名,但它不能系住我的心。詩人在這里有著一種豁達和灑脫之感,選項“詩人深感惆悵”理解有誤。

10.本題考查詩句賞析。

“春蘿秋桂莫惆悵”意思是春蘿秋桂啊你們不要惆悵,詩人將他們擬人化,好像在對他們說話,在勸勉他們不要傷心惆悵,“縱有浮名不系心”表明詩人自己的心志,我即使有名聲也不會放在心上的。再結(jié)合上面“憶中林”可知詩人在思念故鄉(xiāng)的林野,表述了詩人的淡泊名利,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據(jù)此可作答。

二、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問題。

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11.對下面詩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花草樹木探得春將歸去,便各施解數(shù),吐艷爭芳,爭芳斗菲;三四句,寫連那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英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飛舞。

B.詩人體物入微,發(fā)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C.此詩透過景物描寫讓讀者領(lǐng)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

D.詩中擬人化手法的奇妙運用,糅人、花于一體。“無才思”三字,是諧謔之筆,諷喻那些無真才實學之人。

12.請說出“百般紅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辭手法,并簡析其妙處。

11.D

12.運用擬人修辭,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jié)花草樹木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

11.本題考查詩文鑒賞。

D.“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的意思是: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道隨風飄灑,好似片片雪花。“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為“晚春”添色,借此表述了要珍惜光陰、不失時機的人生態(tài)度,“是諧謔之筆,諷喻那些無真才實學之人”有誤;故選D。

12.此題考查從煉字角度賞析語句。

“百般紅紫斗芳菲”意思是:花朵想方設(shè)法競相吐艷爭芳?!岸贰弊质潜荣悹巹俚念~意思,賦予花朵以人的情態(tài),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jié)花草樹木似乎不愿春天就此離去,競相開花、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

三、閱讀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3.本詩是_________(填人名),詩中“幽篁”的意思是__________。三四句中的“相照”與上句中的“_________”一詞相呼應。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是詩人晚年隱居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絕,刻畫了一個高潔脫俗的隱者形象。

B.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竹林中彈奏、長嘯之狀,表述了詩人因仕途坎坷而內(nèi)心落寞無限惆悵之情。

C.全詩寫月夜幽林寂靜,具有“以聲寫靜,以動襯靜”的藝術(shù)特色。

D.“明月來相照”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

13.王維幽深的竹林獨坐或獨

14.B

13.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積累和理解古詩內(nèi)容。

①空,《竹里館》是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所作。

②空,“獨坐幽篁里”的意思是: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這里“幽篁”的意思是:幽深的竹林。

③空,“明月來相照”的意思是:只有明月相伴靜靜照耀。言下之意是此時此地僅詩人一人?!蔼氉捏蚶铩钡囊馑际牵何要氉宰谟纳畹闹窳帧_@里的“獨”和“獨坐”便點明了此時此地僅詩人一人。因此“相照”與“獨坐”或“獨”相照應。

14.本題考查理解古詩內(nèi)容。

B.詩人獨自坐在幽靜的竹林里,時而彈琴時而長嘯,這一系列高雅的動作表現(xiàn)的是詩人的孤高自許、高潔脫俗的品質(zhì),表述了詩人寧靜、淡泊、愉悅的心情。這里“表述了詩人因仕途坎坷而內(nèi)心落寞無限惆悵之情”表述不正確;故選B。

四、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后面小題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15.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詩人返鄉(xiāng)途中歸心似箭,無奈長路漫漫,親人遠隔,淚雨滂沱。

B.“雙袖龍鐘淚不干”用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思鄉(xiāng)之情,也為下文捎書回家“報平安”做鋪墊。

C.詩中“馬上相逢”句寫出了彼此形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述了思家的深情。

D.這首詩以平實的語言,抒寫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愿意讓親人掛念的復雜情感。

16.“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兩句好在哪里?

15.A

16.好在詩人提煉出特定環(huán)境下的典型情節(jié),別出心裁,體現(xiàn)了濃厚的邊塞生活氣息?!榜R上相逢”的情節(jié),很有軍旅生活的特色,描繪出彼此形色匆匆的情景,因無紙筆而用口信代替家書,既合情合理,又給人以新鮮之感。

15.考查詩歌內(nèi)容理解和辨析。A.有誤,“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詩人離家已久,回首望向家鄉(xiāng)的方向,只覺長路漫漫,煙塵蔽天,不禁生出思家思親的情感;故選A。

16.考查詩句賞析。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家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筆的情形,很有軍旅生活的特色,描繪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寫得十分傳神。走馬相逢,沒有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就請你給我捎個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因無紙筆而用口信代家書,合情合理,又給人以新鮮之感!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此時,心情是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襟。

五、閱讀下面古詩詞,完成各題。

送王適徐州赴舉

蘇轍

送別江南春雨淫,北方誰是子知音。

性如白玉燒猶冷,文似朱弦叩愈深。

萬里同舟寬老病,一杯分袂發(fā)悲吟。

明年榜上看名姓,楊柳春風正似今。

(1)下列對這首詩理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扣題,點明了送別的時令、地點、天氣以及友人要去的地方。

B.頷聯(lián)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詩人認為友人的性格雖然冷漠但溫潤如玉。

C.頸聯(lián)既實寫與友人以酒餞別,又實寫與友人萬里同舟的情景,是詩人的悲吟。

D.尾聯(lián)榜是春闈的杏榜,期待友人明年榜上有名,表述了對友人美好期待。

(2)這首詩表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C

(2)這首詩表述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不舍、難過,但不低沉。流露出美好的祝愿與希望。

(1)本題考查詩歌的賞析。C.頸聯(lián)實寫與友人以酒餞別,又虛寫與友人萬里同舟的情景;故選C。

(2)本題考查詩人情感。

這首詩是詩人蘇轍寫的一首送別詩,詩人在江南送別友人前去赴考,然而又有多少人從青絲熬到白首都未能得償心愿,在沒有知音相伴的漫長的日子里。在春雨連綿中。頷聯(lián)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友人性格好,定能得償心愿。頸聯(lián)既實寫與友人以酒餞別,是詩人的悲吟,表述了對友人的美好期待,相信他明年定能高中。作為送別詩,表述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不舍、難過,又流露出對朋友美好的祝愿和希望。

據(jù)此回答即可。

六、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冬至日獨游吉祥寺①

[宋]蘇軾

井底微陽②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萎③。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①吉祥寺:即后來的廣福寺,寺中牡丹最盛。②微陽:指陽氣始生。古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③荄(gāi):草根。

18.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

A.詩人在首句用“回未回”寫出冬至日前后氣候的變化。

B.第二句描寫了淅淅瀝瀝的寒雨淋濕枯草、濕潤草根的景象。

C.此詩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

D.此詩寫了詩人冬至日在吉祥寺賞花,別有一番情調(diào)。

19.“不是花時肯獨來”中“獨”字別有意味,請談談你的理解。

18.D

19.“獨”,獨自。還有誰,能像我蘇夫子一般,不是花開時節(jié),竟肯獨來賞景該字表現(xiàn)了詩人不同凡響、卓然獨立的形象特點(或表現(xiàn)了詩人獨立的人格和高潔的精神追求)。

18.考查內(nèi)容理解。

D.“不是花時肯獨來”意為:不是花開時節(jié),竟肯獨來賞景。據(jù)此可知,此時并非花季,寺廟里沒有花朵盛開,本項“詩人冬至日在吉祥寺賞花”有誤。故選D。

19.考查詞句賞析。

“不是花時肯獨來”意為:不是花開時節(jié),竟肯獨來賞景。獨,獨自,還有誰。冬至日不是花開時節(jié),卻來到吉祥寺賞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