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GB17675—XXXX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3.1基本術語........................................................................1
3.2功能安全術語....................................................................5
4技術要求............................................................................5
4.1一般要求........................................................................5
4.2掛車特別要求....................................................................6
4.3失效規(guī)定........................................................................6
4.4報警信號........................................................................7
4.5轉向系統(tǒng)運行狀態(tài)檢查要求........................................................7
5試驗方法............................................................................8
5.1試驗條件........................................................................8
5.2汽車試驗........................................................................8
5.3掛車試驗........................................................................9
6實施日期...........................................................................10
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對裝有輔助轉向裝置(ASE)的車輛的補充規(guī)定....................12
A.1一般規(guī)定.......................................................................12
A.2特殊規(guī)定.......................................................................12
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對裝有液壓轉向傳動裝置的掛車的要求...........................14
B.1一般規(guī)定.......................................................................14
B.2特別規(guī)定.......................................................................14
附錄C(規(guī)范性附錄)汽車列車轉向系統(tǒng)供電的特別要求...............................15
C.1一般規(guī)定.......................................................................15
C.2對牽引車的要求.................................................................15
C.3對掛車的要求...................................................................15
附錄D(規(guī)范性附錄)功能安全要求.................................................17
D.1總則...........................................................................17
D.2文檔...........................................................................17
D.3驗證和確認.....................................................................19
D.4評估報告.......................................................................19
I
GB17675—XXXX
前??言
本標準為全文強制。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替代GB17675-1999《汽車轉向系基本要求》。
本標準與GB17675-1999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變化內容如下:
——修改了范圍(見1);
——增加了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見2);
——修改術語為術語和定義(見3);
——刪除了轉向盤必須左置的基本要求(1999年版第3.1條);
——增加了基本術語(見3.1);
——增加了轉向系統(tǒng):轉向操縱裝置、轉向傳動裝置、轉向車輪、供能裝置、自動轉向系統(tǒng)等(見
3.1.1);
——增加了轉向參數(shù):轉向操縱力、轉向時間、轉向角、轉向力、平均轉向傳動比、轉向圓、轉向
操縱輸入有效半徑等(見3.1.2);
——增加了轉向系統(tǒng)形式分類:汽車的主轉向裝置、隨動轉向裝置、輔助轉向裝置(ASE),掛車
的隨動轉向、鉸接轉向、自轉向、附加轉向、全動力轉向,和根據(jù)車輪布置的分類(見3.1.3);
——增加了轉向傳動形式分類:機械轉向傳動、液壓轉向傳動、電動轉向傳動、混合轉向傳動(見
3.1.4);
——增加了掛車轉向電控線路(見3.1.5);
——增加了功能安全術語和定義(見3.2);
——修改了基本要求為技術要求(見4);
——修改了汽車和掛車在其最大設計車速范圍內操縱的輕便性和安全性要求(見4.1.1);
——修改了直線行駛的基本要求(見4.1.2);
——修改了轉向操控的方向應與車輛行駛方向相一致的基本要求(見4.1.3);
——修改了轉向系統(tǒng)的設計、制造和裝配等的基本要求(見4.1.4);
——增加了轉向系統(tǒng)電氣控制應滿足電磁兼容的基本要求(見4.1.5);
——增加了向掛車供能以實現(xiàn)轉向而對牽引車和掛車的基本要求(見4.1.6);
——增加了對轉向傳動設計的基本要求(見4.1.7);
——修改了轉向車輪的基本要求(見4.1.8);
——修改了能源供應的基本要求(見4.1.9);
——增加了對轉向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功能安全要求(見4.1.10);
——增加了對掛車的特別規(guī)定,包括掛車與轉向相關的性能要求(見4.2);
——增加了失效要求及性能基本要求(見4.3);
——增加了報警信號的基本要求(見4.4);
——增加了轉向系統(tǒng)運行狀態(tài)檢查要求(見4.5);
——修改了試驗條件為試驗方法(見5);
——修改了試驗一般要求(見5.1);
——修改了汽車試驗要求(見5.2);
II
GB17675—XXXX
——增加了掛車試驗要求(見5.3);
——增加了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對裝有輔助轉向裝置(ASE)的車輛的補充規(guī)定》;
——增加了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對裝有液壓轉向傳動裝置的掛車的規(guī)定》;
——增加了附錄C(規(guī)范性附錄):《牽引車向掛車轉向系統(tǒng)提供電能的特別規(guī)定》;
——增加了附錄D(規(guī)范性附錄):《功能安全要求》。
本標準技術部分與UNR79(Rev.4e)《關于批準機動車輛轉向裝置的統(tǒng)一規(guī)定》的一致性程度為非等
效,差異如下:
——修改了“本法規(guī)”為“本標準”;
——刪除了與CSF、ACSF、ESF除術語外相關章節(jié);
——刪除了《認證申請》章節(jié);
——刪除了《認證》章節(jié);
——刪除了《生產(chǎn)一致性》章節(jié);
——刪除了《對生產(chǎn)不一致性的處罰》章節(jié);
——刪除了《車型的認證變更和認證擴展》章節(jié);
——刪除了《認證試驗及行政管理部門的名稱和地址》章節(jié);
——刪除了附件1《通知書》;
——刪除了附件2《認證標識的布置示例》;
——刪除了附件3《轉向和制動系統(tǒng)使用同一供能裝置的汽車的制動性能要求》;
——修訂了附件4為本標準附錄A;
——修訂了附件5為本標準附錄B;
——修訂了附件6《適用于電子控制系統(tǒng)安全方面的特殊要求》為本標準附錄D《功能安全要求》;
——修訂了附件7《牽引車掛車轉向系統(tǒng)供電的特殊規(guī)定》為本標準附錄C;
——刪除了附件8《CSF和ACSF的測試要求》;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
標準起草單位:南京東華智能轉向系統(tǒng)有限公司、國家重型汽車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中國汽車技術
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技術中心、清華大學、
江蘇大學、江蘇罡陽轉向系統(tǒng)有限公司、東風日產(chǎn)乘用車公司技術中心、揚州中集通華專用車有限公司、
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萬興宇、許迎光、陳春華、季學武、顏堯、周中堅、劉地、谷杰、郁金龍、耿
國慶、傅培根、王春宏、王良模、農蕃榛、鄔世鋒、朱春慶、朱德江、許慶衛(wèi)。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
—GB17675-1999
III
GB17675—XXXX
汽車轉向系基本要求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汽車轉向系統(tǒng)術語和定義、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GB/T15089規(guī)定的M類、N類車輛和O類掛車。
本標準不適用于以下車輛:
——采用氣壓傳動轉向系統(tǒng)的車輛;
——第3.1.1.5條定義的帶自動轉向系統(tǒng)的車輛。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34660道路車輛電磁兼容性要求和試驗方法
GB/T3730.1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和定義
GB/T3730.2道路車輛質量詞匯和代碼
GB/T3730.3汽車和掛車的術語及其定義車輛尺寸
GB/T5053.3道路車輛牽引車與掛車之間電連接器定義、試驗方法和要求
GB/T5563橡膠和塑料軟管和軟管組件靜液壓試驗方法
GB/T7939液壓軟管總成試驗方法
GB/T9574橡膠和塑料軟管和軟管組件試驗壓力和爆破壓力對設計工作壓力的比率
GB/T15089機動車輛及掛車分類
GB/T20716.1道路車輛牽引車和掛車之間的電連接器第1部分:24V標稱電壓車輛的制動系統(tǒng)和
行走系的連接
GB/T20718道路車輛牽引車和掛車之間的電連接器12V13芯型
GB/T26778-2011汽車列車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
GB/T34590-2017道路車輛功能安全
GB/T35360汽車轉向系統(tǒng)術語和定義
ISO2575:2000Roadvehicles-Symbolsforcontrols,indicatorsandtell-tales
3術語和定義
GB/T3730.1、GB/T3730.2、GB/T3730.3、GB/T15089、GB/T34590、GB/T35360中界定的以及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基本術語
3.1.1轉向系統(tǒng)steeringsystem
1
GB17675—XXXX
用于改變或保持車輛行駛方向的系統(tǒng)。包括轉向操縱裝置、轉向傳動裝置、轉向車輪和供能裝置(如
果有)。
3.1.1.1轉向操縱裝置steeringcontrolequipment
轉向系統(tǒng)中操縱轉向工作的裝置,包括通過機械、液壓或電動方式,將轉向操縱力轉換成轉向力的
所有零部件。無論轉向力是全部還是部分由駕駛員提供,有或沒有駕駛員直接干預,都可以被操作。
3.1.1.2轉向傳動裝置steeringtransmission
包括從轉向操縱到轉向車輪之間構成功能性連接的所有零部件,由兩類獨立功能組成:信號傳輸及
能量傳輸,按照信號和/或能量傳輸方式,可以分為機械式、液壓式和電動式及其各種組合形式。
3.1.1.2.1信號傳輸controltransmission
在傳送控制信號指令以控制轉向裝置動作過程中的所有零部件。
3.1.1.2.2能量傳輸energytransmission
在傳遞能量至轉向車輪以控制/調節(jié)轉向功能過程中的所有零部件。
3.1.1.3轉向車輪steeredwheels
其運動方向相對于汽車縱軸線能夠直接或間接改變,從而控制汽車行駛方向的車輪(轉向車輪包含
車輪繞其旋轉以確定車輛運動方向的輪軸)。
3.1.1.4供能裝置energysupply
轉向系統(tǒng)中提供能量、控制能量分配及儲存能量的部件,如貯存罐及管路等,但不包含發(fā)動機(如
果是為了第4.3.2條的目的除外)以及發(fā)動機對動力源的驅動。
3.1.1.4.1動力源energysource
按所需形式提供能量的部件。
3.1.1.4.2儲能器energyreservoir
供能裝置中儲存能量的部件,如可加壓的液壓蓄能器或車輛蓄電池。
3.1.1.4.3貯存罐storagereservoir
存儲工作介質的部件,其內部壓力為常壓,例如轉向油罐。
3.1.1.5自動轉向系統(tǒng)autonomoussteeringsystem
車輛集成復合電子控制系統(tǒng),通過對車外信號的接收和傳遞的響應,使車輛沿著確定的或修正的路
徑行駛。駕駛員不必對車輛有主導控制權。
3.1.2轉向參數(shù)steeringparameters
3.1.2.1轉向操縱力steeringcontrolforces
為了車輛轉向而作用在轉向操縱機構上的力。
3.1.2.2轉向時間steeringtime
2
GB17675—XXXX
從轉向操縱機構開始動作到轉向車輪達到特定轉向角所需的時間。
3.1.2.3轉向角steeringangle
轉向過程中車輪縱向中心對稱平面與地面交線和車輛縱軸線在地面的投影所形成的交角變化量。
3.1.2.4轉向力steeringforces
經(jīng)由轉向傳動裝置傳輸?shù)挠靡则寗愚D向車輪轉動的所有的力。
3.1.2.5平均轉向傳動比meansteeringratio
轉向盤從一側極限位置到另一側極限位置時所轉過的角度,與轉向車輪轉過的平均轉角之間的比
值。
3.1.2.6轉向圓turningcircle
當車輛在一個圓內行駛時,車輛上所有點(不包括外間接視野裝置和前轉向信號燈)在地平面上的
投影的最大的圓。
3.1.2.7轉向操縱輸入有效半徑nominalradiusofsteeringcontrol
在操縱轉向盤時從轉向盤旋轉中心到轉向盤輪緣的最小尺寸。如果采用其它操縱形式,指從旋轉中
心到轉向操縱力輸入點的距離,如果存在多個這樣的點,應取用力最大的點。
3.1.3轉向系統(tǒng)形式typesofsteeringSystem
依據(jù)轉向力產(chǎn)生方式的不同,轉向系統(tǒng)主要分類如下:
3.1.3.1汽車
3.1.3.1.1主轉向裝置mainsteeringequipment
確定車輛行駛方向的主要轉向裝置。可包括:
——人力轉向manualsteeringequipment轉向力僅來源于駕駛員提供的轉向操縱力的裝置。
——助力轉向powerassistedsteeringequipment轉向力來源于駕駛員操縱力及一個或多個供
能裝置。當助力轉向完好時,轉向力由助力系統(tǒng)的一個或多個供能裝置提供,但是當助力轉向
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后,駕駛員仍可以用手動完成轉向動作。
——全動力轉向full-powersteeringequipment轉向力完全由一個或多個供能裝置提供。
3.1.3.1.2隨動轉向裝置self-trackingsteeringequipment
僅當車輪受到來自地面的作用力和/或力矩時才改變某個或多個非轉向車輪轉向角的系統(tǒng)。
3.1.3.1.3輔助轉向裝置auxiliarysteeringequipment;ASE
M和N類車輛上,除了主轉向裝置提供的轉向角外,為調整車輛轉向品質而附加的另一裝置,可以使
轉向車輪和/或其它車軸上的車輪(前和/或后)調節(jié)相同或相反的轉向角。
3.1.3.2掛車
3.1.3.2.1掛車隨動轉向裝置trailersself-trackingsteeringequipment
僅當掛車車輪受到來自地面的作用力和/或力矩時才改變某個或多個車輪轉向角的系統(tǒng)。
3
GB17675—XXXX
3.1.3.2.2鉸接轉向articulatedsteering
通過改變牽引車行駛方向而產(chǎn)生轉向力的裝置,并且掛車轉向車輪的轉向運動僅取決于牽引車和掛
車縱軸線之間的相對角度。
3.1.3.2.3自轉向self-steering
牽引車與掛車轉向車輪硬連接,通過牽引車運動而使牽引車縱軸線與掛車副車架縱向軸線夾角產(chǎn)生
相對變化,從而產(chǎn)生轉向力的裝置。
3.1.3.2.4附加轉向裝置additionalsteeringequipment
獨立于牽引車主轉向系統(tǒng),根據(jù)不同的操縱目的,選擇性地對掛車一個或多個車軸的轉向角進行調
節(jié)的裝置。
3.1.3.2.5全動力轉向裝置full-powersteeringequipment
轉向力完全由一個或多個供能機構提供助力的裝置。
3.1.3.3轉向車輪布置形式arrangementofthesteeredwheels
依據(jù)具有轉向功能的車輪的不同布置形式,轉向系統(tǒng)主要分類如下:
3.1.3.3.1前輪轉向front-wheelsteeringequipment
車輛控制所有車前軸車輪向同一方向轉動。
3.1.3.3.2后輪轉向rear-wheelsteeringequipment
車輛控制所有后軸車輪向同一方向轉動。
3.1.3.3.3多輪轉向multi-wheelsteeringequipment
車輛控制兩軸及以上的一對或多對車輪轉向。
3.1.4轉向傳動形式typesofsteeringtransmission
依據(jù)轉向力的傳動方式的不同,轉向傳動主要分類如下:
3.1.4.1機械轉向傳動purelymechanicalsteeringtransmission
轉向力完全由機械機構傳遞。
3.1.4.2液壓轉向傳動purelyhydraulicsteeringtransmission
轉向力至少在某一傳遞環(huán)節(jié)中完全由液壓傳遞。
3.1.4.3電動轉向傳動purelyelectricsteeringtransmission
轉向力至少在某一傳遞環(huán)節(jié)中完全由電動傳遞。
3.1.4.4混合轉向傳動hybridsteeringtransmission
部分轉向力由上述某一種方式傳遞,而另一部分則由另一種方式傳遞。但如果用于傳動的機械部分
僅為了提供駕駛員路感,而其傳遞的轉向力對整個系統(tǒng)可以忽略,應視其為純液壓或純電動轉向。
4
GB17675—XXXX
3.1.5掛車轉向電控線路trailerssteeringelectriccontrolline
用于掛車轉向控制功能的電氣連接部分。包括用于掛車控制的數(shù)據(jù)通訊電纜及用于電能供應的導
線、連接器。
3.2功能安全術語
3.2.1功能安全概念functionalsafetyconcept
為實現(xiàn)安全目標所需的功能安全要求及相關信息,例如:為確保系統(tǒng)完整性及在故障和非故障模式
下安全運行所實施的安全措施。
3.2.2電子控制系統(tǒng)electronicControlSystem
通過電子數(shù)據(jù)處理方式協(xié)同實現(xiàn)車輛控制功能的一系列單元的組合。該系統(tǒng)通常通過軟件控制,由
傳感器、控制器和執(zhí)行器等獨立的功能組件構成,并通過傳輸鏈相連接。該系統(tǒng)可包括機械、電子-氣
壓、電子-液壓單元。
3.2.3傳輸鏈transmissionlinks
為了傳輸信號、運行數(shù)據(jù)或能量供給而用于連接內部單元的方式,通常是電子的,也可以是機械、
氣動或者液壓的。
3.2.4安全策略safetystrategy
確保系統(tǒng)功能在特定環(huán)境、運行條件(如路面狀況、車輛狀態(tài)、交通參與者、天氣條件等)下安全
運行的策略。
3.2.5安全目標safetygoal
由危害分析和風險評估得出的最高層面的安全要求。
3.2.6安全度量safetymetric
為符合安全目標而給定的具體技術參數(shù)的量化值。
3.2.7安全措施safetymeasure
活動或技術解決方案,用以避免或控制系統(tǒng)性失效、探測隨機硬件失效,控制隨機硬件失效或減輕
它們的有害影響。
3.2.8誤用misuse
以超出系統(tǒng)制造商預期的方式使用系統(tǒng),且系統(tǒng)在這種使用方式下存在功能不充分。
3.2.9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通過所涉及人員的及時反應,也可能通過外部措施的支持,避免特定的傷害或損傷的能力。
4技術要求
4.1一般要求
5
GB17675—XXXX
4.1.1轉向系統(tǒng)應確保車輛在其最大設計車速范圍內轉向操縱的輕便性和安全性。汽車應滿足第5.2
條的要求;當按照第5.2條所要求的方法進行試驗時,在轉向系統(tǒng)完好的前提下,汽車應具有自動回正
能力,如果車上安裝了汽車輔助轉向裝置,還應滿足附錄A的要求。掛車應滿足第5.3的要求,采用液
壓轉向傳動的掛車,還應滿足附錄B的要求。
4.1.2當駕駛員無轉向行為和轉向系統(tǒng)內無異常振動時,車輛在最大設計車速內應能夠沿著道路直線
行駛。
4.1.3汽車轉向操縱的方向應與其行駛方向相一致,且轉向角應與轉向操縱裝置的偏轉連續(xù)對應。該
要求不適用于帶ASE的系統(tǒng)。
此要求不適用于處于靜止或車速不高于15km/h的行駛以及裝備全動力轉向系統(tǒng)但系統(tǒng)未啟動的車
輛。
4.1.4轉向系統(tǒng)的設計、制造和裝配應確保車輛能夠承受正常使用狀態(tài)下的載荷。轉向傳動裝置的任
何部件在轉至最大轉向角范圍內不應發(fā)生相互干涉。轉向系統(tǒng)不得同時出現(xiàn)一處以上的故障,同一轉向
機構的兩個轉向車軸出現(xiàn)的故障,應視為一處故障。
4.1.5與轉向相關的車輛電氣控制系統(tǒng)不得因電磁干擾而影響轉向功能;并應滿足GB34660中的技術
要求。
4.1.6向掛車轉向系統(tǒng)提供電能的汽車和利用汽車的電能實施轉向的掛車,應滿足附錄C的相關要求。
4.1.7轉向傳動系統(tǒng)中的可調節(jié)部件應能鎖止。為適應不同車輛功能(如半掛列車)而需要斷開轉向
傳動時,系統(tǒng)應設有鎖止機構,保證零部件的正確定位連接;如果采用自動鎖止,則應設置額外的手動
鎖止機構。
4.1.8汽車的轉向車輪不應僅是后車輪,此要求不適用于半掛車。
4.1.9轉向系統(tǒng)可以和其它系統(tǒng)共用同一能源供應。但如果任何與轉向系統(tǒng)共享相同能源的系統(tǒng)發(fā)生
故障,轉向系統(tǒng)仍應滿足第4.3條中故障時的相關轉向功能。
4.1.10轉向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功能安全要求應按照GB/T34590-2017《道路車輛功能安全》制定,并
滿足附錄D要求。
4.2掛車特別要求
4.2.1當汽車列車向前直行,掛車應與汽車行駛方向一致,應滿足GB/T26778-2011中第4.3條的汽
車列車直線行駛穩(wěn)定性技術要求。如掛車無法自動保持直線行駛,應配備相應的調節(jié)裝置。
4.2.2對于具有多個轉向車軸的牽引桿掛車和半掛車以及至少有一個轉向車軸的中置軸掛車,應符合
第5.3條的規(guī)定。對于裝有隨動轉向裝置的掛車,在所有載荷條件下,非轉向或自轉向車軸與隨動轉向
車軸之間的軸荷比至少應大于1,如非轉向或自轉向車軸與隨動轉向車軸的軸荷比大于或等于1.6,則
不必進行第5.3條的試驗。
4.3失效規(guī)定
4.3.1一般規(guī)定
4.3.1.1轉向車輪、轉向操縱及轉向傳動機構的所有機械部件,應不易損壞,且易于維護、安全特性
不低于安裝于車輛上的其它關鍵部件(如制動系統(tǒng))。如果這些部件出現(xiàn)故障會使車輛失控,則這些部
件應為金屬或具有同等特性材質制成,且在轉向系統(tǒng)正常工作時不得出現(xiàn)顯著變形。
4.3.1.2車輛即使出現(xiàn)轉向系統(tǒng)故障也應滿足第4.1.2、4.1.3、5.2.1條款要求。
6
GB17675—XXXX
4.3.1.3除機械傳動機構外的任何傳動失效,應如第4.4條的規(guī)定提示駕駛員。當出現(xiàn)故障時,允許
平均轉向傳動比出現(xiàn)變化,但不允許轉向操縱力超出第5.2.4.2條中表2所規(guī)定的值。
4.3.1.4對于掛車,在轉向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時仍應符合第4.2.2及5.3.4條的要求。
4.3.2助力轉向系統(tǒng)
發(fā)動機熄火或除第4.3.1.1條中所列部件外的一個傳動零件出現(xiàn)故障時,轉向角不能發(fā)生突變,只
要車速能超過10km/h,則應滿足第5.2.5條的要求。
4.3.3全動力轉向
4.3.3.1車輛在出現(xiàn)第4.4.2中a)條所警示的主轉向系統(tǒng)故障時,在故障未排除前車輛不能以大于
10km/h的車速行駛。
4.3.3.2操作傳動裝置轉向時,如出現(xiàn)除第4.1.4條所列的故障,車輛仍能符合第5.2、5.3條中轉向
系統(tǒng)完好時的性能要求。
4.3.3.3如果動力源出現(xiàn)故障,在儲能水平符合第4.3.3.5條要求、車速10km/h、回轉半徑20m條件
下,應至少能完成24次8字回轉操作。期間轉向操縱力應符合第5.2.5條要求。
4.3.3.4如果能量傳輸內部出現(xiàn)故障,除第4.3.1.1條中所列部件外,轉向角不能發(fā)生明顯變化。對
于有故障的系統(tǒng),在儲能水平符合第4.3.3.5條要求前提下,只要車輛能以10km/h的車速行駛,應按
該車速至少進行25次8字回轉,每次回轉半徑20m,完成后轉向操縱力應仍能符合第5.2.5條的要求。
4.3.3.5對于第4.3.3.3及4.3.3.4條中所述試驗的儲能水平,應是駕駛員收到儲能不足警示時的儲
能參數(shù)。
對于符合附錄D要求的復合電子控制系統(tǒng),該儲能水平應是最惡劣情況,并應考慮溫度和老化對電
池性能的影響。
4.4報警信號
4.4.1一般規(guī)定
4.4.1.1車輛應明確地給駕駛員警示任何有損轉向功能的非機械性故障。盡管有第4.1.2條要求,轉
向系統(tǒng)的異常振動可以作為系統(tǒng)故障的附加提示信號。對于車輛轉向操縱力的突然增大,也應視為報警
信號;至于掛車允許使用機械報警裝置。
4.4.1.2視覺報警信號應工作可靠,即使在白天也應可見、且容易為駕駛員所識別;報警裝置部件的
故障不應影響轉向系統(tǒng)性能。
4.4.1.3聽覺報警信號應是駕駛員容易識別的、連續(xù)或間歇的聲音信號或語音信息。報警語音信息應
包括中文語音。
4.4.1.4轉向系統(tǒng)和其它系統(tǒng)共用同一動力源時,因儲能器儲能水平下降或貯存罐內介質減少而導致
轉向操縱力增大時,系統(tǒng)應向駕駛員提供聽覺或視覺報警;該報警信號也可用于警示制動系統(tǒng)能源缺失
的故障。
4.4.2帶有全動力轉向的車輛出現(xiàn)轉向故障時應能發(fā)出下列報警信號:
a)紅色類報警信號:指汽車主轉向系統(tǒng)出現(xiàn)第4.3.1.3條所定義的故障。
b)黃色類報警信號:表示不用紅色報警信號提示的轉向系統(tǒng)電氣自檢缺陷。
c)如報警信號用符號表示,則應符合ISO2575:2000中定義的符號J04(ISO/IEC注冊號ISO
7000-2441)。
7
GB17675—XXXX
d)車輛的轉向報警信號應具有自檢功能,且故障出現(xiàn)后不能因斷電、重新啟動而自動清除,即:
在轉向故障未被消除前,上述報警信號應儲存并在車輛(和轉向系統(tǒng))的電氣設備被導通時保
持點亮狀態(tài)。
4.4.3在掛車附加轉向裝置處于工作狀態(tài)和/或該系統(tǒng)所產(chǎn)生的轉向角沒有回到正常位置的情況下,轉
向系統(tǒng)應向駕駛員發(fā)出警示信號。
4.5轉向系統(tǒng)運行狀態(tài)檢查要求
應定期檢查轉向系統(tǒng)運行狀態(tài),檢查內容至少應包括直線行駛、報警裝置有效性、部件變形或干涉
情況、轉向盤自由行程、油液量、電路連接。
5試驗方法
5.1試驗條件
5.1.1試驗應在水平且附著力良好的路面上進行。
5.1.2試驗過程中,車輛總質量和轉向車軸軸荷應為設計的最大值。如果車軸配置有ASE,則裝備ASE
的車軸應加載至其最大允許軸荷,再進行一次試驗。
5.1.3試驗前,在車輛靜止的狀態(tài)下,輪胎應充氣至5.1.2要求軸荷下相對應的規(guī)定壓力。
5.1.4對任何全部或部分使用電能的系統(tǒng),所有性能試驗均應在共享同一供能裝置的所有基本系統(tǒng)或
系統(tǒng)組件的實際或模擬電力負荷條件下進行?;鞠到y(tǒng)應至少包括照明、擋風玻璃雨刮、發(fā)動機管理和
制動系統(tǒng)。
5.2汽車試驗
5.2.1在下述車速下,汽車沿切線方向離開半徑50m圓周時轉向系統(tǒng)不能有異常振動:
——M1類車輛:50km/h;
——M2、M3、N1、N2和N3類車輛:40km/h,當設計最高車速低于40km/h時以設計最高車速為準。
本標準所列的圓周運動均指轉向圓。
5.2.2當車輛轉向車輪轉到約最大轉向角的一半,且車速不高于10km/h時,放開轉向操縱輸入,車輛
應維持在原來的轉向半徑軌跡上或轉向半徑變大。
5.2.3在對轉向操縱力測試的過程中,維持時間短于0.2s的轉向操縱力忽略不計。
5.2.4汽車轉向系統(tǒng)完好時轉向操縱力的測量
5.2.4.1汽車以10km/h的車速從直線行駛進入轉向行駛狀態(tài)。應對轉向盤在轉向操縱輸入有效半徑
上的轉向操縱力進行測試。在表1所示轉向時間內,施加轉向操縱力,汽車在轉向半徑達到表1所示的
轉向圓內,記錄轉向操縱力輸入。轉向操縱力測量應該左右各做一次。
5.2.4.2不同車型的轉向時間和轉向操縱力如表1。對于M3和N3類車輛轉向半徑超過12m時,轉向車
輪應在最大轉向角位置。
表1轉向系統(tǒng)完好時轉向操縱力要求
車輛類別轉向操縱力(N)轉向時間(s)轉向半徑(m)
M1≤150≤412
M2≤150≤412
8
GB17675—XXXX
M3≤200≤412
N1≤200≤412
N2≤250≤412
N3≤200≤412
5.2.5汽車轉向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時的轉向操縱力測量
5.2.5.1測試轉向過程中的最大轉向操縱力、轉向時間、轉向半徑,對于帶助力的轉向系統(tǒng),至少應
包括助力失效時轉向操縱力測量;對于無助力的轉向系統(tǒng),制造商應提供轉向系統(tǒng)失效模式。對出現(xiàn)故
障的轉向系統(tǒng)重復第5.2.4條的試驗過程。
測試轉向過程中的最大轉向操縱力、轉向時間、轉向半徑要求如表2所示。
5.2.5.2轉向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時的轉向時間和轉向操縱力的最低要求如表2。對于M3和N3類車輛,除汽
車隨動轉向裝置外的雙轉向軸或多轉向軸非鉸接式車輛為500N。
表2轉向系統(tǒng)出現(xiàn)故障后轉向操縱力要求
車輛類別轉向操縱力(N)轉向時間(s)轉向半徑(m)
M1≤300≤420
M2≤300≤420
M3≤450≤620
N1≤300≤420
N2≤400≤420
N3≤450≤620
5.3掛車試驗
5.3.1牽引車在水平路面上以80km/h直線行駛(當最高車速低于80km/h時按其產(chǎn)品設計的最高車速)
直線行駛時,掛車不應有大的方向偏差(轉向系統(tǒng)造成的)或轉向系統(tǒng)內異常振動。
5.3.2汽車列車以25(±1)km/h和5km/h的勻速沿25m的半徑轉向圓進行穩(wěn)態(tài)轉向,分別測量
掛車最后面的外邊緣所劃過的軌跡圓半徑,兩者差值應不大于0.7m。
5.3.3當汽車列車以25km/h的速度駛離25m半徑的轉向圓時,汽車(牽引車)沿駛離起點為切點的切
線40米的范圍內(掛車尾端計),掛車的任何部位在地面的投影都不得超出半徑25m轉向圓的切線0.5m。
繼續(xù)直線加速行駛,掛車應滿足第5.3.1條的規(guī)定。此測試過程應考慮掛車寬于汽車(牽引車)的情況。
5.3.4轉向系統(tǒng)完好的汽車列車,以不大于5km/h的速度繞一個恒定的半徑行駛(R=0.67×汽車列
車長度,但不小于12.5m),測量汽車列車行駛所掃過的地面圓環(huán)寬度。
當掛車轉向系統(tǒng)存在故障,如果測得其掃過的圓環(huán)寬度>8.3m,則其與轉向系統(tǒng)完好時所測得的對
應值相比的增幅不得超過15%,且其掃過的圓環(huán)的外半徑不得增大。
5.3.5第5.3.2、5.3.3、和5.3.4條中規(guī)定的試驗,被測車輛應左右轉向各做一次。
6實施日期
對于新申請型式批準的車型,自2022年1月1日開始實施;
對于已獲得型式批準的車型,自2023年1月1日開始實施。
9
GB17675—XXXX
A
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對裝有輔助轉向裝置(ASE)的車輛的補充規(guī)定
A.1一般規(guī)定
配備輔助轉向裝置的車輛除應符合本標準正文要求外還應符合本附錄規(guī)定。
A.2特殊規(guī)定
A.2.1傳動裝置
A.2.1.1機械轉向傳動裝置
機械轉向傳動裝置應符合本標準第4.3.1.1條的要求。
A.2.1.2液壓轉向傳動裝置
液壓傳動裝置應防止其壓力超過最高許用壓力。
A.2.1.3電動轉向傳動裝置
電動轉向傳動裝置不允許過載。
A.2.1.4組合傳動裝置
一個由機械、液力和電動等組成的組合傳動裝置應分別符合上述第A.2.1.1、A.2.1.2和A.2.1.3
條的規(guī)定。
A.2.2出現(xiàn)故障后的試驗要求
A.2.2.1ASE的任何部件(本標準第4.3.1.1條中規(guī)定的不易出現(xiàn)故障的部件除外)出現(xiàn)失效或故障,
不應導致車輛行駛狀態(tài)的突然和明顯的變化,且本標準第5.2條款的要求仍應得到滿足。此外,應通過
以下試驗來驗證駕駛員無須通過非正常的轉向干預即可操縱車輛行駛方向。
A.2.2.2轉向圓試驗
車輛應以表A.1所示的速度“V”(km/h)駛入半徑為R(m)的試驗環(huán)道,并在達到規(guī)定的試驗車
速后觸發(fā)故障模式。被測車輛的試驗應左右轉向各做一次。
表A.1轉向圓試驗半徑和車速要求
車輛類別V(km/h)a、bR(m)c
M1和N180100
M2和N25050
10
GB17675—XXXX
M3和N34550
a如果在特定車速下ASE輔助轉向功能處于被機械鎖定狀態(tài),試驗速度可調整至ASE輔助轉向功能處于工作狀態(tài)的最高速
度減去5km/h。
b如車輛參數(shù)特性會導致側翻風險,可采用產(chǎn)品設計提供的由整車模擬數(shù)據(jù)證明的最高安全試驗速度進行試驗。
c如試驗場地無法滿足轉向圓半徑要求,可在保持側向加速度不變的前提下,變更轉向圓半徑(最大偏差±25%)及試
驗車速等試驗條件。
A.2.2.3瞬態(tài)試驗
車輛制造商向檢測機構提供車輛出現(xiàn)故障時所做瞬態(tài)試驗的測試方法以及測試結果,檢測機構依據(jù)
制造商提供的測試方法予以確認。
A.2.3除了第4.3.1.1條描述的ASE輔助轉向裝置中不易發(fā)生故障的零件外,ASE輔助轉向裝置的下述故
障應該向駕駛員發(fā)出明晰的報警信號。
A.2.3.1ASE輔助轉向裝置供能裝置故障。
A.2.3.2與ASE輔助轉向裝置相關的電氣控制外圍線路(如有的話)斷路。
11
GB17675—XXXX
BB
附錄B
(規(guī)范性附錄)
對裝有液壓轉向傳動裝置的掛車的要求
B.1一般規(guī)定
裝有液壓轉向傳動裝置的掛車,除應符合本標準要求外,還應符合本附錄要求。
B.2特別規(guī)定
B.2.1液壓管路和軟管總成的性能
液壓傳動裝置的液壓管路能承受的壓力應至少為車輛制造商指定的正常最高工作壓力的4倍。軟管
總成應符合如下標準的規(guī)定:
--GB/T5563《橡膠和塑料軟管及軟管組件液壓靜力試驗方法》
--GB/T7939《液壓軟管總成試驗方法》
--GB/T9574《橡膠和塑料軟管和軟管組件試驗壓力和爆破壓力對設計工作壓力的比率》
B.2.2在需要供能裝置提供動力的系統(tǒng)內
汽車向掛車提供能源時,掛車接收能源裝置應該有超過液壓系統(tǒng)工作壓力時起作用的限壓閥。
B.2.3掛車搭載的轉向傳動系統(tǒng)的保護
轉向傳動部分應該有能在正常最高工作壓力的1.1~2.2倍之間起作用的限壓閥。限壓閥的工作壓力
應與安裝在掛車上的轉向系統(tǒng)的工作特性相符合。
12
GB17675—XXXX
CC
附錄C
(規(guī)范性附錄)
汽車列車轉向系統(tǒng)供電的特別要求
C.1一般規(guī)定
本附錄適用于由汽車列車中牽引車向掛車轉向系統(tǒng)提供電能的牽引車及掛車。如果掛車轉向系統(tǒng)利
用液壓傳動來操縱轉向,還應滿足附錄B的要求。
C.2對牽引車的要求
C.2.1供電
C.2.1.1牽引車在正常行駛時,應具備向掛車提供如C.2.3.2中所定義的供電電流的能力。
C.2.1.2駕駛員操作手冊應說明可用于向掛車轉向系統(tǒng)提供的電能的信息,且當掛車上標注其所需電
流超過牽引車可供電流時,不得連接電氣接口。
C.2.1.3符合C.2.3中定義的連接器所提供的電能應用于掛車轉向系統(tǒng)的供電。但任何時候C.3.1.3中
的規(guī)定均適用。
C.2.2電氣系統(tǒng)防護
在向掛車轉向系統(tǒng)供電時牽引車電氣系統(tǒng)應能防止牽引車過載或短路。
C.2.3接線及連接器
C.2.3.1用于提供掛車電能的電纜應具有與滿足C.2.3.2中所定義的最大連續(xù)電流相適應的導體橫截
面積。
C.2.3.2牽引車的設計應明確連接器最大許用電流。
——引腳應具有與最大連續(xù)電流相適應的載流能力。
——連接器的電安全和環(huán)境防護性能應滿足GB/T5053.3的要求。
——連接器不得與其它系統(tǒng)的電連接器互換。
C.2.4標識
C.2.4.1牽引車上應標注C.2.3.2中所述掛車最大許用電流。
C.2.4.2標識應在連接時易見并能永久保持。
C.3對掛車的要求
C.3.1供電
C.3.1.1掛車的設計應明確掛車轉向系統(tǒng)正常工作時所需最大電流。
C.3.1.2額定工作電壓應與牽引車相匹配。
C.3.1.3從牽引車輛獲得的電能僅用于:
——掛車轉向系統(tǒng)。
13
GB17675—XXXX
——同時用于對掛車轉向系統(tǒng)和輔助系統(tǒng)供電,但轉向系統(tǒng)具有優(yōu)先權。
C.3.2電氣系統(tǒng)防護
掛車轉向系統(tǒng)和使用掛車供電系統(tǒng)的輔助系統(tǒng)均應具備防過載功能。
C.3.3接線和連接器
C.3.3.1用于向掛車轉向系統(tǒng)提供電能的電纜,應具備與掛車上轉向系統(tǒng)所需電流要求相適應的導線
截面積。
C.3.3.2掛車用于連接到牽引車的連接器應滿足以下要求:
——引腳應具有與最大連續(xù)電流相適應的載流能力;
——連接器的環(huán)境防護功能應滿足附錄D的D.2中文檔所提出的要求;
——連接器不得與當前在牽引車上使用的現(xiàn)有電連接器(即GB/T20716.1/ISO7638,GB/T
20718/ISO12098等)互換。
C.3.4標識
裝有用于向掛車轉向系統(tǒng)提供電能的連接器的掛車,應標注以下信息:
——掛車應標注C.3.1中所定義的掛車轉向系統(tǒng)的最大使用電流要求;
——掛車轉向系統(tǒng)的功能,包括當連接器連接和斷開時對掛車機動性的影響;
標記應為不可擦除的形式,并應確保在C.3.3.2中所述的電氣連接器連接后標識可見。
C.3.5故障警告
駕駛員應能直觀感知轉向系統(tǒng)電氣控制傳輸故障。
C.3.6轉向系統(tǒng)故障模擬驗證
C.3.6.1掛車轉向系統(tǒng)應符合本標準中相關性能、功能要求。
C.3.6.2故障模式
C.3.6.2.1在穩(wěn)態(tài)條件下:
如果掛車聯(lián)接到不具有向掛車轉向系統(tǒng)供電的牽引車,或者掛車轉向系統(tǒng)的電力供應中斷、或者電
控線路傳輸發(fā)生故障,掛車轉向控制系統(tǒng)應滿足本標準4.2.1中完好系統(tǒng)的所有相關要求。
C.3.6.2.2瞬態(tài)條件下
在轉向系統(tǒng)有電控線路傳輸故障時,應對車輛瞬態(tài)性能進行評估,以確保在故障后的過渡期間保持
車輛的穩(wěn)定性,并用以下方式進行評估:
——適用于本標準第5.3.1條規(guī)定的試驗規(guī)范和要求*。
——適用于本標準第5.3.3條規(guī)定的試驗規(guī)范及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提供瞬態(tài)試驗的試驗結果。
14
GB17675—XXXX
DD
附錄D
(規(guī)范性附錄)
功能安全要求
D.1總則
車輛安全相關電子電氣系統(tǒng)發(fā)生功能異常時,將會導致潛在的危害事件(例如,車輛正常行駛過程
中,發(fā)生非預期的自主轉向,導致車輛碰撞)。GB/T34590-2017《道路車輛功能安全》闡明了車輛安
全相關電子電氣系統(tǒng)在安全生命周期內應滿足的功能安全要求,以避免或降低因系統(tǒng)發(fā)生故障所導致的
風險。
本附錄規(guī)定了轉向電子控制系統(tǒng)在功能安全方面的文檔、安全策略及驗證確認的要求。
本附錄不針對轉向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標稱性能,也不作為轉向電子控制系統(tǒng)功能安全開發(fā)的具體指
導,而是規(guī)定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方法和系統(tǒng)驗證確認時應具備的信息,以證明系統(tǒng)在正常運行和故障
狀態(tài)下均能實現(xiàn)功能概念和功能安全概念,并滿足本標準規(guī)定的、所有適用的性能要求。
D.2文檔
D.2.1要求
應具有相應的文檔以說明轉向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功能概念、為實現(xiàn)安全目標而制定的功能安全概念、
安全策略、開發(fā)過程和方法,以證明系統(tǒng):
——通過設計保證系統(tǒng)在非故障和故障狀態(tài)下均能實現(xiàn)功能概念和功能安全概念。
——在非故障和故障狀態(tài)下滿足本標準規(guī)定的性能要求。
——開發(fā)過程和方法是適用的。
D.2.2轉向電子控制系統(tǒng)描述
D.2.2.1應描述轉向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功能概念,即目的和功能描述清單。
D.2.2.2應定義轉向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范圍,明確子系統(tǒng)和要素,并識別與其存在交互關系的外部系統(tǒng)
或要素。
D.2.2.3應定義轉向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運行條件和約束限制,針對相應的系統(tǒng)功能,說明有效工作范圍
的界限。
D.2.3系統(tǒng)布局及原理圖
D.2.3.1系統(tǒng)組件清單
應提供組件清單,該清單應包含系統(tǒng)的所有組件單元,同時也應列明為實現(xiàn)相關控制功能所需的車
輛其它系統(tǒng)。
應基于這些組件單元提供系統(tǒng)布局及原理圖,該圖應能夠清晰地展示組件分布和相互連接。
D.2.3.2單元功能
應概述系統(tǒng)各單元的功能,并展示該單元與其它單元或車輛其它系統(tǒng)間的信號連接??墒褂脦擞?/p>
的框圖或其它示意圖,也可借助圖表說明。
15
GB17675—XXXX
D.2.3.3相互連接
用電路圖、管路圖和布置簡圖分別說明電子傳輸鏈、液壓傳輸鏈和機械連接裝置在系統(tǒng)內部的相互
連接。
D.2.3.4信號流、運行數(shù)據(jù)和優(yōu)先順序
單元間的傳輸鏈與信號、運行數(shù)據(jù)應有明確的對應關系。
如優(yōu)先順序影響本標準所述性能或安全,應確定多元數(shù)據(jù)通道內的信號、運行數(shù)據(jù)的優(yōu)先順序。
D.2.3.5單元的識別
應能清晰明確地識別每個單元(例如,對硬件的標識、對軟件內容的標識或軟件輸出)并提供相應
的說明。
內部集成了多個功能的單元或單個處理器,在框圖里多次出現(xiàn)時,為清晰和便于解釋,僅用一個硬
件識別標志。應利用識別標志確認所提供的裝置與相應的文檔一致。
識別標志應明確硬件和軟件的版本,如版本變化引起本標準所述功能的改變,應對識別標志作相應
地改變。
D.2.4危害分析和風險評估
應對轉向電子控制系統(tǒng)的功能性故障進行分析,并歸類。
應根據(jù)車輛目標使用場景及目標用戶,分析潛在危害,并定義相應的汽車安全完整性等級(ASIL),
參見GB/T34590-2017。
應針對潛在危害,定義安全目標,并進行歸類。
D.2.5功能安全概念
D.2.5.1應確保為實現(xiàn)安全目標而選擇的安全策略不會在故障條件、非故障條件(例如:功能局限、
合理可預見的誤用條件)下影響車輛的安全運行。轉向電子控制系統(tǒng)相關危害的功能安全要求應至少包
含表1中所列出的要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寧波5G+智慧教育項目商業(yè)計劃書
- 2024-2030全球彈性法蘭聯(lián)軸器行業(yè)調研及趨勢分析報告
-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檢驗診斷及方法
- 2025年教育數(shù)字化轉型,在線教育平臺如何創(chuàng)新
- 2025年TCPP阻燃劑行業(yè)市場研究報告
- 學前教育五大領域藝術教育實施綱要
- 2025年江蘇鹽城響水縣灌江新城建設發(fā)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蘇宿遷市泗洪縣追思園殯葬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東方航空機務航材管理一二三航空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四川德陽市通融統(tǒng)籌城鄉(xiāng)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課件-2.2 OSI參考模型
- Photoshop平面設計與制作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黑龍江農業(yè)工程職業(yè)學院(松北校區(qū))
- 人工智能基礎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北京科技大學
- 眼科(025)(正高級)高級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資格考試試題及解答參考
- 燃氣公司績效考核評價表
- 云南省昆明市(2024年-2025年小學六年級語文)部編版小升初真題(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財產(chǎn)保險考試:非車險核保考試真題及答案
- 農產(chǎn)品電子商務-形考任務三-國開(ZJ)-參考資料
- 2024年代耕代種協(xié)議書模板范本
- 附件7:《號苗報告》
- 12.1發(fā)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方法 課件-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