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課件_第1頁
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課件_第2頁
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課件_第3頁
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課件_第4頁
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之三

——古代中國的婚禮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一、婚禮的人文內涵

兩性的結合,是動物界的普遍現(xiàn)象,是物種得以繁衍的基礎。在邁入文明時代之前,人類曾經歷過雜交亂婚、“知母而不知父”的階段,異性的結合相當隨便,不需要區(qū)別輩份、血緣。隨著民智的開化,人們發(fā)現(xiàn),亂婚的結果,不僅使族群中的弱智或病態(tài)兒童的大為增多,還造成了倫常關系的混亂。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關于“男女之大防”

禮緣人情而作,性情以男女為大。為了引導人們正確把握男女之情,使性情之道萬世不廢,儒家制訂了婚姻之禮。經過婚姻之禮的女子,才是合法配偶;對其他女子,必須恪守男女之大防,《禮記》說:“昏姻之禮,所以明男女之別也。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倍Y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夫婦是人倫之基、萬世之始

有天地,然后有萬物;有萬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婦;有夫婦,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禮義有所錯。

——《周易·序卦傳》

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夫婦乃人道之大倫

夏之興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妺喜。殷之興也以有娀,紂也之殺也嬖妲已。周之興也以姜嫄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兑住坊?,《詩》始《關雎》,《書》美釐降,《春秋》譏不親迎。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

——《史記·外戚世家》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陽道與陰德、外治與內職的和順《昏義》說:“天子理陽道,后治陰德;天子聽外治,后聽內職;教順成俗,外內和順,國家理治,此之謂盛德?!薄吨芏Y》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前者聽外治,后者聽內治而已。儒家把由男女而起的陽道與陰德、外治與內職的和順,看作是盛德至治的標志。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二、傳統(tǒng)婚禮的儀式:六禮

古代士娶妻,要經過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六個主要儀節(jié),稱為“六禮”。“六禮”,一直延續(xù)到唐。到了宋代,“六禮”被簡化為納采、納幣(相當于古禮中的納吉)、親迎等三種儀節(jié),并相沿到清代。

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1、納采

“納采”,后世稱為“提親”,采是采擇之意,是女方謙虛的說法,意謂小女不過是聊備男家選擇的對象之一。古代議婚,一定要通過使者,旨在避免男女草率茍合,鄭玄《士昏禮》注說是“皆所以養(yǎng)廉恥”。使者要致送禮物:雁。女家若同意議婚,就收下禮物。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納采的辭令

使者曰:“吾子有惠,貺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禮,使某也請納采?!睂υ唬骸澳持哟烙?,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辭?!敝旅唬骸案壹{采。”

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納采用雁的內涵

取其隨時而南北,不失其節(jié),明不奪女子之時也;雁又是隨陽之鳥,妻從夫之義也;又取飛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禮,長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白虎通》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納采之雁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媒者,皆所以養(yǎng)廉恥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鉆穴隙相窺,逾墻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踐之。

——《孟子·滕文公下》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娶妻如之何

蓺麻如之何?衡從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極止!——《詩·齊風·南山》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2、問名

詢問女家的姓氏,了解對方的血緣關系,是為了避免出現(xiàn)同姓婚配的情況。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問名的辭令

使者曰:“某既受命,將加諸卜,敢請女為誰氏?”對曰:“吾子有命,且以備數(shù)而擇之,某不敢辭。”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同姓不婚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鄭叔詹說:“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薄蹲髠鳌氛压?,子產說:“內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美先盡矣,則相生疾,是以君子惡之。故《志》曰: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倍Y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

昭公不知禮

魯昭公十二年夏五月甲辰,昭公夫人孟子卒,應稱“吳孟子卒”,《春秋》卻作“孟子卒”,《左傳》說“昭公娶于吳,故不書姓”?!豆騻鳌贰豆攘簜鳌芬捕颊f是“諱娶同姓”。吳與魯是同姓之國,昭公違反“娶妻不娶同姓”的禮制,娶吳孟子為夫人。出于為尊者諱的考慮,故隱去“吳”姓,只稱“孟子”。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魯昭公不知禮

君娶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論語·述而》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3、納吉

男家得女子姓氏后要占卜,得到吉兆后,派使者到女家通報,稱為“納吉”。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納吉的辭令

使者曰:“吾子有貺命,某加諸卜,占曰‘吉’。使某也敢告。”對曰:“某之子不教,唯恐弗堪。子有吉,我與在。某不敢辭?!倍Y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4、納徴

相當于后世的訂婚?!罢鳌笔浅傻囊馑?,雙方的婚姻關系由此確定。納徴時致送的聘禮是玄色和纁色的帛共五匹,鹿皮兩張。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納徴的辭令

使者曰:“吾子有嘉命,貺室某也。某有先人之禮,儷皮束帛,使某也請納征?!敝旅唬骸澳掣壹{征。”對曰:“吾子順先典,貺某重禮,某不敢辭,敢不承命?”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5、請期

男家通過占卜選定了婚期,為了表示對女家的尊重,派使者到女家,請求指定婚期,這一儀節(jié)稱為“請期”。女家主人謙辭說:“還是請夫家決定吧?!庇谑?,使者將已卜定的吉日告訴女家。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請期的辭令

使者曰:“吾子有賜命,某既申受命矣。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請吉日?!睂υ唬骸澳臣惹笆苊?,唯命是聽?!痹唬骸澳趁陈犆谖嶙??!睂υ唬骸澳彻涛锹??!笔拐咴唬骸澳呈鼓呈苊?,吾子不許,某敢不告期?”曰“某日。”對曰:“某敢不敬須?”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親迎前儀節(jié)行于家廟

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等五個儀節(jié),都在女方禰廟(父廟)舉行,含有聽命于宗廟的意思。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6、親迎

親迎,今稱迎親,是婚禮的核心。此前“納采”等五個儀節(jié)都是由男方派使者到女家進行,而且都是在早晨行事;唯獨親迎由新郎親自前往女家,而且時間是在“昏”時。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清代迎親圖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昏姻”一詞的來歷

古代的“昏”是與“旦”相對的時間概念,指日沒后二刻半(古人將一天的時間長度分為100刻,今天則分為96刻)昏時成婚,是上古搶婚習俗的孓遺。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婚姻”的來歷

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后說之弧,匪寇婚媾。

——《易·睽卦》

必以昏者,取其陰來陽往之義?!嵭度Y目錄》

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親迎前父親的諄諄告誡新郎行將迎親,父親教導說:“去迎接你的內助,以繼承我們的宗室之事。勉勵和引導她恭敬從事,以嗣續(xù)我們先妣的美德。你的言行要有常法?!眱鹤踊卮鹫f:“是,只怕我不能勝任,但決不敢忘記父親的訓誡?!毙吕沙俗彳嚽巴?,隨行者分乘兩輛副車,從役們手持燭炬,在馬前開道照明。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新郎迎娶新娘

新娘戴著發(fā)飾,在房中面朝南而立,等待丈夫到來。姆站在新娘右邊。陪嫁者站在新娘后面。新郎到達門外時,新娘的父親出門迎接,并導引他進門。上堂后,新娘的父親在阼階上面朝西而立,母親在房外面朝南而立。新郎在東房前向岳父行再拜叩首禮,然后走下西階,出門。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新娘父母的諄諄告誡

女兒出房,跟著新郎從西階下堂,這時,站在阼階上的父親告誡女兒:“切記要恭敬從事,從早到夜,都不要違背公公、婆婆的意志!”并贈以衣服、發(fā)簪等托戒之物,讓她日后見物思今,永志不忘。母親給女兒系好小帶、結好佩巾,說:“要努力,要謹慎,白天黑夜都要恪守婦道!”庶母送到門內,給她系上盛佩巾用的絲囊,說:“恭恭敬敬地聽從父母的話,白天黑夜都不要有過錯。經??纯催@絲囊,就會謹記父母的告誡!”

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迎親回府

新娘登上迎親的車,姆為她披上避風塵用的罩衣。新郎親自驅車前進,車輪轉動三圈后,由車夫代替新郎駕車。新郎乘自己的漆車先回家,再在家門外等候新娘。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文王親迎于渭

天監(jiān)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詩·大雅·大明》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四、成婚

共牢而食、合巹而飲,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

——《禮記·昏義》

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共牢而食

新郎、新娘的席前,主食黍和稷,以及調味用的醬、菹(腌制的冬葵菜)、醢(螺醬)、湆(肉湯)都是各有一份。但是婚禮的情況有些特殊,魚俎、豚俎、臘(風干的全兔)俎僅有一份,放在兩人的飯菜之間,供新郎、新娘共用,這一安排稱為“共牢而食”,“牢”指俎上的食物。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共牢而食圖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合巹而飲夫婦先吃黍,再喝肉湯,然后用手指咂醬吃,稱為“一飯”;古禮,三飯告飽,食禮完畢。古人飯后要“酳”,就是用酒漱口,既是為了清潔口腔,同時也有安食的作用?!搬S”有三次,稱為“三酳”。三酳的酒器,前兩次用爵,最后一次用巹,就是將葫蘆對剖而成的瓢,夫婦各執(zhí)一片而飲,稱為“合巹而飲”。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五、拜見舅姑次日清早,新娘起身沐浴、穿戴整齊后,以新婦的身份拜見公公、婆婆。公公以主人的身份在阼階上即席,婆婆以內主的身份在房門外的西側即席。新娘手捧盛著棗、栗的竹籃從西階上堂,到公公席前行拜見禮,再將竹籃放在席上。公公撫摸竹籃,表示收下。新娘又到婆婆席前行拜見禮,將盛著干肉的竹籃放在席上。婆婆舉起竹籃,表示收下。贊禮者代表公婆用醴酒向新娘致禮,表示接納新娘為家庭正式成員。之后,新娘向公婆“饋特豚”,表示開始以媳婦的禮節(jié)孝敬公婆。最后,公婆設食款待新娘、女家的有司等,并贈給禮物。禮畢,公婆從西階下堂,新娘從東階下堂,表示“著代。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韓國傳統(tǒng)婚禮儀節(jié)——拜見父母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廟見如果成婚時公婆已去世,則要在宗廟祭祀時,用“奠菜”的禮儀拜祭公婆。周人實行四時之祭,每季一祭,故新娘過門后,不出三個月就會遇到一次祭祀。因此,《士昏禮》說:“若舅姑既沒,則婦入三月乃奠菜?!钡搅怂未藗冋J為三月而廟見,相隔的時間太長,于是,《朱子家禮》改為三日,遂成定格,流傳后世。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六、古代婚禮的特色

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陽氣也?!瓒Y不賀,人之序也。

——《禮記·郊特牲》

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

——《禮記·曾子問》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服色

新婚夫婦沒有特別的服飾。新郎穿的是爵弁服,下裳為纁色,鑲有黑色的邊。新娘頭戴發(fā)飾,身穿鑲有黑邊的純玄色衣裳。都是以黑色為主調的衣服。連新郎、新娘乘坐的車,也是黑色的。這與后世婚禮喜歡大紅大彩的風氣完全不同。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新娘沒有“蓋頭”

杜佑《通典》“拜時婦三日婦輕重議”條說,在社會動蕩或有重大變故,但恰逢婚嫁的吉日,雙方急于嫁娶,則儀式可以變通,“以紗縠幪女氏之首,而夫氏發(fā)之,因拜舅姑,便成婦道。”“紗縠”與后世的蓋頭類似,但這是權宜之法,并非常禮。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卻扇《世說新語·假譎》載,晉人溫嶠的堂姑母委托溫嶠為其女物色夫婿。幾天后,溫嶠說已經物色好,門第與身世不低于自己。婚禮時,新娘用手撥開紗扇,發(fā)現(xiàn)新郎就是溫嶠。這就是“卻扇”一詞的出典。清代平步青的《霞外攟屑》說:“古時婚禮,侍兒以紗扇蔽新婦,徹扇曰卻扇?!倍Y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催妝詩與卻扇詩

入唐,卻扇成為普遍的禮俗?!顿Y治通鑒》載,唐中宗景龍二年,賜婚御史大夫竇從:“內侍引燭籠、步障,金縷羅扇,自西廊而上,扇后有人?!眱扇讼鄬Χ螅凶诿]從“誦卻扇詩數(shù)首,扇卻,去花易服而出?!焙ⅲ骸疤迫顺苫橹?,有催妝詩、卻扇詩。”新娘要等新郎做了卻扇詩之后,才肯除去擋臉的扇子,頗有文人婚禮的情趣,于此可見唐代詩風之盛。禮儀文明之三:人倫之基,萬世之始蓋頭始于宋代

到宋代才出現(xiàn)所謂的蓋頭。宋代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