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_第1頁
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_第2頁
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_第3頁
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_第4頁
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2PAGE5課堂教學有效性論文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逐漸成為了教育教學關注的焦點,究竟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認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有以“真實”為基石,以“開放”為階梯,以“構建親情課堂”為催化劑,以“提高教師自身語文素養(yǎng)”為保障,才能真正抓得住學生,吸引學生,成為一種磁性課堂,才能“真實”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字:課堂教學

有效性

當前的許多課粗看去很活潑,很生動,但課堂表面的繁榮背后往往是實質(zhì)深處的蕭條。這就是擺在我們許多教師面前必須思考的關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

說到教學有效性問題,有必要了解一下“有效教學”的理念。它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育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之后,這一概念頻繁地出現(xiàn)在英語教育文獻之中,并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界廣泛地關注。也就是說,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它的核心問題就是教育的效益,即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什么樣的教學是高效、低效或是無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所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教學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只能算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xiàn)代教學理念。我想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我平時教學中的一些體會談談自己個人粗淺的看法。

真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真實、有效是課堂教學最本質(zhì)的要求。一方面,“真實”是一切新課程實踐的基礎。要想搞好新課程改革,必須以“真實”為前提;另一方面,“有效”促進學生發(fā)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唯一標志。而要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又必須以“真實”為基石。

一、真實的課堂應該是對話的課堂

對話是人與知識、情感、思想聯(lián)系的紐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多次與課文交流對話,學生入文悟情、體情、生情、創(chuàng)情,實現(xiàn)與文本、作者、教師、生生間的情感交融,提升閱讀情趣,這樣可以激活課堂,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1、學生與文本對話。廣義的對話,可以不直接發(fā)生在人與人之間,而發(fā)生在人與人的精神產(chǎn)品亦即人與各種文本之間。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接近文本,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廣泛地對話交流。品讀《將進酒》,我稍微提醒學生結合李白的生活遭遇和性格特征來把握詩的意蘊,那么學生就會在馳騁的詩歌想像中與李白一起拋灑內(nèi)心的郁悶和飄逸;鑒賞《兵車行》時,學生依照原先的方法已然可以領悟杜甫凝重蒼涼的憂思。此時傳統(tǒng)意義上的解釋、記憶方法要摒棄,學生面對學本(更多時候是教材),需要的不僅僅是解釋與記憶,更重要的是理解,“在解釋的時候,只存在一個意識,一個主體,在理解的時候,則有兩個意識,兩個主體”,這樣才能進行平等地對話。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獨特的見解和感悟,實現(xiàn)“審美期待”,真正地提高語文素養(yǎng)。

2、師生對話。凡教學,都是教與學的互動交流,對話教學也不例外,它依然強調(diào)師的主導和生的主體之間相互作用,互相促進。我們早已明確教師不是課堂的統(tǒng)治者、知識的擁有者和唯一的傳授者,但我們看到,不少教師依然獨霸課堂舞臺仍舊是課堂的主宰,填鴨式教學依然充斥于課堂。而高效的課堂教學不是誰統(tǒng)治誰,誰主宰誰,應該是師生之間平等的對話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教學相長。所以,在對話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不是單一的,有時候充當“紅娘”,有時候扮演聽眾,有時候變成導演等。角色的變化就是為了制造情境,創(chuàng)設情景,鼓勵交流碰撞;啟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恰當指導牽引,把藝術殿堂的絕色佳境推介給學生;時常也被學生提醒感動。學生的角色亦然。

3、生生對話。課堂教學不僅是一種教師個體與學生群體(或個體)的互動實踐活動,也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交流的群體學習活動。教學中教容易忽略的就是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然而這種對話方式正是動態(tài)思想,動態(tài)教學的最佳體現(xiàn)。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通過學生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交融,來共享知識、共享經(jīng)驗、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語文世界的精彩與美妙。“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互相交換,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互相交換,那么我們同時獲得了兩種思想。”(蕭伯納語)教師在適當?shù)臅r候調(diào)節(jié)其火候就可以了。

4、學生的自我對話。自己與自己對話,乃是對話的高級形態(tài)。哲人安提斯泰尼就曾說過,他從哲學中獲得了同自己談話的能力。不僅哲人如此,我們也經(jīng)常自覺不自覺地與自己對話。語文教學就是要教師引導學生自覺地、理性地走進自己的心靈世界,通過對文本、作者、生活的認識,與自己心靈交流,從而有自己的獨特發(fā)現(xiàn),有自己的獨特思想和言語表達(口頭的、書面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學會審美創(chuàng)造,凈化心靈,完善人格。學生在一次又一次心靈的追問中得到人格的升華,這才算是學以致用。

二、真實的課堂應有真實的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

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小組合作也不是走過場、搞形式。但有些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是一些毫無探究價值的問題都要讓學生去探索討論。在探索過程中,沒有具體的要求、提示和指導,探究方式由學生自己挑,喜歡怎樣就怎樣;一旦發(fā)現(xiàn)時間很多,就讓學生“充分”探索來拖延時間;一旦發(fā)現(xiàn)時間不夠,就匆匆走過場,往往是學生還沒有進入狀態(tài),探索就已終止。進行小組合作時,也是老師一宣布小組討論,整個教室就沸騰起來。但仔細觀察,就可以發(fā)現(xiàn)有些學習小組的學生搶著各說各的發(fā)現(xiàn),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結果導致誰也不在傾聽;有些學習小組中,發(fā)表意見者往往只是一些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常常會為某個觀點爭得面紅耳赤,而其他學生則端端正正的坐著,一言不發(fā),冷眼觀戰(zhàn),還有的甚至做起與課堂無關的事。長此下去,必然課堂渙散,難有學習效果。

因此,我們在組織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要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的欲望。探究和合作應是學生一種需要,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得欲望,它解決的是“想不想”探究合作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合作欲望,使其經(jīng)常處于一種探究合作的沖動之中。(2)探究合作要有問題空間。不是什么事情,什么問題都需要探究合作的。問題空間有多大,探究合作的空間就有多大。(3)探究合作的組織要到位。首先小組要進行合理的分工,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是旁觀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師有學生有合作學習中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教師必須深入到每個小組,及時了解合作的情況,認真傾聽大家的發(fā)言,適時地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引導。

三、真實的課堂上應多關注學生的真實想法

前不久,我聽了一節(jié)精心設計的示范課。課前教師分發(fā)了自己撰寫的教案,當我閱讀教案時,感覺到課堂設計新穎、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只要教師稍加點撥,便能把課上好。上課時,只見老師笑容滿面、聲情并茂,開始學生確實被吸引住了。課堂依然在延續(xù),教師嚴格操作教案上事先設計好的步驟,站在講臺上講得滔滔不絕,可能是擔心教學內(nèi)容完成不了,有些問題就自問自答了。此時,我往學生當中看去,發(fā)現(xiàn)學生那股新鮮勁已經(jīng)過了,課堂氣氛也沉悶了許多。學生們有的看窗外,有的在下面相互議論著什么,有的一副無精打采的樣文意等能力進行評價,這種評價不僅能克服傳統(tǒng)評價方法的數(shù)多弊端,而且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努力構建親情課堂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催化劑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感因素的培養(yǎng),充分運用教師的情感,精設教學過程,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獲得認知與情感的全面發(fā)展,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常言道:嚴師出高徒。但是我覺得語文課堂更應該是富有情趣的,師生溝通無礙,輕松活潑,是很富有詩意的。它不需要嚴密的邏輯,也不需要一步一步無懈可擊的證明,應該是那種沐浴著陽光,倘徉在浪漫的沙灘上慢慢去享受的感覺。雖然要構建這樣的課堂對老師的要求很高,但是有一點我們是有條件的,也是應該做得到的,那就是讓我們教師的臉上多一點微笑,多一點溫和,給我們的語文課堂多灑下一點燦爛的陽光。新課標下的老師,如果還是板起臉孔,視教參為圣旨,去條分縷析地肢解文本獲取知識和所謂的能力,還是把教學建立在功利的目標上,去替學生慢嚼細咽,生怕漏過任何一個考點,把語文課當成了應考技術的演練場,這樣,語文原先那深厚的人文氣息和文化底蘊將喪失殆盡,語文課也會因此而變得僵化機械,冷冰冰地毫無生氣可言,這樣的語文課首先是沒有多少學生會歡迎,尤其是高中生,就是用來應付越來越重視遷移運用的中考、高考也是要大打問號。隨著語文評價改革深入,試卷考得更多的是學生的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而非條框趨于機械的知識板塊。

對學生的愛要銘刻在心里,但更要從你的言談舉止中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看得見、感受得到。慈祥的教態(tài),是建立吸引力磁場的前提。因此教師應盡量不帶不良情緒去上課,讓自己上得幽默一點,風趣一點,知識性強一點,構建起富有親和力的親情課堂。

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老師的親和力可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獲得學生的寬容和理解,雖然你的知識有所欠缺,你的文化底蘊還不深厚,你的普通話還不夠標準,但學生愿意聆聽,能熱情地與你溝通,主動的進入你給創(chuàng)設的氣氛去思考,去解讀文本,能帶領他們進入輕松活潑、詩意浪漫的語文課堂,獲取最佳的語文教學效果。相反,你如果為了所謂的“師道尊嚴”,一味奉行“打是親,罵是愛”,自視甚高,故意與學生間建立起一條鴻溝,即使學問再高,其教學效果也要大打折扣。因為親和力本質(zhì)上是一種愛的情感教育,只有發(fā)自肺腑地愛學生,才能真正親近學生,容納學生,包括他們偶爾地犯錯,尊重他們的話語權,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公開課,不應該上成做秀課,教師在課堂上應讓自己盡量灑脫些,風趣些,輕松些,大到國際風云,小到鄰里趣事來穿插點綴課堂,有時還會更改原來的教學計劃,但只要你有足夠的課堂駕馭能力,能放得開,有能收得回來,讓學生在愉悅之中接受學習,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有什么不可以的呢?檢驗你的教學是否成功,有兩條是最實際的:學生是否喜歡你的課,教學成績好不好,兩樣都好,又何必在乎那死板的條條框框呢?我們可以沒有余映潮老師俊朗的面龐、儒雅的風度,沒有于漪老師的磁性的嗓音,沒有錢夢龍老師的淵博的學識,但有一點你完全可以做到,那就是喜歡自己的學生,對他們多點關心,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微笑。新課標告訴我們,老師作為駕馭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不要縮手縮腳,要想辦法讓課堂活躍點。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不能因為追求課堂的風趣變成天南海北、不著邊際的“侃大山”,甚至為取悅學生而“大放羊”。

提高教師自身語文素養(yǎng)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保障

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文學美基本上是缺席,更遑論藝術思想,現(xiàn)在的這一套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發(fā)明的授課技術。其目的指歸,只在于考試分數(shù),什么詩意,什么美感,統(tǒng)統(tǒng)毫無蹤影,語文課打上比較多的“純應試痕跡”。但我們教的是語文學科,一篇血肉豐滿的文質(zhì)皆美的文章在你的眼里不是引領學生去體驗去品味,而是拿起手術刀血淋淋地去肢解它們,把文本變成中、高考的屠宰場,你想想,象《荷塘月色》、《藤王閣序》這樣的精美文章,其意蘊是流淌指尖的,何需你這樣肢解拆分?其結果是理性知識多而濫,感性知識少而薄。得到的一點板塊知識和短暫性能力也是過眼煙云,考完試后也就蕩然無存了,從這個角度講是與課標要大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精神相違背的。

“軀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要把課上得有詩意,有磁性,有吸引力,語文課上出“語文味道”,把新課標落到實處,首先要做的是靜下心來多讀點書,多點文化沉淀,首先提高老師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和加深自己的人文底蘊,而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只會用文章學原理來解讀課文,以追求“機械得分”技巧為高超的“教書匠”。很難想見一個僅靠幾本教參和輔導資料、詞貧味乏的老師能將語文課上得很生動,想要縱橫千萬里,馳騁天地間,信手拈來,旁征博引是不可能的,你的課也無法閑庭信步,揮灑自如的。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閱讀習慣的有無,閱讀視野的寬窄和閱讀積淀的厚薄,一個有功底有思想的語文教師,他的教學自然也就絕不是僅僅以教材的分析、教法的選擇為目的的。一位舉手投足浸透著文化芳香的語文老師,總是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魅力,在這樣的老師課上學生會是如沐春風。課堂教學的效果會不好嗎?

語文是最具有教學個性的學科,面對古今中外思想璀璨、性情靈動、文采斐然的經(jīng)典之作,沒有足夠的文學底蘊是無法引領學生站在思想的平臺上去解讀的,最多也就是懂得如何去肢解罷了。我們不做精神世界的美食,就無法構建豐富的精神世界,而自身的思想?yún)T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只能是面目枯槁,寡然無味。要想以此游刃有余的駕駛課堂,似乎不太可能。再說新教材一大變化就是難度降低了,但知識面加寬了,教材厚了許多,閱讀是翻了幾倍,大部分選文是與時俱進的新文本,因此對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總不能僅僅多讀幾篇或者上網(wǎng)找點資料敷衍了事,要想自己的課堂更有效更富有磁性,必需多讀一點書,文史哲、天文地理多懂點總是好事,盡量讓學生問起來也略知一二,免得總是搪塞了事,通過持久和、廣泛的閱讀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加深自己文學底蘊,才能從容駕馭日益開放的課堂。

另外,我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