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學試題(歷史學)-歷史文獻學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_第1頁
2024年大學試題(歷史學)-歷史文獻學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_第2頁
2024年大學試題(歷史學)-歷史文獻學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_第3頁
2024年大學試題(歷史學)-歷史文獻學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_第4頁
2024年大學試題(歷史學)-歷史文獻學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4年大學試題(歷史學)-歷史文獻學筆試歷年真題薈萃含答案(圖片大小可自由調(diào)整)答案解析附后卷I一.參考題庫(共25題)1.天一閣2.舉例說明諸子百家中的兵家在先秦與秦以后理論上有什么大的區(qū)別?3.章學誠在文獻學上有什么貢獻?4.清代乾隆年間進行了哪一項大規(guī)模的文化建設?對歷史文獻學的發(fā)展有何貢獻?5.包背裝6.書衣7.說明《五代史志》中的“五代”為哪五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修志的情況?8.書根9.試簡述標點致誤的主要原因。10.六經(jīng)注我11.官刻12.書套13.商務印書館14.建本、閩本15.永樂大典16.總集的編排,大體有哪幾種形式?17.分析碑志在歷史研究中的價值以及石經(jīng)在校勘中的作用。18.饾版與拱花19.載體文獻20.評述鄭玄校注群經(jīng)的原則與方法。21.簡要說明什么是紀事本末體?22.簡要介紹“四書”。23.馬王堆帛書24.歷史文獻學是對歷史文獻的()、()、()、整理利用以及歷史發(fā)展進行研究,進而探索其特征和規(guī)律的學問。25.類書是在什么時代興起的?在當時主要有什么用途?寫出現(xiàn)存的隋末到唐代的四種類書,綜合分析這幾種類書在今天還能起到什么作用?卷II一.參考題庫(共25題)1.底本2.請說出陳垣先生的“校法四例”是什么?他在對校法中提出的“主旨在校異同,不校是非,”“雖祖本或別本有訛,亦照式錄之”的觀點,是否必須作為今天遵循的通則?談談你的觀點。3.《蘭亭集序》是哪一位書法家的作品?4.北宋官修四大類書是什么?在內(nèi)容上它們各有什么特點?5.歷史文獻影印應注意哪些問題?6.鑒定古籍版本,考訂其刊刻時代,一般要從哪些方面著手?7.古代地理類著作與今天的地理類著作一樣嗎?它主要有哪些類別?8.《史記》是中國古代史書中“信史”的典范,簡單談談你對此的認識。9.考信錄10.清代考史三大家為錢大昕、王鳴盛和趙翼,分別著有()、《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記》等考史名著。11.白壽彝在歷史文獻學學科建設上的貢獻有哪些?12.四部備要13.《天下郡國利病書》14.他校法15.九通16.疑誤17.紀事本末體由誰創(chuàng)立的、創(chuàng)立的原因及撰寫的方法如何?18.絕妙好詞19.別集20.《永樂大典》的編纂特色及其價值如何?21.請分別寫出一部可以用來研究古代洛陽、南京的地理類著作,并簡要對這本書加以說明。22.魏收的《魏書》曾被人稱為“穢史”,簡單談談你對此的認識。23.試簡述文獻辨?zhèn)蔚脑瓌t要點。24.集解25.《契丹藏》卷III一.參考題庫(共25題)1.請用文獻記載與現(xiàn)存的唐代印刷品實例說明雕版印刷產(chǎn)生在什么時代?2.論述敦煌古書的主要內(nèi)容及史料價值。3.請說說《四庫全書總目》的特點。4.《淵鑒類函》是清代官修的類書,此書對古籍能起到校勘作用嗎?5.周原甲骨聞6.輯佚7.翻譯中所謂的“信”是什么意思?8.《七略》分類目錄,給古典目錄起了一種良好的示范作用,影響深遠。這個范式包括哪幾個組成部分?9.研究唐代長安城可以利用哪三部兩宋時期的地理著作?10.簡述孔子與六經(jīng)的關(guān)系。11.為什么要對版本進行鑒定?12.資料匯編主要有哪些工作步驟?13.試述劉向、劉歆父子的歷史文獻學成就。14.敦煌遺書15.試簡述一書目錄與群書目錄的區(qū)別。16.今文三家詩17.胡應麟在文獻學上有什么貢獻?18.論述《尚書》的史學價值。19.清代??睂W的繁榮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20.辨?zhèn)?1.載記22.銀雀山漲簡內(nèi)容主要為《孫子兵法》、()、()、()、()等書。23.干支記時法24.《今文尚書》25.敦煌變文卷I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 天一閣是我國古代收藏最富的私人藏書樓之一,也是現(xiàn)存最古老的藏書樓,明嘉靖四十年后由范欽建于浙江寧波,其藏書明代各地方志和歷代登科錄為特色。天一閣也刻印了一些圖書。清代以后天一閣藏書開始散失,1949年后因政府重視,又恢復了往昔風彩。2.參考答案: 先秦諸子中的兵家講軍事理論,秦以后主要是講具體的軍事措置。 如《孫子》3卷13篇。相傳是孫武所作,主要討論戰(zhàn)爭規(guī)律及克敵制勝的原則。代表了春秋至戰(zhàn)國早期的軍事思想,缊含著豐富的軍事辨證法。 《武經(jīng)總要》前集20卷后集20卷,北宋曾公亮、丁度奉敕撰。記述古代軍事設置包括各種武器的重要文獻,還有附圖,可看到當時武器中使用火藥的情況。3.參考答案: 一、代表著作:《文史通義》、《校讎通義》、《和州志》(總集《章氏遺書》) 二、文獻學貢獻: 1.在系統(tǒng)總結(jié)前人成就基礎(chǔ)上提出新的、完整的目錄學思想系統(tǒng),明確提出目錄學的功用在于“辨章學術(shù),考鏡源流”: (1)敘錄; (2)分類 2.提出“互著別裁”的圖書分類著錄方法 (1)互著:不避重復地著錄一書于兩個或多個類目之下,主要用于“書之易淆者”、“書之相資者”。 (2)別裁:把原書著錄在主類之中,而把該書與他類可以“互通”或“兩用”的部分,裁篇別錄,著錄在相關(guān)的類目中。 3.提出“六經(jīng)皆史”說:“六經(jīng)皆史也,古人不著書,古人未嘗屬事而言理,六經(jīng)皆先王之政典也。”強調(diào)“史德”(增補劉知幾史學、史識、史才之說) 4.???、輯佚思想: (1)??鄙希簭V儲眾本,編制群書索引,作校勘記備采擇,延請專門名家校書 (2)輯佚上:發(fā)揚補正鄭樵相關(guān)理論4.參考答案:編纂了《四庫全書》和《四庫全書總目》貢獻:①《四庫全書總目》在目錄學的編纂方法上總結(jié)并發(fā)展了歷代目錄學家的經(jīng)驗,真正建立了目錄學的體系和規(guī)模,說明了編纂提要和分門別類的方針和原則,構(gòu)成了目錄學的完整體系。②《四庫全書總目》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圖書的四部分類法,四部之下又列類,類之中又有子目,因此成為典范。③在編寫提要的方式、方法上,形成一種新的既能反映圖書的版本、內(nèi)容、文字、著者事跡,又特別結(jié)合當時的政治需要,宣傳封建思想的提要形式,在編纂方法上建立了目錄學的規(guī)模。④《四庫全書總目》在史料鑒別上也具有科學態(tài)度,其收書的數(shù)量是空前的,然而多而不雜。⑤總之,《四庫全書總目》是中國目錄學史上繼劉歆《七略》、唐《隋書。經(jīng)籍志》、鄭樵《通志。藝文略》之后的集大成巨著,《四庫全書》和《四庫全書總目》成為中國18世紀以前古書的一大匯集和總結(jié),并以其科學的分類,嚴謹?shù)捏w例,以及簡明扼要、一覽了然的具體的實用性,成為后人做學問的門徑,在中國的目錄學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5.參考答案: 中國古代圖書的一種裝訂形式,起于南宋后期。包背裝將書頁背對背地正折起來,使有文字的一面向外,版口作為書口,然后將書頁的兩邊粘在書脊上,再用紙捻穿訂,最后用整張的書衣繞背包裹。由于包背裝的書口向外,豎放會磨損書口,所以包背裝圖書一般是平放在書架上。包背裝圖書的裝訂及使用較蝴蝶裝方便,但裝訂的手續(xù)仍較復雜,所以不久即被另一種裝訂形式——線裝所取代。6.參考答案: 即書的前后封皮,又稱“書皮”。7.參考答案: 《五代史志》中“五代”指梁、陳、北齊、周、隋五代。因為唐代在官修梁、陳、北齊、周幾朝的史書時,只修了紀傳部分,而沒修志。后來唐人撰修《隋書》時就將沒有修志的梁、陳、北齊、周以及隋五代的志合在一起撰寫,納入《隋書》中。8.參考答案: 又稱“書足”,指書籍下端的切口。因線裝書是平放在書架上,所以一般都要在書根是題寫書名、卷、數(shù)、冊次等,以便翻閱。9.參考答案: 不明詞義(古詞、通假、典故、方言等)致誤;不明專有名詞(人名、地名、官名、稱謂等)致誤;不明文獻名稱致誤;不明文獻名稱致誤;不明語法致誤;不明文體致誤;不明文意致誤;因文獻錯誤而致誤等。10.參考答案: 學者按照自己的方便,隨意闡釋六經(jīng),來發(fā)表自己的思想,展現(xiàn)自己的智慧,詮釋自己的生命。“六經(jīng)注我”是相對于“我注六經(jīng)”而言的,其提出者陸九淵本意為:理解六經(jīng),發(fā)揮經(jīng)義而不為所拘限,使六經(jīng)為我所用。但后世學者矯枉過正,因此形成了率性處理文獻的空疏學風。11.參考答案: 官刻即由官方主持刻印的圖書,它分中央刻書、地方刻書等。中央刻書主要由國子監(jiān)、文淵閣、經(jīng)廠、武英殿等中央專門負責圖書印刷的機構(gòu)和其他一些部門主持,地方刻書主要是由地方政府機構(gòu)及官辦的學校、書院等主持,如有公使庫本、鹽茶司本、庾司本、漕司本、提刑司本、計臺本、倉臺本、安撫使本、郡齋本、各地州府縣署刻本、各地州學、縣學、軍學、郡學(郡庠)、學宮本等等。此外,中央政府有時還命令佛寺道觀代刻佛經(jīng)道藏。官刻圖書一般刻工、刷印都較精良,但文字校勘方面則不及家刻本。12.參考答案: 為了保護圖書,人們常用馬糞紙為里、外敷以藍布的紙板制成包裹書籍的書套,包裹前后左右而僅露上下書口于外的書套稱為四合套,將書全部包裹的稱為六合套。因南方潮濕易被蟲蛀,所以一般很少用書套。13.參考答案: 我國近代最大的私營出版機構(gòu)之一,1897年由夏粹芳等人創(chuàng)辦,它是以資本主義經(jīng)營方式經(jīng)營、以機械化印刷的的工業(yè)企業(yè)。商務印書館最初主要是印刷商業(yè)用的名片、廣告、簿記、帳冊等,故名“商務”。1900年后開始出版圖書,1902年成立編譯所編印中小學、師范等各類學校的教科書,同時編輯政治、法律等各種圖書及雜志,翻譯─版各種項英語讀本和英漢辭典。商務印書館有自己的編譯所、印刷所、發(fā)行所。解放后商務印書館改為國營,以出版各類辭書、翻譯作品為主。14.參考答案: 古代福建地區(qū)所刻書通稱建本、閩本。建本主要是書坊刻書,其地主要集中在建寧、建陽一帶,其中建陽縣西七十里的麻沙鎮(zhèn)書坊林立,所刻書世稱“麻沙本”。因書坊刻書旨在牟利,因此建本書大多較刊不精,且多用軟木刻版,印刷質(zhì)量也不高。15.參考答案: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類書,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由姚廣孝、劉季篪和解縉任監(jiān)修、匯集了三千余位學者參加編修,于永樂六年(公元1403年)編成,全書共計22,877卷目錄60卷(一說為22,011卷),全書裝訂成11,095冊。16.參考答案: 大體一有三種形式。 (1)按時代編排。 (2)按文學作品的體裁編排。 (3)按文學流派編排。17.參考答案: 碑志的性質(zhì)價值,大體與史傳相當,特別是那些達官貴人的身后必有行狀,而史傳、碑志大多是本著行狀來撰寫的。但是史傳只記同王朝有關(guān)系的代表人物,碑志所述人物事跡之不見于史傳記載者為數(shù)更多。又史傳所記往往省略,而碑志所記則更加詳實,有大量資料可以補充史載所缺。石經(jīng)都是由政府建立的,其??敝珜彂h勝于古抄本。比如清初顧炎武、張爾岐就曾用《開成石經(jīng)》來補明監(jiān)本《儀禮》的闕文。阮元的《十三經(jīng)注疏??庇洝芬怖昧恕堕_成石經(jīng)》;畢沅的《道德經(jīng)考異》則利用了唐代石刻本。今后對校經(jīng)、子書時,這些石刻本仍可以發(fā)揮作用。18.參考答案: 古代有一種五色小餅,其色彩斑斕,稱為饾饤。饾版是將彩色畫稿按其不同顏色分別鉤摹下來,將每一種顏色刻成一塊小版,在刷印時按畫面的內(nèi)容在不同的版上分別刷上不同的顏色,然后逐色依次套印或迭印,用這種方法刷印出來的版畫色彩、濃淡均與原作無異,其鮮艷的色彩如饾饤一般,故稱作“饾版”。今日所能見到的最早用版印制的圖書是明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顏繼祖印制的《蘿軒變古箋譜》上下兩冊。 “拱花”是用凸凹兩版嵌合,使紙面拱起花紋,其效果有如今天的鋼印。拱花因其富有立體感,所以很適合用來印刷翎毛畫和山水畫中的行云流水。19.參考答案: 所謂文獻的載體,是指記錄、保存、傳播文獻的物質(zhì)實體,也就是能夠保留文字記錄的實體。具體說來有甲骨文、竹木、金石、縑帛類織物以及紙張等等。20.參考答案: ??狈矫妫孩俑鶕?jù)文以來判斷和確定錯訛衍脫,憑借對文意得得理解訂正原文是鄭玄校書的主要方法;②運用了本校和他校等校勘方法;③尊重原文,在??敝校舭l(fā)現(xiàn)原文缺誤之處,他一般在注釋中指出。 注釋方面:①廣征博引,最大限度地吸收前人的成果,保持了古人傳注的繼承性,又發(fā)展了傳注學;②運用了音訓的方法;③繼承和發(fā)揚了司馬遷“疑者闕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21.參考答案: 以歷史事件為綱的史書體裁。亦即將重要的史事分別列目,獨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順序來編寫。22.參考答案: 《論語》、《孟子》、《中庸》、《大學》合稱《四書》。 《論語》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孟子》主要是孟子的言行。 《中庸》是戰(zhàn)國末期至東漢初年的儒家學者所作,文中進一步發(fā)揮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強調(diào)要想做到中庸,就必須依禮行事。禮就是圣人按中庸的原則制定的,它能使人行事不至偏激。 《大學》則主要是強調(diào)“治國平天下”的道德思想基礎(chǔ),把封建的倫理同封建政治結(jié)合起來,宣揚各人的倫理道德對治國平天下具有重要意義,它也講“格致”之學。23.參考答案: 1973年長沙馬王堆3號西漢墓出土的簡帛文獻,約29件12萬字,主要有《老子》甲乙本、《黃帝內(nèi)經(jīng)》、《周易》、《戰(zhàn)國縱橫家書》等。24.參考答案: 載體、內(nèi)容類別、典藏傳播25.參考答案: 類書起源于曹魏,盛行于南北朝、隋、唐。由于此時文章流行駢體,詩也講究辭藻,都要多用典故,于是人們從以前的書籍包括經(jīng)史子集里抄出種種可用于詩文的故實,分類編集,為人們查用典故提供了方便。 隋末虞世南的《北堂書鈔》;唐初歐陽詢的《藝文類聚》;盛唐徐堅的《初學記》;中唐白居易的《白氏六帖事類集》。 作用: (1)作資料索引用。研究古代的事物,可查一查這些類書里有關(guān)的門類,利用已收集好的資料作參。 (2)輯佚用。因為這些類書編集的時代早,有很多失傳的古籍在這些類書和其他古籍里還保存了零篇斷句,可以搜輯到一起,使人對失傳了的古籍還能窺見其大略。 (3)校勘用。這些類書中引用的古籍有許多并未失傳,但文句有時和今本不同,有些比今本正確,可以利用其??彼我郧肮偶>鞩I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 指在??惫ぷ髦杏米魑淖只A(chǔ)的版本。記錄異文或改正誤字,都是在底本文字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為便于工作,也方便讀者,多用錯誤較少的足本,通常選用某一版本系統(tǒng)的祖本,也可以是古本或后人的精校本。2.參考答案: 校法四例是對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陳垣先生有關(guān)對校的觀點是由于歷史條件所限,不必當成今天通用的原則。因當時古書不易得,為了照原樣留一個副本,只好“照式錄之”?,F(xiàn)在有了影印、復印的好條件,就不必“死校”了,因為對校的最終主旨畢竟是要校勘出一部在文字上比較正確無訛的新善本書,而不在于研究底本與對校本之間有多少異同出入。所以在對校時要有所去取,就不僅要校異同,還要判斷是非,而要判斷是非,就不能不參己見。3.參考答案: 王羲之4.參考答案: ①《太平御覽》:是百科全書性質(zhì)的類書,引書比較完整,多整篇整段的文字,且注明出處,故此書歷來為學者所重視。 ②《太平廣記》:是小說類書,所收內(nèi)容,除正史外,還有野史、地理、文集、筆記、佛道典籍、傳說、小說等,引用書目存佚各占一半,此書對于研究古代文學和社會風俗是最重要的書籍,并對史料的輯佚、??惫ぷ黝H多參考價值。 ③《冊府元龜》:是史學類書,官修類書中此書篇幅最長,同時也是《四庫全書》中最大的類書之一,在中國歷史文獻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分類極為詳細和完備,較好的體現(xiàn)了類書的特點,該書資料豐富集中,為后世研究歷史提供極大方便。它還便于??焙洼嬝?④《文苑英華》:是文學類書。小說詩歌文學作品近兩萬篇,按文體分賦、詩、歌行、雜文、中書制誥、翰林制誥等三十九類。書中約十分之一是南北朝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多數(shù)是根據(jù)當時流傳不多的抄本詩文集收錄的,保存了不少有價值的文獻資料,校記里還附注有別本的異文,可以用以輯補校勘唐人的詩文集。《文苑英華》中收錄不少詔誥、書判、表疏、碑志,還可以用來考訂史實。5.參考答案: 第一,選好底本,所采用的底本應具有一定學術(shù)價值或文物價值; 第二,注意保存古籍原貌; 第三,擬定序跋; 第四,編制新目錄和索引。6.參考答案: 一般要從版式、行款、字體、墨色、紙張、牌記(包括內(nèi)封面)、諱字、裝禎、刻工、序跋、題識、藏章,以及著錄情況等多方面入手,綜合判斷。7.參考答案: 中國古代的地理類著作,主要有總志、都邑、時令、山川、游記、外紀等類別。與今天的地理類著作不一樣。它不講自然地理,主要講人文、政治、和沿革地理。8.參考答案: 所謂“信史”,即“秉筆直書”,《史記》成為“信史”典范,主要是因為司馬遷在寫《史記》過程中堅持:(1)“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著“信史”必須廣泛收集材料,決不憑一面之詞,道聽途說就妄下斷言。(2)信以傳信,疑以傳疑。收集到的資料,可能說法不一,經(jīng)過自己的考證,仍然真假難辨。遇到這樣的問題,處理辦法就是都記錄下來,將這個疑難問題留待后人辯證。(3)論從史出。要實事求是,要基于史實而得出評論。9.參考答案: 清崔述之辨?zhèn)蚊5餐瑯用孕湃寮医?jīng)典,無法真正實事求是,以至有自相矛盾之處。10.參考答案:《廿二史考異》11.參考答案: (一)豐富的歷史文獻整理實踐: 1、《朱熹辨?zhèn)螘Z》 2、《咸同滇變見聞錄》——《回民起義》 3、主持二十四史點校 (二)歷史文獻學學科理論: 1、《整理國故介紹歐化的必要和應取的方向》 2、《談歷史文獻學》:歷史文獻學的重要性 3、《再談歷史文獻學》:歷史文獻學的四個部分(理論、歷史、分類學、應用) (三)擬成歷史文獻學研究提綱12.參考答案: 我國現(xiàn)代規(guī)模最大的古籍叢刊之一,1924年由中華書局開始編印出版至1931年共了出5集,包括古籍11,305卷。如果說《四部備要》是以實用而深受學術(shù)界重視?!端牟總湟芬酝ㄐ袑嵱脼檫x書原則,然后用鉛字排印,1935年中華書局又出版了標點洋裝本。13.參考答案: 記載中國明代各地區(qū)社會政治經(jīng)濟狀況的歷史地理著作,明末清初顧炎武撰。該書先敘輿地山川總論,然后根據(jù)明朝行政區(qū)劃,敘述輿地沿革,涉及服役、屯墾、水利、漕運等諸多方面,以講究郡國利病貫穿全書,重點輯錄了兵防、賦稅、水利三方面內(nèi)容,是研究明代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重要史籍。被梁啟超稱為“政治地理學”,也是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研究中國地方政治史必讀的書。14.參考答案: 他校法者,以他書校本書。凡其書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書校之;有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書校之;其史料有為同時之書所并載者,可以同時之書校之。15.參考答案: 《通典》等十種通史性的典章制度書籍的總稱?!锻ǖ洹?、《通志》、《文獻通考》合稱三通;清代乾隆年的《續(xù)通典》、《清通典》、《續(xù)通志》、《清通志》、《續(xù)文獻通考》、《清文獻通考》,并稱九通。16.參考答案: 指對校各本不存在文字差異,表面上沒有錯誤痕跡,但實際上可能存在的訛錯。疑誤的實質(zhì)是校書者根據(jù)有關(guān)知識發(fā)現(xiàn)疑難,認為存在錯誤,但無法找到版本依據(jù),因無跡可尋,這類問題有時較難發(fā)現(xiàn)。17.參考答案: 由南宋袁樞編撰的《通鑒紀事本末》而創(chuàng)立。 袁樞鑒于《通鑒》按年月紀事,往往一件事情還未記完又得另記別的事情,使讀者感到頭緒紛紜,要弄清事情的全過程必須查上好幾年好幾卷,于是創(chuàng)造了這個新辦法,即從“三家分晉”開始,到最后“世宗征淮南”結(jié)束,共立了239個標題。每個標題下面把有關(guān)的《通鑒》原文抄錄到一起,這樣不勞翻檢就能通讀其事的始末。18.參考答案: 《絕妙好詞》7卷,南宋周密編。編選南宋詞人132家的作品,周密本人就是詞作家,所以一般認為選得精當。清代查為仁、厲鶚撰《絕妙好詞箋》,詳注詞人爵里、詞篇本事及有關(guān)佚聞、評語。很有用。19.參考答案: 個人的作品匯編成集,就叫作別集。20.參考答案: 編纂特色:體例:“用韻以統(tǒng)字,用字以系事” 1)依《洪武正韻》韻目,按韻分列單字; 2)每一字下詳注音韻訓釋,備錄各種字體; 3)分類匯輯與之相關(guān)的文獻資料。 價值: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類書。 1)在類書編纂史上,發(fā)展為百科全書形式,最值得珍視; 2)保存了宋元以前的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獻; 3)在??薄⑤嬝确矫鎯r值可觀。21.參考答案: 可以用來研究古代洛陽的有《洛陽伽藍記》5卷,北魏楊衒之撰。該書追記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后,到爾朱氏破壞之前,洛陽坊市的繁盛和佛寺的莊嚴奢麗,從中并且可以看到其時鮮卑貴族漢化的程度幾乎與漢族官宦無甚差別。 可以用來研究南京的有《六朝事跡編類》2卷,南宋張敦頤撰。六朝指吳、東晉、宋、齊、梁、陳,其國都為建鄴改稱建康,即今南京。此書分類記述六朝以至南唐、北宋時建康城之事跡。22.參考答案: 魏收所著《魏書》被稱為“穢史”原因有二:其一,北魏時期存在著兩大政治集團的對立,魏收屬于東魏北齊這個系統(tǒng),特別為己方政治集團服務。他所寫的書對于另一個系統(tǒng)的記載都有打擊政敵的傾向,受到另一個系統(tǒng)的強烈反對;其二,魏收本人對于這些違反秉筆直書傳統(tǒng),撰寫虛假、片面歷史的做法,不加掩飾,甚至引為自豪。 對于此,我們應該看到,魏收對政敵的攻擊也使一些重要史實流傳下來,對于紀傳體史書體例有所發(fā)展,其中關(guān)于佛教、經(jīng)濟的記載很有價值,但他把史筆作為各人酬恩報仇的工具,是違反我們提倡的史學傳統(tǒng)的,不值得肯定。23.參考答案: 一是尊重而不迷信前人,堅持實事求是原則。不存門戶之見,不簡單從固有觀念出發(fā),以求真為最高目的。 二是分清主體與局部、一般與特殊的關(guān)系。文獻流傳愈久,與原貌差距愈大,甚至真?zhèn)位祀s,乃必然之規(guī)律。當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全面鑒別,方能更加接近真理。要之,辨?zhèn)伪仨殞ξ墨I作歷史的、綜合的、全面的考察,分清主體與局部、一般與特殊的關(guān)系,不因局部有偽而否定主體,不以一般原則代替特殊情況。 三是關(guān)注考古新發(fā)現(xiàn),吸取最新研究成果??脊懦鐾粮鞣N文獻、文物無疑是證明古籍真?zhèn)渭捌淠甏淖羁煽抠Y料,考古新發(fā)現(xiàn)不斷改變?nèi)藗儗v史文獻以至歷史的認識。24.參考答案: 集解種類有二,名同實異。一如杜預《春秋經(jīng)傳集解》,略同于鄭玄《毛詩箋》。一如何晏《論語集解》,聚集孔安國、包咸、馬融、鄭玄、王肅等諸家解說。孔穎達在疏解杜預《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時曰:“杜言集解,謂聚集經(jīng)傳,為之作解;何晏論語集解,乃聚集諸家義理,以解論語,言同而意異也?!焙笫兰舛酁楹侮獭墩撜Z集解》體例。而后世集注、集傳、集說、集釋均由此發(fā)展而來。25.參考答案: 《契丹藏》是遼代雕刻的漢文大藏經(jīng),其雕印始于遼圣宗統(tǒng)和年間,結(jié)束于遼道宗清寧九年(約公元983至1063年),全藏用卷軸裝,共579帙,現(xiàn)已亡佚,僅在1974年山西應縣木塔佛像胸部發(fā)現(xiàn)了該藏的部分殘卷。卷III參考答案一.參考題庫1.參考答案: 據(jù)文獻記載大約產(chǎn)生在唐代的中唐穆宗到晚唐僖宗時期。 長慶四年元稹《白氏長慶集序》寫道:(《白氏長慶集》)至于繕寫模勒、衒買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 晚唐柳玭《柳氏家訓》也記載了當時四川一帶的雕版印書情況。另外《舊唐書》、《冊府元龜》、《唐語林》等書中亦有此時雕版印刷的記載。 現(xiàn)存的唐代印刷品,也大多是中晚唐時期的。舉世聞名的一件《金剛般若波羅密經(jīng)》,發(fā)現(xiàn)于敦煌莫高窟,卷首有釋迦牟尼坐在蓮花座上說法的插圖,是唐代印刷品中的精品。卷末有咸通九年(868)的題款,現(xiàn)藏倫敦大英博物院。 這些印刷品的實物連同文獻中的記載,可以證明,至遲在中晚唐時期,已出現(xiàn)雕版印刷的多種物品。2.參考答案: (1)佛教文獻:90%是佛教文獻。除佛經(jīng)外,還有寺院文書,包括寺院財產(chǎn)賬目、僧尼名籍、事務公文、法事記錄等,是研究敦煌地區(qū)佛教和當?shù)厣鐣畹恼滟F材料。 (2)其它宗教文獻:道教、摩尼教、景教文獻。 (3)地理學、方志:敦煌文書保存了不少已經(jīng)失傳的古書,尤其值得重視的是其中的地理著作,如《括地志》、《諸道山河地名要略》等,是研究唐代地理的重要資料。敦煌文獻中還有關(guān)于西北地區(qū),特別是敦煌的幾種方志,為史籍所不載,如《沙洲都督府圖經(jīng)》、《沙洲地志》等,對敦煌乃至西北歷史地理的研究十分重要。 (4)關(guān)于歸義軍的資料:歸義軍統(tǒng)治敦煌的歷史,在正史中記載都非常簡略,且多錯訛。敦煌文書中有關(guān)這段歷史的資料在七百種以上,敦煌文書的出現(xiàn),才讓史學界基本搞清了這段歷史。 (5)公私文書:敦煌文獻中保存了大量公文,包括法制文書和“官文書”以及契約和民間團體的“社文書”等私文書。它們是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是研究這一段歷史,尤其是政治、經(jīng)濟、法律和社會生活必須重視敦煌文書的資料。 (6)民俗、社會生活史資料:敦煌文獻中包括童蒙讀物和字書,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唐五代的教育情況,還為考訂唐音,研究西北方言及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資料。此外,敦煌文書中含有不少研究這一段時期民俗和社會生活史的珍貴材料。 (7)文學資料:敦煌文獻中保存了大量古典文學資料,其中大多是民間文學作品。而變文是敦煌文學中最引人注意的一部分,它的發(fā)現(xiàn)解決了中國文學史上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敦煌文學資料中還有重要的一類是話本小說。 (8)科技史料:敦煌文書中有部分關(guān)于天文學、醫(yī)學、數(shù)學、造紙術(shù)等方面的內(nèi)容。敦煌文書中的唐咸通九年(868)《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是現(xiàn)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中國發(fā)明印刷術(shù)的實證。 (9)非漢文文獻:敦煌文獻中還有不少非漢文文獻,如古藏文、回鶻文、于闐文、龜茲文、梵文、突厥文等,以藏文文獻數(shù)量最多。 (10)藝術(shù):敦煌壁畫是人類主要的文化遺產(chǎn),敦煌文書中保存了一些音樂、舞蹈資料,如琴譜、樂譜、曲譜、舞譜等。3.參考答案: (1)本書是一部規(guī)模龐大的解題書目。它不同于正史中的藝文志是史書的組成部分,而是與《祟文總目》、《直齋書錄解題》等同樣是書目的單行本。因而它在各部類的序論、解題、作者介紹、版本源流等方面,不像史志目錄那樣受篇幅的限制,因而可以盡量作出必要的敘述和評論,從而使它成為清代規(guī)模最大的解題書目。 (2)本書分為“著錄”書和“存目”書兩大部分,是一個創(chuàng)例?!爸洝睍瑢憺槎ū?,收入《四庫全書》之內(nèi)?!按婺俊睍遣皇杖搿端膸烊珪返?,但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同樣撰寫提要。4.參考答案: 清初官修的《淵鑒類函》是在明萬歷時人俞安期的《唐類函》基礎(chǔ)上增修的,而《唐類函》又只是隋唐四種類書的匯編,原有的類書既然存在,重出的清《類函》在校勘古籍上就沒有什么用處。5.參考答案: 1977年,考古學者在陜西岐山縣鳳雛村發(fā)現(xiàn)的周代甲骨文,因這一地古稱周原,因而被稱為周原甲骨文。其主要記載的是西周早期的事情,涉及周文、武、成王時期的祭祀、征戰(zhàn)、田獵、農(nóng)業(yè)、卜卦等內(nèi)容,以微雕、內(nèi)容簡略為特點。周原甲骨文對于甲骨文中“易卦”的數(shù)字研究以及西周早期社會有一定的史料價值。6.參考答案: 許多古書都片段引用了不少失傳了的古籍,把這些已失傳的古籍片段地找出來編輯成書,就叫做輯佚。7.參考答案: 信,即真實,要求譯文踏實于原文,再現(xiàn)原文的意旨,不作任意發(fā)揮。8.參考答案: 主要有四個組成部分。它們是:有一個分類體系。有一個總說明。每類之下有小序,說明各類的學術(shù)源流(一般認為小序和總說明即總序在《七略》中合為“輯略”)。每書都撰有敘錄(解題或提要)。9.參考答案: 北宋宋敏求《長安志》,記述周秦以來的長安及周邊地區(qū),尤詳于唐宮室、坊市及京兆府所管二十四縣。為今研究唐長安城的主要依據(jù)。北宋張禮《游城南記》,這不是一般的游記,而是張氏與友人于北宋元祐元年對長安城南唐代遺址實地調(diào)查的記錄,可作為研究唐長安南郊地理遺址的依據(jù)。南宋程大昌《雍錄》,對長安及關(guān)中古跡作專題考訂講述,以唐代史實為多,并附略圖。尤其注重與政治制度和軍事活動有關(guān)的地理,設有政事堂、唐兩省、吏部運院、神策軍、延英召對、南北學士、唐高祖入關(guān)、明皇幸蜀等專題。10.參考答案: 《詩》相傳《詩經(jīng)》是孔子編定的,在司馬遷的筆下孔子刪定了《詩》,孔子本人多次說過有關(guān)《詩》的名言,在《論語》中也出現(xiàn)引用《詩》的文句?!稌房鬃釉磉^,《禮》是孔子教學課程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中第一門課,孔子十分重視“禮”,并注重禮的作用和傳授,《樂》孔子也整理過《易》為周代的占筮之書,孔子十分喜好《易》并認真研究,同時認真向?qū)W生講授,是孔子賦予《易》以新的內(nèi)容,并為其作了較為特殊的傳注。 《春秋》經(jīng)孔子編定是世人所公認,成為我國第一本編年體史書。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整理六經(jīng)都是“述”的結(jié)果,而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創(chuàng)作,但他因整理“六經(jīng)”給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遺產(chǎn),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派?!傲?jīng)”均不同程度經(jīng)過孔子的整理,并在孔子整理的基礎(chǔ)上才得以較完成的保存下來,因此,認為《六經(jīng)》的整理為我國歷史文獻學的萌芽,孔子是中國歷史文獻學的始祖。11.參考答案: 通過對版本的鑒定,判斷書籍的出版年代、版本類別、流傳情況等,進而判定其價值與優(yōu)劣得失,為濘主研究提供版本學依據(jù)。12.參考答案: (1)匯輯資料。 (2)校點。 (3)注釋。 (4)編制索引。 (5)撰寫序言。13.參考答案: ①創(chuàng)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些方法一直為后人所使用并不斷完善,成為如今整理文獻的基本模式。 ②創(chuàng)造性的編撰了《別錄》,它作為各類文獻的敘錄,是提要式的內(nèi)容簡介,后世的著作前的序文當是源于《別錄》的。《別錄》是我國書目提要之始祖。 ③完成了我國第一部綜合性的圖書分類目錄《七略》盡管它在分類上采用的標準不一,也有失當之處,但后代編輯書目的原則、體例、方法,都是在《七略》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在劉向劉歆之后,“校勘學”“目錄學”才逐漸發(fā)展起來并具有規(guī)模,最后成為兩門相對獨立的學科。他們在歷史文獻的整理、校勘、分類目錄等方面的成就是杰出的,奠定了我國古代歷史文獻學的基礎(chǔ)。14.參考答案: 本世紀初發(fā)現(xiàn)于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古代圖書的總稱。1900年一位名叫王圓箓的道士無意中在莫高窟的一個洞穴中發(fā)現(xiàn)了數(shù)萬卷公元四世紀到十世紀的古代遺書,內(nèi)容包括宗教、經(jīng)史子集四部圖書和文書帳冊三大類,其中漢文佛教經(jīng)典占總數(shù)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文種則有漢文、西夏文、古藏文、梵文、于闐文、回鶻文等。從裝訂形式看,絕大多數(shù)是卷軸裝,也有經(jīng)折裝和其他一些裝訂形式。敦煌遺書的發(fā)現(xiàn)是二十世紀我國文物史上最重大的發(fā)現(xiàn)之一,但大部分敦煌遺書被外國人盜走,現(xiàn)分別收藏于世界各地圖書館、博物館中。15.參考答案: 一書目錄即按照一定次序編排的一書的篇名和該書各篇敘錄(或只有篇名沒有敘錄)。一書目錄多是一書的組成部分,附本書以行。古人多撰成全書然后編定目錄,故目錄通例在全書之末。群書目錄為按照一定次序編排的一批圖書的書名和敘錄(也有無敘錄者)。它產(chǎn)生于我國圖書、目錄事業(yè)正式興起的西漢時期。成帝時,劉向校定群書,作《別錄》,后劉歆作《七略》,均是群書目錄的范例。群書目錄因著錄眾多文獻,比一書目錄作用與意義更大,其編排、著錄也往往復雜和艱難。因之群書目錄為目錄學研究之主要對象。16.參考答案: 指今文的魯、齊、韓三家詩和古文“毛詩”。秦焚書以后,《詩經(jīng)》以其口耳相傳、易于記誦的特點,得以保存,在漢代流傳甚廣,出現(xiàn)了今文的魯、齊、韓三家詩。三家詩在西漢被立為博士,成為官學。魯詩出自魯人申培,齊詩出自齊人轅固,韓詩出自燕人韓嬰,三家詩興盛一時。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的古文“毛詩”晚出,在西漢雖未被立為學官,但在民間廣泛傳授,并最終壓倒了三家詩,盛行于世。后來三家詩先后亡佚,今本《詩經(jīng)》,就是“毛詩”。17.參考答案: 胡應麟是明朝著名的文學家,在文獻學上也有重大成就,著有《經(jīng)籍會通》、《四部正訛》、《九流緒論》等書。其中《經(jīng)籍會通》是胡應麟對歷代書籍編纂源流、散失混雜、刻印收藏等情況作綜合性、比較性研究后的成果。是一種議論與記載合編、考辨與傳聞共存的古代文獻史筆記。其主要成就有三個方面: 一是保留了有關(guān)書籍流傳的重要文獻; 二是考證了典籍源流與演變; 三是在檢閱歷代史志目錄、公私目錄的基礎(chǔ)上,綜合評價各家書目優(yōu)劣,分析類例得 失,對中國目錄學史的研究做出了比較科學的總結(jié)。而胡應麟的《四部正訛》則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地道的辨?zhèn)螌V?,他首次綜考四部之書,擴大了考辨的范圍《四部正訛》考辨了包括經(jīng)史子集四部書集在內(nèi)的100余種著述;首次總結(jié)了偽書產(chǎn)生的原因、偽書的種類,將偽書產(chǎn)生的原因及偽書的種類歸結(jié)為二十一種,幾乎將偽書的種類及作偽的原因囊括殆盡;第一次系統(tǒng)總結(jié)辨?zhèn)蔚姆椒?;標志著辨?zhèn)螌W的確立。胡應麟還在總結(jié)前人成果的基礎(chǔ)上,從文獻著錄情況、作者處境、文體形式、語言稱呼以及典籍由來等方面進行考察,層層推勘,細心審訂,考辨了70多種古籍,取得很大成績。在文獻學史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8.參考答案: 《尚書》在中國史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尚書》不是一部成熟的歷史著作,只是一部古代歷史文獻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