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四川省瀘州市納溪中學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3-2024學年四川省瀘州市納溪中學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3-2024學年四川省瀘州市納溪中學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3-2024學年四川省瀘州市納溪中學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3-2024學年四川省瀘州市納溪中學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四川省瀘州市納溪中學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

卷含解析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題。

材料一

【本報訊(記者李貞)】《中國詩詞大會》舉辦兩季以來,可謂是難得的同時收獲了

收視率與好口碑的綜藝節(jié)目。第一季首播時,收視率就達到了全國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

二季借助央視這一強勢平臺,又占據(jù)了春節(jié)黃金檔的十余天強勢檔期,收視率更是飛速飆

升。

在微博上,不僅普通網(wǎng)友紛紛留言關注,一些知名“大V”也出言點評,《中國詩詞

大會》等文化類節(jié)目點爆牧視熱點,成為現(xiàn)象級電視節(jié)目,給熒屏吹來一股清新之風。同

時,這樣的節(jié)目也給電視人帶來深思與啟迪:我們不該將寶貴熒屏資源拱手讓給那些粗俗

無聊,浪費大量人力、物力的“曝米花”節(jié)目,以博得些許廉價掌聲,換取毫無意義的虛

假收視。

節(jié)目的火爆,帶來的是各位參賽選手的人氣高漲。勇奪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總決

賽冠軍的,是來自上海的“00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節(jié)目中的淡定從容,“圈粉”無

數(shù),被網(wǎng)友們盛贊為“滿足了對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而除了武亦妹這樣的“才女型”

選手成了新晉“網(wǎng)紅”,許多參賽選手憑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腔熱愛,與苦難不斷斗爭

的毅力,也成為了媒體深度挖掘的對象。像白茹云、王海軍這樣選手的參賽,一方面讓社

會大眾知道了詩詞與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遙遠,另一方面也傳遞了溫暖與感動?!督夥湃?/p>

報》、《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微信公眾號上,也都發(fā)布了介紹節(jié)目中人氣參賽選手的文

章,獲得了不錯的閱讀量。

無論是網(wǎng)友們對節(jié)目的高評價,還是對參賽選手、嘉賓以及節(jié)目幕后的關注,實際上

都反映出了社會大眾對傳統(tǒng)文化有強烈的了解欲望。事實上,在今年《中國詩詞大會》火

爆熒屏之前,已經(jīng)有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謎語大會》等一系

列以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核心的節(jié)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些節(jié)目改變了以往文化宣傳

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而是創(chuàng)新形式、寓教于樂,潤物無聲地令傳統(tǒng)文化獲得了當代觀眾的認

可。

另外,節(jié)目還使得不少觀眾增強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樹立一種文化自信。

網(wǎng)友“美好好”表示,“期待全社會能由之激發(fā)起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出于真誠的對傳統(tǒng)文化

的熱愛與尊崇”。網(wǎng)友“似水在流年”的體會則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華文化是意象

里的中國,是詩詞大會的中國,這背后是全體黃皮膚的中國人!這是我們區(qū)別于其他民族

的根和標識”。

(摘編自2017年2月10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材料二

早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就明確指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jīng)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

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jīng)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

基因??倳泴鹘y(tǒng)文化的關注,也是社會的廣泛共識?!吨袊娫~大會》實現(xiàn)了“有意

義”與“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給端少有的“老少皆宜”。

《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還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這一熱點與當代國人對傳統(tǒng)文化

回歸的呼喚緊密相連,從另一個角度講,也是國人文化自信的體現(xiàn)。

(摘編自2017年02月08日《湖南日報》)

材料三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中出現(xiàn)的詩詞,從《佛經(jīng)》、楚辭到毛澤東詩詞,時間跨越

數(shù)千年,涵蓋了先秦、兩漢、魏晉、唐宋、明清到近現(xiàn)代整個中國詩歌史。競賽題是央視

請高校專家出的,題目所涉詩歌不是局限于唐詩宋詞等中國詩詞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

精品,選擇普通觀眾熟悉的,日常吟誦得多的,能帶來審美享受的主流作品。

(摘編自2017年02月09日《長江日報》)

材料四

近日,在央視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落下帷幕,節(jié)目的熱播也掀

起了新一輪學習古典詩詞的風尚。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diào)查中心聯(lián)合問卷網(wǎng)、對2000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

項調(diào)查顯示,18.5%的受訪青年在平時生活中經(jīng)常閱讀或?qū)W習古典詩詞,70.0%的受訪青

年認為在今天仍需培養(yǎng)古典詩詞愛好,75.5%的受訪青年認為社會應加強古典詩詞方面的

教育。

如何推動古典詩詞走進今天人們的生活?愛訪青年的建議有:與流行文化對接,找到

當代人更易接受的傳播方式(58.0%);在網(wǎng)絡文化中植入古典詩詞的成分,推動其普及

(49,4%);提倡全民鑒賞古典詩詞,降低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門檻(31.1%)等。

(節(jié)選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有刪改)

7.下列針對上述材料的理解,準確的一項是()

A.《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收視率超過第一季,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其成功根源在于利用

央視這一平臺和春節(jié)黃金檔期。

B.在電視人眼中熒屏是一種資源,《中國詩詞大會》使他們產(chǎn)生了思考,不能為追求收

視率而任由劣質(zhì)節(jié)目霸占熒屏。

C.武亦姝、白茹云和王海軍均因參加《中國詩詞大會》而被媒體深度挖掘,這也更進一

步地引發(fā)了人們對詩詞的認識。

D.作為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改變了此前文化節(jié)目高高在上

的姿態(tài),在形式等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

8.下列針對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A.根據(jù)第一則材料,可看出《中國詩詞大會》受到了很高的評價,其實質(zhì)是反映了當前

社會大眾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期待和渴求。

B.第二則材料和第一則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中國詩詞大會》熱播的原因,但第二

則材料對原因分析則更為全面。

C.第三則材料概述了《中國詩詞大會》所用競賽題的來源和詩詞選擇標準,以觀眾的心

理需求和實際水平為明確導向。

D.第四則材料具有新聞調(diào)查的性質(zhì),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數(shù)據(jù)表達觀點,即大多數(shù)的受訪

者認為仍需培養(yǎng)古典詩詞愛好。

E.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敘述新聞事實時,提到了新聞背景,這有助于讀者理解文章的寫

作背景和作者觀點的來龍去脈。

9.根據(jù)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創(chuàng)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活動形式的理解。

參考答案:

7.C8.AD

9.①采用群眾喜聞樂觀的形式或利用電視平臺和黃金檔期;②開展寓教于樂的活動或多

種多樣的競賽方式;③注重內(nèi)容的選擇和深度加工;④利用電子媒體和大數(shù)據(jù)等新工具。

【7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梳理與理解。B項,結合文本內(nèi)容“《中國詩

詞大會》等文化類節(jié)目點爆牧視熱點,成為現(xiàn)象級電視節(jié)目,給熒屏吹來一股清新之風。

這樣的節(jié)目也給電視人帶來深思與啟迪”分析可知,“《中國詩詞大會》使他們產(chǎn)生了思

考”屬于作者的觀點,而不是電視人的觀點。

【8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上述材料的概括和分析。A項,是對這則新聞事實的因果關系

的推斷和解釋。B項,“第二則材料對原因分析則更為全面”應改為“第一則材料對原因

分析則更為全面”,因為第一則說到了平合、檔期、大眾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需求、形式創(chuàng)新

等方面,更為全面。C項,“以觀眾的心理需求和實際水平為明確導向”不符合原文“突

出精品,選擇普通觀眾熟悉的,日常吟誦得多的,能帶來審美享受的主流作品”所說的這

一導向。D項,分析符合原文實際。E項,材料四并未提到新聞背景。

點睛: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nèi)容的考核,考核

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色和手法

的賞析。涉及到文章的細節(jié)、結構、傳主的品格等,試題命制的錯誤選項多為無中生有、

牽拉因果、傳主的品格和所舉的事例不對應,張冠李戴等。答題時注意和文章仔細對讀尋

找細微的差別。注意1分選項,1分選項多為絕對、不全面、牽強、似是而非等特征。

【9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屬于探究題。需要結合文本內(nèi)容分析,也需要拓展。針對文本提出自己的

看法或?qū)ψ约旱膯⑹?,答題時實現(xiàn)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后結合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論證,論

證要圍繞自己的觀點進行,做到中心突出、簡單明了。對創(chuàng)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活動

形式的理解,”競賽題是央視請高校專家出的……能帶來審美享受的主流作品”,開展寓

教于樂的活動;“《中國詩詞大會》實現(xiàn)了'有意義'與‘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給

端少有的‘老少皆宜'”,注重內(nèi)容的選擇和深度加工;”在網(wǎng)絡文化中植入古典詩詞的

成分,推動其普及“,利用電子媒體和大數(shù)據(jù)等新工具等。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①美術研究者是溝通當下與歷史的重要樞紐。這樣說,不但是提醒研究者不能閉門造

車,更是希望在中國更深刻地參與未來世界格局、更頻繁地面對各種新事物沖擊時,研完

者能夠不輕易隨世界“熱風”搖擺,持守學術自律,在尊重中國藝術生成和演進規(guī)律的前

提下,對新事物、新方法進行過濾、轉(zhuǎn)化后再生成研究成果。

②當下,在龐大的“地球村”中,人類的生活正在日趨同質(zhì)化甚至單一化,這股強大

的力量正在慢慢消解不同類型文明之間的差異性和獨特性。我們常擔憂文化不再“純

正”,更不想看到人類文明失去活力,一張面孔。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綿延幾千年,正是

由于其對各種文明、各種藝術形態(tài)兼容并包、化為己用。比如唐代都城長安,各種藝術形

式在此生成、交匯、流轉(zhuǎn),但憑借唐代文明強大的消化、整合能力,最終成就了唐代藝術

的獨創(chuàng)精神和永恒魅力。這種能力依然是未來中國藝術發(fā)展所需要的。21世紀,世界的目

光將不斷聚焦中國,各種優(yōu)勢資源也將紛至沓來、交匯融通。在這樣一種新常態(tài)中,中國

美術研究將承擔更為艱巨的責任,即海納百川后孕育并壯大中國美術獨特的閃光點,讓它

在人類文明譜系中持續(xù)發(fā)光。所以,我們更需要重新認識中國美術在中國情境中的主體地

位,發(fā)揮中國美術在生成中國文化獨特性中的重要作用,使中國文化的特質(zhì)不被世界文明

同質(zhì)化浪潮所消解。

③與世界文明同質(zhì)化趨勢相伴的,是人類文明數(shù)據(jù)化的浪潮??梢哉f,從古至今人類

文明發(fā)展從未離開過對數(shù)據(jù)的獲得和使用,通過持續(xù)將數(shù)據(jù)轉(zhuǎn)化為知識,將知識建構成學

科,人類為理解自身和世界搭筑認知框架。未來,“數(shù)據(jù)”將指向更為龐雜豐富、維度多

樣、全面完備的信息綜合體,也會影響人類思維和生活方式。因此,未來的美術研究也必

然與“數(shù)據(jù)”的搜集和使用息息相關。止匕外,與美術相關的領域和交叉學科研究成果的同

步產(chǎn)出,使用于美術研究的大量多維度數(shù)據(jù)沉淀在未來成為可能,美術研究也將跨入全新

模式。未來美術研究者的性質(zhì)或許會發(fā)生深刻變革:美術研究將從學者個人演變?yōu)檠芯繄F

隊,從專業(yè)領域的“單打獨斗”演變?yōu)槲{不同專業(yè)、不同學科人才精密合作后推出的

“組合拳”。這樣的研究團隊中將不僅包括美術學、歷史學、社會學等領域的學者,甚至

還會引入計算機專家和數(shù)據(jù)處理專家,這可能就是數(shù)據(jù)時代賦予美術研究的新契機和新挑

戰(zhàn)。

④自律,是一種覺知后的自我約束,是理性踏實的踐行,也是重構的前提。未來,中

國美術研究需要不斷對自身價值進行內(nèi)省與觀照,美術研究者應始終站在中國的時代情境

中,重新認識從歷史中走來的中國美術是什么樣的,怎樣去守護中國美術的獨特價值,如

何讓美術的創(chuàng)造活力滋養(yǎng)中國文化。

(摘自孟繁瑋《持守學術自律》,《人民日報》2018年12月23日)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類生活日趨同質(zhì)化正在逐漸消解各類文明的獨特光輝,如果任其自由發(fā)展,豐富多

彩的人類文明的活力便會受到影響。

B.面對各種優(yōu)勢資源蜂擁而至的新常態(tài),中國美術研究者要立足國情,兼容并蓄,化為

己用,打造中國美術獨特藝術品質(zhì)。

C.數(shù)據(jù)化浪潮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數(shù)據(jù)獲得量越多,人類對自身與世界的認知

就越深入,人類文明發(fā)展就越迅速。

D.如何有效地融合其他相關學科研究成果,如何加強與其他學科人才的精密合作,是未

來美術研究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提出中心觀點,然后從兩方面詳加闡述,最后總結全文,重申觀點,指明方

向。

B.文章以唐代文明為例,說明中華文明強大的消化、整合能力成就了自身的生命活力。

C.第②③兩段,分別分析了世界文明同質(zhì)化帶來的擔憂和人類文明數(shù)據(jù)化帶來的影響。

D.文章對美術研究提出持守學術自律要求,借此對其他中國文化研究提出了相同要求。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持守學術自律,既不能閉門造車,也不能隨波逐流,應當在尊重本民族藝術發(fā)展規(guī)律

的基礎上,充分吸取世界其他文化精華。

B.中華文明綿延幾千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本身所具有的獨特而強大的文化品質(zhì)足

以化解當下世界文明同質(zhì)化帶來的侵襲。

C.中國美術在生成中國文化獨特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其主體地位一旦被動搖,中國文

化特質(zhì)就將被世界文明同質(zhì)化浪潮消解。

D.世界文明同質(zhì)化趨勢引發(fā)的新一輪數(shù)據(jù)化的浪潮,將使信息綜合體更豐富、多樣、全

面,不斷推動人類思維和生活方式轉(zhuǎn)變。

參考答案:

1.C2.D3.A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

求,如本題“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要求選出的是“不正

確的一項是",然后瀏覽選項的內(nèi)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C選

項“數(shù)據(jù)獲得量越多,人類對自身與世界的認知就越深入,人類文明發(fā)展就越迅速?!卞e

誤,影響“人類對自身與世界的認知”及“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不只是數(shù)據(jù)的獲得量,還有

對數(shù)據(jù)的有效使用及其他因素。故選C。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nèi)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觀點、論據(jù),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

關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jù)證明的

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D選項“借此對其他中國文化研究提出了相同要求。”錯誤,

文章僅就美術研究而言,并沒有涉及其他。故選D。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明確題干的提問方式,然后

瀏覽選項,到文中圈出相關的句子,再進行比對,設題的誤區(qū)如下:因果關系不當、于文

無據(jù)、以偏概全、說法過于絕對化、變未然為已然。B選項說法過于絕對,“足以化

解”,表述絕對化;C選項“其主體地位一旦被動搖,中國文化特質(zhì)就將被世界文明同質(zhì)

化浪潮消解”言過其實;D選項曲解文意,“世界文明同質(zhì)化趨勢引發(fā)的新一輪數(shù)據(jù)化的

浪潮”錯誤。由原文“與世界文明同質(zhì)化趨勢相伴的,是人類文明數(shù)據(jù)化的浪潮。”可

知,是與世界文明同質(zhì)化趨勢“相伴的”,而不是“引發(fā)”。故選A。

【點睛】解答此題時要在原文中找對應句。先在選項中選定需要“定位”的關鍵詞語,依

據(jù)選定的“關鍵詞”尋找、確定選項在原文中的對應句。然后首先將題干與選項進行對

比,看題干問的是什么,選項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問類試題。如果題干

中出現(xiàn)“不屬于”“不能說明”這類詞,考查的就是這類題;如果題干中僅出現(xiàn)“不符合

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則可以不考慮此步驟。其次將選項與對應句進行比

較,比較選項和對應句時,應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異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確選

項,否則是錯誤選項。最后選項與選項進行比較,選出錯誤或者最恰當?shù)囊豁棥?/p>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金庸小說從文化角度構建了中國的民族國家形象,建立了一個磅礴宏偉的“文化中

國”,從而贏得了不同政治立場、不同價值觀念的大多數(shù)讀者的喜愛。這是金庸小說的決

定性魅力。

金庸小說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展示是在兩個向度上同時進行的。一個是從大處著眼,展

示中華文化的多樣性、綜合性、融匯性;再一個是從小處入手,展示中華文化的奇妙性、

精巧性和藝術性。從大的方面來說,金庸小說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國文化思

想層面,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眾聲喧嘩的文化交響樂。同時,他從地域文化的角度描

寫了中國東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異的文化風貌,并且寫出了不同朝代、不同

歷史時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起伏演變,從而構成了一幅動態(tài)的、立體的中國文化長篇畫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顯占據(jù)顯要的甚至主導的地位:《書劍

恩仇錄》和《碧血劍》都對主人公為民請命、為民鋤奸的正義行為持贊賞筆調(diào),《射雕英

雄傳》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揚到了極致。在金庸的中期

作品中,道家思想、游仙思想開始令人注目:《神雕俠侶》可以看做從前期進入中期的一

座分水嶺,這部作品既有郭靖擲地有聲的“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之舉,又有楊過蔑視宗

法禮教、為個人愛情不惜與整個武林為敵以及單人獨劍四方漂游之行。在金庸的后期作品

中,佛家思想的氣息愈來愈濃,在《連城訣》和《俠客行》中,是非善惡已經(jīng)開始變得撲

朔迷離、標準難立,狄云和石破天對于究竟應該如何做人,可以說自始至終也沒有找到答

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幾乎所有的中國文化分區(qū),從《雪山飛狐》中的雪山極頂?shù)健短忑埌?/p>

部》中的蒼山洱海,從《書劍恩仇錄》中的新疆雪蓮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經(jīng)

常在一些大部頭的作品中帶領讀者進行全方位的中國文化旅游。金庸不僅描繪出了各地不

同的景物、風俗,更寫出了各地文化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使讀者鮮明地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版

塊構成”。例如郭靖成長于蒙古大漠,黃蓉成長于東南海島,蕭峰成長于中原武林,韋小

寶成長于揚州妓院……這些人物身上的個性都與他們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筆下的中國文化,在時間軸上也是富有變化的。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筆下,宋

朝時顯得博大剛健,如郭靖與蕭峰成為金庸小說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則顯得

氣象衰弱、難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顯得酸腐可笑、百無一用,《書劍恩仇

錄》中的陳家洛自負文武雙全,結果一事無成。金庸在表現(xiàn)中國文化時,并非一味弘揚,

而是帶有鮮明的批判。

金庸小說中這些“大文化”的展現(xiàn)是建立在具體描摹的基礎之上的。例如在《天龍八

部》中,金庸就通過對一個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寫,充分展現(xiàn)了佛家文化一灰衣老僧輕

而易舉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給天下英雄論述佛法與武功的關系時說,練武功

本是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達到很高時,卻又不屑于練武功了。這種對“大文

化”的了解,讓金庸在寫作時揮灑自如。

上世紀50-70年代的文學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學的美學慣性以及重寫歷史和歌

頌新中國的需要,對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tǒng)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給讀者造成一種“開天辟

地”的新氣象。這樣的國民文學使讀者心理長期處于比較緊張的狀態(tài),相比之下,金庸小

說所建立的民族國家形象,則從容、厚重,更具長久的穩(wěn)定性。

(摘編自孔慶東《金庸與國民文學》)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金庸小說廣受讀者的歡迎,與他從文化角度構建了中國的民族國家形象,建立了一個

磅礴宏偉的“文化中國”有關。

B.文章用“一部眾聲喧嘩的文化交響樂”說明金庸的作品思想意蘊豐富,形象地展示了

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風貌。

C.《神雕俠侶》中既有郭靖的俠肝義膽,也有楊過的蔑視禮法,由此可看出金庸的思想

從早期的儒家已經(jīng)轉(zhuǎn)變?yōu)榈兰摇?/p>

D.金庸筆下的作品幾乎涵蓋了中國各個文化分區(qū),讀者閱讀他的小說時,就相當于進行

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國文化旅游。

2.下列對原文論述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先總述金庸小說取得的成就,然后從多個維度分別進行闡述。論證結構清晰。

B.文章用具體的作品來論證觀點,說服力強,也加深了讀者對金庸作品思想的理解。

C.文章以《天龍八部》中灰衣老僧的事件為例,旨在證明金庸對佛家文化研究之深。

D.文章提及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是富有變化的,體現(xiàn)了金庸對文化的批判意識。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狄云和石破天對于如何做人的疑惑體現(xiàn)了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濃重的佛家思想,展

現(xiàn)了金庸小說虛無與消極的一面。

B.金庸小說中許多人物的個性與他們的“水土”密切相關,說明成長環(huán)境的文化差異,

對人物性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

C.金庸在他的作品中對儒家文化的展現(xiàn)從博大剛健到氣象衰弱,體現(xiàn)了金庸對儒家文化

的態(tài)度由認同到否定的心理變化。

D.“五四”時期新文學所推崇的美學慣性以及寫歷史的時代需要,以致50-70年代的文

學作品讓讀者處于緊張的狀態(tài)。

參考答案:

1.A2.C3.B

【1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

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

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B項,“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

具特色的文化風貌”錯,“交響樂”的指向是文化思想層面;C項,“思想從早期的儒家

已經(jīng)轉(zhuǎn)變?yōu)榈兰摇卞e,原文只是認為“《神雕俠侶》可以看做從前期進入中期的一座分水

嶺”;D項,以偏概全,原文是說“經(jīng)常在一些大部頭的作品中帶領讀者進行全方位的中

國文化旅游”。故選A。

點睛:解答此類題的步驟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內(nèi)容?!昂Y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內(nèi)容一般范圍比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內(nèi)容是篩選和整合的基礎。具體來說,要

探究文章的觀點,把握作者在文中體現(xiàn)的態(tài)度,篩選出文中使用的論據(jù)等。對文章的主要

內(nèi)容有個整體把握,篩選和整合信息時才會心中有數(shù)。第二步,把握題干,確定答題區(qū)

間。第三步,將選項信息與原文語句內(nèi)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信息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nèi)容

在表述上有一定區(qū)別,命題者常通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置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

對,找出符合題干的選項。

【2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此類試題解答時,第一步,逐項審查每

一個選項有幾個分句,分句與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一般的有因果、條件、假設、目的等

關系。第二步,比對每一分句的意義在原文是否有依據(jù),分句與分句之間的邏輯關系在原

文中是否有依據(jù)。C項,“旨在證明金庸對佛家文化研究之深”錯誤?;乙吕仙氖录?/p>

在證明金庸小說中這些“大文化”的展現(xiàn)是建立在具體描摹的基礎之上的。故選C。

【3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命題的手段為改變

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nèi)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較

難,答題時首先閱讀題干,在文中找到題干對應的區(qū)位,然后仔細分析。A項,“虛無與

消極”推斷不合理;C項,“否定”不正確,而是分析與批判的一面;D項,因果關系不

成立,且條件不充分。故選B。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為沐陽主簿。擢進士第,編校昭文書籍。遷提舉司天監(jiān),日官

皆市井庸販,法象圖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渾儀、景表、五壺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饑,遣括察訪,發(fā)常平倉錢粟,疏溝瀆,治廢田,以救水患。遷集賢校理,察

訪兩浙農(nóng)田水利。時大籍民車,人未諭縣官意,相挺為憂;又市易司患蜀鹽之不

禁,欲盡實私井而輦解池鹽給之。言者論二事如織,皆不省。括侍帝側(cè),帝顧曰:

“卿知籍車乎?”曰:“知之?!钡墼唬骸昂稳??”對曰:“敢問欲何用?”帝

曰:“北邊以馬取勝,非車不足以當之。”括曰:“車戰(zhàn)之利,見于歷世。然古人

所謂兵車者,輕車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間輜車重大,日不能三十里,

故世謂之太平車,但可施于無事之日爾?!钡巯苍唬骸叭搜詿o及此者,朕當思

之?!彼靻柺覃}事,對曰:“一切實私井而運解鹽,一使出于官售,誠善。然忠、

萬、戎、瀘間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絕也,勢須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償費?!钡?/p>

頷之。明日,二事俱寢。

遼蕭禧來理河東黃嵬地,留館不肯辭,曰:“必得請而后反?!钡矍怖ㄍ浮@ㄔ?/p>

樞密院閱故牘,得頃歲所議疆地書,指古長城為境,今所爭蓋三十里遠,表論之。

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幾誤國事?!泵援媹D示禧,禧議始屈。賜括白金千

兩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楊益戒來就議,括得地訟之籍數(shù)十,預使吏士誦之,益

戒有所問,則顧吏舉以答。他日復問,亦如之。益戒無以應,謾曰:“數(shù)里之地不

忍,而輕絕好乎?”括曰:“今北朝棄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

也。”凡六會,契丹知不可奪,遂舍黃嵬。括乃還,在道圖其山川險易迂直,風俗

之純龐,人情之向背,為《使契丹圖抄》上之。

括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

又紀平日與賓客言者為《筆談》,多載朝廷故實、耆舊出處,傳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傳》)

[注]解:解州,地名。

4.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時大籍民車籍:征用

B.人未諭縣官意諭:告訴

C.二事俱寢寢:停止

D.契丹知不可奪奪:改變

5.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治廢田,以救水患以威用其民

B.人言無及此者,朕當思之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

臣有郤

C.但可施于無事之日爾括得地訟之籍數(shù)十

D.今所爭蓋三十里遠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渾儀、景表、五壺浮漏等天文儀器都是在沈括擔任提舉司天監(jiān)之后設置的,這

些儀器后來都得以使用。

B.對于蜀鹽一事,沈括認為鹽應該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馬上禁止私井,官府

將會得不償失。

C.面對遼國索要土地的無理要求,沈括據(jù)理力爭,從容應對,并取得了最終勝

利,顯示了他的外交才能。Ks5u

D.沈括博學善文,他把平時與賓客談論的事情記錄下來,寫成了《夢溪筆談》,

至今流傳于世。

7.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日官皆市井庸販,法象圖器,大抵漫不知。(3分)

譯文:

(2)括詣樞密院閱故牘,得頃歲所議疆地書(3分)

譯文:

(3)在道圖其山川險易迂直,風俗之純龐,人情之向背,為《使契丹圖抄》

上之。(4分)

譯文:

參考答案:

4.B(諭:明白)

5.C(助詞,的)(A第一個“以”為連詞,表目的;第二個“以”為介詞,“憑借”。

B第一個“者”,用在代詞后,“的”;第二個“者”,位于時間詞之后,表停頓。D第

一個“所”,助詞,與動詞“爭”組合成名詞性結構,意思是“……的土地”;第二個

“所”是名詞,處所,地方。

6.B

7.翻譯:(10分)

(1)當時掌管天文歷算的官員都是些碌碌無為的人,對于天體的現(xiàn)象、圖象以及

觀象的器械幾乎全然不知。

(2)沈括到樞密院翻看以前的檔案文件,查找到近年來商定邊境的文件

(3)他在路上畫下沿途山川的險峻和平緩,道路的迂曲和順直,風俗的單純和復

雜,人心的擁護和不滿,寫成《使契丹圖抄》一書。

附:文言譯文

沈括,字存中,由于父親的官位,他享受朝廷恩蔭,擔任了沐陽縣主簿的官

職。沈括考中進士后,被派編集校對昭文館的書籍,后來升為提舉司天監(jiān),當時掌

管天文歷算的官員都是些碌碌無為的人,對于天體的現(xiàn)象、圖象以及觀象的器械幾

乎全然不知。沈括設置了渾儀、景表、五壺浮漏,以后這些都被使用。

淮南發(fā)生了饑荒,朝廷派沈括去巡視調(diào)查。他到達淮南后,便下令發(fā)放常平倉

的錢和糧食,同時組織修通河渠,整治荒蕪的田地,以此來消除水災造成的困難。

隨后他又升任集賢校理,奉命巡視調(diào)查兩浙地區(qū)的農(nóng)田水利情況。當時,朝廷大量

征用民間的車輛,人們不了解官家的意思,認為是對他們財物的奪取而憂慮;又加

上市易司擔心蜀地禁止不了私販販鹽謀取暴利,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鹽井,而運解

州的鹽去解決蜀地的吃鹽問題。上書議論這兩件事的奏疏多得如織布機上的紗線,

但都沒有把問題講清楚。沈括侍立在皇帝身旁,皇帝看著他說:“你知道征用車輛

的事嗎,,沈括回答說:“知道。,,皇帝問:“這事怎么樣?”沈括說:“請問征用車輛要

做什么用呢?”皇帝說:“北面的遼軍用馬來取勝,沒有車是不能夠抵擋他們的。”

沈括說:“車戰(zhàn)的好處,在歷代都可以看到。但是古人所說的兵車,是輕車,有五

匹馬來拉,有利于快速進軍。現(xiàn)在民間的載重貨車龐大而笨重,每天走不了三十里

路,所以人們都叫它‘太平車',只能供平時用用罷了?!实鄹吲d地說:“別人的話

沒有說到這些,我要好好考慮一下?!苯又謫査覃}的事,沈括回答說:“把所有

的私人鹽井都填塞掉而運解州的鹽去,使所有的鹽都由官府發(fā)售,當然好。但是,

忠州,萬州,戎州,瀘州一帶少數(shù)民族居住的地方,小鹽井特別多,是不能夠一下

子禁絕的,勢必要派人去守衛(wèi)它們,這樣一來,恐怕就得不償失了?!被实埸c頭,

認為很對。第二天,這兩件事就都停止了。

遼國的蕭禧來爭要河東黃嵬一帶地方,留在賓館不肯離去,說:“我一定要達

到目的才得返回。”皇帝派沈括前去談判。沈括到樞密院翻看以前的檔案文件,查

找到近年來商定邊境的文件,文件上指定以古代的長城為邊界,而現(xiàn)在所爭的地方

與長城相差三十里遠,就上表述說這件事?;实勐牶蟾吲d地說:“大臣們根本不去

探究事情的原委,幾乎誤了國家大事?!庇谑?,皇帝命令將所畫地圖拿給蕭禧看。

蕭禧理屈詞窮,才不再爭論了。皇帝賞賜了沈括一千兩白金,讓他出使去遼國。他

到了契丹宮廷,契丹宰相楊益戒來同他面談。沈括找到爭論土地的數(shù)十份文件,預

先讓辦事人員背熟它。楊益戒提出問題,沈括就讓辦事人員回答。另一天再提出,

還是同樣回答。最后楊益戒無話可答,傲慢地說:“你們連幾里的地方也不愿意放

棄,難道想輕易斷絕兩國的和好嗎?”沈括說:“現(xiàn)在你們北朝舍棄你們以前皇帝的

重大信誓,憑借暴力來役使你們的人民,這對我們宋朝沒有什么不利?!笨偣矔?/p>

了六次,契丹方面知道沈括的意志不會改變,就丟開了黃嵬地區(qū)不談,沈括于是啟

程回朝。他在路上畫下沿途山川的險峻和平緩,道路的迂曲和順直,風俗的單純和

復雜,人心的擁護和不滿,寫成《使契丹圖抄》一書,獻給朝廷。

沈括學問廣博,善于寫文章,對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沒

有不通曉的,而且都有論述和著作。他又把平時和賓客談論的事記錄下來,寫成

《筆談》一書,記載了許多朝廷中的典故、事實,有聲望的老臣的情況,流傳于世

上。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厲清節(jié),為州里所服。冀州饑荒,盜賊群

起,乃以滂為清詔使,案察之。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

令自知臧污,望風解印綬去。遷光祿勛主事。時陳蕃為光祿勛,滂執(zhí)公儀詣蕃,蕃

不止之,滂懷恨,棄官而去。郭林宗聞而讓蕃曰:“若范孟博者,豈宜以公禮格之!

今成其去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優(yōu)之議邪?”蕃乃謝焉。復為太尉黃瓊所辟,后詔三

府掾?qū)倥e謠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余人。尚書責滂所劾甚多,疑有私

故。滂對曰:“臣之所舉,自非貪穢奸暴,深為民害,豈以污簡札哉!以會日迫

促,故先舉所急;其未審者,方更參實。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崩舨荒茉?。滂

睹時方艱,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資先聞其名,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

職,嚴整疾惡。滂外甥西平李頌,公族子孫,而為鄉(xiāng)里所棄。中常侍唐衡以頌請

資,資用為吏。滂以非其人,寢而不召。資遷怒,捶書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

裁,猶以利刃齒腐朽。今日寧受笞死,而滂不可違?!辟Y乃止。后牢修誣言鉤黨,

滂坐系黃門北寺獄。滂后事釋,遂還鄉(xiāng)里。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

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奔醋?/p>

詣獄??h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滂曰:“滂死則禍弭,何敢以罪累

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滂從父歸黃泉,得其所矣。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蹦冈唬骸叭杲竦门c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

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

年三十三。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滂執(zhí)公儀詣蕃執(zhí):施行

B.請署功曹署:代理

C.滂后事釋釋:釋

D.滂死則禍弭弭:消除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范滂憎恨邪惡的一組是(3分)

①守令自知臧污,望風解印綬去②滂睹時方艱,知意不行,因

投劾去

③滂懷恨,棄官而去④滂奏刺史、二千

石權豪之黨二十余人

⑤滂在職,嚴整疾惡⑥范滂清裁,猶以

利刃齒腐朽

A.①②③B.②③④C.

③④⑤D.④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范滂年輕時就注重品德修養(yǎng),受到州郡和鄉(xiāng)里的欽佩。冀州因災荒而動

蕩,范滂被委任為清詔使。剛到州境,貪官污吏就懾于他的廉直剛正,棄官而逃。

B.范滂因為彈劾的人數(shù)非常多,受到了尚書的責備與懷疑,但范滂不為所

屈,大義凜然地表示,如果檢舉的不是貪污腐敗、奸邪殘暴的人,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不僅曾主動上書揭發(fā)依仗權勢欺壓百姓的刺

史、權豪二十余人,而且曾在休息的時候拒絕召見為鄉(xiāng)里人所鄙棄的外甥李頌。

D.皇上下詔緝捕范滂等人,督郵吳導不愿拘捕范滂,縣令郭揖愿與范滂一同

出逃,他們的行為既表現(xiàn)了對朝廷此舉的不滿,也表現(xiàn)了對范滂為人的無比敬仰。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今成其去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優(yōu)之議邪?(5分)

(2)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5分)

參考答案:

4.C(釋:解決。)

5.D(①說明守令的膽怯和有自知之明,也能從側(cè)面反映范滂的憎恨邪惡。②說明

范滂深諳世道。③表明范滂不愿和落入俗套的人共事。)

6.C(文中“寢而不召”的意思是“范滂把宗資用李頌為吏這件事壓下去了,不召

見李頌”。)

7.(10分)(1)現(xiàn)在成全了范滂辭官的好名聲,恐怕會自己招來不好的議論

吧。(“成”、“去就”、“得無”每處1分,整體句意2分。)Ks5u

(2)已經(jīng)有了美好的名聲,再追求長壽,這二者能同時得到嗎?(“既”、

“令”、“壽考”每處1分,整體句意2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題.

尚節(jié)亭記

劉基

古人植卉本而有取義焉者,豈徒撕好而已.故蘭取其芳,諼草取其忘憂,蓮取其出污

西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環(huán)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勵,或以之懲志而

自警,進德修坐于是乎有理焉.

會稽黃中立,好植竹,取其節(jié)也,故為亭竹間,而名之曰“尚節(jié)之亭”,以為讀書游藝

之所,澹乎無營乎外之心也.予觀而喜之.

關竹之為物,柔體而慮中,婉婉焉而不為風雨摧折者,以其有節(jié)也.至于涉寒暑,藪霜

雪,而柯不改,葉不易,色蒼蒼而不變,有似乎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之君子.停乎有諸中,形于

外,為能踐其形也.然則以節(jié)言竹,復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節(jié)亭序者鮮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節(jié)立志,是誠有大過人者,吾又

安得不喜之哉!

夫節(jié)之時義,大易①言矣;無庸外而求也.草木之節(jié),實枝葉之所生,氣之所聚,筋脈

所湊.故得其中和,則暢茂條達,而為美植;反之,則為瞞為液,為瘦腫,為樓屈,而以害

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謂之節(jié);節(jié)者,陰陽寒暑特律之機也.人道有變,其節(jié)乃見;

節(jié)也者,人之所舉處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讓國,大節(jié)也,在泰伯則是,在李子則非;守死,

大節(jié)也,在子思則宜,在曾子則過.必有義焉,不可膠也.擇之不精,處之不當,則不為暢

茂條達,而為睛液、原腫、檬屈矣,不亦遠哉?

傳②曰:“行前定則不困」平居而講之,他日處之裕如也.然則中立之取諸竹以名其亭,

而又與吾徒游,豈茍然哉?

注釋:①大易:指《易經(jīng)》②傳:在此指《禮記?中庸》的注.

17.對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是乎有理焉裨:益處

B.停乎有諸中,形甘卜信:相信

C.是誠有型人者過:勝過

D.大易舍矣備:完備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復何以尚之哉B.人道有變,其節(jié)乃見

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今君乃亡趙走燕

C.而早多節(jié)立志D.蓮取其出污而不染

臣外險嶗,夙遭閔兇狗彘食人食西不知檢

19.下列各句加點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節(jié)者,陰陽寒暑轉(zhuǎn)移之機也B.進德修叱

C.能以節(jié)察學者鮮矣D.節(jié)也者,人之所舉卷也

2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賞析,不正事的一項是

A.古代的人種植花草樹木都是為了取其所蘊含的精神,并不只是為了好玩、喜好.同

樣別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會稽的黃中立,就是因為竹子有節(jié)而喜歡種植竹子,并在竹林中建了一座“尚節(jié)亭

作者劉基看到了以后很喜歡.

C.作者認為,花草樹木的節(jié),體現(xiàn)了陰陽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為人的大節(jié),則體現(xiàn)

為極難做列的中和之道.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語指出:為人做事,只要未雨綢繆,從平時在家時就開始講究,

就能做到應對自如.

2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庫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婉婉焉而不為風雨摧折者,以其有節(jié)也.(3分)

(2)然則中立之取諸竹以名其亭,而又與吾徒游,豈茍然哉?(3分)

參考答案:

17.B【解析】信:的確。

18.D【解析】去hA之:代詞,竹/動詞,達到。B副詞,就會/連詞,

竟然:C介詞,憑/介詞,因為

19.C

20.D【解析】應為“只有一才”。

21.(6分)

(1)(竹子)柔美卻不會被風雨摧殘折斷,原因是它有節(jié)。(3分)(“為”“以”

各1分,語句通順1分)

(2)那么,黃中立取竹的含義來為他的亭子命名,且又和我們這些人交游,又

豈是無意義(隨隨便便)的呢?(3分)(“然則”1分,“茍然”1分,語句通

順1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

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寫兩句話,要求內(nèi)容貼切,所寫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與

示例相同。

閱讀季羨林的文章,好像是在古老大宅里翹首傾聽長者訴說滄桑的往事;

參考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