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知識清單:14、馬說_第1頁
2023年初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知識清單:14、馬說_第2頁
2023年初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知識清單:14、馬說_第3頁
2023年初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知識清單:14、馬說_第4頁
2023年初中語文必背文言文知識清單:14、馬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馬說

【原文呈現(xiàn)】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

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

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

日:"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jīng)常有的,但是伯樂卻不

經(jīng)常有。因此即使有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

通馬)一同死在馬廄里,不以千里馬而著稱。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次有時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jù)它

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來喂養(yǎng)它。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卻

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zhì)就不能表現(xiàn)在外面,想要跟

普通的馬一樣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夠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用馬鞭趕它,不按照(驅(qū)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喂它,卻不能讓它竭

盡才能,它鳴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馬鞭站在它的面前,

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

千里馬?。?/p>

【文學(xué)常識】

1.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郡里的

顯貴家族)昌黎",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又稱"韓文公",

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唐代文學(xué)家、思想家、教育家,被

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文學(xué)上,他主張言之有物,積極倡導(dǎo)古文

運動,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當(dāng)世并稱“韓柳"。宋代蘇軾

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有《昌黎先生集》。

2.說,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

"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說理透徹。講究文采,跟現(xiàn)在

的雜文大致相近。通常采取以小見大的方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

等來說明事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托物寓意"。如《愛蓮說》等。

【詞匯積累】

1.字音字形

祗(zhi)駢死(pidn)奴隸(11)槽楊(cdo)(li)粟

(su)外見(xian)

一食(shi)食(si)馬者而食(si)也無馬邪(ye)

2.通假字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飼”,喂)

(2)才美不外見(“見”同“現(xiàn)",表現(xiàn))

(3)祗辱于奴隸人之手(“祗”同“祗(只)”,只、僅。)

3.一詞多義

(1)之雖有千里之能(結(jié)構(gòu)助詞,的)

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無義)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它,代指千里馬)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音節(jié)助詞,不譯)

(2)能雖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夠)

(3)策策之不以其道(名詞活用作動詞,用馬鞭驅(qū)趕)

執(zhí)策而臨之(馬鞭)

(4)而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連詞,表轉(zhuǎn)折,但是)

執(zhí)策而臨之(連詞,表修飾)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連詞,表承接)

(5)食一食或盡粟一石

(吃)

食之不能盡其材(同“飼”,喂)

(6)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詞,代“千里馬”)

食之不能盡其材(代詞,代“千里馬的”)

其真無馬邪(表示加強詰問語氣)

其真不知馬也(表推測,“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詞,代驅(qū)趕千里馬的)

4.古今異義

(1)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古義:這樣之后;今義:連詞,表示一

件事情之后接著又發(fā)生另一件事情)(2)一食或盡粟一石(古義:有時;

今義:或者,或許)

(3)安求其能千里也(古義:怎么;今義:安全,平安)

5.詞類活用

(1)一食或盡粟一石(形容詞用作動詞,吃盡)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數(shù)量詞用作動詞,行千里)

(3)策之不以其道(名詞用作動詞,用馬鞭驅(qū)趕)

(4)食之不能盡其材(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盡,竭盡)

【內(nèi)容理解】

1.作者的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層層深入論證論點的?

第一段:論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正面論證: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不常有。反面論證:故雖有名馬……不以千里稱也。第二段:進(jìn)一步

從反面論證指出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三段:痛斥執(zhí)策者的愚蠢,勾畫出執(zhí)策者狂妄無知的形象。作者厲聲

反詰執(zhí)策者,表達(dá)中心:其真不知馬也。

2."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比喻了什么樣的人?

千里馬——有才能的人。伯樂一一重視人才,識別人才的人。食馬者一

—愚妄、淺薄,不能識別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

【鞏固訓(xùn)練】

(2021?重慶中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馬說

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

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故雖有名馬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一食或盡粟一石食之不能盡其材

C.策之不以其道不得志,獨行其道

D.執(zhí)策而臨之把酒臨風(fēng)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無馬那?其真不知馬也!

3.下列對文章理解與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句“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點出了千里馬與伯樂之間的

關(guān)系,說明了伯樂對千里馬的重要性。

B.千里馬”才美不外見”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

“駢死于槽楊之間”。

C.“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一個“鳴”字寫盡了千里馬的無奈和悲憤,

充分表現(xiàn)了它對“食馬者”的鄙視與反抗。

D.本文以“說”這種體裁記敘了千里馬日行千里的故事,表達(dá)了作者對

千里馬的同情。

4.選文和鏈接材料都圍繞人才問題發(fā)表了看法,請說出兩文作者的看法

有何異同。

【鏈接材料】

辛未閏四月即事(節(jié)選)

張九成①

如聞失一士②,每食不下咽。

人才何其鮮③,求一于百千。

豈獨今世歟,自古皆已然。

[注]①張九成:南宋人,曾任禮部侍郎兼刑部侍郎等官職。②士:指人

才。③鮮:讀作xidn。

【答案】

1.D

2.想要與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的不識得千里馬啊!

3.A

4.相同點:愛惜人才(或:重視人才)。

不同點:韓愈認(rèn)為人才多,但識才者少,呼吁要善于識別人才;張九成

認(rèn)為人才難得。

【解析】

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名:名貴/出名;B.食:吃/通“飼”,飼養(yǎng);C.道:正確的方法/道路;

D.臨:都是面對的意思;故選D。

2.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1)重點字詞:且,猶,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樣;安,怎么,

哪里,疑問代詞;求,要求。

(2)重點字詞:第一個“其”,難道,表反問語氣;第二個“其”,大

概,表推測語氣;牙B,通“耶”,表示疑問的語氣詞,意為“嗎”;知,

懂得,了解,認(rèn)識。

3.B.有誤。根據(jù)“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

見”分析,千里馬”才美不外見”的原因“食不飽,力不足”;

C.“鄙視與反抗”有誤,文中沒有此意思;

D.“記敘了千里馬日行千里的故事”有誤。本文是一篇議論文;

故選Ao

4.本題考查對比分析。在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分析。《馬說》通過論述世

上存在著千里馬,而伯樂卻很少有的情況,來表達(dá)出作者自己面對懷才

不遇的境遇的憤懣與無奈之情,希望統(tǒng)治者,善于識別人才,重視人才。

也側(cè)面揭露除了封建社會之下,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的社會現(xiàn)象。

張詩中根據(jù)“如聞失一士,每食不下咽。人才何其鮮,求一于百千”大

意“如果聽說失去一個人才,會難過的吃不下去飯。人才很稀有,求得

一個人才要從百千人中去找”分析,張詩認(rèn)為人才稀有,要重視人才。

據(jù)此寫出異同點即可。

【點睛】參考譯文:

鏈接材料?:如果聽說失去一個人才,會難過的吃不下去飯。人才很稀有,

求得一個人才要從百千人中去找。這不是當(dāng)今社會獨有。自古以來都是

這樣。

(2022?四川涼山中考)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馬說

唐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

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

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乙】

愛蓮說

北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

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丙】

問說(節(jié)選)

清劉開

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問與學(xué),相輔而行者也。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

遲;好學(xué)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xué)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dá)于事;識其大

矣,而或不知其細(xì),舍問,其奚決焉?

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

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

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稌凡辉坪??“好問則裕?!?/p>

孟子論:“求放心”,而并稱曰“學(xué)問之道”,學(xué)即繼以問也。子思言

“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xué)”,問且先于學(xué)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dá)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則終身幾

無可問之事。賢于己者,忌之而不愿問焉;不如己者,輕之而不屑問焉;

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問焉,如是,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

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無專在,而學(xué)無止境也,然則問可少耶?

《周禮》,外朝以詢?nèi)f民,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是故貴可以問賤,賢

可以問不肖,而老可以問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古人以問為美德,而并不見其有可恥也,

后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然則古人所深恥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

多矣,悲夫!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完完正確的一項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dá)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

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dá)/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

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

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dá)/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

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

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dá)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

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能:才能

B.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宜:應(yīng)當(dāng)

C.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破:破解

D.孔文子不恥下問,夫子賢之恥:恥辱

3.下列對三篇選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寫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運用托

物寓意的寫法,表達(dá)作者鮮明的觀點,抒發(fā)高雅的情趣。

B.甲文作者借千里馬表達(dá)了“有了伯樂,才能發(fā)現(xiàn)人才”的觀點,寄

寓了作者對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沒的感慨、悲憤之情。

C.乙文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zhì)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高潔的品格,

表現(xiàn)了作者潔身自愛的人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tài)的厭惡。

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的中心論點,分析了“問”

與“學(xué)”的關(guān)系,后面幾段主要闡明了“問”的重要性。

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句子。

(1)香遠(yuǎn)益清,亭亭凈植,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

(2)非學(xué)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

【答案】1.B2.D3.A

4.(1)香氣遠(yuǎn)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yuǎn)遠(yuǎn)地觀

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啊。

(2)不學(xué)就不會發(fā)現(xiàn)疑問,不問就不能增長知識。

【解析】

1.本題考查斷句。

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fù)

誦讀加以驗證。句意為:認(rèn)為自己對,別人不對,(這是)世俗人的共

同毛病,學(xué)習(xí)有未貫通(不理解的地方),(卻)偏偏以為理解,(所

持的)道理有不穩(wěn)妥(的地方),(卻)胡亂地憑主觀猜測,像這樣,

就終生幾乎(都)沒有(什么)可問的事(了)。根據(jù)句意可直接斷句

為: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學(xué)有未達(dá)/強以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

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故選B。

2.D.句意: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請教為恥辱,孔子認(rèn)為他道德學(xué)

問高。恥,以……為恥。故選D。

3.A.“甲乙丙三文都運用托物寓意的寫法”有誤,丙文并沒有用到托物

寓意的寫法。“抒發(fā)高雅的情趣”有誤,甲文寄寓了作者對人才受到屈

辱、被埋沒的感慨、悲憤之情。丙文論證了‘'君子之學(xué)必好問”的觀點。

故選Ao

4.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zhǔn)確。重點字詞:

(1)益,更加;植,豎立;而,表轉(zhuǎn)折;褻,親近卻不莊重。

(2)非學(xué),不學(xué)習(xí);無以,沒有什么可以拿來,沒辦法;致疑,提出疑

難;廣識,增長知識。

【點睛】參考譯文:

【丙】一個有見識的人,他做學(xué)問必然喜歡向別人提問請教?!皢枴焙?/p>

“學(xué)”是相輔相成地進(jìn)行的,不“學(xué)”就不能提出疑難,不“問”就不

能增加知識。喜愛學(xué)習(xí)卻不多問,不是真的喜愛學(xué)習(xí)的人。道理明白了,

可是還不能應(yīng)用于實際,認(rèn)識了那些大的(原則、綱領(lǐng)、總體),可是

還可能不了解那些細(xì)節(jié),(對于這些問題)除了問,怎么能解決問題呢?

(對于)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們問,借以破除那疑問,(這就

是孔子)所說的到有道德有學(xué)問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對于)不如自

己的人,向他們問,借以求得一點正確的見解,(這就是曾子)所說的

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問,以道德高知識多向道德低知識少(的人)

問。(對)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們問,借以共同研究,(這就是

《中庸》)所說的互相詰問,詳細(xì)地考察,明確地分辨它?!渡袝凡?/p>

是說嗎?“喜愛問(的人,學(xué)問知識)就豐富?!泵献诱撌觯?/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