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高三二模語文試卷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

陜西省咸陽市2023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文本一:

魯穆公問于子思日:“何如而可謂忠臣?”子思曰:“怛稱其君之惡者,可謂忠臣矣?!?/p>

公不悅,揖而退之。成孫弋見。公曰:“向者吾問忠臣于子思,子思日:'恒稱其君之惡者可

謂忠臣矣?!讶嘶笱?,而未之得也?!背蓪O弋曰:“噫,善哉言乎!夫為其君之故殺其身者,

嘗有之矣。恒稱其君之惡者,未之有也。夫為其君之故殺其身者,效祿爵者也。恒稱其君之

惡者,遠祿爵者也。為義而遠祿爵,非子思,吾惡聞之矣。”

(選自《魯穆公問子思》)

文本二:

子思自齊反衛(wèi)衛(wèi)君館而問日先生魯國之士然不以衛(wèi)之褊小猶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賜于

寡人也子思曰:“臣羈旅于此,而辱君之威尊,亟臨隼門,其榮多矣。顧未有可以報君者,

唯達賢爾。"衛(wèi)君曰:“賢則固寡人之所愿也?!弊铀荚唬骸拔磳従笇⒑我詾椋俊本唬骸氨?/p>

用以治政?!弊铀荚唬骸熬ツ芤??!本唬骸昂喂??”答曰:“衛(wèi)國非無賢蘇之士,而君未有

善政,是賢才不見用故也?!本眨骸半m然,愿聞先生所以為賢者?!贝鹪唬骸熬龑⒁悦∈恳?,

以實取士耶?”君曰:“必以實?!弊铀荚唬骸靶l(wèi)之東境有李音者,貨而有實者也?!本唬骸捌?/p>

父祖何也?”答曰:“世農(nóng)夫也?!毙l(wèi)君乃盧胡大笑曰:“寡人不好農(nóng),農(nóng)夫之子,無所用之。

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弊铀既眨骸俺挤Q李音,稱其賢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賢,今魯、

衛(wèi)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父祖雖善農(nóng),則音亦未必與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

則臣所謂有賢才而不見用,果信矣。臣之問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實也。今君不問李音之所

以為賢才,而聞其世農(nóng)夫,因笑而不受,則君取士零信名而不由實者也?!毙l(wèi)君屈而無辭。

(節(jié)選自《孔叢子?抗志第十》)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Λ.子思自齊反衛(wèi)/衛(wèi)君館而問曰/先生魯國之士/然不以衛(wèi)之褊小猶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賜于寡人也/

B.子思自齊反衛(wèi)/衛(wèi)君館而問曰/先生魯國之士/然不以衛(wèi)之褊小/猶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賜于寡人也/

C.子思自齊反衛(wèi)/衛(wèi)君館而問曰/先生魯國之士/然不以衛(wèi)之褊小猶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賜于寡人也/

D.子思自齊反衛(wèi)/衛(wèi)君館而問曰/先生魯國之士/然不以衛(wèi)之褊小/猶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賜于寡人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恒稱其君之惡者”與“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兩句中的“恒”含義相同。

B.“未審君之愿將何以為”與“審容膝之易安”(《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審”含義不同。

C.“賢而有實者也”與“親賢臣,遠小人”(《出師表》)兩句中的“賢”含義相同。

D.“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實者也”與“腹猶果然”(《逍遙游》)兩句中的“果”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穆公對子思的回答感到困惑,就召見成孫弋請他解除疑惑,成孫弋認為子思的話很有

見地,同時也表明總是能指出君主的過錯的人還未有過。

B.為報答衛(wèi)國國君的厚遇,子思認為自己只能向他推薦賢能之士,并在交談時指出衛(wèi)國不

缺乏賢才卻沒有好的國政是因為賢才沒有得到重用。

C.對于應該如何取用賢能之才,子思認為不是靠名聲,而是要靠實際能力,并趁機向衛(wèi)國

國君推薦衛(wèi)國東部邊境的李音,說他就是有實際能力的賢人。

D.與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賢人,但他們的后人,也就是現(xiàn)在魯國和衛(wèi)國的國君不一定

圣賢一樣,李音也未必會像他的祖輩一樣一世務農(nóng)。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為義而遠祿爵,非子思,吾惡聞之矣。

(2)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則臣所謂有賢才而不見用,果信矣。

14.子思對魯穆公和衛(wèi)國國君的進言各有何側重?由此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子思?請結

合文章簡要分析。

陜西省安康市2023屆高三年級第二次質量聯(lián)考語文試卷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智伯請地于魏宣子,宣子不與。任增日:“何為不與?”宣子曰:“彼無故而請地,吾是

以不與?!比卧鲈唬骸氨藷o故而請地者,無故而與之,是重欲無醫(yī)也。彼喜,必又請地于諸侯,

諸侯不與,必怒而伐之?!毙釉唬骸吧?。”遂與地。智伯喜,又請地于趙,趙不與,智伯怒,

圍晉陽。韓、魏合趙而反智氏,智氏遂滅。

智伯從韓、魏之兵以攻趙,圍晉陽之城而溉之,城不沒者三板①。篩疵謂智伯曰:“韓、

魏之君必反矣J智伯曰:“何以知之?”對曰:“夫勝趙而三分其地,今城未沒者三板,城

降有日矣。而韓、魏之君無喜志而有憂自,是非反何也?”明日,智伯謂韓、魏之君曰:“疵

言君之反也?!表n、魏之君曰:“必勝趙而三分其地,今城將勝矣。夫二家雖愚,不棄美利而

背約,為難不可成之事,其勢可見也。是疵必為趙說君,且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趙也。

今君聽讒臣之言而離二主之交,為君惜之?!敝遣觯麣疵,疵逃。韓、魏之君果反。

齊欲妻鄭太子忽,太子忽辭,人問其故,太子曰:“人各有偶,齊大,非吾偶也?!对姟?/p>

云:'自求多福?!谖叶岩印!焙笕址R,齊請師于鄭。巡壇忽塞匝面救正大敗檄疏

又欲妻之太子固辭人問其故對日無事于齊吾猶不敢今以君命救齊之急受室以歸人其以我為

師婚乎終辭之。

吳王夫差破越,又將伐陳。楚大夫皆懼,日:“昔闔廬能用其眾,故破我于柏舉,今聞

夫差又甚焉。"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也,無審吳矣。昔闔廬食不貳味,處不重席,室

不崇壇,器不彤鏤,宮室不觀,舟車不飾,衣服財用,擇不取費。在國,天有災彷,親巡其

孤寡而共其乏困;在軍,食熟者分而后食。其所嘗者,卒乘必與焉。是以民不罷勞,死知不

曠。今夫差,次有臺榭陂池焉,宿有妃婿嬪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從,珍異是

聚,觀樂是務。視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敗也已,安能敗我?”

(節(jié)選自《說苑?權謀》)

【注】板:修筑土墻使用的夾板。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鄭太子忽率師而救/齊大敗戎師/齊又欲妻之/太子固辭人問其故對日無事于齊/吾猶不敢

/今以君命救齊之急/受室以歸人其以我為師婚乎/

B.鄭太子忽率師而救齊/大敗戎師/齊又欲妻之/太子固辭人問其/故對日/無事于齊/吾猶不

敢/今以君命救齊之急受室以歸/人其以我為師婚乎/

C.鄭太子忽率師而救/齊大敗戎師/齊又欲妻之太子固辭人問其故/對日/無事于齊/吾猶不

敢/今以君命救齊之急/受室以歸/人其以我為師婚乎/

D.鄭太子忽率師而救齊/大敗戎師/齊又欲妻之/太子固辭人問其故/對曰無事于齊/吾猶不

敢今以君命救齊之急/受室以歸/人其以我為師婚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重欲無厭也”與“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厭”含義相同。

B.“無喜志而有憂色”與“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行》)兩句中的“色”含義相同。

C.“齊請師于鄭”與“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ā墩撜Z》)兩句中的“師”含義不同。

D.“無患吳矣”與“夫禍患常積于忽微”(《伶官傳序》)兩句中的“患”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智伯無緣無故地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在任增建議下給了他。智伯又向趙國索要土

地,遭到拒接,智伯攻打趙國。韓、趙、魏聯(lián)合起來滅掉了智伯。

B.疵認為韓、魏兩國必反,向智伯進言,智伯將此事告訴了兩國君主,二人說疵是為

趙國游說,離間智伯與韓、魏關系,智伯聽信了,要殺掉^疵。

C.齊君想把女兒嫁給太子忽,太子忽認為齊國與他門戶不相當,推辭了。后來太子忽幫齊

國擺脫危機,齊君還想把女兒嫁給他,他用相同的理由推辭了。

D.吳國日漸強大,楚國大夫都很害怕,可子西認為吳國并不可怕,他將吳國兩代國君所作

所為相比照,指出吳國情況已發(fā)生變化,吳國最終會自行潰敗。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二家雖愚,不棄美利而背約,為難不可成之事,其勢可見也。

(2)昔闔廬能用其眾,故破我于柏舉,今聞夫差又甚焉。

陜西省榆林市2023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模擬檢測(二模)語文試題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3題。

蔡澤西入秦,使人宣言以感怒應侯曰:“燕客蔡澤,天下駿雄弘辯之士也。彼一見秦王,

秦王必相之而奪君位。”應侯聞之,固不快,使人召蔡澤。因讓之曰:“子嘗宣言欲代我相秦,

豈有此乎?”對曰:“然J應侯日:“請聞其說。"蔡澤曰:“吁!君何見之晚也。夫四時之

序,成功者去。昔者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至葵丘之會,有驕矜之色,畔者九國。夫

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

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功己成遂以車裂。楚地方千里,帶甲百萬,白起率數(shù)萬之師以與楚戰(zhàn),

南并蜀、漢,又攻強趙,北坑馬服,使秦業(yè)帝。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已成矣,賜死于杜郵。

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壹楚國之俗,南攻楊越,北并陳、蔡,破橫散從,

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種為越王率四方士,上下之力,以禽勁吳,

成霸功,勾踐終背而殺之。此四子者,成功而不去,禍至于此。此所謂信而不能詁"咒往而

不能反者也。范蠡知之,超然避世,長為陶朱公。君獨不觀博者乎?或欲大投,或欲分功。

此皆君之所明知也。今君相秦,計不下衽席,謀不出廊廟,坐制諸侯,利施三川,以實宜陽,

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極矣。此亦秦之分功之時也!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讓

賢者攙之,必有伯夷之廉,長為應侯,世世稱孤,而有喬、松之壽,孰與以禍終哉!此則君

何居焉?”應侯曰:“萼J乃延入坐為上客。

(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蔡澤見逐于趙》,有刪改)

[注"出,通“屈”。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功已成/遂以車裂

B.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功已成/遂以車裂

C.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功已成/遂以車裂

D.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功已成/遂以車裂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西”意思是向西,方位名詞作狀語,與“驪山北構而西折”(《阿房宮賦》)中的“西”

字含義相同。

B.“讓賢者授之”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師說》)兩句中的“授”字含義相同。

C."應侯曰:‘善。與“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兩句中的“善”字含義不同。

D.“乃延入坐為上客”與“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桃花源記》)兩句中的“延”字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聽到蔡澤揚言要替代自己做秦國國相,應侯很不高興,派人召見蔡澤,并質問蔡澤有沒

有這回事,蔡澤予以肯定答復并解說了自己的觀點。

B.從前,齊桓公曾經(jīng)多次召集諸侯會盟,整頓周朝混亂的秩序使其安定下來,到葵丘之會,

桓公就顯出了驕縱之色,因此就有一些國家背叛他。

C.蔡澤認為,齊桓公、商鞅、吳起、大夫文種四人因不懂功成要身退的道理,最后招來慘

禍;但范蠡懂這個道理,功成后悄然離開,成為陶朱公。

D.蔡澤建議應侯趁著功高及時歸還相印,讓賢能的人來接受,這樣能獲得廉潔的名聲,永

久擔任應侯,代代相傳,還可以獲得長壽,避免災禍。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彼一見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奪君位。(5分)

(2)此所謂信而不能詁,往而不能反者也。(5分)

陜西省寶雞市2023年高考語文二模試卷

4.(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桓公問治民于管子。管子對日:“凡牧民者,必知其疾。勿懼以罪,勿止以力。"桓公曰:

“何以行之?”管仲對曰:“質信極仁,嚴以有禮,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請

聞其說?!惫苤賹θ眨骸靶乓舱撸裥胖?;仁也者,民懷之;嚴也者,民畏之;禮也者,民美

之J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問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時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對目:“可。”公曰:“安始而

可?”管子對日:“始于愛民J公曰:“愛民之道奈何?”管子對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

相連以事相及以祿則民相親矣省刑罰薄賦斂則民富矣鄉(xiāng)建賢士使教于國則民有禮矣此愛民

之道也?!?/p>

桓公在位,管仲見。立有呵,有二鴻飛而過之?;腹珖@日:“仲父,今彼鴻鵠,四方無

遠,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尊于天下乎?”管仲不對?;腹唬骸白?/p>

何故不對?”管子對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對。"桓公曰:“仲

父胡為然?寡人之有仲父也,猶飛鴻之有羽翼也,若疥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

寡人將安聞道而得度哉?”管子對曰:“君若將欲霸王、舉大事乎?則必從其本事矣?!被腹?/p>

曰:“敢問何謂其本?”管子對曰:“齊國百姓,公之本也。公輕其稅斂則人不憂饑,緩其刑

政則人不懼死。"桓公曰:“聞命矣,不敢擅也,將薦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廟之門,朝

定令于百吏。使稅者百一鐘,孤幼不刑,澤梁時縱,關譏而不征,市書而不賦,近者示之以

忠信,遠者示之以禮義。行此數(shù)年,而民歸之如流水。

(節(jié)選自《管子?小匡》)

(1)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連/以事相及以祿/則民相親矣/省刑/罰薄賦斂/則民富矣/鄉(xiāng)建賢士/

使教于國/則民有禮矣/

B.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連以事/相及以祿/則民相親矣/省刑/罰薄賦斂/則民富矣/鄉(xiāng)建賢士/

使教于國/則民有禮矣/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連以事/相及以祿/則民相親矣/省刑罰/薄賦斂/則民富矣/鄉(xiāng)建賢士/

使教于國/則民有禮矣/

D.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連/以事相及以祿/則民相親矣/省刑罰/薄賦斂/則民富矣/鄉(xiāng)建賢上/

使教于國/則民有禮矣/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立有間,有二鴻飛而過之”與“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

中的“間”字含義不同。

B.”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與“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鴻門宴》)兩句中的“意”字

含義不同。

C.“若濟大水有舟楫也”與“朝濟而夕設版焉”(《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濟”字含義

相同。

D.“緩其刑政則人不懼死”與“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兩句中的“則”字含

義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管仲認為,“信”“仁”“嚴”“禮”是為政的重要原則,也就是國君要對百姓講究信用,施

行仁政,嚴肅法紀,提倡禮儀。

B.桓公想修明政事以求合于時世,于是向管仲請教。管仲認為要從愛護百姓做起,他提出的

愛民措施于今仍有借鑒意義。

C.管仲擔任國相,桓公尊他為仲父。桓公流露出稱霸天下的想法后,管仲先是委婉表示反對,

然后再闡明自己的主張。

D.齊桓公有抱負,能納諫,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

擁護,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凡牧民者,必知其疾。勿懼以罪,勿止以力。

②君若將欲霸王、舉大事乎?則必從其本事矣。

陜西省漢中市2023屆高三年級教學質量第二次檢測考試語文試題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

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畜積多而備先具也。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

之眾不避湯、禹,加以亡天災數(shù)年之水旱,而蓄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遺利,民有馀力,生

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民未盡歸農(nóng)也。民貧,則奸邪生。貧生于不足,

不足生于不農(nóng),不農(nóng)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xiāng)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

猶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輕暖;饑之于食,不待甘旨。饑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

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父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

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于農(nóng)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縻,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

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貴之

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為物輕微易臧,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內而亡饑寒之患。此令臣輕背其主,

而民易去其鄉(xiāng),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長于時,聚于力,非可一

日成也。數(shù)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饑寒至。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

玉0

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nóng)而已矣。欲民務農(nóng),在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

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nóng)民有錢,粟有所諜。夫能入

粟以受爵,皆有馀者也。取于有馀,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馀,補不足,令

出而民利者也。順于民心,所補者三:一日主用足,二日民賦少,三日利農(nóng)功。今令:“民

有車騎馬一匹者,復卒三人。”車騎者,天下武備也,故為復卒。神農(nóng)之教曰:“有石城十仞,

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币允怯^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令民

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

而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與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

于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

(選自《漢書?食貨志》有刪減)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

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B.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

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C.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

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D.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

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

IL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非能耕而食之”與“拿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中的“食”含義不同。

B.“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與“申之以孝悌之義”中的“以”意義和用法不同。

C.“得以除黑"與“興利除弊”中的‘'除"字含義相同。

D.“三日助農(nóng)功”與“親故多期余為長吏”中的“勸”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堯、夏在位時,雖然經(jīng)歷了多年災難,但是因為他們圣明,為天下百姓開發(fā)了增產(chǎn)生財

之道,讓國內沒有人因災被拋棄和餓瘦。

B.引導百姓安于農(nóng)事很重要。人民不安于農(nóng)事,就不能在一個地方定居下來輕易棄家離鄉(xiāng),

導致農(nóng)業(yè)不能發(fā)展起來,人民不富足,就會產(chǎn)生貧困。

C百姓需要君王合理管理。管理不善,他們就會追逐利益,搶奪珠玉金銀;盡管糧食很重要,

但他們也不會有所貪圖。

D.重視糧食,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但要有切實可行的方法。方法得當了,朝廷可以得到多余的糧

食,百姓也能減輕賦稅,既讓百姓得到了好處,也順應了民心。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故務民于農(nóng)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康,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5分)

(2)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5分)

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2023年高考語文二模試卷

4.(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貞觀三年,太子少師李綱有腳疾,不堪踐履。太宗賜步輿,令三衛(wèi)舉入東宮,詔

皇太子引上殿,親殍之,大見崇重。綱為太子陳君臣父子之道,問寢視膳之方,理順辭

直,聽者忘倦。大子嘗商略古來君臣名教,竭忠盡節(jié)之事,綱慎然日:“托六尺之孤,寄

百里之命,古人以為難,綱以為易?!泵客抡摪l(fā)言,皆辭色慷慨,有不可奪之志,太子未

嘗不聳然禮敬。

貞觀六年,詔曰:“朕比尋討經(jīng)史明王圣帝曷嘗無師傅哉前所進令遂不睹三師之

位意將未可何以然?黃帝學大顛,顓頊學錄圖,堯學尹壽,舜學務成昭,禹學西王國,

湯學威子伯,文王學子期,武王學虢叔。前代圣王,未遭此師,則功業(yè)不著乎天下,名

譽不傳乎載籍。況朕接百王之末,智不同圣人,其無師傅。安可以臨兆民者哉?《詩》

不云乎,,不隼不忘,率由舊章。'夫不學,則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

可即著令,置二師之位?!?/p>

貞觀八年,太宗謂侍臣日:“上智之人,自無所染,但中智之人無恒,從教而變,

況太子師保,古難其選。成王幼小,周、召為保傅。左右皆賢,日聞雅訓,足以長仁益

德,使為圣君。秦之胡亥,用趙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嗣位,誅功臣,殺親族,酷暴

不已,旋踵而亡。故知人之善惡,誠由近習。朕今為太子、諸王精選師傅,令其式瞻禮

度,有所裨益。公等可訪正直忠信者,各舉三兩人?!?/p>

貞觀十一年,以禮部尚書王珪兼為魏王師。太宗謂尚書左仆射房玄齡曰:“古來

帝子,生于深宮,及其成人,無不驕逸,是以傾覆相踵,少能自涉。我今嚴教子弟,欲

皆得安全。王珪,我久驅使,甚知剛直,志存忠孝,選為子師。卿宜語泰,每對王珪,

如見我面,宜加尊敬,不得懈怠?!鲍曇嘁詭煹雷蕴?,時議善之也。

(節(jié)選自《貞觀政要?尊敬師傅》)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朕比尋討經(jīng)史明王/圣帝曷嘗無師傅哉/前所進令遂不睹三師之位/意將未可/何以然

B.朕比尋討經(jīng)史明王/圣帝曷嘗無師傅哉/前所進令/遂不睹三師之位意將未可/何以然

C.朕比尋討經(jīng)史/明王圣帝曷嘗無師傅哉/前所進令/遂不睹三師之位/意將未可何以然

D.朕比尋討經(jīng)史/明王圣帝曷嘗無師傅哉/前所進令遂不睹三師之位/意將未可/何以然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種禮節(jié)。《周禮》記載了九拜之禮,包括稽首、頓首、肅拜

等。

B.“不愆不忘,率由舊章”與“匪我愆期”(《詩經(jīng)?氓》)兩句中的“愆”字含義相同。

C.三師,北魏以后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品級列正一品,但僅為虛銜,無實職。

D.“少能自濟”與“直掛云帆濟滄?!保ā缎新冯y(其一》)兩句中的“濟”字含義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子少師李綱患有腳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太子命令待衛(wèi)抬他進入東宮,這是太

子尊重自己老師的表現(xiàn)。

B.唐太宗認為他在百王之后統(tǒng)領天下,才智與圣人有所差別,要是沒有師傅,是不能夠

君臨天下的。

C.因為秦二世胡亥的師傅趙高教他刑法,所以胡亥繼位后,就誅戮功臣,屠殺親族,結

果很快就滅亡了。

D.唐太宗對自己長期任用的王珪評價極高,認為他個性剛直,心存忠孝,并選他擔任皇

子的老師,要求兒子對王珪應倍加尊敬。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夫不學,則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

②左右皆賢,日聞雅訓,足以長仁益德,使為圣君。

文言文閱讀

陜西省咸陽市2023屆高三二模語文試題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文本一:

魯穆公問于子思曰:“何如而可謂忠臣?”子思曰:“但稱其君之惡者,可謂忠臣矣?!?/p>

公不悅,揖而退之。成孫弋見。公曰:“向者吾問忠臣于子思,子思曰:'恒稱其君之惡者可

謂忠臣矣?!讶嘶笱桑粗靡?。”成孫弋曰:“噫,善哉言乎!夫為其君之故殺其身者,

嘗有之矣。恒稱其君之惡者,未之有也。夫為其君之故殺其身者,效祿爵者也。恒稱其君之

惡者,遠祿爵者也。為義而遠祿爵,非子思,吾惡聞之矣?!?/p>

(選自《魯穆公問子思》)

文本二:

子思自齊反衛(wèi)衛(wèi)君館而問日先生魯國之士然不以衛(wèi)之褊小猶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賜于

寡人也子思曰:“臣羈旅于此,而辱君之威尊,亟臨隼門,其榮多矣。顧未有可以報君者,

唯達賢爾。"衛(wèi)君曰:“賢則固寡人之所愿也。”子思曰:“未申君之愿將何以為?”君曰:“必

用以治政。”子思曰:“君弗能也?!本唬骸昂喂??”答曰:“衛(wèi)國非無賢蘇之士,而君未有

善政,是賢才不見用故也。”君曰:“雖然,愿聞先生所以為賢者?!贝鹪唬骸熬龑⒁悦∈恳?,

以實取士耶?”君曰:“必以實?!弊铀荚唬骸靶l(wèi)之東境有李音者,貨而有實者也?!本唬骸捌?/p>

父祖何也?”答曰:“世農(nóng)夫也?!毙l(wèi)君乃盧胡大笑曰:“寡人不好農(nóng),農(nóng)夫之子,無所用之。

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弊铀既眨骸俺挤Q李音,稱其賢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賢,今魯、

衛(wèi)之君未必皆同其祖考。李音,父祖雖善農(nóng),則音亦未必與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

則臣所謂有賢才而不見用,果信矣。臣之間君,固疑君之取士不以實也。今君不問李音之所

以為賢才,而聞其世農(nóng)夫,因笑而不受,則君取士零信名而不由實者也?!毙l(wèi)君屈而無辭。

(節(jié)選自《孔叢子?抗志第十》)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子思自齊反衛(wèi)/衛(wèi)君館而問曰/先生魯國之士/然不以衛(wèi)之褊小猶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賜于寡人也/

B.子思自齊反衛(wèi)/衛(wèi)君館而問日/先生魯國之士/然不以衛(wèi)之褊小/猶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賜于寡人也/

C.子思自齊反衛(wèi)/衛(wèi)君館而問日/先生魯國之士/然不以衛(wèi)之褊小猶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賜于寡人也/

D.子思自齊反衛(wèi)/衛(wèi)君館而問曰/先生魯國之士/然不以衛(wèi)之褊小/猶步玉趾而慰存之愿/有

賜于寡人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恒稱其君之惡者”與“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兩句中的“恒”含義相同。

B.“未審君之愿將何以為”與“審容膝之易安”(《歸去來兮辭》)兩句中的“審”含義不同。

C.“賢而有實者也”與“親賢臣,遠小人”(《出師表》)兩句中的“賢”含義相同。

D.“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實者也”與“腹猶果然”(《逍遙游》)兩句中的“果”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穆公對子思的回答感到困惑,就召見成孫弋請他解除疑惑,成孫弋認為子思的話很有

見地,同時也表明總是能指出君主的過錯的人還未有過。

B.為報答衛(wèi)國國君的厚遇,子思認為自己只能向他推薦賢能之士,并在交談時指出衛(wèi)國不

缺乏賢才卻沒有好的國政是因為賢才沒有得到重用。

C.對于應該如何取用賢能之才,子思認為不是靠名聲,而是要靠實際能力,并趁機向衛(wèi)國

國君推薦衛(wèi)國東部邊境的李音,說他就是有實際能力的賢人。

D.與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賢人,但他們的后人,也就是現(xiàn)在魯國和衛(wèi)國的國君不一定

圣賢一樣,李音也未必會像他的祖輩一樣一世務農(nóng)。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為義而遠祿爵,非子思,吾惡聞之矣。

(2)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則臣所謂有賢才而不見用,果信矣。

14.子思對魯穆公和衛(wèi)國國君的進言各有何側重?由此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子思?請結

合文章簡要分析。

【答案】10.B11.B12.A

13.(1)為了道義而遠離俸祿爵位,(如果)不是子思,怎么會聽說這種事呢。

(2)您說歷代有功勛的舊臣的兒子沒有全都給他安排官職,那么我所說的有賢能之才卻沒

有被任用果然真實啊。

14.子思對魯穆公進言是教其如何識別忠臣,對衛(wèi)國國君進言時則希望他治理國家要重用真

正的賢才。這表現(xiàn)出子思不畏權貴,敢于直言勸諫的負責態(tài)度。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子思從齊國返回衛(wèi)國,衛(wèi)國國君到子思的住處問他說:“先生是魯國士人,但不認為

衛(wèi)國面積狹小,仍然親自前來安慰恤問,希望對我有所賜教。”

“以”的賓語是“衛(wèi)之褊小”,“小”后斷句,排除AC;

“愿有賜于寡人也”是動賓結構,中間不斷開,排除D。

故選B。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

A.兩個“恒”字的意思都是“總是、常常”。句意:總是指出君主的過錯的人/這樣的國家就

常常會走向滅亡。

B.“含義不同”錯誤。兩個“審”字含義相同,都是“知道”的意思、。句意:不知道您想要

怎么任用賢才/深知這狹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

C.兩個“賢”字的意思都是“賢良”。句意:他賢能且有實際能力/親近賢良的臣子,疏遠小

人。

D.果然/充盈、飽足。句意:您取用士人果真是相信名聲卻不憑借實際才能啊/肚子還是飽飽

的。

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A.”就召見成孫弋請他解除疑惑”曲解文意,文本一中說的是成孫弋覲見時,魯穆公趁機向

求教,而非主動召見他。

故選Ao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遠”,遠離;“非子思”,(如果)不是子思;“惡”,怎么。

(2)“官之”,給他安排官職;“見”,被;“果信”,果然真實。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容及人物形象特點的能力。

“恒稱其君之惡者,可謂忠臣矣”的意思是:總是指出君主的過錯的人,可以稱作忠臣?可

見,子思對魯穆公進言是教其如何識別忠臣。

依據(jù)''未審君之愿將何以為?”“君將以名取士耶,以實取士耶?”“臣稱李音,稱其賢才也”

“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則臣所謂有賢才而不見用,果信矣”可知,子思對衛(wèi)國國君進言

時則希望他治理國家要重用真正的賢才,而不是憑名聲。

子思對魯穆公和衛(wèi)國國君的進言均是直言勸諫,不以取悅君王為目的,注重指出君王的過失,

這表現(xiàn)出子思不畏權貴,敢于直言勸諫的負責態(tài)度。

參考譯文:

文本一:

魯穆公向子思問道:“怎樣才能稱作忠臣?”子思說:“總是指出君主的過錯的人,可以

稱作忠臣?!濒斈鹿勓裕┎桓吲d,向子思作揖后就讓他退下了。成孫弋覲見。魯穆公說:“剛

才我向子思問忠臣的事,子思說:'總是指出君主的過錯的人,可以稱作忠臣我對此感到

困惑,還沒有想明白?!背蓪O弋說:“噫,這話說得好呀!因為君主而失去生命的人,曾經(jīng)是

有的??偸侵赋鼍鞯倪^錯的人,還未有過。因為君主而失去生命的人,效忠的是俸祿和爵

位。總是指出君主的過錯的人,是遠離俸祿爵位的。為了道義而遠離俸祿爵位,(如果)不是

子思,我怎么會聽說這種事呢?!?/p>

文本二:

子思從齊國返回衛(wèi)國,衛(wèi)國國君到子思的住處問他說:“先生是魯國士人,但不認為衛(wèi)

國面積狹小,仍然親自前來安慰恤問,希望對我有所賜教。”子思說:“我寄居在這里,辱沒

您的威嚴,您多次光臨寒舍,那是莫大的榮幸啊。想想沒有什么可以用來報答您的,只薦舉

賢才罷了?!毙l(wèi)國國君說:“(得到)賢才本來就是我所希望的?!弊铀颊f:“不知道您想要怎么

任用賢才.?”衛(wèi)君說:“一定用他們來治理國政。”子思說:“您做不到J衛(wèi)君問:“為什么?”

子思回答說:“衛(wèi)國并非沒有賢能的人士,您卻沒有良好的國政,這是賢能人才沒有被任用

的緣故啊。”衛(wèi)君說:“即使這樣,(仍)希望聽聽先生所認為的賢才(應該怎樣任用)?!弊铀?/p>

回答說:“您將要根據(jù)名聲取用士人呢,還是根據(jù)實際能力取用士人呢?”衛(wèi)君說:“肯定根

據(jù)實際能力?!弊铀颊f:“衛(wèi)國的東部邊境有個叫李音的人,他賢能且有實際能力。”衛(wèi)君問:

“他的祖輩是做什么的?”子思回答說:“世代都是農(nóng)民。”衛(wèi)君就呵呵大笑說:“我不喜歡農(nóng)

民,農(nóng)民的兒子,沒地方任用他們。況且歷代有功勛的舊臣的兒子,(也)沒能全都給他們安

排官職。”子思說:“我舉薦李音,是舉薦他的賢能。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賢人,現(xiàn)在魯

國、衛(wèi)國的國君不一定都像他們的祖輩一樣圣賢,,李音的祖輩雖然善于務農(nóng),但是李音也

未必與他的祖輩一樣。您說歷代有功勛的舊臣的兒子沒有全都給他們安排官職,那么我所說

的有賢能之才卻沒有被任用,果然真實啊。我問您,本來就是懷疑您取用士人不是根據(jù)實際

能力?,F(xiàn)在您不問李音為什么能成為賢能之才,卻聽說他祖輩世代都是農(nóng)民,就嘲笑并且不

接受他,那么您取用士人果真是相信名聲卻不憑借實際才能啊?!毙l(wèi)君理虧而無言以對。

陜西省安康市2023屆高三年級第二次質量聯(lián)考語文試卷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智伯請地于魏宣子,宣子不與。任增曰:“何為不與?”宣子曰:“彼無故而請地,吾是

以不與?!比卧鲈唬骸氨藷o故而請地者,無故而與之,是重欲無厭也。彼喜,必又請地于諸侯,

諸侯不與,必怒而伐之?!毙釉唬骸吧?。”遂與地。智伯喜,又請地于趙,趙不與,智伯怒,

圍晉陽。韓、魏合趙而反智氏,智氏遂滅。

智伯從韓、魏之兵以攻趙,圍晉陽之城而溉之,城不沒者三板巴疵謂智伯曰:“韓、

魏之君必反矣。"智伯日:“何以知之?”對曰:“夫勝趙而三分其地,今城未沒者三板,城

降有日矣。而韓、魏之君無喜志而有憂自,是非反何也?”明日,智伯謂韓、魏之君曰:“疵

言君之反也韓、魏之君曰:“必勝趙而三分其地,今城將勝矣。夫二家雖愚,不棄美利而

背約,為難不可成之事,其勢可見也。是疵必為趙說君,且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趙也。

今君聽讒臣之言而離二主之交,為君惜之?!敝遣?,欲殺^疵,??疵逃。韓、魏之君果反。

齊欲妻鄭太子忽,太子忽辭,人問其故,太子曰:“人各有偶,齊大,非吾偶也?!对姟?/p>

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矣?!焙笕址R,齊請師于鄭。鄭太子忽率師而救齊大敗戎師齊

又欲妻之太子固辭人問其故對日無事于齊吾猶不敢今以君命救齊之急受室以歸人其以我為

師婚乎終辭之。

吳王夫差破越,又將伐陳。楚大夫皆懼,目:“昔闔廬能用其眾,故破我于柏舉,今聞

夫差又甚焉。"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也,無事吳矣。昔闔廬食不貳味,處不重席,室

不崇壇,器不彤鏤,宮室不觀,舟車不飾,衣服財用,擇不取費。在國,天有災疣,親巡其

孤寡而共其乏困;在軍,食熟者分而后食。其所嘗者,卒乘必與焉。是以民不罷勞,死知不

曠。今夫差,次有臺榭陂池焉,宿有妃嫡嬪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從,珍異是

聚,觀樂是務。視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敗也已,安能敗我?”

(節(jié)選自《說苑?權謀》)

【注】板:修筑土墻使用的夾板。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鄭太子忽率師而救/齊大敗戎師/齊又欲妻之/太子固辭人問其故對日無事于齊/吾猶不敢

/今以君命救齊之急/受室以歸人其以我為師婚乎/

B.鄭太子忽率師而救齊/大敗戎師/齊又欲妻之/太子固辭人問其/故對曰/無事于齊/吾猶不

敢/今以君命救齊之急受室以歸/人其以我為師婚乎/

C.鄭太子忽率師而救/齊大敗戎師/齊又欲妻之太子固辭人問其故/對曰/無事于齊/吾猶不

敢/今以君命救齊之急/受室以歸/人其以我為師婚乎/

D.鄭太子忽率師而救齊/大敗戎師/齊又欲妻之/太子固辭人問其故/對曰無事于齊/吾猶不

敢今以君命救齊之急/受室以歸/人其以我為師婚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重欲無厭也”與“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厭”含義相同。

B.“無喜志而有憂色”與“暮去朝來顏色故”(《琵琶行》)兩句中的“色”含義相同。

C.“齊請師于鄭”與“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保ā墩撜Z》)兩句中的“師”含義不同。

D.“無患吳矣”與“夫禍患常積于忽微”(《伶官傳序》)兩句中的“患”含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智伯無緣無故地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在任增建議下給了他。智伯又向趙國索要土

地,遭到拒接,智伯攻打趙國。韓、趙、魏聯(lián)合起來滅掉了智伯。

B.^疵認為韓、魏兩國必反,向智伯進言,智伯將此事告訴了兩國君主,二人說疵是為

趙國游說,離間智伯與韓、魏關系,智伯聽信了,要殺掉疵。

C.齊君想把女兒嫁給太子忽,太子忽認為齊國與他門戶不相當,推辭了。后來太子忽幫齊

國擺脫危機,齊君還想把女兒嫁給他,他用相同的理由推辭了。

D.吳國日漸強大,楚國大夫都很害怕,可子西認為吳國并不可怕,他將吳國兩代國君所作

所為相比照,指出吳國情況已發(fā)生變化,吳國最終會自行潰敗。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夫二家雖愚,不棄美利而背約,為難不可成之事,其勢可見也。

(2)昔闔廬能用其眾,故破我于柏舉,今聞夫差又甚焉。

【答案】10.D11.B12.C

13.(1)我們兩個雖然愚鈍,也不會拋棄豐厚的利益,違背盟約,去做那種危險的、不可

能做成的事,這形勢是顯而易見的。

(2)過去闔廬能夠驅使他的人民,所以在柏舉打敗了我們,現(xiàn)在聽說夫差更厲害。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鄭太子忽率領軍隊來救援齊國,大敗北戎軍隊,齊國國君又要把他的女兒許配太子忽

為妻。太子忽還是堅決推辭,又有人問他推辭的原因。太子忽說:”對齊國沒做什么事的時

候,我還不敢答應這門婚事?,F(xiàn)在帶了君父的命令解救齊國的急難,再接受妻室回國,恐怕

人民會認為我就是為婚姻去打仗吧?”

“齊”應是“救”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

“其故”是“問”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排除B。

故選D。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兩個“厭”都是滿足的意思。句意:這樣會加重他無法滿足的欲望。/IW里有滿足的時候

呢?

B.“兩句中的'色'含義相同”錯誤,含義不同。''無喜志而有憂色”中的“色”的意思是

“臉色、神情”,“暮去朝來顏色故”中的“色”的意思是“容貌”,兩個“色”含義不同。

句意:沒有高興的的心思,反而有擔憂的神色。/暮去朝來我也漸漸地年老色衰。

C.軍隊;老師。兩句中的“師”含義不同。句意:齊國向鄭國請求軍隊援助。/三個人同行,

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值得我學習的老師。

D?擔心;災禍。兩句中的''患"含義不同。句意:不用擔心吳國。/禍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

情積累而成的。

故選Bo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C.“他用相同的理由推辭了"錯誤。第一次太子忽說:“人各自有自己的配偶,齊國是大國,

不是我的配偶。《詩經(jīng)》里說:'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會得到更多的幸福?!€是得看自己J

第二次太子忽說:“對齊國沒做什么事的時候,我還不敢答應這門婚事。現(xiàn)在帶了君父的命

令解救齊國的急難,再接受妻室回國,恐怕人民會認為我就是為婚姻去打仗吧?”由此可知,

太子忽第二次拒絕的理由與第一次不完全相同。

故選Co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⑴“愚”,愚鈍;“美”,豐厚;“背”,違背;“可見”,顯而易見。

(2)“昔”,過去:“用”,驅使;“故破我于柏舉”,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故于柏舉破

我”;“破”,打敗。

參考譯文:

智伯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不給0任增說:“為什么不給他?”宣子說:“他無緣無

故就來索要土地,因此我不給他。"任增說:“他無緣無故就來索要土地,我們無緣無故地給

他土地,這樣會加重他無法滿足的欲望。智伯高興了,一定又會向其他諸侯索要土地,諸侯

不給他,智伯一定會生氣進而討伐其他諸侯?!蔽盒诱f:“好?!庇谑蔷徒o智伯土地。智伯

很高興,于是向趙索要土地,趙不給,智伯很生氣,派兵包圍晉陽。韓、魏聯(lián)合趙國反攻智

伯,于是智伯被滅掉。

智伯脅從韓、魏的軍隊一道進攻趙國,軍隊包圍晉陽城引河水淹城池,城墻沒有被淹沒

的部分只有三塊夾板的高度。疵對智伯說:“韓、魏兩國的國君肯定會背叛我們?!敝遣畣枺?/p>

“您怎么知道的?”篩疵回答說:“戰(zhàn)勝趙國,三家瓜分趙國土地,現(xiàn)在城墻沒有被淹沒的

部分只有三塊夾板的高度,晉陽城投降指日可待??墒琼n國、魏國的國君沒有高興的的心思,

反而有擔憂的神色,在這種情況下不是要造反又是什么呢?"第二天,智伯對魏、韓兩國君

主說:“篩疵說你們要反叛?!倍苏f:“我們一定會戰(zhàn)勝趙國,并且我們三家瓜分趙國的土

地,現(xiàn)在晉陽城即將攻下。我們兩個雖然愚鈍,也不會拋棄豐厚的利益,違背盟約,去做那

種危險的、不可能做成的事,這形勢是顯而易見的。這是^疵為趙國游說您,并且讓您懷疑

我們,從而放松攻打趙國。如今您竟聽信奸臣的讒言,而離間韓、魏兩國的邦交,我們真為

您感到惋惜?!敝遣鰜?,想要殺掉^疵,篩疵逃跑了。韓、魏兩國的國君果然反叛。

齊國國君想要把女兒許配給鄭太子忽為妻,太子忽推辭了,有人問太子忽推辭的緣故,

太子忽說:“人各自有自己的配偶,齊國是大國,不是我的配偶?!对娊?jīng)》里說:'求助自己

比求助他人會得到更多的幸福。'還是得看自己?!焙髞肀比止ゴ螨R國,齊國向鄭國請求軍隊

援助。鄭太子忽率領軍隊來救援齊國,大敗北戎軍隊,齊國國君又要把他的女兒許配太子忽

為妻。太子忽還是堅決推辭,又有人問他推辭的原因。太子忽說:“對齊國沒做什么事的時

候,我還不敢答應這門婚事?,F(xiàn)在帶了君父的命令解救齊國的急難,再接受妻室回國,恐怕

人民會認為我就是為婚姻去打仗吧?”最終辭掉了這門婚事。

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又準備攻打陳國。楚國的大夫們都很害怕,說:“過去闔廬能夠

驅使他的人民,所以在柏舉打敗了我們,現(xiàn)在聽說夫差更厲害。”子西說:“你們只憂慮自己

內部不和就是了,不用擔心吳國。當年闔廬吃飯時不吃兩道菜,坐下時不用兩層席子,房子

不建在高壇上,器具不用紅漆和雕刻,宮室中不造亭臺樓閣,車船不用裝飾,衣服用具,選

擇不糜費的。在國內,天降災疫,親自安撫那些孤兒寡婦,為他們提供缺少的東西;在軍隊

中,熟了的食物要等到士兵都有了自己才吃。他吃的東西,都要分給士卒共享。因此,百姓

不疲累,死了也知道不是白白送命?,F(xiàn)在夫差,住宿有樓臺池沼,休息有嬪妃相伴。即使一

天在外面,想得到的東西也一定要得到,珍愛賞玩的東西,一定要隨著帶走,積聚珍寶,一

心玩樂。把百姓看得象仇人一樣,沒完沒了地驅使。這樣是自己先讓自己處于敗地,怎么能

戰(zhàn)敗我們呢?”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游月陂①

程潁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云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jié)約重陪。

【注】陂是水泊、池塘的意思,“月陂”是形狀如月亮的池塘。

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系記游之作,記述了詩人晚秋時節(jié)游覽月陂堤的所見、所聞、所感。

B.詩人在月陂堤上四處觀望徘徊,看到北面的百尺高臺聳人天空,非常壯觀.

C.面對能使萬物蕭瑟的秋氣,詩人內心十分感傷,于是借酒來消除心中愁緒.

I).頸聯(lián)中的“閑”“靜”二字移情于物,寫出詩人此時閑適自得的悠然心境。

15.詩中最后兩句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

【答案】14.C15.①世間的事情繁雜而沒有頭緒,不值得去計較,只要逢上佳節(jié),我

們就相約重游月陂堤。

②表達了詩人閑適恬淡、隨遇而安、不計得失的淡泊情懷。

③還表現(xiàn)了對美景和友情的珍視。

【解析】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詩人內心十分感傷”錯誤。從整體意境來看,詩人沒有感傷,只是客觀陳述,詩人喝酒,

是為了去除涼意。

故選Co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句子含義的能力。

尾聯(lián)抒發(fā)自己的人生哲理:“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jié)約重陪?!彼J為人世間有些事,說

不上有什么來由。繁雜而無頭緒,不值得去認真計較。人生待開懷時且開懷,只要逢上佳節(jié),

約上幾位知交,重游月陂堤,相陪舉杯痛飲,就會感到無窮的樂趣。表達了詩人閑適恬淡、

隨遇而安、不計得失的淡泊情懷。

世事繁雜何必計較太多?只要遇到好的時節(jié),便和朋友相約,再來游玩一番,表現(xiàn)了對美景

和友情的珍視。

陜西省榆林市2023屆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模擬檢測(二模)語文試題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3題。

蔡澤四入秦,使人宣言以感怒應侯日:“燕客蔡澤,天下駿雄弘辯之士也。彼一見秦王,

秦王必相之而奪君位?!睉盥勚?固不快,使人召蔡澤。因讓之日:“子嘗宣言欲代我相秦,

豈有此乎?”對日:“然J應侯日:“請聞其說J蔡澤曰:“吁!君何見之晚也。夫四時之

序,成功者去。昔者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至葵丘之會,有驕矜之色,畔者九國。夫

商君為孝公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

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功已成遂以車裂。楚地方千里,帶甲百萬,白起率數(shù)萬之師以與楚戰(zhàn),

南并蜀、漢,又攻強趙,北坑馬服,使秦業(yè)帝。身所服者七十余城,功己成矣,賜死于杜郵。

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壹楚國之俗,南攻楊越,北并陳、蔡,破橫散從,

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種為越王率四方士,上下之力,以禽勁吳,

成霸功,勾踐終背而殺之。此四子者,成功而不去,禍至于此。此所謂信而不能訓”咒往而

不能反者也。范蠡知之,超然避世,長為陶朱公。君獨不觀博者乎?或欲大投,或欲分功。

此皆君之所明知也。今君相秦,計不下衽席,謀不出廊廟,坐制諸侯,利施三川,以實宜陽,

使天下皆畏秦。秦之欲得矣,君之功極矣。此亦秦之分功之時也!君何不以此時歸相印,讓

賢者厚之,必有伯夷之廉,長為應侯,世世稱孤,而有喬、松之壽,孰與以禍終哉!此則君

何居焉?”應侯曰:“普乃可入坐為上客。

(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蔡澤見逐于趙》,有刪改)

[?]i?,通“屈”。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Λ.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功已成/遂以車裂

B.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功已成/遂以車裂

C.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功已成/遂以車裂

D.教民耕戰(zhàn)/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于天下立威/諸侯功已成/遂以車裂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西”意思是向西,方位名詞作狀語,與“驪山北構而西折”(《阿房宮賦》)中的“西”

字含義相同。

B.“讓賢者授之”與“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師說》)兩句中的“授”字含義相同.

C?“應侯曰:‘善。與“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兩句中的“善”字含義不同。

D.“乃延入坐為上客”與“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桃花源記》)兩句中的“延”字含義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聽到蔡澤揚言要替代自己做秦國國相,應侯很不高興,派人召見蔡澤,并質問蔡澤有沒

有這回事,蔡澤予以肯定答復并解說了自己的觀點。

B.從前,齊桓公曾經(jīng)多次召集諸侯會盟,整頓周朝混亂的秩序使其安定下來,到葵丘之會,

桓公就顯出了驕縱之色,因此就有一些國家背叛他。

C.蔡澤認為,齊桓公、商鞅、吳起、大夫文種四人因不懂功成要身退的道理,最后招來慘

禍;但范蠡懂這個道理,功成后悄然離開,成為陶朱公。

D.蔡澤建議應侯趁著功高及時歸還相印,讓賢能的人來接受,這樣能獲得廉潔的名聲,永

久擔任應侯,代代相傳,還可以獲得長壽,避免災禍。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