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國建筑的特征》同步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8《中國建筑的特征》同步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8《中國建筑的特征》同步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8《中國建筑的特征》同步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8《中國建筑的特征》同步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8《中國建筑的特征》同步練習(含答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8.中國建筑的特征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小閱讀

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作者闡釋說明、邏輯推理的方法。

采用何種方式闡說事理,取決于作者對事物的認識和專業(yè)修養(yǎng),也與寫作方式有關。閱讀此類文章時,要注意文中的概念和文章的思路。細讀《中國建筑的特征》和《說“木葉"》,選擇其中一篇,從中找出主要概念,用一段話或一個圖表揭示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說說文章是怎樣圍繞這些概念進行闡說的。這兩篇課文在思考方法和語言表達上各有特點。閱讀時可進行比較。

二、現(xiàn)代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中國的建筑體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數(shù)千年文化史中一個獨特的建筑體系。這一切特點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手法,為匠師們所遵守,為人民所承認,我們可以叫它作中國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語言文字一樣,一個民族總是創(chuàng)造出他們世世代代所喜愛,因而沿用的慣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臘、羅馬體系創(chuàng)造了它們的“五種典范",成為它們建筑的方式。中國建筑怎樣砍割并組織木材成為梁架,成為斗拱,成為一“間”,成為個別建筑物的框架;怎樣用舉架的公式求得屋頂?shù)那婧颓€輪廓;怎樣結束瓦頂;怎樣求得臺基、臺階、欄桿的比例;怎樣切削生硬的結構部分,使之同時成為柔和的、曲面的、圖案型的裝飾物;怎樣布置并聯(lián)系各種不同的個別建筑,組成庭院:這都是我們建筑上兩三千年沿用并發(fā)展下來的慣例法式。無論每種具體的實物怎樣地千變萬化,它們都遵循著那些法式。構件與構件之間,構件和它們的加工處理裝飾之間,個別建筑物和個別建筑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處理方法和相互關系,所以我們說它是一種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檁、門、窗、墻、瓦、檻、階、欄桿、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戧獸、正房、廂房、游廊、庭院、夾道等等,那就是我們建筑上的“詞匯”,是構成一座或一組建筑的不可少的構件和因素。

這種“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時也有極大的運用的靈活性,能有多樣性的表現(xiàn)。也如同做文章一樣,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許多體裁,有多樣性的創(chuàng)作,如文章之有詩、詞、歌、賦、論著、散文、小說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按笪恼?如宮殿、廟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軒、一樓。文字上有一面橫額,一副對子,純粹做點綴裝飾用的。建筑也有類似的東西,如在路的盡頭的一座影壁,或橫跨街中心的幾座牌樓等等。它們之所以都是中國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國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為它們都是用中國建筑的“詞匯",遵循著中國建筑的“文法”所組織起來的。運用這“文法"的規(guī)則,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極不相同的“詞匯”構成極不相同的體形,表達極不相同的情感,解決極不相同的問題,創(chuàng)造極不相同的類型。

這種“詞匯"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歸根說來,它們是從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在長期建筑活動的實踐中所累積的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經過千百年的考驗,而普遍地受到承認而遵守的規(guī)則和慣例。它們是智慧的結晶,是勞動和創(chuàng)造成果的總結。它們不是一人一時的創(chuàng)作,而是整個民族和地方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下的產物。

由這“文法"和“詞匯”組織而成的這種建筑形式,既經廣大人民所接受,為他們所承認、所喜愛,雖然原先是從木材結構產生的,但它們很快地就越過材料的限制,同樣運用到磚石建筑上去,以表現(xiàn)那些建筑物的性質,表達所要表達的情感。這說明為什么在中國無數(shù)的建筑上都常常應用原來用在木材結構上的“詞匯"和“文法”。這條發(fā)展的途徑,中國建筑和歐洲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筑體系,乃至埃及和兩河流域的建筑體系是完全一樣的,所不同者,是那些體系很早就舍棄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磚石為主要材料。在中國,則因很早就創(chuàng)造了先進的科學的梁架結構法,把它發(fā)展到高度的藝術和技術水平,所以雖然也發(fā)展了磚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時也被采用為主要結構方法。這樣的框架實在為我們的新建筑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無比有利的條件。

(摘編自梁思成《中國建筑的特征》)

2.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建筑“詞匯"的豐富性和“文法”極大的靈活性,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多樣性創(chuàng)造了條件。

B.因為中國匠師們遵守了中國建筑的“文法",并得到人民認可,所以中國建筑能自成體系。

C.不同民族的建筑體系各有自己不同的法式,而一些建筑的形式原先是從木結構開始的。

D.國外一些建筑體系早就以磚石為主要材料,而中國建筑體系中木框架仍是主要結構方法之一。

3.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語言文字中的“文法”和“詞匯"為喻,來闡明中國建筑的形式。

B.文章解釋了建筑的“文法”和“詞匯"的含意,分析了二者對中國建筑的重要作用。

C.文章讓讀者結合對“大文章”“小品"的感受體會建筑規(guī)模的大小,恰切明了。

D.文章通過比較中西方建筑中“文法”和“詞匯"的不同,闡明中國建筑的優(yōu)勢。

4.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建筑上的影壁、牌樓等多是出于裝飾性的考慮,但它們具有中國建筑的特征,因為它們都是中國建筑的“詞匯”。

B.盡管建筑“文法"是慣例法式,但有大如宮殿、廟宇,小如山亭、水榭等不同的建筑“文章”,可見建筑并不用遵循“文法"。

C.建筑的“文法”“詞匯"是從實踐經驗中提煉而來的,是整個民族和地方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下的產物,可以超越建筑材料的限制。

D.中國古建筑的梁架結構法曾發(fā)展到高度的藝術和技術水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梁架木材依然是中國建筑發(fā)展的新材料。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題。

建筑和語言文字一樣,一個民族總是創(chuàng)造出他們世世代代所喜愛,因而沿用的慣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臘、羅馬體系創(chuàng)造了它們的“五種典范”,成為它們建筑的方式。中國建筑怎樣砍割并組織木材成為梁架,成為斗拱,成為一“間",成為個別建筑物的框架,怎樣用舉架的公式求得屋頂?shù)那婧颓€輪廓;怎樣結束瓦頂;怎樣求得臺基、臺階、欄桿的比例;怎樣切削生硬的結構部分,使同時成為柔和的、曲面的、圖案型的裝飾物;怎樣布置并聯(lián)系各種不同的個別建筑,組成庭院;這都是我們建筑上兩三千年沿用并發(fā)展下來的慣例法式。無論每種具體的實物怎樣地千變萬化,它們都遵循著那些法式。構件與構件之間,構件和它們的加工處理裝飾,個別建筑物和個別建筑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處理方法和相互關系,所以我們說它是一種建筑上的“文法”。至于梁、柱、門、窗、墻、瓦、檻、階、欄桿、斗拱、正房、廂房、游廊、庭院、夾道等等。那就是我們建筑上的“詞匯",是構成一座或一組建筑的不可少的構件和因素。

這種“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時也有極大的運用的靈活性,能有多樣性的表現(xiàn)。也如同做文章一樣,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許多體裁,有多樣性的創(chuàng)作,如文章之有詩、詞、歌、賦、論著、散文、小說,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宮殿、廟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軒、一樓。文字上有一面橫額,一副對子,純粹作點綴裝飾用的。建筑也有類似的東西,如在路的盡頭的一座影壁,或橫跨街中心的幾座牌樓等等。它們之所以都是中國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國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為它們都用中國建筑的“詞匯",遵循著中國建筑的“文法”所組織起來的。運用這“文法"的規(guī)則,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極不相同的“詞匯”構成極不相同的體形,表達極不相同的情感,解決極不相同的問題,創(chuàng)造極不相同的類型。

這種“詞匯"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歸根說來,它們是從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在長期建筑活動的實踐中所累積的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經過千百年的考驗,而普遍地受到承認而遵守的規(guī)則和慣例。它是智慧的結晶,是勞動和創(chuàng)造成果的總結。它不是一人一時的創(chuàng)作,它是整個民族和地方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下的產物。

(摘編自梁思成《中國建筑的特征》)

5.下列有關“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構件與構件之間,構件和它們的加工處理裝飾,個別建筑物和個別建筑物之間的一定的處理方法和相互關系。

B.中國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限制下,創(chuàng)造的多樣性有所減弱,而文章的語法在運用上卻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C.“文法"在文中指中國建筑在兩三千年里沿用并發(fā)展下來的慣例法式,為匠師們所遵守,為人民所承認,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D.中國建筑將朱紅色用在建筑物屋身、門窗等地方,并且用彩繪圖案裝飾木構架的上部結構,這些都是“文法”使用的大膽之處。

6.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建筑“文法"的一項是()

A.古建筑保持立柱和縱橫梁組合構架制。

B.古建筑在立柱與橫梁接頭處設“斗拱”。

C.中國古建筑采用的水泥是“精米灰漿"。

D.古代建筑群重左右對稱和中軸線原則。

7.根據(jù)上文及《紅樓夢》第三回節(jié)選的文字,說明“榮國府”所體現(xiàn)的中國建筑“文法"的特點。

(黛玉)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卻不開,只有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黛玉想道:這必是外祖之長房了。想著,又往西行,不多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了。卻不進正門,只進了西邊角門。那轎夫抬進去,走了一射之地,將轉彎時,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們已都下了轎,趕上前來。另換了三四個衣帽周全十七八歲的小廝上來,復抬起轎子。眾婆子步下圍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眾小廝退出,眾婆子上來打起橋簾,扶黛玉下轎。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游廊,當中是穿堂,當?shù)胤胖鴤€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雕梁畫棟,兩邊空山游廊廂房,掛著各色、畫眉等鳥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鄉(xiāng)村:民族的記憶與想象

雷抒雁

曾經的鄉(xiāng)村,是一卷卷藍布封皮的線裝書,手工刻制的木版文字在薄薄的宣紙上印滿了炊煙、古屋、插秧、刈麥,印滿了拱橋、溪流、杏花、薺菜;平平仄仄的一些低吟淺唱,長長短短的一些唐詩宋詞,都寫在卷卷線裝書的冊頁里。

當然,還有滾滾的征塵,有苛捐猛于虎的悲號,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勞作,有“田園荒蕪胡不歸”的呼喚……

幾千年的農耕文化,起根發(fā)苗,發(fā)展壯大就在農村;農村,刻寫著我們民族的記憶和想象。

商品的繁榮造就了城市。城市的出現(xiàn),拉開了城鄉(xiāng)經濟和文化的距離。鄉(xiāng)村喂養(yǎng)著城市。衣衫檻褸的鄉(xiāng)村父母,吃糠咽菜送兒子走進學堂,開始了逃離農村,逃離勞動,逃離貧困與低賤的第一步

思念鄉(xiāng)村的人也有,多是政治上的失意者,商戰(zhàn)中的敗北者,戰(zhàn)場上的傷殘者,是激烈的爭斗之后尋找寧靜地方的療傷者。鄉(xiāng)村以善意的同情接納了他們,用源源不斷的溫情和取之不盡的草藥為他們醫(yī)治創(chuàng)傷。而這些受傷者往往如受傷的鳥,強健之后,又掙脫農人的雙手飛進城市。農村依然清靜而貧苦,熒麗卻落后。他們遠在都市的子女,西裝革履、粉面彩裙,記憶里只是星星點點的鄉(xiāng)情,和偶爾由芭蕉暮雨生發(fā)出的淡淡鄉(xiāng)愁。卻很少有人想去寫一部鄉(xiāng)村史,像寫一部王朝史那樣,寫鄉(xiāng)村的發(fā)生、發(fā)展和變遷,寫農人的勞作、災難和貢獻。充滿想象和幽默的鄉(xiāng)村版文學,也只在口頭上流傳,隨風起落;充滿真誠和情感的鄉(xiāng)村版歌謠,偶爾為都市人采集,一唱競成明星。

廣大的鄉(xiāng)村,如今面臨一次新的機遇,它將以新農村的面貌出現(xiàn)在中國的大地上。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變革,是都市前所未有的對鄉(xiāng)村的親情反哺??墒?,我還是有一點杞憂。既往的每一次變革,哪怕是最小的,都傷害過鄉(xiāng)村的美麗與個性。這一次,會不會也有一些難免的傷損美麗的村舍被單一的水泥樓房代替,寧靜的生活被喧囂的市聲淹沒,一卷古樸柔軟的線裝書,被生生地改造成硬殼子西裝書,千姿百態(tài)的鄉(xiāng)村,成了千篇一律的城鎮(zhèn)。

鄉(xiāng)村,是我們最后一片詩意的棲居地。保護詩意的鄉(xiāng)村,是新農村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命題。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注意搜集和整理古老的鄉(xiāng)村歷史和文化是一個當務之急。我國的鄉(xiāng)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為整個民族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許多古老村落歷經數(shù)千年,保留著深厚的為正史所缺失的寶貴記憶,成為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有力的物證。

如山西長治的八義鎮(zhèn),名稱源于著名的長平之戰(zhàn),八位義士阻攔趙括草率發(fā)兵抗秦,被剛愎自用的趙括殺害;戰(zhàn)爭結果是趙軍大敗。此地后來立碑紀念“八位義士諫趙處",村子更名八義村。

像這樣一些有趣的記憶,中華大地的許多村子都有。建設新農村,關心和保護、留存鄉(xiāng)村古老的文化記憶是十分必要的。不要再如“文革”時期用的那些流行語言替代鄉(xiāng)鎮(zhèn)街巷的古老名字;更不要用什么“羅馬"“阿拉斯加”之類的崇洋名字改造古老鄉(xiāng)村。新農村,一定要是中國式的,與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一脈相連的農村。

我們的記憶,想象和情感,還在農村。那里,永遠都應是我們詩意的精神家園。我們要讓鄉(xiāng)村與都市親近,而不是讓鄉(xiāng)村的背影漸行漸遠。

8.結合全文來看,“曾經的鄉(xiāng)村,是一卷卷藍布封皮的線裝書"一句有何作用

9.結合全文,說說“農村,刻寫著我們民族的記憶和想象”一句中“民族的記憶"的含義。

10.作者說“鄉(xiāng)村喂養(yǎng)著城市”具體表現(xiàn)為什么請分點概括。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1925年,他當時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念建筑專業(yè)。他的父親梁啟超給他寄來一本書,是北宋李誡寫的《營造法式》。但這本書像天書一樣難以讀懂,因為那是北宋時代的書。

后來,梁思成通過對五臺山的佛光寺大殿、應縣木塔、薊縣的獨樂寺觀音閣等一系列有上千年歷史的古建筑的研究,他終于初步破譯了《營造法式》的密碼。特別是在對獨樂寺觀音閣的研究中,他發(fā)現(xiàn),這座建筑雖然有成千上萬個木構件,居然一共只有6種規(guī)格?!稜I造法式》里說:“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長,曲直舉折之勢,規(guī)矩繩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為制度焉。"這句話簡單來說,是指一座木結構建筑渾身上下的各種尺寸,其實都是以材為基本的模數(shù)。我們可以想象,這些標準材可以在一個工廠里大量地生產,然后搬到工地現(xiàn)場進行加工和組裝,這樣就大大加快了中國古建筑建造的速度。比方,唐長安的皇宮,面積大概3倍于今天的北京故宮,僅10個月時間建成。

中國古代建筑的這種標準化、模數(shù)化、裝配式,真是多快好省。林徽因后來在給梁思成的著作《清式營造則例》寫的序言中說,像《營造法式》這種標準化、模數(shù)化、裝配式的設計,就是中國古建筑的真髓所在。

(摘自王南《中國古建筑的營造密碼》,有刪改)

材料二:

這一切特點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手法,為匠師們所遵守,為人民所承認,我們可以叫它做中國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語言文字一樣,一個民族總是創(chuàng)造出他們世世代代所喜愛因而沿用的慣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臘、羅馬體系創(chuàng)造了它們的“五種典范",成為它們建筑的方式。中國建筑怎樣砍割并組織木材成為梁架,成為斗拱,成為“一間”,成為個別建筑物的框架;怎樣用舉架的公式求得屋頂?shù)那婧颓€輪廓;怎樣結束瓦頂;怎樣求得臺基、臺階、欄桿的比例;怎樣切削生硬的結構部分,使同時成為柔和的、曲面的、圖案性的裝飾物;怎樣布置并聯(lián)系各種不同的個別建筑,組成庭院:這都是我們建筑上兩三千年沿用并發(fā)展下來的慣例、法式。無論每種具體的實物怎樣的千變萬化,它們都遵循著那些法式。構件與構件之間,構件和它們的加工處理裝飾,個別建筑物和個別建筑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處理方法和相互關系,所以我們說它是一種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檁、門、窗、墻、瓦、檻、階、欄桿、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戧獸、正房、廂房、游廊、庭院、夾道等等,那就是我們建筑上的“詞匯”,是構成一座或一組建筑的不可少的構件和因素。

這種“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時也有極大地運用的靈活性,能有多樣性的表現(xiàn)。也如同做文章一樣,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許多體裁,有多樣性的創(chuàng)作,如文章之有詩、詞、歌、賦、論著、散文、小說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按笪恼?如宮殿、廟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軒、一樓。文字上有一面橫額,一副對子,純粹作點綴裝飾用的。建筑也有類似的東西,如在路的盡頭的一座影壁,或橫跨街中心的幾座牌樓等等。它們之所以都是中國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國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為它們都用中國建筑的“詞匯",遵循著中國建筑的“文法”所組織起來的。運用這“文法"的規(guī)則,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極不相同的“詞匯”構成極不相同的體形,表達既不相同的情感,解決極不相同的問題,創(chuàng)造極不相同的類型。

(摘自梁思成《中國建筑的特征》)

材料三:

現(xiàn)代建筑設計如何來繼承和學習傳統(tǒng)建筑的理念呢?

對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繼承和學習。想要真正對傳統(tǒng)建筑文化進行傳承,還需要先去了解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特點,根據(jù)這些特點以及建筑中包含的精神來對建筑理念進行區(qū)分,然后對其中積極的正面的理念進行吸收。傳統(tǒng)建筑文化和現(xiàn)代建筑文化之所以會有區(qū)分,就是因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建筑理念不能夠完全運用到現(xiàn)在的建筑設計當中,但是傳統(tǒng)建筑中包含有很多先進的理念,這些理念能夠為現(xiàn)代建筑注入活力。在傳承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過程中,不能僅僅追求設計的相似、風格的相似,一定要深刻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這樣才能夠做到形神兼?zhèn)?,也才能夠將真正地傳統(tǒng)建筑帶到眾人面前,讓所有看到的人都能夠通過建筑來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比如說,在了解傳統(tǒng)建筑天人合一的特點之后,在現(xiàn)代建筑的設計中也要多去注意如何達到建筑與自然的和諧,這也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注重建筑本身,還要注重建筑的外部環(huán)境。

對中庸理念的繼承和學習。在傳統(tǒng)建筑中,經常會把最好的建筑放在最里面的位置,外面一般是圍墻,這就是傳統(tǒng)文化中中庸理念,比較重視內涵,在傳承傳統(tǒng)建筑文化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忽視對中庸理念的繼承和學習,這是現(xiàn)代建筑中最缺乏的一項內容?,F(xiàn)在的建筑設計風格總是張揚、夸張,希望能夠奪人耳目,忽視了建筑的內涵。中庸思想在現(xiàn)代建筑中的運用主要應該集中在不要只注重外觀的新奇,要符合建筑本身的運用和內涵;其次是建筑的布局、色彩要協(xié)調,每個部分的建筑風格和整體建筑的風格必須是一致的。將中庸理念和現(xiàn)代建筑設計進行結合,可以讓建筑既不過分浮夸高調,但也會讓人眼前一亮,低調奢華有內涵。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要充分貫徹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建筑不像衣服,不想穿的時候就可以換,建筑的投資比較大,推倒重來成本較高,所以在建筑設計上一定要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在科技的支持下,可以將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進行優(yōu)化。

(摘自郗俊《傳統(tǒng)建筑文化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有刪節(jié))

1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1925年距離北宋李誡近千年之遙,時光太久遠,所以他的書像天書一樣難以讀懂。

B.獨樂寺觀音閣木構件成千上萬,但只有6種規(guī)格,這顯露出了《營造法式》密碼。

C.面積很大的唐代長安的皇宮,僅賴于建筑構件的標準化生產,10個月就得以建成。

D.建筑上豐富的“詞匯",如梁、柱、枋、檁、門等等,組成了中國建筑的“文法”。

12.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希臘、羅馬的建筑“文法"只有“五種典范”,中國建筑的“文法"種類比國外多得多。

B.中國建筑“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和靈活性,但拘束性并沒限制靈活性,兩者相輔相成。

C.現(xiàn)代建筑設計要做到天人合一,需注重建筑本身和其外部的環(huán)境,達到建筑與自然的和諧。

D.中國傳統(tǒng)建筑外面一般是圍墻,最好的建筑放在最里的位置,這體現(xiàn)了重視內涵的中庸理念。

13.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建筑“文法"的一項是()

A.中國古建筑的水泥就是“糯米灰漿”

B.“斗栱"是木結構建筑常用的制式

C.古建筑保持立柱和縱橫梁組合構架制

D.古代建筑群重左右對稱和中軸線原則

14.材料三行文脈絡清晰,請進行簡析。

15.縱觀三則材料,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特色有哪些?請你結合材料進行簡析。

三、語言文字運用

16.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

A.這些地區(qū)的建筑和中國中心地區(qū)的建筑,或是同屬于一個體系,或是大同小異,是如弟兄之同屬于一家。

B.3500年來,中國世世代代的勞動人民發(fā)展了這個體系的特長,不斷在藝術上和技術上把它提高,達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輝煌成就。

C.兩柱之間也常用墻壁,但墻壁并不負重,只是像“帷幕”一樣,用以隔斷內外,或劃分內部空間而已。

D.我們中國的建筑在三千多年前就具備了這個優(yōu)點,并且恰好為中國將來的新建筑使用新的材料與技術的問題上準備了極有利的條件。

17.下列加點成語使用錯誤的一項是

A.這些地區(qū)的建筑和中國中心地區(qū)的建筑,或是同屬于一個體系,或是大同小異,如弟兄同屬于一家的關系。

B.這證明屋頂不但是幾千年來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并且是我們民族所最驕傲的成就。

C.我國企業(yè)遭遇的知識產權國際糾紛越來越多,但國內能夠應對這些訴訟的高級人才卻是百里挑一,極其缺乏。

D.隨著貝克特等人的先后逝世,荒誕戲劇作為一個流派也漸漸偃旗息鼓了,但其創(chuàng)作成就和產生的影響依然存在。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①我相信人與人之間有不可思議的,但我不相信不經過任何努力,善緣就可以成熟;不經過任何奮斗,惡緣就能夠消失。

②一味沉湎于小愛是一種迷妄,以大愛否定小愛也是一種迷妄。大愛者理應不棄小愛,而以大愛小愛以精神的光芒。

③不想困于人事糾葛,就學會忍。忍是一種自救,以從容平靜的態(tài)度忍受人生最難忍受的事情,這是做人的重要功夫。

A.姻緣賦予處事B.因緣付與處事

C.因緣賦予處世D.姻緣付與處世

19.填入下面語段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shù)囊豁検?)

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筑裝飾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建筑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的。因為木料不能經久,所以,中國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辦法,__________。

A.以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同時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

B.以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和保護木質,同時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

C.以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同時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

D.以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同時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和保護木質

20.下列加點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抱廈(xià)軸(zhòu)線對稱(chèn)墁(màn)地

B.瓦當(dāng)接榫(sǔn)牌坊(fáng)帷(wéi)幕

C.折(shé)本房檁(lìn)斗拱(gǒng)畫舫(fǎng)

D.門檻(kǎn)切削(xiāo)額枋(fāng)穹(qiòng)窿

參考答案:

1.

課題《中國建筑的特征》《說“木葉"》

重要概念“慣式法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