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分析-演講模板_第1頁
病案分析-演講模板_第2頁
病案分析-演講模板_第3頁
病案分析-演講模板_第4頁
病案分析-演講模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病案分析病案分析目錄病案分析消化系統(tǒng)2天前:

水樣腹瀉,量中等,約10次/天,伴惡心、嘔吐陣發(fā)性腹痛水樣腹瀉轉變?yōu)槟z凍狀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入院

:大便常規(guī):膿血黏液便,RBC++,

WBC+++,膿細胞+++潛血試驗+,未查見阿米巴原蟲細菌性痢疾主要病變部位在大腸,以乙狀結腸與直腸為主,嚴重者可波及整個結腸及回腸末端?循環(huán)系統(tǒng)?2天前:發(fā)熱,畏寒?1天前:高熱,有口渴感?入院:發(fā)熱,T38°C,

唇舌干燥WBC

18x109/L1,中性粒83%病案分析NEXTNa+125.0

mmo/L↓,K+3.4mmol/L

↓可疑病原體.志賀菌(

Shigela

).人類細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俗稱痢疾桿菌..1898年,日本細菌學家志賀潔根據(jù)北里柴三郎的建議,首次從痢疾病人的糞便中分離出,故得名感染過程志賀菌的致病過程主要包括:細菌經(jīng)口進入后,可穿過胃酸屏障,侵襲并生長在結腸粘膜上皮細胞,經(jīng)過基底膜進入固有層,在固有層中繁殖,并釋放毒素,可引起炎癥反應及小血管循環(huán)障礙致病機制在感染過程中,炎性介質的釋放使志賀菌進一步侵入并會加重炎癥反應,導致腸黏膜的炎癥、壞死及潰瘍由細胞碎屑、粘液、中性粒細胞,血和滲出液形成粘液膿血便病案分析志賀菌釋放內毒素(

endooxin

),在進入血后,不但會引起發(fā)熱和敗血癥,還會直接作用于腎上腺髓質、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和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釋放多種血管活性物質,可引起急性微循環(huán)的衰竭,進而導致感染性休克以及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臨床上表現(xiàn)為中毒性菌痢,包括休克型、腦型或混合型休克型主要使感染型休克,而腦型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腦疝或腦水腫引起的抽搐、昏迷與呼吸衰竭臨床表現(xiàn)解釋吸引多形核白細胞到感染組織,致使腸壁的完整性遭到破壞,細菌從而得以到達較深層的上皮細胞,加速了細菌的擴散壞死的黏膜、死亡的白細胞、細胞碎片、纖維蛋白和血液構成膿血黏液便病案分析畏寒、發(fā)熱、高熱:志賀菌所有菌株都有強烈的內毒素內毒素作用于腸黏膜,使其通透性增高,進一步促進對內毒素的吸收,引起發(fā)熱、神智障礙,甚至中毒性休克等一系列癥狀陣發(fā)性腹痛、里急后重:內毒素尚能作用于腸壁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腸功能發(fā)生紊亂,腸蠕動失調利痙攣,尤其是直腸括約肌痙攣最明顯,因而出現(xiàn)腹痛、里后重等癥狀水樣腹瀉、惡心、嘔吐、有口渴感:

A

群志賀菌

I

型和

II

型能產(chǎn)生一種外毒素,即志賀毒素毒素作用的基本表現(xiàn)是上皮細胞的損傷,但在小部分病人志賀毒素可介導腎小球內皮細胞的損傷,導致溶血性尿毒綜合征,同時水分和電解質的喪失,可導致失水治療方案病案分析(1)一般治療:癥狀明顯的患者必須臥床休息,按照腸道傳染病消毒隔離飲食以流質為主好轉后改用稀飯、面條等忌食生冷、油膩及刺激性食物有失水者應酌情補液對嬰兒體重5%~10%范圍

可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溶液(

ORS

)

每升水中含葡萄20g、氯化鈉3.5g、碳酸氫鈉2.5g、氯化鉀1.5g,經(jīng)我國各地試用近2000例,平均有效率96.9%對反復嘔吐或嚴重脫水者,可考慮先靜脈補液,盡快改為口服補液(2)抗菌治療:近年來志賀菌對各種藥物及抗生素的耐藥性逐年增長,目前對常用抗菌藥物胺、鏈霉素、氯霉素與四環(huán)素大多耐藥,臨床療效相應降低細菌可呈多重耐藥性病案分析NEXT所以痢抗生素的選擇,應根據(jù)當?shù)亓餍芯晁幟粼囼灮蚧颊叽蟊銟吮九囵B(yǎng)的結果進行選擇,避對性的濫用在一定地區(qū)內注意輪換用藥抗菌藥物療效的考核應以糞便培養(yǎng)陰轉率為主結束時陰轉率應達90%以上實驗設計標本采樣應挑取糞便的膿血或黏液部分,避免與尿混合,應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樣,標本應新鮮,若不能及時送檢,宜將標本保存于30%甘油緩沖鹽水或專門送檢的培養(yǎng)基內病原體的分離、培養(yǎng)和鑒定標本接種于腸道選擇性培養(yǎng)基上,37℃孵育18~24小時挑取無包半透落,作生化反應和血清學試驗,以確定其菌群(種)和菌型生化反應及鑒定病案分析(1)志賀菌屬在

TSI

上的生化反應:挑取平板上的可疑菌落,接種三糖鐵瓊脂和莆固體各1管一般應多挑幾個菌落,以防遺漏,經(jīng)36℃培養(yǎng)18~24h,分別觀察結果志賀菌菌落經(jīng)革蘭染色后鏡檢(3)糖發(fā)酵試驗:取菌接種到糖發(fā)酵管37℃培養(yǎng)18觀察結果(4)尿素酶試驗:取菌種接種于尿素培養(yǎng)基中,37℃培養(yǎng)24h后

觀察

5)

VP

試驗:取菌種接種于葡萄糖蛋白陳水培養(yǎng)基中,37℃培養(yǎng)24h后,觀察結果甲基紅試驗:取菌種接種于葡萄糖蛋白陳水培養(yǎng)基中,37℃培養(yǎng)24h后,觀察結果[預期結果](1)志賀菌屬在

TSI

上的生化反應為:斜面紅色,底層產(chǎn)酸黃色,不產(chǎn)氣在葡萄體管內產(chǎn)酸為黃色,不產(chǎn)氣,無動力病案分析(2)挑選的可疑菌落經(jīng)革蘭染色后鏡檢為性菌(3)糖發(fā)酵試驗,菌落不產(chǎn)酸產(chǎn)氣,陰性(4)脲酶試驗不產(chǎn)生氨氣,陰(5)

vp

試驗不產(chǎn)生紅色化合物,陰性(6)甲基紅試驗中甲基紅指示劑呈紅色血清學實驗診斷血清學診斷的常用方法包括凝集試驗、補體結合試驗、中和試驗、免疫熒光試驗和

ELISA

試檢測志賀菌的方法通常為玻片凝集試驗志賀菌表面有

K

抗原,會阻止發(fā)生凝集,因此需加熱破壞志賀菌表面抗原,防止出現(xiàn)假陰性由于單份待檢血清無法確認是否為現(xiàn)癥感染,因此需要取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檢測(1)取志賀菌診斷血清,滴于玻片上,并在玻片另一端滴生理鹽水病案分析(2)取待檢血清,并將待檢血清分別于診斷血清與生理鹽水混合(3)確定為志賀菌后,分別取急性期和恢復期血清,進行連續(xù)濃度梯度稀釋(4)比較稀釋后的兩種血清內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