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下載后可自行編輯1/1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之文化常識對點訓(xùn)練3()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
文化常識對點專練(三)
(2022高考文化常識對應(yīng)教材新題型綜合練)
[高考新變化·考查雜史]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書曰:“不偏不黨,王道蕩蕩。”言至公也。齊景公嘗賞賜及后宮,文繡被臺榭,菽粟食鳧雁。出而見殣,謂晏子曰:“此何為而死”晏子對曰:“此喂而死。”公曰:“嘻!寡人之無德也,何甚矣!”晏子對曰:“君之德著而彰,何為無德也”景公曰:“何謂也”對曰:“君之德及后宮與臺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繡,君之鳧雁,食以菽粟,君之營內(nèi)自樂,延及后宮之族,何為其無德也顧臣愿有請于君,由君之意,自樂之心,推而與百姓同之,則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茍營內(nèi)好私使財貨偏有所聚菽粟幣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國則桀紂之所以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嬰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則湯武可為也,一殣何足恤哉”子羔為衛(wèi)政,刖人之足。衛(wèi)之君臣亂,子羔走郭門,郭門閉,刖者守門,曰:“于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踰。”曰:“于彼有竇?!弊痈嵩唬骸熬硬凰??!痹唬骸坝诖擞惺摇!弊痈崛?,追者罷。子羔將去,謂朋者曰:“吾不能虧損主之法令而親刖子之足,吾在難中,此乃子之報怨時也,何故逃我”刖者曰:“斷足固我罪也,無可奈何。君之治臣也,傾側(cè)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獄決罪定,臨當論刑,君愀然不樂,見于顏色,臣又知之。君豈私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脫君也。”孔子聞之,曰:“善為吏者樹德,不善為吏者樹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謂歟”
(節(jié)選自《說苑·至公》)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君不推此而茍營內(nèi)/好私使/財貨偏有所聚/菽粟幣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國/則桀紂之所以亡也/
B.君不推此而茍營內(nèi)/好私使/財貨偏有所聚/菽粟幣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國/則桀/紂之所以亡也/
C.君不推此/而茍營內(nèi)好私/使財貨偏有所聚/菽粟幣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國/則桀/紂之所以亡也/
D.君不推此/而茍營內(nèi)好私/使財貨偏有所聚/菽粟幣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國/則桀紂之所以亡也/
C
原句呈現(xiàn):君不推此而茍營內(nèi)好私使財貨偏有所聚菽粟幣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百姓公心不周乎國則桀紂之所以亡也
排除思路:首先,根據(jù)句意較易理解的一處進行判斷,“君不推此”意為“國君不將這種心意推及百姓”,句意整,其后應(yīng)斷開。排除A、B兩項。其次,根據(jù)歷史常識進行判斷,“桀”指夏桀,“紂”指商紂王,兩個并列人之間應(yīng)用頓號隔開,排除D項。最后,根據(jù)語法結(jié)構(gòu)進行判斷,“營內(nèi)好私”意為“為后宮謀利,圖個人喜好并列詞組做謂語,句子結(jié)構(gòu)完整,應(yīng)在“私”后斷開。
2.(2022高考新題型)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菽粟食鳧雁”與“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兩句中的“食”字含義相同。
B.“君之德著而彰”與“以彰其咎”(《出師表》)兩句中的“彰”字含義相同。
C.“子羔走郭門”與“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兩句中的“郭”字含義相同。
D.“君愀然不樂”與“蘇子愀然”(《赤壁賦》)兩句中的“愀然”含義相同。
B
B項,“兩句中的‘彰’字含義相同”表述錯誤。文中“君之德著而彰”意為“國君的德行十分明顯”,此的“彰”是形容詞,意為“顯著的,明顯的”;“以彰其咎”意為“來揭示他們的過失”,此處“彰”是動詞,意為“發(fā)”。A項,“菽粟食鳧雁”與“食之不能盡其材”兩句中的“食”均讀“sì”,意為“飼養(yǎng),喂養(yǎng)”。C項,“子羔起門”與“七里之郭”兩句中的“郭”均為名詞,意為“外城”。D項,“君愀然不樂”與“蘇子愀然”兩句中的“愀均為形容詞,意為“容色改變的樣子”。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景公縱情玩樂,經(jīng)常賞賜后宮的人,就連鳧雁和臺榭都受到異乎尋常的待遇,卻未曾盡到君主的責任,忽略了百姓,致使百姓饑餓而死。
B.對于齊景公只顧個人私欲不顧百姓死活的行為,晏子十分氣憤,他義正辭嚴地勸諫景公要約束自己的無道行為,推物及人,顧念天下蒼生。
C.衛(wèi)國執(zhí)政子羔秉公執(zhí)法,曾對一位觸犯刑法的人施以刖刑,但受刑者深明大義,在子羔落難奔逃之際并沒有落井下石,反而救了他的性命。
D.晏子心念齊國,因情利導(dǎo),勸諫景公將恩賞推及百姓,此是“至公”之行;子羔愛惜民命,但又不愿因此而罔顧國法,這也是“至公”之行。
B
參考譯文《尚書》中說:“不偏私,不結(jié)黨,治國之道就會寬廣開闊?!边@說的就是(做到)極為公正。齊景公經(jīng)常賞賜后宮(財物),繡花紋的衣服被覆蓋在臺榭上,用菽粟喂養(yǎng)鳧雁。(景公)出巡看見路上有死人,就對晏子說:“這人是怎么死的”晏子回答:“是因饑餓而死的?!本肮?聽后)說:“唉!寡人沒有德行,怎么這么過分?。 标套哟鸬溃骸皣牡滦惺置黠@,怎么能說是沒有德行呢”景公說:“為什么這么說呢”晏子答道:“國君的德行施及后宮和臺榭,國君的玩物都穿著文繡之衣,國君的鳧雁都吃著菽粟,國君將宮內(nèi)自己享樂延及到后宮的人、物與家畜,怎能說是沒有德行呢只是臣希望向大王請求一件事,請大王把這種自己享樂的心意,推及到與百姓同樂,那樣還有什么人會餓死呢國君不(將這種心意)推及百姓,而是只為后宮謀利,圖個人喜好,使財物偏聚于宮內(nèi),菽粟幣帛在倉庫內(nèi)都腐爛了,恩惠不施于百姓,不用公正之心對待百姓,這是桀、紂亡國的原因。百姓叛亂的原因,就是君主偏而不公??!國君如果明察臣晏嬰的話,推廣國君的盛德、公正之心遍布天下,那么就會成為湯、武一樣的圣君,一個餓死的人又何必同情呢”子羔當政于衛(wèi)國時,曾將一個人處以刖刑。(后來,)衛(wèi)國君臣內(nèi)亂,子羔往外城門逃走,(此時)外城門已經(jīng)關(guān)閉,而那個曾被他砍斷腳的人在那里守著門。(刖者)對子羔說:“那邊有個缺口!”子羔說:“君子不會跳墻而逃跑?!?刖者)又說:“那邊有個洞。”子羔說:“君子不會鉆洞而逃跑。”(刖者)又說:“這邊有個房間?!弊痈徇@才進去,追趕他的人(因為沒有看見子羔,也就)停止了追趕。子羔在將要離開之際,對刖者說:“我曾經(jīng)因為不能破壞君主的法令而親自砍斷了你的腳,(如今)我處于危難之中,這是你報復(fù)我的大好機會,為什么你要幫助我逃走呢”刖者說:“受到刑罰是我罪有應(yīng)得,這是沒有辦法的。您在處治我的時候,依據(jù)法令反復(fù)斟酌,先后(都是)依法來(處置)我,想要使我免于刑罰,我是知道的。當獄吏定了我的罪并要處罰之時,您的臉色變得憂愁無比,我也是知道的。難道是您對我偏袒嗎是因為(您)天生仁慈之心,自然而然流露出這樣的感情。這就是我為什么要幫助你逃跑(的原因)?!笨鬃勇犝f了這件事情之后說:“善于當官的人,樹立其恩德,不善于當官的人,則是樹立仇敵。公正辦事,恐怕就是說的子羔所為吧”
[高考新變化·考查國別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題。
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使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質(zhì)于秦。文信侯因請張?zhí)葡嘌?,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張?zhí)妻o曰:“燕者必徑于趙,趙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蔽男藕钊ザ豢?。少庶子甘羅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質(zhì)矣。今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备柿_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羅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羅見張?zhí)圃唬骸扒渲κ肱c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戰(zhàn)勝攻取,不知其數(shù),攻城墮邑,不知其數(shù)。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备柿_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歟”曰:“知之?!薄皯?yīng)侯之用秦也,孰與文信侯?!痹唬骸皯?yīng)侯不如文信侯專?!痹唬骸扒涿髦獮椴蝗缥男藕顚e”曰:“知之?!备柿_曰:“應(yīng)侯欲伐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殺之。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處矣?!碧圃唬骸罢堃蛉孀佣??!绷顜炀哕?,廄具馬,府具幣,行有日矣。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zhí)葡葓筅w?!币娳w王,趙王郊迎。謂趙王曰:“聞燕太子丹之入秦與”曰:“聞之。”“聞張?zhí)浦嘌嗯c”曰:“聞之。”“燕太子入秦者,燕欺秦也。張?zhí)葡嘌嗾撸夭黄垩嘁?。秦、燕不相欺,則伐趙,危矣。燕、秦所以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強趙攻弱燕?!壁w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六縣,秦什一。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五》)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甘羅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邯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奚以言叱也/
B.甘羅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奚以言叱也/
C.甘羅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奚以言叱也/
D.甘羅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奚以言叱也/
B原句呈現(xiàn):甘羅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羅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奚以遽言叱也
排除思路:首先,根據(jù)句意進行判斷,“汝安能行之也”意為“你怎么能讓他前去”,句意完整、連貫,其前后均應(yīng)斷開且其間不應(yīng)斷開,故排除A、D兩項。
其次,根據(jù)語法結(jié)構(gòu)進行判斷,“君其試臣”中“君”作主語,“臣”作“試”的賓語,整句意為“希望君侯您讓我去試一試”,句子主謂賓結(jié)構(gòu)完整,其前后應(yīng)斷開且其間不應(yīng)斷開,故排除C項。
5.(2022高考新題型)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事燕意思是侍奉燕王,“事”與《孔雀東南飛并序》“謝家事夫婿”的“事字含義相同。
B.具幣意思是準備財物,“幣”與《蘇武傳》“置幣遺單于”的“幣”字含相同。
C.郊迎是古代接待賓客的禮儀之一,即到郊外迎接,以示敬重,文中指起迎接甘羅。
D.歸燕太子意為讓燕太子回歸,“歸”與《送東陽馬生序》“其將歸見其意也”的“歸”字含義相同。
D
D項,“‘歸’字含義相同”分析錯誤。“歸燕太子”中“歸”意為“讓……回歸”,“其將歸見其親也”中“歸”意為“回去”,二者含義不同。A項,“事燕”與“謝家事夫婿”的“事”均為“侍奉”的意思,含義相同。B項,“具幣”與“置幣遺單于”的“幣”均為“貨物,財物”的意思,含義相同。C項,郊迎,即迎客于郊,到郊外迎接賓朋或使者,以表敬重。文中指趙王迎接使者甘羅。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信侯想要攻打趙國以此擴張河間地盤,他想要張?zhí)浦约阂槐壑拥珡執(zhí)仆裱跃芙^了,這讓文信侯感到不快,被甘羅所察覺。
B.甘羅自稱可以成功說服張?zhí)迫パ鄧鴵蜗鄧?,此言論招來文信侯的叫罵,但甘羅不卑不亢,將自己與項橐類比,表明自己勝券在握。
C.張?zhí)迫パ鄧螅柿_前去通報趙國,甘羅前后分別詢問趙王張?zhí)浦卵嗵拥ぷ鋈速|(zhì)之事,最后擊中趙國要害,迫使趙王就范。
D.甘羅通過分析形勢,勸說趙王割讓五座城池,使文信侯擴展河間的愿得以達成;后又與趙國聯(lián)合,共同從燕國謀得了好處。
C
參考譯文
文信侯想要攻打趙國來擴張他在河間的封地,(他)派剛成君蔡澤侍奉燕王三年,而燕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zhì)。文信侯于是請秦人張?zhí)频窖鄧鴵蜗鄧?,想?lián)合燕國共同攻伐趙國,來擴大他在河間的封地。張?zhí)仆妻o說:“到燕國去必須取道于趙國,趙國的人抓捕到我,賞賜百里之地?!蔽男藕詈懿桓吲d地離開了。少庶子甘羅問:“君侯為什么這般不高興呢”文信侯說:“我讓剛成君蔡澤去侍奉燕王三年,而燕太子丹也已入秦國做人質(zhì)了?,F(xiàn)在我親自請張?zhí)频窖鄧鴵蜗鄧共豢先??!备柿_說:“請允許我說服他去燕國?!蔽男藕顓柭暫浅馑x開道:“我親自去請他,他卻不肯前行,你怎么能讓他前去”甘羅說:“古時項橐七歲就成為了孔子的老師,如今我已經(jīng)十二歲了。希望君侯您讓我去試一試,為什么立刻就呵斥我呢”甘羅拜謁張?zhí)普f:“您的功勛與武安君相比誰更大呢”張?zhí)普f:“武安君戰(zhàn)功赫赫,不知其數(shù),攻城略地,不可勝數(shù)。我的功勛不如武安君?!备柿_問:“您清楚地知道(您的)功勛不及武安君嗎”(張?zhí)?答道:“知道?!?甘羅又問:)“當年執(zhí)掌秦政的應(yīng)侯(范雎),與今日文信侯相比哪一個權(quán)勢更重呢”(張?zhí)?說:“應(yīng)侯不如文信侯的權(quán)勢重?!?甘羅)問:“您清楚地知道應(yīng)侯不如文信侯權(quán)勢重嗎”(張?zhí)?說:“知道?!备柿_說:“應(yīng)侯想攻打趙國,武安君阻攔他,結(jié)果在被逐出咸陽七里處殺死?,F(xiàn)在文信侯親自請您去燕國任相,您卻不肯前去,我不知道您將死在何處啊。”張?zhí)普f:“那就依著你這個童子的意見前往(燕國吧)?!?于是甘羅)命令倉庫里準備車子,馬廄里準備馬匹,府庫里準備財物,(張?zhí)?起程多天了。甘羅又對文信候說:“請君侯借我五輛車子,請允許我替張?zhí)葡热ペw國通報?!?甘羅)去見趙王,趙王到郊外去迎接他。(甘羅)對趙王說:“您聽說燕太子丹到秦國做人質(zhì)的事了嗎”(趙王)說:“聽說了?!?甘羅)說:“聽說張?zhí)谱鲅鄧紫嗟南⒘藛帷?趙王)說:“聽說了。”(甘羅)說:“燕太子丹到秦做人質(zhì),說明燕國不欺騙秦國。張?zhí)谱鲅鄧紫?,說明秦不欺騙燕國。秦國、燕國不互相欺詐,他們聯(lián)合起來攻打趙國,趙國就危險了。燕國、秦國不互相欺詐的原因,沒有別的,只是想攻打趙國來擴大河間的地盤?,F(xiàn)在大王只要給我五座城池來擴大河間的地盤,我請求秦王讓燕太子丹回歸,(再反過來)幫助強大的趙國來攻打弱小的燕國?!壁w王立即割讓五座城池來擴大河間地盤,秦國讓燕太子回國。趙國攻打燕國,奪得上谷地區(qū)三十六個縣,分給秦國十分之一(的土地)。
[2022屆山西太原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題。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弟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前為趨士。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蓖醴奕蛔魃唬骸巴跽哔F乎士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蓖踉唬骸坝姓f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钤唬骸心艿谬R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墒怯^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毙跄粣?。右皆曰:“大王據(jù)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義皆來役處。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nóng)畝,下則鄙野、監(jiān)門、閭里,士之賤也,亦甚矣!”斶對曰:“不然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是故成其道德而揚功名于后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夫上見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學,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谷。是其賤之本與’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之行,愿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鳖仈咿o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備矣,愿得賜歸?!眲t再拜而辭去也。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四》)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
B.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
C.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
D.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
C
原句呈現(xiàn):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也盡忠直言者斶也
排除思路:首先,根據(jù)句式及句意進行判斷,“制言者王也”為判斷句,意為“發(fā)號施令的(人)是大.整,“王也”后應(yīng)斷開,故排除B、D兩項。其次,根據(jù)句式進行判斷,“晚食以當肉”與“安步以當車’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句式相同,其前后均應(yīng)斷開,故排除A項。
8.(2022高考新題型)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樵采意思是砍柴撿柴,“樵”與《赤壁賦》“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的“樵”字含義相同。
B.鄙野指郊外偏遠的地方,“鄙”與《燭之武退秦師》“越國以鄙遠”的“鄙”字含義不同。
C.不谷,因無德而子嗣不續(xù),此處特指侯王自稱,與君主、諸侯王的謙稱“寡人”含義不同。
D.再拜指拜兩拜,是古代一種較重的禮節(jié),“拜”與《陳情表》“拜臣郎中”的“拜”字含義不同。
C
C項,“與君主、諸侯王的謙稱‘寡人’含義不同”表述錯誤?!安还取敝浮耙驘o德而子嗣不續(xù)”“寡德之人”,均為古代君主、諸侯王對自己的謙稱,兩者含義相同。A項,“樵采”與“況吾與子漁樵上”的“樵”均為“砍柴”的意思,含義相同。B項,“鄙野”指郊外偏遠的地方;“越國以鄙遠”的“鄙”動詞,意為“當作邊邑”,含義不同。D項,“再拜”的“拜”指“古代的一種禮節(jié)”;“拜臣郎中”的“拜官”,含義不同。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顏斶不畏權(quán)勢。他在齊王讓自己上前時回應(yīng)讓齊王上前,并認為如果自己上前是趨炎附勢,而齊王上前是禮賢下士。
B.顏斶不慕榮利。他沒有接受齊王豐厚爵祿的籠絡(luò),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盡到盡忠直言的責任,不想失去身體和精神的獨立完整。
C.顏斶論辯才高。他以柳下季壟和齊王頭做對比,引用老子觀點,并舉侯王自我稱謂的例子,來說明士貴君輕的道理。
D.顏斶主張歸真。他認為璞玉一旦做成美玉就失去了寶貴的價值,生于荒野僻靜之地就應(yīng)回歸原處,以保持本真的自己。
D
參考譯文
齊宣王召見顏斶,說:“顏斶上前來!”顏斶也說:“大王上前來!”宣王不高興。左右近臣說:“大王,是人君。你(顏斶)是人臣。大王說‘顏斶上前來’,(你)也說‘大王上前來’,這樣可以嗎”顏斶回答說:“我上前是趨炎附勢,大王上前是禮賢下士。與其讓我趨炎附勢,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毙跎鷼獾刈兞四樕f:“王尊貴還是士尊貴”顏斶回答說:“士尊貴,王不尊貴?!毙跽f:“有這種說法嗎”顏斶說:“有。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秦王)下令說:‘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內(nèi)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又)下令說:‘有人能砍下齊王頭的,封邑萬戶,賜金二萬兩?!纱丝磥?,活王的頭,還不如死士的墓?!毙跻宦暡豢裕懿桓吲d。左右近臣都說:“大王擁有千乘國家的土地,天下的士人,仁義者都來到齊國為大王服務(wù)?,F(xiàn)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也被稱作匹夫,只能徒步行走居住在鄉(xiāng)間而已。那些更低下的,也不過是些邊遠地方里巷的看門人而已,士人的下賤呀,也真是夠可以了!”顏斶回答說:“不對。君主不以多次向別人請教為羞恥,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學習為愧疚;因此能夠成就他的道德并在后世傳揚功名,堯、舜、禹、湯、周文王都是這樣的人。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向下通曉事物的流變,至圣者懂得該學些什么,那還會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呢!老子說:即使貴,也一定以賤為根本;即使高,也一定以低為基礎(chǔ)。因此諸侯君主自稱為孤、寡、不谷。這難道不j是賤是貴的根本嗎’諸侯君主用(這些稱呼)自稱,難道不是謙居于別人之下把士人看得很尊貴的做法嗎宣王說:“唉!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找不痛快呀!到現(xiàn)在(我才)聽到了君子的高論,才明白了(不懂得!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為,希望您收下我做學生。而且希望先生能與我交往,吃飯將以上等食物招待您,外備有高級車馬供您使用,妻子兒女都穿著華麗的服裝?!鳖仈咿o謝要離開說:“璞玉生在山中,一經(jīng)雕琢就破本色了,不是經(jīng)過雕琢就不寶貴了,而是那璞玉不再保持完整的原貌了。士人生在偏僻鄉(xiāng)野,經(jīng)過推舉選拔{享有祿位了,不是(享有祿位就)不尊貴顯達了,而是他的身體和精神不再完整獨立。我希望回到我的鄉(xiāng)里,點吃飯權(quán)當吃肉,悠閑散步權(quán)當乘車,不犯王法權(quán)當富貴,清靜純正自得其樂。發(fā)號施令的(人)是大王,謝忠心直言進諫的(人)是顏斶。我闡述主要的意見已經(jīng)很詳盡了,希望您能允許我回去?!庇谑穷侙e拜了兩水謝離去。
(2023屆新高考綜合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文本一:
元鼎五年冬十月,上行自云陽,北歷上郡、西河、五原,出長城,北登單于臺,至朔方,臨北河。還,祭黃帝冢橋山,釋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公孫卿曰:“黃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鄙蠂@曰:“吾后升天,群臣亦當葬吾衣冠于東陵乎”乃還甘泉,類祠太一。初,司馬相如病且死,有遺書頌功德,言符瑞,勸上封泰山。上感其言,會得寶鼎,上乃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絕,莫知其儀。而諸方士又言:“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諸儒采《尚書》《周官》《王制》之文,草封禪儀,數(shù)年不成。上以問左內(nèi)史兒寬,寬曰:“封泰山,禪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節(jié)也。然享薦之義,不著于經(jīng)。臣以為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祇,唯圣主所由制定其當,非群臣之所能列。今將舉大事,優(yōu)游數(shù)年,使群臣得人人自盡,終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極,兼總條貫,金聲而玉振之,以順成天慶,垂萬世之基。”上乃自制儀,頗采儒術(shù)以文之。上為封禪祠器,以示群儒,或曰“不與古同”,于是盡罷諸儒不用。上又以古者先振兵釋旅,然后封禪。元封元年春正月,上行幸緱氏,禮祭中岳太室,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者三。詔祠官加增太室祠,禁無伐其草木,以山下戶三百為之奉邑。夏四月,還至奉高,禮祠地主于梁父。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縉紳,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書秘。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都尉霍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丙辰,禪泰山下址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天子皆親拜見。天子從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頌功德。又以五載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諸侯各治邸泰山下。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漢武帝封禪》)
文本二:
武帝之淫祠以求長生,方士言之,巫言之耳。兒寬,儒者也,其言王道也,瑯瑯乎大言之無慚矣;乃附會緣飾,以贊封禪之舉,與公孫卿之流相為表里。武帝利賴其說,采儒術(shù)以文其淫誕,先王之道,一同于后世緇黃之徒,而滅裂極矣。
(節(jié)選自王夫之《讀通鑒論》)
10.下列對文本一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
B.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
C.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
D.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
C
(原文標點: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
11.(2022高考新題型)下列對文本一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臨北河”與“州司臨門”(《陳情表》)兩句中的“臨”字含義相同。
B.“勸上封泰山”與“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逍遙游》)兩句中的“勸”字含義不同。
C.“于是盡罷諸儒不用”與“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兩句中的“于是”含義相同。
D.“群臣更上壽頌功德”與“莫辭更坐彈一曲”(《琵琶行》)兩句中的“更”含義不同。
C
(A項,都是“到、至”的意思,含義相同。B項,前者是“勸告”,后者是“勉勵”,含義不同。C項,前者是連詞,意思是“因此”,后者意思是“對于這件事”,含義不同。D項,前者是“連續(xù)、接續(xù)”,后者是“再、復(fù)”,含義不同。故選C項。)
12.下列對兩則文本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漢武帝在橋山祭祀黃帝陵時,對于黃帝陵墓的存在有所不解并向大臣詢問,在得知此處僅為衣冠冢時,認為自己也會像黃帝一樣。
B.漢武帝被司馬相如臨終頌功德、言符瑞的遺書打動,又恰逢得到寶鼎,便動了到泰山封禪祭祀的念頭,并與公卿大臣進行商議。
C.漢武帝采納了兒寬的建議,自己制定了封禪儀式,并于元封元年夏季四月進行了封禪大典。封禪結(jié)束后,群臣都歌頌漢武帝的功德。
D.王夫之對于漢武帝封禪之舉是不認同的,認為他受到了方士和巫師的欺蒙,并認為漢武帝過度祭祀的行為破壞、違背了先王之道。
A
(“認為自己也會像黃帝一樣”錯,文中只是說漢武帝被黃帝陵觸動,感嘆地說:“我以后升天了,群臣也會把我的衣冠埋在東陵嗎”并未確定地說漢武帝認為自己也會像黃帝一樣。)
13.把文本一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今將舉大事,優(yōu)游數(shù)年,使群臣得人人自盡,終莫能成。
譯文:
(2)又以五載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諸侯各治邸泰山下。
譯文:
答:
(1)現(xiàn)在要舉行封禪大典,(可是)數(shù)年猶豫不決,假使讓群臣每人都發(fā)表意見,最終什么事也做不成。
(“優(yōu)游”“使”“自盡”各1分,句意通順1分)
(2)(漢武帝)又規(guī)定天子每五年巡行視察一次,到泰山進行封禪祭祀,命令各諸侯封國都要在泰山腳下修建官邸。(“巡狩”“用事”“治”各1分,句意通順1分)
14.關(guān)于封禪,左內(nèi)史兒寬有何主張由此,王夫之是怎么評價兒寬的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3分)
14.①兒寬認為封禪是帝王盛典,意味著與天地神靈相連通,封禪禮儀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②王夫子認為兒寬牽強附會贊美封禪之舉,有違王道;與方士公孫卿之流相呼應(yīng),有損儒生形象。(3分,酌情給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文本一:
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冬季十月,漢武帝自云陽出發(fā),向北經(jīng)過上郡、西河、五原郡,出長城,繼續(xù)向北登上單于臺,然后到朔方郡,靠近北河。起駕返回,在橋山祭祀黃帝陵,走到須如將跟隨的士兵遣散。漢武帝說:“我聽說黃帝是仙人長生不老,現(xiàn)在卻有他的墳?zāi)?,這是為什么呢”公孫卿回答說:“黃帝已成仙登上天了,群臣思念仰慕他,于是把他的衣冠埋在這里?!睗h武帝感嘆地說:“我以后升天了,群臣也會把我的衣冠埋在東陵嗎”回到甘泉宮后,類祭太一神。當初,司馬相如病重將要去世的時候,留下歌頌漢武帝功德的遺書,并談到吉祥征兆之事,勸漢武帝到泰山封禪祭祀。漢武帝被他的言語感動,恰好又得到寶鼎,便與公卿大臣商議封禪的事。由于以往很少舉行封禪,有關(guān)資料已曠廢絕滅,沒人知道應(yīng)有的儀式。而各位方士又說:“封禪的意義就是長生不死。黃帝以前的君主封禪,都招來怪異奇物以與神靈相通。秦始皇就沒能登上泰山封禪。陛下如果一定要登上泰山,應(yīng)慢慢地往上走,如果沒有風雨,就可以在山上封禪了?!睗h武帝于是便命令眾儒生采錄《尚書》《周官》《王制》等書中的內(nèi)容,草擬封禪儀式,幾年也沒有擬出。漢武帝詢問左內(nèi)史兒寬,兒寬說:“在泰山祭祀天神,在梁父山祭祀地神,顯揚祖先的姓氏,祈求上天的祥瑞,是帝王的盛大典禮。然而典禮的儀式,經(jīng)書中并未記載。我認為封禪典禮告成,就意味著與天地神靈相聯(lián)通,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出恰當?shù)亩Y儀,而非|臣下所能做到的?,F(xiàn)在要舉行封禪大典,(可是)數(shù)年猶豫不決,假使讓群臣每人都發(fā)表意見,最終什么事也做不成。只有天子掌握中正平和的道德目標,兼總各種頭緒,進行條理貫通,發(fā)出金玉般振蕩飛揚的聲音,以順利完成上天的吉慶,作為萬世遵循的法則”漢武帝便自定禮儀,多采用儒家學說加以修飾。漢武帝又制作封禪用的祭器,給群儒們看,有的儒生說“與古代的不同”,于是漢武帝將所有的儒生都罷斥不用。漢武帝又仿照古代的做法,先振揚武威,再遣散軍隊,然后舉行封禪典禮。元封元年(前110)春季正月,漢武帝巡行到緱氏城,以禮祭祀中岳太室,隨從的官員在山下好像聽到有人連聲三次呼喊“萬歲”的聲音。漢武帝命令主管祭祀的官員擴建太室祭祠,禁止砍伐山上的草木,并且將山下三百戶百姓作為供奉中岳太室的奉邑。夏季四月,漢武帝起駕還朝到達奉高,在梁父山以禮祭祀地主神。乙卯(十九日),命令任侍中的儒家學者頭戴皮帽,將笏板插在腰間,舉行射牛儀式,在泰山東坡之下祭祀天神。祭壇寬一丈二尺,高九尺,壇的下面埋著漢武帝致天神的玉牒書信,書信的內(nèi)容絕密。祭祀禮儀結(jié)束后,漢武帝獨自與侍中官、奉車都尉霍子侯登上泰山,再進行祭祀,祭祀的形式都秘而不宣。丙辰(二十日),漢武帝在泰山腳下東北部的肅然山祭祀地神,祭祀如同后土神之禮,漢武帝親自一一拜叩。漢武帝祭祀地神之后回到奉高,坐在明堂上,群臣輪番向他祝壽,歌頌他的功德。(漢武帝)又規(guī)定天子每五年巡行視察一次,到泰山進行封禪祭祀,命令各諸侯封國都要在泰山腳下修建官邸。
文本二:
漢武帝過度地祭祀以祈求長生不老,是受到方士和巫師之言欺蒙的結(jié)果?!眱簩?,是個儒生,他談?wù)撏醯罆r,口若懸河,大言不慚;可是,他卻牽強附會,以贊美封禪之舉,與公孫卿之流相互呼應(yīng),密切配合。漢武帝依賴兒寬的學說,采用儒術(shù)來文飾自己的沉溺荒誕,先王之道竟然完全等同于后世的僧、道之徒,其被破壞、違背達到極點啦。文言文閱讀專項訓(xùn)練
文化常識對點專練(三)
(2022高考文化常識對應(yīng)教材新題型綜合練)
[高考新變化·考查雜史]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題。
書曰:“不偏不黨,王道蕩蕩?!毖灾凉病}R景公嘗賞賜及后宮,文繡被臺榭,菽粟食鳧雁。出而見殣,謂晏子曰:“此何為而死”晏子對曰:“此喂而死?!惫唬骸拔?!寡人之無德也,何甚矣!”晏子對曰:“君之德著而彰,何為無德也”景公曰:“何謂也”對曰:“君之德及后宮與臺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繡,君之鳧雁,食以菽粟,君之營內(nèi)自樂,延及后宮之族,何為其無德也顧臣愿有請于君,由君之意,自樂之心,推而與百姓同之,則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茍營內(nèi)好私使財貨偏有所聚菽粟幣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國則桀紂之所以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嬰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則湯武可為也,一殣何足恤哉”子羔為衛(wèi)政,刖人之足。衛(wèi)之君臣亂,子羔走郭門,郭門閉,刖者守門,曰:“于彼有缺!”子羔曰:“君子不踰?!痹唬骸坝诒擞懈]?!弊痈嵩唬骸熬硬凰臁!痹唬骸坝诖擞惺??!弊痈崛耄氛吡T。子羔將去,謂朋者曰:“吾不能虧損主之法令而親刖子之足,吾在難中,此乃子之報怨時也,何故逃我”刖者曰:“斷足固我罪也,無可奈何。君之治臣也,傾側(cè)法令,先后臣以法,欲臣之免于法也,臣知之。獄決罪定,臨當論刑,君愀然不樂,見于顏色,臣又知之。君豈私臣哉天生仁人之心,其固然也。此臣之所以脫君也。”孔子聞之,曰:“善為吏者樹德,不善為吏者樹怨。公行之也,其子羔之謂歟”
(節(jié)選自《說苑·至公》)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君不推此而茍營內(nèi)/好私使/財貨偏有所聚/菽粟幣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國/則桀紂之所以亡也/
B.君不推此而茍營內(nèi)/好私使/財貨偏有所聚/菽粟幣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國/則桀/紂之所以亡也/
C.君不推此/而茍營內(nèi)好私/使財貨偏有所聚/菽粟幣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國/則桀/紂之所以亡也/
D.君不推此/而茍營內(nèi)好私/使財貨偏有所聚/菽粟幣帛腐于困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國/則桀紂之所以亡也/
2.(2022高考新題型)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菽粟食鳧雁”與“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兩句中的“食”字含義相同。
B.“君之德著而彰”與“以彰其咎”(《出師表》)兩句中的“彰”字含義相同。
C.“子羔走郭門”與“七里之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兩句中的“郭”字含義相同。
D.“君愀然不樂”與“蘇子愀然”(《赤壁賦》)兩句中的“愀然”含義相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齊景公縱情玩樂,經(jīng)常賞賜后宮的人,就連鳧雁和臺榭都受到異乎尋常的待遇,卻未曾盡到君主的責任,忽略了百姓,致使百姓饑餓而死。
B.對于齊景公只顧個人私欲不顧百姓死活的行為,晏子十分氣憤,他義正辭嚴地勸諫景公要約束自己的無道行為,推物及人,顧念天下蒼生。
C.衛(wèi)國執(zhí)政子羔秉公執(zhí)法,曾對一位觸犯刑法的人施以刖刑,但受刑者深明大義,在子羔落難奔逃之際并沒有落井下石,反而救了他的性命。
D.晏子心念齊國,因情利導(dǎo),勸諫景公將恩賞推及百姓,此是“至公”之行;子羔愛惜民命,但又不愿因此而罔顧國法,這也是“至公”之行。
[高考新變化·考查國別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題。
文信侯欲攻趙以廣河間,使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質(zhì)于秦。文信侯因請張?zhí)葡嘌啵c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張?zhí)妻o曰:“燕者必徑于趙,趙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羅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質(zhì)矣。今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羅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羅見張?zhí)圃唬骸扒渲κ肱c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戰(zhàn)勝攻取,不知其數(shù),攻城墮邑,不知其數(shù)。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备柿_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歟”曰:“知之。”“應(yīng)侯之用秦也,孰與文信侯?!痹唬骸皯?yīng)侯不如文信侯專?!痹唬骸扒涿髦獮椴蝗缥男藕顚e”曰:“知之?!备柿_曰:“應(yīng)侯欲伐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殺之。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處矣?!碧圃唬骸罢堃蛉孀佣?。”令庫具車,廄具馬,府具幣,行有日矣。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zhí)葡葓筅w?!币娳w王,趙王郊迎。謂趙王曰:“聞燕太子丹之入秦與”曰:“聞之?!薄奥剰?zhí)浦嘌嗯c”曰:“聞之?!薄把嗵尤肭卣?,燕欺秦也。張?zhí)葡嘌嗾撸夭黄垩嘁?。秦、燕不相欺,則伐趙,危矣。燕、秦所以相欺者,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間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強趙攻弱燕。”趙王立割五城以廣河間,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六縣,秦什一。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五》)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甘羅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邯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奚以言叱也/
B.甘羅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奚以言叱也/
C.甘羅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奚以言叱也/
D.甘羅曰/臣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曰/夫項橐生七歲而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奚以言叱也/
5.(2022高考新題型)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事燕意思是侍奉燕王,“事”與《孔雀東南飛并序》“謝家事夫婿”的“事字含義相同。
B.具幣意思是準備財物,“幣”與《蘇武傳》“置幣遺單于”的“幣”字含相同。
C.郊迎是古代接待賓客的禮儀之一,即到郊外迎接,以示敬重,文中指起迎接甘羅。
D.歸燕太子意為讓燕太子回歸,“歸”與《送東陽馬生序》“其將歸見其意也”的“歸”字含義相同。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信侯想要攻打趙國以此擴張河間地盤,他想要張?zhí)浦约阂槐壑拥珡執(zhí)仆裱跃芙^了,這讓文信侯感到不快,被甘羅所察覺。
B.甘羅自稱可以成功說服張?zhí)迫パ鄧鴵蜗鄧搜哉撜衼砦男藕畹慕辛R,但甘羅不卑不亢,將自己與項橐類比,表明自己勝券在握。
C.張?zhí)迫パ鄧?,甘羅前去通報趙國,甘羅前后分別詢問趙王張?zhí)浦卵嗵拥ぷ鋈速|(zhì)之事,最后擊中趙國要害,迫使趙王就范。
D.甘羅通過分析形勢,勸說趙王割讓五座城池,使文信侯擴展河間的愿得以達成;后又與趙國聯(lián)合,共同從燕國謀得了好處。
[2022屆山西太原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題。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弟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前為趨士。與使斶為慕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蓖踉唬骸坝姓f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钤唬骸心艿谬R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墒怯^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毙跄粣偂S医栽唬骸按笸鯎?jù)千乘之地,天下之士,仁義皆來役處。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nóng)畝,下則鄙野、監(jiān)門、閭里,士之賤也,亦甚矣!”斶對曰:“不然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是故成其道德而揚功名于后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夫上見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學,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谷。是其賤之本與’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之行,愿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鳖仈咿o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大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備矣,愿得賜歸?!眲t再拜而辭去也。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四》)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
B.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
C.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
D.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
8.(2022高考新題型)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樵采意思是砍柴撿柴,“樵”與《赤壁賦》“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的“樵”字含義相同。
B.鄙野指郊外偏遠的地方,“鄙”與《燭之武退秦師》“越國以鄙遠”的“鄙”字含義不同。
C.不谷,因無德而子嗣不續(xù),此處特指侯王自稱,與君主、諸侯王的謙稱“寡人”含義不同。
D.再拜指拜兩拜,是古代一種較重的禮節(jié),“拜”與《陳情表》“拜臣郎中”的“拜”字含義不同。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顏斶不畏權(quán)勢。他在齊王讓自己上前時回應(yīng)讓齊王上前,并認為如果自己上前是趨炎附勢,而齊王上前是禮賢下士。
B.顏斶不慕榮利。他沒有接受齊王豐厚爵祿的籠絡(luò),因為他認為自己已盡到盡忠直言的責任,不想失去身體和精神的獨立完整。
C.顏斶論辯才高。他以柳下季壟和齊王頭做對比,引用老子觀點,并舉侯王自我稱謂的例子,來說明士貴君輕的道理。
D.顏斶主張歸真。他認為璞玉一旦做成美玉就失去了寶貴的價值,生于荒野僻靜之地就應(yīng)回歸原處,以保持本真的自己。
(2023屆新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借款 民間借貸 合同范本
- 任意健身合同范本
- 醫(yī)院吊頂合同范本
- 醫(yī)師合同范本
- 獸醫(yī)聘用勞動合同范本
- 關(guān)于按揭車合同范本
- 個人租賃司機合同范本
- 出口業(yè)務(wù)合同范本
- 免租期補充合同范本
- 買賣小區(qū)用地合同范本
- 個人保證無糾紛承諾保證書
- DB51T10009-2024DB50T10009-2024康養(yǎng)度假氣候類型劃分
- 華文版六年級下冊書法教案
- 生產(chǎn)安全重大事故隱患檢查表(根據(jù)住建部房屋市政工程生產(chǎn)安全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22版)編制)
- 期末模擬測試卷(試卷)2024-2025學年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人教版
- 2024屆護士資格考試必考基礎(chǔ)知識復(fù)習題庫及答案(共170題)
- 小學生防性侵安全教育主題班會課件
- 幸福心理學智慧樹知到答案2024年浙江大學
- 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全冊(完整版下載打印)
- 2024至2030年全球及中國消費電子磁阻隨機存取存儲器(MRAM)行業(yè)深度研究報告
- 云南省2023年秋季學期期末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信息技術(shù)(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