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 整合筆記及社會學:人的社會化_第1頁
社會學 整合筆記及社會學:人的社會化_第2頁
社會學 整合筆記及社會學:人的社會化_第3頁
社會學 整合筆記及社會學:人的社會化_第4頁
社會學 整合筆記及社會學:人的社會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學社會對人的影響→社會規(guī)范對人的影響社會學的定義:

因為研究范圍非常廣,因此不能給出唯一定義,可以多角度推敲

給一個臨時定義:社會學研究的是人際互動(與書本上是不一樣的)

研究人際互動的前提、內在關系、因果

社會學研究的特點:

19世紀30年代末法國,社會學創(chuàng)始者。奧古斯特孔德

四大經典社會學家:(他們提出的理論和分析概念是當今社會比較好的起點)法埃米爾·涂爾干;德馬克思·韋伯;德卡爾·馬克思;法奧克斯特孔德

法國迪爾凱姆(慣稱涂爾干):多種研究方法,其《自殺論》研究了各種各樣不同的自殺

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種,而初學者而言比較分析是貫穿始終的。對比分析的方法:傳統(tǒng)社會現代社會(傳統(tǒng)社會和現代社會的人際互動關系);區(qū)分實體與虛擬的人際互動

當代社會為什么簡單的問題會復雜化?為什么復雜化之后會引起相應的結果?

熟人

熟悉的陌生人

陌生人(對其一無所知)

現代社會主要是陌生人之間或者是熟悉的陌生人的互動

區(qū)分兩種互動:實體的人際互動和虛擬的人際互動

網絡是不是實體的人際互動?(根據網絡起到什么作用)

微觀社會學的基本理論都是在實體的基礎上

有角色的行為

角色模糊的行為

去角色的行為

在現實中也存在角色模糊的行為,如化妝舞會

現實社會中,相遇、相識、相知、相交,然而在網絡社會被打亂了

社會規(guī)范

1、戒律(如上帝面前不能作偽證)

2、通過改變偏好進而改變行為實體互動:確定角色、面對面;虛擬互動:角色模糊的行為關系鏈:角色、規(guī)范、預期、秩序特殊類型的社會規(guī)范:法律博弈論:相互間有利益矛盾社會人際互動必須面對的兩個基本問題:①協(xié)調的問題(預測對方行為)本質:信息②合作的問題(監(jiān)督不完全、利益不一致)本質:激勵如何使人說真話,如何使人不偷懶二、人際互動社會現象有關人行為的假設(社會學):人都是在一定約束條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般的約束條件:①人的偏好②資本③社會規(guī)范④信息社會資本:特定社會活動網中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合作水平影響人際信任(人際關系性)的重要變量:①互動的次數②互動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③信息的傳輸速度(失信行為傳播速度)④獎懲制度(失信的受害者可能性,懲罰被害者)⑤財產所有制的性質和狀況⑥中介組織的性質和狀況日常權威定義:在社會互動中,一個人的社會重要性被他人認可的程度與方式日常權威的大?。阂粋€人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接到社會資源價值的大小中國人情社會:1.重情輕理(人情主要建立在血緣、姻緣、及其外推的基礎上)在中國情與理不是對立關系,理在情中。不近人情比不講理更可怕。2.以人情分成親疏遠近。這種親疏遠近構成人情關系的差序主義3.人情關系可以根據時間、地點、事件重新定義4.有人情建立的關系網提示我們在跟他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時刻考慮和他人的關系,以決定人情是否施與和施與他人的程度和范圍是多少。人情和制度在中國社會運行的基本準則:1.人情是每個人做事的最終依據(沒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商量的,對人的判定可視人情親密程度而變通。2.制度對人情的約束是有針對性的,所以它的作用是局部的,具體的;而人情是整體的,全局的,人們總要顧全大局,照顧整體(是非真?zhèn)危\實與否不是唯一重要的,合適、恰當、識相很重要)3.制度與人情不是矛盾體,更多的是融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沒有統(tǒng)一不變的規(guī)則,感情用事或者一味堅持原則,都是對平衡、和諧關系的破壞。任何固定制度辦事的人被看成是沒有人情味的人。在中國,人情和制度的關系,并非簡單的一方壓倒另一方,而是彼此可以相安無事的動態(tài)平衡。四、制度政策功能分析框架功能的分類:最主要的是對隱、負功能的分析(默頓特指的)隱功能:有目的行動的非預期后果自我實現的預言或預期(默頓重點分析)解釋我們普遍存在的歧視和區(qū)別對待的現象。定義:一個(似是而非的)虛假的預言或預期(從事后來看),由于被大多數人信以為真并因此采取行動,最后虛假的預言變成了現實。其中劃線部分包含了命題存在的條件:三點+有關的制度要么缺失,要么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①互動環(huán)境的客觀因素②我們對這個客觀因素的主觀評價(舉例:恐慌銀行倒閉,大家都去取錢,結果銀行真的倒閉;覺得自己考不好,焦慮,不花時間,最后真的考不好)自我失敗的預言或預期定義:現實沒有按照預言的方向發(fā)展,最終預言落空。受互動環(huán)境客觀因素,主觀影響個人型:老師說王小狗笨,另一個老師說他聰明,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績由最后一名到前茅。社會型:豬的價格降低,養(yǎng)豬的人少了。堅持養(yǎng)豬,遇到禽流感,大賺一筆。后一年,養(yǎng)豬的人增多,價格又降低……在現實社會中,影響一個人行為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制度的要件:(制度分析的要素)主體的身份與資格(傳統(tǒng)社會:血緣、地緣,跟自己的努力無關;現代社會:契約)信息和知識(有了分工就有了信息不對稱?,F代社會信息的傳播、分布加快:技術的變化、創(chuàng)新;制度。學而優(yōu)則仕。)激勵或利益(公開講假話,私下吐真言)制度和政策的實施方式(自我實施(知道偷盜不好而不去偷盜)、雙邊實施(甲乙雙方立合同,違反就終止合同)、第三方實施(公正人、強制性的第三方))舉例:①禁止煙草商在電視媒體上做廣告煙草商沒有積極性開發(fā)、研究新的香煙品種(低焦油、低尼古?。谖奈锉Wo90年代,浙江嘉興,有個青年人愛好收集古董。第一次上交古董,獲利、名望;第二次上交,沒了,產生心理落差,公民應盡的義務。尊重現行的制度。開會隱功能:①讓私底下解決的問題公開化②讓解決問題的方法合法化③分擔風險和責任(隱功能)④人情交換、公款消費/旅游婚禮:①人情交換(隱)②集會看表演(顯)③炫耀性消費,廣告告之④對婚姻本身的承諾擔保①Be判斷:能根據經驗來證實②事實判斷:根據事實情況③應該/規(guī)范判斷:反映了人的價值觀、偏好。這個判斷不能證實也不能質問。應該判斷要建立在事實判斷上。例:喜歡喵喵叫的狗三、社會復雜性的原因及其簡化的手段和機制組織組織是社會群體的一個子類社會群體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人與人之間要有互動互動具有規(guī)范、約束人們存在某種程度的歸屬感或認同感社會群體的分類:①內群體(血緣、姻緣、親朋好友)、外群體②所屬群體、參考群體(對你個人的認知、態(tài)度、價值觀有重要影響的群體)③初級群體(不存在成員資格、成員替代的問題)、次級群體(契約約定的,比如企業(yè)追求利潤)組織:1.任何組織都有明確的目標2.有一個比較分明的等級體系3.有比較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有約束、激勵機制4.一個相對比較完整信息系統(tǒng),承擔著信息功能組織的分類:①企業(yè)②政府③社團組織(宗教、行業(yè)協(xié)會等)④中介組織(收集信息,彌補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促使人們交易、合作)(婚姻介紹所、銀行等)社會變得復雜了,但是我們找到了簡化社會復雜性的機制和手段(比如送紅包的金額)組織的功能:簡化社會復雜性的重要機制和手段具體來看體現在:重復互動的載體。(陌生人之間的互動;組織當中的成員是重復互動的;組織相對于個人,難消失;存在長期合作)核心的功能:信譽的載體(個人利益的滿足必須建立在組織價值實現的基礎上,而組織價值的實現程度依賴于組織的信譽高度)(路邊的炸得形狀、口味一樣的炸雞腿和肯德基麥當勞,價值不同)(連帶責任,一顆老鼠屎,毀了一鍋湯)(①企業(yè)要有真正的所有者;②企業(yè)要有進出的自由(員工優(yōu)勝劣汰);③信息功能。(有了企業(yè),信息的手機成本大大減少,信息傳播速度大大增快。匯總了所有企業(yè)成員的信譽。通過組織來了解個人。提供組織成員的關鍵性行為信息)④要有競爭政府:多種角色集于一身,具體表現為①一權獨大:直接或間接地掌握了很多重要的社會資源。社會互動或社會交易的重要參與者②互動或交易的裁判③游戲規(guī)則的制定者1.從市場的視野看政府:人格化交易(面對面、現貨交易),根據個人信譽起作用。名義上的權利少于真實的權利(稅收不上來)。相比于傳統(tǒng)社會,現代社會,政府的權利越來越大2.從法治的視野看政府:①民主制度早于法制制度②法制之間形成了有機的聯(lián)系,相互補充。法律之間沒有矛盾③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治:①約束政府②通過程序法來約束執(zhí)法者③治理老百姓受法治約束的政府是一個有限的政府,同時也是一個有效/強政府反命題:不受法治約束的政府是一個無限的政府,同時也是一個無效/弱政府信息與行為信息的維度:制度對信息在人群當中的分布和信息結構的影響信息的重要性如何被人們發(fā)現:在社會科學中,信息發(fā)展的簡史:爭論“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誰優(yōu)誰劣?”哈耶克(英)有一篇文章《知識在社會中的運用》,是信息研究的里程碑文章。兩類:普遍的規(guī)律性的知識、特定時空下的知識(分散在不同人群當中)有效有機結合起來信息通過影響人的預期進而影響人的行為1.非對稱信息的概念及分類①事前信息不對稱(互動或交易開始前就存在的;隱藏的信息;逆向選擇,優(yōu)汰劣勝);②事后信息不對稱(某種特定行為造成的后果;隱藏的行為;敗德行為)非對稱信息的普遍性事前的非對稱信息:保險公司投保肝癌險事后的非對稱信息:冰箱買回去壞了低度社會化:把人看作是原子個體,沒有考慮社會結構、社會制度對人的影響考慮進去適度社會化:社會力量與個人自由適當地結合起來過度社會化:沒有考慮到人的主觀能動性,主觀性和個性化。遺傳、地理環(huán)境因素影響、個人的經歷、文化的影響社會化實際上通過角色扮演來習得有關角色的規(guī)范社會化的具體內容:人為什么能社會化?人相比于動物具有很強的生存依賴性人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只是儲存能力。模仿、創(chuàng)造、發(fā)展能力。人是一種制造工具的動物人是一種會用符號的動物:面部表情、身體姿勢,書面語言,口語社會化的分類:人是終生社會化的。人們在不同的社會階段會遇到不同的需要解決的問題。具體分類:1.基本社會化:從出生到成家立業(yè)解決自我(一個人主觀上對自己的認識、評價)發(fā)展的問題庫利,符號互動論(對互動行為意義的理解)的代表人物?!度祟惐拘耘c社會秩序》,書中核心概念“鏡中我”。(人們之間相互評價)自我不是憑空產生的。他人的評價像一面鏡子一樣映射我的形象。①參考群體、重要他人對你的評價②你對這個評價的反思③通過反思獲得的某種情感(自豪、沮喪……)。庫利的思想:個體和社會是同一個事物的不同方面。出題“人是一個理性的動物、評價性動物”講的就是關于鏡中我的概念喬治·米德,符號互動論的代表人物。理解人的社會行動、自我意識都是要借助符號的。符號包括:①面部表情、身體姿勢②口頭語言③書面文字。在他的講課筆記中,學生整理起來的書《心靈自我與社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通過人類的精神失常來研究?!度烁窦僬f》。人本質上是一個非理性的存在物。文明社會的發(fā)展就是人的本能不斷被壓抑、不斷被升華的過程本我(人的本能和原始的沖動,追尋快樂的原則)、自我(本我的代理人,遵循理性、現實的原則)、超我(理想、道德的原則)成人社會化:從成家立業(yè)到死亡婚姻家庭社會化:職業(yè)社會化:職業(yè)是一個人與社會聯(lián)系的主要紐帶,綜合地反映了一個人的地位。人們給予的榮譽、聲譽評價老年社會化:行動能力、認知能力喪失社會學更加重視基本社會化,認為更加具有決定性。再社會化:改變以往社會化的某些結果;帶有強制性;希望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產生效益(少管所、軍隊)社會復雜性的原因及其簡化手段社會是由無數人際關系有機地組成的?;又黧w個人意識的復雜性:①個人意識的偶然性和多變性(包括兩層含義:不同的人對同一個意識對象認識或判斷不同;在不同的時間,同一個人對同一個意識對象判斷也可能存在差異。)②個人意識的復雜性體現在多值性(數理概念:一個概念和它的相反概念相互之間空集,沒有交集,是或否;辯證概念:一個概念和它相反概念之間可能存在交集,多元的)③個人意識具有封閉性(個人意識的運轉是封閉在大腦中的)主體個人(意識)的復雜性→人際互動關系復雜性→社會復雜性簡化社會復雜性機制和手段:①語言文字和傳媒機制-減少了互動中的記憶問題②社會規(guī)范③基于信任和信譽④組織和有關的生產管理技術五、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由于個人能力、機會差異,造成了獲得稀缺資源種類、數量的差異。本質:社會成員在享受社會資源的數量、種類不同一、社會分化與社會分層同質→異質逐步分化成單一的功能由不同角色來擔任。水平分層:承擔多種功能的逐步分化成單一的功能,由不同角色來擔任垂直分層:有用性、稀缺性相對稀缺性:權力、地位經濟、社會文化、政治領域的不平等(馬克思·韋伯)*馬克思·韋伯三維一體的社會分層標準:財富(市場處境)、聲望(一個人從其他人那里獲得的尊重、評價、榮譽)(教育、職業(yè)、家族影響聲望)、權力(社會經濟地位:收入、教育、職業(yè))功能主義的解釋:社會必須要把不同的人分配到不同的崗位上去。不同的人在社會重要性、工作難易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社會分層的標準利:財富市場中相互促進(經濟地位)名:聲望教育職業(yè)(社會地位)權:權力(地位的一致性)社會經濟地位由收入、教育、職業(yè)加權后得出社會流動動態(tài)的角度來反映人的社會不平等性定義:個體或群體從一種社會地位到另一種社會地位的轉變。分類:①垂直的社會流動(地位高低發(fā)生變化,縱向)和水平的社會流動(地位相當的職位流動);②代內的流動(一個人在他一生當中社會地位的變化,最初的職業(yè)與最后的職業(yè)的比較,以職業(yè)來衡量)和代際的流動(上一代人和下一代人的社會地位,以上一代的父親作為標準,以職業(yè)來衡量);③結構性的流動(社會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引起的大規(guī)模流動)和非結構性的/自由的流動(社會結構沒有發(fā)生重大變化,正常的社會流動)影響社會流動的決定因素:1.個人因素:先賦性、自致性(市場定價、個人努力)2.社會因素:社會本身的地位的多少、社會的經濟狀況(社會開放、封閉;彈性、剛性;先賦、自致;社會的經濟狀況)封閉/傳統(tǒng)的社會:金字塔型流動性較差大多數的社會資源被一小部分人持有理想的社會:橄欖型/菱形大多數人是中產階級現在的社會:倒丁字型或類比成馬拉松跑步結束時的方陣,不同群體沒有很好地協(xié)商和分配機制(不考,幫助理解)產權和人權同時平等是不可兼得的。大多數社會是混合型的。極端的社會(毛澤東時期)產權基本平等,人權不平等;西方發(fā)達國家人權基本平等,產權不平等。事實的平等:人的平等:需求(偏好)、供給(天賦、能力、努力、資產…)四種平等觀:1.人和人在偏好、能力上相似,偏好排序相似,不同偏好所占權重相似2.人們偏好相似,能力不同3.人們能力相似,偏好不同4.人們在能力和偏好上都是不相等的越軌行為和社會控制社會控制E·ARoss羅斯《社會控制》越軌行為:偏離或違反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社會規(guī)范的性質:在規(guī)范性控制系列中,規(guī)范具有不同的地位作用。規(guī)范可以規(guī)定某一種行為,禁止/限制/贊許/許可。規(guī)范被群體和社會贊成的程度不同收稅制度規(guī)范所獲得的情感和道德的支持程度有所不同與規(guī)范相關的控制的社會結構有所不同監(jiān)督執(zhí)行這種規(guī)范的社會機構不同規(guī)范所要求的遵從方式不同不折不扣的執(zhí)行、很大運作空間不同規(guī)范的彈性程度不同社會控制:狹義:對越軌行為的禁止、懲罰廣義:正面的引導,反面的禁止羅斯:人具有慈善心、同情心、公平正義感能夠造成人性當中的自然秩序。社會控制的分類:內在(自我實施的社會規(guī)范,成本低、效率高)、外在(正式的、非正式的)完整的社會控制形態(tài):行為標準、實現社會規(guī)范的必要手段和措施、相應的組織/群體監(jiān)督社會規(guī)范的執(zhí)行情況越軌行為分為:(書上沒有)非遵從行為:①非遵從者公開宣稱自己的不同意見,不想隱瞞/隱藏自己的背離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②非遵從者對社會規(guī)范的合法性提出了挑戰(zhàn);③還提出了替代性的社會規(guī)范;④非遵從行為往往滿足某些特定群體的利益違規(guī)行為:①偷偷摸摸(闖紅綠燈、隨地大小便);②對現有社會規(guī)范的合法性沒有提出挑戰(zhàn);③沒有;④大多數在于滿足違規(guī)者的私人追求利益越軌行為具有相對性越軌行為功能:負功能:社會穩(wěn)定;正功能:創(chuàng)新社會失范論涂爾干:1.沒有社會規(guī)范2.有社會規(guī)范,行為有標準,標準不同且有矛盾和沖突默頓:對社會行為的標準人們沒有一致的社會規(guī)范。社會認可的、正統(tǒng)的目標和價值;引導我們關注越軌行為的社會結構上的根源。越軌行為是個體對所處環(huán)境做出的自然反應,對社會所認可的目標與實現他們的合法的手段之間的緊張關系,區(qū)別出五種關系:書P214社會越來越富裕,為何越軌行為越來越多?通過強調人越來越大的抱負,另一方面,人們之間持久的不平等具有反差。一個人的相對剝奪感越來越強烈。五種行為:①遵從②創(chuàng)新③形式主義④隱退⑤反叛默頓認為唯一一種非越軌行為:遵從沖突標簽論沖突論:這種社會越軌行為最終產生的原因是不同群體之間權利的不平等:有權者制定的正統(tǒng)社會規(guī)范反映有權者的社會利益;滿足這種社會規(guī)范,無權者往往手段資源稀缺,有權者和無權者這件存在巨大差異。(不同群體的不同社會規(guī)范導致)標簽論:越軌行為是社會互動的產物,是社會建構起來的。貼上越軌標簽的行為就是越軌行為。關注的是越軌行為的形成。標簽貼上后,影響其他人對你的評價,還會對被標簽者的自我意識產生影響(自我預言)。標簽者往往是有權有勢的人,而被標簽者往往是無權無勢的人。定義:越軌行為是社會互動的產物六、補充社會學四大理論:功能論(宏觀)沖突論(宏觀)交換論(微觀)符號互動論(微觀)宏觀:結構、組成部分微觀:個人行為出發(fā)功能論社會的本質:沖突、變遷改革的推動者和執(zhí)行者是政府(非革命),矛盾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損失有補償機制,絕對利益的補償意識形態(tài)的約束只是和信息的約束考點:社會對人的影響→社會規(guī)范對人的影響定義、種類、基本功能特殊社會規(guī)范和一般社會規(guī)范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人際互動社會現象臺前/后日常權威(定義)中國特點(人情社會)主要特征人情與制度間運行的法則社會復雜性的原因及其簡化的手段和機制人際關系、個人意識的多變、多值、封閉雙重復雜性信任的分類制度政策默認的功能分析框架制度分析的要素:人的社會化第一節(jié)人的社會化的涵義及意義(1)含義:所謂社會化,是指個體在于社會的互動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的獨特的個性和人格,從生物人轉變?yōu)樯鐣?,并通過社會文化的內化和角色知識的學習,逐漸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2)類型:初始社會化、預期社會化、發(fā)展(繼續(xù))社會化、逆向社會化、再社會化。(3)社會化的社會機構:所謂社會化的社會機構,是指承擔著社會化任務或者發(fā)揮著社會化功能的各種社會機構或社會環(huán)境。這里主要包括家庭、學校、工作單位、同齡群體、大眾傳播媒介和社區(qū)等。(4)意義:社會化是人格培養(yǎng)、文化傳承和社會結構延續(xù)的必要途徑,因此是社會良心運行和協(xié)調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和機制。在社會化過程中,社會文化得以積累和延續(xù),社會結構得以維持和發(fā)展,人的個性得以健全和完善。(一)社會化概述(1)社會化的定義所謂社會化,是指個體在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獨特的個性和人格,從生物人轉變成社會人,并通過社會文化的內化和角色知識的學習,逐漸適應社會生活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社會文化得以積累和延續(xù),社會結構得以維持和發(fā)展,人的個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會化是一個貫穿人始終的長期過程。(2)社會化在人與社會相互關系中的作用社會化在人與社會的相互關系中起著重要作用。個人生來只是自然人、生物人,而不是社會人,他沒有社會觀念和社會技能,但同時人又必須生活在社會環(huán)境之中。社會環(huán)境不同于自然環(huán)境,它是一個人造的世界,是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晶。因此,個人只有接受社會化,才能適應社會,在社會環(huán)境中生存,同時參與創(chuàng)造社會;而社會也必須由經過社會化的合格的社會成員組成,才能維持正常的運行。1.從個人方面分析A.社會化是個人得以適應社會,參與社會生活,在社會環(huán)境中獨立生存的必要前提;B.繼續(xù)社會化是個人適應社會變遷所必經的途徑。2.從社會方面分析社會化是人類社會及人類文化不斷延續(xù)和發(fā)展的前提條件。沒有經過社會化的人也就沒有社會,沒有具備與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人,社會就不能維持正常運行;沒有社會化,社會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會目標也就無法實現;沒有社會化,社會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續(xù)和發(fā)展。(3)社會學研究社會化的三種角度社會學對于社會化的研究主要有三種角度,即文化的角度,個性發(fā)展的角度和社會結構的角度。1.從文化角度對社會化的研究,把社會化看做是文化延續(xù)和傳遞的過程,認為社會化的實質是社會文化的內化。這種角度受文化人類學的影響,屬于社會學的文化學派。2.從個性發(fā)展角度對社會化的研究,認為社會化就是人的個性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社會人就是經由社會化過程而形成具有個性的人。這個角度受到心理學的影響,屬于社會心理學的立場3.從社會結構角度研究社會化,就是重視人與社會關系中的社會方面,認為社會化就是要使人“變得具有社會性”,角色學習的過程也就是社會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個人逐漸了解自己在群體或社會結構中的地位,領悟并遵從群體和社會對這一地位的角色期待,同時學會如何順利地完成角色義務。社會化的功能在于維系和發(fā)展社會結構。隨著廣義社會化研究的開展,以上三種研究角度有走向融合的趨勢。(4)社會化類型:1.初始社會化初級社會化發(fā)生在生命早期,主要任務是向兒童傳授語言和其他認知本領,使其內化社會文化規(guī)范和價值標準,能夠正確理解社會關于各種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初級社會化主要發(fā)生在兒童時期,是整個社會化過程的基礎。2.預期社會化預期社會化是指一種在過程中學習未來所要扮演的角色的社會化形式。預期社會化大量發(fā)生在青年時期。3.發(fā)展社會化發(fā)展社會化是在初始社會化為基礎上,成年人為了適應新形勢提出的角色要求而進行的學習過程。亦稱繼續(xù)社會化4.逆向社會化逆向社會化是指晚輩傳授文化規(guī)范和知識給長輩的過程。5.再社會化是指全面放棄原已習得的價值標準和行為準則,重新確立新的價值標準和行為規(guī)范。(二)社會化的生物基礎個體的社會化是以人的生物遺傳特征為基礎的,離開了人類特有的生物素質,社會化的活動就無法進行,其內容也無法被接受,個體社會化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經由生物進化和人類長期勞動實踐而形成的高度發(fā)達的大腦是人類獨有的財富,正是這種在容量和結構上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大腦,使得人類具備了接受社會化的一切潛能。這些潛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人具有思維能力人類不僅具有一般的生物本能,而且作為高度發(fā)展的有機體,人具有高度發(fā)達的大腦。大腦的思維能力是人能接受社會化的主要生理條件之一。(2)人具有語言能力語言是客觀事物在人的大腦中形成的表象、概念和思維的外部表現,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人們借助語言文字學習知識,傳達信息,交流思想,借助語言與他人溝通合作,參與社會生活。(3)人具有學習能力在學習能力上,人與一般動物不同。動物的學習只限于感性領域,只能模仿不能創(chuàng)新。而人能在感性經驗和抽象思維兩個領域內進行學習,把外界的信息自覺轉化為自己的觀念和技能,并在有目的的學習基礎上不斷創(chuàng)新。(4)人有較長的生活依賴期人從嬰幼兒到青少年階段,有一個較長的生理上不能自理、智力上尚未成熟、生活上不能獨立的時期,必須依賴于父母或他人。這一方面決定了個人自出生以來就必須在社會環(huán)境中生存,學習社會文化,適應并參與社會生活;另一方面,較長的生活依賴期也使得個體接受全面、復雜的社會化成為可能。此外,由于長期不得不依賴他人,所以可以培養(yǎng)個體的權威意識,這種意識也是順利進行社會化的必要條件。(三)社會化的社會機構所謂社會化的社會機構,是指承擔著社會化任務或者發(fā)揮著社會化功能的各種社會機構或社會環(huán)境。這里主要包括家庭、學校、工作單位、同齡群體、大眾傳播媒介和社區(qū)等。(1)家庭家庭是個體接受社會化的第一個社會環(huán)境,家庭的教育和影響對個人的早期社會化甚至一生的社會化都具有重要意義。它培養(yǎng)了兒童的感情和愛,并且借助于父母的權威,使得早期社會化非常有效。(2)學校隨著兒童和青少年年齡的增長,學校和教師的影響逐漸成為他們社會化中最重要的因素。學校是專門為社會化目的而設立的學習機構,它為學生接受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系統(tǒng)化教育提供了條件。同時,學生在這里將面對次級群體中的權威,遵守帶有強制性的行為準則,并學會過一種群體生活。(3)工作單位工作單位是個人進行職業(yè)社會化的主要場所。在工作單位中,個人學習職業(yè)規(guī)范和職業(yè)技能,學會扮演職業(yè)活動中的各種角色,掌握處理復雜人際關系的技巧。同時,工作單位也提供了一個檢驗家庭和學校社會化成果的場所。(4)同齡群體所謂同齡群體,是指由那些在年齡、興趣愛好、家庭背景和社會地位等方面都比較接近的人們所自發(fā)結成的社會群體,它是個人社會化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同齡群體中的規(guī)范和價值往往成為個人的重要參照系。在同齡群體中,個人學會平等地與他人交往,學會扮演多種角色,并培養(yǎng)獨立精神。同齡群體是個人認識、了解和適應社會的重要渠道。(5)大眾傳播媒介所謂大眾傳播媒介是指社會組織為在廣大社會成員之間傳遞信息、互通情報所采用的各種通訊手段,如廣播、電視、報紙、書籍、雜志等等?,F代社會中大眾傳播媒介日益發(fā)達,它在向人們宣傳社會所倡導的價值觀念、社會規(guī)范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引導著人們的社會態(tài)度、社會行為、生活方式等許多方面。(6)社區(qū)社區(qū)是社會和文化的縮影,是個人生活的基本社會環(huán)境。它通過現實的社會生活,在許多方面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的許多方面,增進個人對于社會的了解,促進個性的成長。社會化的意義由于社會化關系到個體人格的健全和完善,社會文化的傳承和延續(xù),社會結構的維系和發(fā)展,不言而喻,它對于整個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xié)調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主要表現為:(1)社會化是社會按照一定的標準培養(yǎng)、塑造自己的社會成員的過程。沒有社會化的人就沒有社會,沒有那些具備與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人,社會就不可能良性運行和協(xié)調發(fā)展。(2)文化具有完善個體人格、維系社會共同體、推動個人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統(tǒng)一和延續(xù)是社會良性運行和協(xié)調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而文化的統(tǒng)一和延續(xù)是通過社會化來實現的,離開社會化,就談不上社會團結和社會進步。社會化是人格培養(yǎng)、文化傳承和社會結構延續(xù)的必要途徑,因此是社會良心運行和協(xié)調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和機制。人的社會化的過程與內容人的社會化的過程(1)自我意識和人格發(fā)展理論1.庫利的“鏡中我”理論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論(學會理解他人對角色的期待并按這種期待從事角色行為能力)3.弗洛伊德人格發(fā)展理論(強調人格形成中的生物因素,特別是行的因素)4.埃里克森八階段理論(人在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遇到某種心理問題,都要對周圍環(huán)境所提出的特定社會要求做出回應)(2)生命歷程理論:基本思想是將個體的生命歷程看做是更大的社會力量和社會結構的產物。(3)社會化的生命周期1.兒童期,初始社會化2.青年期,預期社會化,“自我認同”問題(埃里克森)3.成年期,初始社會化基礎上的繼續(xù)社會化或發(fā)展社會化4.老年期,“59歲現象”(4)社會化過程中的問題

1.早期社會化的困境:早期包括兒童期和青年期,青少年身心不成熟,易受外界影響,同統(tǒng)一的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標準關系2.社會化的偏差和失敗一是無效的文化傳遞(上一代文化知識和規(guī)范因故未能傳達給下代,顯著后果,反社會人格)二是使人處于不利地位的社會化(社會化過程中使個體處于不利地位,如戶籍)3.代差(社會的不同世代間的價值觀念和行為選擇間出現差異、隔閡,甚至沖突)(一)關于社會化的若干理論(1)自我意識和人格發(fā)展理論1.庫利的“鏡中我”理論庫利最早將“自我”概念引入社會化研究。他認為自我和人格是社會的產物,是通過社會互動而產生的。他將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分成三個階段:A.我們設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為方式;B.在作出行為之后,我們設想或理解他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價;C.我們根據自己對他人的評價的想象來評價自己的行為,并據此作出下一步反應。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論A.米德將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兩部分?!爸魑摇笔悄軇拥牟糠?,為人格發(fā)展提供動力?!翱臀摇笔莾然说纳鐣蠛推诖?。他認為社會化的實質是“角色扮演”,即學會理解他人對于角色的期待,并按照這種期待從事覺得行為的能力。B.米德將社會過程分為三個階段:B1.模仿階段:簡單理解和模仿父母的動作,自我意識很弱。B2.嬉戲階段:扮演特定、重要的角色。B3.博弈階段:“客我”的范圍已經覆蓋了整個社會。3.弗洛伊德人格發(fā)展理論(強調人格形成中的生物因素,“無意識”驅動人格發(fā)展)A.將人格劃分為三個部分:本我、自我、超我A1.本我受本能驅動,遵循快樂原則;A2.自我遵循的是現實的原則;A3.超我遵循的是完美的原則;B.人格的發(fā)展分為五個時期B1.口腔期(0歲~1歲)B2.肛門期(1歲~3歲)B3.性器期(3歲~6歲)B4.潛伏期(7歲~青春期)B5.兩性期(青春期以后)人格在前三個時期已經確定。4.埃里克森八階段理論人在成長的各個階段都會遇到某種心理問題,都要對社會環(huán)境提出的要求做出反應。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就會出現“認同危機”。給以后的社會化過程留下隱患。A.信任與不信任(嬰兒時期,0歲~1歲)B.自主與羞怯(幼兒時期,2歲~3歲)C.主動與內疚(學前時期,4歲~5歲)D.勤奮與自卑感(學齡時期,6歲~11歲)E.認同與角色混淆(青少年時期)F.親密與孤獨感(青年期或成年早期)G.關注后代與關注自我(中年期或成年期)H.完善與絕望(成熟期或老年期)(2)生命歷程理論興起于20世紀初,在60年代后得到迅速發(fā)展?;舅枷胧菍€體的生命歷程看做是更大的社會力量和社會結構的產物。在考察宏觀的社會結構與個體的生命歷程之間的關系時,有以下四個要點:生命發(fā)生的時間和空間。生命的相關性。生命的時間安排。人的能動性。(二)社會化的生命周期(1)兒童期,初始社會化(2)青年期,預期社會化,“自我認同”問題(埃里克森)(3)成年期,初始社會化基礎上的繼續(xù)社會化或發(fā)展社會化(4)老年期,“59歲現象”(三)社會化過程劃分要點年限或時間界限。不同年齡段上的人具有的個性發(fā)展或心理發(fā)展特征。不同階段個人所要達到的目標。為達到不同階段的社會化目標所采用或接受的方式方法。不同階段,社會化任務的主要執(zhí)行者或承擔者。(6)在社會化的每個階段,實際上都有兩種發(fā)展的可能性,或是正常的發(fā)展,或是非正常的發(fā)展。(四)當前我國轉型社會中的社會化問題當前我國社會已經進入一個全面發(fā)展的轉型時期。社會轉型給社會化造成重大影響的關鍵在于,轉型社會中所發(fā)生的社會規(guī)范、價值標準和行為方式等的變化,必然帶來人們新舊觀念上的沖突,造成人們價值觀念上的多元性和模糊性,導致在行為選擇上出現無所適從或隨心所欲的傾向,從而妨礙個人社會化的進程,導致各種社會化問題。(1)早期社會化的困境早期社會化主要是指從幼兒時期到青少年時期的社會化階段,這一階段的社會化對于一個人的一生具有很大影響。而轉型時期的種種社會變化,導致了早期社會化的困境。早期社會化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社會化主體不成熟,二是社會化執(zhí)行者的多樣性。這樣就要求,一方面社會能夠提供相對穩(wěn)定和統(tǒng)一的社會規(guī)范和價值標準,另一方面,社會應當提供令人信服的權威形象。但是,在社會轉型期,這兩點都很難做到,以至于早期社會化的主體無所適從,只好憑感覺和好奇心行事,造成角色沖突,無法實現自我認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幫助兒童和青少年走出早期社會化的困境。(2)社會失范與再社會化問題社會失范指社會規(guī)范在某些方面和程度上的模糊、混亂和趨于多元化的現象。在社會轉型期,由于分化與整合不能完全同步,價值規(guī)范的更新轉換難以完全協(xié)調,勢必造成一定范圍內的社會失范。社會失范使人們在社會化過程中無所遵循、無所適從,因而是轉型期影響社會化的障礙因素。特別是對于青少年而言,社會失范容易導致青少年的各種越軌甚至犯罪行為,從而產生再社會化問題,也就是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問題。所謂“再社會化”,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理解是指在生活急劇轉變中,一個人放棄原來的生活方式而適應另一種對他(她)來說全新的生活方式的過程,這種過程可以是自愿的,也可以是被迫的。狹義的理解則是專指強制性的教化過程,這里主要是指對青少年的強制教化,但是,對青少年的再社會化應以教育、挽救為主。(3)社會變遷與成人的繼續(xù)社會化當代中國的社會轉型實際上是一種整體性的社會變遷。這種社會變遷過程不僅對青少年的社會化造成了種種不利影響,而且提出了成年人的繼續(xù)社會化問題,也就是不斷學習、不斷適應社會的問題。換句話說,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成年人也面臨著自身的現代化問題。成人的繼續(xù)社會化與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早期社會化相對,屬于廣義的社會化研究范疇,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社會學家英克爾斯通過研究,證明了成人繼續(xù)社會化的可能性。他認為,只要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劇烈變化,人們的人格也必然會發(fā)生變化。同時,他還提出了一個現代人所應具有的14項特征。在促進成人的繼續(xù)社會化方面,教育和職業(yè)的改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代差問題轉型社會對于社會化的影響也在兩代人之間的代際互動和代際文化傳遞活動中表現出來,這就是代差(舊譯“代溝”)問題。所謂代差,在狹義上是指父母與子女兩代人之間的差別;在廣義上是指社會中年輕一代與年老一代在思想、價值觀念、生活態(tài)度以及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別。在社會學意義上,代差反映的是在兩代人生活的這個時代里,整個社會結構、社會生活的變化速度和程度,同時也反映了兩代人在社會化階段、社會化內容和社會化速度等方面的差異。在社會轉型時期,代差問題尤為突出,首先必須高度重視它的客觀存在;其次應對代差的性質做具體分析;最后,我們應當適當處理代差問題,注意增強代際溝通和理解,促進共識,化解家庭矛盾和社會沖突。人的社會化的內容

1.政治社會化:社會個體通過接觸和學習某種政治文化,培養(yǎng)政治立場(政治信仰、政治態(tài)度)和政治參與能力的過程2.道德社會化(社會成員通過社會互動學習道德規(guī)范,內化道德價值,培養(yǎng)道德情操的過程)皮亞杰—兒童道德發(fā)展:5-8歲,他律階段,8,9—自律階段科爾伯格:前習慣層次(避罰服從取向,工具相對主義)習慣層次(乖娃娃取向,法律和法令趨向)候習慣層次(社會契約的條文取向,普遍道德倫理取向)3.性別角色社會化4.再社會化(一)社會化的基本內容社會化的基本內容大體上,社會化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1)促進個性形成和發(fā)展,培養(yǎng)完美的自我觀念個性又稱人格,其最基本的含義是指個人具有的穩(wěn)定的、綜合的心理特征,是一個人基本的精神面貌。它包括兩個方面,即個性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征。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是在一定的遺傳或生理素質和一定的社會條件基礎上,通過社會實踐活動逐步實現的,是社會化的產物。個性的核心內容及其形成、發(fā)展水平的標志是自我。自我也稱自我觀念或自我意識,它是個體對自己存在及存在狀況的覺察,是自己對于屬于自己的人的特征及生理、心理狀況的認識,其中包括了自我評價、自我感覺、自尊心、自信心等一系列涉及認識自己的內心活動。培養(yǎng)人的完美的自我觀念,就是要人們把對自己的認識與社會規(guī)范協(xié)調一致,使人們在經歷了社會化的過程之后,從外在行為到內心世界都盡可能地合乎社會需要。(2)內化價值觀念,傳遞社會文化社會化研究的文化角度認為,社會化就是社會文化的傳遞過程,“社會人”不過是掌握了社會和群體的行為方式,并將社會文化的主要內容內在化了的人。按照這種觀點,社會化的內容就是個人學習和掌握社會文化。社會文化的核心內容包括價值體系和社會規(guī)范兩大部分。人們通過社會化接受價值體系,可以確定行為的目標和行為的方式。通過社會化而使人們接受社會規(guī)范,可以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之間的社會關系。此外,社會文化的內化對于社會來說,意義更為深遠,它使文化得以繼承、傳遞和延續(xù)。(3)掌握生活技能,培養(yǎng)社會角色社會化的最終結果總要體現在個人對社會角色的扮演上,社會化過程就是角色學習的過程。角色學習又必須以基本生活技能和某些專門技能的掌握為基礎。未成年人必須首先學習基本生活技能,并在此基礎上掌握專門技能。成年人除不斷深化專業(yè)技能外,也需要不斷發(fā)展基本生活的技能,特別是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同時,角色學習也包括了在社會化不同階段對于不同角色的理解和把握。(社會學概論新修第三版)社會化的基本內容包括政治社會化、道德社會化、性別角色社會化和再社會化四個方面。(1)政治社會化是指個體通過接觸和學習某種政治文化,培養(yǎng)政治立場和政治參與能力的過程。作用:從個體角度講,培養(yǎng)政治參與熱情和能力。從社會角度講,培養(yǎng)個體對某種政治制度和政治價值的認同、忠誠和責任感。道德社會化是指社會成員通過社會互動學習道德規(guī)范,內化道德價值,培養(yǎng)道德情操的過程。作用:動員、整合和控制;維護社會秩序,保持社會團結。(三)(精編版)個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基本內容主要包括生活和勞動技能的學習、道德規(guī)范的學習和角色扮演的學習三大方面。社會角色(1)定義:社會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guī)范與行為模式,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是構成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2)類型:先賦角色與自致角色(獲得角色方式);自覺角色與不自覺角色(承擔角色時的心理狀態(tài));規(guī)定性角色與開放性角色(社會角色的規(guī)范化程度);功利性角色與表現性角色(社會角色追求的目標)(3)扮演過程:角色確定、角色表現、角色建構。(4)社會角色的失調角色沖突:在社會角色扮演中,角色間或角色內容發(fā)生了矛盾、對立和抵觸,妨礙了角色扮演的順利進行。角色不清:社會大眾或角色扮演者對于某一角色的行為標準不清除,不知道這一角色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和怎么做。角色中斷:一個人前后相繼承擔的兩種角色間發(fā)生了矛盾的現象角色失?。河捎诙喾N原因使角色扮演者無法進行成功的表演,最后不得不半途停止表演,或者雖未退出角色,但已困難重重。(一是角色承擔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二是雖然還處于某種角色位置,但已證明是失敗的)協(xié)調原則:在特定情境中,從屬角色應服從主導角色或以主導角色為主;根據社會主流價值觀,權衡不同角色的價值合理性程度;規(guī)避損害公共利益的角色。(一)社會角色理論的四個來源(1)美國芝加哥學派——最早系統(tǒng)地運用了這個概念,旨在說明人們的交往中可以預見的互動行為模式以及個人與社會的關系。(2)人類學家林頓——是角色理論的另一個代表人物。林頓認為,角色可以定義為:在任何特定場合作為文化構成部分提供給行為者的一組規(guī)范。(3)完形主義心理學——使用角色概念旨在強調人類的一切心理過程都是通過整合模式的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而形成的,根據完形主義創(chuàng)造的涵義是人類社會行為的基礎。(4)社會戲劇論——認為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概念有助于將人際關系的個人系統(tǒng)置于有意識狀態(tài),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在扮演具有高度創(chuàng)造性的角色。(二)社會角色的基本定義社會角色是指與人們的某種社會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權利、義務的規(guī)范與行為方式.它是人們對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為期望,它構成了社會群體或組織的基礎。具體包括四個方面的含義:角色是社會地位的外在表現角色是人們的一整套全力、義務的規(guī)范和行為模式角色是人們對于處在特定地位上的人們行為的期待角色是社會群體或社會組織的基礎(三)角色集社會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總是與其他角色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一組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相互補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角色集包括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多種角色集于一人身上,這強調的是個人內在的角色關系;另一種情況是一組相互依存的角色、這強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四)社會角色的類型(1)先賦角色與自致角色(根據獲得社會角色的方式上所做的區(qū)分)1.先賦角色,亦稱歸屬角色,指建立在血緣、遺傳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礎上的社會角色。2.自致角色,亦稱自獲角色或成就角色,指主要是通過個人的活動與努力而獲得的社會角色。

(2)自覺的角色與不自覺的角色(根據人們承擔社會角色時的心理狀態(tài)所做的區(qū)分)1.自覺的角色,指人們在承擔角色時,明確意識到了自己正擔負著一定的權利、義務,意識到了周圍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觀眾,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周圍的觀眾。2.不自覺的角色,指人們在承擔某一角色時,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充當這一角色,而只是按習慣性行為去做。(3)規(guī)定性角色與開放性角色(從社會角色規(guī)范化的程度上所做的區(qū)分)1.規(guī)定性角色指有比較嚴格和明確規(guī)定的角色,即此種角色的權利與義務,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都有明確規(guī)定。2.開放性角色,指那些沒有嚴格、明確規(guī)定的社會角色。這類角色的承擔者可以根據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和社會對角色的期望而從事活動。(4)功利性角色與表現性角色(從社會角色追求的目標上所做的區(qū)分)1.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實際利益為目標的社會角色。這種角色行為的價值就在于實際利益的獲得。2.表現性角色,指不是以獲得經濟上的效益或報酬為目的,而是以表現社會制度與秩序,表現社會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思想道德等為目的的社會角色。

(五)社會角色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