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學化學反應原理專題練-05化學平衡移動圖像分析_第1頁
高三化學化學反應原理專題練-05化學平衡移動圖像分析_第2頁
高三化學化學反應原理專題練-05化學平衡移動圖像分析_第3頁
高三化學化學反應原理專題練-05化學平衡移動圖像分析_第4頁
高三化學化學反應原理專題練-05化學平衡移動圖像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屆高三化學大一輪復習化學反應原理專題練_05化學平衡移動圖像分析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45分)可逆反應mA(g)?nB(g)+pC(s)?ΔH=Q?kJ·mol-1,溫度和壓強的變化對正、逆反應速率的影響分別符合下圖中的兩個圖象,以下敘述正確的是A.m>n,Q>0 B.m>n+p,Q>0

C.m>n,Q<0 D.m<n+p,Q<0如圖所示的各圖中,表示2A(g)+B(g)?2C(g)(△H<0)這個可逆反應的正確圖象為(注:Φ(C)表示C的質量分數,P表示氣體壓強,C表示濃度)(????)A. B.

C. D.已知反應:2SO2(g)+O2(g)2SO3(g)。在T℃時,平衡常數K=2,則在T℃時,在1L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A.a B.b C.c D.d恒溫時向2L密閉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氣體X和Y,發(fā)生反應:2Xg+Yg?3Zg,Y的物質的量n(Y)隨時間tA.t0min時,n(Z)=0.75mol

B.0~5min內,以X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是0.02mol?L-1?min-1

C.對于反應已達平衡,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果分別改變下列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產生的影響與圖像不相符的是(????)A. B.

C. D.已知有反應:I2(g)+H2(g)?2HI選項xyA.溫度容器內混合氣體的密度B.I2H2C.H2平衡常數KD.加入Ar的物質的量逆反應速率A.A B.B C.C D.D一定溫度下,在2?L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s)+2B(g)?2C(g)?ΔH<0,反應過程中B、C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甲所示;反應達到平衡后,在t1min、t2min、t3min、t4A.0~2?min內,v(B)=0.1?mol·L-1·min-1

B.t1min時,改變的條件可能是升高溫度

C.一定溫度下,在2L恒容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某一反應,該反應中的X、Y、Z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有關描述錯誤的是(

)A.該反應可表示為:X(g)?+2Y(g)?

2Z(g)

B.0-5?min時,用Z表示該反應的平均速率為0.12mol?L-1?min-1

C.反應X=2Z經歷兩步:①X→Y;②Y→2Z。反應體系中X、Y、Z的濃度c隨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a為c(X)隨t的變化曲線 B.t1時,c(X)=c(Y)=c(Z)

C.t2時,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 D.t3一定條件下,CH4與H2O(g)發(fā)生反應:CH4g+H2Og?COg+3H2A.該反應的焓變△H>0

B.圖中Z的大小為a>3>b

C.圖中X點對應的平衡混合物中nH2OnCH4=3向密閉容器中充入0.2molCO2和0.2molCH4,在不同條件下發(fā)生反應:CH4(g)+CA.上述反應的△H>0

B.壓強:p1>p2

C.a、b兩點對應的平衡常數:Ka=Kb

一定條件下,向密閉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H3。反應2NH3(g)?NA.達到平衡時,2v正(NH3)=3v逆(H2)

B.a點時,NH3如圖所示是425℃時,在1L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化學反應的濃度隨時間的變化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圖①中t0時,三種物質的物質的量相同

B.圖①中t0時,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

C.圖②中的逆反應為H2(g)+I2(g)?2HI(g)

D.圖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轉化:2NO2(g)N2O4(g);ΔH<0?,F將一定量A.反應速率:v正(b點)<v正(d點)

B.前10min內用v(N2O4)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有Ⅰ~Ⅳ四個體積均為0.5L的恒容密閉容器,在Ⅰ、Ⅱ、Ⅲ中按不同投料比(Z)充入HCl和O2(如下表),加入催化劑發(fā)生反應4HCl(g)+O2(g)?2Cl2(g)+2H2O(g);ΔH,HCl的平衡轉化率A.ΔH>0,a<4<b

B.300℃該反應的平衡常數的值為64

C.容器Ⅲ某時刻處在R點,則R點的υ正>υ逆,壓強:p(R)>p(Q)

D.若起始時,在容器Ⅳ中充入0.25mol?Cl2和二、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55分)近年來,研究人員提出利用含硫物質熱化學循環(huán)實現太陽能的轉化與存儲,過程如下:

(1)反應Ⅰ:2H2SO4(l)=2SO2(g)+2H2O(g)+O2(g)△H1=+551kJ?mol-1

反應Ⅲ:S(s)+O2(g)=SO2(g)△H3=-297

kJ?mol-1

反應Ⅱ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

(2)對反應Ⅱ,在某一投料比時,兩種壓強下,H2SO4在平衡體系中物質的量分數隨溫度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p2______p1(填“>”或“<序號ABCD試劑組成0.4

molamol0.2mol0.2

mol?L實驗現象溶液變黃,一段時間后出現渾濁溶液變黃,出現渾濁較A快無明顯現象象溶液由棕褐色很快褪色,變成黃色,出現渾濁較A快①B是A的對比實驗,則a=______。

②比較A、B、C,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

③實驗表明,SO2的歧化反應速率D>A.結合i,ii反應速率解釋原因:______汽車尾氣里含有的NO氣體是由于內燃機燃燒的高溫引起氮氣和氧氣反應所致:

N2(g)+O2(g)?2NO(g)△H>0,已知該反應在240℃,平衡常數K=64×10-4.請回答:

(1)某溫度下,向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mol,5分鐘后O2的物質的量為0.5mol,則N2的反應速率為______.

(2)假定該反應是在恒容條件下進行,判斷該反應達到平衡的標志______.

A.消耗1mol

N2同時生成1mol

O2

B.混合氣體密度不變

C.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

D.2v正(N2)=v逆(NO)

(3)將N2、O2的混合氣體充入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中,如圖變化趨勢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序號).

(4)向恒溫恒容的密閉容器中充入等物質的量的N2和O2,達到平衡狀態(tài)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NO,重新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與原平衡狀態(tài)相比,此時平衡混合氣中NO的體積分數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該溫度下,某時刻測得容器內N2、O2、NO的濃度分別為2.5×10-甲烷催化重整制甲酸技術備受關注,有研究團隊認為物質的轉化過程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歷程中所用催化劑除Ni/Al2O3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下同(2)已知:HCOOH(l)、H2(g)、CH4(g)的燃燒熱(ΔH)分別為-254.4?kJ·mol(3)一定溫度下,向10?L恒容密閉鋼瓶中充入1?mol?CH4(g)和1?mol?H2O(g),在催化劑作用下發(fā)生步驟Ⅱ的反應。測得鋼瓶中起始壓強為①0~10?min內,平均反應速率v(CO2)=②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K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p0、p③已知水的汽化熱ΔH=+44.0?kJ·mol-1。改變條件重復實驗,測得CH4的平衡轉化率(α)與溫度(T)和壓強(p)的關系如圖所示。T1________T2(填“>”“<”或“=”),理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物的有效碰撞幾率:M________N(填“>”“<”物質的量均0.1?mol的CH4與CO2,在催化劑條件下發(fā)生反應:

CO2(g)+CH4(g)?2CO(g)+2H2(g)?ΔH,測得CH4的平衡轉化率與溫度及壓強的關系如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1)ΔH_______0(填“<”或“>”)。

(2)?p1、p2、p3、p4中最小的是__________。

(3)?p2和p3在平衡狀態(tài)下的平均速率:v(p2)_______?v(p3)(填“<”、“=”、“>”或“無法判斷”)。

(4)壓強為p4時,在Y點:v(正)________?v(逆)(填“<”、“=”或“>”)。

(5)采用高效催化劑,氮化硅(Si3N完成下列填空:在某溫度下進行上述反應,若反應容器的體積為2L,2min后達到平衡,測得剛好有2mol電子轉移,則2min內該反應的平均速率為:v(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為:_________。其他條件不變,只增大壓強,則_________。A.K值減小,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B.K值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C.K值不變,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 D.K值不變,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一定條件下,能說明上述反應已達到平衡的是_________。A.c(N2):c(CO)=1:3 B.3v(N2)=v(CO)

C.固體質量不再改變 D.氣體密度不再改變達到平衡后,改變某一條件,反應速率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若不改變N2、CO的量,則圖中t4時引起平衡移動的條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中t6時引起變化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由圖可知平衡混合物中CO的含量最高的時間段是___________。

丙烯腈(CH2=CHCN)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工業(yè)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產,主要副產物有丙烯醛(CH回答下列問題:(1)以丙烯、氨、氧氣為原料,在催化劑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①C3H6?②C3H6兩個反應在熱力學上趨勢均很大,其原因是

;有利于提高丙烯腈睛平衡產率的反應條件是

;提高丙烯腈反應選擇性的關鍵因素是

。(2)圖甲為丙烯腈產率與反應溫度的關系曲線,最高產率對應的溫度為460℃

。低于460℃時,丙烯腈的產率

(填“是”或“不是”)對應溫度下的平衡產率,判斷理由是

;高于460℃時,丙烯腈產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

(雙選,填序號)。

A.催化劑活性降低B.平衡常數變大C.副反應增多D.反應活化能增大(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產率與n(氨)/n(丙烯)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由圖可知,最佳n(氨)/n(丙烯)約為

,理由是

。進料氣氨、空氣、丙烯的理論體積比約為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圖象,明確交點為平衡點,利用溫度、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分析平衡的移動是解答本題的關鍵,題目難度不大?!窘獯稹坑蓤D象可知,升高溫度,逆反應速率大于正反應速率,則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所以該正反應為放熱反應,Q<0;

增大壓強,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則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該反應為氣體氣體縮小的反應,所以m>n。

故選C。2.【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移動與化學平衡圖像,明確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注意圖中曲線變化趨勢的意義,題目難度中等。

【解答】

該反應是反應前后氣體體積減少、放熱的可逆反應,根據圖象中的縱橫坐標表示的意義,分析某條件改變時,平衡移動的情況,確定一個量隨另外一個量的變化,若變化趨勢與圖中一致,則為正確答案,據此分析解答。

A.溫度升高,反應速率加快,先到達平衡;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即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的質量分數降低,故A正確;

B.壓強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故B錯誤;

C.使用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但不影響平衡的移動,平衡時C的濃度相等,故C錯誤;

D.增大壓強反應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向正反應方向移動,A的轉化率增大;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即向逆反應方向移動,A的轉化率降低,故D錯誤。

故選A。

3.【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圖像的分析,難度不大,側重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答】

在1L恒容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SO2、1molO2、2molSO3時,Qc=22224.【答案】C

【解析】解:A.△n(Z)=3△n(Y)=3×(1mol-0.5mol)=1.5mol,故A錯誤;

B.△n(X)=2△n(Y)=2×(1mol-0.8mol)=0.4mol,故v(X)=0.4mol2L5min=0.04mol?L-1?min-1,故B錯誤;

C.a點反應正向進行,反應未達到平衡狀態(tài),b點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正反應速率a點比b點大,故C正確;

D.b點時該反應達到了最大限度,某一組分的消耗速率與生成速率相等,反應沒有停止,故D錯誤;

故選:C。

A.利用物質的量變化量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計算Z的物質的量;

B.計算X的物質的量變化量,根據v=△nV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圖像的綜合應用,試題難度一般,解題關鍵是理解圖像意義,運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進行分析。

【解答】

A.增大反應物氧氣的濃度,正反應速率瞬時增加,逆反應速率瞬時不變,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化學平衡正向移動,故A正確;

B.增大壓強,正、逆反應速率都加快,化學平衡向著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即向著正方向移動,即正反應速率大于逆反應速率,故B正確;

C.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加快,化學平衡向著吸熱方向進行,向著逆方向進行,逆反應速率快于正反應速率,故C錯誤;

D.加入催化劑,正逆化學反應速率同等程度的加快,化學平衡不移動,故D正確。

6.【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的是化學平衡圖象分析,掌握外界條件對平衡的影響是解答本題的關鍵,題目難度不大。

【解答】

A.該反應的密閉容器為恒容,氣體的質量守恒,所以混合氣體的密度為定值,故A錯誤;

B.增加I2的物質的量,平衡向右移動,H2的轉化率增大,故B正確;

C.溫度不變,則平衡常數不變,故C錯誤;

D.加入Ar的物質的量,因為容器恒容,所以正、逆反應速率不變,故D錯誤。

故選B7.【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圖象問題,難度不大,注意圖乙中縱坐標是表示逆反應速率。

【解答】

A、通過圖甲可知,v(B)=0.2mol2L2min=0.05

mol/(L?min),故A錯誤;

B、升高溫度,v逆增大,故B錯誤;

C、增大壓強(縮小體積),v逆增大,c(B)增大,故C錯誤;

D、催化劑能同等程度地增大v正、v逆,即v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圖象分析、化學平衡的計算,題目難度中等,注意分析各物質的量的變化曲線,把握化學方程式的判斷方法,試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學計算能力。

【解答】

A.X和Y為反應物,Z為產物,反應到達第一次平衡時,△n(X):△n(Y):△n(Z)=0.3:0.6:0.6=1:2:2,所以發(fā)生的反應為:X(g)+2Y(g)?2Z(g),故A正確;

B.0~5min時,用Z表示該反應時平均速率為0.6mol2L×5min=0.06mol/(L?min),故B錯誤;

C.達到平衡時,X的轉化率為0.5-0.20.5×100%=60%,故C正確;

D.根據圖象,7min后達到第二次平衡,此時X和Y的物質的量均高于原平衡,Z9.【答案】D

【解析】解:A.根據圖中的c0減小,在總反應X=2Z及第一步反應X→Y中,X為反應物,隨反應的進行,則a曲線為X的濃度曲線,故A正確;

B.在縱坐標為濃度的圖中看出,在t1時刻,三條線相較于一點,則c(X)=c(Y)=c(Z),故B正確;

C.t2時,由曲線Y的濃度逐漸減小,說明Y的消耗速率大于生成速率,故C正確;

D.根據反應

①X→Y,②Y→2Z,

初始的濃度(mol?L-1

)c0???

0

c(Y)+c(Z)2

0

變化的濃度(mol?L-1)c0

c(Y)+c(Z)2

c(Z)2

c(Z)

t3后的濃度(mol?L-1)0

c(Y)+c(Z)2

c(Y)c(Z)

由圖可知,t3后c(X)=0,則c10.【答案】A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及應用,為高頻考點,把握平衡移動的因素、圖象分析等為解答的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平衡移動原理的理解,選項B為解答的難點,題目難度較大?!窘獯稹緼.由圖可知,隨著溫度升高甲烷的體積分數逐漸減小,說明升溫平衡正向移動,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即焓變△H>0,故A正確;

B.由圖可知,以n(H2O)N(CH4)C.起始加入量的比值為3,但隨著反應的進行,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甲烷和水是按等物質的量反應,所以到平衡時比值不是3,故C錯誤;

D.溫度不變時,加壓后,平衡逆向移動,甲烷的體積分數增大,故D錯誤。故選A。11.【答案】A

【解析】解:A.壓強不變,升高溫度甲烷的平衡轉化率升高,說明升高溫度平衡正向移動,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所以△H>0,故A正確;

B.相同溫度下,增大壓強平衡逆向移動,甲烷轉化率減小,根據圖知,轉化率:p1條件下大于p2,則壓強p1<p2,故B錯誤;

C.該反應的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常數增大,溫度:a<b,平衡常數Ka<Kb,故C錯誤;

D.壓強為p1時,b點甲烷轉化率小于平衡點,則反應正向進行,所以1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圖像分析,為高頻考點,難度不大。掌握溫度、壓強對化學平衡的影響以及平衡常數的影響因素是解答關鍵。

【解答】

A.由方程式可知達到平衡時,3v正(NH3)=2v逆(H2),故A錯誤;

B.設加入的NH3為2mol

2NH3(g)?N2(g)+3H2(g)

起始

2

0

0

轉化

2x

x

3x

平衡

2-2x

x

3x

x2-2x+x+3x=0.1,x=0.25mol,則NH3的轉化率為0.25mol×22mol×100%13.【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了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理解,題目難度不大。

【解答】

A.根據圖可知,圖①中t0時,H2、I2、HI的濃度相同,故物質的量相同,故A正確;

B.圖①中t0之后,H2、I2、HI的物質的量發(fā)生變化,說明t0時,反應未達到平衡狀態(tài),故B錯誤;

C.圖②中,HI的濃度減小,H2、I2的濃度增多,說明反應為HI生成H2、I2,故逆反應為H2(g)+I2(g)?2HI(g),故C正確;

D.圖①②中當c(HI)=3.1614.【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物質的量濃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為高頻考點,把握圖中濃度的變化、平衡移動、平衡狀態(tài)為解答關鍵,側重分析與應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選項C為解答的易錯點,題目難度不大。

【解答】

由圖中0~5min濃度的變化可知,X表示NO2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Y表示N2O4的物質的量濃度變化,10~25min為平衡狀態(tài),25min時加入0.4mol?NO2,30~40min為新平衡狀態(tài)。

A.d點比b點NO2的物質的量濃度大,則反應速率:v正(b點)<v正(d點),故A正確;

B.前10min內用1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化學平衡常數的計算等,難度一般,熟練掌握化學平衡常數的計算是解題的關鍵。

【解答】

A.圖像中HCl轉化率隨溫度升高而減小,說明升溫平衡逆向移動,正反應為放熱反應,△H<0,增大氧氣的物質的量,可促進HCl的轉化,即投料比越小,HCl轉化率越大,可知a<4<b,故A錯誤;

B.300℃時,Z=n(HCl)n(O2)=4,n(HCl)=0.25mol,n(O2)=0.0625mol,體積為0.5L,c(HCl)=0.5mol/L,n(O2)=0.125mol/L,HCl轉化率80%,HCl的變化量為0.5?mol/L×80%=0.4?mol/L,

4HCl(g)+O2(g)?2Cl2(g)+2H2O(g)

起始量(mol/L)

0.5

0.125

0

0

變化量(mol/L)

0.4

0.1

0.2

0.2

平衡量(mol/L)

0.1

0.025

0.2

0.2

K=0.22×0.220.14×0.025=640,故B錯誤;

C.容器Ⅲ,Z為4,平衡轉化率為80%,R點溫度與Q點相同,R點轉化率小于平衡時轉化率,可知R點未達到平衡狀態(tài),反應正向進行,則16.【答案】(1)3SO2(g)+2H2O(g)=2H2SO4(l)+S(s),△H=-254kJ/mol;

(2)>;當溫度相同時,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導致硫酸在平衡體系中物質的量分數增大;

(3)?SO2;4H+;SO42-;

(4)0.4;在酸性條件下,【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較綜合,涉及蓋斯定律、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移動影響、實驗探究等,明確化學反應原理、實驗原理及物質性質是解本題關鍵,注意:作對比實驗時應該只有一個條件不同,其它條件完全相同,題目難度中等。

【解答】

(1)根據圖知,反應II為3SO2(g)+2H2O(g)=2H2SO4(l)+S(s),

將方程式-I-III即得3SO2(g)+2H2O(g)=2H2SO4(l)+S(s),△H=-(+551kJ?mol-1)-(-297kJ?mol-1)=-254kJ/mol,

故答案為:3SO2(g)+2H2O(g)=2H2SO4(l)+S(s)?△H=-254kJ/mol;

(2)相同溫度下,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導致硫酸在平衡體系中物質的量分數增大,根據圖知,相同溫度下,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硫酸含量:p1<p2,說明壓強p2>p1,

故答案為:>;當溫度相同時,增大壓強,平衡正向移動,導致硫酸在平衡體系中物質的量分數增大;

(3)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在第一個反應中作反應物、第二個反應中作生成物,總方程式得3SO2(g)+2H2O(g)=2H2SO4(l)+S(s),催化過程中i.SO2+4I-+4H+=S↓+2I2+2H2O,說明I-、H+在i中作反應物,在ii中作生成物,同時ii中還生成H2SO4,根據元素守恒知,反應物還有SO2,所以ii中方程式應該為:

I2+217.【答案】(1)0.05mol/(L·min

)

(2)AD

(3)AC

(4)不變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題目難度中等,注意平衡常數的計算和應用。

【解答】

(1)5分鐘內,△n(O2)=1mol-0.5mol=0.5mol,由N2(g)+O2(g)?2NO(g)可知△n(N2)=0.5mol,,

故答案為:0.05mol/(L?min);

(2)A.消耗1molN2等效于消耗1molO2,同時生成1molO2,故A正確;

B.混合氣體密度一直不變,故B錯誤;

C.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總質量是個定值,總物質的量是個定值,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一直不變,故C錯誤;

D.2v(N2)正=v(NO)正=v(NO)逆,故D正確;

故答案為:AD;

(3)A、該反應的正反應為吸熱反應,則升高溫度平衡向正反應進行,平衡常數增大,故A正確;

B、加入催化劑,反應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發(fā)生移動,故B錯誤;

C、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氮氣的轉化率增大,故C正確;

故答案為:AC;18.【答案】(1)RuH2;RuH2、Ru(OH)2、Ru(CO2H)2、H2;

(2)CH4(g)【解析】略

19.【答案】(1)>;

(2)p1;??

(3)<;

(4)>;

(5)不能;

(6)【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側重考查壓強和溫度對平衡的影響,掌握平衡常數計算和勒夏特里原理的應用即可解答,曲線分析為解題關鍵,難度一般。

【解答】

(1)據曲線變化,升高溫度,甲烷轉化率升高,平衡右移,則正反應吸熱,ΔH>0,

故答案為:>;

(2)該反應的正反應方向分子數增多,則甲烷轉化率越高,氣體分子總數越多,壓強越大,則壓強最小的是p1,

故答案為:p1;??

(3)p3狀態(tài)下,甲烷平衡轉化率低,則p3>p2,并且溫度高于p2,則平衡狀態(tài)下,v(p2)<v(p3),

故答案為:<;

(4)壓強為p4時,Y點未非平衡態(tài),同溫度對應的平衡態(tài)為X,則甲烷轉化率會升高,v(正)>v(逆),

故答案為:>;

(5)采用高效催化劑,只能提高化學反應速率,不能提高平衡轉化率,

故答案為:不能;

(6)1100?℃、P4時,甲烷平衡轉化率為80%,該反應的平衡狀態(tài)下,甲烷為0.02mol,CO2為0.02mol,CO為0.16mol,氫氣為0.16mol,總物質的量為0.36mol20.【答案】【小題1】0.25?mol·L-1【小題2】C【小題3】CD【小題4】升高溫度或縮小體積(增大壓強);加入了催化劑;t【解析】1.

【分析】

本題考查反應速率以及平衡常數的計算,注意掌握反應速率以及平衡常數的計算公式即可解題,難度不大。

【解答】

3SiO2(s)+6C(s)+2N2(g)?Si3N4(s)+6CO(g)

12e

2

6

12

xmol

ymol

2mol

解之得:x=13mol,y=1mol,v(CO)=1mol2L2min=0.25mol·L-1·min-1;該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為:K=[c(CO)]6[c(N2)]2???????。

2.

【分析】

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因素,注意掌握常見的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即可解題,難度不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