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一人民版模塊素養(yǎng)評價A_第1頁
高中歷史必修一人民版模塊素養(yǎng)評價A_第2頁
高中歷史必修一人民版模塊素養(yǎng)評價A_第3頁
高中歷史必修一人民版模塊素養(yǎng)評價A_第4頁
高中歷史必修一人民版模塊素養(yǎng)評價A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模塊素養(yǎng)評價A(專題一至九)(90分鐘100分)一、選擇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1.以家族為本位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在中國源遠流長,聯(lián)宗、聯(lián)族和撰寫家譜、族譜之風盛行,并深入一般平民家中。與這種習俗的產生有著決定性關系的是()A.宗法制 B.禪讓制C.王位世襲制 D.分封制【解析】選A。本題抓住題干中關鍵信息“以家族為本位”“家譜、族譜”,可知這體現(xiàn)的是宗族觀念,與此有密切關系的是宗法制,A正確。2.《春秋公羊傳》中記載:“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立適(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桓何以貴?母貴也?!边@一做法 ()A.遵循了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實質B.嚴重地破壞了嫡長子繼承制C.是春秋時期宗法制度崩潰的表現(xiàn)D.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繼承【解析】選A。依據(jù)“立適(嫡)以長不以賢”“桓何以貴?母貴也”等可知材料體現(xiàn)了周代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的宗法制度的精神實質,A正確。B、C、D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3.(2020·長沙高一檢測)秦朝“三公九卿”分工嚴密,各司其職。最高官職,如“三公”等相互牽制,任何人都無法獨攬大權。秦朝中央機構的設置 ()A.使軍政大權完全操縱于皇帝B.保證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C.標志君主專制發(fā)展到最高峰D.具備了民主政治的最基本特征【解析】選A。材料中的“‘三公’等相互牽制,任何人都無法獨攬大權”,是為了保證軍政大權完全操縱于皇帝手中,故選A;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機構的設置,不是對地方采取的措施,不能起到有效控制地方的作用,排除B;清朝軍機處的設立,標志君主專制發(fā)展到最高峰,排除C;通過對中央機構的分權,使權力集中于皇帝手中,與民主政治無關,排除D。【補償訓練】有學者指出,秦朝雖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記。“深刻而持久的印記”主要指其 ()A.消滅六國 B.創(chuàng)立中央集權制度C.創(chuàng)立皇帝制度 D.推行郡縣制度【解析】選B。材料實際上強調了秦朝對中國歷史最深遠的影響,秦朝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古代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礎,因此,B正確。C、D包含在B中。A是秦統(tǒng)一過程的具體史實,不符合題意。4.“品”是我國古代官吏的級別,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時期,六部最高長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為正二品。這主要是因為明代 ()A.官員晉升相對容易B.中央集權不斷強化C.科舉選拔趨向嚴格D.中樞機構設置調整【解析】選D。隋唐時期,六部隸屬于尚書省(尚書省長官是宰相);到了明代,明太祖廢除了丞相制度后,六部直接隸屬于皇帝,因此六部長官品級提高,D符合題意。材料反映的是官吏級別的變化而不是官員晉升,A錯誤;材料沒有反映科舉選拔,C錯誤;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機構,不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B錯誤。5.下圖是某朝前后期平民與貴族出身的官員通過某一方式入仕比重的變化情況示意圖,與圖示現(xiàn)象有關的是 ()A.戰(zhàn)國世官制 B.漢代察舉制C.曹魏九品中正制 D.唐朝科舉制【解析】選D??婆e制下,平民通過科舉制可以入仕,貴族因為經濟、文化實力雄厚,能夠潛心科舉,故科舉入仕的貴族增長很快,故D正確。6.下圖是古代中央機構的官制改革,它從根本上反映了 ()A.中央集權的完善 B.中央機構的精簡C.君主專制的強化 D.行政效率的提高【解析】選C。依據(jù)圖中“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內閣”“軍機處”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君主專制不斷加強,C正確。7.日本1887年制定《清國征討方略》,公然叫囂:“欲維護我帝國獨立,伸張國威,進而巍立于萬國之列間,保持安寧,則不可不分割清國,使之成為數(shù)個小邦國。”這反映了日本 ()A.明治維新后必然脫亞入歐B.開始認識到清王朝的威脅C.面臨來自鄰國的軍事壓力D.推行對外侵略擴張的政策【解析】選D。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但A不能由材料信息體現(xiàn)出,錯誤;C說法與史實不符。根據(jù)材料信息“欲維護我帝國獨立,伸張國威”“不可不分割清國,使之成為數(shù)個小邦國”可知,隨著日本實力的增強,其公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以滿足本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要求,所以B錯誤、D正確。8.“它的經濟基礎始終是在封建的農業(yè)社會里,所以它是一個無組織的原始的農民之反帝國主義暴動……徒有其沖動的反抗熱情,而沒有看到歷史的進化趨勢,不了解科學的革命方法,所以失敗?!薄八敝傅氖?()A.鴉片戰(zhàn)爭 B.太平天國運動C.義和團運動 D.八國聯(lián)軍侵華【解析】選C。從材料中“封建的農業(yè)社會”“農民之反帝國主義暴動”“沒有看到歷史的進化趨勢”“不了解科學的革命方法”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C正確。9.有學者指出,抗戰(zhàn)時期華北日軍進攻除根據(jù)其戰(zhàn)略方針外,一般是在春冬兩季和夏初秋尾的時候,此時的華北河水消落,干涸結冰,植物未長茂,與此相反夏秋兩季是八路軍作戰(zhàn)的活躍期。材料反映 ()A.八路軍沒有與日軍正面作戰(zhàn)的能力B.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正確的抗戰(zhàn)路線C.日軍的時機選擇便于發(fā)揮武器優(yōu)勢D.實力懸殊決定雙方戰(zhàn)術選擇【解析】選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進行游擊戰(zhàn),采取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題干中,夏秋兩季草木茂盛,有利于游擊作戰(zhàn),B正確?!狙a償訓練】抗戰(zhàn)打響后,國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湖南人喊出“中國如果要滅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號,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國就不會亡”。這反映出 ()A.中國抗戰(zhàn)的艱巨性B.西南地區(qū)是抗戰(zhàn)主戰(zhàn)場C.全民抗戰(zhàn)成為共識D.川、湘地方軍戰(zhàn)斗力最強【解析】選C。結合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國民政府是全國抗戰(zhàn)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其感召下全國各地、各族人民積極加入到抗戰(zhàn)的洪流中去,四川、湖南是其中典型的代表,C正確。題意主旨強調的是抗戰(zhàn)的全民性而不是“艱巨性”,A不準確,排除;B、D與史實不符,排除。10.武昌起義后全國有15省先后宣布獨立,各省先后擔任最高軍政長官(都督)者背景不盡相同,其中新軍將領13人,革命黨5人,咨議局議長3人,巡撫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練公所總參議1人。據(jù)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廣泛社會基礎B.具有明顯的妥協(xié)性C.屬于資產階級革命D.屬于自上而下的革命【解析】選B。結合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各省長官來源于社會各階層,資產階級革命派只占一部分比例,這體現(xiàn)了資產階級的妥協(xié)性,B正確。11.1930年2月,中共中央在向全黨發(fā)出的通知中指出:“一切分散紅軍,逃避敵人進剿,向偏僻地區(qū)發(fā)展的觀念在現(xiàn)時局勢下,便成為極端錯誤的取消觀念?!边@說明 ()A.中國共產黨迫切需要統(tǒng)一軍事領導權B.黨內存在嚴重的逃避主義傾向C.國共兩黨力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D.革命道路中國化尚未達成共識【解析】選D。材料認為中國共產黨當時不應該走農村革命的道路,但未提及軍事領導權的問題,A錯誤;分散紅軍、躲避圍剿是符合當時革命實情的正確方略,B錯誤;C錯在“巨大變化”,當時中國共產黨力量仍舊弱小;1927年秋收起義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內以毛澤東為代表提出走“工農武裝割據(jù)”的道路,但材料認為中國共產黨不應當走農村革命道路,說明革命道路中國化尚未達成共識,D正確。12.1952年3月,毛澤東在修改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的一個文稿時寫道:“在新民主主義時期,即允許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存在的時期”“不允許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有自己的立場和思想”的想法,是“脫離馬克思主義的,是一種幼稚可笑的思想”。這表明毛澤東 ()A.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重大的發(fā)展B.承認當時國內存在階級對立和斗爭C.認識到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長期性D.認為資產階級應該保留自己的立場【解析】選C。結合題意可知毛澤東認識到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等非社會主義因素存在的長期性,C正確?!霸试S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存在的時期”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容,A錯誤;“允許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有自己的立場和思想”是一種客觀現(xiàn)實,他們的存在不一定非要用階級斗爭才能解決,B錯誤;毛澤東并非認為資產階級應該保留自己的立場,而是對現(xiàn)階段的一種正確認識,D錯誤。13.1978年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全國人民在新時期的總任務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xù)革命”,同時把原憲法條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修訂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次修憲 ()A.徹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表明憲政建設在曲折中前進C.實現(xiàn)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D.正式確立了依法治國的方略【解析】選B。1978年春的這次修憲仍然保留了“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傾錯誤,但也有進步,如提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因此這次修憲反映了民主法制建設在曲折中前進,B正確。14.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說:“臺灣事實上的獨立是不可能被承認的,尤其在國民黨為挽回面子宣稱要反攻大陸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可以說臺灣的自治直到今天仍使中國內戰(zhàn)處于一個相持局面。”對“相持局面”的理解是 ()A.海峽兩岸渴望祖國的統(tǒng)一B.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C.中國共產黨熱切盼望臺灣回歸祖國D.美國不再干涉臺灣問題【解析】選B。1949年以后,國民黨撤退到臺灣,海峽兩岸形成對峙局面,這意味著國共兩黨的內戰(zhàn)并沒有結束,海峽兩岸仍然是一個中國,因此對“相持局面”的理解是: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B正確。15.1965年,中國大陸與西方國家的貿易額在進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這種變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國 ()A.實現(xiàn)了與西方國家關系的正?;疊.調整了與蘇聯(lián)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歐美對華經濟制裁【解析】選B。1965年中蘇關系已經惡化,與此同時,中國與西方一些國家改善了關系,因此出現(xiàn)了材料中的現(xiàn)象,B正確。16.1973年,毛澤東會見美國基辛格博士時說:“我們兩家出于需要,所以就這樣(把兩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要搞一條橫線,就是緯度,美國、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歐洲。”基辛格表示贊同。由此可知,此次會談中美兩國 ()A.關系開始走向正?;疊.使世界政治格局改變C.結成牢固的政治聯(lián)盟D.達成了遏制蘇聯(lián)共識【解析】選D。中美雙方的關系早在1972年時就已經開始走向正?;?A錯誤;中美會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兩極格局,并沒有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變,B錯誤;中美兩國從來沒有結成牢固的政治聯(lián)盟,C錯誤;根據(jù)材料可知,毛澤東的這條“橫線”,就是為了孤立和割裂蘇聯(lián),D正確。17.1984年10月,鄧小平指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團政治’方式,‘勢力范圍’方式,都會帶來矛盾,激化國際局勢。”鄧小平得出上述論斷是因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A.體現(xiàn)了國與國一律平等的理念B.開創(chuàng)了中蘇兩國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分歧D.推動了上海合作組織的建立【解析】選A。材料中認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好的方式”,說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倡的“平等互利”等原則得到認可,成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A正確。18.通過梭倫改革,有產階級日益獲得勢力,舊的血緣親屬團體逐漸遭到排斥。這說明梭倫改革的財產等級制 ()A.剝奪了貴族的政治權力B.實現(xiàn)全體公民之間的平等C.便于工商業(yè)奴隸主參政議政D.成為平民控制政府的工具【解析】選C。根據(jù)“有產階級日益獲得勢力,舊的血緣親屬團體逐漸遭到排斥”可知,梭倫改革的財產等級制,打擊了舊貴族,提高了工商業(yè)奴隸主的政治地位,便于工商業(yè)奴隸主參政議政,C正確。19.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審法庭幾乎可以審查當時政治生活中的所有問題,甚至包括公民大會和議事會通過的法令,并進行最終判決,這說明 ()A.法律服從民眾意愿B.判決體現(xiàn)權力來源C.全體公民參與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析】選B。由材料“陪審法庭幾乎可以審查當時政治生活中的所有問題,甚至包括公民大會和議事會通過的法令,并進行最終判決”可知,陪審法庭的制度設計和擁有的權力合乎雅典人的民主觀念,其判決也體現(xiàn)著權力的來源,B正確。20.《十二銅表法》把作為輔助法的訴訟程序法排在前面,作為主體法的人法和物法則排在后面;后來出現(xiàn)的《查士丁尼法學總論》則與此相反。此變化反映出羅馬 ()A.階級矛盾逐漸消除B.思想啟蒙運動出現(xiàn)C.社會商品經濟發(fā)展D.法律規(guī)定長期不變【解析】選C。羅馬階級矛盾逐漸消失不符合史實,在階級社會階級矛盾始終存在,故A錯誤;啟蒙運動出現(xiàn)在17、18世紀,故B錯誤;作為主體法的人法和物法由排在后面到排在前面,表明人法和物法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這是商品經濟發(fā)展導致的,故C正確;法律規(guī)定要隨著時代發(fā)展變化而變化,故D錯誤。21.1820年,曼徹斯特、伯明翰、利茲三個市(新興工業(yè)城市)的人口總計50萬,卻從未派出一名議員;而衰敗選區(qū)老薩勒姆已成為無人居住的農田,卻擁有7張選票。這表明 ()A.此時議會主要是貴族統(tǒng)治的工具B.工業(yè)資產階級力量十分弱小C.英國政府不重視工業(yè)的發(fā)展D.新興工業(yè)城市不愿派出議員【解析】選A。在1832年議會改革之前英國議會主要由貴族把持,在1832年議會改革之后工業(yè)資產階級進入議會,這種情況才發(fā)生變化,A正確。22.(2020·重慶高一檢測)“小鐵片”也有大文化,美國各州的汽車牌照設計色彩紛呈,五花八門。這從側面反映出美國 ()A.聯(lián)邦制國家結構形式特點B.邦聯(lián)制下的松散無序狀態(tài)C.交通管理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D.聯(lián)邦政府分權與制衡原則【解析】選A。根據(jù)材料,美國各州的汽車牌照的設計五花八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從側面反映出了各州依法享有其權力,是聯(lián)邦制國家在結構形式上的特點,故選A;美國實行邦聯(lián)制時,汽車還未出現(xiàn),B錯誤;各州汽車牌照的設計不同,不能說明其交通管理不規(guī)范,C錯誤;僅就各州汽車牌照設計的不同,不能得出聯(lián)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和制衡原則,D不符合題意。23.1870年法國?;逝捎l(fā)動政變支持亨利為國王,但亨利聲稱將會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國旗,拒絕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國旗,這一行為不僅遭到共和派的反對,大多數(shù)?;逝梢厕D而反對亨利。這表明當時法國?;逝?()A.維護資產階級革命成果B.希望建立貴族聯(lián)合統(tǒng)治C.反對建立資產階級政府D.是封建地主階級的代表【解析】選A。根據(jù)題干材料“這一行為不僅遭到共和派的反對,大多數(shù)?;逝梢厕D而反對亨利”,說明保皇派與共和派有一定的共同利益,有維護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的要求,A正確。24.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zhàn)》中指出:“公社一舉而把所有的公職——軍事、行政、政治的職務變成真正工人的職務,使它們不再歸一個受過訓練的特殊階層所私有?!痹诎屠韫邕x出的89名委員中,工人30多人、知識分子30多人、職員約10人。材料表明巴黎公社在政權建設上的劃時代意義是 ()A.消除了選民在職業(yè)、性別上的限制B.建立起高效、廉潔的行政體制C.探索了實現(xiàn)勞動者解放的政治形式D.公社委員會實行了權力集中【解析】選C。據(jù)材料“工人30多人、知識分子30多人、職員約10人”可知并未消除選民在職業(yè)上的限制,且未體現(xiàn)在性別上的限制,A錯誤;材料無法體現(xiàn)建立起高效、廉潔的行政體制,B錯誤;據(jù)材料可知探索了實現(xiàn)勞動者解放的政治形式,C正確;材料無法體現(xiàn)公社委員會實行了權力集中,D錯誤。【補償訓練】馬克思說巴黎公社“不過是在特殊條件下的一個城市的起義”。其含義是指 ()A.巴黎公社起義的爆發(fā)是由于生產關系阻礙了生產力的發(fā)展B.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條件只在巴黎一個城市成熟C.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發(fā)性和偶然性D.巴黎公社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解析】選C。馬克思的論斷包含“特殊條件下”和“一個城市”兩個限定語,如此限定,不是強調其必然性,而是強調其偶然性。事實上,巴黎公社革命不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發(fā)展的結果,而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政策違背人民意志的結果,其爆發(fā)具有偶然性和自發(fā)性。25.1962年10月27日,發(fā)生了古巴導彈危機中最嚴重的事件,一架美國U—2飛機被擊落,駕駛員當場斃命。事發(fā)后A.美蘇兩國實力相當B.美蘇兩國領導人已達成和解C.冷戰(zhàn)重心仍在歐洲D.避免戰(zhàn)爭符合美蘇兩國利益【解析】選D。美國飛機被蘇聯(lián)擊落墜毀,但是蘇聯(lián)領導人并未因此有獲勝者的心態(tài),而是發(fā)出緊急命令,要求杜絕此類事件再次發(fā)生,這說明了蘇聯(lián)并不愿意擴大沖突范圍;美國領導人拒絕了部分軍官報復蘇聯(lián)的要求,也說明美國并不想借此事件來發(fā)動戰(zhàn)爭。這說明了兩國都希望避免戰(zhàn)爭發(fā)生,D正確。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8分,第27題16分,第28題16分,共50分)26.(18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劉邦接受了皇帝的稱號,皇帝之下設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統(tǒng)仍是郡、縣、鄉(xiāng)、里、亭。郡有郡守、郡尉、監(jiān)御史等,分掌政治、軍事、監(jiān)察之權。縣分大小,萬戶以上設縣令,萬戶以下設縣長。——樊樹志《國史概要》材料二“漢高祖……矯秦縣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連邑,有逾古典?!边@些受封的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兩大特權: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賦斂”?!幾灾苷聱Q《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漢武帝規(guī)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這些侯國的名號,分別隸屬于漢郡?;茨贤鮿仓\反,“國除為九江郡”;衡山王劉賜謀反,“國除為郡”。又頒布律令,規(guī)定王國官員地位低于一般官員,限制人們與諸侯王交游。從此,王國與漢郡無異?!幾郧駱渖?、陳振江主編《新編中國通史》(1)根據(jù)材料一、二與所學知識,指出秦與漢初政治制度的異同。(8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材料二中漢高祖對秦制之失的分析是否正確。他所制定的矯枉之策的推行有何影響?(4分)(3)結合材料二與材料三,指出漢武帝實行“推恩令”以后,諸侯的權力和地位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這一舉措最重要的意義是什么?(6分)【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第(1)題可結合材料和所學對比秦漢政治制度的內容,然后列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第(2)題首先結合漢初出現(xiàn)的王國問題推理出漢高祖的分析是錯誤的,然后回答其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消極影響。第(3)題第一問據(jù)材料二、三概括即可;第二問結合“推恩令”的內容推理出其在鞏固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方面的作用即可。答案:(1)同:沿用皇帝制度、設三公九卿,設郡縣。(若答沿用秦朝中央機構或地方制度亦可)異:分封王侯,實行郡國并行制。(2)分析:不正確。影響:形成割據(jù)勢力,威脅中央集權。(3)變化:諸侯統(tǒng)治范圍縮小;地位降低;社交范圍受限制;受中央的嚴格監(jiān)管。(任答3點即可)意義: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27.(16分)“中華民族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夢想,而中國夢就是民族復興的夢,是中國人為世界作出貢獻的美好愿望和夢想。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清以來,在東西方列強的持續(xù)侵略和殘酷壓迫中,現(xiàn)代“民族”觀念逐漸引入。革命黨人反對國內民族的壓迫,立憲派人士則宣傳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體。1917年李大釗比較明確地提出了“民族復興”的思想,“當以中華民族之復活為絕大之關鍵”。孫中山在“新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中也批評列強“不準弱小民族復興”的觀念。九一八事變爆發(fā)至整個抗戰(zhàn)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經成為中國最響亮的政治口號和社會性全民話語之一?!獡?jù)黃興濤等《民國時期“中華民族復興”觀念之歷史考察》等材料二“中國夢”是百年來的“現(xiàn)代化”夢想,包含兩個層次:一是許多中國人的個人夢——財富、名譽、地位;二是中華民族的國家和集體之夢——大國夢、強國夢。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將自己的夢想與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結合在一起,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過程中成就自己的夢想。提到“中國夢”,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到“美國夢”。美國夢的核心觀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認為美國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機會,成功取決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擁有平等的權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據(jù)程美東、張學成《當前“中國夢”研究評述》(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中華民族復興”這一觀念形成的背景。(6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中國夢”與“美國夢”的異同。(6分)(3)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夢”提出的意義。(4分)【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外歷史的有關內容。第(1)題可結合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推理出“中華民族復興”觀念形成的內外因素,可以從國內外形勢以及愛國志士的努力等方面回答。第(2)題需從中美的不同國情以及在民族成長過程中的共同訴求兩方面回答。第(3)題可以從對中國和世界兩個角度回答。答案:(1)背景:列強侵略,民族危機加深;內憂外患;西方近代民族觀念的傳入;資產階級各派論戰(zhàn),促進民族觀念的形成和傳播;孫中山等先進知識分子的推動。(2)異:“中國夢”強調個人夢想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夢的結合,是二者的共贏;“美國夢”更強調個人主義。同:都是兩國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努力的結果;都順應了國內的實際情況和時代的變化。(3)意義:激發(fā)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勇氣;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開新視野;為推動世界和諧發(fā)展注入活力,是對世界文明和人類的貢獻。2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