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常見文言虛詞練習_第1頁
高中常見文言虛詞練習_第2頁
高中常見文言虛詞練習_第3頁
高中常見文言虛詞練習_第4頁
高中常見文言虛詞練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解釋各句中“以”的意義以及用法。1、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2、自以壽不得長3、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4、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5、忠不必用矣,賢不必以6、如或知爾,則何以哉?7、宮之奇以其族行8、農民以鬻子者9、無以,則王乎!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1、不賂者以賂者喪12、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1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15、不以此時引綱維,盡思慮16、愿以十五城請易璧17、請其矢,盛以錦囊18、方其系燕父子以組19、余船以次進20、物以類聚,人以群分21、高祖以圣武定鼎22、以相國守代23、以資政殿學士行24、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25、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26、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27、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28、木欣欣以向榮29、作《師說》以貽之30、舉以予人,如棄草芥31、背晉以歸梁32、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二、下列加點的“以”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A.趙亦盛設兵以待B.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C.夫夷以近,則游者眾D.余與四人擁火以人E.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F.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G.今以鐘馨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H.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xiāng)自剄三、判斷“以”在文中的意義?!氨鼱T夜游,良有1以也?!比?以己美于潘安,則出無傷;否則,3以如吾之容現于當衢,則恐驚人。故自當4以書卷為伴,棄夷5以近則隨眾而游,險以遠則獨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鬧天宮”之勇,從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之美……暢游書海8以極夫天地之樂,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棄之也,豈10以一冕之故而棄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長享逸樂。吾雖12以康熙六年至京師,然終未13以權貴交,14以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賢不見用,忠不見15以”之嘆。文言虛詞練習(十三)一、解釋句中“因”字的意義和用法。①罔不因勢象形。②變法者因時而化。③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⑤不如因而厚遇之。⑥因擊沛公于坐。⑦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⑧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⑨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⑩因拔刀斫前奏案。⑾相如因持璧卻立……⑿于今無會因。⒀故事因于世,而備適于事⒁蒙故業(yè),因遺策。⒂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二、下列加點的“因”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A.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B.不如因而厚遇之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D.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E.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F.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三、判斷“因”在文中的意義。1因能授官,不以門第取人,且不2因舊制,此乃曹操成大業(yè)之3因。其常4因人不備,襲取之,如烏巢焚糧。此一役,動搖袁紹軍心,5因乘勢擊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6因許攸之力而得,此正如7因枯木變?yōu)闃s木也。途經紹墓,其尚8因眾人至前拜祭。其量豈常人可比?9因此其得眾人之心,以一天下。10因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業(yè)。文言虛詞練習(十四)一、解釋句中“于”字的意義和用法①乃設九賓禮于庭。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前一個“于”)③荊國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④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悔。⑤業(yè)精于勤、荒于嬉。⑥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⑦魯肅聞劉表卒,言于孫權曰……⑧君幸于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⑨故內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⑩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⑾燕王欲結于君。⑿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雹亚?,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后一個“于”)二、下列加點的“于”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A.臣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B.冰,水為之,而寒于水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

D.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三、判斷“于”在文中的意義?!包S鳥1于飛,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2于吾等,則久別矣。自十年前偶見之,3于今已十載,未睹其姿。今造林還草,生態(tài)漸復,黃鳥復見,其鳴之美則倍4于昔。吾鄉(xiāng)之美已聞5于四方。世人皆欲老6于吾鄉(xiāng),此乃多人言7于我也,非吾杜撰耳。8于是吾等暢飲抒懷,陶然醉9于是,不亦樂乎?文言虛詞練習(十五)一、解釋句中“與”字的意義和用法1、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2、唯求則非邦也與。3、蹇叔之子與師。4、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政事。5、與爾三矢。6、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7、與嬴而不助五國也。8、始而相與,久而相信,卒而相親。9、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0、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11、一與一,誰能懼我?12、吾平生知韓信為人,易與耳。13、君之謀過矣,君不與勝者而與不勝者,何故也?14、季父不吾與,我起,先取季父矣。15、恐年歲之不吾與。16、日月逝矣,歲不我與。17、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18、當與秦相較。19、遂與之俱出。20、與戰(zhàn)勝而得者。21、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22、與風水相吞吐。2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二、下列加點的“與”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A.去時里正與裹頭。B.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C.與贏而不助五國也D.四海之大,有幾人與E.微斯人,予誰與歸F.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三、判斷“與”在文中的意義。朝過夕改,君子1與之,吾亦贊同。今將他人2與之璧上交,足見其悔過之意,何其堅3與!其4與吾等之約,當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難5與也,應使眾6與其事,7與慷慨之君子,離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偉略,天下無雙,若其助寇而不我8與,如之奈何?若棄之,此城能為我有9與?文言虛詞練習(十六)一、解釋句中“則”字的意義和用法1、伐柯伐柯,其則不遠。2、合散消息,安有常則。3、作地勢,高下九則。4、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5、此則寡人之罪也。6、口耳之聞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7、河出圖,雒書,圣人則之。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9、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10、然則諸侯之地有限。11、今則來,沛公恐不得有此。1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13、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14、入則孝,出則悌。15、于其身也,則恥師焉。16、欲速則不達。17、匪雞則鳴,蒼蠅之聲。18、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二、下列句中加點的“則”字意義用法相同的兩項是()A.項王曰:“賜之彘肩?!眲t與之一生彘肩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C.人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E.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三、判斷“則”在文中的意義。“此1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道出岳陽樓之美,美2則美矣,然岳陽樓之聞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則天下如岳陽樓者多矣,何獨顯其名?只因范希文應邀作賦,文播寰宇,于是岳陽樓4則天下名揚。當世之風,位卑5則足羞,官盛則近諛,范氏6則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調。友人被貶,未別離去,眾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趕至河邊,7則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見其性情之篤。文言虛詞練習(十七)一、解釋句中“者”字的意義和用法1、而記游者甚眾。2、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3、將藏之于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4、用實者成實時采

。5、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6、此三者,吾遺恨也。7、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8、陳涉者,陽城人也。9、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10、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11、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1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13、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14、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二、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者”字與例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自命“蟹殼青”A.廉頗者,趙之良將也B.集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C.今者項莊舞劍,其意常在沛公也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三、判斷“者”在文中的意義。李白1者,詩仙也。為當國2者所拒,遂游于此山。今3者,山中與幽人對酌,乃一澆其心中塊壘也。力士脫靴,國忠捧墨,詩諷楊妃,此數4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個性之抒揚,故雖仕途失意,仍不輟偉志,發(fā)之于詩,其詩傳于后世5者不可勝計,遂就其萬世英名。文言虛詞練習(十八)一、解釋句中“之”字的意義和用法1、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2、輟耕之隴上。3、奉之彌繁。4、侵之愈急。5、子孫視之不甚惜。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7、汝識之乎?8、可以知之矣。9、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10、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11、余之力尚足以入。12、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13、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1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15、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16、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17、頃之,煙炎張?zhí)臁?8、蚓無爪牙之利。19、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20、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21、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22、夫晉,何厭之有。二、下列加點的“之”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A.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