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1頁
2017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2頁
2017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3頁
2017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4頁
2017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歷史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7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歷史試卷一、選擇題1.下列圖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A.半地穴房屋 B.打制石器 C.稻谷 D.彩陶器2.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事業(yè)是在()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3.“載初元二月,策問貢人于洛城殿……殿前試人自此始”。“殿前試人”這一考試形式的開創(chuàng)者是()A.隋煬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4.“東交民巷的大炮注視和監(jiān)督著紫禁城,象征著條約制度的權威和中國的國將不國”材料中導致中國“國將不國”的條約是()A.《尼布楚條約》 B.《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5.如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A.為中國近代史開辟可道路B.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C.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6.魯迅曾說:“感謝……從此可以不帶辮子而自由自在”,這里他要感謝()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7.1919年元旦他發(fā)表《新紀元》一文,指出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應當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八笔牵ǎ〢.梁啟超 B.陳獨秀 C.李大釗 D.胡適8.如圖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間軸。其中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形成于()A.A B.B C.C D.D9.“1940年整個華北地區(qū),都成了戰(zhàn)場。戰(zhàn)斗日以繼夜,一連廝殺了3個半月。他們打擊了敵人的整個經(jīng)濟、交通線和封鎖網(wǎng)”。材料描述的是()A.平型關大捷 B.臺兒莊戰(zhàn)役 C.百團大戰(zhàn) D.平津戰(zhàn)役10.如圖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A.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B.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C.新中國的成立 D.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1.大生紗廠是近代實業(yè)家張騫創(chuàng)辦的民族企業(yè),20世紀50年代國家對其第一、第三紡織公司實行公私合營。這是由于()A.工業(yè)化建設的需要 B.社會主義改造的需要C.“大躍進”的需要 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需要12.某次會議期間,廣東省代表蔡延鍇說:“現(xiàn)在……人民有了各項權利,這是中國開天辟地以來的第一次”。這次會議是()A.中共一大 B.第一屆全國人大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13.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xiāng)。下列作品屬于古希臘戲劇成就的是()A.《荷馬史詩》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譚》 D.《哈姆雷特》14.某文件頒布后,英國國王的誓詞也發(fā)生了變化(如圖),該文件是()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人權宣言》 D.《法典》15.“雖然向美洲種植園提供的奴隸約在1200萬到2000萬人之間,但非洲損失的人口據(jù)估計卻是這一人數(shù)的4倍”。材料中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因為()A.三角貿易 B.獨立戰(zhàn)爭 C.南北戰(zhàn)爭 D.農奴制改革16.明治維新后,柳生家族的一郎賣了土地到工廠取工作,二郎上了免費的學校。柳生家族生活變化反映出的改革措施有()①廢藩置縣②允許土地買賣③鼓勵發(fā)展近代工業(yè)④提倡文明開化。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17.他曾經(jīng)通過計算得出結論:地球在赤道附近略寬而且相對扁平?!八笔牵ǎ〢.牛頓 B.瓦特 C.達爾文 D.愛迪生18.下表為1928~1940年蘇聯(lián)人均糧食產量表。導致蘇聯(lián)人均糧食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時間(年)1928﹣19291930﹣19321933﹣19371938﹣1940人均糧食產量(公斤)470460440﹣450420﹣430A.新經(jīng)濟政策的實施 B.經(jīng)濟大危機的沖擊C.農業(yè)集體化的推行 D.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暴發(fā)19.德國戰(zhàn)敗后,美蘇英分區(qū)占領德國(如圖).此舉是依據(jù)()A.《凡爾賽和約》 B.《九國公約》 C.《聯(lián)合國宣言》 D.雅爾塔會議20.“這次技術革命最突出的特點是技術革命群體化、科技社會化和發(fā)展進程高速化”。這次技術革命的核心是()A.改良蒸汽機的應用 B.交通工具的革新C.內燃機的發(fā)明 D.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二、解答題21.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和必然趨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黃河南北的大平原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大掃除,使封建領主制留下來的殘余一掃而光,然后在六國的廢墟上建立起新興起地主階級專政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翦伯贊《中國史十五講》材料二材料三在清朝的遼闊的領土上,生活著漢、滿、蒙、回、藏等五十個少數(shù)名族。清朝在邊疆地區(qū)分社機構,進行有效的管轄……使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進一步鞏固。﹣節(jié)選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下教材材料四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是件值得全體炎黃子孫熱烈慶祝的大事,它是邁向祖國全面統(tǒng)一的重要步驟,又是用新思維以和平方式圓滿解決領土問題的一個范例。﹣節(jié)選自紫荊網(wǎng)(1)材料一中的“封建領主制”是我國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在六國的廢墟上建立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指哪一政權?(2)材料二反映了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的什么措施?(3)據(jù)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在邊疆地區(qū)加強管轄設置的機構(兩例)。(4)據(jù)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香港回歸的時間。材料中“以和平方式圓滿解決領土問題”的“新思維”指什么政策?香港回歸有何意義?22.材料一(古代)中國向外界開放的很少,傾向于主要靠自己的資源生存。事實上,它只有兩個大出口,一個是海洋,一個是沙漠。﹣費爾南?布羅代爾《文明史》材料二間年外城有人來,寧可求全關不開。﹣節(jié)選至《乾隆御制詩》材料三中國崛起是一個“進行”時,從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時間,進入“崛起準備期”,再從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時間,真正進入了“崛起起飛期”。﹣《大國治理》材料四《對外開放地區(qū)示意圖》(如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中國的兩個出口“沙漠”和“海洋”分別指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實行的什么政策?(3)據(jù)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從“崛起準備期”到“崛起起飛期”的轉折性事件是什么?并說明理由。(4)完成材料四A和B兩處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23.材料一1763~1914年這一時期是歐洲直接或間接成為全球主人的時期。歐洲的霸權不僅表現(xiàn)在政治領域﹣以大殖民帝國的形式,而且在經(jīng)濟和文化領域也表現(xiàn)得很明顯。﹣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所遭受的損失與接踵而來的“冷戰(zhàn)”的壓力一起迫使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lián)。﹣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三在西方國家中,法國總統(tǒng)高樂首先向美國的領導地位發(fā)起挑戰(zhàn)。他主張歐洲應該是“歐洲人的歐洲”,主張歐洲聯(lián)合起來,擺脫美國的控制。﹣節(jié)選自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Ⅰ教材材料四根據(jù)材料,回答問題:(1)根據(jù)材料一指出“歐洲的霸權”在政治方面的表現(xiàn)。這一時期歐洲在經(jīng)濟領域的霸權主要是因為生產領域的兩次變革,這兩次變革指什么?(2)據(jù)材料二分析“西歐依靠美國”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二戰(zhàn)后“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lián)”形成了什么世界格局?(3)據(jù)材料三指出歐洲聯(lián)合的目的。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60年代歐洲聯(lián)合的標志,并分析歐洲聯(lián)合的影響。(4)你認為漫畫四所反映的事件對歐洲一體化會產生什么影響。

2017年江蘇省鹽城市中考歷史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1.下列圖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A.半地穴房屋 B.打制石器 C.稻谷 D.彩陶器【考點】13:北京人.【分析】本題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們會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過群居生活,共同勞動(采集、狩獵)共同分享勞動成果;會使用天然火,他們用火燒烤食物、驅趕野獸,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強了人們適應自然的能力.故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圖片是B.故選B.2.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事業(yè)是在()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考點】6K:指南針和火藥的應用和外傳.【分析】本題以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事業(yè)為切入點,重點查考指南針的這一識記知識點.【解答】早在戰(zhàn)國時期,人們已發(fā)現(xiàn)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制成指南針,開始用于航海事業(yè).南宋時廣泛用于航海.還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為后來歐洲航海家的航?;顒?,創(chuàng)造了條件.故選A.3.“載初元二月,策問貢人于洛城殿……殿前試人自此始”?!暗钋霸嚾恕边@一考試形式的開創(chuàng)者是()A.隋煬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考點】5A:女皇武則天.【分析】本題以“殿前試人”為切入點,考查武則天的相關知識.【解答】隋文帝利用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撥官員,隋煬帝時設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到唐朝時期,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對科舉制進行了完善,唐太宗擴充國學規(guī)模,武則天創(chuàng)立殿試和武舉,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故選C.4.“東交民巷的大炮注視和監(jiān)督著紫禁城,象征著條約制度的權威和中國的國將不國”材料中導致中國“國將不國”的條約是()A.《尼布楚條約》 B.《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考點】8E:《辛丑條約》.【分析】本題考查《辛丑條約》的內容.《辛丑條約》中劃定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解答】據(jù)所學知,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規(guī)定,東交民巷辟為使館界,界內不準中國人居住,各國派兵保護.所以導致中國“國將不國”的條約是《辛丑條約》.故選D.5.如圖所反映的歷史事件()A.為中國近代史開辟可道路B.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C.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考點】92:戊戌變法.【分析】本題以一幅圖片為切入點,考查公車上書的相關知識.【解答】由圖片“公車上書記”可知,這反映的是公車上書.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義憤填膺,聯(lián)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人議和,請求變法.即“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故選B.6.魯迅曾說:“感謝……從此可以不帶辮子而自由自在”,這里他要感謝()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考點】96:辛亥革命.【分析】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考查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解答】剪辮子發(fā)生在辛亥革命.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后,國民政府先后頒布了剪發(fā)辮、易服飾、改稱謂、禁纏足、倡女權等法令,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簡易化,方便化,具有民國生活特色開始出現(xiàn);人人平等、人格獨立的民主思想逐漸深入人心.故選C.7.1919年元旦他發(fā)表《新紀元》一文,指出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應當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他”是()A.梁啟超 B.陳獨秀 C.李大釗 D.胡適【考點】97:新文化運動.【分析】本題以1919年元旦他發(fā)表《新紀元》一文為切入點,主要考查李大釗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宣傳馬克思主義.【解答】據(jù)“1919年元旦他發(fā)表《新紀元》一文,指出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應當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可知,“他”是李大釗.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在《新青年》上連續(xù)發(fā)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論文,熱情歌頌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熱情宣傳“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為了擴大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底,李大釗等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每周評論》.1919年元旦,李大釗發(fā)表《新紀元》一文,稱“這個新紀元是世界革命的新紀元,是人類覺醒的新紀元.故選C.8.如圖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間軸。其中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形成于()A.A B.B C.C D.D【考點】9N: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分析】本題考查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道路.識記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形成于國民革命時期.【解答】1927年,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吸取了失敗的教訓,開始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chuàng)建工農紅軍,建立起農村革命根據(jù)地.逐步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形成于圖片中1927﹣1937年的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故B符合題意.故選B.9.“1940年整個華北地區(qū),都成了戰(zhàn)場。戰(zhàn)斗日以繼夜,一連廝殺了3個半月。他們打擊了敵人的整個經(jīng)濟、交通線和封鎖網(wǎng)”。材料描述的是()A.平型關大捷 B.臺兒莊戰(zhàn)役 C.百團大戰(zhàn) D.平津戰(zhàn)役【考點】AB:百團大戰(zhàn).【分析】本題以“1940年整個華北地區(qū),都成了戰(zhàn)場.戰(zhàn)斗日以繼夜,一連廝殺了3個半月.他們打擊了敵人的整個經(jīng)濟、交通線和封鎖網(wǎng)”為依托,考查百團大戰(zhàn).【解答】據(jù)“1940年整個華北地區(qū),都成了戰(zhàn)場.戰(zhàn)斗日以繼夜,一連廝殺了3個半月.他們打擊了敵人的整個經(jīng)濟、交通線和封鎖網(wǎng)”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百團大戰(zhàn).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等指揮下,先后共出動100多個團約20萬人,在整個華北地區(qū)2000多千米的戰(zhàn)線上,向日軍發(fā)動大規(guī)模攻擊,主要目標是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jù)點,史稱“百團大戰(zhàn)”.故選C.10.如圖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A.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B.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C.新中國的成立 D.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考點】C1:新中國成立.【分析】本題以新中國的成立為切入點,主要考查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解答】觀察題干圖片“民眾站立起來,堂堂地做個人”可知,這體現(xiàn)了新中國的成立的意義.故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是新中國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使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人民成了國家主人.故選C.11.大生紗廠是近代實業(yè)家張騫創(chuàng)辦的民族企業(yè),20世紀50年代國家對其第一、第三紡織公司實行公私合營。這是由于()A.工業(yè)化建設的需要 B.社會主義改造的需要C.“大躍進”的需要 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需要【考點】CA:三大改造.【分析】本題以20世紀50年代國家對大生紗廠第一、第三紡織公司實行公私合營為切入點,主要考查社會主義改造.【解答】大生紗廠是近代實業(yè)家張騫創(chuàng)辦的民族企業(yè),20世紀50年代國家對其第一、第三紡織公司實行公私合營.這是由于社會主義改造的需要.1953年開始,我國對農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fā)展企業(yè)的公私合營,公私雙方共同經(jīng)營企業(yè).1956年初出現(xiàn)了全行業(yè)公私合營的高潮.在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黨對民族資本家采取團結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較好的效果.故選B.12.某次會議期間,廣東省代表蔡延鍇說:“現(xiàn)在……人民有了各項權利,這是中國開天辟地以來的第一次”。這次會議是()A.中共一大 B.第一屆全國人大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五大【考點】C8: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分析】本題以廣東省代表蔡延鍇說的話為切入點,主要考查第一屆全國人大.【解答】據(jù)“現(xiàn)在…人民有了各項權利,這是中國開天辟地以來的第一次”可知,這次會議是第一屆全國人大.在1954年9月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guī)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故選B.13.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xiāng)。下列作品屬于古希臘戲劇成就的是()A.《荷馬史詩》 B.《俄底浦斯王》 C.《天方夜譚》 D.《哈姆雷特》【考點】GH:古代的文學與戲?。痉治觥勘绢}考查了古希臘戲劇.《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的英雄史詩.【解答】屬于古希臘戲劇成就的是《俄底浦斯王》.《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臘悲劇家索??死账沟拇碜髌分唬蔬xB.14.某文件頒布后,英國國王的誓詞也發(fā)生了變化(如圖),該文件是()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人權宣言》 D.《法典》【考點】H6:《權利法案》.【分析】本題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年,英國議會與國王查理一世爆發(fā)沖突,掀開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以限制國王權力,確定了議會高于王權的原則,君主立憲制在英國建立起來.【解答】從誓詞的變化可以得知英國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的限制,主權在議會,這是《權利法案》的影響.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以限制國王權力,確定了議會高于王權的原則,君主立憲制在英國建立起來.故選A.15.“雖然向美洲種植園提供的奴隸約在1200萬到2000萬人之間,但非洲損失的人口據(jù)估計卻是這一人數(shù)的4倍”。材料中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因為()A.三角貿易 B.獨立戰(zhàn)爭 C.南北戰(zhàn)爭 D.農奴制改革【考點】I5:三角貿易.【分析】本題考查了“三角貿易”.最先進行奴隸貿易的是葡萄牙人.【解答】“雖然向美洲種植園提供的奴隸約在1200萬到2000萬人之間,但非洲損失的人口據(jù)估計卻是這一人數(shù)的4倍”.材料中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因為三角貿易.因歐洲殖民者大肆屠殺印第安人,導致美洲種植園缺乏大量勞動力,歐洲殖民者發(fā)現(xiàn)販賣黑人奴隸有利可圖,紛紛加入罪惡的黑奴貿易行列.奴隸販子帶著廉價的工業(yè)品從歐洲出發(fā),到非洲購買、換取甚至直接獵取黑人,用船運到美洲,賣給種植園主充當奴隸,然后帶著滿船的黃金、白銀和歐洲需要的經(jīng)濟作物返回歐洲.從16世紀到19世紀持續(xù)了三百多年的“三角貿易”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精壯勞力.故選A.16.明治維新后,柳生家族的一郎賣了土地到工廠取工作,二郎上了免費的學校。柳生家族生活變化反映出的改革措施有()①廢藩置縣②允許土地買賣③鼓勵發(fā)展近代工業(yè)④提倡文明開化。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考點】JD:日本明治維新.【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日本明治維新.應重點掌握明治維新的內容.【解答】①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這是日本明治維新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②允許土地買賣是日本明治維新在經(jīng)濟上的內容.③鼓勵發(fā)展近代工業(yè)是日本明治維新在經(jīng)濟上的內容.④.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fā)展教育是日本明治維新在文化教育上的內容,與中國相比,日本在近代教育的發(fā)展上的特點是日本國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幾乎所有的兒童全部免費入學.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C.17.他曾經(jīng)通過計算得出結論:地球在赤道附近略寬而且相對扁平。“他”是()A.牛頓 B.瓦特 C.達爾文 D.愛迪生【考點】KC:近代科學家.【分析】本題以地球在赤道附近略寬而且相對扁平為依托,考查牛頓.【解答】牛頓曾經(jīng)通過計算得出結論:地球在赤道附近略寬而且相對扁平.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在天文學上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定律,在數(shù)學上創(chuàng)建微積分,在力學上創(chuàng)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影響最大,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學的基礎.故選A.18.下表為1928~1940年蘇聯(lián)人均糧食產量表。導致蘇聯(lián)人均糧食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時間(年)1928﹣19291930﹣19321933﹣19371938﹣1940人均糧食產量(公斤)470460440﹣450420﹣430A.新經(jīng)濟政策的實施 B.經(jīng)濟大危機的沖擊C.農業(yè)集體化的推行 D.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暴發(fā)【考點】L6:斯大林模式.【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的知識點,應把握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的有關知識.在農業(yè)集體化運動中,蘇聯(lián)放棄了新經(jīng)濟政策時期的做法,強迫農民加入集體農莊,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導致農業(yè)生產長期停滯不前.【解答】依據(jù)題干信息“1928﹣1940年蘇聯(lián)人均糧食產量表”,結合所學知識:在農業(yè)集體化運動中,蘇聯(lián)放棄了新經(jīng)濟政策時期的做法,強迫農民加入集體農莊,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導致農業(yè)生產長期停滯不前.1928﹣1940年蘇聯(lián)人均糧食產量表正是反映的蘇聯(lián)農業(yè)生產發(fā)展的這一狀況.故選C.19.德國戰(zhàn)敗后,美蘇英分區(qū)占領德國(如圖).此舉是依據(jù)()A.《凡爾賽和約》 B.《九國公約》 C.《聯(lián)合國宣言》 D.雅爾塔會議【考點】M8: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分析】本題以美蘇英分區(qū)占領德國圖為依托,考查雅爾塔會議.【解答】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雅爾塔舉行會議.雅爾塔會議通過了一系列重大決議,包括:美蘇英分區(qū)占領德國,徹底摧毀軍國主義和納粹制度.故選D.20.“這次技術革命最突出的特點是技術革命群體化、科技社會化和發(fā)展進程高速化”。這次技術革命的核心是()A.改良蒸汽機的應用 B.交通工具的革新C.內燃機的發(fā)明 D.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考點】P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分析】本題以“這次技術革命最突出的特點是技術革命群體化、科技社會化和發(fā)展進程高速化”為依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解答】“這次技術革命最突出的特點是技術革命群體化、科技社會化和發(fā)展進程高速化”可知,這次技術革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在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標志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標志著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故選D.二、解答題21.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和必然趨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黃河南北的大平原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大掃除,使封建領主制留下來的殘余一掃而光,然后在六國的廢墟上建立起新興起地主階級專政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翦伯贊《中國史十五講》材料二材料三在清朝的遼闊的領土上,生活著漢、滿、蒙、回、藏等五十個少數(shù)名族。清朝在邊疆地區(qū)分社機構,進行有效的管轄……使我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得到了進一步鞏固。﹣節(jié)選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下教材材料四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是件值得全體炎黃子孫熱烈慶祝的大事,它是邁向祖國全面統(tǒng)一的重要步驟,又是用新思維以和平方式圓滿解決領土問題的一個范例。﹣節(jié)選自紫荊網(wǎng)(1)材料一中的“封建領主制”是我國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在六國的廢墟上建立的封建專制主義國家”指哪一政權?(2)材料二反映了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的什么措施?(3)據(jù)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在邊疆地區(qū)加強管轄設置的機構(兩例)。(4)據(jù)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香港回歸的時間。材料中“以和平方式圓滿解決領土問題”的“新思維”指什么政策?香港回歸有何意義?【考點】26:西周的分封制;32:秦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37:漢武帝推進大一統(tǒng)的措施;7G: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和設置伊犁將軍;7H:冊封達賴、班禪與設置駐藏大臣;E4: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分析】(1)本題考查秦朝的創(chuàng)立,知道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秦朝的相關史實.(2)本題考查漢武帝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知道漢武帝為實現(xiàn)西漢王朝的大一統(tǒng),加強中央集權,在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3)本題主要考查清朝前期加強對我國邊疆地區(qū)的管轄的有關知識.識記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我國西北地區(qū)的管轄、在西藏設置了駐藏大臣,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等史實.(4)本題主要考查“一國兩制”與香港回歸的意義;香港回歸祖國,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解答】(1)西周實行分封制,目的是為了鞏固政權.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封給諸侯讓他們鎮(zhèn)守疆土,保衛(wèi)王室.諸侯國受分封同時必須向周天子進義務.分封制使周朝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故材料中的“封建領主制”是指分封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秦朝,秦王嬴政創(chuàng)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規(guī)定最高統(tǒng)治者稱皇帝,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2)漢武帝時西漢進入鼎盛時期.歷史上把這一盛世局面稱作大一統(tǒng).為加強中央集權,政治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據(jù)材料二中的圖示可知,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tǒng)”,頒布“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3)本題主要考查清朝前期加強對我國邊疆地區(qū)的管轄的有關知識.依據(jù)已有知識可知,荷蘭殖民者1624年侵占了我國臺灣,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大大加強了對臺灣的管轄,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我國西北地區(qū)的管轄.乾隆帝還妥善安置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1727年,雍正皇帝在西藏設置了駐藏大臣,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4)據(jù)所學可知,1997年,中國恢復了對香港行使主權,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國恥,今年是2017年,故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據(jù)所學知,“一國兩制”是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初,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提出的,最先在香港問題上得到了成功實施;材料中“以和平方式圓滿解決領土問題”的“新思維”指的是“一國兩制”;在一國兩制的指引下,1997年7月1日我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回歸祖國,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故答案為:(1)分封制;秦朝.(2)頒布“推恩令”.(3)乾隆帝設置伊犁將軍,加強對我國西北地區(qū)的管轄.雍正皇帝在西藏設置了駐藏大臣,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4)1997年7月1日;“一國兩制”;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22.材料一(古代)中國向外界開放的很少,傾向于主要靠自己的資源生存。事實上,它只有兩個大出口,一個是海洋,一個是沙漠。﹣費爾南?布羅代爾《文明史》材料二間年外城有人來,寧可求全關不開。﹣節(jié)選至《乾隆御制詩》材料三中國崛起是一個“進行”時,從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時間,進入“崛起準備期”,再從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時間,真正進入了“崛起起飛期”。﹣《大國治理》材料四《對外開放地區(qū)示意圖》(如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據(jù)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中國的兩個出口“沙漠”和“海洋”分別指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實行的什么政策?(3)據(jù)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從“崛起準備期”到“崛起起飛期”的轉折性事件是什么?并說明理由。(4)完成材料四A和B兩處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特點?!究键c】3H: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7M:閉關鎖國政策;D1: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重要意義;D5:對外開放和深圳等經(jīng)濟特區(qū)的建立.【分析】(1)本題以古代中國的兩個出口“沙漠”和“海洋”為切入點,考查絲綢之路和海外貿易.(2)本題以間年外城有人來,寧可求全關不開為切入點,考查閉關鎖國政策.(3)本題以中國從“崛起準備期”到“崛起起飛期”的轉折性事件為切入點,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4)本題圖片形式為切入點,考查對外開放.【解答】(1)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fā),經(jīng)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中亞、西亞、直到歐洲的一條陸路交通線.因此古代中國的“沙漠”出口指的是絲綢之路.從唐朝開始,中國海外貿易興盛,因此古代中國的“海洋”出口指的是海外貿易.(2)由材料二“關不開”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3)由材料三可以看出,從“崛起準備期”到“崛起起飛期”發(fā)生轉折的時間點是1978年.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原因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zhàn)略決策.(4)由A在圖中位置及“對外開放的窗口”可知,A是深圳.由B在圖中位置及“2017年增設的國家級新區(qū)”可知,B是雄安新區(qū).經(jīng)過近40年的對外開放,我國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故答案為:(1)“沙漠”出口指的是絲綢之路;“海洋”出口指的是海外貿易.(2)閉關鎖國政策.(3)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