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綠化管養(yǎng)規(guī)范_第1頁
園林綠化管養(yǎng)規(guī)范_第2頁
園林綠化管養(yǎng)規(guī)范_第3頁
園林綠化管養(yǎng)規(guī)范_第4頁
園林綠化管養(yǎng)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園林綠化管養(yǎng)規(guī)范本規(guī)范規(guī)定了園林綠化管養(yǎng)的分類分級及質量要求、園林綠化養(yǎng)護、綠地管理、安全文明管理、信息管理等內容。本規(guī)范主要適用于深圳市各類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廣場用地、附屬綠地的養(yǎng)護管理,區(qū)域綠地參照執(zhí)行。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3608—2008高處作業(yè)分級GB3838—2002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T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huán)境用水水質GB50289—2016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guī)劃規(guī)范CJJ75-97城市道路綠化規(guī)劃與設計規(guī)范CJJ/T287—2018園林綠化養(yǎng)護標準NY525—2011有機肥料NY/T1276—2007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范總則LY/T1938—2011紅樹林建設技術規(guī)程DB440300/T34—2008園林綠化種植土質量SZDB/Z81—2013綜合公園管養(yǎng)維護要求SZDB/Z192—2016森林公園綠化管養(yǎng)技術規(guī)程SZDB/Z194—2016公園設施維護技術規(guī)范SZDB/Z195—2016園林綠地病蟲害防治規(guī)范SZDB/Z225—2017城市綠地土壤改良技術規(guī)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郁閉度crowndensity喬木樹冠在綠地上的總正投影面積與此綠地總面積之比,它反映樹林的密度。3.2樹林forest由單一或多種樹種配置而成的面積較大(平均長度和寬度一般不小于10m)的植物群落,包括林下灌木、地被及草坪。根據郁閉度分為三個類型,大于70%的為密林綠地,40%~70%的為疏林綠地,20%~40%的為稀樹綠地。3.3綠籬hedge小喬木或灌木密植成行而形成寬度2m以內的籬垣,分為規(guī)則式和自然式兩種。外形呈規(guī)則幾何形狀的為規(guī)則式綠籬,如長方形、弧形、波浪形和城垛形等;形狀自然、有季節(jié)性花或果實可供觀賞的為自然式綠籬。53.4造型植物modelingplant根據預期目標和植物生物學特性,通過整形修剪、綁扎等技法培育而成的具有獨特造型、獨特藝術質感和極佳景觀效果的植物。3.5竹類植物bambooplant是禾本科竹亞科植物,根據地下莖的類型可分為散生竹、叢生竹和混生竹。3.6花壇flowerbed在一定形狀的種植床內種植色彩、質地、形體有機搭配的花卉,以體現(xiàn)色彩美、圖案美的園林應用形式。3.7花境flowerborder將形體、色彩、質地有機協(xié)調的植物和配景材料自然地配植于帶狀綠地,以體現(xiàn)植物自然美、給人以步移景異觀賞感受的園林應用形式。3.8地被groundcover用低矮、枝葉密集、具有較強恢復能力的植株覆蓋裸露平地或坡地的園林應用形式。3.9人為建植或管養(yǎng)的,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組成的,起綠化、美化、生態(tài)等作用的低矮致密地被,包括非游憩草坪和游憩草坪。3.10水生(濕生)植物aquaticplant能在水中或潮濕環(huán)境中生長的植物。3.11立體綠化verticalgreening以植物材料為主體、以建(構)筑物為載體營建的各種綠化形式的總稱,包括屋頂綠化、墻面綠化、建筑沿口綠化、棚架綠化、花箱植物等。3.12生長勢growthpotential栽培條件下植物生長的趨勢,包括生長速度、莖葉色澤、植株茁壯程度、分蘗或分枝繁茂程度等。3.13林冠線canopyline視線內樹冠與天空的交際線,也稱天際線。3.14下緣線loweredgeline以喬木為主的群落樹冠底部邊緣形成的線條。3.15樹冠重疊率(P值)canopyoverlaprate綠地同一組團內陽性樹種樹冠重疊投影面積與立木樹冠正投影面積總和之比。3.16整齊度(均一度)uniformity特指標的物規(guī)格或色澤的一致性程度。3.17坪床平整度lawnbedflatness草坪地表面的平整程度,可用同一坡向3m內草坪坪床表面的最大凹凸高差表示。3.18惡性雜草worstweed6因生長速度快或防治難度大或帶刺多汁等使草坪的景觀性、游憩性顯著下降的雜草。3.19草坪密度turfdensity單位面積上草坪莖葉的總數(shù)量,可以通過人工清點或者利用光密度測定儀進行測定。3.20枯草層厚度drygrassthickness草坪枯死的莖葉在土壤表面累積形成的厚度。3.21病蟲害發(fā)生率incidenceofdiseasesandinsectpests受病、蟲侵害的植株占所有植株的百分比。3.22米徑diameterofatreetrunktakenat1meterabovetheground樹(苗)木距地面1m處樹干的直徑。3.23層性樹種Stronglayeredtreespecies特指中心桿上的主枝及其側枝分層排列的樹種。3.24抽稀vacuating樹林中的喬灌木過密時,通過遷移、間伐等非自然的方式舍去其中生長較弱、不利于群落發(fā)展和景觀優(yōu)化的植株,使樹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保持良性循環(huán)的措施。3.25打孔punching應用打孔機械在板結的草坪坪床上作業(yè),行成垂直孔洞的松土措施。3.26疏草(垂直刈割)thinninggrass對草坪進行近地表垂直切割或劃破草皮,以清除草坪表面積累的蕪枝層的措施。3.27表施土壤applyinginsurfacesoil將肥沃的細土、有機質和砂混合,均勻施入草坪綠地表面的作業(yè)。3.28平衡施肥balancedfertilization依據植物需肥規(guī)律、土壤供肥特性與肥料效應,以施用有機肥為基礎,合理確定氮、磷、鉀和中、微量元素的適宜用量和比例,并采用相應科學施用方法的施肥技術。3.29測土施肥fertilizationwithsoiltest以土壤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植物需肥規(guī)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shù)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3.30土壤水分滲透系數(shù)soilwaterpermeabilitycoefficient土壤中單位水力梯度下水的穩(wěn)定滲透速度。3.31土壤通氣孔隙度soilventilationporosity土壤中通氣孔隙的比例,以孔隙體積占土壤總體積的百分比來表示。3.32土壤改良劑soilamendment主要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使其更適宜于植物生長,而不是主要提供植物養(yǎng)分的一類物料。73.33農業(yè)防治agriculturalcontrol為防治病、蟲、草害所采取的農業(yè)技術綜合措施、調整和改善植物的生長環(huán)境,以增強植物對病、蟲、草害的抵抗力,創(chuàng)造不利于病原物、害蟲和雜草生長發(fā)育或傳播的條件,以控制、避免或減輕病、蟲、草的危害。3.34蟲口密度insectdensity一定范圍內蟲子的數(shù)量,一般為每平方米蟲子的數(shù)量,也可以用單株計算。常用于蟲災防治和統(tǒng)計工作。3.35機械化管養(yǎng)率mechanizedmanagementrate修剪、施肥、灌溉和有害生物防治等采用機械作業(yè)綠地面積占總綠地面積的比例。3.36綠地管理greenspacemanagement對綠地中的景觀水體、附屬設施、管養(yǎng)設備及清潔等進行的管理和維護。3.37高處作業(yè)highwork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yè)。4園林綠化管養(yǎng)分類分級及質量要求4.1為了提高園林綠化管養(yǎng)的效果和效率,促進其逐步實現(xiàn)精準化、智能化,根據園林綠化的養(yǎng)護類型及管養(yǎng)質量要求,實行園林綠化分類分級管養(yǎng)。4.2根據園林綠化養(yǎng)護類型的劃分進行園林綠化管養(yǎng)分類。依據園林植物形態(tài)、生境、植物配置方式、綠地功能等將養(yǎng)護對象劃分為綜合綠地、行道樹、立體綠化、水生(濕生)植物等四種園林綠化養(yǎng)護類型。其中,綜合綠地包括樹林、孤植樹、花壇、花境、綠籬、造型植物、竹類、地被、草坪等;立體綠化包括屋頂綠化、墻面綠化、建筑沿口綠化、棚架綠化及花箱植物等。園林綠化養(yǎng)護類型詳見表1。4.3園林綠化管養(yǎng)分級。根據城市綠地所處位置、綠地性質和園林綠化管養(yǎng)水平,將園林綠化管養(yǎng)質量標準分為三個等級,由高到低分別為:A級、B級、C級。部分要求比較高的園林綠化養(yǎng)護類型僅設定A級或A級、B級兩個等級。4.4園林綠化管養(yǎng)標準包括園林綠化養(yǎng)護、綠地管理、安全文明管理與信息管理的質量標準,其分類分級的方式應符合表2的規(guī)定。園林綠化養(yǎng)護質量標準包括樹林、孤植樹、花壇、花境、綠籬、造型植物、竹類、地被、草坪、行道樹(行列樹)、立體綠化(含花箱植物)、水生植物等不同園林綠化養(yǎng)護類型的質量標準,應分別符合附錄A的要求;綠地管理質量標準包括景觀水體、附屬設施、機械化與智能化、保潔等質量標準,應分別符合附錄B的要求;安全文明管理標準、信息管理標準應符合附錄C、附錄D的要求。4.5在管養(yǎng)過程中,針對不同類型、等級的養(yǎng)護對象實行差異化的技術措施。園林綠化管養(yǎng)措施包括園林綠化養(yǎng)護、綠地管理、安全文明管理與信息管理的技術措施。園林綠化養(yǎng)護分為通用技術措施和不同養(yǎng)護類型的專用技術措施,包括灌溉、土壤改良與施肥、病蟲害防治、除草與中耕松土、修剪整形及群落結構調控、補植與更新、樹木扶正及維護等措施;綠地管理包括景觀水體、附屬設施、機械化與智能化、保潔管理等技術措施。8表1園林綠化養(yǎng)護類型/////////////9表2園林綠化管養(yǎng)質量標準的分類分級序號1綜合綠地樹林密林綠地養(yǎng)護質疏林綠地養(yǎng)護質稀樹綠地養(yǎng)護質2/3/4/5綠籬自然式綠籬養(yǎng)護/6/7/8地被養(yǎng)護質量C級9草坪非游憩草坪養(yǎng)護游憩草坪養(yǎng)護質/立體綠化屋頂綠化簡單式屋頂綠化養(yǎng)護質量A級簡單式屋頂綠化養(yǎng)護質量B級/花園式屋頂綠化養(yǎng)護質量A級花園式屋頂綠化養(yǎng)護質量B級/墻面綠化攀爬式與垂吊式墻面綠化養(yǎng)攀爬式與垂吊式墻面綠化養(yǎng)/模塊式與鋪貼式墻面綠化養(yǎng)模塊式與鋪貼式墻面綠化養(yǎng)////綠地管理景觀水體管理質保潔管理質量C級5園林綠化養(yǎng)護5.1通用技術措施5.1.1灌溉5.1.1.1河流、湖泊、水庫、池塘、井泉、市政管網水、再生水和雨水可作為綠地灌溉水源,應優(yōu)先利用雨水和再生水。5.1.1.2嚴禁使用水質低于GB3838-2002中Ⅴ類水質的水源灌溉綠地;以再生水為綠地灌溉水源時,應設明顯標志,且水質應符合GB/T18921-2002的第4.1條、第4.2條的相關要求。5.1.1.3綠地內應有灌溉設施,并定期開展設施的維護工作。A級養(yǎng)護綠地應安裝自動噴灌、滴灌或滲灌等節(jié)水灌溉系統(tǒng),有條件的區(qū)域,B級、C級養(yǎng)護綠地宜安裝自動灌溉系統(tǒng)。對含固體懸浮雜質的水源,應根據懸浮物的特點采取相應的凈化措施。5.1.1.4應根據植物需水習性、天氣情況和土壤條件,進行適樹、適地、適時、適量灌溉,并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使不同土壤質地、不同耗水特性植物的根系層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在表3范圍內。表3不同土壤質地不同耗水特性植物的土壤含水量控制范圍5.1.1.5雨季(4月-10月)植物生長用水宜以自然降雨為主,輔之灌溉;旱季(11月至次年3月)以灌溉為主。5.1.1.6每日的灌溉時間應根據季節(jié)和氣溫而定。雨季宜在10時之前或18時之后進行;旱季宜在10時-16時之間進行;用機械灌溉時,不宜在交通繁忙或游人高峰時段進行。5.1.1.7觀花植物:營養(yǎng)生長期灌溉量應多于一般植物,但在花芽分化時應適當控制灌溉量,以促進花芽分化;盛花期應慎重灌溉,以確保開花效果。5.1.1.8園林綠化養(yǎng)護應結合節(jié)水和海綿城市技術開展,具體要求如下:a)提倡綠地更新時種植抗旱植物和立體綠化養(yǎng)護中使用保水劑;b)綠地應有排水溝或抽排水井等設施,有條件的地方應設置生態(tài)排水溝;c)除海綿城市技術要求外,暴雨過后應及時排除綠地中的積水;d)定期檢查排水設施,臺風暴雨前應系統(tǒng)排查,保持系統(tǒng)暢通,無污染、無滲漏;e)積極維護其它海綿城市措施或設施,確保其正常運行。5.1.2土壤改良與施肥5.1.2.1綠地土壤宜保持壤土質地,主要物理性狀、養(yǎng)分、酸堿度、鹽分指標應達到DB440300/T34-2008的質量要求;養(yǎng)護過程中對質量不達標的土壤應按照SZDB/Z225-2017的技術要求,結合施肥進行土壤改良。5.1.2.2施肥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應采取測土施肥、植物葉片營養(yǎng)診斷施肥等平衡施肥及智能施肥技術,根據土壤狀況、植物種類和生長發(fā)育階段確定施肥種類及用量;b)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配施氮、磷、鉀等無機肥料,并根據植物缺素癥狀及觀賞要求,適量施 用鈣、鎂、鐵等中微量元素肥料。不應長期在同一綠地施用同一種肥料,以免破壞土壤結構;c)砂質土壤施肥應以動物性堆肥、廚余垃圾堆肥為主;施用無機肥時,應選用淋溶性小的肥料和 薄肥勤施,嚴禁濃肥;d)黏質土壤施肥應以粉碎樹枝等植物性材料堆肥為主;施用無機肥時應適度增加單次施用量,但禁止過量施肥;e)每年例行養(yǎng)護應在春、秋季重點施肥1~2次,應根據土壤測試結果和DB440300/T34-2008確定施肥種類和施肥量;植物生長旺盛期(4月-10月)可采用少量多次的辦法追施復合肥;特殊養(yǎng)護如促果、葉片黃化、老樹復壯等應根據具體情況配方施肥;f)追肥宜在修剪后2~3天內結合松土進行,施肥應均勻;干施3小時內應及時灌溉;g)觀花木本植物應在花芽分化前施磷肥1次,促進花芽分化;開花后再施磷肥1次,以利植物體內營養(yǎng)平衡,增強開花效果;h)施肥方式以根際施肥為主,并根據植物營養(yǎng)需求采用葉面噴施、吊瓶等根外施肥技術;i)鼓勵園林綠化廢棄物就地堆肥再利用;鼓勵應用控釋、緩釋、液態(tài)肥等高養(yǎng)分利用率的新型肥料和新型施肥技術;j)自制堆肥、商品有機肥均應腐熟,無異味,其質量應符合NY525-2011的相關要求,嚴禁施用未經腐熟或污染物超標的有機肥料。5.1.2.3提倡綠地更新時種植豆科植物和耐瘠薄的植物,減少肥料的施用。5.1.3病蟲害防治5.1.3.1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防治方針。嚴格采取植物檢疫措施,杜絕檢疫性有害生物入侵;強化園林綠化養(yǎng)護,增強植株抗性;做好病蟲害檢測預防預報;制定科學的病蟲害防治預案,采用綜合防治措施,做到準確、及時、有效。對大量發(fā)生并已造成嚴重危害的,采用安全有效的化學農藥防治。5.1.3.2病蟲害綜合防治應以農業(yè)防治、生物防治、人工物理防治為主,慎用化學防治。防治方案應符合NY/T1276-2007、SZDB/Z195-2016的相關要求。5.1.3.3農業(yè)防治措施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應通過改善生境條件提高植物自身抗性;b)綠地更新時,宜選擇抗逆性強的鄉(xiāng)土植物、鳥嗜植物和蜜源植物,并進行合理配置,提高植物群落的抗性;c)加強水肥管理,增強植株生長勢,提高植株抗病蟲能力;d)通過修剪、清園等措施,加強通風透光,改善植物生長環(huán)境;e)應經常進行中耕除草,尤其是加強樹盤管理。5.1.3.4生物防治措施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鼓勵采用生物技術防治;b)保護和利用天敵,創(chuàng)造有利于植物生存發(fā)展的環(huán)境條件;c)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微生物治蟲、以蟲治蟲、以兩棲動物治蟲、以鳥治蟲、以螨治蟲、以菌治病蟲等;d)天敵生物可降低害蟲種群密度,常見的天敵生物有:大赤眼蜂、捕食螨、綠僵菌、白僵菌、微孢子蟲、蘇云金桿菌(BT)、蠟質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核型多角體病毒(NPV)等。生物防治常用的天敵及其防治對象見表4。表4生物防治常用的天敵及其防治對象蝗蟲、鱗翅目幼蟲、葉甲、象甲、螻蛄、金龜子、螞蟻等蝗蟲、螽斯、葉蟬、木虱、椿象、吉丁蟲、天牛、金龜5.1.3.5物理防治措施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誘殺法利用趨光、趨化、趨色誘殺害蟲。主要包括餌料誘殺、燈光誘殺、潛所誘殺、性外激素誘殺、黃板誘殺等措施;b)捕殺法通過人工或各種簡單機械捕捉害蟲,尤其是蛀干害蟲。主要包括熱處理、截止上樹、人工捕捉、挖蛹或蟲、采摘卵塊蟲包、刷除蟲或卵、刺殺蛀干害蟲及結合修剪剪除病蟲枝、摘除病葉病梢、刮除病斑等措施;c)阻隔法人為設置各種障礙,切斷病蟲害的侵害途徑,如涂毒環(huán)、涂膠環(huán)等。5.1.3.6化學防治措施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應選用高效、低毒、無污染、對天敵較安全的藥劑,減少對環(huán)境污染;b)嚴禁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特別是對人毒性較大、對天敵影響較大且污染嚴重的化學農藥;c)用藥應把握好時機,針對不同的防治對象及時對癥下藥,力求在病蟲害發(fā)生的初期將其控制;d)應交替使用不同藥劑,盡量采取兼治,減少噴藥次數(shù),且不得隨意加大濃度;e)噴藥應選擇人流較少的時段進行;同時,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以免危及人畜等;f)選用新的藥劑和方法時,應先試驗,確保有效和安全時方可大面積推廣。5.1.3.7病蟲害的監(jiān)測預警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以行政區(qū)為單位進行監(jiān)測,每個行政區(qū)檢測樣點不少于5個。樣點應包括本轄區(qū)的不同種植時間、不同立地條件的不同植物及不同類型園林綠化,重點監(jiān)測易發(fā)生區(qū)和往年有發(fā)生的區(qū)域。每個點被監(jiān)測的樹木不少于100株或綠地面積不小于500㎡;b)每周或半個月監(jiān)測1次,監(jiān)測方法包括:燈光誘集監(jiān)測、性誘劑監(jiān)測、遙感技術監(jiān)測和實地調查;c)在水生植物養(yǎng)護過程中,應每周定期觀察水體魚類和其它動物對水生植物的侵害情況,掌握水體動物種類、發(fā)生期、發(fā)生量、種密度對水生植物的危害程度,防止水中動物侵吞植株;d)如實、詳細填寫監(jiān)測記錄表,根據監(jiān)測情況做出通報,再結合有害生物的生活史、氣象資料做出預警。5.1.3.8鼠害防治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應綜合治理城市綠地的鼠害;b)及時清理鼠類隱蔽的場所,清除綠地中可供鼠類食用的食物,減少綠地上鼠類種群的容納量;c)對零星的鼠害,宜采用物理方法進行捕殺,并及時封堵鼠洞;d)當鼠害種群密度較高時,可選用對人畜安全的化學藥劑,在夜間投放,并做好警示。5.1.4除草與中耕松土5.1.4.1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因地制宜制定雜草防除方案。惡性雜草、小面積的中小型雜草及老雜草應以人工防除為主;大面積的中小型雜草宜采用化學、生物、生態(tài)和物理措施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防除。5.1.4.2應遵循“除早、除小、除盡”的原則,及時拔除惡性雜草,嚴禁其結籽,其余雜草防除宜結合松土進行,將雜草率控制在該園林綠化養(yǎng)護類型(以下簡稱“該養(yǎng)護類型”)相應等級的質量標準范圍內。5.1.4.3須慎重使用除草劑。先小面積試驗,再大面積應用;應交替使用除草劑,禁止在同一綠地上長期使用同一種除草劑。5.1.4.4使用化學方法除雜草時,應選擇適當?shù)乃巹┖瓦m宜的方法,嚴格控制濃度,且避免藥劑噴到目的植物的葉和嫩枝上。5.1.4.5加強綠地水肥管理,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強目的植物的競爭力,抑制雜草發(fā)生。5.1.4.6植物生長發(fā)育期,應經常進行中耕松土,使根部附近的表層土壤保持疏松和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氣性。5.1.4.7松土深度以不傷根為宜。5.1.4.8松土應在晴天,土壤含水適度時進行,不得在土壤泥濘狀態(tài)下松土。5.1.4.9松土不能傷及根系及造成根系裸露,更不能造成黃土裸露。5.2樹林5.2.1灌溉5.2.1.1淺根系小喬木、灌木、林下地被或草坪、定植兩年內的喬木應視天氣、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長情況,進行適時適量灌溉,使不同土壤質地、不同耗水特性植物根系層的土壤含水量達到第5.1.1.4條的標準。5.2.1.2每次灌溉必須濕透根系層。喬木浸濕土層厚度應不少于40cm,小喬木和灌木應不少于15cm,地被和草坪應不少于10cm。5.2.1.3補植或更新的植株應在栽植當天澆透定根水,此后干濕交替,以促進根系發(fā)育。5.2.1.4中耗水型樹木在雨季連續(xù)不下雨情況下,A級養(yǎng)護宜每8~10天灌溉1次,B級養(yǎng)護宜每10~12天灌溉1次,C級養(yǎng)護宜每12~14天灌溉1次;旱季A級養(yǎng)護宜每6~8天宜灌溉1次,B級、C級養(yǎng)護宜每8~10天灌溉1次。耐旱忌澇型樹木可適當減少灌溉次數(shù),高耗水型樹木可適當增加灌溉次數(shù)。5.2.1.5林下地被及草坪灌溉應分別參照第5.8.1節(jié)和第5.9.1節(jié)規(guī)定執(zhí)行。5.2.2施肥5.2.2.1施肥應符合第5.1.2.2條規(guī)定。5.2.2.2施肥頻率和時間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A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少于2次,B級、C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少于1次;b)例行養(yǎng)護應在10月-11月施有機肥1次,必要時2月-3月追肥1次;c)植物生長旺盛期可補充含氮量高的復合肥;觀花樹木在花芽分化前和開花后應分別施磷肥1次;觀果植物在花前和果實膨大期可追鉀肥1次,必要時在果實生長后期追肥1次;d)定植3年內或樹穴有地被或生長弱的喬木可追肥1次。5.2.2.3施肥量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例行養(yǎng)護時,中肥植物的有機肥施肥量:9t/hm2~10t/hm2。多肥植物和生長較弱的植物可適當增加施肥量,耐瘠薄植物可適當減少施肥量;b)追肥時,有機肥單次施肥量:米徑小于10cm的喬木1.00kg/株~1.50kg/株;米徑10cm~15cm的2kg/株~3kg/株;米徑15cm~20cm的3kg/株~4kg/株;灌木0.40kg/株~0.60kg/株。復合肥單次施肥量:喬木0.20kg/株~0.50kg/株,灌木0.05kg/株~0.10kg/株;c)林下地被及草坪的施肥量應分別參照第5.8.2.3條和第5.9.2.3條規(guī)定。5.2.2.4施肥方式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淺根系樹木、定植3年以內的深根系樹木宜采用撒施或溝施方式施肥;定植3年以上的深根系樹木宜采用穴施方式施肥;b)喬木穴施位置應避開根系密集分布處,開穴或開溝規(guī)格根據根系分布實際狀況而定。施肥穴的規(guī)格一般為20cm×20cm×30cm,挖溝的規(guī)格為20cm×30cm。挖穴或開溝的位置一般是樹冠外緣的投影線,每樹挖對稱的兩穴或四穴;c)肥料應埋在土壤下,施肥后及時回填土,踏實,淋足水,找平,切忌肥料裸露。5.2.3修剪及結構調控5.2.3.1樹林群落的修剪及結構調控原則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依據樹林的樹木品種、生長階段、生長勢強弱、花芽著生部位、開花季節(jié)、群落結構等特性和群落安全及景觀要求的不同,選擇適當?shù)臅r間和適宜的方法進行修剪,以優(yōu)化群落結構;b)遵循系統(tǒng)工程的整體性原則,通過修剪,必要時增加抽稀等措施,處理好個體植株和群落的關系,突出群落的整體景觀效果,以滿足設計的要求;c)通過修剪和抽稀措施處理好植株個體之間的關系,不斷優(yōu)化植株密度,使植株占據合理的生態(tài)位,具有良好的生長空間和光照條件,確保群落的持續(xù)發(fā)展;d)通過修剪,消除植物潛在的安全隱患。e)在確保群落安全、景觀效果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提下,通過修剪強化樹木個體景觀效果;f)通過修剪,處理好植物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確保群落與環(huán)境融洽和諧及樹木生長對周邊建筑物、構筑物、市政設施、交通及行人不造成任何不良影響。5.2.3.2樹林群落的結構控制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多層次混合結構樹林群落的結構控制應符合表5的要求;b)開放型密林綠地通過修剪,使闊葉喬木枝下高保持在2.50m以上;c)封閉式混交林通過修剪,使不同色澤或花色的樹冠外緣線或塊狀混交的林緣線界線分明,并保證設計色塊構圖景觀不變;d)前后景層次分明的植物群落,通過修剪使前景樹林冠線低于中景樹林冠線20%~30%,中景樹林冠線低于背景樹林冠線20%~30%,且喬木最高層與最底層的高差不大于50%;保證林冠層次分明,林冠線自然流暢。表5多層次混合結構樹林群落的結構控制1)修剪后綠地與環(huán)境融洽,達到該養(yǎng)護中上層郁閉度<0.40,中層郁閉度<3)A級養(yǎng)護透光率≥20%;B級、C級養(yǎng)1)修剪后綠地與環(huán)境融洽,達到該養(yǎng)護類型相應等級的質量標準,且透光率≥0.40~0.70之間,其中上層郁閉度<1)修剪后綠地與環(huán)類型相應等級的質2)控制樹木總郁閉5.2.3.3常規(guī)樹木修剪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為了保持良好的群落結構,突出樹木個體的景觀效果,應對樹木進行修剪;b)A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4次;B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2次;C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1次(不含防臺風修剪);c)樹木修剪包括休眠期修剪或萌動前和生長期修剪。修剪后傷口會出現(xiàn)“傷流”的樹木,應在芽剛萌動時進行修剪,修剪后涂防護生長促進劑。易受凍害樹種宜在早春修剪;d)樹木的整形修剪應與群落結構優(yōu)化同步進行,應及時去除樹干過密枝、并立枝、弱枝、交叉枝、病蟲枝、下垂枝、死枝及影響樹冠圓正的徒長枝,保證樹冠均衡、健康生長。生長期修剪可結合實施剝芽(老莖生花除外)、疏枝、摘心、摘葉、疏花等措施。A級養(yǎng)護應及時去除干果;e)修剪時剪(鋸)口應靠近節(jié)位,并在剪口芽的反側呈45°傾斜。剪(鋸)口應平整光滑,做到不劈不裂,不留殘樁。疏枝必須修除自枝條基部,不留短樁,間隔抽稀,短截必須在節(jié)上部2cm~3cm。大枝短截應分段截枝。叢生型樹木應自根莖處抽除過密弱枝和衰老枝;f)臺風來臨前,必須對各類型樹木易折損、易撕裂的枝干進行排查,加強保護措施并進行合適的修剪。5.2.3.4典型樹木樹型修剪應符合表6的基本要求。表6典型樹木樹型的修剪1)樹勢得到均衡,能有效調節(jié)3)植物通風透光性好,單株樹4)樹下為活動空間的,要求枝下高保持在2.50m以上,封閉景觀組團則保持樹干基部自然3)植物通風透光性好,單株樹冠透光率≥1)樹勢得到均衡,能有效調2)樹木與群落及環(huán)境更加融3)植物通風透光性好,單株表6典型樹木樹型的修剪(續(xù))2)輪生枝的針葉樹除特修剪以保持輪生枝的美3)必須按設計及景觀要求控制合適的枝下高或先的頂端優(yōu)勢,修除頂部競爭枝,若頂枝生長弱,弱枝、病蟲枝、重疊枝、枯死枝條及影響樹冠圓正修剪互為補充。常綠闊葉樹木可在全年生長期內實1)必須保護好棕櫚樹干,不2)除封閉式密林外,單干型棕櫚類樹木在植株單片葉片黃化度達85%時應及時連同3)叢生型棕櫚類樹木應及時枯枝率控制在該養(yǎng)護類型相5.2.3.5觀花樹木的調控修剪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修剪作為觀花樹木花期調控的手段,應有利于樹木的正常開花及花期維持;b)觀花灌木調控修剪應符合第5.4.3節(jié)的有關規(guī)定;c)老莖生花樹木必須區(qū)分花芽與枝芽,慎用樹干抹芽的方式進行修剪。每年應全面修剪樹干花枝花序及不定芽;d)果實碩大樹木開放型綠地應實施果期修剪,及時摘除接近成熟易脫落的果實,避免傷及人群。5.2.3.6特殊根系調控修剪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應及時修剪調控開放型綠地內樹木的氣生根,清除地表浮根,引導氣生根定向、定位生長,避免對其它植物造成傷害、對管線產生纏繞危害、對路面及行人造成不良影響。A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4次,B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2次,C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1次;b)應保護好開放性綠地樹木樹池內的呼吸根,控制樹池外的呼吸根,以免影響游人活動。A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2次,B級、C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1次;c)應調控好開放型綠地樹木支柱根與游人活動的關系,避免傷害樹木支柱根。5.2.3.7剪口、樹洞的后期處理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當一般樹種枝條的剪徑超過6cm或珍稀樹種的剪徑超過3cm時,剪口應作防腐處理。宜在剪切口的木質部上涂防腐劑,在皮層及韌皮部上涂生長素,晾干后涂刷油漆加以保護;b)樹干受機械損傷或其它原因形成的洞穴應及時予以修補,存在樹洞的樹木不得超過3%。應先清理干凈洞內雜物與腐爛的組織,涂上防腐劑,涼干后涂刷油漆加以保護,干燥后用混凝土、樹脂等合適材料修補并塑型,結合部位縫隙用彈性材料填充,保證緊密吻合。5.2.3.8林下地被及草坪的修剪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應及時修剪密林綠地中影響樹木生長的藤本地被;b)疏林綠地與稀疏綠地中地被、草坪的修剪應分別參照第5.8.3節(jié)和第5.9.3節(jié)規(guī)定。5.2.4群落密度調控5.2.4.1為保證樹林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可持續(xù)性,應通過樹木抽稀、補植、改植等措施調整群落的密度。5.2.4.2樹木抽稀或遷移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植株密度過大,采用修剪措施無法優(yōu)化群落結構時,應通過抽稀措施來優(yōu)化群落植株密度;b)控制同一林層樹冠不重疊時,從發(fā)揮最好生態(tài)效益的角度考量樹種最小株行距參照值。相鄰相同規(guī)格、同一樹種最小株行距等于冠幅。附錄I中收錄植物的最小株行距可采用公式(1)計算,其余植物可現(xiàn)場實測。d1=D×K÷100………(1)式中:d——樹干株距,單位為m;D——米徑,單位為cm;K——冠徑比,詳見附錄I。下同。相鄰不同樹種(或不同規(guī)格)最小株行距為相鄰植株冠幅的平均值1/2×[(CW)a+(CW)b],其中,CW為冠幅直徑,單位為m。附錄I中收錄植物的最小株行距可采用公式(2)計算,其余植物可現(xiàn)場實測。d=1/2×(DK+DK)÷100………(2)式中:a、b——相鄰不同樹種(或不同規(guī)格)植株代碼。下同。c)允許同一林層陽性樹木樹冠適當重疊時,從發(fā)揮最好生態(tài)效益的角度考量樹種最小株行距參照值。相鄰相同規(guī)格、同一樹種最小株行距等于一定樹冠重疊率下的冠幅。附錄I中收錄植物的最小株行距可采用公式(3)計算,其余植物可現(xiàn)場實測。 式中:P——相應樹種的樹冠重疊率。下同。相鄰不同樹種(或不同規(guī)格)最小株行距為相鄰植株一定樹冠重疊率下的冠幅平均值1/2×[(CW)a+(CW)b]×(1-P)。附錄I中收錄植物的最小株行距可采用公式(4)計算,其余植物可現(xiàn)場實測。=1/2×(DK+DK)×(1-P)÷100………(4)d)經專業(yè)人員評估后方可按計算結果進行樹木抽稀,嚴禁亂砍亂伐。抽稀所留空穴應及時填平;e)應及時移走對市政、電力、通信等設施構成危險的樹木。5.2.4.3植株補植或改植原則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應及時清理死株,并論證補植或改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對群落結構和整體景觀效果有較大影響的,須及時進行補植或改植;b)應及時移除對生長環(huán)境不適應或已老化或與周圍環(huán)境不協(xié)調的植株,并及時進行改植;c)林下地被及草坪的蓋度或斑禿面積達不到該養(yǎng)護類型相應等級養(yǎng)護的標準要求時,應及時進行補植。5.2.4.4改植的樹木應滿足群落生態(tài)的要求,利于群落的生態(tài)平衡。林緣樹的補植應保持林冠豐滿完整、林冠線流暢。5.2.4.5補植時應選擇與原有樹木種類(品種)一致,規(guī)格、形態(tài)相近的植株,以保證群落的景觀效果。因土壤污染造成樹木死亡的,補植時須換土。5.2.4.6補植或改植時,應對其它植物采取保護措施;應按照樹木種植規(guī)范進行,施足基肥并加強淋水等養(yǎng)護措施,保證成活率;補植完畢應及時填平空穴。5.2.4.7樹木補植或改植應規(guī)范持續(xù),且應在規(guī)定時限內完成。A級養(yǎng)護宜在2周內完成,B級、C級養(yǎng)護宜在1個月內完成。5.2.5除草與中耕松土5.2.5.1除草與中耕松土應符合第5.1.4節(jié)規(guī)定。5.2.5.2樹盤除雜草應在雜草開花結實之前結合中耕進行。樹林內雜草宜人工拔除,或采用化學藥劑進行防除。5.2.5.3A級養(yǎng)護每年中耕松土應不少于4次,B級養(yǎng)護每年中耕松土應不少于2次,C級養(yǎng)護每年中耕松土應不少于1次。5.2.5.4中耕松土深度以8cm~12cm為宜,松土樹盤直徑為樹木米徑的7~10倍。5.2.5.5樹盤沒有地被植物覆蓋的,采用圍堰式樹盤松土;樹盤覆蓋地被植物的,采用打孔方式進行松土。5.2.5.6土壤板結或人為活動多的綠地應增加松土次數(shù)。5.2.6樹木扶正及維護5.2.6.1除特殊景觀要求外,樹身傾斜超過15°的樹木和因人為或機械損傷而傾斜的樹木應及時予以扶正。5.2.6.2樹木扶正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對板結土壤灌水,軟化根部土壤;b)挖松傾斜反向面的土,豎立護樹架;c)樹冠部分相應疏枝;d)扶正樹木,加土夯實,固定樹身。5.2.6.3防止扎縛物切入樹桿的措施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樹身與樁之間必須墊軟物。宜用草包、麻布片、橡膠墊等軟物將樹干襯襄保護,以防摩擦損傷樹皮;b)樹木捆綁固定后,隨著樹木的生長,鐵絲、綁帶應及時松解,避免嵌入樹干,對樹木造成破壞;c)每次臺風來臨前應檢查扎縛,出現(xiàn)扎縛松散或損壞現(xiàn)象應及時更換,防止扎縛物嵌入樹干。5.2.6.4樹木扶正可用三角樁或拉繩,上扎口高度應在樹身高度的2/3處,其中有一根樁或拉繩必須位于上風方向固定樹,其余則應均勻分布。樹木扶正嚴禁生拉硬推,影響樹木根系生長。5.3孤植樹5.3.1孤植樹的養(yǎng)護措施參照第5.2節(jié)規(guī)定。此外,日常保護應特別注意:a)孤植樹應保持原樹木的樹姿、樹態(tài)、樹勢,以達到景觀設計要求;b)樹冠范圍內不得堆放物料,不可損壞表土層;c)不得在樹干上刻、劃、釘釘或纏繞繩索、鐵絲。5.3.2位于特殊地點孤植樹的養(yǎng)護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處于高坡、土墩、斜坡上的大樹,應在其周圍設擋土保護;b)位于河岸、水邊的孤植樹,岸邊應設防護駁岸,防止樹木倒伏;c)位于交通要道或游人量較多場所中的孤植樹,應設置有效的防護措施。樹冠范圍下必須通行的,應鋪設透氣地坪或架空木棧道。若須通行車輛的宜架設符合荷載要求的鋼結構或鋼筋混凝土架空棧道。5.3.3孤植樹的修補與更換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修補樹洞時應保證樹木安全且保持美觀;b)應消除樹體腐爛部分和樹洞內的腐木,用消毒劑或碳化方法消毒,根據樹洞的部位、性質采取相應的開放式或封閉式的修補,朝天樹洞應注意引流工作,防止樹洞積水;c)樹干枯爛的應設置有效的支撐;d)孤植樹更換時,樹種、樹姿的選擇及造景應符合設計意圖。5.3.4生長衰老的孤植樹的復壯可采取以下措施:a)改良土壤條件,埋設根部灌溉管,采用根部灌溉施肥技術進行施肥;多施氮肥,促進營養(yǎng)生長;必要時應加掛施肥袋吊針追肥;b)適當進行澆灌,確保水分充足。必要時應對樹冠進行噴霧保濕,以利其正常生長;c)在保持樹冠自然姿態(tài)的同時,采取疏枝為主,適當短截側枝,修剪衰老枝條和病蟲枝,使樹冠通風透光,促使營養(yǎng)枝萌生;d)應刮除堆積樹身的老樹皮、影響呼吸的寄生植物;e)制訂防治病蟲害的綜合技術措施,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蔓延;有效控制白蟻對孤植樹的侵5.4宿根及木本花卉花壇與花境5.4.1灌溉5.4.1.1應視天氣、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長情況,進行適時適量灌溉,使不同土壤質地、不同耗水特性的植物根系層的土壤含水量達到第5.1.1.4條的標準。5.4.1.2每次灌溉必須濕透根系層,浸濕土層厚度應不少于15cm。5.4.1.3補植或更新的植株應在栽植當天澆透定根水,3天后第2次澆透水,5~7天后第3次澆透5.4.1.4中耗水型植物在雨季連續(xù)不下雨情況下,植物生長旺盛期A級養(yǎng)護宜每3~4天灌溉1次,B級養(yǎng)護宜每4~5天灌溉1次;花芽分化期A級養(yǎng)護宜每4~5天灌溉1次,B級養(yǎng)護宜每5~7天灌溉1次;盛花期應少灌溉。旱季A級養(yǎng)護宜每2~3天灌溉1次,B級養(yǎng)護宜每3耐旱忌澇型植物可適當減少灌溉次數(shù),高耗水型植物可適當增加灌溉次數(shù)。5.4.1.5氣溫高、空氣濕度低時,陰生植物應早、晚進行噴霧。5.4.2施肥5.4.2.1施肥應符合第5.1.2.2條規(guī)定。5.4.2.2施肥頻率和時間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A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少于4次,B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少于2次;b)例行養(yǎng)護應在2月-3月結合土壤改良施有機肥1次。營養(yǎng)生長期宜薄施含氮量比較高的復合肥1~3次;花蕾露色前、露色后適當施磷、鉀肥1~2次;盛花期不宜施肥。5.4.2.3施肥量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中肥植物有機肥單次施肥量:0.40kg/㎡~0.80kg/㎡。的復合肥(磷鉀肥)單次施肥量:0.015kg㎡~0.02kg/㎡;b)生長較弱的植物和多肥植物可適當增加施肥量,耐瘠薄植物可適當減少施肥量。5.4.2.4施肥方式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宜采用穴施和噴施等方式,薄肥勤施;b)除根外追肥,肥料不得施于花葉上,施肥完畢,應立即用清水噴灑枝葉。5.4.3修剪與整形5.4.3.1應按設計要求和植物生長狀態(tài)對宿根及木本花壇與花境進行修剪,及時剪除枯枝、病枝、徒長枝、凋謝的花枝與花序和沒有觀賞價值的干果,以及位置不正影響株型的枝條。5.4.3.2修剪頻率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花壇植物生長旺盛期,A級養(yǎng)護應修剪5~10次,B級養(yǎng)護應修剪3~6次;植物生長緩慢期(11月至次年3月),A級養(yǎng)護應修剪2~3次,B級養(yǎng)護應修剪1~2次;b)花境植物A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6次;B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4次。5.4.3.3修剪方法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早春開花的觀花灌木,宜在花后輕剪;夏秋開花的落葉灌木,宜在冬季休眠期或生長相對停滯期修剪。冬季開花的觀花灌木,宜在早春抽除衰老枝和密弱枝;b)多次開花型灌木宜采用冬季休眠期和生長期修剪相結合的方法,花后在殘花下枝健壯處短截,促使植株再次開花;c)幼年觀花灌木以整形為主,宜輕剪,嚴格控制直立枝,病蟲枝、干枯枝、人為破壞枝、徒長枝等應用疏剪方法剪除。叢生花灌木的直立枝,宜選生長健壯的加以摘心;d)壯年觀花灌木應充分利用立體空間,促使多開花,冬季修剪時,在秋梢下適當部位進行短截,并疏掉部分老枝,保證枝條更新,保持豐滿株形;老弱花灌木以更新復壯為主,采用重短截方法,萌發(fā)壯枝,及時疏刪密弱枝、病蟲枝、枯死枝;e)應及時修剪游人上方的殘花或成熟度達85%以上的果實,從花果枝下2~3節(jié)處除去干枯花序或果序;f)嚴禁對觀花灌木花枝進行短截和對具有頂花芽的樹冠表面進行修剪。5.4.3.4模紋花壇的修剪應參照第5.6.3節(jié)規(guī)定。生長旺盛期,宜適當重剪,使花卉整齊一致,圖案線條明顯;文字或圖案處宜細修剪;線條周邊宜重剪,線條里面宜輕剪。5.4.4補植與更新5.4.4.1應及時移除不適應環(huán)境或老化的花卉植物,并更換適宜生長的植物。5.4.4.2以宿根或木本花卉為主的花壇、花境的蓋度或禿斑面積一旦達不到該養(yǎng)護類型相應等級的質量標準要求,須及時補植同類、同規(guī)格植物。5.4.4.3補植時間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根據植物種類確定移植或種植時間。落葉植株應于休眠期進行,常綠植株應于早春或秋季進行;容器苗的種植時間不限;b)宿根花卉應根據品種特性和生長狀況,每1~2年于休眠期或相對休眠期翻種1次;c)木本花卉視生長情況確定補植時期;d)不宜在雨天、土地泥濘時進行調整種植。5.4.4.4物。5.4.4.5密林林內的花境補植或更新,應全部使用陰生植物,疏林林內的花境補植或更新應選耐蔭植補植或更新時,土壤應重新翻挖、平整,并消毒,退化土壤須改良或更換。5.4.5除草與松土5.4.5.1除草與松土應符合第5.1.4節(jié)規(guī)定。5.4.5.2A級養(yǎng)護每年松土應不少于6次,B級養(yǎng)護每年松土應不少于4次。5.4.5.3按不同花卉植物的種類進行除草、中耕松土,深度以5cm~10cm為宜。5.5季節(jié)性觀賞植物花壇與花境5.5.1灌溉5.5.1.1應視天氣、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長情況,進行適時適量灌溉,使不同土壤質地、不同耗水特性的植物根系層的土壤含水量達到第5.1.1.4條的標準。5.5.1.2每次灌溉必須濕透根系層,浸濕土層厚度應不少于10cm。5.5.1.3補植或更新的植株應在栽植當天澆透定根水,3天后第二次澆透水,5~7天后第3次澆透水。5.5.1.4中耗水型植物在雨季連續(xù)不下雨情況下,植物生長旺盛期A級養(yǎng)護宜每2天灌溉1次,B級養(yǎng)護宜每2~3天灌溉1次;花芽分化期A級、B級養(yǎng)護皆宜每5~7天灌溉1次;盛花期應少灌溉。旱季A級養(yǎng)護宜每天灌溉1次,B級養(yǎng)護宜每1~2天灌溉1次。多肉類等耐旱忌澇型植物可適當減少灌溉次數(shù),濕生類花卉、喜濕花卉等高耗水型植物可適當增加灌溉次數(shù)。5.5.2施肥5.5.2.1季節(jié)性觀賞植物的施肥以基肥為主。種植時間超過6個月的,可以配套使用復合肥。5.5.2.2例行養(yǎng)護以根際施有機肥為主,配施氮、磷、鉀肥等無機肥料,并根據促花、保果等需求進行葉面噴施微量元素、氨基酸等水溶性肥。施肥量因植物品種而異。5.5.2.3宜采用撒施、溝施和水肥配施等方式施肥。撒施、溝施后應挖翻土壤并及時灌溉,肥料不能裸露土表;土壤緊實時,水肥配施前應先松土。5.5.3修剪5.5.3.1應及時摘除花壇、花境中的殘花。5.5.3.2剛施工完的花壇,宜輕剪。先用大平剪進行平面整體修剪,讓花壇表面平整,再用小剪刀細剪,保持線條流暢。5.5.4補植與換苗5.5.4.1以季節(jié)性觀賞植物為主的花壇、花境的蓋度或禿斑面積一旦達不到該養(yǎng)護類型相應等級的質量標準要求,須及時補植同類、同規(guī)格植物。5.5.4.2以季節(jié)性觀賞植物為主的花壇、花境,出現(xiàn)以下情況的須更換:a)及時移除不適應環(huán)境的季節(jié)性觀賞植物,并更換適宜生長的植物;b)有缺枝或生長量低于該種類該規(guī)格的年平均生長量的應更換;c)病蟲害發(fā)生率達不到該養(yǎng)護類型相應等級的質量標準要求的應更換。5.5.4.3換苗頻率、時間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植物生長旺盛期A級養(yǎng)護每月?lián)Q苗1次,B級養(yǎng)護每1~2個月?lián)Q苗1次;植物生長緩慢期A級、B級養(yǎng)護皆每2~3個月?lián)Q苗1次;b)季節(jié)性觀賞植物應在進入初花期(開花量達到15%)前擺放種植。開花后要及時進行換花調整。當花壇中待換花的盆花比例超過1/2時,要全部更換(盆花中可觀賞花不到最佳觀賞期花量的1/3,應定為待換花);c)不宜在雨天、土地泥濘時進行換苗,更換必須于當天完成。5.5.5除草5.5.5.1除草應符合第5.1.4節(jié)規(guī)定。5.5.5.2清除的雜草應集中處理,切忌隨意堆置在花壇、花境內。5.6綠籬、造型植物5.6.1灌溉5.6.1.1應視天氣、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長情況,進行適時適量灌溉,使不同土壤質地、不同耗水特性的植物根系層的土壤含水量達到第5.1.1.4條的標準。5.6.1.2每次灌溉必須濕透根系層,浸濕土層厚度應不少于10cm。5.6.1.3中耗水型植物在雨季連續(xù)不下雨情況下,A級養(yǎng)護宜每6~7天灌溉1次;B級、C級養(yǎng)護宜每8~10天灌溉1次。旱季A級養(yǎng)護宜每4~5天灌溉1次,B級養(yǎng)護宜每6~7天灌溉1次;C級養(yǎng)護宜每8~9天灌溉1次。耐旱忌澇型植物可適當減少灌溉次數(shù),高耗水型植物可適當增加灌溉次數(shù)。5.6.2施肥5.6.2.1施肥應符合第5.1.2.2條規(guī)定。5.6.2.2施肥頻率和時間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A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少于4次,B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少于2次,C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b)例行養(yǎng)護應在2月-3月施有機肥1次,早春發(fā)芽前期和植物生長旺盛期施復合肥1~3次。5.6.2.3施肥量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中肥植物的有機肥單次施肥量:綠籬0.40kg/㎡~0.60kg/㎡,造型灌木0.40kg/株~0.60kg/株,造型喬木1kg/株~2kg/株;復合肥單次施肥量:綠籬0.015kg㎡~0.03kg/㎡,造型灌木0.05kg/株~0.10kg/株,造型喬木0.20kg/株~0.40kg/株;b)生長較弱的植物和多肥植物要適當增加施肥次數(shù)和施肥量,耐瘠薄植物可適當減少施肥量。5.6.2.4施肥方式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宜采用埋施和水施等方式施肥。埋施可先挖穴或開溝,施肥后要回填土、踏實、淋足水、找平;b)施肥時應嚴防肥料粘在枝葉上或撒落路邊,禁止肥料成堆貼近植物根部。一般可結合除草松土進行施肥。5.6.3修剪與整形5.6.3.1自然式綠籬應剪除過高、過寬枝條,以保持植株自然豐滿;規(guī)則式綠籬應根據生長狀態(tài)進行修剪、梳理和整形,以保持綠籬流暢的線條和整體景觀效果;造型植物應按整體與局部關系整形疏枝,剪除病蟲枯枝黃葉。5.6.3.2休眠期修剪以整形為主,生長期修剪以調整樹勢為主。有傷流的樹種應避開傷流期修剪。5.6.3.3修剪后,不同類型綠籬的高度控制應滿足以下要求:a)矮籬的高度宜控制在50cm以下;b)中籬的高度宜控制在50cm~120cm;c)高籬的高度宜控制在120cm~160cm;d)人行橫道和道路交叉口處3.5m以內分車綠化帶中的綠籬高度應控制在70cm以下;e)道路中間分隔帶的綠籬高度應控制在60cm~150cm。5.6.3.4修剪頻率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自然式綠籬A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2次,B級、C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1次;b)規(guī)則式綠籬和造型灌木植物生長旺盛期A級養(yǎng)護應修剪5~10次,B級養(yǎng)護應修剪4~6次;生長緩慢期A級養(yǎng)護應修剪2~3次,B級養(yǎng)護應修剪1~2次,平時對個別徒長枝進行局部修整;c)造型喬木A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6次,B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4次。5.6.3.5修剪方法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未成型的綠籬按設計要求進行修剪,其高度達30cm時開始第一次修剪,規(guī)則式綠籬應拉線進行修剪,3~5次修剪形成雛型;當綠籬生長達到設計要求后,每次把新長的枝葉全部剪去,保持設計規(guī)格形態(tài)。未成型的造型植物,按設計造型進行修剪、綁扎、拉枝;當造型植物生長達到設計高度以后,每次把新長的枝葉全部剪去,保持設計造型;b)成型的規(guī)則式綠籬、造型植物每年冬季應徹底清除枯枝弱枝,并在開春前重剪1次,將高度控制在定高點。生長旺盛季節(jié)應根據植物生長習性適時進行修剪、整形疏枝,剪除基部萌發(fā)的徒長枝。修剪后,待新的枝葉長至4cm~6cm時再次修剪;c)規(guī)則式綠籬、造型植物經過養(yǎng)護偏離了設計高度、寬度和形狀,景觀效果下降,應進行矯正修剪。修剪后的高度和寬度均小于設計規(guī)格的5cm,待新的枝葉長至4cm~6cm時再次修剪,多次修剪直至綠籬、造型植物生長達到設計和該養(yǎng)護類型不同等級養(yǎng)護的標準要求;d)自然式綠籬只在冬春季進行局部修剪,觀花、觀果綠籬多屬于此類;e)花籬生長枝葉稀少或生長勢弱的應摘心處理;f)中午、雨天、強風、霧天不宜修剪。5.6.3.6修剪工具的選用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小葉片植物修剪可采用大籬剪;b)大葉片綠籬、開花期間的綠籬以及造型植物的修剪可采用枝剪刀或花剪修剪;c)規(guī)則式綠籬可采用綠籬機修剪。5.6.4補植與更新5.6.4.1及時清理死苗,缺株應及時補植。5.6.4.2應采取補植更新或種植地被的方法及時補修成型綠籬的露腳,將綠籬露腳高度控制在該養(yǎng)護類型相應等級的質量標準范圍內。5.6.4.3補植更新的植物應與原植物品種、規(guī)格一致,以保證優(yōu)良的景觀效果。5.6.4.4補植按照種植規(guī)范進行,施足基肥并加強淋水等養(yǎng)護措施。5.6.4.5對已呈老化或明顯與周圍環(huán)境不協(xié)調的綠籬應及時進行改植。5.6.5除草與松土5.6.5.1除草與松土應符合第5.1.4節(jié)規(guī)定。5.6.5.2綠籬內的惡性雜草、雜生植物、爬藤等應及時予以連根清除。5.6.5.3松土頻率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綠籬A級養(yǎng)護每年松土應不少于4次;B級養(yǎng)護每年松土應不少于2次;C級養(yǎng)護每年松土應不少于1次;b)造型灌木A級養(yǎng)護每年松土應不少于6次;B級養(yǎng)護每年松土應不少于4次;c)造型喬木A級養(yǎng)護每年松土應不少于4次;B級養(yǎng)護每年松土應不少于2次。5.6.5.4綠籬植物密度大,松土深度不宜太大,以3cm~8cm為宜;造型灌木松土深度以5cm~10cm為宜;造型喬木松土深度以8cm~12cm為宜。5.7竹類5.7.1灌溉5.7.1.1應視天氣、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長情況,進行適時適量灌溉,使不同土壤質地、不同耗水特性的植物根系層的土壤含水量達到第5.1.1.4條的標準。5.7.1.2每次灌溉必須濕透根系層,浸濕土層厚度應不少于15cm。5.7.1.3竹林每年灌溉應不少于3次,分別是發(fā)筍水、拔節(jié)水和行鞭水。在氣候干旱的季節(jié),應適當增加灌溉次數(shù);雨季應及時排澇。5.7.2施肥5.7.2.1施肥應符合第5.1.2.2條的規(guī)定。5.7.2.2散生竹、混生竹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A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少于2次,B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少于1次;b)每年于萌發(fā)筍前結合松土施有機肥1次,植物生長旺盛期可追肥1次。應以施酸性有機肥為主,配施含氮量較高的復合肥或生理酸性復合肥;c)結合松土將肥料埋入土壤中,松土深度以5cm~15cm為宜;d)每次松土時宜將土壤表面凋落物深翻入土壤,以作為綠肥使用;e)補植的竹子施肥宜以圍繞竹株穴施,在遠離竹鞭處進行,穴寬約20cm~30cm,深約20cm。施肥量3kg/叢~5kg/叢,隨植株生物量增加逐年增加。5.7.2.3叢生竹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A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少于3次,B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少于2次;b)第一次應在休眠期進行;第二次在筍的萌發(fā)期前;第三次可在出筍盛期追肥1次;c)休眠期施肥宜施酸性有機復合肥,施肥量5kg/叢~10kg/叢。追肥可施含氮量較高的復合肥,單次施肥量0.50kg/叢;d)在休眠期結合松土進行施肥,施肥方式以溝施為宜,溝寬約20cm~30cm,深度約15cm~20cm;也可以穴施,在圍繞竹叢四周進行,穴寬約20cm~30cm,深約20cm。5.7.3修剪與整形5.7.3.1A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2次,B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1次。5.7.3.2散生竹林或混生竹林更新時必須及時挖除殘留的竹蔸和老鞭,結合疏鞭松土,修剪和梳理過密的老化竹,清除病死株、枯株、斷稈株、倒伏株。5.7.3.3散生竹林結構調整可采用疏筍育竹和護筍養(yǎng)竹。應將細弱竹筍、病蟲筍挖除,用鋤頭扒開莖部泥土,從筍與鞭相連處切斷,嚴禁損傷竹鞭。出筍后,用泥土覆蓋筍穴。應保護保留的竹筍,及時清除病蟲害,防止人畜危害,嚴禁盲目挖筍。每年適時間伐,間伐后的竹林應通風透光,減少病蟲害危害。5.7.3.4叢生竹更新調整時應在出筍盛期選擇方位適宜的壯筍作為母竹。選留的母竹根據生長情況與方位去老留幼,去密留疏,適時淘汰老齡竹。5.7.3.5叢生竹應保持良好的竹叢形態(tài),隨時砍除破壞形態(tài)的竹稈、病蟲竹、枯死竹等。對枝葉進行修剪,使之保持適宜的枝下高、自然高和美觀的形態(tài)。5.7.4幼林竹補植或更新5.7.4.1新補植的竹子應保持土壤水分的濕潤,以避免因干燥導致根系的壞死,影響成活。5.7.4.2新造的竹林應時常灌溉,可利用地面覆蓋或間種耐蔭(或耐半蔭)植物,以保持土壤水分。5.7.4.3補植或更新幼林竹的養(yǎng)護主要措施應參照成林竹園養(yǎng)護。5.7.5除草與松土5.7.5.1除草與松土應符合第5.1.4節(jié)規(guī)定。5.7.5.2散生竹林和混生竹林在郁閉之前,每年松土除草2~3次,同時除去生長勢差的竹子。5.7.5.3散生竹和混生竹成林后A級養(yǎng)護每年進行2次全面松土,B級養(yǎng)護每年進行1次全面松土,松土深度以5cm~15cm為宜。在松土的過程中,靠近竹蔸的地方應淺鋤,遠離竹蔸的地方可深翻。要保護生長優(yōu)良的竹鞭,不要造成竹鞭裸露,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適當添土培植。5.7.5.4叢生竹在休眠期對竹林進行全面松土,A級養(yǎng)護每年2次,B級養(yǎng)護每年1次。在竹叢之外進行全面松土,深度以15cm~20cm為宜,出現(xiàn)缺土部位要添土培植。5.7.5.5松土時應同時除去林內老鞭、竹蔸、雜草、石塊。5.7.6竹園防護5.7.6.1為了防止牲畜及人為破壞,應暫時禁止游人行走。5.7.6.2竹林內應做到不挖竹筍,尤其不能掘地找筍,破壞竹林生長環(huán)境;及時挖除爛筍,以防止病菌傳染。在竹筍出土初期密切關注病蟲害情況,及時清除病蟲害,以確保竹筍的完整生長。5.8地被5.8.1灌溉5.8.1.1應視天氣、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長情況,進行適時適量灌溉,使不同土壤質地、不同耗水特性的植物根系層的土壤含水量達到第5.1.1.4條的標準。5.8.1.2每次灌溉必須濕透根系層,浸濕土層厚度應不少于10cm。5.8.1.3補植或更新的植株應在栽植當天澆透定根水,3天后第2次澆透水,5~7天后第3次澆透5.8.1.4中耗水型植物在雨季連續(xù)不下雨情況下,A級養(yǎng)護宜每4~5天灌溉1次;B級、C級養(yǎng)護宜每6~7天灌溉1次。旱季A級養(yǎng)護宜每2~3天灌溉1次,B級養(yǎng)護宜每3~5天灌溉1次,C級養(yǎng)護宜每6~7天灌溉1次。耐旱忌澇型植物可適當減少灌溉次數(shù),高耗水型植物可適當增加灌溉次5.8.1.5位于橋下種植的地被植物的灌溉頻率和灌溉量應參照第5.8.1.4條旱季標準。5.8.2施肥5.8.2.1施肥應符合第5.1.2.2條規(guī)定。5.8.2.2施肥頻率和時間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A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少于4次,B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少于2次,C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b)例行養(yǎng)護應在2月-3月施有機肥1次,植物生長旺盛期薄施復合肥1~3次;c)開花植物應在花前和花后各施磷肥1次。5.8.2.3施肥量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中肥植物的有機肥單次施肥量0.30kg/㎡~0.50kg/㎡;復合肥(磷肥)單次施肥量0.01kg/㎡~0.02kg/㎡;b)生長不良的地被植物和多肥植物可適當增加施肥量和次數(shù);以豆科植物為主的地被植物,可適當減少施肥量和施肥次數(shù)。5.8.2.4施肥方式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宜采用撒施、葉面噴施和淋水肥等方式施肥;b)撒施時肥料不能粘在葉面上,施肥后應及時淋水。5.8.3修剪5.8.3.1應按設計或景觀要求對地被植物進行修剪,確保植株整齊或起伏自然,頂平面流暢平滑,不同地被植物或不同養(yǎng)護類型植物的交界處線條分明。5.8.3.2地被植物應根據植物生物學特性及景觀要求控制高度,一般應低于60cm。5.8.3.3A級養(yǎng)護植物生長旺盛期應修剪2~5次,植物生長緩慢期應修剪1~2次;B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3次;C級養(yǎng)護每年修剪應不少于2次。5.8.3.4修剪方法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及時控制徒長枝高度,徒長枝超過地被高度25%(或15cm)時應立即剪除;b)應及時清除枯殘枝、殘花、沒有觀賞價值的干果、寄生與纏繞物;c)應對萌蘗過多、生長過密的枝條進行疏枝修剪;d)萌發(fā)力強、生長快的灌木地被植物,3月-4月應進行回縮修剪,以控制整體高度和保持良好的生長勢;e)以觀花為主的地被,應在花后進行適度修剪或重剪,禁止在花期修剪。5.8.4補植與更新5.8.4.1地被出現(xiàn)以下情況時應進行更換或補植:a)應及時移除不適應環(huán)境的地被植物,并更換適宜生長的植物;b)地被植物最大禿斑面積或蓋度一旦達不到該養(yǎng)護類型相應等級的質量標準要求,須及時補植。補植的植物應與原植物品種、規(guī)模一致。5.8.4.2地被植物更新措施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通過修剪促發(fā)分枝;b)灌木類地被植物過密時,應抽稀移栽,并及時清除死苗和無遷移價值的弱苗;c)球根、宿根類的地被植物應根據其種類特性及生長狀況,每1~2年于其休眠期或相對休眠期進行翻種更新。5.8.5除草與松土5.8.5.1除草與松土應符合第5.1.4節(jié)規(guī)定。5.8.5.2地被植物基本覆蓋黃土后,應及時挖除植株間的惡性雜草、纏繞性雜草及高于地被植物的雜5.8.5.3A級養(yǎng)護每年松土應不少于4次;B級養(yǎng)護每年松土應不少于2次;C級養(yǎng)護每年松土應不5.8.5.4按不同地被植物的種類進行松土,松土時嚴禁損傷地被植物的根系和地下莖,松土深度以5cm~10cm為宜。5.9草坪5.9.1灌溉5.9.1.1應視天氣、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長情況,進行適時適量灌溉。每次灌溉必須濕透根系層,浸濕土層厚度應不少于10cm。5.9.1.2非游憩草坪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表7范圍內。表7不同養(yǎng)護等級的非游憩草坪土壤含水量控制范圍5.9.1.3游憩草坪土壤含水量應保持在表8范圍內。表8不同養(yǎng)護等級的游憩草坪土壤含水量控制范圍5.9.1.4非游憩草坪在雨季連續(xù)不下雨情況下,A級養(yǎng)護宜每2~3天灌溉1次;B級、C級養(yǎng)護宜游憩草坪在此基礎上,還要根據使用強度適當增加灌溉次數(shù),高強度使用后應及時灌溉。為確保開放期間草坪干爽,游憩草坪最好在游人入場前2小時完成灌溉。5.9.1.5為防止地表徑流的產生,可間歇式灌溉。5.9.2施肥5.9.2.1施肥應符合第5.1.2.2條規(guī)定。5.9.2.2施肥頻率和時間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A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少于4次;B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少于2次;C級養(yǎng)護每年施肥應不b)冬季保綠應重點施用有機肥,草坪生長旺盛期可追復合肥。5.9.2.3施肥量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非游憩草坪有機肥施肥量0.20kg/㎡~0.40kg/㎡,復合肥單次施肥量0.015kg/㎡~0.02kg/㎡。為保持非游憩草坪的深綠景觀,應注重氮肥的施用量。生長期每月宜施入純氮量0.001kg/㎡~0.003kg/㎡,鉀的施用量一般為氮的50%,必要時可噴施含鈣、鎂、硫、鐵、錳等元素的葉面肥;b)游憩草坪有機肥施肥量0.15kg/㎡~0.30kg/㎡,復合肥單次施肥量0.015kg/㎡~0.03kg/㎡。其中,適當增施鉀肥及磷肥,減少氮肥的用量,一般鉀肥的施入量應達到氮肥的75%以上,以增加草坪的耐踐踏性。5.9.2.4施肥方式應符合以下基本要求:a)以根際施肥為主,葉面施肥為輔;b)顆粒有機肥均勻撒施,非顆粒的需與河沙混合均勻后撒入草坪,并及時灌溉。5.9.3修剪5.9.3.1非游憩草坪的A級養(yǎng)護修剪頻率應符合表9的規(guī)定,踐踏較重的草坪可適當增加剪草次數(shù),以促進植被恢復。B級、C級養(yǎng)護修剪次數(shù)約為A級養(yǎng)護修剪次數(shù)的50%、25%。表9非游憩草坪典型植物A級養(yǎng)護修剪頻率狗牙根(Cynodondactylon)結縷草(Zoysiajaponica)、海濱雀稗(Paspalumvaginatum)、假儉草(Eremochloaophiuroides)、5.9.3.2游憩草坪的修剪頻率應適當高于非游憩草坪相應等級的修剪頻率,可在非游憩草坪相應等級修剪頻率的基礎上增加10%~20%。5.9.3.3修剪時草坪應保持干爽;修剪前應清除草坪上的石子、瓦礫、樹技等雜物。修剪刀片應鋒利,防止撕裂莖葉;每次剪除部分的高度應不超過草層高度的1/3,草層上的草屑應及時清除。5.9.3.4每年4月-5月和10月-11月用月牙鏟切除草坪邊緣線,其它季節(jié)用平剪修剪出草坪的邊緣線,使草坪與其它養(yǎng)護類型的界限分明,銜接順暢。5.9.3.5每年雨季用機械碾壓草坪兩次,提高草坪的平整度。5.9.4補植與更新5.9.4.1草坪的更換或補植應滿足以下要求:a)應及時清理死亡的草坪植物,并補植相同種類的草皮;b)一旦草坪的蓋度或禿斑面積達不到該養(yǎng)護類型相應等級的質量標準要求,須及時補植相同種類的草皮;c)補植的草皮應與原草坪邊緣緊密相接,補植后壓實,及時灌溉養(yǎng)護。5.9.4.2游憩草坪補植區(qū)域必須采取臨時保護措施,防止游人在草皮扎根之前踐踏。5.9.4.3應及時理順凹凸不平區(qū)域的地形,并盡早清除草坪上的泥沙等雜物,以防補植的草坪被悶死或被墊高。5.9.5除草5.9.5.1除草應符合第5.1.4節(jié)規(guī)定。5.9.5.2及時連根拔除或成塊挖除惡性雜草,并及時補植草皮。5.9.5.3應根據草坪中的雜草種類選擇適當?shù)乃巹┖褪┧幏椒?。抑制草坪中一年生禾草及各類闊葉雜草的萌芽可選用萌前除草劑,去除草坪中已萌芽的闊葉雜草可用2.4-D等選擇性除草劑。5.9.5.4萌前除草劑一般在春季雜草萌芽前1~2周施入,10~14天后再次噴施;施入后需大量澆水,將草坪葉片上的除草劑沖刷到土壤。5.9.6打孔、疏草與表施土壤5.9.6.1打孔及疏草應在草坪生長旺盛期進行。5.9.6.2草坪土壤板結時可使用空心打孔機打孔,孔深為8cm,空心孔直徑為0.06cm~0.16cm;打孔取出的土心應清除,并加入土壤改良劑,配方宜為河沙4份、泥炭1份、腐熟有機肥1份。5.9.6.3草坪枯草層厚度超過2cm時應進行疏草;可采取垂直切割劃破草皮,清除枯草層;劃破草皮后,草坪應保持微濕潤。5.9.6.4表施土壤前應剪低草坪,表施土壤后必須拖順草坪,使草尖露出表土,防止表施土壤悶死草坪。5.9.6.5游憩草坪打孔、疏草及表施土壤年作業(yè)次數(shù)應符合表10的規(guī)定。5.9.6.6非游憩草坪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打孔及表施土壤作業(yè),但當草坪枯草層厚度超過2.0cm時,應進行疏草。5.9.6.7應避免高溫正午時對草坪進行打孔、疏草、鋪沙、施肥、打藥、剪草等作業(yè)。表10游憩草坪打孔、疏草及表施土壤作業(yè)頻率單位:次/年1115.10行道樹(行列樹)5.10.1灌溉5.10.1.1應視天氣、土壤含水量和植物生長情況,對定植三年以內的行道樹(行列樹)進行適時適量灌溉,使不同土壤、不同需水量的植物根系層土壤含水量達到第5.1.1.4條的標準。5.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