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考點規(guī)范練十 古代詩歌鑒賞(含解析)_第1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考點規(guī)范練十 古代詩歌鑒賞(含解析)_第2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考點規(guī)范練十 古代詩歌鑒賞(含解析)_第3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考點規(guī)范練十 古代詩歌鑒賞(含解析)_第4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考點規(guī)范練十 古代詩歌鑒賞(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規(guī)范練十古代詩歌鑒賞

1.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秋興八首(其二)

[唐]杜甫

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②。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四①夔府:夔州,作者晚年困居之所。②槎:木筏。據(jù)《荊楚歲時紀》記載,漢武帝令張騫窮

河源,乘槎經(jīng)月至天河。③畫省:原指漢代的尚書省,這里指唐中樞辦公之處。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夔州的暮景,寓情于景,通過一派凄涼景象,寫出了身世飄零之感。

B.頷聯(lián)用張騫典故,說張騫還能有歸期,而自己卻只能孤舟長系,有家難回。

C.尾聯(lián)寫月升中天,照應了首聯(lián)的黃昏日落,委婉含蓄中蘊含了無限的情思。

D.尾聯(lián)以景結情,寫月映蘆荻花,表現(xiàn)了詩人從傷感到欣然愉悅的情感變化。

(2)頸聯(lián)中“違”與“隱”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請結合頸聯(lián)進行賞析。

(3)請從對比和景、情關系的角度,對尾聯(lián)加以賞析。

2.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至后?

[唐]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②。

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xiāng)。

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④一別永相望。

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涼。

回①這首詩作于安史之亂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當時詩人正在蜀地做嚴武的幕僚,心情十分

低落。②詩人青少年時期在洛陽度過。③金谷銅駝:指金谷園、銅駝陌,皆洛陽勝地。④棣萼:

出于《詩經(jīng)?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韋華韋華(w阮,光明華美的樣子)。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⑴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冬至之后,白日漸長,詩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陽,于是作詩遣懷。

B.“青袍白馬”運用借代手法,代指安史之亂的叛軍。詩人思念洛陽,不禁想到叛軍攻入洛陽

的情景。

C.金谷園、銅駝陌皆是洛陽勝地,但因受到戰(zhàn)爭破壞,早已物是人非。

D.“棣萼”一句運用典故,以“棣萼”喻兄弟,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增強了詩歌的韻味。

(2)本詩的第三聯(lián)廣受后世稱道,請賞析其精妙之處。

(3)詩人在尾聯(lián)直抒胸臆,寫自己心境“轉凄涼”,請結合全詩分析其原因。

3.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月夜泛舟

[金]劉著?

浮世渾如出岫云,南朝詞客北朝臣。

傳郵②擾擾無虛日,吏俗區(qū)區(qū)?老卻人。

入眼青山看不厭,傍船白鷺自相親。

舉杯更欲邀明月,暫向堯封?作逸民。

周①劉著:安徽皖城人,北宋遺民,后仕于金。②傳郵:上傳下達的文件、書牘。③區(qū)區(qū):庸庸

碌碌。④堯封:相傳堯劃天下為十二州,并在十二座大山上封土為壇,以作祭祀。后以“堯封”

稱中國的疆域。

⑴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首句取陶淵明筆下“云無心以出岫”的意象,寄寓作者遭逢宋金易代的感慨:世事變遷,人

世浮沉,就如白云蒼狗變幻無定。

B.第二句使用典故,以出使北朝被扣留,終生不能南歸的南朝詩人庾信自比,“南朝”“北

朝”兩詞對舉起到了強化情感的作用。

C.頷聯(lián)描述作者的公務活動狀況和內心感受,“擾擾”“區(qū)區(qū)”的使用不僅有疊詞的音韻效

果,更收描述真切、表意強烈之功。

D.頸聯(lián)由遠及近寫泛舟所見的優(yōu)美景象:兩岸青山綿延流轉,身側白鷺傍船翩飛。詩人徜徉于

青山碧水間,體驗到的是難得的解脫的愉悅。

(2)頸聯(lián)“入眼青山看不厭,傍船白鷺自相親”歷來受人稱道,請賞析其藝術手法。

(3)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4.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秋晚登城北門?

[宋]陸游

幅巾藜杖北城頭,卷地西風滿眼愁。

一點烽傳散關信,兩行雁帶杜陵②秋。

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

橫槊賦詩非復昔,夢魂猶繞古梁州外

回①此詩寫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②杜陵:漢宣帝墓陵在杜縣,故稱杜陵,借指長

安。此處暗指汴京。③古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漢中,南宋西北邊境上的重要關塞南鄭、大散關

皆在此地,詩人過去曾在這里駐守。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詩的第一句描述了詩人的裝束和出游的地點,反映了他當時閑散的生活,無拘無束和日漸

衰頹的情況。

B.”兩行雁帶杜陵秋”,詩人希望鴻雁能將自己的思情帶回故鄉(xiāng),寄寓著詩人對關中、故都的

懷戀之情。

C.“橫槊賦詩非復昔”,“橫槊賦詩”指詩人駐守邊地軍中吟詩之事,“非復昔”感慨良多,

鐵馬往事仍縈懷。

D.“夢魂猶繞古梁州”,詩人經(jīng)常懷念曾經(jīng)的戎馬生涯,“魂牽夢縈”正是其收復失土、報國

心志的抒發(fā)。

(2)頸聯(lián)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本詩以“愁”字為線索,貫串全篇,請簡要賞析。

5.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唐]王維

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

借問袁安舍②,簡然③尚閉關。

因①箭:指漏箭,古代計時器漏壺中用以指示時間刻度的箭狀指針。②漢時袁安未顯達時,洛

陽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獨僵臥不起,洛陽令按行至安門,見而賢之,舉為孝廉。后人常用“袁

安高臥”指身處困窮但仍堅守節(jié)操的行為。③脩然:自由自在的樣子。

(1)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寫詩人聽著聲聲更漏,一夜未眠,拂曉時分,對鏡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顏。

B.《世說新語?言語》載,謝安曾在下雪時把子侄們聚在一起,問他們雪下得和什么東西相似,

侄子謝朗應聲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所以“灑空”指下雪。

C.頷頸兩聯(lián)寫雪景,時間上寫出了雪下得大、下得久,空間上則從地上寫到天空,從廣庭寫到

深巷,為后文寫想到友人做鋪墊。

D.尾聯(lián)由描寫雪景轉入對人的懷想,仍不讓人出面,只寫他的住處。用筆空靈,神韻悠遠。

(2)權德輿評價本詩頷聯(lián)時說“詠雪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不言雪全是雪聲之神”,

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3)此詩為憶友之作,然詩文無一字提及“胡居士”,而“憶”也只出現(xiàn)于詩尾。請結合尾聯(lián)

簡要賞析詩人是如何憶胡居士的。

6.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春日懷秦髯

[宋]李彭

山雨蕭蕭作快晴,郊園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語迎人笑,草不知名隨意生。

晚節(jié)漸于春事懶,病軀卻怕酒壺傾。

睡余苦憶舊交友,應在日邊聽流鶯。

(1)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雨蕭蕭作快晴,郊園物物近清明”,一場瀟瀟小雨過后,天氣很快就放晴了。詩人來到

小園漫步,不僅空氣顯得格外清新,而且景物更明潔秀美,令人賞心悅目。

B.“晚節(jié)漸于春事懶”一句,是說人們因春天的到來心情歡暢,詩人雖年事漸高,但游興不

減。

C.“病軀卻怕酒壺傾”一句,“卻怕”二字,既是對病體的客觀描述,又帶無心飲酒的主觀情

感。心情抑郁、頹唐,已得到具體說明。

D.“睡余苦憶舊交友”一句,寫對友人的思念,不是“長憶”而是“苦憶”,用字分量極重,

表現(xiàn)了友情之深。

(2)頷聯(lián)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3)這首詩在使用手法上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請簡要分析。

7.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②。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

因①《庭中有奇樹》為《古詩十九首》之九,為我國東漢晚期作品,作者不詳。②滋:當“繁”

解釋。“發(fā)華滋”,花開得正繁盛。

⑴這首詩與《涉江采芙蓉》都涉及了主人公的動作細節(jié),請指出本詩這一細節(jié),并簡要分析

這一動作的內涵。

(2)“馨香盈懷袖”是值得贊賞的佳句,其中哪個字用得好?請賞析。

(3)結尾兩句詩人是說花的可貴還是不足稀奇?請分析詩歌結尾的內涵。

8.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幽居初夏

[宋]陸游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薛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園①律龍:筍。木筆,又名辛夷花。兩者都是初夏常見之物。

⑴詩人寫景是從哪幾個方面突出表現(xiàn)一個“幽”字的?試簡要分析。

⑵請賞析頸聯(lián)的妙處。

(3)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

9.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柳堤

[明]金鑾

春江水正平,密樹聽啼鶯。

十里籠晴苑,千條鎖故營。

雨香飛燕促,風暖落花輕。

更欲勞攀折,年年還自生。

(1)首聯(lián)寫了哪些意象?

⑵請自選角度賞析頷聯(lián)。

⑶簡析“雨香飛燕促”中“香”字的妙處。

10.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秦州雜詩(其七)

[唐]杜甫

莽莽萬重山,孤城山谷間。

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

屬國歸何晚?樓蘭斬未還。

煙塵一長望,衰颯正摧顏。

(1)“莽莽萬重山”中的“莽莽”寫出了怎樣的景象?

⑵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無風云出塞,不夜月臨關”一聯(lián)。

(3)以詩的頷聯(lián)為例,簡要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

11.閱讀下面兩首詩,按要求作答。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鄉(xiāng),烏孫②歸去不稱王。

天涯靜處無征戰(zhàn),兵氣銷為日月光。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李益

蕃州部落③能結束④,朝暮馳獵⑤黃河曲。

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

國①玉帛:指烏孫使者朝覲漢武帝時攜帶的禮品。②烏孫:漢朝時活動在伊犁沙谷一帶的游

牧民族。③蕃州部落:駐守黃河河曲一帶的邊防部隊。④結束:戎裝打扮。⑤馳獵:一種常規(guī)

的軍事訓練。

(1)從題材看,這兩首詩都是詩。

(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的內容和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3)請任選一個角度賞析李益的《塞下曲四首(其一)》中的詩句“牧馬群嘶邊草綠”。

12.閱讀下面這首詞,按要求作答。

望江南

[南唐]李煜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因這是南唐李后主亡國入宋后寫的詞。

⑴請簡要賞析“花月正春風”一句的含義。

(2)有人說這是一首極盡繁華之作,有人說這是一段凄涼無限之吟唱。你從中讀出了詞人什么

樣的思想感情?

(3)請從藝術手法運用的角度談談你對這首詞的看法。

13.閱讀下面這首詞,按要求作答。

玉樓春

[宋]歐陽修

去時梅萼初凝粉,不覺小桃風力損。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歸期無定準。欄干倚遍重來憑,

淚粉偷將紅袖印。蜘蛛喜鵲誤人多,似此無憑安足信。

(1)上片是如何寫時序變化的?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

(2)下片前兩句刻畫了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

(3)試分析下片后兩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14.閱讀下面這首詞,按要求作答。

臨江仙

暮春

[宋]趙長卿①

過盡征鴻來盡燕,故園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誰憐?懷家寒食夜②,中酒落花天。見說江頭

春浪渺,殷勤欲送歸船。別來此處最縈牽。短篷南浦⑧雨,疏柳斷橋煙。

困①趙長卿為宋朝宗室,本詞作于“靖康之難”后,宗室南遷,定居臨安。②寒食夜:寒食節(jié)

的夜晚,寒食節(jié),是祭祀先人的時候。③南浦:暗用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1)簡要分析首句中“征鴻”的具體含義。

(2)杜牧在《睦州四韻》的原句是“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本詞卻寫到“懷家寒食夜,

中酒落花天”。簡析詞人以“天”代“前”的藝術效果。

(3)本詞結尾兩句運用了怎樣的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案:

1.(1)D解析:D項,“欣然愉悅”錯。詩人整體感情是傷感落寞。結合全詩內容,特別是“孤

城”“淚”“悲笳”等詞,可以看出詩人是悲傷、孤獨的。

(2)參考答案:“違”,違離,此句是回憶很久前在長安為官時焚香而寢的情境,已經(jīng)不會再有

了?!半[”是實寫此時身在夔州,耳邊只有寒夜山城隱約的胡笳之聲。虛實結合,表現(xiàn)了詩人

對“故園”的牽掛、有家難回的苦悶和無力報國的傷感。

解析:本題從煉字的角度考查語言。賞析煉字,應結合所在詩句乃至全詩,從字的含義、蘊含

的感情、表達效果等方面分析。

(3)參考答案:①對比:“石上藤蘿月”是春夏之景,充滿生機和活力,而“洲前蘆荻花”是秋

冬之景,滿是落寞與蕭索,兩相對比,既暗示時光流逝,又更能表現(xiàn)現(xiàn)實的凄涼。②以景結

情:“石上藤蘿月”“(月映)洲前蘆荻花”都是景語,但都寄寓詩人歸家無望、報國無力的沉

痛,從而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解析:題干已經(jīng)給出了尾聯(lián)所用手法,作答時,先分析這兩種手法是如何運用的、表達了詩人

怎樣的思想感商再點出表達效果。

2.(1)B解析:涉及詩人在本詩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注釋①“當時詩人正在蜀地做嚴

武的幕僚,心情十分低落”一語看,“青袍白馬”應是指幕府生活,此句表現(xiàn)了詩人身居閑官

卑位的不得志處境。

⑵參考答案:①觸景生情(觸物傷懷)。詩人看到含苞待放的梅花,想起分別已久的兄弟。讓

讀者感受到了詩人情感的變化過程,增強了情感的感染力。②雙關?!伴唷币徽Z雙關,既實

指棠棣花,呼應了上句的“梅花”,寫出時光流逝;又代指兄弟,寫出離別之久。內涵豐富,表

達巧妙。③用典。用《詩經(jīng)?小雅?常棣》中的詞句,以“棣萼”代指兄弟,引發(fā)讀者聯(lián)想,

增強了詩歌的韻味。

解析:賞析詩句,主要從表現(xiàn)手法、表達效果、蘊含的感情等方面分析。就本題而言,首先根

據(jù)注釋①了解詩歌背景,結合全詩,把握詩人的感情。頷聯(lián)上句觸景生情,寫梅花正含苞欲

放,“我”不自覺地想起洛陽的兄弟朋友;下句,根據(jù)注釋④知,棣萼,一語雙關,既指花,又指

人(兄弟),同時又是用典。

(3)參考答案:①身處閑官卑位,有志不得伸,心情落寞。②眷戀故鄉(xiāng)。有鄉(xiāng)不得歸,身在四川,

心在洛陽。③國家局勢動蕩,故鄉(xiāng)物是人非,心感悲哀。④思念遠在洛陽的兄弟朋友。

解析:題干要求結合全詩分析詩人心境“轉凄涼”的原因,可從分析重點詞語、典故所蘊含的

感情著手,如“思洛陽”,表達的是思鄉(xiāng)之情(參考注釋②);“青袍白馬有何意”,根據(jù)注釋

①,可知表達的是不得志的落寞;“金谷銅駝非故鄉(xiāng)”,根據(jù)注釋③,說洛陽不是故鄉(xiāng),蘊含的

是戰(zhàn)亂造成的物是人非之感;“棣萼”,根據(jù)注釋④,應該是指兄弟,“棣萼一別永相望”,表

達的是對兄弟的思念之情。種種感情一起涌來,詩人的心境難免“轉凄涼”了。

3.(1)A解析:陶淵明筆下的“出岫”云蘊含著無心無意、自然自在的意味,而本詩首句中

“出岫云”則是無根無倚、飄浮不定的意象,寄寓作者對浮世變遷的感慨,二者大異其趣。

(2)參考答案:①移情入景。以月下青山和傍船白鷺為對象,描繪了故國月下優(yōu)美可親的山水

景象,融以“看不厭”和“自相親”之感,抒發(fā)了詩人暫時擺脫煩囂俗務的喜悅之情。②對比

映襯。此聯(lián)緊承頷聯(lián),與頷聯(lián)所寫不堪金人府衙煩囂人事之擾的難捱、難耐之情形成鮮明對

比,凸顯了詩人暫回故國時的輕松喜悅之情。③對仗工整。“入眼”對“傍船”,“青山”對

“白鷺”,“看不厭”對“自相親”,詞性一致,色調和諧,音韻優(yōu)美。

解析:可從內容的對比、感情的抒發(fā)、詩句的對仗等角度分析。

(3)參考答案:①國家破亡、人世漂泊的悲痛。首聯(lián)寫故國滅亡、異朝為臣的屈辱,悲嘆自身

如孤云漂泊,無依無憑。②對公務煩冗、官場庸俗的厭煩。頷聯(lián)寫文書繁多終日忙碌,應對庸

俗僚吏讓人心灰意懶。③暫得擺脫公務、陶醉于自然美景的輕松愉悅。頸聯(lián)寓情于景,情景

交融,描繪了月光照耀的優(yōu)美山景,傍船飛掠的白鷺輕姿,表達了詩人暫時擺脫俗務的喜悅心

情。④對故國的眷戀,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尾句“暫向堯封作逸民”,詩人特稱早已淪陷的中

原為“堯封”之地,寧做故土的隱逸之民,而不愿仕宦金朝。

解析:首聯(lián)“浮世渾如出岫云,南朝詞客北朝臣”,悲嘆自身如孤云漂泊,無依無憑,異朝為

臣。得出答案①。頷聯(lián)“擾擾”“無虛日”“區(qū)區(qū)”“老卻人”,飽含詩人厭煩的感情傾向,

得出答案②。抓住景物形象特點“青山”“白鷺”色彩鮮明歡快,“看不厭”“自相親”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透出喜悅輕松,得出答案③。抓住注釋和尾句“暫向堯封作逸民”,得出

答案④。

4.(1)B解析:B項,“將自己的思情帶回故鄉(xiāng)”錯,由“雁帶杜陵秋”可以看出,鴻雁是將

秋來的消息傳來,非將思情帶回故鄉(xiāng)。

(2)參考答案:頸聯(lián)抒發(fā)了詩人的憂國深情和報國無門的慨嘆。山河興廢難料,身世安危未卜,

瞻望前途,令詩人搔首不安,愁腸百結。再看,自己投閑置散,報國無門,只能倚樓而嘆了。

解析:解答本題,需聯(lián)系詩人的身世經(jīng)歷,理解詩句含意,體會詩人的感情。第三聯(lián)由失地而想

到國家的命運與自身的遭際,詩人在此發(fā)問:國家可興亦可廢,而誰是興國的英雄?時代可安

亦可危,誰又是轉危為安、扭轉乾坤的豪杰?

⑶參考答案:①首聯(lián)描述自身日漸衰頹,滿眼凄涼之景,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一一愁;②頷

聯(lián)描述遠望邊地烽火,仰觀失地飛鴻一一愁;③頸聯(lián)感嘆故都淪陷、山河興廢(國家安危),前

途未卜一一愁;④尾聯(lián)追憶“橫槊賦詩”,一生壯志難酬之悲,收束全詩,愁味悠長。(答出其

中的三點即可)

解析:這首詩主要寫詩人登城所見所想,詩人當時在四川成都。一天他拄杖登上了城北門樓,

遠眺晚秋蕭條的景象,激起了對關中失地和要塞大散關的懷念,進而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悲憤

和憂國傷時的深情。

5.(1)C解析:“從廣庭寫到深巷”分析不正確,應為“從深巷寫到廣庭”。

(2)參考答案:“隔牖風驚竹”句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詩人隔窗聽見竹子發(fā)出聲響,以為

是風吹竹林的聲音,實則夜來大雪紛紛,雪打竹葉,簌簌作響?!帮L驚竹”三字,從側面聽覺角

度將大雪紛紛的景象描摹了出來。

解析:這五個字的妙處在“不言雪全是雪聲之神”,因此需要先分析這五個字的意思,再分析

手法?!案綦伙L驚竹”意思是隔窗聽風聲搖撼著窗前的叢竹?!帮L驚竹”,說明風大雪急,

詩人明寫聽到竹葉搖動的聲音,暗寫雪打竹葉的聲音。從手法上來看,詩人并沒有直接描摹雪

的樣子,而是從聽覺的角度寫下雪帶來的聲音,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

(3)參考答案:①采用典故和想象的手法憶胡居士。②尾聯(lián)借袁安臥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

中高臥,寫出胡居士像袁安一樣賢達而固窮守志,表達了詩人對胡居士的仰慕與懷念。(兩個

手法分開答亦可)

解析:先概括手法,再分析表達效果。尾聯(lián)“借問袁安舍,脩然尚閉關”,詩人沒有直接表達對

胡居士的懷念之情,而是想象胡居士雪中高臥的樣子,以表達懷念之情。由注釋可知,“袁安

舍”用典,后人常用“袁安高臥”指身處困窮但仍堅守節(jié)操的行為,這里詩人不說憶胡居士,

而借用袁安代指胡居士,意在說明胡居士和袁安一樣身處困窮仍然保有高潔品性,表達出詩

人對胡居士的仰慕之意。

6.(1)B解析:詩人年事漸高,游興闌珊。

(2)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美麗明媚的春天景象?;ǘ浜孟衤牰巳说恼Z言一樣對著人笑,

不知名的草隨意地生長。

(3)運用反襯的手法,以樂景寫哀情。詩人極寫春日的美好,反襯自己心情的苦悶;又以自己心

情的苦悶,反襯對友情的執(zhí)著。

7.(1)參考答案:“攀條折其榮”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來,想把它贈送給遠方

的親人。因為這花凝聚著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著她深深的思念。

解析:根據(jù)主人公的動作去尋找,就不難得出答案是“攀條折其榮”一句,然后再解釋這句話

的意思及其所表達的感情即可。

⑵參考答案:“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懷袖”,是說花的香氣染滿了主人公的衣襟和衣袖。

一個“盈”字,暗示主人公手執(zhí)花枝站立了很久。這是因為思緒久積,情不自禁,表現(xiàn)出主人

公深切的思念。

解析:分析詩句中用得好的字,首先要找動詞或形容詞。此句中的“盈”富有表現(xiàn)力,對這個

字的意思進行解釋,然后分析其表達效果。

(3)參考答案:是說花的可貴。這花本來沒有什么稀奇,只是因為別離太久,想借著花兒表達懷

念之情罷了。這是主人公無可奈何、自我寬慰的話,同時也點明了全詩相思懷念的主題。

解析:分析詩歌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說花的可貴,然后結合詩歌主旨分析結尾兩句的內涵。

8.(1)參考答案:①以景寫“幽”,用“湖山勝處”“槐柳陰”“野徑斜”“水滿”“草深”

等意象寫出環(huán)境之幽靜、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動襯“幽”,以“下鷺”襯“幽”。③以聲

襯“幽”,以“鳴蛙”寫“幽”。

解析:通過詩中意象“湖山勝處”“槐柳陰”“下鷺”“鳴蛙”等加以分析。

(2)參考答案:“律龍”“木筆”著意表現(xiàn)自然界的蓬勃生意,細針密線,又不露痕跡。詩人展

示給讀者的是靜止的竹和花,喚起讀者想象的卻是時時在生長變化之中的動態(tài)的景物。

解析:“猝龍”已經(jīng)過去“頭番筍”,則林中定然留有許多還沒有完全張開的嫩竹;“木筆”

才開放“第一花”,枝上定然留有不少待放的花苞。

(3)參考答案: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發(fā)了怡然自得之樂、閑適之情。尾聯(lián)“嘆息”,

一是嘆志士空老,報國無成;二是嘆往日舊交零落殆盡,頓感寂寞惆悵。

解析:從前六句寫景和后兩句“嘆息”兩方面分析。

9.(1)參考答案:寫了“春江”之水(暗含江邊之“堤”),寫了“密樹”(點出堤上之“柳”),

寫了啼鶯。

解析:認真讀詩句,找出所寫的景物即可。

⑵參考答案:頷聯(lián)“十里籠晴苑,千條鎖故營”,前句著眼于“堤”,后句著眼于“柳”。用

“十里”“千條”分別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現(xiàn)堤的范圍之廣和柳樹的數(shù)量之多。

“苑”指花園、園林,“晴”是“亮麗、明亮”的意思,之所以說“籠晴苑”,是因為堤岸順

著水勢,會有一定的彎曲,像是有意把“晴苑”包含在里面似的,十分形象生動。后句中的

“鎖”是“封鎖、封閉”的意思,形象地表現(xiàn)了柳的數(shù)量之多,以至于把舊時的營壘都遮蔽

了。

解析:可從修辭以及與上下句的關系等角度作答。

(3)參考答案:雨本無香味,但詩人在“雨香飛燕促”中卻說雨“香”,這是用通感的修辭手

法,用嗅覺來表達觸覺和視覺,具體生動地描繪出暮春世界的美麗景色,也與下句“風暖落花

輕”相呼應。

解析:本句詩運用了通感,要寫出通感的表達效果。

10.(1)參考答案:“莽莽”寫出了山嶺重疊、綿延不斷、雄偉險峻、神秘難測的景象。

解析:結合“莽莽”一詞的本義和“萬重山”所展現(xiàn)的景象作答。

(2)參考答案:在心系邊防的詩人的感覺中,孤城的云似乎離邊塞特別近,即使無風,也轉瞬間

就飄出了邊境;孤城的月也好像特別關注防關戍守,還未入夜就早早照臨著險要的雄關。這兩

句詩賦中有興,景中含情(或:融情于景),不但表現(xiàn)了邊城特有的緊張氣氛,而且表達了詩人

對邊防形勢的深切關注。

解析:此聯(lián)融情于景,作答時首先描繪景象,然后表明感情。

(3)參考答案:詩的頷聯(lián)所寫亦為自然情景,質樸平實,但是,這樣的詩句與整首詩聯(lián)結在一起,

在背景的烘托下,就傳遞出緊張、詭奇、驚心的信息??梢娖湔Z言風格是平實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