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岑參及其詩歌研究一、本文概述岑參,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高適并稱為“高岑”,其詩歌以描繪邊塞風光、反映邊塞生活、抒發(fā)豪情壯志為主要特色,是唐代邊塞詩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詩歌不僅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而且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內涵,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旨在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岑參的生平事跡、詩歌風格、主題思想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從而揭示岑參詩歌的獨特魅力和歷史價值。本文首先將對岑參的生平事跡進行詳細的梳理,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經歷、仕途生涯以及邊塞生活的體驗等,以揭示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和源泉。接著,通過對岑參詩歌的深入解讀,分析其詩歌的主題思想、藝術風格以及表現(xiàn)手法,從而揭示其詩歌的獨特魅力和藝術價值。本文還將對岑參詩歌的歷史影響進行探究,分析其在唐代邊塞詩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對后世詩人和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二、岑參生平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岑參,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高適并稱為“高岑”。他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便深受家學熏陶,精通經史,為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岑參的生平經歷豐富多彩,他曾在朝中為官,后出任邊塞節(jié)度使幕府掌書記,這些經歷不僅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也為他提供了獨特的創(chuàng)作視角。岑參的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與他的生活經歷緊密相連。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國家動蕩不安,邊境戰(zhàn)爭頻發(fā)。岑參親身經歷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邊疆的荒涼,這些經歷成為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他的詩歌中充滿了對邊塞生活的描繪,對戰(zhàn)士們的同情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岑參的詩歌風格獨特,既有雄渾豪放的一面,又有清新自然的一面。他的詩歌語言質樸,意境深遠,善于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營造出一種雄渾壯闊的藝術境界。同時,他的詩歌也充滿了人文關懷和現(xiàn)實主義精神,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現(xiàn)實矛盾和人民的苦難生活。岑參的生平經歷和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共同構成了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獨特風格和內涵。他的詩歌不僅是對邊塞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深刻反映。通過對他的詩歌進行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朝時期的社會風貌和文化內涵。三、岑參詩歌的藝術特色岑參善于以雄渾的筆調描繪邊塞的自然風光。他的詩中經常出現(xiàn)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等邊塞特有的景象,這些景象經過他的描繪,變得更加生動而富有感染力。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這種對邊塞風光的描繪,既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壯美,也寄托了詩人對邊塞生活的深深感慨。岑參的詩歌語言質樸自然,卻又不失韻味。他的詩歌語言并不追求華麗的辭藻,而是用平實、通俗的語言來表達深刻的思想和情感。這種語言風格使得他的詩歌更加接近生活,更加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如《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這種質樸的語言,卻生動地描繪了邊塞的蒼茫景象。岑參的詩歌情感真摯,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情懷。他的詩歌不僅表達了對邊塞生活的熱愛,也表達了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深關懷。他的詩歌中充滿了豪情壯志,展現(xiàn)了一種積極向上、奮發(fā)向前的精神風貌。如《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這種對戰(zhàn)爭場面的描繪,既展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激烈,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深關懷。岑參的詩歌還善于運用各種修辭手法,如夸張、比喻、對比等,使得他的詩歌更加生動有趣,更加富有藝術感染力。如《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這種夸張和對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地描繪了邊塞的嚴寒和艱苦。岑參的詩歌以其雄渾豪放、真摯感人的藝術特色,成為唐代邊塞詩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詩歌不僅描繪了邊塞的自然風光和軍旅生活,也表達了對國家和人民的深深關懷,展現(xiàn)了一種積極向上、奮發(fā)向前的精神風貌。四、岑參詩歌的主題與風格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詩歌主題廣泛,風格獨特,對后世影響深遠。他的詩作主題主要集中在邊塞征戰(zhàn)、山水田園、送別懷人以及詠史懷古等方面。在邊塞征戰(zhàn)主題中,岑參通過描繪戰(zhàn)爭的殘酷、士兵的艱辛以及邊疆的壯麗風光,表達了對戰(zhàn)爭與和平的深刻思考。他的詩歌語言雄渾豪放,情感激昂熱烈,展現(xiàn)出一種崇高的英雄主義精神。例如,《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等句,生動描繪了邊疆的艱險與壯美,表現(xiàn)出詩人對戰(zhàn)爭的深刻認識和對抗戰(zhàn)將士的崇高敬意。在山水田園主題中,岑參則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展現(xiàn)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與向往。他的詩歌語言清新自然,意境優(yōu)美,充滿了詩情畫意。如《山房春事二首》中,“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游蜂亂入房。數(shù)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等句,描繪了一幅溫馨而寧靜的田園風光,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生活的獨特感悟。在送別懷人主題中,岑參的詩歌則充滿了真摯的情感和深沉的思念。他善于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來表達離別的痛苦和對友人的眷戀。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等句,既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深深不舍,又展現(xiàn)了邊塞生活的獨特風情。在詠史懷古主題中,岑參則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回顧和反思,表達了對歷史人物的敬仰和對時代變遷的感慨。他的詩歌語言凝重深沉,情感真摯動人。如《逢入京使》中,“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等句,既抒發(fā)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眷戀,又表達了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思考。岑參的詩歌風格雄渾豪放,語言生動有力,情感真摯深沉。他的詩作主題廣泛,內容豐富,既展現(xiàn)了他對邊塞生活的深刻認識和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又表達了他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獨特見解和感慨。岑參的詩歌不僅在唐代詩壇上獨樹一幟,而且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五、岑參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岑參,唐代杰出的邊塞詩人,其詩歌不僅豐富了唐代詩歌的寶庫,更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jù)了重要的地位。他的詩歌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刻的主題內涵,影響了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岑參的詩歌以邊塞生活為主要題材,描繪了邊疆將士的英勇形象,表達了對國家邊疆安全的深切關注。他的詩歌中充滿了豪情壯志,熱情奔放,展現(xiàn)了他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這種精神風貌不僅反映了唐代社會的風貌,也影響了后世文人的創(chuàng)作。在詩歌形式上,岑參勇于創(chuàng)新,他的詩歌語言質樸自然,氣勢磅礴,結構嚴謹,韻律優(yōu)美。他的詩歌風格獨特,既有豪放派的雄渾大氣,又有婉約派的細膩情感,展現(xiàn)了他卓越的詩歌才華。這種詩歌風格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許多詩人都從他的詩歌中汲取靈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詩歌風格。岑參的詩歌主題豐富多樣,既有對邊塞生活的描繪,也有對人生哲理的思考,還有對友情、親情等情感的抒發(fā)。他的詩歌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對人生的思考,對人性的探索,這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探索,使他的詩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豐富的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神對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啟發(fā)了許多文人對人生、對社會、對自然的思考。岑參的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他的詩歌不僅豐富了唐代詩歌的寶庫,也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詩歌風格獨特,思想深刻,對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詩歌不僅反映了唐代社會的風貌,也表達了他對生活、對人生、對人性的獨特理解。他的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六、岑參詩歌的流傳與接受岑參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歌不僅在唐代廣為流傳,而且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詩歌以其雄渾豪放、真摯感人的風格,深受歷代讀者的喜愛。在唐代,岑參的詩歌就已經廣泛流傳。他的詩歌作品被收錄在《全唐詩》中,成為后人研究和欣賞的重要對象。唐代的社會風氣開放,詩歌創(chuàng)作繁榮,岑參的詩歌在這樣的背景下得以廣泛傳播,對當時的詩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岑參的詩歌逐漸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宋代、元代、明代等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都對岑參的詩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賞析。他們不僅欣賞岑參詩歌的藝術魅力,還從中汲取靈感,對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現(xiàn)代社會,岑參的詩歌依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影響力。他的詩歌作品被廣泛翻譯成多種語言,傳播到世界各地。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文學創(chuàng)作,岑參的詩歌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尊重。同時,岑參的詩歌也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岑參的詩歌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久遠,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喜愛。他的詩歌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還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未來,岑參的詩歌將繼續(xù)傳承下去,成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七、岑參詩歌的現(xiàn)代詮釋與評價岑參,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其詩歌作品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進入現(xiàn)代,隨著文學理論和批評方法的不斷更新,岑參的詩歌也獲得了新的詮釋與評價。現(xiàn)代詮釋學對岑參詩歌的研究,更加注重文本內部的深層結構和多義性。通過對岑參詩歌的細致解讀,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其詩歌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和深刻哲理。例如,在岑參的邊塞詩中,他通過對邊塞風光的描繪,展現(xiàn)了邊疆將士的英勇與豪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戰(zhàn)爭和苦難的深深同情。這種深層的情感表達,使得岑參的詩歌具有了更加深遠的影響力。同時,現(xiàn)代文學批評方法也為評價岑參詩歌提供了新的視角。從現(xiàn)代文學的角度來看,岑參的詩歌不僅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高超的詩歌技巧,更重要的是,他的詩歌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岑參的詩歌關注社會現(xiàn)實,關注人民命運,這種關注使得他的詩歌具有了更加廣泛的社會意義。在現(xiàn)代社會中,岑參的詩歌也獲得了新的價值和意義。他的詩歌中所表達的對邊疆生活的熱愛和對人性的探索,與現(xiàn)代社會的某些價值觀念相契合,使得他的詩歌在現(xiàn)代社會中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F(xiàn)代詮釋與評價使得岑參的詩歌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和影響力。通過對岑參詩歌的深入研究,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他的詩歌藝術和社會價值,也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他的詩歌精神。八、結論岑參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詩歌以其雄渾豪放、真摯感人的藝術風格,深受后世讀者的喜愛。他的詩作不僅在形式上繼承和發(fā)展了前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在內容和主題上有所創(chuàng)新,為唐詩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對岑參及其詩歌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詩歌深受邊塞生活的影響,表達了對戰(zhàn)士們的敬佩和同情,對邊疆風光的贊美和向往。同時,他的詩歌也反映了唐代社會的風貌和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岑參的詩歌語言質樸自然,情感真摯熱烈,形象生動鮮明,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他的詩作不僅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而且富有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岑參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詩人,他的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過對岑參及其詩歌的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唐代社會的歷史和文化,也可以更好地欣賞和理解他的詩歌作品。同時,岑參的詩歌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藝術財富,對后世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參考資料:孟浩然是一位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歌作品以清新自然、明快流暢為主要特點,被譽為“孟浩然派”。本文將從生平、詩歌風格和詩歌內容三個方面,對孟浩然的詩歌進行研究。孟浩然(689-740)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之一,他出生于一個湖北襄陽的官員家庭。雖然他從小就愛好文學,但由于家庭背景并不富裕,他并沒有接受過太多正規(guī)的教育。他通過自學和勤奮閱讀,成為了一位才子。在政治方面,孟浩然并沒有得到太多的發(fā)展機會。他曾經赴長安應考進士,但并未成功。這并沒有讓孟浩然放棄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反而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激情。孟浩然的詩歌以清新自然、明快流暢為主要特點。他的詩歌語言簡練、優(yōu)美,用字精準,往往能夠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形象的比喻,表達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孟浩然的詩歌不拘一格,既有長篇大論的抒發(fā),又有短小精悍的絕句。他的詩歌風格獨特,自成一派,被后人稱為“孟浩然派”。這一派別的詩歌注重表現(xiàn)自然美和人生哲理,反對過分雕琢和華麗辭藻,主張以自然、樸實的語言來表達情感和意境。孟浩然的詩歌內容廣泛,涉及山水田園、友情離別、政治時事等多個方面。他的詩歌不僅表現(xiàn)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還表達了對友情和離別的感傷以及政治時事的和思考。在山水田園方面,孟浩然的詩歌以自然、清新、明快為特點,表現(xiàn)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田園生活的向往。他的《登鸛雀樓》、《望洞庭湖》等作品成為了經典的山水田園詩歌之一。在友情離別方面,孟浩然的詩歌表達了他對朋友的深厚情誼和對離別的感傷。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等作品成為了經典的離別詩歌之一。在政治時事方面,孟浩然的詩歌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政治時事。他的《春曉》、《宿建德江》等作品表現(xiàn)了他對當時政治腐敗和社會動蕩的不滿和憂慮。孟浩然的詩歌不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還是反映當時社會現(xiàn)實和政治時事的重要窗口之一。他的詩歌所表現(xiàn)出的清新自然、明快流暢的風格和注重表現(xiàn)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特點,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岑參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之一,他的詩歌作品充滿了濃郁的情感色彩和深刻的人生哲理。他的詩歌內容廣泛,包括描寫自然風光、歌頌友情、歌頌愛情等方面,同時也涉及對人生、社會、歷史等問題的思考。岑參的詩歌作品以描寫自然風光而著名。他以獨特的視角和生動的語言,將自然風光描繪得栩栩如生。他的詩歌中充滿了對自然美的贊美之情,同時也透露出對自然的敬畏和尊重。除了描寫自然風光,岑參的詩歌也涉及到許多社會、歷史問題。他通過自己的作品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現(xiàn)象的不滿和對歷史事件的反思。岑參的詩歌作品不僅僅具有文學價值,更具有思想價值。他的詩歌中既有人生的感悟,也有對社會的思考。他的作品讓人們深刻地體會到了人生的不易和世間的無常。岑參的詩歌作品對后世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他的詩歌風格和創(chuàng)作手法成為了后世許多詩人借鑒的典范。他的作品不僅被廣泛傳頌,更被編入教材中,成為了中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岑參的詩歌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是唐代文學寶庫中的珍品之一。通過對岑參及其詩歌的研究,不僅可以深入了解唐代文化和文學的繁榮發(fā)展,更可以從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啟迪。陳叔寶,中國南朝陳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一位杰出的詩人。他在位期間,不僅倡導文學,更是身體力行,以詩歌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思想。陳叔寶的詩歌成就了他的聲譽。他的作品風格細膩且富于感情,無論是描繪自然風光還是表達人生哲理,都能深入人心。他的詩作不僅受到廣大百姓的喜愛,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作為一位皇帝,陳叔寶雖然未能守住江山社稷,但他在詩歌領域的貢獻卻不可忽視。他對詩歌的熱愛以及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才華,使得他的名字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陳叔寶的詩歌研究,為我們提供了理解他世界觀、人生觀和藝術觀的獨特視角。他的詩作展現(xiàn)了南朝時期的宮廷生活、社會風俗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通過研究陳叔寶的詩歌,我們還可以探究南朝文化對于后代文學的影響,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演變和發(fā)展。陳叔寶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也是中國文學的重要貢獻者。他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的沖突和矛盾,但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才華與成就,使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jù)了一席之地。對陳叔寶及其詩歌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深入了解中國歷史與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岑參(公元715~770年),南陽棘陽(今新野縣)人。與高適并稱為“高岑”,因做過嘉州都督,故后人稱“岑嘉州”。唐代邊塞詩人中最卓越的代表。岑參出生于官僚家庭,幼年喪父,砥礪苦學,遍讀經史。20歲獻書天子,希以此獲取官位而未能如愿。天寶三年(744年),進士及第,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僚佐,后在天寶末年赴北庭,充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判官,其邊塞詩名作大多成于此時。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東歸,經杜甫等舉薦為右補闕。大歷元年(766年)入蜀,初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杜鴻漸僚屬,后任嘉州刺史。大歷三年(768年)罷官,東歸受阻,寓居于蜀。大歷四年(769年)歲末,卒于成都。岑參的詩遠近傳播,影響廣泛。早期詩歌多為寫景、紀游、贈答、送別和嗟嘆仕途不遇之作,其中寫景之作詩風奇峭清麗,如《暮秋山行》《高冠谷口招鄭鄠》《初授官題高冠草堂》等,清麗俊逸,造意煉語俱奇;《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等送別詩亦為抒情佳篇。岑參因邊塞生活體驗極為豐富和充實,亦是盛唐書寫邊塞題材詩歌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詩人。這些詩色調雄奇瑰麗,充滿慷慨報國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樂觀精神,其邊塞詩代表作有《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其詩集最初由杜確于岑參歿后30年編成,凡8卷。后陳鐵民、侯忠義和劉開揚亦為其作有《岑參集校注》和《岑參詩集編年箋注》。約開元二十年(732年),十五歲的岑參移居嵩陽(今河南登封縣)。約開元二十五年(737年),二十歲的岑參西上長安,獻書闕下,但沒有得到提擢,之后屢次奔走在長安、洛陽之間大約十年。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齡任江寧丞,岑參作《送王大昌齡赴江寧》以送。天寶三載(744年),岑參以第二人登進士第,之后是三年的守選期。天寶四載(745年)春,岑參從長安出發(fā),沿京洛大道東進,在孟津渡過黃河,到達河溯之地,尋找陶處士;然后向東北達到新鄉(xiāng)縣,拜訪縣尉王釜;之后經過相州到達鄴城,接著抵達了邯鄲,又經過清河縣到達冀州,之后由冀州向北達到瀛州,而后向西北而行到達安喜縣,拜訪了三叔父岑棓。夏末秋初時,岑參開始南返,先到井陘,拜訪李道士;再到黃河邊的黎陽縣,渡河到南岸的白馬渡,然后向東南直抵潁陽度歲。天寶五年(746年),岑參由潁陽出發(fā)西返長安,先北渡黃河到達舊居之地王屋山,然后北赴晉州,在晉州故地重游;再到絳州,并在參觀驪姬墓;之后東渡黃河到達蒲關,在蒲關寄宿;最后到長安杜陵別業(yè),送安喜縣人郭乂回鄉(xiāng)時作《送郭乂雜言》。為了順利參加的冬集,岑參再次東去潁陽向州府匯報守選情況,并領取應選解文。在等待官府發(fā)放應選解文期間,岑參曾到達匡城縣(在今河南長垣縣西南),受到周縣尉的招待,后于夜晚到達大梁投宿,又曾和好友韓樽在偃師東拜訪景云寺暉上人。秋季,岑參在獲得了官府發(fā)放的應選解文后西歸長安參加冬集,為順利得到授官而作《感舊賦》分送衙門有關“達人”。天寶六載(747年)春季,守選期滿的岑參獲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并在獲授官后創(chuàng)作了《初授官題高冠草堂》。天寶七載(748年),顏真卿任河西隴右軍試覆屯交兵使,岑參在長安作《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以送。次年(749年),高仙芝入朝,表岑參為右威衛(wèi)錄事參軍。岑參于是出塞,赴安西擔任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十載(751年)三月,高仙芝獲授武威太守、河西節(jié)度使,其幕僚岑參等收到消息后前往武威。在武威期間,岑參作有《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等詩。后高仙芝兵敗還朝,岑參便東歸,六月到達臨洮,后約于初秋到達長安。天寶十一載(752年)秋季,岑參與杜甫、高適、儲光羲、薛據(jù)在長安同登慈恩寺塔,作《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次年(753年)春季,顏真卿出為平原郡太守,岑參作《送顏平原》以送。約天寶十三載(754年),岑參應封常清之辟而入其幕府,再次出塞,赴北庭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判官。五月,封常清出師西征,岑參在后方。冬季,封常清破播仙,凱旋歸來時岑參作《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六首》以獻。至德二載(757年)春季,岑參于北庭作《北庭作》。因唐肅宗在鳳翔,岑參遂自北庭到唐肅宗行在,并在鳳翔作《行軍詩二首》等。六月十二日,裴薦、孟昌浩、魏齊聃、杜甫和韋少游五人薦岑參可為諫官,唐肅宗以岑參為右補闕。十月,岑參扈從唐肅宗歸長安。乾元元年(758年),岑參常與左省(門下?。?、右?。ㄖ袝。﹥墒×庞讯鸥?、王維、賈至等唱和,作有《秋夕讀書幽興獻兵部李侍郎》等。次年(759年)三月,岑參大概因為指述權佞而由右補闕轉任起居舍人。四月,暫任虢州長史,五月開始出關赴任。約寶應元年(762年)春季,岑參改任太子中允,不久后兼任殿中侍御史,充任關西節(jié)度判官。十月,天下兵馬元帥雍王李適會師陜州來討伐史朝義,岑參任掌書記。大約在冬季,岑參入長安。約廣德元年(763年),岑參改任考功員外郎,次年(764年)轉任虞部郎中。約永泰元年(765年),岑參轉任庫部郎中。十一月,岑參被貶為嘉州刺史,與少尹成賁一同自長安前往成都。十二月,二人行至梁州(今陜西漢中市),因成都政局紛亂滯留其地。大歷元年(766年)二月,杜鴻漸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表岑參為職方郎中,兼殿中侍御使,岑參遂入其幕府。初夏,岑參自梁州(今陜西漢中市)前往利州益昌(今四川廣元市)與杜鴻漸會合,于四月到達利州益昌(今四川廣元市),六月入劍門關,七月抵達成都。大歷二年(767年)六月,岑參赴嘉州刺史任,作有《招蜀客歸》(《招北客文》)等。次年(768年)七月,岑參因被罷官而自嘉州(今四川樂山市)東歸,到達戎州(今四川宜賓市)時受亡命之徒所阻而無法繼續(xù)沿著水路東歸,滯留滬口,后自陸路北歸成都。約大歷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逝于成都旅舍,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詩歌意境新奇,風格奇峭,氣勢磅礴,想象豐富,詞采瑰麗,熱情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其詩歌的題材涉及到述志、贈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邊塞詩寫得最出色——在盛唐時代,岑參寫的邊塞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突出。少年時期,岑參創(chuàng)作的寫景詩風格清麗俊逸,詩風頗似謝朓、何遜,但語奇體峻,意境新奇,如殷璠《河岳英靈集》所稱道的“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暮秋山行》)、“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詩句,都是詩意造奇的例子。晚年時期,岑參創(chuàng)作的詩歌感時傷亂,漸趨消沉。入蜀后,山水詩中添奇壯特色,隱逸思想在詩中也有了發(fā)展。時間上,岑參寫景詩的創(chuàng)作可分為五個時期:嵩陽隱居時期、出入兩京時期、兩度出塞時期、虢州長史時期、嘉州刺史時期。約開元二十年(732年),時年十五的岑參移居嵩陽(今河南登封縣),開始了一段時間的隱居生活(持續(xù)時間不詳)。在這一階段,岑參常攝取大量明麗靜逸的意象入詩,配以自然沖淡的表現(xiàn)方式,詩風清新淳淡。特別地,因為人生閱歷和智慧的欠缺,岑參此時的寫景詩少了對人世滄桑的體悟和卷跡獨善的思考,更沒有為擺脫世事羈絆而自隱山水的主觀動因,因而其時岑參所抒寫的清音山水完全源于童年時期的審美直覺,是一種純粹的審美。約開元二十五年(737年),二十歲的岑參為求取功名而奔波于兩京之間。在這一階段,生活軌跡的改變給了岑參不一樣的審美體驗,豐富了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風格,如《鞏北秋興寄崔明允》等詩一掃單純描寫清幽之境的方式,選取喧鬧意象,配以冷色調,于雄奇闊大間顯出蒼茫蕭瑟的意境??傮w看來,岑參的寫景詩很好地完成了由山水田園寫景走向邊塞風物寫景的準備和過渡。天寶八載(749年),岑參赴安西充幕府掌書記;天寶十載(751年)初,岑參自邊歸京,這是岑參第一次出塞。在這一階段,岑參的寫景詩以描寫絕域的蒼茫為重心,字里行間彌漫著濃厚的思鄉(xiāng)之情,以愁苦為基調。之后,岑參渡過了二三年半官半隱的生活,期間創(chuàng)作了一些清麗幽雅的寫景詩,這些詩如同岑參早年嵩陽寫景詩的翻版,透出岑參自邊塞歸來后所尋求的審美補償。天寶十三載(754年),岑參再次出塞。入幕北庭后,岑參的報國雄心得到極大的激發(fā),加上封常清的賞識,岑參盡情將英雄主義生發(fā)出的愛國豪情揮灑于西域的奇山異水中,以莫名驚詫的目光來打量邊塞的奇景,不只是覽勝賞美,更是達到了山河之愛和民族之愛的高度統(tǒng)一??傮w來看,岑參兩度出塞時期所創(chuàng)作的寫景詩(西域寫景詩)對中國傳統(tǒng)寫景詩有較強的開拓性意義。題材方面,岑參是最早的廣泛描寫西域景色風光的詩人,真正地將西域景觀引入寫景詩的關照范疇,為中國傳統(tǒng)的寫景詩注入了新的描寫元素;風格方面,岑參的西域寫景詩為傳統(tǒng)意義的寫景詩注入了英雄主義氣息,對中國傳統(tǒng)山水文化內向性的特點有所突破。這兩方面對后世的西域寫景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乾元二年(759年),岑參被貶為虢州長史。因為被貶,岑參心情的失落是必然的。任內,岑參的寫景詩意境上清新可人,體物更為細致,寫景技巧已經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程度。內容上,一些寫景詩透出岑參渴望隱逸山林和遁世逍遙的情緒,這實際上是一種吏隱思想——“仕”是主要情結,“隱”則是暫時的情緒??傮w看來,岑參在這一階段所創(chuàng)作的寫景詩已經褪去了邊塞寫景詩中的雄渾激昂之氣而與其早年的清麗風格對接,大多通過清麗山水抒寫清新恬靜的境界,同時也包含了岑參諸多的心酸和無奈。若其早年嵩陽寫景詩是感性山水的快感直抒,則虢州寫景詩就是理性山水的苦悶訴求。永泰二年(766年),岑參再次被貶,出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赴任途中,岑參懷揣著維護唐王朝統(tǒng)一的責任感,有奮發(fā)向上的激情。到達嘉州(今四川樂山市)后,岑參發(fā)現(xiàn)嘉州(今四川樂山市)是他理想幻滅的山水,岑參在任內所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寫景詩中沒有賞心的快感,只有老去的哀嘆和掛冠東去的期待。在這一階段,岑參的寫景詩是詩性和情性的雙重回歸。風格上,岑參寫景詩的主要風格為“尚清”和“好奇”(“好奇”指愛好新奇事物)。①清幽之境:早年,岑參處于享受山水之樂的創(chuàng)作心境之下,因而多選取淡雅的暖色調景物來構造山林的清麗,同時還大力營造山林的幽靜,創(chuàng)作出的詩歌明白如話,發(fā)于天然,能以簡凈明快的語言表現(xiàn)出山明水秀的直觀印象,境界清朗爽目,曠遠幽深。虢州長史時期,岑參在寫景詩風格方面曾經有過短暫的向嵩陽寫景詩的回歸,而回歸的主題便回歸于清幽之境——通過描寫山水的清麗幽靜來表達閑靜之情。②清寒之境:就本質而言,清寒之境就是孤獨、悲涼之境。出入兩京時期,岑參為契合求仕途中凄清孤獨的心境而大量冷色調的景物來構置清寒之境,因而其創(chuàng)作中的清幽山水也就逐漸褪去了閑靜的幽致而加入了寒冷、蒼茫的冷境。③清逸之境:岑參的一些寫景詩透出一種清新靈動的氣息,還生發(fā)出清逸之境——清遠飄逸的境界。清逸之境是美好景物和開放情懷結合的產物,具有完美的藝術張力,與清幽之境、清寒之境的內斂截然不同。同時,清逸之境又是一種才境,是一種化境,非有才力不能為之。兩度出塞時期,岑參有了釋放才力的契機,加上岑參本身所有的激情和西域瑰麗風光對他的觸發(fā),使得岑參富有創(chuàng)作活力,也讓他能以逸動的詩筆描繪出一出出清新靈動的藝術境界,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便既有清麗的色調,又富有靈動的生機。①好寫奇景:岑參喜歡攝取新奇景物入詩,這使得他的寫景詩(特別是西域寫景詩)自問世就打上了“奇”的烙印。在西域寫景詩中,岑參展現(xiàn)了一幅幅迥異于內陸的異景奇觀,以真實傳神的描寫給人以不一樣的審美感受。同時,在描寫蒼茫的曠野、高險的劍門等內陸景物時,岑參也表現(xiàn)出好奇取勝的特點。因為有這些奇特的景物,岑參好奇的個性得到了最大的激發(fā),反過來,岑參又因為好奇的個性而渲染這種奇特,二者可謂相互契合,相輔相成。②好發(fā)奇思:岑參不僅有善于發(fā)現(xiàn)“奇”的眼睛,而且好發(fā)奇思,能創(chuàng)作出“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暮秋山行》)、“崖口懸瀑流,半空白皚皚”(《終南云際精舍尋法澄上人不遇歸高冠東潭石淙望秦嶺微雨作貽友人》)等將風過山林、瀑布落下這些平常景象寫得奇意盎然的詩句,而由奇思生發(fā)出的奇逸之境則令人嘆為觀止,膾炙人口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便是一例。③好抒奇情:岑參對景物的獨特體味常使他生發(fā)出一種奇情,這些奇情異彩多樣、不同凡響。岑參早期寫景詩中純粹的審美對于喧囂的俗世而言是一種情感上的超越,是某種程度上的一種奇情;兩度出塞時期,岑參多通過西域奇景抒發(fā)或渲染英雄豪情,往往出奇制勝,寫出一種對立的和諧美,如面對旅途的艱辛時生發(fā)出激昂的豪情,以及將邊塞的苦寒蒙上清麗的面紗,人置于其中而充盈著樂觀的豪情,可謂翻新出奇。④好用奇字:岑參在寫景詩的詩句中總是使用一些奇巧的字來增加對景物的修飾,使詩句具有更風韻的藝術感官,如用奇巧的動詞將兩個景物聯(lián)系起來,使之具有明晰的層次感,將生機注入景物中,營造出一種奇趣;或通過對動詞的精心選取來將原本不可捉摸的抽象事物系于具體景物中,從而使之變?yōu)榭梢愿兄木唧w物象。兩度出塞時期,岑參在立功邊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將西北荒漠的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用慷慨豪邁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fā)展,別具一種奇?zhèn)邀愔?,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tǒng)格局,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的描寫題材和內容范圍。雄偉壯美的形象和奇麗闊大的場景是岑參邊塞詩的突出成就,也是岑參邊塞詩不同于高適等人邊塞詩的突出的藝術特色。簡要而言,岑參創(chuàng)作的邊塞詩能通過雄偉的景象將讀者帶入一個遼闊廣大的、神話一般的世界,給讀者以奮發(fā)向上的力量,具有一種雄渾奔放的特色。具體來看,岑參因曾先后擔任右威衛(wèi)錄事參軍、伊西北庭支度副使等軍職,隨高仙芝、封常清等兩次駐守西北邊疆,到過安西、北庭等地,有長期的邊塞生活體驗,又同都護、判官們有較多的交往。一方面,岑參在創(chuàng)作的邊塞詩中描繪西北地區(qū)的沙漠、雪山、火山等光怪陸離、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奇跡般地再現(xiàn)了西北地區(qū)的奇寒奇熱、變幻莫測和俏麗多姿。描寫沙漠的有《過酒泉憶杜陵別業(yè)》、《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和《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描寫雪山有《北庭貽宗學士道別》、《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描寫火山的則有《火山云歌送別》、《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等。另一方面,岑參在創(chuàng)作的邊塞詩中還記敘了戍邊將士從軍、出征、殺敵、受降等場景,刻畫出一批堅韌不拔、威武雄壯戍邊將士的雄偉而壯美的形象,如《送人赴安西》一詩刻畫出一個意氣風發(fā)、斗志昂揚地奔赴安西的長安征人,《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一詩則刻畫出不畏風霜嚴寒地揚鞭催馬飛奔前方的宇文判官,《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趙將軍歌》和《玉門關蓋將軍歌》等則刻畫出一群能征善戰(zhàn)、威風凜凜的大將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岑參在邊塞詩中還寫到了小吏和士兵,如《題鐵門關樓》刻畫出一個堅強無比的守關小吏形象,《玉門關蓋將軍歌》、《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和《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則刻畫出出征戰(zhàn)士所向披靡的英雄群像。在寫景中抒情,把抒情和寫景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這是岑參邊塞詩的又一藝術特色。在詩歌中表現(xiàn)情和景的方式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方式是先景后情,情因景生,即景抒情,岑參邊塞詩中用得最多的就是這種方式,岑參邊塞詩中的《銀山磧西館》、《北庭作》、《臨洮客舍留別祁四》、《發(fā)臨洮將赴北庭留別》、《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等便采用這種方式;除了先景后情的寫法外,在詩歌中表現(xiàn)情和景還有一種比較常用的方式,即邊寫景邊抒情,岑參邊塞詩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便采用這種方式;在詩歌中表現(xiàn)情和景還可以采用通篇描寫景物而將思想感情暗含其中的方式,岑參邊塞詩中的《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等便采用這種方式。語言清新俊秀,韻律靈活多變,不斷地創(chuàng)新求奇,這是岑參邊塞詩的第三個藝術特色。在語言方面,岑參邊塞詩語言的最突出的特色是“奇”,但既非“奇險”,亦非縟麗,而是奇逸、奇麗、俊奇。他的這種語言風格是以通俗淺近的口語、俊秀挺拔的筆調為基礎的,通過奇特的想象表現(xiàn)富有傳奇色彩或童話般的生活而錘煉出來的,類似李清照詞那樣“用淺俗之語,發(fā)清新之思”,具體表現(xiàn)為“橋跨千仞危,路盤兩崖窄”(《題鐵門關樓》)等生動形象的比喻語句和“花撲征衣看似繡,云隨去馬色疑驄”(《青門歌送東臺張判官》)等清秀奇妙的擬人語句,以及“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出神入化的夸張語句。總而言之,岑參邊塞詩的語言恰如洪亮吉所說的“奇而入理”——多為前人所未發(fā),但并非憑空捏造,而是從生活體驗中得來的。在韻律方面,岑參邊塞詩是很有創(chuàng)造性的——岑參邊塞詩的用韻不拘一格,遠紹樂府(樂府古詩一般采用通篇一韻或一篇中數(shù)次換韻兩種方式),近師初唐的押韻方式,綜合而采用隨物賦形的押韻方法,頗具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既增強了詩的節(jié)奏感和音韻美,又使得詩歌的層次更加分明——詩歌在用韻往往采用一韻一個層次的方式,還有利于在換韻中表現(xiàn)詩人的復雜多變的思想感情,以及增強詩歌的藝術感染力。唐代殷璠:參詩語奇體峻,意亦造奇。至如“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可謂逸才。又“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宜稱幽致也。(《河岳英靈集·卷中》)宋代周紫芝:參詩清麗有思,殊復可喜。觀少陵所謂“岑參兄弟皆好奇,攜我遠來游渼陂”之句,則亦可以得其為人之大略矣。(《太倉稊米集·卷六十七·書岑參詩集后》)宋代許顗:岑參詩亦自成一家,蓋嘗從封常清軍,其記西域異事甚多。如《優(yōu)缽羅花歌》、《熱海行》,古今傳記所不載者也。(《彥周詩話》)南宋陸游:予自少時,絕好岑嘉州詩。往在山中,每醉歸,倚胡床睡,輒令兒曹誦之,至酒醒,或熟睡,乃已。嘗以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跋岑嘉州詩集》)南宋時少章:高適才高,頗有雄氣,其詩不習而能,雖乏小巧,終是大才。岑嘉州與子美游,長于五言,皆唐詩巨擘也。(《唐百家詩選評》,吳師道《吳禮部詩話》所引)南宋劉克莊:岑參、賈至輩句律多出于鮑,然去康樂地位尚遠。(《后村詩話續(xù)編·卷二》)明代徐獻忠:嘉州詩一以風骨為主,故體裁峻整,語亦造奇,持意方嚴,竟鮮落韻。五言古詩從子建以上,方足聯(lián)肩。古人渾厚,嘉州稍多瘦語,此其所不迨亦一間耳。其他乃不盡人意。要之,孤峰插天,凌拔霄漢,時華潤近人之態(tài),終然一短。(《唐詩品》)明代顧璘:①岑參最善七言,興意音律不減王維,乃盛唐宗匠。②岑詩好起語華艷,初聯(lián)放寬,次聯(lián)突出奇語,平平結,最有法。(《批點唐音》)明代王世貞:①高岑一時,不易上下。岑氣骨不如達夫,遒上而婉縟過之。選體時時入古,岑尤陟健。歌行磊落奇俊,高一起一伏,取是而已,尤為正宗。(《藝苑卮言·卷四》)②五言近體,高岑俱不能佳。七言,岑稍濃厚。(《藝苑卮言·卷四》)③盛唐七言律,老杜外,王維、李頎、岑參耳。李有風調而不甚麗,岑才甚麗而情不足,王差備美。(《全唐詩說》)明代周履靖:①萬仞則不用過句,陟頓便說他事,岑參專高此法。②前后、重三迭四用兩三字貫串,極精神好誦,岑參所長。(《騷壇秘語》)明代胡應麟:①古詩自有音節(jié)。陸、謝體極俳偶,然音節(jié)與唐律迥不同。唐人李、杜外,惟嘉州最合。襄陽、常侍雖意調高遠,至音節(jié),時入近體矣。(《詩藪·內編·卷二》)②常侍五言古,深婉有致,而格調音節(jié),時有參差。嘉州清新奇逸,大是俊才,質力造詣,皆出高上。然高黯淡之內,古意猶存;岑英發(fā)之中,唐體大著。(《詩藪·內編·卷二》)③高、岑井工起語,岑尤奇峭,然擬之宣城,格愈下矣。(《詩藪·內編·卷二》)④嘉州格調嚴整,音節(jié)宏亮,而集中排律甚稀。(《詩藪·內編·卷四》)明代許學夷:盛唐五吉律,惟岑嘉州用字之間有涉新巧者,如“孤燈然客夢,寒件掏鄉(xiāng)愁”、“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xiāng)愁”,大約不過數(shù)聯(lián)。然高、岑所貴,氣象不同,學者不得其氣象,而徒法其新巧,則終為晚唐矣。(《詩源辯體》)明代胡震亨:岑詞勝意,句格壯麗,而神韻未揚;高意勝詞,情致纏綿,而筋骨不逮。岑之敗句,猶不失盛唐;高之合調,時隱逗中唐。(《唐音癸簽·卷十》)明代陸時雍:①大則雅,小則巧。岑參多以巧用。(《唐詩鏡》)②岑參好為巧句,真不足而巧濟之,以此知其深淺矣。故曰“大巧若拙”。(《詩鏡總論》)明末清初賀貽孫:詩家化境,如風雨馳驟,鬼神出沒,滿眼空幻,滿耳飄忽,突然而來,倏然而去,不得以字句詮,不可以跡相求。如岑參《歸白閣草堂》云:“雷聲傍太白,雨在八九峰。東望白閣云,半入紫閣松。”又如《登慈恩寺》詩中間云:“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辈晃ㄗ髡咧链?,奇氣一往,即諷者亦把捉不住,安得刻舟求劍,認影作真乎?(《詩筏》)明末清初徐增:岑嘉州詩豁達醒快,如聽河朔豪杰說話,耳邊朗朗。(《而庵說唐詩》)明末清初王夫之:高、岑以氣取篇,五言近體,自非其長,句短氣浮,固必有趨蹶之患。排律于體,以紆長為優(yōu),則氣可相稱,則較之儲、孟,尤足以盡其才矣。(《唐詩評選》)清代譚宗:參集詩雖不多,然篇皆峭倬,精思矗起,必迥不同于人,豈惟達夫不中比擬,即一時王、孟諸作手,要之總非其倫。乃千古以高岑稱,何其冤也。(《近體秋陽》)清代毛先舒:①岑棘陽《慈恩浮圖》詩,便“東”、“冬”通用。“四角”二語,拙不入古,酷為鈍語。至“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漾漾”,詞意奇工,陳、隋以上人所不為,亦復不辦,此處乃見李唐古詩真色。②嘉州《輪臺》諸作,奇姿杰出,而風骨渾勁,琢句用意,俱極精思,殆非子美、達夫所及。(《詩辯坻》)清代顧安:高、岑性情開朗,故詩皆爽健。其不至于淺薄者,以高能用折筆,岑能用添筆也。(《唐律消夏錄·卷四》)清代張文蓀:高、岑并稱,高骨較健,岑氣較雄。(《唐賢清雅集》)清代沈德潛:①參詩能作奇語,尤長于邊寒。②嘉州五言,多激壯之音。(《唐詩別裁》)清代薛雪:岑嘉州“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正謂闕事甚多,不能診縷上陳,托此微詞。后人不察其心,至有以奸諛目之,亦屬恨事。(《一瓢詩話》)清代彭端淑:嘉州自是奇才,其詩雄健絕人,七古尤高。(《雪夜詩談·卷上》)清代翁方綱:嘉州之奇峭,人唐以來所未有。又加以邊塞之作,奇氣益出。風會所感,豪杰挺生,遂不得不變出杜公矣。(《石洲詩話·卷一》)清代管世銘:(七絕)王、李以外,岑嘉州獨推高步。唯去樂府意漸遠。(《讀雪山房唐詩序例》)清代洪亮吉:詩奇而人理,乃謂之奇。若奇而不入理,非奇也。盧玉川、李昌谷之詩,可云奇而不入理者矣。詩之奇而人理者,其惟岑嘉州乎。(《北江詩話》)清代劉熙載:高常侍、岑嘉州兩家詩,皆可亞匹杜陵。至岑超高實,則趣尚各有近焉。(《藝概·詩概》)清代佚名:岑嘉州曠世逸才,其詩雄健絕人,七古尤高。(《不敢居詩話》)近代丁儀:其詩辭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人比之吳均、何遜,蓋就其律詩言也,時亦謂之“嘉州體”。至古詩、歌行,間亦有氣實聲壯之作;《走馬川》詩三句一轉,雖變自柏梁,亦為創(chuàng)作。(《詩學淵源·卷八》)唐代裴薦、孟昌浩、魏齊聃、杜甫、韋少游:宣議郎試大理評事攝監(jiān)察御史賜緋魚袋岑參,右。臣等竊見岑參識度清遠,議論雅正,佳名早立,時輩所仰。今諫諍之路大開,獻替之官未備,恭惟近侍,實藉茂材。臣等謹詣閣門奉狀陳薦以聞,伏聽進止。(《為遺補薦岑參狀》)唐代杜確:早歲孤貧,能自砥礪,遍鑒史籍,尤工綴文,屬辭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閭里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時議擬公于吳均、何遜,亦可謂精當矣。(《岑嘉州集序》)元代辛文房:參累佐戎幕,往來鞍馬烽塵間十馀載,極征行離別之情,城障寒堡,無不經行。博覽史籍,尤工綴文,屬詞清尚,用心良苦。詩調尤高,唐興罕見此作。放情山水,故常懷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與高適風骨頗同,讀之令人慷慨懷感,每篇絕筆,人輒傳詠。(《唐才子傳》)近現(xiàn)代文學史家鄭振鐸:岑參是開、天時代最富于異國情調的詩人。(《中國文學史》)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彭蘭:在他短短的一生中,勇于進取、熱愛祖國的思想是始終貫穿的。在詩歌藝術上,筆姿挺秀,想象豐富,立意新穎,造語奇特,富于浪漫主義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們借鑒。(《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第二卷》)有一次,岑參辦完軍務要趕回西域,途中經過赤亭。當?shù)厥叺膶⑹空堘瘏⒃诔嗤け谏项}詩,岑參沒有拒絕,于是提筆在壁上寫了一首詩。寫完之后,有個稚嫩的聲音將它念了出來,岑參回頭一看,發(fā)現(xiàn)是個小孩。岑參對西域邊疆有能念漢語的小孩感到十分驚訝,忍不住詢問起來。一位守邊將士說:“這個小孩是離這里不遠的放羊娃,他會說漢語,是我們允許他在這邊放羊的。有一次大風雪,我們迷了路,就是他救了我們十三個士兵。”岑參對這個放羊娃感到很好奇,于是問他:“是誰教你說漢語的?”放羊娃答道:“是我爹爹?!闭f著,從懷里掏出一本書。岑參不認識回鶻語,放羊娃告訴他:“這是《論語》,是我爺爺寫的,爺爺說,這里面有好多好多的道理,讓我慢慢看?!贬瘏⒏械绞中牢?,于是提筆給他寫了幾個字:“論語博大,回鶻遠志?!狈叛蛲藁氐郊乙院?,把題了字的書給父親看,放羊娃的父親聽說大詩人岑參來到了這邊,十分激動,于是帶著小孩去拜訪岑參。放羊娃的父親告訴岑參:“我們本來在漠北草原,本來也是世代讀書,因為宮廷內亂才逃到這邊避禍的,教他漢語是要他記住自己的根?,F(xiàn)在我身體不行了,希望您能收他為徒,教導他成為有用的人?!贬瘏⑷粲兴?,邊疆很缺翻譯,要是有人能翻譯兩族的語言,肯定會對邊防很有幫助。他畢竟不會長期留在這里,于是說:“我現(xiàn)在愿意收他為義子,但要把他帶走,您愿意嗎?”放羊娃的父親雖然很想讓放羊娃留下來做伴,但是為了放羊娃的將來,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岑參帶走放羊娃之后,將放羊娃改名為岑鶻。岑參發(fā)現(xiàn)岑鶻天資聰穎,并且異常好學,因此十分喜歡。在岑參的細心教導下,岑鶻精通兩族語言,并且能寫一手好詩。后來,岑鶻作為翻譯家,在漢族與邊疆的事業(yè)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新疆吐魯番市以東42公里處)506號墓穴中出土過一件獨特的用紙糊的棺材。糊棺紙都是當時用后廢棄的西、庭二州一些驛站賓館的馬料收支帳,時間大多在天寶十二年(753年)至十四年(755年)。帳本中多次出現(xiàn)“封大夫”(封常清,唐代北庭都護)及其親屬的帳單,還有一張帳單上記的是“岑判官馬柒匹共食青麥叁豆伍勝,付健兒陳金”。這張賬單糊在一個獨特的罩在尸體的紙棺上,紙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沒有底。天寶末年,在駐節(jié)西州的北庭都護、伊西節(jié)度使封常清幕府中當判官且姓岑的只有岑參一人,所以史學家斷定這里的“岑判官”就是岑參。從而得出賬單的意思是:岑參等人的七匹馬在驛站用了馬料,把馬料錢付給了驛卒陳金。高岑詩派,唐代詩歌流派,又稱“高岑邊塞詩派”或“盛唐邊塞詩派”。按學術界對“高岑邊塞詩派”的理解,此派是指以高適、岑參為主,包括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盛唐時期以寫邊塞題材而著稱的一群詩人。對于“高岑邊塞詩派”和“盛唐邊塞詩派”之類的提法,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孟二冬經過分析后認為“派”的說法不符合實際且缺乏科學依據(jù),同時,這類提法既容易使人忽視高適、岑參等人其他題材的詩歌,也容易使人忽略其他人的邊塞詩,是弊大于利的,應該如何對待這類提法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注:據(jù)孟二冬查證,“邊塞派”這一名稱最早出現(xiàn)在胡云翼所著的《唐代的戰(zhàn)爭文學》(1927年初版)一書中,是胡云翼于國難當頭、民族危難之際在民族精神的鼓舞下提出的。其時,“邊塞派”指的是有唐一代描寫戰(zhàn)爭與邊塞的詩人。之后,“邊塞派”的內涵由大而?。喝啤⑻啤?、岑為主。久而久之,“盛唐邊塞詩派”似乎已成為了高適、岑參的代名詞,甚至有人認為“邊塞詩派”等同于“高岑詩派”。岑參歿后三十年,其子岑佐公收集其遺文,請杜確編成《岑嘉州詩集》八卷,這是岑參詩文編集的開始。到宋代,《岑嘉州詩集》演變?yōu)榘司怼⑵呔?、十卷三種刊本。宋刊十卷本已佚;通行的《四部叢刊》影印七卷本,似由宋刊七卷本演變而來;而《全唐詩》四卷本,則似由宋刊八卷本演變而來?,F(xiàn)代點校版有陳鐵民、侯忠義參校多種版本后所作的《岑參集校注》等。據(jù)陳鐵民、侯忠義的《岑參集校注》,岑參現(xiàn)存詩403首,文有《感舊賦》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和墓銘兩篇(即《果毅張先集墓銘》和《唐博陵郡安喜縣令岑府君墓銘》)。關于岑參的籍貫,杜確《岑嘉州集序》、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馬端臨《文獻通考》、辛文房《唐才子傳》和《全唐詩》等均記載岑參的籍貫為“南陽”,此即“南陽說”;《法苑珠林》和《大清一統(tǒng)志》等則記載岑參的籍貫為“江陵”,此即“江陵說”。據(jù)聞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證》,岑參是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其先世本居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南朝梁時其六世祖岑善方徙居江陵。諸書稱岑參為南陽人,大概是從其郡望而言。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廖立《唐代戶籍制與岑參籍貫》則稱“岑參祖輩不居南陽棘陽已數(shù)百年,說是南陽人,與實際相距過遠?!鼻摇搬现虢辏葬品绞?。善方孫文本自江陵歸唐,累官至中書令,當為岑參是江陵人的根據(jù)。但自文本以后,岑參之祖及父均不居江陵,岑參更是一生未涉江陵一步,說是江陵人,也與實際情況不符?!辈⑼ㄟ^考察唐代戶籍制等認為“稱為‘江陵人’,作為郡望,也不可靠。二者相較,恐怕還是‘南陽人’根據(jù)充分一些?!鼻摇啊耆恕f是不足據(jù)的?!笨偠灾?,“南陽說”和“江陵說”各有依據(jù),二說是非難斷而以“江陵說”為主流。①開元二年說:曹濟平《岑參生年的推測》根據(jù)岑參《感舊賦》中“參年三十未及一命”的“三十”為實指,稱岑參年三十而做賦,即應作于天寶二載(743年),次年及第,從天寶二載(743年)逆推二十九年得岑參生于開元二年(714年)。按照此說,則廣德元載(756年)岑參創(chuàng)作《秋夕讀書幽興獻兵部李侍郎》時已經五十歲,與詩中表示四十五歲左右的“四十強”一詞不協(xié),故此說不可成立。②開元三年說:聞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證》以杜確《岑嘉州集序》所言岑參“天寶三載進士高第”一語為基點,對岑參在《感舊賦》、《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行軍詩二首》、《銀山磧西館》、《北庭作》和《秋夕讀書幽興獻兵部李侍郎》六篇詩文中所自言的年歲左右權衡,認為《初授官題高冠草堂》一詩創(chuàng)作于天寶三載(744年)且詩中“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闌”的“三十”為實指,同時認為及第當年授官,最終得到矛盾最少的岑參的生年為開元三年(715年)。此說中聞一多主觀臆斷《感舊賦》、《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行軍詩二首》、《銀山磧西館》和《北庭作》五篇詩文中的歲數(shù)是“虛歲(虛指)”還是“實歲(實指)”,與“開元二年說”有類似的問題,還與唐代銓選制度不合,所以此說亦不能成立。③開元四年說: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注》中的《岑參年譜》認為廣德元載(763年)時岑參至多四十八歲,推得岑參生于開元四年(716年)。此說順“開元三年說”而來,存在未提出“四十八歲”為“四十強”的依據(jù)等問題,所以此說亦不能成立。④開元五年說:孫映逵《岑參生年考辨》先根據(jù)《敬酬杜華淇上見贈兼呈熊曜》和《冀州客舍酒酣貽王綺寄題南樓》所注的“時王子欲應制舉西上”等認為天寶三載(744年)時岑參在河朔漫游,不可能在在長安及第,然后以《玉芝堂談薈·卷二·歷代狀元》所載的“天寶三年進士二十九人,狀元羊襲吉”與《唐才子傳·卷三·岑參》所載的“天寶三年趙岳榜”互異為出發(fā)點,通過論證得出杜確《岑嘉州集序》中的“天寶三載進士高第”是“天寶五載進士高第”之訛這一初步結論,然后由岑參及第、授官在天寶五載(746年)而時年三十推得岑參的生年為開元五年(717年)。此說無法推翻《岑嘉州集序》、晁公武《郡齋讀書志》、馬端臨《文獻通考》等文獻關于岑參于天寶三載(744年)中第的記載,岑參是“天寶五載進士高第”的說法依據(jù)不足,所以此說亦不成立。⑤開元六年說:賴義輝《岑參年譜》依據(jù)《行軍詩二首》題下原注的“時扈從在鳳翔”等推斷出《行軍詩二首》創(chuàng)作于至德二載(757年),然后認為“吾竊悲此生,四十幸未老”中的“四十”為實指,推得岑參的生年為開元六年(718年)。學界對此說的誤讀、誤解很深:此說認為岑參二十七歲及第而三十歲授官,但聞一多之后的論者往往將此說中岑參的生年為開元六年(718年)這一結論放到聞一多的論證體系來推演,從而認為此說“粗疏不可通,早為學界所不取”,輕易否認。⑥開元七年說:王勛成《岑參入仕年月及生年考》根據(jù)有關岑參生平的文獻均未言及他于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及第后以制舉或宏詞、拔萃登科認為岑參是“按吏部常調即守選期滿經冬集銓選而釋褐的”,又認為杜確《岑嘉州集序》不言岑參守選而只在他“進士高第”后接著說“解褐右內率府兵曹參軍”是因為守選在唐代是人盡皆知的,無需明言,不能因此而錯誤地認為岑參解褐授官也在天寶三載(744年),并以岑參在天寶三載(744年)至天寶六載(747年)間的出游經歷說明岑參及第后未立即授官,而是在守選,且于天寶六載(747年)春守選期滿,然后依據(jù)唐代的銓選制度認為岑參必須“守選三年”后于天寶六載(747年)十月赴長安參加冬集,然后于第二年(748年)春“釋褐右內率府兵曹參軍”,然后以《初授官題高冠草堂》創(chuàng)作于天寶七載(748年)且詩中“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闌”的“三十”是實指為依據(jù),推得岑參的生年為開元七年(719年)。此說所提出的“守選三年”是如何算的有待商榷。類比唐代詩人許棠的守選經歷可知,“守選三年”指的應該是指進士及第當年春天至正常情況下順利得到吏部授官之年的春天,期間整整三年,由此可以“自然而然”地推出可取的是“開元六年說”(說法⑤)而非“開元七年說”(說法⑥),且按“開元六年說”來與《感舊賦》、《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行軍詩二首》、《銀山磧西館》、《北庭作》和《秋夕讀書幽興獻兵部李侍郎》六篇詩文的創(chuàng)作時間推算岑參創(chuàng)作各篇時的歲數(shù),推算結果與詩文中岑參自言的歲數(shù)絲毫沒有捍格抵牾之處??偠灾?,岑參的生年應為開元六年(718年)。對于岑參的去世時間和地點,學界主要有五種說法:①賴義輝《岑參年譜》認為岑參卒于大歷四年(769年);②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注》中的《岑參年譜》認為岑參于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旅舍;③聞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證》認為岑參于大歷五年(770年)正月卒于成都旅舍,且時間在正月二十一日前;④郭沫若《李白與杜甫》則認為岑參卒于大歷四年十二月下旬(對應770年),未提到岑參去世之地;⑤王勛成《岑參去世年月辨考》認為岑參可能于大歷四年(769年)十月左右病逝于東歸途中的船上,其地可能在嘉、戎一帶,而非成都之旅舍。杜甫有《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一詩,詩序稱“大歷五年正月二十一日,卻追酬高公比作”,又稱“海內忘形故人”而不及岑參,由此可知岑參卒于大歷五年(770年)正月二十一日杜甫作此詩時前,說法①總體可信。說法②則忽略這一點及岑參大歷五年并無可查行事的事實,又機械地解讀《東歸留題太常徐卿草堂》中的“封酒棕花香”而認為詩作于大歷五年春夏間,故此說不成立。說法③和說法④則均認為岑參《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中的“裴公”指的是裴冕,由裴冕卒于大歷四年(769年)十二月初四日或二十七日來確定岑參去世于裴冕卒后,前者是未考慮岑參去世消息傳遞所經歷的時間及正月元旦后百業(yè)休息的時間等的結論,后者則是綜合考量后的結論。但考之史籍可知裴冕家人丁既不興旺,又無兄弟、子侄八人的記述,與詩中“門瞻駟馬貴,時仰八龍名”中的“八龍”(一作“八裴”)之典不合,而許孟容《唐故侍中尚書右仆射贈司空文獻公裴公神道碑銘》記裴耀卿“歸葬絳州”且“有子八人,遂、泛、淑、綜、延(脫十九字)漢數(shù)(脫三字)豈德與祖同歟?綜、皋最知名”,既合“還鄉(xiāng)絳老迎”,且以裴耀卿八子去釋“八龍”或“八裴”之典更是再貼切不過的,所以《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中的“裴公”指的是裴耀卿而非裴冕,因而無法坐實岑參卒于裴冕之后,二說就都不能成立。岑參首次東歸“一直是南下東行的路線,并無‘往來’于巴山之跡”,而《青山峽口泊舟懷狄侍御》稱“往來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酒吧行業(yè)營銷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制定與實施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瓦楞紙箱行業(yè)營銷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制定與實施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鈑金加工行業(yè)資本規(guī)劃與股權融資戰(zhàn)略制定與實施研究報告
- 柒牌男裝的綜合調查
- 網(wǎng)絡工程師工作計劃(一)
- 快艇操作知識培訓班課件
- 河北省秦皇島市部分示范高中2024屆高三下學期三模英語試題
- 中國婦科炎癥外用藥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投資分析報告【三】
-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第二學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練習化學試卷(三)
- 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防控
- 數(shù)學-2025年高考綜合改革適應性演練(八省聯(lián)考)
- 2024-2025學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qū)三上數(shù)學期末調研試題含解析
- ISO 56001-2024《創(chuàng)新管理體系-要求》專業(yè)解讀與應用實踐指導材料之10:“5領導作用-5.4創(chuàng)新文化”(雷澤佳編制-2025B0)
- 【物 理】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冊物理寒假作業(yè)人教版
- 2024年期貨居間業(yè)務代理合同范本2篇
- 2024-2025學年上學期杭州初中英語九年級期末試卷
- 網(wǎng)絡與信息安全管理組織機構設置及工作職責
- 醫(yī)院后勤節(jié)能降耗工作計劃
- 2024年醫(y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guī)范培訓課件
- 2024國家級天然氣購銷合作協(xié)議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