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xué)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二中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1頁
2022-2023學(xué)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二中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2頁
2022-2023學(xué)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二中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3頁
2022-2023學(xué)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二中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4頁
2022-2023學(xué)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二中高一年級下冊期末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xué)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二中高一下

學(xué)期期末語文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材料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保ā毒鸥琛罚┳詮那鞒鲞@動人的詩

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

這里得到了啟發(fā)。如謝莊《月賦》說:“洞庭始波,木葉微脫。”陸厥的《臨

江王節(jié)士歌》又說:“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痹谶@里我們看見

“木葉”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木葉”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

“樹葉”,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說明的,可是問題卻在于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

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

首先我們似乎應(yīng)該研究一下,古代的詩人們都在什么場合才用“木”字呢?

也就是說都在什么場合“木”字才恰好能構(gòu)成精妙的詩歌語言?自屈原開始把

它準(zhǔn)確地用在一個秋風(fēng)葉落的季節(jié)之中,此后的詩人們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

取得鮮明的形象,“木”仿佛本身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它的第一個藝

術(shù)特征。

要說明“木”它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

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

的存在。敏感而有修養(yǎng)的詩人們正在于能認(rèn)識語言形象中一切潛在的力量,把

這些潛在的力量與概念中的意義交織組合起來,于是成為豐富多彩一言難盡的

言說。“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

料”“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她想起了樹干,

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因為葉子原不是屬于木質(zhì)的,“葉”因此常被排斥到

“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排斥也就是為什么會暗示著落葉的緣故。而

“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lián)想。

所謂:“午陰嘉樹清圓。”(周邦彥《滿庭芳》)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

“午陰”更為真實的形象。然則“樹”與“葉”的形象之間不但不相排斥,而

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為它們之間太多的一致,“樹葉”也就不會比一個單

獨的“葉”字多帶來一些什么,在習(xí)于用單詞的古典詩歌中,因此也就從來很

少見“樹葉”這個詞匯了。至于“木葉”呢,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

“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shù)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nèi)菀紫肫鹆藰涓?,而且還會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

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

“木”呢,那就說不定,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

不是濕潤的;我們所習(xí)見的門栓、棍子、桅桿等,就都是這個樣子;這里帶著

“木”字的更為普遍的性格。盡管在這里“木”是作為“樹”這樣一個特殊概

念而出現(xiàn)的,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卻依然左右著這個形象,于

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

的氣息。"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边@落下絕不是碧綠柔軟的葉子,

而是‘鼠宰飄零透些微黃的葉子,我們仿佛聽見了離人的嘆息,想起了游子的漂

泊。它不同于:“靜夜四無鄰,荒居引舊業(yè)貧;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p>

(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中的黃葉,因為那黃葉還是靜靜地長滿在一樹上,

在那蒙蒙的雨中,它雖然是具有“木葉”微黃的顏色,卻沒有“木葉”的干燥

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飄零之意?!澳救~”所以是屬于風(fēng)的而不是屬于雨的,

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

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shù)形象的領(lǐng)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金。

(摘編自林庚《說“木葉”》)

材料二:

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木”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帶來了整個疏

朗的清秋的氣息”呢?大量的古詩證明“木”與秋天似乎并無必然聯(lián)系。陶淵

明的《歸去來兮辭》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榮”,就是指春夏季枝葉繁茂的樹。

李白的《梁園吟》寫道:“荒城牢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云?!逼渲械摹澳尽?/p>

就是寫夏季高大茂盛的樹。還有杜甫有名的詩句“城春草木深”《春望》)及韋

應(yīng)物的“春深草木稠”(《游靈巖寺》,寫的都是春天長勢挺拔、生機盎然的樹,

但都未用“樹”而用“木”。

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說:“樹”就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與

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lián)想”呢?其實也不然?!皹洹币渤31还旁娙擞脕?/p>

描寫枝干枯禿、少葉或無葉的疏朗的形象的,比如杜甫寫深秋景色的詩句“黃

牛峽靜灘聲轉(zhuǎn),白馬江寒樹影?。ā端晚n十四江東覷省》)”;馬戴的詩句“落

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漏上秋居》),用的卻是“樹”。李白的有些詩也是

如此,如“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草”(《浦陵行送別》),“霜落荊門

江樹空,布帆無恙掛秋風(fēng)”(《秋下荊門》),“烏鶯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戰(zhàn)城南》);而馬致遠(yuǎn)的“枯藤老樹昏鴉”(《秋思》則更是眾所周知的了。

至于古人為何喜歡用“木葉”或“落木”而不“樹葉”呢?筆者認(rèn)為可以這

樣解釋:“木”“落”“葉”在古代漢語中都是入聲字,入聲是一個短促的調(diào)

子,“木葉”或“落木”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種擲地有聲的鏗鏘的韻律美。還

有可能是因為“木”字在書面語中用得較多,“樹”字在口語中用得較多,

“木葉”比“樹葉”莊重些。更為重要的是,“木葉”最初出現(xiàn)于屈原作品中,

“詩騷”向來被奉為經(jīng)典,加上“裊裊兮秋風(fēng),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一句,優(yōu)

美動人,意境渾然,被譽為“千古言秋之祖”(胡應(yīng)麟語),“木葉”也便成為

一個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寫詩文用“木葉”,不僅顯得古雅,而且增

添了詩歌的文化內(nèi)涵。

(摘編自李?!兑舱f“木葉”》)

1.下列關(guān)于材料一的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落葉”作為“木”的第一個藝術(shù)特征,最早是屈原發(fā)現(xiàn)并運用到詩歌創(chuàng)

作中的。

B.“樹”與“葉”的形象一致,古詩又喜用單詞,所以經(jīng)常會用“樹”或

“葉”來代替“樹葉”。

C.“暗示性”在古代詩歌中并不罕見,“柳”“梅”“月”等形象都具有比

較強的暗示性。

D.“木”有“樹”和“木頭”雙重形象,因而影響著我們更多地想起了樹

干,而很少會想到葉子。

2.根據(jù)兩則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以“木”暗示著“落葉”和“顏色”為例,目的是闡明古典詩歌語

言具有暗示性的文藝現(xiàn)象。

B.材料一通過“洞庭波兮木葉下”與“雨中黃葉樹”的對比,凸顯了“木

葉”具有“微黃"“干燥”的特點。

C.材料二通過大量的詩句有力地反駁了材料一的觀點,表明材料一的論證存

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觀性。

D.兩則材料都具有明確的問題意識,這不僅增強了論述的針對性,還能夠引

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

3.下列詩句不能作為材料二論據(jù)的一項是()

A.山木盡亞洪濤風(fēng)。(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

B.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柳輝《搗衣詩》)

C.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D.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王維《過香積寺》)

4.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請結(jié)合材料二分析古人作詩喜用“木葉”而不用“樹葉”的原因。

二、現(xiàn)代文閱讀(文學(xué)類閱讀)

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下面各題。

路標(biāo)

茹志鵑

沒有,沒有,沒有石子,沒有草棍,沒有樹枝,更沒有白粉,沒有任何一點

路標(biāo)的痕跡。

沒有人,沒有一個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這灰蒙蒙的天地當(dāng)中,

只有自己,站在一條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聲,就這么“喂”地喊一聲。這里沒有人,只是喊給自己聽,壯

壯膽,解解怯,泄泄悶,他要世界活著,自己活著。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栗窒息了。

行軍路線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時,也許四小時。走了四十里,

也許是五十里。應(yīng)該到鐵路了,也許站在鐵路的邊邊上了?

停住腳,沉住氣。再看一看,再聽一聽,只要點點與人有關(guān)的東西,一縷煙,

一個腳印,一絲燈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檔案,那里有

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黨報告。還有老鄒,咯著血的老鄒,只有自己知道他躺

在什么地方。

沒有,一切與人有關(guān)的跡象都沒有。

無聲無息的淚水,乘著無月無星的夜,毫無顧忌地涌了出來。

“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著。

“不,方向是對的。在接近敵區(qū)時,是不做路標(biāo)的?!?/p>

“那么,現(xiàn)在已經(jīng)接近敵區(qū)了?”

“肯定,快到鐵路了?!?/p>

“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頓時,伍原感覺在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東西

活動了起來,無數(shù)隱蔽的眼睛,冰冷的槍口,潛伏的危機。但是,往哪里走呢?

棉衣已經(jīng)濕得貼在了胸口,背上是越來越沉的檔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腳,

聽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淚水便像決了的堤。

可是,慢!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

遠(yuǎn)遠(yuǎn)的,貼在地上,就那么一小點,一小點黃黃的光,不飄忽,不閃爍。伍

原不敢眨眼,屏息靜氣,站起身,??!一站起,它便像鉆入了地下。伍原趕緊

趴下。在呢!熒熒的,黃黃的,小小的一點。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

敏捷地,他不知哪里來的這份力氣,競像只貓似的向那一小點輕盈迅速她爬去。

這如豆的一小點光。

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獨的,部隊就在前面,檔案當(dāng)然安然無恙交

給指導(dǎo)員,老鄒當(dāng)然也會馬上接回來。這一點如豆的光,明天,包含著一切的

明天,這不飄忽,不閃爍,小如綠豆似的光。

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鄉(xiāng)啦!“老鄉(xiāng)!”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

聲。這一聲叫,卻不防把自己的眼汨叫得掉了下來。“老鄉(xiāng)!老鄉(xiāng)!”他連連

地又叫了兩聲。一半是為了需要,一半是為了自己想叫??墒歉C棚里靜靜地,

沒有任何反應(yīng)。伍原趕緊爬到跟前,從高粱縫隙里看到,里面確確實實有一個

人,一個老鄉(xiāng)。他背對著棚口,席地坐著,正就著一盞油燈,低了頭,緊張而

有力地做著什么。

“老鄉(xiāng)!”伍原稍稍放大了聲音,那人依然低了頭,急急地朝一個口袋里搓

著玉米穗。看來,是一個聾子。伍原只得爬進(jìn)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

之間這聾子像背后長著觸角,敏捷地跳起,把燈吹滅,然后轉(zhuǎn)身想跑。伍原哪

里肯讓他跑掉,兩臂一伸,把聾子的腿抱住了。那個人也不做聲,就在伸手不

見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來。伍原不肯還手,一邊抵擋著,一邊死死抱

住不放。明知他是個聾子,可還是大叫著:“老鄉(xiāng)!老鄉(xiāng)!”

“老鄉(xiāng)!”卻毫不理會,只是“唔唔”地叫著,掙出手來進(jìn)行襲擊。

伍原絕望了,這個人不但是聾子,還是個啞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

把他牢牢她撤在她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讓他明白自己是共產(chǎn)黨,是野戰(zhàn)軍。伍

原捉住啞巴的一只手,把它貼到自己帽子上,想讓他明白,這不是國民黨的大

蓋帽,這是八路軍的帽子??墒菃“筒⒉焕斫?,他死死捏緊拳頭,硬勾著肘子,

不肯就范,后來又忽然利用這個機會,迅速靈活地向伍原臉上猛擊幾下。

急,痛,頭昏,眼前金星直冒,渾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擺脫這一窘境。

伍原突然覺得疲憊之極,手腳發(fā)軟,不住地冒汗。卻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淚,

好像剛才在路上沒來得及流下的淚水,卻一齊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啞巴身上,

大哭了起來,為自己,為前面走不完的路,為小榕,為老鄒,也為這個倒霉而

頑強的啞巴。

忽然,伍原覺得有只手,輕輕地摸索著自己的頭,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臉頰。

啞巴頓時“哇哇”地大叫起來,那一只手還拍著伍原的肩,一邊掙扎著要起來。

伍原松了手,但說不清為什么,人卻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

啞巴掙脫了出來,忙忙地摸了火鐮打著,點上了燈,上上下下地打量著伍原。

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雙手直向棚外揮動,又急急地拿起燈,拉著伍原爬

出窩棚。他一手擎著燈,一手直指東北方向,然后做了個正步走的姿勢,一雙

眼睛急切地盯著伍原。伍原點頭,然后敬禮,然后回身走去。

伍原走上大路,回頭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燈光,不飄忽,不移動,像是鑲

嵌在夜空當(dāng)中。

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轉(zhuǎn)星移。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

6.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伍原是個迷路的八路軍戰(zhàn)士,為了把檔案和掉隊?wèi)?zhàn)友的消息送給部隊,始

終以堅定的信念毫不畏懼地前行。

B.“老鄉(xiāng)”雖是個啞巴,但內(nèi)心明亮,在與伍原扭打后摸到他的軍帽,知道

了伍原的身份,并最終給了伍原幫助。

C.小說以綠豆比喻荒野中的燈光,這燈光雖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標(biāo)的作

用,給了伍原力量、勇氣和希望。

D.小說前文通過描寫“伍原感覺在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東西活動了起

來,無數(shù)隱蔽的眼睛,冰冷的槍口,潛伏的危機”,為后文遇到‘‘老鄉(xiāng)"埋下

伏筆。

7.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多用短句,且運用反復(fù)的修辭手法,例如“不飄忽,不閃爍”出現(xiàn)兩

次,分別體現(xiàn)了伍原陷入困境的無助和快要走出困境的激動和欣喜。

B.小說筆調(diào)簡單樸實,沒有波瀾壯闊的場面,沒有精細(xì)優(yōu)美的語言,卻刻畫

了一個小人物平凡而又偉大的形象。

C.茹志鵑的小說很有特點,本文與《百合花》一樣情節(jié)相當(dāng)曲折且善于用細(xì)

節(jié)刻畫人物內(nèi)在特征,如寫老鄉(xiāng)“一手擎著燈,一手直指東北方向”。

D.小說以《路標(biāo)》為題,既關(guān)聯(lián)著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又有象征意味,蘊含了

小說的主題,讓讀者思考。

8.小說三次寫到伍原流淚,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請從展現(xiàn)人物心境的角度,

談?wù)勀愕睦斫狻?/p>

9.有評論說“茹志鵑的短篇小說避重就輕地跳過革命的宏大敘事,婉轉(zhuǎn)著墨于

時代大背景的間隙,于杯水微瀾之處反映出時代特點?!闭埥Y(jié)合本文分析其創(chuàng)

作的這一特點。

三、文言文閱讀

閱讀材料,完成小題。

【甲】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佚之狐言于鄭徇曰:“國危矣,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p>

手,今急而求子,是舞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

夜縫而出。見秦伯日:“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

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為本淳豐,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

矣;許君焦、瑕,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

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

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乙】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日:“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矣。”

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日:“勞師以襲遠(yuǎn),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yuǎn)主備之,無

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

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

“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

木拱矣!”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御師必于峭峭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

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也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鼻貛熤饢|。

(《左傳?秦晉靖之戰(zhàn)》)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晉人御師必于嵋靖/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

也/

B.晉人御師必于靖/峰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

也/

C.晉人御師必于嵋嵯/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

也/

D.晉人御師必于靖/嵯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fēng)雨

也/

11.下列關(guān)于古代文化知識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爵位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

位,后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襲。

B.燭之武表示鄭國今后作為東路上的居停主人招待來往的秦國使者。因鄭國

在秦國東面,所以稱為“東道主”。這則成語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C.寡人,意為寡德之人,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稱。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

"朕”自稱。古代帝王的自謙詞還有孤、寡、不谷等。

D.子:古代對人的尊稱,稱老師或稱有道德、有學(xué)問的人。對尊長者和用于

朋輩之間的敬稱還有君、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夜繾而出”說明秦晉完全包圍了鄭國,鄭國連城門也打不開了,進(jìn)一步

說明兵臨城下的嚴(yán)峻形勢。

B.鄭伯準(zhǔn)備使?fàn)T之武見秦君時,卻遭到拒絕,但他能夠屈尊自責(zé),動之以

情;后以國家大義,曉之以理。

C.“且行千里,其誰不知?”這里“誰”雖為泛指,實際上指的是鄭國。蹇

叔指出:秦軍偷襲鄭國,會遭到鄭國伏擊。

D.“燭之武退秦師”的結(jié)果是,秦國一方面失掉了滅鄭而分一杯羹的好機

會,另一方面使“秦晉之好”名存實亡,為其后的“峰之戰(zhàn)”埋下了隱患。

13.把文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2)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14.燭之武和蹇叔都對秦穆公進(jìn)行了勸誡,為何結(jié)果卻不同?請簡要概括其原

因。

四、詩歌鑒賞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環(huán),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15.下列對這首唐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寫早聞洞庭盛名,

然而到暮年才實現(xiàn)目睹名湖的愿望,直接抒發(fā)了實現(xiàn)夙愿后的喜悅之情。

B.頷聯(lián)兩句緊扣上聯(lián)的“水”字,雖然沒有出現(xiàn)“水”字,卻能讓讀者感受

到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闊大意境,景色的宏偉奇麗。

C.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都是由觀景引出,只不過頷聯(lián)以觀景所見為主,頸聯(lián)以觀望

所見而引起的聯(lián)想為主,兩者的內(nèi)涵方面是一脈相通的。

D.這首詩意境開闊宏麗,表現(xiàn)手法多樣,尤其是尾聯(lián)運用了抒情寫法,揭示

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

16.杜甫在面對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時“憑軒涕泗流”,請簡要分析這淚水

中包含了詩人的哪些情感?

五、情景默寫

17.寫出空缺部分。

(1)《六國論》中指出六國滅亡根本原因是“",指出齊國滅

亡的根源是“

(2)《阿房宮賦》中,表現(xiàn)秦對人民瘋狂掠奪和剝削,而又大肆揮霍的暴行的

語句是:,o

(3)《諫太宗十思疏》中用對比的手法來說明竭誠待人和輕視他人而帶來不同

結(jié)果的句子是:“,?!?/p>

六、選擇類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全對的一項是()

A.子路率多(急遽而不加考慮的樣子)而對曰夫子吧(譏諷)之

B.且知方(合乎禮義的行事準(zhǔn)則)也非曰熊(能力)之

C.如其禮樂,以保(等待)君子吾與(贊同)點也

D.舍瑟而作(作詩)由也為(治理)之

19.選出加點詞語與例句加點詞的活用情況完全相同的一項()

例:晉軍函陵

A.秦伯說,與鄭人盟B.鄰之厚,君之尊也

C.既不封鄭D.若豐鄭而有益于君

20.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不屬于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A.沛公居少不時,貪于財貨B.備他盜之出入與非簞也

C.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嫡陽D.項王然然不應(yīng)

21.選出句式與“異乎三子者之撰”不相網(wǎng)的一項()

A.不吾知也B.浴乎沂

C.為國以禮D.加之以師旅

22.下列句子中加點實詞的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晉軍函陵(駐扎)星寡人之過也(判斷動詞,是)

B.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