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防雷技術規(guī)范》GB50343-2012局部修訂條文對照表(方框部分為刪除內容,下劃線部分為增加內容)現(xiàn)行《規(guī)范》條文修訂征求意見稿2術語2術語2.0.20最大放電電流maximumdischargecurrent(Imax)流過浪涌保護器,具有8/20s波形的電流峰值,其值按II類動作負載試驗的程序確定。Imax大于In。2.0.21沖擊電流impulsecurrent(Iimp)由電流峰值Ipeak、電荷量Q和比能量W/R三個參數(shù)定義的電流,用于浪涌保護器的I類試驗,典型波形為10/350s。2.0.20沖擊電流impulsecurrent(Iimp)由電流峰值Ipeak、電荷量Q和比能量W/R三個參數(shù)定義的電流,用于浪涌保護器的I類試驗,典型波形為10/350s。2.0.22最大持續(xù)工作電壓maximumcontinuousoperatingvoltage(Uc)可連續(xù)施加在浪涌保護器上的最大交流電壓有效值或直流電壓。2.0.21最大持續(xù)工作電壓maximumcontinuousoperatingvoltage(Uc)可連續(xù)施加在浪涌保護器上的最大交流電壓有效值或直流電壓。2.0.23殘壓residualvoltage(Ures)放電電流流過浪涌保護器時,在其端子間的電壓峰值。2.0.24限制電壓measuredlimitingvoltage施加規(guī)定波形和幅值的沖擊時,在浪涌保護器接線端子間測得的最大電壓峰值。2.0.22限制電壓measuredlimitingvoltage施加規(guī)定波形和幅值的沖擊時,在浪涌保護器接線端子間測得的最大電壓峰值。2.0.25電壓保護水平voltageprotectionlevel(Up)表征浪涌保護器限制接線端子間電壓的性能參數(shù),該值應大于限制電壓的最高值。2.0.23電壓保護水平voltageprotectionlevel(Up)表征浪涌保護器限制接線端子間電壓的性能參數(shù),該值應大于限制電壓的最高值。2.0.26有效保護水平effectiveprotectionlevel(Up/f)浪涌保護器連接導線的電感電壓降與浪涌保護器電壓保護水平UP之和。2.0.24有效保護水平effectiveprotectionlevel(Up/f)浪涌保護器連接導線的電感電壓降與浪涌保護器電壓保護水平UP之和。2.0.271.2/50s沖擊電壓1.2/50svoltageimpulse視在波前時間為1.2s,半峰值時間為50s的沖擊電壓。2.0.251.2/50s沖擊電壓1.2/50svoltageimpulse視在波前時間為1.2s,半峰值時間為50s的沖擊電壓。2.0.288/20s沖擊電流8/20scurrentimpulse視在波前時間為8s,半峰值時間為20s的沖擊電流。2.0.268/20s沖擊電流8/20scurrentimpulse視在波前時間為8s,半峰值時間為20s的沖擊電流。2.0.29復合波combinationwave復合波由沖擊發(fā)生器產生,開路時輸出1.2/50s沖擊電壓,短路時輸出8/20s沖擊電流。提供給浪涌保護器的電壓、電流幅值及其波形由沖擊發(fā)生器和受沖擊作用的浪涌保護器的阻抗而定。開路電壓峰值和短路電流峰值之比為2,該比值定義為虛擬輸出阻抗Zf。短路電流用符號Isc表示,開路電壓用符號Uoc表示。2.0.27復合波combinationwave復合波由沖擊發(fā)生器產生,開路時輸出1.2/50s沖擊電壓,短路時輸出8/20s沖擊電流。提供給浪涌保護器的電壓、電流幅值及其波形由沖擊發(fā)生器和受沖擊作用的浪涌保護器的阻抗而定。開路電壓峰值和短路電流峰值之比為2,該比值定義為虛擬輸出阻抗Zf。短路電流用符號Icw表示,開路電壓用符號Uoc表示。2.0.30I類試驗classItestT1按本規(guī)范第2.0.19條定義的標稱放電電流In,第2.0.27條定義的1.2/50s沖擊電壓和第2.0.21條定義的沖擊電流Iimp進行的試驗。I類試驗也可用T1外加方框表示,即。T12.0.28I類試驗classItestT1按本規(guī)范第2.0.19條定義的標稱放電電流In,第2.0.25條定義的1.2/50s沖擊電壓和第2.0.20條定義的沖擊電流Iimp進行的試驗。I類試驗也可用T1外加方框表示,即。T12.0.31II類試驗classIItestT2按本規(guī)范第2.0.19條定義的標稱放電電流In,第2.0.27條定義的1.2/50s沖擊電壓和第2.0.20條定義的最大放電電流Imax進行的試驗。II類試驗也可用T2外加方框表示,即。T22.0.29II類試驗classIItestT2按本規(guī)范第2.0.19條定義的標稱放電電流In和第2.0.25條定義的1.2/50s沖擊電壓進行的試驗。II類試驗也可用T2外加方框表示,即。T22.0.32III類試驗classIIItestT3按本規(guī)范第2.0.29條定義的復合波進行的試驗。III類試驗也可用T3外加方框表示,即。T32.0.30III類試驗classIIItestT3按本規(guī)范第2.0.27條定義的復合波進行的試驗。III類試驗也可用T3外加方框表示,即。T32.0.33插入損耗insertionloss傳輸系統(tǒng)中插入一個浪涌保護器所引起的損耗,其值等于浪涌保護器插入前后的功率比。插入損耗常用分貝(dB)來表示。2.0.31插入損耗insertionloss傳輸系統(tǒng)中插入一個浪涌保護器所引起的損耗,其值等于浪涌保護器插入前后的功率比。插入損耗常用分貝(dB)來表示。2.0.34劣化degradation由于浪涌、使用或不利環(huán)境的影響造成浪涌保護器原始性能參數(shù)的變化。2.0.32劣化degradation由于浪涌、使用或不利環(huán)境的影響造成浪涌保護器原始性能參數(shù)的變化。2.0.35熱熔焊exothermicwelding利用放熱化學反應時快速產生超高熱量,使兩導體熔化成一體的連接方法。2.0.33熱熔焊exothermicwelding利用放熱化學反應時快速產生超高熱量,使兩導體熔化成一體的連接方法。2.0.36雷擊損害風險riskoflightningdamage(R)雷擊導致的年平均可能損失(人和物)與受保護對象的總價值(人和物)之比。2.0.34雷擊損害風險riskoflightningdamage(R)雷擊導致的年平均可能損失(人和物)與受保護對象的總價值(人和物)之比。2.0.35隔離界面isolatinginterfaces隔離變壓器、無金屬光纜和光隔離器等能夠減少或隔離進入LPZ的線路上的傳導浪涌的裝置。2.0.36SPD脫離器disconnector把浪涌保護器從電源系統(tǒng)斷開所需要的裝置,分為內部脫離器和外部脫離器,可具有多于一種的脫離功能,例如過電流保護功能和熱保護功能。2.0.37地閃密度groundflashdensity(NG)每平方千米、每年的平均地閃次數(shù)(次/(km2?a))。2.0.38抗擾度immunity裝置、設備或系統(tǒng)面臨電磁騷擾不降低運行性能的能力。3雷電防護分區(qū)3雷電防護分區(qū)3.1地區(qū)雷暴日等級劃分3.1地區(qū)雷暴等級劃分3.1.1地區(qū)雷暴日等級應根據年平均雷暴日數(shù)劃分。3.1.1地區(qū)雷暴等級應根據年平均雷暴日數(shù)或地閃密度劃分。3.1.2地區(qū)年平均雷暴日數(shù)應以國家公布的當?shù)啬昶骄妆┤諗?shù)為準。3.1.2地區(qū)年平均雷暴日數(shù)應以國家公布的當?shù)啬昶骄妆┤諗?shù)為準;地閃密度可通過雷電定位系統(tǒng)數(shù)據直接獲得或采用年平均雷暴日數(shù)計算。3.1.3按年平均雷暴日數(shù),地區(qū)雷暴日等級宜劃分為少雷區(qū)、中雷區(qū)、多雷區(qū)、強雷區(qū):1少雷區(qū):年平均雷暴日在25d及以下的地區(qū);2中雷區(qū):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5d,不超過40d的地區(qū);3多雷區(qū):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d,不超過90d的地區(qū);4強雷區(qū):年平均雷暴日超過90d的地區(qū)。3.1.3按年平均雷暴日數(shù)或地閃密度,地區(qū)雷暴等級宜劃分為少雷區(qū)、中雷區(qū)、多雷區(qū)、強雷區(qū):1少雷區(qū):年平均雷暴日不大于25d或地閃密度不大于2.5次/km2?a的地區(qū);2中雷區(qū):年平均雷暴日大于25d,不超過40d的地區(qū);或地閃密度大于2.5次/km2?a,不超過4.0次/km2?a的地區(qū);3多雷區(qū):年平均雷暴日大于40d,不超過90d的地區(qū);或地閃密度大于4.0次/km2?a,不超過9.0次/km2?a的地區(qū);4強雷區(qū):年平均雷暴日大于90d或地閃密度大于9.0次/km2?a的地區(qū)。4雷電防護等級劃分和雷擊風險評估4雷電防護等級劃分和雷擊風險評估4.1一般規(guī)定4.1一般規(guī)定4.1.2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可按本規(guī)范第4.2節(jié)防雷裝置的攔截效率或4.3節(jié)電子信息系統(tǒng)的重要性、使用性質和價值確定雷電防護等級。4.1.2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可按本規(guī)范第4.2節(jié)防雷裝置的防護效率或4.3節(jié)電子信息系統(tǒng)的重要性、使用性質確定雷電防護等級。4.2按防雷裝置的攔截效率確定雷電防護等級4.2按防雷裝置的防護效率確定雷電防護等級4.2.3確定電子信息系統(tǒng)設備是否需要安裝雷電防護裝置時,應將N和Nc進行比較:1當N小于或等于Nc時,可不安裝雷電防護裝置;2當N大于Nc時,應安裝雷電防護裝置。4.2.3確定電子信息系統(tǒng)設備是否需要增設雷電防護裝置時,應將N和Nc進行比較,當N大于Nc時,應增設雷電防護裝置。4.2.4安裝雷電防護裝置時,可按下式計算防雷裝置攔截效率E:(4.2.4)4.2.4增設雷電防護裝置時,可按下式計算防雷裝置防護效率E:(4.2.4)4.2.5電子信息系統(tǒng)雷電防護等級應按防雷裝置攔截效率E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E大于0.98時,定為A級;2當E大于0.9小于或等于0.98時,定為B級;3當E大于0.80小于或等于0.9時,定為C級;4當E小于或等于0.80時,定為D級。4.2.5電子信息系統(tǒng)雷電防護等級應按防雷裝置防護效率E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E大于0.95時,定為A級;2當E大于0.7小于或等于0.95時,定為B級;3當E小于或等于0.7時,定為C級。4.3按電子信息系統(tǒng)的重要性、使用性質和價值確定雷電防護等級4.3按電子信息系統(tǒng)的重要性、使用性質確定雷電防護等級4.3.1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可根據其重要性、使用性質和價值,按表4.3.1選擇確定雷電防護等級。表4.3.1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雷電防護等級雷電防護等級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A級1.國家級計算中心、國家級通信樞紐、特級和一級金融設施、大中型機場、國家級和省級廣播電視中心、樞紐港口、火車樞紐站、省級城市水、電、氣、熱等城市重要公用設施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2.一級安全防范單位,如國家文物、檔案庫的閉路電視監(jiān)控和報警系統(tǒng);3.三級醫(yī)院電子醫(yī)療設備。B級1.中型計算中心、二級金融設施、中型通信樞紐、移動通信基站、大型體育場(館)、小型機場、大型港口、大型火車站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2.二級安全防范單位,如省級文物、檔案庫的閉路電視監(jiān)控和報警系統(tǒng);3.雷達站、微波站電子信息系統(tǒng),高速公路監(jiān)控和收費系統(tǒng);4.二級醫(yī)院電子醫(yī)療設備;5.五星或更高星級旅館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C級1.三級金融設施、小型通信樞紐電子信息系統(tǒng);2.大中型有線電視系統(tǒng);3.四星及以下級賓館電子信息系統(tǒng)D級除上述A、B、C級以外的一般用途的需防護電子信息設備注:表中未列舉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也可參照本表選擇防護等級。4.3.1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可根據其重要性、使用性質,按表4.3.1選擇確定雷電防護等級。表4.3.1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雷電防護等級雷電防護等級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A級1.國家級會堂和機關辦公建筑、國家級計算中心、國家級通信樞紐、特級和一級金融設施、大中型機場、國家級和省級廣播電視中心、樞紐港口、火車樞紐站、省級城市水、電、氣、熱等城市重要公用設施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2.一級安全防范單位,如國家文物、檔案庫的閉路電視監(jiān)控和報警系統(tǒng);3.三級醫(yī)院電子醫(yī)療設備。B級1.省市級會堂和機關辦公建筑、中型計算中心、二級金融設施、中型通信樞紐、移動通信基站、大型體育場(館)、小型機場、大型港口、大型火車站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2.二級安全防范單位,如省級文物、檔案庫的閉路電視監(jiān)控和報警系統(tǒng);3.雷達站、微波站電子信息系統(tǒng),高速公路監(jiān)控和收費系統(tǒng);4.二級醫(yī)院電子醫(yī)療設備;5.四級或更高級旅館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6.重要科研、文教機構、重要物資倉庫和堆場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7.其他重要電子信息系統(tǒng)。C級上述A、B級以外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注:表中未列舉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也可參照本表選擇防護等級。4.4按風險管理要求進行雷擊風險評估4.4按風險管理要求進行雷擊風險評估4.4.2建筑物的雷擊損害風險R可按下式估算:(4.4.2)式中:RX——建筑物的雷擊損害風險涉及的風險分量RA~RZ,按本規(guī)范附錄B表B.2.6的規(guī)定確定。4.4.2建筑物的雷擊損害風險R可按下式估算:(4.4.2)式中:RX——建筑物的雷擊損害風險涉及的風險分量RA~RZ,按《雷電防護第2部分:風險管理》GB/T21714.2-2015的規(guī)定確定。4.4.3根據風險管理的要求,應計算建筑物雷擊損害風險R,并與風險容許值比較。當所有風險均小于或等于風險容許值,可不增加防雷措施;當某風險大于風險容許值,應增加防雷措施減小該風險,使其小于或等于風險容許值,并宜評估雷電防護措施的經濟合理性。詳細評估和計算方法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B的規(guī)定。4.4.3根據風險管理的要求,應計算建筑物雷擊損害風險R,并與風險容許值比較。當所有風險均小于或等于風險容許值,可不增加防雷措施;當某風險大于風險容許值,應增加防雷措施減小該風險,使其小于或等于風險容許值,并宜評估雷電防護措施的經濟合理性。詳細評估和計算方法應符合《雷電防護第2部分:風險管理》GB/T21714.2-2015的規(guī)定。5防雷設計5防雷設計5.1一般規(guī)定5.1一般規(guī)定5.1.3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應根據需要保護的設備數(shù)量、類型、重要性、耐沖擊電壓額定值及所要求的電磁場環(huán)境等情況選擇下列雷電電磁脈沖的防護措施:1等電位連接和接地;2電磁屏蔽;3合理布線;4能量配合的浪涌保護器防護。5.1.3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應根據雷擊風險評估或雷電防護等級劃分結果選擇下列雷電電磁脈沖的防護措施:1等電位連接和接地;2電磁屏蔽;3合理布線;4隔離界面;5能量配合的浪涌保護器防護。5.2等電位連接與共用接地系統(tǒng)設計5.2等電位連接與共用接地系統(tǒng)設計5.2.1機房內電子信息設備應作等電位連接。等電位連接的結構形式應采用S型、M型或它們的組合(圖5.2.1)。電氣和電子設備的金屬外殼、機柜、機架、金屬管、槽、屏蔽線纜金屬外層、電子設備防靜電接地、安全保護接地、功能性接地、浪涌保護器接地端等均應以最短的距離與S型結構的接地基準點或M型結構的網格連接。機房等電位連接網絡應與共用接地系統(tǒng)連接。S型-星形結構M型-網格形結構基本的等電位連接網絡接至共用接地系統(tǒng)的等電位連接網絡圖5.2.1電子信息系統(tǒng)等電位連接網絡的基本方法共用接地系統(tǒng);等電位連接導體;設備;等電位連接網絡的連接點;ERP接地基準點;SS單點等電位連接的星形結構;MM網狀等電位連接的網格形結構。5.2.1機房內電子信息設備應作等電位連接。等電位連接的結構形式應采用S型、M型或它們的組合(圖5.2.1)。電氣和電子設備的金屬外殼、機柜、機架、金屬管、槽、屏蔽線纜金屬外層、電子設備防靜電接地、安全保護接地、功能性接地、浪涌保護器接地端等均應以最短的距離與S型結構的接地基準點或M型結構的網格連接。機房等電位連接網絡應與共用接地系統(tǒng)連接。類型S型-星形結構M型-網格形結構基本結構組合結構圖5.2.1電子信息系統(tǒng)等電位連接網絡的基本方法共用接地系統(tǒng);等電位連接導體;設備;等電位連接網絡的連接點;ERP接地基準點;SS單點等電位連接的星形結構;MS單點等電位連接的網格形結構;MM網狀等電位連接的網格形結構。5.2.2在LPZ0A或LPZ0B區(qū)與LPZ1區(qū)交界處應設置總等電位接地端子板,總等電位接地端子板與接地裝置的連接不應少于兩處;每層樓宜設置樓層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電子信息系統(tǒng)設備機房應設置局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各類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之間的連接導體宜采用多股銅芯導線或銅帶。連接導體最小截面積應符合表5.2.2-1的規(guī)定。各類等電位接地端子板宜采用銅帶,其導體最小截面積應符合表5.2.2-2的規(guī)定。表5.2.2-1各類等電位連接導體最小截面積名稱材料最小截面積(mm2)垂直接地干線多股銅芯導線或銅帶50樓層端子板與機房局部端子板之間的連接導體多股銅芯導線或銅帶25機房局部端子板之間的連接導體多股銅芯導線16設備與機房等電位連接網絡之間的連接導體多股銅芯導線6機房網格銅箔或多股銅芯導體255.2.2在LPZ0A或LPZ0B區(qū)與LPZ1區(qū)交界處應設置總等電位接地端子板,總等電位接地端子板與接地裝置的連接不應少于兩處;每層樓宜設置樓層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電子信息系統(tǒng)設備機房應設置局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各類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之間的連接導體宜采用多股銅芯導線或銅帶。連接導體最小截面積應符合表5.2.2-1的規(guī)定。各類等電位接地端子板宜采用銅帶,其導體最小截面積應符合表5.2.2-2的規(guī)定。表5.2.2-1各類等電位連接導體最小截面積名稱材料最小截面積(mm2)垂直接地干線多股銅芯導線或銅帶50樓層端子板與機房局部端子板之間的連接導體多股銅芯導線或銅帶16機房局部端子板之間的連接導體多股銅芯導線16設備與機房等電位連接網絡之間的連接導體多股銅芯導線6機房網格銅箔或多股銅芯導體255.3屏蔽及布線5.3屏蔽及布線5.3.4線纜敷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電子信息系統(tǒng)線纜宜敷設在金屬線槽或金屬管道內。電子信息系統(tǒng)線路宜靠近等電位連接網絡的金屬部件敷設,不宜貼近雷電防護區(qū)的屏蔽層;2布置電子信息系統(tǒng)線纜路由走向時,應盡量減小由線纜自身形成的電磁感應環(huán)路面積(圖5.3.4)。圖5.3.4合理布線減少感應環(huán)路面積①——設備;②——a線(電源線);③——b線(信號線);④——感應環(huán)路面積3電子信息系統(tǒng)線纜與其他管線的間距應符合表5.3.4-1的規(guī)定。表5.3.4-1電子信息系統(tǒng)線纜與其他管線的間距其他管線類別電子信息系統(tǒng)線纜與其他管線的凈距最小平行凈距(mm)最小交叉凈距(mm)防雷引下線1000300保護地線5020給水管15020壓縮空氣管15020熱力管(不包封)500500熱力管(包封)300300燃氣管30020注:當線纜敷設高度超過6000mm時,與防雷引下線的交叉凈距應大于或等于0.05H(H為交叉處防雷引下線距地面的高度)。4電子信息系統(tǒng)信號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應符合表5.3.4-2的規(guī)定。表5.3.4-2電子信息系統(tǒng)信號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類別與電子信息系統(tǒng)信號線纜接近狀況最小間距(mm)380V電力電纜容量小于2kV﹒A與信號線纜平行敷設13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70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10380V電力電纜容量2~5kV﹒A與信號線纜平行敷設3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150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80380V電力電纜容量大于5kV﹒A與信號線纜平行敷設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300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150注:1當380V電力電纜的容量小于2kVA,雙方都在接地的線槽中,且平行長度小于或等于10m時,最小間距可為10mm。2雙方都在接地的線槽中,系指兩個不同的線槽,也可在同一線槽中用金屬板隔開。5.3.4線纜敷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電子信息系統(tǒng)線纜宜敷設在金屬線槽或金屬管道內。電子信息系統(tǒng)線路宜靠近等電位連接網絡的金屬部件敷設,不宜貼近雷電防護區(qū)的屏蔽層;2布置電子信息系統(tǒng)線纜路由走向時,應盡量減小由線纜自身形成的電磁感應環(huán)路面積(圖5.3.4)。圖5.3.4合理布線減少感應環(huán)路面積①——設備;②——a線(電源線);③——b線(信號線);④——感應環(huán)路面積3電子信息系統(tǒng)線纜與其他管線的間距應符合表5.3.4-1的規(guī)定。表5.3.4-1電子信息系統(tǒng)線纜與其他管線的間距其他管線類別電子信息系統(tǒng)線纜與其他管線的凈距最小平行凈距(mm)最小交叉凈距(mm)防雷專設引下線1000300保護地線5020給水管15020壓縮空氣管15020熱力管(不包封)500500熱力管(包封)300300燃氣管300204電子信息系統(tǒng)信號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應符合表5.3.4-2的規(guī)定。表5.3.4-2電子信息系統(tǒng)信號電纜與電力電纜的間距類別與電子信息系統(tǒng)信號線纜接近狀況最小間距(mm)380V電力電纜容量小于2kV﹒A與信號線纜平行敷設13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70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10380V電力電纜容量2~5kV﹒A與信號線纜平行敷設3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150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80380V電力電纜容量大于5kV﹒A與信號線纜平行敷設600有一方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300雙方都在接地的金屬線槽或鋼管中150注:雙方都在接地的線槽中,系指兩個不同的線槽,也可在同一線槽中用金屬板隔開,且平行長度不大于10m。5.4隔離界面的選擇5.4.1電子信息系統(tǒng)的電源和信號線路可采用隔離變壓器、無金屬光纜或光隔離器等減少或隔離線路上的雷電浪涌。5.4.2采用隔離變壓器時應符合以下要求:1隔離變壓器耐沖擊電壓額定值應大于安裝點預期浪涌電壓;安裝點預期浪涌電壓值不能確定時,隔離變壓器耐沖擊電壓額定值應大于安裝點線纜的耐沖擊電壓額定值;2安裝點預期浪涌電壓大于選擇的隔離變壓器耐沖擊電壓額定值時,應在前端設置適當?shù)睦擞勘Wo器;3隔離變壓器屏蔽體應與被保護設備金屬外殼進行等電位連接并接地;4信號線路采用的隔離變壓器應滿足對信號傳輸性能的要求。5.4浪涌保護器的選擇5.5浪涌保護器的選擇5.4.1室外進、出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電源線路不宜采用架空線路。5.5.1室外進、出電子信息系統(tǒng)機房的電源線路不宜采用架空線路。5.4.2電子信息系統(tǒng)設備由TN交流配電系統(tǒng)供電時,從建筑物內總配電柜(箱)開始引出的配電線路必須采用TN-S系統(tǒng)的接地型式。5.5.2電子信息系統(tǒng)設備由TN交流配電系統(tǒng)供電時,從建筑物內總配電柜(箱)開始引出的配電線路必須采用TN-S系統(tǒng)的接地型式。5.4.3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配電系統(tǒng)中設備的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可按表5.4.3-1規(guī)定選用;表5.4.3-1220V/380V三相配電系統(tǒng)中各種設備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設備位置電源進線端設備配電分支線路設備用電設備需要保護的電子信息設備耐沖擊電壓類別IV類III類II類I類Uw(kV)642.51.52浪涌保護器的最大持續(xù)工作電壓Uc不應低于表5.4.3-2規(guī)定的值;表5.4.3-2浪涌保護器的最小Uc值浪涌保護器安裝位置配電網絡的系統(tǒng)特征TT系統(tǒng)TN-C系統(tǒng)TN-S系統(tǒng)引出中性線的IT系統(tǒng)無中性線引出的IT系統(tǒng)每一相線與中性線間1.15U0不適用1.15U01.15U0不適用每一相線與PE線間1.15U0不適用1.15U0U0*線電壓*中性線與PE線間U0*不適用U0*U0*不適用每一相線與PEN線間不適用1.15U0不適用不適用不適用注:1標有*的值是故障下最壞的情況,所以不需計及15%的允許誤差;2U0是低壓系統(tǒng)相線對中性線的標稱電壓,即相電壓220V;3此表適用于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低壓電涌保護器(SPD)第1部分:低壓配電系統(tǒng)的電涌保護器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GB18802.1的浪涌保護器產品。3進入建筑物的交流供電線路,在線路的總配電箱等LPZOA或LPZOB與LPZ1區(qū)交界處,應設置Ⅰ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或II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作為第一級保護;在配電線路分配電箱、電子設備機房配電箱等后續(xù)防護區(qū)交界處,可設置II類或III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作為后級保護;特殊重要的電子信息設備電源端口可安裝II類或III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作為精細保護(圖5.4.3-1)。使用直流電源的信息設備,視其工作電壓要求,宜安裝適配的直流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4浪涌保護器設置級數(shù)應綜合考慮保護距離、浪涌保護器連接導線長度、被保護設備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等因素。各級浪涌保護器應能承受在安裝點上預計的放電電流,其有效保護水平Up/f應小于相應類別設備的Uw;5LPZ0和LPZ1界面處每條電源線路的浪涌保護器的沖擊電流Iimp,當采用非屏蔽線纜時按公式(5.4.3-1)估算確定;當采用屏蔽線纜時按公式(5.4.3-2)估算確定;當無法計算確定時應取Iimp大于或等于12.5kA;(kA) (5.4.3-1)(kA) (5.4.3-2)式中:I ——雷電流,按本規(guī)范附錄C確定(kA);n1 ——埋地金屬管、電源及信號線纜的總數(shù)目;n2 ——架空金屬管、電源及信號線纜的總數(shù)目;m ——每一線纜內導線的總數(shù)目;RS ——屏蔽層每千米的電阻(Ω/km);RC ——芯線每千米的電阻(Ω/km)。6當電壓開關型浪涌保護器至限壓型浪涌保護器之間的線路長度小于10m、限壓型浪涌保護器之間的線路長度小于5m時,在兩級浪涌保護器之間應加裝退耦裝置。當浪涌保護器具有能量自動配合功能時,浪涌保護器之間的線路長度不受限制。浪涌保護器應有過電流保護裝置和劣化顯示功能;7按本規(guī)范第4.2節(jié)或4.3節(jié)確定雷電防護等級時,用于電源線路的浪涌保護器的沖擊電流和標稱放電電流參數(shù)推薦值宜符合表5.4.3-3規(guī)定;表5.4.3-3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沖擊電流和標稱放電電流參數(shù)推薦值雷電防護等級總配電箱分配電箱設備機房配電箱和需要特殊保護的電子信息設備端口處LPZ0與LPZ1邊界LPZ1與LPZ2邊界后續(xù)防護區(qū)的邊界10/350μsⅠ類試驗8/20μsⅡ類試驗8/20μsⅡ類試驗8/20μsⅡ類試驗1.2/50μs和8/20μs復合波III類試驗Iimp(kA)In(kA)In(kA)In(kA)Uoc(kV)/Isc(kA)A≥20≥80≥40≥5≥10/≥5B≥15≥60≥30≥5≥10/≥5C≥12.5≥50≥20≥3≥6/≥3D≥12.5≥50≥10≥3≥6/≥3注:SPD分級應根據保護距離、SPD連接導線長度、被保護設備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等因素確定8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在各個位置安裝時,浪涌保護器的連接導線應短直,其總長度不宜大于0.5m。有效保護水平UP/f應小于設備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圖5.4.3-2);圖5.5.3-2相線與等電位連接帶之間的電壓I——局部雷電流;——有效保護水平;UP——SPD的電壓保護水平;——連接導線上的感應電壓9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安裝位置與被保護設備間的線路長度大于10m且有效保護水平大于Uw/2時,應按公式(5.4.3-3)和(5.4.3-4)估算振蕩保護距離Lpo;當建筑物位于多雷區(qū)或強雷區(qū)且沒有線路屏蔽措施時,應按公式(5.4.3-5)和(5.4.3-6)估算感應保護距離Lpi。(m) (5.4.3-3)(V/m) (5.4.3-4)(m) (5.4.3-5)(V/m) (5.4.3-6)式中:Uw——設備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P/f——有效保護水平,即連接導線的電感電壓降與浪涌保護器的UP之和;KS1、KS2、KS3——本規(guī)范附錄B第B.5.14條中給出的因子。10入戶處第一級電源浪涌保護器與被保護設備間的線路長度大于Lpo或Lpi值時,應在配電線路的分配電箱處或在被保護設備處增設浪涌保護器。當分配電箱處電源浪涌保護器與被保護設備間的線路長度大于Lpo或Lpi值時,應在被保護設備處增設浪涌保護器。被保護的電子信息設備處增設浪涌保護器時,Up應小于設備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宜留有20%裕量。在一條線路上設置多級浪涌保護器時應考慮他們之間的能量協(xié)調配合。5.5.3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交流配電系統(tǒng)中設備的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可按表5.5.3-1規(guī)定選用;表5.5.3-1220V/380V三相配電系統(tǒng)中各種設備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設備位置電源進線端設備配電分支線路設備用電設備需要保護的電子信息設備耐沖擊電壓類別IV類III類II類I類Uw(kV)642.51.52交流低壓配電系統(tǒng)中浪涌保護器的最大持續(xù)工作電壓Uc不應低于表5.5.3-2規(guī)定的值;表5.5.3-2浪涌保護器的最小Uc值浪涌保護器安裝位置配電網絡的系統(tǒng)特征TT系統(tǒng)TN-C系統(tǒng)TN-S系統(tǒng)引出中性線的IT系統(tǒng)無中性線引出的IT系統(tǒng)每一相線與中性線間1.15U0不適用1.15U01.15U0不適用每一相線與PE線間1.15U0不適用1.15U0U0*線電壓*中性線與PE線間U0*不適用U0*U0*不適用每一相線與PEN線間不適用1.15U0不適用不適用不適用注:1標有*的值是故障下最壞的情況,所以不需計及15%的允許誤差;2U0是低壓系統(tǒng)相線對中性線的標稱電壓,即相電壓220V;3此表適用于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低壓電涌保護器(SPD)第11部分:低壓電源系統(tǒng)的電涌保護器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GB/T18802.11的浪涌保護器產品。3進入建筑物的交流供電線路,在線路的總配電箱等LPZOA或LPZOB與LPZ1區(qū)交界處,應設置Ⅰ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或II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作為第一級保護;在配電線路分配電箱、電子設備機房配電箱等后續(xù)防護區(qū)交界處,可設置II類或III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作為后級保護;特殊重要的電子信息設備電源端口可安裝II類或III類試驗的浪涌保護器作為精細保護(圖5.5.3-1)。使用直流電源的信息設備,視其工作電壓要求,宜安裝適配的直流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注:圖中所示SPD為4+0和2+0模式,也可采用3+1或1+1模式。4浪涌保護器設置級數(shù)應綜合考慮保護距離、浪涌保護器連接導線長度、被保護設備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等因素。各級浪涌保護器應能承受在安裝點上預計的放電電流,其有效保護水平Up/f應小于相應類別設備的Uw;5LPZ0和LPZ1界面處每條電源線路的浪涌保護器的沖擊電流Iimp,當采用非屏蔽線纜時按公式(5.5.3-1)估算確定;當采用屏蔽線纜時按公式(5.5.3-2)估算確定;當無法計算確定時應取Iimp大于或等于12.5kA;(kA) (5.5.3-1)(kA) (5.5.3-2)式中:I ——雷電流,按本規(guī)范附錄C確定(kA);n1 ——埋地金屬管、電源及信號線纜的總數(shù)目;n2 ——架空金屬管、電源及信號線纜的總數(shù)目;m ——每一線纜內導線的總數(shù)目;RS ——屏蔽層每千米的電阻(Ω/km);RC ——芯線每千米的電阻(Ω/km)。6當電壓開關型浪涌保護器至限壓型浪涌保護器之間的線路長度小于10m、限壓型浪涌保護器之間的線路長度小于5m時,在兩級浪涌保護器之間應加裝退耦裝置。當浪涌保護器具有能量自動配合功能時,浪涌保護器之間的線路長度不受限制。浪涌保護器應有過電流保護裝置和劣化顯示功能;7按本規(guī)范第4.2節(jié)或4.3節(jié)確定雷電防護等級時,用于電源線路的浪涌保護器的沖擊電流和標稱放電電流參數(shù)推薦值宜符合表5.5.3-3規(guī)定;表5.5.3-3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沖擊電流和標稱放電電流參數(shù)推薦值雷電防護等級LPZ0與LPZ1邊界LPZ1與LPZ2邊界后續(xù)防護區(qū)的邊界Ⅰ類試驗Ⅱ類試驗Ⅱ類試驗Ⅱ類試驗III類試驗Iimp(kA)In(kA)In(kA)In(kA)Uoc(kV)/Icw(kA)A≥20≥60≥30≥10≥10/≥5B≥15≥40≥20≥10≥10/≥5C≥12.5≥20≥10≥5≥6/≥3注:LPZ0與LPZ1邊界處SPD需承載直擊雷部分雷電流時,應選擇I類試驗SPD。8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在各個位置安裝時,浪涌保護器的連接導線應短直,其總長度不宜大于0.5m。有效保護水平UP/f應小于設備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圖5.5.3-2);圖5.5.3-2相線與等電位連接帶之間的電壓I——局部雷電流;——有效保護水平;UP——SPD的電壓保護水平;——連接導線上的電感電壓9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安裝位置與被保護設備間的線路長度大于10m且有效保護水平大于Uw/2時,應按公式(5.5.3-3)和(5.5.3-4)估算振蕩保護距離Lpo;當建筑物位于多雷區(qū)或強雷區(qū)且沒有線路屏蔽措施時,應按公式(5.5.3-5)和(5.5.3-6)估算感應保護距離Lpi。(m) (5.5.3-3)(V/m) (5.5.3-4)(m) (5.5.3-5)(V/m) (5.5.3-6)式中:Uw——設備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P/f——有效保護水平,即連接導線的電感電壓降與浪涌保護器的UP之和;KS1、KS2、KS3——本規(guī)范附錄B中給出的因子。10入戶處第一級電源浪涌保護器與被保護設備間的線路長度大于Lpo或Lpi值時,應在配電線路的分配電箱處或在被保護設備處增設浪涌保護器。當分配電箱處電源浪涌保護器與被保護設備間的線路長度大于Lpo或Lpi值時,應在被保護設備處增設浪涌保護器。被保護的電子信息設備處增設浪涌保護器時,Up應小于設備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宜留有20%裕量。在一條線路上設置多級浪涌保護器時應考慮他們之間的能量協(xié)調配合。11浪涌保護器無法確保安全分斷預期短路電流時,宜在浪涌保護器支路設置外部脫離器,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脫離器應設置在支路的浪涌保護器前端,并應符合浪涌保護器生產廠商對外部脫離器的要求;2)脫離器沖擊電流參數(shù)宜與浪涌保護器Iimp、In或Uoc參數(shù)配合;3)脫離器應可安全分斷電路的預期工頻失效電流和短路電流;4)脫離器宜滿足與主回路前級過電流保護的配合要求;5)設置脫離器時應滿足被保護系統(tǒng)對有效保護水平Up/f的要求。12重要建筑物宜設置SPD智能監(jiān)測裝置,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滿足被監(jiān)測SPD的使用環(huán)境要求;2)具有SPD浪涌發(fā)生時間、電流峰值和極性的監(jiān)測功能;3)具有SPD動作狀態(tài)、遙信狀態(tài)、故障、劣化或使用壽命等監(jiān)測功能;4)具有指示、存儲、時間校準、數(shù)據傳輸?shù)裙δ埽?)浪涌電流峰值監(jiān)測范圍與被監(jiān)測SPD的Iimp、In或Uoc參數(shù)配合;6)智能監(jiān)測裝置的接入不改變被監(jiān)測SPD的連接方式,不影響被監(jiān)測SPD的密封性能和絕緣性能,不影響SPD的安全運行和防護性能;7)從SPD接地線上獲取信號的監(jiān)測裝置,其接入不改變原有的接地性能。5.4.4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電子信息系統(tǒng)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應根據線路的工作頻率、傳輸速率、傳輸帶寬、工作電壓、接口形式和特性阻抗等參數(shù),選擇插入損耗小、分布電容小、并與縱向平衡、近端串擾指標適配的浪涌保護器。Uc應大于線路上的最大工作電壓1.2倍,Up應低于被保護設備的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2電子信息系統(tǒng)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宜設置在雷電防護區(qū)界面處(圖5.4.4)。根據雷電過電壓、過電流幅值和設備端口耐沖擊電壓額定值,可設單級浪涌保護器,也可設能量配合的多級浪涌保護器;圖5.5.4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的設置(d)雷電防護區(qū)邊界的等電位連接端子板;(m、n、o)符合I、II或III類試驗要求的電源浪涌保護器;(f)信號接口;(p)接地線;(g)電源接口;LPZ雷電防護區(qū);(h)信號線路或網絡;Ipc部分雷電流;(j、k、l)不同防雷區(qū)邊界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IB直擊雷電流。3 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的參數(shù)宜符合表5.4.4的規(guī)定。表5.4.4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的參數(shù)推薦值雷電防護區(qū)LPZ0/1LPZ1/2LPZ2/3浪涌范圍10/350μs0.5kA~2.5kA——1.2/50μs、8/20μs—0.5kV~10kV0.25kA~5kA0.5kV~1kV0.25kA~0.5kA10/700μs、5/300μs4kV100A0.5kV~4kV25A~100A—浪涌保護器的要求SPD(j)D1、B2——SPD(k)—C2、B2—SPD(l)——C1注:1SPD(j、k、l)見本規(guī)范圖5.4.4;2浪涌范圍為最小的耐受要求,可能設備本身具備LPZ2/3欄標注的耐受能力;3B2、C1、C2、D1等是本規(guī)范附錄E規(guī)定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沖擊試驗類型。5.5.4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電子信息系統(tǒng)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應根據線路的工作頻率、傳輸速率、傳輸帶寬、工作電壓、接口形式和特性阻抗等參數(shù),選擇插入損耗小、分布電容小、并與縱向平衡、近端串擾指標適配的浪涌保護器。Uc應大于線路上的最大工作電壓1.2倍,Up應低于被保護設備的耐沖擊電壓額定值Uw或浪涌抗擾度;2電子信息系統(tǒng)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宜設置在雷電防護區(qū)界面處(圖5.5.4)。根據雷電過電壓、過電流幅值和設備端口耐沖擊電壓額定值,可設單級浪涌保護器,也可設能量配合的多級浪涌保護器;圖5.5.4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的設置(d)雷電防護區(qū)邊界的等電位連接端子板;(m、n、o)符合I、II或III類試驗要求的電源浪涌保護器;(f)信號接口;(p)接地線;(g)電源接口;LPZ雷電防護區(qū);(h)信號線路或網絡;Ipc部分雷電流;(j、k、l)不同防雷區(qū)邊界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IB直擊雷電流。3 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的選型宜符合表5.5.4的規(guī)定。表5.5.4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的參數(shù)推薦值選型雷電防護區(qū)LPZ0/1LPZ1/2LPZ2/3浪涌保護器選型SPD(j)D1、D2、B2——SPD(k)—C2、B2—SPD(l)——C1注:1SPD(j、k、l)見本規(guī)范圖5.5.4;2B2、C1、C2、D1、D2等是本規(guī)范附錄E規(guī)定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沖擊試驗類型。5.4.5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天線應置于直擊雷防護區(qū)(LPZ0B)內;2應根據被保護設備的工作頻率、平均輸出功率、連接器形式及特性阻抗等參數(shù)選用插入損耗小,電壓駐波比小,適配的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3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應安裝在收/發(fā)通信設備的射頻出、入端口處。其參數(shù)應符合表5.4.5規(guī)定。表5.4.5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推薦表工作頻率(MHz)傳輸功率(W)電壓駐波比插入損耗(dB)接口方式特性阻抗(Ω)Uc(V)Iimp(kA)Up(V)1.5~6000≥1.5倍系統(tǒng)平均功率≤1.3≤0.3應滿足系統(tǒng)接口要求50/75大于線路上最大運行電壓≥2kA或按用戶要求確定小于設備端口Uw4具有多副天線的天饋傳輸系統(tǒng),每副天線應安裝適配的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當天饋傳輸系統(tǒng)采用波導管傳輸時,波導管的金屬外壁應與天線架、波導管支撐架及天線反射器電氣連通,其接地端應就近接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5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接地端應采用能承載預期雷電流的多股絕緣銅導線連接到LPZ0A或LPZ0B與LPZ1邊界處的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導線截面積不應小于6mm2。同軸電纜的前、后端及進機房前應將金屬屏蔽層就近接地。5.5.5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天線應置于直擊雷防護區(qū)(LPZ0B)內;2應根據被保護設備的工作頻率、平均輸出功率、連接器形式及特性阻抗等參數(shù)選用插入損耗小,電壓駐波比小,適配的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3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應安裝在收/發(fā)通信設備的射頻出、入端口處。其參數(shù)應符合表5.5.5規(guī)定。表5.5.5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的主要技術參數(shù)推薦表工作頻率(MHz)傳輸功率(W)電壓駐波比插入損耗(dB)接口方式特性阻抗(Ω)Uc(V)Iimp或In(kA)Up(V)1.5~6000≥1.5倍系統(tǒng)平均功率≤1.3≤0.3應滿足系統(tǒng)接口要求50/75大于線路上最大運行電壓按預期雷電流和用戶要求確定小于設備端口Uw4具有多副天線的天饋傳輸系統(tǒng),每副天線應安裝適配的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當天饋傳輸系統(tǒng)采用波導管傳輸時,波導管的金屬外壁應與天線架、波導管支撐架及天線反射器電氣連通,其接地端應就近接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5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接地端應采用能承載預期雷電流的多股絕緣銅導線連接到LPZ0A或LPZ0B與LPZ1邊界處的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導線截面積不應小于4mm2。同軸電纜的前、后端及進機房前應將金屬屏蔽層就近接地。TC“5.6電子信息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fc5.5電子信息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TC“5.6電子信息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fc5.6電子信息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5.5.1通信接入網和電話交換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有線電話通信用戶交換機設備金屬芯信號線路,應根據總配線架所連接的中繼線及用戶線的接口形式選擇適配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2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端應與配線架接地端相連,配線架的接地線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6mm2的多股銅線接至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3通信設備機柜、機房電源配電箱等的接地線應就近接至機房的局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4引入建筑物的室外銅纜宜穿鋼管敷設,鋼管兩端應接地。5.6.1通信接入網和電話交換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有線電話通信用戶交換機設備金屬芯信號線路,應根據總配線架所連接的中繼線及用戶線的接口形式選擇適配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2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端應與配線架接地端相連,配線架的接地線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6mm2的多股銅線接至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3通信設備機柜、機房電源配電箱等的接地線應就近接至機房的局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4引入建筑物的室外銅纜宜穿鋼管敷設,鋼管兩端應接地。5.5.2信息網絡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進、出建筑物的傳輸線路上,在LPZ0A或LPZ0B與LPZ1的邊界處應設置適配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被保護設備的端口處宜設置適配的信號浪涌保護器。網絡交換機、集線器、光電端機的配電箱內,應加裝電源浪涌保護器;2入戶處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線應就近接至等電位接地端子板;設備處信號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線宜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5mm2的多股絕緣銅導線連接到機架或機房等電位連接網絡上。計算機網絡的安全保護接地、信號工作地、屏蔽接地、防靜電接地和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等均應與局部等電位連接網絡連接。5.6.2信息網絡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進、出建筑物的傳輸線路上,在LPZ0A或LPZ0B與LPZ1的邊界處應設置適配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被保護設備的端口處宜設置適配的信號浪涌保護器。網絡交換機、集線器、光電端機的配電箱內,應加裝電源浪涌保護器;2入戶處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線應就近接至等電位接地端子板;設備處信號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線宜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mm2的多股絕緣銅導線連接到機架或機房等電位連接網絡上。計算機網絡的安全保護接地、信號工作地、屏蔽接地、防靜電接地和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等均應與局部等電位連接網絡連接。5.5.3安全防范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置于戶外攝像機的輸出視頻接口應設置視頻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攝像機控制信號線接口處(如RS485、RS424等)應設置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解碼箱處供電線路應設置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2主控機、分控機的信號控制線、通信線、各監(jiān)控器的報警信號線,宜在線路進出建筑物LPZ0A或LPZ0B與LPZ1邊界處設置適配的線路浪涌保護器;3系統(tǒng)視頻、控制信號線路及供電線路的浪涌保護器,應分別根據視頻信號線路、解碼控制信號線路及攝像機供電線路的性能參數(shù)來選擇,信號浪涌保護器應滿足設備傳輸速率、帶寬要求,并與被保護設備接口兼容;4系統(tǒng)的戶外供電線路、視頻信號線路、控制信號線路應有金屬屏蔽層并穿鋼管埋地敷設,屏蔽層及鋼管兩端應接地。視頻信號線屏蔽層應單端接地,鋼管應兩端接地。信號線與供電線路應分開敷設;5系統(tǒng)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系統(tǒng)。主機房宜設置等電位連接網絡,系統(tǒng)接地干線宜采用多股銅芯絕緣導線,其截面積應符合表5.2.2-1的規(guī)定。5.6.3安全防范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置于戶外攝像機的輸出視頻接口應設置視頻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攝像機控制信號線接口處(如RS485、RS424等)應設置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解碼箱處供電線路應設置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2主控機、分控機的信號控制線、通信線、各監(jiān)控器的報警信號線,宜在線路進出建筑物LPZ0A或LPZ0B與LPZ1邊界處設置適配的線路浪涌保護器;3系統(tǒng)視頻、控制信號線路及供電線路的浪涌保護器,應分別根據視頻信號線路、解碼控制信號線路及攝像機供電線路的性能參數(shù)來選擇,信號浪涌保護器應滿足設備傳輸速率、帶寬要求,并與被保護設備接口兼容;4系統(tǒng)的戶外供電線路、視頻信號線路、控制信號線路應有金屬屏蔽層并穿鋼管埋地敷設,屏蔽層及鋼管兩端應接地;5系統(tǒng)的接地宜采用共用接地系統(tǒng)。主機房宜設置等電位連接網絡,系統(tǒng)接地干線宜采用多股銅芯絕緣導線,其截面積應符合表5.2.2-1的規(guī)定。5.5.4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火災報警控制系統(tǒng)的報警主機、聯(lián)動控制盤、火警廣播、對講通信等系統(tǒng)的信號傳輸線纜宜在線路進出建筑物LPZ0A或LPZ0B與LPZ1邊界處設置適配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2消防控制中心與本地區(qū)或城市“119”報警指揮中心之間聯(lián)網的進出線路端口應裝設適配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3消防控制室內所有的機架(殼)、金屬線槽、安全保護接地、浪涌保護器接地端均應就近接至等電位連接網絡;4區(qū)域報警控制器的金屬機架(殼)、金屬線槽(或鋼管)、電氣豎井內的接地干線、接線箱的保護接地端等,應就近接至等電位接地端子板;5火災自動報警及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的接地應采用共用接地系統(tǒng)。接地干線應采用銅芯絕緣線,并宜穿管敷設接至本樓層或就近的等電位接地端子板。5.6.4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火災報警控制系統(tǒng)的報警主機、聯(lián)動控制盤、火警廣播、對講通信等系統(tǒng)的信號傳輸線纜宜在線路進出建筑物LPZ0A或LPZ0B與LPZ1邊界處設置適配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2消防控制中心與本地區(qū)或城市“119”報警指揮中心之間聯(lián)網的進出線路端口應裝設適配的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3消防控制室內所有的機架(殼)、金屬線槽、安全保護接地、浪涌保護器接地端均應就近接至等電位連接網絡;4區(qū)域報警控制器的金屬機架(殼)、金屬線槽(或鋼管)、電氣豎井內的接地干線、接線箱的保護接地端等,應就近接至等電位接地端子板;5火災自動報警及聯(lián)動控制系統(tǒng)的接地應采用共用接地系統(tǒng)。接地干線應采用銅芯絕緣線,并宜穿管敷設接至本樓層或就近的等電位接地端子板。5.5.5建筑設備管理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系統(tǒng)的各種線路在建筑物LPZ0A或LPZ0B與LPZ1邊界處應安裝適配的浪涌保護器;2系統(tǒng)中央控制室宜在機柜附近設等電位連接網絡。室內所有設備金屬機架(殼)、金屬線槽、保護接地和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端等均應做等電位連接并接地;3系統(tǒng)的接地應采用共用接地系統(tǒng),其接地干線宜采用銅芯絕緣導線穿管敷設,并就近接至等電位接地端子板,其截面積應符合表5.2.2-1的規(guī)定。5.6.5建筑設備管理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系統(tǒng)的各種線路在建筑物LPZ0A或LPZ0B與LPZ1邊界處應安裝適配的浪涌保護器;2系統(tǒng)中央控制室宜在機柜附近設等電位連接網絡。室內所有設備金屬機架(殼)、金屬線槽、保護接地和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端等均應做等電位連接并接地;3系統(tǒng)的接地應采用共用接地系統(tǒng),其接地干線宜采用銅芯絕緣導線穿管敷設,并就近接至等電位接地端子板,其截面積應符合表5.2.2-1的規(guī)定。5.5.6有線電視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進、出有線電視系統(tǒng)前端機房的金屬芯信號傳輸線宜在入、出口處安裝適配的浪涌保護器;2有線電視網絡前端機房內應設置局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并采用截面積不小于25mm2的銅芯導線與樓層接地端子板相連。機房內電子設備的金屬外殼、線纜金屬屏蔽層、浪涌保護器的接地以及PE線都應接至局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3有線電視信號傳輸線路宜根據其干線放大器的工作頻率范圍、接口形式以及是否需要供電電源等要求,選用電壓駐波比和插入損耗小的適配的浪涌保護器。地處多雷區(qū)、強雷區(qū)的用戶端的終端放大器應設置浪涌保護器;4有線電視信號傳輸網絡的光纜、同軸電纜的承重鋼絞線在建筑物入戶處應進行等電位連接并接地。光纜內的金屬加強芯及金屬護層均應良好接地。5.6.6有線電視系統(tǒng)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進、出有線電視系統(tǒng)前端機房的金屬芯信號傳輸線宜在入、出口處安裝適配的浪涌保護器;2有線電視網絡前端機房內應設置局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并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6mm2的銅芯導線與樓層接地端子板相連。機房內電子設備的金屬外殼、線纜金屬屏蔽層、浪涌保護器的接地以及PE線都應接至局部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3有線電視信號傳輸線路宜根據其干線放大器的工作頻率范圍、接口形式以及是否需要供電電源等要求,選用電壓駐波比和插入損耗小的適配的浪涌保護器。地處多雷區(qū)、強雷區(qū)的用戶端的終端放大器應設置浪涌保護器;4有線電視信號傳輸網絡的光纜、同軸電纜的承重鋼絞線在建筑物入戶處應進行等電位連接并接地。光纜內的金屬加強芯及金屬護層均應良好接地。5.5.7移動通信基站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移動通信基站的雷電防護宜進行雷電風險評估后采取防護措施;2基站的天線應設置于直擊雷防護區(qū)(LPZ0B)內;3基站天饋線應從鐵塔中心部位引下,同軸電纜在其上部、下部和經走線橋架進入機房前,屏蔽層應就近接地。當鐵塔高度大于或等于60m時,同軸電纜金屬屏蔽層還應在鐵塔中間部位增加一處接地;4機房天饋線入戶處應設室外接地端子板作為饋線和走線橋架入戶處的接地點,室外接地端子板應直接與地網連接。饋線入戶下端接地點不應接在室內設備接地端子板上,亦不應接在鐵塔一角上或接閃帶上;5當采用光纜傳輸信號時,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3.3條第4款的規(guī)定;6移動基站的地網應由機房地網、鐵塔地網和變壓器地網相互連接組成。機房地網由機房建筑基礎和周圍環(huán)形接地體組成,環(huán)形接地體應與機房建筑物四角主鋼筋焊接連通。5.6.7移動通信基站的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移動通信基站的雷電防護宜進行雷電風險評估后采取防護措施;2基站的天線應設置于直擊雷防護區(qū)(LPZ0B)內;3基站天饋線應從鐵塔中心部位引下,同軸電纜在其上部、下部和經走線橋架進入機房前,屏蔽層應就近接地。當鐵塔高度大于或等于60m時,同軸電纜金屬屏蔽層還應在鐵塔中間部位增加一處接地;4機房天饋線入戶處應設室外接地端子板作為饋線和走線橋架入戶處的接地點,室外接地端子板應直接與地網連接。饋線入戶下端接地點不應接在室內設備接地端子板上,亦不應接在鐵塔一角上或接閃帶上;5當采用光纜傳輸信號時,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3.3條第4款的規(guī)定;6移動基站的地網應由機房地網、鐵塔地網和變壓器地網相互連接組成。機房地網由機房建筑基礎和周圍環(huán)形接地體組成,環(huán)形接地體應與機房建筑物四角主鋼筋焊接連通。5.5.8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在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的接地裝置設計中,應將衛(wèi)星天線基礎接地體、電力變壓器接地裝置及站內各建筑物接地裝置互相連通組成共用接地裝置;2設備通信和信號端口應設置浪涌保護器保護,并采用等電位連接和電磁屏蔽措施,必要時可改用光纖連接。站外引入的信號電纜屏蔽層應在入戶處接地;3衛(wèi)星天線的波導管應在天線架和機房入口外側接地;4衛(wèi)星天線伺服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線及電源線,應采用屏蔽電纜,屏蔽層應在天線處和機房入口外接地,并應設置適配的浪涌保護器保護;5衛(wèi)星通信天線應設置防直擊雷的接閃裝置,使天線處于LPZ0B防護區(qū)內;6當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具有雙向(收/發(fā))通信功能且天線架設在高層建筑物的屋面時,天線架應通過專引接地線(截面積大于或等于25mm2絕緣銅芯導線)與衛(wèi)星通信機房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連接,不應與接閃器直接連接。5.6.8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防雷與接地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在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的接地裝置設計中,應將衛(wèi)星天線基礎接地體、電力變壓器接地裝置及站內各建筑物接地裝置互相連通組成共用接地裝置;2設備通信和信號端口應設置浪涌保護器保護,并采用等電位連接和電磁屏蔽措施,必要時可改用光纖連接。站外引入的信號電纜屏蔽層應在入戶處接地;3衛(wèi)星天線的波導管應在天線架和機房入口外側接地;4衛(wèi)星天線伺服控制系統(tǒng)的控制線及電源線,應采用屏蔽電纜,屏蔽層應在天線處和機房入口外接地,并應設置適配的浪涌保護器保護;5衛(wèi)星通信天線應設置防直擊雷的接閃裝置,使天線處于LPZ0B防護區(qū)內;6當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具有雙向(收/發(fā))通信功能且天線架設在高層建筑物的屋面時,天線架應通過專引接地線(截面積大于或等于16mm2絕緣銅芯導線)與衛(wèi)星通信機房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連接,不應與接閃器直接連接。6防雷施工6防雷施工TC“6.1一般規(guī)定”\fc6.1一般規(guī)定TC“6.1一般規(guī)定”\fc6.1一般規(guī)定6.1.3防雷工程施工人員應持證上崗。6.1.4測試儀表、量具應鑒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內使用。6.1.3測試儀表、量具應檢定或校準合格,并在有效期內使用。TC“6.2接地裝置”\fc6.2接地裝置TC“6.2接地裝置”\fc6.2接地裝置6.2.3接地裝置宜采用熱鍍鋅鋼質材料。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qū),宜采用換土法、長效降阻劑法或其他新技術、新材料降低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6.2.3接地裝置宜采用熱鍍鋅鋼質材料。土壤腐蝕性較強地區(qū)宜采用耐腐蝕接地材料。在高土壤電阻率地區(qū),宜采用換土法、長效降阻劑法或其他新技術、新材料降低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6.2.4鋼質接地體應采用焊接連接。其搭接長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扁鋼與扁鋼(角鋼)搭接長度為扁鋼寬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2圓鋼與圓鋼搭接長度為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3圓鋼與扁鋼搭接長度為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4扁鋼和圓鋼與鋼管、角鋼互相焊接時,除應在接觸部位雙面施焊外,還應增加圓鋼搭接件;圓鋼搭接件在水平、垂直方向的焊接長度各為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5焊接部位應除去焊渣后作防腐處理。6.2.4鋼質接地體應采用焊接連接。采用電弧焊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扁鋼與扁鋼(角鋼)搭接長度為扁鋼寬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2圓鋼與圓鋼搭接長度為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3圓鋼與扁鋼搭接長度為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4扁鋼和圓鋼與鋼管、角鋼互相焊接時,除應在接觸部位雙面施焊外,還應增加圓鋼搭接件;圓鋼搭接件在水平、垂直方向的焊接長度各為圓鋼直徑的6倍,雙面施焊;5焊接部位應除去焊渣后作防腐處理。6.2.5銅質接地裝置應采用焊接或熱熔焊,鋼質和銅質接地裝置之間連接應采用熱熔焊,連接部位應作防腐處理。6.2.5銅質接地裝置應采用焊接連接,鋼質和銅質接地裝置之間連接應采用熱熔焊,連接部位應作防腐處理。采用熱熔焊時,焊接接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焊接接頭范圍內被連接導體完全包裹在接頭內;2接頭的表面應平滑,不存在貫穿裂紋、貫穿性氣孔或蜂窩狀氣孔;3被連接導體與接頭完全熔合成一體,牢固無松動現(xiàn)象。TC“6.3接地線”\fc6.3接地線TC“6.3接地線”\fc6.3接地線6.3.1接地裝置應在不同位置至少引出兩根連接導體與室內總等電位接地端子板相連接。接地引出線與接地裝置連接處應焊接或熱熔焊。連接點應有防腐措施。6.3.1接地裝置應在不同位置至少引出兩根連接導體與室內總等電位接地端子板相連接。接地引出線與接地裝置連接處應焊接。連接點應有防腐措施。TC“6.4等電位接地端子板(等電位連接帶)”\fc6.4等電位接地端子板(等電位連接帶)TC“6.4等電位接地端子板(等電位連接帶)”\fc6.4等電位接地端子板(等電位連接帶)6.4.4等電位連接網格的連接宜采用焊接、熔接或壓接。連接導體與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之間應采用螺栓連接,連接處應進行熱搪錫處理。6.4.4等電位連接網格的連接宜采用焊接或壓接。連接導體與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之間應采用螺栓連接,連接處應進行熱搪錫處理。TC“6.5浪涌保護器”\fc6.5浪涌保護器TC“6.5浪涌保護器”\fc6.5浪涌保護器6.5.1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電源線路的各級浪涌保護器應分別安裝在線路進入建筑物的入口、防雷區(qū)的界面和靠近被保護設備處。各級浪涌保護器連接導線應短直,其長度不宜超過0.5m,并固定牢靠。浪涌保護器各接線端應在本級開關、熔斷器的下樁頭分別與配電箱內線路的同名端相線連接,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端應以最短距離與所處防雷區(qū)的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連接。配電箱的保護接地線(PE)應與等電位接地端子板直接連接;2帶有接線端子的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應采用壓接;帶有接線柱的浪涌保護器宜采用接線端子與接線柱連接;3浪涌保護器的連接導線應采用銅芯導線,最小截面積宜符合表6.5.1的規(guī)定。表6.5.1浪涌保護器連接導線最小截面積SPD級數(shù)SPD的類型導線截面積(mm2)SPD連接相線銅導線SPD接地端連接銅導線第一級開關型或限壓型610第二級限壓型46第三級限壓型2.54第四級限壓型2.546.5.1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電源線路的各級浪涌保護器應分別安裝在線路進入建筑物的入口、防雷區(qū)的界面和靠近被保護設備處。各級浪涌保護器連接導線應短直,其總長度不宜超過0.5m,并固定牢靠。浪涌保護器各接線端應在本級開關、熔斷器的下樁頭分別與配電箱內線路的同名端相線連接,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端應以最短距離與所處防雷區(qū)的等電位接地端子板連接。配電箱的保護接地線(PE)應與等電位接地端子板直接連接;2帶有接線端子的電源線路浪涌保護器應采用壓接;帶有接線柱的浪涌保護器宜采用接線端子與接線柱連接;3浪涌保護器的連接導線應采用銅芯導線,最小截面積宜符合表6.5.1的規(guī)定。表6.5.1浪涌保護器連接導線最小截面積SPD安裝位置SPD的類型導線截面積(mm2)SPD連接相線銅導線SPD接地端連接銅導線LPZ0與LPZ1邊界I類616II類46其他II類2.54III類11.56.5.2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應安裝在天饋線與被保護設備之間,宜安裝在機房內設備附近或機架上,也可以直接安裝在設備射頻端口上;2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端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6mm2的銅芯導線就近連接到LPZ0A或LPZ0B與LPZ1交界處的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接地線應短直。6.5.2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應安裝在天饋線與被保護設備之間,宜安裝在機房內設備附近或機架上,也可以直接安裝在設備射頻端口上;2天饋線路浪涌保護器的接地端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4mm2的銅芯導線就近連接到LPZ0A或LPZ0B與LPZ1交界處的等電位接地端子板上,接地線應短直。6.5.3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應連接在被保護設備的信號端口上。浪涌保護器可以安裝在機柜內,也可以固定在設備機架或附近的支撐物上;2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5mm2的銅芯導線與設備機房等電位連接網絡連接,接地線應短直。6.5.3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應連接在被保護設備的信號端口上。浪涌保護器可以安裝在機柜內,也可以固定在設備機架或附近的支撐物上;2信號線路浪涌保護器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積不小于1mm2的銅芯導線與設備機房等電位連接網絡連接,接地線應短直。7檢測與驗收TC“7.3竣工驗收”\fc7檢測與驗收TC“7.3竣工驗收”\fc7.3竣工驗收7.3竣工驗收7.3.4防雷工程竣工后,應由施工單位提出竣工驗收報告,并由工程監(jiān)理單位對施工安裝質量作出評價。竣工驗收報告宜包括以下內容:1項目概述;2施工與安裝;3防雷裝置的性能、被保護對象及范圍;4接地裝置的形式和敷設;5防雷裝置的防腐蝕措施;6接地電阻以及有關參數(shù)的測試數(shù)據和測試儀器;7等電位連接帶及屏蔽設施;8其他應予說明的事項;9結論和評價。7.3.4防雷工程竣工驗收報告宜包括以下內容:1項目概述;2施工與安裝;3防雷裝置的性能、被保護對象及范圍;4接地裝置的形式和敷設;5防雷裝置的防腐蝕措施;6接地電阻以及有關參數(shù)的測試數(shù)據和測試儀器;7等電位連接帶及屏蔽設施;8其他應予說明的事項;9結論和評價。TC“8維護與管理”\fc8維護與管理TC“8維護與管理”\fc8維護與管理TC“8.1維護”\fc8.1維護TC“8.1維護”\fc8.1維護8.1.4檢測外部防雷裝置的電氣連續(xù)性,若發(fā)現(xiàn)有脫焊、松動和銹蝕等,應進行相應的處理,特別是在斷接卡或接地測試點處,應經常進行電氣連續(xù)性測量。8.1.4防雷裝置檢測維護應包括以下內容:1檢測外部防雷裝置的電氣連續(xù)性,若發(fā)現(xiàn)有脫焊、松動和銹蝕等,應進行相應的處理,特別是在斷接卡或接地測試點處,應經常進行電氣連續(xù)性測量。2檢查接閃器、桿塔和引下線的腐蝕情況及機械損傷,包括由雷擊放電所造成的損傷情況。若有損傷,應及時修復;當銹蝕部位超過截面的三分之一時,應更換。3測試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若測試值大于規(guī)定值,應檢查接地裝置和土壤條件,找出變化原因,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4檢測內部防雷裝置和設備金屬外殼、機架等電位連接的電氣連續(xù)性,若發(fā)現(xiàn)連接處松動或斷路,應及時更換或修復。5檢查各類浪涌保護器的運行情況:有無接觸不良、漏電流是否過大、發(fā)熱、絕緣是否良好、積塵是否過多等。出現(xiàn)故障,應及時排除或更換。8.1.5檢查接閃器、桿塔和引下線的腐蝕情況及機械損傷,包括由雷擊放電所造成的損傷情況。若有損傷,應及時修復;當銹蝕部位超過截面的三分之一時,應更換。移到8.1.4第2款8.1.6測試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若測試值大于規(guī)定值,應檢查接地裝置和土壤條件,找出變化原因,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移到8.1.4第3款8.1.7檢測內部防雷裝置和設備金屬外殼、機架等電位連接的電氣連續(xù)性,若發(fā)現(xiàn)連接處松動或斷路,應及時更換或修復。移到8.1.4第4款8.1.8檢查各類浪涌保護器的運行情況:有無接觸不良、漏電流是否過大、發(fā)熱、絕緣是否良好、積塵是否過多等。出現(xiàn)故障,應及時排除或更換。移到8.1.4第5款附錄A用于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雷擊風險評估的N和Nc的計算方法附錄A用于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tǒng)雷擊風險評估的N和Nc的計算方法A.1建筑物及入戶線路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N的計算A.1建筑物及入戶線路年預計雷擊次數(shù)N的計算A.1.2建筑物所處地區(qū)雷擊大地密度Ng可按下式確定:(次/km2·a) (A.1.2)式中:Td——年平均雷暴日(d/a),根據當?shù)貧庀笈_、站資料確定。A.1.2建筑物所處地區(qū)地閃密度Ng可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0-2025年中國大型游樂設備行業(yè)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速容銀杏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中國內鏡診療器械行業(yè)投資研究分析及發(fā)展前景預測報告
- 2024-2025學年高中地理課時分層作業(yè)6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專題4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1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即學即練隨堂鞏固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 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Unit5Thepowerofnature單元加餐練含解析新人教版選修6
- 202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全國甲卷)物理試題含答案
- 2025年米果成套設備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中國一次性醫(yī)用耗材行業(yè)運行態(tài)勢及未來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 綿陽市高中2022級(2025屆)高三第二次診斷性考試(二診)語文試卷(含答案)
- 常州初三強基數(shù)學試卷
- 《吞咽障礙膳食營養(yǎng)管理規(guī)范》(T-CNSS 013-2021)
- 仁愛七年級下冊英語教學計劃
- 躁狂的健康宣教
- 第四講國防動員準備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屆高三一診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2024年度房地產開發(fā)項目安全生產委托管理協(xié)議范本3篇
- 飛機空氣動力學課件:翼型的空氣動力特性
- 2025屆河南省鄭州市外國語學校高考數(shù)學三模試卷含解析
- 《高尿酸血癥腎損害》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