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標版)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五 原子物理與物理學史 第17講 選擇題對“物理學史、思想方法”的考查限時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物理試題_第1頁
(課標版)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五 原子物理與物理學史 第17講 選擇題對“物理學史、思想方法”的考查限時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物理試題_第2頁
(課標版)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五 原子物理與物理學史 第17講 選擇題對“物理學史、思想方法”的考查限時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物理試題_第3頁
(課標版)高考物理二輪復習 專題五 原子物理與物理學史 第17講 選擇題對“物理學史、思想方法”的考查限時練(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冊物理試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選擇題對“物理學史、思想方法”的考查1.(多選)下列說法中,符合物理學史實的是()A.亞里士多德認為,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靜止B.牛頓認為,力是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原因,而不是物體運動的原因C.麥克斯韋發(fā)現了電流的磁效應,即電流可以在其周圍產生磁場D.奧斯特發(fā)現導線通電時,導線附近的小磁針發(fā)生偏轉解析:在亞里士多德的時代,人們根據生產生活的實際經驗感受到,物體的運動都是需要有力的作用的,A正確;牛頓根據伽利略的研究成果,提出慣性的概念,并繼承和發(fā)展了伽利略的觀點,認為物體運動的維持不需要力,運動的改變才需要力,B正確;奧斯特發(fā)現通電導線下方的小磁針會偏轉,從而發(fā)現了電流磁效應,即電流的周圍存在磁場,C錯誤,D正確.答案:ABD2.(2019·西安交大附中模擬)領悟并掌握處理問題的思想與方法是學習物理的重要途徑,如圖所示是我們學習過的幾個實驗,其中研究物理問題的思想與方法相同的是()①螺旋測微器測長度②探究求合力的方法③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④觀察桌面微小形變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①④解析:①采用微小變量放大法,設一個螺距為0.5mm,當旋轉一周時,前進或后退一個螺距,這樣把0.5mm的長度放大到旋轉一周上.②采用的等效替代法,即兩次拉橡皮筋時使橡皮筋的形變相同.③研究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時,先假定其中一個量不變,研究另外兩個量之間的關系,這種方法稱為控制變量法.④用力向下壓,使桌面產生微小形變,使平面鏡M逆時針方向微小旋轉,若使法線轉過θ角,則M反射的光線旋轉的角度為2θ,N反射的光線就旋轉了4θ,那么投射到平面鏡上的光斑走過的距離就更大,故該實驗觀察測量結果采用的是微小變量放大法.因此研究物理問題的思想與方法相同的是①④,故選項A、B、C錯誤,D正確.答案:D3.(2019·河南南陽一中三模)在物理學的發(fā)展過程中,科學家們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物理學研究方法,以下關于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A.在不需要考慮帶電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點電荷來代替物體的方法叫微元法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質量三者之間的關系時,先保持質量不變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再保持力不變研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該實驗采用了假設法C.在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D.伽利略認為自由落體運動就是物體在傾角為90°的斜面上的運動,再根據銅球在斜面上的運動規(guī)律得出自由落體的運動規(guī)律,這是采用了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方法解析:在不需要考慮帶電物體本身的大小和形狀時,用點電荷代替物體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故選項A錯誤;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質量三者之間的關系時,先保持質量不變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再保持力不變研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該實驗采用了控制變量法,故選項B錯誤;在推導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時,把整個運動過程劃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勻速直線運動,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選項C錯誤;伽利略認為自由落體運動就是物體在傾角為90°的斜面上的運動,再根據銅球在斜面上的運動規(guī)律得出自由落體的運動規(guī)律,這是采用了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方法,故選項D正確.答案:D4.(2019·山東威海二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牛頓利用斜面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時,使用了“外推”的方法,即當斜面的傾角為90°時,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就變成了自由落體運動B.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是研究曲線運動的一般方法,該方法不適用于研究勻速圓周運動C.物理模型在物理學的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質點”“點電荷”和“輕彈簧”都是理想化模型D.庫侖利用扭秤裝置研究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電荷量和距離的關系時,采用了理想實驗法解析:伽利略利用斜面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時,使用了“外推”的方法,即當斜面的傾角為90°時,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就變成了自由落體運動,故選項A錯誤.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是研究曲線運動的一般方法,該方法也同樣適用于研究勻速圓周運動,故選項B錯誤.物理模型在物理學的研究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質點”“點電荷”和“輕彈簧”都是理想化模型,故選項C正確.庫侖利用扭秤裝置探究決定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的因素有電荷量的大小和電荷之間的距離,研究一個變量與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時,應用控制變量法,故選項D錯誤.答案:C5.“曹沖稱象”是婦孺皆知的故事,當眾人面臨大象這樣的龐然大物,且在缺少有效的稱量工具的時候,他稱量出大象的體重,體現了他的智慧,被世人稱道.下列物理學習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與“曹沖稱象”的方法相同的是()A.“質點”的概念B.合力與分力的關系C.“瞬時速度”的概念D.研究加速度與合力、質量的關系解析:“曹沖稱象”故事中用等重量的石頭代替等重量的大象,是等效替代的思想;力的合成與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是等效替代的思想,故B正確;建立“質點”的概念,采用的是理想模型法,故A錯誤;建立“瞬時速度”的概念,采用的是極值法,故C錯誤;研究加速度與合力、質量的關系,采用的是控制變量法,故D錯誤.答案:B6.(多選)在物理學發(fā)展過程中,觀測、實驗、假說和邏輯推理等方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敘述符合史實的是()A.奧斯特在實驗中觀察到電流的磁效應,該效應揭示了電和磁之間存在聯系B.安培根據通電螺線管的磁場和條形磁鐵的磁場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電流假說C.法拉第在實驗中觀察到,在通有恒定電流的靜止導線附近的固定導線圈中,會出現感應電流D.楞次在分析了許多實驗事實后提出,感應電流應具有這樣的方向,即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解析:奧斯特發(fā)現了電流的磁效應,揭示了電和磁之間的關系,選項A正確;根據通電螺線管產生的磁場與條形磁鐵的磁鐵相似,安培提出了磁性是分子內環(huán)形電流產生的,即分子電流假說,選項B正確;法拉第提出的是電磁感應定律,但恒定電流周圍的導線圈中不產生感應電流,選項C錯誤;楞次定律指出感應電流的磁場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選項D正確.答案:ABD7.(多選)伽利略開創(chuàng)了實驗研究和邏輯推理相結合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利用這種方法伽利略發(fā)現的規(guī)律有()A.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B.物體之間普遍存在相互吸引力C.忽略空氣阻力,重物與輕物下落得同樣快D.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伽利略通過實驗研究和邏輯推理提出: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在忽略空氣阻力時,輕、重物體下落一樣快,都做自由落體運動.B選項考查的是萬有引力定律,D選項考查的是牛頓第三定律,因此只有選項A、C正確.答案:AC8.(多選)(2019·山東臨沂二模)17世紀,伽利略就通過實驗分析指出: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若沒有摩擦,將保持這個速度一直運動下去,從而得出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這是采用了實驗和邏輯推理相結合的方法.在物理學的重大發(fā)現中科學家們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物理學研究方法.下列關于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A.卡文迪許扭秤實驗應用了微元的思想方法B.E=eq\f(F,q)運用了比值定義的方法C.速度v=eq\f(Δx,Δt),當Δt非常小時可表示t時刻的瞬時速度,應用了極限思想方法D.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質量三者之間關系的實驗中,應用了控制變量法解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