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學習目標1.掌握慣用中成藥配伍、標準及主(君)藥、輔(臣)藥、佐藥、使藥在方劑配伍中作用。2.了解中成藥慣用劑型(丸劑、散劑、顆粒劑、膏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注射劑)及其主要特點。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1頁第一章中成藥基本知識
一、中成藥命名與分類(一)中成藥命名1.按功用而命名表達藥品基本作用2.按病證而命名表達主治病證3.按處方組成主要藥品而命名標明方劑主要組成4.按治療主要對象而用以表明方劑藥品數(shù)目5.按處方藥品味數(shù)而命名方劑藥品數(shù)目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2頁中成藥命名與分類6.按成藥顏色而命名以表示藥品顏色7.按成藥劑量而命名以顯示藥品服用劑量8.按生產(chǎn)廠家或產(chǎn)地而命名以注明生產(chǎn)或產(chǎn)地9.按創(chuàng)造人姓氏或假托古人而命名10.按原載書籍或文件而命名以反應方劑出處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3頁中成藥命名與分類(二)中成藥分類1.按中成藥功用分類2.按治療病證分類3.按中成藥劑型分類4.按中成藥名稱筆畫次序分類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4頁二、中成藥方劑組成和改變(一)組成標準1.主藥針對病因或疾病本質(zhì)或主證其主要治療作用藥品。2.輔藥配合主藥加強療效藥品。3.佐藥主要是幫助主藥治療兼證,或制約方劑當中毒性、烈性藥品副作用,或協(xié)同主、輔藥發(fā)揮治療作用藥品。4.使藥即引經(jīng)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5頁中成藥方劑組成和改變(二)組成改變經(jīng)過藥品增減,改變其配伍關(guān)系,到達效用改變經(jīng)過主輔藥品劑量改變,改變其配伍關(guān)系,到達效用改變。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6頁三、中成藥慣用劑型丸劑、散劑、顆粒劑、片劑、煎膏劑、糖漿劑、合劑(包含口服液)、滴丸劑、膠囊劑、注射劑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7頁四、中成藥使用方法和用量(一)中成藥使用方法1.內(nèi)服藥2.外用藥(二)中成藥用量1.按常規(guī)量服用2.小兒用量適當降低。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8頁五、中成藥治療基本方法(一)汗法1.辛溫發(fā)汗2.辛涼發(fā)汗(二)吐法催吐、涌吐(三)下法(瀉下、攻下)1.寒下2.溫下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9頁中成藥治療基本方法3.峻下4.潤下(四)和法1.和解表里2.調(diào)和脾胃(五)溫法1.溫中散寒2.回陽救逆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10頁中成藥治療基本方法3.溫經(jīng)散寒(六)清法1.清熱瀉火2.清熱解毒3.清熱潤燥4.滋陰清熱5.清熱涼血6.清熱開竅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11頁中成藥治療基本方法(七)補法1.補氣2.補血3.滋陰4.助陽(八)消法1.消積導滯2.消堅化積3.行氣活血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12頁中成藥治療基本方法4.消散水腫5.理氣消痰,軟堅散結(jié)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13頁第二章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一、解表類解表類成藥是以辛散解表藥品為主組成,含有發(fā)散風寒或疏散風熱等作用,是用于各類感冒疾病。1.風寒感冒主證+治療+成藥2.風熱感冒主證+治療+成藥3.時行感冒主證+治療+成藥4.暑濕感冒主證+治療+成藥5.體虛感冒主證+治療+成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14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1.風寒感冒(1)感冒清顆粒組成:荊芥穗、薄荷、防風、柴胡、蘇葉、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蘆根功效:疏風散寒,解表清熱適應癥: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fā)燒,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15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正柴胡飲顆粒組成:柴胡、防風、生姜、陳皮、赤芍、甘草功效:發(fā)散風寒,解熱止痛適應癥:用于外感風寒初起:發(fā)燒惡寒,無汗、頭痛、鼻塞、噴嚏、咽癢咳嗽、四肢酸痛等癥。適合用于流行感冒初起,輕度上呼吸道感染等疾患。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16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二)風熱感冒(1)銀翹解毒丸組成:金銀花、連翹、荊芥穗、薄荷、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葉、甘草功效:辛涼解表、清熱解毒適應癥:風熱感冒,發(fā)燒頭痛,咳嗽口干、咽喉腫痛等癥。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shù)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17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雙黃連口服液組成:金銀花、黃芩、連翹功效:辛涼解表、清熱解毒適應癥:用于外感風熱引發(fā)發(fā)燒:咳嗽、咽痛.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18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三)時行感冒清熱解毒口服液組成:生石膏、金銀花、玄參、生地黃、連翹、梔子、地丁、黃芩、龍膽草、板藍根、知母、麥冬功效:清熱解毒適應癥:時行感冒。用于癥見突然惡寒,高熱,周身酸痛,咳嗽、咽痛等。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19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四)暑濕感冒霍香正氣丸組成:廣藿香、紫蘇葉、白芷、白術(shù)、陳皮、法半夏、厚樸、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棗、生姜功效:解表和中。理氣化濁適應癥:慣用于外感風寒,內(nèi)傷濕邪,寒熱頭痛,胸膈滿悶,惡心嘔吐,腸鳴泄瀉等。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20頁第二章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二、止咳類咳嗽:因為外邪犯肺或臟腑功效失調(diào),病及于肺,造成肺失宣肅,肺氣上逆所引發(fā)??人苑譃橥飧?、內(nèi)傷兩大類。外感咳嗽為六淫外邪侵襲肺系;內(nèi)傷咳嗽為臟腑功效失調(diào),內(nèi)邪干肺。風寒咳嗽主證+治療+成藥外感咳嗽風熱咳嗽主證+治療+成藥燥熱咳嗽主證+治療+成藥咳嗽肺火咳嗽主證+治療+成藥痰濕咳嗽主證+治療+成藥肺虛咳嗽內(nèi)傷咳嗽肺氣虛主證+治療+成藥(肺虛咳嗽)肺陰虛主證+治療+成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21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一)風寒咳嗽通宣理肺丸組成:紫蘇葉、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黃、甘草、陳皮、半夏(制)、茯苓、枳殼(炒)、黃芩。功效:解表散寒,宣肺止嗽。適應癥:外感風寒之咳嗽。癥見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22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燥熱咳嗽1.養(yǎng)陰清肺丸組成:地黃、玄參、麥冬、白芍、川貝母、牡丹皮、薄荷、甘草功效:養(yǎng)陰潤燥,清肺利咽適應癥:燥熱傷肺或陰虛肺熱之咳嗽。癥見:干咳無痰,或痰黏不易咳出,咽喉干痛,口燥鼻干,甚則痰中帶血,咳引胸痛,便秘,尿赤。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23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蜜煉川貝枇杷膏組成:北沙參、薄荷腦、陳皮、川貝母、桔梗、款冬花、枇杷葉、水半夏、五味子、杏仁水功效:清熱潤肺,止咳化痰。適應癥:肺燥之咳嗽,痰多,胸悶,咽喉痛癢,聲音沙啞。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24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三)肺火咳嗽1.清肺抑火丸組成:黃芩、梔子、知母、浙貝母、黃柏、苦參、桔梗、前胡、天花粉、大黃。功效:清肺止咳,化痰通便適應癥:用于肺熱咳嗽,痰黃稠黏,口干咽痛,大便干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25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羚羊清肺丸組成:浙貝母,桑白皮(蜜炙),前胡,麥冬,天冬,天花粉,生地黃,玄參,石斛,桔梗,枇杷葉(蜜炙),苦杏仁(炒),金果欖,金銀花,大青葉,桅子,黃芩,板藍根,牡丹皮,薄荷,甘草,熟大黃,陳皮,羚羊角粉。功效:疏風清熱,潤肺化痰適應癥:外感風熱,或時邪犯肺引發(fā)咳嗽。癥見咳嗽痰黃,咽喉腫痛,甚則鼻出血咳血,并伴有惡風發(fā)燒,頭痛,四肢酸懶等風熱表證。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26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3.急支糖漿組成:魚腥草、金蕎麥、四季青、麻黃、紫菀、前胡、枳殼、甘草。功效:清熱化痰,宣肺止咳。適應癥:毒熱蘊肺之咳喘。癥見發(fā)燒,咽喉腫痛,咳嗽氣喘,痰多易咳。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27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4.復方鮮竹瀝液組成:鮮竹瀝魚腥草生半夏生姜枇杷葉桔梗薄荷油功效:清熱,化痰,止咳適應癥:痰熱蘊肺證。癥見咳嗽,痰黃質(zhì)黏,咽喉不適。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28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四)痰濕咳嗽1.二陳丸組成:半夏、陳皮、茯苓、甘草。功效:燥濕化痰,理氣和中適應癥:濕痰咳嗽。癥見咳嗽,痰多白黏,胸脘痞悶,惡心嘔吐,舌苔白膩,脈滑。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29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止咳橘紅口服液組成:化橘紅、陳皮、法半夏、茯苓、款冬花、甘草、瓜萎皮、紫菀、麥冬、知母、桔梗、地黃、石膏、苦杏仁(去皮炒)、紫蘇子(炒)。功效:清肺、止咳、化痰適應癥:痰熱阻肺咳嗽痰多。癥見咳嗽痰多,易咳出,胸滿氣短,咽干喉癢。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30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三、清熱降火類清熱解火類成藥主要以寒涼性質(zhì)藥品為主所組成,含有清熱瀉火等作用,適合用于各種熱證、火證。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31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1.牛黃上清丸組成:牛黃、薄荷、菊花、荊芥穗、白芷、川芎、梔子、黃連、黃柏、黃芩、大黃、連翹、赤芍、當歸、地黃、桔梗、甘草、石膏、冰片。功效:清熱瀉火,散風止痛。適應癥:用于熱毒內(nèi)盛、風火上攻所致頭痛眩暈、目赤耳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大便燥結(jié)。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32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牛黃解毒丸組成:人工牛黃、雄黃、石膏、冰片、大黃、黃芩、桔梗、甘草。功效:清熱解毒。適應癥:肺胃火旺、實熱內(nèi)結(jié);用于頭暈目赤,咽干咳嗽,風火牙痛,大便秘結(jié),牙齦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33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3.龍膽瀉肝丸組成:龍膽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車前子(鹽炒)當歸(酒炒)地黃炙甘草功效:瀉肝膽實火,利小便。適應癥:肝膽實火所引發(fā):頭暈目眩、目赤口苦、脅痛、耳膿耳腫;肝膽濕熱下注所致小便淋濁、陰腫陰癢等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34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四、瀉下通便類瀉下通便類成藥是以瀉下或潤下藥品為主組成,適合用于大便秘結(jié)疾患。熱結(jié)便秘氣滯便秘便秘血虛便秘陽虛便秘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35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1.麻仁潤腸丸組成: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黃、木香、陳皮、白芍。功效:潤腸通便。適應癥:腸胃積熱,腸燥便秘。癥見脘腹脹滿,大便秘結(jié)。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36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通便靈膠囊組成:番瀉葉、當歸、肉蓯蓉。功效:瀉熱導滯,潤腸通便。適應癥:熱結(jié)大腸,癥見長久臥床便秘,一時性腹脹便秘,老年性習慣性便秘。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37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五、祛濕利尿類祛濕利尿類成藥主要以祛除濕邪,通利小便藥品為主所組成。適合用于水濕所致一類疾病。(一)熱結(jié)膀胱三金片組成:金櫻根、菝葜、羊開口、金沙藤、積雪草功效: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益腎。適應癥:用于下焦?jié)駸?、熱淋,小便短赤,淋瀝澀痛;急慢性腎盂腎炎、膀胱炎、尿路感染見上述證候者;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腎虛濕熱下注證。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38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二)水腫腎炎康復片組成:西洋參、人參、地黃、杜仲(炒)、山藥、白花蛇舌草、黑豆、土茯苓、益母草、丹參、澤瀉、白茅根、桔梗。功效:益氣養(yǎng)陰,補腎健脾,去除余毒。適應癥:主治慢性腎小球腎炎,屬于氣陰兩虛,脾腎不足,毒熱末清證者,表現(xiàn)為神疲乏力,腰酸腿軟,面浮腳腫,頭暈耳鳴;蛋白尿,血尿等。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39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六、祛風濕藥祛風濕類成藥是以祛風通絡(luò),散寒勝濕藥品為主所成。適合用于風寒濕邪引發(fā)肌肉、關(guān)節(jié)等痹痛疾患。1.追風透骨片組成:制川烏、香附(制)、川芎、麻黃、制草烏、秦艽、當歸、赤小豆、羌活、赤芍、細辛、制天南星、白芷、甘草、白術(shù)(炒)、沒藥(制)、乳香(制)、地龍、茯苓、桂枝、天麻、甘松、防風、朱砂。功效:祛風散寒,活血通絡(luò),消腫止痛適應癥:用于風寒濕痹,痹阻經(jīng)脈,關(guān)節(jié)腫痛,肢體麻木。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40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小活絡(luò)丸組成:膽南星、制川烏、制草烏、地龍、乳香(制)、沒藥(制)功效:祛風活絡(luò),行血止痛。適應癥:由風寒濕留滯經(jīng)絡(luò)引發(fā)肢體經(jīng)脈拘攣疼痛;或經(jīng)絡(luò)間有濕痰、瘀血,而見肌肉關(guān)節(jié)作痛;或痹癥日久,手足肌肉麻木不仁等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41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3.尪痹顆粒組成:地黃熟地黃續(xù)斷附子(制)獨活骨碎補桂枝淫羊藿防風威靈仙皂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紅花功效: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適應癥:用于久痹體虛,關(guān)節(jié)疼痛,局部腫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及類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見有上述證候者。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42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七、醒腦通脈類本類藥品為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所設(shè),主要用于治療中風、高血壓、高血脂等病癥。(一)中風1.牛黃清心丸組成:牛黃、當歸、川芎、甘草、山藥、黃芩、苦杏仁(炒)、大豆黃卷、大棗(去核)、白術(shù)(炒)、茯苓、桔梗、防風、柴胡、阿膠、干姜、白芍、人參、六神曲(炒)、肉桂、麥冬、白蘞、蒲黃(炒)、麝香、冰片、水牛角濃縮粉、羚羊角(用代用具)、朱砂、雄黃。功效:益氣養(yǎng)血,鎮(zhèn)靜安神,化痰熄風。適應癥:益氣養(yǎng)血,鎮(zhèn)靜安神,化痰熄風。用于氣血不足,痰熱上擾引發(fā):胸中郁熱,驚悸虛煩,頭目眩暈,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43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人參再造丸組成:人參、蘄蛇(酒炙)、廣藿香、檀香、母丁香、玄參、細辛、香附(醋制)、地龍、熟地黃、三七、乳香(醋翩)、青皮、豆蔻、防風、制何首烏、川芎、片姜黃、黃芪、甘草、黃連、茯苓、赤芍、大黃、桑寄生、葛根、麻黃、骨碎補(炒)、全蝎、僵蠶(炒)、附子(制)、琥珀、龜甲(醋制),粉萆薢、白術(shù)(麩炒)、沉香、天麻、肉桂、白芷、沒藥(醋制)、當歸、草豆蔻、威靈仙、烏藥、羌活、橘紅、六神曲(麩炒)朱砂、血竭、人工麝香、冰片、體外培育牛黃、天竺黃、膽南星、水牛角濃縮粉。功效:祛風化痰,活血通絡(luò)適應癥:用于腦梗塞恢復期,證屬中風中經(jīng)絡(luò),氣虛血瘀絡(luò)阻型。癥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語不利等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44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3.大活絡(luò)丸組成:安息香、白術(shù)、冰片、沉香、赤芍、大黃、當歸、地龍、丁香、豆蔻、防風、甘草、葛根、骨碎補、貫眾、廣藿香、龜甲、何首烏、紅參、豹骨、黃連、黃芩、僵蠶、兩頭尖、麻黃、沒藥、木香、牛黃、蘄蛇、羌活、青皮、全蝎、肉桂、乳香、麝香、熟地黃、松香、天麻、天南星、威靈仙、烏梢蛇、烏藥、犀角、細辛、香附、玄參、血竭、制草烏功效:祛風止痛,除濕豁痰,舒筋活絡(luò)。適應癥:中風后遺癥,用于中風痰厥引發(fā)癱瘓,足萎痹痛,筋脈拘急,腰腿疼痛及跌打損傷,行走不便,胸痹等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45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二)高血壓1.腦立清組成:磁石、赭石、珍珠母、半夏(制)、酒曲、酒曲(炒)、牛膝、薄荷腦、冰片、豬膽汁。功效:清肝熱,平肝陽,降血壓。適應癥:用于肝熱陽亢型高血壓癥。眩暈耳鳴,頭疼腦脹,心煩難寐,痰黏作嘔。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46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牛黃降壓丸組成:黃芩、黨參、黃芪、川芎、白芍、冰片、決明子、甘松、郁金、薄荷、人工牛黃、羚羊角、水牛角濃縮粉、珍珠功效:清心化痰,鎮(zhèn)靜降壓。適應癥:用于肝火旺盛,頭暈目眩,煩躁不安,痰火壅盛,高血壓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47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3.天麻鉤藤顆粒組成:天麻、鉤藤、石決明、梔子、黃芩、牛膝、杜仲(鹽制)、益母草、桑寄生、首烏藤、茯苓功效:平肝熄風,清熱安神。適應癥:用于治療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等所引發(fā)頭痛、眩暈、耳鳴、眼花、震顫、失眠。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48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三)高血脂1.絞股藍總甙膠囊組成:絞股藍總甙功效:養(yǎng)心健脾,益氣活血,除痰化瘀、降血脂適應癥:適合用于高血脂癥,見有心悸氣短,胸悶肢麻,眩暈頭痛,健忘耳鳴,自汗乏力,或脘腹脹滿等心脾氣虛、痰阻血瘀者。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49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血脂康膠囊組成:紅曲功效:除濕祛痰,活血化瘀,健脾消食。適應癥:用于脾虛痰瘀阻滯癥氣短、乏力、頭暈、頭痛、胸悶、腹脹、食少納呆等;高脂血癥;也可用于高脂血癥及動脈粥樣硬化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輔助治療。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50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八、開竅類開竅類成藥主要以芳香開竅藥品為主組成,含有開竅醒神作用,適合用于神昏竅閉病證。閉證分為熱閉、寒閉。1.安宮牛黃丸組成:牛黃、水牛角濃縮粉、麝香、珍珠、朱砂、雄黃、黃連、黃芩、梔子、郁金、冰片。功效:清熱開竅,鎮(zhèn)心安神適應癥:由熱邪內(nèi)陷,傳入心包引發(fā);高燒不退,煩躁不安,神昏譫語,濁痰雍盛,以及小兒驚風,或中風痰熱內(nèi)閉等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51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清開靈口服液組成:膽酸、珍珠母、豬去氧膽酸、梔子、水牛角、板藍根、黃芩苷、金銀花。功效:清熱解毒,鎮(zhèn)靜安神。適應癥:用于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nèi)盛所致高熱不退,煩躁不安,咽喉腫痛,舌質(zhì)紅絳、苔黃、脈數(shù)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氣管炎,高熱等病癥屬上述證候者。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52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九、理氣類本類成藥主要以調(diào)理氣分,疏通氣機藥品為主所組成。適合用于氣滯郁結(jié)引發(fā)疾病。(一)肝郁氣滯舒肝丸組成:川楝子、延胡索(醋制)、白芍(酒炒)、片姜黃、木香、沉香、豆蔻仁、砂仁、厚樸(姜制)、陳皮、枳殼(炒)、茯苓、朱砂功效:舒肝解郁,和胃止痛適應癥:由肝郁不舒,脾胃不和引發(fā):胸悶不舒、兩脅脹滿,胃脘疼痛,嘔逆嘈雜,噯氣吞酸,飲食無味,周身竄痛,睡眠不安等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53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二)脾胃氣滯1、木香順氣丸組成:木香、檳榔、香附(醋制)、厚樸(制)、枳殼(炒)、蒼術(shù)(炒)、砂仁、陳皮、青皮(炒)、甘草。功效:行氣化濕,健脾和胃。適應癥:濕濁阻滯氣機,胸膈痞悶,脘腹脹滿,惡心嘔吐,噯氣納呆。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54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健胃消食片組成:太子參、陳皮、山藥、麥芽(炒)、山楂。功效:健脾消食。適應癥:用于脾胃虛弱,納少腹脹,消化不良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55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十、調(diào)理脾胃類這類成藥主藥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宿食停滯,胃痛,腹瀉等。(一)、宿食停滯1、保和丸組成:白術(shù)、陳皮、半夏、茯苓、神曲、山楂肉、連翹、香附(醋炒)、厚樸(姜炒)、萊菔子、枳實(炒)、麥芽(炒)、黃連(姜炒)、黃芩(酒炒)功效:消食導滯,和胃清熱適應癥:食積停滯,消化不良引發(fā):胸脘痞滿,胃脘疼痛,噯氣吞酸,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倒飽嘈雜,大便不調(diào)等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56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香砂養(yǎng)胃丸組成:木香、砂仁、白術(shù)、陳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實(炒)、豆蔻(去殼)、厚樸(姜制)、廣藿香、甘草、生姜、大棗。功效:補氣健脾,行氣消食。適應癥: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發(fā):胸膈痞滿,胃脘脹痛,飲食不消,倒飽嘈雜,嘔吐泛酸,大便不調(diào),四肢倦怠等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57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二)胃痛1、氣滯胃痛顆粒組成:柴胡、延胡索(炙)、枳殼、香附(炙)、白芍、甘草(炙)。功效:舒肝理氣,和胃止痛。適應癥:用于肝郁氣滯,胸痞脹滿,胃脘疼痛。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58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溫胃舒膠囊組成:黨參、附子(制)、黃芪(炙)、肉桂、山藥、肉蓯蓉(制)、白術(shù)(炒)、山楂(炒)、烏梅、砂仁、陳皮、補骨脂功效:扶正固本,溫胃養(yǎng)胃,行氣止痛,助陽暖中。適應癥: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胃炎癥見胃脘冷痛、腹脹、噯氣、納差等。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59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三)腹瀉1、人參健脾丸組成:人參、白術(shù)(麩炒)、甘草、山藥、蓮子、白扁豆、木香、草豆蔻、陳皮、青皮、六神曲、谷芽、山楂、芡實、薏苡仁、當歸、枳殼。功效:健脾養(yǎng)胃,消食除脹。適應癥: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發(fā):不思飲食,食后脹滿,倒飽嘈雜,嘔吐酸水,大便泄瀉,面黃肌瘦,精神疲憊等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60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附子理中丸組成:附子(制)、黨參、白術(shù)(炒)、干姜、甘草。功效:溫中散寒,補氣健脾。適應癥:脾胃虛寒,陽氣不足引發(fā):腹痛,脘痛,嘔吐腹瀉,腸鳴腹脹,不思飲食,手足發(fā)涼等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61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十一、肝膽病類本類成藥,專為治療肝膽病癥而設(shè)。主要用于治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石癥,中醫(yī)辨證歸屬為黃疸、脅痛、膽脹等病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62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一)急性肝炎1.益肝靈片組成:水飛薊素功效:清熱解毒,益肝膽適應癥:用于急慢性肝炎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63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茵梔黃口服液組成:茵陳提取物、梔子提取物、黃芩苷、金銀花提取物功效:清熱解毒,利濕退黃。適應癥:用于肝膽濕熱所致黃疸,癥見面目悉黃、胸脅脹痛、惡心嘔吐、小便黃赤;急、慢性肝炎見上述癥候者。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64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二)膽囊炎消炎利膽片組成:穿心蓮、溪黃草、苦木功效:清熱,祛濕,利膽。適應癥:用于肝膽濕熱引發(fā)口苦、肋痛;急性膽囊炎、膽管炎。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65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十二、安神類本類成藥主要以養(yǎng)心安神,鎮(zhèn)靜催眠藥品所成。適合用于失眠多夢,心慌,心跳,煩躁不安,記憶力減退等癥。1.天王補心丹組成:人參、玄參、丹參、茯苓、遠志、桔梗,生地黃,當歸(酒浸)、五味、天門冬、麥門冬(去心)、柏子仁、酸棗仁(炒)。功效:滋陰清熱,補心安神適應癥:用于治療心腎不足、陰虧血少所致虛煩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夢遺健忘、不耐思慮、大便干燥或口舌生瘡等病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66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棗仁安神液組成:酸棗仁(炒)丹參五味子(醋制)功效:補心養(yǎng)肝,安神益智適應癥:用于心肝血虛、神經(jīng)衰弱引發(fā)失眠健忘、頭暈、頭痛等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67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十三、寬胸通痹類本類中成藥用以治療胸痹心痛,以活血通脈藥品為主所組成。1.速效救心丸組成:川芎、冰片功效:行氣活血,祛瘀止痛適應癥:用于氣滯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癥見胸悶、氣促,胸中刺痛,甚則絞痛,暈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68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組成:酸棗仁(炒)丹參五味子(醋制)功效:補心養(yǎng)肝,安神益智適應癥: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69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2.復方丹參滴丸組成:丹參、三七、冰片。功效:活血化瘀、開竅止痛。適應癥:用于治療氣滯血瘀,心脈瘀阻所致胸痹。癥見心胸憋悶,心悸氣短,心絞痛。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70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3.通心絡(luò)膠囊組成:人參、水蛭、全蝎、赤芍、蟬蛻、土鱉蟲、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棗仁(炒)、冰片功效:益氣活血,通絡(luò)止痛。適應癥: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屬心氣虛乏、血瘀絡(luò)阻證。癥見胸部憋悶,刺痛、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氣短乏力,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或結(jié)代。亦用于氣虛血瘀絡(luò)阻型中風病,癥見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語不利。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71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十四、補益類本類成藥分別以益氣、補血、滋陰、助陽藥品為主所成,含有補虛扶弱,增強抗病機能作用。用于治療各種虛癥。氣虛血虛虛證氣血兩虛陽虛陰虛中成藥基本用藥知識專家講座第72頁內(nèi)科慣用中成藥(一)氣虛1.補中益氣丸組成:黃芪、黨參、炙甘草、白術(shù)(炒)、當歸、升麻、柴胡、陳皮。功效:調(diào)補脾胃、升陽益氣適應癥:用于脾胃氣虛。癥見氣短懶言,身體倦怠,肌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視頻會議、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北京印刷學院《研究方法與學術(shù)寫作》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印刷學院《廣播新聞》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絕緣耐溫薄膜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關(guān)于學生實習報告模板六篇
- 2024年甜柿椒類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度工傷賠償個人協(xié)議執(zhí)行流程全文3篇
- 親子共讀心得體會15篇
- 2024年屯溪區(qū)牙科醫(yī)院高層次衛(wèi)技人才招聘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頻考點附帶答案
- 2025年度高新技術(shù)企業(yè)研發(fā)借款合同范本及范文3篇
- 五金耗材材料項目投標方案(技術(shù)方案)
- 中職無人機應用技術(shù)跨行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
- 高級管理招聘面試題與參考回答2024年
- 國際合作項目風險管理
- 第一單元《認識物聯(lián)網(wǎng)》第1課 互聯(lián)網(wǎng)和物聯(lián)網(wǎng) 教案 2023-2024學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術(shù)七年級下冊
- 仿真綠植安裝施工方案
- 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從“五方面人員”中選拔鄉(xiāng)鎮(zhèn)領(lǐng)導班子成員201人歷年高頻500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廣東省公務員考試筆試真題及答案
- 各類學校校園安全應急預案匯編-(附應急全套流程圖)
- 送養(yǎng)協(xié)議書范本范本
- 吸入療法在呼吸康復應用中的中國專家共識2022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