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生物_第1頁
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生物_第2頁
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生物_第3頁
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生物_第4頁
高一下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生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咸陽市實驗中學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月考高一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題共6頁,滿分100分,時間75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監(jiān)考員將答題卡按順序收回,裝袋整理;試題不回收。第I卷(選擇題共4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計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若玉米的黃粒對白粒為顯性,給你一粒黃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雌雄異花的植物),請你從下列方案中選出可判斷其遺傳因子組成最簡單的方案()A.觀察該黃粒玉米,化驗其化學成分B.讓其與白粒玉米測交,觀察果穗C.進行同株異花傳粉,觀察果穗D.讓其與另一株黃粒玉米雜交,觀察果穗2.控制人類膚色的A/a、B/b、E/e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AABBEE為黑色,aabbee為白色,其他性狀與基因型的關系如下圖,即膚色隨顯性基因的增加而逐漸加深,若雙親基因型為AabbEE×AaBbee,則子代膚色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種類分別有()A.6種,4種 B.12種,4種C.6種,5科 D.12種,6科3.下面是對高等動物通過減數分裂形成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確的是()A.每個卵細胞繼承了初級卵母細胞1/4的細胞質B.進入卵細胞并與之融合的精子幾乎不攜帶細胞質C.雌、雄配子彼此結合的機會相等,因為它們的數量相等D.等位基因進入卵細胞的機會并不相等,因為一次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4.在薩頓假說的基礎上,摩爾根通過實驗研究基因的傳遞情況,能夠驗證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的實驗結果是()A.親本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雜交,F(xiàn)1雌雄果蠅全部為紅眼B.F1紅眼果蠅雌雄交配,F(xiàn)2紅眼:白眼=3:1,且白眼全部為雄性C.白眼雌果蠅與純合紅眼雄果蠅雜交,后代白眼全部為雄性,紅眼全部為雌性D.F1紅眼雌果蠅與F2紅眼雄果蠅雜交,后代出現(xiàn)白眼,且雌雄比例1:15.人們發(fā)現(xiàn),肺炎鏈球菌的R型和S型均存在1和2兩種類型,其中R1能自然突變成S1,R2能自然突變成S2,其他類型間均不能自然突變,若要證明促使R型轉化為S型的因子來自S型的菌落而不是自然突變,下列實驗設計應選擇的組合是:()①R1型菌落;②R2型菌落;③S1型菌落;④S2型菌落;⑤加入加熱殺死的S1菌;⑥加入加熱殺死的S2菌;⑦檢測是否出現(xiàn)S1;⑧檢測是否出現(xiàn)S2A.①⑥⑧ B.②⑤⑧ C.①⑤⑦ D.②⑥⑦6.研究表明,世界上幾乎沒有DNA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因此DNA也像指紋一樣可用于識別身份,這種方法就是DNA指紋技術。如圖所示為刑事偵查人員為偵破案件,搜集獲得的DNA指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若為雙胞胎,則兩人的指紋相同,DNA指紋也相同B.由DNA指紋圖可知,懷疑對象中1號最可能是犯罪分子C.DNA指紋技術可識別身份,源于DNA分子的多樣性D.獲取某人的DNA指紋圖只能利用生殖細胞中的DNA7.如圖是通過熒光標記技術顯示基因在染色體上位置的照片。甲乙表示染色體,字母表示存在于染色體上的部分基因,其中A和a顯示黃色熒光,B和b顯示紅色熒光。關于該圖的敘述正確的是()A.此時細胞中的染色體數和DNA數比為1:2B.基因A與基因B遺傳時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A和a彼此分離發(fā)生在減數Ⅰ分裂后期D.相同位置四個熒光點脫氧核苷酸序列相同8.某些植物中含有一種天然成分補骨脂素,在紫外線輻射下可以插入DNA特定的堿基對之間并發(fā)生交聯(lián)反應,使DNA雙鏈結構難以打開,同時此反應可能引起皮炎的發(fā)生,最終導致皮膚色素沉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補骨脂素的插入可能會影響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B.補骨脂素可特異性識別并嵌入雙鏈DNA特定序列C.補骨脂素的插入導致DNA堿基對之間磷酸二酯鍵斷裂D.皮膚接觸富含補骨脂素的物質后應避免在陽光下直曬9.果蠅幼蟲正常的培養(yǎng)溫度為25℃,將剛孵化的殘翅果蠅幼蟲放在31℃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產生的后代翅長接近正常,將這些翅長接近正常的幼蟲置于25℃下培養(yǎng),所得后代仍然是殘翅果蠅。上述信息表明()A.生物體的性狀與環(huán)境無關B.生物體的性狀只由基因控制C.殘翅果蠅幼蟲在31℃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了基因結構甲基化D.溫度可能影響了果蠅體內相關酶的活性,從而影響翅的發(fā)育10.染色體之間的交換可能導致染色體結構或基因序列的變化。下圖中,甲、乙兩圖分別表示兩種染色體之間的交換模式,丙、丁、戊圖表示某染色體變化的三種情形。則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甲可以導致戊的形成B.乙可以導致丙的形成C.甲可以導致丁或戊兩種情形的產生D.乙可以導致戊形成11.人與黑猩猩和長臂猿的某段同源DNA的差異分別為2.4%、5.3%,人與黑猩猩基因組的差異只有3%。這一事實為“人和其他脊椎動物有共同祖先”提供了()A.化石證據 B.胚胎學證據C.比較解剖學證據 D.分子水平證據1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生物“適應”的形成過程作出了科學的解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枯葉蝶在停息時形似枯葉是適應的一種表現(xiàn)B.經環(huán)境誘發(fā)產生基因突變的個體都更加適應環(huán)境C.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D.可遺傳的有利變異和環(huán)境的定向選擇是適應形成的必要條件二、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計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有的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3.某實驗小組在顯微鏡下觀察了某哺乳動物的部分組織切片的顯微圖像,結果如圖1所示。圖2是根據不同時期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核DNA分子數目繪制的柱狀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1中的細胞①所處時期為減數分裂ⅡB.圖1中的細胞②③可以分別對應圖2中的c、dC.圖2中類型b的細胞中可能會發(fā)生等位基因的分離D.圖2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a和b14.正常人的X染色體上有1個紅色覺基因和1個或多個綠色覺基因,如圖1中的a、b。若減數分裂時兩條X染色體發(fā)生不等交換,就會形成圖2中c、d所示的異常X染色體?,F(xiàn)有一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患色盲的兒子。不考慮體細胞中X染色體的失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妻子有一條X染色體的類型是cB.色盲兒子的X染色體的類型可能是c或dC.丈夫的X染色體的類型是a或bD.該夫婦再生一個色盲兒子的概率是1/415.自行動手去痣后引發(fā)惡性色素瘤導致死亡病例并不鮮見,惡性色素瘤細胞的線粒體功能障礙是其癌變的特征之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痣細胞并非癌變細胞B.惡性色素瘤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C.痣細胞與惡性色素瘤細胞獲取能量的主要途徑相同D.惡性色素瘤細胞的蛋白質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都減弱16.地中海貧血病因有多種。某地區(qū)的地中海貧血患者患該病的原因是編碼血紅蛋白β鏈的基因中第39位氨基酸的堿基發(fā)生了替換(C→T),導致mRNA第39位密碼子變?yōu)榻K止密碼子。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突變后的血紅蛋白基因中的嘌呤和嘧啶的比例不變B.患者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空間結構與正常人不同C.該堿基對的替換可利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D.患者血紅蛋白β鏈的翻譯會提前終止第Ⅱ卷(非選擇題共60分)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計60分)17.某種植物的花色同時受A、a與B、b兩對基因控制,基因型為A_bb的植株開藍花,基因型為aaB_的植株開黃花。將藍花植株(♀)與黃花植株(♂)雜交,取F1紅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紅花:黃花:藍花:白花=7:3:1:1。請回答下列問題:(1)F1紅花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上述每一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_________定律。(2)親本藍花與F2藍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3)對F2出現(xiàn)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解釋。觀點一:F1產生的配子中某種雌雄配子同時致死。觀點二:F1產生的配子中某種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證明了其中一種觀點,他們選擇的親本組合是F1紅花植株作父本、母本與aabb進行交配。他們要證明的是觀點___________。請幫助他們完善實驗報告:親本組合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結論aabb(♀)F1紅花(♂)___________Ab雌配子致死aabb(♂)F1紅花(♀)___________aabb(♀)F1紅花(♂)紅花:黃花:白花=1:1:1___________aabb(♂)F1紅花(♀)紅花:黃花:藍花:白花=1:1:1:118.繼格里菲思和艾弗里之后,1952年遺傳學家赫爾希和他的助手蔡斯以T2噬菌體為實驗材料,進行了一個極具說服力的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本實驗利用了__________技術。35S和32P分別標記的是噬菌體的__________兩種物質。(2)獲得分別被32P和35S標記的噬菌體的具體方法是__________。(3)32P和35S標記的噬菌體分別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一段時間后,用攪拌器攪拌,然后離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檢測兩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圖所示的實驗結果。若攪拌不充分,則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__(填“較低”或“較高”)。實驗結果表明當充分攪拌以后,上清液中的3S和2P分別占初始標記噬菌體放射性的80%和30%,推測最可能是__________進入細菌,將各種性狀遺傳給子代噬菌體。(4)圖中“被侵染細菌”的存活率曲線基本保持在100%,本組數據的意義是作為對照組,以證明__________,否則細胞外32P放射性會增高。(5)本實驗得出了__________的結論。19.RNA介導的基因沉默即RNA干擾(RNAi)是表觀遺傳學的研究熱點。RNAi主要是對mRNA進行干擾,起作用的有miRNA和siRNA。miRNA是由基因組內源DNA編碼產生,其干擾機制如下圖左;siRNA主要來源于外來生物,例如寄生在宿主體內的病毒會產生異源雙鏈RNA(dsRNA),dsRNA經過核酸酶Dicer的加工后成為siRNA,siRNA的干擾機制如下圖右。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催化過程①的酶是__________,過程①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2)Exportin5的功能是__________。(3)過程③會導致__________過程終止,原因是__________。過程④siRNA中的一條單鏈與目標mRNA之間發(fā)生__________,最終導致mRNA被水解。20.科學家們用長穗偃麥草(二倍體)與普通小麥(六倍體)雜交培育小麥新品種——小偃麥。相關的實驗如下,請回答有關問題:(1)長穗偃麥草與普通小麥雜交,F(xiàn)1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為__________。長穗偃麥草與普通小麥雜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試劑處理F1幼苗,獲得可育的小偃麥。(2)小偃麥中有個品種為藍粒小麥(40W+2E),40W表示來自普通小麥的染色體,2E表示攜帶有控制藍色色素合成基因的1對長穗偃麥草染色體。若丟失了長穗偃麥草的一個染色體則成為藍粒單體小麥(40W+1E),這屬于__________變異。為了獲得白粒小偃麥(1對長穗偃麥草染色體缺失),可將藍粒單體小麥自交,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產生兩種配子,其染色體組成分別為____________,這兩種配子自由結合,獲得染色體組成為____________的白粒小偃麥。(3)為了確定白粒小偃麥的染色體組成,需要做細胞學實驗進行鑒定。取該小偃麥的根尖或芽尖作實驗材料,制成臨時裝片進行觀察,其中__________期的細胞染色體最清晰。21.a1—抗胰蛋白酶(AAT)是人類血漿中最重要的蛋白酶抑制劑,能抑制多種蛋白酶、尿激酶和凝血酶等活性,保護機體正常細胞和組織不遭受蛋白酶損傷。血漿中的AAT主要由肝臟合成,AAT基因缺陷導致正常的AAT合成減少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病癥,患者出現(xiàn)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肺氣腫等現(xiàn)象,患病程度與AAT含量相關。下圖1是某AAT缺乏癥患者的家系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通過DNA測序發(fā)現(xiàn)AAT基因的變異多達100多種,AAT基因突變后形成其___________,這些基因組成Pi系統(tǒng)。PiM是正常的AAT基因,絕大多數正常人是PiM純合個體(基因型為PiMPiM)。PiZ和PiS是常見的AAT突變基因,PiZ基因純合個體血漿的AAT重度缺乏,PiS基因純合個體血漿的AAT缺乏,均出現(xiàn)AAT缺乏癥。根據圖1,推斷AAT缺乏癥的遺傳方式是_________。(2)醫(yī)生對該家系部分個體進行PiM、PiZ和PiS基因檢測,結果如圖2所示,陽性表示檢測到該基因,陰性表示檢測不到該基因。Ⅱ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理論上分析,I4、Ⅱ3、Ⅲ2患病程度由嚴重到輕的排列順序為_________。Ⅲ3與基因型相同的女性結婚,所生的正常孩子中,含有PiZ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3)補充AAT和基因治療是治療AAT缺乏癥的方法。若用含有PiM的重組腺病毒載體注入患者體內對其基因治療,其治療原理是_________。咸陽市實驗中學2022~2023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月考高一生物學試題注意事項:1.本試題共6頁,滿分100分,時間75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和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3.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監(jiān)考員將答題卡按順序收回,裝袋整理;試題不回收。第I卷(選擇題共4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計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若玉米的黃粒對白粒為顯性,給你一粒黃色玉米(玉米是雌雄同株、雌雄異花的植物),請你從下列方案中選出可判斷其遺傳因子組成最簡單的方案()A.觀察該黃粒玉米,化驗其化學成分B.讓其與白粒玉米測交,觀察果穗C.進行同株異花傳粉,觀察果穗D.讓其與另一株黃粒玉米雜交,觀察果穗【答案】C【解析】【分析】鑒別一棵植物是否為純合子,可用測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簡便?!驹斀狻坑衩椎狞S粒對白粒為顯性,給你一粒黃色玉米,為判斷該玉米的遺傳因子組成,最簡單的方式是自交,即進行同株異花傳粉,如果子代果穗出現(xiàn)黃粒:白粒=3:1,說明黃色玉米為雜合子;如果子代均為黃粒,說明黃色玉米為純合子,C正確,ABD錯誤。故選C。2.控制人類膚色的A/a、B/b、E/e分別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AABBEE為黑色,aabbee為白色,其他性狀與基因型的關系如下圖,即膚色隨顯性基因的增加而逐漸加深,若雙親基因型為AabbEE×AaBbee,則子代膚色的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種類分別有()A.6種,4種 B.12種,4種C.6種,5科 D.12種,6科【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人類的膚色由三對等位基因共同控制,且位于三對同源染色體上,說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又膚色深淺與顯性基因個數有關,所以子代表現(xiàn)型由顯性基因的數目決定,且顯性基因數目越多,膚色越深。【詳解】根據一對雜合體Aa×Aa的子代基因型為AA、Aa和aa三種,而Bb×bb的子代基因型為Bb和bb兩種,而EE×ee的子代基因型為Ee一種,所以雙親基因型為AabbEE×AaBbee的個體婚配,子代膚色的基因型有3×2×1=6種,又子代膚色深淺與顯性基因個數有關,由于有三對等位基因控制,所以顯性基因個數有4個,3個,2個,1個4種情況,共4種表現(xiàn)型,A正確,BCD錯誤。故選A。3.下面是對高等動物通過減數分裂形成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確的是()A.每個卵細胞繼承了初級卵母細胞1/4的細胞質B.進入卵細胞并與之融合的精子幾乎不攜帶細胞質C.雌、雄配子彼此結合的機會相等,因為它們的數量相等D.等位基因進入卵細胞的機會并不相等,因為一次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答案】B【解析】【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細胞相互識別、融合成為受精卵的過程。精子的頭部進入卵細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細胞核就和卵細胞的細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體的數目又恢復到體細胞的數目,其中有一半來自精子有一半來自卵細胞?!驹斀狻緼、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中,初級卵母細胞中大部分的細胞質最后分配到卵細胞中,A錯誤;B、進入卵細胞并與之融合的精子是由細胞核變形形成的頭部,所以幾乎不攜帶細胞質,B正確;C、雌、雄配子彼此結合的機會相等,但它們的數量并不相等,一般是精子的數量遠遠超過卵細胞的數量,C錯誤;D、等位基因進入卵細胞的機會相等,因為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隨機進入次級卵母細胞和極體,D錯誤。故選B。4.在薩頓假說的基礎上,摩爾根通過實驗研究基因的傳遞情況,能夠驗證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上不含它的等位基因的實驗結果是()A.親本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雜交,F(xiàn)1雌雄果蠅全部為紅眼B.F1紅眼果蠅雌雄交配,F(xiàn)2紅眼:白眼=3:1,且白眼全部為雄性C.白眼雌果蠅與純合紅眼雄果蠅雜交,后代白眼全部為雄性,紅眼全部為雌性D.F1紅眼雌果蠅與F2紅眼雄果蠅雜交,后代出現(xiàn)白眼,且雌雄比例1:1【答案】C【解析】【分析】薩頓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摩爾根通過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在摩爾根的野生型與白眼雄性突變體的雜交實驗中,F(xiàn)1全部表現(xiàn)野生型,雌雄比例1∶1,說明野生型相對于突變型是顯性性狀;F1中雌雄果蠅雜交,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且白眼全部為雄性,說明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驹斀狻緼、親本紅眼雌果蠅與白眼雄果蠅雜交,F(xiàn)1雌雄果蠅全部為紅眼,此實驗不是驗證實驗,A錯誤;B、F1紅眼果蠅雌雄交配,F(xiàn)2紅眼:白眼=3∶1,且白眼全部為雄性,此結果能證明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但不能驗證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B錯誤;C、白眼雌果蠅與紅眼雄果蠅雜交,后代白眼全部為雄性,紅眼全部為雌性,這是驗證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的測交實驗,C正確;D、F1紅眼雌果蠅與F2紅眼雄果蠅雜交,后代出現(xiàn)白眼,且雌雄比例1∶1,但此實驗不是測交實驗,不能驗證結論,D錯誤。故選C。5.人們發(fā)現(xiàn),肺炎鏈球菌的R型和S型均存在1和2兩種類型,其中R1能自然突變成S1,R2能自然突變成S2,其他類型間均不能自然突變,若要證明促使R型轉化為S型的因子來自S型的菌落而不是自然突變,下列實驗設計應選擇的組合是:()①R1型菌落;②R2型菌落;③S1型菌落;④S2型菌落;⑤加入加熱殺死的S1菌;⑥加入加熱殺死的S2菌;⑦檢測是否出現(xiàn)S1;⑧檢測是否出現(xiàn)S2A.①⑥⑧ B.②⑤⑧ C.①⑤⑦ D.②⑥⑦【答案】A【解析】【分析】肺炎鏈球菌體內轉化實驗:R型細菌→小鼠→存活;S型細菌→小鼠→死亡;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小鼠→存活;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R型細菌→小鼠→死亡,該實驗結果說明S型肺炎鏈球菌中有使R型菌發(fā)生變化的轉化因子;根據艾弗里的體內轉化實驗可知,引起R型肺炎鏈球菌發(fā)生轉化的物質是S型菌的DNA?!驹斀狻繉嶒災渴亲C明促使R型轉化為S型的因子來自S型的菌落,題中顯示R1能自然突變成S1,R2能自然突變成S2,其他類型均不能自然突變,顯然為了達到實驗目的需要采用①R1型菌落和⑥加入加熱殺死的S2菌混合培養(yǎng)一段時間,然后檢測是否S2,若有說明促使R型轉化為S型的因子來自S型的菌落而不是自然突變,反之為自然突變;或者采用②R2型菌落和⑤加入加熱殺死的S1菌混合培養(yǎng)一段時間,然后檢測是否出現(xiàn)S1,兩種設計方法均可,即①⑥⑧或②⑤⑦。故選A。6.研究表明,世界上幾乎沒有DNA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因此DNA也像指紋一樣可用于識別身份,這種方法就是DNA指紋技術。如圖所示為刑事偵查人員為偵破案件,搜集獲得的DNA指紋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若為雙胞胎,則兩人的指紋相同,DNA指紋也相同B.由DNA指紋圖可知,懷疑對象中1號最可能是犯罪分子C.DNA指紋技術可識別身份,源于DNA分子的多樣性D.獲取某人的DNA指紋圖只能利用生殖細胞中的DNA【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的特異性:每個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而特定的排列順序代表著遺傳信息,所以每個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貯存著特定的遺傳信息,這種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就決定了DNA分子的特異性?!驹斀狻緼、若為異卵雙胞胎,則兩人的指紋和DNA指紋不相同,A錯誤;B、據圖可知,懷疑對象1的DNA指紋圖與從受害者體內分離的敬業(yè)樣品高度吻合,故最可能是犯罪分子,B正確;C、DNA指紋技術可識別身份,源于DNA分子的特異性,C錯誤;D、獲取某人的DNA指紋圖除利用生殖細胞中的DNA外,也可利用體細胞中的DNA,D錯誤。故選B。7.如圖是通過熒光標記技術顯示基因在染色體上位置的照片。甲乙表示染色體,字母表示存在于染色體上的部分基因,其中A和a顯示黃色熒光,B和b顯示紅色熒光。關于該圖的敘述正確的是()A.此時細胞中的染色體數和DNA數比為1:2B.基因A與基因B遺傳時遵循自由組合定律C.A和a彼此分離發(fā)生在減數Ⅰ分裂后期D.相同位置的四個熒光點脫氧核苷酸序列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DNA和染色體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決定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質。染色體是DNA的主要載體,每個染色體上有一個或兩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含多個基因。甲和乙為同源染色體,同源染色體的分離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甲和乙均含有兩條姐妹染色單體,姐妹染色單體的分離發(fā)生在有絲分裂后期或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驹斀狻緼、據熒光點分布判斷,甲、乙為一對含姐妹染色單體的同源染色體,此時細胞核的染色體數和DNA數比為1:2,A錯誤;B、自由組合定律是指位干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隨著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而組合,圖中染色體上的基因A與基因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在遺傳時不能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錯誤;C、A和a位于同源染色體上,A和a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C正確;D、甲、乙兩條染色體上相同位置的四個熒光點為一對等位基因的四個熒光點,等位基因的脫氧核苷酸序列一般不相同,D錯誤。故選C。8.某些植物中含有一種天然成分補骨脂素,在紫外線輻射下可以插入DNA特定的堿基對之間并發(fā)生交聯(lián)反應,使DNA雙鏈結構難以打開,同時此反應可能引起皮炎的發(fā)生,最終導致皮膚色素沉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補骨脂素的插入可能會影響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B.補骨脂素可特異性識別并嵌入雙鏈DNA的特定序列C.補骨脂素的插入導致DNA堿基對之間磷酸二酯鍵斷裂D.皮膚接觸富含補骨脂素的物質后應避免在陽光下直曬【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其中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該過程主要在細胞核中進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參與;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該過程發(fā)生在核糖體上,需要以氨基酸為原料,還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驹斀狻緼、基因的表達包括轉錄和翻譯過程,其中轉錄是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RNA的過程,而mRNA又可作為翻譯的模板,分析題意可知,補骨脂素會使DNA雙鏈結構難以打開,故補骨脂素的插入可能會影響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A正確;B、據題可知,補骨脂素在紫外線輻射下可以插入DNA特定的堿基對之間并發(fā)生交聯(lián)反應,故據此推測補骨脂素可特異性識別并嵌入雙鏈DNA的特定序列,B正確;C、補骨脂素的插入發(fā)生在DNA特定堿基對之間,而磷酸二酯鍵是單鏈DNA分子中連接兩個核苷酸的化學鍵,C錯誤;D、分析題意可知,補骨脂素在紫外線下插入DNA雙鏈中后,可能引起皮炎的發(fā)生,最終導致皮膚色素沉著,故皮膚接觸富含補骨脂素的物質后應避免在陽光下直曬,D正確。故選C。9.果蠅幼蟲正常的培養(yǎng)溫度為25℃,將剛孵化的殘翅果蠅幼蟲放在31℃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產生的后代翅長接近正常,將這些翅長接近正常的幼蟲置于25℃下培養(yǎng),所得后代仍然是殘翅果蠅。上述信息表明()A.生物體的性狀與環(huán)境無關B.生物體的性狀只由基因控制C.殘翅果蠅幼蟲在31℃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了基因結構甲基化D.溫度可能影響了果蠅體內相關酶的活性,從而影響翅的發(fā)育【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狀由基因和環(huán)境共同決定?!驹斀狻緼、由題干信息可知,培養(yǎng)溫度不同,果蠅的翅型不同,題中的溫度即是體現(xiàn)了環(huán)境對生物性狀的影響,A錯誤;B、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控制,但環(huán)境也會影響生物的性狀,B錯誤;CD、殘翅果蠅幼蟲在31℃的環(huán)境中不一定是發(fā)生了基因結構甲基化,可能是溫度影響了果蠅體內相關酶的活性,從而影響翅的發(fā)育,C錯誤,D正確。故選D。10.染色體之間的交換可能導致染色體結構或基因序列的變化。下圖中,甲、乙兩圖分別表示兩種染色體之間的交換模式,丙、丁、戊圖表示某染色體變化的三種情形。則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甲可以導致戊的形成B.乙可以導致丙的形成C.甲可以導致丁或戊兩種情形的產生D.乙可以導致戊的形成【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重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和非同源染色體上非等位基因之間的自由組合;染色體結構變異主要有缺失、重復、倒位、易位四種類型。【詳解】AD、戊表示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甲表示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單體之間的交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乙表示易位,所以甲不能形成戊,所以乙可以導致戊的形成,A錯誤,D正確;B、乙表示非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單體之間的易位,乙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丙表示重復,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B錯誤;C、丁可表示基因突變或交叉互換,若基因突變則不能由甲形成,C錯誤。故選D。11.人與黑猩猩和長臂猿的某段同源DNA的差異分別為2.4%、5.3%,人與黑猩猩基因組的差異只有3%。這一事實為“人和其他脊椎動物有共同祖先”提供了()A.化石證據 B.胚胎學證據C.比較解剖學證據 D.分子水平證據【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證據:(1)化石證據: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較全面的證據,化石在地層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說明了生物是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逐漸進化而來的。(2)比較解剖學證據: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來。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環(huán)境中,向著不同的方向進化發(fā)展,其結構適應于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因而產生形態(tài)上的差異。(3)胚胎學證據:①人和魚的胚胎在發(fā)育早期都出現(xiàn)鰓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動物在胚胎發(fā)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階段。(4)細胞水平的證據:①細胞有許多共同特征,如有能進行代謝、生長和增殖的細胞;②細胞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5)分子水平的證據: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點,又存在差異性。【詳解】人與黑猩猩和長臂猿的某段同源DNA的差異分別為2.4%、5.3%,人與黑猩猩基因組的差異只有3%,屬于分子水平的證據,ABC錯誤,D正確。故選D。1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對生物“適應”的形成過程作出了科學的解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枯葉蝶在停息時形似枯葉是適應的一種表現(xiàn)B.經環(huán)境誘發(fā)產生基因突變的個體都更加適應環(huán)境C.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D.可遺傳的有利變異和環(huán)境的定向選擇是適應形成的必要條件【答案】B【解析】【分析】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自然選擇學說的進步性表現(xiàn)在使生物學第一次擺脫了神學的束縛,走上科學的軌道;揭示了生命現(xiàn)象的統(tǒng)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樣性是進化的結果;生物界千差萬別的種類之間有一定的內在聯(lián)系,促進了生物學各個分支學科的發(fā)展?!驹斀狻緼、枯葉蝶在停息時形似枯葉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生物適應性的一種表現(xiàn),A正確;B、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因而經環(huán)境誘發(fā)產生的基因突變不一定都更加適應環(huán)境,B錯誤;C、達爾文進化論論證了生物是不斷進化的,它揭示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樣性是進化的結果,C正確;D、適應的形成是環(huán)境對生物的可遺傳變異進行定向選擇的結果,即可遺傳的有利變異和環(huán)境的定向選擇是適應形成的必要條件,D正確。故選B。二、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計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有的有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3.某實驗小組在顯微鏡下觀察了某哺乳動物的部分組織切片的顯微圖像,結果如圖1所示。圖2是根據不同時期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和核DNA分子數目繪制的柱狀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1中的細胞①所處時期為減數分裂ⅡB.圖1中的細胞②③可以分別對應圖2中的c、dC.圖2中類型b的細胞中可能會發(fā)生等位基因的分離D.圖2中一定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a和b【答案】BCD【解析】【分析】減數分裂各時期特點:間期:DNA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減數分裂I前(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形成四分體;減數分裂I中:四分體排在赤道板上;減數分裂I后: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減數分裂I末:形成兩個次級性母細胞。減數分裂Ⅱ分裂與有絲分裂基本相同,區(qū)別是無同源染色體?!驹斀狻緼、圖1中的細胞①配對的同源染色體排列在赤道板,所處時期為減數分裂I中期,A錯誤;B、圖1中的細胞②是減數分裂Ⅱ后期、③是減數分裂Ⅱ前期,可以分別對應圖2中的c、d,B正確;C、圖2中類型b染色體是2n,核DNA是4n,此時可能是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細胞,細胞中可能會發(fā)生等位基因的分離,C正確;D、圖2中根據染色體和核DNA的數量關系,a是有絲分裂后期,b是有絲分裂前、中期或者減數分裂I,c是減數分裂Ⅱ后期或者體細胞,d是減數分裂Ⅱ前、中期,e是減數分裂Ⅱ結束產生的子細胞,一定含有同源染色體的細胞是a和b,D正確。故選BCD。14.正常人的X染色體上有1個紅色覺基因和1個或多個綠色覺基因,如圖1中的a、b。若減數分裂時兩條X染色體發(fā)生不等交換,就會形成圖2中c、d所示的異常X染色體?,F(xiàn)有一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患色盲的兒子。不考慮體細胞中X染色體的失活,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妻子有一條X染色體的類型是cB.色盲兒子X染色體的類型可能是c或dC.丈夫X染色體的類型是a或bD.該夫婦再生一個色盲兒子的概率是1/4【答案】BC【解析】【分析】基因重組是指在生物體進行有性生殖的過程中,控制不同性狀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組合,包括兩種類型:①自由組合型: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隨著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組合;②互換型: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體),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非等位基因的互換而發(fā)生重組?!驹斀狻緼、妻子色覺正常,其兩條X染色體可能有多種組合,如ac,ad、ab等,故妻子不一定含有類型c,A錯誤;B、該色盲孩子是兒子,其X染色體的類型可能為c或d,可能是由于妻子的ab組合在減數分裂時發(fā)生不等交換引起的,B正確;C、丈夫色覺正常,其X染色體的類型是a或b,C正確;D、由于妻子的ab組合在減數分裂時發(fā)生不等交換是隨機的,因此無推算該夫婦再生一個色盲兒子的概率,D錯誤。故選BC15.自行動手去痣后引發(fā)惡性色素瘤導致死亡的病例并不鮮見,惡性色素瘤細胞的線粒體功能障礙是其癌變的特征之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痣細胞并非癌變細胞B.惡性色素瘤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C.痣細胞與惡性色素瘤細胞獲取能量的主要途徑相同D.惡性色素瘤細胞的蛋白質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都減弱【答案】AB【解析】【分析】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發(fā)生突變,使細胞發(fā)生變化而引起癌變.癌細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夠無限增殖,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了變化,細胞表面成分發(fā)生了變化?!驹斀狻緼、癌細胞是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引起的,是一種畸形分化的結果,而痣細胞屬于細胞分化的結果,A正確;B、惡性色素瘤細胞是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B正確;C、由題意“惡性色素瘤細胞的線粒體功能障礙是其癌變的特征之一”可知,惡性色素瘤細胞存在線粒體功能障礙,不是主要由線粒體供能,而痣細胞主要有線粒體供能,二者主要途徑不同,C錯誤;D、惡性色素瘤細胞的蛋白質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都增強,D錯誤。故選AB。16.地中海貧血病因有多種。某地區(qū)的地中海貧血患者患該病的原因是編碼血紅蛋白β鏈的基因中第39位氨基酸的堿基發(fā)生了替換(C→T),導致mRNA第39位密碼子變?yōu)榻K止密碼子。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突變后的血紅蛋白基因中的嘌呤和嘧啶的比例不變B.患者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空間結構與正常人不同C.該堿基對的替換可利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D.患者的血紅蛋白β鏈的翻譯會提前終止【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題目信息可知,某地中海貧血癥的病因是發(fā)生了基因突變導致的。由于基因突變導致mRNA中第39位密碼子變?yōu)榻K止密碼子,導致新合成的多肽鏈與原多肽鏈相比變短了,形成的血紅蛋白的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從而使性狀發(fā)生改變導致貧血?!驹斀狻緼、突變后的血紅蛋白基因依然符合堿基互補配對,則嘌呤和嘧啶的比例不變,A正確;B、患者紅細胞中組成血紅蛋白的多肽鏈變短,其空間結構與正常人不同,B正確;C、基因突變不能通過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C錯誤;D、突變的mRNA第39位密碼子變?yōu)榻K止密碼子,則患者的血紅蛋白β鏈的翻譯會提前終止,D正確。故選C。第Ⅱ卷(非選擇題共60分)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計60分)17.某種植物的花色同時受A、a與B、b兩對基因控制,基因型為A_bb的植株開藍花,基因型為aaB_的植株開黃花。將藍花植株(♀)與黃花植株(♂)雜交,取F1紅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紅花:黃花:藍花:白花=7:3:1:1。請回答下列問題:(1)F1紅花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上述每一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_________定律。(2)親本藍花與F2藍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____。(3)對F2出現(xiàn)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加以解釋。觀點一:F1產生的配子中某種雌雄配子同時致死。觀點二:F1產生的配子中某種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某實驗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證明了其中一種觀點,他們選擇的親本組合是F1紅花植株作父本、母本與aabb進行交配。他們要證明的是觀點___________。請幫助他們完善實驗報告:親本組合子代表現(xiàn)型及比例結論aabb(♀)F1紅花(♂)___________Ab雌配子致死aabb(♂)F1紅花(♀)___________aabb(♀)F1紅花(♂)紅花:黃花:白花=1:1:1___________aabb(♂)F1紅花(♀)紅花:黃花:藍花:白花=1:1:1:1【答案】(1)①.AaBb②.分離(2)100%(3)①.二②.紅花:黃花:藍花:白花=1:1:1:1③.紅花:黃花:白花=1:1:1④.Ab雄配子致死【解析】【分析】分析題干可知某種植物的花色同時受A、a與B、b兩對基因控制,將藍花植株(♀)與黃花植株(♂)雜交,取F1紅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紅花:黃花:藍花:白花=7:3:1:1,符合9:3:3:1的特殊分離比的變式,說明兩對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拘?詳解】由題知,基因型為A_bb的植株開藍花,基因型為aaB_的植株開黃花,二者雜交,所得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開紅花,所以F1紅花的基因型為AaBb,基因的分離定律針對的是一對等位基因的遺傳,結合植株的性狀可知,本題控制花色的兩對等位基因中,每一對的遺傳都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拘?詳解】若F1出現(xiàn)藍花,父本母本里面必定都含有b,則母本、父本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aaBb,因此子一代藍花必定基因型為Aabb,子二代藍花必定基因型為Aabb,親本藍花、藍花、藍花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小問3詳解】由題知,基因型為AaBb的自交,所得的表現(xiàn)型及其比例為7:3:1:1,與通常情況下的9:3:3:1不吻合,紅花(A_B_)和藍花(A_bb)的個體數量減少,而黃花(aaB_)和白花(aabb)的個體數量符合理論預期。根據孟德爾的遺傳定律,推測可能是產生的基因型為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觀點二)。若某種雌雄配子同時致死,根據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AB、ab、aB、Ab四種配子致死導致的理論表現(xiàn)型比例依次為2:3:3:1、7:1:1、5:3:1、5:3:1,均與題干所給的實際比例不符。假設產生的基因型為Ab的雌配子致死,則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B:aB:ab=1:1:1,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為AB:Ab:aB:ab=1:1:1:1,結合分析的基因型,F(xiàn)2中藍花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無AAbb基因型的存在,推知親本藍花植株的基因型必為Aabb。所以觀點一不成立,觀點二成立,即支持觀點二。若F1紅花植株作父本,子代出現(xiàn)4種表現(xiàn)型,其比例為紅花:黃花:藍花:白花=1:1:1:1。紅花植株作母本,子代出現(xiàn)3種表現(xiàn)型,其比例為紅花:黃花:白花=1:1:1,則Ab雌配子致死;若F1紅花植株作母本,子代出現(xiàn)4種表現(xiàn)型,其比例為紅花:黃花:藍花:白花=1:1:1:1,紅花植株作父本,子代出現(xiàn)3種表現(xiàn)型,其比例為紅花:黃花:白花=1:1:1,則Ab雄配子致死。18.繼格里菲思和艾弗里之后,1952年遺傳學家赫爾希和他的助手蔡斯以T2噬菌體為實驗材料,進行了一個極具說服力的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本實驗利用了__________技術。35S和32P分別標記的是噬菌體的__________兩種物質。(2)獲得分別被32P和35S標記的噬菌體的具體方法是__________。(3)32P和35S標記的噬菌體分別侵染未標記的大腸桿菌,一段時間后,用攪拌器攪拌,然后離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檢測兩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圖所示的實驗結果。若攪拌不充分,則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__(填“較低”或“較高”)。實驗結果表明當充分攪拌以后,上清液中的3S和2P分別占初始標記噬菌體放射性的80%和30%,推測最可能是__________進入細菌,將各種性狀遺傳給子代噬菌體。(4)圖中“被侵染細菌”的存活率曲線基本保持在100%,本組數據的意義是作為對照組,以證明__________,否則細胞外32P放射性會增高。(5)本實驗得出了__________的結論?!敬鸢浮?8.①.放射性同位素標記②.蛋白質、DNA19.用含32P和35S的培養(yǎng)基分別培養(yǎng)大腸桿菌,再用噬菌體分別侵染被標記的大腸桿菌20.①.較低②.噬菌體的DNA21.細菌沒有裂解,子代噬菌體沒有釋放出來22.DNA是遺傳物質【解析】【分析】1、噬菌體的結構:蛋白質外殼(C、H、O、N、S)+DNA(C、H、O、N、P);2、噬菌體繁殖過程:吸附→注入→合成→組裝→釋放。3、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步驟:分別用35S或32P標記噬菌體→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培養(yǎng)→噬菌體侵染未被標記的細菌→在攪拌器中攪拌,然后離心,檢測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物質的放射性?!拘?詳解】本實驗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35S和32P分別標記的是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拘?詳解】噬菌體營寄生生活,先用分別含32P和35S的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大腸桿菌,再用噬菌體分別侵染被32P或35S標記的大腸桿菌,分別獲得被32P或35S標記的噬菌體?!拘?詳解】攪拌的目的是將噬菌體和大腸桿菌分離,所以攪拌不充分時,被35S標記的蛋白質外殼部分仍吸附在大腸桿菌上,并隨著大腸桿菌離心到沉淀物中,使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較低,實驗結果表明當攪拌時間足夠長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別占初始標記噬菌體放射性的80%和30%,證明DNA進入細菌,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圖中“被侵染細菌”的存活率曲線基本保持在100%,本組數據的意義是作為對照組,以證明細菌沒有裂解,子代噬菌體沒有釋放出來,否則上清液32P放射性會增高。【小問4詳解】圖中“被侵染細菌”的存活率曲線基本保持在100%,以證明細菌沒有裂解,子代噬菌體沒有釋放出來?!拘?詳解】由于DNA進入到大腸桿菌體內,而蛋白質外殼未進入大腸桿菌,所以可得出本實驗的結論: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19.RNA介導的基因沉默即RNA干擾(RNAi)是表觀遺傳學的研究熱點。RNAi主要是對mRNA進行干擾,起作用的有miRNA和siRNA。miRNA是由基因組內源DNA編碼產生,其干擾機制如下圖左;siRNA主要來源于外來生物,例如寄生在宿主體內的病毒會產生異源雙鏈RNA(dsRNA),dsRNA經過核酸酶Dicer的加工后成為siRNA,siRNA的干擾機制如下圖右。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催化過程①的酶是__________,過程①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2)Exportin5的功能是__________。(3)過程③會導致__________過程終止,原因是__________。過程④siRNA中的一條單鏈與目標mRNA之間發(fā)生__________,最終導致mRNA被水解?!敬鸢浮浚?)①.RNA聚合酶②.核糖核苷酸(2)將前體miRNA從細胞核轉運到細胞質(3)①.翻譯②.RISC復合體與mRNA配對形成雙鏈RNA,阻斷核糖體移動,導致翻譯終止③.堿基互補配對【解析】【分析】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fā)生可遺傳變化的現(xiàn)象,叫作表觀遺傳。表觀遺傳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于生物體的生長、發(fā)育和衰老的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例如,基因組成相同的同卵雙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異就與表觀遺傳有關;一個蜂群中,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的,但它們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和行為等方面截然不同,表觀遺傳也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除了DNA甲基化,構成染色體的組蛋白發(fā)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飾也會影響基因的表達?!拘?詳解】由圖可知,①過程是轉錄形成mRNA的過程,轉錄需要RNA聚合酶催化,以核糖核苷酸作為原料?!拘?詳解】由圖可知,前體miRNA在細胞核合成,Exportin5的功能是將前體miRNA從細胞核轉運到細胞質?!拘?詳解】由圖可知,mRNA是翻譯的模板,RISC復合體與mRNA配對形成雙鏈RNA,阻斷核糖體移動,導致翻譯終止。過程④siRNA中的一條單鏈與目標mRNA之間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最終導致mRNA被水解。20.科學家們用長穗偃麥草(二倍體)與普通小麥(六倍體)雜交培育小麥新品種——小偃麥。相關的實驗如下,請回答有關問題:(1)長穗偃麥草與普通小麥雜交,F(xiàn)1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數為__________。長穗偃麥草與普通小麥雜交所得的F1不育,其原因是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試劑處理F1幼苗,獲得可育的小偃麥。(2)小偃麥中有個品種為藍粒小麥(40W+2E),40W表示來自普通小麥的染色體,2E表示攜帶有控制藍色色素合成基因的1對長穗偃麥草染色體。若丟失了長穗偃麥草的一個染色體則成為藍粒單體小麥(40W+1E),這屬于__________變異。為了獲得白粒小偃麥(1對長穗偃麥草染色體缺失),可將藍粒單體小麥自交,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產生兩種配子,其染色體組成分別為____________,這兩種配子自由結合,獲得染色體組成為____________的白粒小偃麥。(3)為了確定白粒小偃麥的染色體組成,需要做細胞學實驗進行鑒定。取該小偃麥的根尖或芽尖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