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三中學2024屆中考化學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4/2E/wKhkGWYqhumAR9_MAAIlUR1DMQM654.jpg)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三中學2024屆中考化學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4/2E/wKhkGWYqhumAR9_MAAIlUR1DMQM6542.jpg)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三中學2024屆中考化學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4/2E/wKhkGWYqhumAR9_MAAIlUR1DMQM6543.jpg)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三中學2024屆中考化學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4/2E/wKhkGWYqhumAR9_MAAIlUR1DMQM6544.jpg)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三中學2024屆中考化學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24/2E/wKhkGWYqhumAR9_MAAIlUR1DMQM654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第三中學2024屆中考化學考前最后一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2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如圖中所示的示意圖與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A.向碳酸鈉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稀釋B.向足量的不同金屬中分別滴加等量的相同稀鹽酸C.向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滴加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D.兩份等體積的5%過氧化氫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錳2.金屬鎳及其化合物能發(fā)生下列反應:①Ni+2HCl=NiCl2+H2↑;②NiO+2HCl=NiCl2+H2O;③NiO2+4HCl=NiCl2+Cl2↑+2H20;分析化學方程式可知,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鎳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B.反應②屬于復分解反應C.反應③中Ni的化合價由+4價變?yōu)?2價 D.上述3個反應中涉及2種單質3.南開大學葉萌春教授及其團隊首次實現烯丙醇(C3H6O)高效、綠色合成。烯丙醇是生產香料和化妝品的中間體。下列關于烯丙醇說法正確的是A.屬于氧化物B.相對分子質量為58gC.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9:4D.烯丙醇分子由3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構成4.實驗的成功需要正確的實驗操作,下列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A.除去氧氣中的二氧化碳 B.量取44mL液體C.點燃酒精燈 D.稀鹽酸與鎂反應5.下列微粒中,能表示2個氫分子的是A.2H B.2H+ C.H2O D.2H26.下列各組物質的稀溶液,不另用其他試劑就能鑒別出來的是A.Na2CO3、HCl、CaCl2、HNO3B.FeCl3、NaOH、Na2SO4、KClC.K2CO3、KOH、Na2SO4、BaCl2D.KNO3、HCl、NaOH、MgCl27.下列物質的應用正確的是()A.用氮氣做氣體肥料 B.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C.用明礬凈水 D.用PVC塑料制作薄膜大棚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濃鹽酸、濃硫酸都易揮發(fā)B.CH4、CO都能作燃料C.CaO、NaOH溶液都能做干燥劑D.CO2、CO都是有毒氣體9.下列關于維生素C(C6H8O6)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1個維生素C分子由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6個氧原子構成B.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76C.維生素C中C、H、O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3﹕4﹕3D.維生素C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4.5%10.室溫下,甲、乙、兩三種固體分別溶于兩支試管和一個燒杯的水中,現象圖1所示,甲、丙還有剩余固體,乙固體全部溶解。升溫到80°C時,發(fā)現甲固體全部溶解,乙固體析出,丙固體沒有明顯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溶液可能是不飽和溶液B.表示乙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是aC.小于t1°C時丙物質的溶解度最大D.將t2°C時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C,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為甲=乙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某氣體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則該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碳B.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若不加二氧化錳,則反應不能發(fā)生C.NH4NO3溶于水會使溫度降低,則NH4NO3溶于水的過程只吸收熱量D.某物質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該物質一定含碳、氫兩種元素12.生活中的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A.醬油 B.鉆石 C.白酒 D.礦泉水二、填空題(本題包括4個小題,每小題7分,共28分)13.學習化學就是要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用途、制法等知識。(1)判斷下列物質的類別,并用相應的序號填空①單質②氧化物③酸④堿⑤鹽物質化學式HNO3CuSO4物質類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要求寫化學符號:兩個氫原子_____________;鋁離子_____________;三個甲烷分子_____________。(3)現有以下幾種物質:A.尿素B.熟石灰C.碘酒D.尼龍E.鋁粉F.鐵粉根據下列要求用字母填空:①可以作為化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用作釣魚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金屬表面防銹涂上的“銀粉”是____________________。14.根據下圖所示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可觀察到的現象_________。該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學性質_______、_____。15.為發(fā)展新能源汽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推動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目前氫氧燃料電池已經在宇航工業(yè)中使用,氫氧燃料電池內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氫能源的優(yōu)點是_____(寫一條即可)。16.我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為“發(fā)現青蒿素(化學式為C15H22O5)﹣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磺胺(化學式為C6H8N2O2S)是青蒿素之前最熱門的抗瘧藥物之一?;卮鹣铝袉栴}:一個青蒿素分子中含有________個原子。青蒿素中的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是________。14.1克青蒿素中含有碳元素的質量和_______克磺胺中含有碳元素的質量相等?三、實驗題(本題包括2個小題,每小題7分,共14分)17.結合配制80g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的實驗圖示,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需要氯化鈉周體的質量為_________g(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當水而接近所需刻度時,改用__________向量簡滴加水;(3)上圖所示操作中,一定能導致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小于10%的是______________。18.水是我們每天都需要的物質。如圖是實驗室電解水實驗的裝置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a試管中產生的氣體為_______。自然界中的水需凈化后飲用,活性炭常用于凈化水,其主要作用是_____。水常用于滅火,其滅火原理是_____。四、計算題(本題包括1個小題,共12分)19.(6分)某興趣小組為測定石灰石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12g石灰石樣品加入燒杯中,將120g稀鹽酸平均分四次加入,充分反應后(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稀鹽酸反應),測得實驗數據如下:實驗次數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30303030剩余固體的質量/g9632分析數據計算(結果精確到0.1%):該祥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12g樣品中的碳酸鈣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2個小題,每小題3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C【解析】
A、碳酸鈉溶液顯堿性,因此初始時的pH應大于7,選項A錯誤;B、足量的鎂鋁鐵與等量的相同稀鹽酸反應,產生的氫氣量由鹽酸的用量決定,因此,三種金屬最終產生的氫氣質量應相同,選項B錯誤;C、開始加入氫氧化鈉時,消耗原溶液中的硫酸,無沉淀,故開始沉淀質量為0,當硫酸被消耗完后,氫氧化鈉開始和硫酸銅反應,產生藍色沉淀,故沉淀質量在某一時刻增加,當硫酸銅被消耗完以后,沉淀質量便不再改變,選項C正確;D、過氧化氫溶液用量相同,無論是否加入催化劑,最終能產生的氧氣質量應相同,圖中所示最終產生的氧氣質量不相同,選項D錯誤。故選C。2、D【解析】根據①Ni+2HCl=NiCl2+H2↑可知Ni的活動性比銅強,故鎳能與硫酸銅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反應NiO+2HCl=NiCl2+H2O是金屬氧化物與酸的復分解反應;NiO2中Ni的化合價是+4價,NiCl2中Ni的化合價是+2價,故C正確;上述3個反應中涉及Ni、H2、Cl23種單質,故D錯誤。3、C【解析】
A、烯丙醇(C3H6O)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不屬于氧化物;故選項錯誤;B、相對分子質量=12×3+1×6×16=58,單位不是“g”;故選項錯誤;C、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3):16=9:4;故選項正確;D、一個烯丙醇分子由3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構成;故選項錯誤;故選:C。【點睛】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是“1”。4、A【解析】
A、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氧氣不與氫氧化鈉反應,能出去氧氣中的二氧化碳,故正確;B、量取一定體積的液體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即平視,故錯誤;C、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兩查、兩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燈去引燃另一酒精燈,圖中所示操作錯誤。D、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的操作,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故錯誤;故選:A?!军c睛】本題難度不大,熟悉各種儀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5、D【解析】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則1個氫分子可表示為:1H1.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學們對常見化學用語(分子符號、化學式、化合價、離子符號等)的書寫和理解能力.6、D【解析】
A、Na2CO3溶液與稀硝酸、稀鹽酸反應均能產生氣體,與氯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無法鑒別稀硝酸、稀鹽酸,故不加其它試劑不能鑒別。
B、FeCl3溶液是黃色的,能與FeCl3溶液反應產生紅褐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但其余兩兩混合均沒有明顯象,無法鑒別Na2SO4、KCl,故不加其它試劑不能鑒別。
C、BaCl2與K2CO3、Na2SO4溶液反應均能產生白色沉淀,但其余兩兩混合均沒有明顯象,故不加其它試劑無法鑒別。
D、組內四種物質的溶液兩兩混合時,混合產生白色沉淀的是NaOH、MgCl2,再將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滴加至白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鹽酸,無明顯變化的是KNO3溶液;再將過量的NaOH、MgCl2分別滴加至加入稀鹽酸沉淀消失后的溶液中,能產生白色沉淀的是氫氧化鈉溶液,無明顯變化的是氯化鎂溶液,故不加其它試劑可以鑒別。
故選:D?!军c睛】本題難度較大,解此類題的思路是:先用物理性質,一般先看顏色、聞氣味;再用化學性質,用已鑒定出的藥品依次去鑒別其他物質,有不同現象時方可鑒別。7、C【解析】
A、氮氣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所以不能做氣體肥料,故A不正確;B、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熟石灰而不是生石灰,故B不正確;C、明礬溶于水會吸附水中的懸浮雜質而使之沉降,達到凈化水的目的,故C正確;D、一般采用聚乙烯塑料來制薄膜大棚,而不是用聚氯乙烯(PVC),故D不正確。故選C。8、B【解析】
A、濃硫酸不具有揮發(fā)性,錯誤;
B、CH4、CO都具有可燃性,能作燃料,正確;
C、NaOH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劑,錯誤;
D、二氧化碳不是有毒的氣體,錯誤;
故選:B。9、C【解析】A.1個維生素C分子由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6個氧原子構成,正確;B.維生素C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2×6+1×8+16×6=176,正確;C.維生素C中C、H、O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3﹕4﹕3,故說法錯誤;D.維生素C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4.5%。故選C。10、C【解析】
A、甲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體,所以室溫時,甲溶液是飽和溶液,故A不正確;
B、由題意可知,升溫到80℃時,發(fā)現甲固體全部溶解,乙固體析出,所以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圖2中能表示乙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的是c,故B不正確;
C、由溶解度曲線的意義可知,小于t1℃時丙物質的溶解度最大;故C正確;
D、將t2℃時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甲析出晶體成為t1℃時飽和溶液,乙物質不會析出晶體,與t2℃時的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相同,由于t1℃,時甲的溶解度大于在t2℃時乙的溶解度,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為甲>乙。故D不正確。
故選:C?!军c睛】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溶解度曲線解決一系列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11、D【解析】
A、某氣體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該氣體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其他氣體,如氮氣,故A錯誤;B、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不用二氧化錳反應也能夠進行,只是反應較慢,故B錯誤;C、NH4NO3溶于水會使溶液溫度降低,則NH4NO3溶于水的過程表現為吸熱,但硝酸銨溶于水的水合過程是放熱過程,故C錯誤;D、某物質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實際上是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氧氣含有氧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則該物質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確。故選D?!军c睛】物質溶解的過程發(fā)生兩種變化,一種是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擴散,這一過程吸收熱量;另一種是擴散的溶質的分子(或離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和分子(或水和離子),這一過程放出熱量。擴散過程中吸收的熱量>水合過程中放出的熱量,溶液溫度降低;擴散過程中吸收的熱量<水合過程中放出的熱攝,溶液溫度升高;擴散過程中吸收的熱量≈水合過程中放出的熱量,溶液溫度幾乎不變。12、B【解析】
純凈物是一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組成的二者的本質區(qū)別是是否由一種物質組成;【詳解】A選項醬油中含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B選項鉆石為純凈的碳單質,屬于純凈物;C選項白酒中含有酒精和水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D選項礦泉水中含有水和礦物質,屬于混合物;故答案選擇B二、填空題(本題包括4個小題,每小題7分,共28分)13、③⑤)2HAl3+3CH4ADE【解析】
(1)硝酸能在水中解離出氫離子和硝酸根離子,屬于酸;硫酸銅在水中解離出銅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屬于鹽,故填:③;⑤;
(2)元素符號前面加數字表示原子個數、鋁離子帶有3個單位的正電荷,3個甲烷分子就是在甲烷化學式的前面加上數字3,故填:2H;Al3+;3CH4;
(3)①尿素可以作為化肥中的氮肥;②尼龍具有較強的韌性,可用作釣魚線;③金屬表面防銹涂上的“銀粉”是鋁粉。故填:A;D;E。【點睛】本題考查的是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等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14、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解析】試題分析: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所以向燒杯內傾倒二氧化碳時,可看到蠟燭由低到高依次熄滅??键c:二氧化碳的性質15、無污染(合理即可)【解析】
氫氧燃料電池是氫氣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水,其化學方程式為,通過化學反應實現能量轉移,其生成物為水,不具有污染,有利于環(huán)保,所以使用氫能無污染。16、4211:4021.5g【解析】
(1)一個青蒿素分子由15個碳原子、22個氫原子和5個氧原子構成,則一個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個原子。(2)青蒿素中氫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2):(16×5)=11:40。(3)設磺胺的質量為x14.1g××100%=x×100%解得:x=21.5g。三、實驗題(本題包括2個小題,每小題7分,共14分)17、8膠頭滴管AB【解析】
(1)配制80g濃度為10%的氯化鈉溶液,所需氯化鈉的質量為:80g×10%=8g;(2)在量取水的操作中,當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時,應用膠頭滴管滴加;(3)A、稱量時物碼倒置,則稱量的氯化鈉的質量減小,會導致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符合題意;B、量取水時仰視,會使量取的水偏多,從而導致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符合題意;C、傾倒水正確,不會導致溶質質量分數發(fā)生變化,不符合題意;D、溶解操作正確,不會導致溶質質量分數發(fā)生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A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電冰箱門膽沖模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度文化設施設備采購合同甲方文化保護責任承諾
- 二零二五年度家居建材門市租賃管理協(xié)議
- 2025年桶攀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教育培訓機構裝修拆除合同
- 2025年度合伙店鋪轉讓合同書(特色小吃品牌)
- 港口廢料清運及處置合同
- Unit 8 Wonderland Pronunciation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譯林版(2024)七年級英語下冊
- 一年級數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題競賽試題試題
- 海南省2025年度房產買賣及室內外裝修合同
- 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考核表
- 常見織帶花鏈的排法和穿棕方法
- 《化工工程制圖》完整教案
- 2023年廣東省中考試卷(語數英物化史生等共11套)帶答案解析
- DFX工藝設計方法介紹
- 洪恩識字識字卡(001-100)可直接打印剪裁
- 違反八項規(guī)定問題典型案例、法規(guī)依據和關注點
- J-STD-033D處理包裝運輸和使用濕度回流和過程敏感設備
- 文聯(lián)述職報告
- SCI期刊的名稱縮寫與全稱對照表
- 人機料法環(huán)測檢查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