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東湖評論】感動中國,凝聚向上向善的非凡力量
總有一種感動讓人熱淚盈眶,總有一種感動讓人豪情滿懷,總有一種感動讓人心生力量。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播出,俞鴻儒、劉玲琍、孟二梅、張雨霏……來自各個行業(yè)、領域的獲獎者們,事跡令人動容,傳遞出了嚴謹務實、砥礪前行的精神力量,更凝聚起14億多人民群眾向上向善的非凡力量。
生命因溫暖而迸發(fā)力量,人生因激勵而勇毅向前。每一個感動中國的人物背后,必有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每一次感動中國頒獎盛典過后,必然會激發(fā)更多感人的時代壯舉??v覽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當選者,從潛心研究風動技術五十載、奮斗一生綻芳華的老科學家俞鴻儒,到“用盡所有,為生命解鎖”的特教老師劉玲琍,從暴雨之中逆行而上、轉移受災群眾千余人的社區(qū)干部孟二梅,到與病魔斗爭、為國家爭光的泳壇名將張雨霏……盡管年齡不同、性別不同、行業(yè)不同,但他們始終不忘初心、愛崗敬業(yè)、砥礪前行,不僅用信念扛起了時代重任,更將“偉大”與“平凡”畫上等號,用行動詮釋和定義著平凡中的不平凡,集中體現(xiàn)出當代中國的價值坐標,為社會前行注入了強大的向上精神動力。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精神的力量是偉大的。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chuàng)造精神、勤儉節(jié)約精神,培育時代新風新貌?!被厥走^往,“感動中國”已走過二十二載春秋,窮其一生專研水稻攻堅的水稻專家楊華德、德藝雙馨老藝術家牛犇、友誼使者穆言靈、大國工匠張連鋼、視障歌唱演員蕭凱恩……當選人物上到科學家,下至基層普通人,他們沒有多么顯赫的豐功偉績、耀眼的閃亮光環(huán),之所以能夠“感動中國”,正在于呈現(xiàn)出了普通百姓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實錄了社會變遷時代前進的鏗鏘足音。凡人善舉,小善大愛。榜樣的力量,總是能給人一種積極向善的精神指引,指引人們向前奮進,而所迸發(fā)出的令人震撼的力量,也都回應著這個時代的精神渴求和信念堅守。
時代向前,精神向上;感動中國,感而動之。更應看到的是,“感動中國”猶如一扇窗口,觀照著中華民族向上向善的精神面貌,更生動詮釋著“為人民服務”的不變初心。我們欣喜地看到:在“感動中國”這個舞臺上,閃閃發(fā)光的不是明星,而是生活中的普通人,他們以實際行動為全社會樹起豐碑,他們是我們這個國家的英雄,用默默無聞和執(zhí)著堅守,溫暖著我們走過的每一個瞬間。換言之,在每一個平凡崗位上的堅守背后,都蘊藏著一個人胸懷“國之大者”所具有的價值和力量,而這也正是民族復興、國家強盛所呼喚的意志品質。
時代鑄就精神,精神催人奮進。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guī)劃的關鍵之年。奮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更加需要我們以榜樣為鏡、向先進學習,堅定愛黨愛國信念,主動把理想信念融入血脈里、體現(xiàn)行動上、踐行實踐中,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拼搏奮斗、建功立業(yè);堅守人民至上情懷,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時刻將人民裝在心里、責任扛在肩上,不斷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堅持務實奉獻精神,做到敬業(yè)、勤業(yè)、精業(yè),以飽滿的熱情和忘我的境界凝心聚力向未來……唯有如此多措并舉,把平凡又偉大的向上向善力量融進工作崗位,才能用實際行動創(chuàng)造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中國奇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奮楫再出發(fā),讓我們從“感動中國”中汲取前行力量,從奮進中讓精神的獎杯心手相傳,用平凡的堅守書寫出不平凡的人生,推動“中國號”巍巍巨輪在時代浪潮中劈波斬浪、行穩(wěn)致遠,駛向更加廣闊的水域、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作者:付云(襄陽市襄州區(qū)委宣傳部)
年度人物,標注時代的精神坐標
作者:劉曉慶
很多人對于“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并不陌生,他們的事跡常被學生時代的我們在早讀課上大聲背誦,轉而成為一篇篇作文中的主角。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視播出,十多位年度人物的璀璨人生,凝結成簡練的頒獎詞和背后深邃的故事,是感動,更是感召,讓人不由感嘆“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又來了!
那么,2023年度人物又有哪些鮮明特征呢?他是以“50年”為單位潛心研究風洞技術的老科學家俞鴻儒;她是帶領聽障孩子飛離寂靜“牢籠”的特教老師劉玲琍;她是讓K396次列車上近千名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凍餓的孟二梅……他們之中,有人是串聯(lián)起公共記憶的那顆珠子,有人在漫長的歲月里默然堅守,他們是鮮活的個體,也代表了背后與之相似的整個群體,他們標注著這個時代的精神坐標,又恰似真善美的有形注腳。
從2003年至今,從電視時代邁向網絡時代,“感動中國”這檔欄目和評選出的年度人物,總能激起大眾記憶的漣漪,那是因為,感動的力量及其引發(fā)的思考,無論何時都為人們所需要,而今天,尤為需要。
在這個百花齊放、百舸爭流、百業(yè)競興的時代,很多東西都在悄然變化——
時間的刻度被改寫。以前我們提到時間,那是“車馬慢,書信遠”,那是“一生擇一業(yè),一業(yè)鉆一生”,那是“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今天我們再去感知時間,熱搜榜單上的詞條以秒為單位更迭,真相在一天內就能反轉成完全不同的版本。身處這個速朽的時代,再看“年度人物”緣何感動:做技術的一研究就是50年,做老師的一教書就是33年,做演員的一演戲就是70多年……時間越是“快”,這些超越歲月的堅守就越珍貴,他們以樸拙的方式告訴我們,堅守你愿堅守的,熱愛你所熱愛的,慢慢來,反而比較快。
價值的尺度被重置。經常看到有人探討,現(xiàn)在的人是不是越來越浮躁、功利了。你看,社交媒體上那些博主言必及“一夜爆火”“流量密碼”,為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現(xiàn)實中的很多善舉,反而經常被人質疑“他到底有何企圖”“是不是在擺拍”,人們越來越習慣于用功利化的視角去權衡周遭的事物。此時,我們被這些“年度人物”觸動,其實是感動于他們“不為所求”的付出和“無需前提”的善意。孟二梅在暴雨中喊出“有我一口吃的,就不會讓大家餓肚子”時,她怎么知道結局是被冰冷的風雨卷跑,還是站到聚光燈下?視障歌唱演員蕭凱恩去貧困山區(qū)當義工時,她想聽到的是孩子們的歌聲,還是金幣的叮當響?雖說“不能免俗”是常態(tài),但社會深層次的進步,確實離不開這種純粹的善意與奉獻。
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變化與挑戰(zhàn)的時代,這些“年度人物”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有一種感動和觸發(fā)的力量——我們彷徨時,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堅定;我們懷疑時,他們告訴我們什么叫純粹。來源:浙江日報
「地評線」東湖評論:不止于“感動”,更在于行動
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感動”人心的場景很多,有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力學家俞鴻儒潛心研究風洞技術50年多年的付出與奉獻,有孟二梅“有我一口吃的,就不會讓大家餓肚子”的鏗鏘承諾,更有張雨霏的“有些比賽是為了國家,將國家的責任扛在肩上,只有一個字:做!”的家國情懷等等。他們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人性中最為光輝的一面,也如同一座燈塔,引領著我們在前行的道路上不斷奮進。
堅定理想信念,永不動搖。理想信念從來不是虛無的,它是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擺正觀點,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張雨霏在2023年參加了多站比賽共59項,獲得23塊金牌。她表示雖然累但不能拒絕為國家出戰(zhàn),訓練中常感堅持不住,但為了提高成績必須努力。在亞運會上聽到全場觀眾與自己同唱國歌令她感動。她期待在巴黎奧運會上超越東京奧運成績,并希望成為世界蝶后。2013年,青島港決定籌建全自動化碼頭,處在肺癌術后康復期的張連鋼毅然挑起重擔。這些都是“中國紅”的信念支撐著他們克服困難,昂揚向上奮勇前進。
錘煉過硬本領,永不打折。過硬本領是通往成功路上的關鍵一招。水稻專家楊華德通過潛心帶領專家組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八年時間成功將布隆迪水稻產量由平均每公頃3噸提升至10噸,讓中國的雜交水稻成為擺脫貧困與糧食困境的“金鑰匙”。面對國外自動化碼頭技術壟斷,大國工匠張連鋼不信邪帶領團隊迅速展開科研攻關,最終,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一期投產,創(chuàng)下世界自動化碼頭開港作業(yè)效率最高紀錄。后來,張連鋼團隊多次打破自己創(chuàng)造的世界紀錄,他也從智慧碼頭的“門外人”成為智慧碼頭的“推門人”。倘若,沒有千千萬萬個像楊華德、張連鋼這樣的科學家、工程師,就會有更多“卡脖子”項目。
努力奮勇拼搏,永不言棄。拼搏是最好的狀態(tài),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無一不拼搏,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向前沖,發(fā)揮出了各自最好的水平??哲姾娇毡硤F飛行二大隊,他們從抗美援朝一戰(zhàn)成名,到新時代上高原、跨遠洋,不同的任務,相同的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飛行二大隊深刻領悟統(tǒng)帥號令,結合使命任務,對接實戰(zhàn)要求,鍛造出制衡強敵的過硬本領,戰(zhàn)巡南海、前出西太、繞島巡航,快速成長為我軍一支重要的空中戰(zhàn)略性進攻力量,先后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lián)合表彰,被所在戰(zhàn)區(qū)評為備戰(zhàn)打仗先進典型,被空軍授予集體一等功。他們面對外機逼近時,從容應對、克服困難,正是奮勇拼搏使得中國空軍越飛越高,越飛越強。
當前,中國式現(xiàn)代化正處在“爬坡過坎關鍵點”,困難挑戰(zhàn)都不少,在汲取榜樣力量中奮進,要有“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沖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保持“拼搶實”的狀態(tài)和作風,走好復興路上的每一步。稿源:荊楚網(湖北日報網)作者:陶成(老河口市委組織部)責編:丁楚風
極目時評|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揭曉:感動常在,感動的力量也常在
極目新聞評論員文清蔓
4月8日,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如期播出。九位年度人物和一個團體,或傾一己之力,或踐一生之諾,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著付出與奉獻,照耀著人性的光輝,不少人看得熱淚盈眶。
總有一群人,甘用畢生的心血,標注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從俞鴻儒院士身上我們看到,鮐背之年的科學家潛心鉆研50載,用生命堅守科學家的誓言,力爭在高原上再造高峰;從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劉玲俐身上我們看到,她為聽障孩子們插上飛翔的翅膀,讓孩子們飛向新的更大的世界;從落坡嶺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孟二梅身上我們看到,偏僻的角落里依然有閃閃發(fā)光的人;從跳水運動員張雨霏身上我們看到,冠軍是勝者,更是逆境中不屈的人……不管是經年累月的付出,還是剎那華光的選擇,他們身上都展現(xiàn)出鮮活的價值觀、有形的正能量,讓我們感受到具象的勇氣、信念、大愛。
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只是在國家最需要、他人最危險、最無助的時候,毅然選擇奮不顧身、挺身而出。他們在不同領域散發(fā)出一種本能的“俠氣”,一種源自內心的道德召喚,一種平凡人身上的不凡追求,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那份親切,不知不覺讓人心生敬佩、肅然起敬,我們記住了他們,時代也記住了他們。
念起,便是溫暖。關于愛與善,關于正義與風骨,每一個平凡人的態(tài)度,就是社會的態(tài)度。每一個人的善心善行,終將匯成“人間值得”的溫熱。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身上的善念與行動,正在感動更多人,感召更多人。他們用生命寫下的動人故事,飽含流年的芬芳與恬淡,孕育信心與希望,夯實著社會的道德基座,引領著社會風尚向上向善。
感動不是一瞬間的火花,感動常在,感動的力量也常在。感動的力量常常超乎我們的想象,這樣一份柔軟的情感相守,能讓我們觸碰到生命的溫度和厚重,悄然融化掉內心的冰冷和隔閡。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將感動的種子播撒進更多人的心田,當向善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fā)芽、由木及林、由林成森,化為更多人的價值守望,我們必能守得愛的芬芳溢滿人間,而這,正是感動的意義。
責任編輯:葉莉霞值班主任:魏曦
大江時評:時代塑“鴻儒”,情懷書功勛感動的故事里有精神的盛宴。4月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科學家俞鴻儒、特教老師劉玲琍、社區(qū)干部孟二梅、泳壇名將張雨霏、水稻專家楊華德、藝術家牛犇、友誼使者穆言靈、大國工匠張連鋼、視障歌唱演員蕭凱恩和藍天衛(wèi)士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獲得“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榮譽。毫無疑問,《感動中國》呈現(xiàn)了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什么是感動?感動是內心的觸動。這種觸動源自比較,源自不同,也源自內心的一種叩問。就拿96歲高齡的江西廣豐籍老科學家俞鴻儒來說,他在自己的領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俞老是“90后”,是空氣動力學家,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被譽為“中國激波風洞第一人”。俞老的精神蘊藏在他的簡歷和事業(yè)里。1958年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組,年僅30歲的俞鴻儒擔任組長。當時的中國經濟基礎薄弱,電力短缺,無法效仿國外風洞的發(fā)展路線。俞老選擇了更加省錢的氫氧燃燒驅動方式,但這種方式極易發(fā)生爆炸,危險程度非常高。俞老卻不顧危險。1958年8月,在俞老和其團隊的努力下,激波風洞的核心部件——我國第一代激波管研制成功。此后,激波風洞為各種重點型號的飛行器試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做別人做不成的事,獨辟蹊徑,一往無前,這是一種執(zhí)著。撥開科學的霧,蕩去歲月的塵埃,我們清晰地看到一位科學家黃金般的愛國之心。通過這樣的感動,我們能夠清晰地認知:人要有一種情懷。什么是情懷?情懷既如光芒萬丈的太陽,又如溫柔浪漫的月光,它是在漫漫求索的黑夜中向黎明挺進的火炬和希望。人要做成一件大事,離不開情懷的賦能。特別是,要為國家和社會做成一件大事,更離不開情懷的支撐。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將決定我們人生價值的厚度。它將成為我們被人尊重的一個重要理由。自創(chuàng)辦以來,《感動中國》一路尋找動人的故事。它像精心整理的一本又一本影集,讓我們每一次翻開都感覺歷久彌新。那些獲評的人物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樹立了道德的標桿,成了我們學習的榜樣。當然,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感動之后,更要有學習的行動。(大江網首席評論員文峰)編輯:熊細嬌校對:徐楫越審核:倪旻
大江時評:向上向善,奏響感動中國的“時代樂章”
作者:江新華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4月8日20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出了《〈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節(jié)目,俞鴻儒、劉玲琍、孟二梅、張雨霏、楊華德、牛犇、穆言靈、張連鋼、蕭凱恩以及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當選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從這些感動中國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濃烈的家國情懷,領悟到了大愛無疆的善舉,感受到了滾燙的“時代溫度”。以情動情最感人,以心暖心最暖人。《感動中國》自2002年至今已有22個年頭了。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一直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所有被評選出的感動中國人物以最強的代表性,展現(xiàn)出千百前來中華民族無處不在、蕩氣回腸的中國力量和民族精神,是每個人致敬與學習的楷模。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感動是一種珍貴的情感,因為每一位感動中國人物身上都有一種讓人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細數(shù)此次當選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無論是矢志于科技創(chuàng)新、潛心研究風洞技術已經50年的俞鴻儒,還是扎根特教講臺、堅持讓聽障孩子在有愛的環(huán)境中學習開口說話的劉玲琍,抑或是70多年來精心刻畫了200多個經典熒幕形象的藝術家牛犇……他們的感人事跡和卓越成績傳遞出溫暖而震撼的感動力量,成為中華民族厚重精神的代表,也再一次向世人彰顯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擔當。感動中國人物,既是一位位“凡人英雄”,更是一盞盞大愛無疆的“啟明燈”。從這些人物身上,我們看到了無私、奉獻,大愛、擔當,充分感受到了人性當中最亮的光輝和最美的光彩。可以說,他們的名字和事跡,正是這個昂揚向上的“時代刻度”,也是催人奮進的“精神坐標”。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公民,我們在致敬感動中國人物的同時,更要把“感動”變成“行動”,從中滋養(yǎng)道德心靈,汲取前行力量,把榜樣的價值追求轉化為個人的奮斗實踐,共同創(chuàng)造新的時代榮耀。榜樣是無聲的哲理,楷模是有形的力量。每一位感動中國人物都是“最閃亮的星”,成為每個人前行的“參照物”。他們的事跡值得廣泛宣傳,他們的精神品格值得致敬和禮贊,從而推動社會見賢思齊,引領新時代風尚。對此,我們要用心感悟,深刻讀懂感動中國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崇德向善的價值取向和無我無私的人生追求,堅定理想信念,涵養(yǎng)為民情懷,始終保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篤定,努力在榜樣的光芒中成為“一束光”。同時,還要擦亮夢想、心懷赤城、勇做先鋒,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基本規(guī)范做起,把向上向善的良好行為落實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不斷用“小我”的正能量讓社會變得更加溫暖與美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力量。致敬感動,在平凡中讀懂“中國精神”。面向未來、逐夢星辰,讓我們禮贊榜樣、學習榜樣,把感動播種在心田,從“精神史詩”中汲取無盡力量,我們就定能讓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巍然聳立,不斷奏響感動中國的“時代樂章”。(大江時評特約評論員江新華)編輯:熊細嬌校對:徐楫越審核:倪旻【地評線】黃土風網評:讓感動的力量永駐心田
4月8日,《〈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又來了!
老科學家俞鴻儒、特教老師劉玲琍等9人,以及藍天衛(wèi)士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獲得“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榮譽。他們或傾一己之力,或踐一生之諾,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著付出與奉獻,照耀著人性的光輝,續(xù)寫著中國人年度精神史詩的新篇章。
感悟“感動中國”人物的人生,是感動,更是感召。俞鴻儒院士,鮐背之年的科學家潛心鉆研50載,用生命堅守科學家的誓言,力爭在高原上再造高峰;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劉玲俐,她為聽障孩子們插上飛翔的翅膀,讓孩子們飛向新的更大的世界……無論是科學家、藝術家、大國工匠,還是普通的社區(qū)干部、運動員、視障歌唱演員,無論是經年累月的付出,還是剎那華光的選擇,在每個“感動中國”人物身上,都展現(xiàn)出鮮活的價值觀、有形的正能量,讓我們感受到具象的勇氣、信念、大愛。他們用畢生的心血,標注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也將感動的力量,注入廣大人民心田。
他們愛國奉獻,于無聲處綻光華。每一個“感動中國”人物,
都是全國人民心中一座偉岸的豐碑,但現(xiàn)實中的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無不是平平凡凡、默默無聞,只是在祖國最需要、他人最危險最無助的時候,他們能夠毅然選擇奮不顧身、挺身而出?!爸灰形覀円豢诔缘模隙ㄓ心銈兊摹薄霸接龅嚼щy越來勁,越遇到難題,越能激發(fā)我的斗志”“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這就是“感動中國”人物,他們在不同領域散發(fā)出一種本能的“俠氣”,一種源自內心的道德召喚,一種平凡人身上的卓越,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切,令人心生敬佩、肅然起敬,我們不會忘記,時代也不會忘記他們。
他們向上向善,引領社會新風尚。社會是一個大家庭,需要溫暖,需要大愛。每一個平凡人的態(tài)度就是社會的態(tài)度,每一個人的善心善行,終將匯成“人間值得”的溫熱。關于愛與善,正義與風骨,“感動中國”人物用他們的人生實踐做出了最好的闡釋,他們身上的善念與行動,感動著更多人,感召著更多人,他們用生命寫下的動人故事,鑄就的時代精神,孕育的美好希望,夯實著社會的道德基座,引領著社會風尚向上向善,激勵著無數(shù)平凡的人,共筑精神文明大廈,讓我們的社會大家庭更有溫暖更有愛。念起,便是溫暖。和諧美好的社會生活,只因有著更多負重前行的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
致敬平凡,讓感動永駐心田。每一個“感動中國”人物,他們的故事都會讓人感動得熱淚盈眶,但感動并非一瞬間的火花。生命因溫暖而有力量,人生因激勵而勇毅向前,感動的力量常常超乎我們的想象。誠如雷鋒,一個普通的戰(zhàn)士,他的精神卻成為當代中國永不褪色的價值坐標。誠如焦裕祿,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卻成為廣大黨員干部永遠的榜樣和廣大人民久久的懷念。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感動中國”的人物,都是一份平凡而偉大、值得珍藏的力量,讓感動的力量,春風化雨,植入我們的心田,永駐我們的心田,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fā)芽,激發(fā)向上向善的精神與力量,這正是感動的意義所在。
(賈合祥)「地評線」中安時評:致敬向上的力量,激揚奮斗的豪情
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十位來自不同領域的杰出人物榮獲“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榮譽。春華秋實,感動依然,十多位年度人物故事,是感動,更是感召。讓我們一起感受榜樣的精神,致敬向上的力量!
閃亮的名字,學習的榜樣。時光之所以叫時光,是因為每一個時間的刻度里,都閃耀著逐夢奮斗的光輝,都刻錄著一個個發(fā)光發(fā)熱的名字,都書寫著一首首同心創(chuàng)業(yè)的詩篇。致敬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老科學家俞鴻儒、特教老師劉玲琍、社區(qū)干部孟二梅、泳壇名將張雨霏、水稻專家楊華德、老藝術家牛犇、友誼使者穆言靈、大國工匠張連鋼、視障歌唱演員蕭凱恩和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我們會永遠記住這些平凡而閃亮的名字,他們用行動詮釋什么是英勇和偉大,用心用情書寫了這部屬于中國人民的精神史詩。他們的事跡深深地觸動了每一個人的內心,讓我們?yōu)橹袆?、為之驕傲。他們是時代的楷模,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讓我們向這些英勇偉大的面孔深深致敬,為他們的付出和奉獻點贊!
感人的故事,向上的力量。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的每一個故事,讓我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走近他們,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堅定的步伐從未懈?。核麄兂嗾\的熱愛從未冷卻,特教老師劉伶俐33年來始終如一熱愛自己的事業(yè),她讓那些被命運拋棄的孩子,一步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改寫自己的人生;他們擔負的使命從未改變,從抗美援朝一戰(zhàn)成名,到新時代上高原、跨遠洋,不同的任務,相同的使命。飛行二大隊快速成長為我軍一支重要的空中戰(zhàn)略性進攻力量,隊員們不斷地刷新自己的航跡和里程,解鎖著未曾到達的區(qū)域和距離……一個個感動人物的故事,讓我們讀懂了什么是堅守與奉獻,擔當與大愛,無畏與執(zhí)著。感動常在!生命因感動而有力量,人生因激勵而勇毅向前!我們堅信,這些感人的故事必將在時光中歷久彌新,這些向上的力量必將在新征程匯聚強大正能量,激勵我們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
精神的召喚,激揚的豪情。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是各行各業(yè)默無聞的“明星”,他們用自己平凡的身軀,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這些感動人物才是我們最應該追的“星”。他們是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yōu)秀代表,是傳播社會道德新風尚的典型模范,更是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的先進人物。他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時感染著我們,期待著我們的同步回應,這些感動人物集結的精神,也是這個時代我們最應該擁有的一種精神。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我們每個人要干成一件大事,都不能沒有精神。我們的國家,要實現(xiàn)中國夢,同樣需要精神的力量。這些榜樣的精神就是積極向上的力量,無時無刻不在召喚我們激揚奮斗,鼓舞我們不懈前進。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溫暖神州。致敬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致敬向上的力量,讓我們向著夢想前進,相信我們也可以成為一顆閃亮的星!大江時評:“感”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獼猴桃樹種子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面包磚市場推廣與銷售渠道建設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環(huán)保設備技術改造與維護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乘風破浪或有事的動態(tài)環(huán)保技術開發(fā)合同4篇
- 2025年度面包磚生產線自動化改造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奶業(yè)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智能門禁管理系統(tǒng)集成服務合同協(xié)議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用品采購合同范本樣本3篇
- 2025年度軟件質量控制合同協(xié)議4篇
- 專屬2024版員工離職合同模板
- 2024年公證遺產繼承分配協(xié)議書模板
- 燃氣經營安全重大隱患判定標準課件
- JB-T 8532-2023 脈沖噴吹類袋式除塵器
- 深圳小學英語單詞表(中英文)
- 護理質量反饋內容
- 山東省濟寧市2023年中考數(shù)學試題(附真題答案)
- 抖音搜索用戶分析報告
- 鉆孔灌注樁技術規(guī)范
- 2023-2024學年北師大版必修二unit 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3 Race to the pole 教學設計
- 供貨進度計劃
- 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護理查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