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全球53個咖啡產地介紹全球53個咖啡產地介紹
1.CostaRica哥斯達黎加
2.Cuba古巴
3.DominicanRepublic多米尼加共和國
4.EiSalvador薩爾瓦多
5.Guadeloupe瓜德羅普
6.Guatemala危地馬拉
7.Haiti海地
8.Honduras洪都拉斯
9.Jamaica牙買加
10.Martinique馬提尼克島
11.Mexico墨西哥
12.Nicaragua尼加拉瓜
13.Panama巴拿馬
14.PuertoRico波多黎各
15.Bolivia波利維亞
16.Brazil巴西
17.Colombia哥倫比亞
18.Ecuador厄瓜多爾
19.GalapagosIslands加拉帕戈斯群島20.Peru秘魯
21.Surinam蘇里南
22.Venezuela委內瑞拉
23.Angola安哥拉
24.Burundi布隆迪
25.Cameroon額麥隆
26.Ethiopia埃塞俄比亞
27.Coted'Ivoire科特迪瓦
28.Kenya肯尼亞
29.Madagascar馬達加斯加
30.Mozambique莫桑比克
31.Rwanda盧旺達
32.St.Helena圣赫勒那
33.SaoTomeandPrincipe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34.Southafrica南非
35.Sudan蘇丹
36.Tanzania坦桑尼亞
37.Uganda烏干達
38.Yemen也門39.Zaire扎伊爾
40.Zmbia贊比亞
41.Zimbabwe津巴布維
42.China中國
43.India印度
44.Indonesia印度尼西亞
45.LaReunion留尼旺
46.Philipines菲律賓
47.Taiwan中國臺灣
48.Vietnaam越南
49.Australia澳大利亞
50.Hawail夏威夷
51.NewCaledonia新厄里多尼亞島
52.PapuaNewGuinea巴布亞新幾內亞
53.Taihiti塔希提島一。哥斯達黎加咖啡
顆粒飽滿、酸度理想、香味獨特濃烈
哥斯達黎加的塔拉蘇(Tarrazu)是世界上主要的咖啡產地之一,所產咖啡風味清
淡純正,香氣怡人。哥斯達黎加的火山土壤十分肥沃,而且排水性好,是中美洲
第一個因商業(yè)價值而種植咖啡和香蕉的國家??Х群拖憬妒窃搰闹饕隹谏唐?/p>
。1729年,咖啡從古巴引入哥斯達黎加,時至今日,其咖啡工業(yè)已是世界上組織
最完善的工業(yè)之一,產量高達每公頃1700公斤。哥斯達黎加人口僅有350萬,而咖
啡樹卻多達4億顆,咖啡出口額占據該國出口總額的25%。哥斯達黎加也受益于設
立在塔拉蘇的中美洲農業(yè)研究學會(TurrialbaoftheCentralAmerican
AgriculturalResearchInstitute,簡稱IAAC),它是一個重要的國際研究中心
。
優(yōu)質的哥斯達黎加咖啡被稱為“特硬豆”,此種咖啡可以在海拔1500米以上生長
。海拔高度對于咖啡種植者來說一直都是個問題。海拔越高咖啡豆越好,這不僅
是因為較高海拔能增加咖啡豆的酸度從而增加風味,而且也由于較高海拔處的夜
晚溫度低,可使樹木生長緩慢,從而使咖啡豆的風味更濃郁。另外,由于高海拔
的落差造成充足的降雨量,對咖啡樹的生長也十分有利。然而,雖然在海拔較高
的地帶種植咖啡有諸多優(yōu)點,但必須考慮到因此而增加的額外運輸費用,這很可
能使生產咖啡變得無利可圖。哥斯達黎加的咖啡業(yè)已采用新技術來增加效率,其
中包括使用“電眼”來選豆并識別出尺寸不規(guī)則的咖啡豆。
在哥斯達黎加,人們從牛車上卸下咖啡果
塔拉蘇位于該國首都圣何塞(SanJosé)的南部,它是該國最受重視的咖啡種植
地之一。“塔拉蘇拉美他”(LaMinitaTarrazu)的咖啡是當地名產,但生產數量
有限,大約每年72600公斤,它是一塊叫“拉美他”(LaMinita)的土地上種植
的,土地為英國麥卡爾平(McAlpine)家族的最近三代人所有。事實上,這塊土
地每年可生產450多噸咖啡。但是塔拉蘇拉美他咖啡的種植并沒有使用人造肥料或
滅蟲劑,它的收割和挑選全由手工完成,這樣做的原因是為避免空氣噴射挑選法
在某種程度上對咖啡豆造成的損傷。
值得提及的其他咖啡還有:胡安維那斯(JuanVinas,PR)、圖爾農(H.Tournon
)、危德米爾(Windmill,SHB)、蒙迪貝洛(Montebello)和圣羅莎(Ssnta
Rosa)。上等咖啡一般生長在埃雷迪亞(Geredia)和中部峽谷。另一種引人注目
的咖啡是薩奇(Sarchi)咖啡(薩奇正是代表哥斯達黎加“咖啡之路”的5個城鎮(zhèn)
之一),它生長在離圣何賽53公里遠的波阿斯火山(PoasVolcano)的山坡上。
薩奇公司創(chuàng)立于1949年,其土地面積為30770公頃,種植甘蔗和咖啡。這一地區(qū)還
以手工藝品而聞名,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
該國的咖啡工業(yè)原來是由哥斯達黎加咖啡工業(yè)公司(InstitutodelCaféde
CostaRica,簡寫ICAFE)控制的,現已經被咖啡官方委員會(OficinadelCafé
)接管。在出口的咖啡中,那些被認為質量不合格的產品用藍色植物染料著色后
,再轉回國內銷售。在國內消費的咖啡(染成藍色的或未被染色的)大約占總產
量的10%,當地人均咖啡消費是意大利或美國的兩倍。CAC4二。古巴咖啡
如果這個生產上等于雪茄的國家沒有上等的咖啡與之相配,那肯定會令人感到惋
惜的
古巴(Cuba)最好的咖啡是圖基諾(Turquino)或特級圖基諾(ExtraTurquino
)。圖基諾是一個咖啡級別而不是一個地名,正如藍山咖啡(BlueMountain)一
樣。這種咖啡風味純正,顆粒適中,因為種植在海拔較低的地方,所以其酸度低
于種植在中美洲的許多咖啡。
假如不受政治氣候的影響,毫無疑問古巴將成為美國和日本的咖啡重要供應地。三。多米尼加
美味香甜,顆粒飽滿的咖啡多米尼亞共和國(DominicanRepublic)與海地為鄰
,二者擁有伊斯帕尼奧拉島(Hispaniola)。像它的鄰居一樣,多米尼加共和國
也曾有過革命和貧窮的歷史,但現在已經實行了民主選舉,國家也相對穩(wěn)定。在
18世紀早期,咖啡開始在多米尼加共和國種植,最好的生產地是西南部的巴拉奧
納(Barahona)地區(qū),但是洪卡力托(Juncalito)和奧科亞(Ocoa)也出產一種
上等的咖啡――圣多明各(SantoDomingo)咖啡,其特點是清新淡雅、顆粒飽滿
、酸度極佳、香味怡人,所以物有所值。與海地生產的咖啡不同,多米尼加共和
國種植的咖啡大多數都被洗過,這也是高品質的象征。
四。薩爾瓦多
獨一無二,口味溫和的咖啡。薩爾瓦多(ElSalvador)是中美洲的小國之一,
人口十分密集。其咖啡的風味特色是均衡度極好。今天,這種咖啡占全國出口量
的40%。質地最優(yōu)的咖啡在1月到3月出后35%的特硬豆出口德國。90年代初,游
擊戰(zhàn)爭大大地破壞了該國的國民經濟,使咖啡的產量從70年代初的350萬袋下降到
1990~1991年的250萬袋。該國東部受游擊戰(zhàn)爭影響最大,許多農夫和工人,被迫
離開莊園。資金短缺致使咖啡產量大跌,由過去的每公頃產量1200公斤下降到今
天的每公頃產量不足900公斤。此外,政府1986年對出口咖啡額外收取15%的關
稅,即在現存30%的稅收之外再征收15%。稅收連同不利的互兌率,使咖啡出口
極度減少,質量也隨之下降。政府終于認識到咖啡在國民經濟中的巨大作用,例
如:解決就業(yè)、賺取外匯和發(fā)展農業(yè)等,因此在1990年把部分咖啡出口工業(yè)私有
化,希望以此增加咖啡在出口市場中的所得率。在薩爾瓦多地區(qū)的庫斯卡巴帕
(Cuscacbapa),已打好包裝的咖啡豆即將出口薩爾瓦多的咖啡是中美洲的特產,該
地咖啡體輕、芳香、純正、略酸。與危地馬拉和哥斯達黎加一樣,薩爾瓦多的咖
啡依據海拔高度進行等級劃分,海拔越高,咖啡越好。最好的品牌是匹普(Pipil
),這是阿茲別克――瑪雅人(AztecMayan)對咖啡的稱呼,它已經取得了美國
有機物證明學會(OrganicCertifiedInstituteofAmerica)的認可。另一種
稀有的咖啡是帕克馬拉(Pacamara)咖啡,它是帕卡斯(Pacas)咖啡和馬拉戈日
皮(Maragogype)咖啡的雜交品種。該咖啡的最佳產地位于薩爾瓦多西部,同與
危地馬拉邊界相近的圣安娜(SantaAna)相鄰。帕克馬拉咖啡顆粒飽滿,當香味
不太濃。
五。瓜德羅普
良好的咖啡生產遭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加勒比海的這群島嶼過去是咖啡的重要產地
。1789年,500公頃土地上的100多萬棵咖啡樹產量達4000噸,而今天,只有150公
頃的土地用于種植咖啡。這一下降的原因可歸于甘蔗和香蕉生產的增加和1996年
愛尼斯颶風(HurricaneInes)對咖啡樹的破壞。政治原因包括1962~1965年進行
的土地重新分配,這造成了咖啡生產的巨大損失。與香蕉和甘蔗種植相比,咖啡
種植所需的工時更多,而且更需要資金。過去瓜德羅普島(Guadeloupe)是咖啡
最好的產地,但現在已不出口咖啡了。博尼菲爾(Bonifieur)被定為是該地質量
最好的咖啡,這是一個咖啡史上曾引以為榮的名字。
六。危地馬拉
這里的特硬咖啡豆顆粒飽滿,美味均衡,用其調制的咖啡純正濃郁危地馬拉
(Guatemala)咖啡曾享有世界上品質最佳咖啡的聲望,但質量也曾一度下降。然
而,令人高興的是其聲望正在逐步挽回。
1750年,杰蘇伊特(Jesuit)神父將咖啡樹引種到危地馬拉,19世紀末德國殖民
著發(fā)展了此地的咖啡工業(yè)。今天,咖啡業(yè)的大部分生產都在該國的南部進行。在
這里,馬德雷(SierraMadre)火山的山坡為種植上等的咖啡豆提供了理想的條
件,高海拔地帶生長的咖啡生機盎然。與其他種類的咖啡相比,品評家更喜歡這
種具有香料味道的混合風味咖啡。此地的特硬咖啡豆更是難得一見的好咖啡,它
顆粒飽滿,味美可口,酸度均衡。另外,其巨型咖啡豆也使危地馬拉倍受關注。
咖啡業(yè)曾使該國繁榮,如今仍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統(tǒng)治地位。但不幸的是,國內
的政治情況不利于咖啡種植者。高產量通常是一個國家總體經濟繁榮的標志。然
而,危地馬拉現在的咖啡產量已相對下降,每公頃只有700公斤,而薩爾瓦多的產
量為每公頃900公斤,哥斯達黎加的產量更是驚人,每公頃高達1700公斤。危地馬
拉咖啡出口貿易控制在私人公司手中,但國家咖啡委員會(AsociacionNacional
deCafe)控制著咖啡工業(yè)的其他部門。目前危地馬拉一些質地最優(yōu)的咖啡出口日
本,在那里,每杯咖啡賣到3~4美元。大多數的小規(guī)模生產者是瑪雅人(Mayan
)的后裔,他們喜歡杯稱為當地人。目前,他們還受益于一個美國資助的項目,
當地人稱之為“工程(TheProject)”的項目,該項目計劃投資250萬美元,鼓
勵開辦小型的高品質咖啡種植園。危地馬拉盛產優(yōu)質咖啡的主要地區(qū)是阿蒂特蘭
湖(LakeAtitlan)和韋韋特南戈(Huehuentenango)。該項目的目的是幫助克
復困擾著世界咖啡業(yè)的高產低質的惡性循環(huán)。例如,波旁(Bourbon)樹比新型矮
樹長得高,且咖啡豆結得少,雖然他們都屬于阿拉伯咖啡品種,但波旁樹產出的
咖啡豆更好,也更受美食家的歡迎。這個項目也希望能鼓勵當地生產者自行加工
咖啡豆,因為現在大部分咖啡果賣給了中間商,如果咖啡加工可在當地的工廠進
行,那么其價值甚至質量可能就會得到提高。
危地馬拉海岸的咖啡樹
安提瓜島(Antigua)也是咖啡的著名產地。安提瓜島的咖啡產于卡馬那莊園
(HaciendaCarmona),該處品質最佳的咖啡是愛爾普卡(ELPulcal)它不僅質
量好,而且比危地馬拉的其他咖啡味道更濃郁、口感更豐富、煙草味更重。每隔
30年左右,安提瓜島附近地區(qū)就要遭受一次火山爆發(fā)的侵襲,這給本來就富饒的
土地提供了更多的氮,而且充足的降雨和陽光使這個地方更適于種植咖啡。其
他的咖啡產地還有:圣馬科(SanMarco)、奧連特-科萬(Oriente&Coban)
、帕爾卡(Palcya)、馬塔克斯昆特拉(Mataquescuintia)和位于薩卡帕
(Zacapa)的拉曼(LaUman)等。特種咖啡協(xié)會的建立意味著危地馬拉政府開始
對高品質咖啡予以關注,而為之作出的努力將會很快取得成效。
七。海地
來自有政治麻煩之國土的上好咖啡盡管存在著眾人皆知的問題,而且咖啡的質量
在時好時壞地波動,但海地(Haiti)仍然試圖生產出一些高質量的咖啡。海地生
產的大部分咖啡是在純天然的狀態(tài)下生長的,這并非有意而是物質短缺的結果,
其原因是農民們太窮買不起殺菌劑、除蟲劑和化肥。海地主要的咖啡種植區(qū)是該
國的北部。與其他國家相比,海地咖啡的品牌、等級和種類更繁多。在日本,海
地咖啡被摻入牙買加藍山咖啡中,從而使藍山咖啡味道更加濃郁。海地咖啡顆粒
飽滿,風味濃郁,酸度由中到低,口感比較溫和。
八。洪都拉斯
總的來說,洪都拉斯咖啡聲譽頗佳,適用于混合咖啡。洪都拉斯(Honduras)的
咖啡是從薩爾瓦多傳入的。洪都拉斯生產高酸性優(yōu)質咖啡。像其他地方一樣,洪都拉斯的咖啡等級依據海拔高度而定:在海拔700~1000米地帶種植的咖啡屬于中
等,海拔1000~1500米地帶種植的咖啡屬于上乘,海拔1500~2000米的咖啡屬于
特等。1975年巴西霜凍之后,洪都拉斯的咖啡產量顯著提高,20年內從50萬袋增
加到180萬袋??Х蠕P?。≧ust)對該國咖啡是一個很大的危害,尤其是該國東
部,銹病更為嚴重,而用于治療這種疾病的藥物噴劑則對提高咖啡產量起到了很
大的作用。洪都拉斯所有咖啡都由個體運輸商發(fā)貨出口,大都出口到美國和德國
九。牙買加
牙買加藍山咖啡是世界上最好大咖啡嗎?聽說過牙買加(Jamaica)藍山咖啡的
人幾乎都知道它是世界上最貴的咖啡,但并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是為什么。如同
勞斯萊斯(Rolls-Royce)汽車和斯特拉迪瓦里制造的小提琴(Stradivarius
Violin)一樣,當某種東西獲得“世界上最好”的聲望時,這一聲望往往使它形
成了自己的特色,并變成一個永世的神話。最好的藍山咖啡無疑是所能得到的最
好的咖啡之一。雖然價格能保證藍山咖啡的供應,但并不能相同地保證該咖啡有
最好的風味。還值得注意的是,這中咖啡喝起來要比看上去昂貴。要想品嘗到它
最好的風味,所放入的咖啡豆必須比飲用其他咖啡時多,否則風味就有點名不符
實,所以體現風味的真正費用就在于它要比價格僅次于它的咖啡多加10%~15%
的咖啡豆。據說,真正的藍山咖啡是由當地最好的生咖啡豆制成的,這正是品嘗
家的樂趣所在。它的風味濃郁、均衡、富有水果味和酸味,能滿足人們的各種需
要。除此之外,優(yōu)質新鮮的藍山咖啡風味特別持久,就像飲酒人所說的那樣――
回味無窮。仔細了解一下藍山咖啡的神話是必要的,因為過去的形象和今天的現
實經常不是一致的。1725年,尼古拉勞斯爵士(SirNicholasLawes)將第一批
藍山咖啡種從馬提尼克島(Martinique)帶到牙買加,種植在圣安德魯
(St.Andrew)地區(qū)。今天的圣安德魯產區(qū)仍然是藍山咖啡的三大產區(qū)之一,其他
兩大產區(qū)是波特蘭(Portland)產區(qū)和圣托馬斯(St..Thomas)產區(qū)。8年內,牙
買加出口的純正咖啡達375噸多。1932年,咖啡生產達到高峰,收獲的咖啡多達
15000多噸。但到1948年,咖啡質量已經下降,加拿大購買商拒絕在續(xù)合同,為
此牙買加政府成立了咖啡工業(yè)委員會,以挽救頂級咖啡的命運。到1969年,情況
得到了改善,因為利用日本貸款改善了生產質量,從而保證了市場。即使在1969
年,日本咖啡飲用者也還愿意為這種咖啡付保險金,而如今,這種咖啡已達到了
被狂熱喜愛的地步。到1981年,牙買加又有1500公頃左右的土地被開墾用于種植
咖啡,隨后又投資開發(fā)了另外6000公頃咖啡地。事實上,今天的藍山地區(qū)是一個
僅有6000公頃種植面積的小地方,不能所有標有“藍山”字樣的咖啡都在那里種
植。另外的12000公頃土地用于種植其他兩種類型的咖啡(非藍山咖啡):高山頂
級咖啡(HighMountainSupreme)和牙買加咖啡(PrimeWashedJamaican)。
十。馬提尼克島
美洲咖啡的搖籃
馬提尼克島(Martinique)是個小島,也是中美洲咖啡的發(fā)源地,但是它今
天的咖啡產量卻很少。西半球的第一棵咖啡樹是在18世紀20年代初由德克利
(GabrielMathieudeClieu)從法國帶來的。德克利早年是馬提尼克島的海軍
軍官,他帶回一棵咖啡樹,把它栽種在普里切(Prechear),第一次收成是在
1726年。隨后,咖啡從馬提尼克島又傳入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國和瓜德羅普島。
據記載,1777年馬提尼克島的咖啡樹就達18791680棵。
馬提尼克島上的咖啡樹見證了一個產業(yè)的成長及毀滅的歷史。今天該島主要
出口香蕉、甘蔗和菠蘿。
十一。墨西哥
來自世界第四大咖啡生產國的咖啡,幼滑而芳香世界上第四大咖啡生產地墨西哥
,年產咖啡約500萬袋。其大部分咖啡是由近10萬戶的小耕農生產的,曾經操縱咖
啡業(yè)的大莊園已不多見了。墨西哥咖啡每公頃產量為630公斤左右。后來墨西哥咖
啡協(xié)會(InstitutoMexicanodelCafé,簡稱Inmecafe)控制了咖啡業(yè)??Х葏f(xié)
會即控制著咖啡種植,也控制著11月起就可出口的咖啡豆的市場。協(xié)會為農民提
供最低收購價格、技術建議和其他幫助。但從1991年起,咖啡協(xié)會的活動已有所
減少,它的職能還可能進一步減弱。
咖啡協(xié)議(CoffeeAgreement)的瓦解和價格支持的消失,實際上是幫助了一些
生產者,因為這迫使他們發(fā)展各自的品牌,并取得與國外市場更緊密的聯(lián)系,而
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之間的NAFTA協(xié)議將進一步幫助墨西哥產品出口到北美.。
一些人認為最好的巨型咖啡豆產于墨西哥而不是產于危地馬拉,但兩地咖啡豆的
供應和質量都可能變化,被稱為馬拉戈日皮(Maragogype)的咖啡豆顆粒大,所
產咖啡柔滑、醇厚、芳香誘人。農民的貧窮造成了大多數咖啡靠自然條件生長,
即:不使用除蟲劑或化肥等化學制劑。墨西哥最好的咖啡產地是該國南部的恰帕
斯(Chiapas),這里種植的咖啡品種包括塔潘楚拉(Tapanchula)和維斯特拉(
Huixtla)。瓦哈卡(Oaxaca)地區(qū)也出產上等咖啡豆,靠自然條件生長的普盧馬
科伊斯特派克(PlumaCoixtepec)咖啡豆是其中極品。瓦哈卡地區(qū)還出產阿爾圖
拉奧里薩巴(AlturaOrizaba)咖啡和阿爾圖拉瓦圖斯科(AlturaHuatusco)咖
啡。阿爾圖拉科阿塔派克(AlturaCoatapec)地區(qū)出產韋拉克魯斯(Veracruz)
咖啡。墨西哥最好的巨型咖啡豆是利基丹巴爾(LiquidambarMS)咖啡豆。
十二。尼加拉瓜
極佳的尼加拉瓜咖啡在世界上位居前列,它溫和可口,顆粒適中,十分芳香。在
許多國家,由于政治原因,咖啡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尼加拉瓜咖啡業(yè)也不例外。
1979年的革命使咖啡種植園主被迫逃往邁阿蜜(Miami)。隨后是一段舉棋不定的
日子,政府曾考慮是否重新分配土地(其中包括許多種植園),這樣就導致了咖
啡供應不足,產量下降,由70年代初的100多萬袋降到1990年的不足60萬袋?,F
在政府已開放咖啡業(yè),私人業(yè)主掌握了市場。上乘的尼加拉瓜咖啡種植在該國的
北部和中部,最好的咖啡產于馬塔加爾帕(Matagalpa)的西諾特加(Jinotega)
和新塞哥維亞(NuevoSegovia)。上乘的尼加拉瓜咖啡歸入中埃斯特里克塔曼特
阿爾圖拉(CentralEstrictamendteAltura)咖啡類,它酸度適中,芳香可口,
十分令人喜愛。質量較差的咖啡豆則被廣泛用于混合咖啡。
十三。巴拿馬
高地種植的咖啡絕對優(yōu)質,唯種植園咖啡還沒有上市。
巴拿馬(Panama)咖啡很柔滑、重量輕而且酸味均衡,其優(yōu)質咖啡豆風味純正、
極富特色。每年出口的第一批咖啡在11月份啟運,幾乎全部優(yōu)質咖啡豆都運往法
國和芬蘭。
上等的咖啡種植在該國北部,即靠近哥斯達黎加、臨近太平洋一帶。奇里基
(Chiriqui)省博克特(Boquet)區(qū)生產的咖啡很有名,其他地區(qū)則有大衛(wèi)
(David)區(qū),瑞馬西門圖(Remacimeinto)區(qū)、布加巴(Bugaba)區(qū)和托萊
(Tole)區(qū)。
被品評家們認可的博爾坎巴魯咖啡(CaféVolcanBaru)勢頭看好,該咖啡品質
特佳,1994年的產量達2000袋,占全國總產量的1%。十四。波多黎各
堯科特選咖啡是世間極品
1736年,咖啡樹就從馬提尼克引入波多黎各(PuertpRico)。早期的咖啡
大都是由科西嘉(Corsica)移民種植的。到1896年,波多黎各咖啡出口量在世界
上占第六位,大多數咖啡運往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和古巴。19世紀咖啡莊園一
度繁榮,但是甘蔗與藥物種植業(yè)的興起以及颶風侵襲和戰(zhàn)爭的影響又使咖啡業(yè)滯
后不前,目前正在復蘇。
波多黎各實行低工資制,1991年人均小時工資為4.20美元。盡管如此,
其體力勞動者的收入還是比其他許多咖啡生產國勞動者的收入高,只要夏威夷和
牙買加與之相當。波多黎各咖啡業(yè)所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在加勒比海地區(qū),波
多黎各人文化素質相對較高,因此有較好的就業(yè)前景。堯科特選咖啡僅在該島國
西南部的三個農場種植,其口味芳香濃烈,飲后回味悠長。這種咖啡售價很高,
香味可與世上其他任何咖啡品種相媲美。在堯科(Yauco)地區(qū),該咖啡歸當地的
種植園主擁有并經營。這里的山區(qū)氣候溫和,植物有較長的成熟期(從10月到次
年2月),土質為優(yōu)質粘土。這里種植一些老品種的阿拉伯咖啡豆,盡管產量較其
他品種低,但普遍優(yōu)質。這里的人們一直采用一種保護生態(tài)、精耕細作的種植方
法,只使用一些低毒的化肥和化學藥劑,并采取混合作物種植措施,從而使土壤
更加肥沃。到了采摘咖啡豆的時候,人們在咖啡樹間來回穿行,只采摘完全成熟
的咖啡豆,然后還要將它們放入滾筒式裝置中洗上48小時。
今天,波多黎各的美食咖啡已出口到美國、法國和日本。該國咖啡一般都精心種
植,味純、芳香、顆粒重、其中極品更居于世界名牌之列。最上乘的咖啡是堯科
特選(YaucoSelecto),“Selecto”即“挑選”之意。大拉雷斯堯科咖啡
(GrandLaresYauco)出產于該島的西南部,拉雷斯咖啡出產于中南部。
來自波多黎各的美食咖啡
堯科特選咖啡僅在該島國西南部的三個農場種植,其口味芳香濃烈,飲后回
味悠長。這種咖啡售價很高,香味可與世上其他任何咖啡品種相媲美。在堯科
(Yauco)地區(qū),該咖啡歸當地的種植園主擁有并經營。這里的山區(qū)氣候溫和,植
物有較長的成熟期(從10月到次年2月),土質為優(yōu)質粘土。這里種植一些老品種
的阿拉伯咖啡豆,盡管產量較其他品種低,但普遍優(yōu)質。這里的人們一直采用一
種保護生態(tài)、精耕細作的種植方法,只使用一些低毒的化肥和化學藥劑,并采取
混合作物種植措施,從而使土壤更加肥沃。到了采摘咖啡豆的時候,人們在咖啡
樹間來回穿行,只采摘完全成熟的咖啡豆,然后還要將它們放入滾筒式裝置中洗
上48小時。
堯科特選咖啡豆在運售之前一直是帶殼保存的,直到訂貨發(fā)運時才將外皮去
掉,以確??Х鹊淖罴研迈r度。在貨物提交時,美國政府的相關工作人員,如FDA
和USEA,也會在場,他們的工作時監(jiān)督生產者是否遵守了聯(lián)邦法令。還有些來自
地方鑒評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他們從每50袋中抽取1袋作為樣品,并使用國際量器
對其進行品質鑒定。
埃斯科基多?堯科(EscogidoYauco)代理行的總裁――福爾圖諾(Jaime
Fortuńo)每年都會默默地關注這一切工作,甚至極微小的細節(jié)。福爾圖諾是投資
銀行家,畢業(yè)于哈佛商學院。他當初決意抓住一切機會開辟出一個波多黎各頂級
咖啡市場。他預計每年最高產量3000袋,每袋45公斤,這還不到全島咖啡總產量
的的1%。
堯科特選是令人著迷的咖啡,它風味俱全,無苦味,富含營養(yǎng),果味濃郁,
值得品味。就連在英國哈羅蓋特市(Harrogate)的泰勒斯(Taylors)也曾進口
過50袋堯科特選咖啡。
十五。玻利維亞
從充當花園樹籬到莊園專門種植的咖啡
過去玻利維亞的咖啡樹常種在花園的周圍充當樹籬,起花木裝飾作用。真正的商
業(yè)生產從20世紀50年代早期才開始。1957年的大霜凍嚴重地損害了巴西的咖啡業(yè)
,而玻利維亞(Bolivia)卻從中受益,迅速發(fā)展起來。玻利維亞咖啡在海拔180
~670米的高處種植,其中的阿拉伯水洗咖啡豆出口到德國和瑞典,其味道并非當
今最好的,而且?guī)c苦味十六。巴西
來自世界咖啡中心的低酸度、中度烘烤的咖啡豆
巴西被形象地比喻為咖啡世界的“巨人”和“君主”。那兒大約有39億7千萬棵咖啡樹,小農場主們現在種植的咖啡占全國總產量的75%。巴西從事咖啡生產的人數是哥倫比亞的2倍甚至3倍,而哥倫比亞是世界上第二大咖啡生產國。
巴西的咖啡苗圃
與以往不同的是,巴西現在的經濟較少依賴咖啡,咖啡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10%。在二戰(zhàn)前,巴西咖啡總產量占全世界的50%甚至更多,現在接近30%,但是該國對全世界咖啡的影響,尤其是對咖啡價格的影響,卻是舉足輕重的,例如1994年的兩次霜害就曾引起全球咖啡價格的暴漲。自1720年從法屬圭亞那(Guyana)引進咖啡樹以來,咖啡生產逐漸變成一門科學。1990年前,巴西政府對咖啡業(yè)進行嚴格的監(jiān)控,既有嚴厲的干涉又有價格保護措施,而且國家一直對農民實行最低價格保護措施,以至造成咖啡生產過剩。二戰(zhàn)前一段時間,剩余存貨多達7800萬袋,后來不得不將其用火燒掉或投入水中毀掉。自1990年以來自由市場開放,原來的“巴西咖啡管理局”(IBC)被國家的非投資行政機構――國家經濟協(xié)會取代,該協(xié)會奉行不干涉政策,允許生產者與出口商直接洽談。出口商的經營活動由政府立法監(jiān)督,有關部門對合法的出口商予以登記。
巴西的咖啡倉庫
由于巴西咖啡種類繁多,不能只用“巴西咖啡”(Brazilian)一詞便囊而括之。正如其他阿拉伯咖啡一樣,巴西咖啡被成為“Brazils”以區(qū)別于“Milds”咖啡。絕大多數巴西咖啡未經清洗而且是曬干的,它們根據產地州名和運輸港進行分類。巴西有21個州,17個州出產咖啡,但其中有4個州的產量最大,加起來占全國總產量的98%,它們是:巴拉那(Parana)州、圣保羅(SaoPaulo)州、米拉斯吉拉斯(MinasGerais)州和圣埃斯皮里圖(EspiritoSanto)州,南部巴拉那州的產量最為驚人,占總產量的50%。
雖然咖啡具有多樣性,但巴西咖啡卻適合大眾的口味。比如:北部沿海地區(qū)生產的咖啡具有典型的碘味,飲后使人聯(lián)想到大海。這種咖啡出口到北美、中東和東歐。
還有一種頗具情趣且值得追尋的咖啡是沖洗過的巴伊亞(Bahia)咖啡。這種咖啡不太容易找到,因為繼美國之后,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消費國,許多上好的咖啡只在其國內市場才能尋覓到。
在巴西,產量最大的是羅百氏特咖啡。這種咖啡在超級市場出售。巴西羅百氏特咖啡以科尼倫(Conillon)的名字出售,占總產量的15%。
在巴西東南部米拉斯(MinasGreais)州塞拉多(Cerrado)區(qū)的一些莊園里種植著古老的波旁咖啡。這些莊園,如卡平布蘭科(CapinBranco)莊園和維斯塔阿萊格爾(VistaAllegre)莊園,種植的波旁老品種咖啡也在市上出售。雖然出自同一個地區(qū),但這些咖啡各具特色??ㄆ讲继m科咖啡比維斯塔阿萊格爾咖啡口感更柔滑,而維斯塔阿萊格爾咖啡濃且黑色,兩者酸度較低。可是,像所有的巴西咖啡一樣,它們最適于鮮嫩的時候飲用,因為越老酸度越濃。這些咖啡種植者已自行組織成巴西特種咖啡協(xié)會(theSpecialityCoffeeAssociationofBrazil)。
十七。厄瓜多爾
可能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拉伯咖啡種植國。
阿拉伯咖啡樹于1952年首次引入厄瓜多爾(Ecuador),其咖啡質量很好,特別是6月初收獲的咖啡。厄瓜多爾咖啡豆可分為加拉帕戈斯(Galapagos)和希甘特(Gigante)兩個品種,都有顆粒大、份量重的特點。厄瓜爾咖啡按質量可分為一等(No。1)和特優(yōu)(ExtraSuperior)兩種。它們主要出口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北歐國家。
咖啡生產者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努力保持質量穩(wěn)定。該地的咖啡總的來說口味非常均衡清爽,還有一種獨特的香味。
厄瓜多爾是南美洲中既出產阿拉伯咖啡又出產羅百氏特咖啡的少數國家之一。但是由于適于阿拉伯咖啡樹生長的土地在減少,因而羅百氏特咖啡的產量在逐漸增加。最好的阿拉伯咖啡出產于安第斯山,特別是昌查古山谷(ChanchamgoValley),安第斯山分成兩列山脈,從南向北延伸,直抵厄瓜多爾中部
十八。哥倫比亞
世界上優(yōu)質咖啡的最大生產國!
傳統(tǒng)的深度烘烤咖啡具有濃烈而值得懷念的味道
1808年,咖啡首次引入哥倫比亞(Colombia),那是由一名牧師從法屬安的列斯(Antilles)經委內瑞拉帶來的。今天該國是繼巴西后的第二大生產國,年產量1300萬袋,每袋60公斤,而巴西的得產量是2200萬袋。咖啡在哥倫比亞的地位從以下事例中可見一斑——所有進入該國的車輛都必須噴霧消毒,以免無意中帶來疾病,損害咖啡樹。
哥倫比亞咖啡是少數冠以國名在世界上出售的原味咖啡之一。在質量方面,它獲得了其他咖啡無法企及的贊譽。該國是世上最大的阿拉伯咖啡豆出口國,而羅百氏特咖啡卻很少種植。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洗咖啡豆(Washedbeans)出口國。與其他生產國相比,哥倫比亞更關心開發(fā)產品和促進生產。正是這一點再加上其優(yōu)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使得哥倫比亞咖啡質優(yōu)味美,譽滿全球。
在哥倫比亞的收獲季節(jié)里采摘咖啡果
該國的咖啡生產區(qū)位于安第斯(Andes)山麓,那里氣候溫和,空氣潮濕。哥倫比亞有三條科迪耶拉(Cordilleras)山脈(次山系)南北向縱貫,正好伸向安第斯山。沿著這些山脈的高地種植著咖啡。山階提供了多樣性氣候,這意味著整年都是收獲季節(jié),在不同時期不同種類的咖啡相繼成熟。而且幸運的是,哥倫比亞不像巴西,它不必擔心霜害。哥倫比亞大約有27億株咖啡樹,其中66%以現代化栽植方式種植在種植園內,其余的種植在傳統(tǒng)經營的小型農場里。
20世紀60年代早期咖啡每公頃約產600公斤,現在已提高到900公斤左右,個別農場能達到2500公斤。然而,保證質量是咖啡業(yè)的首要問題。哥倫比亞在1927年成立了國家咖啡管理協(xié)會(FederacionNacionaldeCafeteros,簡稱FNC),負責質量監(jiān)管。雖然該協(xié)會屬私營公司,但它代表政府行事。該協(xié)會除負責組織該行業(yè)之外,還負責在豐收的年份籌儲資金。過去幾年里,咖啡價格趨于下跌,該協(xié)會也幾乎用盡了資金儲備。國家咖啡管理協(xié)會還肩負著保健、教育、筑路、雇用種植技術員、進行調查、監(jiān)管產品質量、直接經辦總出口量50%出口業(yè)務、雇用市場營銷人員等職責。像肯尼亞的國家咖啡管理協(xié)會一樣,它是咖啡組織的典范。
哥倫比亞的優(yōu)質咖啡
哥倫比亞種植咖啡的農場主可以按官方低價將所有的產品賣給咖啡管理協(xié)會,也可以賣給出口商,出口商可能提供較高的價格,或根本不出價。實際上,咖啡管理協(xié)會(FNC)控制了對歐洲的出口,而出口美國的咖啡主要是通過私人出口商進行的。然而,所有的出口都受制于最低出口價。
哥倫比亞有幸擁有大西洋港口和太平洋港口,這有助于降低咖啡的運輸費用,在南美,它是唯一具備該條件的國家。哥倫比亞的主要生產地區(qū)處在中部山脈和東部山脈地帶。沿著中部山脈分布的最重要種植園位于麥德林(Medellin)、阿爾梅尼亞(Armenia)和馬尼薩萊斯(Manizales)地區(qū),在上述三個地區(qū)中,麥德林地區(qū)的咖啡質量最佳,售價也高,其特點是:顆粒飽滿、營養(yǎng)豐富、香味濃郁、酸度適中。這三個地區(qū)合真情為簡稱MAM(是三個地區(qū)主要城市名稱的首字母)。在供出口的哥倫比亞頂級咖啡中,大多數的產地是MAM。沿著東部山脈,兩個最好的地區(qū)是在波哥大(Bogotá周圍,再向北在布卡拉曼加(Bucaramanga)周圍。波哥大咖啡比麥德林咖啡酸度低,但兩者質量相當。
哥倫比亞的咖啡育種床
德國進口量占哥倫比亞全部出口的25%,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該國的質量過硬??Х鹊燃壏譃轫敿?Supremo),優(yōu)秀(Excelso)和極品(UGQ,UnusualGoodQuality)三等,優(yōu)秀等級中的克羅斯(Klauss)咖啡出口到德國,歐羅巴(Europa)咖啡出口到北歐國家。在多數咖啡店都能買到優(yōu)秀等級的咖啡和頂級咖啡。二者的專業(yè)規(guī)定區(qū)別為:頂級咖啡所用的咖啡豆較大,其原料取自于新收獲的咖啡豆,這樣更容易保證產品的質量。優(yōu)秀等級咖啡通常比頂級咖啡口感柔和,酸度也略高,但二者均屬芳香型咖啡,顆粒適中,果實優(yōu)良。哥倫比亞咖啡經常被描述為具有絲一般柔滑的口感,在所有的咖啡中,它的均衡度最好,口感綿軟、柔滑,可以隨時飲用。
哥倫比亞咖啡種植者所面臨的棘手問題:是否用生長快速且產量高的阿拉伯咖啡樹來替代波旁咖啡樹。有人說,質量會不如從前,但也有人說,在最適合咖啡生長的地方,其質量區(qū)別不會太大。
十九。秘魯
咖啡優(yōu)質均衡,可以用于混合飲品。
秘魯(Peru)也是咖啡生產的大戶。多達98%的秘魯咖啡種植在森林地區(qū),大多數生產者都是小農業(yè)主。
秘魯具有良好的經濟條件和穩(wěn)定的政治局勢,從而保證了咖啡的優(yōu)良品質。然而局部地方問題較多,除了游擊戰(zhàn)爭和販毒外,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沿海出現的霍亂進一步造成了經濟蕭條,更有甚者,年通貨膨脹率曾達7000%。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秘魯咖啡年產量約為90萬袋,后來又連續(xù)穩(wěn)定增長到年產130萬袋左右。雖然有私營出口商通過中間人收購偏遠地區(qū)的咖啡,但是主要市場仍由政府壟斷。后來私營的秘魯咖啡出口商會(ComeradeExportadoresdeCafédelPeru)成產了,該商會致力于咖啡質量的提高,其首要任務是確定標準、剔除劣品,從而開成一種質量至上的氛圍。這一積極的舉措預示著咖啡業(yè)光明的未來。之后,由于價格上揚,也鼓勵了農夫積極種植咖啡而不是該地區(qū)的傳統(tǒng)經濟作物――可可。
秘魯最優(yōu)質的咖啡產于查西馬約(Chanchmayo)、庫斯科(Cuzco)、諾特(Norte)和普諾(Puno)。大部分秘魯咖啡是在自然條件下種植的,但也很難確認所有咖啡樹的種植狀況。自然條件下種植的咖啡,其要價比其他高出10%~20%,從貧困狀況來看,農夫們也很可能無錢買化肥和農藥,然而想確證全部的咖啡確實很難。
秘魯咖啡的質量可與中美或南美的任何一種咖啡相媲美。秘魯所出產的優(yōu)質咖啡被運到德國進行混合,然后再運往日本和美國,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其質量的高標準。
二十。加拉帕戈斯群島
來自巨龜故鄉(xiāng)的咖啡珍品
這種咖啡珍品,質量極佳,種植時不使用任何化學制劑。
咖啡種植在圣克里斯托瓦爾(SaintCrstóbal)。圣克里斯托瓦爾是加拉帕戈斯群島(GalapagosIslands)中一個較大的島嶼,也是該群島中唯一一個淡水充足的島嶼。在該島海拔410米的地方有一個叫作埃爾洪科(El.Junco)的小湖,湖水形成數條溪流順著該該島南坡的巖石和火山巖流淌,含有豐富礦物質的淡水滋潤著圣克里斯托瓦爾的土地,使這里的土壤永保濕潤和肥沃。
在1875年,厄瓜爾土著科沃斯(MaňuelJ.Cobos)在圣克里斯托瓦爾的哈森達咖啡園(HaciendaElCafetal)種植了約100公頃的阿拉伯波旁咖啡樹。種植園的海拔在140-275米之間,該地區(qū)的氣候相當于內陸910-1830米間的氣候,這樣梯度的地勢很適合高酸度的特硬咖啡豆(SHB)生長,也是咖啡質量上乘的關鍵。
由于世界咖啡業(yè)正朝著定向批量生產模式發(fā)展,所以圣克里斯托瓦爾這種規(guī)模較小且質量難保的咖啡業(yè)便陷入了困境,最終很可能無利可圖而被迫放棄。
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初,岡薩雷斯(Gonzalez)家族買下了哈森達咖啡園。亨博爾特海流(HumboldtCurrent)造成的局部小氣候,強烈的赤道陽光和急劇的溫度變化(海平面溫度為43℃,海拔275米的溫度為10~16℃)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促使岡薩雷斯家族擴大了咖啡種植園。
此后,通過對早期土地的開墾,該咖啡種植園的面積又擴大了一倍。由于加拉帕戈斯群島在歷史進程中的獨特作用,厄瓜多爾政府已把該群島辟為國家公園,不再充許將土地開墾為新的農業(yè)用地,而且嚴禁引進和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和其它化學制劑,因此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咖啡被公認為天然產品。二十一。委內瑞拉
極具特色的莊園咖啡來自這一富含石油的國度。
石油曾被認為是委內瑞拉(Venezuela)的主要出口產品。盡管早在1730年和委內瑞拉就從馬提尼克島引進了咖啡樹,但在石油業(yè)鼎盛時期,咖啡生產幾乎被放棄了。近來咖啡種植園已開始復蘇,原來種植的蒂皮卡(Tipica)和波旁咖啡樹以及新辟的種植園為咖啡出口奠定了基礎。目前,委內瑞拉的咖啡大都出口到俄羅斯和哥倫比亞,然后在那里重新包裝。許多新近重建的小種植園也開始自行出口咖啡。
咖啡業(yè)在該國眾多行業(yè)中并不十分突出。委內瑞拉最好的咖啡產區(qū)是位于西南部的塔奇拉(Tachira)州。但是,塔奇拉這個名字已被不加區(qū)別地用于全國的咖啡豆。
委內瑞拉最好的咖啡品名有:產于塔奇拉的圣克里斯托瓦爾(SanCristóbaldeTachira)的蒙蒂貝洛(Montebello)、產于塔奇拉的魯維奧(RubiodeTachira)的米拉馬爾(Miramar)、產于梅里達的蒂莫特(TimotedeMerida)的格拉內扎(Granija)、產于塔奇拉的圣安娜(SantaAnnadeTachira)的阿拉格拉內扎(AlaGranija)。其他優(yōu)質名品有:馬拉開波斯(Maracaibos,這是該咖啡出口港的名字)、梅里達(Merida)、特魯希略(Trujillo)、圣菲洛蒙娜(SantaFilomena)和庫庫塔(Cucuta)。
安第斯山下的梅里達的眾多種植園中有一個是屬于巴勃羅(Pablo)和普利多(LuisaHelenaPulido)家族的,它是一個古老的農場,已被允許縮減規(guī)模。自從20世紀80年代早期接管該農場以來,普利多家族一面從原有的波旁咖啡樹上收獲咖啡,一面種植新樹種拓展家場。
加拉加斯(Caracas)周圍地區(qū)也曾以咖啡著名,現已恢復生產。另外位圖爾瓜(Turgua)地區(qū)的瓊(Jean)和安德烈斯?博爾頓(AndresBoulton)種植園也種植著蒂皮卡咖啡樹。
委內瑞拉的咖啡口味不同于拉丁美洲的其他咖啡,它味美、清淡,比傳統(tǒng)咖啡少了一些酸味,這使得它不僅可以混合也可自成特色。
二十二。蘇里南
咖啡史上一個重要的名字
蘇里南(Surinam)是南美第一個種植咖啡的國家,挪威曾是該國咖啡產品的主要進口國。然而,如今該國的產量甚少,在此提及只是因為歷史原因而已。
在路上的咖啡采摘者(版畫)
1667年已在蘇里南定居的荷蘭人,于18世紀早期從爪哇引入了咖啡樹。第一批咖啡樹是由阿斯姆斯特丹市市長贈給一個佛蘭芒(Flemish)海盜的,這個海盜是漢斯拜克人(Hansback)。確切地說這些咖啡樹被種植在當時的荷屬圭亞那地區(qū)(DutchGuyana),幾年之后,便在鄰近的法屬圭那地區(qū)廣泛種植。那時,有一名法國罪犯叫穆爾格(Mourgues),他得到許諾:如果把咖啡樹引入法國殖民地,就能獲得赦免及自由出入法國的權利,自然,他做到了。
二十三。安哥拉
曾是咖啡生產大國,如今前途未卜
20紀70年代中期,安哥拉(Angola)每年出口咖啡350萬袋,其中98%是羅百氏特咖啡(這可能是非洲最好的羅百氏待咖啡),1990年總產量卻下降到20萬袋。
安哥拉以前最好的品牌是安布里什(Ambriz)、安巴利姆(Amborm),及新里東杜(NovoRedondo),它們都以始終如一的質量而聞名。安哥拉大部分咖啡出口到美國、荷蘭,當然還有葡萄牙。
二十四。布隆迪
來自戰(zhàn)亂地區(qū)的芳香濃香郁、口味柔和的咖啡
布隆迪(Burundi)有世界上種類最繁多、經營最成功的咖啡業(yè),且具有自身特色。該國咖啡是在1930年由比利時殖民者引進的,現只在小農場種植。不幸的是,其中許多農場都處在與戰(zhàn)亂頻繁的盧旺達(Rwanda)接壤的地帶,這給咖啡生產造成了壓力。布隆迪生產的咖啡,幾乎都是阿拉伯咖啡豆,而恩戈齊(Ngozi)的咖啡樹則種植在海拔1200多米的地方。布隆迪的咖啡味道芳香濃郁,具有極佳的酸度,產品大多出口到美國、德國、芬蘭和日本。
二十五??溌?/p>
適于做蒸餾咖啡的深度烘烤咖啡豆
阿拉伯咖啡樹在喀麥隆(Cameroon)的種植始于1913年,其品種是牙買加的藍山咖啡,但該國也同樣大量生產羅百氏特咖啡??溌】Х鹊馁|量及特色與產自南美咖啡相當。該國最好的咖啡產自西北部的巴米累克(Bamileke)和巴蒙(Bamoun)兩地。此處,它還種植一些巨形咖啡豆和豆形漿果咖啡。
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喀麥隆咖啡產量有所下降,羅百氏特咖啡產量由1987年的180萬袋降至1990年的110萬袋,同一時期,阿拉伯咖啡則由40萬袋降至20萬袋。如今由于國家咖啡監(jiān)督局(NationalCoffeeSupervisoryAgency)加強了管理,可能會使咖啡的產量和質量有所回升。二十六。埃塞俄比亞(伊索比亞)
咖啡的發(fā)源地――埃塞俄比亞
咖啡樹源于埃塞俄比亞(Ethiopia),它原先是這里的野生植物,“咖啡”這個名字源于埃塞俄比亞的小鎮(zhèn)—“克法”(Kaffa)。事實上,埃塞俄比亞許多咖啡樹現在仍然是野生植物,這種咖啡樹上生長的咖啡顆粒飽滿,略帶酒香。人類可能早在9世紀就已經知道如何栽培咖啡樹,但是到底是誰,如何培植,什么原因仍然是個謎。埃塞俄比亞當地的傳說是:咖啡開始是僧侶用于晚間祈禱時保持頭腦清醒的東西。
今天,埃塞俄比亞是重要的咖啡生產國,大約有1200萬人從事咖啡生產,是非洲主要的阿拉伯咖啡豆出口國。這里的優(yōu)質咖啡品質卓絕,值得找尋。
傳統(tǒng)的埃塞俄比亞咖啡禮儀
在埃塞俄比亞可找到各種咖啡栽培方式:從成片的野生咖啡樹林和半開發(fā)土地,到傳統(tǒng)經營的小塊土地,直至現代種植園,應有盡有。大約50%的咖啡種植在海拔1500多米的地方。
哈拉(Harrar)咖啡是埃塞俄比亞所有咖啡中生長地域海拔最高的一種。哈拉咖啡可分為長咖啡豆和短咖啡豆兩種,其中,長咖啡豆最受歡迎。它有著柔軟的口感,帶有原野氣息的酒香,且略呈酸味,喝過以后令人難以忘懷。季馬(Djimmah)咖啡野生在海拔1200多米的地方,以利馬咖啡(Limu)和巴貝卡(Babeka)咖啡兩個品牌出售。其他咖啡品名有來自中部的錫達莫(Sidamo)咖啡,以品牌名伊爾加查菲(Yirgachaffe)出售;還有來自拉卡姆蒂(Lekempti)的具有獨特風味的咖啡,季馬和錫達莫咖啡豆的外表不大討人喜歡,但口味甚佳。
埃塞俄比亞咖啡豆中在市場上最少見的要算是伊爾加查菲咖啡豆,該咖啡豆出口日本和歐洲,但在美國極少見。這是因為雀巢公司(Nestlé)所屬的德國咖啡烘烤商達爾邁爾(Dallmeyer)公司同伊爾加查菲咖啡的種植者建立了密切聯(lián)系,從而獲得了該種咖啡豆最大量的單一供應。
埃塞俄比亞咖啡的風味較難描述,它既不濃烈,酸味也不甚明顯。因此,不適于深度烘烤,否則很容易便會失去其特色。
說到特色,埃塞俄比亞咖啡倒是與著名的摩卡咖啡有些相似。當然,優(yōu)質的埃塞俄比亞咖啡可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最好咖啡相比,包括其可觀的價格。
埃塞俄比亞咖啡的國內消費量是非洲最高的。在鄉(xiāng)村,它經常與一種被稱為“亞當的健康”(HealthofAdam)的香草一起飲用:新咖啡豆烘烤后與香草一起搗碎,再將混合物沖調,用小茶杯飲用,這經常當作薄煎餅的配餐,可提吊出薄餅中的甜椒味。
咖啡業(yè)由埃塞俄比亞咖啡經營公司(theEthiopianCoffeeMarketingCorporation,簡稱ECMC)管理,該組織控制著90%的出口市場。埃塞俄比亞咖啡經營公司控制權有可能即將放松而使地方得到較大權力,這一舉措會使咖啡業(yè)整體受益,尤其是個體商人。埃塞俄比亞咖啡在每日拍賣中出售,大多出口德國、美國、法國和日本。
二十七??铺氐贤?/p>
就數量而言,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之一。
科特迪瓦(Cǒted’lvoire)從未出產過質量最佳的咖啡,所產咖啡也極少出自阿拉伯咖啡樹。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它曾是世界上第三大咖啡生產國,年產500萬袋。甚至在今天仍是世界上第五大咖啡生產國,年產440萬袋。就羅百氏特咖啡的產量而言,科特迪瓦僅次于印度尼西亞(年產680萬袋)。
20世紀80年代科特迪瓦咖啡每公頃產量只有250公斤。這種狀況部分是由于貧窮,也因為咖啡樹的老化。缺少投資及沒有長期經營計劃也影響了咖啡產量。
科特迪瓦政府已開始采取積極措施來扭轉這種局面。全國咖啡管理委員會已重新組建,并精簡機構,已將一些生產活動轉交給私人公司管理。政府向生產高質咖啡的農夫提供最低價格保障,并鼓勵出口商直接從農夫手中購買?,F在,80%的出口咖啡在歐洲共同體國家找到了銷路,主要買家是法國和意大利。
值得注意的是科特迪瓦是咖啡走私的主要中心,在1993~1994年中多達2600噸咖啡被走私,主要路線是通過馬里(Mali)和幾內亞(Guinea)兩個鄰國。
二十八。肯尼亞
罕見的好咖啡――以其濃郁芳香和酸度均衡而聞名。
咖啡業(yè)內人士無不認為肯尼亞咖啡是其最喜愛的產品之一,這因為肯尼亞咖啡包含了我們想從一杯好的咖啡中得到的每一種感覺。它具有美妙絕倫、令人滿意的芳香,均衡可口的酸度,勻稱的顆粒和極佳的水果味。
咖啡在19世紀進入肯尼亞,當時埃塞俄比亞的咖啡飲品經由南也門進口到肯尼亞。但直到20世紀初,波旁咖啡樹才由圣?奧斯汀使團(St。AustinMission)引入。
肯尼亞咖啡大多生長在海拔1500~2100米的地方,一年中收獲兩次。為確保只有成熟的漿果被采摘,人們必須在林間巡回檢查,來回大約7次??夏醽喛Х扔尚「r種植,他們收獲咖啡后,先把鮮咖啡豆送到合作清洗站,由清洗站將洗過曬干的咖啡以“羊皮紙咖啡豆”(即外覆內果皮的咖啡豆)的狀態(tài)送到合作社(“羊皮紙咖啡豆”是咖啡豆去皮前的最后狀態(tài))。所有的咖啡都有收集在一起,種植者根據其實際的質量按平均價格要價。這種買賣方法總體上運行良好,對種植者及消費者都公平。
肯尼亞政府極其認真地對待咖啡業(yè),在這里,砍伐或毀壞咖啡樹是非法的??夏醽喛Х鹊馁徺I者均是世界級的優(yōu)質咖啡購買商,也沒有任何國家能像肯尼亞這種連續(xù)地種植、生產和銷售咖啡。所有咖啡豆首先由肯尼亞咖啡委員會(coffeeBoardofKaeya,簡稱CBK)收購,在此進行鑒定、評級,然后在每周的拍賣會上出售,拍賣時不再分等.肯尼亞咖啡委員會只起代理作用,收集咖啡樣品,將樣品分發(fā)給購買商,以便于他們判定價格和質量.內羅畢(Nairobi)拍賣會是為私人出口商舉行的,肯尼亞咖啡委員會付給種植者低于市場價的價格.最好的咖啡等級是豆形漿果咖啡(PB),然后是AA++、AA+、AA、AB等等,依次排列.上等咖啡光澤鮮亮、味美可口且略帶酒香.
組織拍賣也是為了滿足調配商的需求。這種拍賣會通常拍賣量較?。孔冢场秶崳懈接蟹N植者標志的樣品以供買家品賞。拍賣后,出口商按不同風味、不同質量及調配商所需的數量包裝。這為調配商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注重質量的德國人和北歐人是肯尼亞咖啡的長期購買商。
就國際范圍而言,肯尼亞咖啡的增長數量是顯而易見的,1969~1970年,出口80萬袋,到1985~1986年,出口量增到200萬袋。現在產量穩(wěn)定在160萬袋,平均每公頃產量約為650公斤.
在近年咖啡價格突漲之前,肯尼亞咖啡的平均價格就一直在上升。1993年~1994年的價格比12個月前抬高50%。價格上漲主要是需求增加的結果.
也有一些購買商,尤其是日本商人,已對肯尼亞咖啡業(yè)體系表示不滿.更有一些商人表示,該國咖啡質量已下降,并指出直接從農夫手中購買可能是提高質量的一種途徑.但不管怎么樣,肯尼亞那樣詳細的規(guī)章條例及完善的程序對所有咖啡生產國而言都是一種值得借鑒的模式.
肯尼亞咖啡借好萊塢電影<<走出非洲>>(OutofAfrica)的轟動而進一步揚名。影片中梅里爾?斯特里普(MarylStreep)扮演的女主人公卡倫是一位作家和咖啡種植園主。許多人大概仍記得影片中那動人的美景和壯麗的日落,但更令人難以忘懷的是卡倫想在非洲擁有一個咖啡種植園的夢想.
二十九。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基本上是羅百氏特咖啡的生產國,但已計劃增加阿拉伯咖啡豆的種植。
該島自1989年以來,咖啡業(yè)私營化了,并解除了許多規(guī)定,其咖啡總產量每年高達100萬袋左右。由于馬達加斯加人喜飲咖啡,所以咖啡的國內消費量很高。該國的羅百氏特咖啡質量極佳,法國是其主要出口市場。
馬達加斯加政府計劃咖啡大約2000公頃的羅百氏特咖啡種植園和大約5000公頃的阿拉伯咖啡種植園。因此,該島咖啡的發(fā)展有賴于它在阿拉伯咖啡方面的潛能,一旦開發(fā)成功,此咖啡有望成為極品.
三十。莫桑比克
已沒有咖啡供應
政治問題和內部紛爭使咖啡業(yè)一度興旺的莫桑比克(Mozambique)陷入了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優(yōu)質咖啡曾產于該國中部的馬尼卡(Manica)地區(qū),但現在這個國家已沒有咖啡可出口了.
三十一。盧旺達
優(yōu)質咖啡出自水洗阿拉伯咖啡豆,該咖啡具有獨特而完美的風味
盧旺達(Rwanda)咖啡以其水洗阿拉伯咖啡豆形式而言,是絕對優(yōu)質的.就非洲而論,其咖啡業(yè)引入注目,因為該國主要靠生產盡可能好的咖啡豆而興旺.
盧旺達咖啡的口味被描述為"青草香氣",帶有熱帶氣候特色.該國如此肥沃的土壤和適宜的氣候有助于植物生長,咖啡樹像是被驅使著或被強迫著向上猛長,又像是因為長得太快,而不能產出極品的咖啡豆.但是不管怎么樣,該國咖啡那柔軟而濃郁的口味是很棒的.
三十二。圣赫勒拿島
拿破侖認為,出自這個小島的唯一的好東西便是咖啡.
圣赫勒拿島(StHelena)位于大西洋,距非洲2000公里,距巴西3500公里,人口約5000人。當然,該島出名是因為1815年滑鐵盧戰(zhàn)役后拿破侖被放逐于此,并于1821年在該島去世。
1732年,咖啡在圣赫勒拿島首次種植,是從也門用一艘叫做霍頓號(Houghton)的船運來的。盡管19世紀60世紀年代以來其他一些引進的植物均栽培失敗,但咖啡卻在這里生根發(fā)芽,蓬勃生長。
該島還經歷過一次咖啡改良運動,那里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大衛(wèi)?亨利(DavidHenry)開始致力于發(fā)展島上的咖啡業(yè),目的是生產出最優(yōu)質的咖啡。圣赫勒拿島上的咖啡樹的種植完全靠自然條件,沒有機械,沒有拖拉機,甚至連被砍下來為新咖啡樹騰出空間的雜木都被循環(huán)處理。
三十三。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
量小質優(yōu),口感柔和豐富的阿拉伯咖啡豆
圣多美和普林西民主共和國(SaoToméandPrincipe)屬于火山群島,是非洲第二小的一個獨立國,曾是葡屬殖民地,直到1975年才贏得獨立。赤道橫穿該群島,這里氣候炎熱濕潤,土地肥沃,灌溉良好,盛產咖啡.
1800年該國從巴西引進阿拉伯咖啡樹,至今98%的產品仍是阿拉伯咖啡.但是每年只有1000袋咖啡出口國外,其中大多數銷往斯堪的納維亞半島.
三十四。南非
味道芳香而酸度較小,讓人憶起中美洲的咖啡豆。
南非(SouthAfrica)的咖啡生產主要在該國的東北部,由萊索托(Transvaal)和莫桑比克之間的納塔爾(Natal),一直向北延伸至德蘭士瓦(Transvaal),最南的極限是南緯30°;再往南去便由于早霜的危害而不能種植咖啡。
該國的咖啡樹源于肯尼亞,質量優(yōu)異。1975年用于種植咖啡樹的耕地只有1000公頃,但是1987年制訂了新的九年計劃,旨在擴大耕地面積,因些又增加了6000公頃耕地。
有趣的是,該國咖啡樹上結出來的果實更像中美洲的咖啡豆(而肯尼亞才是這種樹的原產地),其味道芬芳,酸度較小。
三十五。坦桑尼亞
極品咖啡酸度柔和、芳香誘人,是絕對超值的享受。
坦桑尼亞(Tanzania)的咖啡出口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豆形漿果咖啡的出產量很大,而且據說比普通的咖啡更香濃。大體上說,坦桑尼亞的咖啡豆具體有不同凡響的品質。例如在臨近乞力馬扎羅(Kilimanjaro)山的莫希(Moshi)區(qū)出產的上乘坦桑尼亞查格AA級咖啡(ChaggaAA),便以其顆粒飽滿,芳香四溢的品質而聞名三十六。蘇丹
內戰(zhàn)幾乎摧毀了咖啡生產。
蘇丹(Sudan)南部斷斷續(xù)續(xù)20年災難般的內戰(zhàn)奪去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也給鄉(xiāng)村地區(qū)帶來了無法言喻的破壞,包括咖啡業(yè)。
羅百氏特咖啡現在同過去一樣要在南部種植,而在該國的北部和東部地區(qū)則種植原本是野生的阿拉伯咖啡。
在歷史上,阿拉伯人把蘇丹南部的黑人當作奴隸運往阿拉伯,奴隸們在被販運的過程中曾隨身帶著咖啡豆充饑。據說,這些咖啡豆也因此傳入也門。正是這些不幸的蘇丹黑奴首先開始種植咖啡,才使得它成為今日世界廣泛種植、廣泛交易的農產品。
目前,蘇丹的咖啡業(yè)瀕臨危險的邊緣,只有極少量的咖啡出口。
三十七。也門
來自咖啡故鄉(xiāng)的咖啡豆。
在公元6世紀前,也門(Yemen)一直被稱為阿拉伯,因而從也門運至其他地方的咖啡樹也被稱為阿拉伯咖啡樹。但是這些樹的原產地是埃塞俄比亞,是荷蘭人把這些咖啡樹散播到世界各地的。向東航行繞過好望角(TheCapeOfGoodHope)的荷蘭商人,在他們開始長途跋涉到達印度以前,要先經過非洲的東海岸行至也門的摩卡(Mocha)港。1696年,荷蘭人把咖啡樹引入錫蘭(現名斯里蘭卡),然后又引入到爪哇的巴塔維亞(Batavia).
摩卡咖啡豆比絕大多數咖啡豆更小圓,這使得摩卡咖啡豆看起來很像豌豆—事實上豆形漿果咖啡豆(Peaberrybean)有時也被稱為摩卡咖啡豆.摩卡咖啡豆的外形又與埃塞俄比亞的哈拉(Harrar)咖啡豆相似,它顆粒小、酸度高,還混合著一種奇異而不可名狀的辛辣味道.仔細品嘗,還能辨別出一點巧克力味,因此把巧克力加入咖啡的嘗試是一種很自然的發(fā)展過程.
在也門,咖啡種植者栽種楊樹來給咖啡提供生長所需要的蔭涼.如同過去一樣,這些樹種植在陡峭的梯田上,以便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較少的降雨和有限的土地資源.除了蒂皮卡咖啡樹和波旁咖啡樹以外,還有十多種原產于埃塞俄比亞的不同咖啡樹種在也門種植.但是,即使是上好的咖啡,如優(yōu)等摩卡咖啡,風干后果皮都和豆連在一起.也門直到現在還經常使用傳統(tǒng)的石磨除去干硬的果殼,這樣一來就使咖啡豆的形狀很不規(guī)則,而且經常損傷咖啡豆.
盡管也門咖啡質量上乘,滑膩芳香,但是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那就是質量不能得到持續(xù)保證,其咖啡豆等級的劃分也是不確定的.傳統(tǒng)上認為,也門最好的咖啡豆來自馬塔里(Mattari),沙爾奇(Sharki)次之,然后是薩那尼(Sanani)。這些咖啡豆咖啡因含量低,在12月份到次年4月份出口.過去一直存在的問題是產自北方的咖啡在從南部港口亞當(Aden)裝運前就被摻入劣質之物.只有從霍德達(Hodeida)港口裝運的咖啡才能被確定為真正產自北方.也門的咖啡絕大多數靠自然條件生長的,這主要由于種植者缺少資金的緣故.
三十八。烏干達
未來大有希望
在烏干達(Uganda),阿拉伯咖啡豆的產量只占全國咖啡總產量的10%,但已足以引起重視。烏干達最好的咖啡主要出產于北部的沿著肯尼亞邊界的埃爾貢(Elgon)山區(qū)和布吉蘇(Bugisu)山區(qū)以及西部的魯文佐里(Ruwensori)山區(qū),其咖啡在每年的1月或2月便可供應出口。
赤道橫穿烏干達,適宜的氣候使它成為世界上羅百氏特咖啡豆的主要產區(qū)。20世紀60年代,烏干達咖啡產量保持在每年350萬袋。到了80年代中期,主要由于政治原因,咖啡產量下降到每年250袋。但是現在咖啡生產又有回升趨勢,目前大約是每年300萬袋??Х葮I(yè)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沒有良好的公路可以把咖啡運到肯尼亞的蒙巴薩(Mombasa)或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DaresSalaam)等港口。
為了提高咖啡質量和降低成本,1990年11月烏干達取消了咖啡經營委員會(CoffeeMarketingBoard,簡稱CMB)的獨家經營權。原來由咖啡經營委員會負責的絕大部分工作現已交給合作組織管理。私有化的咖啡來所造的出口收入占全國的2/3,因此政府便對咖啡行來實行征稅,希望借此增加急需的收入。但事與愿違,這反而引起咖啡出口下降了20%,咖啡走私也愈來愈嚴重。
像坦桑尼亞一樣,近年來咖啡價格的上漲鼓勵了農場主重返莊園,一度廢棄的土地重新開墾種植咖啡,烏干達咖啡業(yè)看來大有希望。
三十九。贊比亞
比肯尼亞咖啡略淡,適于午后飲用.
20世紀早期咖啡早期從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引入贊比亞(Zambin),現在它也出產巨形咖啡豆和豆形漿果咖啡豆.
高質的贊比亞咖啡呈越來越好的趨勢,盡管味道略淡,但風味與肯尼亞咖啡相似,價格也完全相同.贊比亞咖啡主要種植在北部的卡薩馬(Kasama)地區(qū)和臨近首都盧薩卡(Lusaka)附近的納孔德(Nakonde)和伊索卡(Isoka)地區(qū).
四十。扎伊爾
其阿拉伯咖啡豆在質和量上都久負盛名.
最好的扎伊爾咖啡在該國的東北部種植,特別是在東方(Oriental)省和基伍(Kivu)省,而且這些地區(qū)過去曾出產上好的豆形漿果咖啡豆和巨形咖啡豆.遺憾的是,扎伊爾(Zaǐre)出產的高質量咖啡正日趨減少,但是扎伊爾咖啡的口感仍屬極佳之列.如同肯尼亞咖啡一樣,扎伊爾咖啡具有理想的酸度,濃郁芳香,適度可口.
最近扎伊爾咖啡業(yè)逐步私有化,而且有可能提高價格,以便有利于提供復興咖啡業(yè)所必需的投資.扎伊爾大約有4萬公頃耕地用于種植阿拉伯咖啡豆,22萬公頃用于種植羅百氏特咖啡豆.1960年扎伊爾獨立以前,絕大多數咖啡在種植園種植。1989年世界咖啡價格暴跌,許多農場主放棄了他們的莊園.現在,扎伊爾的咖啡種植以小耕農種植為主.四十一。津巴布韋
高品質的阿拉伯咖啡豆,迎合美食家的需求。
津巴布韋(Zimbabwe)的咖啡種植相對來說始于近代,也就是在20世紀60年代,南部非洲的農場主們建立咖啡種植園時才開始。津巴布韋的咖啡種植主要集中在東部高地臨近莫桑比克的地區(qū),高地主要是由奇馬尼馬尼(Chimanimani)山脈和往北的尼揚加(Nyanga)山脈構成,而尼揚加山脈又受到伊尼揚加尼(Inyangani)山的遮擋。咖啡種植主要地區(qū)位于東部高地的南端奇平加鎮(zhèn)(Chipinge)附近。
法樂費爾莊園(Farfell)是最有趣的咖啡種植園之一。這個小種植園采取家庭經營模式,生產質量優(yōu)異、手工采摘、日曬烘干的上等咖啡豆。法爾費爾莊園種植了大約170公頃阿拉伯咖啡樹。良好的土壤、較高的海拔和常年降水使得咖啡樹長勢旺盛。
總而言之,津巴布韋的咖啡在每一方面都和優(yōu)質肯尼亞AA級咖啡一樣,口感柔滑爽,帶有馥郁果香。
四十二。印度
滑膩可口,顆粒均勻的咖啡。
印度咖啡之所以受到咖啡愛好都有的喜愛,這有幾種原因,但最生要的是由于應用在咖啡豆上的一個加工過程,通常被稱作“季風”(monsooning)過程.在過去,乘客或貨物搭乘帆船往來印度,大約需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歐洲.在運送途中由于空氣濕度高,生咖啡豆的味道和顏色都有所改變,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咖啡豆已由原來的綠色轉為一種奇特的黃色.
消費者們漸漸習慣了這一點,所以當蒸汽輪船縮短了旅途的時間之后,咖啡生產者發(fā)現消費者仍然想要原來那樣顏色和味道且受長途旅行影響的咖啡豆.為了能再造出原來那種咖啡的風味,就采用了"季風"處理過程.每年的5、6月份,在印度的西南部會出現季風現象,因此在季風季節(jié),人們將咖啡攤在四周敞開的特制房子里,大約有12~20厘米的在厚度,在那幾放置5天,再一遍又一遍地用耙子梳耙這些咖啡豆,以便使所有的咖啡豆都接觸到當時濕度極高的空氣,然后把這些咖豆松松地裝到袋子里堆起來,以便使季風可以吹透袋子.這些袋子每周重新裝一次、堆一次,一共經過7周,直到咖啡豆變了顏色和味道.最后這些咖啡豆經過手工挑選,除去那些未受到"季風"影響的咖啡豆,然后裝袋,準備出口.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制作"季風"咖啡的好時節(jié).
除了在卡納塔克(Karnataka)邦之外,上好的咖啡在西南部的喀拉拉(Kerala)邦的特利切里(Tellichery)和馬拉爾(Malabar)也有種植,另外還有東南部泰米納德(TamilNadu,以前曾叫做馬德拉斯省)邦的尼爾吉里斯(Nilgiris).
上好的印度咖啡也被劃歸為阿拉伯種植園咖啡,最優(yōu)等的是A級、B級、C級和T級."季風"咖啡分為優(yōu)質馬拉巴爾(MonsoonedMalabar)AA級咖啡和"季風"巴桑尼克利(MonsoonedBasanically)咖啡.印度另外也生產一些豆形漿果咖啡.當前,咖啡業(yè)所面臨的問題是—官僚主義嚴重,稅收過重,投資匱乏.目前,印度咖啡委員會(IndianCffeeBoard)控制著整個咖啡業(yè),統(tǒng)一收購咖啡,然后出售.咖啡以大批量拍賣的形式售出.這些咖啡被混合在一起以達到一定的貿易數量,而這又使莊園和地區(qū)之間的差異不復存在了,因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喀什b2貨運資格證多少道題
- 勞動合同范本手寫
- 單位洗車合同范本
- 六險一金 合同范本
- 個人建筑倉庫合同范本
- 勞務中介勞務合同范本
- 東城食堂承包合同范本
- 住宿酒店前臺合同范本
- 出售二手房貸款合同范本
- 臨沂工廠轉讓合同范本
- Unit3-4復習(課件)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
- 現代企業(yè)管理課件:企業(yè)管理概述
- 《動物細胞工程制藥》課件
- 本校教材選用組織機構及職責-選用程序及要求
- 材料供應履約信用證明:免修版模板范本
-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第三單元-植物的生活》單元教學設計與說明
- 初中體育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教案
- 門式起重機、架橋機作業(yè)前安全隱患排查表
- 不合格品處置記錄表(標準版)
- 物流基礎培訓資料
- 跨境電商理論與實務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