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學美術第10冊教案以及教學反思_第1頁
浙美版小學美術第10冊教案以及教學反思_第2頁
浙美版小學美術第10冊教案以及教學反思_第3頁
浙美版小學美術第10冊教案以及教學反思_第4頁
浙美版小學美術第10冊教案以及教學反思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年級美術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造型表現(xiàn):運用形、色、機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

選擇適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xiàn)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fā)展

美術構(gòu)思與創(chuàng)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設計應用: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jié)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

簡單的創(chuàng)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huán)境。

欣賞評述: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nèi)容等特征,通過描

述、分析與討論等方法,了解美術表現(xiàn)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

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綜合探索:結(jié)合學校和社區(qū)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

能相結(jié)合的方式,進行策劃、制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huán)境傳統(tǒng)文化的

關系。

二、學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和藝術概括力,分析立方體、圓柱體的結(jié)構(gòu)特征,

認識立方體、圓柱體的透視變化規(guī)律,能寫生簡單的生活物體透視現(xiàn)象。

2、繼續(xù)傳授中國畫筆墨技能,學生進行彩墨畫練習;欣賞中國現(xiàn)代中國畫大師

作品,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

3、學習淺顯的手工技法。

4、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和實物中提煉幾何體的能力。

5、提高學生彩墨畫的技法與概括能力,能夠獨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畫的內(nèi)容。

6、在手工中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細致能力。

五一班學生分組

A:(優(yōu)秀生,學習能力強,習慣好)

封杭琳張蕊葉韻文邵琪璐朱洛瑤田毓文吳迪羅晶晶

B:(中等生,學習能力,行為習慣一般)

吳雯婷袁湘海何雨璐沈秋彤楊文宣于文凱葉林嚴展翔趙家輝李佳

豪閔子軒

C:(后進生,學習能力弱,行為習慣欠缺)

蔣甲琦胡日紅曹杭鄧子涵商家銘于瑞梓胡念

五2班學生分組

A:(優(yōu)秀生,學習能力強,習慣好)

徐捷邱誘卿王雅茹劉佳蓉王楠周珈宇許柯雨徐慧婷包錦雯金晶張聰穎

馬露露

B:(中等生,學習能力,行為習慣一般)

張金成俞亞冰尹帥江迪計宇李明繆晨旭

C:(后進生,學習能力弱,行為習慣欠缺)

姜愷哲張佳樂陳志遠應浩高叔踢洪何慶

五三班學生分組

A:(優(yōu)秀生,學習能力強,習慣好)

朱益森何鑫琳蔣磊陳業(yè)凱劉心怡胡小蝶蔡虎方祖義楊嘉嘉

B:(中等生,學習能力,行為習慣一般)

朱佳琦張匡躍李佳遜鄒括張賢健張帥沈冠杰馮家鉉孫沐妍

C:(后進生,學習能力弱,行為習慣欠缺)

朱駿杰孫煒迪葉沫蕓張劍鋒章奕倪嘉銘杜雪松陳毅恒馬英桐

三、學情況分析

該年級段學生表達力強,有自己的獨到的想法,生活習慣上比較講究自我能力

體現(xiàn),不敢落與他后,學習能動性強,上課紀律上比較活躍。經(jīng)過多年對該年

級的了解,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獨到的特色,根據(jù)情況的不同,針對性教學方

法也有所不同,學困生抓美術技能技巧的基本功,多讓他們看看優(yōu)秀作品,多

采取鼓勵性評語,多發(fā)揮他們自我能力的表現(xiàn),展示每一個的自我特色;特長

生教學中注重體現(xiàn)作品的價值的不同,學生自我感情的不同,各科知識、日常

生活百態(tài)、各種欣賞相結(jié)合,來讓學生有更多的創(chuàng)作空間;中檔學生上課紀律

認真專心,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處于其他兩者的中間,但

在手工方面還缺乏創(chuàng)意與自我體現(xiàn)。

四、措施

1、強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對簡單的幾何形體進行寫生,并指導正確的觀察方法,

以確定如何對事物進行造型處理,特別對困難的學生進行仔細研究分析。

2、具體手工能力比較弱的班級,多滲透本人最拿手的工藝能力,使該年級段

的總體水平,有一定能力的提高。

3、班內(nèi)作品展評及各種教學手段,以增強競爭意識及榮譽感,互相學習,提高

美術興趣。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家具藝術的悠久歷史和藝術成就,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中

國的明清家具,使學生獲得一種視覺上的體驗,并初步直觀地了解中國明清家

具的藝術風格特征。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學習椅子設計的基本知

識。

2.能夠設計出各種不同造型及不同功能的椅子,運用立體紙工的形式來表

現(xiàn)。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設計、敢于創(chuàng)造、勇于探索的學習精神。

教學重點:

學習運用立體紙工的形式來設計。制作各種不同造型和不同功能的椅子。

教學難點:

啟發(fā)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示范用品。

(學生)鉛畫紙、鉛筆、彩色卡紙或瓦楞紙、剪刀、美工刀、固體膠或雙

面膠等

板書設計:

1.椅子設計

椅子的構(gòu)成一一椅背椅面椅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了解我國家具藝術的悠久歷史和藝術成就,

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中國的明清家具,使學生獲

得一種視覺上的體驗,并初步直觀地了解中國明清家

具的藝術風格特征。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

步學習椅子設計的基本知識。

1.這些是什么家具,你是否了解它們的造型特點

等問題。1

2.明清時期的家具種類有哪些?工藝特色是什

么?

3.啟發(fā)談話,了解構(gòu)造。

(1)你知道的椅子有哪幾種?在什么地方看到

的?

(2)椅子由哪幾部分構(gòu)成?甲

椅背一一分高低兩種,高的略高于人的坐高,低

的應低于肩高。

椅面-----般略大于人的臀部,常分軟坐面和硬

坐面兩類。

椅腳一一能使椅子放穩(wěn),高低根據(jù)使用要求和坐

著舒適為準。

4.引導欣賞,學習觀察。r二

揭示課題:《椅子設計》1

(1)認識不同功能的椅子造型。

(2)引導學生觀察靠椅、椅面、椅腳等的造型變

化。

5.師生交流,啟發(fā)想象。

(1)你想設計一把怎樣的椅子?

(2)設計的椅子是提供給哪些人使用的?有什么

特色?適合擺在什么地方?

6.創(chuàng)意設計,組內(nèi)交流。

(1)創(chuàng)意設計,自己椅子的草圖。

(2)小組內(nèi)部相互交流感受和設計意圖。

你設計的椅子會提供給哪些人使用?它有什么特

色?適合擺在什么地方?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學習運用立體紙工的形式來設計制作一張

椅子。

1.示范制作,引入課例。

(1)折一折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將一張紙用折的方

法制作一張簡易的椅子。

(2)剪一剪在折好的基礎上剪一剪,剪出椅子的

腳。

(3)卷一卷卷出椅背的弧度。

(教師可以直接示范激趣,也可以提出要求,讓

學生試著做做)

2.探究制作。

(1)自學書中的制作步驟圖,提出疑難問題,分

析制作方法。

(2)如何設計制作?

從椅子的造型、功能、色彩三方面去設計。

3.學生創(chuàng)作。

(1)用立體造型的形式,用紙張等材料設計制作

一張新穎的椅子。

(2)可以另附設計說明。

6.作業(yè)展評。

(1)自評。

①我覺得最喜歡的地方。②我覺得需要改進的部

分。

(2)互評。

教學反思:

本課以椅子為主題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讓學生探討尋找生活中不同的椅子,并了

解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椅子可以有相應的功能變化及藝術美感,并能夠有創(chuàng)造性地

表現(xiàn)自己心目中的椅子。

課題2.《民樂放光彩》課時一課時(造型?表現(xiàn))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中國民族樂器,了解其造型和色彩等方面的特點。

2.能運用寫生的形式畫出學生喜愛的民族樂器或民樂演奏圖,提高他們的造型

表現(xiàn)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民樂文化的情感,激發(fā)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畫畫學生自己喜愛的樂器,提高造型表現(xiàn)能力。

教學難點:

要求畫出樂器特點。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示范用品。

(學生)分組準備熟悉或喜歡的民族樂器圖片資料,及常用的繪畫工具等

板書設計:

2.民樂放光彩

抓住樂器的造型、色彩等特點

要求:構(gòu)圖飽滿

線條流暢

教學過程:

1.欣賞民樂。

(1)課件欣賞民樂演奏的場景:(1998年中央民I

族樂團首次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中國民族音樂會,

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音樂走上了世界音樂的最高舞臺?!?/p>

(2)學生談自己的欣賞感受。

(3)教師小結(jié):我們應該熱愛并繼承和發(fā)揚中華

民族燦爛的傳統(tǒng)民樂文化。

(4)出示課題:《民樂放光彩》。

2.探討民樂。

(1)認識教材中的民族樂器,說說這些樂器的造

型、色彩和演奏的音樂特點。

(2)分組討論:討論本組和其他小組所帶圖片資

料里樂器的造型、色彩等特點。

(3)課件展示常見的以及一些特殊的樂器,教師

和學生一起欣賞。

3.寫生樂器。

(1)提示:用寫生的形式畫出自己喜愛的民族樂

器;注意把這些樂器的特征表現(xiàn)出來;構(gòu)圖飽滿,線

條流暢,要表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2)教師巡視指導。

4.小結(jié)延伸。

(1)小結(jié)本課內(nèi)容。

(2)讓學生課外觀賞中國傳統(tǒng)民樂的演奏(碟帶

或電視節(jié)目)。

附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1998年中央民族樂團首次在維也納

金色大廳舉辦中國民族音樂會的圖片,使學生了解中

華民樂已經(jīng)登上世界舞臺,而且愈來愈受到各國人民

的喜愛。教材還通過出示以民族音樂表演的場景為題

材的美術作品及各種民族樂器的圖片,拓寬學生的創(chuàng)

作視野。另外,教材的提問部分引領并激發(fā)學生深入

了解樂器的興趣,“說一說”要求學生講出知道的民族

樂器及其造型、色彩特點;而“學習建議”簡單易操

作,只要求學生通過寫生形式畫畫自己喜愛的民族樂

器或畫一幅民族樂器演奏圖,但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

根據(jù)情況靈活運用。

俄國畫家康定斯基說:“繪畫是視覺的音樂?!痹?/p>

藝術創(chuàng)作中,畫家們一直在探索著色彩、形狀表現(xiàn)的

音樂效果,追求創(chuàng)作中音樂情緒的表達,本課是把音

樂和繪畫結(jié)合起來的典型范例。

教學反思:

華夏絲竹,玉律金聲;中華古韻,源遠流長。民樂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產(chǎn),

是中國悠久而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象征。民族樂器作為音樂文化的載體,造型

獨特,做工精細,風格古樸,不僅能演奏出美妙絕倫的音樂,而且具有豐富的人

文內(nèi)涵,同時還是令人賞心悅目的民族工藝品,達到了形、神、美的統(tǒng)一。民族

音樂表演的場景也是我國古代美術作品中常見的題材。讓學生了解民樂樂器的造

型、色彩及在古代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獨特地位,對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能力,激發(fā)愛國熱

情有著重要意義。

課題3.《舞臺美術設計》課時一課時(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舞臺美術設計的基本內(nèi)容與方法,感受舞臺美術設計所帶來的

綜合藝術效果。

2.嘗試設計課本劇的舞臺美術場景與道具、服飾,并進行排練與演出,提

高學生將藝術設計與大膽實踐創(chuàng)造相結(jié)合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勇于藝術實踐的態(tài)度,提高學生對藝術表現(xiàn)

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

對京臺美術的基本了解、藝術感受與設計制作。

教學難點:

組織開展以舞臺美術的方式進行排練與演出活動。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示范用品。

(學生)簽字筆或水彩筆。

板書設計:

3.舞臺美術設計

設計要點:突出演出主題

選擇主題表達的形象

注意舞臺欣賞的視覺效果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4T人->化區(qū)

(1)教師引入:同學們,隨著我們國家走向了富

強,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每天我們都可以欣賞

到各種豐富多彩的舞臺表演藝術,你們看過什么舞臺<t.2與改

演出?哪一場演出你印象深刻?(學生回答交流)

教師小結(jié):各種各樣的舞臺表演都屬于一門綜合

藝術,我們一般把它稱為舞臺美術。

(2)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舞臺美

術設計》。

2.感受了解。

(1)為什么說舞臺美術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它綜

合了哪些藝術手段與形式呢?可以給我們帶來怎樣的

藝術享受?下面,我先播放一段精美的舞臺演出,請

同學們一邊欣賞,一邊思考上面的問題。

(2)交流討論,教師概括、小結(jié)舞臺美術的特點

與需要設計的內(nèi)容,并以《報童》的舞臺美術設計做

進一步的圖示說明。

3.學習舞臺美術布景的設計。

(1)通過課件展示布景設計的有關圖片,如西博

會晚會、舞劇《大夢敦煌》等,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

位展開討論:這些布景是以什么作為舞臺的主要形象

的?為什么?在整體的設計上還考慮了哪些因素?

(2)小組討論、交流、匯報,教師總結(jié)主題形象

在整體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意義及其他需要考慮的諸多

因素,如燈光、道具、天幕等。

(3)欣賞幾幅舞臺場景的設計草圖,強調(diào)草圖的

基本設計要點,如要突出演出主題、選擇主題表達的

形象、注意舞臺欣賞的視覺效果、說明性地大概畫出

舞臺設計的基本效果等。

4.布置作業(yè),鼓勵設計。

自己選定一個課本劇或童話劇,然后用草圖的方

式畫出舞臺美術的整體設計。也可采用小組討論的方

式,由一位同學畫出集體討論的大概設計意圖。

5.學生設計,教師巡回指導。

6.交流設計意圖,展示評價。

請學生上講臺把自己小組的設計草圖通過投影儀

放大,然后講解自己的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進行

評價,如創(chuàng)意是否新穎,主題形象如何、設計是否會

得到較好的舞臺效果等。

7.課堂小結(jié),教學拓展。

①通過教學課件播放舞臺演出的幕后畫面,如化

教學反思:

在教學的設計中,我們可以充分地利用圖片、影象等資料加強學生對舞臺

美術設計的藝術感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在感受精美的舞臺美術設計中,

了解有關舞臺美術設計的內(nèi)容、方法與步驟,引導學生以自我探究、小組合作

討論等方式展開學習活動。

課題4.《小小果殼箱》課時一課時(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了解果殼箱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等,初步學習果殼箱設計的基本知識。

2.能夠設計出造型既有個性又美觀的果殼箱,并運用立體紙工的形式來表

現(xiàn)。

3.通過果殼箱的設計與制作,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意識

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重點:

用紙張等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造型新穎的果殼箱。

教學難點:

啟發(fā)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示范用品。

(學生)彩色卡紙或瓦楞紙、剪刀、美工刀、固體膠或雙面膠等。

板書設計:

4.小小果殼箱

設計要點:外形、投入口、功能、標志

教學過程:

1.提問導入。

(1)生活中的部分果殼箱存在哪些問題?

如:有的果殼箱造型設計比較單調(diào),色彩比較單

一;有的果殼箱敞開口散發(fā)出垃圾的異味;有的果殼

箱標有垃圾分類,但實際是名不符實;有的果殼箱投

入口太小,不方便投入;有的投入口加蓋,市民怕碰

臟手,影響市民投放...

(2)請同學們想一想,果殼箱的設計應該有什么

要求?(新穎、美觀、實用)

(3)今天我們開展果殼箱設計大賽。

出示課題《小小果殼箱》。

2.引導欣賞。

(出示果殼箱圖片和范作,學生欣賞)

(1)果殼箱有什么作用?為什么要進行設計?

果殼箱不僅能使我們的環(huán)境變得干凈,好的設計

還能美化我們的環(huán)境。

(2)說一說這些果殼箱在造型上有什么創(chuàng)新之

處?

(3)學習書中果殼箱模型的制作步驟。

3.指導創(chuàng)作。

(1)外形的設計新穎,強調(diào)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根據(jù)

主干道、商業(yè)街、公園、娛樂場所、內(nèi)街等不同環(huán)境

設計不同樣式。如在公園內(nèi)可設計一些卡通形象、動

物形象;在校園或圖書館內(nèi)可設計一些書籍的形

狀...

(2)功能的設計。如既是果殼箱又可以是養(yǎng)花的

架子,具有雙重功能;設計“會說話的果殼箱",當你

投入垃圾時,會說“謝謝你為環(huán)保做出的努力”、“歡

迎你再來”等語言;設計“會唱歌的果殼箱”,當你投

入垃圾時,會響起音樂;設計”會走路的果殼箱”,當

你需要扔垃圾時,一招手果殼箱就會向你走過來……

(3)裝飾與色彩設計應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

(4)果殼箱上應標有醒目的標志。

4.布置作業(yè)。

(1)用紙張等材料設計制作一個造型新穎、功能

獨特、裝飾美觀的果殼箱。

(2)功能設計創(chuàng)新可另附文字說明。

(3)提醒學生制作過程中的安全性。

5.作業(yè)展評。

(1)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

欣賞同學們的作業(yè),介紹自己的作業(yè),從設計制

作、色彩搭配、功能創(chuàng)新、遇到的問題、存在的問題

等方面談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和感受。

(2)教師進行評價。

評選出最佳設計獎、最佳制作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等。

(從造型、功能、裝飾美觀、制作精美等方面去評價)

5.教師小結(jié)。

教學反思:

本課利用大量圖片展示了各種不同造型的果殼箱,穿插了一些設計導向提

示,用以啟發(fā)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了解果殼箱的設計元素。還展示了學生的

設計作品,以及簡單的制作步驟圖,讓學生了解簡單的制作方法,并啟發(fā)他們

進行新的創(chuàng)造。

課題5.《中華扇子》課時一課時(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扇子的歷史、相關知識及認識扇面繪畫的特點。

2.學習運用水墨畫的方法創(chuàng)作扇面畫,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國畫創(chuàng)作能力。

3.通過欣賞和創(chuàng)作扇面畫,激發(fā)學生學習中國畫的興趣,增強他們對祖國

傳統(tǒng)藝術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對市華扇子的了解、感受與創(chuàng)造。

教學難點:

中或扇子文化內(nèi)涵的了解與感受、水墨表現(xiàn)的構(gòu)思與構(gòu)圖。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示范用品。

(學生)水墨畫表現(xiàn)的工具。

板書設計:

5.中華扇子

扇子文化

扇面作品的藝術特點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教師引語:同學們,在炎熱的夏天,你們是怎樣

納涼消暑的?

簡單交流,教師引出《韓熙栽夜宴圖》,簡要介紹

作品的名稱與作者,然后請學生觀察:“古人是怎樣納

涼的?”

揭示課題《中華扇子》

2.了解與感受。

(1)設問:”畫中的扇子叫團扇,根據(jù)扇子的形

狀、材料、結(jié)構(gòu)等的不同,扇子還有許多種,同學們

你還知道有那些不同的扇子?你帶來的是什么扇子?

每個部分可以怎么稱呼?”

回答交流,了解扇子的有關知識。根據(jù)學生的回

答,教師通過課件展示一些現(xiàn)代日常生活中的扇子和

中華古代的扇子圖片。

(2)比較分析:同學們帶的扇子、現(xiàn)在我們?nèi)粘?/p>

生活中所用的扇子與我們中華古代的扇子你覺得有什

么不同?給你什么不同的感覺?

學生結(jié)合自己帶的、教師帶的扇子、課件上展示

的扇子,進行交流,了解與感受中華古扇子的藝術與

文化。

結(jié)合學生的交流與回答,教師再展示一些適合學

生欣賞與感受的扇面國畫作品。

觀察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簡要小結(jié)。

進一步點擊課件,出示課本中同一題材、但不同

構(gòu)圖方式的三幅作品,請學生觀察與比較:“哪一種比

較合理,為什么?

學生觀察比較,陳述自己的理由,教師給以一些

肯定與補充

3.布置作業(yè)。

在感受扇面作品藝術特點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用

水墨畫的方式進行臨摹或創(chuàng)造性臨摹。

4.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5.展示作品,交流評價。

由于剛畫好的扇面展示起來不太方便,教師也可

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相互的評價活動,評價

的標準可以這樣建議:你學習的是哪一幅扇面畫?是

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畫面的安排是否好看?等。

最后教師可以把各小組較好的作品用扇面的底板

與骨架進行展示,并開展一些全班性的評價交流活動,

進行共同的學習與提高。

6.課堂小結(jié)拓展。

教師小結(jié):從中華扇子可以看出傳統(tǒng)藝術的優(yōu)秀

與偉大……

拓展要求:課外制作或購買一把白底的扇子,然

后用水墨畫的方式進行美化。

教學反思:

扇子雖然是我們夏季日常納涼的用具,但卻有著豐富的種類與藝術形式,

特別是在我國的古代,扇子更是以其獨特的造型以及與詩書畫的巧妙結(jié)合而成

為一種藝術品,這種把實用與藝術結(jié)合的方式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創(chuàng)造,

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

課題6.《亭子》課時一課時(造型?表現(xiàn))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各類亭子的造型特點和建筑特色,并認識中國的名亭。

2.能用寫生的方法畫出家鄉(xiāng)的亭子,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表現(xiàn)能力。

3.在畫亭子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建筑、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用盲生的方法畫出熟悉的亭子。

教學難點.

設》加新穎的亭子來。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示范用品。

(學生)繪畫工具。

板書設計:

6.亭子

亭子文化

特點:頂一一飛檐式、多重式

柱一一四周無墻體、對聯(lián)

臺一一石階、護欄、座位

教學過程:

1.欣賞分析。

(1)欣賞教材中亭子的圖片以及中國四大

名亭的圖片或者錄像。

(2)師生小結(jié):亭子的特點、作用、藝術

特色和歷史等。

2.交流暢想。

(1)提問:如果你是小小設計師,應考慮

把哪些設施、功能設計進去,使亭子更美,更吸

引人?

(2)學生交流各自設想。

3.欣賞交流。

(1)欣賞世界著名亭子設計。(主要體會設

計師的意圖)

(2)學生在欣賞過程中記錄亭子的設計草

圖。

(3)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設計師的創(chuàng)意。

4.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指導。

(1)創(chuàng)作要求:可以默寫的形式進行,也可以

對自己的速寫進行想象和聯(lián)想,設計出未來的亭

子等。

(2)創(chuàng)作建議:要進行充分的構(gòu)思;發(fā)揮

線條、色彩、肌理等美術語言的感染力;作品的

周圍可以加上環(huán)境;還可以在作品的反面寫上亭

子的作用。(按分類寫,越多越好)

5.本課小結(jié)。

小結(jié)本課內(nèi)容,鼓勵學生繼續(xù)研究亭子設計

這一主題。

分析:

亭子,或小巧玲瓏,或古樸壯觀,千姿百態(tài),

翼然卓立。它不僅以自身獨特的建筑造型點綴在

嫵媚多姿的園林風光中,還給人們提供了一個觀

景的好地方。在亭子里,或倚欄凝視,或站立眺

望,遠近的景致盡收眼底,誠如元人有詩云:”江

山無限景,都取一亭中?!痹谌粘I钪校ぷ?/p>

也是孩子們最常見的園林建筑,他們或在亭中嬉

戲玩耍,或陪伴老人下棋聊天,早已感受到亭子

帶來的美與樂趣。畫畫亭子,了解亭子想必也是

他們最樂意做的一件事了。

教學反思:

教材在提供亭子圖片及相關知識的同時,不通過提問學生了解哪些有名的

亭子及特點,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望及學習興趣。并讓學生觀察、概括不同亭子

的造型特點,明確創(chuàng)作要點,再提供學生作業(yè),拉近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距離,產(chǎn)生

濃厚的學習興趣。

課題7.夸張的臉課時一課時(造型?表現(xiàn))

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人物頭像特征,進行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并嘗試泥塑,進行頭像

立體造型。

2.啟發(fā)學生觀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語言,夸張塑

造,大膽趣味地表現(xiàn)人物頭像,提高學生對人物特征的觀察及立體造型表現(xiàn)力。

3.體驗泥塑夸張表現(xiàn)人物頭像造型的樂趣,培養(yǎng)對漫塑人物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用泥塑的形式表現(xiàn)夸張的人臉。

教學難點:

抓住人物形、情特征進行夸張的泥塑立體造型表現(xiàn)。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陶藝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

(學生)陶藝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

板書設計:

7.夸張的臉

人物臉部特征制作方法

眼睛①臉型

眉毛②五官

嘴巴③發(fā)型

臉型

發(fā)型

教學過程:

1.玩泥游戲,導入新課。

請同學上臺,做快樂的表情,看誰的表情最強烈。

導入新課。

2.觀察人物臉部夸張表情變化特征,探究學習抓

住特征進行變形的夸張表現(xiàn)方法。

(1)觀察教師演示:微笑表情人物簡筆畫,提問:

怎樣讓開心的人臉更顯開心的樣子?

(2)分小組討論,請代表發(fā)言:五官、發(fā)型怎樣

變形就更開心。可請學生上臺修改眼或嘴的幾種變化,e

學會舉一反三。

(3)欣賞。簡筆漫畫人物頭像。進一步啟發(fā)學生,

觀察漫畫家夸張的表現(xiàn)方法。得出“夸張”之藝術手

法:變形法,如小的更小,圓的更圓,曲的更曲。

(4)欣賞。對比欣賞漫畫名人與真人頭像作品。

討論:夸張變形的藝術手法的審美特征。是使人物更

鮮明更風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3.感受夸張的臉,鼓勵學生夸張表現(xiàn)自己喜愛的

臉。

(1)輕松一下,啟發(fā)學生嘗試做各種有趣夸張的

表情,互相觀察臉部形的變化特征。

(2)課件出示:各種表情夸張的人臉。進一步開

闊視野,選擇自己喜愛的夸張表情,進行創(chuàng)作。

4.學習泥塑立體造型方法。

(1)欣賞泥塑作品:中國古今雕塑家、民間藝人

的陶土雕塑作品(課本或?qū)嵨铮V攸c欣賞夸張的五官

造型特點。激發(fā)學生泥塑造型興趣。

(2)泥塑捏塑技法學習:對比漫塑人物和漫畫人

物不同點:立體造型與平面造型的區(qū)分。提問討論:

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總結(jié):團、搓、壓、挖等等。

(3)教師演示:泥塑人物頭像步驟方法。教師根

據(jù)簡筆畫開心的人,用學生制作的橢圓形陶土,添加

上捏塑的五官、頭發(fā)。

(4)討論:兩塊陶土用水銜接會更容易牢固。討

論多種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條組合成眼睛。

(5)欣賞陶藝學生作品,啟發(fā):用泥塑造夸張的

五官,有更多的變化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表現(xiàn)。

5.學生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完成創(chuàng)作。

6.展示學生作品,給自己的作品取名,進行評價。

7.做一個輕松夸張的表情下課。

教學反思:

《夸張的臉》是一次漫塑的體驗。漫塑藝術題材廣泛,藝術家往往根據(jù)觀

眾比較感興趣的人物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可以是喜愛的名人或以自己為原形,把人

的獨特氣質(zhì)和外型特點拿捏準確并給予類似于漫畫的夸張,神情駕馭于人物本

身之上,給人一種似而非,非而是的獨特享受,這種游走于藝術世界和現(xiàn)實世

界之間的幸福感覺讓人在藝術的過渡中迷醉。課本讓學生嘗試《夸張的臉》,也

在于讓學生在輕松幽默的享受中欣賞漫塑藝術之美,學習夸張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

完成泥塑的人物立體造型,提高立體造型能力。

8.《水墨人物畫》一課時(造型?表現(xiàn))

教學目標:

1.了解中國水墨人物畫的基本知識及其藝術表現(xiàn)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中

國畫的興趣;

2.引導學生在欣賞、分析、感受的基礎上,研究與嘗試用中國水墨畫的形

式表現(xiàn)身邊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畫基本的表現(xiàn)方法與步驟,表現(xiàn)出人物

的生動特點;

3.提高學生的水墨表現(xiàn)能力和對水墨畫的熱愛。

教學重點:―

對j水墨人物畫特點的了解與表現(xiàn)方法的掌握。

教學難點:

學用對水墨人物畫造型的掌握及墨色關系的處理。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示范用品。

(學生)水墨畫繪畫工具等

板書設計:

8.水墨人物畫

畫法:勾寫造型

變化墨色

著色方法

背景處理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教師引言:中國畫的類型常根據(jù)表現(xiàn)題材的不同

分為山水畫、花鳥畫與人物畫。人物畫具有悠久的歷

史,從宋代的梁楷到現(xiàn)代的蔣兆和、周昌谷、劉國輝\

等都擅長畫水墨人物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水墨

人物畫一一出示課題《水墨人物畫》。

2.引導分析,了解特點。

(1)出示課本中梁楷、劉國輝、蔣兆和三位畫家

的三幅水墨人物畫作品,教師簡單說明三幅畫的基本

情況,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與分析:他們與一般人物畫?

的表現(xiàn)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張畫在表現(xiàn)技法上有什么!

不一樣?分別給了你怎樣的感受?你最喜歡哪一種表

現(xiàn)方法,為什么?

學生觀察討論,師生展開交流。

(2)教師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畫作品,學生

進一步欣賞,增加感受。

3.表現(xiàn)方法與步驟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畫作品,也可以是課本中

的范畫,引導學生分析與思考:它運用了哪些水墨畫

的表現(xiàn)技法?作畫的步驟是怎樣安排的?

交流觀察與思考的結(jié)果,教師要充分地肯定學生

的觀察與思考,同時進行必要的引導與補充。

(2)教師現(xiàn)場示范基本的表現(xiàn)技法與步驟,如勾

寫造型、變化墨色、著色方法、背景處理等。

(3)學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見解,補充相關的問題:

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現(xiàn)方法嗎”、“畫面中怎樣安排人

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業(yè),鼓勵創(chuàng)作。

欣賞一些學生的人物畫作品,可以著重人物半身

像的,引導學生有所借鑒。

要求學生根據(jù)一些人像的照片資料,創(chuàng)作一幅水

墨人物畫作品,也可以選擇課本中的水墨人物畫作品

進行臨摹。

5.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6.作品展示,評價分析。

請學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品,介紹表現(xiàn)的人

物,共同評價作品的優(yōu)點與不足,總結(jié)表現(xiàn)的體會與

經(jīng)驗。

7.課堂小結(jié)。

教學反思:

教材中的欣賞圖例已經(jīng)給了一些表現(xiàn)方法上的啟示,如潑墨寫意、勾寫結(jié)

合、勾線設色等,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對教學目標的設定,再補充一些更適合的

作品圖例進行教學,關鍵是要引導學生把握藝術特點和感受。教學時要設定好

問題和探究的任務,開展廣泛的交流。對于表現(xiàn)技法,教師只需引導學生掌握

最基本的即可,如勾線、設色、點寫等,然后啟發(fā)學生大膽探究更好的表現(xiàn)方

法,畫出墨色的變化與畫面的整體關系。

課題9.《齊白石筆下的蔬果》課時兩課時(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了解齊白石的生平與藝術成就,欣賞齊白石筆下的蔬果作品,感受齊白

石作品的藝術趣味與藝術特點。

2.通過研究與嘗試,以臨摹或創(chuàng)作的方式表現(xiàn)生活中的蔬果形象,初步掌

握表現(xiàn)的基本技巧與步驟,提高水墨畫的表現(xiàn)能力。

3.通過欣賞與表現(xiàn)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觀察能力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提高藝術審美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對東白石及其作品的了解,學習用水墨畫的方式表現(xiàn)蔬果題材。

教學難點:

畫質(zhì)的構(gòu)圖與用筆、用墨、用色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示范用品。

(學生)中國畫工具。

板書設計:

9.齊白石筆下的蔬果

技法:運筆、墨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欣賞一些齊白石的代表作品,嘗試臨摹。

1.引入學習,揭示課題。

(1)利用課件出示齊白石的肖像,引導學生

談談自己的直觀感受:你認識照片中的老人嗎?你

*

覺得他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學生回答交流。

(2)教師通過課件介紹齊白石的生平與藝術

成就,欣賞一些齊白石的代表作品,可以引導學生

閱讀課本中的介紹,加深學生對齊白石的感受。

(3)揭示課題一一學習《齊白石筆下的蔬果》。

2.欣賞感受。

(1)出示齊白石的蔬果作品,引導學生觀察

與感受:作品表現(xiàn)了什么?從中你可以感受到齊白

石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回答與交流。

(2)引導進一步的觀察與感受:這些作品一

般都有幾部分構(gòu)成?你覺得齊白石表現(xiàn)時在用筆

與用墨上有什么特點?哪些地方非常值得我們學

習?

學生分小組根據(jù)教師提供的作品材料進行討

論,互相交流,教師補充完善。

2.研究表現(xiàn)。

(1)觀察分析:齊白石的這些蔬果作品,在

表現(xiàn)時運用了哪些主要的筆墨技法?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即興的演示。

(2)指導臨摹的方法:教師提出臨摹是學習

中國畫的一種重要方法,一般從觀察開始。

教師演示一幅簡單的齊白石作品,邊演示邊講

解用筆、用墨、用色的方法,以及作畫的步驟。

3.布置作業(yè)。

請學生自由選擇一幅齊白石的蔬果作品,在觀

察的基礎上進行臨摹。

4.學生臨摹,教師巡回指導。

5.作品展示與評價。

請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與齊白石的原作進行

比較,有什么不一樣,自己總結(jié)成功與不足的體會。

也可以針對臨摹的構(gòu)圖、用筆、用墨、用色等,由

其他學生進行評價,教師進行小結(jié)。

評價的標準:“是否畫出了原作的味道”、“用

筆用色等是否沉著有力”、“畫面構(gòu)圖是否舒服”等。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用水墨畫的方法創(chuàng)作《我們筆下的蔬

果》。

1.引入學習。

(1)教師通過課件展示一些上節(jié)課中學生的

優(yōu)秀作業(yè),簡要點評優(yōu)點。

(2)提出生活中的蔬菜與水果是十分生動好

看的,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也要在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基礎

上來創(chuàng)作一幅蔬果作品。

(3)揭示課題《我們筆下的蔬果》。

2.觀察比較,感受分析。

(1)教師出示一些蔬菜與水果的實物,也可

以是生動的圖片,請學生觀察與感受:你覺得這些

蔬菜與水果給了你怎樣的感受?如果要表現(xiàn)它們

的美,我們應抓住它們的哪些方面?

學生交流回答,教師補充小結(jié):形狀、顏色、

質(zhì)感、味道等,教師要肯定與尊重學生的真實感受。

(2)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與這些蔬果實

物相應的齊白石作品,請學生觀察與比較:請同學

們仔細地觀察與比較生活中真實的蔬果與齊白石

筆下的蔬果有什么不同?在表現(xiàn)時他做了什么努

力?這樣表現(xiàn)有什么意義?

展開小組討論與交流,進行集體匯報,教師完

善總結(jié):如“抓住特點與結(jié)構(gòu)”、“巧妙運用筆法與

墨色”、“追求墨色韻味”等。

2.研究表現(xiàn),指導方法。

(1)把一些蔬菜與水果的實物分到幾個學生

小組,請學生觀察與思考,提出幾種水墨表現(xiàn)的方

法,并做簡單的嘗試,說說為什么可以用這樣的方

法。

請每個小組把自己研究與嘗試的方法在實物

展示臺上進行展示,匯報自己的理解與設想,并在

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相應的交流。教師充分地肯定學

生研究出來的表現(xiàn)方法,并進行相應的補充與說

明,完善學生的表現(xiàn)方法。

(2)教師出示一些基本的表現(xiàn)技法圖,做一

些總結(jié):表現(xiàn)自己的生動感受、進行筆墨的構(gòu)想、

畫出自己的理解等

3.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布置作業(yè)。

提出要求: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蔬菜與水果,

構(gòu)思一個有意思的畫面。要注意畫面位置的安排,

畫出自己的感受與理解。也可以參照齊白石作品中

的一些表現(xiàn)內(nèi)容與表現(xiàn)方法,比一比誰的作品最有

創(chuàng)意,誰的作品表現(xiàn)出了水墨畫的味道與蔬果的美

感。

3.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4.作品展示與評價。

每個小組開展作品的推選活動,把推選出的作

品進行展示,并介紹推選的理由。

對被推選的作品進行集體的評價活動,可以請

學生選出一些不同類型的優(yōu)秀作品,教師進行肯定

與獎勵:如“表現(xiàn)最生動的作品”、“水墨效果最好

的作品”、“最像齊白石表現(xiàn)方法的作品”等。

也可以提出一些表現(xiàn)中的問題進行研討,以使

學生進一步提高表現(xiàn)的水平和藝術審美的水平。

分析:

齊白石是我國近代偉大的藝術家,他筆下的

花、鳥、蟲、魚、蔬果等充滿生命的活力和藝術的

美感。引導學生通過欣賞與分析,開展感受與表現(xiàn)

活動o教材給我們呈現(xiàn)了齊白石的肖像和幾幅蔬果

作品,意在讓學生在了解齊白石生平及其作品的基

礎上更進一步建立起對中國畫藝術的感受與理解。

蔬菜與水果是生活中常見的題材,學生都有生動的

感悟與理解,教學的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如何從藝術

的角度去欣賞與進行水墨表現(xiàn),提高藝術審美的能

力與表現(xiàn)的水平。

教學反思:

在表現(xiàn)上,既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水墨表現(xiàn)方法,通過欣賞與臨摹,掌握

表現(xiàn)的一些技法與步驟,同時又不要拘泥于畫家特有的藝術審美觀點下的技法

與步驟,可以通過感受的加強引導學生探究與發(fā)現(xiàn),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臨摹,如變

化構(gòu)圖,自由選擇一些更多更好的表現(xiàn)題材等。同時,一些好的程式化的表現(xiàn)

方法與步驟也要讓學生了解與學習,并啟發(fā)學生舉一反三。要注意的是學生在

畫面的構(gòu)圖上往往會十分散亂,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整體把握畫面的位置安排。

課題10.《映日荷花別樣紅》課時一課時(綜合?探索)

教學目標:

1.了解荷花的生長習性、造型特點,欣賞與荷花有關的藝術作品以及人格精

神的寓意,使學生了解中國畫借物抒情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2.用水墨畫、紙雕等表現(xiàn)形式創(chuàng)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感受藝術家所寄托的

人格精神。

3.通過欣賞創(chuàng)作等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提高自

己的生活品質(zhì)。

教學重點:

學習用水墨畫等多種形式表現(xiàn)荷花。

教學難點:

能訕乍一幅有意境的荷花藝術作品。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示范用品。

(學生)分組準備熟悉或喜歡的民族樂器圖片資料,及常用的繪畫工具等

板書設計:

10.映日荷花別樣紅

抓住樂器的造型、色彩等特點

要求:構(gòu)圖飽滿

線條流暢

教學過程:

1.匯報交流,引入學習。

(1)請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荷花的美術作

品,集體欣賞。

(2)教師出示各種用中國畫形式表現(xiàn)的荷花作

品,學生欣賞并交流體會。

2.探討交流,研究學習。

(1)提問:什么是意境?這些繪畫作品表現(xiàn)了怎

樣的意境?

(2)教師引導學生重點欣賞吳冠中的《荷塘》,

分析其特別的用筆、用墨、用色方法。

(3)討論:你還知道哪些畫荷花的國畫技法?學

生介紹并進行演示,教師進行適當?shù)狞c評和示范。

(4)啟發(fā):你想創(chuàng)作有怎樣意境的荷花作品?

3.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實踐學習。

(1)教師提出作業(yè)要求:用中國畫的形式畫一幅

有意境的荷花作品。

(2)學生構(gòu)思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輔導。

4.展示評價,總結(jié)學習。

(1)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紹構(gòu)思意圖。

(2)同學評價,評價要點是:筆墨使用是否有特

色,畫面構(gòu)圖是否有意境。

(3)教師總結(jié)本課時的學習并布置下節(jié)課的工具

準備:紙張、紙工、工具等。

分析:

荷花,又名水芙蓉、蓮花,生于沼澤、池塘中。

花為復瓣,以粉紅及白色為多,嬌艷而脫俗。荷香飄

逸,碧葉搖曳,每在晨霧夕煙中,迎風帶露,給人以

瀟灑、圣潔的感覺?!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

紅”的景致更是吸引了古今中外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荷

花自古以來有“花中君子”的美稱,不論是在水彩畫

還是中國畫中,荷花都以它的風骨和姿態(tài)體現(xiàn)著中國

傳統(tǒng)文化中對美的闡釋。與一般花卉相比,荷花確有

獨特之美,無論是花、葉、蕾、莖都有其獨特韻味,

甚至是荷塘中的殘枝敗葉都會給人獨特的美感,別有

韻味的雅致、清秀、乖巧都賦予荷花靈氣。

教學反思:

本課通過大量圖片和優(yōu)秀作品的欣賞,介紹荷花的造型特點以及人格精神的

寓意,又從認識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表現(xiàn)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筆

墨表現(xiàn)的特點,體會筆墨的韻味,并能感受中國畫托物言志的藝術特點。教學中

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主動欣賞、感受,從而

豐富學生的視覺經(jīng)驗,促使學生感悟不同時間、不同環(huán)境下的荷花的意境美。同

時了解祖國的民族文化藝術,進行繼承和發(fā)揚。

課題11.《彎彎的小路》課時一課時(造型?表現(xiàn))

教學目標:

1.了解物體近大遠小的透視規(guī)律,運用透視的方法畫一條符合透視規(guī)律的

小路。

2.在理解透視規(guī)律的基礎上欣賞并評價美術作品。通過畫路提高描繪寫生

的技能,逐步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

3.通過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對周圍環(huán)境的觀察,發(fā)現(xiàn)近大遠小的透視現(xiàn)象,并掌握簡單的原理和

規(guī)律。將透視知識應用于繪畫中,使描繪的物象更真實。

教學難點:

正確表現(xiàn)物體的前后透視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示范用品。

(學生)繪畫工具。

板書設計:

11.彎彎的小路

透視一一近大遠小

近高遠低

近寬遠窄

要求:近處的景物畫細致些,遠處的物體表現(xiàn)得模糊些、概括些

近處的色彩明亮些,遠處的色彩灰暗些、柔和些

教學過程:

1.欣賞引入,新課學習。

(1)請學生欣賞教師帶來的圖片和影像資料,進

行討論:你從這些圖片中感受到了什么樣的畫面效

果?教師出示課題:《彎彎的小路》。

(2)學生自主欣賞書中的三幅作品《情系故土》、

《林中小路》和《在雪中行走》,思考:這些美術作品

是如何表現(xiàn)小路通向遠方的感覺的?

2.引導發(fā)現(xiàn),感悟活動。

(1)教師帶學生來到室外的陽臺上,欣賞周邊景

物。(花草、建筑物、人群及周圍環(huán)境等)

教師引導:看了剛才老師帶來的圖片和錄像資料,

現(xiàn)在同學們再看看我們眼前近處的景物和遠處的景

物,對比觀察一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們通過觀察、思考,得出結(jié)論。教師小

結(jié):一樣大的物體,近處看起來大,遠處就看起來小

了。一樣寬的物體,近處看起來寬,遠處看起來就窄

了。一樣大小的風箏,在地面上看上去很大,飛到半

空中就變得很小了,而且飛得越高,就變得越小。

(3)讓學生帶著任務再次欣賞課件,討論:近處

的東西可以看到哪些細節(jié)?遠處的東西又能看到些什

么?近處的物體色彩怎樣?遠處的物體色彩又怎樣?

(4)再次發(fā)現(xiàn)。讓學生回答問題,教師進行歸納:

怎么在繪畫中表現(xiàn)近大遠小的規(guī)律呢?(近處的景物

畫細致些,遠處的物體表現(xiàn)得模糊些、概括些;近處

的色彩明亮些,遠處的色彩灰暗些、柔和些)

3.學生進行寫生實踐。

(1)作業(yè)要求:用線描的方法寫生校園里一條由

近到遠的小路。

(2)學生分組進行寫生活動,教師進行巡視輔導。

4.展示評價寫生作品。

(1)學生自評、互評。在學生自評時,鼓勵學生

運用透視一詞來描述同學的作品。

(2)教師進行有重點的點評。評價標準:看作品

是否表現(xiàn)出小路的縱深感。

5.課后拓展延伸活動。

教師鼓勵學生課后觀察上學路上近大遠小的透視

現(xiàn)象,找找路兩邊景物的大小和空間的變化。

教學反思:

本課以“彎彎的小路”為主題引導學生學習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重在提

高學生的造型能力。

教科書選取了《情系故土》等三幅油畫作品,讓學生在欣賞中感悟畫家表

現(xiàn)小路通向遠方的感覺及表現(xiàn)方法。同時采用簡潔明了的圖示和提示語將近大

遠小的透視原理傳遞給學生,便于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性學習。教師應該在課

堂上以新穎、活潑的形式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氣氛中學到知

識。

課題12.《奇妙的點彩畫》課時一課時(造型?表現(xiàn))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接觸點彩畫,知道點彩的繪畫特點及簡單技巧,并用點彩法創(chuàng)

作一幅畫。

2.通過思考、比較、欣賞與討論,使學生感知點彩畫的畫面效果,了解點

彩畫的原理。

3.通過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富有創(chuàng)意地學習運用各種繪畫手段,豐富學生

的想象力,激發(fā)其對美好事物的表現(xiàn)以及創(chuàng)造的欲望。

教學重點:

充不利用色彩和不同的點法創(chuàng)作一幅點彩畫。

教學難點:

能或使用點彩的方法創(chuàng)作相對完整的作品,豐富表現(xiàn)手段。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示范用品。

(學生)水粉畫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12.奇妙的點彩畫

技法:兩種色彩混合

多種色點的混合____

教學過程:

1.出示范作,激發(fā)興趣。

(1)觀察、比較點彩畫作品與其他繪畫作品有什

么不同,談談感受。(主要引導學生說說藝術表現(xiàn)形式

的不同賦予了點彩畫獨特的魅力)

(2)談談欣賞《納蒂布港》和《大碗島的塞納河

之春》后的感受。

(3)小結(jié)談話:這些畫都是用不同的色點排列組

合的方法構(gòu)成畫面的。在美術史上被稱為“點彩畫”。

這種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修拉,繼承者有西涅克、克羅斯

等。

(4)板書課題:點彩畫。

2.探究點法,啟發(fā)創(chuàng)意。

(1)點法探究:

①請學生觀察教科書第29頁中的圖例說明和提

zj\0

②交流、小結(jié):點有大有小,可以利用筆頭的不

同接觸面來表現(xiàn)。每一種點法要注意與表現(xiàn)對象相協(xié)

調(diào)。

③還有沒有其他點色的方法?

(2)色彩搭配探究:

①嘗試用兩種色彩混合點,看看點完后的效果。

②交流自己在點畫時的感受。

③教師示范多種色點的混合效果。

3.設想內(nèi)容,選擇主題。

(1)可根據(jù)范作臨摹一幅點彩畫。

(2)基礎好的同學要求創(chuàng)新。

(3)互相交流自己選用的色彩和點色方法,以及

要表現(xiàn)的主題內(nèi)容。

4.綜合訓練,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1)要求學生用點彩的方法畫一個美麗的圖案。

(2)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對作業(yè)有困難的

同學,進行個別輔導。

5.展示作品,師生評價。

(1)介紹自己的作業(yè):請同學上臺介紹自己的畫。

(2)小組評、集體評和教師評相結(jié)合。

6.提供主題,拓展思路。

(1)提供探索性的主題:嘗試完成一幅構(gòu)圖飽滿

的點彩畫。

(2)教師小結(jié)。

教學反思:

點彩是新印象主義以色彩分割原理為依據(jù)所采用的一種繪畫表現(xiàn)形式,又

被稱為“點彩法”。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純色點和塊并列在一起形成的畫面。課

本中展示了法國新印象主義畫家保羅?西涅克的作品《納蒂布港》和修拉的《大

碗島的塞納河之春》,目的是讓學生了解點彩畫的主要特征,提高研究點彩畫的

興趣。而且通過學習了解簡單的點彩畫,讓學生初步接觸點彩,知道點彩的特

點及簡單技巧。教材中還列舉了不同種類的色點的效果,提示學生可以根據(jù)表

現(xiàn)內(nèi)容的需要運用不同的色點來表現(xiàn)色調(diào),豐富學生的表現(xiàn)力。

課題13.《裝飾紋樣》課時一課時(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裝飾紋樣的技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學習以花卉、動物等為題材設計一幅或多幅裝飾紋樣,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

能力。

3.激發(fā)學生設計紋樣的熱情和興趣,增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單儲紋樣(花卉或動物)的裝飾設計。

教學難點:

同題材不同形式的多幅裝飾紋樣的設計。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示范用品。

(學生)常用的繪畫工具等。

板書設計:

13.裝飾紋樣

裝飾紋樣一一夸張、變形、概括

對稱----和諧、穩(wěn)定、整齊、莊重

教學過程:

1.欣賞引入。

(1)課件出示各種裝飾紋樣,提問:這些紋樣給

我們以怎樣的美感?

(2)學生交流觀摩裝飾紋樣后的感受。

(3)說說裝飾紋樣在生活中的應用。

(4)教師小結(jié):裝飾紋樣是運用夸張、變形、概

括和修飾等手法繪制而成的圖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

定的完整性。人們稱它為“經(jīng)化裝、打扮出來的圖形”。

(5)出示課題:《裝飾紋樣》。

2.交流探討。

(1)欣賞教材中大師的作品(畢加索的公牛系列

作品)、范作(形的裝飾變化作品)和同齡人的作品等。

(2)師生共同交流。

3.學生設計。

(1)教師演示形的裝飾紋樣創(chuàng)作方法。

(2)交流范作的特點,讓學生提出從幾個繪制手

法更好的建議。

(3)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補充建議。

4.嘗試創(chuàng)作。

(1)教師提出創(chuàng)作要求:設計單幅紋樣作品或多

幅同題材不同形式的作品,注意裝飾手法的靈活運用,

用、圓規(guī)、尺子,使你的圖案更工整、漂亮。

(2)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巡視指導。

5.課外延伸。

小結(jié)本課內(nèi)容,并要求學生課外收集自己喜歡的

裝飾紋樣的圖片資料。

分析:

裝飾紋樣是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經(jīng)過夸張、變形、

概括和修飾等手法進行藝術加工,使其造型、構(gòu)圖、

色彩等都適合實際運用的要求。它具有上下、左右、

交叉或中心對稱的特點,給人以節(jié)奏和諧、穩(wěn)定、整

齊和莊重的美感。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發(fā)現(xiàn)具

有裝飾紋樣要素的事物,比如我們自身的五官、植物

的葉子、蝴蝶等等都包含了裝飾的意義。讓學生了解

裝飾紋樣,初步學習設計簡單的裝飾紋樣,是為了培

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生活美并再創(chuàng)生活美的能力。

教學反思:

教材提供了陶瓷、屏風、服飾及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

趣,提高他們的欣賞水平,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裝飾紋樣之美。教科書還選

取了畢加索的版畫《公牛系列》的局部、形的裝飾變化作品、色彩的裝飾變化

作品和學生作品,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

課題14.做做陶藝課時兩課時(造型?表現(xiàn))

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我國制陶歷史,對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藝不同的藝術特征;了解陶藝

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藝成型的常規(guī)的四種簡單技法,并掌握一種技

法制作一件陶藝作品。

2.探究學習不同材質(zhì)、造型的陶藝藝術及成型方法,培養(yǎng)對陶藝作品的審美能

力,提高立體造型能力。

3.感受陶藝之美,培養(yǎng)對中國陶瓷文化的熱愛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與了解陶藝知識及簡單技法,培養(yǎng)立體造型能力。

教學難點:

學芻掌握一種技法制作一件陶藝作品。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陶藝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

(學生)陶藝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

板書設計:

14.做做陶藝

陶藝的工具與材料陶藝的幾種制作方法

陶藝的一般工序①捏塑成型法

①練泥②泥條成型法

②拉坯成型③泥片成型法

③陰干④拉坯成型法

④上釉

⑤燒烤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初步了解陶藝知識及簡單技法。

1.從英文China意義說起,初步了解我國悠久制陶

歷史,激發(fā)學習興趣,引入新課。

(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