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課件_第1頁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課件_第2頁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課件_第3頁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課件_第4頁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指南亮點對進行插管和維護操作的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1在進行中心靜脈置管時,采取最大無菌屏障措施2用含氯己定濃度超過0.5%的酒精溶液進行皮膚消毒3避免常規(guī)更換中心靜脈置管作為預防感染的手段4當嚴格執(zhí)行上述方法仍不能降低感染率時,使用消毒劑或抗菌藥涂層的短期中心靜脈導管和浸有氯己定的海綿敷料5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一、教育、培訓與人員配備1.明確插管指征、正確操作和維護程序及正確感染控制措施。(ⅠA類)2.對進行導管插入和維護的相關人員對指南知曉和遵從程度進行周期性評估。(ⅠA類)3.只有接受過培訓并證明有能力進行周圍和中心靜脈導管插入和維護的人員才能被指派本項操作。(ⅠA類)4.確保ICU適當?shù)淖o理人員的水準。觀察性研究表明,沒有經(jīng)驗的護士或患護比例增加,與ICU中插管相關血液感染(CRBSI)相關。(ⅠB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二、導管及插管部位選擇

——中心靜脈導管(CVC)1.在選擇置管部位前,須權衡降低感染并發(fā)癥和增加機械損傷并發(fā)癥(如氣胸、刺入鎖骨下動脈、鎖骨下靜脈裂傷、鎖骨下靜脈狹窄、血胸、血栓形成、空氣栓塞,置管錯位)的風險。(ⅠA類)2.對于成人,避免選擇股靜脈作為穿刺點。(ⅠA類)3.當對成人進行非隧道式中心靜脈置管操作時,應選擇鎖骨下靜脈而非頸靜脈或股靜脈,以減少感染風險。(ⅠB類)4.對于血液透析或終末期腎病患者,應避免選擇鎖骨下靜脈部位,以防鎖骨下靜脈狹窄。(ⅠA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二、導管及插管部位選擇5.對于須接受長期透析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應采用造瘺或植入等方式而非CVC。(ⅠA類)6.使用超聲引導進行中心靜脈置管(如果這項技術可用的話),以減少反復插管試探次數(shù)和機械并發(fā)癥。超聲引導技術僅供接受過全面培訓的人員使用。(ⅠB類)7.使用能滿足病人處理的最少數(shù)量端口或腔道的CVC。(ⅠB類)8.當無必要時,應及時拔除導管。(ⅠA類)9.當遵守無菌技術不能得到保證情況下(如急診放置導管),應盡快更換導管,即48小時內。(ⅠB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三、手衛(wèi)生和無菌操作1.在觸摸插管部位前、后,以及插入、重置、觸碰、維護導管及更換敷料前、后時,均應嚴格執(zhí)行手衛(wèi)生程序,可以是傳統(tǒng)的皂液和水,或者用酒精擦手液。在對插管部位進行消毒處理后,不應再觸摸該部位,除非采用無菌操作。(ⅠB類)2.在進行插管和維護操作時須無菌操作。(ⅠB類)3.進行動脈導管、中心靜脈導管置管時,必須佩戴無菌手套。(ⅠA類)4.更換導絲操作時,在接觸新的導管前,應更換無菌手套。(Ⅱ類)5.更換敷料時,佩戴清潔或無菌手套。(ⅠC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四、最大無菌屏障措施在放置CVC、PICC或更換導絲時,應進行最大無菌屏障措施,包括佩戴帽子、口罩、無菌手套,穿無菌手術衣,患者全身覆蓋的無菌布。(ⅠB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五、插管部位皮膚準備1.在進行中心靜脈置管、周圍動脈置管和更換敷料前,應用含氯己定濃度超過0.5%的酒精溶液進行皮膚消毒。若患者禁忌使用氯己定,則可選用碘酒、聚維酮碘或70%酒精。(ⅠA類)2.根據(jù)生產(chǎn)商的規(guī)定,應保證在進行插管時皮膚表面的消毒劑已干燥。(ⅠB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六、插管部位敷料應用1.使用無菌紗布或無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蓋插管部位。(ⅠA類)2.若患者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組織液滲出,應選用紗布覆蓋,直至本問題解決。(Ⅱ類)3.當敷料潮濕、松弛或明顯弄臟時,應更換。(ⅠA類)4.除透析導管外,不要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油脂,因其易導致真菌生長及抗菌藥耐藥。5.不要使導管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在做好防護措施后(例如導管與接口用防透水覆蓋),可進行淋浴。(ⅠB類)6.對于短期CVC置管部位,每2天更換紗布敷料。(ⅠB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六、插管部位敷料應用7.對于使用透明敷料的短期CVC置管,至少應每7天更換敷料。(ⅠB類)8.保證插管部位護理與插管材料相匹配。(ⅠB類)9.對于>2個月的患者使用暫時性短期導管,在采用基礎預防措施后,若導管相關血流感染(CLABSI)率仍較高,則可使用浸有氯己定的海綿敷料。(ⅠB類)10.更換敷料時,肉眼觀察插管部位或在敷料外進行觸診。若患者有壓痛感、不明原因發(fā)熱或其他表現(xiàn)提示局部或血流感染,應立即揭開敷料檢查插管部位。(ⅠB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七、患者清潔使用2%氯己定每日清潔皮膚1次以減少CRBSI。(Ⅱ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八、導管固定裝置使用免縫合裝置固定裝置降低感染率。(Ⅱ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九、抗菌藥/消毒劑涂層導管對于導管預計留置超過5天的患者,若采用綜合措施仍不能降低CLABSI率,推薦使用氯己定/磺胺嘧啶銀或米諾環(huán)素/利福平包裹的CVC。綜合措施應包括至少有以下三個組成部分:教育人插入和維護導管的工作人員、使用最大無菌屏障措施、置管時使用含氯己定濃度超過0.5%的酒精溶液進行皮膚消毒。(ⅠA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十、全身性抗生素預防不要在插管前或留置導管期間,為預防導管定植或CRBSI而常規(guī)全身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ⅠB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十一、抗生素/消毒劑軟膏在插管操作完成及每次透析后,在血液透析管出口處可使用聚維酮碘消毒劑軟膏或桿菌肽/短桿菌肽/多粘菌素B軟膏。須根據(jù)制造商的建議,保證透析導管的材料不會與油膏發(fā)生反應)。(ⅠB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十二、抗菌藥物封管、抗菌導管沖洗和導管封管預防對于長期置管患者,雖然最大程度地執(zhí)行無菌操作技術,但仍有多次CRBSI史,可用預防性抗菌藥物溶液封管。(Ⅱ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十五、更換CVC、PICC及血透導管1.不要常規(guī)更換CVC、PICC、血透導管或肺動脈導管來預防導管相關感染。(ⅠB類)2.不要僅因發(fā)熱而拔除CVC或PICC。應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綜合評估。(Ⅱ類)3.對于非隧道式導管,不要常規(guī)通過導絲更換導管來預防感染。(ⅠB類)4.對于非隧道式導管可疑感染者,不要通過導絲更換。(ⅠB類)5.當沒有明顯感染證據(jù)時,可通過導絲引導更換有故障的非隧道式導管。(ⅠB類)6.在通過導絲引導更換導管時,在對新導管進行操作前,須重新更換無菌手套。(Ⅱ類)

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十七、成人和兒童患者外周動脈導管及壓力監(jiān)測裝置1.對于成人,選擇橈、肱、足背動靜脈較股動靜脈或腋窩更有利于預防感染。(ⅠB類)2.在外周動脈穿刺操作時,最少佩戴帽子、口罩和無菌手套,并使用小的無菌布。(ⅠB類)3.在進行腋窩或股動脈置管時,應采用最大無菌屏障措施。(Ⅱ類)4.僅在有臨床指征時才更換動脈導管。(Ⅱ類)5.不再需要時盡早移除導管。(Ⅱ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十七、成人和兒童患者外周動脈導管及壓力監(jiān)測裝置6.不要常規(guī)更換動脈置管來預防導管相關感染。(Ⅱ類)7.一次性或可重復使用壓力換能器每96小時更換,同時更換系統(tǒng)其它部件(包括輸液管、連續(xù)沖洗裝置和沖洗液)。(ⅠB類)8.保持壓力監(jiān)測系統(tǒng)所有部件(包括校準設備和沖洗液)無菌。(ⅠA類)9.盡量減少對壓力監(jiān)測裝置的操作。應用封閉沖洗系統(tǒng)(即連續(xù)沖洗),而不是開放系統(tǒng)(即使用注射器和三通閥),來保持壓力監(jiān)測導管通暢。(Ⅱ類)10.不可通過壓力監(jiān)測裝置輸注含葡萄糖或胃腸外營養(yǎng)液體。(ⅠA類)11.若不能使用一次性壓力換能器,可重復使用的換能器應依據(jù)廠家說明書建議的方法進行滅菌。(ⅠA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十八、更換給藥裝置1.對于不輸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不必在96小時內更換連續(xù)給藥裝置,但至少每7天更換1次。(ⅠA類)2.輸注血液及血液制品或脂肪乳的患者,應在開始輸注24小時內更換輸液管。(ⅠB類)3.輸注丙泊酚的患者,根據(jù)廠家建議,應在每6或12小時更換輸液瓶時更換輸液管。(ⅠA類)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TAKEHOME對進行插管和維護操作的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1在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