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3.220
R07
DB32
江蘇省地方標準
DB32/T3964-2020
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標準
Standardforenergyefficiencyevaluationandlabelingofcivilbuildings
2020–12–30發(fā)布2021–05-01實施
江蘇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
發(fā)布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
DB32/T3964-2020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科技發(fā)展中心、南京工大建設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昆山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蘇州市建
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淮安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泰州市同一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
司、常州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鎮(zhèn)江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龔紅衛(wèi)、潘文佳、季柳金、許丹菁、高興歡、顧躍進、常儇宇、李振全、周紹
勇、馬衛(wèi)星、許鳴、華實、仇錚、顏萱、管超、王中原、付杰。
III
DB32/T3964-2020
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標準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的術語、總則、基本規(guī)定、測評標識方法、居住建筑能效測評、居
住建筑能效實測評估、公共建筑能效測評和公共建筑能效實測評估。
本標準適用于江蘇省新建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改建和擴建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可參照執(zhí)行。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50189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JGJ26嚴寒和寒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JGJ134夏熱冬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DGJ32/J96江蘇省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
DGJ32/J71江蘇省居住建筑熱環(huán)境和節(jié)能設計標準
DGJ32/J87太陽能光伏與建筑一體化應用技術規(guī)程
JGJ/T132居住建筑節(jié)能檢測標準
JGJ/T177公共建筑節(jié)能檢測標準
DGJ32/TJ130地源熱泵系統(tǒng)檢測技術規(guī)程
DGJ32/TJ126太陽能光伏與建筑一體化工程檢測規(guī)程
DGJ32/TJ191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檢測技術規(guī)程
DGJ32/TJ194綠色建筑室內環(huán)境檢測技術標準
DGJ32/TJ170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建筑應用能效測評技術規(guī)程
DGJ32/TJ171地源熱泵系統(tǒng)建筑應用能效測評技術規(guī)程
3術語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建筑物用能系統(tǒng)buildingenergysystem
與建筑物同步設計、同步安裝的用能設備和設施。居住建筑的用能設備主要是指供暖空調系統(tǒng)和照明系
統(tǒng)等,公共建筑的用能設備主要是指供暖空調系統(tǒng)、照明系統(tǒng)和生活熱水等;設施一般是指與設備相配套的、
為滿足設備運行需要而設置的服務系統(tǒng)。
3.2
建筑能效測評buildingenergyefficiencyevaluation
1
DB32/T3964-2020
對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及建筑物用能系統(tǒng)的能源利用效率等性能指標進行檢測、計算、評估,并給出其所
處水平的活動。
3.3
建筑能效標識buildingenergyefficiencylabeling
對建筑物能源消耗量及建筑物用能系統(tǒng)的能源利用效率等性能指標以信息標識的形式進行明示的活動。
3.4
建筑能效實測評估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measurementandevaluation
對建筑物實際使用能耗進行實測,并對建筑物用能系統(tǒng)的能源利用效率進行現場檢測與判定。
3.5
建筑能效實測評估標識buildingenergyperformancemeasurementandevaluationlabeling
對建筑物實際的能源消耗量及建筑物用能系統(tǒng)的能源利用效率等性能指標以信息標識的形式進行明示
的活動。
3.6
比對建筑comparitivebuilding
一棟符合節(jié)能標準要求的假想建筑,其形狀、大小、朝向、內部的空間劃分和使用功能與所測評標識建
筑完全一致,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指標、供暖空調系統(tǒng)和照明系統(tǒng)節(jié)能性能滿足現行節(jié)能設計標準。
3.7
成品住房finishedhousing
套內所有的功能空間的固定面鋪裝或涂飾、管線及終端安裝、廚房和衛(wèi)生間的基本設施等全部完成,已
具備基本使用功能的住房。
3.8
相對節(jié)能率relativeenergysavingrate
測評標識建筑與比對建筑相比,其節(jié)能量與比對建筑全年能耗量之比。
3.9
基礎項basicoptions
按照現行建筑節(jié)能標準的要求和方法,計算或實測得到的單位建筑面積能耗量的項目。
3.10
規(guī)定項prescribedoptions
現行建筑節(jié)能標準要求的圍護結構、供暖空調系統(tǒng)、照明系統(tǒng)和生活熱水系統(tǒng)等項目。
3.11
選擇項alternativeoptions
對高于現行建筑節(jié)能標準的用能系統(tǒng)和工藝技術加分的項目。
2
DB32/T3964-2020
4總則
4.1為貫徹《民用建筑節(jié)能條例》和《江蘇省綠色建筑發(fā)展條例》,加快建設節(jié)能型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加
大建筑節(jié)能監(jiān)管力度,推動綠色建筑發(fā)展,規(guī)范江蘇省民用建筑能效測評和標識工作,結合江蘇省實際情況,
修訂本標準。
4.2本標準適用于江蘇省新建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改建和擴建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可參照執(zhí)行。
4.3民用建筑能效測評標識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5基本規(guī)定
5.1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應分別進行建筑能效測評標識。
5.2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應包括建筑能效測評和建筑能效實測評估兩個階段的標識。民用建筑竣工驗收前應按
相關規(guī)定對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進行測評和標識;建筑能效實測評估應在建筑物正常使用1年后,且入住率
大于30%時進行。
5.3建筑能效測評應包括與該建筑物用能系統(tǒng)相連的管網和冷熱源設備,并在對相關文件資料、部品和構件
性能檢測報告審查以及現場抽查檢驗的基礎上,結合建筑能耗計算分析及實測結果進行測評。
5.4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應以單棟建筑為對象。對居住小區(qū)中的同類型居住建筑進行建筑能效測評時,抽取有
代表性的建筑單體進行測評,并作為同類型居住建筑能效標識依據。抽測數量不得少于10%,且不得少于1
棟。同類型居住建筑能效測評標識的等級應按抽測單體能效標識的最低級別確定。
5.5建筑能效測評包括基礎項、規(guī)定項與選擇項,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基礎項為計算或實測得到的全年單位建筑面積供暖空調能耗量或供暖空調和照明能耗量;基礎項測評
使用的性能參數以施工過程中進場見證取樣報告為主,并輔以現場抽查的檢測數據。
2規(guī)定項為除基礎項外,按照現行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或節(jié)能檢測標準要求,圍護結構、供暖空調、照明
系統(tǒng)和生活熱水系統(tǒng)必須滿足的項目;規(guī)定項測評使用的性能參數應以現場抽查為主,并輔以施工過程中的
施工圖設計審查文件和檢測報告。
3選擇項為對規(guī)定項中未包括的及國家鼓勵的節(jié)能環(huán)保新技術進行加分的項目。選擇項測評使用的性能
參數應以現場抽查為主,并輔以施工過程中的施工圖設計審查文件和檢測報告。
3
DB32/T3964-2020
6測評標識方法
6.1建筑能效測評標識流程
6.1.1居住建筑能效測評流程按圖6.1.1進行。
測評項目確定
建筑抽樣
非成品住房能效測評成品住房能效測評
建基本資料收集
筑
能
效基礎項測評規(guī)定項測評選擇項測評
測
評文件審查文件審查文件審查
現場檢查現場檢查現場檢查
性能檢測性能檢測性能檢測
軟件評估計算分析計算分析
綜合分析判斷
不合格
撰寫建筑能效測評報告整改
合格
出具建筑能效測評報告
一年后
建基礎項測評規(guī)定項測評選擇項測評
筑
能性能檢測
獲取實際能耗量性能檢測
效綜合評估
實
測
評
綜合分析判斷
估
撰寫建筑能效實測評估報告
出具建筑能效實測評估報告
圖6.1.1居住建筑能效測評流程
4
DB32/T3964-2020
6.1.2公共建筑能效測評流程按圖6.1.2進行。
測評項目確定
基本資料收集
基礎項測評規(guī)定項測評選擇項測評
建
筑
能文件審查文件審查文件審查
效現場檢查現場檢查現場檢查
測性能檢測性能檢測性能檢測
評軟件評估計算分析計算分析
綜合分析判斷
不合格
撰寫建筑能效測評報告整改
合格
出具建筑能效測評報告
一年后
建基礎項測評規(guī)定項測評選擇項測評
筑
能性能檢測
獲取實際能耗量性能檢測
效綜合評估
實
測
評
綜合分析判斷
估
撰寫建筑能效實測評估報告
出具建筑能效實測評估報告
圖6.1.2公共建筑能效測評流程
5
DB32/T3964-2020
6.2建筑能效測評
6.2.1建筑能效測評方法包括軟件評估、文件審查、現場檢查、性能檢測及計算分析。
6.2.2基礎項計算采用的軟件評估方法應符合現行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的要求,應包含下列功能:
1建筑幾何建模和能耗計算參數的輸入與設置;
2逐時的建筑使用時間表的設置與修改;
3可實現各種類型空調系統(tǒng)的模擬及其運行調節(jié);
4全年逐時冷、熱負荷計算;
5全年供暖空調和照明能耗計算;
6測評標識建筑和比對建筑的建模與計算方法應一致。
6.2.3文件審查應對文件的合法性、完整性、科學性及時效性等方面進行審查。
6.2.4現場檢查應采用現場核對的方式,進行設計符合性檢查。
6.2.5性能檢測方法應符合現行建筑節(jié)能檢測標準規(guī)定。對已出具檢測報告的項目,可不再重復檢測。
6.3建筑能效測評實測評估
6.3.1建筑能效測評實測評估方法包括統(tǒng)計分析、現場性能檢測及綜合評估。
6.3.2基礎項測評應采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對設有用能分項計量裝置的建筑,可利用能源消耗清單獲得。
6.3.3規(guī)定項測評應采用現場性能檢測方法。現場性能檢測方法應符合現行建筑節(jié)能檢測標準規(guī)定。
6.3.4選擇項測評應以實施量及節(jié)能效果為主要依據,采用綜合評估方法。
6.4建筑能效測評報告
6.4.1《建筑能效測評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1建筑能效測評匯總表;
2建筑物圍護結構熱工性能表;
3建筑和用能系統(tǒng)概況;
4基礎項計算說明書;
5測評過程中依據的文件、計算說明及相關性能檢測評估報告;
6民用建筑能效測評聯系人、電話和地址等。
6.4.2《建筑能效實測評估報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1建筑能效實測評估匯總表;
2建筑和用能系統(tǒng)概況;
3基礎項實測評估報告;
4規(guī)定項實測評估報告;
5選擇項實測評估報告;
6測評過程中依據的文件、計算說明及相關性能檢測評估報告;
7民用建筑能效測評聯系人、電話和地址等。
6.5建筑能效標識
6.5.1建筑能效標識等級劃分應符合表6.5.1-1和表6.5.1-2的規(guī)定。
表6.5.1-1居住建筑能效標識等級
標識等級基礎項相對節(jié)能率η規(guī)定項選擇項
☆0≤η<15%
若得分超過60分則再加一星
☆☆15%≤η<30%均滿足要求
☆☆☆η≥30%/
6
DB32/T3964-2020
表6.5.1-2公共建筑能效標識等級
標識等級基礎項相對節(jié)能率η規(guī)定項選擇項
☆0≤η<15%
若得分超過60分則再加一星
☆☆15%≤η<30%均滿足要求
☆☆☆η≥30%/
注:基礎項相對節(jié)能率η按本標準附錄A計算。
6.5.2建筑能效實測評估標識應以建筑能效標識為基礎,根據建筑能效實測評估的規(guī)定項和選擇項的測評結
果進行標識,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基礎項為實測得到的單位建筑面積實際能耗量;
2規(guī)定項為按照現行節(jié)能檢測標準要求,圍護結構、供暖空調和照明系統(tǒng)等應滿足的項目;規(guī)定項實測
結果應全部滿足要求,否則不予標識;
3選擇項為實測或評估的項目,標識等級據此調整。
7
DB32/T3964-2020
7居住建筑能效測評
7.1一般規(guī)定
7.1.1居住建筑能效測評應在下列技術文件準備齊全的基礎上進行:
1項目立項、審批等文件;
2施工圖設計文件;
3圍護結構保溫材料性能檢測報告及外窗保溫性能、氣密性檢測報告;
4供暖空調系統(tǒng)主要產品合格證或性能檢測報告;
5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檢測報告及熱工缺陷檢測報告;
6外墻、屋面、熱橋部位和供暖空調管道的保溫施工做法或施工方案,及與此有關的隱蔽工程施工質量
驗收記錄;
7用能系統(tǒng)運行調試報告及系統(tǒng)節(jié)能性能檢測報告;
8節(jié)能新技術應用情況報告;
7.1.2對于同一小區(qū)內成品住房和非成品住房應分別進行能效測評;
7.2基礎項
7.2.1應根據《江蘇省居住建筑熱環(huán)境和節(jié)能設計標準》DGJ32/J71有關規(guī)定,通過軟件評估的方法,計算單
位建筑面積供暖、空調全年能耗量以及單位建筑面積全年能耗量。
7.2.2建筑能耗軟件評估計算所需要的數據應按下列方法取得;當存在異議時,應進行現場檢測:
1建筑構造尺寸依據施工圖紙和變更說明;
2建筑物圍護構造做法依據施工進場見證取樣檢測報告;
3建筑物外窗(門)傳熱系數、外窗(門)玻璃遮陽系數、外窗(門)氣密性依據施工進場見證取樣檢
測報告;
4外墻、屋面、樓面及地面保溫材料的導熱系數依據施工進場見證取樣檢測報告,其厚度按施工驗收時
的平均厚度;
5建筑物熱工缺陷依據外圍護結構熱工缺陷檢測報告;
6建筑物照明依據照明系統(tǒng)節(jié)能檢測報告。
7.2.3居住建筑基礎項相對節(jié)能率計算方法應按本標準附錄A.1進行。
7.3規(guī)定項
Ⅰ夏熱冬冷地區(qū)
7.3.1圍護結構
1建筑外窗氣密性等級不應低于現行節(jié)能標準規(guī)定的要求。
2外圍護結構保溫需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對容易形成熱橋的部位均應采取保溫措施,保證熱橋部位
的傳熱阻不小于《江蘇省居住建筑熱環(huán)境和節(jié)能設計標準》DGJ32/J71的規(guī)定。
3外門窗洞口周邊墻面保溫及節(jié)點的密封方法和材料應符合現行節(jié)能設計標準要求,外窗(門)框與墻
體之間的縫隙應采用高效保溫材料填堵,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漿補縫。
4外窗的可開啟面積的比例按設計和現行有關標準執(zhí)行。
5南向外窗應設置外遮陽設施。
7.3.2空調與供暖系統(tǒng)
1除當地電力充足和供電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無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居住建筑不應采用直
接電熱采暖。
2采用電機驅動的蒸汽壓縮循環(huán)冷水(熱泵)機組,其在名義制冷工況和規(guī)定條件下的性能系數(COP)
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8
DB32/T3964-2020
1)水冷定頻機組及風冷或蒸發(fā)冷卻機組的性能系數(COP)不應低于表7.3.2-1的數值;
2)水冷變頻離心式機組的性能系數(COP)不應低于表7.3.2-1中數值的0.93倍;
3)水冷變頻螺桿式機組的性能系數(COP)不應低于表7.3.2-1中數值的0.95倍。
表7.3.2-1名義制冷工況和規(guī)定條件下冷水(熱泵)機組的制冷性能系數(COP)
名義制冷量
類型性能系數(W/W)
CC(kW)
活塞式/渦旋式CC≤5284.20
CC≤5284.80
螺桿式528<CC≤11635.20
水冷CC>11635.60
CC≤1163
5.30
離心式1163<CC≤21105.60
CC>21105.90
≤502.70
活塞式/渦旋式
>502.90
風冷或蒸發(fā)冷卻
≤502.90
螺桿式
>503.00
3采用名義制冷量大于7.1kW、電機驅動的單元式空氣調節(jié)機、風管送風式和屋頂式空氣調節(jié)機組時,
其在名義制冷工況和規(guī)定條件下的能效比(EER)不應低于表7.3.2-2的數值。
表7.3.2-2名義制冷工況和規(guī)定條件下單元式空氣調節(jié)機、風管送風式和屋頂式空氣調節(jié)機組能效比(EER)
名義制冷量
類型能效比EER(W/W)
CC(kW)
7.1<CC≤14.02.80
不接風管
CC>14.02.75
風冷
7.1<CC≤14.02.60
接風管
CC>14.02.55
7.1<CC≤14.03.55
不接風管
CC>14.03.40
水冷
7.1<CC≤14.03.25
接風管
CC>14.03.15
4采用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時,其在名義制冷工況和規(guī)定條件下的制冷綜合性能系數IPLV(C)不
應低于表7.3.2-3的數值。
表7.3.2-3名義制冷工況和規(guī)定條件下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制冷綜合性能系數IPLV(C)
名義制冷量CC(kW)制冷綜合性能系數IPLV(C)
CC≤284.00
28CC≤843.95
CC>843.80
5空調冷(熱)水系統(tǒng)耗電輸冷(熱)比[EC(H)R-a]應滿足下式的要求:
9
DB32/T3964-2020
EC(H)R??=0.003096∑(G×H/ηb)/Q≤A(B+α∑L/?T)(7.3.2)
式中:EC(H)R-a——空調冷(熱)水系統(tǒng)循環(huán)水泵的耗電輸冷(熱)比;
G——每臺運行水泵對應的流量(m3/h);
H——每臺運行水泵對應的揚程(mH2O);
ηb——每臺運行水泵對應的工作點效率;
Q——設計冷(熱)負荷(kW);
ΔT——規(guī)定的計算供回水溫差(℃);
A——與水泵流量有關的計算系數,按表7.3.2-4選??;
B——與機房及用戶的水阻力有關的計算系數,按表7.3.2-5選?。?/p>
а——與ΣL有關的計算系數,按表7.3.2-6和7.3.2-7選?。?/p>
ΣL——從冷熱機房出口至該系統(tǒng)最遠用戶供回水管道的總輸送長度(m)。
表7.3.2-4A值
設計水泵流量GG≤60m3/h60m3/h<G≤200m3/hG>200m3/h
A值0.0042250.0038580.003749
表7.3.2-5B值
系統(tǒng)組成四管制單冷、單熱管道B值兩管制熱水管道B值
冷水系統(tǒng)28—
一級泵
熱水系統(tǒng)2221
冷水系統(tǒng)33—
二級泵
熱水系統(tǒng)2725
表7.3.2-6四管制冷、熱水管道系統(tǒng)的а值
管道長度ΣL范圍(m)
系統(tǒng)
ΣL≤400m400m<ΣL<1000m≥1000m
冷水а=0.02а=0.016+1.6/ΣLа=0.013+4.6/ΣL
熱水а=0.014а=0.0125+0.6/ΣLа=0.009+4.1/ΣL
表7.3.2-7兩管制熱水管道系統(tǒng)的а值
管道長度ΣL范圍(m)
系統(tǒng)地區(qū)
ΣL≤400m400m<ΣL<1000m≥1000m
寒冷а=0.009а=0.0072+0.72/ΣLа=0.0059+2.02/ΣL
熱水
夏熱冬冷0.0024а=0.002+0.16/ΣLа=0.0016+0.56/ΣL
冷水0.02а=0.016+1.6/ΣLа=0.013+4.6/ΣL
6集中式供暖空調系統(tǒng)應利用自動控制系統(tǒng)進行運行管理。
7集中供暖空調系統(tǒng)的室內末端設備應滿足使用時間分室可控、室內溫度分室可調。
8集中供暖空調系統(tǒng)應安裝住戶分戶用熱或用能計量裝置。
9集中式空調水系統(tǒng)應采取有效的水力平衡措施。
10對于設置集中供暖的居住建筑,按照本標準第7.3.6條執(zhí)行。
7.3.3照明系統(tǒng)
成品住房內部、公共區(qū)域及非成品住房公共區(qū)域的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應符合《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中相關要求。
7.3.4生活熱水系統(tǒng)
10
DB32/T3964-2020
采用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tǒng)的居住建筑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6層及6層以下的居住建筑,所有住戶應采用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tǒng);
2超過6層的居住建筑應至少為最高供水分區(qū)內的每戶設置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tǒng),且應用總層數不少于
6層。
11
DB32/T3964-2020
Ⅱ寒冷地區(qū)
7.3.5圍護結構
1建筑外窗氣密性等級不應低于現行節(jié)能標準規(guī)定的要求。
2外圍護結構保溫應嚴格按設計要求施工,對容易形成熱橋的部位、外窗(門)洞口室外部分的側墻面、
變形縫處均應采取保溫措施,以保證熱橋部位的傳熱阻不小于《江蘇省居住建筑熱環(huán)境和節(jié)能設計標準》
DGJ32/J71的規(guī)定。
3外門窗洞口周邊墻面保溫及節(jié)點的密封方法和材料應符合現行節(jié)能設計標準要求,外窗(門)框與墻
體之間的縫隙,應采用高效保溫材料填堵,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漿補縫。
4北向的臥室、起居室的外窗為凸窗時,傳熱系數應滿足《江蘇省居住建筑熱環(huán)境和節(jié)能設計標準》
DGJ32/J71的規(guī)定。
5南向外窗應設置外遮陽設施。
7.3.6供暖系統(tǒng)
1只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允許采用電加熱設備作為供暖熱源:
1)無城市或區(qū)域集中供熱,且采用燃氣、煤、油等燃料受到限制,同時無法利用熱泵供暖的建筑;
2)利用可再生能源發(fā)電,且其發(fā)電量能滿足建筑自身電加熱用電量需求的建筑;
3)利用蓄熱式電熱設備在夜間低谷電進行供暖或蓄熱,且不在用電高峰和平段時間啟用的建筑;
4)電力供應充足,且當地電力政策鼓勵用電供暖時。
2名義工況和規(guī)定條件下,鍋爐的熱效率不應低于表7.3.6-1~7.3.6-3的數值:
表7.3.6-1燃液體燃料、天然氣鍋爐名義工況下的熱效率(%)
注:鍋爐類型及燃料種類注:鍋爐熱效率(%)
注:重油注:90
注:燃油燃氣鍋爐注:輕油注:90
注:燃氣注:92
表7.3.6-2燃生物質鍋爐名義工況下的熱效率(%)
注:鍋爐額定蒸發(fā)量D(t/h)/額定熱效率Q(MW)
注:燃料種類注:D≤10/Q≤7注:D>10/Q>7
注:鍋爐熱效率(%)
注:生物質注:80注:86
表7.3.6-3燃煤鍋爐名義工況下的熱效率(%)
注:鍋爐額定蒸發(fā)量D(t/h)/額定熱效率Q(MW)
注:鍋爐類型及燃料種類注:D≤20/Q≤14注:D>20/Q>14
注:鍋爐熱效率(%)
注:層狀燃燒鍋爐注:Ⅲ注:82注:84
類
注:流化床燃燒鍋爐注:88注:88
煙
注:室燃(煤粉)鍋爐產品注:88注:88
煤
3采用戶式燃氣爐作為熱源時,應設置專用的進氣及排煙通道,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燃氣爐自身必須配置有完善且可靠的自動安全保護裝置;
2)設備應達到《家用燃氣快速熱水器和燃氣供暖熱水爐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GB20665中節(jié)能評價
等級要求;
12
DB32/T3964-2020
3)具有同時自動調節(jié)燃氣量和燃燒空氣量的功能,并配置有室溫控制器;
4)配套供應的循環(huán)水泵的工況參數與供暖系統(tǒng)的設計要求相匹配。
4集中式供暖系統(tǒng)熱水循環(huán)水泵的耗電輸熱比(EHR),應按式7.3.6-1計算,并符合式7.3.6-2的要求。
EHR=0.003096∑(G?H/?b)/Q(7.3.6-1)
式中:EHR——循環(huán)水泵的耗電輸熱比;
G——每臺運行水泵的流量(m3/h);
H——每臺運行水泵對應的揚程(m水柱);
ηb——每臺水泵對應的工作點效率;
Q——設計熱負荷(kW);
EHR≤A(B+α∑L)/?T(7.3.6-2)
Δt——供回水溫度差(℃);
A——與水泵流量相關的計算系數,應按表5.3.6-5選?。?/p>
B——與機房及用戶的水阻力有關的計算系數,一級泵系統(tǒng)B=20.4,二級泵系統(tǒng)B=24.4;
ΣL——室外主干線(包括供回水管)總長度(m);
α——與ΣL有關的計算系數,按下規(guī)定選取或計算:
當ΣL≤400m時,α=0.0115;
當400<ΣL<1000m時,α=0.003833+3.067/ΣL;
當ΣL≥1000m時,α=0.0069。
表7.3.6-5A值
注:水泵流量G注:G≤60m3/h注:200m3/h≥G>60m3/h注:G>200m3/h
注:A取值注:0.004225注:0.003858注:0.003749
5鍋爐房和熱力站的總管上,應設置計量總供熱量的熱量計量裝置;建筑物的熱力入口處,必須設置熱量
表,作為該建筑物供暖耗熱量的結算點;室內供暖系統(tǒng)根據設備形式和使用條件設置熱計量裝置。
6供暖空調系統(tǒng)應設置自動室溫調節(jié)裝置。
7集中式供暖系統(tǒng)中室外及室內水系統(tǒng)應采取有效的水力平衡措施。
8區(qū)域供熱鍋爐房和熱力站,除必須配置必要的保證安全運行的控制環(huán)節(jié)外,還應配置保證供熱質量及
實現節(jié)能的下列環(huán)節(jié):
1)按需供熱,設置供熱量自動控制裝置(氣候補償器);
2)實時監(jiān)測。
9當供熱鍋爐房采用自動監(jiān)測與控制的運行方式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計算機自動監(jiān)測系統(tǒng)應具備全面、及時地反映鍋爐運行狀況的功能;
2)應隨時測量室外的溫度和整個熱網的需求,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通過改變投入燃料量實現鍋爐供
熱量調節(jié);
3)應通過對鍋爐運行參數的分析,及時對運行狀態(tài)作出判斷;
4)應建立各種信息數據庫,對運行過程中的各種信息數據進行分析,并應能夠根據需要打印各類運行
記錄,保存歷史數據;
5)鍋爐房、熱力站的動力用電、水泵用電和照明用電應分別計量。
10對于未采用計算機進行自動監(jiān)測與控制的鍋爐房和熱力站,應設置供熱量控制裝置。
7.3.7照明系統(tǒng)
成品住房內部、公共區(qū)域及非成品住房公共區(qū)域的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應符合《建筑照明設計標準》
GB50034中相關要求。
7.3.8生活熱水系統(tǒng)
13
DB32/T3964-2020
采用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tǒng)的居住建筑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6層及6層以下的居住建筑,所有住戶應采用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tǒng);
2)超過6層的居住建筑應至少為最高供水分區(qū)內的每戶設置太陽能熱水供應系統(tǒng),且應用總層數不少
于6層。
7.4選擇項
7.4.1根據江蘇省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應按表7.4.1規(guī)定進
行加分。
表7.4.1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分值
可再生能源類型評價標準區(qū)間分數
>42%且<50%5
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集熱效率≥50%且<65%10
≥65%15
安裝可再生能源發(fā)電裝機容量占建筑配電裝≥1%且<2%5
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系統(tǒng)
機容量的比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版新員工試崗期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與實施合同3篇
- 應急預案與突發(fā)事件類型
- 電子行業(yè)產品維修培訓總結
- 建筑與市政工程質量安全巡查的背景
- 托育防恐防暴安全教育
- 交通運輸行業(yè)促銷策略評估
- 二零二五版外貿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環(huán)保設備委托托管合作協(xié)議3篇
- 《學校心理輔導》課件
- 二零二五年度居間服務合同范本6篇
- 選擇性必修一 期末綜合測試(二)(解析版)2021-2022學年人教版(2019)高二數學選修一
- 《論語》學而篇-第一課件
- 《寫美食有方法》課件
- 學校制度改進
- 各行業(yè)智能客服占比分析報告
- 年產30萬噸高鈦渣生產線技改擴建項目環(huán)評報告公示
- 心電監(jiān)護考核標準
- (完整word版)申論寫作格子紙模板
- 滾筒焊縫超聲波探傷檢測報告
- 古典芭蕾:基本技巧和術語
- DB43-T 2612-2023林下竹蓀栽培技術規(guī)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