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消能減震技術標準_第1頁
建筑工程消能減震技術標準_第2頁
建筑工程消能減震技術標準_第3頁
建筑工程消能減震技術標準_第4頁
建筑工程消能減震技術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前言

根據(jù)河北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2021年度省工程建設標準和標準設計第一批制(修)訂

計劃》(冀建節(jié)科函〔2021〕31號)的要求,由中土大地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河北震安

減隔震技術有限公司會同有關單位編制而成。

本標準共有8章,主要技術內(nèi)容包括:1.總則,2.術語,3.基本規(guī)定,4.地震作用和抗

震驗算,5.消能部件的連接與構造,6.消能器的技術性能,7.消能器的試驗方法和檢驗規(guī)則,

8.消能減震工程的施工、驗收和維護。

本標準由河北省建設工程標準編制研究中心負責管理,由中土大地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

司負責具體內(nèi)容的解釋。

本標準執(zhí)行過程中如有意見和建議,請寄送至中土大地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地址:

石家莊市長安區(qū)長豐街道,石紡路95號,保利國際廣場中土國際22層,郵編:050046,電

話郵箱:ztzlb2019@163.com),以便修訂時參考。

本規(guī)范主編單位、參編單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單:

主編單位:中土大地國際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河北震安減隔震技術有限公司

參編單位:

主要起草人:

審查人員:

目次

1總則.................................................................................................................................................1

2術語與符號.....................................................................................................................................2

2.1術語.....................................................................................................................................2

2.2符號.....................................................................................................................................4

3基本規(guī)定.........................................................................................................................................5

4消能器的技術性能.........................................................................................................................6

4.1一般規(guī)定.............................................................................................................................6

4.2屈曲約束支撐.....................................................................................................................6

4.3金屬屈服型消能器.............................................................................................................8

4.4摩擦消能器.........................................................................................................................9

4.5黏滯消能器.......................................................................................................................11

4.6黏彈消能器.......................................................................................................................13

4.7高阻尼橡膠消能器...........................................................................................................15

5地震作用和抗震驗算...................................................................................................................17

5.1一般規(guī)定............................................................................................................................17

5.2地震作用計算..................................................................................錯誤!未定義書簽。

5.3地震作用組合的效應.......................................................................................................18

6消能減震結構設計.......................................................................................................................21

6.1一般規(guī)定...........................................................................................................................21

6.2消能部件布置...................................................................................................................21

6.3主體結構抗震性能設計...................................................................................................25

6.4消能部件設計及附加阻尼計算......................................................錯誤!未定義書簽。

6.5預埋件...............................................................................................................................27

6.6支撐和支墩、剪力墻計算...............................................................................................28

6.7節(jié)點板計算.......................................................................................................................28

6.8屈曲約束支撐的連接構造要求.......................................................................................30

6.9金屬屈服型消能器的連接構造要求..............................................................................31

6.10黏滯消能器的連接構造要求.........................................................................................32

7消能器的試驗方法和檢驗規(guī)則...................................................................................................34

7.1一般規(guī)定...........................................................................................................................34

7.2試驗方法...........................................................................................................................34

7.3檢驗規(guī)則及判定...............................................................................................................40

1

8消能部件的施工、驗收和維護...................................................................................................45

8.1一般規(guī)定...........................................................................................................................45

8.2消能部件進場驗收...........................................................................................................48

8.3消能部件安裝順序...........................................................................................................49

8.4消能部件安裝...................................................................................................................52

8.5消能減震工程驗收...........................................................................................................53

8.6子分部工程驗收...............................................................................................................56

8.7消能部件的維護...............................................................................................................57

附錄A材料進場驗收記錄..............................................................................................................59

附錄B消能器安裝分項工程檢驗批質(zhì)量驗收記錄.....................................................................61

附錄C建議標準化產(chǎn)品規(guī)格及性能參數(shù)......................................................................................62

本規(guī)范用詞說明...............................................................................................................................68

引用標準名錄...................................................................................................................................69

條文說明...........................................................................................................................................70

2

1總則

1.0.1為了貫徹執(zhí)行國家和河北省的有關法規(guī)和技術政策,確保采用消能減震技術的建筑工

程的設計、施工、驗收和維護過程中的質(zhì)量與安全,制定本標準。

1.0.2本標準適用于河北省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地區(qū)新建建筑結構的消能減震設計、檢驗、

施工、驗收和維護。

條文說明:根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15以及建設部1992年7月3日頒

發(fā)的建標[1992]419號《關于統(tǒng)一抗震設計規(guī)范地面運動加速度設計的通知》,河北省地區(qū)

抗震設防烈度的分布范圍為6~8度。因此,將標準的適用范圍定為了抗震設計烈度6~8度

地區(qū),即適用于河北省所有地區(qū)的消能減震建筑。對于建筑物所在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為8

度,抗震設計要求提高為9度的情況,應視為8度區(qū),仍屬于本標準適用范圍。

1.0.3按本標準設計與施工的消能減震結構,其抗震設防目標分為兩類:

第一類:當遭受低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響時,消能部件正常工作,主體

結構不受損壞或不需要修理可繼續(xù)使用;當遭受相當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設防地震影響

時,消能部件正常工作,主體結構可能發(fā)生損壞,但經(jīng)一般修理仍可繼續(xù)使用;當遭受高于

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響時,消能部件不應喪失功能,主體結構不致倒塌或發(fā)生

危及生命的嚴重破壞。簡稱“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第二類:當遭受相當于本地區(qū)設防烈度的地震影響時,消能部件正常工作,主體結構基

本不受損壞或基本不需修理即可繼續(xù)使用;當遭受高于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的罕遇地震時,消能

部件正常工作,主體結構可能發(fā)生損壞,經(jīng)一般修理仍可繼續(xù)使用。簡稱“中震不壞,大震

可修”。

【條文說明】基于現(xiàn)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的要求,對建筑消能減震設計的抗

震設防目標進行了分類。結合《建筑消能減震技術規(guī)程》JGJ297-2013第3.13條的條文說明,

本標準將建筑消能減震設計的抗震設防目標分為兩類。第一類抗震設防目標與《建筑抗震設

計規(guī)范》GB50011的基本抗震設防目標保持一致。對于《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第十五

條規(guī)定的學校、幼兒園、醫(yī)院、養(yǎng)老機構、應急指揮中心、應急避難場所等在設防地震時不

喪失建筑功能的建筑應采用第二類設防目標。

1.0.4采用消能減震技術的建筑工程的設計、檢驗、施工、驗收和維護,除應符合本規(guī)程外,

尚應符合國家和河北省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

1

2術語與符號

2.1術語

2.1.1消能器energydissipationdevice

消能器是通過內(nèi)部材料或構件的摩擦、彈塑性滯回變形或黏(彈)性滯回變形來耗散或

吸收能量的裝置。包括位移相關型消能器、速度相關型消能器和復合型消能器。

2.1.2消能減震結構energydissipationstructure

設置消能器的結構。消能減震結構包括主體結構、消能部件。

2.1.3消能部件energydissipationpart

由消能器和支撐或連接消能器構件組成的部分。

2.1.4消能子結構energydissipationsub-structure

與消能部件直接連接的主體結構單元。

2.1.5位移相關型消能器displacementdependentenergydissipationdevice

耗能能力主要與消能器兩端的相對位移相關的消能器,如金屬屈服型消能器、摩擦消能

器和屈曲約束支撐等。

2.1.6速度相關型消能器velocitydependentenergydissipationdevice

耗能能力與消能器兩端的相對速度有關的消能器,如黏滯消能器、黏彈消能器等。

2.1.7金屬屈服型消能器metalenergydissipationdevice

由各種不同金屬材料元件或構件制成,利用金屬元件或構件屈服時產(chǎn)生的彈塑性滯回變

形耗散能量的減震裝置。

2.1.8摩擦消能器frictionenergydissipationdevice

由鋼元件或構件、摩擦片和預壓螺栓等組成,利用兩個或兩個以上元件或構件間相對位

移時產(chǎn)生摩擦做功而耗散能量的減震裝置。

2.1.9屈曲約束支撐buckling-restrainedbrace

由核心單元、外約束單元等組成,利用核心單元產(chǎn)生彈塑性滯回變形耗散能量的減震裝

置。

2.1.10黏滯消能器viscousenergydissipationdevice

由缸體、活塞、黏滯材料等部分組成,利用黏滯材料運動時產(chǎn)生黏滯阻尼耗散能量的減

震裝置。

2.1.11黏滯阻尼墻ViscousDampingWall

由鋼板在封閉的高黏度阻尼液(高分子聚合物)中運動,使阻尼液產(chǎn)生剪切變形而產(chǎn)生

黏滯阻尼力的消能器。

2.1.12黏彈消能器viscouselasticenergydissipationdevice

2

由黏彈性材料和約束鋼板或圓(方形或矩形)鋼筒等組成,利用黏彈性材料間產(chǎn)生的剪

切或拉壓滯回變形來耗散能量的減震裝置,屬于速度相關型消能器。

2.1.13高阻尼橡膠消能器HighDampingRubberDamper

由高阻尼橡膠材料和約束鋼板或圓(方形或矩形)鋼筒等組成,利用高阻尼橡膠材料間

產(chǎn)生的剪切或拉壓滯回變形來耗散能量的減震裝置,屬于位移相關型消能器。

2.1.14附加阻尼比additionaldampingratio

消能減震結構往復運動時消能器附加給主體結構的有效阻尼比。

2.1.15附加剛度additionalstiffness

消能減震結構往復運動時消能部件附加給主體結構的剛度。

2.1.16消能器設計荷載designload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

對應于設計位移或設計速度下的荷載。

2.1.17消能器設計位移designdisplacement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

消能減震結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器達到的位移值。

2.1.18消能器設計速度designvelocity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

消能減震結構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器達到的速度值。

2.1.19消能器極限位移ultimatedisplacement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

消能器能達到的最大變形量,消能器的變形超過該值后認為消能器失去消能功能。其值

應大于消能器設計位移的120%。

2.1.20消能器極限速度ultimatevelocityofenergydissipationdevice

消能器能達到的最大速度值,消能器的速度超過該值后認為消能器失去消能功能。其值

應大于消能器設計速度的120%。

2.1.21型式檢驗typetesting

制造廠為了取得特定規(guī)格和型號消能器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資格,委托具有相應資質(zhì)的第三方檢

測機構進行的產(chǎn)品性能及相關性的檢驗。

2.1.22出廠檢驗deliverytesting

消能器由具有相應消能器檢測資質(zhì)的檢測機構進行的檢驗。

2.1.23見證檢驗evidentialtesting

在見證單位的見證下,按照有關規(guī)定從施工現(xiàn)場隨機抽取試樣,送至具備相應資質(zhì)的檢

測機構進行檢驗。

3

2.2符號

2.2.1結構參數(shù)

Ws—消能減震結構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總應變能(kN·m)。

d—消能減震結構的附加有效阻尼比;

T1—消能減震結構的基本自振周期(s);

u

py―消能部件在水平方向的屈服位移或起滑位移(m);

u

sy―設置消能部件的主體結構層間屈服位移(m)。

Kb—支撐構件沿消能器消能方向的剛度(kN/m)。

2.2.2消能器參數(shù)

W

cj—第j個消能部件在結構預期層間位移

u

j下往復循環(huán)一周所消耗的能量(kN·m);

C

j—第j個消能器由試驗確定的線性阻尼系數(shù)[kN/(m·s)];

j—第j個消能器的消能方向與水平面的夾角(°);

u

j—第j個消能器兩端的相對水平位移(m);

CD—消能器的線性阻尼系數(shù)[kN/(m·s)];

1—阻尼指數(shù)的函數(shù);

F

djmax—第j個消能器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最大阻尼力(kN);

W

j—消能器60圈疲勞滯回面積平均值(kN·m)。

4

3基本規(guī)定

3.0.1新建消能減震建筑的抗震設防類別及其抗震設防標準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抗

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及河北省相關文件、標準確定。

3.0.2抗震設防類別為甲類的建筑以及超限高層建筑采用消能減震技術時,應進行專項論證,

并采取措施保證消能器與主體結構協(xié)同工作和有效耗能。

3.0.3消能減震結構應結合其抗震設防類別、設防水準、場地條件、使用功能、建造費用、

震后損失等因素,合理選用本標準第1.0.3條的抗震設防目標。

3.0.4確定消能減震結構設計方案時,消能部件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消能部件宜根據(jù)需要沿結構主軸方向設置,形成均勻合理的結構體系。

2消能部件宜設置在層間變形或速度較大的位置。

3消能部件的設置,應便于檢查、維護和替換,設計文件應注明消能器使用的環(huán)境、檢

查和維護要求。

3.0.5消能器的選擇應考慮結構類型、使用環(huán)境、結構控制參數(shù)等因素,根據(jù)結構在地震作

用時預期的結構位移或內(nèi)力控制要求,選擇不同類型的消能器。

3.0.6消能器的性能參數(shù)和數(shù)量應在設計文件中注明,其性能檢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消能器應具有型式檢驗報告或產(chǎn)品合格證。

2消能器的抽樣應滿足設計文件和本標準的有關規(guī)定。

3消能器的抽樣檢驗應由具備資質(zhì)的第三方進行。

3.0.7消能部件的安裝可在主體結構完成后進行或在主體結構施工時進行,消能器安裝后不

應出現(xiàn)影響消能器正常工作的變形,且計算分析時應考慮消能部件安裝次序的影響。

3.0.8消能部件的耐久性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和《鋼結構

設計標準》GB50017的規(guī)定。

3.0.9當消能減震結構遭遇地震或經(jīng)過火災高溫環(huán)境后,應對消能器進行檢查和維護,必要

時應進行更換。

3.0.10抗震設防烈度為7、8度時,高度分別超過160m、120m的大型消能減震公共建筑,

以及抗震設計按9度進行時,高度超過80m的大型消能減震公共建筑,均應按照規(guī)定設置

建筑結構的地震反應監(jiān)測系統(tǒng),建筑設計應預留監(jiān)測儀器和線路的位置和空間。

5

4消能器的技術性能

4.1一般規(guī)定

4.1.1消能器的設計使用年限不宜低于50年。當消能器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時應及時檢測,重

新確定消能器使用年限或更換。

4.1.2消能器應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消能器工作環(huán)境應滿足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消能消能

器》JG/T209的要求,不滿足時應作保溫、除濕等相應處理。

4.1.3消能器的疲勞性能,在設計位移或要求位移下往復加載不少于60圈。

【條文說明】疲勞往復60圈要求的說明如下:

1.《建筑消能阻尼器》JG/T209-2009版中疲勞規(guī)定為60圈,修訂版JG/T209-2012中改

為30圈,當時限于技術水平、工藝水平、檢驗能力,以及考慮到我國減震應用剛起步等因

素;

2.當建筑物遭遇地震時,通常經(jīng)受一次主震和若干次余震,或者兩次主震和若干次余震,消

能器在經(jīng)受主震余震后仍能發(fā)揮作用不致很快失效退出工作;

3.考慮到消能器損壞后不可能及時更換,甚至無法更換,日本建筑設計行業(yè)針對消能器產(chǎn)品

性能要求能經(jīng)受兩次罕遇地震;

4.考慮到地震的不確定性,消能器損壞后不能及時更換,甚至有些根本無法更換,因此提高

阻尼器的疲勞性能要求;

5.周云老師主編的中國標準化協(xié)會標準《屈曲約束支撐應用技術規(guī)程》要求耗能型BRB累

計塑性變形系數(shù)不低于1200倍。

6.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遭遇地震時,結構自身周期長(3~6秒),上部結構的地震反應

會放大且振動持時延長,因此對阻尼器的性能要求更高;

4.1.4消能器的外觀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消能器外表應光滑,無明顯缺陷。

2消能器需要考慮防腐、防銹和防火時,應外涂防腐、防銹漆、防火涂料或進行其他相

應處理,但不能影響消能器的正常工作。

3消能器的尺寸偏差應符合本標準有關規(guī)定。

4消能器外觀應符合本標準有關規(guī)定。

4.1.5消能器的性能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消能器中非消能構件的材料應達到設計強度要求,設計時荷載應按消能器1.5倍極限

阻尼力選取,應保證消能器及附屬構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都能正常工作。

2消能器在要求的性能檢測試驗工況下,試驗滯回曲線應平滑、無異常。

4.1.6消能器應經(jīng)過消能減震結構或子結構動力試驗,驗證消能器的性能和減震效果。

4.1.7消能器標準化產(chǎn)品規(guī)格及力學性能參數(shù)可參照本標準附錄D。

4.2屈曲約束支撐

6

4.2.1屈曲約束支撐產(chǎn)品外觀應標記清晰,表面平整,無銹蝕,無毛刺,無機械損傷,外表

應采用防銹措施,涂層應均勻。耗能段和非耗能段應光滑過渡,不應出現(xiàn)缺陷。與其他節(jié)點

對接應采用等強對接焊縫,焊縫等級一級。

【條文說明】4.2.1屈曲約束支撐核心單元一般由鋼材制成,利用鋼材屈服時產(chǎn)生的彈塑性

滯回變形耗散外界荷載輸入能量。屈曲約束支撐核心單元一般宜采用一次成型工藝,不宜出

現(xiàn)對接焊縫和螺栓拼接等情況。在加工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明顯的缺陷或機械損傷等,將會導致

屈曲約束支撐出現(xiàn)應力集中等問題,不利于屈曲約束支撐發(fā)揮良好的耗能效果。

4.2.2屈曲約束支撐的鋼材應根據(jù)設計需要進行選擇,核心單元宜采用高延性鋼材。核心單

元采用其它鋼材時,質(zhì)量指標應符合國家標準GB/T700、GB/T1591或GB/T28905的要求,

且屈曲約束支撐的核心單元鋼材伸長率不應小于30%,屈強比應小于80%,沖擊功韌性應

大于27J。約束單元一般采用碳素結構鋼或合金結構鋼,鋼材質(zhì)量指標應符合GB/T700或

GB/T1591的要求。芯材應符合《金屬材料拉伸試驗第1部分:室溫試驗方法》GB/T228.1

和《金屬材料室溫壓縮試驗方法》GB/T7314的規(guī)定。填充材料抗壓強度不宜低于20MPa。

4.2.3屈曲約束支撐各部件尺寸偏差應符合表4.2.3規(guī)定。

表4.2.3屈曲約束支撐各部件尺寸偏差

檢驗項目允許偏差

支撐長度不超過產(chǎn)品設計值±3mm

支撐橫截面有效尺寸不超過產(chǎn)品設計值±2mm

支撐側彎矢量L/1000,且≤10mm

支撐扭曲h(d)/250,且≤5mm

注:L——支撐長度;h——支撐高度;d——支撐外徑

4.2.4屈曲約束支撐基本力學性能包括表4.2.4所列的各項指標,其試驗方法應按表7.2.1-1

進行。

表4.2.4基本力學性能

序號項目性能要求

每個產(chǎn)品的實測值允許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以內(nèi),實測值偏差的平均

1屈服承載力

值應在產(chǎn)品設計值的士10%以內(nèi)

每個產(chǎn)品的實測值允許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以內(nèi),實測值偏差的平均

2屈服位移

值應在產(chǎn)品設計值的士10%以內(nèi)

極限位移時對應的荷載,每個產(chǎn)品的實測值允許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

基本3最大承載力

以內(nèi),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在產(chǎn)品設計值的士10%以內(nèi)

力學

性能4極限位移1.2倍設計位移

任一循環(huán)的實測滯回曲線應穩(wěn)定、飽滿、光滑、無異常。產(chǎn)品在設計位移

5滯回曲線下連續(xù)加載不少于3圈,任一循環(huán)中滯回曲線包絡面積偏差應在實測平均

值的±15%以內(nèi),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在產(chǎn)品設計值的士10%以內(nèi)

6拉壓不平衡系數(shù)設計位移下滯回曲線的拉壓不平衡系數(shù)應小于1.1

4.2.5屈曲約束支撐的耐久性包括疲勞性能和耐腐蝕性能。其抗疲勞性能應符合表4.2.5的規(guī)

定,其試驗方法應按表7.2.1-2的規(guī)定進行。

表4.2.5屈曲約束支撐耐久性要求

7

序號項目性能要求

疲加載位移為設計位移且不小于5倍屈服位移,連續(xù)往復加載不少于

1疲勞加載

勞60圈。

能任一個循環(huán)的最大、最小阻尼力應為所有循環(huán)的最大、最小阻尼

2最大阻尼力

力平均值的±15%以內(nèi)

1)任一個循環(huán)中位移在零時的最大、最小阻尼力應為所有循環(huán)中位

移在零時的最大、最小阻尼力平均值的±15%以內(nèi)

3滯回曲線

2)任一個循環(huán)中阻尼力在零時的最大、最小位移應為所有循環(huán)中阻

尼力在零時的最大、最小位移平均值的±15%以內(nèi)

任一個循環(huán)的滯回曲線面積應為所有循環(huán)的滯回曲線面積平均值

4滯回曲線面積

的±15%以內(nèi)

耐腐蝕性能無銹蝕

4.2.6消能器在火災時應具有阻燃性,火災后應對屈曲約束支撐進行基本力學性能和耐久性

能檢測,其指標與設計值偏差超過15%時應進行更換。

4.3金屬屈服型消能器

4.3.1金屬屈服型消能器外觀應標記清晰,表面平整,無銹蝕,無毛刺,無機械損傷。外表

采用防銹措施,涂層均勻。消能器安裝宜采用螺栓連接、銷軸連接和焊接連接。

4.3.2用于制作金屬屈服型消能器常用的金屬材料有鋼材、鉛、合金等。鋼屈服型消能器耗

能段宜采用高延性鋼制作,其伸長率不應小于40%,屈強比應小于80%,0℃時的沖擊韌性

應大于27J。金屬屈服型消能器采用其它鋼材,質(zhì)量指標應符合國家標準GB/T700、GB/T3077

或GB/T28905等相關標準要求。核心單元原材料除提供材料合格證明外,還需提供第三方

材性復檢報告。

【條文說明】4.3.2金屬屈服型消能器宜采用上述表格所列材料。若采用其他材料時原材料

性能質(zhì)量指標應符合GB/T700或GB/T3077的規(guī)定。且伸長率不應小于40%,屈強比應小

于80%,0℃時的沖擊韌性應大于27J。核心單元原材料除提供材料合格證明外,還需提供第

三方材性復檢報告。

4.3.3金屬屈服型消能器尺寸偏差應符合表4.4.3的規(guī)定。

表4.3.3金屬屈服型消能器各部件尺寸偏差

檢驗項目允許偏差

消能器長度不超過產(chǎn)品設計值±2mm

消能器寬度不超過產(chǎn)品設計值±2mm

消能器高度不超過產(chǎn)品設計值±2mm

4.3.4金屬屈服型消能器基本力學性能應符合表4.3.4的規(guī)定,其試驗方法應按表7.2.2-1進

行。

表4.3.4金屬屈服型消能器基本力學性能要求

8

序號項目性能要求

每個產(chǎn)品實測值允許偏差應為屈服荷載設計值的±15%以內(nèi);實測值偏

1屈服承載力

差的平均值應在產(chǎn)品設計值的士10%以內(nèi)

每個產(chǎn)品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以內(nèi);實測值偏差的平均

2屈服位移

常值應在產(chǎn)品設計值的士10%以內(nèi)

規(guī)極限位移下對應的承載力,每個產(chǎn)品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

3最大承載力

性±15%以內(nèi);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在產(chǎn)品設計值的士10%以內(nèi)

能4極限位移1.2倍設計位移

任一循環(huán)的實測滯回曲線應穩(wěn)定飽滿、光滑、無異常。產(chǎn)品在設計位移

5滯回曲線下連續(xù)加載不少于3圈,任一循環(huán)中滯回曲線包絡面積偏差應在實測平

均值的±15%以內(nèi)。

4.3.5金屬屈服型消能器的耐久性包括疲勞性能和耐腐蝕性能,應符合表4.3.5的規(guī)定,其試

驗方法應按表7.2.2-2進行。

表4.3.5金屬屈服型消能器耐久性要求

序號項目性能要求

產(chǎn)品在要求位移下連續(xù)往復加載不少于60圈。要求位移按以下參數(shù)進行

選?。ㄒ訢y來表示屈服位移):

疲1)Dy≤1.0mm時,消能器要求位移不應低于30Dy且不小于設計位移;

1疲勞加載

性2)1.0<Dy<2.0mm時,消能器要求位移不應低于25Dy且不小于30mm,

能不小于設計位移;

3)2.0mm≤Dy時,消能器要求位移不應低于20Dy+10mm且不小于設計位

移。

任一個循環(huán)的最大、最小阻尼力,與所有循環(huán)的最大、最小阻尼力平均

2最大阻尼力

值的偏差不應超過±15%

1)任一個循環(huán)中位移在零時的最大、最小阻尼力與所有循環(huán)中位移在零

時的最大、最小阻尼力平均值的偏差不應超過±15%

3滯回曲線

2)任一個循環(huán)中阻尼力在零時的最大、最小位移與所有循環(huán)中阻尼力在

零時的最大、最小位移平均值的偏差不應超過±15%

任一個循環(huán)的滯回曲線面積應與所有循環(huán)的滯回曲線面積平均值的偏差

4滯回曲線面積

不應超過±15%

耐腐蝕性能無銹蝕

4.3.6火災時應具有阻燃性;火災后應對消能器進行基本力學性能和疲勞性能檢測,其指標

與設計值偏差超過15%時應更換。

4.4摩擦消能器

4.4.1摩擦消能器產(chǎn)品外觀應標記清晰,表面平整,無機械損傷,外表采用防銹措施,涂層

均勻。

9

4.4.2用于制作摩擦消能器的鋼材質(zhì)量指標應符合GB/T700或GB/T3077的要求。應選用

不低于Q235B的鋼材。摩擦消能器所用摩擦材料的靜摩擦系數(shù)、動摩擦系數(shù)和磨損率根據(jù)

摩擦材料與對偶材料的組合試驗數(shù)據(jù)所得到。摩擦材料的抗壓強度不低于60MPa。

4.4.3摩擦消能器各部件尺寸偏差應符合表4.4.3規(guī)定。

表4.4.3摩擦消能器各部件尺寸偏差

檢驗項目允許偏差

消能器總高度不超過產(chǎn)品設計值±2mm

消能器總寬度不超過產(chǎn)品設計值±2mm

消能器總厚度不超過產(chǎn)品設計值±2mm

4.4.4摩擦消能器基本力學性能應符合表4.4.4的規(guī)定,其試驗方法應按表7.2.3-1進行。

表4.4.4基本力學性能要求

序號項目性能要求

每個產(chǎn)品的起滑阻尼力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

1起滑阻尼力

的平均值應在產(chǎn)品設計值的士10%以內(nèi)

每個產(chǎn)品起滑位移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的平

2起滑位移

均值應在產(chǎn)品設計值的士10%以內(nèi)

每個產(chǎn)品摩擦荷載的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偏差的平

3摩擦荷載

均值應在產(chǎn)品設計值的士10%以內(nèi)

4極限位移每個產(chǎn)品極限位移的實測值不應小于設計值的1.2倍

任一循環(huán)的實測滯回曲線應穩(wěn)定、飽滿、光滑、無異常。產(chǎn)品在設計

位移下連續(xù)加載不少于3圈,任一循環(huán)中滯回曲線包絡面積偏差應為實

5滯回曲線

測平均值的±15%以內(nèi);實測值偏差的平均值應在產(chǎn)品設計值的士10%

以內(nèi)

起滑阻尼力與摩

6起滑阻尼力不超過摩擦荷載的±15%

擦荷載偏差

4.4.5摩擦消能器的耐久性包括老化性能、疲勞性能。摩擦消能器的老化是指摩擦材料特性

的老化以及摩擦面的氧化或生銹導致摩擦系數(shù)變化引起滯回特性的變化。應符合表4.4.5的

規(guī)定,其試驗方法應按表7.2.3-2進行。

表4.4.5摩擦消能器耐久性要求

序號項目性能要求

老化性能1摩擦荷載老化前后摩擦荷載的變化率應為±15%以內(nèi)

2外觀目視無變化

1疲勞加載產(chǎn)品在設計位移下連續(xù)加載不低于60圈

疲勞性能

任一個循環(huán)的最大、最小阻尼力為所有循環(huán)最大、最小阻尼力平均值的

2摩擦荷載

±15%

10

1)任一個循環(huán)中位移在零時的最大、最小阻尼力應為所有循環(huán)中位移在

零時的最大、最小阻尼力平均值的±15%。

3滯回曲線

2)任一個循環(huán)中阻尼力在零時的最大、最小位移應為所有循環(huán)中阻尼力

在零時的最大、最小位移平均值的±15%。

任一個循環(huán)的滯回曲線面積應與所有循環(huán)的滯回曲線面積平均值的±

4滯回曲線面積

15%

耐腐蝕性能無銹蝕

4.4.6火災時應具有阻燃性?;馂暮髴獙ο芷鬟M行力學性能檢測,其指標下降超過15%時

應更換。

4.5黏滯消能器

4.5.1黏滯消能器產(chǎn)品外觀應標記清晰,表面平整,無機械損傷,無銹蝕,無滲漏。

4.5.2黏滯阻尼材料的黏溫關系穩(wěn)定,閃點高,不易燃燒,不易揮發(fā),無毒,抗老化性能強。

熱空氣老化140℃*10W,粘度變化率±5%內(nèi)。揮發(fā)分230℃*2h,揮發(fā)份不超過0.75%。

【條文說明】4.5.2《二甲基硅油》G/T2366-2015規(guī)定,硅油的粘度范圍為X±X*5%。;二

甲基硅油》HG/T2366-2015規(guī)定,硅油的揮發(fā)份(150℃*2h)≤1%,考慮到粘滯消能器在

疲勞測試過程中最高溫度可能達到200℃,建議將揮發(fā)份調(diào)整為200℃*2h,揮發(fā)份≤0.75%。

4.5.3用于黏滯消能器的鋼材應根據(jù)設計需要選用,缸體和活塞桿一般可采用優(yōu)質(zhì)碳素結構

鋼、合金結構鋼或不銹鋼。優(yōu)質(zhì)碳素結構鋼應符合GB/T699的要求;合金結構鋼應符合GB/T

3077的要求;結構用無縫鋼管應符合GB/T8162的要求;不銹鋼棒應符合GB/T1220的要

求,不銹鋼管應符合GB/T14796的要求;鍛軋鋼棒超聲波檢驗方法應符合GB/T4162的要

求;無縫鋼管超聲波探傷檢驗方法應符合GB/T5777的要求?;钊麠U表面采用鍍硬鉻處理,

最小鍍層總厚度為70μm。當材料基底為不銹鋼時,鍍層的最小總厚度可下降到40μm。

4.5.4黏滯消能器密封材料應選擇高強度、耐磨、耐老化的泛塞封密封或金屬密封材料,主

密封不宜使用O型密封圈。

【條文說明】4.5.4泛塞封主基材是聚四氟乙烯,是當今世界上耐腐蝕性能最佳材料之一,

抗老化性能非常好,因此得“塑料王”之美稱;泛塞封以PTFE+碳纖維非常耐磨損,相比橡

膠O型圈更耐磨,往復運動摩擦中穩(wěn)定性好,不容易翻卷;泛塞封抗高壓,抗擠出性非常好,

相比O型圈抗壓能力高很多,不容易被壓力擠壓到間隙里面;泛塞封有非常好的耐溫性能,

一般可以在-100℃~260℃正常使用,而O型圈只有-40℃~110℃。

4.5.5黏滯消能器各部件尺寸偏差應符合表4.5.5規(guī)定。

表4.5.5黏滯消能器各部件尺寸偏差

11

檢驗項目允許偏差

黏滯消能器長度不超過產(chǎn)品設計值±3mm

黏滯消能器截面有效尺寸不超過產(chǎn)品設計值±2mm

4.5.6黏滯消能器的基本力學性能應符合表4.5.6的規(guī)定,其試驗方法應按表7.2.4-1進行。。

表4.5.6黏滯消能器基本力學性能要求

序號項目性能要求

1每個產(chǎn)品實測值不應小于消能器容許位移的150%,當最大位移不小于100mm時

極限位移

實測值應不小于設計容許位移的120%

2每個產(chǎn)品實測值偏差不應超過設計值的±15%,實測值的平均值應在設計值10%

最大阻尼力

以內(nèi)

3

極限速度每個產(chǎn)品極限速度實測值不應小于極限速度設計值

4每個產(chǎn)品實測值偏差不應超過設計值的±15%,實測值的平均值應在設計值10%

阻尼系數(shù)

以內(nèi)

5每個產(chǎn)品實測值偏差不應超過設計值的±15%,實測值的平均值應在設計值10%

速度指數(shù)

以內(nèi)

6產(chǎn)品在設計位移下連續(xù)加載5圈,第3圈滯回曲線面積實測值偏差應為設計值的

滯回曲線

±15%。

【說明】目前粘滯消能器的壽命主要受阻尼介質(zhì)、密封圈影響,硅油的壽命預測,即把硅油

置于老化箱中,待老化后將硅油灌裝與同一規(guī)格的消能器中,進行力學性能測試,檢測力學

性能變化及密封情況。

4.5.7黏滯消能器的耐久性主要考慮疲勞性能、風荷載測試、密封性能、耐腐蝕性能,且要

求消能器在試驗后無滲漏,無裂紋,其相關性能應符合表4.5.7的規(guī)定,其試驗方法應按表

7.2.4-2進行。

表4.5.7黏滯消能器耐久性要求

序號項目性能要求

產(chǎn)品在設計位移大于100mm按照結構基頻連續(xù)加載10圈,產(chǎn)品在設計位

1疲勞加載移大于60mm按照結構基頻連續(xù)加載45圈,產(chǎn)品在設計位移小于60mm按

照結構基頻連續(xù)加載60圈,不允許采用外部降溫和散熱措施。

任一個循環(huán)的最大、最小阻尼力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的平均

2最大阻尼力

值應在產(chǎn)品設計值的±10%以內(nèi)

疲勞性能1)任一個循環(huán)中位移在零時的最大、最小阻尼力應為所有循環(huán)中位移在

零時的最大、最小阻尼力平均值的±15%。

3滯回曲線

2)任一個循環(huán)中阻尼力在零時的最大、最小位移應為所有循環(huán)中阻尼力

在零時的最大、最小位移平均值的±15%。

任一個循環(huán)的滯回曲線面積應為設計值的±15%,,實測值的平均值

4滯回曲線面積

應在產(chǎn)品設計值的±10%以內(nèi)

最大阻尼力

風荷載1所有循環(huán)中的最大、最小阻尼力變化率應為±15%

測試任一循環(huán)實測的滯回曲線穩(wěn)定飽滿、光滑無異常,所有循環(huán)中的滯回曲

2滯回曲線面積

線面積實測值應為設計值的±15%

12

耐腐蝕性能無銹蝕

4.5.8黏滯消能器的其它相關性能應符合表4.5.8的規(guī)定。

表4.5.8黏滯消能器其它相關性能要求

類別項目指標性能要求

加載頻率相關性能最大阻尼力變化不大于±15%

黏滯消能器

溫度相關性能最大阻尼力變化不大于±15%

黏滯阻尼墻加載頻率相關性能最大阻尼力變化不大于-15%~+25%

注:對于粘滯阻尼墻,阻尼介質(zhì)的材料相關性測試。

4.5.9火災時應具有阻燃性;火災后應對消能器進行力學性能檢測,其指標下降超過15%時

應進行更換。

4.6黏彈消能器

4.6.1鋼板平整、無銹蝕、無毛刺,標記清晰。鋼板坡口焊接,焊接一級、平整。黏彈性阻

尼材料表面密實、相對平整。

4.6.2黏彈性材料質(zhì)量指標應符合表4.6.2的要求。

表4.6.2黏彈性材料性能指標

項目指標

拉伸強度≥5MPa

扯斷伸長率≥500%

扯斷永久變形≤80%

熱空氣老化拉伸強度變化率≤(-25~+25)%

70*72h扯斷伸長變化率≤(-25~+25)%

(0~40)℃工作頻率材料損耗因子β≥0.5

鋼板與阻尼材料之間的黏合強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