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針灸資料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0/0E/wKhkGWY5meGAA8qEAAOTJTmYEms595.jpg)
![自學針灸資料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0/0E/wKhkGWY5meGAA8qEAAOTJTmYEms5952.jpg)
![自學針灸資料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0/0E/wKhkGWY5meGAA8qEAAOTJTmYEms5953.jpg)
![自學針灸資料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0/0E/wKhkGWY5meGAA8qEAAOTJTmYEms5954.jpg)
![自學針灸資料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7/10/0E/wKhkGWY5meGAA8qEAAOTJTmYEms595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膻中、血會膈俞、筋會陽陵泉、脈會
常用穴位霓方歌^一霓表〔背^〕
太淵、骨會大杼、髓會絕骨(又名懸
~\十二原穴鐘)。
五癥及膏肓的十二個原穴。
即肺之原太淵,左右各一;四、八脈交會穴
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脈經氣相通的八
左右各一;腎之原太溪,左右各一;個腌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這八
肝之原太沖,左右各一;膏之原鳩尾;個穴是金元時代竇漢卿常用的有效穴
肓之原氣海。位,故又稱竇氏八穴。
十二原穴主治五臟六腑的疾病。結合天干、地支、九宮、八卦等應用,
出《靈樞?九針十二原》。稱為飛騰八法和靈龜八法,是一種按
時取穴治療疾病的方法。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陽經的合穴,稱為由于奇經與正經的經氣通過八穴相會
“下合穴”,又稱“六腑下合穴”。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經病,又能
下合穴共有6個,治正經病。
其中胃、膽、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經,如公孫通沖脈(沖脈為十二經之海、
大腸、小腸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經,血海,通治血病,治療婦科病效著),
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經。故公孫既能治足太陰脾經的病,又能
從“合治內腑”的治療原則出發(fā),按疾治沖脈的病。
病所屬內腑的不同,而取其相應的下合
穴治療。如胃病取三里,大腸病取上巨在臨床上常采取上下相應的配穴法。
虛等。如公孫配內關治心、胸和胃部疾患;
小腸:下巨虛;大腸:上巨虛;三焦:后溪配申脈治目內眥、頸項、耳、肩
委陽;膊、小腸、膀胱部疾患;
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膽:陽臨泣配外關治目外眥、耳后、頰、頸、
陵泉。肩、缺盆、胸膈部疾患;
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三、八會穴
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的五、四總穴歌
精氣分別所會聚之處的八個腌穴。八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會穴首載于《難經》,它與其所屬的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八種臟器組織的生理功能有著密切關六、手足十二針
系,并與經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復。(合谷曲池三里陽陵內關三陰
如章門為臟之會穴,因五臟皆稟于脾,交)
為脾之募穴;中院為腑之會穴,因六主治:①半身不遂②高血壓③癱瘓④
腑皆稟于胃,為胃之募穴,膻中為氣痹癥
之會穴,因其為宗氣之所聚,為心包
之募穴等。七、十全大補方
在臨床方面凡與此八者有關的病證,組方:合谷、曲池、內關、足三里、
均可選用八會穴治療。如臟病取章門,陽陵泉、中脫、太沖、三陰交、章門、
腑病取中脫,各種出血病證取血會膈關元
俞。另外,八會穴還能治療某些熱病。主治:心脾兩虛、脾腎兩虛、肝腎兩
八會穴:臟會章門、腑會中脫、氣會虛、神經衰弱、久病體弱。
前頭痛穴:中脫
八、胃家病驗方偏頭痛穴:太沖
主穴:中院、足三里后頭痛穴:至陰
組方:上腕、中脫、下脫、氣海、天失眠穴:大陵
樞、內關、足三里失眠2穴:風池
范圍:胃痛、腹痛、食滯、腹瀉、便胃痛穴:中脫
秘。止瀉穴:申脈
腎痛(結石)穴:精靈
九、四大系統(tǒng)調節(jié)主穴利尿穴:三陰交
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關落枕穴:懸鐘
消化系統(tǒng):承漿、足三里、中脫腕痛穴:太溪
神經系統(tǒng):風池、率谷肘痛穴:陰陵泉
免疫系統(tǒng):大椎、足三里、合谷腰肌扭傷穴:后溪
酸痛穴:合谷
十、常用配穴肋痛穴:陽陵泉
手顫:少海膝痛穴:曲池
五指不伸:中渚踝痛穴:合谷
指痛:少商足跟痛穴:大陵
臂痹:肩骨禺手麻穴:后溪
吐血:尺澤催乳穴:涌泉
流涎:地倉上牙痛穴:下關
男蠱女孕:涌泉下牙痛穴:合谷
鬼邪妖癲:神門、人中、間使鼻炎穴:下關
冷風濕痹:環(huán)跳、陽陵泉眩暈穴:百會
頭面?。呵?、合谷耳聾穴:聽宮
鼻淵:合谷、太沖耳鳴穴:聽會
泄瀉:足三里、內庭、申脈、中皖
五癇(如五畜叫):勞宮、涌泉十二、千金十一穴歌
心腎不交:神門、太溪三里內庭穴,肚腹中妙訣。
心力衰竭:內關、膻中曲池與合谷,頭面病可徹。
注:自《雜病穴法歌》《靈光賦》《長腰背痛相連,委中昆侖穴。
桑君天星秘訣歌》《常見病信息穴一胸項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針療法》。環(huán)跳與陽陵,膝前兼腋脅。
十一、常見病一針療法可補即留久,當瀉即疏泄。
退熱穴:曲池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胸悶穴:膻中
調心穴:內關十三、回陽九針歌
急救穴:人中啞門勞宮三陰交,涌泉太溪中院接,
神衰穴:臍中環(huán)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陽九針穴。
精神病穴:百會
痛癱穴:涌泉十四、禁針穴歌
面癱穴:下關腦戶囪會及神庭,玉枕絡卻到承靈,
偏癱穴:率谷顱息角孫承泣穴,神道靈臺膻中明。
腦缺血穴:風池水分神闕會陰上,橫骨氣沖針莫行,
箕門承筋手五里,三陽絡穴到青靈。右兩耳洞向上升,在頭部連結后的那條線的
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陰交內亦通論,頂點,即是百會穴。它可以起到安定精神預
石門針灸應須忌,女子終身孕不成。防飲食過量。
外有云門并鳩尾,缺盆主客深暈生,
肩井深時亦暈倒,急補三里人還平。攢竹穴------緩和眼睛的疲勞和浮腫。
刺中五臟膽皆死,沖陽血出投幽冥,眉頭下方凹陷之處即是。眼睛疲勞以及頭
海泉頷修乳頭上,脊間中髓彳區(qū)僂形。痛,都會引起眼部四周的浮腫。此穴位可以
手魚腹陷陰股內,膝骸筋會及腎經,緩和不適。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關節(jié)皆通評。
太陽穴消除眼睛疲勞、浮腫。眼
十五、針灸取穴要訣睛與眉毛間的側面,向后約1橫指處,快接
病在上,取肺大腸經;病在中,取脾近發(fā)際處。此穴位可促進新陳代謝。
胃經;病在下,取肝腎。
寧失其穴,不失其經,離穴不離經。承泣穴眼袋松弛。位于眼球正下
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方,約在眼廓骨附近。由于有胃下垂的人眼
按壓穴位處脹痛感比非穴位處明顯。袋容易松弛,所以此穴能提高胃部機能,從
而防止眼袋松弛。
胃痛特效指針療法
至陽或靈臺以指代針治療急性胃痙攣有特現代白領女性“熱愛”針灸減肥--追求
效,短側3?5秒,長側3?5分鐘必能止痛,形體美是人們永恒的話題。尤其是在競爭激
從未失手,這是我的小小經驗。至陽穴在第烈的現代社會中,白領女性為了在競爭中更
7胸椎突下凹陷中,靈臺在第6胸椎突下凹有優(yōu)勢,非常重視保持良好的形象。因此,
陷中。女性不僅在健身行列里擔任了主角,也成為
本人用至陽配內關治療心區(qū)不適的很好,一次見針灸減肥的絕對消費主力。
效,3次可改變癥狀。至陽穴的針感要到胸區(qū),內
關的針感到胸部放射最佳?;蛟谥陵栔車业綏l索球后穴提高小腸的機能。眼尾正
斜刺更效。下方,臉頰頭下處。能調整小腸機能,幫助
吸收。
針灸使你臉部苗條
在顏面針灸中,藉由刺激臉部及耳部迎香穴------減輕肩膀酸痛及鼻塞。眼
的穴位,讓疲勞、浮腫的臉恢復活力。球正下方,鼻翼的旁邊即是。此穴位不僅可
以消除眼部浮腫、預防肌膚松弛,還能減輕
你只需每天1次,每次1個小時,2個肩膀酸痛。
星期后,就會看到效果。但要注意,一開始
做時慢慢來,適應以后,甚至可以一邊敷面,頰車穴消除臉頰的浮腫。沿臉部
一邊做針灸運動。下顆輪廓向上滑,就可發(fā)現一凹陷處,即為
此穴位。它可以有效消除因攝取過多的糖分
針灸美容的分類和原則--針灸美容,所造成的肥胖。
就是運用針刺、艾灸的方法,補益臟腑,消
腫散結,調理氣血,從而減輕或消除影響容地倉穴------抑制食欲。嘴角旁約
貌的某些生理或病理性疾患,進而達到強身0.5cm處即是。胃部如果持續(xù)處于高溫狀
健體、延緩衰老、美容養(yǎng)顏的目的。態(tài),就會促進食欲,所以此穴的功能是降低
胃溫、抑制食欲。
百會穴預防過量飲食、便秘。左
承漿穴消除胸部浮腫。下唇與下(三)進針方法
顆的正中間凹陷處即是。它能控制荷爾蒙的一般將持針的手稱為“刺手”,按壓所刺部
分泌,保持肌膚的張力,預防臉部松弛。位或輔助針身的手稱為“押手”。押手的作用
是固定腌穴位置,或使針身有所依附及減輕
天突穴促進水分的排除。位于喉進針時的疼痛感,達到無痛進針。常用的進
斜下方肌膚的內側。它能刺激甲狀腺,促進針方法有如下幾種。
新陳代謝,去除臉部多余的水分。1.單手進針法
用刺手拇、食指夾持針柄或針體,中指
按摩緊致你的胖胖臉--胖嘟嘟的圓指腹抵住針身下段,指端緊靠穴位,當拇、
臉,特令許多女士煩惱。臉上的骨胳架構我食指向下用力進針時,中指隨之屈曲,將針
們無法改變,但臉頰內的皮下脂肪卻可以根刺入,直刺入所需的深度。此法多用于較短
據穴道的按摩,以搓揉方式消除?,F在先教的毫針。
你一招胖臉緊縮按摩法,讓你的胖臉不留遺2.雙手進針法
憾!而且還能預防皺紋呢!以雙手配合,協(xié)同進針。常用的進針手
法又分為以下幾種。
(1)夾持進針法用押手拇、食兩指捏
針炙美容刺炙方法住針身下段,露出針尖,刺手拇、食指夾持
針柄,將針尖對準穴位,在接近穴位皮膚時,
毫針刺法雙手配合,迅速將針刺入并達到一定深度。
毫針刺法是針灸美容的主要方法,凡是此法多用于長針的進針。
能刺灸的腌穴,均可用毫針進行針刺。(2)指切進針法用押手拇指或食指尖
(-)常用毫針針具按壓在腌穴旁,針尖靠近指甲刺入腌穴。此
臨床采用的毫針,以不銹鋼針為多,粗法多用于短針的進針。
細以28?32號、長短以1?3寸規(guī)格的毫(3)舒張進針法用押手拇、食兩指將
針最為常用。針具的長短、粗細應根據患者所刺腌穴的皮膚向兩側撐開,使皮膚繃緊,
形體的胖瘦、穴位的深淺選擇,還要根據不易于進針。此法適用于皮膚松弛的部位,
同病情、體質及年齡加以調整。一般頭面、特別是腹部腌穴的進針。
胸背部應用較細的短毫針,如做面部美容時(4)提捏進針法用押手拇、食兩指將
應選用“美容針”;四肢、腹部可用偏粗的較針刺部位的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從提起部的
長毫針。上端進針。此法適用于皮肉淺薄的部位,特
使用毫針還需經常檢查針尖是否有鉤,別是面部胸穴的進針。
以及針身和針柄結合部是否有斷裂,確信無(5)管針進針法將針預先插入用玻璃、
誤后方可使用。塑料或金屬制成的比針短3分左右的小針
(二)針刺體位管內,置于穴位皮膚上,押手壓緊針管,刺
選擇體位的原則是有利正確的定位選穴手食指或中指對準針柄彈,使針尖迅速入
和便于順利進行操作,既要舒適又能持久。刺皮膚,然后將針管退出,再將針刺入穴內。
常用美容針灸的體位有三種坐位和三種臥此法進針不痛,適宜于兒童和懼針者。
位。如頭、顏面和頸前、肩臂部分腌穴可選(四)針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擇仰靠坐位;后頭、肩背部的月俞穴可選擇俯I.針刺角度
伏坐位;面頰、耳前后等處的腌穴可選擇側針刺角度是指進針時針體與皮膚表面所
伏坐位;身體前面腌穴宜選擇仰臥位;身體構成的夾角,其大小應根據所刺部位和治療
后面腌穴宜選擇俯臥位;側身部腌穴宜選擇要求的不同而分為直刺、斜刺和橫刺三種。
側臥位。對于初診、體虛及精神緊張的就診(1)直刺將針體垂直,與腌穴的皮膚
者,應盡量采用臥位。表面呈90度角垂直刺入。適用于全身多數
腌穴,淺刺與深刺均可??诏徤?/p>
(2)斜刺將針體與獺穴的皮膚表面約藥物組成:段珍珠(或珍珠
呈45度角傾斜刺入。適用于骨骼邊緣和不粉)10g白磯50(視情況加減)五
宜深刺的月俞穴,如需避開血管、肌腱和臟器倍子20青黛8兒茶10
時也可用此法。制法:白磯熬
(3)橫刺將針體與腌穴的皮膚表面約五倍子冷卻后加珍珠粉。青黛。兒茶
呈15度角沿皮刺入。適用于頭面、胸背及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皮肉淺薄處,施行透刺法(指一針兩穴或兩
穴以上)時亦可用此法。用法:外用
2.針刺方向
針刺方向主要根據經脈循行方向、月俞穴加減:也可加
分布部位和針刺所要達到的組織結構等情少許明雄黃。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加制
況而定。有時為了使針感到達病所,需將針霉菌素
尖朝向病變部位。因此針刺方向與針刺角度
是密不可分的。一般頭面部腌穴多采用橫刺療效:敝人用
法;頸項,咽喉部腌穴多采用斜刺法;胸脅此方十余年確有神效
部腌穴多采用橫刺法;腹部腌穴多采用直刺少白頭及面部瘀斑驗方
法;腰部腌穴多采用斜刺或直刺法;四肢部魏以倫
腌穴多采用直刺法。少白頭和面部瘀斑是較為常見的
由血液色素變化引起的慢性疾患。本
病多見于青少年,男女均可發(fā)生。
特效胃藥一胃靈散筆者臨床60余載,曾用烏發(fā)化斑
丸(自擬)治療本病,效果頗為滿意,
此方通治:各類胃炎、潰瘍、脹痛、現介紹如下:
消化不良、胃腸動力不足、腸炎等一1.方藥:地黃、何首烏、墨旱蓮、
切胃腸疾病。根治率98%以上。無毒無黑芝麻、黑豆、胡桃肉各30克,女貞
任何副作用。子15克,西當歸、杭白芍、黑玄參、
已在臨床應用中治好無數患者,實乃枸杞子、杭菊花、霜桑葉、白茨藜各
天下奇珍!13克,藏紅花、粉丹皮各10克。
配方:烏賊骨150克、制元胡50克、2.制法:上藥共研細末。煉蜜為
黃氏50克、雞內金150克、制白術50丸,如川楝子大。
克、豬苓50克、烏梅50克、大黃53.服法:每日服兩次,每次兩丸。
克。如服湯劑,可隔日服1劑。
如果胃寒或胃涼者加良姜20—54.禁忌:忌食辣椒、酒類及其他
0克。(視各人體質酌加)刺激性食物。
服法:飯前1小時服用,一天3次,5.此方治療斑禿和脫發(fā)亦有良
每次用開水服用5-10克,嚴重者可以效。
每次加服云南白藥一粒。3—5天見
效,
一般1--2副藥可以根治。根治率針灸絕密配方
98%o無任何毒負作用。1.大椎、曲池、合谷
注意:良姜不是生姜,良姜藥性極熱,功能:疏風解表,調和營衛(wèi)。
胃寒者不能一次加50克,可先加2主治:外感六淫邪氣在表諸證、瘧疾及一些熱
5克試服較為安全.不然有反效果!病。
方義:大椎屬督脈,是手足三陽督脈之會,統(tǒng)方義:兩穴均屬足少陽經,能舒通宣散。陽陵
全身陽氣而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泉又是筋會,具有舒筋利節(jié)之功,環(huán)跳搜經絡
疏解。曲池、合谷乃手陽明原合之穴,主氣化之風,二穴相應,相得益彰。
而能傳導,助大椎而調和營衛(wèi),故清里達表。7.曲池、陽陵泉
如果身熱自汗,則瀉大椎以解肌。無汗惡寒,功能:舒筋利節(jié),清利疏泄
則可補大椎以發(fā)表。對瘧疾寒熱,能調和營衛(wèi)。主治:上下肢麻痹,胸脅疼痛,熱結腸胃之腹
于虛勞骨蒸、盜汗,有養(yǎng)陰清熱的作用。脹便濁。
2.合谷、曲池、外關方義:曲池、陽陵泉居肘膝之處,皆屬大關節(jié),
功能:清熱散風,宣通上焦肘部曲池行氣血通經絡,清肺走表。陽陵泉又
主治:頭痛、腮腫、耳鳴、耳聾、吐血、鼻赳、能舒筋利節(jié),泄肝膽清里,是方功能宣通下降,
手腕及指節(jié)疼痛,胸痛等。又能分濁瀉火,肝肺氣郁胸脅作痛,或熱結腸
方義: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中及胃,腹脹便濁,借之清利疏泄。
關為手少陽之絡穴,八脈交會之一,又通陽維8.曲池、三陰交
脈,故能清熱散邪。二穴配合,為治頭面、五功能:清熱涼血,祛瘀生新
官諸證屬實者,確有效驗。主治:婦女經閉,崩漏帶下,積聚毒瘡,諸般
3.合谷、復溜腫痛,瘦瘋熱厥。
功能:發(fā)汗、止汗方義:曲池性游走通導,善清熱搜風,三陰交
主治:用于表虛表實之汗證(自汗、無汗)為三陰經之會,屬肝脾腎之樞紐,為治療血分
方義:復溜屬腎經經穴,補之可溫腎壯陽,衛(wèi)要穴。兩穴配伍,則血分之瘀滯、熱毒自清。
外固表,瀉合谷可清氣分之熱,熱清表固而汗9.足三里、三陰交
止;補合谷輕揚走表而托邪,瀉復溜玄府不固,功能:益氣養(yǎng)陰,健脾補虛
故而汗出。主治:脾胃虛寒、納谷不香、飲食不化、食少
4.百會、水溝、風府納呆、形瘦身弱、或嘔或瀉,腿腳麻木、疼痛。
功能:醒神開竅方義:三里升陽益胃,三陰交滋陰健脾,乃虛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損治療不可缺少。胃強脾弱,陽亢陰虧,補三
方義:百會為手、足三陽與督脈、厥陰肝脈之陰交而瀉足三里,為補陰之中兼行清濁。又陽
會,具有通陽安神,緩解厥陰筋急,清醒頭腦虛氣乏,風濕客邪成痹,腿脛麻木疼痛時作,
之功。水溝為督脈和手足陽明經之交會穴,督一以振陽,一以和陰,則有舒筋理痹之功。
為諸陽之海,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瀉此穴具10.陽陵泉、足三里
有通泄督脈,清理陽明,調整氣機,開竅救急功能:調和肝脾,舒肝健胃
之功。風府為足太陽經、陽維脈和督脈之會穴,主治:肝胃不和之癥,如吞酸口苦,泄瀉嘔吐,
刺此穴,以搜腦府之風邪。三穴相伍,能是關下肢痿痹。
竅立開,隨之蘇醒,言語自如,轉危為安。方義:陽陵泉為膽經合穴,瀉之以肅清凈之府,
5.肩鶻、曲池(治上肢之主方)平肝火之上逆,膽府清疏,膽汁入胃,化食消
功能:疏通氣血,搜風除濕滯;三里為胃府合穴,瀉三里,以導胃中之濁
主治:凡一切經絡客邪,氣血阻滯之證,如中氣,使其濁陰得降,清陽自生,兩穴配伍,對
風,偏枯,諸痹等上肢疾患。肝胃不和之癥,用之有效。陽陵泉為全身之筋
方義:二穴俱屬手陽明,肩偶臥針能疏通,曲會,大有舒筋利節(jié),搜風祛濕之力;足三里有
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經絡客邪,氣血阻滯通陽活血滲濕散寒之功,固又可治諸痹、膝關
之證皆可治之。節(jié)痛、筋攣歷節(jié)、痿蹙腳氣。
6.環(huán)跳、陽陵泉(治下肢之主方)11.合谷、太沖
功能:疏筋利節(jié),調和氣血功能:宣導氣血,鎮(zhèn)肝熄風
主治:中風偏枯、諸痹不仁、痿廢不用等下肢主治:癲癇狂邪各癥,手足抽搐,小兒驚風,
疾患。中風昏迷、口禁不開等。
方義:合谷屬手陽明原穴,為陽主氣;太沖屬功能:調理中焦,宣通胃府
足厥陰原穴,為陰主血,兩穴皆為氣血通行之主治:清陽下陷,胃氣虛弱,納谷不香,濕熱
關,故為治氣血失常疾病之主方。壅滯,穢濁滯于中焦,宿食停飲,腹脹噫穢。
12.豐隆、陽陵泉方義:合谷為大腸原穴,能升降直通。三里為
功能:降逆通便胃經之合穴,補之益氣升清,瀉之通陽降濁。
主治:大便秘結二穴皆屬陽明,一手一足,上下相應,腸胃并
方義:豐隆為足陽明胃經之絡穴,別走太陰,調,若清陽下陷,胃氣虛弱,納谷不暢,則補
其性通降,陽陵泉為膽之合穴,亦有沉降之能,三里,應合谷以升下陷之陽,俾胃氣充足而飲
二穴同用有承氣之功,而無承氣之峻猛,治大食自進。若濕熱壅塞,濁滯中焦,這樣則蓄食
便秘結,甚為穩(wěn)妥。停飲,腹脹噫啰,則瀉三里,引大腸合谷下行,
13.氣海、天樞(主下腹部疾患)以導濁降逆,中氣自然和暢。
功能:補腎壯陽,導滯清濁18.勞宮、足三里
主治:腹痛、腹脹、腸鳴、泄瀉、奔豚、疝痛、功能:清瀉心胃之火,開胸降逆
遺精陽萎、小便不利、婦女月經諸疾。主治:傷寒結胸,痞悶脹滿,噫氣吞酸,嘔吐
方義:氣海為任脈之要穴,是本經脈氣所發(fā),干啰,煩倦嗜臥。
生氣之海,氣血所會,呼吸之根本,藏精之府,方義:勞宮屬心包絡,性清善降,能開七情郁
故為下焦之要穴。針宜補法,猶如釜底添薪,結,尤能清胸膈匕焦之熱,導火下行;配足三
蒸蒸不衰。天樞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傳話里,從中焦迫降邪熱,上清下降,確為神妙。
糟粕,清導濁氣,為其所長。兩穴配伍,具有19、大椎、內關
振奮下焦陽氣,清濁導滯,非常適應于下焦積功能:調氣行水,驅飲降逆
寒與痼冷。主治:胸膈滿悶,喘咳氣逆,痰多,胸膈積水
14.中皖、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等癥。
功能:燥濕健脾,升陽益胃方義:飲為水邪,停于胸脫之間,上逆則肺漲
主治:胃中虛寒,飲食不下,脫腹脹痛,積聚滿,胸悶咳喘氣逆之癥作,然停水總責乎三焦,
或停痰,停食,宿飲,痞塊,霍亂等癥。因它是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體腔油
方義:中脫為君,統(tǒng)治六腑之疾。虛證,用補膜,運行水津道路,津液蒸發(fā)是由二焦下屬膀
法者,以壯胃氣,散其寒邪,調暢中氣。瀉中胱,這樣則決瀆通暢,水無停留之患。大椎屬
脫者,以疏其滯,胃氣降,脾氣升,津液上潮,督脈,手足三陽之會,調太陽之氣,陽氣通行
嘔吐等證自除。取三里為臣,為其有升陽益胃則水自利,且性能寬胸降氣。內關穴乃是手厥
之能,可助中脫安胃益脾。瀉三里,為其能降陰心主之絡,別走手少陽,宣心陽而且退群陰,
濁導滯,而佐中院以利運行,二穴相合為君臣利油膜而通淤塞則決瀆暢,飲邪也可自蠲。
之方,臨床確有殊功。20、少商、商陽、合谷
15.內關、三陰交功能:清熱解毒,宣肺利咽
功能:養(yǎng)陰清熱主治:太陰陽明熱邪內蟠,上結咽喉,咽喉腫
主治:治陰虛勞損之癥,如骨蒸盜汗、干咳、脹疼痛。兒科內熱上攻爍肺,外感交攻,咳嗽
失血、夢遺、經閉等。喘逆發(fā)燒。
方義:內關清心胸,利達三焦,三陰交滋陰養(yǎng)方義:少商為手太陰井穴,其性能宣瀉肺熱。
血,交濟心腎,此法確有交濟坎離之功。商陽在指端,為手陽明井穴,能利氣泄熱。二
16.魚際、太溪穴點刺出血,有和里清滎之效。合谷為手陽明
功能:滋腎清肺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熱,有釜底抽薪之功。
主治:虛勞骨蒸、咳嗽、咯血。(本方對小兒發(fā)熱、咳嗽、乳蛾、瘁腮等癥,
方義:魚際清肺火,太溪滋腎陰,上清下滋,見效甚捷。)
使火不上炎,金不受克,虛勞諸癥悉平。21、隱白、中脫
17.合谷、足三里功能:健脾補氣,升陽舉陷
主治:脾陽不振,肚腹脹滿,泄瀉,中氣不足,宣通肺氣,暢胸降逆,取俞府補腎納氣,斂沖
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婦女月經不調,經血崩降逆。若加取乳根,以加強安沖降逆之力,順
漏,赤、白帶下等癥。陽經氣,助云門宣降,俞府斂納。
方義:隱白是足太陰脾經之井穴,此經脈根于25、氣海、關元、中極、子宮
隱白,上結于太倉(中脫),有補益脾胃,調功能:養(yǎng)血調經,培補真元,補命門,暖子宮,
理氣血之宮。中院為任脈經穴,胃之募穴,腑調經帶,育子嗣
之所會。隱白與中院相伍,既有經絡聯系,又主治:子宮虛寒,胞門閉塞,久不成孕,陰縮
有臟腑表里相合之關系。故有健脾益胃,補中陽痿,腹痛脹滿,轉胞。
益氣,消食化飲,升清降濁之效能。方義:四穴同屬任脈,中極之下為胞宮,其任、
22、大敦、關元沖、督脈,均起于胞宮,而出于會陰。任脈由
功能:舒肝溫經,調理下焦,驅寒濕,回厥逆會陰而行于腹,督脈由會陰而行于背,沖詠由
主治:各種疝氣,婦人陰挺,腹痛下墜,癲癇,會陰而行于腎經,故為一元三歧。氣海者,生
遺尿,大便不通。氣之海,元氣由存。關元者,男子藏精,女子
方義:大敦為足厥陰之井穴,屬木。肝主筋,蓄血。中極者,為足三陰經和任脈之會穴,為
前陰為宗筋所聚。足厥陰肝經,環(huán)繞陰器上行胞宮之門戶。子宮者,即女子之血室也。故取
抵少腹,挾胃,屬肝而絡于膽。故能舒肝,補氣海,以益下元;關元,填充精血,中極,調
肝,暖肝,疏理三焦氣機。關元為任脈和三陰經啟閉;子宮,為直取治其標。協(xié)同上穴,共
經之交會穴,又為小腸之募穴,為元氣之關藏,行養(yǎng)血調經,培元暖宮之效。
補能填精益腎,溫暖下元。二穴相伍,舒理厥26、神闕、氣海、天樞、水分
陰之氣機,暖腎溫經,驅逐下焦寒濕,升陽益功能:暖臍散寒,回陽益氣
氣。故疝氣等癥得愈。(此法治疝氣,效果顯主治:下元虛寒,臍腹冷痛,霍亂吐瀉,中風,
著)中痰,痰厥,小兒慢驚風。
23、三陰交、至陰方義:此五穴,又稱肚臍梅花穴。神闕為任脈
功能:宣通下焦,理氣行瘀穴,能通臟回陽救急。天樞為足陽明胃經,大
主治:難產,死胎,胞衣不下,轉胎位,經閉腸之募,化糟粕,分離清濁。氣海為元氣之海,
等。補腎回陽。水分為任脈之穴,健脾利濕,分利
方義:至陰乃足太陽膀胱經之井穴。井者,經水谷。五穴相互佐使,有健脾止瀉,溫中救
氣所出,如水之源頭。膀胱與腎相表里,灸刺逆之功。加天突、中脫,以降氣除痰而治嘔。
至陰,能理下焦氣機,祛瘀生新。三陰交乃足27、尺澤、委中
之三陰交會穴,乃是三陰之樞紐,故二穴相合,功能:清血毒、散穢邪
能理氣養(yǎng)血,宣通下焦,益陰而下行。傅青主主治:霍亂心煩督亂,上吐下瀉,腹痛,瀉痢
說:"難產由于血虛"。"難產由于氣逆"。氣逆等。
而得調理,血虛而得補益,胎兒安能不下。(臨方義:尺澤是手少陰肺經之合穴,五行屬水,
床配合補關元、瀉足三里,下死胎及效。)絡通于心,有消血毒之功。委中是足太陽膀胱
24、俞府、云門經合穴,五行屬土。暑熱之邪,首犯太陽,故
功能:肅肺降逆、止咳定喘刺出血,可治時疫邪毒。兩穴位置,一肘一膝,
主治:咳嗽、氣喘、胸中悶熱、呼吸急促、嘔乃大血脈所在處,故能刺出血。風、寒、暑、
吐納呆。濕、燥、火六淫及山嵐瘴氣等疫病之邪,首犯
方義:云門屬手太陰,俞府屬足少陰,二穴雖太陽,傳之太陰,故刺兩經之合穴,使毒血出。
皆居胸之高位,但其經脈行路不同,手太陰肺如加金津、玉液,生津止嘔;少沖、中沖,寧
經從胸走手,足少陰腎經從足走胸。走手者,心安神;如加百會,醒腦開竅;
宣通于上,走足者,斂降于下。咳喘氣促之證,28、足三里
其表在肺,其本在腎,肺腎同病。肺受邪則咳,功能:升清降濁,導痰行滯,扶正培元
腎虛不納,則氣不歸根而逆上為喘,故取云門,主治:中焦之一切疾病,如胃痛、腹脹、寒邪
凝滯,痞塊,遺尿,目疾,乳癰,心悸,虛煩足太陰經之井穴少商、隱白,以清肺健脾而化
手指麻木,癲狂,臟躁,中風,陽明熱盛,痰濁;更取任脈之承漿、會陰,以宣通陰脈之
虛勞贏瘦,形體衰弱等。海而滋陰降火。獨取舌下中縫(舌者心之苗),
方義:臟腑及肢節(jié),皆賴氣血以為營養(yǎng),有胃以瀉心經而開竅清神。如此諸穴合用,共奏開
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為后天之本,水谷出竅化痰,醒腦清神,寧心益志之效。故癲、狂
入之海,主消納,胃氣盛則納谷自暢,營養(yǎng)則之癥,取用"十三鬼穴",輒獲良效.
能白周,否則臟氣失養(yǎng),而生氣絕。足三里屬32、大陵
于胃之合穴,經氣之樞紐,能壯人身之元陽,功能:調氣止痛
又能補氣血之虧損,如寒氣積聚癥痼,其功能主治:足跟痛
溫而且能化,濕濁彌漫腫脹,能燥能消,可與方義:根據“下病上取","交經繆刺”,的原理,
中藥補中升陽之方并美。治療足跟痛療效甚佳。
29、三陰交33、合谷、中渚
功能:健脾益氣、滋補肝腎、利濕導滯、疏經功能:調氣通經,舒筋活絡
調氣主治:手指屈曲不伸。
主治:胃痛、腹脹、消化不良、腸鳴、澹瀉、方義:合谷屬手陽明之原穴,中渚屬手少陽之
黃疸、消渴、眩暈、失眠、陽痿、滑精、疝氣、輸穴,兩穴均位于手背部,所以能夠治療局部
遺尿、尿血、小便不利、水腫、陰部腫痛、高的病變。
血壓、癥痛、痛經、閉經、崩漏、帶下、月經34、足三里、承山
不調、癱瘓、腳氣等。孕婦禁針。功能:通調腸胃,舒筋化瘀
方義:三陰交為足三陰之會穴,應用極為廣泛,主治:血痔,赤痢,胸腹瘀滯疼痛,霍亂轉筋
為治療腸胃、生殖、泌尿系統(tǒng)和婦科疾病的主等癥。
穴,亦為下肢病的常用穴。方義:承山為足太陽膀胱經之穴,其經線由脊
30、音亮(新穴)背而下行,膀胱和腎相表里,故能和調腸腹,
功能:清利咽喉,啟閉開竅理下焦之氣。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其
定位:前正中線,甲狀軟骨下緣與環(huán)狀軟骨上經線由胸腹而下行,與脾相表里,故能疏胸腹
緣之間的微凹處。之滯氣。因此,二穴相伍,能通調腸胃。胃腸
主治:咽喉腫痛,失音,失語。和,熱毒清,其痢痔可愈。脾胃健,津液生,
方義:穴位在任脈之上,咽喉之前,所以能夠筋脈得養(yǎng),轉筋即復,瘀化滯消,氣血調暢,
治療咽喉局部的病癥。其疼痛自止。
31、十三鬼穴35、三陰交、至陰
組成:人中、少商、隱白、大陵、申脈、風府、功能:宣通下焦,理氣行瘀
頰車、承漿、主治:難產,死胎,胞衣不下,轉胎位,經閉
勞宮、上星、會陰、曲池、舌下等。
功能:開竅化痰,醒腦清神,寧心益志方義:至陰乃為足太陽膀胱經之井穴。井者,
主治:癲狂經氣所出,如水之源頭。膀胱與腎相表里,灸
方義:"十三鬼穴"是主治癲、狂癥的重要穴位,刺至陰,能理下焦氣機,祛瘀生新。三陰交乃
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扁鵲所創(chuàng)。迨至唐代孫思邈足之三陰交會穴,亦是三陰之樞紐。故二穴相
又在此穴的基礎上,"更加間使、后溪尤妙",合,能理氣養(yǎng)血,宣通下焦氣機,益陰而下行。
共計十五穴。這些腌穴,已成為歷代醫(yī)家主治傅青主說:難產由于血虛。難產由于氣逆。氣
癲、狂癥的主要處方。其中取人中、風府、上逆而得調理,血虛而得補益,胎兒安能不下。
星、后溪諸穴,以瀉督脈之陽邪而醒腦清神;36、環(huán)跳、風市、陽陵泉
取手厥陰經之原穴大陵、經穴間使,以瀉心包功能:疏通宣散、祛風除濕、蠲痹除痛、舒筋
絡之火邪而寧心益志;取手、足陽明經之曲池、利節(jié)
頰車,以疏導陽明之經氣而通腑瀉熱;取手、主治:中風,偏枯,諸痹痛,麻木不仁,瘦瘦
筋縮,痙攣,痿廢等下肢疾患。顯增加,這可能與提插捻轉時易刺中正中神
方義:環(huán)跳為足少陽膽經和足太陽經膀胱之會經有關。與此相反,在合谷穴行提插捻轉手
穴,用以蠲痹祛風除濕;風市,搜風利濕,二法時,麻感反而減少,而酸感的出現率明顯
穴均為治療下肢痿痹等癥之要穴。陽陵泉,是增加。除合谷穴外,印堂、外膝眼、昆侖等
足少陽膽經之合穴,周身筋之會,故為舒筋活穴在提插捻轉時,酸感的出現率也不同程度
絡,通利關節(jié)之耍穴,亦是治療肝膽疾患之常的增加,這可能表明:提插捻轉所產生的機
用穴之一。三穴相配,確有起痿蕩痹之功效。械刺激比較容易產生酸的感覺。
對于腰、脅、下肢各癥,大有將帥之魄,無可針灸時的疼痛感,在一定情況下,也是得氣
而不勝也。的一種局部感覺。例如臨床上救治昏迷、休
克等病人時,往往針刺人中、中沖、涌泉、
十二井穴、十宣等,這些穴位針刺時的反應
一般來說,針感是一種深部感覺,有的定位均以痛感為主。
明確,有的定位不甚明確。其性質多為酸、針感與療效的關系:不同的針感對不同的疾
脹、重、麻、觸電感,其中最常見的是酸、病具有不同的效果,如治療休克、腦部疾患
脹兩種。臨床上可單純一種,也可見幾種感引起的昏迷癥,刺痛感的效果最好;神經麻
覺混合出現。另外還有一些不常見的針感如痹癥,以觸電感的療效較顯著;疼痛癥以酸
抽動感、蟻行感、熱感、涼感等。針感性質脹感較為理想;慢性病酸麻感比其他的針感
的多樣性似乎與針刺部位的不同或被興奮見效快;虛寒病以熱感最為滿意;實熱癥以
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木工承包合同協(xié)議書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硬件知識產權授權與保密合同
- 健身房整裝清包合同樣本
- 風力發(fā)電葉片運輸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辦公室門套定制與建筑節(jié)能改造合同
- 港口物流居間合同委托書
- 電子設備采購合同
- 法院判決離婚協(xié)議書
- 醫(yī)療器械外包合同
- 設備維護管理作業(yè)指導書
- (2024年)肺栓塞的護理課件
-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搭配(二)》大單元集體備課整體設計
- (高清版)TDT 1031.6-2011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 第6部分:建設項目
- 2024年江蘇省高中學業(yè)水平測試生物試卷
- 露天采場危險有害因素辨識
- 食品感官評價員培訓方案
- 蘇教版一年級上、下冊勞動與技術教案
- 柔性生產線技術及其影響
- 智研咨詢發(fā)布:2023年中國醫(yī)院后勤服務行業(yè)市場現狀、發(fā)展概況、未來前景分析報告
- 七上-動點、動角問題12道好題-解析
- 《企業(yè)所得稅法稅法》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