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廣東省揭陽市高三八校聯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1頁
2024屆廣東省揭陽市高三八校聯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2頁
2024屆廣東省揭陽市高三八校聯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3頁
2024屆廣東省揭陽市高三八校聯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4頁
2024屆廣東省揭陽市高三八校聯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廣東省揭陽市高三八校聯考第二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注意事項:1.請將選擇題答案寫在答題卷內或者學校提供的機讀卡上。每題選出答案后,學校考生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2.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卷上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的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批評家寫小說為什么就引人注目呢?細究起來,就是大眾普遍都有這種擔憂和質疑:擅長“紙上談兵”的批評家能否經得起實踐檢驗,這種“跨界”的接受差異中隱含著一種“實踐”高于“理論”的邏輯。從讀者的角度來說,對批評家寫小說的關注,除了包含著對批評家能不能寫小說、能不能寫出好小說的質疑,也隱含著讀者對當代文學的不滿足,他們實際上是期待批評家能夠寫出好小說的,隨著新媒體和各種藝術形式的發(fā)展,讀者的審美水平和審美期待越來越高,小說是越來越難寫了。評論家李云雷說:“評論家寫小說,可以讓評論界與創(chuàng)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環(huán),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種獨特的文體——‘批評家小說’。”他在無意中回應了讀者對批評家寫小說的這種期待。從文學社會學的角度來說,文學包括生產、傳播和消費三個環(huán)節(jié)。批評家寫小說在文學生產上具有顯著優(yōu)勢。批評家有開闊的文學史視野和高深的理論修養(yǎng),這些為他們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度自覺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作家路遙在準備寫《平凡的世界》時,曾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長篇小說的閱讀計劃,后來完成了十之八九,其實他就是想獲得或強化這種文學史視野。對批評家來說,這種視野在寫作之前基本上已經獲得了。當然,有些人擔心批評家寫小說可能會存在“掉書袋”和炫技現象。雖然錢鍾書的《圍城》也被有些人認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書袋”現象,但是這并未影響普通讀者的閱讀與喜愛,張檸的《三城記》也涉及了很多文學理論,但都像鹽入水中一樣,化入了文學形象當中,不僅沒有給普通讀者造成閱讀障礙,反而增加了小說韻味。(張檸很清楚批評家寫小說可能存在的陷阱:思想性大于形象性。因此他是時時警惕的,他說自己的寫作就是“蹲下在下面,把我的人物舉起來”。)可見,批評家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有利于批評家在寫小說的時候自覺選擇合適的寫作方法。

從文學傳播的角度來看,也要坦率地承認批評家寫小說在傳播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勢。因為批評家自身對文學的鑒賞能力是得到認可的,而且他們在文學界有一定的資源,所以有利于作品的傳播。不過,批評家寫小說在消費環(huán)節(jié)不會有任何先天優(yōu)勢。出版家韓敬群說得好:“批評家寫小說沒有豁免權,讀者不會對他們高看一眼或者低看一眼,無論怎樣,還是要回到作品本身?!睆母旧蟻碚f,批評家的合法性來源于他是普通讀者的代表,一旦他脫離了這種合法性,他的批評也將失去有效性,批評家的身份主要是在一個相對專業(yè)的文學圈子里為人所知,相關的文學從業(yè)者對批評家身份是比較熟悉的,但是龐大的普通讀者群體很少知道他們,且沒有必要知道。批評家寫出來的作品最終還是要脫離批評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的樸素形式進入普通讀者的視野中接受檢驗。批評家的小說能否經得住時間的檢驗,不是由哪一個人說了算的,批評界應該以平常心給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無須違心溢美,也不能視而不見,我們要相信,那些優(yōu)秀作品必將會在時間的放大器中發(fā)酵出無盡的生命力,嵌入文學史的星空。(摘編自朱永富《批評家寫小說,還是要讓作品說話》)材料二:李陀、吳亮、張檸、李云雷、於可訓等評論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樣,近來紛紛發(fā)表了他們的小說新作?!白鳛橐粋€當代人,我們每個人生活在嚴密的社會分工體系中,對個人專業(yè)領域之外的事物了解太少,這極大地限制了我們對社會運轉體系的了解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想象力的飛揚,也很難產生真正的大師?!痹谠u論家李云雷看來,評論家跨界寫作小說,盡管仍局限于文學內部,盡管大家不敢奢望成為魯迅、托爾斯泰那樣百科全書式的作家,但這是一個可貴的嘗試。

事實上,這群人寫小說有改變現有文學生態(tài)的雄心,他們認為大部分作家都盯著日?,嵤?,寫家長里短,于是想另外做出一個“樣本”。力圖恢復現實主義傳統(tǒng),并非張檸一個人的選擇,評論家李陀寫《無名指》要處處和現代主義的寫作習慣反著來。因為他想“回到十九世紀”,像托爾斯泰那樣把現實生活寫得活靈活現,讓日常生活充滿可見、可聞、可以撫摸的質感,且恢復小說“寫人物”的傳統(tǒng)。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評論家房偉和出版社簽訂了一個長篇歷史小說合同。房偉寫歷史小說,同樣有自己的明確訴求,他說正因為很多作家放棄了歷史題材的雄心,所以大部分陣地都已讓位于網絡作家,他想改變這個現狀。此外,這些年,作家圈受新歷史書寫影響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甚至是胡編亂造,遠離了歷史本身。房偉說:“我看中國歷史小說越看越不滿意,而我自己因為研究工作,有機會接觸大量史料,所以我動手一試。”(摘編自《眾多批評家寫起了小說,是傳統(tǒng)的回歸,還是圖一時熱鬧?》)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讀者對批評家寫小說的關注,一定程度透露出當代文學與讀者越來越高的審美水平和審美期待的不匹配。B.

批評界對待批評家小說的態(tài)度,要和對待非批評家的作品一樣,既無須不切實際地贊美,也不能視而不見。C.

李云雷認為,評論家寫小說只是局限在文學內部,所以成不了魯迅、托爾斯泰那樣的百科全書式的作家。D.

很多評論家有改變現有文學生態(tài)的雄心,他們不寫日常瑣事、家長里短,他們想恢復現實主義的傳統(tǒng)。2.

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學寫作實際上要和文學史進行潛在對話,沒有文學史的參照而在黑暗中摸索的文學創(chuàng)作,很難登上藝術高峰。B.

批評家小說如果脫離普通讀者,就可能造成尷尬;普通讀者想讀讀不懂,專業(yè)讀者可以直接讀理論而沒必要讀作品。C.

批評家小說中對時代、人事的理解特別有思考深度,是源于批評家具備了開闊的文學史視野和高深的理論修養(yǎng)。D.

文學史上評論寫得好、小說寫得也好的大有人在,比如魯迅、錢鍾書等,這可以作為新時代批評家寫小說是回歸傳統(tǒng)的依據。3.

下列各項中,不能支撐“批評家寫小說在文學生產上具有優(yōu)勢”的觀點的一項是(

)A.

房偉的《血色莫扎特》充滿了理性的理解和判斷,既展現了一代青年的成長史,也是幾十年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史。B.

路遙在準備寫《平凡的世界》時,開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長篇小說來閱讀,目的是獲得或強化自己的文學史視野。C.

張檸在《三城記》中用分類的方法,讓故事產生一種智性詼諧的效果,將當代文學的智性審美風格推向了新的高度。D.

錢鍾書《圍城》雖然也被有些人認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書袋”現象,但是卻沒有給普通讀者閱讀造成障礙。4.

批評家張檸說自己的寫作就是“蹲下在下面,把我的人物舉起來”。樹人中學文學社成員準備就這個話題對張檸進行采訪,下列不適合作為采訪要點的一項是(

)A.

評論家要穿上隱身衣寫小說,降低讀者的閱讀障礙,不能有意炫技。B.

評論家不能在讀者面前跑來跑去,不能有意識在作品中為人物代言。C.

評論家要恢復小說“寫人物”的傳統(tǒng)需要借鑒小說現實主義傳統(tǒng)。D.

評論家寫小說需要把自己強大的思想性帶給小說人物,以突出理性。5.

批評家身份對小說創(chuàng)作是一種促進,還是一種桎梏?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敬鸢浮?.C

2.C

3.B4.D

5.

示例一:是促進。①批評家寫小說,可以讓評論界與創(chuàng)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環(huán)。②批評家具有高度的文學自覺性,在小說的生產、傳播方面具有優(yōu)勢,有可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③當前小說創(chuàng)作現狀令人不滿,批評家有通過寫小說改變文學生態(tài)的雄心,可能為文學帶來新風氣。示例二:是桎梏。①批評家缺乏實際的創(chuàng)作經驗,“紙上談兵”的現象很多。②批評家寫小說容易出現“掉書袋”和炫技問題,可能會給讀者造成閱讀障礙。③批評家寫小說有可能會陷入誤區(qū),使作品思想性大于形象性?!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評論家寫小說只是局限在文學內部,所以成不了魯迅、托爾斯泰那樣的百科全書式的作家”錯,材料二說“在評論家李云雷看來,評論家跨界寫作小說,盡管仍局限于文學內部,盡管大家不敢奢望成為魯迅、托爾斯泰那樣百科全書式的作家,但這是一個可貴的嘗試”??梢姡渲欣钤评渍J為評論家不敢奢望成為魯迅、托爾斯泰那樣百科全書式的作家,但仍可以做一種嘗試。選項的說法強加因果。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分析和判斷的能力。C.“是源于批評家具備了開闊的文學史視野和高深的理論修養(yǎng)”強加因果,材料一說“批評家有開闊的文學史視野和高深的理論修養(yǎng),這些為他們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度自覺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梢?,原文只是說批評家開闊的文學史視野和高深的理論修養(yǎng)為他們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度自覺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并沒有說這是批評家小說中對時代、人事的理解特別有思考深度的來源。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B.路遙開列近百部長篇小說來閱讀,其目的是獲得或強化自己的文學史視野,他的做法表明他文學批評理論方面比不上批評小說家,也就是說,他不具有批評家寫小說在文學生產上具有的優(yōu)勢,所以不能支撐“批評家寫小說在文學生產上具有優(yōu)勢”的觀點。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的能力。D.“評論家寫小說需要把自己強大的思想性帶給小說人物,以突出理性”錯。由材料一說“張檸很清楚批評家寫小說可能存在的陷阱:思想性大于形象性。因此他是時時警惕的,他說自己的寫作就是‘蹲下在下面,把我的人物舉起來’”分析,“蹲下在下面,把我的人物舉起來”是說作為批評家的張檸寫小說時,他警惕小說思想性大于形象性,時刻做到形象性大于思想性,所以,采訪中“思想性帶給小說人物,以突出理性”的話題有悖于張檸的創(chuàng)作主張,所以不適合作為采訪要點。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考生可以認為“批評家身份對小說創(chuàng)作是一種促進”,也可以認為“批評家身份對小說創(chuàng)作是一種桎梏”,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如果認為是促進,理由如下:由“評論家寫小說,可以讓評論界與創(chuàng)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環(huán),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種獨特的文體——‘批評家小說’”可知,批評家寫小說,可以讓評論界與創(chuàng)作界更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環(huán)。由“從文學社會學的角度來說,文學包括生產、傳播和消費三個環(huán)節(jié)。批評家寫小說在文學生產上具有顯著優(yōu)勢。批評家有開闊的文學史視野和高深的理論修養(yǎng),這些為他們文學創(chuàng)作的高度自覺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可知,批評家具有高度的文學自覺性,在小說的生產、傳播方面具有優(yōu)勢,有可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由“房偉寫歷史小說,同樣有自己的明確訴求,他說正因為很多作家放棄了歷史題材的雄心,所以大部分陣地都已讓位于網絡作家,他想改變這個現狀”“作家圈受新歷史書寫影響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甚至是胡編亂造,遠離了歷史本身。房偉說:‘我看中國歷史小說越看越不滿意,而我自己因為研究工作,有機會接觸大量史料,所以我動手一試’”可知,當前小說創(chuàng)作現狀令人不滿,批評家有通過寫小說改變文學生態(tài)的雄心,可能為文學帶來新風氣。(2)如果認為是桎梏,理由如下:由“大眾普遍都有這種擔憂和質疑:擅長‘紙上談兵’的批評家能否經得起實踐檢驗。這種‘跨界’的接受差異中隱含著一種‘實踐’高于‘理論’的邏輯”可知,批評家缺乏實際的創(chuàng)作經驗,紙上談兵的現象很多。由“有些人擔心批評家寫小說可能會存在‘掉書袋’和炫技現象……。錢鍾書的《圍城》也被有些人認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書袋’現象,但是這并未影響普通讀者的閱讀與喜愛。張檸的《三城記》也涉及了很多文學理論,但都像鹽入水中一樣,化入了文學形象當中,不僅沒有給普通讀者造成閱讀障礙”可知,批評家寫小說容易出現“掉書袋”和炫技問題,可能會給讀者造成閱讀障礙。由“張檸很清楚批評家寫小說可能存在的陷阱:思想性大于形象性”可知,批評家寫小說有可能會陷入誤區(qū),使作品思想性大于形象性。(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春意掛上了樹梢蕭紅三月花還沒有開,人們嗅不到花香,只是馬路上融化了積雪的泥濘干起來。天空打起朦朧的多有春意的云彩;暖風如輕紗一般浮動在街道上,院子里。春末了,關外的人們才知道春來。春是來了,街頭的白楊樹躥著芽,拖馬車的馬冒著氣,馬車夫們的大氈靴也不見了,行人道上外國女人的腳又從長統(tǒng)套鞋里顯現出來。笑聲,見面打招呼聲,又復活在行人道上。商店為著快快地傳播春天的感覺,櫥窗里的花已經開了,草也綠了,那是布置著公園的夏景。我看得很凝神的時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著那樣小沿的帽子。“天真暖啦!走路都有點熱?!笨粗D過“商市街”,我們才來到另一家店鋪,并不是買什么,只是看看,同時曬曬太陽。這樣好的行人道,有樹,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閉起,一切春的夢,春的謎,春的暖力……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進去。聽著,聽著吧!春在歌唱……“大爺,大奶奶……幫幫吧!……”這是什么歌呢,從背后來的?這不是春天的歌吧!那個叫化子嘴里吃著個爛梨,一條腿和一只腳腫得把另一只顯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凍壞啦!大爺,幫幫吧!唉唉……”有誰還記得冬天?陽光這樣暖了!街樹躥著芽!手風琴在隔道唱起來,這也不是春天的調,只要一看那個瞎人為著拉琴而扭歪的頭,就覺得很殘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沒有。壞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無腿。世界上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著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趁早把他們消滅掉,免得在春天他們會唱這樣難聽的歌。汪林在院心吸著一支煙卷,她又換一套衣裳。那是淡綠色的,和樹枝發(fā)出的芽一樣的顏色。她腋下夾著一封信,看見我們,趕忙把信送進衣袋去?!按蟾庞质乔闀桑 崩扇A隨便說著玩笑話。她跑進屋去了。香煙的煙縷在門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滅。夜,春夜,中央大街充滿了音樂的夜。流浪人的音樂,日本舞場的音樂,外國飯店的音樂……七點鐘以后。中央大街的中段,在一條橫口,那個很響的擴音機哇哇地叫起來,這歌聲差不多響徹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會疑心是從玻璃發(fā)著震響。一條完全在風雪里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號叫起來。外國人!紳士樣的,流氓樣的,老婆子,少女們,跑了滿街……有的連起人排來封閉住商店的窗子,但這只限于年輕人。也有的同唱機一樣唱起來,但這也只限于年輕人。這好像特有的年輕人的集會。他們和姑娘們一道說笑,和姑娘們連起排來走。中國人混在這些鬟發(fā)人中間,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們又遇到她。她和另一個也和她同樣打扮漂亮的、白臉的女人同走……鬟發(fā)的人用俄國話說她漂亮。她也用俄國話和他們笑了一陣。中央大街的南端,人漸漸稀疏了。墻根,轉角,都發(fā)現著哀哭,老頭子,孩子,母親們……哀哭著的是永久被人間遺棄的人們!那邊,還望得見那邊快樂的人群。還聽得見那邊快樂的聲音。三月,花還沒有,人們嗅不到花香。夜的街,樹枝上嫩綠的芽子看不見,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樂的人們,不問四季總是快樂;哀哭的人們,不問四季也總是哀哭!1936年5月回憶哈爾濱生活(選自《蕭紅散文集》)6.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開頭段寫春意來到哈爾濱,營造了風暖人笑、花開草綠的春天氛圍。既照應題目,又為下文人物活動提供了必要的生活場景。B.

“有誰還記得冬天?陽光這樣暖了!街樹躥著芽!”這幾句單獨成段,不單純是對春天環(huán)境的描寫,而是充滿感情的文字。C.

看似繁華的中央大街竟有好些外國人,他們有別于眾多底層的國人,可以在這里盡情地享受春天,這正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哈爾濱在日偽統(tǒng)治下的社會現狀,令人心酸。D.

倒數第二段的“三月,花還沒有開,人們嗅不到花香”與上文呼應,形成反復,意在強調北方的春天花開得晚,人們還不能感受到濃濃的春意。7.

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用自然的春意帶動兩類人的活動:“快樂的人”逛街,說笑,唱歌;“哀哭的人”乞討,哀哭。它把自然景物和社會現狀恰好地融合在一起。B.

本文除了多用對比和描寫之外,在表達方式上還運用了夾敘夾議的寫法,在展現幾個場景的同時,自然穿插議論,突出感情。C.

文章以時間為順序組織材料,思路清晰,結構謹嚴,展現了哈爾濱的白天和黑夜的不同場景,但重點不同,白天著重描寫“面”,黑夜則著重描寫“點”。D.

本文的語言很有韻味,質樸之中不乏清麗,如“暖風如輕紗一般浮動在街道上,院子里”,運用通感,從視覺的角度寫觸覺感知的暖風,使風的形象生動起來。8.

文章以“春意掛上了樹梢”為題,請談談這個題目的豐富意蘊。9.

對于蕭紅這篇散文所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讀者們的看法各異,有人感受到了作者對人生的樂觀和豁達,有人則認為作者過于消沉和悲觀。請結合文中兩處劃線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答案】6.D

7.C

8.

①展現了季節(jié)和自然景色的特點,富有生機和活力;②和文中底層民眾的生活形成對比,反襯了大部分國人的悲慘生活境遇;③富有象征意味,表達了作者對人間春意的時喚,點明了文章的主旨,表達出作者對民眾的悲憫情懷。

9.①前一句話看似冷酷無情,實則飽含對不幸者深切的同情,有憤世嫉俗的味道;②后一句看似對事實的認命,“快樂的人們”不分四季享受快樂,“哀哭的人們”不論四季難逃苦難,實則寫出作者對世態(tài)人情的洞察和對人們悲苦生活的感傷,心懷一種悲天憫人的善良;③這兩句議論性的話語字面上的意思會讓人感到消極和悲傷,這是作者分別針對白天和夜晚所見到的情景而抒發(fā)的感慨,觸景傷懷,有意為之,能收到一種反諷的效果,同時通過描繪春天的生機和活力,表達了對生命的贊美和對未來的希望。情感態(tài)度實則是積極樂觀的。【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D.“意在強調北方的春天花開得晚,人們還不能感受到濃濃的春意”錯,“三月,花還沒有,人們嗅不到花香”這段話的反復出現有更深的意味,并非強調北方的春天花開得晚,而是暗示春天已到,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到春的氣息,喻指北方的人們依舊過著痛苦的生活。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白天著重描寫‘面’,黑夜則著重描寫‘點’”錯,點面錯位了,應該是白天著重描寫“點”,寫個體,如汪林;黑夜則著重描寫“面”,寫群體,如年輕人。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分析標題含義和作用的能力。①開頭和主體部分照應題目,點出春意,“陽光這樣暖了!街樹躥著芽”,展現了季節(jié)和自然景色的特點,樹發(fā)芽,草綠了,富有生機和活力;②春天是美好的,給人融融暖意,但和文中底層民眾的生活形成對比,化子吃著爛梨,一條腿和一只腳腫的,反襯了大部分國人的悲慘生活境遇,瞎人摸不到春天,壞了腿的人走不到春天;③春天具有象征比喻意味,作者希望人間如大自然的春意般掛上樹梢,可是“三月,花還沒有,人們嗅不到花香”,委婉含蓄地表達了情感,點明了主旨——悲憫情懷?!?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把握能力。第①處是憤激而沉痛的反語,也隱含對造成這種不公的社會現實的不滿、不平,看似冷酷無情,實則飽含對不幸者深切的同情,有憤世嫉俗的味道;結尾處與標題貌似相矛盾,卻能收到一種隱微的反諷效果,這正是作家的高明之處,造成“期待落空”的效果,讓讀者深深思考,獲得全新的審美體驗。作者以暖寫冷、先揚后抑,用飽含憂慮的筆觸書寫了“春意”下的不平等,表現出自然的春意悄然而至,人間卻冰火兩重天,呼吁真正的人間春意掛滿樹梢;兩處畫線句表達方式為議論,表面看會讓人感到消極,其實這些負面情緒也來自上文,作家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極不協(xié)調的哈爾濱春日街景圖,將兩種很不協(xié)調的情景同時展現,通過對比,寫出了社會的冷酷,也反襯出了下層人民的辛酸和痛苦。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先公太中①,諱瑜,字伯溫。前后五得任子,以均諸父子孫。所得俸錢,分贍親戚之貧者。伯母劉氏寡居,公奉養(yǎng)甚至。其女之夫死公迎從女兄以歸教養(yǎng)其子均于子侄。時小官祿薄,克己為義,人以為難。公慈恕而剛斷。平居與幼賤處,惟恐有傷其意;至于犯義理,則不假也。娶侯氏。侯夫人事舅姑,以孝謹稱。與先公相待如賓客。先公賴其內助,禮敬尤至。而夫人謙順自牧,雖小事未嘗專,必稟而后行。仁怒寬厚,撫愛諸庶,不異己出。從叔幼孤,夫人存視,常均己子。治家有法,不嚴而整,不喜笞撲奴婢,視小臧獲如兒女。諸子或加呵責,必戒之曰:“貴賤雖殊,人則一也。汝如是大時,能為此事否?”先公凡有所怒,必為之寬解。唯諸兒有過,則不掩也。常曰:“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過,而父不知也?!狈蛉四凶恿耍嫖┒?,其愛慈可謂至矣,然于教之之道,不少假也。才數歲,行而或踣,家人走前扶抱,恐其驚啼,夫人未嘗不呵責,曰:“汝若安徐,寧至踣乎?”飲食常置之坐側。嘗食絮羹,即叱止之,曰:“幼求稱欲,長當何如?”故頤兄弟平生于飲食、衣服無所擇,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與人爭忿,雖直不右,曰:“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奔吧蚤L,常使從善師友游。雖居貧,或欲延客,則喜而為之具?!兑链ㄎ募ぞ戆恕罚ü?jié)選)材料二: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誠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鬃釉疲骸吧俪扇籼煨?,習慣如自然?!笔且?。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闭\哉斯語!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寵者,蚤欲以厚之,更所以之。共叔之死,母實為之。越王之殘,父實使之。劉表之傾宗覆族,袁紹之地裂兵亡,可為靈龜明鑒也?!额伿霞矣枴ぞ硪弧罚ü?jié)選)【注】①本文為程頤所述,程珦為程頤之父。太中:太中大夫的官職。10.

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其女之夫死A公B迎從女C兄D以歸E教F養(yǎng)G其子H均于子侄11.

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至,周到,與《過秦論》“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和《與妻書》“吾至愛汝”的“至”意義和用法均不相同。B.

從叔,即父親的堂弟,古代用“從”表示宗族中次于至親的親屬關系,“薛蟠之從弟薛蝌”中的“從弟”即堂弟。C.

翻,用作副詞,反而,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的“翻”意義和用法相同。D.

矜,憐憫,同情,與《陳情表》中“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矜憫愚誠,聽臣微志”“矜”意思相同。12.

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程珦當時官職較低,所得的俸祿并不多,卻能約束自己,幫助他人,大家認為十分難得。B.

母親把年幼的奴仆當成兒女,反對呵斥奴仆,是因為她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C.

程頤兄弟年幼時吃羹湯要加上鹽、梅等調料,母親嚴正地指責他們過分耽于口腹之欲了。D.

顏之推列舉共叔段、劉表、袁紹等例子,都是為了說明偏愛某一個孩子反而會害了孩子。13.

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平居與幼賤處,惟恐有傷其意;至于犯義理,則不假也。(2)曰:“汝若安徐,寧至踣乎?”飲食常置之坐側。14.

選文中程母教育子女的理念方法和《顏氏家訓》所論及的有何相似之處?請結合材料分析?!敬鸢浮?0.

AEH

11.D12.B

13.

(1)平常與年紀小或地位低賤的人相處,唯恐傷害他們的自尊,可是對于他們違犯義理的行為則不輕易饒恕。(2)母親說:“你如果慢慢走,怎么會跌倒?”用餐時,總把我們倆放在自己的座位邊上。

14.

①都主張對孩子們要一視同仁,不能有所偏寵;②都主張對孩子的生活習慣要嚴格要求,如飲食有節(jié)制等;③都主張從小開始教育孩子,不因孩子年紀小而有所溺愛;④都主張在孩子犯錯時應加以訓誡教導。【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伯母劉氏的女兒丈夫不幸過世,先父就把她接回娘家,并教養(yǎng)她的子女,與自己的子侄一樣(對待她)?!捌渑蛩馈敝髦^句,其后A處斷開;“迎從女兄以歸”與“教養(yǎng)其子”是“公”的兩個行為做法,各自后面EH處斷開。故選AEH?!?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文言實詞、虛詞意義、用法的能力。A.正確。形容詞,周到;介詞,到……時候;副詞,非常。句意:先父奉養(yǎng)她無微不至。/到秦始皇的時候,他奮力發(fā)展六世遺留下來的功業(yè)。/我非常喜歡你。B.正確。C.正確。句意:本該訓誡的,反而加以獎勵。/回來物是人非,我反而像爛柯之人。D.錯誤。憐憫,同情;看重、推崇;憐憫,同情。句意:頑劣愚鈍的孩子也應該予以同情和憐惜。/本來就是為了仕途通達,看重個人的名節(jié)。/希望陛下能憐憫我的愚昧誠心,允許我完成這個小小的心愿。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她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錯誤,母親的原話是“貴賤雖殊,人則一也”,可見,她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地位是有貴賤之分的。故選B?!?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幼賤”,年紀小或地位低賤的人;“至于”,對于;“假”,寬恕,饒恕。(2)“徐”,慢慢走;“寧”,怎么,哪里,難道,表反問語氣;“踣”,跌倒;“置之坐側”,省略句,置之(于)坐側?!?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①由原文“撫愛諸庶,不異己出。從叔幼孤,夫人存視,常均己子”“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可知,都主張對孩子們要一視同仁,不能有所偏寵;②由原文“嘗食絮羹,即叱止之”“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誠翻獎,應呵反笑,至有識知,謂法當爾”可知,都主張對孩子的生活習慣要嚴格要求,如飲食有節(jié)制等;③由原文“才數歲,行而或踣,家人走前扶抱,恐其驚啼,夫人未嘗不呵責”“孔子云:‘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且?。俗諺曰:‘教婦初來,教兒嬰孩?!\哉斯語”可知,都主張從小開始教育孩子,不因孩子年紀小而有所溺愛;④由原文“唯諸兒有過,則不掩也”“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可知,都主張在孩子犯錯時應加以訓誡教導。參考譯文:材料一:先父官拜太中大夫,名珦,字伯溫。曾因高祖父的蔭庇前后五次得到官職,都分給了伯父、叔父的子孫。所得到的俸祿,都分給親族中貧苦的人。伯母劉氏寡居,先父奉養(yǎng)她無微不至。伯母劉氏的女兒丈夫不幸過世,先父就把她接回娘家,并教養(yǎng)她的子女,與自己的子侄一樣(對待她)。此時他官職小俸祿少,能夠克己行義,人都認為難能可貴。先父生性慈愛寬恕,但剛決果斷。平常與年紀小或地位低賤的人相處,唯恐傷害他們的自尊,可是對于他們違犯義理的行為則不輕易饒恕。先父娶侯家女為妻。侯夫人事奉公婆,非常孝順,為人所稱道。她與先父相敬如賓。先父也倚重她處理家內事務,對她十分敬重有禮。而夫人待人接物謙恭和順,就算小事也不曾專擅,一定稟告之后才做。夫人性情仁恕寬厚,撫養(yǎng)小妾所生的子女就像親生一般。我的堂叔自幼失去父母,夫人照顧他,就像照顧自己兒子一樣。夫人治家頗有法度,不嚴厲而家道自然齊整,不喜歡鞭打奴仆,看待年輕的奴仆像自己兒女一般。自己兒女如果怒聲責罵他們,她一定會告誡說:“地位貴賤雖然有別,但同樣是人。你像他們這么大的時候,能做這些事嗎?”每當先父生氣時,夫人一定從旁寬慰勸解。但當兒女犯了過錯,從不加遮掩,她常說:“子女之所以不賢,大多因為做母親的掩飾過錯,使父親不知道,(以致無法及時勸誡教導)?!狈蛉松肆鶄€兒子,但只活下我們兄弟倆,所以特別疼愛我倆,但對于我們的教育,沒有一點點放松。我們小時候,走路跌倒,家人趕前扶抱,恐怕孩子受驚啼哭,夫人未曾不怒聲責罵:“你如果慢慢走,怎會跌倒?”用餐時,總把我倆放在自己的座位邊上,以便隨時教育。我們愛吃味道鮮美的羹湯,就叱責禁止說:“小時候就老是要滿足欲望,長大了那還得了?”所以我們兄弟一生對于飲食、衣服從不講求精美享受,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夫人教育出來的。我們與人爭吵,縱然有理,夫人也不袒護,她說:“我只擔心你們遇事不能遷就而已,從不擔心你們有理不得伸張。”等我們長大了,常讓我們跟隨良善的師友交往學習。雖然家中貧窮,如果需要請客,還是高興地幫我們準備。材料二:我看世上有些父母,對子女不加以教誨,而只是一味溺愛,常常不以為然。他們對子女的飲食起居、言行舉止,任其為所欲為,本該訓誡的,反而加以獎勵,本該呵責的,反而一笑了之,等到孩子懂事以后,還以為按照道理本當如此。子女驕橫輕慢的習性已經養(yǎng)成了,這時才去管教、制止,即使將他們鞭抽棍打至死,也難以樹立父母的威信;父母的火氣一天天增加,子女對父母的怨恨也越來越深。這樣的子女長大成人以后,終將是道德敗壞??鬃诱f:“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边@是很對的。俗話說:“教育媳婦要從剛進門的時候開始,教育孩子要從嬰兒的時候開始。”這話確實很有道理。人們疼愛自己的孩子,很少能做到一視同仁,從古到今,這方面的弊端太多了。賢能俊秀的孩子固然值得賞識和喜愛,頑劣愚鈍的孩子也應該予以同情和憐惜。那些有偏寵之心的人,雖然本意是想厚待自己偏愛的孩子,卻反而因此害了他。共叔段的死,實際上是他母親造成的。而趙王如意的被殺,則是他的父皇促成的。劉表的宗族傾覆,袁紹的兵敗地失,都可以作為靈應的龜兆和明亮的鏡子,為后人提供借鑒。(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送賈校書東歸寄振上人①李益北風吹雁數聲悲,況指前林是別時。秋草不堪頻送遠,白云何處更相期。山隨匹馬行看暮,路入寒城獨去遲。為向東州故人道,江淹②已擬惠休詩③。[注]:①賈校書:即賈弇(yǎn),曾任校書郎。振上人:詩僧法振,作者詩友,當時居于“東州”。②江淹:南朝梁詩人,曾模仿惠休《怨詩行》而作《休上人怨別》?;菪荩耗铣?、齊間詩人,原為僧。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北風勁吹、大雁悲鳴,詩歌開篇便從觸覺與聽覺角度渲染出送別時的傷感氛圍。B.

詩歌第三句與姜夔《揚州慢》中的“廢池喬木,猶厭言兵”采用了相同的寫法。C.

詩人認為,分別之后友人會像浮云一樣行蹤不定,二人何處再相見就難以預期。D.

頸聯描述詩人匹馬獨行返城時倍感寒冷的情景,烘托出與友人別后的孤獨冷寂。16.

教材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的學習任務中有關于擬寫“短視頻拍攝腳本”的要求,學校計劃將本詩拍攝成一個短視頻,請你擬寫第八句的視頻拍攝腳本。根據詩歌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完成下面表格。分鏡頭腳本(時長20秒)場景靜夜擬詩音樂特點__________遠鏡頭__________特寫鏡頭__________視頻解說(可從內容、情感角度解說;不超過60字)__________【答案】15.D

16.

①.

抒情低沉、略帶傷感(低沉、傷感)

②.

暮色,前林送別(雁、山、馬)

③.

李益提筆伏案寫詩(沉吟、嘆息)

④.

江淹曾模仿惠休作詩,此時李益以江淹自比仿照振上人的詩創(chuàng)作,表現出對振上人詩作的贊賞與對他的思念(寫詩背景及情感)。【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D.“詩人匹馬獨行返城時倍感寒冷”錯,頸聯意思是,眼看友人遠去,山巒隨著馬匹行進,天色已晚,道路延伸進寒冷的城池,而我還獨自一人遲遲沒有離去?!吧诫S匹馬”“路入寒城”寫的是友人行為。故選D。【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合理想象的能力。教材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的單元學習任務中有關于擬寫“短視頻拍攝腳本”的要求,考生需要對腳本的寫作要求有所了解。填寫表格涉及的能力要求有信息篩選和概括、文本內容的理解與表達,意思相近即可。尾聯意思是,我已經有了像謝惠休那樣的離別之情,我將告知東州的故友,訴說我心中的感慨。詩人要伏案寫詩抒發(fā)對振上人詩作的贊賞與對他的思念,故背景音樂應該是低沉抒情的,滿含著思念之情、傷感之意;遠鏡頭多為遠處、空間范圍大的場景,此處應該把離別的時間“暮色”、地點“前林”作為背景,鏡頭包括雁、山、馬等場景。特寫鏡頭應為某一細部的鏡頭,也就是語言上的細節(jié)描寫,此處細節(jié)場景就是李益提筆伏案寫詩;視頻解說,可以介紹李益寫詩的背景及李益內心的情感,即江淹曾模仿惠休作詩,此時李益以江淹自比仿照振上人的詩創(chuàng)作,表現出對振上人詩作的贊賞與對他的思念。(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桂枝香·金陵懷古》中,王安石以澄江翠峰、殘陽西風展現金陵黃昏秋景,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為畫面增添明麗色彩。(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樂聲已停,聽眾卻仍久久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中,側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藝的高超。(3)人們常用“青眼相加”表示對人喜歡或尊敬,“青眼”的故事源自阮籍。古代文人也常常借用這個典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如黃庭堅《登快閣》“__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p>

①.

彩舟云淡

②.

星河鷺起

③.

東船西舫悄無言

④.

唯見江心秋月白

⑤.

朱弦已為佳人絕

⑥.

青眼聊因美酒橫【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彩、鷺、舫、唯、聊。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美在任何的地方,即使是古老的城外,一個輪船碼頭的上面。等船,在劃子上,在暮秋夜里九點鐘的時候。有一點冷的風。天,與江,都暗了;不過,仔細的看去,江水還(①)著黃色。中間所(②)著的一條深黑,那是江的南岸。岸上的房屋是一排黑的輪廓。一條躉船在四五丈以外的地點。模糊的電燈,平時令人不快的,在這時候,在這條躉船上,反而,不僅是悅目,簡直是美了。在它的光圍下面,聚集著一些人形的輪廓。不過,并聽不見人聲,像這條劃子上這樣。忽然間,在前面江心里,有一些黝黯的帆船順流而下,沒有聲音,像一些巨大的鳥。一個商埠旁邊的清晨。幾大片魚鱗般的云(③)在淺碧的天空里。山嶺(④)著古銅色的衣,褶痕是大有畫意的。水汽騰上有兩尺多高。有幾只肥大的鷗鳥,它們,在陽光之內,暫時的閃白。月亮是在左舷的這邊。顏色十分清潤的,是遠洲上的列樹,水平線上的帆船。江水由船邊的黃到中心的鐵青到岸邊的銀灰色。有幾只小輪在噴吐著煤煙:在煙囪的端際,它是黑色;在船影里來,淡青,米色,蒼白;在斜映著的陽光里,棕黃。清晨時候的江行是色彩的。18.

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的文字,最恰當的一項是(

)A.

①飄

②橫

③布

④披

B.

①浮

②橫

③粘

④披C.

①飄

②畫

③布

④裹

D.

①浮

②畫

③粘

④裹19.

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寫成“美在古老的城外,一個輪船碼頭的上面,乃至任何的地方”,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20.

文中畫橫線的部分“黃”“青”兩字后面都可以加逗號,作者卻有意不加,為什么?【答案】18.B

19.

①原句更能突出觀察的立足點是“輪船碼頭的上面”。②原句將鏡頭由遠逐漸拉近,更具有畫面感、空間感。

20.

參考答案:這是因為:句子不加逗號,語氣更連貫、更順暢,更能摹繪出江面上幾種色彩緊密相連的情景?!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詞語的能力。飄:隨風擺動或飛舞。?。浩谝后w表面。這里是說“江水”,用“浮”合適;橫:與水面平行的。畫:(用圖畫)裝飾。這里是說江岸與水面平行,擋在江水中間,用“橫”合適。粘:附著在別的東西上。布:陳設;設置。這里說的是云貼在天空中的樣子,用“粘”合適;披:蓋或搭在肩上。裹:包。這里是說古銅色附著在山嶺上,只是在山嶺的表面,用“披”合適。故選B。【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效果的能力。①原句用“即使”表明后面是列舉,把“一個輪船碼頭的上面”后置,起到強調作用,更能突出觀察的立足點是“輪船碼頭的上面”。②原句先說美在“任何的地方”,再列舉特殊,寫出“城外”,再具體到“一個輪船碼頭的上面”,這樣將鏡頭由遠逐漸拉近,最后突出重點,更具有畫面感、空間感?!?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標點符號的能力。逗號起到停頓作用,如果加上逗號,需要有兩處停頓,句子變成三個短句;而不加逗號,不用停頓,語氣是連貫的,一氣呵成,更順暢,句子寫的是江水由近到遠的色彩變化,實際上江水是一體的,色彩也并不能截然分開,界限分明,不加逗號更能摹繪出江面上幾種色彩緊密相連的情景。(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在“兩小兒辯日”的故事中,關于太陽是早晨更近還是中午更近,兩小兒各執(zhí)一詞,使得孔子“不能決也”。今天我們從科學角度來分析。一小兒是

推斷太陽遠近,并不可靠。太陽升起時,以樹木、房屋和一小角天空為背景,背景之小可襯托出太陽之大;加上天空較暗,也使得太陽看上去要大一點。到了中午,太陽以遼闊的天空為背景,就顯得小了。另一小兒則是根據體感的涼熱來推斷,同樣不可靠。

,直射熱量比較高,所以人們覺得熱,而早晨太陽斜射大地,加上夜里地面熱量已消散,所以人們覺得涼快。那么,太陽到底什么時候離觀測者更近?可以肯定的是,觀測者在地球上的位置會影響測算結果;而地球自轉的同時也在公轉,會使得觀測者與太陽的距離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茖W家經過多次精確測算最終得出的結論,可大致表述為:在同一觀測點,有些時期太陽早晨比中午更近,

,情況不能一概而論。21.

下列句子中的“肯定”和文中加點的“肯定”,含義相同的一項(

)A.

由于難以肯定,所以我較為相信,開始是六先令,后來是七先令。B.

她猜測同桌的那只鉛筆盒來自遙遠的大城市,而價錢肯定非同尋常。C.

衷心感謝評委會對我在發(fā)現青蒿素及其治療功效等方面貢獻的肯定。D.

“修辭立其誠”,這句話雖是兩千年以前講的,現在仍應加以肯定。22.

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敬鸢浮?1.A

22.

①根據太陽的大小/根據視覺上的大??;②中午太陽直射大地;③有些時期則相反/有些時期比中午更遠【解析】【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不同語境中詞語含義的能力。加點的“肯定”表示“確定”。A表示“確定”;B.一定,無疑問;C.表示承認、認可;D.承認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實性。故選A?!?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①此處要寫一個小兒推斷的根據,由“太陽升起時……背景之小可襯托出太陽之大……到了中午……就顯得小了”,可見這是說看到的太陽的大小并不準確,與背景等有關,可見一小兒是“根據太陽的大小/根據視覺上的大小”來推斷的;②此句與“早晨太陽斜射大地”相對,且要照應“直射”,可見是中午的太陽,可填:中午太陽直射大地;③由后文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可知,此句與“有些時期太陽早晨比中午更近”意思相對,句式一致,可填:有些時期則相反/有些時期比中午更遠。四、寫作(60分)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感性主義者說,擺脫思想去感受愛吧,人的幸福只來源于情感。奧地利哲學家哈耶克說:“理性是一種力量,它超越了每一種感情,使我們能夠把握自己,把握每一刻的價值。”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