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第六課《老子》四章一、語言文字運用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B)A.①埏埴以為器埴:黏土②自伐者無功伐:討伐B.①跨者不行跨:躍、越過②自矜者不長矜:夸耀C.①曰余食贅行行:同“形”,形體②自勝者強強:強壯D.①鑿戶牖以為室戶牖:門窗②自知者明知:知識【解析】A項,②自伐者無功,意思是“夸耀自己的人沒有功勞”。伐:夸耀。C項,②自勝者強,意思是“能克制自己的弱點才算剛強”。強:剛強、果決。D項,②自知者明,意思是“了解自己才算聰明”。知:了解。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D)A.當其無,有車之用其安易持B.故有之以為利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C.死而不亡者壽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D.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解析】A項,兩個“其”都是代詞,代事物。B項,兩個“之”均為代詞,“它,它們”的意思。C項,兩個“而”都是連詞,表轉折關系,是“但是、卻”的意思。D項,兩個“也”都是語氣詞,前者用在句中,表停頓;后者用在句尾,表示判斷和肯定。3.下列各項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C)A.其脆易泮B.起于累土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曰余食贅行【解析】A項“泮”同“判”,分離。B項“累”同“蔂”,土筐。D項“行”同“形”。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D)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B.民之從事C.自見者不明D.是以圣人欲不欲【解析】A項,古義:走不遠。今義:不可以,不被允許。B項,古義:做事。今義:做,投身到(事業(yè)中去);(按某種辦法)處理。C項,古義:不能明察。今義:不理解,不明白;不賢明;不明顯。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第六十四章中體現(xiàn)“很遙遠的行程,是從腳下那一小步走出來的”一句是:“_千里之行__,_始于足下__?!?2)《老子》認為“了解別人的人是智慧的,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通達的”兩句是:“_知人者智__,_自知者明__?!?3)《老子》闡述了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認為大的東西無不從細小的東西發(fā)展而來的句子:“_合抱之木__,_生于毫末__。”6.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春秋戰(zhàn)國時,淮河流域是老莊思想發(fā)源地。唐朝皇帝因和道教鼻祖老子李耳同姓,__①__,于是,老子故里亳州成為全國道教祭祀中心。據(jù)《亳州志》記載,州城中有寥陽萬壽宮、玉清萬壽宮,均祀老子。__②__:唐高宗李治曾親自“如亳州,祀老子,追號太上玄元皇帝”,后又冊封老君妻為“先天太后”,命令王公百官皆習《老子》;唐玄宗李隆基“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均見史州《皖志綜述》)。從現(xiàn)有史料看,早期道教建筑一般也遵循傳統(tǒng)的殿堂、樓閣、壇廟建筑所遵循的“禮制”,但在內(nèi)部環(huán)境處理上,融入自家倡導的陰陽五行、冶煉丹藥、學道成仙等。這些思想,__③__,又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原因是道教起源于中國遠古的巫祝?!敬鸢浮縚①推崇道教__②其他唐帝王也重視道教__③既有濃重的迷信色彩__7.將下面幾句話改寫成一個單句。要求不遺漏信息,可以適當增減個別詞語。①函谷關是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②函谷關是當年老子著寫《道德經(jīng)》的地點。③3月30日,1萬名中學生齊聲吟誦《道德經(jīng)》。④這次活動旨在紀念道家始祖老子誕辰2581年。⑤這一活動在河南省靈寶市函谷關景區(qū)內(nèi)的老子文化廣場上進行。【答案】_3月30日,1萬名中學生為紀念道家始祖老子誕辰2581年,在河南省靈寶市當年老子著寫《道德經(jīng)》的地點及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函谷關景區(qū)內(nèi)的老子文化廣場上齊聲吟誦《道德經(jīng)》。__二、文言文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材料一: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選自《老子》)材料二:是故君子之求勝也,以推讓為利銳,以自修為棚櫓;靜則閉嘿泯之玄門,動則由恭順之通路。是以戰(zhàn)勝而爭不形敵服而怨不構若然者悔吝不存于聲色夫何顯爭之有哉!彼顯爭者,必自以為賢人,而人以為險诐者。實無險德,則無可毀之義。若信有險德,又何可與訟乎!險而與之訟,是柙兕而攖虎,其可乎?怒而害人,亦必矣?!兑住吩唬骸半U而違者,訟,訟必有眾起。”《老子》曰:“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是故君子以爭途之不可由也。是以越俗乘高,獨行于三等之上。何謂三等?大無功而自矜,一等;有功而伐之,二等;功大而不伐,三等。愚而好勝,一等;賢而尚人,二等;賢而能讓,三等。緩己急人,一等;急己急人,二等;急已寬人,三等。凡此數(shù)者,皆道之奇,物之變也。三變而后得之,故人未能遠也。夫唯知道通變者,然后能處之。是故孟之反以不伐獲圣人之譽,管叔以辭賞受嘉重之賜。夫豈詭遇以求之哉?乃純德自然之所合也。彼君子知自損之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為損,故一伐而并失。由此論之,則不伐者伐之也;不爭者爭之也;讓敵者勝之也;下眾者上之也。君子誠能睹爭途之名險,獨乘高于玄路,則光暉煥而日新,德聲倫于古人矣。(選自《人物志·釋爭》)8.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CFI)是以戰(zhàn)勝eq\x(A)而爭eq\x(B)不形eq\x(C)敵服eq\x(D)而怨eq\x(E)不構eq\x(F)若然者悔eq\x(G)吝eq\x(H)不存于聲色eq\x(I)夫何顯eq\x(J)爭之有哉!【解析】“敵服而怨不構”與“戰(zhàn)勝而爭不形”結構一致,故“戰(zhàn)勝而爭不形”單獨成句,前后斷開,即C、F處斷開;“于聲色”是后置狀語,其后應斷開,“夫”是發(fā)語詞,前面應斷開,即I處斷開。9.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C)A.“以推讓為利銳”與“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兼愛》)兩句中的“以”用法相同。B.“是故君子以爭途之不可由也”與“為仁由己”(《論語》)兩句中的“由”意思不同。C.“賢而能讓”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諫逐客書》)兩句中的“讓”意思相同。D.“凡此數(shù)者”與“范增數(shù)目項王”(《鴻門宴》)兩句中的“數(shù)”意思不同?!窘馕觥績删渲械摹白尅币馑疾煌?。謙讓/推辭,拒絕。句意:賢能又能謙讓別人/因此,泰山不拒絕泥土。10.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A.老子認為彎曲與保全,委屈與伸直,低洼與盈滿,破舊與更新,少取與多得等之間都具有辯證關系。B.君子追求勝利時,堅持推讓的原則,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安靜時堅守寂然不語,行動時遵從恭敬順從。C.君子如果能夠做到“功大而不伐”“急己寬人”,便能夠超越世俗登至高處,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D.材料二舉孟之反受圣人稱贊與管叔受嘉重的例子,說明了君子懂得自我貶損能夠獲得益處的道理?!窘馕觥俊罢f明了君子懂得自我貶損能夠獲得益處的道理”錯,孟之反與管叔沒有自我貶損,不能說明君子的自我貶損會獲得益處。11.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譯文:_不自我顯露,因此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因此能彰顯;不自我夸耀,因此能有功;不自高自大,因此能得到敬重。(“自見”,自我顯露;“伐”,夸耀;“長”,得到敬重。)__(2)實無險德,則無可毀之義。若信有險德,又何可與訟乎!譯文:_(如果他)確實沒有背棄道德,那么就沒有可以詆毀的道理。如果確實背棄了道德,又何必與他爭論呢!(“險德”,背棄道德;“信”,確實;“訟”,爭論。)__12.君子不爭的原因有哪些?請根據(jù)文本簡要概括。【答案】_①不與人爭,天下才沒有與自己相爭的人。②不與人爭會使對手屈服而不構成怨恨。③與人相爭的道路兇險,會受到傷害。④不與人爭反能收到爭的效果。__【參考譯文】材料一:委曲反而可以保全,屈枉反而可以伸直,低下反而可以盈滿,破舊反而可以更新,少了反而可以得到,多了反而變得疑惑。所以圣人守道,以作為天下的法則。不自我顯露,因此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因此能彰顯;不自我夸耀,因此能有功;不自高自大,因此能得到敬重。正因為不和人爭,所以全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爭。古時候所謂“委曲求全”這樣的話,難道是假的么?實在應該維護遵守并以此為方向才對!材料二:因此君子追求勝利,把推辭和謙讓作為鋒利的武器,把自我修養(yǎng)作為敵樓與大盾,安靜時則關閉寂然不語的大門,行動時則遵從恭敬順從的通行之路。所以他能取勝而不(與人)形成競爭,使對手屈服而不結怨恨。如果是這樣,災禍就不會顯現(xiàn)在聲音和臉上,又怎么會發(fā)生公開的競爭呢!那些公開與人競爭的人,一定是自以為是賢人,而別人卻認為他是邪惡不正的人。(如果他)確實沒有背棄道德,那么就沒有可以詆毀的道理。如果確實背棄了道德,又何必與他爭論呢!與陰險的人爭論,就好像把犀牛關進籠中和迫近被逼到絕路上的老虎一樣,這怎么可以呢?如果這樣,他們就會發(fā)怒而害人,這是必然的?!吨芤住氛f:“陰險而違背常規(guī)的人爭論,必然引起眾人和他爭論?!薄独献印氛f:“只有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才沒有誰能與他爭?!彼跃诱J為競爭之路不可行啊。因此要超越世俗登至高處,獨自行走在三等之上。什么是三等?沒有大功卻自我夸耀,是一等;有功而自我夸耀,是二等;立有大功卻不自夸,是三等。愚鈍卻爭強好勝,是一等;賢能又能推崇別人,是二等;賢能又能謙讓別人,是三等。對自己寬松對別人嚴格,是一等;對自己和別人都嚴格,是二等;對自己嚴格對別人寬松,是三等。所有的這幾等,都是爭和讓道理的具體表現(xiàn),從而使事物結果發(fā)生變化。經(jīng)過三等變化之后而掌握了這個道理,所以沒有人能夠趕得上。只有知道道理通曉變化的人,才能夠處在上等的位置。所以孟之反因為不自夸受到孔子的稱贊,管叔因為推辭賞賜受到重重的嘉獎。怎么能說這些是用不正當?shù)氖侄潍@取的呢?這是純正的道德在內(nèi)部自然而發(fā)又與爭讓變化的道理吻合啊。那些君子知道自我貶損是有益的,所以能做一件事而收到兩種好的結果,小人不知道自滿會招致?lián)p失,所以一次自我夸耀會失去雙倍的東西。由此而論,不自夸卻受到夸贊;不爭名奪利卻收到爭的效果;謙讓對手卻能夠戰(zhàn)勝他;處在眾人之下,最終卻在眾人之上。君子如果能夠看到與人競爭的道路之兇險,獨自踏上玄妙的道路,就會光輝四射而獲得日新月異的進步,得到的賢德之名能夠與古人媲美。(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材料一: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節(jié)選自《老子·第二十章》《老子·第三章》)材料二:魏武侯問于李克曰:“吳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對曰:“數(shù)戰(zhàn)而數(shù)勝?!蔽浜钤唬骸皵?shù)戰(zhàn)數(shù)勝,國之福。其獨以亡,何故也?”對曰:“數(shù)戰(zhàn)則民罷,數(shù)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則國不亡者,天下鮮矣。驕則恣,恣則極物;罷則怨,怨則極慮。上下俱極,吳之亡猶晚矣!”令尹子佩請飲莊王,莊王許諾。子佩之強臺,莊王不往。明日,子佩跣揖,北面立于殿下,曰:“昔者君王許之,今不果往,意者,臣有罪乎?”莊王曰:“吾聞子具于強臺。強臺者,南望料山,以臨方皇,左江而右淮,其樂忘死。若吾薄德之人,不可以當此樂也,恐留而不能反?!背赏鯁栒谝瑢υ唬骸笆怪畷r,而敬順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蓖踉唬骸皯衷眨跞撕?!”尹佚曰:“天地之間,四海之內(nèi),善之則吾畜也,不善則吾儺(即‘仇’)也。昔夏商之臣,反仇桀紂而臣湯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歸神農(nóng),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無懼也?”晉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請擊之。莊王曰:“先君之時,晉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晉伐楚是孤之過也若何其辱群大夫?”曰:“先臣之時,晉不伐楚。今臣之身,而晉伐楚,此臣之罪也。請三擊之?!睍x人聞之曰:“君臣爭以過為在己,不可伐也。”夜還師而歸。(節(jié)選自《淮南子·道應訓》,有刪改)1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相應的序號寫在答題卡上。(DHM)及eq\x(A)孤eq\x(B)之eq\x(C)身eq\x(D)而eq\x(E)晉eq\x(F)伐eq\x(G)楚eq\x(H)是eq\x(I)孤eq\x(J)之eq\x(K)過eq\x(L)也eq\x(M)若eq\x(N)何eq\x(O)其eq\x(P)辱eq\x(Q)群eq\x(R)大eq\x(S)夫?【解析】“及孤之身”動賓短語,后面斷開,且“而”表示轉折,引起下面句子,因此在D處斷開;“晉伐楚”這件事情整體做主語,與后文的“是孤之過也”構成主謂賓結構,在“晉伐楚”后斷開,能強調事件本身,因此在H處斷開;“是……也”判斷句式,應在其后斷開,因此在M處斷開。14.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D)A.“人之所畏”與“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墨子·兼愛》)兩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B.無為,中國先秦時期道家思想術語,指順應自然,不求有所作為。C.“上下俱極”的“極”與成語“登峰造極”中的“極”字含義不同。D.“大夫請擊之”與“請事斯語矣”(《論語·顏淵》)兩句中的“請”字含義相同?!窘馕觥績删渲械摹罢垺弊趾x不同。請求/請允許我。句意:楚國的大夫們請求楚莊王與晉國正式交戰(zhàn)/請讓我照這些話去做。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D)A.老子認為,圣人治理天下時,要常常使百姓無智無欲,讓智者不敢肆意妄為;用“無為”的方法來治理天下,那么天下就沒有治理不好的。B.魏武侯認為,屢戰(zhàn)屢勝應該是國家的福氣;可是李克卻告訴他,屢戰(zhàn)屢勝容易導致君主驕傲,君主驕傲就會變得放縱,最終導致國家滅亡。C.莊王答應子佩的邀請后卻沒有前往,子佩對此感到惶恐;莊王解釋了沒去赴宴的原因,認為子佩選擇強臺作為宴請之處,有些不大合適。D.晉國討伐楚國,楚莊王和大夫們都爭著承擔責任,率兵抗擊晉軍,晉人聽說這事后,認為不可繼續(xù)征伐這樣的國家,于是連夜撤兵回國。【解析】“楚莊王和大夫們……率兵抗擊晉軍”錯,由“晉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請擊之?!瓡x人聞之,曰:‘君臣爭以過為在己,不可伐也?!惯€師而歸”可知,原文中并無楚國出兵抗擊晉軍的內(nèi)容。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譯文:_不崇尚賢才,(就能)讓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看重難得的財物,(就能)讓百姓不做盜竊的事。(“尚”,崇尚;“貴”,以……為貴,看重;“為盜”,做盜竊的事。)__(2)若吾薄德之人,不可以當此樂也,恐留而不能反。譯文:_像我這樣德行淺薄的人,是不能承受這種歡樂的,我擔心(去了以后會)留在那里不能返回。(“若”,像;“當”,享受,承受;“恐”,擔心;“反”,返回。)__17.《淮南子》一書延續(xù)了《老子》的諸多思想。在“君主應如何對待百姓”這一問題上,材料二對材料一有怎樣的繼承與發(fā)展?請簡要概括?!敬鸢浮縚繼承:君王治理天下,不能忽視百姓(民心)的力量。發(fā)展:對待百姓的態(tài)度,由單純節(jié)制百姓使他們“無知無欲”,發(fā)展為恭敬謹慎,真誠善待。__【參考譯文】材料一:大家都畏懼的,我也不能不有所畏懼。不崇尚賢才,(就能)讓百姓不互相爭奪;不看重難得的財物,(就能)讓百姓不做盜竊的事;不看見想要的東西,就會讓百姓內(nèi)心不致迷亂。因此圣人施行政治,就是要讓人們心胸開闊,溫飽無憂,思想簡單,身體健壯。常使人們不存虛偽欺詐的心智和侵占的欲念,使有虛偽欺詐心智的人不敢妄為。以自然無為的方式施政,則沒有什么治理不好的。材料二:魏武侯問李克說:“吳國滅亡的原因是什么?”李克回答說:“屢戰(zhàn)屢勝?!蔽浜顔枺骸皩覒?zhàn)屢勝,這是國家的福氣。吳國偏偏為此而滅亡,這又是什么原因呢?”李克解釋說:“經(jīng)常打仗,那么百姓必然感到疲憊不堪;而屢戰(zhàn)屢勝必然導致君主驕傲;讓驕橫的君主去指揮役使疲憊的百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綜合商業(yè)體售樓處動態(tài)沙盤供應協(xié)議版B版
- 2024年門店裝修工程承包合同樣本版B版
- 2024院內(nèi)醫(yī)療廢物焚燒處理設施改造合同3篇
- 2024年版藥材種子種苗銷售合同3篇
- 2022年運城學院公共課《C語言》科目期末試卷A(有答案)
- 2025年度瓷磚生產(chǎn)節(jié)能減排合同2篇
- 2025年度彩板房租賃與安裝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居家育兒服務協(xié)議范本:育兒嫂條款一
- 河套學院《國際投資與信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度生態(tài)保護區(qū)拆遷補償及生態(tài)補償協(xié)議范本3篇
- 多旋翼無人機駕駛員執(zhí)照(CAAC)備考試題庫大全-下部分
- 水務集團定崗定員方案范文
- 2024年青海一級健康管理師高頻核心題庫300題(含答案詳解)
- 實際控制人與法人協(xié)議模板
- 期末核心素養(yǎng)測評卷2023-2024學年語文五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上海八年級數(shù)學上期末幾何提優(yōu)題目集錦
- DB32T3494-2019灌漿復合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guī)范
- 2024年石油石化技能考試-石油鉆井工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DLT 5175-2021 火力發(fā)電廠熱工開關量和模擬量控制系統(tǒng)設計規(guī)程-PDF解密
- 110kV變電站及110kV輸電線路運維投標技術方案(第一部分)
-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2023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