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與學問》解讀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3/3B/wKhkGWZGMKuAHf-CAAKIvfJP_ss108.jpg)
![《懷疑與學問》解讀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3/3B/wKhkGWZGMKuAHf-CAAKIvfJP_ss1082.jpg)
![《懷疑與學問》解讀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3/3B/wKhkGWZGMKuAHf-CAAKIvfJP_ss1083.jpg)
![《懷疑與學問》解讀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3/3B/wKhkGWZGMKuAHf-CAAKIvfJP_ss1084.jpg)
![《懷疑與學問》解讀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3/3B/wKhkGWZGMKuAHf-CAAKIvfJP_ss10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15顧頡剛簡介顧頡剛(1893年-1980年),漢族,原名誦坤,字銘堅。筆名有余毅、銘堅等。江蘇蘇州人。著名的中國現(xiàn)代史學家、民間文藝學家。1913年考入北大預科,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本科哲學門,留北大圖書館任助教做編目工作。在工作期間,草擬出《重編中文書目的辦法》,提出了拆散叢書編“書名目錄”、進而提出“學派書目”和“分類目錄”的見解,并建議編“待訪書目”,這些建議對改進圖書館工作起了一定的作用。后歷任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云南大學、中央大學等校教授,中山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國成立后,任復旦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全國政協(xié)委員,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等職。顧頡剛教授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chuàng)者、古史辨學派的創(chuàng)建人,是國內(nèi)外享有盛譽的史學大師。主要論著有《古史辨》、《崔東壁遺書》、《當代中國史學》、《漢代學術史略》等?!稇岩膳c學問》整體感知一、題目解說標題是一個關系型的題目,表面上看二者是并列的,實際上重點在談“懷疑”的重要性,懷疑是一切學問的前提、基礎和手段,沒有懷疑的精神就沒有新發(fā)明、新學說的產(chǎn)生和創(chuàng)立。二、背景資料本文選自《通俗論集》。顧頡剛從小就喜歡讀書。他的祖父一生喜歡金石和文字學,收藏著許多古文字書。他的父親多作詩和律賦,有許多文學書。他的叔父治近代史,書架上有《東華錄》《皇朝掌故叢編》等書。他上私塾時,每天放學回來,就偷偷地看叔父的書。所以他幼時看的書籍和接觸的作品是多方面的,這使他在學問上也有多方面的認識。他在十一二歲時就養(yǎng)成了愛買書的習慣。顧先生由于幼年看到的書多,知識面廣,所以讀書時不肯盲從前人之說,總是敢于提出疑問。三、主題歸納本文運用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的方法,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提出中心論點:治學必須有懷疑精神,才能辨?zhèn)稳ネ?,才能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四、結構分析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文章的總論點。(引論)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闡明總論點,是本文的論證部分。(本論)第一層(第3~5自然段)闡述文章第一個分論點。懷疑是從消極方面辨?zhèn)稳ネ谋匾襟E。第二層(第6自然段)闡述文章第二個分論點。懷疑是從積極方面建設新學說、啟迪新發(fā)明的基本條件?!稇岩膳c學問》論證方法1、舉例論證。舉例論證是一種通過典型的有說服力的論據(jù)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這種論證方法的事實為依據(jù),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本文所引三例分別從不同側面證明了論點,很有特色。第1個例子:“我們聽說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問問:這是誰說的話?最早見于何書?所見的書是何時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三皇、五帝是中華民族的鼻祖,史書有載,相沿承襲,有口皆碑。這樣的人物還有什么好懷疑的呢?然而作者卻以史學家特有的洞察力審慎辨析史料,竟發(fā)現(xiàn)諸多疑點:如三皇、五帝究系何人?史書記載有別,孰是孰非?通過這個例子、作者告訴我們,即使是重大的歷史事實也有可能記載失誤。由此作者提出的做學問要有懷疑精神的觀點也就容易為讀者所接受。第2個例子:“我們又聽說‘腐草為螢’,也要問問:死了的植物如何會變成飛動的甲蟲?有什么科學根據(jù)?”“腐草為螢”是民間的俗說。這種俗說正確與否,很少有人去考慮,只是人云亦云、相傳已久,似乎成了真理。然而草變螢是缺少科學依據(jù)的。一經(jīng)作者分析,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生活常識也有謬誤之處。由此看來,生活中也需要有懷疑精神?第3個例子:“清代的一位大學問家——戴震,幼時讀朱子的《大學章句》,就便問《大學》是何時的書,朱子是何時的人。塾師告訴他《大學》是周代的書,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問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戴震幼時提出的問題似乎有些幼稚,但又切中肯綮,引人深思。戴震善于發(fā)問,勤于思考,多有建樹,終成一代宗師。戴震的成功經(jīng)歷證明了“許多大學問家、大哲學家都是從懷疑中鍛煉出來的。”作者從歷史、生活、學術三方面舉例,充分證明了做學問需要懷疑精神。2、道理論證。道理論證是通過對事理的分析論證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文中兩處運用了這種方法:第1處:“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jīng)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是盲從,是迷信。孟子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教我們有一點懷疑的精神,不要隨便盲從或迷信。”作者先從正面分析,指出人們必須經(jīng)過由疑到思,由思到辨的過程,才能獲得真知。接著又引用孟子的話從反面闡釋,指出一味信書,唯書是從,科學就永遠不能進步。正反對比分析,使讀者認識到懷疑精神是科學發(fā)展的必要條件。第2處:“對于別人的話不經(jīng)過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認,那是思想上的懶惰。這樣的腦筋永遠是被動的,永遠不能治學。只有常常懷疑、常常發(fā)問的腦筋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想求解答。在不斷的發(fā)問和求解中,一切學問才會起來。”這一段分析,作者先從反面入手,闡述不動腦筋的危害——不動腦筋永遠不能治學。危害之大令人警惕。一旦我們打消懶惰思想情緒,解放思想,開動機器,我們就會由無疑到有疑,由有疑到求解,有求解就會有新說,學術就會有發(fā)展,有進步。一經(jīng)作者分析,孰是孰非,讀者就清楚了。《懷疑與學問》基礎字詞1.注音虛妄(wàng)程頤(yí)譬如(pì)盲從(máng)停滯(zhì)2.詞語解釋虛妄:沒有事實根據(jù)的。不攻自破:不用攻擊,自己就破壞了。多指不爭取的言論或謠言,未經(jīng)批駁,就露出了破綻。盲從:不問是非地隨便相信別人。辨?zhèn)稳ネ鹤R別虛假的,去掉無事實根據(jù)的(多指理論或?qū)W說)流俗:流行的俗見。停滯:因為受到阻礙,不能順利地運動或發(fā)展。中考能力拓展練-《懷疑與學問》一、綜合性學習1.(2018·河南鄭州五十七中月考·3分)下列句子的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①關鍵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②任何人都擁有創(chuàng)造力,首先要堅信這一點③一旦產(chǎn)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并鍥而不舍地把它發(fā)展下去④不滿足于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⑤如果能夠做到這些,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A.②①④③⑤ 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 D.②③①⑤④答案:A解析:這是一段議論性的文字。第②句提出觀點“任何人都擁有創(chuàng)造力”第①④③句是論述怎樣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其中第①句是緊承第②句論述的,第④句緊扣第①句的“要保持好奇心”,第③句緊扣第④句來談,第⑤句是總結。2.(2018·江西師大附中階段檢測·5分)看下面的漫畫,回答后面的問題。(1)為漫畫起一個名字。(2分)(2)這幅漫畫的寓意是什么?(3分)答案:(1)天才之死(或:如此教育)(2分)(2)諷刺了在當下教育中忽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不去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扼殺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現(xiàn)象。(3分)解析:(1)從畫面內(nèi)容來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畫的是自己在彩虹下蕩秋千,只有一個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畫了不同的內(nèi)容,卻遭到老師的呵斥,老師的呵斥有可能就抹殺了學生的想象力,由此可起名為“天才之死”或“如此教育”。(2)結合漫畫的內(nèi)容來看,大膽創(chuàng)新的學生遭到了老師的呵斥,由此可見漫畫諷刺了在當下的教育中,忽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扼殺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現(xiàn)象。言之成理即可。3.(2017·浙江枝州建蘭中學月檢測·6分)語文綜合性學習。據(jù)新華網(wǎng)報道2004年11月7日上午,諾貝爾獎獲得者、實驗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為南航師生做了一場學術報告。按照慣例,一小時報告后,丁教授要回答同學們的提問。“您覺得人類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質(zhì)和反物質(zhì)嗎?”“不知道?!薄澳X得您從事的科學實驗有什么經(jīng)濟價值嗎?”“不知道。”“您能不能談談物理學未來20年的發(fā)展方向?”“不知道?!币粏枴叭恢?!這的確讓在場的所有同學感到意外,但丁教授簡短而樸實的解釋不久就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1)請為這則新聞擬寫一個恰當?shù)臉祟}。(2分)(2)如果你是學校校報的記者,要采訪丁肇中教授,你會提出一個怎樣的問題?(2分)(3)這則新聞在網(wǎng)上公布后,網(wǎng)友們紛紛留言,請你也發(fā)一個帖子來表達你的心情和感悟。(2分)【新新子聰】大師就是大師!向其致敬!【花開有聲】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們的個別教授有勇氣對學生們回答“不知道”嗎?我的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丁肇中教授三個“不知道”說明了什么(2分)(2)(示例①)丁教授,您剛才的三個“不知道”是不是要告訴我們科學精神是什么,您能進一步解釋一下嗎?(示例②)如果我們中學生有人立志要成為一個物理學家,在學習上要具有怎樣的精神?(3)(示例)丁教授的三個“不知道”反映了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解析:(1)結合新聞內(nèi)容,從丁肇中的三個“不知道”人手來擬寫標題即可。(2)問題可結合材料中的三個“不知道”或者結合中學生實際來設置。(3)結合材料可知,三個“不知道”反映了丁肇中教授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答。4.(2017·江蘇南京中考·3分)下面三段文字引發(fā)了你什么感想?請用一句話寫下來。宇宙是一個大生命,我們是宇宙大氣中之一息。江流入海,葉落歸根,我們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葉。(冰心《談生命》)在宇宙中,一定存在著遠比我們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為我們的太陽系只有約50億年的歷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的歷史了。(嚴春友《敬畏自然》)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工作……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月球的表面;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朱長超《月亮上的足跡》)答案:(示例)宇宙廣闊無邊,我們要懷著敬畏之心去探索。(3分)解析:回答自己的感想時,首先要結合三段文字的意思。第一段文字告訴我們“宇宙是廣闊浩大的,我們只是其中一息”;第二段文字告訴我們“宇宙中存在比我們的智慧高得多的生物,我們要對宇宙懷有敬畏之心”;第三段文字寫出了“兩位宇航員在月球上探測時的謹慎認真,體現(xiàn)出他們探索月球時懷有敬畏之心”。然后概括這三段文字的意思,用一句話寫出自己的感想。二、現(xiàn)代文閱讀(一)(江蘇連云港中考·12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問題。我的讀書經(jīng)驗馮友蘭①我7歲上學就讀書,一直讀了80年,基本上沒有間斷,不能說對于讀書沒有一點經(jīng)驗。我的經(jīng)驗總結起來有四點: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先說第一點。古今中外,積累起來的書真是多極了,浩如煙海。但是,書雖多,有永久價值的還是少數(shù),我們要學會選擇??梢园褧譃槿悾谝活愂且x的,第二類是可以泛讀的,第三類是只供翻閱的。怎樣知道哪些書是值得精讀的呢?自古以來,已經(jīng)有一位最公正的評選家,有許多推薦者向它推薦好書。這個評選家就是時間,這些推薦者就是群眾。歷來的群眾,把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書,推薦給時間。時間照著他們的推薦,把那些沒有永久價值的書刷下去了,讓那些有永久價值的書流傳下來?,F(xiàn)在我們所稱為“經(jīng)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書都是經(jīng)過時間考驗,流傳下來的。這一類的書都是應該精讀的書。③讀的時候先要解其言,這就是說,首先要懂得它的文字,它的文字就是它的語言。語言有中外之分,也有古今之別,這叫語言文字關。攻語言關,要先作許多準備,用許多工具,如字典和詞典等工具書。④中國有句老話說是“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讀書時即使書中的字都認得了,話全懂了,也未必能知道作書人的意思。讀書要注意字里行間,又說讀詩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這都是說要在文字以外體會它的精神實質(zhì)。這就是知其意。司馬遷說過:“好學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離不開語言文字,但有些是文字所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如果只局限于語言文字,死抓住語言文字不放,那就成為死讀書了。語言文字是幫助了解書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個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得意忘言”。在人與人的關系中,過河拆橋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讀書中,就是要過河拆橋。⑤上面所說的“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之下,還要加一句“意不盡理”。“理”是客觀的道理,“意”是著書人的主觀認識。人總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觀上的體會和判斷,同客觀的道理總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錯誤。所以讀書只到“得其意”還不行,還要明其理,才不至于為前人的意所誤。要把前人的“意”作為參考,和自己明白的那些客觀道理,互相比較,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就可能有一個比較正確的“意”。這個“意”就是自己的。讀書到這個程度就算是能夠現(xiàn)學現(xiàn)用,把書讀活了。⑥會讀書的人能把死書讀活,不會讀書的人能把活書讀死。把死書讀活,就能使書為我所用;把活書讀死,就是使我為書所用。能夠用書而不為書所用,讀書就算讀到家了。(選自《馮友蘭讀書與做人》,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1年版,有刪改)1.馮友蘭將自己的讀書經(jīng)驗概括為四點。通讀全文,將第①段橫線上的四點經(jīng)驗補全(每點三個字)。(4分)答案:精其選(選經(jīng)典、選精品、讀精品、讀精選、精讀書)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4分,每點1分)解析:閱讀全文,可看出作者概括的四點讀書經(jīng)驗分別與文章的第②③④⑤段對應。第②段中,作者指出“古今中外,積累起來的書真是多極了”,但我們要學會隨著自己的專業(yè)選擇那些“有永久價值”的書,也可謂“精其選(選經(jīng)典、讀精選)”;第③段中,作者直接點明讀書“先要解其言”,就是要在有準備的條件下攻克“語言文字關”;第④段中,作者說“讀書要注意字里行間”“讀詩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亦即“在文字以外體會它的精神實質(zhì)”這就是第三點讀書經(jīng)驗,即“知其意”,第⑤段中,作者先提出“意不盡理”的看法,然后闡釋為什么“意不盡理”,進而分析怎樣才能得自己的“意”(或:分析怎樣才能“明其理”)。在概括這四點讀書經(jīng)驗時,一定要注意“每點三個字”的要求。2.從文章內(nèi)容看,值得精讀的書籍的判斷標準是什么?(2分)答案:①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史的發(fā)展,能夠流傳下來的,②被歷來的群眾認為是有永久價值的。解析:文章第②段提出了值得精讀的書籍的判斷標準。作者認為,時間就是“一位最公正的評選家”,歷來的群眾“把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書”推薦給時間。正是在時間的考驗下,“那些沒有永久價值的書”被刷下去了,“那些有永久價值的書”得以流傳下來,成為值得我們精讀的“經(jīng)典著作”或“古典著作”。3.結合第④段內(nèi)容,說說加點的“過河拆橋”一詞的含義。(2分)答案:①在讀書中要抓住字里行間所蘊含的精神實質(zhì),②不局限于文字本身。解析:“過河拆橋”比喻達到目的以后,就把曾經(jīng)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它在本文中指的是一種讀書的方法。作者認為“讀書要注意字里行間”,“讀詩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就是說“要在文字以外體會它的精神實質(zhì)”。作者又說,如果讀書“只局限于語言文字,死抓住語言文字不放,那就成為死讀書了”,也就是提醒我們讀書如已“知其意”,就不要再為語言文字本身所局限。4.找出文中兩處運用論證方法的語句,略作分析。(4分)答案:①第④段,運用引證法,引用司馬遷的名言,論述“讀書要知其意”的觀點;②第④段,運用喻證法,將語言文字比喻為“幫助我們了解書的意思的拐棍”,以“扔了拐棍”形象地表現(xiàn)了“得意忘言”的含義;③第④段,運用喻證法,將理解文章語意比作過河,將不受語言文字約束比作拆橋,形象地表現(xiàn)了“知其意”的含義;④第⑥段,運用對比論證法,將會讀書與不會讀書的人進行對比,指出讀書要能夠用書而不為書所用。解析:本文主要運用了引證法、喻證法、對比論證法等方法。通過閱讀第④段可知,作者引用司馬遷“好學深思之士,心知其意”這句名言來論述“讀書要知其意”的觀點,運用的是引證法。本段中,作者將語言文字比喻為“幫助我們了解書的意思的拐棍”,以“扔了拐棍”形象地表現(xiàn)了“得意忘言”的含義,將理解文章語意比作過河,將不受語言文字約束比作拆橋,形象地表現(xiàn)了“知其意”的含義,運用了喻證法。第⑥段中,作者說“把死書讀活,就能使書為我所用;把活書讀死,就是使我為書所用”,把會讀書的人與不會讀書的人進行對比,指出讀書要“能夠用書而不為書所用”,可見運用的是對比論證法。議論文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fā)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jù)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一、議論文的三要素:1.論點: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tǒng)帥,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一般可以有分論點。論點應該正確、鮮明、概括,是一個完整的判斷句。絕不可模棱兩可。論點的位置一般有四個:(1)文題(2)開頭(3)文章中間(4)結尾。但較多情況是在文章的開頭,段落論點也是如此。當開始與結尾出現(xiàn)類似的語句時,開頭的為論點,結尾處的是呼應論點。注意,反問句與比喻句不能作為論點,必須是陳述句。2.論據(jù)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jù),分為事實論據(jù)和理論論據(jù)兩種。事實論據(jù):事實在議論文中論據(jù)作用十分明顯,分析事實,看出道理,檢驗它與文章點在邏輯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確鑿的數(shù)據(jù),可靠的史實等)。事實論據(jù)又包括事例和數(shù)據(jù)。選用事實論據(jù)要注意:(1)必須具有典型性。古今中外的都可以。是大多數(shù)人所知道的,最起碼是登過報紙上過電視的。(2)最好具有新穎性。(3)論據(jù)的表述要準確、敘述要概括,能證明論點即可。理論論據(jù)::作為論據(jù)的理論總是讀者比較熟悉的,或者是為社會普遍承認的,它們是對大量事實抽象,概括的結果。理論論據(jù)又包括名言警句、諺語格言以及作者的說理分析。選用的道理論據(jù)要注意:(1)可以是名言、警句、俗話、諺語、定理、公式等。(2)要精確,不能篡改、歪曲。(3)和論點有必然聯(lián)系,能證明論點的。3、論證:論證時使用論據(jù)證明論點的過程。(1)論證的基本類型:立論、駁論。立論從正面論述,駁論從反面論述。我們寫議論文一般以立論為主。(2)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辦)也即:引論本論結論常見的論證結構:①總分總式結構②對照式結構③層進式結構④并列式結構(3)常用的論證方法:①例證法(也叫舉例論證):用典型事例作論據(jù)來證明論點,俗話說事實勝于雄辯。②引證法(也叫道理論證)除引用上述介紹的理論論據(jù)以外,還可以引用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強論證的力量,另一方面,它還可以豐富文章的內(nèi)容,增強議論文的文學性。③對比論證(也叫正反論證):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論證的鮮明性,使讀者清楚作者贊成什么,反對什么。④喻證法(也叫比喻論證),增強了作品論證的形象性、文學性、說服力。二、議論文分類根據(jù)論證的方式,議論文又課分為立論文和駁論文。立論文1.定義: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講事實,擺道理,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文章體裁。2.要求:(1)要對論述的問題有正確的看法;(2)用充足有說服力的論據(jù);(3)要言之有理,合乎邏輯駁論文1.定義:論辯是針對對方的觀點加以批駁,在批駁的同時闡述己方的觀點2.方式:提出論點;證明論點;總結論點3.駁論文的破立結合:首先指出對方錯誤的實質(zhì),再批駁已指出的錯誤論點,并在批駁的同時或之后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正確觀點加以論證。三、議論文邏輯性的具體體現(xiàn)。議論文的語言必須準確、鮮明、嚴密、有針對性。段落與段落之間要有非常清楚的邏輯關系,如總分、對照、層進、并列等。借助起過渡性作用的語句來突出這種關系。如:“有”、“還有”“雖然、但是”“固然”“誠然”等。拓展閱讀:喧囂與真實莫言過去演講很少寫稿,但這次非常認真地準備了半個上午。主辦方昨晚通知我,要在上臺前給我化妝,我拒絕了。因為我想,化妝是可以把白的變成黑的,也可以把黑的變成白的,但是不可能把丑的變成美的。美的必須要化妝,你依然很美,丑的無論如何涂脂抹粉都不會變美。所以我想還是以本來面貌見人為好,尤其在臺上演講的時候,更要給大家以真實面貌,一個人只有保持自己的真實面貌,才可能說真話、辦真事、做好人。其實一個人要保持本來面貌還是挺不容易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當中,我們除了要跟自己的家人打交道之外,還要跟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打交道。學生跟老師和同學打交道,員工除了跟自己的家人打交道外,也要跟老板和自己的同行打交道,這樣的社會結構就迫使每一個人都有幾副面孔。無論是多么坦誠樸實的人,在舞臺上和在臥室里是不一樣的,在公眾面前和在家人面前也是不一樣的,我想我們能夠做到的,也只能是盡量地以本來的面貌見人。今天演講的題目叫“喧囂與真實”,這是主辦方給我的題目,這個題目挺難談的,看起來是涉及社會生活的兩個方面,實際上是很多方面。社會生活總體上看是喧囂的,喧囂是熱鬧的。熱鬧是熱情,是鬧,是熱火朝天,也是敲鑼打鼓,是載歌載舞,是一呼百應,是眾聲喧嘩,是捕風捉影,是添油加醋,是濃妝艷抹,是游行集會,是大吃大喝,是猜拳行令,是制造謠言,是吸引眼球,是人人微博,是個個微信,是真假難辨,是莫衷一是,是雞一嘴鴨一嘴,是拉幫結伙,也是明星吸毒,也是拍死了“蒼蠅”,也是捉出了“老虎”,是歌星分手了,是二奶告狀了,是證明了宇宙起源于大爆炸,也是證明了宇宙不是起源于大爆炸,確實是眾聲喧嘩。我想,社會生活本來就是喧囂的,或者說喧囂就是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或者說是本來面貌,沒有任何力量能讓一個社會不喧囂。當然了,我們冷靜地想一想,從多個角度來考量一下,喧囂也不完全是負面的,喧囂也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xiàn)。原始社會是不喧囂的,我們?nèi)⒂^半坡遺址的時候,我們想象當時人們的生活場面肯定是不喧囂的。我們回想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那時也是不喧囂的。但是我們回想最近幾十年來,我們1958年大煉鋼鐵時很喧囂,我們6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也是很喧囂的,后來改革開放的前幾年比較安靜,但是最近十幾年越來越喧囂。這種喧囂有的是有聲的,是在廣場上吵架,或者是拳腳相加;有時候是無聲的,是在網(wǎng)絡上互相對罵。我想,面對這樣的社會現(xiàn)象,我們必須客觀冷靜地對待,既不能說它不好,也不能說它好,這樣一種現(xiàn)象,就像我剛才說的,實際上也有正反兩個方面。我們作為生活在社會中的個體,應該習慣喧囂,我們要具備從喧囂中發(fā)現(xiàn)正能量的能力;我們也要具備從喧囂中發(fā)現(xiàn)邪惡的清醒,要清醒地認識到,喧囂就是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而使我們的社會真正能夠保持穩(wěn)定進步的是真實。因為工人不能只喧囂而不做工,農(nóng)民不能只喧囂而不種地,教師不能只喧囂而不講課,學生不能只喧囂而不上課。也就是說,我們這些社會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人,還是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否則只喧囂就沒飯吃。關于真實,我想也是社會更加重要的基礎。真實不僅僅是一個社會的本來面貌,也是事實的本來面貌。有時候喧囂會掩蓋真實,或者說會掩蓋真相,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喧囂不可能永遠掩蓋真相,或者說不能永遠掩蓋真實。我可以講4個故事,來證明這個結論。第1個故事是,幾十年前,大概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我的一個闖關東的鄰居回來了,在村子里揚言他發(fā)了大財。他說他在深山老林里挖到了一棵人參,賣了幾十萬人民幣,從村子東頭講到西頭,又從西頭講到東頭。很多村民爭先恐后地請他吃飯,因為大家對有錢人還是很尊敬的,大家還希望一遍遍聽他講述如何在深山老林里挖到這棵人參的經(jīng)歷。我們家當然也不能免俗。我們把他請來,坐在我家炕頭上吃飯,我記得很清楚,他穿了一件在當時的農(nóng)民眼里是很漂亮的黑色呢子大衣,即便坐在熱炕頭上也不脫下。我記得我們家搟面條給他吃,我奶奶發(fā)現(xiàn)他脖子上有一只虱子,于是他的喧囂就被虱子給擊破了,因為一個真正有錢的人是不會生虱子的。過去人講窮生虱子富生癤子,我們知道他并沒有發(fā)財,盡管他永遠不脫下那件呢子大衣,但我想他的內(nèi)衣肯定很破爛。又過了不久,這個人的表弟也穿了一件同樣的呢子大衣,奶奶說:“你這件大衣跟你表哥的很像。”他說:“我表哥的就是借我的?!笔聦嵱忠淮螕羝屏诉@個人喧囂的謊言。另一個故事是,我在北京的檢察院工作期間,曾經(jīng)了解和接觸了很多有關貪官的案件。當然我不是檢察官,因為我們是新聞單位,我們要報道,我是記者,了解了很多這方面的案例。其中有一個河北某地的貪官,他平常穿得非常樸素,上下班騎自行車,給人一種非常廉潔的形象。他每次開會都要大張旗鼓、義正詞嚴地抨擊貪污腐敗。過了不久,檢察院從他床下面搜出了幾百萬人民幣,所以真實就把貪官關于廉潔、關于反腐敗的喧囂給擊破了。事實勝于雄辯。第3個是我的親身經(jīng)歷。2011年我在故鄉(xiāng)寫作,有一次去買桃子,一個賣桃子的人看起來很剽悍,他也認識我,或者他認出了我。他一見面就說:“你怎么還要來買桃呢?”他點了我們市市委書記的名字說,某某某給我送一車不就行了嗎?我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秋禮盒銷售合同范本
- 中國抗感染類藥物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監(jiān)測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住宅供暖改造合同范本
- 出口紙張采購合同范本
- 淺析單片機的應用
- 勞務攬承合同范本
- 加工糾紛合同范本
- 公司簽訂私人合同范例
- 勞務及材料合同范本
- 務工勞動合同范例
- 2025年工貿(mào)企業(yè)春節(jié)復工復產(chǎn)方案
- 安防監(jiān)控工程施工方案(3篇)
- 2025年藍莓種苗行業(yè)深度研究分析報告
- 《糖尿病診療規(guī)范》課件
- 2025年度消防工程安全防護措施設計固定總價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事業(yè)單位財務工作計劃(三篇)
- Unit 2 Know your body(說課稿)-2024-2025學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語三年級下冊
- 《電子技術應用》課程標準(含課程思政)
- 紙尿褲使用管理制度內(nèi)容
- 電力儲能用集裝箱技術規(guī)范
- 體檢中心員工禮儀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